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十篇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十篇

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7:10

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篇1

[论文摘要]分析了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给出了一条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之路,提出了以优化的管理为前提,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院的信息化建设。

在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设计和管理一般分为2个系统来处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只引进管理信息系统还是不行的,设计系统也要考虑,这样最终能使得2个系统既能结合起来运行,共同享用资源,亦能分开来单独执行任务,对节约资源有利。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2个系统缺一不可。

l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在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避免误入以下2个认识上的误区:

(1)误区1:信息化只是生产工具。由于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依赖于工程的需求,所以有人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只是为了工程设计服务的一个生产工具,而忽略了企业信息化其实是为整个企业目标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2)误区2:信息化是技术问题。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技术性的工作,只要花些钱买些硬件和软件,教会员工使用就完事大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对企业管理的一次提升,它是将信息技术、企业组织构架、经营战略、营运流程、人力资源等诸方面协同集成、最重要的是流程再造促进企业管理转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要素“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所以单纯技术性的概念会将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引入误区,这也是国内许多企业往往信息化投人大但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

真正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将适合于某一行业的、经过考察多个成功企业最终将最先进最适合的管理理念融人到信息系统中的管理系统。大家需要先优化现有的管理,使用优化后的管理思想来选择定制自身使用的系统,然后再使用这一含有管理思想的系统来进一步改变大家的管理思想,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用好的思想建立好的系统,再用好的系统渗透更好的管理思想,形成良性循环。

2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设计单位最大量、最重要的工作是生产设计,信息化的要求也最紧迫。随着竞争的加剧、设计规模、复杂程度的加大,对团队协同完成整体设计、增强设计团队的配合与协同,从更深层次来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资源的整合、缩短设计周期、以更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愈来迫切。基于这种需求,人们提出了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2.1图文管理

以纬衡浩建科技有限公司的解决方案为例解释一下图文管理。

(1)快速建立设计资源数据库。

(2)文件自动扫描上传:扫描画出的所有图形文件然后归档到某工程。

(3)手工上传。

(4)自动识别和归档。

(5)提取图鉴信息。根据建立的分类规则,将某1文件分类后归档。

(6)自动拆分图鉴。将1个图拆分成n个图,即n个文件,给予不同信息提取海量数据。根据以上几步,建立起了图文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实现全文检索,图鉴检索,图文检索,提高设计图纸的重用性,节省了开发时间,共享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这样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给企业赢得了声誉。

2.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一个个体或组织将自己和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知识管理学家认为,知识分为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而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中个人而言的,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使企业…t、应市场的挑战,并且能够比竞争者保持一定程度的领先。现在,企业对信息化系统得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处理,也不再是单纯的行政事务了,其任务是要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问题。知识管理意味着在恰当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给正确的人,使他们采取最合适的行动,避免重复错误和重复工作。

2.3协同设计

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篇2

1)有利于调整工作流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利于调整工作流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将有助于企业信息组织工作,进而调整工作流程,使建筑工程建设的工作流程更规范,以便适合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对建筑工程企业而言,从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现状出发,有效整合建筑工程基础化信息,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还能为企业领导人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组织企业信息。

2)有利于规避企业风险。有利于规避企业风险也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又一优势。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材料采购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如电子邮件、互联网等,传达给承包商和供应商,一方面可以在双向交流沟通中增加信息透明度,另一方面则有利于规避企业风险。无论是降低采购成本还是促进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都能使其受益。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控制,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测后能改变,进而规避企业风险。

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建筑工程管理决策性有待提高、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人才素质偏低、建筑工程管理控制体系存在缺陷。在建筑工程管理决策性方面,缺乏必要的战略计划为支撑,使得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举步维艰。在建筑信息管理人才方面,由于建筑工程信息管理范围广,涉及部门较多,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现有的信息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另外,在建筑工程管理控制体系方面,由于忽视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控制体系较为滞后,缺乏全面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规范建筑工程信息化,也从客观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探索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1)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性,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方面,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a.根据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符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信息软件,以便建筑工程信息化更好地为建筑工程管理服务。b.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局域网、互联网等信息共享平台,促使建筑工程管理相关信息在此平台上得到分享和交流,变纵向的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建筑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c.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水平,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质量管理软件,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

2)培养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信息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建筑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不仅懂得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灵活变通,理论结合实际,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在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加强对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促使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人员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3)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完善的组织架构是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保障,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没有开展对建筑工程的统筹规划,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有的地方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都不利于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而言,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应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从制度上保障建筑工程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制定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制度,科学合理地控制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规范运行。

4结语

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对策

引言

自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至此,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下各行各业最为重要的名词之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要想与国际建筑行业接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必然要充分利用大量的高新技术等信息科技,借此来推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我国近年来政府和建筑企业已经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更加重视,在科研方面也已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资金和精力,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和开发上水平逐年提高,但问题是在应用上却不尽如人意,未达到原先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所以,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探讨是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应用面积很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做好战略规划、有利于调整工作流程和有利于规避企业风险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1)有利于做好战略规划。有利于做好战略规划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之一。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将有助于企业做好战略规划。具体来说,建筑工程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高标准、分步骤地做好企业战略部署,在建立信息体系结构模型中,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可以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规划,站在战略的高度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的发展壮大。(2)有利于调整工作流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利于调整工作流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将有助于企业信息组织工作,进而调整工作流程,使建筑工程建设的工作流程更规范,以便适合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对建筑工程企业而言,从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现状出发,有效整合建筑工程基础化信息,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还能为企业领导人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组织企业信息。(3)有利于规避企业风险。有利于规避企业风险也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又一优势。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材料采购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如电子邮件、互联网等,传达给承包商和供应商,一方面可以在双向交流沟通中增加信息透明度,另一方面则有利于规避企业风险。无论是降低采购成本还是促进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都能使其受益。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控制,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测后能改变,进而规避企业风险。

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建筑工程管理决策性有待提高、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人才素质偏低、建筑工程管理控制体系存在缺陷。在建筑工程管理决策性方面,缺乏必要的战略计划为支撑,使得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举步维艰。在建筑信息管理人才方面,由于建筑工程信息管理范围广,涉及部门较多,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现有的信息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另外,在建筑工程管理控制体系方面,由于忽视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控制体系较为滞后,缺乏全面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规范建筑工程信息化,也从客观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探索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3.1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性,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方面,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1.根据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符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信息软件,以便建筑工程信息化更好地为建筑工程管理服务。2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局域网、互联网等信息共享平台,促使建筑工程管理相关信息在此平台上得到分享和交流,变纵向的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建筑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3.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水平,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质量管理软件,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

3.2培养信息管理人才

培养信息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建筑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不仅懂得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灵活变通,理论结合实际,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在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加强对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促使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人员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3.3完善管理控制体系

管理控制系统是指构成管理行为的计划、策略及奖惩的组合。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在建筑

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完善的组织架构是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保障,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没有开展对建筑工程的统筹规划,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有的地方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都不利于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而言,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应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从制度上保障建筑工程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制定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制度,科学合理地控制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规范运行。

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要完成这一转变,必须抛弃已习惯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中,不仅要成立以公司最高决策层亲自挂帅的组织领导机构,全员行动,整体策划,系统推进,而且要求行动上下一致、思想统一。要从认识上得到突破,真正使各种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相结合,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速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应用进程,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建筑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

4结语

新时期应该将信息化的概念引入到建筑工程管理的实践中,利用信息化的种种优势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全面改造。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应该通过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为信息化创建良好的平台,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成为一种趋势实现建筑工程对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毛铁.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1(29):29一30.

[2]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4):75一76.

[3]余代林.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5):13-0132.

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志码】B

引言

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正处在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化建筑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实现建筑业的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业积极开展了信息化方面的诸多探索与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如何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思考与探讨。

1.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处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仍不高,对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上的应用水平较低,很多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很难得到合理有效的贯彻执行。存在企业内部上下级、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业务管理流程混乱,安全资料生搬硬套,人员机械调配效率低下等问题,直接导致施工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利润被压缩,企业核心竞争力减弱,质量、安全事故频出的局面。安全生产传统管理模式具有人力物力消耗大、工作强度大、管理效率低等难以克服的缺点,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以信息化模式服务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2.威海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的基础相对薄弱,发展也不平衡,相对落后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导致了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近年来,威海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迅速,2013年市建委出台了《威海市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并组织研发了威海市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包括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平台、管理人员考核平台、监督管理办公平台三部分内容),在全市新开工工程项目全面推行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该系统直接并入互联网络,主管部门和企业可利用监控平台对施工全过程进行24小时远程实时监控,在安全生产和扬尘治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全市的建筑施工监管水平。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威海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资金、人员、经验、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等各方面的差异很大,存在人员培训、资金筹措等一系列的问题,全面实施信息化还有不少的实际困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威海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发展。威海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强大的功能被企业完全消化和采用尚需时日。

3.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意义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个动态管理过程,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的安全状态时时变化,靠传统的检查方式和反馈式事后控制已经无法适应。利用能够实时监控、全面监控、重点监控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实施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培训、事故预防、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化,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达到事前规范、事中监督、事后取证的目的,有效控制施工伤亡事故发生。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可有效改变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主管部门对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管水平。将改变安全监管部门过去那种看报告、听汇报、下基层视察等传统工作方法,从对具体项目安全生产状态的具体管理转变为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管理,从一种无序的、救火式的工作状况向有序的、预警型的工作状况转变,使整体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进一步使安全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粗放变为精细,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全面提升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管水平。在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人员、设备、经验相对薄弱,发展不平衡,信息化为安全管理标准化和高效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施工企业可以将目前施工现场很难全面推行(即使推行效果也不见得好)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以及以前难以有效展开的安全管理事务变得简单、有条理,减少工作量,以此提高施工安全等级。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网上安全报监,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档案,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了解安全生产的先进技术、经验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信息,规范施工现场业务流程,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4.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加之起初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化政策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政府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极为重视和支持,近年来也陆续出台了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但很多地方并没有认真的贯彻执行,而是将信息化建设停留在了口号和标语上。另外,由于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本身的特点,进行安全检查、隐患督促整改等活动主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容易造成没有必要进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错觉,致使很多地方进行信息化建设缺乏主动性和深入性,极大地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二是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存在不少偏见。目前,多数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比较薄弱,许多企业“一把手”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存在偏见,对信息化所具有的优点不够了解,认为信息化就是只要购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装视频监控就可以了,而在信息化应用、培训等方面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费用。另外,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被动的,是为了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任务或仅仅做一些形象工程。在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上层管理者)缺乏足够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情况下,其自然就不会重视管理信息化,也不会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改造。三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上比较薄弱。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企业年信息化投入占收入的0.3%~0.5%,而我国投入比重最高的企业也只有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制约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驱动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资金投入不合理,很难实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统一流程,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四是建筑业与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建筑业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有了显著增加,但相对于电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职信息化人员。五是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差。目前多数应用软件都是由软件公司承担开发,而大部分软件公司开发人员均没有强大的安全管理背景,开发出的系统虽功能强大,但可操作性、实用性不强,企业付出了资金和人力,却达不到安全管理的预期效果。威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样也面临上述问题。因威海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普遍偏低,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上比较落后,在当前房地产业发展背景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下,中小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寻求突破创新,仅仅停留在配置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网络阶段,无专业的技术人员,办公自动化程度较低,与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还存在较大差距。

5.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篇5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筑企业生产活动具有建筑企业产品不确定性、项目工程数量众多,不同的项目工程的特征也不同,建筑企业这种行业特殊性就导致生产管理方式的多变性。建筑企业管理方式的多变性与管理方法的不规范给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我国建筑企业在管理工作中逐步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在信息化管理工作现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建筑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不科学、管理工作受到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很多建筑企业不清楚信息化管理具体工作要求,也难以规范信息化建设工作,更不能按照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来设定工作任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将工作需求表述清楚,信息技术人员如果没有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或者没有在建筑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则难以建筑企业的工作需求,难以为建筑企业制定出科学可行的信息化管理方案。

建筑企业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经常不注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没有遵守相关的工作标准。先进的建筑企业往往有一套信息化管理工作标准,在管理工作中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是没有建立相关信息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的,这就使得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目标不清晰,造成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虽然重视优化信息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但是忽视了将具体操作流程优化工作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这就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脱离企业实际,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以落实。这样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优化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措施

首先,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宣传,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专题讲座、张贴标语的形式来提高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为员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与学习热情,鼓励员工学习信息化管理知识,让企业员工参与到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去。

其次,建筑企业需要设立专门部门来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并进一步健全信息化专业人才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建筑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才能够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才能够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筑企业才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信息化专业人员的业绩评估体系来健全信息化专业人才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建筑企业还需要做好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为信息化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课程,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第三,建筑企业在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时,需要立足长远与企业现实,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为目标;方案的制定需要能够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但是在企业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时仅仅依靠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力量是不可能确保方案的科学无误的,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这并不意味着外部专业机构的作用比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部门重要,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发挥内部信息化管理员工与外部专业机构的作用。

最后,因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立在信息数据标准的基础上,所以建筑企业需要确保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科学标准,需要在建立过程中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进行修缮。企业还要能够参考其他地区、优秀企业的信息管理标准来作为本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依据,进一步保证本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先进性、科学性。建筑企业在此基础上可以做好企业内部信息数据管理工作,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例如建筑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各部门信息数据库,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各部门业务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将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紧密联系起来,帮助企业管理决策层快速查阅到相关数据,从而进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

1.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建筑施工项目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被引入建筑施工中。这有效地提高了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加强了对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但是,目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大部分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以单机应用信息化软件为主,建筑施工信息化网络平台没有构建成功,没有能够实现资源信息的全面共享和有效传输。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项目合同的签订、设计的会审、设计的变更、进度的安排、工程的校验、投资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环节,均需要建筑施工项目负责人、监理管理单位、建设方、联合设计方等单位及时地交换、传输、共享信息资源。这使得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交换、更新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没有对各方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就会导致信息管理不畅。传统的单机管理模式会极大地制约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显然不适应现代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

另一方面,在建筑施工建设实践中,信息化管理应用的覆盖面不广,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支撑管理的作用。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施工单位,由于受到投资、成本的制约,不重视信息化管理建设。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使得信息化管理设备难以完善,不利于建筑施工信息的收集、汇总、处理和应用等,难以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应用中,没有形成自动化应用效果,大部分信息化管理手段只是用于日常数据收集管理层面,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上,没有能够建成和建筑施工企业有机融合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支撑施工企业的核心价值目标的实现。

2.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2.1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建筑施工项目动态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建筑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建筑施工信息资源,对建筑施工的成本、安全、进度、质量、工序以及工艺等实施动态管理,从而确保建筑施工管理高效化。通过综合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建筑施工的物料采购、客户交互、成本费用管理、事故分析处理等纳入到数字信息化管理中来,扩大信息化管理的覆盖面,使得建筑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流通、共享。在具体的信息系统应用中,应当以点带面、分步推行,不断地巩固强化,争取实现全面应用。信息化系统应用需要打破建筑施工各个单位或部门单独应用、各自作战的局面,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项目多方协作、项目远程监控、施工现场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经过整合的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需要包括以下内容:系统维护、流程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分析、施工管理、机械管理、材料管理、合同预算以及计划统计等。在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方面,需要做好数据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系统配置设计以及输入输出设计等,保证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有效性。

2.2建筑施工信息的收集、存储、交换与检索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有赖于对相关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自动化收集、电子化存储、网络化交换和工具化检索,是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自动化信息收集方面,应用iC卡技术、传感技术等能够实现自动录入、采集信息。例如,对建筑施工设备运行情况、构建变形情况、混凝土温度等技术数据利用传感设备进行采集;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信息利用iC卡进行采集;对施工图纸信息利用CaD技术进行采集、修改、细化。采用电子记录人工收集的各项信息,通过计算机录入、整理相关信息。在电子化信息存储方面,可以利用光盘技术或磁介质实现海量信息存储。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施工信息。将建筑施工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不但能够降低信息存储成本,还能够增强信息的利用效率。在网络化信息交换方面,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增强各个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传递。通过网络数据库管理建筑施工信息,不但能够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还有利于建筑施工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助于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在工具化信息检索方面,高效的检索工具的基础是数据库技术。通过引入数据库技术,使得广泛利用信息成为可能。随着数据库种类不断增加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施工单位可以检索到建设施工管理规定和各项技术资料,能够及时地获取建设施工所需的相关信息。

2.3建筑施工信息的动态管理与监控

建筑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信息随着工程进度不断变化。因此,建筑施工信息管理不但要进行静态的收集、积累、录入、存储及交换等,还要进行动态的管理。例如,工程施工资料、工程测量资料、施工图纸、工程管理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报告等一些纸质文档资料的保存量较大,在检索、利用上存在着诸多不便,文档利用效率较低。而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就能够对这些文档资料进行动态管理,提高信息传递共享的速度,提高信息检索的准确性和便捷性。通过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动态管理的同时,还能够对建筑施工进行远程监控。动态的信息管理为远程收集、分析、处理建筑施工现场的数据信息提供了便利的途径。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事后评估分析。充足的建筑施工信息还有助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开展事前控制,通过分析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制定相应的质量监控决策,指导建筑施工区域进行动态的全过程监控。

2.4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只有建设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在生产实践中,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在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后,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系统出现故障、使用不当等。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建筑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就难以正常运行,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因此,建筑施工单位中必须具备信息化管理人才,以解决信息化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引进一些既懂软件开发又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训两种途径,加快建成具有较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人才队伍。

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篇7

【关键词】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建设施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能否很好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项目管理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实现。信息技术对工程施工企业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信息处理的系统化、精准化

对于工程施工企业,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如果处理不及时准确将对工程进度及工程精准度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信息化可以加速信息处理的同时,实现信息处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准确化,从而使建筑施工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所面临的信息。在这个层面上讲,信息化管理不仅提升了管理水平,而且使建筑施工的工作起来的时候更加的标准化,因此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2.及时信息共享,实现各部门间协调合作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大量数据信息的及时共享,在这个信息量巨大的行业里,每天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管理监督使用,信息化可以实现这些数据的及时传送,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更好的协同作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将信息有效的进行汇总与分类,从而在处理信息的时候避免出现因为没有很好的分类使得信息在记录和编辑的时候发生重复的现象。这样使有效的信息被高效的使用,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然而当前我们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成为阻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对工程施工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方式不同于其他行业。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是流动的,其特点是企业工作场地的分散性和不固定性。要建设信息系统面临严重的硬件设施不能及时跟上的问题。普通企事业单位的相对固定的信息系统软、硬件模式的经验不太适合建筑施工企业。并且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量巨大,要求也更加精细,涉及面很广,这对建设适合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也是巨大的挑战。

2.企业的管理人员从知识上和意识上没有跟上,当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了解仅停留在传统的人财物的管理上,没有意识到可以应用信息系统管理的方式来提升管理水平。不知道信息系统的实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管理制度的变革,不了解管理信息系统能带给我们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3.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方面缺乏人力及财力。建设适合本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财力,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缺乏高级信息系统人才,尤其缺乏掌握深厚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另外,企业受制于资金、技术与管理水平等因素,无法实施大型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以上分析,可见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建设适合企业业务流程及发展模式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1.立足企业实际,结合外部经验,有步骤的推进建设施工信息化发展

目前来看,国内众多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在信息化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国内也同样还有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实现较高程度的信息化,或者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施工信息化水平。但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面临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因此,这就要求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确定本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策略。在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更加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水平及现实需要,以发展不平衡的行特色为基础,建立各个层次的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系统。建筑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信息化、如何实现信息化等问题上,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加以综合考虑。

2.强化企业领导层的信息化意识

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发展的方针目标和远景规划,无一不反映出决策者的管理才能和知识水平。在建设工程施工信息管理系统方面,企业领导层也同样起到精神领袖与指挥官的作用,如何建设良好的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系统,是对企业领导层的巨大考验。首先要加强领导层对于建立信息系统的认识,明确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从而才能促使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企业领导层的信息化意识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3.构筑专门的信息技术队伍是实现建筑

施工信息化发展及建筑施工实现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在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中,信息系统建设人员较为匮乏,因此,建立完备的信息换管理系统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专门信息技术管理队伍。他们的职责主要是,一方面是要了解在同一施工系统内的其他单位部门的工作,并进行组织协调,以便使信息流的传播能够准确、快速的到达相应的建设环节。另一方面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运作和维护,以确保信息化带来的优势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并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4.分阶段制订企业eRp信息化战略规划

企业信息化管理要依托eRp来进行,战略信息管理讲究在一个系统的范围内思考诸多管理要素,要对需要进行管理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就需要一个系统的有严密逻辑关系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这并不是说要在信息化进程中必须齐头并进,而是表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战略规划。要制定符合企业本身发展的eRp系统,才能够在后续建设过程中有章可循。企业的网络建设、软件开发等活动才能在eRp战略框架内有条不紊的逐步实施。

5.制定并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实施过程中要涉及到很多部门级人员,因此,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并制定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考核评价标准,以此来规范参与者的行为。同时可以起到明确指出工作努力的方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照检查,找出差距从而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欧家锋,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8月

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篇8

1)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建筑企业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当务之急。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处于“高产值、低利润”的状态,国内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虽在20%以上,但是平均利润率却一直维持在3.6%以内,处于较低的行业利润水平。与国外建筑施工企业相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现代管理理论和观念较少、管理思想与理念较为传统、产业组织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化需求和符合建筑产业的基本特征、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虽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力和设备装备成本水平较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建筑业普遍缺乏新技术、新材料和科技含量较高的成套专业化设备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突破口。根据1999年英国Latham报告指出,英国建筑业在5年内,通过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方法、加强培训等可节约30%的建筑项目成本。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业务迅速扩张、工作地域大大延伸,企业管理跨度也不断加大。当企业进入高效运转状态时,传统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领导决策缺少依据,管理效益和风险并存。这也使得分工细致、劳力密集型的建筑业对信息的依赖度愈来愈大,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妥善的保护。通常,每项建筑工程包括立项、设计、施工至维修保养等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多个位于不同地点和具有不同性质的公司和机构参与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经几年才能完成,参与人数众多,工序繁复,期间涉及大量的文件及图纸往来,急需协调管理。特别是大型智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在内、外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设计阶段的各种图纸、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人员、物料、进度、质量和经济等数据,以及各类政府批文和法律文件等等。建设单位繁多,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管理,已成为优质完成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关键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建筑业信息化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2)建筑工程信息分类符合建筑工程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七个平台管理系统,符合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要求。a.oa管理平台。oa平台是指在oa(office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电脑、手机的强大功能来管理底层设计,使之具有全新的开放性、拓展性和兼容性,并实现跨系统、跨数据库的应用。目前,很多的施工企业已经广泛运用oa管理平台,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总承包项目管理平台。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工程总承包的具体方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等,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合同、分包、进度、质量、成本、技术安全、决算管理。c.物资—财务一体化平台。该管理平台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以供应链为核心,基于流程的管理思想,与传统的基于职能岗位的管理思想完全不同,流程的规范化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必备条件,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物资、财务管理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物资的计划、招投标、合同等内容。d.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人员的招聘、合同、培训、人事异动的管理。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物资、财务管理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物资的计划、招投标、合同等内容。e.财务管理系统。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财务管理,结合oa系统管理平台来实现领导对财务状况的指挥。f.视频电话会议及远程监控平台。各级管理层、职能部门到分公司、项目部检查时使用的,主要明确责任人、事项、时间的具体点。g.智能iC卡系统。对于大型的施工企业必须对单位的员工进行智能管理,实现所有人员的费用管理。

2建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程序

1)成立领导组及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督促、实施。

2)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升特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建议聘请咨询公司协助实施。

3)找长期合作伙伴:即选择一家业务水平高、服务到位的软件公司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合作伙伴。在软件开发时就融入公司的实际情况,使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篇9

1.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的作用

首先,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为建筑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加强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外部工程管理,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的具体情况,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仔细的分析信息化系统来得出完成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具体工人数量。同时由于信息化技术也具备着数据分析能力,所以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将自己调查得出的数据结果录入信息化终端设备中,并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分析来规划建筑工程的重点内容,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及科学性。由于建筑工程是由不同项目组合而成的,所以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时也是分层进行的。在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及时详细的了解到建筑工程的具体变化量及充分准确地了解到建筑工程各个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与传统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化模式在加强各分项目之间监管独立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建筑项目的整体结合,它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停滞不前的居面。最后,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也能够帮助建筑企业有效地节约成本[1]。建筑企业在开展建设任务之前会对建设整体流程的成本支出进行详细的预算,若企业在预算时现场调查结果与设计方案的信息发生偏差就会导致预算结果与实际生产出现差异,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发生问题。但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管理人员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建设的各个流程,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节约生产成本。

2.现阶段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虽然当前信息化在我国的建筑行业管理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其仍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的地方。首先,当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时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标准,建筑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引导,使得企业的资源整合不能进行有效优化[2]。其次是我国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在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的作用,在运用信息化时没有充分的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从而使得建筑企业的管理难以进一步发展。最后,由于我国建筑企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域的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同。

3.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对策

3.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体系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作用,建筑企业要不断地加强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完善。构建一套适应建筑行业发展、适应社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增强市场对建筑企业的信任度。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保证建筑企业内部人员完成指令的准确度,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建筑工程工程的实施效率。

3.2加强对建筑企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的培训

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必须要拥有专业的优秀的信息化人才。所以建筑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一定要广泛的吸收信息化管理人才,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培训,同时建筑企业也要主动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3]。此外,建筑企业也应该在管理人员在建立起一个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小组,小组成员要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小组讨论并解决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有效地提升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3.3加强人们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篇10

关键词:Bim技术;绿色建材;全生命周期;RFiD;管理体系;

作者简介:汪振双,男,生于1982年,辽宁岫岩人,博士后,讲师,,研究方向:材料经济学;;王立国,男,生于1957年,山西临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投资经济、技术经济及管理。

1引言

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绿色建筑的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因此必须保证绿色建筑材料具有环保、节能、健康、经济和舒适等特征。目前,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主要关注最大限度地满足“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要求,但在管理层面上不完善。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是一种集成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信息化方法,贯穿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等各阶段,为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了协同管理工作和信息交流的平台。目前,我国Bim技术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主要用于辅助设计、可视化展示、碰撞检测和施工进度模拟等方面。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赵彬指出Bim技术可以解决传统项目管理的缺陷,在工程进度管理方面具有优越性;纪凡荣等指出Bim技术能促进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实现项目参与方的可视化管理。可以看出,Bim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建筑工程项目,在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中的应用还较少。

本研究结合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特征和实际需求,对Bim技术在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中的技术优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基于Bim技术和RFiD技术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架构和实施流程。

2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特征研究

绿色建筑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涉及到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运营和维护阶段信息化管理。因此,在整个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商要根据绿色建筑材料的认定标准,对其生产过程中的绿色度进行管理,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绿色度的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并做好生产量、销售量与库存量管理。

2)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涉及的生产商和供应商也较多,传统粗放式的建筑材料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需求,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生产应实行精细化管理。

3)绿色建筑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选购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项目的各参与方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管理十分重要。此外,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大量的建设信息和绿色材料及其制品的信息需要提供给物业方,便于绿色建筑项目后期的维护和更换绿色建筑材料。

鉴于绿色建筑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特殊性,结合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特征可归结为可视性、精细化、协同性和可追溯性(见图1)。

3绿色建筑中材料管理特征与Bim技术优势契合性分析

为研究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需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特征与Bim技术优势和二者之间的契合性进行分析。

3.1三维可视化方面

三维模型能够有效地为客户提供可视化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模拟等。绿色建筑项目,在户型的设计、绿色建筑材料的选购、施工方案和材料现场堆放管理等方面,对于直观的三维模型需求更高。而Bim技术能够为绿色建筑项目提供直观的绿色建筑材料三维模型和施工模拟三维模型,满足绿色建筑材料运输和堆放三维可视化方面的需求。

3.2协同管理方面

在绿色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绿色建筑材料生产商对整个项目的建筑材料进行协同管理,整个项目形成一条工业化的产业链。在设计阶段,业主、施工单位和材料生产商就要参与整个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研究,用以制定用户的个性化价值需求,施工技术方案和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方案。项目中所用绿色建筑材料,对全产业链上项目的各参与方协同管理的要求更高。采用Bim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协调项目建造过程中各参与方获得有效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信息。

3.3精细化管理方面

绿色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阶段需建立精细化的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库,以便绿色建筑项目各参与方能够及时准确的查询、订购、使用和生产绿色建筑材料,实现绿色建筑营造过程中对绿色建筑材料需求和使用的精细化管理。Bim技术能够建立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库,实现对绿色建筑材料生产,使用和维护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也能为绿色建筑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信息实现共享,打破建筑材料管理的信息断层。

3.4信息的可追溯性方面

绿色建筑在运行阶段,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功能的需求,对使用的绿色建筑材料进行维护,更换和调整,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信息,材料功能参数信息和施工方案等工程历史信息对绿色建筑的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Bim技术能够详细记载绿色建筑营造过程中详细的工程信息和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在发生工程变更时能够在Bim中详细地记录,并对绿色建筑的绿色等级迅速地进行评价,这些优势为绿色建筑项目和绿色建筑材料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信息的可追溯性。

4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架构

4.1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构成

绿色建筑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基础是信息传递的标准化。鉴于Bim技术的优势和绿色建筑材料管理需求之间的契合性,在国际协同工作联盟指定的iFC(industryFoundationClasses)基础上,构建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根据iFC标准管理层模型,由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管理层、数据交换层、Bim模型层和基础数据层(图2)。

4.1.1应用管理层

应用管理层主要基于Bim技术三维模型实现对绿色建筑项目模型、设计模型、施工模型和绿色建筑材料模型的管理,以及绿色建筑在后期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的历史信息追溯和运营维护信息的管理。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项目开发的各个参与方均能够从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模型中提取绿色建筑材料的参数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及时交流,整合各方管理资源,并用于支持绿色建筑项目的管理决策。

4.1.2数据交换层

数据交换层主要实现基于终端设备和网络的Bim技术模型的数据传输和管理功能。Bim技术实现绿色建筑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材料的协同管理,构建网络信息传递平台,建立“云”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同时,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为Bim技术的数据交换提供硬件支持。

4.1.3Bim模型层

绿色建筑营造过程中,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建造之前订购绿色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确定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比较不同的竣工模拟模型。因此,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Bim模型更注重绿色建筑材料库、绿色建筑材料的三维模型和施工技术方案模拟模型的构建。根据绿色建筑项目对建筑材料管理的要求,本模型层设置了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Bim核心模型,以满足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需求。

4.1.4基础数据层

基础数据层主要实现基于iFC文件格式的不同软件的模型数据转换与管理。利用Bim技术模型实现绿色建筑材料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Bim技术模型信息在不同的平台应用和转换。因此,建立统一的文件格式是基础。针对绿色建筑材料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涉及到的材料生产信息和功能信息,绿色建筑材料评价信息,以及建筑和结构设计模型信息,架构体系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iFC格式进行存储和转换,以满足在同一平台上对Bim基础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项目竣工后,Bim建筑材料信息数据库为项目后期的运行好维护提供了资料,为其他项目提供了参考并形成循环反馈,最终成为更为庞大和丰富的Bim数据库,提升企业、行业和国家绿色建筑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整体水平。

4.2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实施

无线射频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用于信息采集。基于RFiD技术自动化,信息化和无纸化等优势,利用RFiD标签不断采集扫描信息,通过应用程序接口与Bim平台进行信息交换。置入的RFiD标签具有唯一性和可扩展性,在设计阶段将绿色建筑材料的参数信息等添加到Bim,实时显示绿色建筑材料、构建和建筑项目的可视化,自动存储信息形成Bim数据库,以便在储存、运输和施工吊装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管理。

4.2.1材料生产运输阶段

绿色建筑材料出厂附着相应的RFiD标签,绿色建筑材料的信息通过读写器被扫描传输到Bim中,通过Bim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管理。有助于生产商和供应商实现材料管理零缺陷和零库存的管理目标,在运输过程中可根据材料的储存区域和材料可视化模型,优化材料的运输车次、路线和顺序。

4.2.2材料施工阶段

通过RFiD标签追踪监控材料储存吊装的实际进程,对材料的入场和施工进行管理,并通过云平台及时传递信息,减少人工录入信息可能造成的错误和疏漏,如在材料进场检查时,直接利用设置固定的RFiD阅读器自动采集数据,对材料进行管理。

4.2.3材料运营阶段

在物业管理中,通过RFiD标签上材料的维修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材料的位置,并将每次维修信息记录到RFiD标签中,同时将维修信息集成到Bim物业管理系统中,这样就可以对绿色建筑中各种材料运行状况有直观了解,便于维修和管理。

4.2.4材料拆除阶段

当建筑的寿命期结束时,在拆除过程中,利用RFiD标签和Bim数据库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构件中的材料是否可以回收利用,对拆除的材料进行回收管理,减少材料能源的消耗,满足绿色建筑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