首页范文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十篇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十篇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0:32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篇1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新手段,加快课堂改革步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掌握真正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提高能力素质。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 教学方法

所谓探究性学习,主要强调以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自主应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合作讨论、深入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以下将对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一、 巧妙设计问题情境

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学习内容适当深化,挖掘更多富有意义的问题,在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上,将学生带入到探究情境中。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给小朋友们分苹果。老师将一个苹果平均切成两块,分给小红一块,小明马上说“太少了,我想要两块”。老师又拿出来一个苹果,切成了四块,分给小明两块。而小强更加贪心,居然说:“老师,我要三块”。于是老师又把第三个苹果平均切成了6块,分给小强。”这时候,所有同学都听得聚精会神,教师马上提出问题:“幼儿园的苹果分得公平吗?哪个小朋友分到的多?”学生的兴趣一下调动起来,都想知道小强到底是不是分得最多,迫不及待地想让教师开始讲新课。通过创设这种故事情境,符合小学生的特征,最容易激发探究兴趣,而正是兴趣的力量,推动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二、 开展积极的合作交流

在新课程标准下,明确提出以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开展探究合作,利于形成知识互补,引导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我,促进思维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作为参与者之一,与学生一起讨论,形成互动,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并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合作技巧与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强调学习过程。包括统计学生零用钱情况、调查学生兴趣情况等,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统计过程。在制作统计时,则让学生利用已经统计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在小组间展示作品、互相评价、反馈交流。教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统计图提出问题,让组内同学回答。在这一过程中,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真正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三、 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将探究性学习扩展到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进而加强对数学学科的重视,主动分析、思考、观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了“利息、利率”之后,学生虽然对利息、利率的概念有所理解,但仍然停留在浅层面,更希望将求利息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因此,教师可为学生设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作业:到银行去了解利率情况,并将自己的压岁钱与零用钱存起来,思考用什么样的存款方式最合理?分别将各种存钱方式的利息计算列出公式,并写好作业分析报告,再课堂进行讨论。学生往往对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自己调查、计算、思考,经过反复比较,再选择最好的存钱方式。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新知识,也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的客观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 进行有益的反思

实际上,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体验、不断实践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反思,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比较、分析、思考、甚至争辩,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成就感,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反思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了“求两数相差多少”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怎样才能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在学生反思的同时,也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回顾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例题?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所应用。实际上,学生不仅学到了两数之差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体会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另外,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知识的愉悦感、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信心。

由上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量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成长,收获知识与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创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林丽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篇2

为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课程,本人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一下几点参考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一、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的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在教学《米饭、淀粉和碘酒》一课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清楚米饭到底有没有味道,我先是让学生品尝一口米饭,说说米饭是什么味道的?再咀嚼一会有什么感觉?到最后的时候又是什么味道?有些学生说一直都没有味道,有些学生说刚开始没有味道,后来一直有,也有些同学回答说最后面是没有的。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恩格斯曾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牛顿也曾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假设”作为科学认识过程序中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假设就为问题的解决搭起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脑海中即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的答案。在教学在《星空中(一)》一课中,建一个“星座”模型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清楚只有从地球上的角度观察才能得出北斗七星是一个勺子形状的,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7个小球的投影,而由此得出的投影肯定是不相同的,相机问学生为什么不同?在此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将这部分知识充分掌握了。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作出假设。纵然孩子们提出的假设可能不够合理与深刻,但是这毕竟是孩子基于他们已有的认识与经验而对未知所做出的推测;同时,这也是从问题此岸过渡到答案彼岸的桥梁。即使孩子走了弯路,这种体验与经历也是难能可贵的,它促使孩子反思出错的原因,而探究学习中最主要的价值正在于其对孩子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加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要求学生观察的内容很多,但是有些内容需要观察的时间很长,当堂课根本无法完成。这时,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丰富表现力,利用它把在教室里或在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但又必须让学生观察的事物展示在他们的面前,再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观察任务。在教学《太阳系》等内容时,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但实际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利用多媒体,我们便可以将整个太阳系的整体的知识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如临其境,印象深刻,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满足,而且学习情感、态度上更是得到整体提高,其效果是传统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5)02―0117―0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笔者就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为例,来谈谈个人的做法。本节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核心概念,能准确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的。为实现此目标,笔者主要实施了如下教学。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时,应适当利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上课铃响后学生的反应”及“考试时学生答题的状态”表现为契机,即学生在听到教师和班长的指令后迅速起立,以及学生考试时手握钢笔,双肘自然弯曲并平放在书桌上,身体略向前倾,头微微低下,眼睛则聚焦在考卷上,大脑会积极思考该写什么等质疑,“同学们所做的这一系列动作,身体各部分是如何协调一致、默契配合的呢?”学生的回答既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题,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激起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资料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资料分析是他们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先范例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学会运用有效的方法去分析资料,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如,笔者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一则脑血栓患者的病例,并引导学生围绕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及症状来分析,最终得出“脑与四肢有联系,脑可调控四肢活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依照刚刚的分析方法,分析课本中三个患者的资料(脊髓损伤、脑肿瘤、扭伤),并尝试得出结论。这样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脑与四肢、内脏、眼之间,以及脊髓与四肢之间都有神经联系,人体各器官要协调一致地活动,确实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

2.“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为帮助学生掌握本节的核心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传授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完成此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可以给出三个阅读思考题:①神经系统的组成。(尝试用简洁的框架图总结)②脑的组成。③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在此部分教学中,笔者重点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运用了大括号来概括总结,在大括号后包括有并列的脑、脊髓和神经三个部分。学生的总结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还不够理想。因为课本中有这么一句话:“脑和脊髓组成了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了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为此,笔者请学生修正自己的总结。学生完善了各自的框架图后,笔者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学生的成果,通过实物投影进行了展示。随后,笔者还用电脑课件展示了自己总结的较为全面的框架图,并请学生再次修正自己的总结,最终使全体学生都形成正确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篇4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方法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搞好小学语文教学,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显的尤为重要,这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走向理性认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合作探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学生的学习情操,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灵感,让学生真实直观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合理的开展合作探究教学,就成为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具体来说,合作探究教学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

合作探究要求小组所有成员都要参与进来,采取集中学习,互相交流的方式取得进步。对此,合作探究需要按照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教师要转变角色、确立符合探究性学习要求的科学评价四个步骤进行。

一、教师根据合作探究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在整个合作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是第一步,也是合作探究的基础,根据合作探究的要求,教学的设计,教师要对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目的等各方面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实践证明,有着科学的教学设计是确保合作探究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教师要严格做好这一基本工作,才能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取得合作探究的良好效果。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教师可以对每一堂要讲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在这里,我们以《五彩池》一课为例进行说明,对此,可以涉及如下问题:“课文里描写了五彩池水的美,你最喜欢哪一段?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一说美在哪儿?”等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考虑了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理解、领悟、表达能力的高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氛围。教师在进行了讨论式的问题之后,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做好了问题铺垫。

二、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第二步,是小组合作探究取得成功的前提。对学生进行分组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参照教材或者参照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性别、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总之要根据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另外还要选定小组的负责人,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目标等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也要遵守上述原则。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或者每一个段落的讨论、内容设计等问题。当然,其他小组的所有成员也要进行相关的预习和准备,只是不用发言。在教学的过程中,让负责本部分的小组上台进行讨论,可以涉及到对该部分所讲授内容的认识,如何学好这部分的内容,找出重点、难点等。这样,在探究是基础上,全体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了。

三、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换是合作探究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合作探究要求教师要从原来的主演变成导演,在整个过程中是引领者而不是知识的输出者。从课堂的权威变成学习的参与者,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给与必要的指导,而不是过多的权威命令或者干涉。否则,合作探究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是在课堂中,在平时,教师也要深刻认识到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平时在思想上做好了准备,也就能为开展探究教学做好了思想准备。

四、确立符合探究性学习要求的科学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合作探究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的进行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合作探究的全体成员,评价态度要客观真实。关于评价方法,可以采取小组之间互评、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评价等各种方式。对于取得的成绩要给予积极肯定,对于有问题的要给予积极纠正。

评价是做好探究教学的最后保障,教师要确保评价取得较为客观的效果。纵然学生的知识水平等方面还不高,学生认识水平也较低,但是教师要多给予学生积极评价,特别是在每个小组发言结束之后,教师要给予积极鼓励,让学生充满信心,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探究性教学打下坚实的学生参与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上述四个步骤进行操作,就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并积极的加入到探究式教学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篇5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方式地理教学应用

2004年9月,高中课程改革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实验省区拉开序幕。地理教材经过改革,共有四种新版本进入实验区,分别是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和鲁教版,我省从2009年9月开始采用湘教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体验了课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与学方式和“新”的评价方式,也感受到课改的“辛劳”与收获。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即探究性学习的广泛应用。下面,我就一年多来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领悟与应用谈一点粗浅心得。

一、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解和认识

探究学习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方法,一般这样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新颖性、不确定性、现实性和情趣性,探究学习以学生对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为前提,所以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进行探究,对探究的问题要认真选择。

探究学习模式的基本特点是:①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②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活动;③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④关注知识的建构和运用。

探究学习实际上是“任务驱动型”的学习。探究学习必须有明确的任务交待,探究什么、探究目标、怎么探究等等,教师事先要有计划。新教材中,设计了一定数量的学生探究活动,有些需要课内外结合来完成,有些可以让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有些需要几个人的合作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

根据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我着重在“探究什么”、“怎么探究”上面下功夫,通过如下几方面的教学,让学生自然地应用到探究性学习方式。

1、结合乡土地理教材,增设探究性活动和问题。我在进行教材整合时,尽量结合乡土地理教材,结合怀化的教育实际,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乡土地理知识,也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爱家乡和爱故土做起,而乡土地理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取之不尽的宝藏和财富。研究、挖掘、开发乡土地理教材,无疑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内容。从这个定义上说,整合乡土地理教材既丰富了地理教材的内容,又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形式。

2、探究身边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个人经验与生活环境,更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地理课程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比如在学习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时,可以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学习大气对太阳的散射作用时,可以提出“为什么交通警示灯呈红色,汽车尾部呈红灯?”再如,学习我国民居特色时,提出“北平南尖”“南辕北辙”、陕北窑洞、傣族竹楼……客家“围屋”的问题。还有根据冬夏季的作息时间表来体验“随季节的不同,各地昼夜长短也不同”,“太阳光照进教室距离的远近”说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季节变化的地理现象等。对于这样的教材资源,学生感到既亲切又熟悉,从而乐于接纳,容易响应,可以真正体会到地理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容易在感知和亲身体验中学习,形成学校、社会、个体相互联系的开放型学习方式,既拓宽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空间,又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转贴于

3、探究时事热点,引进必要的地理素材。除了注重身边的地理知识外,还指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时事热点,让学生有个更宽广的胸怀和更活跃的思维方式。比如中东始终是一个不稳定地区,海湾战争与石油危机,朝核和伊核问题,世界能源危机,铀的提炼与核能,未来取之不尽的月球新能源—氮3,中国与多国联合开发热核能技术,我国南海勘探首次发现地球新能源——可燃冰,松花江水污染,金沙江流域植被遭破坏,挑战南极最高点,在挪威建立北极考察站,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俄罗斯石油外运线路的确定,美国转嫁污染等。这些有针对性、更有新意、更有实效的实例,不仅能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关心时事热点的习惯,使地理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我国和世界科技成就的新动向。

4、探究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提高学生的抗灾能力。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的探究,可以从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对人类的影响等多方面去探究。这里包括对传统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洪水等的探究,同时,更注重对新生自然灾害的探究,比如对海啸、沙尘暴的探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变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体会

1、学生要有自主探究的时空保障。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进行充分的自主质疑和探究,针对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反复地推理和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些过程需要时空作保证,只有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空,学生才有可能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思考,如果对问题的思考只是蜻蜓点水,对问题的探讨只是浅尝辄止,那么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具体探究过程中,我经常建议同学们应用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并尽可能地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领悟。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有效性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后政治课教学发生的显著变化和突出亮点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对如何深入、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认知上很模糊,选题“随意化”、研究过程“形式化”、研究结果“空洞化”。那么如何才能使研究性学习在政治课中深入、有效的开展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以下三方面谈谈看法。

一、合理分组、精心选题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间进行拓展研究。换句话说就是所选主题应与所教学科目、所教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其次,研究性主题的选择要有挑战性。教师在选题时要有一定的难度,至少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个人独立解决比较困难,而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能够解决,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再次,研究性主题的选择要有独特性。有的老师在选题时,直接从网上找了几个别人已多次使用的主题。我们知道当前学生查找资料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网络搜索,当学生搜索到一样的课题时,思维很容易受到别人研究内容的影响,这样会大大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二、搜集资料、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展开小组讨论是提高研究性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搜集资料是研究性学习实施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需学会用各种方法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分析、整理、归纳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去掉与课题关系不大的信息,加工、处理和利用有用的信息。小组讨论是推动研究性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告诉学生讨论的内容包括哪些,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流各人搜集的资料。虽然每位同学都根据组长布置的任务搜集了一些资料,但对其他人搜集的资料不是很了解,所以交流资料可以使每位组员对本组研究的课题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②删选资料。有的同学搜集的资料对课题的研究很有价值,但也有同学搜集的资料和课题的关系不大,这就需要成员进行讨论,对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和归纳。③列出提纲。研究性学习最终是以课题报告作为价值呈现形式的,在进行资料的交流和删选后,各小组组长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在讨论的基础上,列出本小组研究课题的提纲,为接下来写课题报告做好铺垫。

三、优化报告、展示成果

出色的成果、优秀的结题报告是研究性学习最有效的价值论证。

任何文章只要仔细审阅,都会发现或大或小的问题。因此,每个小组在完成课题报告的初稿时,我都要求各组组长在一个星期后召集组员对初稿进行审阅、修改。因为人的思维有“滞后性”——写完就修改,往往跳不出原构思的“圈子”。所以搁一段时间后再修改,原先的思路淡薄了,或许能得到新的启发,这时修改的效果就会更好些。当各组完成初稿的第一次修改后,我再组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因为课题报告都是各小组精心写出来的,自己觉得很恰当的才写进去的,要自己去发现哪些地方不恰当就不那么容易了,互相交流有助于找出问题及时修改。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两次修改,课题报告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即是在课程具体研究结束后,各课题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过程用各种形式予以展示,如多媒体、录像、摄影、图片、实物、书面材料等,并组织相关师生观摩、评比。这样的展示评比活动一般是在课题结题后举行,其目的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他人的成果,学会肯定优点,寻找差距,开阔视野,提高鉴赏和评判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篇7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国际学校英语教学分析研究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如何教会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从兴趣培养的角度提升其自信、积极性和创造力是每一名教育从业者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国际学校因其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环境的差异,探究性学习一直在其教学工作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英语教学方面,相较其他教学体制环境下的传统教育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课堂探究性学习,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探究性学习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探究性学习在国际学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提升其自我学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需要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不单纯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认知与情感协同活动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诱人深入的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给思维以强大的内驱力。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rainforest”这一主题时,我会先放一个关于热带雨林的视频,然后在教室内设置“Questiontime”展板,同学两人一组讨论他们针对“rainforest”有哪些疑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两个相对比较重要的问题写在展板的报事贴上面。学生们得知自己的问题会在全班展览的时候,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各个小组写好问题之后,我带领学生们来到计算机机房,先向学生们展示如果使用google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之后学生们上网找出自己之前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并把答案抄写在报事贴的后面。这样“Questiontime”展板实际上成为了掀开问题就能看到答案的知识展板。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对热带雨林这一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积极动脑思考的同时,锻炼了如何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资源,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

2.在教学计划筹备方面,明确其教学任务目标。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作指导,在开展探究和做评价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探究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设计和制定每一课的探究目标和任务,师生必须要对探究的主题进行界定。一定的任务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和归宿。课堂上提出的探究任务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并足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例如,我在教学如何书写英语说明文(instruction)时,让学生两人一组创造一个游戏,并把这个游戏的玩法写清楚,再在同学们面前按照自己的游戏说明演示出来,然后同学们对自己的游戏说明进行有必要的修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一提到“游戏”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就在这个有趣的任务下,进行了讨论、起草、演示、修改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重视对学生的研究,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学情,引导他们按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目标。

三、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1.在客观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与条件保障。在课堂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摒弃烦琐的分析讲解和穷追猛打似的提问,注重加强学生自学探究,给时间、给机会、给指导,教师努力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将的机会让给学生,大胆放手,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读、自悟、自我表现。

2.在主观上保护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并加强过程指导。在国际学校英语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学生必须占有大部分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需要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领悟的过程,一个思维加工的过程,一个自我消化的过程,一个亲自经历的过程。学生有了一定的时间,才有自主探究、领悟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可能。而且,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即需要有利于学生探究、运用知识的活动场地。单一的课堂空间,固定的座位,单调的黑板是不利于学生自行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但如果是课堂上的即时性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形式,它是学生走向成功探究的桥梁。目前,一些人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注入式的,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则是给学生“完全”的自由,学生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探究内容与主题毫无关系也无妨,不给学生丝毫的“灌输”,不用组织学习。这实质上是对探究性学习的曲解,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教学。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应该将传统的单向被动的教学,发展为多向主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受心理、生理、认知水平的影响,小学生单纯的自主学习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组织、帮助、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采用同伴合作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他们需要分析探究的问题或任务;需要利用多种方法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制定方案、获得结果;需要通过表达和交流,验证或修改自己的解释,改进自己的作品。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组织和指导,使他们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实现探究学习的目标。

3.在形式上注重分享,营造享受探究乐趣的教学氛围。探究式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的、和谐的、互动的、多元的、综合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问题也会出现独特的理解,即便是有缺漏的,失之偏颇的,教师也应该肯定。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探究的成果,教师并且应该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或认真倾听学生的理解,或相互交流探究的结果,或激励独特的视角等等。总之,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带来的乐趣,以更大的激情投入探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个平台,它体现了学生在探究中对成功的需要。我在英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曾采用猜谜语、变魔术、讲故事、唱英文歌、表演英文话剧等具体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真正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剑.例谈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自主性和灵活性[J].辽宁教育,2013,(01):78-81.

[2]任长松.探究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王霞芬.小学英语“探究型课堂”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篇8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以改变学习方式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探究性学习理念也已被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

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初始阶段,由于我对探究性学习理论的认识不足,或对探究策略了解和掌握得不够,操作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效果不能很快显现,因而对探究性学习缺乏信心。然而,经过两年多的教学摸索与实践,我对探究性学习有了信心,有了新的认识。

一、探究性学习并非完全等同于研究性学习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在组织教材时起点较高,结果使学生无从下手,从而对探究性学习产生迷惘和困惑感。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从学习水平的发展过程来看,最初发展起来的应是以识记为主要特征的接受性学习,随着学业发展,最终形成的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学习。然而,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形成这种学习能力,有的学生一直停留在接受学习水平。因此,促进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生从接受生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要以适当的形式对其进行培养,这种培养形式必须依托于接受性学习。以接受现有结论为主,又具有研究的性质,体会研究带来的精神愉悦,并且在课堂上有效地得以开展,我们把这种处于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体现教师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起促进作用的过渡性学习,称之为探究性课堂学习。它兼具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部分特征,即以创新的形式完成对现有知识成果的接受性学习。

二、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应有效整合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对激发求知欲、独立思考积极性、创新意识的作用,无疑是显著的。但是,还必须看到,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探索得出,有些内容是约定成俗的,需要用接受性学习掌握。例如: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十进制计数法,几何形体的名称,四则计算各部分的名称,约数、倍数、倒数概念等,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如果比较这两种学习的功能,则探究性学习比较开放,它更重视学生学习动机和独立思考,更强调过程,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只有二者有效整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除法算式的写法,各部分名称是人为规定的,没有任何探究的意义,就需要用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而对于除法意义的理解,就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探究,并动手分一分,让学生逐步体会与理解。

三、探究性学习并非是让学生自由探究

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探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经历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且它比接受性学习更具难度,更费时间。在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一)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我们经常用下列方法进行探究:

1.操作—发现,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例如:“体积”的概念教学就属于这一类。

2.猜想—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这是创造性思想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就让学生进行了大胆尝试。

3.观察—归纳,即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例如:乘法的分配律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4.类比—联想,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认知的联系,发现数学原理、方法,推出结论。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时,就让学生采用了这种探究方法。

(二)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呢?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在备课时考虑:1.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2.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3.如何引导,如何介入,介入多少;4.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有效;5.如何根据需要提供有关信息,如何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6.如何关照弱势群体,怎样灵活关照。

四、探究性学习并非只适合在新授课中开展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篇9

探究是指教师和学生对所要教的内容和所要学习的东西的发现。探究就是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它应当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一是发现所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要点、结构,即教学目标要求;二是要探索发现所要教和学的内容的重点、难点及疑难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并通过探究使自己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作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使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达到互相呼应的协调配合,进而取得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具体地说,探究性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一种学习方法。探究,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譬如,在化学实验室里,你可能探究到一条职业化学家早已熟知的原理,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你,也没有从自己手头的书看到,这就是你自己的发现,是千真万确的发现。这一条你自己探究的原理,要比你通过学习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

直接知识的获得,无疑是探究发现而得;而间接知识的获得,也应当很好地运用探究学习法。后者对于学生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学习,主要是间接知识的获取。

但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法,都必须进入“角色”,要像科学定理、定义的创始人一样去思考,去演算,去实验,去经历失败,去尝试成功,就是说,不要指望坐享其成。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探究本身包含着已知观念的改组,这种改组可以使已知观念与新学得的知识更好地联系起来;或者说使正在进行的工作同他早已熟知的模式配合起来,从而起到提高智慧潜力的作用。探究性学习法,还有助于对所学材料的牢固记忆。因为通过探索发现获取的知识,一般来说是与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知识结构结合得最紧密的。

当下,教学改革在我国各级教学单位中都风起云涌,伴随这股教改的大潮,学习方法的改革也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以往教学上的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法和死记硬背,不思考不讲效率的学法,必将在教改和学法改革的大潮中遭到摈弃和淘汰。这是因为教改和学法改革是同步配合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必须步调一致。只强调教改而学习方法不改,或者学法改了,而教法还是陈旧的老一套,也谈不上收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理想效果。可见,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需要同时切实改革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因其巨大的价值和优越性在教改实践中的日益突显出了它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就表现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是应灵活应用知识、注意分析研究、强调新旧知识联系和综合理解为其特征的,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具有自学能力与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都有重大意义。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矛盾双方对立的统一,“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主动摄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培养独立自学能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将来在知识上引起的连锁反应也是无穷的。

从整体而言,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法,是一种探索研究的学习,它偏重于自主思考,多用于知识的开发和升华。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呢?主要地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要有计划性。要辅导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能力,制订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科学的学习计划。这一点能为探究性学习奠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防止盲目的探究。

第二,学习要充分利用拐棍。教师要教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参考书,采用观察、实验、计算的工具和仪器,养成善于探究寻疑、质疑、释疑、解疑的习惯和方法。

第三,教与学要定期反馈。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一套检验探究性学习成果的考核或检查方法,从中总结探究性学习的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改进探究的学习方法。

第四,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因素上多用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力、观察力、持久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自信力,是指对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和计划,有必胜的信心来达到和完成它。坚强的信心来自于动力足、觉悟高,富有事业心。观察力,是指思维指导下的感知活动。这种活动是知觉、思维和语言三位一体的智力活动,是人摄取和储存外界信息的能力。发展观察力,要提倡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最主要是心到。观察时多思索,反复搜寻观察对象的特点,发现问题,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广度和深度来发现事物的特征。持久力,是指在探究性学习中能坚持该做的事和克制不该做的事。善于区别坚持和克制的标准,要指导学生一靠正确的道德和信仰的精神力量,二靠学会从战略上藐视困难,从战术上重视和战胜困难。

记忆力,是指学习中巩固知识和战胜遗忘的能力。记忆力包括五个指标:记忆的速度、记忆时间的长短、记忆储存量的大小、记忆的准确度和选择必须记忆信息的能力。理解力,是指探究性学习中认识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正确理解,才能灵活运用。创造力,是运用学过的材料,通过思维和想象的加工,进行新的设计和探索,从而产生新思想或制造出新产品的能力。学习要继承,但不能看成天然合理,要从不同方面,探索知识的价值,勇于思考,富于想象,乐于革新。以上诸因素都是在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要注意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篇10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涵义及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通常又是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现象与本质,积极探索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探究性学习”一般包括以下过程: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信息,调查研究,整合相关知识,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以化学学习方式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内容主要以化学发展史、化学与生活、环境、化学实验为主线展开,在探究实践中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转换教学理念,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具有显著的特点: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个性发展、注重归纳、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初次听到“探究性学习”这个名词时,学生可能都有点茫然。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闻所未闻的教学课题怎么组织教学?有些内容连老师自己都不太明白,怎么教学生?学生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我们不懂怎么办?……这些问题在当时是十分普通地存在于教师头脑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发现,教师与学生已经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教育理念的转换。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一个好的老师只有想想方设法地去激发起学生的潜能,那么创造的欲望、创造的思维火花就会不断地闪现在学习过程中。

《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这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框架,重新注入新的课程理念,构建新的课程标准。可以这样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所有学科一次全方位、全领域的脱胎换骨、前所未有的变革。

三、化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及方法

(一)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

(二)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当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说。所以,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实验这个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化学实验为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供了科学方法。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四、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