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魅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1:32

茶文化魅力篇1

关键词:美学角度;生态茶园;文化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7BaD58B0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aRS-23);云南省生物资源创新办科技资助项目(2007YnCXB-01-01)。

中图分类号:G12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55-1

1美的内涵

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审美对象、审美性质以及美的根源。当自然形式和人的身体、心灵发生相同结构的反映,就会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而特殊的形式结构,由于相同结构的感应,进而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知觉情感,就产生了审美素质。同构感应具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内容与性质,进而解决了美和审美之间的很多问题。从美术理论角度看,美的根源源于“自然万物的人化”,也就是实践;而美的本质是人类或者个体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而建立起来的客观活动,人类在不断地历史活动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美。任何一种人类的物质劳动都囊括了某一种特定的人类精神领域、有意识的深度思维活动,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中都伴随着精神方面的思维活动,而劳动实践是物质活动与精神思维活动的统一体。

从美的客观对象本身而言,人类从古至今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了千万种美。用“自然的人化”理论解释万千世界的美通常可以分为的狭义与广义。从狭义的角度看,“自然的人化”就是人类利用劳动、技术等各种活动去改造自然界的事物。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当社会不停地发展,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美学家李泽厚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深深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痕迹,是人类实践的结果,都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但是这种看法否定了自然界事物原本具有的自然属性,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归进社会事物,有些偏颇。

2云南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普洱茶在市场上走俏,社会中的茶农、茶企业为了追逐利润,满足市场需求,开始大面积种植茶树,但是在种植茶树的过程中,由于连片开发、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一片田地连着一片田地,没有把山地与山地之间的坡度区分开来,从而致使原生态植被系统遭到破坏,一部分茶园进而失去了天然森林的生态养护,且生态结构相对简单,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引发生态失调。同时,一些茶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其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很多森林中的原生态植物、生物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茶树的生长失去了充分的水源涵养以及完整的生物调节链。同时近几年来,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其中有些化学物质的残留物超标,对云南茶叶的质量以及市场销售情况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强云南生态茶园的建设,积极进行独具一格的生态茶园文化建设,才能打开一片新的建设天地。

3加强云南茶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是从自然美学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云南四季如春的地理环境,云南山好、水好、空气好、自然应该出好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复合茶园,推行立体种植,把自然界的多种物种进行有机组合。可采用茶树与林木、果树相间的种植方式,既具有色彩美感,同时也实现了优势互补。茶树具有喜欢温湿、散漫光照、酸度适宜的特点,而果树和林木种植大部分都是喜爱阳光的乔木、半乔木树种,这种种植方式对于改善茶树的生长环境,提高茶叶质量。

二是可以采用茶树和绿肥间作的种植模式,通常会选用绿肥较多的豆类科目植物,并适当地压青回园,绿肥与茶树间作套种能够充分利用太阳光照资源,有效改善土壤费力。可以选用紫云英、大叶猪屎豆等绿肥植物。同时也可以采用树林、茶树、草被三者相间的三层种植模式,这种模式能使自然界光能资源、土壤营养层等得到不同程度的利用,进而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让茶树土壤上下层的动态因子进行互动调节,保持土壤肥力均匀。然而,利用这种模式要注意互生互利、避免出现竞争、相克的情况。

三是云南生态茶园要想进一步得到快速发展,在注重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同时、依据人类劳动、技术创造美的理论,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如合理规划茶园种植模式,选择培育优良品种,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等,把茶叶的生产产业和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相互结合,建成标准较高的茶叶生态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中职人员的种植技术以及美学知识的培训工作,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提高他们对生态茶园的认识。此外,充分利用民间以及官方的传播媒体,广泛广播种植茶树的知识,让广大茶农变成新时代的知识型茶农,学习完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后,推广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进而有效促进生态茶园的建设。

4结语

茶文化魅力篇2

【关键词】乡土;文化;常宁;魅力

常宁是全国的“油茶之乡”,油茶总产量居全国县(市)第一;常宁也被誉为“版画之乡”,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常宁有衡阳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塔山瑶族乡,地形地貌奇特,风光旖旎迷人,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的魅力在于特色,推动常宁文化建设的发展,必须立足我市实际,发掘地方文化历史底蕴,着力培育乡土文化,努力彰显城市文化的特色魅力。

一、打造提升油茶文化

油茶是常宁的传统特色产品。常宁栽培油茶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有油茶面积76万亩,是全国油茶之乡和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近年来,常宁以“中国油茶第一市”为目标,在发展油茶产业的实践中,注重以节会为平台,打造了具有浓厚常宁乡土气息的油茶文化。

(一)做大“油茶枝”文化。西方人吃橄榄,吃出橄榄文化,橄榄枝象征和平,常宁人吃茶油,吃出油茶文化,“油茶枝”象征健康幸福。原市委书记胡丘陵在2008年首届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中,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自豪地宣布:“常宁向全世界伸出‘油茶枝’,祝福全世界人民健康幸福”。今后继续做大“油茶枝”文化,扩大“油茶枝”文化的影响力,使“油茶枝”文化深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把对亲人朋友送“油茶枝”当作一种风尚,成为一种习惯。

(二)做深“茶山游”文化。油茶与大多数植物不同,先结果后开花,油茶花通常在油茶收摘以后开放,还能看到“花果同枝”的奇景。常宁2009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就是选在茶花甜馥,茶枝茂盛的油茶林深处召开的,漫山遍野白色的油菜花,就是一道令人陶醉的风景线。常宁做深“茶山游”文化,要开辟油茶民俗风情游、油茶保健游、油茶生态游等等,使“茶山游”文化进一步向深度延伸,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使“茶山游”成为赏心悦目的回归自然的生态文化之旅。

(三)做实“博物馆”文化。我国20多名部级油茶专家于2009年11月对中国油茶博物馆选址进行了研讨,常宁市递交了《关于在湖南省常宁市建设中国油茶博物馆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随着中国油茶博物管的建成,人们将在这里畅游油茶发展的历史长河、参观油茶的品种和花卉、欣赏油茶加工工艺的嬗复、体验油茶的民俗风情、购买油茶的系列产品、感受油茶的独特魅力。

二、培育发展版画文化

常宁版画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已经形成老、中、青、少500多位版画作者的创作群体,2008年常宁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0多年来,常宁版画在市以上获奖的有2000多件次,并多次出市、出省展出,深受国内外专家及爱好者的喜爱。版画市场潜力巨大,今后要将版画打造成湘南乡土气息浓郁,经济效益明显,产业链条完整的湖湘文化产业。

(一)壮大版画队伍。要提高现有版画艺术工作者素质,强化常宁300余美术教师群体的版画制作培训,稳固和发展常宁版画制作。注重青少年的版画培训。将版画课外兴趣活动纳入中小学校“第二课堂计划”。在全市形成一个以版画协会为“龙头”,以版画班为主体,以中小学生为基础的版画创作群体,使版画创作群体由现在的数百人发展到成千上万人。

(二)展示版画风采。深圳欢澜是全世界版画爱好者的天堂,常宁版画已经两进欢澜。要力争在深圳欢澜这个国际版画创作与交易的最高平台,每年办一次常宁版画专展,把常宁版画更好地推向全国、全世界。也要让常宁版画走向寻常百姓,让版画成为大众艺术。还要开发出各类常宁版画旅游纪念品,推进常宁版画与旅游市场相结合,使版画新产品成为助推常宁旅游业发展的一张最具魅力的新名片。

(三)做大版画产业。努力把版画打造成一项有常宁特色的文化产业。要加强版画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扶持,成立版画发展指导中心统一管理。要建立版画产业创作和加工园区,做好版画新产品的开发、推广、销售,使版画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面向市场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要建立中南版画艺术展示和交易中心,打造专门的版画街和体验专区,吸引更多的版画家来常宁开办工作室,办画展,让更多的画商来常宁创业,逐步将常宁打造成重要的版画中心。

三、挖掘传承瑶寨风情文化

常宁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得褡逑纾这里群山巍峨,山青水秀,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独特,是一块有待开发的旅游文化胜地,常宁一定要把“瑶寨风情文化”这篇文章做深做透。

(一)挖掘瑶寨乡土民俗。瑶寨有山歌、曲艺谈笑,长鼓舞,盘王节约等乡土民俗,还有瑶寨美食,如瑶山麂、瑶乡腊肉、风箪酒、糍粑等,这些乡土民俗和美食是瑶寨风情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定要安排专人把这些乡土民俗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

茶文化魅力篇3

关键词:茶叶;包装设计;视觉艺术

包装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一个门类,不仅遵循审美性、时代性与科学性等基本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门类包装设计的特点,根据不同的门类特点,作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文化性和艺术性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它们为包装设计提供了不竭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1文字的艺术之美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後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按,依类象形,即独体,为文;形声相益,即合体,为字。文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也传承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大小篆、隶书、行书到现在所用的简体字,其不同字体的形体丰富多样,线条的流动性和字体的象征性本身具有强大的审美价值和文化蕴意。“书画同源”是我国古老的一种说法,汉字独特的艺术魅力源于民族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书法是中国民族所独有的视觉表现艺术,被称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形的画,无形的乐”。包装设计是传达商品信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有时离开图形无关紧要,但是离开文字则不能说明商品的必要信息,所以在包装设计中,设计师非常注重文字在其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茶文化和汉字艺术同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的结合更彰显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更是现代包装设计师的新宠。在茶叶包装中,若突出茶叶的天然与纯朴,则可选择古朴而典雅的篆体,其字体美观,字形短装;若突出茶叶的稳重与大气,则可选择浑厚而古拙的隶书,其透漏出茶叶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古韵;若突出茶叶的清汤绿叶,则可选择端秀清新的行书,突出茶叶的滋味收敛性浓烈;若突出茶叶的香气浓郁,则可选择夸张而澎湃的草书,其字形如画中形式美感。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汉字的变化丰富多样,从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下,巧妙的利用汉字的魅力凸显茶叶包装的独特之处。书法的笔迹更加显现出中国的文化气质与古典气息。

2色彩的巧妙结合

我们的世界缤纷多彩,充满色彩,色彩不仅可以传达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可以表达人们情感活动。在激烈的商品经济市场中,商品琳琅满目,若使产品在众多的商品中脱颖而出,色彩尤为重要。色彩具有情感成分,春夏秋冬、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色彩来传达。色彩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对消费心理的把握程度,不同的色彩对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并随着年龄的大小、经历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而选择的结果也不同。色彩昏暗浑浊则带给消费者压抑与心烦的情绪,色彩明快温暖则会引起购买者的购买欲。古人云;“远看色,近看花”,可见颜色在视觉效果面前具有先声夺人的魅力。因此,色彩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茶叶包装中的颜色设计元素需要考虑色彩所带来的心理效应,也要讲究产品的内在属性。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选择要符合产品的内在属性,不同的产品选择不同的颜色,以求产品内在属性凸显在包装之上。如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则在茶叶包装的同时应选择绿色与蓝色等冷色调,使消费者的视觉享受清新鲜爽的味道。又如红茶,香气浓郁而芳香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则茶叶包装设计中应选择红色与黄色等暖色调,让人看之后味厚浓郁之感。对于此点,香港设计师靳埭强曾为车仔茶叶系列包装以不同的颜色来突出品牌的不同,乌龙茶以森绿色为主,铁观音则为红色,普洱茶为浅褐色,通过不同的色彩传达了茶叶品种的不同特性。设计师在进行茶叶包装的同时,应该进行市场调研,根据产品的特性合理的搭配色彩,以求得最佳的色彩设计方案。

3图形的综合运用

图形的设计在包装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也是设计作品成功的关键要素。中华五千年,文化古国,其各朝代都出现了具有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作。如原始社会的纹样,汉代的云纹和朱雀,南北朝的莲花纹等等,除了这些元素之外,其国画、年画、书法和剪纸等不同地方不同时期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意义。在这样一个符号的文明古国中,丰富的图形元素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考素材。茶叶的包装种类丰富多样,在设计包装的同时,我们终究离不开民族文化,通过合理的利用图形的视觉效果,能够使得我们本土的包装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达到世界各地。传统的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从中提炼精髓,赋予新内涵和新形式,以独特的风格和时尚感体现设计与产品的神韵。如“桐柏玉叶”中的包装中是以毛笔与国画为设计背景,具有古朴、庄重,体现了茶叶的悠久历史与文化气息。另外,设计师会采用点、线、面的组合,以抽象化构图传达信息,这种手法新颖,体现出了庄重和大度的特点,给人以含蓄的意境。通过视觉艺术性,使得消费者对产品产生遐想,从来了解产品的信息,以增强购买的欲望。视觉图形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并促使消费者的购买欲。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既可以利用传统图案和抽象图形等,也可以利用科技,如摄影技术,它可以清晰的表达所传达的对象,以真实的外部特写突出产品的内在质感,使购买者一目了然,这种手段更加直接,更加清晰。如“桐柏毛尖”是以一杯清茶的摄影为背景图片,使人在看到这款包装设计时,好似被照片中清茶的芳香所吸引与向往。

参考文献:

[1]刘新元.普洱茶品牌包装设计中视觉元素的研究[J].通俗歌曲,2015(06).

[2]过山.试谈茶叶包装设计[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03.

茶文化魅力篇4

关键词:禅;茶;文化;紫砂艺术;韵味

1前言

作为茶具,紫砂是公认的上品,紫砂壶由此兴盛起来,现今紫砂的发展已闻名于世界。茶文化衍生发展促进了紫砂文化的变迁,同时,紫砂壶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茶文化新的层次的需求和进步,把自身的独特价值发挥到最大,紫砂艺术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紫砂艺术,也成为中国陶艺中的一枝奇葩。

紫砂壶的兴起也不是偶然,它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熏陶下的必然产物。更因文人的参与,把茶文化不断提升到更深的层次。以书画、篆刻等形式去突出紫砂的价值,也使得茶文化与紫砂文化相互交融,扩大了这一文化的不断繁荣。

2“禅蕴”壶的创作特色

古人说禅茶一味,茶道与禅相结合,“人问禅师何谓佛法,禅师说喝茶去吧。”所谓禅茶一味,就是要通过茶去领悟禅的定义。宋代诗人苏轼在《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中写道“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安静、平和、自在、喜悦,从而清除凡尘之杂念,使得身心安然。紫砂艺人们将自己的思想和意境表达于紫砂壶之上,更将中国传统禅文化、茶文化、紫砂文化相结合,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

此款“禅蕴”壶,便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新颖元素改良而成,造型规整,壶身如寺庙大型铜钟,气势浩然。圆融中更具古韵,禅意悠悠,意境也通过茶壶得以传播。壶身水平四平八稳,柔中带刚,线条柔美,圆融有力,简洁明快,沉稳而不凝滞,也不绝突兀。整个壶体自壶钮开始蜿蜒而下,弧线渐渐张开,经过壶盖、壶肩逐渐扩大,至壶体中间趋于饱满,至壶底为最,然后收势与壶底。壶盖为截盖,盖与壶融为一体。壶嘴在壶肩沿微微翘起,壶把似耳,线条简练,直中带弧,饱满圆润,身筒稳定中暗藏变化。壶钮是一滴小圆盘造型的宝珠钮,造型典雅古朴,似有一股诗意在其中,略带神秘感,显得高贵迷人,与古老的禅蕴相一致,为整器增添了一份柔美与雅韵。

茶文化魅力篇5

关键词:衡水内画;茶文化;交融;开发策略

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的交融,能够有效强化衡水内画艺术的文化底蕴,并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载体,因此,对衡水内画艺术的溯源和工艺特点做出认知、对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的交融形式做出探索、对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开发策略做出研究,对促进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衡水内画艺术概述

从衡水内画的溯源方面来看,明末清初时期,鼻烟壶开始在我国广泛流传,由于鼻烟壶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喜爱,为了适应社会大众的需求,鼻烟壶的制作与加工工艺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到乾隆时期,以鼻烟壶为载体的内画艺术出现,这让鼻烟壶呈现出了“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审美效果。叶派内画对我国内画艺术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中,冀派内画名家王习三就是叶派所吸收的外姓弟子。在内画艺术创作中,国画创作中的传统写意技法让内画呈现出了欠缺真实感和形象呆板等问题,王习三则在叶派内画技法的基础上,使用工笔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也创作了冀派内画创作中独具特色的工具“习三弯钩笔”。在不断创新的同时,王习三十分重视内画新秀的培养,这对冀派内画的推广与普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冀派内画成为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实力画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当前来看,冀派内画无论是在从艺人员专业素养、艺术创作风格与技法,还是艺术产品营销与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在内画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从衡水内画的工艺特点来看,相对于其它绘画形式而言,衡水内画具有更加复杂的工艺流程和更长的创作周期,在这些工艺流程中,壶内绘画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与外画相比,内画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内画所具有的操作次序与外画相反;其次,绘画空间较小,绘画操作受限;三是由于内部采用磨砂处理,因此绘画过程中画笔位置难以准确掌控。受这些特点的影响,衡水内画艺术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外画基础,而且需要接受必要的训练才能够胜任。

2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的交融

从茶文化在衡水内画艺术中的渗透思路来看,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主要可以尝试从以下两种路径着手。首先是将内画运用到茶具的制作当中。衡水内画艺术不仅能够运用到鼻烟壶的制作当中,而且还能够运用到屏风、文具、佛珠、水晶球等,这些艺术品的开发,不仅让内画艺术更好地顺应了时展与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而且也进一步强化了内画的生命力。从将内画运用到茶具制作当中来看,衡水内画艺术已经做出了较多的尝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内画与茶具之间的联姻,不仅能够丰富衡水内画艺术的文化内涵,而且也能够让衡水内画艺术搭上茶文化传播的快班车,继而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弘扬。从将内画运用到茶具制作当中的具体表现来看,衡水内画艺术工作者可以将茶具作为载体,将具有吉祥意义的故事题材、建筑题材、人物题材以及历史传说类题材等运用到茶具制作当中。当然,在此过程中,古代文人文化与茶具内画的制作最为契合,这对于推动茶具内画实现与茶文化的紧密结合、促使茶具内画体现出良好的意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衡水内画艺术工作者需要对古代文人文化做出探索和认知,利用内画艺术将茶书、茶艺、茶德、茶文学呈现在茶具当中,从而实现茶具内画艺术性、审美性与文化性的结合。其次是在衡水内画艺术的发展中对茶画艺术做出借鉴。茶画主要是以茶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绘画艺术,我国众多优秀的茶画作品都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阶层社会大众的饮茶习俗与饮茶礼仪进行着记录,因此,茶画艺术不仅对我国美术发展史进行着反映,而且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进行着反映。将这些茶画作品运用到衡水内画艺术当中,能够让衡水内画艺术展现出茶文化的自然天趣,并实现与茶文化精神的融合。作为衡水内画艺术的受众,也能够在作品中对中国绘画艺术以及茶文化的风范做出领悟。与此同时,衡水内画艺术对茶画艺术的借鉴,不仅能够丰富衡水内画艺术创作的素材,而且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衡水内画艺术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生命力,这对于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的协同发展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衡水内画艺术对茶画艺术进行借鉴的具体表现来看,衡水内画艺术工作者可以对现存于世的茶画作品进行临摹并运用到插画艺术作品当中,如周昉所创作的《烹茶图》、张萱所创作的《烹茶仕女图》、阎立本所创作的《萧翼赚兰亭》等,都可以直接转化为内画艺术并呈现给受众。

3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开发的对策

3.1探寻茶文化与衡水内画艺术之间的共通性

衡水内画艺术的发展以鼻烟壶文化的发展为根基,因此,衡水内画艺术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与文化沉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在现代社会中,衡水内画艺术不能止步不前,而应当在不断的创新中实现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弘扬。另外,我国茶文化同样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茶文化承载着我国传统的哲学意识,具有多元化的文化体现形式。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之间所开展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而在不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其他文化所进行的吸收与借鉴,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强的生命力,对于衡水内画艺术和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而言同样如此。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的开发,能够为衡水内画艺术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也能够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因此,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基于茶文化与内画艺术发展的需求,也基于二者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共通性。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需要探寻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之间的共通性,特别是需要探寻内画艺术与茶画、茶故事、茶人之间的关联,从而促使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实现良好的结合。

3.2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开发过程中,内画企业通过产品文化价值的开发以及文化品牌的构建,能够有效实现自身无形资产以及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内画企业需要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在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的基础上,从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创意、生产、包装等多个环节入手,推动文化品牌的构建与形成。在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生产企业的品牌形象构建中,需要处理好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产业化发展,必然会让茶文化内画艺术品呈现出商业性质,并导致企业产生逐利性,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品牌形象的构建中,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生产企业必须重视彰显艺术品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体现出品位化与文化传承意识,只有如此,茶文化内画艺术品开发与生产企业的品牌形象才能够在实现文化沉淀的基础上具备良好基础。由此可见,在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中,企业品牌形象的构建,需要实现艺术性、文化性和商业性的统一。另外,在企业品牌形象的构建中,衡水内画企业需要抓住发展机遇、拓展产业规模、开拓产品市场,以文化传承和受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产品文化内涵,从而在我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让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以及相关企业品牌形象的构建具备良好的支撑。

3.3强化内画展览体验效果

在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开发过程中,通过为受众带来更好的博物馆展览与会展体验效果,能够让受众对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魅力做出更为深刻的认知,这对于提升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影响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博物馆展览方面来看,博物馆展览能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教育功能,这对于促使受众了解茶文化以及内画艺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会展方面来看,会展则是展现内画企业开发成果、创新成果的重要渠道,这不仅有利于推动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推广,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内画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强化博物馆展览与会展体验效果的过程中,博物馆以及内画企业可以通过与社会茶文化组织、内画组织以及高校等单位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合作,通过邀请学生、学者进行参观与参加讲座、讨论等,推动茶文化内画艺术品口碑的提升、为茶文化内画艺术品开发提供更多助力,并挖掘出耕读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潜在受众。另外,在博物馆对茶文化内画艺术进行展览的过程中,需要依赖于坚实的资金支撑,然而,虽然政府在区域经济开发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是这些投入对于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以及文化的挖掘和发展而言略显杯水车薪,因此,为了能够优化受众的体验效果、提升茶文化内画艺术的宣传成效,博物馆可以在茶文化内画艺术品展览中探索自我发展路径,如博物馆展览也可以尝试效仿会展模式,通过构建欣赏与销售协同的运营方式,为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市场拓展提供良好平台,在此基础上,博物馆对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展览,不仅能够为受众带来更好的体验效果、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而且可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教育功能,并对茶文化内画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3.4政府部门宏观引导作用的发挥

在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开发过程中,衡水内画艺术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对茶文化题材内画产品开展大规模的复制性生产,在此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而可能选择降低茶文化题材内画艺术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并让这些艺术品产生庸俗化与低俗化的倾向,这种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茶文化魅力以及衡水内画艺术魅力的展现与弘扬,甚至对衡水内画艺术产品市场的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以及衡水内画行业需要重视市场秩序的规范,在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基础上,让茶文化题材内画艺术品实现艺术性与经济性的平衡,从而为茶文化题材内画艺术品的深度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的宏观引导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首先,政府部门应当承担起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的职责,重视茶文化题材内画艺术品文化性的保护与弘扬。在企业监管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引导企业实现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也要引导企业实现产品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对接,只有如此,围绕茶文化题材所开发的衡水内画艺术品,才能够兼具茶文化的文化底蕴与内画艺术的艺术魅力;其次,政府部门可以选取优秀的内画企业构建示范基地,让这些企业在茶文化内画艺术的开发中发挥表率作用。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奖励、补助、税费减免等倾斜性政策,为这些优秀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从而让茶文化内画艺术产品具有良好的生存与生长土壤,促使茶文化内画艺术产品成为衡水内画艺术领域中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最后,在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开发和生产中,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对市场的拉动,这要求政府部门能够参与到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推广与宣传当中,从而依托于茶文化和衡水内画艺术的魅力,提升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4结语

在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的交融中,可以将衡水内画艺术运用到茶具制作当中,也可以推动衡水内画艺术对茶画艺术做出借鉴,这不仅有利于丰富衡水内画艺术创作素材,而且能够有效强化衡水内画艺术的文化魅力。在围绕茶文化题材开展衡水内画艺术品开发过程中,衡水内画艺术工作者需要重视挖掘衡水内画艺术与茶文化之间的共通性,衡水内画艺术企业则需要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优化,与此同时,为了引导社会大众对茶文化内画艺术做出更好的认知与认同、确保茶文化内画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衡水地区博物馆与衡水内画领域中的会展活动都应当重视受众对茶文化内画艺术展览的体验效果,衡水政府部门则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宏观引导职能,在规范茶文化内画艺术市场的基础上,提升茶文化内画艺术品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赵柒棋.茶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共通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6(11):359-360.

[2]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略———冀派内画[J].公关世界,2016(16):121-125.

[3]雷鸣,李丽.衡水内画技艺的当代文化价值阐释[J].中国包装,2015(12):22-24.

茶文化魅力篇6

【关键词】高职茶艺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66-02

一、高职茶艺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文化现象。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茶文化的热潮,茶及茶文化不再仅仅是农学家的研究对象,不同领域的学者也纷纷步入茶文化的研究领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也纷纷开设茶艺课程,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旅游管理等专业更是将茶艺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程开设。通过茶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人文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长学生见识

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外延包含广泛。如茶的历史、茶叶知识、择器选水、茶席设计、茶类冲泡、饮茶风俗、茶与文学等。通过良好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二)陶冶学生情操

茶文化中的美学功能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有积极引导作用。当前大学生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多元的审美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美学意识。在纷繁的审美意识中,让大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审美态度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运用茶文化中传统的美学功能为大学生审美树立一个良好的标志,引导他们认同和接受传统文化审美,提高他们的审美层次。

(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茶文化中,强调茶的君子品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有相当裨益。通过对茶质朴的君子品性进行阐释,培养大学生自审和宽以待人的品质。以茶中的君子之道告诫大学生克服性格中的个人弱点,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四)弘扬中国文化

将茶艺课程纳入高职教学系统,可以使学生了解保存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但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速,工业文明成为社会的主导,中华文化中的许多精华正在逐步消失。在学生中传播茶文化,可以使优秀的文化传统不至于在现代文明中丢失,这也是保证传统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的重要途径。

由于茶艺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许多高职院校都将茶艺课程作为一些服务类专业的拓展课程。然而,由于高职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各校从教学大纲的设定到具体教学的实施可谓百花齐放,见仁见智。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构建独具特色的茶艺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职院校茶艺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茶艺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设置必须体现其实用性,所以课程设置应体现以下原则:

1.以茶艺理论的学习为指导。一是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茶艺与茶道;二是从茶叶基础知识的学习入手对学生进行行茶礼仪、行茶技艺、常见茶类的冲泡技艺等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掌握茶席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技巧;四是让学生了解茶与健康的重要性,走进茶艺馆等茶企业,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以茶艺技能的培养为目标。茶艺课程要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掌握和运用如下茶艺技能:一是通过行茶礼仪的学习和训练,提高个人修养;二是运用行茶技艺、茶艺表演等技能展示个人的魅力,提升个人形象;三是通过具体茶席设计的展示和比赛,提高美学、文学等方面的修养;四是运用茶与健康的知识,提升自己健康生活的品位;五是在具体实践工作中运用行茶技艺、茶艺表演、茶席设计等技能,培养个人的真才实学。

3.以就业岗位的要求为导向。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是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根据专业的不同和修课方式的不同,选取适当的项目组成教学内容;二是借鉴《国家职业标准汇编》中对茶艺师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内容的构建上尽量向职业资格考评的要求靠拢,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便利;三是考虑茶艺的前瞻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来临的当今社会,我们培养的职业型人才应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茶艺课程内容的选取应与国际大势同步。

(二)茶艺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适合不同专业的教材,根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将高职茶艺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十个项目:项目1,茶文化概述;项目2,茶树与茶叶;项目3,茶叶的识别与审评;项目4,茶艺礼仪;项目5,基本行茶法;项目6,常见茶艺;项目7,择器论泉;项目8,茶席设计;项目9,茶与健康;项目10,走进茶艺馆。每项任务下分别设若干模块,具体学习任务设置在相应的模块之下。

(三)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的课程体系,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对茶艺课程设置的影响,建议按一个学期72个课时的学时量来对高职院校酒店和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详见表1。

三、高职院校茶艺课程体系的应用

(一)纳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

高职学生进入茶艺课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目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设置参差不齐的状态下,教育部门可考虑将其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统一纳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并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项教育指标,建议管理类专业(如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秘等)作为必修课开设,其他类型的专业可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开设。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培养学生茶艺素养的有效方式。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茶艺技能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训课让学生练出扎实的茶艺技能,使学生在获得相应理论知识以及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

(三)创造良好的茶艺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茶艺实践机会,争取茶艺馆、茶行等茶企业的支持,建立实训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走进茶企业,安排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到茶企业顶岗见习、实习;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茶企业兼职;通过举办茶艺表演赛、茶席设计大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茶艺技能的应用能力,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为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茶艺师(高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乔木森.茶席设计[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4]樊丽丽.茶技茶艺与茶馆经营全攻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饶雪梅,李俊.茶艺服务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茶文化魅力篇7

它们更加注重茶之人文精神的表达与呈现,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或是传达一种时代的精神。

“世博”十大名茶

2009年,经过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上海市茶叶学会和“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的评选,安溪铁观音、都匀毛尖、湖南黑茶、西湖龙井、武夷岩茶、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天目湖白茶、“张一元”花茶、福鼎白茶(太姥银针)戴上了“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桂冠,进入世博会联合国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代表“中国茶叶国家队”集体亮相,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茶的无限风采和无穷魅力。

这十大传统名茶都是“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从现有16家传统历史名茶中确定的,人选联合国馆的中国名茶严格限制为10种,并涵盖六大茶类。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开播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中国首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一共分为六个篇幅,为“土地和手掌的温度”、“路的尽头”、“烧水煮茶的事”、“他乡,故乡”、“时间为茶而停下”以及“一碗茶汤见人情”,分别从茶的种类、历史、传播、制作等角度完整呈现的关于茶的故事。

纪录片从确定选题到完成,历时两年,其中前期策划就有半年。摄制组穿越了遍布全球的茶叶国度,深度走访了全世界200余位“茶人”。最终,摄制组精选了其中60余位“茶人”的茶话茶事,讲述了茶地的自然奇观、神秘的制茶工艺、各国的茶道以及茶与人的故事。2013年11月18日央视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首播。

央视十套《茶叶之路》开播

由中国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主导录制的《大型媒体行动-茶叶之路》于2012年7月6日在中国茶乡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发车仪式。

“茶叶之路”是中国古代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最著名的国际商贸通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由山西商帮主导,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穿越蒙古国,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全程近两万公里。《大型媒体行动-茶叶之路》以重走“茶叶之路”的方式,沿途拜访茶路遗存,探寻湮没在历史中的中俄茶叶贸易盛况,展现中国茶文化魅力。

云南马帮进京

300多年前,云南普洱贡茶进京,在云南产地上驮时有些是生茶,历经马帮运行过程中5个多月不同地域和不同气温下的“自然发酵”,其色味“誉享京华”。为再现普洱茶这一神奇的品性,2005年5月1日,一支打着“云南普洱・瑞贡京城”旗号的马队,从云南出发,历经5个多月的时间,马背上驮着普洱茶,行走了4100多公里,于当年10月10日进入北京地界。

这支由120匹马、43名赶马人、20多名管理和后勤人员组成的普洱茶马队重走了300年前的贡茶之旅。通过此次事件,越来越多人关注茶马古道与普洱茶文化。

《印象大红袍》首演

2010年3月29日,由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总导演的《印象大红袍》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公演。

《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的推出,打破了固有的“白天登山观景,九曲泛舟漂流”的传统旅游方式与审美方式,把悠远厚重的茶文化内涵用艺术形式予以再现,使之成为可触摸、可感受的文化旅游项目,和美丽的自然山水浓缩成以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

与其它4个“印象系列”作品不同的是,《印象大红袍》突出故事性和参与性,不仅展示了茶史、各个制茶工艺,还讲述了大红袍的来历,一杯茶所带来的幸福和感悟。

全民饮茶日

“全民饮茶日”的倡议于2005年春天。在“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期间,在杭的八家国家茶叶科研、教育、文化专业机构和社会团体提出了“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倡议书,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人、爱茶人以及专家学者在杭州西子湖畔建议设立“全民饮茶日”,专家们呼吁,通过“全民饮茶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年轻人爱上饮茶,“使饮茶真正成为国饮”。2009年,作为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活动之一的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于4月20日(谷雨日)举行。此后,全国各地许多城市也相继举办了“全民饮茶日”这一活动。

福州茉莉花茶申遗成功

福州将两大特产茉莉花和茶结合在一起,产生了著名的福州茉莉花茶,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14年4月29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指导和科学委员会会议,经过投票表决,福州茉莉花种植和茶文化系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此次申遗成功,强化了福州作为茉莉花茶世界发源地的地位,并将推动茉莉花茶的保护与发展。

名茶传统制作技艺“申遗”

中国人植茶、制茶、饮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茶叶在历史上长期作为连接中国与东西方世界重要的贸易产品和文化纽带。因此,承认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的重要地位,保护中国茶传统制作工艺,意义重大。从2006年开始,国务院公布的数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青茶、白茶、花茶制作工艺赫然在列。中国主要茶类制作工艺能够从文化遗产的高度被重视和保护,不仅日渐成为传播茶文化、丰富大众生活的重要内容,也必将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

2010年,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建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开展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评估工作。2011年年底,最终完成了对9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评估,并于2012年了“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与以往单纯以面积、产量、产值等要素衡量产业发展实力不同,品牌价值综合考量了品牌的成长性、累积性和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并通过品牌收益、品牌强度乘数和品牌忠诚度因子等品牌指标得以实现品牌价值的量化。数年来,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品牌建设主体与消费者的共同认可。

茶文化魅力篇8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把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并在创新中实现二者的发展,是彰显文化魅力,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茶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特点,并就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茶文化;元素;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

所谓环境艺术设计就是指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环境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空间使用功能,提高使用舒适度的一门实用性的技术。近年来,彰显文化魅力成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种发展趋势,而且彰显传统文化又成为一种风尚。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民族和区域特色更具魅力。把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对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茶文化元素

我国是茶的故乡,同样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就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等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也包括茶联、茶书、茶具、茶画等物质形态,同样也括茶艺、茶技等等。茶文化元素是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洗礼而存下来的茶文化中的精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茶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紫砂壶,从最初的泡茶的器具发展到今天集诗词、书画艺术等于一体,内容从开始的泡茶发展到今天融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综合体。还有竹子、古木、根雕等茶文化元素以物抒情,情景相融,文化内涵丰富,也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相适应。从材料、造型和审美上将茶文化元素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恰恰与人们所追求的生活境界和环境艺术设计目标相吻合,为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发展提供了途径。

2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和特点

2.1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

茶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实现融合,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可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产生出以下新的效果。一是增强环境艺术设计活力。茶文化元素内容丰富,又富有极强的民族和区域特色,可以说是充满活力的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结合环境区域特点巧妙的融入茶文化元素,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性,使设计更体现地方特征,灵魂更加突出,作品的生命力更强,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有文化色彩。二是增强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茶文化元素寓意深远,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思想空间。在环境艺术设计融入茶文化元素,可以让人通过这些元素所赋予的丰富内涵细心进行体味,让人们在这种充满茶文化元素的空间引导下进行思索,这种思维上的拓展比实际空间上的拓展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大美,真正实现了我国古典“大美无言”。三是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加贴生活。茶文化元素来源于生活,经过发展又高于生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使得设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而又在某程度上高于现实生活。这种根植于现实而又超脱了现实生活的环境艺术是一种能让人接受而又可以得到高级享受的精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追求。

2.2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运用中的特点

将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实现了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文化性。茶文化元素是茶文化的精髓,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具有极高的文化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茶文化元素,使文化、审美和艺术功能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是历史与潮流的结合,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必将使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性进一步彰显。二是民族性。茶文化元素的民族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色同样需要民族性来体现。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应用茶文化元素,通过茶文化元素鲜明的民族特征来彰显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三是艺术性。茶文化元素中的制作工艺、泡茶的技艺,与茶有关的诗词曲赋和茶画等等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通过恰当的方式去展示这些工艺和技艺,把茶诗词曲赋和茶画与环境巧妙结合,就是一种艺术的再造过程,必将产生出一种新的艺术作品。四是现代性。茶文化元素虽然代表的是一种传统文化,但当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这种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创造中应用这些元素的时候,其所代表的含义明显已经超越了其在茶文化的涵义,是一种紧跟时尚潮流的发展,现代性已经在这些元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新应用

3.1环境艺术设计材质的选择

茶文化讲求清静典雅,所以在其空间元素上无不体现着这种特征。在茶文化元素中,树根、藤椅、紫砂壶就成为茶文化空间元素的代表,同时也通过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一幅恬静典雅的空间画面。这种材质的选择与现代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城市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天然和质朴之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在现代都市中如果能用这些元素构建一个空间,定会让人产生一股气定神闲之感,也会使人身心舒畅,同时也体现了对茶文化淋漓尽致的运用原则。借鉴茶文化元素的这些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大胆吸纳这种在材质选择上的特点,多使用一些木质的材料,充分利用木质自然纹理,给人以柔和温暖的感觉。同时通过在草木等材质的选择上,使空间更加统一、协调,富有生命力,充分实现“草木皆有情”的意境,更让人感到自然气息,体现人文上的关怀。特别是在一些私人空间和高雅空间中应用茶文化元素在材质运用上的理念,并富于现代生活气息,给人美和舒适的感觉,从而使环境艺术设计更为成功。

3.2布局设计

环境装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结构确定后装饰性就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而且这种装饰性更多体现在软装与相关配饰等方面,通过家具和装饰物品的合理设置,实现功能的创新。在我国茶文化中精美的茶具,与茶有关诗词曲赋、茶画等具有特别的艺术气息,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如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这些元素选择性地进行应用,并结合空间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一定会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笔者在某茶乡见到过一个茶楼,虽然原建筑不具备优势,但通过精心布局和摆设,营造出了浓厚的明清风格。各种年代家俱分布其中,紫砂壶,与茶有关诗词曲赋、茶画等被巧妙的摆放在茶楼中,再配有现代技术的灯光,仿佛让人走进了一个古老茶叶之乡,茶文化元素又好像随时向人们诉说着我国悠久的茶文化,让人流连忘返,真正实现了茶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

3.3空间层次

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二次空间,实现环境层次的丰富是一种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茶文化元素中的竹子、青砖、茶画等都可以用来实现空间的围合和整合,从而实现空间象征性分隔。通过这种分隔营造不同的意境,设置一些虚拟的场景。同时对茶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应用,不仅实现了空间功能的再造,当人们在这些空间中活动时,又可以充分感受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引起人思想的不断变化。笔者见过一个公共阅览室,通过竹子这种茶文化元素进行了空间的分割,然后营造出不同的文化空间,让人们的思绪随着空间的变化,接受不同知识的熏陶,那种虚实、意境之美让人感叹,环境艺术的设计的效果也通过这茶文化元素的合理应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3.4氛围意境营造

营造氛围是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必须通过空间各元素的配合才能实现。可以想象,在一个空间内浓厚乡村气息的藤竹茶几,再加上竹子、紫砂壶这些茶文化元素的点缀,定会把茶天然的这种特征阐释得盎然有趣,让人在田园生活中遨游。当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对茶诗词曲赋、画等创新应用,与其它民族文化元素实现有机结合,实现搭配统一和谐,一定会在特定空间内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借助环境艺术来传递文化气息的做法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趋势。

3.5和谐思想的运用

茶文化的中心是和谐,茶文化元素是和谐的具体体现。这种和谐体现在“茶艺”的和谐、“茶礼”的和谐与“茶具”的和谐上。这种以艺、礼、具虚实结合表达和谐思想的做法,体现了神形统一。这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环境艺术设计要实现新发展,就应当充分理解茶文化元素中这种高超的思想表达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应用,这样定会设计出环境艺术的精品。

3.6视觉、听觉拓展

环境艺术设计一方面是静止空间上的设置,同时也包括一些互动环境上的设计。在这些互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可以参考茶文化中技艺表演的元素,通过真实的表演,拓展环境艺术设计上的信息量互动性,给人听觉、视觉上的拓展,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4结语

茶文化元素内涵丰富,是思想与文化的统一体。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上,应用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发展的基本趋势。从环境艺术设计材质的选择、布局设计、空间层次实现、氛围意境营造、视觉听觉拓展上创新应用茶文化元素,从茶文化元素中吸取养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应用,定会为环境艺术设计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沟睿.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1):94.

[2]车玥珣.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及运用[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4):35-36.

[3]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04):45-47.

[4]牛玉慧.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福建茶叶2016(12):46-48.

茶文化魅力篇9

我的老家在衡山,我的家乡不产茶。从衡山县从事党政部门的工作,到南岳管理局当局长,我在39岁开始接触茶叶,最后成为湖南省茶叶协会会长。

1984年,省政府要从基层抽调一批年轻的领导骨干加强对于大宗农副产品的管理,我被抽调过来。一旦接触茶叶,我就离不开了。其中有个最重要的原因:茶叶的魅力。

茶叶发源于中国,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传递着真善美的美学道德内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茶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因为世界上所有的茶树、茶叶加工工艺、茶文化都来自于中国向世界的传播,这是世界所公认的。有一句话叫做:“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以说明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世世代代的传承,靠的就是四个字――粗茶淡饭,换句话说是“粗茶淡饭”孕育了中华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茶叶是一个大众的,被人人需要的,跟人不可分开的最佳饮料。

我是农民出身,所以对农民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农民从古至今相对都是生活贫穷。而茶叶产业能够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十亩富一户,千亩富一村,万亩富一乡,十万亩富一县。”一亩茶园最高的收入有一万块钱一年,十亩就是说这个家庭一年就有甚至十万的收入,一个农民有十亩茶园,就可以富裕起来。

茶叶对人体有“百利而无一害”,茶叶是一个健康、长寿、快乐的产业。当我接触了这个产业之后,喜欢上了喝茶,喜欢上了茶,而且最后爱上了茶。这些都让茶叶拥有一种无法被替代的魅力。

直到现在,我一直有一个习惯,每天要喝不同种类的茶叶。上午一般喝湖南毛尖茶、保靖黄金茶,桃源大叶等品种的绿茶。下午有时候喝红茶,一种是桃源大叶红,一种是平江的红茶,另外一种则是古丈英妹子红茶,喝上一壶,提神消疲,生津清热。晚上则可煮一壶安化黑茶,黑茶作为一种浅发酵的茶,既能调节人的肠胃功能,又能促进人的睡眠。这也成为了我自己的一种喝茶模式。

曾经有三款茶叶让我印象深刻。一款是湖南卷曲形的毛尖茶,就像小蚯蚓在锅里油炸卷曲起来的样子,外形非常漂亮。第二款是安化黑茶。如果说你要问我还喜欢什么茶?最新的答案肯定是君山银针。

虽然君山银针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我喜欢的并不是它的名气。君山银针用五万到六万颗芽头才能做成一斤茶。芽头茁壮而均匀,紧实而挺直,白毫显露,形如银针,形状非常美观。曾将君山银针命名为“会跳舞的茶”。把茶叶放到杯子里,用95度的水一泡,茶叶就慢慢地舒展开来。茶叶先浮上来,再沉下去,再浮上来,再沉下去,俗称“三起三落”。沉下去的芽头在杯子里,就像春天山上长出的笋,一根根立起来,这种就称为“极品银针”。君山银针的三起三落象征着人生的生命、地位和金钱三大人生课题。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然后从有到无,用平常心去看待生命中的起起落落,不要浪费一生,不要有愧于一生。所以君山银针又叫做“人生茶”。

在我看来,喝茶完全是个人喜好。我性格比较急躁,争强好胜,年轻时没有进入深层次的领悟,接触茶叶并且喜欢上喝茶以后,我的心态非常平和、平静,用两句话概括,就是“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茶文化魅力篇10

金秋十月,百里侗乡油茶花开,舞阳河畔箫笛传情。10月4日至8日,玉屏侗族自治县纪念玉屏箫笛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百年暨“相约茶花泉”侗族民俗文化风情展示活动在aaa级茶花泉景区举行。淳朴善诚、热情好客的侗家儿女斟满米酒,吹响迎宾号角,以丰富浓郁的侗族风情文化向四海宾朋表达敬意,送上祝福。

活动期间,箫笛制作及演奏展示、风光风情摄影、特色美食展示等,让来自韩国、日本、英国及全国各地的游人一边品味侗家美食,一边领略人文风情,流连忘返。

本次活动由中国音乐学院、铜仁市委宣传部主办,玉屏侗族自治县委、玉屏侗族自治县政府、中国箫笛艺术研究中心、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马文辉,铜仁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陈晏,铜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婕,市委常委、铜仁军分区司令欧阳青,铜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同光,铜仁市政协副主席王能军、杨晓敏出席活动。

活动吸引了日、韩、英、美、新加坡等国的90多位箫笛专家参与,大家同台献艺,共话发展。活动还吸引120余位客商前来寻找发展商机,积极推动玉屏经济社会发展。

玉屏侗族自治县是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素有“黔楚咽喉”、“黔东门户”之称,是全国五个之一、贵州省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享有“中国箫笛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侗族文化艺术之乡”美誉。

玉屏箫笛始制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历史上曾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得银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设的太平洋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90年,玉屏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箫笛之乡”美誉。2006年,玉屏箫笛制作工艺被列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0年来,玉屏紧紧围绕这块金字招牌,不断创新,对箫笛文化符号进行包装、传承、推介,谋求科学发展之路。通过活动推介、科技研发,不断提高玉屏箫笛的市场竞争力及文化魅力。为传承和发展箫笛文化,玉屏于2007年正式启动箫笛人才培训基地、原材料基地、生产基地“三大基地”建设工作。同时实施“箫笛文化进校园”工程,出台优惠政策吸纳专业人才助力箫笛产业发展,建成全国首家箫笛博物馆等。

玉屏箫笛金奖百年暨“相约茶花泉”文化活动周旨在回顾玉屏箫笛的光辉历程,展示“茶花泉”景区的自然风光及侗族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展示玉屏箫笛文化、侗族文化、“茶花泉”景区建设成果,让外界发现玉屏、了解玉屏、热爱玉屏。各方来宾在屏山玉水间品箫声笛韵,看漫山茶花,醉侗家风情,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国庆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