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十篇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十篇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7:22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篇1

关键词:食品营养學;公共选修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1020202

1引言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以食品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以“营养学基础—食物营养—营养与生长发育—营养与慢性病”为主线,系统阐述食品营养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知识与方法[1],如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每种营养的功能,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生长发育及衰老过程中的的营养特点。最后介绍了痛风、糖尿病、肥胖病、脂肪肝、高血压、癌症等常见疾病的病理、防治及其功能食品。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开设食品营养学公共选修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食品营养学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增强营养的意识,自觉采取健康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以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亚健康状态是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焦虑、易疲劳、神经衰弱、偏胖或偏瘦等症状[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追求已不再局限于解决温饱、享受美味,而是希望通过食品提供营养,促进健康,尤其是亚健康的人群,慢性病患者,生长发育的儿童、少年,生理功能低下的中、老年人群,希望通过膳食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食品营养学教育严重缺乏,人们虽然具有强烈的营养意识和保健愿望,但由于不懂得食品营养学,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们从网上、微信群听说什么食物营养就猛吃,什么食物有害就不吃,而这些所谓的营养知识是不全面、不系统的,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严重打破了营养平衡,使慢性病如痛风、糖尿病、肥胖病、脂肪肝、高血压、癌症等疾病高发,形成越讲营养越保健就越短寿的现象,这些都是人们缺乏食品营养学系统学习造成的。所以高校开设食品营养学公共选修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高校开设食品营养学公共选修课是促进大学生健康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习食品营养学,使大学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预防疾病,对于促进大学生自身营养与健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阶段由于缺乏食品营养学相关的知识学习,使当今的大学生们在食品与健康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和盲区[4]。如一些大学生中不吃早餐、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盲目减肥,偏爱动物性食物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不少大学生出现肥胖,营养不良,近视、高血压等现象,亚健康的大学生逐渐增多。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食品营养学课公共选修课的学习,对加强学生营养知识的积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5],也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的。

4高校开设食品营养学公共选修课是全民健康的需要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监管;食品安全;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1--01

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了社会稳定、影响了我国正当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国家整个行业的总体声誉,因此要加强食品营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加大食品卫生监管的力度,从而更好的应对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的概述

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关定义,其仅仅将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狭义的范畴来理解,只要食品没有毒,对人体没有伤害,并且要符合一定的营养要求,不造成对人体危害,那么这种食品就是安全。实际上这样理解还是远远不够,食品安全包括了食品卫生和营养,在理解这一点上,需要有关部门人员打破原本的局限观念,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的涵义。联合国对于食品安全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主要囊括了以下几方面:第一、数量方面。即一个国家政府的财政部门和食品部门要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食品给国家公民,为国家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二、安全方面。即对食品的生产和加工部门提出了为消费者所提供的产品不得有任何明显或潜在的因索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要满足消费者所需的营养物质。第三、发展方面。食品安全需要符合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的要求,对食品生产和加工部门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重视周边加工环境,保持环境优良,维护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总的来说就是要求生产或者加工的食品不能有毒、对人体不能有害并且需要具备一定满足要求的营养,不能对食用者的健康状况有任何的威胁。并且食品的营养和卫生是相依相存、不可分割的。食物中有机物、无机物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的物质经过人体的各个消化系统后,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并被有关组织器官有选择的吸收。这些物质是健康、稳定生长的重要基础,所以食物中如果存在有价值的营养物质,则对于改善人体的生理健康有着显著作用,反之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卫生法》中有涉及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1)食品营养问题。良好的食品营养有益于生物机体健康,营养不良将会升高人体受到各种疾病影响的可能性。当前食品营养来源过于单一化,人们的营养意识不高,很多人不明白食物相克等原理,部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品添加剂界定不明,食品原料比较差,但是没有相关营养标准限定,相关食品潜在破坏人体的问题没有充分重视和研究,更没有相关的营养以及界定标准,这些问题都给食品营养问题极大挑战。(2)食品卫生监管问题。主要的卫生监管问题表现在律法规体系过于粗放,不能细化,对很多药物检测和标准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食品安全存在多头监管,仍然采取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责任分割以及沟通的不甚明了,安全标准体系以及信用体系建设都不完全,这都是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向。

3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应对食品安全的措施

3.1加强有关食品营养的监测。加强有关食品营养的监测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保证食品安全、健康、营养的有效处理手段。人们按照目前的食品种类以及食品的營养状况,规定出各种食品不同的营养标准以及不同人群相应的最佳营养摄取量。这样既可以使不同人群的营养均衡,也可以让人们拥有好的饮食习惯。另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营养的相关条款也需要完善、规范。这种做法可以让食品的营养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更加标准、更加合理。

3.2加强有关食品卫生的监测。加强有关食品卫生监测则需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很好地整改食品卫生的监测工作。此外还应该把监管的责任具体到每个监测管理人员的身上,让其切实履行责任,从而提高食品卫生监测的水平。目前我国实行的《食品安全法》中并没有详细监管食物种类、营养搭配、营养破坏等。简言之,我国现存的食品安全法规仅解决了食品卫生所存在的弊端,却没有合理保障食品的营养和安全。

3.3严格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就是监管、控制一切对可食用或饮用的物质进行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有可能会引发的一切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有害因素,从而保障在此过程中被生产出的食品对消费者的身体状况不会有任何损伤。政府应该同时注重多样、适量两方面,解决食品安全中食品营养和食品卫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具体表现为:第一、加大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法规的建设,试图与国际迅速接轨。做好细化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法规,使得食品安全监控有法可依。第二、建设食品安全信用机制,做好改善信用环境,提高企业信用意识,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框架、制度和管理等。并且建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做好完善包括iSo体系在内的食品管理以及认证体系,同时需要健全安全的预警反应机制以及完善各种评级标准、机制等。第三、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各个相关部门的责任,公布相关的监测信息,使市场透明化、公开化,从而达到长期监控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影响人们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繁殖、延续。由于目前我国安全事故频发,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以及人民幸福生活,因此探讨分析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应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南苏格

  参考文献: 

胡承康等.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o5)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篇3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促进营养均衡发展、统筹协调生产与消费作为主要任务,把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作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食物与营养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食物数量与质量并重。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重视食物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加强优质专用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提高优质食物比重,实现食物生产数量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坚持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现代营养理念引导食物合理消费,逐步形成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传承与创新有机统一。传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优良膳食传统,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膳食方式,创新繁荣中华饮食文化,合理汲取国外膳食结构的优点,全面提升膳食营养科技支撑水平。

坚持引导与干预有效结合。普及公众营养知识,引导科学合理膳食,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疾病;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食物与营养需求,采取差别化的干预措施,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

(三)发展目标

食物生产量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提升食物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稳步增强食物供给能力。到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油料、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生产稳定发展。

食品工业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产业特色明显、集群优势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品牌信誉好、产品质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食品加工及配送企业。到2020年,传统食品加工程度大幅提高,食品加工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

食物消费量目标。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控制食用油和盐的消费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

营养素摄入量目标。保障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保持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其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比不高于30%;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78克,其中,优质蛋白质比例占45%以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到居民健康需求。

营养性疾病控制目标。基本消除营养不良现象,控制营养性疾病增长。到202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其中,孕产妇贫血率控制在17%以下,老年人贫血率控制在15%以下,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12%以下;居民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率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供给稳定、运转高效、监控有力的食物数量保障体系。稳定耕地面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牛肉、羊肉、禽肉供给比重。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障水产品供应。广辟食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杂粮、木本粮油等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等产地初加工。积极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市场网络和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安全卫生、布局合理的现代食物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数量安全智能分析与监测预警,健全中央、地方和企业三级食用农产品收储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食物供给。

(二)构建标准健全、体系完备、监管到位的食物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物安全监管制度,健全各类食物标准,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规范食物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加快推进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完善投入品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进食物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加大对失信企业惩处力度,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加强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应急处臵,强化舆论监督和引导。

(三)构建定期监测、分类指导、引导消费的居民营养改善体系。建立健全居民食物与营养监测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和信息分析。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视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摄入过多等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产品

1.优质食用农产品。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严格保护产地环境。2.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加快发展符合营养科学要求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方便食品、营养早餐、快餐食品、调理食品等新型加工食品,不断增加膳食制品供应种类。强化对主食类加工产品的营养科学指导,加强营养早餐及快餐食品集中生产、配送、销售体系建设,推进主食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促进居民营养改善。加快传统食品生产的工业化改造,推进农产品综合开发与利用。3.奶类与大豆食品。扶持奶源基地建设,强化奶业市场监管,培育乳品消费市场,加强奶业各环节衔接,推进现代奶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大豆资源优势,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扶持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强化大豆生产与精深加工的科学研究,实施传统大豆制品的工艺改造,开发新型大豆食品,推进大豆制品规模化生产。

(二)重点区域

1.贫困地区。采取扶持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创新营养改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食物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实现贫困人口食物与营养的基本保障和逐步改善。2.农村地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商贸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现代流通业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拓农村食物市场,方便农村居民购买食物。3.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食条件,加强对在外就餐人员及新型城镇化地区居民膳食指导,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模式,控制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饮食,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病率。

(三)重点人群

1.孕产妇与婴幼儿。做好孕产妇营养均衡调配,重点改善低收入人群孕妇膳食中钙、铁、锌和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状况,预防中高收入人群孕妇因膳食不合理而导致的肥胖、巨大儿等营养性疾病。大力倡导母乳喂养,重视农村地区6个月龄至24个月龄婴幼儿的辅食喂养与营养补充,加强母乳代用品和婴幼儿食品质量监管。2.儿童青少年。着力降低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保障工作。遏制城镇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态势。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对教师、家长的营养教育和对学生食堂及学生营养配餐单位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强化营养干预,加大蛋奶供应,保障食物与营养需求。3.老年人。研究开发适合老年人身体健康需要的食物产品,重点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低盐、低脂食物。开展老年人营养监测与膳食引导,科学指导老年人补充营养、合理饮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提高全民营养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科学饮食理念。研究设立公众“营养日”。开展食物与营养知识进村(社区)入户活动,加强营养和健康教育。适宜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定期在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等人流集中地发放。发挥主要媒体对食物与营养知识进行公益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营养知识传播的科学性。加大对食物与营养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强流通、餐饮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食物生产与供给。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的食物安全责任。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对食物加工、流通领域的扶持力度,鼓励主产区发展食物加工业,支持大中城市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治理面源污染。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

(三)加大营养监测与干预。开展全国居民营养与基本健康监测工作,进行食物消费调查,定期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状况报告,引导居民改善食物与营养状况。加大财政投入,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就餐环境。

(四)推进食物与营养法制化管理。抓紧进行食物与营养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工作,适时开展营养改善条例的立法工作。针对食物与营养的突出问题,依法规范食物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专项治理整顿,营造安全、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创新食物与营养执法监督,提高行政监管效能。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篇4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周食用5次人工养殖的三文鱼可以显著提高身体素质,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2008年在中国举行的中挪合作研究是首次关于海产品对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影响,明确海产品尤其是三文鱼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作用。

研究结果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挪威国家营养和海产品研究所(niFeS)在青岛举行的“2008中国-挪威海产品研讨会”上共同发表。

中挪宣布最新研究结果

研讨会上,来自世界最大的两个海产品出口国――中国和挪威的专家参与交流了彼此在海产品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上的实践经验,并讨论了如何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中国方面的课题研究负责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老年和临床营养室)教授张坚提到:“目前,中国常见的食谱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即长期摄入大量脂肪,但脂肪中缺少必要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

“和其他食物相比,海产品中含有更多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张教授还提到,“根据我们的研究,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epa和DHa对心血管系统病变有极大的预防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一周食用5次养殖三文鱼,鱼肉摄入量大约为500克,体内脂肪酸的营养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促使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明显减少。也就是说,三文鱼不仅是美食,更是一款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食品。”

最新研究结果的积极作用

早在2007年8月,在北京就已开始进行为期8周的心血管健康研究,此项目由挪威研究理事会资助。研究对象为35~70岁且患有轻微心血管疾病的男性,一共分为三组,其中一组每周食用约500克养殖三文鱼,另一组每周食用约500克其他鱼类,而第三组则每周食用约500克畜禽类食物。

研究组的另一个负责人――挪威国家营养和海产品研究所LivarFryland教授强调了本次中挪心血管研究结果对中国消费者的积极作用:“此项研究很好地向消费者展示了食用海产品对健康的关系。近期国际关于海产品消费的风险-得益估计也显示海产品是多样、均衡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产品,特别是高脂肪鱼类通常都含有丰富的omega-3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对脑部组织健康功能的发展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三文鱼也含有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虾青素,对整体健康、皮肤健康和脂肪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非脂肪鱼类可以有效防止ii类糖尿病的发展。因此为了保有健康体魄,在膳食中应该保持食品种类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如在日常食谱中同时食用高脂肪鱼和非脂肪鱼,即海水鱼和淡水鱼会更有益人体健康。

挪威研究理事会顾问turidHiller女士谈到:“此次合作益处颇多,涉及面广泛。食品、健康、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科研领域所关注的焦点。食品对生物和健康方面的影响需要通过研究得到正式的书面记录和证明,消费者也要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而真正的高质量食品需要以环保和基本伦理道德为基础。”挪威研究理事会是挪威国家发展和实施研究策略的官方组织机构,鼓励积极有效的国际间研究合作。

确保海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篇5

学生营养日校园工作总结一

5月13日-19日是第四届“全民营养周”,主题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今年5月20日是第29个全国学生营养日,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合理的营养和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合理膳食营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食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镇中心中学围绕今年全国学生营养日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首先利用学校校园广播、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传,让学生了解全国学生营养日的由来、中小学生营养的重要性以及学生营养不良等疾病预防知识;其次在校内悬挂“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宣传横幅,营造宣传氛围,出一期全国学生营养日宣传专刊宣传营养健康知识;在21日上午镇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也走进校园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知识宣传,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于解答,为学生发放宣传单并建议他们带回家让家长了解相关营养健康知识;另外我们还在校园内多处张贴宣传海报,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营养膳食和运动的重要性。

慧吃慧动,健康体重,“吃动平衡促健康”是一项长期而且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推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提高师生及家长的营养认知水平,逐步建立科学的饮食卫生习惯,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远离肥胖与慢性病,健康快乐每一天。

学生营养日校园工作总结二

x天是全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均衡、适量—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在学校有关领导的重视下,我校积极开展“5.20营养健康教育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面向师生和家长积极做好学生营养知识的宣传活动,小结如下:

为了提高对做好学生营养知识宣传工作的认识,针对今年活动主题,我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营养知识宣传专题活动计划;结合“5.20中国学生营养日“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学生营养知识宣传,如板报,广播,家长信等;结合本校实际在学生中组织主题班会,营养知识竞赛活动.

(一)组织参加营养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5月16日至5月20日期间,我校开展营养日活动,以学生营养健康为主题,每班以黑板报、手抄报等式进行营养健康知识宣传。并通过校内广播系统播放营养健康知识。并在每班进行一节“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为主题的健康教育课。

(二)组织学生参加营养健康知识竞赛活动

各班开展“全面、均衡、适量——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主题的班会,并组织以“全面、均衡、适量——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并评选出组织好的班级。

(三)组织家长进行营养科普知识学习

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学生营养科普知识,引导家长科学、合理安排家庭饮食,发挥家庭在学生营养改善中的作用。

学生营养日校园工作总结三

在全国中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XX职高德育处开展了主题为“拒绝垃圾食品,做健康劲职人”学生营养日签字活动。

活动旨在宣传健康饮食的重要性,XX职高学校卫生部部长xxx同学向全校学生发出饮食健康倡议,倡议大家拒绝垃圾食品,平衡营养膳食。学校医务室xxx老师为全校学生做了一次精彩的健康知识讲座,列举了全球十大垃圾食品,介绍了垃圾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巨大危害健康饮食的注意事项,提出了多项健康饮食的建议,活动中学校还展出了五月中旬开展的“拒绝垃圾食品,做健康劲职人”电子板报征集活动中的获奖作品,丰富的内容,精致的构图,向大家传达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活动最后,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宣言签字仪式,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在印有“拒绝垃圾食品,做健康劲职人”的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签名过程看似简单,但它是个人与健康签约的过程更传递了健康饮食理念和拒绝垃圾食品的决心。

校区孙副校长为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号召大家要牢固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从现在做起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拒绝垃圾食品,做健康劲职人”的誓言。通过此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健康饮食意识,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拥有健康体魄奠定了基础。

学生营养日校园工作总结四

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为让孩子们具有正确的饮食营养观念,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今天我园积极开展“全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宣传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观念,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区在2016年开始将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卫生监管并重运用于日常食品与公共卫生监管中,分析实施前后1年时间内,我区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情况。1.2方法:综合分析当前我区在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中潜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强化措施,从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卫生监管两方面出发应对食品安全中潜在问题:1.2.1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现状情况。①食品营养情况。结合对我区食品营养情况综合调查可以发现,食品营养工作质量不佳的情况较为严重,存在有多方面问题。诸如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针对食品营养情况进行检测;食品中有关添加剂类型尚未说明;食品营养标准尚未完善;未对食品原材料监控工作加以重视等。同时,社会群众对于食品营养的重视程度不高。②食品卫生监管情况。因食品卫生监管方面存在有一定缺陷,使得不合格产品大量存在于市场中。具体而言,当前食品卫生监管存在问题主要有2点:a.法律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食品卫生监管条例。b.分段管理中,各级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未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2]。1.2.2强化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的对策:①引导居民按照多样适量的方式进行饮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按照多样适量的方式进行饮食,可有效满足人体对于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同时可有效避免因长时间摄入单种食物而出现营养失衡甚至“食物中毒”。避免患者出现细菌性或者生化性食物中毒的情况。从当前实际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市面上各类食物或多或少残留有毒素、激素等。摄入食物单一,很容易导致其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同时,在该饮食模式下能起到对居民胃肠、肝肾功能保护的作用。②提升居民对食品营养的重视程度。在生活节奏持续加快的情况下,居民对食品营养重要性认识程度有所降低。为此,必须通过健康知识讲解的方式引导居民对该方面内容加以重视,鼓励其做到营养均衡,不食用三无食品。③强化食品卫生监管。有关食品检测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其以严谨的态度开展各方面食品质量监控工作。并落实食品检测责任制,针对不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管理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惩处[3-4]。1.3观察指标:针对实施前后我区食品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各方面数据进行处理,按照%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以χ2检测,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前一年时间内,我区共发生8例食品安全事件,而实施后仅1例,实施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发生前,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居民健康。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食品安全问题在日益严重,导致居民患病率在持续提升。食品安全“双重挑战”于近几年被社会所重视。为有效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处理,我区从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针对当前我区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监管对策。从提升居民对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视程度、均衡饮食以及强化食品监管部门职责等角度出发,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综合对比实施前后各一年时间内食品安全不良事件可知,在该监管体系的作用下,食品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饮食健康[5-7]。总之,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是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内容,以及需要在后续工作中持续进行重视与处理。

作者:于宏单位:鞍山市千山区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大队

参考文献

[1]李宁.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及应用[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7,35(1):1-5.

[2]张晓伟.浅谈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J].中国农村卫生,2016(24):10-11.

[3]王慧.浅谈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的食品安全双重挑战[J].食品安全导刊,2015(21):45.

[4]胡承康,白玉成.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5):427-430.

[5]魏建勋.某市食品小作坊卫生安全状况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91-492.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篇7

【关键词】 健康食堂;维护食品安全;主渠道作用

“健康食堂”是近年来一种新提法,它是以食堂为中心,通过为来食堂就餐的人们提供符合健康的食物,优美、舒适、有序的就餐环境,以及加强对餐炊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就餐人员的科学膳食教育, 把人们从传统的餐饮理念和饮食习惯, 逐步转变到“营养、 安全、 健康” 上来,从而提高人们日常科学膳食的搭配能力,并最终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

一、开展创建“健康食堂”的必要性

以福建公司为例,我们通过对比2009至2011年三年的体检结果,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等慢性疾病人群较大,并呈年轻化和上升趋势,而这些疾病是可以通过膳食干预得到改善、消除的。众所周知,因城市交通等原因,职工午餐大多不能回家就在公司食堂就餐,有的职工一日三餐都依赖于公司食堂,因此,开展健康食堂的创建工作对改善职工营养状况和预防和控制各种慢性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开展建“健康食堂”的作用

电网企业内部开展创建“健康食堂”活动是落实国网公司党组关爱员工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符合公司员工对美好生活、健康生活的期待,并且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职工食堂管理水平的有效形式;是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健康食堂”能充分发挥在维护食品安全,增强干部职工健康素质的主渠道作用,为公司的高效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三、福建公司开展建“健康食堂“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要确保健康食堂创建活动取得实效,一是公司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建立以公司总经理为领导小组组长主抓,分管领导抓落实,相关部门抓具体,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局面。二是从关爱员工的高度把创建健康食堂活动列入公司重点工作来推动。公司主要领导平常经常过问关心,听取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三是挤出专项资金用于食堂改造,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二)实施标准化管控。按照“所有工作都要有标准衡量,所有过程都要得到控制,所有人员都要得到有效管理”的要求,将食堂标准化建设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做到每个人、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管控。一是制定《食堂管理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食堂管理的职责、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要求。二是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37个食堂日常运作规章制度和19条流程记录标准,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三是从食材供货渠道、食品加工、库房管理、餐用具消毒、病媒生物防治等方面强化管控,实现了食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三)强化探索创新。在创建中不断探索,注重创新,食堂管理不断向信息化、科学化发展。一是开发《医疗健康与美食服务平台》和《营养健康干预系统》。实现员工与机关工作部、营养师、食堂管理人员互动;对各类就餐人群一日三餐给予专业指导建议;对食堂日常材料采购进行科学管理。二是搭建本部员工膳食委员会沟通平台。建立由员工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食堂成本管控、餐饮质量监督、卫生与服务督促检查等方面作用,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三是要开展绿色食品基地和供应体系建设,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实现食品来源可追溯、供应渠道能控制。

(四)着力提升从业队伍技能。在从业人员中广泛开展了“知识、技能双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一是组织食品安全常识、制度文件、日常操作规范、清洁药剂使用方法、农残检测流程、营养配餐、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等知识的培训。二是每周对员工进行应知应会知识考试,从食品安全、药剂使用及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三是开展技术比武,通过以赛促训,提升了厨师的技能水平。

(五)注重企业文化引领。公司把健康食堂创建工作作为加强本部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充分发挥职工食堂增强干部职工健康素质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拓展后勤保障功能,让员工感到公司大家庭的温暖。一是发挥机关工作部党政工职能协同优势,开展“健康同行、快乐相伴”创建健康食堂主题系列活动,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端午包粽子比赛、厨师技能展示、为每位员工发放了控油壶、控盐瓶等,增进了食堂与员工、员工之间、本部食堂和基层食堂的沟通和互动。二是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职工体检结果出来后,医务室在体检报告单后都附上“饮食处方”,并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一对一“诫免谈话”,倡导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健康技能。三是开展健康讲座进机关。定期邀请专家为员工解读体检报告,邀请营养专家作《餐饮营养搭配知识》等讲座,引导职工从传统的餐饮理念和饮食习惯,逐步转变到“营养、安全、健康”上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关于开展创建健康食堂活动的通知(国机爱卫会[2010]1号)》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篇8

食品营养健康是中国以及世界的重大课题,在中美两国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目前,全球食品科学体系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全球性,全球食品体系涉及国家众多;二是多学科性,建立现代食品安全体系,要运用食品科学、农学、生物学乃至互联网、大数据等多学科的知识;三是产业链环节的复杂性,涉及到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产业链上的诸多环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点对点”式的合作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新局面,需要在“综合、跨界、安全”这几个关键词中,探索新的全球合作形式。伊利集团主导实施的中美食品智慧谷项目中的几家全球名校,正是这几方面的典型代表。

“综合”的代表是著名的康奈尔大学,它是美国常春藤盟校中唯一开设食品专业的大学,综合实力强,涉及所有食品学科的研究方向。康奈尔研究方向很全面,包括有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和处理、食品毒理学、食品感官评价和营养学等。该校诞生过4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教授和专家带头的世界级实验室多达17个。康奈尔大学的特点就是学科背景的综合,有些食品教授甚至来自其他院系。正是康奈尔大学学科综合的特点,使之成为克隆技术诞生之地,这自然也会为中美食品智慧谷提供有力的支撑。

“跨界”的代表则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该校在农学等方面排名全美第一。该校有一个传统――组建“研究小组”,这些研究小组横跨多个学科,整合全校的资源,与不同的学者一起,分享研究过程中的心得。另外,该校正在将生物工程、医学、兽医等方面联合起来开辟“整体健康”板块。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跨界”经验与伊利主导的中美食品智慧谷的理念完全契合,也成为中美食品智慧谷的重要部分。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篇9

1食品营养学领域项目申请情况

1.1食品营养学项目申请情况概述2010—2011年食品营养学项目申请情况见表1。2010年度,食品营养学领域共接收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项目199项,占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总数的14.64%。2011年度,申请项目数为303项,占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数的15.23%,所占比例比上年增加了0.59%,同时申请项目数比上年增长52.26%,增长速度高于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的总体增长速度(46.36%)。两年来,食品营养学领域申请的上述3类项目总数,在食品学科3级申请代码中占据第3位,仅次于食品生物化学(申请代码:C200101)和食品检验学(申请代码:C200103)。2010年食品营养学领域不予受理的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项目只有2项,占本领域申报数的1.00%。2011年,有15项申请不予受理,其中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分别为7项、6项和2项,占本领域申报项目数的4.76%,占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不予受理项目总数的23.81%,是食品学科初筛率最高的一个研究领域;在不予受理项目中有6项是由于参与人超项等原因所致,7项是由于研究内容超出食品科学学科资助的范围。因此,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领域实际受理面上项目149项,青年基金111项和地区基金28项,合计287项。

1.2申请项目按研究内容的分布情况根据2010—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5类:1)七大营养素的研究;2)食品中功能成分、功能因子的功能性研究,包括食品新功能成分的发掘和功能研究,食品成分新功能的发掘,食品成分构效关系等;3)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的营养学研究;4)分子营养学研究;5)其它研究,包括我国传统食品殊组分的作用与机理,饮食结构、膳食配伍、食品品质和主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2010—2011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的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见表2。2010年和2011年度申请项目中,研究内容都以第1)和2)类的研究为主。2010年度,第1)和2)类的研究分别占食品营养学领域申请数的36.18%和44.22%,2011年分别占37.62%和44.55%。而作为食品营养学重要研究方向的“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的营养学研究”,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只有13项和23项(分别占6.53%和7.59%)。分子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食品营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但2010年只有8项申请(占4.02%),2011年也仅有17项申请(占5.61%)。其它方面的研究所包含的内容也是食品营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申请数量也很少。

1.3申请项目按单位的分布情况2010年共有109个单位申请食品营养学领域的基金项目,申请量前16位的单位见表3。这些单位中申请最多的是12项,最少申请1项,平均每个单位申请1.83项。其中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单位数分别是73、50和14。2011年申请单位数增加到136个,其中两年都申请项目的单位有78个,58个单位为2011年新增单位;31个2010年的申请单位2011年没有继续申请,这些多是2010年只申请了1项的单位。2011年平均每个单位申请2.23项,比2010年有所增加。这两年合计申请项目最多的单位是南昌大学(27项),其次是中国农业大学(18项)、江南大学(14项)和浙江大学(14项)。从单位性质来看,以传统的农、林、渔类研究院校所为主,2010年和2011年共申请207项,占41.24%,申请量最小的是医学类科研单位,共申请26项,占5.18%(见表4)。

1.4申请项目按申请人年龄分布情况从食品营养学领域基金项目申请人年龄分布来看,地区基金中35~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比食品科学整体比例高,而41~45岁的要低。而面上项目中,50岁以下申请人所占比例,食品营养学领域要比食品科学整体水平低(见表5)。青年基金申请人的年龄分布与食品科学整体水平情况类似(见表6)。

2项目评审和资助情况

2.1申请项目的评议和资助概况经统计,在2010—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面上项目同行评议中,3位同行专家都建议资助的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7.34%和8.97%,远低于同年食品学科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55%和13.92%),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与食品学科平均比例差别不大。在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的同行评议综合评价方面,食品营养学领域中评价意见为3a的项目所占比例也低于食品学科平均水平(见表7)。2010年和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受理的面上、青年和地区3类项目中,一审专家对创新性的评价结果均低于食品学科的整体平均水平。其中,2010年3位专家对创新性评价都为a的项目只有1项青年基金,而食品学科整体水平分别为0.97%、0.78%和1.63%。2位专家评价为a的比例在3类项目中分别仅占5.61%、6.61%和0,均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水平(分别为8.48%、8.27%和4.07%)。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领域3位专家对创新性评价都为a的项目为0,而食品学科整体水平分别为1.07%、0.81%和0.62%。2位专家评为a的比例在3类项目中分别仅占5.37%、2.70%和0,均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89%、7.45%和4.35%)。需要指出的是,地区基金的创新性评价结果既没有3a,也没有2a。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申报总数占食品科学学科申报项目总数的第3位,但仅获资助49项,资助率约为15.61%,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资助率19.31%(见表8)。在食品学科所有17个3级代码的领域中仅高于食品油脂加工的10.87%,低于所有其它15个3级代码的资助率。相较于2010年20.10%的资助率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

2.2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分布情况在2010年和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所获资助的40和49项中,仍以1)营养素和2)食品功能成分研究为主(见表9)。2010年度,第1)和2)类的研究分别占食品营养学领域资助项目数的43.59%和43.59%,2011年分别占32.65%和55.10%;而作为食品营养学重要研究方向的3)、4)和5)获资助项目数很少,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只占获资助项目数的约13%。

2.3资助项目的单位分布情况2010年共有34个单位获得食品营养学的基金项目,这些单位中最多获4项,最少1项。其中面上项目有17个,青年15个,地区4个。2011年增加到40个单位。这两年合计获资助项目最多的是南昌大学(7项),其次是中国农业大学(5项)、江西农业大学(3项)和石河子大学(3项)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3项),其余都是2项和1项。从单位性质来看,以传统的农、林、渔类研究院校所为主,2010年和2011年共获资助41项,占46.59%;获资助比例最小的是医学类科研单位,共获资助2项,仅占2.27%(见表4)。#p#分页标题#e#

2.4资助项目主持人的年龄分布情况从食品营养学领域基金项目主持人年龄分布来看,地区基金中41~45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远远高于食品学科整体比例,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66.67%和57.14%;36~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低于食品学科整体比例。而面上项目中,36~45岁年龄段主持人所占比例,食品营养学领域要比食品学科整体水平高(见表10),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64.71%和60.00%。2010年青年基金主持人的年龄分布与食品学科整体水平情况类似,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36~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远高于食品学科的整体情况(见表11)。

3食品营养学领域基础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的情况能基本反映我国在此领域的基础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从这两年基金申请情况看,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学科范围的把握,研究队伍的结构和水平以及基础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方面。

3.1学科资助范围食品营养学研究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且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员也越来越多。食品营养学研究涉及到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与多个学科关系紧密。在国家基金委有多个学科的申请代码与食品营养学研究都有关系,由于学科之间存在交叉,导致很多申请人报错学科。在食品营养学领域尤其明显,有部分报到食品营养学的申请因不符合食品营养学的研究范围而不予受理,有些属于食品营养学的内容却报到别的学科。今年食品营养学有7份申请书因为报错领域而不予受理,占该领域不予受理数的46.67%。与食品营养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医学科学部预防医学学科的人类营养(申请代码:H2603)。食品营养学和人类营养都属于营养学的范围,是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一门科学,按照研究内容主要分为3个分支学科,即基础营养学、临床(医学)营养学、食品营养学[1]。基础营养学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2]。临床(医学)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3]。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4]。因此人类营养(申请代码:H2603)主要资助临床(医学)营养学以及基础营养学中以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为主的研究。食品营养学(申请代码:C200102)主要资助食品营养学以及基础营养学中有关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方面的研究[2]。

3.2研究队伍情况食品营养学是个交叉学科,与医学、生物学以及化学关系都非常密切。但从申请单位来看,生物学和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申请较多,医学领域的单位参与该领域的申请较少,这两年医学研究单位申请数量只占约5%,获资助项目更少,只占约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食品营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其它学科的研究人员开展合作,同时鼓励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参与食品营养学的研究,针对食品营养学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积极吸收和引入其它学科的新发现、新方法、新技术等,比如引入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及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新方法和技术手段,从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开展食品营养学研究,提高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水平,逐步形成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体系,在食品营养学研究中形成具有理论创新的新成果[4,7]。

3.3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的状况分析从这两年基金评议情况看,我国食品营养学总体研究水平不高,申请项目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可度较低,总体评价较差。比如,在2011年食品科学面上项目综合评议中,3个专家都同意的比例达到了13.92%,在食品生物化学领域3位专家都建议资助的比例为15.49%,而食品营养学领域只有8.97%。食品营养学领域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的资助率都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资助率,尤其是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的资助率分别比食品学科平均资助率低3个和5个百分点。从创新性评价指标看,食品营养学领域的申请项目创新性也明显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水平。这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急需围绕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思考,努力提高研究水平。食品营养学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前文的5个方面。但从2011年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来看,大多集中在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方面,而且大部分研究还处于跟踪国外研究的阶段,缺乏学术思想的创新性,也缺乏研究深度。因此在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素研究方面,随着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应逐步深入到分子营养学水平,研究这些物质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从而对其生理功能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研究如何利用这些物质促进有益健康基因的表达和抑制有害健康基因的表达;研究遗传变异或基因多态性对活性物质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研究这些物质与基因相互作用导致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的机制及膳食干预研究。另外,在食品营养学的一些重要研究领域,申请项目少,研究力量比较薄弱,今后需要鼓励和加强。如,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的营养学研究,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食品殊组分的作用及其机理以及我国膳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等。

3.4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今后,食品营养学需要针对与该领域相关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的深入研究,通过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重点需要关注以下方向的研究:(1)食品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对食品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与控制方法;(2)深度挖掘食品或天然产物(特别是药食同源物质)中具有独特生理学功能的活性物质,在分子水平上探寻食源性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信号途径;(3)食品组分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机理研究;(4)我国传统食品殊组分的作用与机理;(5)研究饮食结构、膳食配伍、食品品质和主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建立新型膳食营养结构模型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基础。(6)从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研究营养代谢中间产物在细胞信号传导、参与生理反应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探讨食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评价食品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未来5~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食品学科将优先鼓励如下领域的食品营养学研究:#p#分页标题#e#

(1)食品加工与贮运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机理研究食品营养成分的变化涉及到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原料的收获、贮藏与保鲜、食品组分的相互作用、营养素的保留以及食品贮藏、加工和流通过程中营养成分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食品高新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加工行业改善食品营养,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使食品组分及营养素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也引起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健康等问题的密切关注。目前,国内研究食品加工与贮运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机理还比较浅,主要研究食品的化学本质、分析方法等,而对其生物学变化,包括变化途径,贮藏、运输和加工过程对其影响及其机理等知之较少,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

(2)食品组分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机理研究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都是由众多的不同结构的类似物组成的,如:脂肪是由连接不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组成,而不同脂肪酸的连接方式导致脂肪的营养特性有着很大的区别;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18种氨基酸经过酰胺键连接之后可以形成无数种不同的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中常见的单糖就有10多种,能形成多种糖苷键的不同连接方式,从而构成众多的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即使是单纯1个单糖本身也存在不同构型,单纯的1种脂肪酸也存在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之分,而这些都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不可能同时解决,只能从共性问题入手,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因此,要尽快解决研究主要食品组分中的常见结构变化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机理,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正确的食品饮食及膳食结构调整提出合理的建议。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篇10

【关键词】日常饮食;健康;食物金字塔

一、引言

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可谓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饮食习惯、营养保健和健康饮食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趋于成熟,最终创造了具有中国独特风味的饮食文化。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都吃成了“小胖墩”,男士有了“将军肚”,女士的“游泳圈”也出来了,我觉得这主要原因是与我们的日常饮食有重大关系。有人曾说过“地位是临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健康是永恒的”。

二、“饮”与健康

先说饮食中“饮”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白开水——但是它放置不能超过3天,因为产生的亚硝酸会影响红细胞的带氧能力,以至出现头晕眼花;时间再长会产生亚硝酸安易得食道癌、胃癌、肝癌等。足以可见,人们日常的“饮”与健康也是紧密相连的。目前,国际上提出了六种推荐保健品,人们多加饮用,可以促进身心健康。第一,绿茶抗癌、保护牙齿,还能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第二,红葡萄酒能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第三,豆浆享有“植物奶”的美誉,富含植物蛋白和磷脂,还有维生素B1、B2和烟酸等有益物质,是一种健康的营养食品。第四,酸奶可以维持菌群平衡。第五,骨头汤含一种叫婉胶的胶质物质,它能使我们延年益寿。第六,蘑菇汤具有免疫功能。

三、“食”与健康

在说饮食中“食”的问题。大家知道,亚洲的食物金字塔最好。什么叫食物金字塔?就是以谷类、豆类、菜类为食的基础,人为制造出的像金字塔形状的为应对人生理特征而做成的一个黄金三角。它可以让人们建立科学的饮食观念,确保正确的每日饮食。我们可以应注重食物金字塔给人们的启示,参考食物金字塔,合理饮食。重点推荐两种食物:一是老玉米,说它是“黄金作物”。研究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固醇、维生素e(维生素e维持肌肉的正常发育和生长)。常喝玉米粥,体力充沛,精神饱满,脸色没有皱纹,还能预防动脉硬化。二是荞麦。荞麦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成分,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比一般谷物丰富,而且含有丰富膳食纤维。荞麦可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四、日常饮食与健康关系的几点看法

上面简单说了一下“饮”和“食”,那么合在一起就是“饮食”。众所周知,人类吃的食物主要有以下五类,第一类是谷物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第二类是动物性食物,包括富含动物蛋白质的瘦肉、禽、蛋、鱼类等;第三类是富含植物蛋白质的豆类,以及乳类和乳制品;第四类是蔬菜、水果;第五类是油脂。不同食物的营养素成分不同,该食品的营养价值也就不同。那么,该如何处理好日常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大日常饮食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合理调配膳食的认识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对合理膳食结构进行立法,要求每一个一天能够提供70人就餐的餐饮企业必须配备一名营养师,让营养学今早走进餐馆,进入百姓家,让全社会都了解营养知识,重视合理膳食搭配,初步走向吃健康之路。日常饮食要掌握原则:一是饮食要多样化,合理搭配;二是饮食要有节制,切忌过饮过食,甚至暴饮暴食;三是形成良好的饮食方式,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早餐是一日中嘴重要的一餐,应避免不吃早餐的习惯,可以选择一些低脂高营养的食品;午餐是补充能量最关键的一餐,可以吃蛋白质或胆碱含量高的肉类、鱼类、禽蛋或大豆食品为主要食物;晚餐不可暴饮暴食,讲究量少质高,可以选择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

2、以科学为指导,真正做到均衡营养、平衡膳食

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我国政府于1989年首次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4月,再次了修改后的新的膳食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④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⑤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⑧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⑨如饮酒应限量;⑩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起源来完成。所以说,首先食物要全面,食谱要广泛。每日三餐总食量的分配,依据人体对暖能、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需求,挑选拆配食物,进行合理烹调。其次,每日三餐总食量的分配,通常以能量作为分配一日三餐进食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早餐占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1]。第三,延长周期至几天或一星期,追求总体平衡。

3、改变不合理饮食习惯,达到人体营养平衡

我国目前大多数居民的饮食习惯是不符人体健康要求的,一旦人体阴阳不平衡,肯定会影响健康,主要有过量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类食物也会起到一定的负作用。

谷类、水果、蔬菜、植物性蛋白摄入不足、钙、铁、维生素a、B1、B2的摄入太少,形成肥胖型营养不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为6g,而我国居民平均日摄入量为12g超出一倍;特别是目前酒店、饭店的菜肴,酸甜苦辣咸,盐为帅,人们的口味习惯盐不到位菜肴无味,自然导致盐严重超标。因其高血压的危害性。而水果的食用方法方法不合理,现在大多数家庭和饭店都是餐后上水果,按照我国传统饮食之道四素一荤多样化饮食之法,食用水果改在饭前,这样好处很多。一是水果中的许多成份是水溶性的,如维生素C,以及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可溶性植物纤维果胶。空腹时的吸收率远远高于吃饱后的吸收率,二是饭前吃水果符合于人吃“八分饱”的健康饮食标准。先吃水果可以缩短其在胃中停留时间,降其氧化程度。所以应尽快改变这种不正确的饮食习惯。

五、结论

让我们重视日常饮食科普,参考亚洲食物金字塔,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可以提高人们健康指标,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让我们喝绿茶,吃大豆,睡好觉,常运动,不要忘记常欢笑。我相信,我们现代人一定能越过73岁,闯过84岁,一定会更加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