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十篇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十篇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7:30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篇1

英语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把阅读教学过程分为三步呈现: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

一、阅读前——激活知识(pre-reading)

通过课前阅读活动,我们要让学生们明白我们在精读之前要做的任务或活动。

1.巧预测,排除阅读障碍

预测是一个重要的阅读技巧。如果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预测有目的进行阅读,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预测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来完成。比如在教授新概念英语青少版1a《Justlikeyou!》一课时,教师先呈现文章中的六幅图,让学生预测阅读文本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的欲望。

2.晓背景,创设真实的场景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话题。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前对学生扩充相应的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教师首先应明确交际的专题和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问答、介绍、对话的形式来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储备。牛津英语教材中的主题是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所以阅读的障碍相对要小一些。

(2)师生对话,扩充背景知识。有些阅读课文中没有插图或课文插图不能很好地体现课文的重、难点。那么以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Freetalk就可以巧妙地将背景知识传递给学生。

(3)鼓励学生平时搜集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话题,如季节、问路,自我介绍等。让学生查找并搜集相关的背景文化信息,并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也是一种有效扩充学生背景文化知识,帮助阅读教学开展的方式。

二、阅读中——增强理解(while-reading)

1.分步进行语言项目训练

教师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达到“四会”要求、功能句等语言项目分步进行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借助图片、实物、教具等进行单词认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机械操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常用的游戏有摸物说词、看口型或表演猜词、拷贝不走样听音传话、图片快速闪动、听指令做动作等,力求多种感官协调互动,使学生学得活泼扎实有效,牢固掌握词汇。将新的语言功能句型呈现给学生时,可以通过以旧带新的方法呈现,如在教牛津英语5a《acampingtrip》时,可以先通过复习“ihave…”句型,然后问学生a:“whatdoyouhave?”导入新授句型,再根据学生a的回答,问学生B或C:“whatdoeshe/shehave?”最后再分层设计小的任务予以训练。

2.掌握并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开发智力,还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情感和意志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为他们终身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3.鼓励学生善于发问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率。《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二级目标中,对读这一项语言技能的描述中就提到: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我们可不要小看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恰恰是他们在阅读中思考并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可鼓励学生发问,并引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并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可以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阅读后——巩固扩展(post-reading)

阅读后的任务应该使学生基于所学知识产生新的语言输出。

1.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是学生对已学文本的一种语言输出。是指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将文本的内容表达出来。这种再现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看图复述,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改编成chant或rhyme等。比如在教授《Halloween》时,我提取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把它编成了chant,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2.角色扮演

学生能够根据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这样既是对所阅读文本的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说英语、讲英语的欲望。

3.小练笔

小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和写。听和读只是语言输入两种不同的形式,最终要转化成语言输出,阅读才有意义。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3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8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本校生源质量较差,英语课堂一贯沿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单一的教学课堂,教师讲授,学生往往被动、静听为主;中间穿插简单的问答,或教师只是与个别积极的学生相互“应和”,绝大多数学生阅读速度缓慢、理解能力弱。长此以往,教和学没能达到协调一致,学生难以在英语课堂展开语言实践活动,对英语阅读课堂逐渐失去兴趣,内心抵触、焦虑。在这种阅读课堂当中,学生实际阅读技能不能得到好的发展,学生对英语知识被动接受;英语学习逐渐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难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不能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动机、创造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都遭到严重挫伤。高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获取语言能力能力。课改的重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合作阅读小组兼顾全体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彼此学习效果最大化、达到互惠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从回顾小组合作的理论背景入手,重点研究当前我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小组合作的教学现状,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可借鉴的教学策略,从理论上发展和充实高中英语小组合作阅读教学的策略。通过对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阅读”和“传统阅读”的实验对比研究中,可以了解到这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英语成绩产生怎样的影响,不仅能够为教师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而且也可以成为英语阅读课堂小组合作有效互动的实际参考和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立足我校实际,并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第一手资料,丰富合作小组阅读理论依据;通过小组合作在英语阅读课堂的实践,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方面的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办法;希望能够提高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我校英语教师在探索合作阅读实施过程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合作学习的概念及理论依据。通过相关文献,归纳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明确本课题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提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的意义。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分组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兴趣、性别等作合理搭配,使得每个学习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习者,分组可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同时确保各个小组间总体实力相当,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式阅读教学拓展活动,分层设计教学任务。教师在阅读中设计一些分层性的任务,既要面对全体学生,还要兼顾原有各个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让学生熟练掌握文章中的新词汇或短语,或能根据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或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进一步理解开展语言的综合利用运用能力。

4.研究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的合理评价机制。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据每个小组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开展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组成。

5.研究课题开展中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形成进步的因素和改变过程。

6.通过课题的实施,对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运用到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进行总结。反思优势与不足,并对合作学习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1.筹备过程(2016年5月―2016年7月)。首先,在两个平行班分别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的分类:略读、寻读、预测、猜词技巧、结构分析、推测、总结和评价,并进行巩固性练习。让学生直观地体会阅读策略的作用,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自觉运用这些策略的习惯。

2.明确研究思路(2016年7月―2016年9月)。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中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为课题研究找到可支撑的理论框架;同时在导师指导下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方案,最终确定研究的实施方案。

3.探索实验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依据阅读合作小组的教学模式,制定合作小组策略,并向实验班的学生介绍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具体的教学策略。在实验初期阶段,把合作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等学生适应并具备合作能力后,定期更换组内职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得以体验和锻炼。发现不合理之处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组员,使每个学生树立参与意识,成为合作小组的主人。尽可能确保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逐步接近并实现学习目标。

4.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自己所任教高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为对照,采用人教版高二英语教材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在实验班进行“小组合作阅读”,而在对照班进行“传统阅读教学”(教师导入―教师布置问题、学生阅读―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重难词组、句法)。两个班课后阅读任务巩固一样,不同点在于实验班课后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对照班个人完成即可。

5.总结阶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收集整理过程、资料,并对实验前后得数据进行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阐述该课题研究思路,课题进行的优缺点,如何在教学中弥补不足之处。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不仅要查阅大量的有关国内外阅读策略理论资料,还要搜集国内外学者在阅读策略上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借鉴,明确研究思路。

2.实践研究法。教师将所任的高二两个平行班,一个作为实验班,一个作为对照班。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阅读策略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在不改变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阅读策略训练,而对照班则用传统阅读,以观察两个班学生英语阅读技能和阅读成绩的变化。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激发试验班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实验班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经验总结法。通过课题的实施,分析、归纳有关阅读策略训练的方法和模式,总结课题实施的优点和需改进处。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篇3

关键词:儿童心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管”齐下

阅读的过程就是与名人对话的过程,也是促进小学生心智成熟的过程。通过分析小学生不同时期的阅读心理和需求,教师可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进行引导,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特征

根据对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小学生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笔者认为教学生学会阅读,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笔者将进入小学的学生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第一学段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情绪性,喜欢跟着兴趣走。他们对周边事物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喜欢观看图书插画,专注力和注意力也比学龄前提高了很多,希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鼓励,喜欢游戏和情境,有探知自然奥秘的需求。第二学段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记忆力、专注力、自控性和理解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具备简单的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这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好时期,需要教师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培养阅读兴趣。第三学段小学生:逐渐步入少年期,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增加。他们开始喜欢发表独立见解,逐步建立自己的处事原则。这个阶段是青少年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基于儿童心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广开渠道,让小学生“悦”读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小学生,培养其阅读兴趣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不同学段的小学生选择不同的阅读书目,以达到小学生由阅读转向“悦”读的目的。如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倡导教师通过绘本、故事、儿歌童谣等视觉上有吸引力的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其主动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年级学生逐步从绘画中淡出,教师要增加中年级学生文字阅读,结合讲故事、童话经典、儿童诗、自由阅读等进行阅读教学,并开始进行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面对高年级学生,教师要结合古典诗词、神话经典、成长小说、综合课程等进行整本书共读主题探讨深度的策略研究,增加高年级学生自由阅读的量,同时进行自然科学阅读,将阅读与小学生文学创作相结合。

(二)多“管”齐下,让小学生“善”读依据不同年龄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低年级小学生,大多可以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说一说等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如阅读绘本《逃家小兔》时,可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逃家的小兔,教师扮演兔子的妈妈,在情境创设和语言对话中,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之后,教师让学生画一画这个故事,展开想象“兔子还会逃向哪里?妈妈又会想什么办法陪伴呢?”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续编这个故事,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最大化。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策略指导,如研究适合中年级学生的阅读预测策略[1]。比如,在阅读时,教师先引导小学生从题目入手,猜猜文章可能写了什么,结合文章插图猜猜故事又可能怎样发展……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中寻找猜测的依据,在猜测中掌握阅读的方法。如提问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根据帮助理解文章、引发深入思考等角度分类整理问题,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梳理总结提问的方法、角度及运用提问策略的好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针对儿童诗,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联想,还原画面等阅读策略进行教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这个时候的阅读更多是要关注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发声”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阅读时的思维过程说出来,具体展示其在阅读中的思考过程,由此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则可以在同伴的思维基础上对自己的思维进行修改和补充。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思维疑难处做好标记,方便解疑,在能够引发思考的地方写下感想,记录好的语句,为写作积累素材。比如,学生在阅读《鲁迅文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进行有意识地整理,寻找儿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将自己寻找儿童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过程说出来。通过这样思维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篇4

[关键词]立体阅读 全员阅读 有效性

一、活动设计

本活动着手研究的“立体阅读”是把家长、教师一同吸引到阅读儿童文学的大潮中来,并且把阅读的视角伸向纸质阅读材料的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把阅读的范围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打造书香共同体。活动倡导的“策略”。指的是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读者在阅读时使用的方法和随之学习到的阅读能力,利用策略让学生不仅爱上阅读并且学会阅读。

二、活动研究的过程 (一)授之以鱼――培养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英国当代著名的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广泛、如饥似渴、不加选择地阅读是培养辨识力和阅读品味的土壤。”爱上阅读,有书可读是本活动的第一步。

1.构建阅读体系

(1)计划体系:每学期制订《剡山小学“沐浴书香快乐成长”阅读行动计划》,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每学期突出重点。如2010学年第一学期的阅读行动重点是“激发兴趣。亲近书香”;2010年第二学期为“学习策略有效阅读”;2011年第一学期为“畅游书海凸显亮点”。从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层次的提升、阅读策略的习得逐渐过度到形成本校阅读行动的特色。

(2)指导体系:组建“一会”“三室”:“阅读行动”委员会、教师“阅读行动”办公室、学生“阅读行动”办公室、家庭“阅读行动”办公室,构建“剡山阳光读书活动”网络频道,学生、教师、家长“读书总动员”。

(3)评价体系:“书香小队”、“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家庭”等先进集体的评比、“阅读之星”、“读书积分卡”等评价体系的建立。

2.开发阅读环境

(1)编制推荐书目,保证读物的质量

以学期为单位,编制《剡山小学推荐书目》。利用最合适的阅读时间――每个寒暑假前颁布。书目的选择考虑到图画书与文字书、中外作家、文学与科普、经典与时尚的平衡。大量参考冰心儿童文学奖、纽博瑞、安徒生奖等国内外儿童文学获奖丛书。书目分必读书、选读书、推荐订阅的报刊杂志、影视作品等,给予学生充分的选书权。

(2)建立四级书库,保证有书可读

在市内各大书店如新华书店、国商书屋建立剡山小学“阳光书柜”,按年级推荐书目整理书柜,方便学生购买;

充实更新学校图书馆。由课题指导组成员出面选择购买优秀童书;

建立班级图书角,各班制订“好书漂流”制度;

建议家长支持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建立家庭小书库。

(3)开设读书课程。保证阅读时间

营养早餐:每天早晨到校,可以自由默读10分钟左右童书,然后开始早读。提倡老师利用这段时间为学生读5~10分钟的书。

课前吟诵:语文课前2分钟,开展经典古诗词、儿童诗诵读,每日更新。

午间阅读:每周二、四中午12:20--12:50,为规定阅读时间,语文老师进教室开展班级读书会,可以持续默读、聊书、讨论、读后感交流等。

家庭阅读:睡前提倡读20分钟“晚安书”,低年级让家长朗读,高年级自己阅读。

特色阅读:开设“说时事、谈人生、论生命”课程,由教导主任、校长亲自担任该课程教师,每周一次给五、六年级学生开课,教育学生开阔视野,把握时代脉搏。

(4)拓展阅读时空,增加阅读信息量

时尚的阅读方式不仅需要“纸质阅读”,更需要用网络阅读、视听阅读等新兴方式来充实、补充。活动提倡学生看《新闻联播》、《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有益身心的电视节目。观看改变自优秀童书的电影作品。同时上儿童文学网、中国少年雏鹰网、蒲公英儿童阅读推广网、红泥巴村等网站浏览。并且要求学生订阅适合自己年段的报刊、杂志。

(5)组织专题活动,营造阅读氛围

大作家进校园

2007年起,学校已先后邀请台湾童书皇后管家琪、动物小说家沈石溪、胖叔叔董宏猷、科幻作家张之路来校引领阅读。本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有幸邀请到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领军人物曹文轩来校做了“纯美阅读分享经典”的讲座,“大头儿子妈妈”郑春华、“阳光姐姐”伍美珍相继光临剡山讲座、签名售书,一次次点燃了孩子们的阅读激情,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主题活动

“故事大王”比赛、“绘本创作能手”评比、故事接龙比赛、好书漂流、piRLS阅读测试、读书成果三项评比(读书卡、读书小报、读后感)等活动的开展一次次把阅读推向高潮,爱书的热情持续不退烧。

(二)授之以渔――培养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从活动研究初下发的调查表反应出来的数据中,我们得知:参与调查的2532名学生有1977名在阅读时没有使用方法,即使选择有方法的学生,他的方法也无非是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而已。这说明学生喜欢上了阅读,但并不一定懂得欣赏文学的方式。一个成熟的读者在与文本活动的时候会使用许多不同的策略。这种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时使用的方法和随之学习到的阅读能力。如果只倡导阅读而忽视引领。这样的阅读只能是说是“重数量轻质量”的低效阅读。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就是让课外阅读进军课堂,这一载体就是“班级读书会”,它的开展能让学生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作中,逐步发展起阅读能力。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把学生的阅读分“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根据不同的阶段,利用不同的策略开展班级读书会。

阅读前,主要研究阅读兴趣激发的策略,采用了预测、意见调查表、概念图等方式;阅读中,研究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如整理、图示、文学地图;阅读后。研究阅读回应习得的策略,有范恩图、回应日志、聊书、群文阅读等。

(三)与书共舞――书香共同体构建的策略研究

没有教师对于阅读的热爱,就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家长与孩子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共同的精神家园。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成为儿童读物的第一读者,这不仅可以随时对孩子的阅读进行监控,掌握他们的阅读动态及时做出指正,而且在共读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能让教育实现事半功倍。

1.聆听大师的声音

学校先后邀请儿童文学博士王林、浙师大儿童文学教授方卫平、著名童书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梅子涵对教师、家长进行儿童文学教学专项讲座。派出研究组教师赴扬州参加“亲近母语‘组织的儿童文学培训,赴千岛湖参加首届班级读书会骨干教师研习班。

2.同读活动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从“读”入手是英语学习的良好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增强语感、获取信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备正确的阅读技巧,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可见,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阅读的篇幅随着年级段在逐渐加长,阅读的要求逐渐提高,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遇到的障碍也越来越多,导致学生阅读兴趣逐渐降低,阅读能力发展缓慢等。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实践、总结,逐步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受到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制约,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并未能促使阅读教学的效果显著改进。笔者从教学、科研实践、课堂观察及谈话调查中发现,小学英语特别是城镇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训练单调。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一味地运用“教单词、读课文、回答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讲述单词和短语时,也只介绍它的固定搭配、习惯用法,或者给出几个例句。这种枯燥的方法不仅使小学生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

2阅读材料贫乏。小学生的阅读输入量较少,对于有趣的阅读材料,他们接触的也是有限的几篇,除了课本之外,他们几乎接触不到课外的阅读材料。阅读教学始终围绕教材中的课文转个不停,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3学生兴趣不浓。很多学生对教师有依赖心理,认为书本上的知识老师会讲,练习会给出答案,不必自己花时间去思考,长期下来,学生就会懒于动脑。

4阅读效率不高。阅读的效率主要指学生对阅读文章理解的正确率与理解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策略,重复地做那些低效而繁冗的阅读练习,不仅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且对阅读理解的效果提高甚微。

三、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

(一)优化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吴悦心老师说:“阅读教学主要在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的特点,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往往是由他们的兴趣所决定的。因此,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我的实践策略为:

1.使用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选择趣味的、幽默的、符合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和年龄特征的材料,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译林版英语新教材中就安排了许多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以外,我还经常从网上或者新概念英语等课外英语读物中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学生熟识并喜欢的童话故事、小谜语,幽默小品等。

2.采取师生互动型的教学策略

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图片、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在老师的讲解和互相交流中完成相关的任务。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表演、复述等,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二)优化阅读过程指导,发展学生阅读技能。

1.阅读前(pre-reading)―激活背景,提高动机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话题。教师首先应明确交际的专题和教学目标,将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联结,通过问答、介绍、对话的形式来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储备,使之在积极、主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进入有意义的学习。

(2)巧猜生词,排除阅读障碍。多数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一些生词和难以理解的语法。教师如果单以教单词,讲语法等枯燥无味的方式解惑,恐怕效果不佳。要让学生养成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明确阅读目标。教师的启发、引导在阅读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采用设疑法,直叙法、表演法等巧妙地带领学生愉快地走入阅读语篇中,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辩,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2.阅读中(while-reading)―活学教材,领会策略

(1)从视听入手,整体感知语言材料。“以问题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课堂”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牢牢把握的一条准则。首先借助课文主题图画、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呈现对话内容,使学生对语言背景有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看图,“带着问题听录音,发展听力理解的水平和能力,并对全文大意有整体的把握;以排序、选择、判断、连线等较为简单的检测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

(2)了解语篇内容,加强策略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动力。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事半功倍的作用。常用的阅读方法如下:a理解―扫读B质疑―导读C任务―精读D表演―活读。

(3)培养文化意识,拓展阅读空间。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相机通过语言介绍或生动的音像、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异国文化的风采,并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搜寻更多的相关信息。

3.阅读后(postCreading)―适当拓展,有效延伸

阅读后的拓展延伸分为课内拓展和课外拓展两个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前两个阶段获得的语言材料展开口头表述等后续活动。如复述、讨论、续写、仿写等,以进一步开展说或写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输出能力的发展。相应的教学策略如下:

(1)复述课文,旨在升华。这里用到概况中心思想的阅读策略。概况中心思想即(summarizing)指的是阅读材料后,将所阅读的材料浓缩、摘要、书面或口头做出所阅读材料的梗概。

(2)关注语言形式,促进语言吸收。除了理解文本大意之外,还应设计活动提高学生对文本中的词句和语法现象的注意水平,促进语言吸收。

(3)创编对话,联系生活。笔者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所归纳的语言谈论生活中的节日、季节、天气等。这对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也体现了“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

(4)布置任务,课后延伸。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后延伸是补充。

(三)优化阅读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1.与听力训练结合。在课内教学任务完成后,精选若干篇与本单元语法相近,话题相仿,词汇难度相当的短文进行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2.与口语训练结合。这种训练方式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所读内容,或者根据文章内容自编对话,然后在学生之间开展对话练习。

3.与书写训练结合。这种训练分两类,一类是根据短文回答问题;另一类是模仿话题写类似的小短文。根据短文回答问题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语法规范的训练。模仿话题写短文,要求学生先理解提供的范文,然后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进行再创造。

(四)优化习题设计策略,扩展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教材上提供的阅读训练比较少,而且部分阅读理解题比较简单,仅靠教材上的文章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和形成基本的阅读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优化小学英语阅读的习题设计策略,增强阅读习题设计的目的性与科学性,追求习题设计的高效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立足英语教材,创造性使用课本资源;可以改编同类的阅读练习或依据学生兴趣爱好,能力目标,进行编写阅读材料。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我们教师在阅读课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能拓宽视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刘建清.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年

[3].仇非.浅谈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第6期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篇6

张倩

(宜昌金东方小学,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在不断地完成阅读练习的讲评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学生做阅读的疲惫感,不愿意花时间来理解文章,所以我们要找出合适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现象。

关键词:阅读练习;阅读评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不能理解阅读是所学知识的一种积累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是培养英语思维的手段。只是单纯的认为做阅读只是为了找出题目的正确答案,于是导致在做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只在意自己的练习做对没有,并且只关注阅读中的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课中,《阅读练习评讲的策略研究》课题小组,我们打算通过这次的研究,找出合适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现象。

二、研究的目的

通过研究,激发起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愿意参与课堂并提高阅读练习讲评的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内容:怎样有效提高阅读练习评讲。

(二)方法:

1.实验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对小学英语研究课的教学模式中的阅读策略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找最佳的教学模式。

2.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3.案例分析法: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并寻找出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

四、课题研究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这期间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拟定课题方案。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和领会课题方案,总结前阶段其他课题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确定本次课题研究的模式和阶段计划。使课题组的每个教师对本课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二)研究阶段

1.首先主要着重于提高课题组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和《浅谈英语阅读策略培养》、《小学英语阅读策略》,做好学习笔记、摘录,形成教学研究的氛围,使理论学习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成为获得成功的来源。

2.开展英语研讨课和教学反思活动,定期研讨“阅读练习”课堂教学,不断调整操作体系

3.通过学校课题研究会议进行学习。

(三)具体做法

1.谈论、研讨阶段

我们开学初围绕阅读策略进行了资料查阅和学习,并制定了本学期的研究方案,然后就开展了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和研究。首先,我们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会花一节课的时间讨论本周所需要培养的阅读策略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才能将这一策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我们确定了每次阅读课的流程,并在每次上课后都提出了有效地改进措施。

然后,我们开展了研究课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观课、议课来践行我们的想法,并不断的修正我们的研究。

2.前期准备阶段

在进入研究之前,我们所认为的阅读讲评无外乎是逐句翻译文本或者根据已学习的内容对文本内容进行大概理解,然后带着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完成余下的练习。但在小组成员认真探讨后发现,其实我们对英语阅读的讲解方法了解不多,于是我们加强了我们的理论学习,我们拜读了《浅谈英语阅读策略培养》、《小学英语阅读策略》,发现阅读练习的讲解是分几大策略的,他们分别是略读、扫读、细读和悟读。于是我们首先想教会孩子们这几种阅读的策略,并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什么样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打磨阶段

于是,我们设计的第一堂课,主要是灌输英语策略,告知学生今天学习某一种策略,并在老师示范后,用同样的方法再完成第二篇的阅读练习。但在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是存在小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地理解老师讲授的阅读小策略,甚至还是有部分学生在要求自主完成第二篇阅读练习时,感到无从下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分析认为,教师在处理文本之初给学生讲授的小策略为――是指读者在阅读文章之前,找出问题中的人名、地名、数字等关键词汇,并根据这些关键词在文中迅速查找相关信息,从而忽略其他部分的一种跳跃式的阅读技能。而学生难以下笔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无法判断句子中的陌生英文到底是属于哪一类,比如CeilineDion,学生完全不认识,所以就不知道她是席琳迪翁,更无法判断她是一个人名了。在这节课课后反思中,我们发现于这节课我们没有完全发挥出学生的主导作用。因为在课堂中,我们还是以老师教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去学习,所以还存在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于是我们转变了教学思路,决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们的课堂孩子思考自己发现问题。

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出了第二次上课的教学流程,在这次上课环节中,我们做了一个大胆地尝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文本的预测,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被调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关心自己预测的内容是否和原文一致,孩子们跃跃欲试,竞相发言。这节课中,我们发现学生预测文本的时候,会大量使用中文,而其原因是前期语言输入不够。于是我们将这节课再次进行了调整,新课程中加入“话题导入”部分,话题与文本紧密结合,通过话题的谈论预测文本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联想,逐步预测故事发生的过程。我们发现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有话可说,语言输出较第一次课有很大进步,有效避免了学生运用中文的可能性。这一次的改变让我们思路更加清晰,下学期我们会以思维导图为核心展开新一轮的研讨。

通过三个阶段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的进步。

(一)学生方面

1.激发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练习的兴趣。

通过我们课堂策略上的转变,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练习的讲评已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启用英语思维导图的模式,英语疑问词的提出,对于学习英语阅读练习也是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使得学生知道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并能进行有效地思考。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堂活动中由大量的小组讨论形式展开,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学生们通过互相配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阅读,现状,对策

前言:纵观我国英语阅读教学情况,多数教师并没有太多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革,在新课标背景下依旧坚持传统教学方法。因此,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

多数教师教学重点都集中在语言知识上,教师的教学为高考制度下大量的语言知识考围绕。体现在阅读教学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以语法点为主线,将文章划分成以词组和词汇为单位的语言片段,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意义建构。教师只是把阅读材料当作传授语言知识的媒介,破坏了阅读文本的意义传递功能。在这个层面上,阅读教学无异于一般的语法教学课,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缺乏对阅读技能的指导

仔细探究学生高考阅读理解题失分较多的原因,可归结为学生捕捉信息能力的缺乏。而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在阅读课上缺少对学生形成阅读技能进行指导,从而导致学生不知道运用什么样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进行正确的推理判断。在多数高中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只对语言知识进行呈现和讲授,放着录音机进行跟读,之后进行逐句翻译,用最简单的中文解释文章的大意。事实上,这种“听录音跟读、逐句翻译、语言点讲授”的教学过程从头至尾都在浪费着指导阅读技能的机会。

3.阅读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讲授式

情感态度方面,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尤其是厌烦阅读,除了来自高考的压力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多数教师认为他们实行一味单调的讲授方式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他们不敢让学生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体,是因为他们认为学生没有掌握阅读的技能,不能运用于自主的阅读学习。

4.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形成的培养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思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大学学习的前奏,高中学习应为大学做好铺垫,主要体现在学习的能力上,也就是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但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忽略学习策略培养的主要原因,是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不尽相同,无法统一培养。事实上,针对阅读课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阅读技能的指导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或者至少让学生有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策略的意识。学习策略的形成关键在于学生,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恰恰在阅读课上忽略了学习策略的无形渗透。

5.对文本的教学只停留在表层意义上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为了文字而教,多数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处理停留在逐句翻译解释上,而忽略了文字内涵。正是教师对文化的忽略,导致学生不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对文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对此,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应成为主要因素。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

1.加强语篇教学

阅读教学应以语篇为基本单位,面对话题较陌生、学习难度较大的文本,教师更应采取语篇教学的方式,把陌生的话题熟悉化。例如,对于学生较陌生的人物传记文体,教师应该从文本的整体出发,在阅读前引导学生根据标题,结合已有的语文知识,明确这一类文章以时间为轴心的特征。同时可以借用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按“人物、时间和事件、成就、评价”对语篇进行理解。

2.加强阅读技能的指导和训练

阅读技能是阅读理解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使用阅读技巧,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阅读技巧的训练。例如,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文章内容等;阅读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扫读和略读获取主要内容、根据语篇标志定位关键信息、根据上下文和已有的词汇知识猜测词义等;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如提取作者态度观点等。

3.构建“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新模式

所谓“教师启动”,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起到引导的作用,例如阅读各阶段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学生主动”,即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各教学环节,例如教师可设计小组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其中,在与小组成员的讨论中把握文本;“师生互动”,即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形成良性的交流,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外,还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反馈和评价,真正做到成为引导者、帮助者,从而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态度。

4.渗透学习策略的引导

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例如,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方式的实施,通过每一步教学目标的实施实现任务的结果产出;调控策略的培养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反馈评价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要求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计划、实施、反思等;交际策略可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培养,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为学生争取了更多的交际机会,为学生提高交际效果创造了条件;资源策略可通过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得到培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有兴趣在课外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

5.注重文化的导入

新教材每篇课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英语国家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新课标明确规定了英语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文化的导入包括意识形态类知识,如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生活习惯等;背景知识类,如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教等;词语类,如英语民族使用的词汇和习语等。在增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对于词语类知识,教师可采用讲授法,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应作出相应的改变,如加强语篇教学、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构建“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新模式、渗透学习策略的引导、注重文化的导入等。这些对策以期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启发,为新课标下构建生动活泼的阅读课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尽绵薄之力。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篇8

一、“生本阅读”方法习惯养成教育

有那么一句话叫做:“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可比作“捕鱼技巧”中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通过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开启阅读能力的钥匙。通过日常观察,教师会发现所教班级里许多同学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养成不良的英语阅读方法习惯,影响了他们的英语阅读速度与效率,还对理解文章造成障碍。这些不良的阅读方法习惯包括:

(一)逐字逐句的读与回读:很多同学不知是从小太过认真还是受他人影响的缘故,喜欢把手放在文本上逐字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再回读,因为手的运动时间远远长于眼睛阅读时的扫视时间,这种方法十分影响阅读效率,影响对文章大意的理解,答题成功率低。长此以往,会使同学丧失对英语阅读的信心与兴趣,十分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出声阅读:如在早读等时间出声阅读是好习惯,因为大声阅读时,阅读的人既读了,又看了,且听到了,一石三鸟。但是阅读时这样做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出声朗读的速度相比用眼睛看的速度慢了许多。平时就出声阅读的话,习惯使然,考试时同学也会这样做,很容易使阅读超时。

(三)“神游”阅读:阅读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在看完文章标题之后就开始开小差,神游天外,在回答问题时才惊醒,刚才根本没有注意看文章,还得重新回去阅读一次,费时费力。

这些不好的阅读方法若不能及时纠正,将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对阅读的能力成长十分不利。针对目前学生们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对症下药,改进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生本阅读”技巧习惯养成教育

为强化促使良好的英语阅读技巧习惯养成,教师平时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初中英语阅读中常见的技巧,如:

(一)扫读

扫读(Scanning)是一种快速阅读方式,目的是为了搜索特定的信息。对这种阅读方法的要求是“快”和“准”。一般在整体浏览过文章后,阅读者会对文章大意有一个整体印象,可以据此寻找信息。其中,文章如有小标题等可以扫读,寻找目标的重要提示,或者寻找关键词。

(二)略读

略读(Skimming)顾名思义就是大略的读,目的是获得文章大意。在略读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阅读首段与尾段,因为首段和尾段一般都是提纲挈领的主题段,有利于把握大意。其次,阅读每段的主题句与结论句,注意其中的核心词汇,包括序列次,转折词,动词和名词等。

(三)猜读

猜测词义(Guessingthemeaningofwords)是阅读能力中的重要一环,在阅读过程中,不可能每个词都是学过的词汇,这时候,根据上下文,词根推衍,构词法,语法结构等进行大胆推测是十分必要的。许多考试中的阅读理解中也会出此类题目,所以这种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四)细读

细读(Close-reading)就是对文章进行细致认真的阅读,是精读文章时候的重要阅读技巧。通过细读,可以了解每段文章的大意与重要细节,在此基础上将可以进行推演与延伸,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三、“生本阅读”策略习惯养成教育

为促进学生速效阅读,教师需帮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策略,有助于英语阅读速度与效率的提升。通过以下策略运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获得开启英语阅读能力的钥匙。

(一)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默读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同学们通过结成阅读互帮互助对子,互相监督是否在默读,杜绝指读现象,有意识的培养默读能力;

(二)运用限时短文练习策略,培养学生阅读速度:通过限时短文练习,适当的给同学们施加学习压力,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速度,也能适应在考试时候的压力与节奏;

(三)运用适量背诵策略培养学生英式思维与语感:适量的布置背诵任务包括句子与文章,促使同学形成英式思维与英语语感,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篇9

关键词SBi模式;初中英语;阅读策略训练

一、引言

英语阅读被认为是可理解输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五级)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了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等要求。①但从教学实践和每年的中考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滞后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阅读理解得分不高,害怕阅读,对阅读缺乏兴趣和信心,这主要是长期受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所致。在初中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侧重的是对阅读材料语言知识的讲解,如生词短语的解释、句子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讲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或是语言点的讲解课。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式和阅读策略的培养,导致了“高投入,低产出”的后果。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是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研究阅读策略训练对提高初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以此来验证SBi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SBi(Strategies-Basedinstruction)即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模式。SBi寓策略训练于外语教学过程之中,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alearner-centeredapproach)”。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系统地应用学习策略”,从而“有效的帮助外语学习”。教师可以“在进行常规的语言教学的同时,强调策略,使策略训练个性化”。②

SBi最大的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中把外显性指导和内隐性引导融入到策略训练之中,把策略训练和课堂学习材料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策略的运用更能有效的帮助外语学习。

三、研究设计

1.实验对象

本研究实验对象是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初三年级两个班的100名学生。笔者把一个班设为控制班,另一个班设为实验班;对实验班进行SBi的阅读教学,控制班则进行传统常规的阅读教学。前测阅读测试显示这两个班级的阅读水平无显著差异(t=-0.19,p=0.985>0.05)。回收的问卷显示这两个班级学生在阅读中的策略使用情况也无显著差异(所调查的六项阅读策略的p值均大于0.05)。

2.实验工具

(1)问卷调查(参见附录)

本实验关于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主要是参考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③结合Block对阅读策略的分类④和平时的教学情况而设计的,一共有20个项目,主要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略读、寻读、预测、推测、词汇技巧和结构分析6种主要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问卷答案采用莱克特等级量表(1-5),考虑到学生答题习惯和避免学生思维定势,把1-5个等级对应成a-e,即要求学生从a-e等级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一项。这5个等级答案代表的意思如下:a=完全不符合你的情况;B=基本不符合你的情况;C=有时符合你的情况;D=基本符合你的情况;e=完全符合你的情况。

(2)前测

以2011年漳州市中考英语试题的阅读理解题目作为前测。

(3)后测

以2012年漳州市中考英语试题的阅读理解题目作为后测。

3.实验过程

本研究历时4个月,共15周;主要分成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和实验总结三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

在实验前即第1周,分别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参见附录),获取调查数据,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策略使用频率差异性做出判断;并分别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进行前测,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收集前测成绩,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基准,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实验前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阅读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

(2)实验实施阶段

实验期间(第2至16周),在控制班,笔者就教材projectenglish(九年级上下册),每单元每个话题的阅读部分进行传统常规的阅读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介绍阅读策略,不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在实验班,笔者采用SBi的阅读教学模式,结合教材projectenglish(九年级上下册)每单元每个话题的阅读部分来训练六种比较常见的阅读策略:略读、寻读、预测、推测、词汇技巧和结构分析。两个班具体的阅读课程设计如表1所示:

(3)实验总结阶段

在实验结束时即第17周,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进行后测,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本次成绩用来检验实验后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阅读成绩的差异性,从而判断SBi的阅读教学是否比传统常规的阅读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此外,再对实验班进行一次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项目与实验前的一样),收集数据,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判断阅读策略训练前后,学生在策略使用意识上是否有显著性变化。

4.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了确保实验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实验所需的数据(问卷、阅读前测和后测)均由笔者监督被试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完成问卷所需时间为10分钟,阅读前测和后测各所需时间为45分钟。问卷以学生在五级制的选项计分,并根据各项阅读策略mean值(平均值)进行分析。阅读前测和后测均按漳州市中考改卷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收集数据后,根据需要回答的问题,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统计平均值、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SBi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1)实验班和控制班阅读前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

笔者把每个学生的前测成绩逐个输入电脑,运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比较了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测成绩的情况。实验班51人,平均分24.55分,标准差11.32;控制班49人,平均分24.59分,标准差10.68。t值为-0.19,p值为0.985(大于0.05)。表明:实验班和控制班的阅读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实验前的阅读水平是相当的。这说明,在实验结束后,如果两班英语阅读成绩产生显著差异,那么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采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所致。

(2)实验班和控制班阅读后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

笔者把每个学生的后测成绩逐个输入电脑,运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4.2得知,实验班的平均分为30.06,标准差为11.61;控制班的平均分为25.51,标准差为10.56。t值为2.046,p值为0.043(小于0.05),说明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后测阅读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即在实验后,实验班和控制班的阅读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前测的成绩相比,后测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都有提高。控制班的后测阅读成绩也有小幅度的提高(增幅0.92),说明注重词汇、语法,注重对课文的逐句翻译的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仍有一些优点。相比之下,实验班的后测阅读成绩提高较多(增幅5.51)。这表明:SBi的阅读教学比传统常规的阅读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实验前后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变化与分析

笔者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前后两次的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平均值、标准差和配对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在实验后,学生的六类阅读策略的平均值都提高了。其中,词汇技巧策略的平均值(4.41)最高,其次是寻读策略,平均值为3.67。这两项的策略使用频率由实验前的中频上升为高频,说明在实验后,学生经常使用词汇技巧策略和寻读策略。而略读策略的使用频率仍为中频,但其平均值由实验前的2.59上升为3.27。推测策略的平均值为3.19,结构分析策略的平均值为3.18,而预测策略的平均值(3.07)最低。但这些策略的使用频率均由实验前的低频上升为中频。这表明:实验后,学生的各项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都提高了。而且从配对样本t检验所得的实验前后各项阅读策略的p均小于0.05,说明实验前后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变化有显著差异,即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训练能显著增加学生的策略使用意识。

五、结论与不足

从以上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结果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实验结束时的阅读后测成绩来看,SBi的阅读策略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上,采用SBi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可行和有效的。

(2)从对比实验前后实验班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实验后,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意识明显增加,这说明学生的策略意识是可以训练的。

但由于受时间、精力等条件的限制,加上目前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SBi的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不多,可供参考的资料甚少。因此,本研究设计还不尽人意,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2年。

②Cohen,a.D.&weaver:Strategies–BasedinstructionforSecondLanguageLearners,SeameoRegionalLanguageCentre.1994.

③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外语界》,2002年第6期。

④Block,e.L.:theComprehensionStrategiesofSecondLanguageReaders,teSoLQuarterly,1986-3.

附录初中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邀请你参加该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你在英语阅读时是否使用阅读策略以及何种策略。你的回答只反映你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没有好坏对错之分。问卷的数据只为教学研究服务,与你的英语成绩无关。谢谢合作!

第一部分个人情况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年龄_________

第二部分关于阅读策略使用情况

该部分一共有20道题。请你根据字母a至e所代表的含义选出其中一个,填在句末的横线上。请记住在填写时,要根据在自己的实际做法而不是你的想法或其他人的做法。

a=完全不符合你的情况

B=基本不符合你的情况

C=有时符合你的情况

D=基本符合你的情况

e=完全符合你的情况

1.阅读开始时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章内容

2.阅读时根据文章开头和段落起始句预测文章内容

3.阅读时根据文章结构预测文章内容

4.阅读文章前先浏览整篇以了解大意

5.阅读时带着问题到文章中寻找答案

6.先跳过不理解的部分,待读完全文后再说

7.阅读时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8.阅读时忽略不相关的细节

9.阅读时注意段落的中心句或主题句

10.阅读时运用背景知识推测文章观点

11.阅读时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未述结论

12.阅读时理解作者的弦外之音

13.阅读时用构词法知识推断生词的含义

14.阅读时利用同义词和反义词猜测生词的含义

15.阅读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6.阅读时跳过生词继续阅读

17.阅读时注意文中连接词、代词等的作用

18.阅读时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篇10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学习观为.学习是认知主体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分析了目前高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实现英语阅读中的意义建构.进而提高其英语阅读的水平和能力。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皮亚杰认为.个体在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巾.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11t界的认识.从而使f=_l身的认知缔构得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来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同化”足学习背把外在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丰富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的过程:“顺应”则是指在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外在信息发生冲突时.学习者主动调整和重组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坩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在教学巾,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雨被灌输的对象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以下四个要素:(1)情境:学习环境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问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排『本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日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存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二、传统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Carreli从图式理论fSchematheory)~度探讨了阅渎的本质.认为阅读是读者利用大脑巾已经存在的同式背景知识结构.通过“F1上而下(top—down)”(即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和“自下而上(bottom—up)”(即运自身已有的经验、知识和当前文本信息进行推断)两种模式的相互作用和补充完成阅读理解因此.阅读是凄者与作者的互动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辨认、记忆、回忆、联想、分析、综合、推理、预测等心理活动复杂的心理活动.对输入的文字信息进行主动地加和意义建构受传统阅读理论和教学观的影响.当前高职英语浏读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传统『蒯读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忽略了阅读技能的训练部分教师认为.阅读仅仅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被动解码过程.认为意义附身于文.读者只需逐字逐句渎文字.全文意义便唾手可得。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讲单词、语法和句子.而不少学生也误以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每句话的字面意思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读技能技巧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按照由单词到句子再到段落的顺序来逐字逐句地理解文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去捕捉有效信息来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第二.传统阅渎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学模式以“教”为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阅读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任务就是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阅读的主体是读者.学生才是阅读课堂的主体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来看.学生的列读知识和技能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通过学生亲自参加到阅读实践中去.并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将教师的指导与自身的一系列思维、认知、判断和理解活动结合起来,将自己积累起来的背景知识容纳进去.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第三.传统阅读教学讲授模式僵化.缺乏真实的学习情境情景是教师为学生创造的类似于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情景是建立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之上的.它让学习者能够在实际情境下结合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完成意义建构、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活动要么把重点放在法词汇讲解上,要么放阅读、做题、对答案上,没有体现真实阅渎中读者的主动和语言的交际性从而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现实阅读和语言活动脱节.在实际英语使用中面临许多障碍。

第四.传统阅读教学活动单一,只强调老师“教”和学生“学”.认为教学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问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也仅仅体现为简单的师生关系.而忽视了认知主体的学生同伴之间的社会互动.因而对“协作学习”认识不足.没有重视小组式的讨论和交流。

第五.传统阅读教学对教学效果检测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认为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最好办法就是核对练习答案的正确率。在我国.阅读考题大部分是以标准化的客观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因此平时课堂阅读练习题也以选择题为主。这种标准化测试比较容易操作,但也有很多缺陷。Lazear指出.标准化测试只能测¨|学生全部能力的非常表面的有限信息.仅仅依靠这类考试的分数来评判学生.会对学生产生不公正评价.打击学生积极性

三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发展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帮助学生发展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建拘主义教学观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观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从英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组织者、协调者、设计者、促进者、开发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变为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创造者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与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二,教师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由“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让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小组教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让单纯的语言点讲授或做题练习转变为讲座、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多种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情境化教学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学习观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脱离实际情境的英语教学模式.认为学习总是和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只有在实际的情景下学习,学习者才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传统教学忽略情境的创设.让学习在在脱离真实现实生活的“去情境化”中进行,从而造成学生“学与用”脱节和高分低能。因此,情境创设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的开始阶段。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要使学习活动要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课堂教学必须突出教学环境与现实的相似性而要创设真实的课堂情景.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体现真实性.即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应该符合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符合语言使用的真实条件。真实性阅读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获取信息。真实的阅读活动一个读者运用背景知识.不断对阅读材料做出假设、预测和验证,实现读者和阅读材料、作者之间的积极的、主动的交流,形成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的过程。

因此.阅读教学应让学生沉浸于自然真实的语篇之中.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来理解阅读内容.并从中逐渐学会和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教师要启发学生进入阅读输入的语境.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顺着文体的思路去体验和感受阅读材料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单向的灌输或传授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枯燥的、死板的知识的输入.而是要以双向的、互动的交流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输出信息的渠道.使学生在主动吸收知识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比较恰当地运用所学知识和老师、同学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以设问、答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自然地完成对文章从局部到整体的感知和理解。(三)提倡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优化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f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成为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研究发现.有效的协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还能帮组学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及自我评价水平.增进积极的群体关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教与学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边互动的协作学习,可以把学生分成4—6人组成的小组.以阅读活动为中心,开展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阅读任务。首先,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定时定量完成材料阅读.对要解答的问题形成自己理解和看法然后.组员之间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见解。在交流时,学生彼此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教师也可加入学生的讨论.同时根据教学任务进展情况,引导深化学生的讨论最后.各小组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讨论情况进行信息总结.形成书面或口头材料.便于师生对学习结果作评价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不仅仅讨论对剌读材料的理解是否正确.还要讨论如何运用阅读技巧和策略来完成阅读理解,、

(四)加强阅读策略教学.促进意义建构能力的发展

如前所述.“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最终目标要帮助学生完成意义构建.就是要帮助学生激活头脑中的图式去“顺应”或“同化”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图式是一种惰性知识.如果不被激活就无法被运用Carrell曾做过一项试验.让学生在外语阅读前接受阅读策略训练试验结果的表明.阅读策略训练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对加强和促进他们的外语阅读起了积极作用因此.阅读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读什么”.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读”学生只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才能举一反.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发展对阅读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一个读者背景知识和文本信息相互作用进行解码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至下而上(bottom—up)和至上而下(top—down)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完成的不少学生受传统阅读法的影响,只通过逐字逐词、逐词逐句的方式来阅读,却忽略了利用top-down模式来对文本信息进行主动的推断和认知.也就无从激活背景知识阅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top—down模式,通过略读、浏览、猜测等方式对文章进行印证性理解.提高学生获得综合信息的能力。

Caite11提出.在教授和训练学生阅读策略的时候.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该策略是什么:下定义,描述策略特征:(2)为什么学习该策略:说明策略学习目的;(3)如何使用该策略:分析,解释和示范该策略;(4)该策略用在何时何地:界定策略使用环境;(5)对策略的使用作何评价:分析策略使用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问题。以略读法(skimming)为例,教师首先向学生指出略读技巧是迅速获得大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通过对读物的大致理解来激活头脑中的图式.以便利用激活的图式对文本信息进行推断:接着教师向学生解释怎样进行略读如可以通过浏览文章标题,副标题.主题句.标志词等获得文章得主要线索,同时用例文作一定量的示范.说明略读主要适用于快速阅读:最后教师在学生经过略读训练之后.让学生对自己运用略读法的情况作简要评价。评价可采用问卷式.也可采用写评论的方法。

(五)改革传统评估手段.建立多维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