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十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十篇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1:01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篇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燃气混合动力空气动力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66-01

1、引言

据2016《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增长了300万桶/日,成为了1993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其中机动车对燃油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导致能源危机的重要原因,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能源,如氢气,电池,压缩空气等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的结构,新的技术,综合常规汽车动力和驱动方面优势的新型汽车。当前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汽车、燃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空气动力汽车。

2、新能源汽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2.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仅依靠蓄电池电能驱动电动机,最终驱动汽车运行的新型汽车。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车身技术、底盘技术、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其中电池技术是当前制约纯电动气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上主流的电池有铅酸电池、锂电池和镍氢电池。铅酸电池1956年商品化,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2、3]。铅酸电池自放电率低,寿命长,安全性好,可靠性高,但含重金属,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能量密度低,笨重限制其进一步发展。1990推出的镍氢电池,是由氢离子和金属镍合成,它是早期的镍镉电池的替代产品,相对于其铅酸电池环保性能较好,充电时间短,但是电压较低[4]。锂电池商品化时间最晚,相对于其他两类,具有明显优势,环保性、能量密度、充电时间、寿命都有大大提升[5]。

2.2燃气汽车

燃气汽车是最早被开发并使用的新型汽车,靠较清洁的燃气代替以往的燃料来驱动汽车运行的新型汽车。

燃气汽车主要分为液化石油气汽车和天然气汽车两种。对于普通的燃料汽车而言,二者均提高了发动机的寿命,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天然气汽车的续航能力较差,甚至不如一些普通的燃料汽车,发展燃气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燃气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于进气过程减少空气充气量,进而使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是目前燃气汽车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尽管缸内液化石油气直接喷射技术、压缩天然气缸内直喷技术等技术可以提高充气效率,但对发动机的结构、控制方式和尾气排放方式有更高的要求,使实现难度有所增加[6、7]。如何更加有效的增加燃气发动机的动力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2.3混合动力汽车

所谓混合动力汽车就是将电动机与辅助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辆汽车上做驱动力,辅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燃料发电机活动里发电机组。混合动力汽车是结合了普通燃料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一种过渡性汽车,它继承了纯电动汽车的高效率和低排放的优点,又具有石油燃料的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长处,显著改善了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排放和燃油经济性,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8]。

混合动力汽车在动力输出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完成两种能量供应的切换,实现不同能量源特性互补,从而改善和提高汽车系统的性能。因此控制策略成为混合动力汽车最为关键性的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大类。目前,串联式有恒温式控制模式,功率跟踪式控制模式;并联式有以车速为主要参数的控制策略,以功率为主要参数的控制策略等[9];混联式有发动机最优工作曲线模式,瞬时优化模式等。

2.4气动汽车

气动汽车是由高压空气驱动气动马达行驶的汽车。与普通汽车相比,以空气作为动力的气动汽车有着十分显著的优点。气动汽车能量传递快捷,能源清洁且来源广泛,汽车造价较低,维修费用较低,是未来替代其他汽车的不二之选。正是因此,各国都纷纷开始了对气动汽车这一领域的研究。

压缩空气动力发动机工作时,储气瓶中的高压压缩空气经减压后,通过热交换器吸热,再进入作用缸推动负载运动,通过调节进入作用缸的气体压力和流量以调整发动机的动力特性[10]。气动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取决于进气量、进气压力和温度,合适的配气机构和进气量的控制是技术难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回收高压转低压能量损失部分和提高压缩空气所携带的压力转换为发动机的机械能的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3.新能源汽车综合能力对比分析

经过各国长时间的研究,新能源汽车有了很大的发展,四种新能源汽车除气动汽车以外逐渐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技术相对成熟,最为普及。但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复杂技术成本相对其他汽车较高,气动汽车技术还需完善仍处于研发阶段。纯电动汽车和气动汽车尾气排放零污染,燃气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有一定的尾气排放污染但他们的续航能力要强于前两种。

4.结论

迄今为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各种汽车类型仍存在发展的瓶颈问题。纯电动汽车所用的电池综合能力较差,气动汽车能量转化率和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有待解决,燃气汽车发动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汽车两种能源相互交替的控制策略还需进一步完善。随着研究的进展,燃气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将占据大部分市场,气动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也逐渐的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定的的比例。

随着各相关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突破发动机,电池,控制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向着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层研讨会上提出的“轻量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必将占据汽车市场。

参考文献

[1]刘鹏,孟宪臣.浅谈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79-79.

[2]张彦琴.铅酸蓄电池技术的发展[J].汽车电器,2004(10):1-3.

[3]彭金春,陈全世,韩曾晋.电动汽车铅酸电池充放电过程建模[J].汽车技术,1997(06):5-8.

[4]唐有根.镍氢电池[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于仲安,简俊鹏,何方.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均衡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4,48(03):64-67.

[6]李西秦,刘冰.国内外燃气汽车发动机研究动向[J].车用发动机,2008(S1):8-11.

[7]邵千钧.电控LpG发动机及其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

[8]李卫民.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与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合;实证研究

一、引言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产业链几乎延伸到各个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汽车产业的形态与格局。新能源汽车的产生是面向解决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现实问题,但目前这个产业的发展仍受到诸多技术因素制约。目前我国已经有一部分汽车企业制定并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并且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汽车企业往往是掌握先进技术或意图掌握先进技术的大型整车企业。

本文总结发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点;然后通过对我国上市车企的数据分析,推断出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纵向整合的特点,实证分析我国实施了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企业的纵向整合效用。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点

1.新的动力来源。从能源类型角度看,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较传统汽车具有革命性变化。不再使用汽油、柴油等需要燃烧或者燃烧后产生大量碳化合物的物质作为能源,而是以电力、生物能源作为主要能源。这导致了传统汽车产业两个环节的重大变化,一是增加了储能环节的产业,二是驱动机械产业环节发生了变革。以电能驱动为例,电能的储备和转化对于汽车的使用非常重要,这就对电能的储备装置(如电池)的性能的要求非常高。电池具备需要高密度,大容量,衰减慢、安全性好等特点,目前电池的技术水平仍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驱动机械由燃油发动机转变为电动机,对节能、高效的电动机需求仍有待满足。

2.新材料的需求。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承载着使用新材料的使命。为实现汽车轻量化、高强度、环保性等目标而研制的新材料将率先在新能源汽车上得到使用。目前主要的在研新材料有有色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碳纤维材料、纳米材料、合金材料、泡末金属等等。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诸多模块亟需新材料提升其性能,如电池、电动机等。科学界、产业界仍都在苦苦追寻能够提升电池性能的材料。

3.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信息技术一般指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传递、存储、显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同时,在动力系统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未来汽车的新能源化亦将是汽车发展趋势。所以新能源汽车必然带上最深刻的智能化的烙印。虽然自适应巡航系统、导航系统、安全防撞系统等控制系统已经在很多汽车上得到成熟运用,但即便是已有的技术仍与“智能化”目标有很大距离。更何况传感技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甚至汽车专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方面。汽车各部件之间的联结组成了汽车的各种内部控制系统。汽车与驾驶者或乘客之间的联结形成了人机交互系统,它与外界信息构成了新的互联网生态圈。三者共同构成了车联网,汽车则成为物联网的终端。汽车将不再是一个单纯机械产品,信息技术将成为汽车本身的一部分。汽车各部件之间、汽车与驾驶者之间、汽车与外界信息之间形成互联互动的网络,所以,电动汽车必然是一个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产品。

4.有别于传统汽车的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充方式随着能源的变化发生变化。电能是目前采用的较为流行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能源补充方式主要是充电或更换电池。所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需要新增的基础设施,需要与其他环节协调发展。同时,长远看还需考虑充电站的布局、路网规划,充电负荷预测,电站选址和相关配套设施的状况等多方面问题。电池等关键部件的维修也将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机械工具。另外,目前产业化生产的电池都是废弃后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电池,对这一部分的处理,也将催生很多产业环节。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纵向整合特点实证分析

1.假设提出。从目前已有的研究可知,企业纵向整合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在不同行业之间这种关系的表现是有差别的。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对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上游模块的需求空前的特征。那么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企业与尚未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传统企业在内部资源整合和研发投入方面对企业的绩效影响程度上是否有显著差别,有多大的差别,将会是个有趣的问题。理论上,新能源车企的整合度与绩效关系应该是正向的并且其的敏感度应该高于传统车企。而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向上产业整合。

由此提出实证研究假设:

H1a: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内部整合度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1b: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内部整合度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1c: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比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在内部整合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程度更强。

H2a: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2b: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2c: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比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程度更强。

结构模型示意图如图1示。(本文以下将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称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未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上市车企称为非新能源汽车企业。)

2.变量的选择。

(1)被解释变量。本研究将企业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对于企业绩效的度量有很多种指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Roe)是会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指标,本文拟采用Roe作为企业绩效的度量指标。

(2)解释变量。

①整合度。整合程度是分析企业整合的实证工具之一。大型企业的整合可能是对很多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并购之后产生的。故部分大企业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业整体的整合趋势。汽车企业在整合度的实证分析研究方面有价值增值法(VaS)、i/o表法、主辅分类法等方法。考虑到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本文将选用价值增值法作为测量企业整合度的方法。

巴泽尔(2000)最先采用VaS作为产业内部整合度指标,VaS=销售额-采购额/销售额*100%

为了避免利润率与销售额之间的相关性,对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表达式为:

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

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税后净利润为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平均净收益为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

②研发投入。本文中研发投入将直接选用企业财务报表公布的研发投入作为度量。

(3)控制变量。因为企业规模可能带来规模经济性,所以选用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的度量选用企业总资产。

3.样本选取。本文选取样本企业依据前文的产业链分析,选择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营涉及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车企。鉴于上市公司市场运作更规范,能较好的反映中国车企的经营状况;而且上市公司是纵向整合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可获取的资料较为准确,可靠性更高,因此本文分别选择了10家中国a股上市车企,其中5家为部署并实施了新能源汽车战略,5家企业尚未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

另外,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在我的发展时间,2007年出台有关新能源汽车管理办法,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元年,那么比较早的企业数据可能就不包含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信息。所以选取时间跨度为2006年~2013年8年的数据。

4.数据处理。

(1)本文使用数据处理软件为excel和Stata。

(2)表1是根据VaS方法得到的样本企业纵向整合度:

5.模型的建立。

(1)描述统计。(如表2示)

(2)模型建立。根据前文理论分析,构建以下时序横截面模型:

由表3的检验结果可知,本文的面板数据应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6.估计结果与分析。由表4结果可以看出,整合度的系数为正,并且在5%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平均意义上,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整合度每提高1个百分比,资产收益率将提高0.21%;H1a和H1b得到验证;但是交互项的系数并不显著,H1c未能得到支持。本文认为这说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尚未体现出较高的整合度。

虚拟变量与研发投入的交互项的系数为负,且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平均意义上,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虚拟变量对研发投入有调节效应,即是否为新能源型汽车企业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存在调节影响,具体来说,如果是新能源型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下降16个百分比;对此,本文认为这与汽车行业的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阶段有关,当前新能源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远未到达成熟,而对该技术的研发投入也同时处于先期投入积累阶段,还未到研发结果释放明显经济效益的阶段,因此,这一结果并不否定新技术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而是反映了汽车行业系能源技术以及研发投入所处的一个阶段状态。由以上现象可以判断,我国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尚处于起步期。也说明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产生了更大程度的向上整合

四、结论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呈现出与以往产业链不同的特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重要性尤为凸显,甚至起到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作用。针对新的特点需要制定新的产业整合战略。

较高的企业整合度能够带来良好的企业收益,但当前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远未到达成熟,而相应的研发投入也同时处于先期投入积累阶段,还未到研发投入释放明显经济效益的阶段,新能源汽车企业尚未体现出较高的整合度。也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期。

所以,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有清晰的认识,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的构建产业发展战略。对产业链的向上和整体整合都处于投入期,仍需足够的耐心和大量的投入,力图让企业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才能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社会产生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洋.中国钢铁上市公司纵向整合动因、模式与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9.

[2]陈艳.汽车工业纵向一体化的历史与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9.

[3]胡磊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J].新经济,2014,(9).

[4]芮明杰.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6,(3).

[5]杜义飞.基于价值创造与分配的产业价值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5.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篇3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066

调节汽车内部温度和空气的重要装置就是空调系统,随着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并且为汽车的未来发展指引了新方向,为了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实用功能得到满足,就需要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技术进行科学地探索,提升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有效运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舒适性得以提升。

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和传统汽车的空调系统具有较大的区别,为了使新能源汽车的各方面需求得到满足,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在结构设计上和传统汽车具有较大的差异。对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技术进行探索,提升新能源汽车空调的舒适性,能够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1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技术的现状

影响新能源汽车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其空调系统,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状况对新能源汽车内的温度进行调控。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与传统汽车空调系统的动力来源炯而不同。因电力和混合动力是新能汽车主要的动力来源,但是因为每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电容量都有其固定值,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基于上述情况,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技术就应更加节能,使能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

就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情况来说,我们能够将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划分为两种模式:利用余热制冷的空调系统和利用电能的热泵式空调系统。但是将这两种模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就会对新能源的功能和使用造成一些影响,因此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技术加强探索和分析。

2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技术分析

我们通常将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技术分为两大类,即为热泵式空调系统技术和余热利用空调系统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技术进行研究,能够极大地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舒适程度,减少空调系统对于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影响。

2.1热泵式空调系统技术

(1)通过利用热泵技术达成对新能源汽车内的温度调控,热泵技术在理论上能使新能源汽车内部达到3以上的制热能效比例,十分切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模式,并且,热泵式空调系统的动力来源是电动压缩设备,其能够独立地对空调系统提供能源,热泵式空调系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和续航能力影响较小。

(2)热泵式空调系统技术主要运用的是双路空气流动的原理。双路空气的流动能够使风道被挡板隔开,在外面的空气进入风道时,热泵空调系统技术会使车内的空气变热,并且从门窗附近流出。这项技术不单单可以使新能源汽车内部的空气得以流通,还能够在低温天气对新能源汽车的门窗进行除霜。热泵式空调系统主要将新能源汽车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通过汽车的下部进行释放,从而控制新能源汽车内部的温度。

(3)因为热泵式空调系统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内部温度的调节作用较好,因此目前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都在运用此项技术,特别是在低温天气,例如在冬季,温度为-12℃时,新能源汽车就能够利用热泵式空调系统技术将车内部的温度调节到26℃左右,保证新能源汽车的舒适程度。ptC加热装置和太阳能辅助热泵技术,ptC加热装置是一种具有将强加热能力的空调辅热装置,利用tC热敏电阻元件,能够在冬季时将新能源汽车的加热能力大大提升,但是ptC加热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辅助装置,对其应该谨慎合理的运用,这么说是因为ptC加热装置的运行会利用到新能源汽车的电能,随之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运用太阳能辅助热泵技术的同时,需要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合理的布局,并且将产生的电能作为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辅助能源,使车内问题调控而质量得以提升,如此一来,也能够大大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减少能源的消耗。

2.2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系统

(1)当下最符合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新能源汽车损耗的技术就是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系统技术。燃料电池能够极大地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有效运行。

燃料电池主要是通过燃料、氧化剂进行作用,从而转变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燃料电池转化率高达55%一65%,并且余留的温水、蒸汽和废热能够经过转化设备达成它们的再利用,大大提升了燃料电池的利用能力,并且,在燃料电池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对余热的利用就需要更加的合理,由此降低余热对新能源汽车的各方面影响,我们能够将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主要动力来源,达成新能源汽车的空气调控,如此一来不仅极大的提升了新能源的使用率,还能够使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经济性能较高。

(2)我们需要结合新能源汽车当前现状来运用燃料电池余热利用技术,科学合理的对新能源汽车的制冷系统展开选择,我们通常选取的是吸收模式的制冷空调系统,达成新能源汽车温度的调控。新能源汽车中的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的动力来源是新能源汽车燃料的余热,从燃料池的运行中产生的冷水获取余热,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较低,因此就有效的减少了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损耗,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比例仅仅占据新能源汽车能源消耗的4%,如此一来就大大的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

(3)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系统在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运用中,燃料电池的发动机在启动的时候,应首先打开阀门,在发动机启动以后,对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进行调控,并且获取冷却水,通过转化装置对冷却水展开处理,获取所需要的余热,并且将余热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内控的温度调控中来。

3结语

新能源的不断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现实中,新能源汽车的运用需要对其空调系统技术展开有效的研究和探索,以此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舒适性,使新能源汽车的设计更加人性化,使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健康的发展,由此一来,就能够达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篇4

〔摘要〕电动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对中国专利信息中心(CpiC)数据库中的电动汽车相关专利申请量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国内车企和科研机构在电动汽车领域专利申请量增长强劲,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等技术领域达到国际水平。本文聚焦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专利技术,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绘制相关图表展开专利计量分析,旨在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参考。

〔关键词〕电动汽车;中国;专利分析;专利计量;热点技术领域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资源日益恶化,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油价高涨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促使了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了广泛共识。根据全球各大汽车公司相继的有关电动汽车产品上市的计划,预计2022年前后全球将迎来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一次高潮。发展电动汽车是解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要和石油资源日趋紧张之间矛盾的必由之路。电动汽车既代表了世界汽车发展的方向,也符合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近年来,伴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外学者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分析研究也日益增多,国外学者多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1-3]。国内学者通过对电动汽车的专利研究分析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相关论文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清华大学的蒋佳妮(2011)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对国内电动汽车专利技术进行了概述,探讨了影响电动汽车国际技术转让的知识产权因素分析[4]。大连理工大学的栾春娟(2011)、深圳市科技图书馆的黄远辉(2010)利用德温特创新索引,客观分析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专利布局[5-6]。杨淑霞(2011)采用“大为pX”专利检索分析软件研究国外公司在我国电动汽车领域的专利布局,提出国内电动汽车企业在专利布局上应做好专利预警研究[7]。北京理工大学的于晓勇(2011)、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张翔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所采集到的专利信息对国内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进行了定量研究,从客观的角度对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估[8-9]。本文运用专利计量方法并结合一些专利地图的方法聚焦国内电动汽车领域,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展开相关的专利计量分析,从整体上对国内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进行把握分析,以期得出对产业发展有价值的结论。

1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本文所依据的是知识产权出版社开发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http:∥)所收录的自1986~2011年公布的全部中国专利信息,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专利。根据电动汽车所涉及的核心技术及重要组成部分并结合科技部近期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出的电池、电机、电控“三横”关键技术[10],确定布尔检索式为:(电动汽车or混合动力汽车or纯电动汽车or燃料电池汽车oreVorBeVorHeVorFCeV)and(燃料电池or电池or动力电池or电池管理系统or驱动电动机or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or电机控制系统or传动装置or行驶装置or电机or充电or行驶)。根据上述布尔逻辑组合检索,对检索到的相关对象进行合并分析,涉及公司企业名称变更,子公司归并进母公司里、企业和所属设计研究院。如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进行合并,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隶属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隶属吉利汽车集团。检索以申请日为准,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经过处理检索到申请专利3514件,对这些申请专利的类别进行统计,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1758件,所占比重为50%;技术含量较小的实用新型专利1591件,所占比重达45%;外观设计专利165件,所占比重为5%。这说明国内电动汽车技术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水平较高,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篇5

[关键词]广东省;新能源汽车;Swot分析;市场调研;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134-03

1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概况

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目前总体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初步具备了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条件。

第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资料来源: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初步统计,2011年广东省电动汽车产能超过2万辆,各类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近7000辆;动力电池产量居全国首位,动力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实现国产化;各类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年产能超过2.5万台套,可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生产需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47.2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第二,产业链条基本建立。目前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涵盖了整车生产、三大电(电池、电机、电控)三小电(电动空调、电动助力转向、电动助力制动)以及电池关键材料等领域,基本形成了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车方面,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有24款电动汽车进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相关车型已批量投放市场;关键零部件方面,锂离子电池产业链较为完整,拥有一批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和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生产企业,电动汽车电机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居国内前列。

第三,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开展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参与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项目的省份之一,目前在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系统总成以及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方面的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拥有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电驱动实验室)以及一批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和公共测试平台,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四,推广应用初见成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已在全省范围内基本铺开。珠三角九市以及汕头、湛江、韶关、梅州、潮州、茂名等市先后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工作;广州、深圳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应用成为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期间的一大亮点。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公交车延伸到了出租车、公务车。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近8000辆,其中电动汽车超过3600辆,LnG汽车超过4000辆,电动汽车中纯电动公交车322辆,纯电动出租车300辆。

第五,产业环境不断优化。2010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在推动产业发展、完善应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发展电动汽车的良好环境。广东省政府与南方电网签署了《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地充电设施建设相继启动,截至2011年年底,广东电网、中国普天公司已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累计投运充电站65座,充电桩超过2300个。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积极投资建设LnG汽车充气设施,有力地推进了新能源汽车应用设施环境建设。

虽然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待进一步突破,产品成本较高,未能完全满足大规模商用的要求;个别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个别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仍主要依赖进口;自主品牌电动汽车未批量进入普通终端市场,产业发展尚未实现自我良性循环,仍处于起步阶段;充电、充气等设施建设刚刚启动,应用环境和配套体系尚不完善;且相比于北京、上海等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更侧重于公共交通领域。

2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2.1.1地理优势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新加坡等地,面向东南亚,是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往来最重要的物流通道,海陆运输快捷方便,市场辐射力强,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运输和进出口贸易。

2.1.2产业链、产业集群优势

首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即制造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如:锂矿、稀土、隔膜、电解液、正极、负极、电池等,在广州均有企业生产、研发,具有技术优势;如佛山照明(锂矿、正极)、广州路翔(锂矿)、中国宝安(负极)、深圳新宙邦(电解液)、佛山佛塑科技(隔膜)、深圳比亚迪(电池)、深圳比克(电池)、东莞atL(电芯)。其次,广东省是全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广汽集团、比亚迪集团、东风标致、东风日产等龙头车企以及五洲龙、珠海银通、广东云山、福田汽车等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车企聚集在广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地区,有利于技术、信息的交流,产生集群优势,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生产。

2.1.3市场优势

首先,广东省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区之一,作为国内汽车生产和消费大省,旺盛的汽车消费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目前石油价格高企,汽车尾气治理形势严峻,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相信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增长空间巨大。再次,基础设施发展空间大,与南方电网集团、中石化集团等企业合作有利于加快充电站的建设和充电电网的铺设。

2.2劣势分析

2.2.1标准缺失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站、接口等标准都还是“鱼龙混杂”的局面。各地、各企业采用不同的标准,导致最后难以管理、整合。

2.2.2产业链未实现有效结合

广东省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还是一个较松散的集体,各个环节存在差距和不足。关键零部件、动力系统、车架、整车的生产商、供应商、物流商和采购商等运营并不协调;面向消费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成本过高,其售后服务质量也有待质的提升。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无法实现将上下游产业有效结合。

2.2.3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产业,其发展进程还有待加快。目前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配套城市新能源供能网点不多,城市中固定充电站、充电桩密度太小,导致充电不方便,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这些因素都对电动汽车的推广造成了不利影响。

2.2.4示范运营模式未成形、补贴不到位

到目前为止,广东省还没有一套大范围推行的示范运营模式。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商业模式,还在研发、完善阶段。产业化和模式化还需要时日,政府补贴、经济刺激政策只是抛砖引玉,还需要对整个产业发展规律进一步探索和开辟。另外,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还未出台,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方面上,补贴还不到位。

2.3发展机遇分析

2.3.1政策的大力扶持

①政策支持。从2001年的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启动,到2009年元月国内“十城千辆”试点示范工程实施,再到2012年4月通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内容,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要达到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为主要技术路线。未来10年政府财政将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广东省《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在新能源汽车规划确定的66个重大项目中投资573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关键零部件发展、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建设、示范应用项目推进等,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大力的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车企以及消费者都具有强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②政府采购。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明确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既有公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对于公务用车的采购,规定“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以及采购使用新能源的环卫车、公交车、出租车等。政府采购对车企转型生产新能源汽车进行扶持,有利于树立车企和消费者的信心,增强车企的生命力,对于市场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2.3.2市场需求的提高

随着广东省经济的高速发展,不饱和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带动,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终端产品的需求量均大大增加。消费市场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不少的机遇。

2.3.3租赁模式受热捧

政府通过补贴,促进租车公司购入电动汽车,实行租赁模式,消费者只需要支付小额的租金,即可得到电动汽车一段时间的使用权,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电动汽车,以优越的感官体验来促进他们购买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租赁模式推出不久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得到政府和车企的认可,或许电动汽车租赁模式能凭借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推广的突破口。

2.4潜在威胁分析

2.4.1国际技术冲击

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相比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以及整车设计上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较慢,市场培育的周期也比较短。带有广东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服务、理念等还很难普及全国,冲向亚洲。

2.4.2电力供给不稳定

广东作为人口大省之一,用电量年年攀升,由于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在夏季用电高峰期,许多城市电网负荷达到峰值,一度出现电荒,电力的不稳定供应会对新能源汽车的充能带来影响。

2.5Swot矩阵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组合如下表所示。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Swot矩阵分析广东省发展新能源汽车Swot矩阵分析1优势S

・地理优势

・产业链、集群优势

・市场优势1劣势w

・标准缺失

・产业链未有效结合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运营模式未成形、补贴不到位机遇o

・政府大力扶持

・市场需求的提高

・租赁模式受追捧1So战略

・政府引导产业结合、加强合作

・多种商业化模式运行1wo战略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效率威胁t

・国际技术冲击

・电力供给不稳定1St战略

・建立产业协会,抵御外来冲击

・利用市场加快推广新能源模式1wt战略

・加强技术研发,掌握核心科技

・制订行业标准,促进行业结合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建立行业协会,协调利益关系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广东省处于初级阶段,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上游电池电芯,电控系统,整车,到下游销售、客服、维护等环节尚未能有效结合,行业内企业之间组织松散,沟通、合作较少。建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协会,统一省内相关企业,协调生产商、供应商、物流商、销售商等运营商的利益关系,根据公共消费模式(消费特点、采购政策、操作机制),企业消费模式(订货运输、价格评估、供货商选)和个人消费模式(价格比较、产品选择、采购渠道)来降低整体财务成本、提高人事绩效、完善物流设备,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协调上下游产业利益。有利于企业间的有效沟通、良好合作,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

3.2广泛听取意见,出台补贴政策

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因为电池、电控系统价格高昂,导致目前市面上的电动汽车售价普遍较高。所以应广泛听取各阶层、各方面意见,尽早出台科学的补贴方案;同时也应该科学规划整个广东省的基础充电站建设、电费计算标准、车辆上牌等,加快建设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普及打下坚实基础,以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

3.3有选择性补贴企业,鼓励技术创新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关键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都靠进口,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电动汽车技术最成熟,是其最大受益者。广东省应有选择性投入财政资金对有创新、有技术的企业进行补贴,以此鼓励企业进行相关的技术研发和购买设备,建立和优化新能源汽车开发流程,突破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等关键性技术,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从而加大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4引导多种商业化模式

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较高的售价,政府应联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消费市场,引导、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商业化。

目前较为广泛的商业化模式有比亚迪出租车市场破局、奇瑞以租代售、特斯拉直销模式、电池租赁模式,以及旅游租赁模式。通过租赁方式,不仅能够让用户以较低的成本体验到新能源汽车,引起消费欲望,更能获得大量的用户使用数据,建立用户数据库,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体验、人体工程等方面的改进提供借鉴。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篇6

【关键词】汽车;电源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发展

最早的汽车电源仅仅需要满足汽车的基本点火需要就可以了,但是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适应于更多人的需要,因此汽车的电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加深。在当今汽车制造业日益严峻的竞争趋势下,谁掌握了市场需求和核心科技,谁就更具竞争力,企业只有加强科研领域的创新,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生产,才会让自己的产品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总之,汽车电源电压的不断升级以及Can、Lan、moSt三网合一技术是符合电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向的。

1新型电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1汽车电源电压的发展历程

在汽车制造和产生的初期,汽车的电源仅有7V,7V的电压足以满足发动机的点火需要,但是后来汽车的发动机技术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汽车的电源供电压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在这种背景条件下,14V的汽车电源幸运而生,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种14V的汽车电压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并一直应用了近半个世纪。在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汽车电源电压需求的增加,为了更好的提高汽车室内的舒适度以及安全方便性,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被逐渐的应用与汽车之中,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一些豪华车的需要,一些车辆的发动机功率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更好的程度,这就要求汽车电源电压进行不断的升级,开发并应用新型电源是汽车发展的必由之路。

1.242V电源的应用发展分析

随着汽车电源电压的不断升高,汽车的功能性也变得比以往更强,42V电源的出现为汽车的很多功能提供了便利,在汽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大大提高了汽车驱动系统的运行效率,这主要得益于曲轴―起动机―发电机系统,该系统简称为KSG,这种系统目前最适合在42V的电源电压条件下使用,长期以来,很多的汽车生产厂家都在对这种KSG系统进行开发和应用。基于42V电源条件下的KSG系统大大缩短了汽车的启动时间,同时还具有减阵作用和驱动作用,因此提高了整个车辆的驱动系统的工作效率。其次,它使得更多的电子设备的应用成为了可能,以往很多的机电控制系统、空气净化系统、高性能的定位系统和娱乐系统等都需要很高的电源电压才能正常投入使用,而这些系统同时使用仅仅供应14V电源是远远不够的,而42V电源电压的出现和应用确使得这些电子设备的应用成为了可能,在很多的高科技应用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分析

电源电压的不断升级使得汽车内部线路系统也在不断增加,电源系统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庞大的线路系统如果缺乏科学高效的管理,无论是从汽车的成本控制还是从汽车的工作效率来看,都是具有不利影响的。基于这样一个特殊情况或是基本现实,我们应该在节省成本的基础上尽量的简化汽车内部系统线路,努力实现信息的共享以及数据的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信息化的网路技术,其中Can、Lan、moSt三网合一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an、Lin、moSt三网合一技术中的Can总线是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Can总线的分类很简单,主要包括低速和高速两种,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其应用的范围不同,比如高速Can主要用作要求比较高的控制模块,而低速Can主要还是应用在车身的一些不是太重要的控制模块领域。其中的Lin是一种具备局域网功能的局部控制系统,它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还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经常被应用在一些对于精度要求比较低的控制系统上,比如电动车窗控制系统、后视镜控制系统等等。moSt网络传输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通信协议的标准控制网络,它具有极强的传输速率,还可以将很多的像音响、导航仪等的总线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共享。总之,汽车电子业的基础就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汽车信息化控制系统发展的道路中,Can、Lin、moSt三网合一技术必将影响更深,作用更显著。

3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面对我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而且分散的缺点,我国更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去应对这一新的挑战。伴随着汽车电源电压的不断升级,大量的电子器件都要随之更新去适应新的电源需求,从而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及零部件企业将造成不小的冲击。当然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如果我国汽车工业应对正确,这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只要以自主研发为主,适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大技术投入,我国汽车工业就有可能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同时国家要对此次电源升级以及所带来的相关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要充分认识汽车新型电源的优点和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努力把握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力争我国汽车行业与相关配套行业同时实现质的飞跃。另外汽车电源电压的变化使得更多汽车电子设备的应用成为可能,这势必会引起能源结构的变化,所以在对汽车电源电压研究的同时,同时要多角度观察,把能源政策,技术发展纳入研究的范围,以实现电源资源的节约。整个汽车技术的发展,无论从哪一国的发展计划来看,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也正是政府不断地创造条件与对厂商的引导,才使得这些研发企业得以顺利发展。作为汽车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电源和网络技术的研究亦如此。所以政府在政策法规、产业政策等方面应创造有更利于汽车电源电压研究发展的环境。

4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适应人们精神需求的新需要,汽车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才逐渐成为了人们在车辆的选择时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不得不引起更多的汽车制造企业的关注,为了满足汽车的基本供电需求,提高汽车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就必须加强新型电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技术创新,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解决汽车的布线和信息共享等技术难题,从而将汽车的生产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理光.国际汽车电子技术发展新动态:42V汽车供电系统[J].汽车技术,2001(02).

[2]宋飞.浅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资讯,2010(35).

[3]江涛,毛鹏,谢少军.单周期控制pFC变换器的输入电流畸变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12).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篇7

关键词:新源汽车发展现状发展问题传统能源

中图分类号:V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1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问题成为关系着一个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问题,被整个国际社会所广为关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在石油消耗中,汽车燃油消耗占据了石油消耗的重要比例,也是近年来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但石油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的,其存储量极为有限。据估计,目前所探明的石油储量仅能支撑到2050年左右,石油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各国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该文就传统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参考。

1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1传统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问题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虽然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是世界各国的长期目标,但短期看来,传统能源汽车依然将会占据主流,因此在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能源汽车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在节能技术方面,近几年传统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汽油机、柴油机技术的研究,高效载重汽车及其发动机技术的研究,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技术的研究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节能技术也是我国当前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研究的重点。目前,在均质压燃发动机技术、非活塞式内燃机技术、高效传动技术几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效的提高了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水平,此外在用车节油方面也有所研究,如汽车维护保养、机油添加剂等,也对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有一定促进作用。

1.2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早在“八五”期间就已经开始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持续鼓励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尤其是“863”计划中,更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多个重大项目,有效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五大类。我国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即传统燃料与电能的混合能源汽车,这类汽车相较于传统能源汽车来说节油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且不需要专门的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较大的商业化运营前景,如上汽开发的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荣威550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即已经顺利上市,一汽双电机重混合动力轿车和中度混合动力客车也开始投入运行。据统计,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25个试点城市就有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2013年3月预计示范推广规模达到3.97万辆。而全球范围来看,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700万台,我国大力扶持的纯电动车由于受技术和产业配套的影响,至今销量一直较低,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将会成为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主流。

2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传统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传统能源汽车在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有效的降低了传统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水平,提高了节能效率。不过从目前看来,我国内燃机技术方面的研究同国际发达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柴油机多次喷射技术、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高压共轨道燃油喷射技术等方面。在高效载重汽车方面,我国目前应用于高效载重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落后,尤其是大功率高效柴油机技术方面,高效载重汽车品种相对较少,缺乏系列化高效载重汽车的研发能力。此外,由于应用于轿车和轻型车的轻型高速柴油机技术研发方面的不足,以及柴油品质方面的问题,我国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程度还远远不足。

2.2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在传统汽车内燃机技术无法满足石油消耗和碳排放需求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经过数年的努力,全球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从政策等各方面给于扶持,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但当前新能源汽车依然身处推广困难的困撞之中。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依然过高,在我国,既便是政府补贴后的售价同传统汽车相比也依然没有竞争上的优势,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售价往往高于传统燃油车两三倍,而同类型纯电动车售价更高达传统燃油车的三四倍甚至更多。究其原因,与零配件未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等有关。另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如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服务的充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既便是在试点城市也存在布点不均的问题,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服务范围覆盖能力,此外城市用地资源紧张,也影响了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此外,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还有待解决,如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还存在技术上的缺陷、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还不完善等,另外保障新能源汽车稳定运行的一些关键技术也还未掌握。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3结语

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被全球各国提到了战略高度。汽车作为重要的传统能源消耗产品,降低汽车的传统能源消耗,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节能与环保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传统能源汽车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提高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与规模化,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范围,不断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张发龙,陈春菊,闫忠孝.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刍议[J].价值工程,2012(23).

[2]姜凯.十二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攻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4).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篇8

一、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分析

1.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变成了国家的重要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典型,新能源汽车包括五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经过多年的开发,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的增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奇瑞、天津清源公司等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面向市场、自主创新,研发了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创立了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成为我国第一代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基地。

2.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其必然性,全球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石油消费的高幅度增长和产量的低幅度增加,造成中国国内石油供应短缺、石油净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发展汽车新能源是世界各国应对未来石油危机的战略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对节能减排还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另外,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符合国家产品结构调整的政策,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未来石油危机的最有效办法。汽车尾气的排放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减少甚至完全不用石油,而且能够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尾气排放。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期,发展新能源汽车完全符合当前我国汽车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它不仅能有效解决中国能源与城市环保的当务之急,而且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也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总之,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应对城市化、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我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是在国际汽车产业在转移和转型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由汽车产业大国向强国自主转型的最佳选择,因此,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将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也将迫在眉睫,所以建立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体系也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3.新能源汽车技术运用人才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对新能源汽车运用人才的需求,我校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利用寒假和双休日分别对市区公交混合动力、新区公交电动车、康福丰田混合动力进行了市场调研,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和驾驶员以及相关领导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接触,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认识和了解,为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研究作了一个前期铺垫。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对本市3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和4S店专业技术人员的调研发现:即便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州地区,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也是一个空白,一些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全都是厂家派技术人员蹲点,在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几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员。根据最新了解,苏州的新能源汽车在今年内将要扩容和增加,所以这方面人才的缺口将非常大。需求岗位有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经理、业务接待、索赔管理、车间主任、技术专员、机电工、质检员、配件经理等,由于新能源汽车在实际维修中基本上没有,所以一般不特地设置岗位,都由维修电工经过短期培训后兼职担任。在学历上,对普通汽车维修人员的学历要求为高中或汽车专业中专、技校,新能源汽车对维修人员的要求必须是本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和数年的汽车维修经验,学历要求相对较高。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新能源汽车的运用主要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力汽车为主。

4.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调研

通过市场调研,大家一致认为:①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很好,是汽车产业增长的一个新亮点。②虽然新能源汽车目前单车使用成本较大,但在城市使用环境污染小,节能效果好,社会效益显著。③新能源汽车首先推广应用在公共事业上,如公交车和出租汽车,并需国家的政策扶持。④通过市场调研,新能源汽车修理人才培养目前需求量不太大,有些技术尚在调试和研发阶段,目前着重要求相应专业教师对新能源汽车理论学习,培养他们的维修技能。⑤紧跟社会发展形势,汽车运用类专业准备开设汽车新能源维修方向特色专业,即五年一贯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⑥建议汽车新能源维修方向特色专业以电动汽车为主要设置课程,混合动力为辅,对其他新能源汽车只做理论介绍。

二、新能源汽车维修方向特色专业建设

新能源汽车维修教学模式可先从学生选修方向开始,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逐渐过渡到开设相应专业。目前可以先开设选修新能源汽车维修选修方向班。

1.教学方向

通过调研认为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修理工作以混合动力或纯电动力汽车为主,选修方向也可以分为两个:①以混合动力为主:主要从事混合动力汽车检验与故障诊断工作,并为今后电动汽车方向发展奠定基础。②以纯电动力汽车为主:主要从事电动汽车检验与故障诊断工作、电动汽车充电和充电站的维护,并为今后从事混合动力汽车检验与故障诊断工作打好基础。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向)是五年一贯制专业,以培养处于技术层面的汽车维修技师一类的技能紧缺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经过五年连续的专业学习,应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中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维护、修理、检测和保险与理赔等售后服务方面的工作。

2.课程设置

由于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基础能力方面应进一步充实电子技术原理、电机控制和驱动技术原理等内容,并熟悉这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在专业核心能力的确定上,核心技能是新能源汽车的维护技能和汽车故障的诊断与分析,所以在核心基础课程中除了传统汽车各总成的修理项目外,可以增加电瓶和电机维护和更换;在专业拓展方面,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通过专业选修的方式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另外,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形成职业技能,在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教学中,应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岗位为目标,突出就业的导向性,积极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法,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中最常见的工作任务来确定项目,力求教学的实用性,并将工作过程程序化、规范化,着力提高学生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式

新能源汽车教学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投影、录像、实景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清楚地展示汽车各零部件结构、原理及内部运动关系,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以行动为主线、以目标为指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开展师生的教学互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的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保证每一位同学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现代汽车修理需要“检查靠资料,拆装靠设备,检测靠仪器”的现代汽车维修方式。诊断人员要懂原理、会分析、能推理、巧诊断,对新能源汽车故障排除同样要有特殊的逻辑推理能力。

4.教学评价

技能考核方法及流程方面,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邀请一线工作人员、专家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多采用现场操作演示评价方式进行参考或进企业现场操作。在评价的内容上,应结合新能源汽车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在原有等级工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交流电工和高压电工证的要求。在评价标准上,要变“学过什么课程”为“能做什么事情”,要学以致用,考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新能源汽车教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能力是职业教师专业知识架构的重要一环。称职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精通专业,时刻把握本专业发展的脉搏,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师傅必须具备几项条件:一是具有系统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三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是懂得如何传授技艺,有能力完成培养计划;五是仍在现场从事本专业的生产工作。因此对于具备基本条件又愿意承担指导学生的技术工人可以授予指导师傅的资格。

要制定本专业教师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的能力培养计划,并经过培训考核;每一、两年分批组织轮训一次,以保证知识和能力能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变化。

通过―些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分期、分批将部分在校教师送到维修企业生产第一线去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掌握岗位技能,掌握新能源汽车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并直接从企业获得信息的反馈。

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新能源汽车故障、新技术的研究,为维修企业和今后的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使学校真正成为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引领。

聘请行业和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名家、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做学术讲座,进行技术合作或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参与教学。

配备好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零件若干,保证汽车新能源维修方向学生一体化的教学工位。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篇9

[关键词]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Swot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10-3.5

电动汽车的发展与产业化是涉及多层次、多学科、多领域的问题,其根本是解决能源与环境危机,但其本身也存在着高度的风险。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已经历了一段历程,同时也启动了一批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其中河北省唐山市是第二批示范城市之一。唐山市进行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技术难关的突破,资金的投入巨大,规模化市场的培养,各利益集团的平衡,跨国巨头垄断的应对,取代传统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等等。凡此种种,叠加复合、纷纷繁繁共同构造了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系列风险。本文对唐山市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

1唐山市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strength)

1.1区位优势

唐山市位于京津冀及其腹地通向海外的咽喉,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随着曹妃甸大港和唐山机场的开发建设,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辐射到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为跨区域、跨产业的资金合作、技术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文化浓郁,毗邻京津,有利于接受技术辐射带动,承接产业转移,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都市圈的快速发展,为唐山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龙头示范,曹妃甸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已形成大规模产业聚集的态势,国家、省级重点项目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技术运用、技术集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强、拉动辐射效果明显的优势,为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平台。

1.2资源优势

唐山市拥有相对充裕的水资源,临港工业所依赖的煤炭、石油、铁矿石、原盐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具有培育汽车制造产业的资源优势,为发展电动汽车提供了条件。同时,唐山强大的钢铁和发达的机械行业为发展汽车制造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唐山钢铁产能9000万吨,可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钢材原料。唐山的机械工业比较发达,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出自唐山。唐山爱信齿轮有限公司是汽车变速器专业化公司,隶属于世界第四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丰田公司。唐山现有电机电控、变速器、离合器、转向节、制动盘、消声器、减振器、蓄电池、悬挂装置等零部件生产企业16家,以及汽车板材、高端焊机、注塑、小五金、机加工、汽车装具等一批生产企业,整合后可形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平台,有利于降低成本,形成产业链条。

1.3政策优势

根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加强节能、节油工作”和“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的战略决策要求,2008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批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和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与使用单位购买节能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2010年5月,唐山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对“十城千辆”试点城市在电动汽车的生产、消费与运营等给予了税收、补贴以及车辆管理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唐山发展电动汽车产业铺平了道路。

1.4市场优势

我国继2006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之后,在2009年又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拥有不断提高购买力水平的13亿人口。2010年、2011年产销汽车均超过1800万辆。预计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汽车中乘用车保有量将会达到1.5亿辆和2.5亿辆的规模,今后20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奋斗、成长过程,将成为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的劲旅。同时,就唐山市本身而言,拥有734万人口,截至2011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50万辆,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5.5辆。公路客运车1942辆、城市公交客运车1871辆、市内出租客运车3605辆、旅游客运车144辆、环卫车辆319辆、邮政专用车180辆。2011年唐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42.4亿元,排名全国第18名,在全国所有沿海城市中排名第13名,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无锡和佛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唐山市各类汽车消费能力大幅提高。

2唐山市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劣势(weakness)

2.1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中生产企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在我国经过两个五年电动汽车前期的研究开发,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汽车制造企业也看准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机遇在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并且有新型的产品投放市场并进行了商业化运行,而这些均是在政府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下实施的,目前尚处于政府推动主导型。唐山市作为“十城千辆”试点城市之一,在相关优惠政策的引导下,设立了唐山市电动汽车研发中心,2009年唐山市人民政府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唐山曹妃甸绿色能源汽车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引进了金能电池项目(唐海)、河北力通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迁安),电动汽车产业化阶段的企业主体地位尚未形成。另外从示范运行的新能源汽车的试用主要靠城市公交、大客车和出租车的数据支撑,纯电动汽车的客户主要是政府主导采购的公交集团。

2.2先进的产业技术基础较为薄弱

就唐山市的产业结构而言,唐山属于资源型重工业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唐山市实施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规划,加快推进精品钢材、先进装备制造、化工、高端建材、绿色能源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实施了电动汽车、动车组、纳米发电机、海洋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加快创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优势产品,推进了唐山战略型新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就汽车产业而言,唐山市的产业技术基础较为薄弱。

2.3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有待开发

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运行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的支持。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基础设施包括充电站网络、车辆维修服务网络、多种形式的电池营销、服务网络等。建立一定数量的公用充电站、配备专用电缆及插座等是延长行驶里程、实现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在一个城市内建设十几个或数十个公用充电站,市区内的出租车、私家车、商务车均可在公用充电站快速充电。公交公司也可在终点站、始点站自行建设充电站,为本线路公交车提供充电服务,环卫车辆可在本企业的停车场内充电,同时私家车还可在晚上回家充电。唐山市为加快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步伐,已于2010年3月,建成了国内首座符合国家电网典型设计的大型充电站唐山南湖电动汽车充电站,同时市政府与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唐山市委投入运行的47辆电动汽车建设了3座标准化充电站,8个充电桩。按照唐山市示范推广实施方案至2012年底完成服务于1052辆电动汽车的大型标准模块化充(换)电站3座、中型整车快速补给站2座和充电桩106台(套)的建设并投入使用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离实现产业化的距离更大。再者,尚需建设统一规范的充电站(桩),对充电机生产和充电接口进行标准化规范,以实现社会用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其他社会用车配套的供、充电体系。另外,与此相配套的车辆的运行管理、维修服务以及电池的营销与回收等服务完善还有待开发。

3唐山市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机会(opportunity)

3.1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机遇

传统汽车技术领域的落后是导致我国汽车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美、日等传统汽车强国来说,产品升级存在的技术障碍小,额外支付的成本也较低。而在我国,由于技术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要想超越汽车强国,难度很大。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要小得多,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可以说新能源汽车领域是我国汽车产业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唯一机会。未来10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在2011年3月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把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要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开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研发及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工程,推进产业化应用。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恰逢此时,在这一大的国际汽车产业转型时期,唐山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将有力地促进唐山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实现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双解。

3.2符合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发展规划

世界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三大挑战: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区域性的空气质量及全球性的气候变暖。车用能源及动力系统的节能环保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能源多元化、车辆节能与轻量化、排放清洁化、动力电气化是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通过2010年国家接连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稿以及《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对电动汽车的生产、销售以及消费均给予较大的税收优惠及补贴。由此,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上电动汽车已成为国家主推方向。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存在产业安全及经济安全等问题,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石油安全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200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2%,预计未来会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和减碳压力,传统汽车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油耗和碳排放将成为我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不仅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汽车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为抓住汽车产业战略转型的有利时机,我国启动了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由此,唐山市培育电动汽车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3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电动汽车技术开发的资金支持

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目标之一,就是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主要任务包括:推动纯电动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政策措施有: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制订规划,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通过2010年国家接连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以及《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对电动汽车的生产、销售以及消费均给予较大的税收优惠及补贴。由此,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上电动汽车已成为国家主推方向。

针对电动汽车的消费,2010年06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财建[2010]230号),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四部委提出将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办法针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动力电池、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给予适当补助。

为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唐山市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建立示范推广试点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示范运营车辆补贴和支持配套设施的建设及维护保养,鼓励各用车部门和市民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唐山市政府大力支持企业产品创新、技术攻关并形成产业体系,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提品和技术支撑,为此,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科技三项经费,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关键零部件和技术保障技术研发。另外,唐山市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优先采购,并按照5%的比例逐年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占有量。从2010年起,出租、电力、公务等公共用车要逐渐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财政按国家补贴的20%予以匹配,视具体情况用于购车或电池租赁、电池更换、充电设施建设等。

3.4企业的积极参与

经过近年的努力,唐山市在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中形成了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已谋划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电动汽车城,购建了以整车、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为主的四大主导链,产业体系已现雏形。为加快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唐山市已引资11.2亿元,总投资15.8亿元,推进了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主要有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客车项目、曹妃甸东风纯电动车项目、河北曹妃甸锂源电动车及动力总成项目、唐山普林亿威公司电机项目、金能(唐海)电池项目、河北(迁安)力通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唐山安特微型电动汽车项目、北京普莱德和风帆动力电池项目、华北电网南湖充电站建设项目以及华北电网北郊换电站建设项目等,企业的积极参与构建了电池材料、电池、电机、动力总成和整车生产的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唐山市确立的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研究开发和技术应用的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产业体系,为唐山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唐山市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威胁(threat)

4.1技术专利制约

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机遇,专利必将成为各国抢占这一新兴技术的主战场,目前新能源汽车专利的关键领域,大多已经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外针对中国的专利型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初见端倪,甚至有专利封锁、合围等布局。

就国内而言,截至3月底,我国企业申请混合动力汽车专利仅占在华申请总数2731件的38%,且主要集中于动力总成布置技术,而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有1691件,并且集中于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而且,目前国内企业新能源领域专利多为外观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打球的居多,真正的发明专利很少。据专家介绍,目前占国内新能源汽车专利数最多的比亚迪,其900余件专利中非发明专利占到总数的60%。而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发明专利方面,有三大核心是无法绕行的,其中一个是包敷碳技术专利,后两个是磷酸铁锂本身材料专利和碳热还原技术专利,前者加拿大phostech公司已经在华申请专利,拥有独家使用权;后者尚未轮到中国申请专利,分别归属于加拿大phostech公司和美国威能公司。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国内仅有4件核心专利申请,其他多为应用专利申请,同期来华发明专利申请有767件,日本、美国、韩国等排名居前。而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日本丰田和美国通用两家企业在华申请占到64%,专利布局意图明显。2010年,丰田和通用分别在我国电动汽车方面申请了162件和132件专利,是申请专利最多的前两名企业。目前在电机控制领域,真正具有核心专利的企业较少,关键的系统芯片多为进口,由于缺乏核心专利及授权,因此生产完全受制于人。

上述分析是就国内外整体情况而言,而对于唐山市来讲,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为重要契机,不断加大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成立了唐山市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建设了电动汽车重点实验室,并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制定了《唐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项目1项,省科技重大项目2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7项,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电动汽车相关专利19项。已自主研制出大功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永磁无刷直流轮毂电机等纯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并在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方面取得了2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是围绕总成技术方面,而核心关键技术较少。由此,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中将受制于专利壁垒。

4.2缺乏核心技术

和国外传统汽车生产国家相比较而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整体技术水平差距不大,但核心技术仍需突破。早在“八五”期间,我国就成立了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汽车研究会,电动汽车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把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并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总体而言,我国电动汽车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一般认为差距在3~5年。只有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我国电动车才能有望实现产业化。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三部分。在这3项核心技术上,我国的技术水平都处于研发中,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全部掌握这三大技术。在电池方面,动力电池的寿命、能量密度等与汽车正常行驶的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且占动力电池成本30%的电池隔膜技术仍没有掌握,基本上以进口为主;在电机和控制系统方面,我国企业在整合元器件方面长时间没有突破;在整车电控方面,我国起步较晚,与国外差距较大。唐山市在示范推广及应用中,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开发成果,但离者产业化需求还有较长的一段路程。

5Swot矩阵分析

Swot矩阵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组织的内部优势、劣势和来自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系统分析方法,它是组织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有效工具。根据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现状和Swot分析法原理,本文列出唐山市发展电动汽车Swot矩阵。

6结论

通过对唐山市电动汽车产业的Swot矩阵分析,其产业在未来发展中有着良好的外部机遇和内部优势,但同时,由于自身汽车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并受电动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影响,也面临较大的困难与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分析篇10

关键词:DHGF;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

一、引言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也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加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传统汽车领域相比国外一些国家比较落后,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赶超其他发达国家。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仍然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爆发式增长背后仍然存在一系列风险。因此,本文通过采用DHGF与熵技术模型对此进行风险评价。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评价

根据层次分析计算的权重与使用熵技术进行修正的权重计算得出的最终的评价结果是存在一定差别的,经熵技术修正的权重评价结果风险程度稍高,临近较危险状态。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规避

(一)政府

一是转变消费者补贴方式。政府有必要增强消费者在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政策扶持力度,如免摇号、不限行等政策。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满意度,从而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持续的发展;二是合理建设配套设施。政府有必要和企业相互协作,根据购买者的活动范围以及城市空地资源合理的设计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位置,使其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同时满足消费者的充电便利性需求;三是提升行业规范性。政府通过建立和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建立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严格打击地方保护主义等。

(二)企业

一是提高技术研发力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增加技术研发上的力度,如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安全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进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二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搭建一个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商、能源供应商、运营服务商以及有关投资机构参与的有效、专业的交流沟通和投资合作平台,相互促进发展,形成良好的国际合作竞争关系。(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参考文献:

[1]徐建伟.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5,06: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