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种植产业规划十篇农业种植产业规划十篇

农业种植产业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1:03

农业种植产业规划篇1

镇位的南大门,镇辖区内有闻名的4a级景区—中国年画村,更是忠孝文化的故乡。交通便利、农业自然资源优越,人民渠贯穿全镇,灌溉方便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光照条件充足。农业发展方面基础较好,现有产业7000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1300余袋食用菌生产基地、规模化的蔬菜种植基地,药材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养殖业发展迅速,建有规模化、全自动化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20万头,小家禽500万只。目前,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给我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

复线途径我镇共6个行政村;涉及24个村民小组,130余个院落,农户1200余户。高速公路沿线共有耕地近4000余亩。地势平整土壤肥沃,耕作基础条件优越,但目前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农业产业布局不规范,多以水稻、小麦、油菜等传统种植业为主,而且参差不齐;经营粗放,发挥的经济效益低下,特色产业点少、规模小,加上复线建设造成部分田块形状不规则,沟渠损坏,少部分耕地排灌不方便,有待于进一步的恢复和完善。

二、发展规划的具体方案和操作办法

通过复线两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规划落实一些具有带表性发展条件较好,经济效益佳的农业产业,可进一步提升全镇农业发展的知名度。同时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做大做强这些产业,推进我镇农民致富,现分村规划如下:

(一)茶店子村:复线途径1组、2组、10组、12组、18组、13组,全长2.1公里。

1组、2组沿高速路两侧近1公里,结合多年的杂交水稻制程,技术稳定,基础条件好,在两侧成片规划,可视范围内纵深发展种植杂交水稻制种,结合杂交水稻制种收打早的优势,通过川芎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采用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经营,在8月份再种植400亩的药材—川芎

10组地处高速出入道口,由于院落及建筑物较密集,又紧邻泉,可采取先进业主结合泉的开发,按上级要求规划种植花卉苗木,充分发挥交通地理位置优势,开设休闲农业特色的农家乐。

以1组文全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辐射到13组张加军的花卉、果蔬基地、采取种植户以土地或现金入股的方式,壮大合作社资金实力,在该两个组沿线发展特色果蔬大棚基地200亩。

(二)桂兰村高速途径4个组,总长2.25公里,有310余户农户,耕地862亩。

依托该村2组在高速公路边有70亩养鱼场和10余亩河滩地(种植的树木已成林)。以及原机砖厂10余亩荒地,共近百亩,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引入业主和资金修建农家乐。1组和3组沿线利用种植大户带动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花卉生产专业合作社,建设花卉种植地300亩。

8组因高速复线建设车道出入口,边沿土地切割零散,凹凸不平,加之修建有收费处及生活服务区。建议由林业等有关部门采取租赁土地的办法种植树木,改善出入口周边环境,面积约120亩。

(三)年画村:高速复线途径2个组,全长1公里,农户120余户,耕地170余亩

该村由于位于中国年画村4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在高速入口周边耕地依托依托建全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特色花卉苗木和无公害草莓种植60亩,上档次、上规模,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发挥休闲体验农业最大效益。

(四)金星村复线途径该村6个组,全长0.5公里,农户338户,沿线耕地1045亩。

结合该村地理位置较偏,河滩地多,耕地质量不高等实际情况,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引进业主在复线以北、齐清公路以西的河滩地内引进业主种植花卉苗木,面积50亩,在齐清公路东,依托原妙相院临近马尾河,通过栽植林木,引进农家乐业主一户,发展休闲农业。

在复线以南,齐清公路以西,以射水河为界的现有农户为主,通过引导,种植双低优质高产油菜示范片180亩,在齐清公路以东,以马尾河为界,以现有农户为主,通过引导,种植优质高产小麦示范片430亩。

(五)金土村复线途径3个组,全长0.9公里,涉及农户200余户,耕地600余亩。

由于该村复线两边土地已纳入总体规划集中,即将面临征地拆迁,可用于农业产业规划的土地较少,所以根据去年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推广已有经验基础,计划在复线打造300亩水稻超高产强化种植示范基地。

(六)光明村复线途径该村13、14两组,全长约0.26公里,现复线沿线一直是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议维持当前种植业不变。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根据复线沿线各村的产业状况和经济基础及农业生产条件,初步做以上规划思考,但在规划中也反映了一些困难。

1、部分村涉及拆迁规划,种植产业难以合理布局。

2、部分项目建设给复线部分村产业规划产生瓶颈制约。

农业种植产业规划篇2

关键词:上江镇;“八林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生态农业

全国在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已成为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林业工作的重点。为全面掌握泸水县林农经济发展现状,发挥资源优势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泸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林木、林果、林药、林畜、林苗、林菌、林菜、林旅”为主的“八林经济”发展规划。为了全面、准确掌握上江镇林业经济现状,全面启动“八林经济”工作,笔者在参加了上江镇“八林经济”发展现状全面调查后,以此为基础提出发展上江镇“八林经济”的构想和措施。

1“八林经济”内涵及意义

1.1“八林经济”的内涵

“八林经济”即林果经济、林木经济、林药经济、林菜经济、林苗经济、林菌济、林畜经济、林旅经济”的简称。八林经济通过发展林木、林果等林上经济,利用林下土地、动植物和空间资源,从事林下养殖,种植,生态旅游开发等立体经营,使农林牧和旅游等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达到“短期得利、长期得林”的兴林富民目的。

1.2发展“八林经济”的意义

1.2.1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传统林业产业是以林上产业为主要目的的林业经济,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是其主要特点,转变林业生产方式,除深度发掘特色林木、林果经济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延长林业产业链。

1.2.2有效吸引社会资金投向林业。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积极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将发展“八林经济”建设模式同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产业扶贫、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

1.2.3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兴林富民”,是林业建设的终极目标,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2上江镇“八林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上江镇概况

上江镇位于怒江西岸,泸水县南部,东与大理州云龙县民建乡、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和六库镇新寨村隔江相望,南与隆阳区芒宽乡相邻,北接六库镇,全镇国土面积347.8km2,辖6个村民委员会,74个自然村,148个村民小组,户数9906户(农业户数7966户、非农业户数1940户),总人口31544人(农业人口29027人,城镇人口2517人),有傈僳、彝、傣、汉等1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7.6%。全镇有耕地2435.87hm2,其中水田1111.4hm2,旱地1324.47hm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

上江镇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充分利用上江镇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以咖啡、甘蔗、香料烟、蔬菜、食药用菌、等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2.1.1土地利用情况。全镇耕地中水田以种植稻谷、甘蔗为主,部分用于培育苗木;旱地、开垦地主要用于种植玉米、甘蔗部分种植咖啡、蔬菜等;林地主要种植核桃、草果等。因旱地、开垦地主要种植的是轮歇作物,林地核桃保有量有限,全镇可发展空间极大。

2.1.2劳动力资源条件。全镇总人口31544人,其中农业人口29027人,因产业发展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1/3,产业发展可吸引劳动力回乡,让农民不出家门就可以赚钱,从而促进地方就业、带动地方劳动力增收。

2.1.3产业发展情况。境内规模产业有:蛮英村怒丰人工菌公司;大练地村工业园区林副产品加工企业:泸水县农资公司、大峡谷生物有限公司、辣木种植加工公司;大练地村养牛场、养羊专业合作社;丙贡村弯桥养鸡场;付坝村百花岭养猪场;丙贡村蛮辉养猪场。

2.2存在问题

2.2.1林业经营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传统林业观念在农户头脑中根深蒂固,多元化林业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导致“八林经济”发展缓慢。

2.2.2缺乏政策引导。上江镇的“八林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到目前,全镇还没有制定科学详实的“林业经济”发展规划,造成各项林业经济发展的盲目性。

2.2.3资源家底不清。多年来,没有全面调查全镇林地及闲置地资源,资源家底不清,缺乏规划依据。

2.2.4资金投入薄弱。农户自筹资金为主,融资渠道单一。

3调查的结论和规划建议

3.1调查的结论

多年以来,在泸水林业以发展核桃为主的林业产业的重要阶段,上江镇因处于全县低海拔地段,受条件限制并未成为全县林业发展重点。农业部门发展重点又在农田区域,所以上江镇在半山一带有许多可发展空间,虽无大型放牧场但林下养殖空间大。上江镇半山环线的修建又为全镇半山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上江镇是典型的亚热带河谷地带,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境内沟谷、地表径流众多,水源丰富,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适合种植林果类及草本类中药材经济作物种植。

3.2规划发展建议

建议将调查结果及规划纳入《泸水县“八林”经济总体规划设计》中;由县人民政府牵头,各部门联动,发改、农业、林业、扶贫、供销、气象等相关部门指导、组织、管理和协调;建立县、乡(镇)、村三级领导责任体系,上江镇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施目标考核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全镇可规划发展面积2008.01hm2。经调查、走访农户,广泛征求村组干部、镇领导及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意见后提出如下规划建议:

(1)林木经济:全镇规划于海拔800~900m之间种植柚木40hm2。(2)林果经济:全镇规划于海拔900~2000m之间、半山环线上下种植花椒500hm2,种植杨梅220hm2,规划于海拔750~1500m之间种植柠檬413.33hm2,种植芒果286.67hm2,种植澳洲坚果66.67hm2。(3)林药经济:全镇规划于海拔900~1500m之间种植土砂仁313.33hm2;规划于海拔740~900m之间规划种植砂仁60hm2。(4)林苗经济:全镇规划于海拔1000~1300m之间建设育苗基地46.67hm2,计划培育苗木为:核桃苗、草果苗、花椒苗、柠檬苗、漆树苗等当地林业建设用苗。(5)林菌经济:全镇规划发展林菌基地13.33hm2,培育林菌种类有:木耳、灵芝等。(6)林菜经济:全镇规划于海拔1000~1300m之间种植辣木86.67hm2。(7)林畜经济:全镇规划发展林下养鸡300000只、牛3000头。(8)林旅经济:在全镇半山环线和沿公路一带发展农家乐28家。通过招商引资将境内著名的二战粟柴坝抗日纪念碑、蛮英村灰坡山抗日战争遗址、旧乃山千年古树、丙奉村邦弯大水库、蛮口河天然温泉、蛮邦罕见的佛教、道教二合一的思尹寺庙、享誉京城、享誉世界的付坝村百花岭农民的无奏奏四声部合唱、新建村远扬国内外的民族民间文化”摆时”等开展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

3.3具体行动步骤

(1)建议5年内完成产业建设。(2)林业、农业、科技部门在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科学技术扶持。(3)组建林农专业合作社。(4)引进林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4结语

上江镇的明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全镇因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地及自然资源、绚丽多姿的人文景观、民俗文化而成为待开发的一片热土,农林经济和旅游事业发展前景看好。

农业种植产业规划篇3

1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建设与规划设计

1.1基地概况

温州泰顺一鸣生态农庄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雅阳镇的柳峰社区高场村高场坪,规划总面积为333hm2,一期规划80hm2,园区所在地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9座,是生态奶牛养殖的极好区域,拥有高品质有机奶生产的优越条件。园区除了划入村庄和农用设施地上的现已利用的约5.3hm2奶牛设施养殖外,旱地和水田占了较大的比例,约占60%,这为一鸣生态农庄构建以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奠定了资源基础。林地主要位于园区东南侧边缘,约占30%,生态环境较好。2007年,一鸣生态农庄以现代农业为发展目标,建设奶牛生态养殖小区污水处理沼气工程,配合设施养殖、生物肥料等,已形成一套小型循环体系。但因园区位处温州一级水源保护区珊溪库区内,急需产业转型升级,引入秸秆利用、高效种植、休闲观光等,通过科学合理匹配资源和废弃物质高效利用来构建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产业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综合效益。

1.2指导思想与建设规划设计

1.2.1指导思想。园区建设以农业生态系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3R原则,将园区的生产功能与景观、休闲功能相结合,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为地方农业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保障[4-5]。一鸣生态农庄以柳峰社区高场村、墩头村为中心,以“规模、生态、集约、循环”为养殖理念,积极推广“能源生态利用型”、“生物发酵零排放型”养殖模式,依托现有养殖规模,做好奶牛产业提升,并结合休闲观光、教科研、电子营销等发展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种植业协调发展。

1.2.2建设规划与主要内容。综合考虑泰顺县雅阳镇的自然条件、旅游资源特征及园区产业现状,依据项目条件分析、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依据和规划目标,确保“生态循环、科研教育、休闲观光”三大功能,确定园区“一心二带”的功能布局,包括奶牛养殖中心、牛场牧草种植带与农业观光休闲带,这“一心二带”共同组成了园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建设8个功能区:奶牛生产区、奶牛管理区、奶牛生活区、病牛隔离治疗与粪污处理区、生态牧草种植科普示范区、入口景观区、特色苗木种植区、亲牛茶果采摘区。(1)生态循环建设。一鸣生态农庄以规模化奶牛养殖为主体,以粪污综合利用为纽带,通过牧草、水果、茶叶种植和有机肥生产,建立农牧结合循环利用模式。

(2)科研教育建设。依托现有生产优势进行科研教育建设,提升与发展奶牛产业。改变奶牛混养形式,对荷斯坦奶牛和娟珊奶牛进行分区管理研究;建设集游客服务休息、奶牛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特色奶产品展销、管理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教科研大楼;利用科普观光木栈道深入牧草参观、触摸,并在每种不同的牧草前放置说明牌,解说不同牧草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范围及饲料价值等。

(3)休闲观光建设。利用园区东南侧边缘山地种植桃李文化林、樱花林、松树林、红枫林、茶园和果林,在丰富园区景观的同时,提供游客采摘互动;对不同牧草进行配置,营造大地艺术景观并定期举办牧草文化节;规划一系列与牛亲密接触的体验区。通过以上三大功能的规划建设,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实现了生态循环多功能联动。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实现畜牧业由单向式资源利用转向循环梯级利用,同时适当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通过科技运用和旅游开发,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园区循环体系构建的相关参数

2.1优质有机肥(沼液)营养元素和牧草种植

循环农业要求循环利用物质,通过还田处理奶牛排泄物是传统的农牧结合的循环农业形式,要实现这一良性循环,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养殖量、奶牛排泄物的产生量、氮磷钾的产生量和种植面积之间的匹配。还田的养分必须与农作物吸收的数量相符,土壤才不会累积氮,也不会使氮流失污染环境[6]。泰顺一鸣生态农庄计划奶牛存栏2000头,根据一鸣生态农庄科研人员测算。其中80%的牛粪,即32t牛粪经初步清理收集后,堆肥生产固体颗粒肥料用于售卖。剩余20%(8t)牛粪、牛尿、污水排入沼气处理系统生产沼气、沼渣、沼液。通过沼气工程发酵处理后,沼液的n、p含量分别为0.08%、0.0025%。根据生产实际,奶牛场每天产沼液114t,年产沼液41610t,年提供氮肥33.3t、磷肥1t。为满足奶牛场整年的牧草供应,牧草种植安排如下:当年10月前后套播黑麦草与紫花苜蓿,翌年2月左右收割第一茬,4月底最后一茬收割后,整地开始种植青饲玉米。园区种植牧草的氮磷需求量。牧草一年种植2季,第一季黑麦草与紫花苜蓿套播,共计31hm2。其中黑麦草播种面积为15.5hm2,氮肥需求量为3.72t,磷肥需求量为1.86t;紫花苜蓿播种面积为15.5hm2,氮肥需求量为1.798t,磷肥需求量为1.783t。第二季播种青饲玉米面积为31hm2,氮肥需求量为6.5t,磷肥需求量为1.86t。合计一年氮肥需求量为12.028t,磷肥需求量为5.503t,按氮肥需求量计算,能够消纳沼液15029.58t。除此之外,果园、茶园合计19.3hm2,按1hm2消纳沼液37.5t/a计算,消纳沼液723.75t,年消纳沼液共计15753.33t。剩余25856.67t沼液近期可供周边约98.54hm2青饲玉米田浇灌,农户可节约肥料6.9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经济效益。远期可供园区二期253hm2使用。

2.2降水量、沼液灌溉量与牧草耗水量

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水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子,它不仅是系统的构成成分,而且是传输的对象。水分作为一种溶剂和生命的介质,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作物耗水量是作物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统一的结果,是气候适应性的反映[7]。耗水规律是作物合理灌溉、产量预测和灌溉工程设计的基础,在园区规划建设时综合考虑降水量与沼液灌溉量是否会超过牧草的耗水量从而引发“涝”的情况[8]。根据一鸣生态农庄牧草种植安排,5月初开始种植青饲玉米(按种植时间,可算为春玉米)。单株春玉米的总耗水量100kg/株(其中蒸腾耗水量为60kg/株),只要土壤水分不出现长期干旱,土壤水分状况不会对单株玉米耗水量产生大的影响。春玉米一般52500株/hm2,那么整体(31hm2)种植青饲玉米耗水量为162050t。种植密度对单株玉米需水量产生重大影响,当玉米种植密度由5.0×104株/hm2增至10.0×104株/hm2时,总耗水量仅增加13.18%,而单株耗水量减少了44.48%。那么由此可知,当春玉米的种植密度从52500株/hm2增加至100005株/hm2时,总耗水量为183408t。根据泰顺县雅阳镇柳峰社区2010~2013年气象报告(2010年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均为最多,月降水量为414.3mm,年降水量为2308.1mm),青饲玉米耗水量远远超过降水量与沼液灌溉量总和,只要合理规划设计园区地形,就不会出现“涝”的情况。

3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生态效益分析与思考

3.1生态效益分析

一鸣生态农庄在发展畜牧业方面,立足创新,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走新型产业化之路,探索低投入、高效率的成功模式。“牧草及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奶牛养殖-粪便-沼液-饲料原料/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循环链以畜牧养殖为龙头,从粮食生产到饲料加工、农产品加工,又通过实施沼气工程将奶牛粪便加工成优质有机肥,使大量奶牛粪便得到无公害处理,既生产新的能源和资源,又减少了污染,同时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肥源,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3.2建议与思考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2014年浙江省委书记、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3.2建议与思考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2014年浙江省委书记、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长夏宝龙在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中强调,要坚持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并举,要坚持保护环境和转型升级并行。一鸣生态农庄位于温州一级水源保护区珊溪库区内,转变传统畜牧养殖方式,实施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策略,有利于园区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建设,有利于现代循环农业园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方面仍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3.2.1结合实际,规划建设。依照园区自身产业基础,综合考虑功能定位、项目特色、市场潜力等因素,凝练园区发展理念。深入思考探讨园区循环体系建设基础,真正落实园区规划建设。

3.2.2优化资源,深化技术。根据园区内畜牧粪便、现有土地等资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将畜牧养殖、废弃物处理、作物种植栽培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实现产业延伸。园区还应加强科企联动,依靠相关科研单位进行基础性研究,突破和解决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和信息共享。

农业种植产业规划篇4

关键词:现代农业特色优势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33-03

在众多已经和正在规划建设或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实体中,有绿色农业,有生态农业,有休闲农业,有科技农业,千姿百态。然而,有的持续保持旺盛发展势头,有的却昙花一现。究其产业发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出类拔萃的产业特色,没有独到的品牌经营手法,无法建立起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山西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太原近几年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典范,出色的项目规划、新颖的产业特色、独特的品牌塑造理念造就了其旺盛的产业生命力,实现了良好的经营预期,赢得了趋之若鹜的社会效应,园区前景广阔而被社会广泛看好。详细剖析该园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理念,可以洞察到立足山西地方特色,依托太原都市农业优势而发展现代农业的利好模式。

一、现代农业园的概念和内涵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园区式农业形态。其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打破目前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模式上,它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地介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体现农业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等各种形式的示范园网络。现代农业园的农业类型,有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

二、山西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情况

(一)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概况

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由山西普大集团投资规划和建设的转型产业园区。园区实现了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等部门、院所和著名农业产业公司的良好合作。已被列为太原市农业重点扶持项目,并被确定为中国农科院科研试验基地、荷兰瑞克斯旺种苗培育中心和山西种苗协会的新品种示范基地。园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和太谷县交界地带,距太原市区仅30多公里,位于太原都市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二)园区项目规划和当前运行情况

1.园区规划。园区规划建设以科技设施农业为主要特征、休闲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产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有育种育苗展示、科技示范、推广孵化、规模种植、现代农业科研、展览培训、交流会务、休闲观光等产业功能板块。

园区总投资约25亿元,分三期工程进行建设。一期投资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约1000亩。主要规划16万平米的现代农业试验项目,形成优质果蔬、高档花卉育种和种植试验、农业展览、交流会务的核心区,布局有与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合作的优质种子育苗工厂、高档花卉、立体无土栽培、南果风情的文洛式连动观赏大棚,先进滴灌和深液栽培种植科技示范大棚以及科研培训中心。二期预计投资约8亿元,于2013-2015年规划建设占地约2000亩的100万平米智能日光温室,采用工厂化运作模式,进行大规模果蔬、花卉的集中连片种植,形成引进品种示范种植基地,形成试验种植的辐射区。三期预计投资约12亿元,规划占地约3000亩,将与荷兰瑞克斯旺(中国)公司合作,在2016-2018年规划建设近200万平米更先进的日光温室,进行大面积引进果蔬、花卉品种的推广种植,形成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果蔬新品种和花卉种植基地,形成联合农民发展的带动区。

园区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山西没有融旅游、休闲、观光、餐饮、酒店、教育、会展、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现代农业园区的空白,打牢全省基地型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地位,成为山西发展高科技农业、现代农业的名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解决再就业1万余人,带动3万余户农民致富,发挥育苗、培训、种植、销售联动效应,5年内增加产值10亿到20亿元。

2.园区当前运营情况。当前,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已完成投资4亿元,完成了2万多平米的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4万平米的教育培训中心、2万平米的育苗与观赏中心、2万平米的科技示范中心、3万平米的日光温室种植试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当前运行已经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成效显著。园区现已形成了三个特色产业区,分别为农业观赏大棚、农业科技示范大棚和连片日光温室。观赏大棚分别有和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合作引进新品种蔬菜、果蔬种子和幼苗的育苗工厂,有南花北开和各色高档花卉组成的花卉展示馆,有旨在展示管道栽培、无土栽培和各种新科技的新农业园艺,有实现南果北种和珍惜树木展示的南果风情馆。科技示范大棚有从荷兰引进的西红柿悬挂栽培科技区、高架彩椒种植区、草莓立体栽培区和深液流水栽培区组成,内有荷兰priva普瑞瓦公司的施肥机系统、以色列netafim奈特费姆公司的滴灌系统、荷兰metazet马特伊特公司的采摘操作车等。连片温室为与瑞克斯旺公司合作的高品质蔬菜新品种种植示范区,以及稀、特品种果蔬展示区,内有全国最好的樱桃、草莓和葡萄品种。

(2)农民对大禾优质蔬菜品种的种植推广兴趣浓烈。园区和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合作的育苗工厂,生产的高品质蔬菜和花卉种苗已经热销太原、晋中周边市县并向省内其他地区拓展,工厂化育苗效益显著,前景广阔。园区已经形成的规模示范和种植区,生产的大众蔬菜和串收番茄、彩椒、迷你小西红柿、水果小黄瓜、黄秋葵等高档蔬菜,抗病虫害能力强、换茬周期长、产量高、口感好、无公害、营养足,投放市场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周边县市的温室和大棚设施蔬菜种植户对与园区开展合作,共享新农业技术、种植新品种蔬菜表示出强烈的愿望。

(3)园区品牌效应迅速扩大。园区立足生态理念建设的融新科技农业种植推广和观光农业于一体的观赏大棚、科技示范大棚,吸引了包括中小学生、大专院校和各界朋友近万人前来参观。园区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领导来调研考察,很多高校以及各界朋友纷杳而至主动寻求合作,技术输出、项目输出、人才汇聚、校企合作等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使大禾园区的品牌和社会效应急速扩大,已经成为省城现代农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三、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产业符合性和先进性分析

纵观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经营设计,其园区立园思想正确,规划思路超前,作为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符合性和先进性表现在:

1.技术密集型产业。园区广泛采用了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与设施、设别等农业高新技术,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了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综合生产率较高,实现了农业生产物质条件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些技术使大禾园区成为了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实现了先进农机和农业的良好结合。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是园区农业生产的综合生产率较高,实现了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使现代农业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

2.现代农业的特色明显。大禾园区的规划已经向兼容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兼具了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使园区的主要功能除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了人们的又一精神家园,引领了又一种现代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同时保护了环境、美化了环境,还在践行着我国5000年农耕文明的传承者角色,在教育孩子、发扬传统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园区产业实现了现代农业的高集聚性,产业可持续发展性明显。

3.项目规划起点高。大禾园区规划中不管是蔬菜、花卉还是珍稀果树,都体现了现代农业运用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品种的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如引进荷兰、以色列等国外新技术和设施、设备的理念。且重视园区经营模式的农工科贸一体性以及产品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如与国家和省重点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的规划和实施。高起点的园区项目规划,使新项目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4.园区生态特性明显。清洁生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的广泛运用,则强调了现代农业园区环境、经营和产品的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园区在土、水、气、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安全等资源和环境方面均有严格的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环境标准、作业标准和监测标准,使得大禾园区成为了生态农业园区,成为了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园区,成为了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使命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理念超前。

5.园区运营模式先进。大禾园区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和农业科技园综合联动的模式实施经营活动,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将千家万户中农民的蔬菜生产行为统一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大禾园区作为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的运行模式,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资金、各种设施,集成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形成高效农业园区的一期开发基地、二期中试基地、三期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大禾综合产业功能的联动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园区产业的高度商业化、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园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显著。

四、对发展现代农业园的政策建议

从山西大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建设实践看,和国内其他现代农业园的规划建设实际一样,该园区也同样面临着自身规划理念、市场定位、政策局限和经营模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现代农业园乃至整个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具体建议如下:

1.因地制宜改革适应现代农业园规划发展的土地制度。很多农业园区的发展无法迅速做大,一直受土地制度的制约是重要的原因。可见,土地制度的改革,哪怕是仅针对现代农业园规划发展的土地制度局部性改革,是现代农业园发展的根本性前提,政府应该就此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比如“政府协调、农民出地、企业建棚、共同收益”的土地政策等,以适应现代农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2.现代农业园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做好园区产品和经营模式的定位。一个合理的运营模式是园区生存、发展的必需前提。现代农业示范园其农业技术和产品示范归示范,但示范与盈利之间是有差距的,有时差距甚至是巨大的。要想通过园区的示范,最终达到主体产业盈利,需要狠下一番辛苦,打造园区基于产品、技术、销售、经营的综合优势。首先,比如大禾园区在经营思路上,因临近太原市,属于都市农业,其核心定义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辅之以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会展农业和精品农业。政府应该强力引导和协调大禾园区在做好蔬菜产业、观光和旅游农业的同时,在举行各种会议时利用显著的地方区位优势赢取可观的边际效益,通过可观的效益和效应促进大禾主导产业――蔬菜产业的发展。其次,园区要想获得主体效益,依靠政府项目扶持、科技展览集成及农民职业化都是获得效益的不错选择。但旨在发展日光温室的园区二、三期项目扩建,必然要面临庞大的产品销售问题。多功能定位的农业园产业规划和运营模式,决定了园区产品的基准成本必然要高于本地蔬菜甚至外地蔬菜。要想获得收益,就必须提高产品档次,这就需要依靠销售渠道。农业园应做好准备着力开拓销售渠道,因为渠道的建立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在扩大规模时先定渠道,再定规模。因为简单的强调品质,并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

3.确立现代农业发展的合作社运营理念,实现农业园区规划和经营的专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农业现代化进程表明,一个有效的农业合作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借鉴国外先进现代农业国家的经验,我们的现代农业园区也应下功夫建立和有效运行农民合作社,以求得现代农业园的效益最大化。公司种地永远不可能比农民强,园区发展前景很好,但是在发展的时候政府要帮助企业有机地把更多的农民嫁接进来,用一种有机的模式,比如提供种苗,让农民自发带动,帮助农民解决渠道,而不要以公司行为在固定资产上投入过多。这样会导致后期发展特别被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建设时化整为零,把终端渠道抓起来,花大力气建设终端渠道。同时积极联合越来越多的农民,由公司提供渠道、建立仓库和蔬菜零售终端。公司负责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头尾问题,由农民负责中间整个种植过程,以避免农产品的高成本生产和销售。

4.政府要对现代农业园的规划、建设和成长发展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在此期间,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能否迅速实现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有具体到政府的支持,可以是积极实施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社会服务等。

参考文献:

1.柳百萍,胡文海.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10)

2.刘子亭,张保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聊城市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09(24)

3.杨兰根.江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江西农业学报,2008(3)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

5.舒尔茨.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

农业种植产业规划篇5

一、统一思想,增强紧迫感,充分认识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对提升我县烟草产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就是要认真贯彻中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重大方针。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烟草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健全农村经济体制,提高烟叶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烟草,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烟草,用现展理念引领烟草,着力提高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水平,搞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烟草乃至整个大农业的一场深层次的变革,它必将会推动我县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以及农业农村观念的极大转变,实现“一基四化五社”的目标,实现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通过实施现代烟草农业,要让广大烟农共享烟草改革发展的成果。

根据州局(公司)的安排,去年,我县在××镇选择了交通便利、干部群众基础好、种烟集中连片的5个村委会作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区,涉及种植面积5988亩,70个村民小组,种烟农户1057户,其中清河村委会1172亩、蛉丰村委会705亩、包粮屯村委会1355亩、海埂屯村委会1410亩、郭家凹村委会1346亩。结合我县实际,我们采取了三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一是实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清河村委会组建××清河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组织管理方式,坚持依法、有偿、自愿、有序的原则,农民以土地折价的方式入股公司,由公司统一生产经营管理,现金支付劳务报酬,经营效益扣除生产成本后据实分配的生产组织管理。二是农场式合作种植组织管理(烟叶种植管理服务中心)。蛉丰村委会、包粮屯村委会、海埂屯村委会、郭家凹村委会推行农场式合作种植管理,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管理生产过程,统一农事操作,服务中心筹资垫支劳务费用,烟农各自持合同交售烟叶,交售烟叶时据实与烟农清算扣回生产成本,经营效益由烟农自己支配的生产组织管理。三是发展两户种烟大户承包土地自己经营种植,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去年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今年的整镇推进奠定了基础。因此,各级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以认真组建和推进现代烟草农业五社运作为突破口,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总结经验,为明年整县推进奠定基础。

二、××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镇总体建设目标:2009年规划种烟村委会17个,村民小组258个,种烟农户6807户(其中责任户889户),种植面积21100亩,完成收购计划6.52万担,实现烤烟产值5500万元。以现代烟草农业理念为统领,按照“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发展“四种生产组织形式”,完善“四种专业化服务”,全面完成烟水、烟路、烤房、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实现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促进烟叶技术的集成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通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使全镇烟叶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实现烟叶生产的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二)具体目标任务

1、规模种植:全部实现100亩以上连片种植,户均种植规模达20亩以上。

2、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烟田做到烟水、烟路、烤房、农机具、防雹网络、育苗、烟站、信息化设施八个配套。

3、生产组织形式建设:烟叶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烟叶种植合作社四种生产组织形式覆盖率100%。

4、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育苗服务社、农机服务社、植保服务社、烘烤服务社全面覆盖,商品化率100%,全面实行集约化收购及烟用物资配套供应。

5、效益指标:每亩生产用工控制在18个以内;亩均产量3.2担以上;亩均产值2607元以上。

三、××镇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依托水源定项目、围绕烟田抓配套、因地制宜搞建设”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思路,全镇规划配套建设6.46万亩基本烟田,规划4类项目,建设沟渠810条464公里,管道24.2公里,机耕道路143条92.1公里,建成水池7173个容积13510立方米。总造价7789.1万元,其中烟草补贴6928.3万元,烟农及政府投入860.2万元。通过建设,做到示范区烟水、烟路、烤房、大型机械、育苗、收购全面配套。

(二)育苗设施建设。对原有育苗服务社的育苗设施进行整合改造,实现控温控湿、自动控制,突出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原则,计划新建设1个高标准育苗工场34000平方米,可配套大田面积2万亩,改造原有育苗工场1个34286平方米,计划总投资979.2万元,其中烟草补贴489.6万元。

(三)烤房工程建设。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和基本烟田规划及规模化种植发展的要求,规划建设密集烤房20群1200座。截止2008年已建成5群450座,2009年建设11群540座,2010年建设4群210座,总投资3360万元,其中烟草补贴2880万元。根据州上的工作要求,为推进烟草和谐新村建设,计划在烘烤规模15万公斤以上的烘烤工场实行“四个一”配套建设,即:一个烘烤工场;一个烟农职业学校,配备电教设施和相应的农业技术培训教材;一个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布置乒乓球桌、图书等文体用品,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一个党员活动室,悬挂马、恩、列、斯、毛、邓、江、胡等共产党领导人的头像,建党以来优秀人物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党史上重大历史事件,配置党报党刊和理论文献,制定基层党支部活动制度,配备电教设施。

(四)农机具配置。按照实现烟叶生产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的要求,全镇计划配置大型拖拉机70台套,小型耕犁起垄机42台套,中耕培土机152台,植保机械70台,由县农机服务社调配使用。现有大型拖拉机12台套,今年新购4台套,共有16台套,占计划的23%,中耕管理机就位1台,植保机就位30台,现还需配置大型拖拉机54台套,中耕培土机152台,植保机械40台,小型耕犁起垄机42台套。

(五)生产组织形式建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烟叶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烟叶种植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推进烟叶种植的规模化,经营的集约化,使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一是烟叶种植面积50-200亩家庭农场全镇13个,种植面积1040亩,占全镇种烟面积的4.9%。二是发展种植规模200亩以上的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7个,种植面积3415.1亩,占全镇种烟面积的16.2%。三是发展种植规模200亩以上的烟叶生产合作社(多户种植)17个,种植面积16644.9亩,占全镇种烟面积的78.9%,全镇实现100%的专业化组织生产。

(六)建立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

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体系是全面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烟叶技术集成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点,也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涉及广大烟农的切身利益。按照普惠、共享、和谐的原则,规范专业化设施的投入,形成产权关系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烟农得到实惠的投入机制。建立育苗服务社、烘烤服务社、农机服务社、植保服务社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提供专业化的育苗、烘烤、农机、植保服务。

1、育苗服务社。全镇建立2个育苗服务社,服务社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章程,成员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出资人及烟农组成。烟农的股份是烟草公司量化到种烟农户的补贴,量化部分按10%-20%的出资额产生一名服务社成员代表参加成员大会,成员大会决定服务社的重大事项,推举服务社社长,由社长组织育苗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育苗服务社已在全镇组织实施。

2、烘烤服务社。烘烤服务社是依托烘烤工场,为烟农提供专业化有偿服务的经济组织。全镇建立6个烘烤服务社,服务社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章程,成员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出资人及烟农组成,烟农的股份是烟草公司量化到种烟农户的补贴,量化部分按10%-20%的出资额产生一名服务社成员代表参加成员大会,成员大会决定服务社的重大事项,推举服务社社长,由社长组织烘烤经营管理。

3、农机服务社。全县成立1个农机服务社,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章程,成员按合股的农机具数量、种类、作业性能取得相应股份。服务社统一组织机械作业,盈余按照成员的实际作业量和作业收入分配。全镇计划由县农机服务社组织调供70台大型拖拉机,从4月10日至20日,对示范区进行机耕预整地、机械起垄,从5月25日至6月5日,组织调供152台中耕培土机进行中耕揭膜培土。

4、植保服务社。全镇以烤烟种植区域为单位成立5个植保服务社,对烟叶生产进行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各种烟叶生产组织承担一定的服务费用。5月10日至8月30日,由植保服务社组织调供60台植保机械对示范区进行植保服务。

四、现代烟草农业五社运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工作职责

(一)现代烟草农业五社的职责

1、育苗服务社负责对育苗全过程的规范管理工作,确保育出无病壮苗,提倡送苗到田块,为烟农提供优质服务。

2、烘烤服务社负责对合作社覆盖的区域和社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烘烤技术,提高烘烤质量,减轻烟农负担,进行市场化运作。

3、农机服务社负责对全县机械作业进行服务,组织农机具对种烟田块按时按质进行机耕深耕、起垄工作,制定合理的价格,认真做好优质服务。

4、植保服务社职责,主要负责服务社辖区的一切工作,必须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制定服务承诺、完善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水平,让服务区内的烟农满意放心。

5、生产合作社和生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的职责,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服从烟草部门的指导管理,有专门办公地点、明确服务范围,认真做好本社的组织管理、为本社优质服务提供资金、技术保障,并组织好本社的经营活动,规范管理账目,认真核算成本费用,合理收费,认真兑现上级的各种扶持费。

(二)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应履行的职责

1、××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县烟草分公司相关人员

(1)负责全县(重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制定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管理考核办法和运行机制,决策现代烟草农业的重大事项。

(2)负责全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资金及相关工作经费的筹集、拨付及开支审查。

(3)负责对全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全过程的督促、检查、指导、考核。

(4)重点对县农机服务社进行监管协调指导。

2、乡镇职责

(1)负责××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指导协调工作,制定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及方案。

(2)负责对各村委会现代烟草农业的督促、指导、考核工作,实施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层层抓管理。

(3)负责对育苗、植保、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专业合作社)、烘烤服务社的建立、组织、协调、考核工作。

(4)负责落实好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任务。3、村委会职责

(1)负责本村委会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实施工作,组织烟农完成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任务,完成工作考核目标。

(2)负责对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探索、监督、管理及实施工作,创新组织模式。

(3)负责对辖区内机耕服务社的机耕作业款项的收取结算,并对机耕质量和机耕面积进行监督和核实,组织机耕深耕起垄工作,并做好农机具协调、服务工作。

(4)负责提供生产合作社、生产专业合作社、植保服务社、家庭农场办公地点,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协助“五社”注册登记、资料整理,并配合服务社长对烟农进行管理教育,负责收取和支付各种费用、兑现各种扶持费,确保服务社正常运转。

(5)负责对烘烤服务社的建设管理工作,宣传并组织烟农到烘烤服务社进行烘烤,协调解决烘烤过程中的矛盾,确保烘烤服务社正常运转。

4、生产科和烟叶站职责

(1)生产科负责制定全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烟叶生产技术方案措施、技术的落实,生产技术措施落实情况检查考核,五社的建立、培训及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负责对烟叶生产全过程技术指导、检查督促,以及对五社的指导管理工作。

(3)烟叶站人员负责各项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和把关,对五社的建立、管理、运作、成本核算,指导并规范五社的工作管理,协调五社社长与村组之间的关系,引导五社规范运作并进行监督管理。

(4)当好当地党委政府的参谋,认真落实各项烟叶生产技术措施,并对辖区烟农进行指导、培训。

5、建立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1)全镇烟草技术人员以家庭农场、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烟叶种植生产合作社为单位,分片分块包干进行大田生产、采烤、分级扎把、收购全过程的生产技术管理服务,全镇打破行政区域,按2500亩种烟面积配备1名技术员、2名科技助理配置,建立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管理网络。

(2)对育苗服务社、烘烤服务社、农机服务社、植保服务社、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镇统一举办6期技术培训,分别对育苗管理员、育苗技术员、烘烤管理员、烘烤技师、农机管理员、植保技术员进行培训;对全镇生产管理员、生产技术员举办24期生产技术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培训结束要经过考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资格证书。

(3)烟叶站分别与辖区内育苗服务社、烘烤服务社、植保服务社、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社签订技术服务及管理协议,五社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提供技术保障,实施管理监督。

五、建立各种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成立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工作的顺利展开,县人民政府成立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1、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建波

副组长:冯柱安、钟吉聪、高怀生

成员:李勇、刘宝定、梁朝军、胡伟、尹存平和种烟村委会书记(主任)。

2、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工作技术指挥组

组长:胡伟

副组长:唐仕芳陈有福黄天汝骆江

成员:岩正文高中平张自恩刘江萍王斌

杨茂松马猛班卫超朱世峰马晓江姜勇

具体职责:唐仕芳、姜勇负责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建立和管理;张自恩、朱世峰负责育苗服务社的建立和管理;张自恩、杨茂松负责烘烤服务社的建立和管理;刘江萍、王斌负责植保服务社的建立和管理;班卫超、马晓江负责农机服务社的建立和管理;岩正文、唐仕芳、朱世锋负责现代烟草农业相关材料的起草和审核工作。

(二)督促考核。建立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考核体系,对工作进展及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按照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考核结果纳入2009年烟叶工作考核范畴。

(三)实行风险抵押。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全员参与考核,缴纳风险保证金,年终根据考核情况兑现1-2倍奖励。

(四)工作进度安排

农业种植产业规划篇6

关键词现代烟叶;生产模式;必要性;专业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6-0301-02

烟叶生产是农业领域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其对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烟叶的质量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也很大,同时,烟叶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用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在农业生产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增多,大大降低了烟农队伍的稳定性。基于多方面的因素,要实现减工降本增效,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关键在于转变烟叶生产方式[1-2]。

1烟叶生产现状

(1)烟叶生产逐渐走向市场化。为引入市场机制,使市场对烟叶资源配置起到基础作用,国家烟草专卖局于1997年提出了“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严格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全国的烟叶生产和流通,使烟叶市场体系日益完善,烟叶生产逐步走向了市场化[3]。

(2)烟叶生产田间机械化初步发展。随着烟叶生产布局的调整和规模化种植面积的扩大,烟叶生产的主要环节开始由现代机械取代人力、畜力劳动[4]。在烟叶主要产区初步实现机械翻耕起垄、培土,烟叶移栽机、盖膜机、施肥机、植保机等已试制成功,并在进一步完善改进推广[5]。

(3)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正在创新。传统种植户已无法适应烟叶生产的要求,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烟农协会、烟叶生产合作社等新型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不断涌现,为烟叶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生命活力[6]。

(4)烟叶生产对生态重视性正在增强。近几年,烟叶产区更加注重农事操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关注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7]。在生产优质烟叶的同时,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烟农的健康。土壤管理、水分管理、农药的使用和管理以及烟叶中非烟物质的控制等,都列入了保护烟叶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趋势。

(5)烟叶生产对专业化服务需求正在增大。适度规模化种植的推进,烟叶生产用工难问题逐渐凸显,烟农家庭或周边请工无法保证生产技术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逐渐加大。

2构建现代烟叶生产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解决零散种植与烟叶生产发展的矛盾。零散种植用工多、效益低,烟农缺乏有效组织,严重制约烟叶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可以优化种植布局,开展土地整理,改善耕作条件,实现土地集中流转,促进传统零散种植向现代规模化种植转变,有效利用自然及生产要素,提高生产经营水平[8]。

(2)解决烟农素质与烟叶生产要求的矛盾。在传统烟叶生产模式下,绝大部分生产环节由烟农实施,而很多烟农难以完全掌握技术难度较大的环节,加之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工资攀升,导致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应构建现代烟叶生产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行田间机械化,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推广实用烟叶生产技术,把烟农从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承担风险高的环境中摆脱出来,实现轻松种烟。

(3)解决生态环境与烟叶生产的矛盾。在传统烟叶生产模式下,农药残留、水土流失、白色污染无法得到有效控制[9],构建现代烟叶生产模式,全面实施有Gap管理,通过实行烟区产地选择及环境监控、非烟物质控制、综合治理病虫害等措施,有效进行土壤改良和生态保护。

(4)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10],现代烟草农业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的一部分,构建现代烟叶生产模式,推进烟草农业生产手段和经营模式的现代化,可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先导和带动作用[11]。

3构建现代烟叶生产模式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以维护烟农利益为出发点,以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为中心,以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升水平为突出重点,努力实现原料保障再上新水平。

一是科学规划,全面推进。以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为统领,在现有种烟区域合理进行布局调整,推进土地整理,建设育苗工场和烘烤工场,规范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开展多环节专业化服务,实现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二是注重实用,易于推广。通过土地整理并配套烟叶基础设施,夯实机械化作业基础,同时以实用、方便操作和提高效率为原则,有针对性地配套农机,推进烟叶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12]。三是突出重点,促进规模。实施要注重重担区域,重点向20hm2以上种烟村和200hm2以上种烟乡镇及集中连片区域倾斜,进行专业化育苗、机耕、植保、烘烤等服务。四是提升效益,促进发展。注重实用生产技术推广,改进烟叶生产质量,利用规模种植效应,有效减少种烟成本,提高种烟效益,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促进烟叶生产持续发展。五是严格要求,取得实效。对项目实施统一制定补贴政策,统一实施标准,统一检查验收,注重实施效果和实际作用,严格规范过程管理,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4现代烟叶生产对策

4.1全面推进土地整理,铺平烟叶生产田间机械化道路

坚持以改善基本烟田耕地质量、相对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作业为原则。以“政府主导、烟草补贴、部门协作”为指导思想,尊重民愿、自觉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土地整理。以基地单元为单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整治”原则,牢牢把握“田形调整工程、荒地改良田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机械下田及调头配套工程”4个建设重点,规范土地整理实施过程管理,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形成“田块成方连片、路渠纵横相连、田间排灌通畅、机械作业便捷”的优质高标准烟田,改善项目区烟叶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和烟农收入的目的。同时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翻耕、起垄、培土、植保环节的机械化作业,逐渐探索和试行施肥、盖膜、采摘、拔杆等环节的机械化。

4.2加强土地流转,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发挥烟农专业合作社在土地权属调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2],实行合作社“一手托两家”的签约模式:一方面合作社与项目实施区域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将零散种植的烟田统一集中起来,划归合作社统一进种植规划;另一方面合作社与社员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将集中连片的烟田根据统一规划租赁给规模种植的职业烟农,在保障土地持有者的利益基础上,推动土地合法有序流转,提升烟叶规模化种植水平,实现烟叶种植的规模种植,集约经营。

4.3扶持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推行专业化服务

以设施建设好、民主管理好、服务效果好、设施用管好、规模效益好、社会反响好“六好”为目标,按照1个基地单元对应1家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原则,整合原有合作社资源,积极培育具有经验的专业育苗服务队,全面推行工厂化育苗、商品化供苗,形成“烟草公司—专业育苗服务队—烟农“的组织形式,开展专业化育苗服务;组建专业机耕服务队和植保服务队,为烟农冬耕、起垄、培土等操作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对烟田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使烟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组建专业化烘烤队,指导烟农成熟采收、合理编竿、科学烘烤,降低烟叶烤坏率,提升烟叶烘烤质量;组建专业化分级队,在烟农初步去青去杂的基础上,在烟叶交售过程中进一步进行分级提纯,确保烟叶初纯度,保障烟农利益;组建专业化运输队,为烟农提供物资配送、鲜艳和干烟运输;大力拓展“移栽、施肥、采收”3个环节专业化服务,真正实现“6+3”专业化服务,形成“备耕育苗、田间生产、采收烘烤、烟叶交售”全方位、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实现烟农轻松种烟,合作社合理盈利的目的。

4.4优化烟草收购站工作职能,实行烟叶生产精益化管理

烟草收购站将烟农辅导员聘任与管理、设施综合利用、农资配送等工作职能交由烟农合作社承担,集中精力加强烟叶技术指导与考评、狠抓烟叶收购质量。一是具体负责辖区烟叶生产组织工作。落实烟叶种植计划,按计划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推广落实烟叶生产实用技术,协调烟叶生产过程中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二是具体负责开展烟叶收购前各项准备工作,编制烟叶收购季节性用工人员需求计划,参与季节性用工招聘,并对季节性用工进行考核,负责烟叶收购、调运及烟叶收购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协调烟叶收购过程中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通过环节性抽查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实行计划合同管理、烟用物资管理、生产备耕管理、育苗管理、移栽管理、大田管理、采收烘烤管理、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管理8个环节抽查;执行备耕育苗、大田管理、采烤分级、散叶收购4个阶段考核,落实烟田保护、特色品种定位和筛选、土壤改良、壮苗培育、膜下小苗早栽密植、精准施肥、绿色防控、优化结构、成熟采收、延时增香烘烤等生产技术,实现烟叶生产的精益化管理。

5结语

目前,烟叶生产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生产水平较低,田间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服务体系也不完善,无法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以基地单元为单位全面实施土地整理,改善种烟条件;加强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推行田间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依托烟农专业合作社,推行“6+3”专业化服务,实现轻松种烟;优化烟草站工作职能,重点抓好烟叶技术指导,全面提升烟叶质量,构建“基地单元+合作社+土地整理+田间机械化”的现代烟叶生产模式,将烟叶生产用工降低到225个/hm2,烟叶生产效益提高到6万元/hm2,全面实现烟叶生产的“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加速烟草农业从传统的分散种植到现代规模化种植转化,真正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烟叶经营品牌化”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模式。

6参考文献

[1]姜成康.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C].三明:2007年全国烟叶基层建设暨收购工作现场会,2007.

[2]姜成康.在2008年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的讲话[n].东方烟草报,2008.

[3]龚锦华.推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J].农村建设,2009(1):8.

[4]肖宏儒,申国明.发展我国烟草生产机械话的对侧[J].中国农机化,2009(3):16-21.

[5]杨敏丽.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7):68-72.

[6]刘剑君.论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目标与实现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09(9):214-215.

[7]丁伟,王丰,李继新,等.加拿大烟叶生产对我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启示[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1):47-50.

[8]朱显灵,王能如,陆继锋.论建设现代烟叶生产经营制度[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05-1907,1992.

[9]唐世凯.我国现代烟草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211-213.

[10]石春元.建设现代农业[J].求实,2003(7):18.

农业种植产业规划篇7

关键词:广西;中药农业;发展;问题;对策

1广西中药农业发展现状

1.1中药种植规模方面

广西于自2003年正式建成中药材Gap基地之后,该地区的大规模种植区得到了良好发展。除了中等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区以外,占地总面积达3.53万hm2以上的种植区数量已经发展至国内领先水平[1]。

1.2中药资源总量方面

广西种植的中药种类十分丰富。从类别来看,植物中药的种类是该地区中药的主要部分,而动物中药与矿物中药的种类相对较少。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其特色中药材,如长茎金耳环、金花茶等为该地区的中药农业带来了较多的经济利润。从本质角度来讲,该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是中药农业得以发展的基础。

2广西中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资金问题

与其他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相比,中药材本身的高昂价格增加了这种农业生产活动所需的资金投入。与日益增长的中药农业发展需求相比,种植户、相关职能部门等在这项生产活动中投入的资金数量相对较少。这种问题的存在对广西中药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2]。

2.2种植模式及水平问题

虽然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Gap基地的数量较多,但中药材种植散户的数量仍然较大。与基地种植模式相比,这些散户在种植经验、种植技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劣势。这种模式不仅形成了资源浪费,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中药材收购的规范化。

2.3中药农业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

由于从中药农业生产中获得的经济利润较为可观,因此该地区近年来不断扩展用于中药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部分地区的扩张行为存在极强的盲目性、随意性特点。这种缺乏规划的扩展行为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以荒地开垦为例,虽然种植户能够从新开垦的土地资源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但这种开垦操作可能会影响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除此之外,过渡种植还会降低土壤质量,进而产生破坏生态平衡的作用[3]。

3解决广西中药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为了提升广西中药农业的发展速度,优化中药农业发展质量,需要对以下3种对策的应用加以重视:

3.1技术培训措施

除了少部分中药材种植商之外,广西近半数的种植散户都面临着培育技术问题。为了促进中药农业的整体发展,广西应该通过设立中药生产咨询站、专家上门服务等方式,对中药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进而降低中药材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概率,提高中药材的质量[4]。

3.2资源整合措施

就广西当前的中药农业而言,应用资源整合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整合对象主要包含以下2种:(1)中药种植土地资源。广西当前以散户为主的分散型种植模式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应该通过土地资源的整合实现广西中药农业的集约化发展。(2)资金。较少的资金投入是限制广西中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背景中,各生产商及相关部门应该在充分重视这一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比重的方式,提升广西中药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

3.3中药材病虫害防治规范措施

从本质角度来讲,影响广西中药农业产量、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各类病虫害问题。该地区不规范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材的种植效果。为此,需要根据中药材的实际种植种类,制定出病虫害防治的合理用药制度及方案,以此降低药物在中药材中的残留,提升广西中药材的市场竞争优势。

4结论

广西中药农业的发展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整体种植水平低、种植模式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提升广西中药农业的发展质量,应利用中药材病虫害防治规范、技术培训以及资源整合等措施,解决各类发展问题,增加种植户的中药材种植收入。

作者:张敏曾雯雯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孔德鑫,韦记青,邹蓉,等.广西中药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J].中药材,2010,06:843-846.

[2]陈素贤.广西中药种植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3.

[3]刘永贤,梁崎峰,李伏生,刘其葵,钟俊军,蔡利民,叶小冬.广西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1,04:453-456.

农业种植产业规划篇8

关键词:农业企业;经营战略;高效农业

1农业走向企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城乡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农村人口正在加速向城市转移。我国农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从分散的家庭经营走向企业化经营已是大势所趋。近几年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兴的农业经营主体广泛涌现。这些新兴的农业经营主体本质上属于企业,这些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领域的积极探索预示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从家庭联产承包的小规模经营跨越到拥有数千亩耕地的农业企业,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是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我国,对农业进行企业化经营属于新生事物。所谓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农业企业的成长也是这样,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出现暂时的困难和曲折是难以避免的。如今,很多企业正面临着市场疲软、战略迷茫、融资困难、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乏力、内部管理不善等困境。有的企业在遭受挫折后,对未来发展失去信心,或撂荒耕地,或拖欠农民地款、违约退还耕地,出现了新的农地纠纷。在诸多困境中市场疲软和管理混乱是农业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这两个主要矛盾中最令经营者关切的是市场困境,解决这一问题,会为其他问题的解决提供较好的条件。突破这一困境,要求经营者做好战略规划,将市场营销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现代营销理论指导企业健康成长。

2农业企业必须立足长远,制定经营战略,追求高效农业

2.1新兴农业企业必须立足长远

农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农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最根本的保障,同时农业又是一个投入大、风险大,对自然条件高度依赖的行业。农业企业经营者必须认识农业自身的特殊性,立足长远,为农业企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为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基础框架,是凝聚人心,取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基本依据。尽管企业战略规划如此重要,但很多农业企业仍然缺乏战略规划,或是没有做出科学的战略规划。比如有些企业在土地集中后,急功近利,投机心态严重,没有品牌意识,在农业经营上缺乏长远打算。也有些企业做出了战略规划,但其战略制定缺乏可靠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没有弄清自己的主营业务是什么,自己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顾客最大期待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没搞清楚,就无法制定出科学的战略规划。当然出现这些情况是可以谅解的,因为很多农业企业的老板多是半路出家,急于发财的心态严重,对农业经营的规律不熟悉,对战略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不懂得如何进行战略规划。但是,市场竞争是非常残酷无情的,市场不会因为经营者的幼稚而给予经营者特殊的照顾。

2.2新型的农业企业必须认真制定战略规划

农业企业必须加强战略规划,认真制定发展战略。制定战略规划是企业领导的根本任务,也是企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领导必须认真做好企业的战略规划。这就要求农业企业的领导要加强学习,礼贤下士,善借外力。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企业领导要破除陈旧观念,树立战略意识。企业领导要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意识,克服急功近利、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等小农意识和传统观念障碍,明确自己的企业使命,对企业的任务和发展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第二,企业领导要加强学习,既要精心研究现代农业的科学理论,也要多去外面走走,实地考察现代农业经营现状,从而使自己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个明确的认识。第三,要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全面、真实、对称的信息是进行战略分析和战略诊断最可靠的前提,在立足于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找准农业企业的发展空间。第四,战略制定后,战略管理的着重点开始从外部环境转向内在环境,对企业掌握的人财物等资源有效组合,以形成特有的竞争力。第五,在战略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企业的战略规划,使战略规划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从而真正起到战略指导作用。

2.3农业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建设高效农业

农业企业的根本追求是实现高效农业,其战略规划应当围绕这一目标制定。高效农业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我国的农业企业已经向规模化迈进了一大步,下一步就是要逐步实现集约化与专业化。集约化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简言之,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集约化经营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科技和人才的作用,这也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农业是个大产业,包括农林牧副渔诸多领域。专业化要求经营者在农业内部进行更加明确的分工,并在分工的基础上培养竞争优势。几十年前出现的养殖专业户就是农业分工的表现。当前新型农业企业的分工是在土地集中的基础上在种植业方面的选择与深化,并以此为基础培养竞争优势。从目前成功的农业企业看,它们有个普遍的特征,就是在某项产业上做得非常突出,形成品牌优势,从而赢得了定价的主动权和竞争优势。农业企业在选择专业化方向时特别要注意:一要根据市场总趋势,二要因地制宜。市场需求的总趋势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因地制宜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总之,努力提升产品品位,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不断积累农业企业的品牌优势,新兴的农业企业就一定能够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3慎重调整种植结构,将经营战略落到实处

3.1调整种植结构必须慎之又慎

调整种植结构是大多数新型农业企业在集中土地后的首选。扩大经济效益是农业企业的根本追求,而调整种植结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便捷手段。新型农业经营者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希望投资尽快见效益。因为集中起来的土地,使用价格一般在每亩每年1000元左右,这个价格大约等同于土地在农民手中的收益,如果不调整种植结构,很可能无利可图乃至亏本。因此,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一般都会积极调整种植结构。

在土地集中以后调整种植结构,机会和风险会同时放大,必须慎重。首先是土地集中以后种植规模急剧扩张,过去由众多农户承担的风险一下子集中在一家企业头上,一旦决策失误,后果非常严重。其次,农业生产的很多要素一旦投入就不可收回,比如种子、农药甚至农膜乃至于其他农用设施等。第三,农产品往往有农时限制,稍加犹豫就可能错过最佳农时,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第四,农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特征也决定了调整种植结构的慎重性。农产品的保质期短且市场需求弹性较小,一旦供过于求,即便价格大幅下滑,仍可能出现产品积压,而这些积压的产品常常烂在地头,为经营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2年秋,洛阳孟津某农业企业在刚刚集中的耕地上种植数千亩西瓜,由于盲目经营且管理不善导致产品滞销,堆积如山的西瓜烂在了地头,令人触目惊心。因此,调整种植结构前,一定要认真细致的调研,既要慎重,又要果断。

3.2农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艰苦细致的营销工作

农业经营可以分为稳健型和风险型两大类。粮食种植可以称为稳健型,因为这类农产品价格稳定,市场稳定,政府也会扶持和保护,盈利主要靠规模化种植实现,风险主要来自气候的无常。调整种植结构往往意味着以经济作物为主,追求更高经济效益,风险也大大增加,属于风险型。对于风险型经营而言,不仅要找准市场,更要懂得营销运作,运用营销思想指导经营的每个环节。艰苦细致的市场调研工作是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市场要求进行农田管理,对农产品进行科学分类,根据市场需要设计商品包装,科学设计农产品渠道方案和促销工作。一旦认准了市场,就要按照市场要求果断行动,以免在摇摆中误了农时。

找准了市场,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要围绕市场做好营销策划及其落实工作。好的营销策划以过硬的产品品质为基础,否则就变成了对公众情感的忽悠。农产品虽然是土生土长的自然结果,但人的劳动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在普遍重视农产品品质的当代社会,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要因地制宜选育良种,按照农产品的成长规律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特别要注意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分类包装,力争让产品以最好的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在农产品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促销宣传工作,要先入为主地在目标客户心中抢占位置。可惜的是当前很多农业企业不重视或不善于做促销宣传工作,也就丧失了定价主动权,使得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农业企业的促销宣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先声夺人。在农产品上市之前就要展开心理攻势,并逐渐完成从产品宣传到品牌宣传的过渡。第二,要学会巧借各类媒体为自己服务。之所以强调“巧借”,主要是考虑到农产品辐射范围有限,生产成本比较高且企业资金普遍偏紧。另外,政府及公众媒体对农业的关注也为“巧借”提供了可能,比如洛阳孟津送庄镇的袖珍西瓜被洛阳晚报报道后销量大增。第三,促销宣传中,既要突出商品特色又要坚持品牌宣传,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优质的产品形象和高效的促销工作,为农业企业的定价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会为农企的渠道建设创造条件,提升了农企与渠道成员的议价能力。农业企业既要善于借助传统渠道,又要敢于创新,尽最大可能提升自身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农业种植产业规划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意见》,坚持“政府综合协调,烟草主力运作,各方大力支持,烟农积极参与”的原则,以“一基六化”(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职业化烟农)为目标,围绕基本烟田,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种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我市烟叶的资源保障能力;依托科技兴烟,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入,实现烟叶生产平稳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全市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要实现整县推进,需分步实施,即利用3-4年时间的建设,实现我市烟区规模化种植水平高、烟叶生产科技含量高、专业化服务程度高、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生产组织形式和业务管理模式先进,全面实现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预期目标:一是全面完成以烟水、烟路、烤房、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使烟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基本实现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全面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烟叶技术集成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三是培育一批种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四是在气象预报、栽培技术、防灾减害、烘烤、生产收购等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不断促进精准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全面提高烟叶工作水平。

具体目标是:实现产区户均种植规模达到14亩以上,专业化育苗达到90%以上,专业化烘烤达到20%以上,专业化机耕、专业化植保、专业化分级达到100%,烟田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0%以上,亩用工控制在20个以内,单产300斤以上,亩产值2000元以上,上中等烟比例80%以上,等级合格率85%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基地单元建设规划

按照基地单元建设要求,依据烟区地貌特征和气候、土壤类型、品种、耕作习惯、烟田分布、交通、烟叶质量特色等因素的相似性,结合各工业企业重点骨干品牌对原料的需求,一个基地单元应规划基本烟田3.5万亩,种植烟叶1.7万亩,生产烟叶5万担左右,服务1家工业企业,设1个中心管理站,建1-5个育苗工厂,若干个密集式烤房群(烘烤工场),建立一套生产体系和技术标准,一套耕作制度,一套业务流程,一套管理规范。我市两个烟叶县的24个种烟乡镇可划分为4个基地单元,其中3个基地单元,县1个基地单元。

(二)“工程”建设规划及任务

全市在建设期内将投资约2.4亿元用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和基层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烟水工程、机耕路、密集式烤房、农机具等。基层设施主要包括:基层站点、防灾减灾体系、信息化体系、育苗设施等。通过基础设施和基层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全面综合配套和信息化管理的全面覆盖,达到烟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的目的。

1.基本烟田

坚持“以烟为主、连片建设、合理利用、用养结合”的原则,与烟区布局调整、烟田轮作、土壤保养、土地整理相结合,选择在土地增产潜力较大、交通较为便利、群众基础好、种烟积极性高、生态环境良好并且具有一定水源条件的区域开展规划。年全市做好15万亩基本烟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其中10.5万亩,县4.5万亩,确保烟叶生产质量和收购任务的完成。

2.烟水配套工程

按照“依托水源定项目、围绕烟田抓配套、因地制宜搞建设”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思路,在现有基础设施项目的基础上,完善和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覆盖面广、综合效益好、管护运行制度健全的特色工程。-年全市计划投资475万元新修烟水配套工程5处。

3.烟田机耕路

按照“因地制宜,符合需要,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全面配套建设方便农业机械通行、农事作业及烟叶运输的机耕路,-年修建机耕路250公里,其中,180公里,70公里。机耕路主干路标准宽度为4米、支路标准宽度为2.5米,路面砂石硬化。

4.育苗工场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配套建设育苗工场。-年拟新建育苗工场10个,供苗面积5.5万亩,同时充分发挥已建成育苗工场的作用,实现我市烟区统一供苗目标。

5.烘烤工场(烤房群)

按照“集群建设,专业烘烤,合作经营”的要求,以密集式烤房为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烤房群为主,烘烤工场为辅”的建设原则,-年,全市拟建烤房群220处,密集式烤房2885座。其中,建成密集式烤房2000座,县建成密集式烤房885座。

6.烟用农机具

根据烟区地形特点、土壤类型,合理配置大、中、小型通用和专用农机具,提倡动力机械一机多用。按照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0%以上的要求,-年,全市共购置烟用农机具2094台(套),其中1540台(套),554台(套)。

7.防灾减灾体系

围绕全市15万亩基本烟田的防灾减灾需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设点”的建设原则,建立“政府主导,气象主体、公司资助”的防灾救灾体系,投入必要的资金,加强人工增雨、防雹减灾。采取防灾、救灾、补偿措施,降低烟农种烟风险。

8.基层烟叶工作站

按照“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高效”的要求及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基层烟叶工作站建设相关规定,对全市烟叶工作站进行全面改造。-年,全市新建标准化烟站11个,改扩建烟站3个,实现基层烟站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目标。

(三)“三大体系”建设

以“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根据区域条件和烟田规模,坚持适度规模的原则,以基地单元为单位规划和建设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结合专业化服务“全过程、全覆盖”的要求,以实现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统一分级为目标,以县或基地单元为单位统一规划专业化服务方式,规划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基础软件覆盖率100%,烟叶基层站(点)、烘烤工场信息网络连通率100%。

1.生产组织体系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年,要因地制宜发展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特别是烟农专业合作社等三种种烟主体,推进烟叶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促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1)种植专业户

根据烟区实际,以发展种植专业户为主要烟叶生产组织形式。计划到年,发展烟叶生产专业户1200户,平均每户种植规模50亩左右。使全市烟叶生产专业户生产规模达到6万亩,占全市计划面积的80%。

(2)专业合作社

以村为单位,建立互助型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全体成员民主选举合作社社长,作为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负责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服务、分户经营。合作社成员自行承担种植风险,按种植面积或收益,按比例向合作社交纳管理费。计划到年,全市种烟村建立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40-50个,种植面积2.4-3.2万亩,使专业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占到全市烟叶生产计划面积的40%以上。

2.专业化服务体系

以“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为重点,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管理、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育苗专业户、植保专业队、农机服务队、烘烤专业队和分级专业队等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烟农、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种烟主体提供专业化的育苗、植保、农机、烘烤、分级等服务。

(1)育苗专业户

育苗专业户主要提供专业育苗服务,提供商品烟苗。

到年,全市共新发展育苗专业户180户,使全市80%的烟田实现专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其余20%的烟田由种烟合作社利用已建成的育苗设施进行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计划-年,每年发展60户育苗专业户,供苗2万亩,全面实现集约化育苗,专业化供苗,100%实现商品化供苗目标。

(2)植保专业队

植保专业队主要提供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植保专业队以村为片区设立,并受村合作社领导和管理。-年逐村推进,使全市种烟村(每村一个)都有植保服务队,使烟叶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100%。

(3)农机服务队

农机服务队为烟农户提供翻地、整地、起垄、覆膜、中耕等机械化作业服务。农机服务队以村为片区设立,并受烟叶生产村合作社领导和管理。-2013年逐村推进,使全市使全市种烟村(每村一个)都有农机服务队,烟叶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4)烘烤专业队

烘烤专业队为烟农、种烟大户、合作社提供专业化烘烤服务,受当地合作社领导和管理。到年,全市组建烘烤专业户350户,烘烤能力达到3.5万亩(户均100亩),10.5万担(户均300担),使集群烤房专业烘烤率达到100%,其中:年新组建120户,烤能1.2万亩,3.6万担。年新组建120户,烤能1.2万亩,3.6万担。年新组建110户,烤能1.1万亩,3.3万担。

(5)分级专业队

分级专业队为烟农户提供专业化分级服务,受当地合作社领导和管理。到年,全市烟区力争每个种烟村组分别组建分级专业队,实现烟叶分级专业化覆盖率100%。

3.信息化管理体系

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要求和“全流程、全覆盖”的原则,建立现代烟草农业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国家烟草专卖局基础软件覆盖率100%。给各个烟叶工作站分别配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各一台,到年实现烟站无纸化办公,并对烟叶收购站点实现基于aDSL宽带或3G网络的互联互通。

(四)基层队伍建设

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总体要求,结合现代烟草农业的要求,以提高种烟主体和基层技术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目标,做好基层队伍建设规划。一要培育“以烟为主、精于种烟”的职业化烟农队伍,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普遍开展烟叶生产技能培训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二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用工分配制度,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工作高效的基层烟叶生产技术服务队伍。

1.职业烟农队伍建设

从年起,烟草公司要对烟农开展不同层次的多形式的培训。基层烟站每年要聘请专家或组织技术人员结合烟叶生产环节举办育苗、施肥、农药喷洒、病虫防治以及烟叶采收、烘烤等专门技术的培训班5-7期,对烟农进行培训;县分公司每年要举办3-5次知识讲座对烟农进行强化培训,同时要组织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形式对烟农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烟站对烟农的培训率要达到100%,县分公司组织的烟农培训受训面要达到80%以上。市公司要结合实际编制培训类的教材,将关键技术措施制成光盘发放给烟农,或开通咨询热线,组织专家队伍、技术人员轮流值班,及时回答烟农遇到的问题,必要时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各种培训,促进烟农队伍建设。

2.技术员队伍建设

在充分发挥现有技术员培训机制的基础上,年起,每年选派20-30名技术员进入专业院校进行培训,提高技术队伍的文化层次和服务产业技术水平。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每年按技术队伍总人数的10%数额聘用中专或高中毕业生,充实技术员队伍;同时按10%比例,淘汰年龄偏大、技术老化、考评名次滞后的技术人员。通过培训提高,到年底,使全市乡村组技术队伍全部达到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文化程度均达到大专以上,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对技术人员实行评聘相结合的技术职务晋升,力争使其职业技能达到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达到中级或以上。

3.健全技术员考核机制

以村种植面积确定技术人员,对生产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按500亩确定1名技术员,生产条件差、交通不便的村按300亩确定一名技术员,并按面积、户数,划线路,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把所管辖的烟叶产量、产值、质量、服务到位率和个人工资挂钩。在烟叶生产的各个阶段实行量化考核,评比兑现,确保各项技术服务措施落实到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确保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规划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县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分工负责、因地制宜、共谋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为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投入保障机制。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实行企业引导、农民为主、政府参与的投入机制,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有机结合,市、县交通、农业、水利、国土、农发、物价、气象等部门要整合相关项目与资金,积极参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烟草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争取生产计划、扶持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农业种植产业规划篇10

这次市委核桃产业督查组一行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到××乡检查指导工作,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就市委核桃产业督查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乡核桃产业发展的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核桃产业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全乡掀起了大干核桃产业的热潮。

(一)成立组织机构,确保了产业顺利实施。为加强我乡核桃产业发展的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李红春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人民政府乡长俸红健,乡人民政府副乡长鲁湘军任副组长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乡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扶贫干事、农业综合服务站、统计站、科技干事和九个村的支书、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林业站,由分管的副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林业站长任常务副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各村也结合实际,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核桃产业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抓。

(二)分析现状,认真做××乡核桃产业“十一五”规划。我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乡,土地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光热资源充足,平均海拔1540米,是泡核桃发展的适宜区。××乡种植核桃有一定的历史,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核桃市场需求量的逐步增加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核桃产业进一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并逐步把核桃产业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投入一定的资金技术,引进苗木,使核桃面积逐年增加。但是由于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科技意识不强,重栽轻管现象十分突出,泡核桃产业尚未形成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偏低。因此,积极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强化泡核桃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我乡的一项富民兴乡的重要任务。根据市委的要求,全市上下将掀起新一轮核桃产业的发展的高潮。县委、政府于2006年8月25日召开了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按照县委政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总体要求,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产业布局,增加农民收入,乡党委在第七次乡党代会上明确了我乡“十一五”期间“一一五八”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将核桃产业列为“十一五”期间全乡重点建设的“一一五八”产业基地之一,在目前全乡已有1815亩的基础上,规划新种植总面积8000亩,涉及全乡9个村委会,全乡每年以2000亩的规划组织实施,最终实现全乡核桃种植面积10000亩的目标。

(三)层层做好宣传动员,把规划落到实处。全县核桃产业工作会议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及时召开党委会会进行研究,在领导班子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研究××核桃产业的发展,并于9月12日召开了乡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站所负责人及各村委会支书、主任参加的动员会议,安排部署××乡核桃产业发展,把今冬明春的核桃种植具体化。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会后及时召开了村、组干部会议和群众会议,向各级干部群众宣传核桃产业,向群众说明了集中连片面积地块可套种间种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对零星种植的农户,可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箐沟边等空闲适宜地方种植;种苗由县、乡无偿提供,对种植成活的,县乡技术部门验收合格的,每成活1株,给予1元的资金奖励等相关政策。今年××乡的重点是在放在芒公、控角和糯掌三个村,其它村只是进行零星种植,目前全乡共落实规划面积2050亩,规划面积已经落实到户,其中芒公村600亩、控角村300亩、糯掌村200亩(集中连片),莲花塘村300亩、控井村200亩、勐甘村民100亩、翁丁村100亩、××村100亩、勐卡村150亩。落实面积中集中连片面积为1000亩,其中芒公500亩、控角村300亩、糯掌村200亩。

(四)采取措施,多渠道落实种苗。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全县今年新植核桃面积达2.6万亩,县上三个育亩基地只能提供2万多亩,县上要求我们各乡镇自力更生,尽量想办法解决种苗。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多渠道落实种苗,一是采取自己育苗的方式,目前已落实了部分亩圃基地,用作母本的铁核桃籽种已向外定购,计划育苗2万元株,亩圃基地正在着手准备。二是认真落实乡内的种苗。经核实,乡植物内现有2—3年的实生苗7万多株,全部还没有嫁接,初步与育苗农户进行了商谈,一种方式是由乡上全部收购实生苗,自己进行嫁接,另一种方式是育苗农户进行嫁接,我们进行定购,现在正在落实中。三是向外购苗,满足今冬明春的种植面积。

(五)齐抓共管,搞好服务。根据全乡大部分群众泡核种植粗放,不懂技术的实际,乡党委、政府结合科技三下乡活动,开展核桃种植技术培训,林业、农业综合站对核桃坑开挖、种植、嫁接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在核桃坑开挖上,要求在今年12月10日前开挖完成,2006年1月份全部种植完成。核桃开挖的标准是长60公分×宽60公分×深40公分,种植的规格:连片种植每亩应种植16—20株,零散种植每亩应种植10—15株。全乡各村委会、各站所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深入农户,落实规划,加强对农户的指导和培训,严格按照各种规程进行操作,在道路建设和地块落实上乡、村千方百计想办法加大对核桃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在宣传上,加大力度,使全乡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核桃并认识到种植核桃的现实意义,为核桃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