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工业化现状十篇建筑工业化现状十篇

建筑工业化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1:59

建筑工业化现状篇1

【摘要】随着我国对基础工程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对项目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入世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进入到中国市场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的差距在哪?就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因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是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水平。而项目管理中人的因数却是最不好管理的,但也是衡量项目的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如何搞好项目文化管理以此来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的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项目经理圈子【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文化建设blog.省略一、项目与项目文化现代建设项目管理运作在我国起步较晚,首次出现是在1980年,我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开始大量利用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鲁布革水电站就是我国第一个引进世界银行贷款的工程项目。工程遵照世行采购导则,引入竞争机制,对引水系统实行国际招投标。首次实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水电行业第一个项目管理机构――鲁布革工程管理局,对引水隧洞工程实行合同管理。而原来的水电工程局变成了承包商。当时世界银行规定凡是使用其贷款的项目,必须请国外咨询公司介入。之后国内许多大型建设项目都请世界银行聘请过的专家来做培训。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进入我国20多年来,工程建筑领域的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际建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高端的建筑项目越来越多的被一些国外建筑同行获得。而项目管理中就数人的因数却是最不好管理的,但这也是衡量项目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项目文化的建设是可以最大的调动人的因素提高人的积极性,可我国许多工程项目的项目文化只是停留在标语及一些纸面的东西上,无法发挥作用。并且工程项目的人力管理与企业的人力管理有相似之处,但是工程项目的人力管理与一般企业的人力管理不同。工程项目的人力变量,有工程项目才能征集人力、组织队伍。队伍的大小和各类专业人员的多少都要依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内容而定,项目完工部分的人员陆续离队,新开工部分的人员相继进场,流动性很大。所以在项目,特别是工程项目文化建设与管理上就和一般的企业文化不同。项目经理博客二、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文化管理现状(一)我国的建筑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已经有十多年了,可是原有的官本位的思想、封闭的经营意识、忽视文化意识,在许多工程管理人员的头脑中却仍然存在,在实际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关心的只是施工安全及进度、如何节约成本、而不会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只强调员工只要服从指挥就是好员工,看不到员工有参与的愿望。而且对外他们都标榜是建立了良好的项目文化,大做表面文章,真正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营造项目文化的很少。项目经理圈子(二)许多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对项目文化有着一种误解!有许多的国有建筑企业把项目文化建设认为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只要抓紧思想政治工作就行了。还有的认为项目文化就是文娱活动,只要多组织职工参加活动就是项目文化建设。其中有一种观念危害最大,就是有很多人认为如建立何项目文化并不是看项目而是看项目领导,而且有很多项目的领导认为自己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就是项目文化的主导,造成很多项目在建设工程中由于项目领导的正常调动造成项目的施工进度减缓。综上所述,上面所提到的现象都是对项目文化的曲解和偏见,而正是这些东西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项目管理人员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考量,从而阻碍了项目文化的有效建设。www.省略三、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文化管理现状分析www.省略其实,我国的建筑企业对项目文化建设意识的淡薄并不是某个独立的个案,这样的情况是具有比较普遍性的。(一)在过去计划经济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是完全下拨的,而当时要想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完全是靠政治思想工作,而市场化都已经二十多年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有许多建筑企业由于掌握了一些垄断性资源,还有许多还遵守着计划经济时期的分配市场,只要你不过界我也不过,就守我的一亩三分地,使之完全没有市场竞争意识,而完善的项目文化建设更无从说起。(二)我国的建筑业用工普遍来自农村的各类工匠,其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受专业技术培训教育程度不够,造成了项目队伍素质及管理水平不高,而且他们组织结构大多是以同乡及亲戚居多,流动性大,仅靠廉价劳动力去竞争。员工普遍只关心自己的收入“拿多少钱,干多少事”。而项目的管理者也希望员工只管干活拿钱听话就行,造成项目文化无法有效的建立。www.省略(三)建筑企业缺乏国际承包经验,老是在使用一个的封闭市场管理经营模式墨守陈规,在涉外项目上缺乏超前意识及科学决策,在国外承包项目中就会晕头转向,到最后有可能只能给国外的大型承包商做廉价劳动力。四、结束语“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已经进入到我国的市场,他们带来了新的技术,也带来了新的管理方法及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我们与国外的同行在工程设备与技术的差距,我们可以通过设备购买与技术引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差距,但是在项目管理水平上的差距不是那么好解决的。而人是项目的根本,没有人就做不了项目。本文只是根据作者所了解的资料对我国的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中项目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建筑工业化现状篇2

一、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问题分析

1.缺乏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意识

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都采用的是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具有相当大的权限,其主观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发展进程。在实际生活中,项目经理往往忽视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核算这两个内容,仅仅只是片面重视项目进度,并没有以全局性的眼光来看待整个发展项目,忽视了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潜在因素,例如,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安排、未对施工程序进行严格审查,而这些因素都将会影响到整个项目成本。同时,成本核算意识的缺乏将会导致对机械设备、人员物资管理上的不规范,造成项目资源浪费。

2.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

各项工作的顺利进程,完善的制度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壮大自身发展规模的同时,忽视了对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也就因此,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缺乏,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除此以外,还存在着企业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尽管某些大企业制定了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但该制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总,因为企业员工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的限制,往往只是将制度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按照成本核算制度来操作成本核算工作,工作人员的主观随意大。

3.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内容缺乏明确性

不同的建筑施工企业,因为其发展的不同以及其成本项目的差异,它在进行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成本项目的核算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避免成本核算概念模糊、内容不准确等问题的出现。例如,企业应该对项目中的直接人工费用做出说明,直接人工费用不应该涵盖装卸搬运人员工资、采购人员工资以及操作机械设备人员工资,应该只包括运输人员和直接施工人员工资这一部分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企业都将这两个部门混为一谈,纷纷都涵入直接人工费项目中,成本核算内容缺乏明确性。

4.缺乏对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及核算的控制监管

建筑施工企业在具体实行一个工程项目之前,必须要以全面的预算计划为重要基础,其在该预算计划之中应该有效涵盖成本预算等内容。同时,为了增加企业盈利,降低项目成本,工程项目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应该要制定严格的成本核算制度,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实施工作。但我国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项目预算、成本核算进行严格控制管理,各个部门多是走走形式,敷衍了事,这样的现状使得成本核算?c成本预算工作严重脱节,成本管理的真正效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影响企业对于整个成本的控制力,增加成本费用,减少企业盈利。

二、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优化建议

1.建立科学的项目施工成本计划

就项目的施工成本计划来说,其不仅仅是企业目标成本的一种有效体现,更是企业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一个重要保障,其中,施工成本计划将会涵盖工期内成本降低率、生产消耗以及成本水平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了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在制定项目施工成本计划时,除了要考虑计划的全面性,还需要考虑计划的可执行性,例如,在计划中,应该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将发展目标真正落实到各个部门,甚至是各个责任人身上,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在计划中,应该要对各部门的费用支出进行限制,避免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从细节处做到成本的有效控制。除此以外,为了加强计划的科学性,企业需要定期对成本计划与实际成本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差距以及差距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2.制定科学的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施工方案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程和项目成本,因此,企业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前,应该对项目工程做一定的调研工作,充分了解项目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全面分析项目成本为前提,制定施工方案。当然,施工方案务必要保证施工程序的科学性,将材料、人力、机械设备这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项目成本。

3.确定合理的项目工期

项目工期主要是指项目从开始到最后竣工的整个时间阶段,项目工期的设置将会影响到项目的整体进度、项目施工水平以及项目成本。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安排项目工期时,应该要充分考虑机械设备、材料以及人工这三者费用损耗情况,既不能因为工期过长而增加企业成本,也不能因为工期过短而影响施工水平。

4.构建成本预算以及分析系统

建筑施工企业在控制和核算项目工程成本时,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为了有更好的做到项目成本的全面掌控,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成本预算以及分析系统,对项目成本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例如,在项目正式开始之前,企业应该要对有可能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因素进行科学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企业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项目成本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核算,将成本计划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旦发现实际成本严重超支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及时查找原因采取应急措施,并对原有的成本计划指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建筑工业化现状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技术;现状;未来发展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有些施工技术甚至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劣,不但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以及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对其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建筑施工技术涉及桩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筋及钢结构施工技术、土方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砌体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

1.1建筑施工基础技术

建筑施工基础技术主要包含柱基础施工技术以及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1.1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

目前在打桩地基基础方面,根据现代建筑的特点,我国已经形成了多桩型的模式。另外,和以往相比,在成桩方面,我国的施工技术提升也较为明显,与国际化的打桩水平差距正逐渐缩小。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桩存在扰动大以及噪音大等缺点,而相比之下,混凝土灌注桩却优点众多,例如,控制简便、使用广泛以及承载力大等特点。另外,沉管灌注桩能改善灌注桩和预制桩等桩的施工缺欠;大直径桩施工简便,造价低,承载力高,混凝土质量易于保证,抗震性能好,桩底土可检查;竹节桩可防止地震时地基土的液化,可提高侧阻力,承载力比普通桩高30~40%。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桩形及施工技术,各种打桩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快速的发展。

1.1.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现状

在建筑施工的基础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比较重要的一环,然而,这一技术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各环节大多处在基础的阶段。就目前而言,我国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现象,比如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广泛的运用在钢排桩、地下连续墙等方面,并产生显著的效果。

1.1.3预应力技术现状

预应力技术已经在混凝土、型钢、砖以及木等各种结构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很多疑难问题得以解决。我国预应力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在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进步迅速。在建筑施工中,合理应用钢筋的预应力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建筑的主体结构以及整体性能,并提高建筑的质量。

1.2混凝土施工技术现状

在整个建筑工程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十分重要。近些年,我国商品混凝土的迅速兴起,在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可分为以下两方面:①混凝建筑结构中,混凝土是比较重要的施工材料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对于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保证筑物的强度要求,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对现代建筑的需求变化,要求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仅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求满足各项性能指标标准要求,要求混凝土具备高强度性能,因此,混凝土原料及其拌制都需要做改进,以便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有效改善,最终满足施工要求。②模板工程是混凝土工程中的一部分。一般模板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形成混凝土构件形状和设计尺寸的模板;其二是保证模板形状、尺寸及空间位置的支撑系统(包括水平支承结构,垂直支承结构和连接配件等)。模板按其功能及用料大致分为:竹(木)胶合板,组合钢模板,钢、木大模板,钢框木(竹)胶合板,塑料模板。其中胶合板因其制作拼装随意,尤其适用于浇筑外形负责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此外,因导热系数低,混凝土冬季施工时,有一定的保温养护作用。竹胶合板的弯曲性能优于木胶合板,竹胶合板可在一定范围内弯曲,因此可做成不同弧度的曲面模板。高层建筑的弧形、筒仓、水塔,以及桥梁工程的圆形墩柱均可使用。胶合板是国际上用量较大的一种模板材料,也是我国今后具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型材料。模板的施工方法是否科学先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混凝土施工术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国研发出众多先进的,具备质量好、刚度高、承载能力强特点的混凝土模板技术,其中有全钢模板、水平及竖向模板等。

1.3钢筋及钢结构施工技术现状

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与钢结构和钢筋技术紧密联系。在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了具有低松弛、高强度等特点的钢绞线。钢筋连接技术方面,研究出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电渣压力焊、气压焊和机械连接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是一项新型钢筋连接工艺,具有接头强度高于钢筋母材、速度比电焊快5倍、无污染、节省钢材20%等优点。钢筋施工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一些高难度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同样对建筑工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钢筋结构的施工技术中,我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建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2.1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

科学科技日益进步,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正在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必定会在未来建筑施工中得以体现。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建筑施工工程的建设、信息服务以及科学管理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信息化管理优势众多,有助于提高竞争力,信息化管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高峰期,做好信息化的准备相信对未来建筑施工技术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

2.2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强烈要求创新。技术创新有效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落后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将产生严重影响,降低企业竞争力,甚至威胁人们的安全健康。因此,企业应当加大创新力度,注重重点研究。

3建筑施工技术未来展望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发展必然会有广阔的前景。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可以朝下几个方面发展:

3.1生态化、节约型、创新型方向发展

现代工业发展到今天,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建筑施工技术的目标和进程都应该首先考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首先,对建筑材料要求选用达到低污染标准的材料,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到尽量减少损耗和污染,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环节中的基础,技术是关键。中国正在大力倡导节约型社会,建筑业的发展也应该朝这一潮流迈进。建筑材料尽量使用一些工业废料,合理的利用和节约资源。与此同时,可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开发出新型的建筑材料,努力使建筑业的发展向节约型、创新型迈进。

3.2可持续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量要求建筑业也应该做到可持续化、人性化发展。建筑施工存在数量巨大的建筑材料的消耗,节约建筑材料成为必然的要求。建筑节能的观念应当深入到具体的建筑施工中,特别是要深入到建筑材料的使用中。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当从规划、设计支出,再到最后的施工都要把环保节能考虑在内,最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3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建筑业中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过于原始的生产方式,使得人们对建筑业尤其是建筑施工产生错误了一种认识。在人们的观念中,建筑施工几近成了那些脏乱差的施工环境的代名词。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建筑施工中似乎遥不可及,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建筑业中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一个传统的学科,土木工程学科拥有悠久的历史,范围广阔的特点。从表面上看,它是一个粗放型的学科,因此很长时期以来,技术虽然在进步,但在建筑施工中还是较多的应用传统技术,而高新技术应用相对较少。科技发展的速度虽然快,但是一些新兴的高新技术学科与之相比差距较大。可以通过移植高新技术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造,使其面貌焕然一新,焕发活力。近年来,一些发达的国家在这方面进步很大,建筑业的高新技术发展正处于机遇,我国也应抓住机遇,加快技术的创新,努力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3.4工业化方向发展

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建筑施工技术,可以革新传统的施工方式,使其工业化水平得到提高,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要实现工业化,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设备的先进性,提高施工标准,同时对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完善的方式实现。要认清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施工中做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技术创新以及研究投入,明确发展方向,最终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平稳快速的发展。

4总结

工程建设中,建筑施工技术是关键和基础,在当前发展状况下,建筑施工技术将不断向前发展,生态化、信息化、工业化以及环保节能将是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相信通过技术人员的不断实践摸索,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将快速成长,最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贾继伟,王自颖.建筑施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3(5):118~119.

[2]张军.浅析建筑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研究及现状[J].房地产导刊,2013(3).

建筑工业化现状篇4

关键词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经济运用研究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正大面积地开展着。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行业的作用很重要。[1]它能够实现建筑工程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建筑工程健康有序地开展。而建筑工程经济又在工程管理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有效地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优化。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推进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二、现阶段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现状

我国建筑行业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此期间,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2]尤其是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不少企业或多或少地受到固有模式的局限,在管理思路上不能取得锐意突破,在管理模式上仍然局限于一些落后的、不能与时俱进的方式。这不但影响了工程管理的效率,而且还造成企业难以取得可持续发展。因此这是我们必须加以改进的。首先我们对现阶段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

(一)在成本控制上不够科学

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进行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不少建筑工程项目在成本控制上并不够科学。具体来说,它又体现于两个地方:

第一,缺乏合理的参考依据与参考标准。按说,施工企业在控制成本时,必须要基于有章可循的控制标准,才能够对具体的控制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然而,不少施工企业对于施工的环境、结构与规模等方面把握的不足,因此在出台参考依据时,常常会缺乏合适的参考度。最终造成成本控制工作在质量与效率方面都不理想。如今,尽管不少建筑企业都能基于经济管理方面的需求来进行目标成本的规划,然而这种目标成本却不具备太大的可行性。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目标成本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只是参照现有的经验来规划目标成本。这样目标成本就会痛实际成本之间出现落差较大的状况,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奖惩机制不够分明。合理的奖惩机制可以充分地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搜易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合理的奖惩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奖惩机制“缺位”,就会造成施工人员的懒散、懈怠等不良状况。但是,现在一些施工企业在奖惩机制上不够分明,在规章制度的很多条文上比较模糊甚至充满漏洞,造成一些不遵章操作的“钻空子”行为大行其道。不但会影响到施工的效率和收益,还有可能影响到施工的安全性,造成施工的“败笔”。

(二)投资机制不够合理

这主要体现于三个角度:

第一,投资预算不够准确。国内的建筑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成形的投资预算机制。然而市场形势是瞬息万变的。企业面对的各种千变万化的状况,正需要我们对投资预算机制不断地作出调整,才能应对自如。然而,不少企业的投资预算工作不够准确。主要原因在于投资预算机制较为滞后,不能够与时俱进。

第二,管理体系不够科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要求管理体系也要不断地朝着科学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够让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立足于不败之地。但是,目前不少建筑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够科学,最终造成管理效率低、管理缺乏条理性,成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以至于造成成本上升。

第三,投资体系不够合理。现在,不少建筑企业的投资体系均不太合理。这样不仅会造成投资过于随意,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妨碍建筑功能的正常使用,不利于经济利润的提高。

三、如何提升工程管理中建筑工程经济的运用水平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建筑环境,建筑工程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3]而其重中之重就在于提升建筑工程经济的运用水平。这一直是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当中的一个薄弱点。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入手,使建筑工程经济的运用水平得到提升:

(一)做好对工程进度的控制工作

做好了这一环节,可以有效避免工期的浪费,使施工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建筑企业就要基于自身的具体状况及施工的具体需求,对工程进度做好有效控制,一方面保证工程按正常的时间交付,另一方面让建筑成本得到控制。使工程取得最大程度的收益。对此我们必须做出详细和完善的进度控制计划,明确控制的方向与内容。建立起一支可靠有力的工程管理队伍。

(二)建立起奖惩分明的机制

作为施工企业来讲,一定要建立起奖惩分明的规章制度。对于工程当中的每一个要点、每一个细节都做好精细控制,做到让施工人员无空子可钻。从制度的层面引导和激励施工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三)建立起合理的投资机制

第一,提高投资预算的准确性。作为施工企业来说,要有意识地对建筑市场的动态进行充分调研。尤其是要根据市场动向,对于建筑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根据调研和预测的结果,来不断地调整和优化预算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资预算的准确性,使投资预算工作更加有的放矢,避免投资预算出现盲目的状况。

第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对于施工企业来讲,一定要随时了解建筑市场的需求之变化,同时充分吸取同行的成功经验。根据建筑市场的具体需求,结合育有参考性的经验,对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使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化,以提升管理的效应。

第三,建立合理的投资体系。施工企业要根据投资市场的具体状况和具体需求,建立合理的投资体系,使投资更加科学合理,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利润。

四、结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对建筑工程经济的运用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有效地提升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压缩管理成本。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重视这一环节,并不断地克服具体操作当中的缺陷,对其进行优化。让其更好地为建筑工程的管理服务。

(作者挝晃天津中冶名金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施凤英.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分析[J].建筑知识,2016,8(9):89-91.

建筑工业化现状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这就为我国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令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由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的情况下,在项目管理上跟不上新形式的发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而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因此,急需对我国建筑市场的项目管理进行规范管理,以适应当前建筑的新形式。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也有许多计划经济的烙印,建筑项目管理水平落后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方法落后,组织措施不得当,人浮于事,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经济效益低等等方面问题。

(一)、管理模式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原来计划经济的烙印:管理模式僵化,管理方式单一不合理的形象仍然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已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运行,导致建筑企业的管理呈现四不象的情况,在这种管理的态式下很难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这一点在我国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内非常明显。工期制定方面:对工程的总体规划不能以现实为根本、为基础,因此所做出的一些计划就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往往是凭借以往的经验来制定工期。一旦遇到一些临时状况很难做出应对措施,这样就会使建筑工程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且不能收到较好的口碑。控制方面:企业内部对控制缺乏一定的衡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大部分情况下依赖主观臆想和经验判断。控制和检查工作的先后位置颠倒,致使一些问题不能得到事前的解决,面对检查所出现的问题,很难做出统计分析和定性判断,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补救等措施也没有做到位。材料采购方面:集中采购是建筑企业的主要采购方式,这种采购方式灵活性不足,不能很好地根据建筑企业的需要,且所需的建筑材料一次购入量太大,既占用了建筑场地,又占用了资金,无疑为建筑企业增加了较大的负担,况且建筑所需的零散材料又得频繁采购,这样不但增加了采购成本,还浪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二)、人员素质现状

我国的建筑企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且人员安排也欠合理。首先,我国建筑企业队伍中高学历的人员不多,大部分人员是大、中专学历;其次,众所周知,建筑企业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但建筑实际中很多都是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低,如果不经任何的培训就上岗,那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目前一些建筑企业较倾向于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若轻视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也会严重致使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还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改革现有管理模式

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更是这样。基于目前一些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相对滞后的现象,要想真正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使我国建筑企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就需要进行创新。改革现有的建筑企业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纳入企业管理之中,在建筑企业中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让科学管理为建筑企业服务并且真正在企业中起到作用。1、管理理念的改革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企业的经营模式及管理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同以往的传统体制相比更多的体现了市场的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润,执行的是科学化的管理,是在创新中求发展的管理。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只有经营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时代的发展,一个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2、体制的改革只有在合理灵活的体制下,我国建筑业才能得到游刃有余的发展。一些旧的体制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约束了企业的进步,这时候就要有变化。要根据市场的情况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可以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经济的体制特点,以使我国建筑业的生产力组织方式与其自身的活动规律更加适应。3、管理技术的改革管理技术应实现先进化和科学化,例如现在网络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使工程管理更加系统化,可以使用统计技术实现对工程资金的有效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还可以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绩效考核来总结建筑工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不足和差距,以总结经验或找出原因,争取迎头赶上。

(二)提高人员素质

基于我国建筑行业现状,我国的用工情况现实,提高建筑人员素质是必须的。在建筑企业的管理部门人员要趋向于专业化,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只有这样,管理部门人员才能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对工程进行质量管理,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另外,建筑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人员素质培训机构,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针对项目管理层面还可以实施绩效管理来衡量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使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建筑项目管理也更加合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建筑工业化现状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建筑施工行业

建筑施工行业领域目前的状况复杂多变,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激烈竞争,同时更要面对的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问题。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工作和发展中的首要部分,一个企业发展是否顺利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其财务状况,良好的财务状况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活力。而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通常会需要大量的资金流转,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更加的合理并更加的严谨。而就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行业的现状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并且有着极大的风险存在,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环境制约

1、建筑施工行业外部环境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大环境的影响。由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无论是政治环境、文化环境还是经济环境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发展政治文化、经济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很多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施工企业在面对大型的工程时,都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就导致了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有些小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另一方面,国家缺少建筑施工专业型人才,导致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较低,而又缺少国家的扶持,很多小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就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2、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原因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除了外部的宏观原因,还有企业内部的原因。而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状况主要由于两点原因:一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过度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企业的财政状况疏于管理,在进行财务决策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使企业的财务状况陷入不合理的管理机制之中,久而久之,就会使企业的财务出现危机;二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常缺乏责任心;同时,也缺乏专业性,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都不是很高,导致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错误,错误的财务数据在日积月累的工程中形成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资金利用不合理

由于现在的建筑施工行业中的竞争极为激烈,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施工工程而明争暗斗,形成了一种恶性的竞争状态,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都形成"跟风"的状态,做出不科学、不严谨、不合理的财务决策。有些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为了不使施工项目落入其他建筑施工企业之手,往往会将施工项目的价格盲目地抬高,使企业的成本大量的浪费。而且由于企业的管理层缺乏长远的目光,只能看到一些眼前的小利益,并且在进行财政决策时不计成本,导致企业的资金投资失败,造成企业严重的财务风险。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存在弊端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中的弊端也是使建筑施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存在着极大的弊端,首先是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很多管理条例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界限较为模糊,不便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其次是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疏松而从中谋取利益,尤其是建筑施工行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经常会出现做假账目、贪污企业投资资金和贪污建筑材料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使建筑施工企业陷入财务风险,还会使我国的建筑设施失去质量的保障。

二、应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建设

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要改善建筑施工行业这种财务风险,首先要先进行外部环境的改革。国家对于建筑施工行业要采取扶持的政策,大力支持中小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杜绝建筑施工行业内的不良竞争状态,为建筑施工行业注入更多的发展动力,促进建筑施工行业快速、优质的发展。,要多培养建筑施工专业型人才,在全国的范围内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建筑施工行业领域的人才严。

(二)建筑施工企业合理利用投资资金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投资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但是,在进行投资之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充分考虑到投资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利益,理性地分析投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然后再进行投资的决策,决不能盲目地进行投资,而忽略企业的财政状况。理性投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共同努力,首先由企业的财务部门对投资的利弊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再由管理层对投资进行决策;同时,也要量力而行,对于数目较大的投资更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谨慎思考,再进行决策。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机制

由于现在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都不是十分完善,所以,会出现企业员工贪污的现象。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体系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的流程来管理企业的财务,避免企业内的员工或管理层权力过大的现象,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素质,多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组织专业培训,并为企业的财务部门人员提供财务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有效地避免员工贪污受贿的现象。与此同时,还要对建筑的材料和资金进行检查以及不定期的抽查,防止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

结语: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的今天,建筑施工行业也需要尽快步入正轨,而使建筑施工行业步入正轨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的财务制度建设,完善建筑施工行业的财务运行机制,从而提高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水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智.浅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商,2013(23).

[2]王庆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4(06).

[3]刘毅.浅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4(05).

建筑工业化现状篇7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以建筑结构的预制化作为技术基础,产业住址的集成化作为产业基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建筑产业结构的分化、整合速度明显加快。然而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阻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我国目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和发达地区相比较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建筑工业化的内涵

建筑工业化即用大工业规模生产的方式生产建筑成品,也就是住宅构件生产工业化,现场施工工业化,组织管理科学化。是建筑业从手工操作的小生产方式逐渐的发展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将不同类型的房屋分别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和标准的结构构件,利用计算机技术,采用先进工艺,集中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最后在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化安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带给了建筑业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贯穿于建筑业施工的整个过程,大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效率水平和工程的建筑质量,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建筑工企业的管理。

二、建筑工业化的特征

1.房屋设计标准化,这是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目的,也是做基本的前提条件,房屋设计时整个建筑工程的第一步,设计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后续工程的进行,建筑工业化,由于是以技术为先导,采用的都是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使房屋的设计更加的标准化。

2.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生产的必要条件。生产工厂化,可以将相关构件成批生产,这样一来,生产的各个环节将更加清晰明了,有效的缓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更加易于管理。

3.施工机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建筑施工机械化,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减少了建筑成本的花费,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各环节的生产更加趋于标准化,规范化,避免了手工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众多误差。

4.管理科学化,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手工业生产使整个工程项目进度缓慢,需要的工作人员较多,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发生频繁,给管理人员的管理带来很多的不便,很难将整个企业的各部门协调管理。

5.墙体的改革,就是对普通的实体砖心墙加以改正,将墙体的材料改为轻质材料。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自重,节约建筑用地。

三、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提升经营效率

对于建筑业的评价是消耗巨大,收益甚微,虽然建筑业的规模足够的大,却很难以体现出巨大规模应该有的效益。同行业的恶性竞争,让房建产业深陷危机。建筑工厂化生产,使施

工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保证了个构配件的质量要求,工人的技术更加熟练,极大的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指数,施工效率和建筑工程的质量。这样便可以有效的脱离恶性竞争的困境,以超脱寻常的质量优势,在竞争中能够取得最佳优势。

2.缓解劳动紧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工作的各项要求都逐渐提高,尤其是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加之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建筑企业对廉价劳动里的寻找将越来越困难,多数建筑企业都面临着“招工难”“用工荒”的现象,即使建筑业的施工薪酬在不断的上涨,可还是难以招到足够多的工作人员,建筑行业的劳动精确程度可见一斑。建筑工业化的兴起,使得现场施工主要采取机械化操作,对于人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很大程度的缓解了劳动力紧缺的现象。

3.促进节约资源

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超级耗能的建筑企业成为重点变革的对象。传统的建筑方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很好的实现了建筑工程节水、节材、节能、节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完全符合时展的要求,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保障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取得更大业绩

建筑工业化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建筑成本,而且建筑工程的质量比传统的建筑质量更甚一筹,这样就使得建筑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可以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回报,取得更加丰厚的业绩收入,促进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发展。

5.改善质量,保证安全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限产更加的自动化、机械化。从而使建筑施工的过程更加趋于规范化、精准化,减少了施工过程中认为带来的误差,不仅是施工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无误差的施工带来的是更好的质量和更多的安全感。另外,由于机械化的兴起,就减少了大量的人力,那么,也就简化了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只需要相关人员操作好相关的机械就可以了。

四、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现状

1.经济效益低下

由于建筑工业化建筑还处于寻初级阶段,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效益,其经济效益必然比较低下。经济效益低下,必然导致投资不足,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搞相关技术的研发,不利于建筑工业化的大量推广。再者,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不断重复的手工业操作反而要比机械化的技术成本要便宜,使很多的施工产业不愿意改变目前手工作业的现状。但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重,必然会出现劳动力紧缺的现象,手工作业的现象必然会被社会淘汰。最后,我国对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这样一来,就对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建筑工业化建筑材料可以有木材、钢材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材料。木材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我国建筑业对木材的需求;钢材的建筑成本相对较高,防火处理较为复杂,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钢筋混凝土结构比较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主体抗震结构可以现场浇筑,附属构件可以通过工厂预制,这样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整个项目的施工时间。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

3.民众对建筑工业化的认识偏见严重

我国建筑工业化主要专控结构组合的多孔预制板,在几次强震中由于砖混结构的自身缺陷和施工质量的问题,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使得人们对建筑工业化进行全盘的否定。但是现代建筑工业化和之前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有着质的区别使用的都是高质量,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和传统的砖混制板有着本质的区别,民众的认知度得不到提高,对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障碍。

4.范畴狭隘

建筑工业化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只要是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施工,并且能够满足高效、节能、环保的条件就属于建筑工业化的范畴,但是,传统的建筑工业化生产,仅限于建筑工厂化,认为只要提高构件预制的效率就达到了建筑工业化的要求,这无疑会使得建筑工业化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五、结语

建筑工业化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由于各种矛盾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要努力克服阻碍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将建筑工业化生产得到最大程度的普及。

建筑工业化现状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51-0164-02

作者简介:庞净(1982-),女,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现代化的不断加深,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建筑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并提升了现代化。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要找出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使建筑行业更加健康的向前运行。

1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效益目标,实现所期望的质量目标。建筑工程管理是按照客观的经济学规律,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其他因素,并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组织、控制和协调相关的管理工作。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工程管理也成为建筑企业用于竞争的重要力量。建筑工程管理不仅仅能为企业对工程的管理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将管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可以应用到建筑工程的多个环节中,更好地协调和控制管理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来保障企业的效益。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模式不合理,受到了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影响,与科学的管理方法不同,现有的管理方法受到了更多硬性的、行政的制约。对人才的管理也不科学,相关的从业人员存在着行业知识了解不全面的现象。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与国际上的现有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就要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接下来,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1.1缺乏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我国还在加大基础工程的建设,实现城乡现代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就变得更为重要。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并没有被建筑行业重视,大多数的建筑公司都是重技术、轻思想,管理意识十分的薄弱。对于一些工程项目来讲,管理人员仅仅依靠行政监管,并没有运行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模式。这种状况加大了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困难。

1.2缺乏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

我国现有的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大部分的建筑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提升净利率,达到效益最大化,减少了人员方面的资金投入,削减了工程管理部门的人员数量,导致很多的管理人员要做多人份的工作,降低了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导致工作效率差,相应的工作不能及时的完成,无法对项目的实施采取有力的管理和协调。因此,应完善相应的工程管理体制。

1.3缺乏工程管理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建筑业的重要资源之一,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专业知识匮乏,行业内缺乏技术型人才。同时,也缺乏既有建筑从业经验和建筑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并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国际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我国也缺乏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了解国际相应法律法规,熟悉国际相应项目管理模式和标准的相应的高复合型人才。由此可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人员质量不能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接轨的要求。阻碍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国际化,减缓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速度。

1.4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体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现有的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由于建筑业发展的较快,很多标准规范并不适用于当下,同时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实施的相关准则做出明确的规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相关的管理规范也不够完善,无法与国际上的管理规范相适应。不能与国际的管理规则进行接轨。英国、美国、日本都有着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的完善的法规和管理体系。其中英国的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是当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化最佳的标准,iSo9000和iSo14000标准都采用了它的模式。与其他国家较为完善的法规相比,我国虽然已经有一些法律和法规来对安全管理进行监管,但是中国安全生产的基本大法《劳动保护条例》或《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条例》至今尚未出台,致使相关配套的安全法规和规范也难以出台,使得整体的体系难以完善。这使得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安全的法规上与国际相差甚远。而且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和模式较为落后,不能跟上现有的发展速度,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难以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障碍。因此,对法律法规的完善迫在眉睫。

2解决问题的对应措施

2.1加强人才的培养

要想解决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存的问题,就要加强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进行强化培训,强化相关从业人员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法规知识和个人素养。还要增强管理人员的工程管理意识,意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摒弃传统的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加强思想的先进性。并加强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让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构建出符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的先进的管理模式。还要加强对管理岗位的绩效考核,对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实施公平的考核制度,通过奖惩机制来激发管理人员的干劲,增强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人才不仅限于从业人员和公司内部人员,还要重视储备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现如今,为了更好的进行工程管理,我国的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管理工程项目的储备人才。通过课程的安排和设计,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所需的人才素质进行定向培养,来培养管理、技术知识、法律知识都有所涉猎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2.2信息化技术的使用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为了符合时代特征,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建筑业也应大量引入信息化。想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信息化。用计算机来辅助企业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项目的进程实施现代化管理,用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和监管,更好地对工程造价、工期、材料来源等进行计算和控制,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还能实现建筑资料的共享,通过云平台实现资料的内部共享并提升建筑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用信息化加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建设,推动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2.3完善法律法规

还要完善与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我国的建筑业发展的较快,对市场的管理并不是十分的严格,因此现存的监护市场较为混乱,建筑工程的管理规范程度低、不完善,无法达到国际标准,不利于我国建筑业与世界接轨,阻碍了我国建筑业的国际化进程。因此,要加强对我国建筑工程的规范,建立合理的法律体系,完善现有的管理办法。在完善我国对建筑业监管的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应注重建筑业与国际的接轨。始终把握“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办法和国际的标准规范,分析国际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对比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取其精华来补不足,完善我国监管的法律法规,实现监管的规范化和国际化。来减少我国建筑业走出国门的障碍。同时,要加对建筑业人员的培训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还要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对国际法进行学习,加强他们的涉外知识。防止因为缺乏涉外知识和法律而导致相应的涉外工程项目的投资失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应该充分的发挥监管的作用,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市场和管理进行规范化的控制和监管。来确保我国的建筑项目从招标、策划、施工和竣工的所有程序都符合法律规定,实现显著行业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3总结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建筑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存的问题,加强管理的质量,就要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为了我国建筑业与国际进行接轨,应引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对建筑工程使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促进我国建筑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永明,张鑫良.浅析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门窗,2014,06:82+84.

[2]刘加冬,练兰英,徐中秋,涂多见.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14,24:254~256.

[3]刘占锋.试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与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5,09:12+14.

[4]左林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建筑工业化现状篇9

关键词:安全施工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使得我国建筑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另外一方面也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于人居环境的需求。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相对于传统建筑行业来说,现在的建筑项目内容多,范围广,涉及层次多样化,在开展管理的时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安全施工管理来说,其不仅仅是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保证建筑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该不断强化安全施工管理工作,以预防机制构建的方式去实现对于安全事故的避免。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安全,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成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如果施工企业在安全施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势必将导致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利益受到损害,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对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保证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有利于保证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保证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这个角度来讲,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切实的将施工安全作为管理的重点内容,争取将不安全因素处理在萌芽状态,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详细来讲,目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意识不足,对于安全管理工作还处于形式化的状态,难以切实的将安全管理做到实处;其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制要么不存在,要么不健全,要么执行不到位,难以有效的发挥其制度的效能;其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才不足,在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我们看到很多的管理者对于安全环境的营造,安全设施的使用,安全技能的掌握都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安全意识不足,难以以科学有序的方式去执行;其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投入不足,企业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难以建立其良好安全的施工环境,对于设备缺乏维护和管理,使得很多的工具,设备都处于无法正常使用的状态,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如果上述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其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各项问题。总的来说,我们在处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保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详细来讲我们可以从人的因素,制度的因素,意识的因素和投入的因素来分析。

3.1强化安全管理意识的教育和宣传

首先,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以板报,横幅等方式,在施工环境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警示语,使得企业施工员工对于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不断开展安全施工管理的培训,将国家政策要求,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方法融合到培训教育体系中去,不断提高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最后,将安全管理意识纳入到日常文化建设中去,保证安全施工管理观念深入人性。

3.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的体系

首先,以岗位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保证依据各个环节,各个程序,实现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人,以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对于执行不力的给予惩罚;其次,将安全管理效果纳入到个人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中去,健全两者之间的联合,使得员工参与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热情不断提高;最后,健全安全施工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监管和控制工作,保证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处于健康,有序,科学的发展状态。

3.3高度重视安全施工管理人才培养

首先,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人才选拔和聘用机制,保证安全施工管理人才的专业性,使得安全施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其次,高度重视新人入职前的安全施工培训,使得其系统的了解安全管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以方便其参与到后期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去;最后,结合自身建设实际情况,将其中出现的安全施工管理问题和缺陷总结和归纳出来,并以此为培训内容,在安全管理部门中开展下去,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才的技能,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3.4加大安全施工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

首先,不断加大施工安全设备,工具的采购力度,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处于正常状态,并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以营造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其次,强化施工设备,工具的维护和管理,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具,材料和设备进行置换,保证将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最后,合理分配企业管理资金,保证安全施工管理费用的投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从而不断提高安全施工工程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施工管理工作,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还关系到社会效益。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积极借鉴其他企业现金的管理经验和教学,为自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一方面,切实做好自身安全管理的反思,找到自身安全管理的漏洞,查缺补漏,保证安全施工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相信,随着建筑观念的改变,建筑安全管理理论和技术体系将会不断健全,将极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雪飞,张彦敏.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2010(9).

[2]林建.浅析新形势下建筑施工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资

建筑工业化现状篇10

正文

建筑行业农民工是中国农民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筑行业农民工游走在农村和城市之问,夹在农民和工人之间,很难在市场经济潮流中寻找自己的安身之处,生存现状很少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成为城市底层的边缘人。关注建筑工人的生存状况,改善其生活质量,规范劳动力用工市场,有助于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一、数据来源和基本信息

本文数据来源于对北京市建筑行业农民工生存现状实地调查。采用问卷和直接深入建筑工地观察和访谈的形式分别对北京市五大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生活现状、工作情况、工作条件、业余文化生活、参与社会保障及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知和工资收入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调查表228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为210份,有效率为92%。调查对象主要来自四川、安徽、河南、山东四省,年龄跨度在18~60周岁之间,多为已婚男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从上表可以看出:

1、建筑业农民工从业人员年龄及性别结构分布

调查数据显示:建筑业农民工各年龄段从业人员数量呈典型的正态分布特征,年龄构成主要集中在31-50岁年龄段之间,其中41到50岁年龄段从业人数为最多,20岁以下的农民工出现增长。建筑业农民工已婚者居多,他们为家庭而打工的社会意愿表现明显。建筑行业中性别失调最为严重,男性农民工约占95.9%以上,而女性农民工仅占4.1%。

2、建筑业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结构

建筑业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一劳动群体的人口质量,而且人口质量要比人口数量更为重要。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10位农民工中,文盲3位,小学文化程度23位,初中文化程度占121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63位。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30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9%以上。

二、建筑业农民工总体特征

在调查的样本中,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呈现以下几大特征:

1、弱势群体

弱势性是建筑业农民工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农民工的最大特点。建筑业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弱势群体”。数以千万计的建筑业农民工已成为国家经济运转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由于现实和历史的原因,建筑业农民工长期因工伤事故无人管、工资被拖欠、生活条件恶劣而无处求助。

2、流动性较大

一项具体的工程项目竣工或者一项具体的工种工作结束,该建筑项目农民工的工作任务也将终止。为继续寻找工作,可能要流向下一个城市,如此循环往复,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最终返乡不再继续打工。建筑业农民工明显具有更强的流动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社会保险的转移与接续问题,如果建筑业农民工在就业地加入的社会保险不能实现跨地域的转移,会极大地影响建筑业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并直接损害他们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3、工资普遍低

据调查目前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2000至40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2000元下的占21%,2000-3000元的占39%,3000至4000元的占20%,4000元以上的占20%,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城市的整体消费水平很不协调。

4、教育培训少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9%的建筑工人甚至包括一些技术工种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他们以前大多是建筑工地的普工,随着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渐渐的升为技工,但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由于施工企业和施工班组的分离,施工企业不会对一个临时合作的施工班组成员进行培训,而乡镇小包工头或者班组队长也没有能力对班组成员进行培训。在安全方面,施工方往往是只有简单的形式上的安全交底,建筑工人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施工任务,而且对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也是一大隐患。

5、职业风险高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与建设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大城市,摩天大楼和地下工程比比皆是,其建设难度亦成倍增加。工程项目建设难度的增加带来了建筑业农民工职业风险的增大,最近几年各地频繁发生的建筑工程事故造成了建筑业农民工不小的伤亡。

6、归属感差

建筑业农民工现代文明意识不强,无论是交规意识、环卫意识还是养成科学、牛活方式等方面与所倡导现代文明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法律意识非常淡薄,不文明的行为颇多。生活上的差异、薪酬待遇上的不平等,使他们感到自己在“身份地位”上与“城市人”有较大的差别,归属感日益缺失,对城市文明的接受与融入也日渐下降.缺少为城市文明建设做贡献的热情。

三、建筑业农民工生存现状

生存现状指在日常生活和行为表现中呈现出来的情形,具体体现在生活质量、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生活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建筑行业农民工生活质量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工作时间超长

建筑行业具有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大部分工人每天工作近12个小时,并且很少有节假日。农民工一般每天5:00-6:00起床,没有休息日,除午餐短暂时间外,晚上7:00之后才能休息,抢工期时间甚至要超时加班工作,每天高负荷工作,超长的工作时间和较大的工作强度使得工人一天劳动下来,精疲力竭、非常辛苦。

(2)居住环境恶劣

调查显示66.46%的建筑行业农民工认为居住环境一般,12.22%的工人认为居住环境差。通过实地调研,将近75%的建筑工人居住在建筑工地临时建造的铁皮房中,房内设施简陋,缺乏基本的居住设施,有的施工住房里面还摆满建筑材料和工具,住房附近更是垃圾成堆,气味难闻。

(3)伙食条件较差

建筑行业农民工是在临时搭建的食堂里面就餐,一日三餐单调且营养差,餐厅没有桌子椅子,建筑工人都是蹲在地上吃饭。食堂内往往也是杂乱不堪,缺乏卫生措施,对就餐环境的满意度较低,对饭菜质量和价格方面满意度较低,平均饮食成本在每月200-300元,大多数工人一个星期左右会改善一次生活。

(4)精神生活匮乏

建筑行业农民工闲暇时间有限,业余生活比较单调,使得建筑业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处于空白的状态,企业组织的文化活动也相对较少,绝大多数建筑工人以睡觉、看电视或者看报纸等方式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业余文化生活非常匮乏。

2、权益维护

调查结果显示,建筑行业农民工权益维护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工作强度太大

建筑行业受季节和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冬季几乎都要停工,而夏季就要赶工期,如果前期受天气的影响耽误了工期,后期就更是要大强度地加班以按期竣工。为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要求农民工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强度;一些大型的建设工程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甚至长达数年,为了抢工期和尽早竣工,要求农民工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持续的高强度工作。

(2)加班情况严重:除了不能施工的天气,建筑工人一周要工作七天,一天工作将近十几个小时,夏天有时工作时间将近13个小时,远远长于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规定。这表明了建筑工人的加班情况严重,而且调查中82%的建筑工人加班得不到相应的工资补偿。面对高强度的劳动负荷,占11.43%的建筑工人感觉吃不消,长此以往,很多建筑工人随着年龄增加会患上职业病。

(3)工伤事故频发

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的仅占0.9%,8-10小时之间的达到3.1%,10至12小时小时之间的达到30.0%.12小时以上的分别占25.1%。许多用人单位缺乏对农民工进行基本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教育,也不提供安全保护措施即使有一些非常简陋的防护措施,也起不到相应的防护作用,致使许多农民工致病致残,甚致丧失劳动能力只好返回农村。

(4)劳动合同不正规

建筑行业农民工学历普遍较低,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了解较少,用工单位很少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致使劳动者对签订劳动合同观念淡薄;许多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履约率更低,调查显示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仅占28.0%,没有签订的占了72.0%,有16.1%的农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即使在已签约的劳动合同中也存在很多无效条款和霸王条款,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仍有一部分建筑工人认为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差,在施工现场工作中实际情况与合同不相符合,农民工权益受侵害情况严重。

(5)无社保情况严重

在社会保险方面,建筑行业农民工除了少数管理人员以外几乎都参加了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缴纳比例26.63%,失业保险缴纳比例15.35%,工伤保险缴纳比例32.54%,医疗保险缴纳比例26.23%,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以上保险是否缴纳,很少有人愿意自觉缴纳社保费用,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建筑工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6)工伤处理意识差

建筑行业农民工对工伤处理情况满意程度较差,在工伤处理过程中,医疗费用多由建筑工人自己承担,企业往往找各种理由,拒绝履行自己的责任;导致了26.6%建筑工人对工伤的界定不清楚,只在特别严重时才申请补偿。

3、社会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建筑行业农民工社会保障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医疗状况堪忧

施工单位对工人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很重视,大部分的建筑行业农民工并没有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筑行业的劳动强大较大、危险性较高,建筑工人对自身的安全状况比较担忧。高昂的城市医药费和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让他们很难得到正规医院的治疗,他们在生病时多选择去药店买药进行治疗,并且有部分建筑工人在生病时选择能拖就拖。

(2)社会保障较差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队伍规模庞大、身份特殊、地位尴尬、流动性强,导致他们在工作以及工作以外的诸多方而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进城务工人员几乎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一方面,农民工社保意识淡薄,社保认知程度低。许多农民工对社保基本政策及其有关规定了解得不多、不深、不全面,缺乏自我保护、自我维权意识,特别是在自己工作区域发生变化时主动维持、保留、接续社保关系的意识相对淡漠。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具有不稳定性和高度流动性特点,这种流动不但在同一城市内部,还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跨地区流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关系也必然跟着流动,也导致农民工社会保障关系的管理和转移都很困难。

4、子女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建筑行业农民工子女教育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子女失学率高

目前,在全国各种不同类型的适龄儿童中,建筑行业农民工子女的失学和缀学问题依然较为严峻。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儿童中心共同立项、财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的对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九个大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情况的调查,全国进城的流动儿童有2000万人左右,由于城市学校对他们采取各种限制政策,流动儿童失学率仍然较高达9.3%,近半数的流动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其中,在北京流动人口子女中,小学阶段入学率为90%,而初中阶段仅为20%,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流动子女面临就学困难或虽能就学但没有教学质量保障的不利处境;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人数占相应年龄流动儿童的31%和10%;未能入学的儿童中“童工”现象突出,在失学的12到14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60%的人已经开始工作。这一系列的数字无不让人触目惊心,同为中国儿女,本应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而因为他们是农民工的子女,在起点上就失去了受教育的起跑时机。

(2)学校学习困难

目前建筑行业农民工子女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第一,公立学校。因为当地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仅仅只够维持当地区儿童入学,若再接收外来农民工子女,政府又不增加教育经费投资,公办学校是难以维系其正常运行的。另外,不少民工子女学习基础较差,素质较差,老师的教学难度大,学校怕拖了教学质量的后腿。因此为了自身的生存,公办学校只好找出各种理由,拒招农民工子女。第二,正规民办或私立学校。但是这类学校收费较高,需要学生家长有较高的稳定的收入,但是,大部分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是无以支付这一高昂的费用,因此,总的来说进入这类学校学习的学生比例较低。第三,当地的民工子弟学校,打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确实令人堪忧,一是外部环境恶劣,打工子弟学校大多处于城市化的边缘位置,并没有作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分,也没有纳入到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范围内。不是师资力量不好,就是天天面临着资金问题。就是有幸就读公立学校的民工子女,也身处被本地孩子歧视和取笑的尴尬处境。

(3)教育状况堪忧

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学历较低,普遍初中以下,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并不能辅导自己的孩子.大部分父母仪是关心自己的工作对于孩子的学习状况只是简单了解,还苦于自己的受教育情况和公立学校昂贵的借读费没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他们有的将自己的孩子带来城市上学,希望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的却被留在老家中上学,因为城内的学校收费较高且要求颇多.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并且,由于外来务工的工作的流动性大的原因导致孩子频繁转学使学习环境变换,不能使孩子安定学习,更有甚者由于外来务工子女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缺乏基本的礼貌常识,自制力较弱,自主、自理能力差,生活中受委屈无处倾诉,逃学上网玩游戏等现象十分普遍,在网络中寻求情感生活.其人格更容易成为攻击性较强或偏执抑郁,普遍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

四、改善措施

从生活质量、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四个方面对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低,对自己生存现状满意度评价普遍较低。在生活质量方面,居住和饮食条件较差,业余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匮乏;在权益维护方面,工作时间较长、强度较大,用工单位很少与建筑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在工伤处理中,医疗费用多由建筑行业农民工自己承担;在社会保障方面,用工单位很少给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农民工很难得到城市的社会救助,生病时,很难得到大医院的正规治疗。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提高建筑行业农民工整体素质

建筑行业农民工素质较低是制约建筑行业农民工就业的长期因素,从根本上看国家应该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农民工技能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筑行业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整体提升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让建筑行业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逐步做到建筑行业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就业标准一致福利待遇工资待遇一样。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长期以来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的下层,很少享有社会保障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工逐步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完善农民工的养老、工伤保险,确保其先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失业医疗和生育保险,力争做到同工同酬、同工同时、同工同保。

社保相关部门应当组织人员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形式,深入建筑行业农民工密集的工地、社区、厂矿等进行社会保险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社会保险,参加社会保险。注重培训教育,提高建筑行业农民工综合素质.办好民工学校。让城市走进建筑行业农民工生活,让他们融入和谐城市,要通过切实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管理和服务并重、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来达到。通过法律援助中心等为民服务的单位,为建筑行业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解决他们的维权问题。工会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农民工的诉求,要给予满腔热情的帮助。地方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使建筑行业农民工能够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消除社会歧视现象。应在城市建立社会救助体制,应该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并通过职业福利和社区服务等方式建立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制度。远期来看,还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社会保障统一体系,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等的作用逐步消灭农民工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使建筑行业农民工作为社会劳动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与其他社会成员公平地享受社会保障。

3、加大对农村的基础教育投入

政府应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上进行更多的投入,使农村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下一代的人力资本积累奠定基础,目前我国还有20%左右的地区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些农村初中辍学现象十分严重,这部分孩子受教育有限,即使将来有迁徙自由,也很难在城市就业这将为以后的就业埋下更多的隐患。

农民工子女是未来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新鲜血液,也是未来振兴国家的主要力量。建立“就地入学”的管理机制,打破地域界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学校教师要关爱外束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做到公平教学,对本地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视同仁,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同哩快乐地学习成长。在努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宦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切实维护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