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十篇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十篇

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10:10

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检总局《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达州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实施“电子标签”动态监管的范围及步骤

2006年6月9日国家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等15个部委联合《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时指出,中国在公共安全领域迫切需要通过采用RFiD技术加强管理,特别是特种设备与危险品管理、医药卫生、食品安全、防伪安全等方面,为有效开展好“电子标签”动态监管工作,全市首先对车用CnG气瓶实施电子标签动态监管,今后逐步在工业用气瓶、液化石油气瓶等领域推广该项工作。

三、实施“电子标签”动态监管工作的组织

对在用危险化学品气瓶实施动态监管是市政府为加强对在用气瓶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尽其职,协调配合,强化宣传,为实施动态监管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形成联动机制,整体推进气瓶动态监管系统的建设工作。

(一)达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对全市在用气瓶办理使用登记和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负责对车用CnG气瓶改装单位改装质量的监督管理;核发在用气瓶“电子标签”。

(二)达州市经济委员会:要在企业发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过程中积极引导企业采用现代科技和先进设备,以“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引导企业自觉加大安全投入,努力促进全市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达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对瓶装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定点审批;负责对瓶装危化品气体经营单位实施行政许可并负责对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四)达州市环保局:负责对废弃危化品瓶装气体的环境安全监管,督促危化品从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盛装液氯、液氨等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气瓶内废弃危化品进行处置,对处置方案进行备案,对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气瓶充装单位: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气瓶安全专项检查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本着对自己、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精神,投入经费,负责在充气装置、售气机上完成“智能控制模块”安装工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充装任何存在安全隐患的气瓶。

(六)气瓶检验、检测单位:严格执行各类气瓶检验标准,严把气瓶检验关。

(七)气瓶产权单位要主动到相关单位办理气瓶使用登记、安装CnG气瓶“电子标签”,在标签内写入气瓶相关信息。

四、工作安排

(一)宣传动员

由于实施电子标签动态监管是一项新的工作,为避免影响CnG气瓶充装单位、CnG气瓶在用车辆的正常运行,由达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召开全市在用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系统建设工作会,组织电视、广播、报刊、电台等媒体宣传在用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的目的和意义,制作宣传公告在各气瓶充装单位张贴,宣传电子标签的安装办法和安装时间。

(二)CnG气瓶电子标签、CnG气瓶充装单位智能控制模块安装工作(*年8月1日?D*年9月30日)

1.大竹、*、宣汉、开江于*年8月20日前完成所在辖区内出租车、公交车等CnG气瓶电子标签粘贴工作和CnG气瓶充装单位智能控制模块安装工作。8月21日至8月31日上述辖区内的CnG充装单位以县为单位封闭运行,9月1日起投入正常运行。

2.达县、通川于*年9月20日前完成所在辖区内出租车、公交车等CnG气瓶电子标签粘贴工作和CnG气瓶充装单位智能控制模块安装工作。9月21日至9月30日两辖区内的CnG充装单位统一封闭运行,10月1日起投入正常运行。

3.全市所有出租车、公交车、线路车由各出租车公司、公交公司、运输公司在上述时间内,按照辖区管理原则统一安排“电子标签”粘贴具体时间、地点,并现场进行“电子标签”信息录入、粘贴。

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篇2

一、指导思想和依据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环境法》、《交通道路安全法》、《危险物品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行政法规、强制性标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法标本兼治,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切实做到从严整治和强化管理并重。同时,针对好、中、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不同情况,分别实施远距离、中距离、零距离监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为了有效贯彻落实市15个局(委)联合下发的实施方案,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根据文件要求,经请示区政府领导同意,决定成立区继续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区安监局、公安分局、质量技监局、环保局、卫生局、国资办、建委、工商分局、监委、农委以及交通、港口、铁路、邮政管理部门各派1名行政领导组成,组长由副区长李华桂担任,副组长由区安办主任、安监局局长俞粟云担任,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各单位必须按照整治工作的具体要求,按时完成整治工作具体任务,同时将整治工作情况按阶段上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整治的范围及目标

范围: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废弃物处置的企事业单位。目标:完善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明确责任,淘汰落后生产使用企业,取缔非法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和废弃物处理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四、各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

(一)工商部门:严把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准入关,对各企事业单位申请办理从事危险化学品各个环节的营业执照,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不留隐患。对已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要加强不间断的检查,发现有违规行为的要坚决严肃处理,督促经营单位编制“一书一签”(即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二)公安部门:负责全区剧毒物品、烟花爆竹生产、使用、储存、经营单位的相关手续审查,发放经营许可证、购买证和使用证,同时负责道路运输危险品的检查处理工作,配合各职能部门依法查处危及公共安全的从事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负责查处“六大环节”运行过程中违反《消防法》的各类行为。

(三)交通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从事陆上、水上运输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查处无证运输、违章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各类违法行为,规范运输市场,抓好申报审批关。

(四)环保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从事废弃化学品处置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流失和杜绝无证单位及个人擅自收交和处理废弃化学品,加强对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安全环境监测。

(五)卫生部门:负责全区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单位、产品试样的毒性鉴定工作,同时拟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方案。

(六)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全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产品的质量鉴定和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定点生产,同时要加强涉及危险化学品单位的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的技术检测和检查工作。

(七)安监部门:负责全区从事危险化学品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协助指导、配合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摸清点数,建立危险化学品及重大危险源数据库,提出整改、监管、控制意见,同时提出对隐患严重单位关停并转的意见供政府决策。在整治过程中要督促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本单位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进行安全评价。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各单位规范运作,实现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根本好转。

(八)其它职能部门要按照《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指导、开展本部门、本系统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九)各镇(街道)安办要按照今年以来市、区安监部门下发的有关危险化学品整治管理的要求,根据属地化原则,摸清本地区从事危险化学品企事业单位的数量和“好、中、差”的情况,督促所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整治隐患、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即一书一签),督促辖区内单位搞好安全评价工作。

五、整治工作进度安排

(一)从即日起至年底,主要完成如下工作:

1、各镇、街道安办要摸清在本区域内从事危险化学品企事业单位的数量和安全运行情况,按要求造册、建档,并报区专项整治办公室。

2、重点整治生产、储存单位存在的问题,列出限期和停产整顿的生产、储存单位名单,确定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单位的名单。

3、各职能部门要责成管辖单位基本完成安全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4、力争在年底前完成50%以上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安全评价工作。

(二)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1、各镇、街道及职能部门应继续责成管辖单位全部完成安全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2、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使用、运输、废弃物处置单位。

3、各镇、街道及职能部门应责成管辖单位完成编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以及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工作。

4、完成危险化学品从业和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5、组织力量对学校、医院等单位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进行普查,关闭国家明令淘汰的、隐患严重无法整治的单位。

6、力争在6月30日前完成现有生产、储存装置的首次安全评价工作。

(三)年下半年主要工作:

1、对新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停产整顿或关闭未经审批擅自建设或投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

2、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执行“一书一签”制度情况进行检查。

3、全面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使用定点生产的包装物(容器)的情况。

4、召开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大会,通报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接受市专项整治办来金督查。

六、整治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接此通知后,要认真研究、落实专人、制定计划、抓好整治。

(二)在整治工作过程中,要坚持标准,依法查处各类不安全隐患,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篇3

药品分包装备案程序和要求

(征求意见稿)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以下简称《办法》)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进口药品分包装改为备案管理。进口药品分包装是指原《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九十六条“药品已在境外完成最终制剂生产过程,在境内由大包装规格改为小包装规格,或者对已完成内包装的药品进行外包装、放置说明书、粘贴标签等”。现将进口药品分包装备案程序和要求公布如下:

一、备案程序

(一)申请进口药品分包装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与进口药品分包装生产企业签订药品分包装合同,在药品注册证书的有效期届满1年前提出。

(二)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资料要求,按照《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已上市生物制品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已上市中药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以下简称《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等执行。

(三)申请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报进口药品分包装生产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备案要求

(一)进口药品分包装应为药品已完成最终制剂生产过程,在境内由大包装规格改为小包装规格,或者对已完成内包装的药品进行外包装、放置说明书、粘贴标签等。

(二)申请分包装的药品应已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同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同一品种应当由一个药品生产企业分包装,分包装的期限不得超过药品注册证书的有效期。

(三)除片剂、胶囊外,进口药品分包装的其他剂型应当已完成内包装。进口药品分包装生产企业应当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且应当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四)分包装药品使用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来源和材质应与已获准上市药品一致。如有变更,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需按照《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已上市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已上市中药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变更后,方可进行进口药品分包装申请。

(五)境内分包装用进口大包装规格及分包装的药品统一使用进口大包装规格的批准文号,应当执行本药品相应注册证书所附的生产工艺和药品质量标准,说明书和标签必须与药品注册证书所附的说明书和标签一致。进口分包装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应当标注进口分包装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

(六)药品注册证书信息发生变更的,药品注册证书信息变更后,方可进行进口药品分包装相应信息变更。

(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和分包装生产企业应当对分包装后药品质量负责。

三、其他要求

(一)《办法》实施前,已受理的进口药品分包装的注册申请按照原有程序审批,申请人也可以主动撤回原注册申请按照本公告要求进行备案。对于境外生产药品,境内分包装用大包装规格已获得批准且药品注册证书在有效期内的,可直接进行分包装备案。

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篇4

【摘要】目的了解处方中出现与《处方管理办法》不符的错误分布,旨在提醒医生培养正确书写习惯,加强药师对处方的审核。方法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值班药师对2009年我院门诊药房每天处方逐项进行审查,全年合计177532张,对处方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处方正文差错占全部错误的91.05%,处方前记、处方后记差错分别占7.45%和1.50%。结论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的宣传、学习和执行,使处方书写规范化,减少或避免药物差错和药源性损害,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处方;处方管理办法;错误分析

处方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多方面的意义,是医疗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书,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效果的好坏,在医疗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对发生药源性疾病事件的研究中发现,那些可以防止的差错事件中的49%是发生于处方书写阶段[1],因此加强处方书写过程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卫生部于2007年5月1日正式实行《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提出了详细要求。本文通过对我院门诊2009年177532张处方进行检查分析,提示医生在处方书写中应注意改正不良的书写和用药习惯,提醒药师加强处方的审核工作,减少或避免药物治疗差错和药源性损害,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

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处方管理办法》以来,医务处对全院医、药、护人员多次进行《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和培训,要求各级人员严格执行。为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2009年药剂科要求以《处方管理办法》为标准,按照审核条款要求,门诊药房值班药师每晚对当天处方进行全面审查。每张处方中出现的每一项目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之处称为一处错误,单张处方中出现一处错误即为不合格处方。对不合格处方错误之处进行逐项质控登记。取全年177532张处方质控登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检验执行标准的运行情况,发现仍然存在问题。

2结果

审查发现处方书写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177532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2805张,不合格率为1.58%,不合格处方中出现的错误有2848处,有2处错误以上的处方为43张,占不合格处方的1.53%。处方前记是病人的基本情况描述和简单病情介绍,包括门诊号、费别、科别、年龄、性别、姓名和临床诊断。处方正文是药物治疗方案和药物具体使用的记录,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单位、用法、用量、用药途径、皮试结果、药物品种、结束符号等。处方后记是医生和药剂人员对处方中内容的认可和责任确定,包括医生签名、调剂人员签字、审核人员签名、处方金额等。处方中出现的错误按照处方前记、正文、后记三大类,分别统计(见表1、表2、表3、表4)。表1处方差错分布表 表2处方前记错误分布表

临床诊断是为药师审核处方提供的资料,缺少临床诊断、临床诊断不准确就有可能造成药师审核处方的漏失,可增加发生药物治疗纠纷的可能性。

处方正文错误中最常见的错误是医生涂改后未签字及注明修改日期(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需延长有效期的,应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不超过3天,未加注明的应视为当日有效)、药品名称不规范、药物用法不完善、药品规格剂量不完善、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分别排在处方正文错误的前5位(见表3)。表3处方正文错误分布表 处方后记错误中最常见的有缺药品金额、医生签字不规范、审核药师漏签字、调剂药师漏签字等(见表4)。表4处方后记错误分布表

3讨论

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组成了处方的主体部分。这次发现处方正文中出现的错误数为2554个,占全部处方错误数的91.05%。在所有差错中,医生涂改后未签字或修改日期是全部处方错误中最常见的问题,占据了正文错误的26.55%,占全部错误的24.17%,注明修改日期是《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疾病是一种不断变化和进展的动态过程,处方中的药物治疗是根据当时的病情做出的。医生涂改后未签字的处方,不能完全支持医生用药方案,也不排除他人的修改行为,缺乏严谨性,它们是保证处方的完整性和严肃性的一种要求。

处方正文错误中的药名不规范、用法不完善、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未标注皮试结果等,存在用药安全隐患,与药物差错和药源性疾病具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是造成医疗差错较大的潜在危险因素,积极改正这些正文错误可以有效降低医疗差错的发生率和减少医疗纠纷。药名不规范占全部不合格处方错误的17.61%,药品用法不完善占17.33%,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的占8.38%、未标注皮试结果的占7.63%,药品名称要规范,书写药物的通用名或专用名顺序是:《中国药典》中名称、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完善的药品用法应包括用药与诊断是否相符,剂量、使用方法(应该考虑到药物半衰期、生物利用度、时辰药理学、给药方案的选择,如抗菌药物的围手术期、非手术感染患者使用疗程及给药方案必须兼顾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内容)是否正确,有无配伍禁忌等内容,既能反映病人用药的记录,也是药师告诉病人如何服药的依据。此项缺少或不全,有可能发生病人误服或滥服等的危险。

《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7款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此次调查中发现超过5种药物的处方有24张,占全部不合格处方的0.85%,小于雷招宝的报道11.4%[2],与药师第一时间审方时发现拒绝调配退回医师处修改相关。据报道:2~5种药物并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4.2%;6~1种药物并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7.4%;11~16种药物并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24.2%;16~20种药物并用的发生率增加40%以上[3]。所以,进行药物治疗时,能用一种药物治愈疾病的,不要使用两种药物,超过5种药物联合应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急剧上升,若是患有5种药物联用仍不能治疗疾病的患者,应劝其住院治疗,既是对患者负责又是对医生自己的医疗行为负责。减少不合格处方数量,药剂人员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药师严把处方质量关的意识。当患者拿来存在不合格处方时,药师应及时电话通知医生,修改处方后进行调剂。我院药剂科每月将处方质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上报主管院领导,全院例会进行处方点评,并对有关医生、药师进行一定经济处罚,对增强其责任心,减少不合格处方数量效果明显。

《处方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已两年多,我院门诊处方质量明显提高,面对存在问题,仍需继续加强《处方管理办法》的宣传和学习,使每位医生都真正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标准规范书写处方,改正不良书写和用药习惯,药师要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减少或避免药物治疗差错和药源性损害,使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参考文献

[1]金有豫.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8.

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篇5

为严格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颁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婴幼儿配方乳粉

及产品配方的定义

《办法》中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以乳类及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或)其他成分,仅用物理方法生产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适用于正常婴幼儿食用。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指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量,以及产品中营养成分含量。

设立注册门槛

提高生产要求

《办法》明确,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需经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注册批准,并严格限定申请人资质条件。只有具备相应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符合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对出厂产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项目实施逐批检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才能申请产品配方注册。

限制配方数量

让百姓明白消费

国内许多企业采取“类似配方、不同品牌、加大宣传、扩大市场”的销售策略,即简单把一个配方的组成成分及含量略作改变形成多个“新配方”,生产不同产品不同品牌,然后在不同渠道销售,通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

《办法》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每个配方系列包括婴儿配方乳粉(0~6月龄,1段)、较大婴儿配方乳粉(6~12月龄,2段)、幼儿配方乳粉(12~36月龄,3段)。此举旨在通过限制企业配方数,减少企业恶意竞争,树立优质国产品牌,让百姓明白消费。

《办法》还要求,同一企业申请注册两个以上同年龄段产品配方时,产品配方之间应当经科学证实并具有明显差异。为优化企业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办法》允许同一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具备生产该产品配方的相关条件)可使用集团公司内另一全资子公司已经注册的产品配方。

规范标签标识

解决宣传乱象

《办法》明确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人应当提交标签和说明书样稿及标签、说明书中声称的说明、证明材料。标签和说明书涉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的,应当与获得注册的产品配方的内容一致,并标注注册号。营养成分表应当按照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营养素顺序列出,并按照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可选择性成分等类别分类列出。

《办法》还对标签和说明书涉及产品配方的声称作出了详细严格的规定,如对产品中声称“生乳”、“原料乳粉”等原料来源的,要求如实标明具体来源地或者来源国,不允许使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生态牧场”“进口原料”等模糊信息;不允许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允许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不允许明示或者暗示“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护肠道”等;不允许以“不添加”“不含有”“零添加”等字样,强调未使用或不含有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不应当在产品配方中含有或使用的物质;不允许标注虚假、夸大、违反科学原则或者绝对化的内容;不允许标注与产品配方注册的内容不一致的声称等。

明确监管要求

与申请人法律责任

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规范标签的制作、标注和使用行为,保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经营)的农作物种子应当附有标签,标签的制作、标注、使用和管理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标签是指固定在种子包装物表面及内外的特定图案及文字说明。

对于可以不经加工包装进行销售的种子,标签是指种子经营者在销售种子时向种子使用者提供的特定图案及文字说明。

第二章标注内容

第四条农作物种子标签应当标注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净含量、生产年月、生产商名称、生产商地址以及联系方式。

第五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分别加注:

(一)主要农作物种子应当加注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和品种审定编号;

(二)两种以上混合种子应当标注“混合种子”字样,标明各类种子的名称及比率;

(三)药剂处理的种子应当标明药剂名称、有效成分及含量、注意事项;并根据药剂毒性附骷髅或十字骨的警示标志,标注红色“有毒”字样;

(四)转基因种子应当标注“转基因”字样、商品化生产许可批号和安全控制措施;

(五)进口种子的标签应当加注进口商名称、种子进出口贸易许可证编号和进口种子审批文号;

(六)分装种子应注明分装单位和分装日期;

(七)种子中含有杂草种子的,应加注有害杂草的种类和比率。

第六条作物种类明确至植物分类学的种。

种子类别按常规种和杂交种标注,类别为常规种的,可以不具体标注;同时标注种子世代类别,按育种家种子、原种、杂交亲本种子、大田用种标注,类别为大田用种的,可以不具体标注。

品种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属于授权品种或审定通过的品种,应当使用批准的名称。

第七条产地是指种子繁育所在地,按照行政区划最大标注至省级。

进口种子的产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原产地的暂行规定》标注。

第八条质量指标是指生产商承诺的质量指标,按品种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指标标注。

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对某些作物种子质量有其他指标要求的,应当加注。

第九条检疫证明编号标注产地检疫合格证编号或者植物检疫证书编号。

进口种子检疫证明编号标注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的编号。

第十条生产年月是指种子收获的时间。年、月的表示方法采用下列的示例:2000年7月标注为2000-07。

第十一条净含量是指种子的实际重量或数量,以千克(kg)、克(g)、粒或株表示。

第十二条生产商是指最初的商品种子供应商。进口商是指直接从境外购买种子的单位。

第十三条生产商地址按种子经营许可证注明的地址标注,联系方式为电话号码或传真号码。

第三章制作、使用和管理

第十四条标签标注内容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印刷清晰,字体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警示标志应当醒目。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和其他文字,字体应小于相应的中文。

第十五条标签标注内容可直接印制在包装物表面,也可制成印刷品固定在包装物外或放在包装物内,但作物种类、品种名称、生产商、质量指标、净含量、生产年月、警示标志和“转基因”标注内容必须在包装物外。

可以不经加工包装进行销售的种子,标签应当制成印刷品在销售种子时提供给种子使用者。

印刷品的制作材料应当有足够的强度,长和宽不应小于12厘米×8厘米。可根据种子类别使用不同的颜色,育种家种子使用白色并有紫色单对角条纹,原种使用蓝色,亲本种子使用红色,大田用种使用白色或者蓝红以外的单一颜色。

第十六条种子标签由种子经营者根据本办法印制。认证种子的标签由种子认证机构印制,认证标签没有标注的内容,由种子经营者另行印制标签标注。

第十七条包装种子使用种子标签的包装物的规格,为不再分割的最小的包装物。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按《种子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种子法》第三十二条要求种子经营者向种子使用者提供的种子简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条件的说明,可以印制在标签上,也可以另行印制材料。

第二十条本办法所称混合种子是指不同作物种类种子混合物或者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种子的混合物或者同一品种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加工处理方式种子的混合物。

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篇7

近年来,各地切实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工作,我省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有所上升。20*年全省农药市场产品质量合格率达80.0%,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标签合格率80.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但总体来看,农药市场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与农业发展和农业部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进一步强化农药市场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部提出的农药市场质量和标签合格率均达到85%的目标,特作如下通知:

一、切实加强领导。加强农药市场监管,提高农药产品质量,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坚决克服只重视农产品产量提高,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切实把农药市场监管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建立健全农药市场监管各项工作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从根本上扭转农药质量不高等问题。省农委确定,从今年起,省、市两级农委在主要农作物防治用药季节,每两月至少召开一次分析会,分析评估农药市场监管情况、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监管重点,更好地指导农药市场监管工作。

二、加强生产企业监管。各地农业部门要把对属地农药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作为农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生产环节上,加大对农药登记证、产品质量、产品标签等监管工作,依法查处农药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尤其要严格查处农药生产企业非法借证和生产假冒农药登记证产品,从源头上强化监管。对查出的违法行为,确需吊销农药登记证的,要及时向省农委提出建议,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绝不手软。同时,要建立诚信经营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对批发经销户的管理,指导督促批发经销户建立经营台帐,杜绝从非法销售渠道进货。要依法从重打击厂商勾结生产、销售假劣农药坑农害农行为。

三、加大质量和标签抽(检)查力度。各级农委在春秋两季和农药使用高峰期,要组织执法人员全面开展农药质量和标签抽检抽查活动。要求产品质量抽检省级不少于200个,每个市不少于60个;标签抽检要做到覆盖90%的经营户、95%的产品。在各地开展标签抽查的基础上,省农委将适时组织17个市的农药产品标签互查。各地对抽检抽查的假劣伪冒和标签不合格产品要及时上报省农委,以便汇总向社会公布。对省农委公布的不合格产品,各地要加大查处力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

四、加强宣传和培训。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药法律、法规和农药标签管理办法以及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每个市、县(市、区)年内至少要举办2-3期培训班,重点培训执法人员、农药生产、经营人员,努力提高执法业务水平和守法生产、经营意识。要编印发放农药法规和安全用药知识口袋书,满足农药执法人员对法规安全用药知识学习的需要。省农委将在3月份前编印1万份口袋书,发放到各地,宣传相关知识。各市、县也要编印相关资料,加强宣传工作。

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

0引言

建筑施工现场,是建筑工人直接从事施工活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场所。建筑产品施工质量的好坏、施工进度的快慢,都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所谓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施工现场的人、设备、材料、工艺、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控制、协调、激励,来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有些施工现场管理比较差、管理比较混乱,严重地制约施工单位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效益的提高,从而也影响了项目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社会效益。因此,只有加强对现场的管理,改变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状况,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从而保证工程建设效益的实现。因此,作为建设单位特别是基建工程项目的理场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技术和质量负有指导、监督、检查、签证、验收的任务,必须随时掌握施工动态,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并掌握适当的管理方法,搞好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

1沟通协调设计,提高附加价值及品质

在设计阶段及施工过程中均应根据工程实际不断优化改进,就设计内容、施工组织计划、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不断研讨改进,及时与设计方取得沟通,协调改善,提升工程产品的附加价值与品质。

(一)一方面,加强平面配置及室内格局的合理与使用顺畅是提高附加价值的首要工作,减少室外与室内使用面积的浪费,使每一平方的面积都作最合理的安排,使每个不同的用途的空间能发挥最高的附加价值。

(二)另一方面除了配置合宜,尺寸恰当外,还须协调各专业现场工程师及相应专业设计师,结合建筑、水电、消防设计图、结构设计图、管道煤气设计图、空调设计图、机械停车大样图、景观设计图、室内设计图、建材表与建筑细部设计、销售图与建材表、水电样板等,进行提前准备与优化,以实现最大目标及品质。

2检查工程质量,签证技术资料

2.1对技术质量和设备性能进行检查复核

对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设备的情况必须检验,复核检验报告,确认合格后才能使用。

2.2工程重要部位与施工单位共同检查并办理签证

标准轴线桩或标准龙门板;基础轴线和标高,上下水、暖气、通风管道及化粪池,检查井的标高、尺寸、坡高;砌体每层墙身轴线和皮数杆;模板尺寸、标高、预埋件、预留孔的牢固性和质量;预制构件安装位置、型号、搭接长度、标高,加工大样图的形状、尺寸、数量、作法;变电、配电位置,高低压、电话、闭路电视、进出口位置、方向;设备基础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尺寸。

2.3对隐蔽项目与施工单位共检并签证

对地槽标高、尺寸、槽底土质记录和地基处理情况;钢筋、品种、规格、形状、数量、接头位置及质量预埋件、除锈代用情况焊接的品种、焊口规格,焊接长度、焊接质量;地下室和屋面的防水层数、作法、质量;暖、电、卫暗管道的位置、标高、防腐、保温及预埋,接头绝缘试验,地线、避雷针电阻试验。

2.4参加工程中间验收并办理验收签证

主体工程验收:包括基础、现浇钢筋砼、墙体等。施工完后,必须由设计、施工部门和建设单位共同检查合格,作好原始记录,办理验收签证后,才能进入下一步工序施工,当采取主体交叉作业施工时,应分层进行验临专业工程验收:水、电、暖、通风等专业工程的管线和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经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共同进行调试,经检查合格,办理验收签证后,才能进行交接工作;协作单位分项工程验收:协作单位施工的分项工程,由协作单位组织设计、建设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其中重点工程,还应邀请土建施工单位参加,验收合格,办理签证后,办理交接手续;提前使用工程验收:建设单位因需要提前使用单项工程,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使用、施工单位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办理签证后才能移交使用。

2.5掌握质量情况,及时处理质量事故

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要及时妥善处理。对设计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可提出暂停施工,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限期补救,不留隐患。一般事故和问题,由施工、设计和建设单位三方协商解决。重大事故和问题,要会同设计、施工单位共同进行调查,分析事故起因和责任,制定处理方案,并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处理。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和事故,是评定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平时要作出详细记录。

3掌握施工动态,做好协调工作

3.1掌握设计情况,搞好图纸资料管理

注意设计变更,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擅自修改。设计图有差错,设计图与说明书有矛盾,设计要求与实际情况不符,施工条件和材料规格、品种、质量、性能等不符合设计要求,设备有缺陷,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确需变更者,必须经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共同协商,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搞好图纸资料管理,施工中所用的一切图纸、资料和有关文件,应有专人负责收发、登记、借阅、回收和整理工作。

3.2掌握工程进度,做好进度与计划平衡

收集和审核统计资料,掌握工程形象进度,按月向主管部门和当地统计局、建设银行报送统计、会计报表。审查工程进度拨款单,掌握工程财务支出额,做好完成拨资与财务支出和工程进度与计划安排之间的平衡与调整工作。协调各承包单位的交叉施工工作,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办理预算外必须增加的工作量的签证,作为工程竣工决算的结算依据。

3.3加强物资管理,做好甲供物资

建设单位对物质的准备要以年度计划的工程内容为依据,不但数量上要满足,更重要的是规格、品种、型号要与工程内容对口,做到物质不积压,工程有保证,资金少占用。同时对于甲供材料原则上要求进货时直接要求施工单位与供货商一同验收,并现场办理验收交接手续,直接转交给施工方进行保存、使用,同时准确掌握施工进度,协调供货方供货情况与施工单位的生产进度要求,分期分批进货,一方面可减少仓库、场地占用及减少资金占用费,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4加强进度与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

4.1加强进度管理,缩短工程工期

对控制工期的方法是结合设计及其它分包的作业内容并针对设计图纸、施工计划,不断研讨、修改与执行,加强进度管理工作。利用分段发包、配合设计施工并行的方式来缩短整个工程计划的时间。控管工期的方法是将设计、发包与施工重叠作业。通过定期进度检查会检查施工总进度、季施工进度、月间施工进度、双周施工进度、每周定期开会检查进度。

4.2实施成本控管,降低工程成本

对工程成本的控管是同时考虑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一般而言,设计阶段决定的成本高达70%,发包阶段是20%,施工阶段6%,保修阶段4%,所以项目管理应在设计阶段就要全面实施成本控管。对降低工程成本的方法是由研讨设计开始,对不利于成本的因素逐一提出并加以研讨。作业内容包括设计内容合理性,材料质量、品牌、发包价格、施工方法难易度与合理性、工期、质量、成本构成与分配比例、预算控制、合同管理、工程变更、工程纠纷索赔等进度做出合理安排。

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篇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88)

[摘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大陆境内首个自由贸易园区,但上海自贸试验区适用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立法方面尚不完善,影响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对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实践运用,唯有明确管理与立法方面的不足,各个击破,制定并实施符合上海自贸试验区特性的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划分合理的“一线”、“二线”贸易管制职能、有计划地放开原产地证明签证权限、强化试验区原产地规避行为管理,提高贸易安全性,为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在上海自贸区的适用创造条件,才能促进上海贸易中心以及国际航运的建设发展,吸引国际投资,增加就业机会,拉动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适用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021

我国尚未明确允许上海自贸试验区采用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因而区内企业并不能享受相应的优惠关税、零关税政策,不利于技术引入及外资引入,也制约了扩大就业目标的实现以及上海向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本文分析了原产地规则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各自的背景特点,针对政策适用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建议。

1上海自贸试验区及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背景特点介绍

1.1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新类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于上海的大陆境内首个自由贸易园区,包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共4大特殊监管区域。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开放有助于提升我国对国际经济贸易新规则的适应力并推动全国性的深层次改革开放工作的开展,同时有利于推动贸易、金融和税收全面改革发展。

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集中了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全部优惠政策,原则上可享受最大幅度的贸易管制以及征税方面的优惠、便利。

1.2自由贸易区与原产地规则特点分析

自由贸易区属于各成员共同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而约定形成的一种一体化区域经济组织。签署协议的自贸区成员国有自行决定世界各国进口产品的对外关税税率的权力;自贸区还统一实施原产地规则,进入自贸区自由贸易的产品必须是成员国生产且符合自贸区原产地规则。

“自贸区战略”在中共“十七大”时期已确定为我国长期战略,目前处于紧密实施和谈判自贸区发展阶段。明确产品“国籍”以方便产品真实身份识别而制定的一套标准成为原产地规则,其存在和应用有助于维持贸易正常开展以及政策稳定性。我国自贸区原产地规则主要为优惠性原产地规则。

1.3上海自贸试验区适用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立法现状

我国尚无明确的立法规定限制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保税监管货物与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的适用性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中的第2条提到特定国际条约、贸易协定大于优惠地原则管理办法,但并未在诸多国际性的自贸协定中明确涉及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对于保税监管货物等方面的适用性规定。

我国在实行的海关规章基本都是源自贸易协定条文,因而现行海关规章也没有明确的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在特殊监管区域适用的描述。另外,此规则的适用与否在我国与不同的贸易国之间的协定中有所不同,如我国与东盟等自贸区原产地签订的货物管理办法相关条款就十分明确“以加工贸易方式保税进口和内销的货物不适用本办法”,而我国与秘鲁、新加坡自贸协定相关原产地管理办法就没有提出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不适用性。

2原产地规则不适用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我国发展的影响

若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不适用,很多企业就无法享受应有的优惠政策,很多保税物流货物无法以协定税率内销,效率和货物内销量都会远远低于预期,便利度大大降低,这样的现象本身是有悖于自由贸易协定核心目标的。同时,本来有可能引入的国际性物流企业难以选定上海为分配中心、物流中心,因为原产地规则的不适用影响灵活调度以及复出口、内销的灵活安排。

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不适用首先难以吸引区外企业向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尤其是跨国企业的投资会大大减少,生产线、工厂进驻自贸区可能性也不大;此外,无法进一步扩大对成员国间的上下游企业投资吸引,中间材料低交易成本优势不明显,同时也难以通过免税零件、材料生产组装获利。

吸引投资不多、进入自贸区生产线及工厂数量的减少难以创造更多空缺岗位,因而也难以通过刺激劳动力需求的增长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无法实现就业安排目标。

3自由贸易区政策接轨建议

制定并实施符合上海自贸试验区特性的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通过科学可行的货物原产地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实现货物原产地身份的确定与管理,明确自贸试验区内没有深加工的保税物流货物不论转出口或是内销,都要保留原有产地身份。通过贸易便利化政策管理保税加工货物,自贸区结合运营情况灵活制定相应的自贸区原产地管理办法。

划分合理的“一线”、“二线”贸易管制职能。上海现行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货物贸易管制方法可能导致一线环节发生串货等问题,而二线实际管理难度大,货物与原产地信息可能不符。因而,笔者认为,应在原先管制方法基础上适当紧缩一线管理,或不同信誉企业区别对待。

有计划地放开原产地证明签证权限。可适当放宽上海自贸试验区企业的原产地证明签证相关的权限管理工作,鼓励资质良好的社会认证机构签发某些自贸区优惠性原产地相关证书,推进签证方便、快捷、高效签发;信誉度良好的企业允许自助签证,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缩短或省去自贸区内企业在签证部门申请、办理原产地纸质证明用时。

强化试验区原产地规避行为管理,提高贸易安全性。强化自贸区安全性监督管理工作,严防部分企业规避原产地或作出其他违法行为。若涉及反补贴、反倾销类产品管理,严格制定并执行反原产地规避具体管理方法,落实到位,严防“双反”产品借由自贸区保税政策的便利性,仅在工厂予以简单加工,而改变产品原产地信息、海关归类号,转而实施产品进口等逃避行为的出现。

4结论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是需要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引入和实施来推动的,目前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自贸园区范围内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可行性估测,制定并实施具体、可行的自贸区优惠性原产地规则以及相对应的管理规则,以加快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军华.中国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谈半日进展与思考[J].世界农业,2012(1):33-36.

[2]论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J].国际经贸探索,2006(4):66-69.

[3]厉力.论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适用[J].国际商务研究,2014(6).

化学品标签管理办法篇10

劳社厅函〔2003〕2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自《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文本》(劳社部函〔2000〕3号)、下发以来,许多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并严格按协议进行管理,保证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但也有部分地区迄今尚未签订协议,或虽已签订但协议内容不够完善,在具体管理中还存在疏漏。为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了《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的若干要点》,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协议管理,及时完成协议补充完善工作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是明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双方权利与义务,规范双方行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本,是处理双方关系,尤其是考核定点医疗服务质量和结算医疗保险费用的重要依据。强化协议管理对于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各项政策规定,确保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权益,改进医疗服务,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基金收支平衡,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康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依法行政的高度,充分认识强化协议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对各统筹地区工作的指导,督促其及时完成协议的签订与完善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并定期督促检查协议管理工作。目前尚未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年度协议的,必须于6月底前签订;已经签订协议的,要参照附件所列完善要点,以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对协议进行完善。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7月底前将本省、区、市协议签订和补充完善情况报送我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二、完善协议内容,明确协议管理的重点

当前要着重从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规定,改进费用结算办法,控制参保人员个人负担,加强定点服务考核监督等方面,充实和完善协议内容。要制定和控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费用占参保人员用药总费用的比例。要加强诊疗项目管理,重点对新增诊疗项目、大型设备检查和一次性医用材料的使用进行控制。要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健全费用控制与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机制。可以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专科特点与定点服务内容等,在总额控制的前提下,明确具体的结算方式与标准,并确定审核检查及费用控制的指标。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简化就医结算流程,努力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要围绕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费用控制等方面,确定考核监督办法,并对违规行为和违规费用明确违约责任。

各地要针对协议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管理需要,确定管理重点,适时调整完善协议内容。要依据有关部门制定的管理标准和服务规范,细化协议指标,并积极协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医疗保险管理急需的技术性规范和标准。

三、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协议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协议全面、顺利、切实地履行。在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过程中,要本着方便参保人员就医,促进充分竞争的原则,打破垄断,取消各种不合理限制,逐步扩大定点范围。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与之签订协议。建立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协调机制,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也要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对协议签订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要注重发挥专家作用,聘请专家为协议管理提供咨询,并对医疗服务管理中的技术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协议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强化考核监督,确保协议的执行

各级经办机构要按协议中规定的指标和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监督。考核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并与医疗费用结算标准相挂钩。要探索建立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制度,依据考核情况,每年评定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协议的信用等级:对考核结果优异、参保人员满意率高的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可简化审核结算程序,并以适当形式通告公众;对考核中发现问题较多、参保人员满意率不高的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审核,加强管理和监督;对问题严重、考核结果较差、参保人员满意率很低的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应依据协议追究其违约责任甚至终止协议,必要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其定点资格。要注重发挥参保人员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协议签订和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指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强对各级统筹地区经办机构的指导和督促检查,不断总结经验,以典型引路的方式推动和完善协议管理工作。今年下半年部里将组织力量对各地协议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各地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我部医疗保险司和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报告。

附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的若干要点

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附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的若干要点

一、就医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甲方)、和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乙方)、要共同致力于优化医疗保险服务,简化参保人员就医手续,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险服务。

(二)、乙方要通过设置医疗保险宣传栏、公布医疗保险咨询与联系电话、设置导医服务台等方式,为参保人员就医提供咨询服务。要公布门诊和住院流程,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购药。要公布主要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的名称和价格,提供医疗费用结算清单和住院日费用清单,保证参保人员的消费知情权。各种清单要及时、清晰、准确、真实。

(三)、对明确列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门诊特殊病种,乙方要根据甲方管理要求,如实向甲方提供参保人员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有关资料,协助甲方做好参保人员门诊特殊病种审核支付工作。

(四)、乙方应根据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要求,配备相关设备,做好网络衔接。要按医疗保险管理规定按时、准确录入并传输有关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与完整,协助甲方建立和完善各种基础数据库,及时完成信息的变更和维护等工作。乙方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运转和维护以及信息传输情况,要列入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内容。

二、医疗服务项目管理

(一)、甲方要及时通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政策,乙方要保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的供应,并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备药清单,包括药品商品名、通用名和剂型等详细资料。甲方要根据乙方提供的资料,及时对医疗保险药品信息库进行变更和维护。

(二)、甲方要根据乙方级别与专科特点,具体明确乙方目录内药品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费用占参保人员用药总费用的比例。

(三)、乙方要控制参保人员药品费用支出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其中:三级医疗机构要控制在××%以下,二级医疗机构××%以下,一级医疗机构××%以下。

(四)、甲方按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乙方业务开展情况,明确乙方业务范围内的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乙方要向甲方提供其业务开展范围内的诊疗项目清单及收费标准。遇有新增价格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时,乙方要依据物价部门的批复文件及时向甲方提供资料。

(五)、乙方要严格按照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及相应的收费标准记帐、收费、申报。超项目规范及费用标准的,甲方有权不予支付。

(六)、甲乙双方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用材料的使用管理,共同议定费用控制措施。

(七)、乙方已开展并经甲方同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的诊疗项目目录,乙方已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内部制剂清单,可作为定点协议附件。

三、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控制

(一)、乙方提供需参保人员自付的超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时,必须按知情同意原则,事先征得参保人员或其家属同意并签字。否则,参保人员有权拒付相关自负费用。

(二)、乙方要将所有住院参保人员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控制在其医疗总费用的××%以内;将所有住院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个人总负担控制在其医疗总费用的××%以内。

四、费用结算

(一)、甲方要在协议中明确对乙方的结算方式、标准、时间以及审核检查和费用控制的主要指标。参保人员就医发生的各项医疗费用,乙方要按要求统一申报,不得遗漏。对按规定应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甲方要按约定的结算办法及时足额给付,不得无故拖欠和拒付。

(二)、要加强出入院管理,保证需要住院的参保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同时及时为符合临床治愈标准的参保人员办理出院手续。不能诱导参保人员住院,也不得强行让未治愈的参保人员出院。乙方出入院管理情况列入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