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住建部城市设计十篇住建部城市设计十篇

住建部城市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4:34

住建部城市设计篇1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大普通居民住宅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各地城市规划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决策对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重大意义,发挥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功能和“龙头”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规划工作,促进城市住宅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为此通知如下:

一、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针对当前住宅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城市政府的要求和城市总体规划,尽快制定住宅(主要是经济适用住宅)和基础设施的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近期特别是今年的任务和目标,并积极实施。为了适应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要及早落实一批普通居民住宅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紧做好选址工作,提出规划设计要点,做好初步设计审查和规划实施管理。要提高规划管理办事效率。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组织居住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研究制订近期内拟建居住区的规划控制指标,提出规划设计要点,为居住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为确保居住区规划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开放规划设计市场,组织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招标投标,坚持多方案比选,认真拟定评审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竞标评选。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要积极参加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投标,组织精干的技术力量承担居住区规划设计任务。为加强居住区规划与工程设计的衔接,提高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水平,鼓励有甲级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实行总承包。

城市人民政府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审批,为保证居住区建设按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实施,要注意加强批后管理。城市勘测单位要及时提供居住区规划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

三、运用规划手段,积极推进消化空置商品住房。城市规划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对本市空置商品住房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对因设施不配套而造成空置的,要积极采取措施,运用规划手段,促进配套建设,将空置房尽快推向市场,实现其价值。

四、各省、自治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并结合城镇体系规划的开展,尽快研究制定区域基础设施的近期建设规划建议方案,及时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并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协调好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分散投资,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

住建部城市设计篇2

关键词:住房建设规划;城市规划;衔接机制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37号文件提出了编制住房建设规划的要求,具体包括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主体、编制年限、规划内容、公布时间、审批方式、主管部门责任等方面内容,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37号文件赋予了住房建设规划内容的法定地位,即住房建设目标要纳入到当地“十一五”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

从住房政策演变的角度看,住房政策的具体落实由原来中央调控管理的具有较强计划性的“住房建设投资计划”转为地方调控管理的具有较强市场性的“住房建设规划”,这标志着我国住房供应体系在逐步系统、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住房建设规划的现实意义(1)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住房、教育、医疗“新三座大山”之首;(2)住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住房问题涉及到土地供给、金融信贷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住房政策无法落实,土地、信贷等宏观调控的手段也就无法发挥作用;(3)住房建设规划是体现住房政策的重要手段。

2.城市规划及衔接手段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15~20年)的全局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则反映了城市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的局部实施,一般是城市中的某片地块(新区或中心区等);近期建设规划则反映了城市总体规划在时序上的局部实施,通常是5年内的阶段实施内容。城市规划的各个类型相互衔接逐步深入、细化,将城市空间布局推向实施。城市规划的各个类型尽管都是以用地为对象,但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在用地的规模、比例和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在用地的建设强度,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在于用地的项目实施计划。各类型的重点不同就决定了三者之间的衔接机制可能存在隐患。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是,各个部门的专项规划实际上不只是对应于城市规划的某个阶段或某个类型,而往往是贯穿城市规划的各阶段、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通过一些重要的专项规划来将城市规划各阶段、各类型中的专项内容自上而下地衔接起来。住房建设规划有助于推动城市规划各阶段、各类型在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方面规划内容的衔接与落实。

3.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各类型的衔接方法

3.1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上的衔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规划)的编制内容应包括:“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这与住房建设规划中三类住房的建设目标、建设总量、居住用地供应总量、城市旧区改造等几方面密切相关,尤其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中“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是二者衔接的重点。城市总体规划作为较长一段时间内(15年~20年)的综合性规划,必然跨越3版~4版住房建设规划,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应充分预见到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住房需求,确定各类居住用地较为合理的建设标准和空间布局,为住房建设规划的滚动修编提供明确连贯的目标、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的空间布局。因此,城市总体规划与住房建设规划在建设目标上应充分衔接。

3.2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上的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具体地块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提出控制要求。37号文件要求在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中“明确新建住房结构比例。‘十一五’时期,要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m2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这就对侧重于指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了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通过规定居住用地的住宅建筑套密度和住宅面积净密度等强制性指标,保证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各类套型(特别是中小套型)住房的数量和建设标准,推动住房建设规划的实施。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住房建设非常重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房屋建设面积总量的指标,将其作为我国住房建设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而这些总量指标实际上却无法反映住房套数这个反映社会总体居住水平的实际情况。作为37号文件的配套文件,建设部建住房[2006]165号文件指出“应当对拟新建或改造住房建设项目的居住用地明确提出住宅建筑套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套数)、住宅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两项强制性指标,指标的确定必须符合住房建设规划关于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在总体规划确定了各类住房的建设标准和空间分布以后,在具体指标上与住房建设规划进一步衔接落实。

3.3近期建设规划———时序上的衔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指出,近期建设规划要“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在编制中我们通常设立项目库与年度实施计划与“十一五”规划对接。住房建设规划在纳入“十一五”规划后,其内容将与“十一五”规划的内容一起,通过近期建设规划的项目库与年度实施计划予以落实,因此住房建设规划与近期建设规划的衔接重点在于建设时序的安排,特别是经济适用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在近期建设规划中的项目年度实施计划。

4.结语

目前我国各类住房建设(包括经济适用住房)都是通过房地产市场来进行,建设用地也都是通过招拍挂的市场途径来出让,37号文件推出之后,对各地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有的地方出现了普通商品住房居住用地流拍的情况,这就很难保证住房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因此,各地方城市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税收等市场经济杠杆,来调动房地产市场开发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积极性。住房建设规划的政策出发点是通过提供各种类型的住房,特别是政策性住房,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市规划领域在规划编制中应积极衔接,保证各类住房特别是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不再“居者忧其屋”,而是“居者有其屋”,再逐步过渡到“居者优其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2006]37号).

[3]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6]165号).

住建部城市设计篇3

【关键词】住宅设计建筑设计低密度高品质

沈阳,辽宁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特大城市,东北地区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市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9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6万人,全市户籍人口716.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12.2万人。

2010年6月,沈阳市对近期十大重点规划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明确发展目标和下一步工作部署。以全运会为重要时间节点,沈阳按照做优发展空间的主线,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城市功能不断完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沈阳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上不断提速。

一.浑南新城概况

为承接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推动沈阳在“十二五”乃至更远的将来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2月28日,沈阳市宣布将东陵区、浑南新区、航高基地“三区”合署办公,建设大浑南新格局开始形成。

调整后辖区总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其中浑南新城57平方公里。大浑南不但要建设成为新沈阳的城市中心,而且应辐射整个沈阳经济区,全力打造创新、绿色、和谐的“第三代城市”,为辽宁乃至东北走向国际打造高端平台。大浑南将成为沈阳新的核心拓展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总体规划

绿城全运村落址于大浑南核心区浑南新城莫子山地块,西邻规划中的沈阳行政中心,东临国际软件园,北面为市政储备用地,南向是莫子山及未来的领事馆区,地理位置优越。

详细规划思路为:在园区内延伸浑南新城轴线的设计理念,以项目主轴加水系为空间骨架:东西主轴为社区功能轴,从市政中心南侧中心大道向东延伸,以五星级酒店和法式多层住宅为门户,提升城市气魄,体现庄重的仪式感、品质感;南北向为水系景观轴,约20万平米的河面,结合滨河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法式风情商业街,体现生态自然的居住、休闲环境,缓解城市压力,为业主营造真正宜动宜静的人文居住场所。

三、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用地地形图(1:500)及其电子文件,设计任务书。

2.《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DGJ08-55-2002)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浑南新城总体规划》

5.《沈阳全运村规划》

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2、国家及辽宁省现行的其他有关规范、规定及标准

四.工程概况

全运村项目位于浑南新城的核心区:莫子山地块。西侧为未来的沈阳市行政中心(市委、市政府将在此办公);西北侧是来来的城市商业中心(CBD);东侧为国际软件园、科技园区;项目西南为市民广场及文化创意中心(美术馆、科技馆、图书城、音乐厅、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项目南侧为领事馆、国际医院、会议中心等,并与生态回廊、莫子山高尔夫球场相望。地理位置优越。

五.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特点

1.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处理好与邻近住宅区及周边河道、绿带及城市道路的关系。

2.把握项目特点,大气、高贵、都市化。

3.营造宜居、美观、舒适的小区环境。

4.使用经济、合理的技术手段创造具有个性的现代居住建筑风格。

5.充分考虑建筑与绿化环境的融合关系,保证中心花园的品质及中心花园与城市绿地的连续性、均好性。

六.规划设计

1.总体布局

1.1住宅布局

高层住宅区主要以11层-17层为主。以板式和点式相结合,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轮廓,成为周边道路上的标志性景观。

住区强调对称的布局,形成强调轴线序列和空间进深为特色,每个组团中心围合形成一个一定尺度的花园,营造出高贵典雅的社区环境氛围。

1.2公共设施

社区公共设施主要包括社区会所、社区入口公共大堂、商业服务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系列生活服务的设施和公共交往活动的场所,有利于营造浓郁温馨、富有亲和力和归属感的社区氛围。

2.交通和高程竖向设计

基于园区规模及特点,选择了人车分流,园区内部为人行系统。各地块均分设人行主入口,消防车应急出入口。汽车在园区外部由坡道进入地下车库,按各地块特点分别在周边非主要道路设车库出入口。

3.建筑退线和间距

建筑退线满足规划建筑退线要求。详见总平面图

小区内建筑间距遵循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沈阳市人民政府第64号令)的要求,同时住宅满足大寒日满窗累计日照大于两小时的要求。

七.建筑单体设计

1.建筑平面设计

户型是住宅的基本要素之一。户型的千变万化,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良好的采光及通风,功能分区明显,外部环境优良等,同时,户型中房间的各部组成又有其自身的功能。

1.1住宅类型分为2-4单元的板式高层、点式高层两种类型。住宅最高为17层。

1.2户型设计

户型面积为以90,110,135左右平米左右户型为主导,辅以部分160、180平米左右户型,户型平面紧凑,使用率高,空间尺度适宜,注重储藏空间设计,合理考虑室外空调机位隐蔽设计,增加实际使用面积。

1.3为提升小区环境品质,住宅根据其所处位置一,二层局部架空或整体架空,架空层高度按不同建筑为3.9米或6.2米(局部)。

1.4社区配套(老人活动,儿童活动,社区服务,居委会,社区卫生所、社区经营用房、物管用房、消控中心,安保监控中心等)用房分设于会所、入口公共大厅或架空层。(详见单体平面图)

1.5靠近主入口的部分单体地下一层集中设置自行车库。(详见单体平面图)

2.建筑造型设计

针对北方干燥风大的特点,在立面主体色彩上采用暖色、黄色系列(偏土色),体现质感,立面设计力求稳重大方,朴实无华和细致变化,体现高雅的建筑品质。

住宅建筑外墙首层二层采用天然石材,二层以上采用仿石高级涂料的处理,构成一种亲和力极强的建筑表情,尽显家的温馨和幽雅。同时处理好室外空调机位的位置及外观,做到美观实用,成为立面的美化点缀。

3.竖向设计

(1)住宅层高3.1米(顶层因造型需要适当加高),最高为17层,室内外高差0.3米,最大建筑高度为54.90米。架空层层高最大6.2米。住宅主楼地下室为双层地下室,层高分别为3.2米(负一层)和3.6米(负二层)。地下车库层高4.1米,地下车库顶板覆土平均2.4米。建筑±0.000标高为绝对标高详见总平面图。

(2)住宅楼每单元设电梯(兼做消防电梯),电梯均到达地下室;每单元按规范要求设开敞楼梯间。封闭或防烟楼梯间;住宅设计均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结语:绿城全运村将充分展现绿城特色,实现创造城市价值、宜动宜静宜居的高品质示范性园区目标。沈阳全运村在规划上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理念与方法,表达一种人居理想与城市理想。

参考文献:

住建部城市设计篇4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从事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省辖市、市、镇。本实施细则所称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是指附属于住宅建筑主体并具有安全防范功能的防盗门、防盗锁、防踹板、防护墙、监控和报警装置,以及居民住宅或住宅区内附设的治安值班室、停车场(棚)等。

第四条、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必须具备防撬、防踹、防攀缘、防跨越、防爬入、防脱落等安全防范功能。电梯、空调、煤气管、污水管、自来水管、电线、有线电视等安装、布线应当符合安全防范的要求。

第五条、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的建设,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

(二)符合安全、消防、物业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和城市容貌规定;

(三)适应住宅区物业管理的需要;

(四)符合当地居民习俗;

(五)因地制宜。

第六条、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的建设,应当纳入住宅建设的规划,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七条、设计单位应当依据与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有关的规范、标准、规定进行设计。

第八条、城市居民住宅建筑设计文件应当包括住宅安全防范设施部分。对不符合安全防范设施规范、标准、规定的设计文件,应责成原设计单位修改。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防范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动。必须修改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设计通知书及相应的图纸并报设计审批部门重新审批后方可进行。

第十条、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所用产品、设备和材料,必须是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并经鉴定合格的产品。未经鉴定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采用。

第十一条、城市居民住宅或住宅区竣工后进行竣工综合验收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邀请公安、物业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及物业管理单位参加,并就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签署验收意见,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安全防范设施属于住宅公用设施(设备)的,其建设费用应当进入住宅成本,其产权属住宅或住宅区全体业主共有,其日常维护费用在住宅或住宅区的专项维修基金中支出;属于业主或使用人自用自备的安全防范设施(设备),其建设、维护费用由业主或使用人承担。

第十三条、城市居民住宅或住宅区安全防范设施的管理,由业主或使用人依照物业管理的规定选聘物业管理单位,实施统一管理。

物业管理单位应当依照《江苏省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的规定和物业管理委托合同的约定,加强对安全防范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公安机关对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管理和住宅区的安全防范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居民住宅区的防护墙、治安值班室、监控室等公共安全防范设施应由业主和使用人依法按规定合理使用与保护,不得破坏或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公民和单位有责任保护居民住宅或住宅区安全防范设施,对破坏居民住宅或住宅区安全防范设施的行为有权向公安机关举报。

第十六条、违反本实施细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部、公安部第49号令《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增补、修改、停工、返工、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罚款。其中,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

(一)未按有关规范、标准、规定进行设计的;

(二)擅自改动设计文件中安全防范设施内容的;

(三)使用未经鉴定和鉴定不合格的产品、材料、设备的;

(四)安全防范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交付使用的。

以上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由责任者负责赔偿损失。

第十七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破坏居民住宅或住宅区安全防范设施的,由所在地公安机关责令其改正、恢复原状,并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大厦、综合楼宇、工业厂房建筑等其他类型物业项目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与管理,可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住建部城市设计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的管理,确保居民的正常生活用电和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省物业管理条例》、《供电营业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新建住宅,包括商品住房和各类保障性住房。

第三条本市、县城市规划区内从事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与维护的活动,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供配电设施是指从上级公共电源网接入点至新建居民小区住户计量装置(含电表和表箱)前和计量装置后房屋内的所有电气配套设施。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市城建规划、住房和城市管理、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市城建规划部门和供电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市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技术导则包括新建居民小区住户计量装置(含电表和表箱)后及房屋内的电气设施的建设标准。

第七条市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依据我市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成本和实际,核定从上级公共电源网接入点至新建居民小区住户计量装置(含电表和表箱)前供配电设施建设费收费标准,并报省价格主管部门备案。负责依据本市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成本的变动,调整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费收费标准。

第八条政府住房与城市管理部门负责配合和协调供电部门做好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九条供电部门负责从上级公共电源网接入点至新建居民小区住户计量装置(含电表和表箱)前供配电设施的建设管理。

第十条新建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负责住户计量装置(电度表)后电气配套设施的建设。

第三章建设标准

第十一条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按照《市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第十二条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用房和项目建设范围内电缆沟道由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安装与新建住宅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新建住宅实施公变供电管理和维护模式,由供电部门对新建住宅按照国家公布的目录电价实行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并做到电量、电价、电费公开。小区内公共设施(含路灯)用电和经营性房屋用电由项目建设单位另行向供电部门申请。

第四章建设程序

第十四条新建住宅开发建设单位及时向供电部门提交用电申请和建设规划设计的必要图纸和文件资料,供电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确定供电方案。

第十五条新建住宅开发建设单位在取得正式供电方案答复后15个工作日内,向供电部门足额缴纳供配电设施建设费。

第十六条新建住宅开发建设单位应配合供电部门办理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等相关手续。

第十七条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工程应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实行招标。新建住宅配电设施工程招标由供电部门牵头组织,政府建规划、住房与城市管理、物价主管等相关部门参加,确定施工单位及设备材料供货单位。从事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第十八条按照招标确定的施工单位与供电部门签订供配电设施建设工程合同,合同中约定配置容量、材料和设备的选型、供配电设施建设费用及工程完成时限。施工单位应按合同约定时间完成新建住宅的供配电设施建设,以保证新建住宅项目按期顺利交付使用、按时供电。

第十九条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工程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产品,计量装置使用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首检。

第二十条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工程竣工后,由供电部门牵头,组织政府城建规划、住房与城市管理、价格主管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供电。

第二十一条供电部门在供配电设施工程投运后应向政府城建规划部门、住房与城市管理部门和住宅物业管理单位报送供配电设施工程档案资料。

第二十二条建成的供配电设施产权归小区全体业主,小区住户计量装置(含电表和表箱)前的供配电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由供电部门负责,费用由住户交纳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支付。供电部门应建立健全管理范围内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保障供配电设施的完好和运行正常。

第二十三条供电部门应确保24小时受理管理范围内的供配电设施故障报修业务。当供配电设施出现故障时,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到达现场,迅速处理,尽快恢复正常供电。

第二十四条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竣工投运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移动和破坏供配电设施。

第五章费用收缴

第二十五条开发建设单位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所核定的建筑面积,依据市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向负责新建住宅供配电建设的供电部门缴纳供配电设施建设费,供配电设施建设费计入房屋建筑成本,不再向购房者另行收取。

第二十六条需要提供临时接电、高可靠性供电的项目,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停止收取供配电贴费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费用应在供电部门专户储存、专项用于供配电设施建设,并接受政府价格主管、城建规划、住房与城市管理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公开。

第六章法律责任

住建部城市设计篇6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改进,创新

住宅建筑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发生住宅建筑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应加强对规范的学习和了解,掌握规范条文解释的内涵,加强对常见建筑设计错误的辨别能力,提高对设计问题的防治能力,使住宅建筑的设计工作做得更安全、更合理。

一、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现状

1、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人员缺乏责任感。有人可能会说,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不出现质量问题就行,何必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其实,这种人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建筑物整体质量往往会因为某些不起眼的小失误而受到影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只这个道理

2、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没有正确掌握。任何一项设计,任何一项建筑部位,它涉及的规范条文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很多建筑师往往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仅仅考虑某一规范,缺少必要的整体意识,更有甚者却视规范而不见。这些建筑师总是一部分一部分进行建筑设计,看似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整体规划,往往在工程进行的最后发现前期有些工作是重复的或者是没有必要的。

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存在缺陷。尽管城市住宅设计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因地、因时不同造成的巨大差价。如果建立健全统一的城市住宅规范,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亦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二、住宅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住宅设计的空间适应性:比如住宅套型在功能空间不相互借用的情况下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若相互借用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2㎡。双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9㎡,单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兼起居室的卧室不应小于12㎡,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0㎡,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m等等。设计空间在最大限度考虑居住舒适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设计的规范要求。住宅的根本要求就是适用住宅性能要能够适合居住者的生理需求以及形体功能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命题,住宅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

2、住宅设计的安全性:住宅的安全性表现在结构的安全、防火、防盗、防滑、防坠等。结构的安全性应主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地震力破坏的可靠性。防火疏散是高层住宅设计的重点,按不同等级安全要求保证底层疏散出口的数量、消防电梯的设置、防烟前室的设置、通风排烟措施等。关于防盗问题建设部曾发文,要求分户门为防盗门,防止从住宅建筑的附件如落水管、阳台、楼梯入口上部的雨蓬等处攀越入户。目前不少住宅为了防盗窃,开始将底层外窗设置防护栏杆,继而上升到二、三层,甚至到顶层,造成不安全因素。防坠有二种可能:一是防护不周,发生人体坠落;二是没有遮栏,物品下坠伤人。在设计时,要注意栏杆和上人屋面或平台围栏的设计,在楼梯梯段空隙之间也要采取措施。

二、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

1、城市住宅建筑目标规划设计。规划将以现代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创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以人为本,优化环境,提高品味。按照环境与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用环境、绿化等生态要素,注重创造优美的环境。力求塑造一个既具有优美环境,丰富文化艺术内涵,又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住宅小区。

2、城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整体框架。规划主旨以绿化作背景,道路为构架,加强建筑布局与绿化空间的整合,创造丰富的、具有视觉变化效果的趣味性户外休闲空间,亦使更多的居民户内具有良好的朝向与“景向”,来诊释全区的空间秩序。通过精心的规划布局,在有限的条件下把环境优美的景观引人小区,再把小区内的美景引至住户的窗前,做到推窗见景,满窗皆绿。改变小区干道线形状,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如此一来,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

3、城市住宅建筑总体设计布局。根据用地条件在干道左右两边布置单元式多层住宅,各单体长短不同,高低错落体量各异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内部围合的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主人口设计与人口对景效果相结合,道路设计与广场空间、绿地空间相结合,共同塑造户外空间景观。位于小区中部的集中绿地是小区的空间重心与景观塑造的户心。

沿主要道路周边应设有沿街商业裙房,为打造商业繁华、增加银行、邮电、电信等服务设施功能,可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住宅均保证良好的朝向,保证小区内部良好通风。小区内部公建配套齐备,为小区物业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对大型社区的开发要规划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用地建没。

4、城市住宅建筑道路交通设计。设计中要着重于道路及其交通的丰富内涵,体现三大功能,即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和景观功能。设计改变小区干道线形,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并将步行系统与绿化环境相结合贯穿于住地内部。沿道路两侧设置地面机动车足够数量的停车位,方便就近停车。

5、城市住宅建筑生态住宅设计。要功能齐全,使用方便,舒适静雅,有利健康。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考虑利用阳光、水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

住建部城市设计篇7

第一条为加快城市住房建设,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难,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政府的民心工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经国家或省批准,享受政府扶持政策,面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普通住房。

第三条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必须坚持城市政府总揽,以项目带开发的方针;坚持市场导向,总量控制,以销定建,限价销售的原则;坚持节约用地,合理用地,并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工作。计划、财政、国土资源、物价、房管、税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项目管理

第五条经济适用住房要纳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拆迁、统一组织建设。

第六条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住房项目库,搞好住宅建设项目储备。纳入项目库的住宅项目作为制定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的依据。

第七条各级计划、建设部门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先由建设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凡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及省属和中央驻鲁单位住房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省计划部门审批,其余项目由市地计划部门审批。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由市地计划部门会同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依据市场需求和住宅项目库储备情况编制,按规定上报批准后,由省计划部门会同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分解下达。

第八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下达的年度经济适用住房计划,组织开发企业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确定开发建设单位,并由中标单位按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手续。

第九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综合开发,严格限制零星、分散建设。利用已有划拨土地集资、合作建房,须经建设、计划、规划等有关部门批准。有条件的应将土地置换到住宅小区内集中建设。

第三章开发建设管理

第十条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单位必须具有房地产开发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未取得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从事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

第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资金主要包括公房出售收入、住房补贴、企业自有资金、商业性贷款和政策性贷款等。各地归集的公房出售收入在保证所有权单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剩余部分主要用于政府开发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第十二条经济适用住房开发主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提出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资金使用计划,由住房资金管理机构根据资金使用计划和贷款合同及时发放政策性建房贷款。

第十三条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监理、材料供应、物业管理,要实行公开招投标,并按规定签定招投标合同。承担经济适用住房规划、设计、施工和开发建设任务的单位应将其名称、工程内容、工期、质量保证措施向社会公布,接受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

第十四条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的规划设计要严格执行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不得开工建设。小区建筑规模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报省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优化,不足10万平方米的由各市地组织评审优化。小区要有环境设计,新区的绿化面积不得少于35%。合理确定建筑密度,一般以多层为主。

第十五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严格执行《山东省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及其他有关规定,建筑面积与套型执行二类或三类标准。

第十六条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合同规定的内容和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开发建设。

第十七条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要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实现住宅部件的标准化、集约化、系列化。要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墙体轻质材料和节能塑钢门窗等新产品,严格限制实心粘土砖的使用。

第十八条经济适用住房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单位要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所有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包括政府直接组织建设的项目,都要建立工程质量行政领导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经济适用住房合格率要达到100%,优良率达到40%以上,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

第十九条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要按照《住宅工程初装饰竣工验收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住宅初装修或菜单式装修。

第二十条经济适用住房竣工后,开发建设单位应向主管部门提出综合验收申请,主管部门按开发合同规定的内容和建设部《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管理办法》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第四章优惠政策

第二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给。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合法收费均减半征收。有关收费部门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收取的各种价外收费、基金,应按规定计算缴纳有关税金,并由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代扣后上交税务部门。城市人民政府还要制定其他优惠政策,相应减免有关费用。

第二十二条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内的非经营性公用配套建设资金,由主管部门作出经济测算,按省政府《关于加快城市住房建设提高居民居住水平的决定》(鲁政发〔1996〕50号)等有关规定,从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城市建设资金中解决50%,另外50%摊入房价。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停止征收商业网点建设费和不再无偿划拨经营性公建设施的规定,住宅小区内经营性的设施,谁经营谁投资,不列入房价。配套基础设施要与小区住宅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第二十三条经济适用住房实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开发建设单位持开发建设合同到当地物价部门领取《企业交费登记卡》,收费单位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收费,必须出示《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并在《企业交费登记卡》上如实登记收费情况,否则建设单位有权拒交。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申报销售价格时将《企业交费登记卡》送交发证部门。

第二十四条对符合条件的购、建经济适用住房的单位和个人,有关商业银行和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应根据建设资金使用计划,及时提供政策性和商业性住房贷款,贷款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标准。

第五章销售及售后管理第二十五条经济适用住房的出售对象是中低收入家庭,并优先出售给中低收入家庭中的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以及烈军属、教师和政府公务员。

第二十六条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政府指导价。城市人民政府要通过落实优惠政策,清理乱收费,确保房价构成合理。大城市房价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1200元左右,中等城市控制在1000元左右,小城市控制在800元左右。城市人民政府应定期向社会公布住房销售价格。开发企业依法自主定价销售的商品房,一律不得冠以“安居工程”或“经济适用住房”的名称。任何单位都不得在原划拨土地上以集资或合作建房的名义开发经营商品房谋利。

第二十七条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由以下因素构成:1.建设用地的征地和拆迁补偿、安置费;2.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3.建筑及设备安装费;4.小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一半计入房价;5.以1?4项之和收取的2%以下的管理费;6.以1?4项之和收取的3%以下的利润;7.贷款利息;8.税金。

第二十八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制度。各地要建立健全中低收入购房户的申报、登记、审批和监督机制。高收入、中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的标准线由各市地自行确定,每年公布一次。经批准有购房资格的家庭凭《购房许可证》购房,每户只准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第二十九条经济适用住房应按职工规定享受的标准出售,超过规定标准的面积按市场价销售。

第三十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可一次付款,也可按进度分期付款。购房款不足时,可申请抵押贷款,已交纳住房公积金的职工还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第三十一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房款付清后产权归己,依法办理产权登记,并将经济适用住房的性质在《房屋所有权证书》中载明。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应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

第三十二条凡将经济适用住房上市转让的,应经房屋所在地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并按规定办理。购房户出售经济适用住房后,不得再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在房改中购房面积不足标准的职工如何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由各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十三条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单位要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房屋销售时要向购房户出示入住许可证明,签订《商品房购销合同》,并做好与物业管理的衔接工作。同时向购房户发放《商品住宅使用说明书》、《商品住宅质量保证书》,对住宅结构及使用功能作认真说明,并按规定对住宅的面积、各部位的质量、保修期等作出承诺。

第三十四条保修期内,由开发建设单位对房屋进行维修。因质量原因致使房屋原使用功能受到影响,给购房户造成损失的,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房屋交付使用后,购房户认为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可以向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经核验,确属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购房户有权退房;给购房户造成损失的,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经济适用住房要实行物业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部制定的《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办法》;要按照物业管理委托合同确定收费服务项目和标准;要建立住房共用部位、设备和小区公共设施的专项维修资金;要规范管理与服务,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第六章附则

住建部城市设计篇8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四)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年底前,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五)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的一定比例,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确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家庭平均住房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研究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保障面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六)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每平方米租赁补贴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可按当地的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补贴。

(七)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和住房租金较高的地方,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并在用地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规定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回购;也可以考虑相对集中建设。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户型住房面向社会出租。

(八)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一是地方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比例。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给予支持。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九)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由该家庭提出申请,有关单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对符合标准的,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范围。过去享受过福利分房或购买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经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建设一定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房价较高、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城市,要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十一)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可转让经济适用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以取得完全产权。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确。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继续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

(十二)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优先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购买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

四、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十三)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的改造。对集中成片的棚户区,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棚户区改造要符合以下要求:困难住户的住房得到妥善解决;住房质量、小区环境、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困难家庭的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

(十四)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力戒大拆大建。要以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宗旨,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

(十五)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用工单位要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但不得按商品住房出售。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农民工的居住需要,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

五、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

(十六)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各地要切实保证供应。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的有关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十七)确保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旧住宅区整治,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较小的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要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十八)健全工作机制。城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于**年底之前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制订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并向社会公布。要按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年度计划,确保廉租住房保障的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落实到位,并合理确定区位布局。要规范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管理,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并于**年9月底之前向社会公布;要严格做好申请人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的调查审核,完善轮候制度,特别是强化廉租住房的年度复核工作,健全退出机制。要严肃纪律,坚决查处弄虚作假等违纪违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员,确保各项政策得以公开、公平、公正实施。

(十九)落实工作责任。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负总责,要对所属城市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有关工作情况,纳入对城市人民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城市人民政府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年在向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研究提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抓好督促落实。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完善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财政部会同建设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实施办法。发展改革委会同建设部抓紧制定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新建廉租住房项目的支持办法。财政部、税务总局抓紧研究制定廉租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住房租赁的税收支持政策。人民银行会同建设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意见。

(二十)加强监督检查。**年底前,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首府)城市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建设部备案,其他城市报省(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建设部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负责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中、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住建部城市设计篇9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四)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年底前,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五)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的一定比例,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确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家庭平均住房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研究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保障面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六)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每平方米租赁补贴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可按当地的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补贴。

(七)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和住房租金较高的地方,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并在用地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规定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回购;也可以考虑相对集中建设。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户型住房面向社会出租。

(八)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一是地方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比例。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给予支持。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九)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由该家庭提出申请,有关单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对符合标准的,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范围。过去享受过福利分房或购买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经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建设一定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房价较高、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城市,要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十一)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可转让经济适用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以取得完全产权。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确。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继续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

(十二)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优先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购买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

四、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十三)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的改造。对集中成片的棚户区,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棚户区改造要符合以下要求:困难住户的住房得到妥善解决;住房质量、小区环境、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困难家庭的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

(十四)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力戒大拆大建。要以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宗旨,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

(十五)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用工单位要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但不得按商品住房出售。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农民工的居住需要,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

五、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

(十六)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各地要切实保证供应。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的有关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十七)确保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旧住宅区整治,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较小的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要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十八)健全工作机制。城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于*年底之前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制订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并向社会公布。要按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年度计划,确保廉租住房保障的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落实到位,并合理确定区位布局。要规范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管理,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并于*年9月底之前向社会公布;要严格做好申请人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的调查审核,完善轮候制度,特别是强化廉租住房的年度复核工作,健全退出机制。要严肃纪律,坚决查处弄虚作假等违纪违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员,确保各项政策得以公开、公平、公正实施。

(十九)落实工作责任。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负总责,要对所属城市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有关工作情况,纳入对城市人民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城市人民政府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年在向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研究提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抓好督促落实。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完善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财政部会同建设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实施办法。发展改革委会同建设部抓紧制定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新建廉租住房项目的支持办法。财政部、税务总局抓紧研究制定廉租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住房租赁的税收支持政策。人民银行会同建设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意见。

住建部城市设计篇10

据建设部提供的资料介绍,近几年来,建设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引导建立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加大推进建筑节能和环境治理,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创建城乡居民宜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大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2006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为27平方米,城镇住宅成套率达到80%以上,住房资产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比重超过50%,居民居住条件总体上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但是还有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比较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就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今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并召开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进行部署。《若干意见》立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若干意见》要求,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一)加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力度。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渠道。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512个城市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若干意见》提出,“十一五”期末,逐步将保障对象扩大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具体实施步骤是: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在2008年底之前将廉租住房制度扩大到低收入家庭。2007年底前,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7年,全国各地财政大幅度增加了财政资金安排,初步统计,计划安排廉租住房资金79.4亿元,超过2006年之前廉租住房累计资金总和。

(二)努力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加快制度建设。通过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在一些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和住房租金较高的地区,政府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和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也可以集中建设。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仍按当地的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全额补贴;对其他低收入家庭按照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补贴标准并给予补贴。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和原则,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截至2006年底,全国经济适用住房(含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竣工面积13亿平方米,累计解决了1600多万个家庭的住房问题。下一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规范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严格限定建设标准,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明确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房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转让时政府可优先回购,用作政策性住房房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房价上涨较快的地区,要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划。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严格纳入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范围界定为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

(四)逐步改善棚户区、旧住宅区和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我国有包括棚户区在内的1.5亿平方米危房亟须拆除改造,14亿平方米1990年以前建成的旧住宅区有待综合整治改造。对集中成片棚户区,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力戒大拆大建。按照“城市统筹规划、用工单位负责、政府政策引导”的原则,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一)城市供水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06年底,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2.517亿立方米/日,比2002年增长了1630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达到94.8%,增长了17个百分点。建立了城市供水水质监查体系,加大供水水质安全监督力度,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全面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截至2006年底,全国656个设市城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814座,处理能力为6310万m3/d,污水处理率达57%。135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到或接近70%。到“十一五”期末,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新增城市中水回用量35亿立方米。

(三)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达35万余辆,线网总长度近16万公里;年运送乘客总量467亿人次。中国已有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建成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30公里,在建线路837公里,“十一五”期间将有超过1500公里轨道交通投入运行。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已建成快速公交系统并投入运营,济南、西安、深圳、常州等城市也启动了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建设里程近100公里。建设部按照国务院部署,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在2004年下发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城〔2004〕38号)基础上,2005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建设部等6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2005〕46号),2006年12月,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明确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要求各地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坚持城市公共交通以政府投入为主,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投入、补贴和补偿机制;科学制定公共交通规划,发挥好规划调控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以及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政府监管等,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2007年9月16日至22日,110个城市共同开展了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据测算,开展无车日活动一天,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

(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06年底,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32.6亿平方米,全国656座城市建有垃圾处理厂471座,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51.69%。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38%,绿地率30.27%,人均公共绿地7.94平方米,分别比2000年增长6.23%、6.6%和4.25平方米。

三、加大建筑节能工作力度,全面推进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

(一)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国家十大节能工程中的建筑节能工程,启动了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了一批节能及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试点示范项目。积极稳妥地推进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截至2006年底,北方地区实施采暖费“暗补”变“明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的省份已占北方采暖地区的60%,地级以上城市中有63.6%实施了供热收费制度改革。各地紧紧围绕建筑节能主题,开展了供热计量试点示范,北方地区已有30多个城市进行了供热计量试点,试点面积近800万平方米。下一步,将启动1.5亿平方米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