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十篇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十篇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7:19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存活率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32-0102-01

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身长在47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生活适应性和抵抗力差等因素,易出现许多危险症状,如低体温、喂养困难、代谢障碍、呼吸暂停、并发感染等各种易患疾病。为了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对胎儿及时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密切观察病情,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实施有计划的整体护理及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趋势[1]。由于孕期不足,导致早产儿各系统功能的发育不够成熟,因而潜在导致患儿死亡的可能性[2]。如何通过积极的护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此问题值得临床关注与重视[3]。本文中笔者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研究早产儿的有效护理方法与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0例,女67例;胎龄27~36周,平均(31.2±1.8)周;体重1500~2300g,平均(1853.5±67.59)g。167例早产儿apgar1min评分≤3分4例,4~7分93例,≥8分43例,评分不详27例;合并新生儿窒息3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66例,新生儿湿肺12例,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多脏器发育不全108例,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例,硬肿症2例。临床表现为自主呼吸弱、吮吸能力差、无法自主维持体温。

1.2方法

167例早产儿均进行积极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温箱保暖(控制箱体温度在32℃~35℃,控制湿度在50%~60%);低流量吸氧;静脉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同时,针对吮吸无力的患儿,采取鼻饲方式进行喂奶;针对出现呼吸暂停的患儿,视严重程度给予触觉刺激、或呼吸兴奋剂刺激。同时,针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护理要点。

2结果

167例早产儿经过精心的护理,治愈出院113例,占67.66%,自动放弃治疗48例,占28.74%,死亡6例,占3.59%。

3讨论

在本院针对所收治的167例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除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以外,还进行了包括体温护理、喂养护理、以及血糖护理在内的相关工作。总结针对早产儿特点的相关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到早产儿的病情极不稳定,病情反复的可能性极高,因此,要求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精神状态进行积极的观察。同时,需要针对患儿口腔、鼻腔的分泌粘液进行彻底清除,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性。若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报告医师。(2)从体温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儿均放置在温箱当中进行保暖。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健全,因此,将箱体温度在32℃~35℃,湿度控制在50%~60%。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每日进行3~4次的体温检测。(3)从喂养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后情况健全的患儿需要尽早的开奶。开奶前可以试喂糖水。喂养中需要对患儿背部进行轻轻的拍打。同时,结合早产儿的不同体重,给予不同的喂奶方案。一般来说,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单次喂奶量应当越小,但喂养次数需要更加的频繁。通过积极的喂养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早产儿的体重,从而改善预后。(4)从血糖护理的角度上来说,临床研究数据证实,早产儿的空腹血糖大多取值在2.2~7.0mmol/L[4]。若检测到患儿的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则需要及时进行血糖护理干预。一般来说,选取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干预治疗,结合患者的耐受度,对输液速度进行有效地调整,以尽早降低患者血糖水平[5]。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精心、积极的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早产儿死亡,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2):64-65.

[2]董玉红,杨晓存,张君平,等.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3):29-30.

[3]孔祥珍.早期训练和抚触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9.

[4]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300.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篇2

【关键词】早产;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的分娩者,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5%~15%,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产儿死亡率高,即使存活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亦较多。这部分产妇由于自身状况不佳和对早产儿安危的担忧,其心理状况非常复杂,情绪不稳定,直接影响产妇的预后及母乳喂养。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孕产妇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做好早产孕产妇的心理护理,给予悉心照顾和精神鼓励,更有利于孕产妇完成这一生理过程[1]。

分娩前孕产妇往往有恐惧、焦虑、紧张、忧郁等心理,对产痛的害怕;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顺利结束分娩。而早产产妇与普通足月产妇相比,除了担心能否顺利分娩以外,更担心腹中的胎儿是否健康,出生后能否存活。一方面产后身体尚未恢复,需要护理,另一方面由于早产儿不在身边,母亲角色缺失而情绪不稳定,又担心早产儿病情、治疗和预后,更加重心理压力,处于严重焦虑状态。因此,护士应采取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提供信息等护理干预措施,帮助产妇减轻焦虑。

在护理层面我们可给予:(1)各项检查及治疗和护理过程手法轻柔,技术娴熟,从行为举止上给产妇以安全感消除其心理障碍,从而取得产妇的信任与配合。(2)医护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孕产妇,尊重她们,同情她们,使她们尽快熟悉并适应新的环境。(3)主动与产妇交流,鼓励其表达心中的感受,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4]。(4)做好健康教育,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5)在关注产妇躯体及胎儿安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妇配偶的亲情对其心理舒适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挖掘产妇家庭及配偶的亲情支持,这将大大提高产妇的心理舒适度,增强信心,消除紧张与焦虑的情绪,以利于完成分娩或手术过程。告知产妇早产儿的预后一方面取决于孕周新生儿体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出生后提供的治疗和护理。

对孕周较小早产孕产妇由于孕周小,早产儿出生后存活率低,死亡率高。即使早产儿存活,也大多转新生儿监护室抢救或较长时间治疗,并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这部分产妇主要的心理问题有:(1)恐惧,害怕新生儿死亡;(2)预感性悲哀,担心胎儿,新生儿预后不良;(3)无助感:不能照顾孩子;(4)母乳喂养中断及分离性焦虑:母婴分离;(5)家庭应对无效:高昂的医疗费用与家庭经济拮据[3]。我们需给予:(1)合理安排床位,将产妇转入非母婴同室病室,减少不良刺激;(2)给予心理治疗与教育性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护理,主动安慰产妇,鼓励其倾诉,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解释早产儿转入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必要性,让产妇接受既有的事实,使其了解早产的发生并非她的过错,也要避免孕妇过度乐观;(3)加强沟通,满足产妇关注孩子健康的心理,尽量多地提供其孩子的信息,主动与新生儿监护室联系,了解情况并及时向产妇反馈,条件允许时可推送产妇去探视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信心。(4)护理:对新生儿预后不佳或已死亡的产妇予及时回乳,避免肿胀给产妇带来躯体的不适及心理负面影响,导致其思念自己的孩子。对母婴分离的产妇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分娩是产妇的必经阶段,心理因素对于待产妇来说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条件之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产妇顺利分娩的重要基础条件,心理护理与病情护理应相辅相成。尤其早产是出乎意料的,早产产妇情绪会更加紧张,心理状态更复杂,顾虑也多种多样。因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早产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充分了解孕妇各方面的变化,才利于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更是防治早产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黄爱银,黄祝娇.医源性早产产妇的心理护理.临床合理用药杂志,1674-3296(2009)04-0079-02

[2]郝红雁,刘伟慧.对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0):1850.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篇3

【关键词】连延续护理;早产儿;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63

早产儿属于高危儿童,由于其胎龄早、出生体质量低,患儿机体的生长发育较正常分娩儿童较弱,往往需要行补液、肠内营养、机械通气等治疗与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出生的早产儿100例,其中男6例,女40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2000~3000g,平均(2245.3±538.5)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07/12)和对照组(2012~01/06)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早产儿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2)无窒息史;(3)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及需氧气支持患儿;(2)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3)原发性呼吸暂停;(4)失访患儿。

1.5方法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院内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不采用延续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延续护理,内容包含院内家长培训、早产儿建档和出院后家庭随访。

1.5.1院内护理早产儿出生后,送人暖箱进行护理,暖箱温度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腋温36.5℃、肛温37℃。暖箱内湿度根据早产儿日龄进行调节,自80%缓慢调至6o%.做好隔离。暖箱定期清洁和消毒,患儿每日行1次擦浴和脐部护理,3次抚触护理,每次抚触时间10~15min,可同时播放轻柔音乐,抚摸过程中同时以温柔的声音跟患儿说话,以目光与患儿交流。抚触自头面部、经胸部、脐部、背部、上肢、直到下肢[1]。

1.5.2院内家长培训了解主要照看早产儿的家长(一般为早产儿母亲),通过问卷调查其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程度等,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出院前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目标、常规护理记录、护理操的动作、怀抱及抚触动作、异常情况观察等。

1.5.3早产儿建档建立早产儿档案本,院内护理由护士记录,院外护理由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护理的项目、方法、频次和要求等,并要求家长对相关护理内容及时的登记到档案本中。包括:(1)日常护理,如皮肤、脐部、臀部等护理,体温、皮肤颜色、脐部情况、大小便等的观察方法和异常表现特点,体温测量和保暖措施,呼吸的观察,保护性隔离方法等;(2)明确免疫、体检、复诊时间;(3)喂养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指导母乳不足情况下如何喂养,及如何应用鱼肝油等辅食给患儿补充营养;(4)感观刺激,包括抚触、音乐播放、对患儿说话、眼神交流等。[2]

1.5.4家庭随访患儿出院后,隔日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家庭护理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疑问,督促家长对患儿进行按时、按需的各项护理。每周上门随访,仔细观察患儿皮肤、呼吸、发育等情况,测量体质量、头围、身长,检查有无黄疸,根据患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家庭护理计划。于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达4o周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比较,记录护理期间疾病情况[3]。

1.6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两周后体重增长情况对照组

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早产儿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早产儿护理以往常常局限于院内,当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不受控制,由于家长对于早产儿基本特点、护理手段等了解不足,家庭护理可能存在不科学、不细致、无针对性等问题,不仅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影响,还可能引发各类疾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安全因素。

3.2目前延续护理尚未具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延续护理是指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间实现无缝隙衔接,为患儿提供连贯的健康照顾,形成患儿与专业医疗机构的持续联系。延续护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将住院护理延伸到患儿出院后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儿完善自我管理。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延续护理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提高缓患儿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儿的再住院率[3]。

3.3本研究比较了延续护理干预和普通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头围和身长的增长均显着优于对照组,表明延续护理可以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增强患儿体质;早产儿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腹泻、贫血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患病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延续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早产儿的患病率。

3.4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早产儿常见疾病的患病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家俊;早产儿护理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04期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早产儿;母乳喂养;护理

早产儿器官发育未全、抵抗力低下、死亡率高。因此需要加强母乳喂养及护理,这是提高早产存活率的重要措施。随着爱婴医院的兴起,母乳喂养的实施,早产儿的发育及死亡率一定会有很大改观。因为早产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并不完善,很多功能不成熟,所以我们要保证纯母乳喂养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下面是我科进行的母乳喂养48例早产儿的方法及分析:

临床资料:1994年—1997年在我科分娩的早产儿共48例其中早产儿又又胎2人次孕周32—36周1.5—2.6Kg。通过调查,影响母乳的主要因素有,母亲乳汁不足。婴儿口小,吸吮力弱。

1.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早产儿先天发育不完善、吞咽动作慢、吸吮力弱、自主呼吸不平稳,加之母亲早产,体内激素偏低,有部分乳房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母亲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所以我们应该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鼓励帮助早产儿母亲树立哺乳成功的信心,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使其了解认识到早产母亲的的乳汁优于足月母亲的乳汁更优于牛奶,帮助她主动积极的进行母乳喂养。

1.1提倡母乳喂养,加强指导因为母亲的奶水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要。所含的牛磺酸、乳糖和不饱和脂肪酸能为婴儿发育提供营养保证。另奶水中还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能帮助胎儿抵御细菌感染。

1.2加强母乳喂养的指导断脐后半小时内吸吮母亲的乳头并母婴同室,在喂养过程中注意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正确的体位及姿势。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应注意观察有无吮奶后呼吸暂停或暂时性青紫、呛奶等表现。早产儿胃容量小并功能低下,每日喂8~12次。

1.3对于吸吮能力差或不能直接吸吮的早产儿母亲可按时挤奶并放在消毒的杯子或盘子中,然后用小匙喂给早产儿。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器官功能上有很大不同,其吞咽动作慢,吸吮能力弱,再加上早产,导致产妇往往不愿给婴儿哺乳。

2加强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常在36℃以下,因此室温应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55%-65%。

2.2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缺氧,出生后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缺氧应立即给予吸氧,一般给予低浓度氧不超过40%。转贴于

2.3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所用物品定期消毒,严格限制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早产儿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2.4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应加严密巡视。观察的内容包括:面色、体温、呼吸、吸吮情况、大小便、粘膜和皮肤以及脐是否感染。

2.5健康教育指导母亲护理婴儿的方法:鼓励家长拥抱和抚摸婴儿,促进父母与婴儿间的感情。

3特殊婴儿的护理

现今临床上早产多胎婴儿采用手术产的比率相当高,而母乳喂养困难的主要原因为误认的乳汁不足。所以需要护士耐心指导,把正确的信息讲解给产妇及家属。而乳汁不足的现象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乳房大量长期泌乳是需要婴儿不停的刺激乳头,而排空乳房也可增加泌乳量。所以临床上常出现两三个婴儿吸吮,这样就出现母体乳房大量分泌乳汁。

4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品,对早产儿来说更是如此。尽管提前结束妊娠,但妈妈奶中的营养成分并不缺少。用母乳喂养早产儿能增强早产儿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早产儿身体器官尽快发育成熟。

由于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差,因此,当宝宝能够直接吸吮妈妈的乳头的时候,妈妈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期待宝宝能立即吸吮你的奶头,宝宝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来适应妈妈的乳头。这时候,妈妈就要尽量避免用奶瓶来喂宝宝,因为身体虚弱的宝宝很容易接受奶瓶而拒绝吸吮妈妈的奶头。

早产儿刚一出生就要进行特别的监护,即使出了院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长期护理,相形之下与正常足月胎儿相比更要劳神费力。

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养育早产儿时,往往只关注宝宝身体的发育程度,而忽略了与宝宝的精神交流。其实,早产儿只要不是特别地发育不全,或脑组织有缺陷,他(她)还是有感知的。事实证明,那些能经常得到爸爸妈妈抚摸并得到慢言细语抚慰的早产儿,发育程度都比没有接受过精神抚慰的早产儿好。对早产儿精神发育方面抚慰,不仅有利于早产儿身体的发育,而且更能加深爸爸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感情。

实践证明,只有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才能消除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因素,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篇5

【摘要】家庭护理,对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合理与准确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文中列举出部分统计数据,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指导将能降低早产儿的患病率。

【关键词】早产儿;家庭护理;疾控;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72-011.早产儿的特征

早产儿,是指不足月而出生的婴儿,其胎龄在37周以下。一般而言,早产儿的体重和头围较之足月婴儿都要小,器官功能尚未完善,适应能力也更差,因此需要特殊护理。

1.1外表:由于过早出生,早产儿的头部发育更不完善,耳部软骨组织缺乏,囟门宽大,颅缝甚至可分开,皮肤薄而且嫩,水肿发亮,胎毛多。

1.2体温:体温调节系统不成熟,稳定性差;同时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不足。当过冷情况下,肌肉颤动少,不能有效减少热量扩散。因此,早产儿容易着凉。同时,由于早产儿汗腺功能存在不足,在过热的时候也难以自主降温,需要更稳定的温度。

1.3呼吸和循环:呼吸系统发育不全,呕吐和咳嗽反射微弱,容易患吸入性肺炎;由于肺泡发育不全,容易塌陷引起疾病。

循环系统发面,肺部小动脉发育不全,可能有开放性动脉导管。凝血酶原和维生素C不足,血管容易破裂且不易愈合,更容易发生内出血。造血功能不足,且白细胞功能偏弱,因此容易感染疾病。

1.4消化和排泄:吞咽功能不足,胃容量小,需要少量多次喂食;肝功能差,消化酶欠缺,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很弱,相对的,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较好。

肾小球滤过率低,容易少尿或者无尿;在排出多余液体方面能力有限,会有水中毒或者脱水的危险。2.家庭护理

在出生时,早产儿应注意保暖,任何的处理动作都要轻巧迅捷。产房温度须在25℃左右,受凉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为了避免早产儿窒息,如果需要,也只能选用对胎儿呼吸中枢没有影响的药物。应当及时将婴儿鼻腔和口腔中的粘液挤出,或用消毒吸管吸出。

在离开医院后,家庭护理中也应遵循这样原则,并根据早产儿的特点进行小心的看护。

2.1避免感染。由于早产儿本身免疫力低下,因此除了专门看护孩子的人外,最好避免其他人进入早产儿的房间。专门的看护人也需要注意自身清洁,避免产生交叉感染。在早产儿的房间中,应当存在空调或者其它的调节设备。

2.2保暖。新生儿房间的温度应在24-28℃,相对湿度在55-65%。婴儿自身的体温应维持在36-37℃并尽量保持稳定,每天上、下午都需要测量一次体温。在寒冷季节,尤其要注意室温和洗澡时的水温。如果出生太早,需要放入育婴室进行看护。我们为边疆少数民族及高寒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家庭护理中只能运用最原始的办法,乳母及家庭成员在保证自己卫生的情况下,将早产儿穿上纸尿裤然后贴身放入母亲及家人怀中,这样的方法即经济又方便,温度又好掌握。

2.3喂养。原则上,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一方面,早产儿母乳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更加丰富,有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早产儿免疫力缺乏,而母乳具备提升免疫力的作用。在早产儿的养护中,与母亲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早产儿胃容量小,因此喂养中需要少量多次,方能满足早产儿对营养的需求;另外,由于早产儿的吞咽功能不完善,可能在喂养中发生吐奶或者呛奶情况,在喂养过程中需要耐心,不能急躁。

在喂奶的间隔时间方面,应当根据婴儿的体重适当安排,夜间这个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对于体重过低,吞咽能力不全的早产儿,可以选用胃管方式进行喂养。当采用这种方式时,一般不适合家庭环境。

2.4特殊状况。早产儿由于自身发育的欠缺,更容易产生吐奶、抽搐的情况,也更容易感染疾病。对于这种情况,早产儿父母应当掌握一些幼儿急救术,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早产儿的父母应当保持与医护人员的密切联系,以便能够得到及时和准确的信息。3.家庭护理的指导

对于已经达到出院标准的早产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达到2300g,无疾病,无营养缺乏症状,吞咽和吮吸能力好),在出院前,产妇可以得到一本宣传册,涉及家庭护理中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等的知识。对异常情况和重点事项也会当面交代。此外,还有其它的一些指导方法。

3.1口头指导。通常情况下,口头宣教是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指导方式,此方法适应性好,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种方法适合已经掌握一定护理技巧的早产儿父母。借助这种方法,医护人员可以对父母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方式。

3.2示范。由于日常护理中一些基本的操作常常涉及到与婴儿的接触,比如喂养、清洁、沐浴等等。这种方法通过医护人员的亲身示范,将正确的护理方法教给早产儿的父母,是一种见效快而且直观的方法。可以通过课堂的形式进行,但需要保证每位成员都能亲自体验。

3.3书面指导。这种方式主要针对基础较好的父母。相关调研表明,半数以上的父母希望得到书面形式的建议。这种方法可以将一些已有的、通用的经验和知识迅速普及,且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反复查看。此方法简便易行,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提升了满意度。

3.4电话指导。通过电话回访,可以有针对性地纠正不当的护理行为。

在家庭护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这时候可以通过电话得到及时和权威的解决办法。这是口头指导的延伸,需要根据家庭中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对应的指导。对于紧急和突发事件,电话指导可以在第一时间作出及时的预处理。4.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护理中采取多种手段可以有效保证早产儿的健康,减少患病率。通过对早产儿的父母进行指导,传授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可以有效预防在出院后,因护理工作不当而引发疾病,降低了患病率。家庭护理指导,提高了父母在早产儿护理方面的水平,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进行处置和就诊。有相关数据表明,实施护理指导后,早产儿的患病率从57.6%降低到20.3%,效果相当明显。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篇6

【关键词】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0-0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预后效果成为了目前临床医学上的研究热点。由于早产儿的体质较差,出生后需要更加全面的护理,而且对营养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加强对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护理能够给早产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储存能量,加强抵抗力,保证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同时也是保证早产儿能能够稳定生长的基本的物质基础。如果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得不到保证,则可能会引起早产儿的营养不均衡,影响成长速度,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1]。因此,通过给予早产儿全面的肠内营养护理,对于早产儿的存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在近两年收治的34例早产儿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研究,研究内容丰富,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的胎龄均在34周以内。在34例早产儿中,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胎龄均在26周-34周,平均胎龄29.6周。所有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为1400g-2100g,平均体重1840g。

1.2方法根据早产儿的体质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2.1加奶护理对于出生后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如果病情较轻且比较稳定,则在出生后12小时内给予鼻胃管间歇推注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早产儿的病情较重或者病情不够稳定,则需要推迟喂养时间,在出生后24小时-48小时内喂养。喂养物以母乳为主,以配方奶为辅,根据不同的早产儿的胎龄和体重灵活调整喂养方案[2]。对于体重小于1600g的早产儿,首次喂养2ml,每隔2-3小时喂养一次,逐次增加1ml,每日所喂养的总奶量为18ml;对于体重在1600g-2100g之间的早产儿,首次喂养5ml,每隔1-2小时喂养一次,逐次增加2ml,每日的总奶量为36ml。连续喂养一周,观察早产儿在此期间是否有腹胀、奶液潴留等并发症出现,如果出现,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如果未出现,则在以后的喂养中,可以逐渐增加喂奶量,直至150ml。

1.2.2喂奶耐受性观察在喂养期间,注意观察早产儿的奶液潴留情况。在每次喂奶前,采用注射器抽吸的方法,检查新生儿的胃部是否有残留的奶液,如果潴留的奶液少于喂养量的一半,则对新生儿的喂养无影响,保持正常的喂养量和喂养次数;如果潴留的奶液量多于喂养量的一半,则应当适当的减少每次的喂养量,或者减少喂养次数[3]。同时,在检查奶液潴留情况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血液变化情况、腹胀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应立即停止喂奶,并采取相应措施。连续几次观察新生儿的腹围变化,如果腹围有大幅度增加(超过1.5cm),应当减少喂奶量,并采用温盐水灌肠保证新生儿的排便正常[4]。在喂奶过程中,随时观察新生儿的血糖、血液、腹胀、体重变化。

1.2.3护理对于所有的早产儿,均应采取“鸟巢式”保护,通过模拟宫内环境,增加其安全感,加快适应外界环境的速度。新生儿的主要是以俯卧位,隔段时间与仰卧位交替。在俯卧位下,不仅能够减少胃内奶液潴留,减少腹胀和呕吐的发生次数,还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增加体重,能够使新生儿的呼吸更加平稳,心率更加整齐,提高血氧饱和度,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的发育。此外,为了避免胃食管反流,应该采取头高脚低的,适当的将头部抬高30°左右,使新生儿呼吸更加顺畅。新生儿的睡眠时间较长,避免长时间处于一个,通常情况下每隔4小时需要更换一次。

1.2.4胃管管理护理早产儿由于需要长期的肠内营养护理,在早期的喂养过程中,大多采用胃管喂养,因此,要特别注意胃管的管理和护理。由于新生儿的不自觉性常常会导致胃管需要反复插入,无形中增加了胃管感染的机会,因此,有效地措施是采用具有弹性的胶布将胃管固定于新生儿的鼻唇沟处,避免胃管被拉出引起感染。在每次使用完围观后,都要使用温开水逐次清理新生儿的口腔和使用过的胃管,保持清洁[5]。尤其是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范进行操作,每次操作结束后将使用过的胃管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将胃管置于相应的搁架上,避免放置在床单上被污染。

1.2.5腹部按摩给新生儿喂奶后30分钟后给新生儿进行腹部按摩,具体做法是手指并拢,用掌心部位轻轻触摸新生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四周缓慢进行顺时针按摩,运动应保持匀速,动作尽量轻柔,连续按摩10分钟左右。腹部按摩不仅能够刺激新生儿的肠道激素分泌,加快肠道蠕动,帮助新生儿快速消化食物,对于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2结果

在所研究的34例早产儿中,在一周内拔管正常哺乳的有18例,2周内的有12例,3周捏2例,死亡2例,存活率94.12%,死亡率5.88%。所有存活的新生儿体重在逐渐增加,在出院时已处在正常体重范围内。经检测,新生儿的血液、血糖都正常,未出现并发症,早产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6d。死亡的2例早产儿由于肺出血和血管内凝血导致。

3讨论

由于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身体素质都较差,因此,需要在出生后给予更加细心地护理。其中对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6]。在给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优先选择母乳,这是由于母乳含有很多新生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器官发育,增强抵抗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使各项机能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在喂奶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胃内奶液的潴留量,避免引起腹胀,并灵活的调整喂奶量和喂奶次数。此外,还需要注意新生儿的,通常采用头高脚低的俯卧位或者仰卧位,在采用胃管进行喂养的阶段,注意胃管的清洁和消毒、灭菌,采用规范的操作方法,降低胃管被感染的概率,尤其是医护人员,更加注意与新生儿接触的双手、皮肤的清洁。再配合以适当的腹部按摩,加快新生儿的消化系统的建立,保证每日的喂奶量和排泄量正常。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策略,保证早产儿的营养支持,促进早产儿稳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湘红,杨春柳.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6(17):347.

[2]马云红,黄洁.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2(3):236.

[3]孙云.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5(8):126.

[4]陈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6):167.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篇7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出生的早产儿共103例,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吸吮能力及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自吮奶时间少于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综合护理;早产儿;低体重儿作者单位:473132河南省南阳油田总医院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多数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偏低,常<2500g,身长常不足47cm。早产儿出生时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生理功能尚不成熟,因此出生后体质常较虚弱,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产生多种合并症,致使早产儿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我院对早产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出生的早产儿共103例,其中男53例,女50例。胎龄在28~37周之间,平均胎龄328周。出生时体重在1200~2500g,平均体重2032g。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平均胎龄331周,平均体重1937g。观察组5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平均胎龄329周,平均体重1943g。两组患儿在胎龄、体重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包括:①评估建档:建立患儿的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胎龄、出生时体重、出生情况、父母性别、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针对早产儿的特点做出整体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②喂养指导: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护士直接指导新生儿父母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对吸吮能力较差的早产儿采取胃管口饲和吸吮交替进行,以保证早产儿的营养并锻炼其吸吮能力。③复温:体重小于2000g的患儿主张在暖箱内保暖。复温时宜采取逐步复温法,先将暖箱预热,待温度达到32℃时将患儿放入,每小时升高05℃直至34℃,暖箱内要维持一定的湿度,以55%~65%最佳[1]。每小时监测患儿体温,体温恒定后改为每4h一次。体重大于2000g的早产儿可不用暖箱保暖,但要保持室温在22~24℃,湿度在65%左右,冬天要避免使用热水袋以防烫伤。④预防感染:早产儿的器官发育不完善,生理功能不健全,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加强护理,尤其注意脐部的护理。每天用3%的双氧水擦拭脐部,并用一次性脐贴贴覆脐部[2]。定时检查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给患儿穿宽松衣服,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路感染。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温箱内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⑤抚触护理:早产儿抚触有助于增加胃肠蠕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抚触部位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包括头部,腹部,四肢和背部。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抚触方法,抚触过程中还应加强与患儿的交流,使患儿在抚触过程中感受到关爱,从而提高患儿的感知能力,促进感觉和神经功能的发育。⑥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的护理。若患儿出现面色青紫、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要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治疗。⑦家长教育:对家长进行指导,对患儿实施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的内容包括视觉刺激(用鲜艳的颜色引逗患儿,避免强光刺激)、听觉刺激(宜选用轻快的音乐,音量宜逐步调节)、触觉刺激(抚触要温柔,给患儿经常翻身拍背)、前庭运动刺激四方面[3]。要向家长宣传早产儿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同时给予家属心理指导,缓解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13观察指标观察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吸吮能力及合并症的发生率。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2结果

两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吸吮能力及合并症的发生率见表1。两组患者经有效护理均未出现死亡。3讨论

早产儿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因此其生活能力低下,容易出现肺炎、硬肿、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各种合并症,直接影响了早产儿的成活率[4]。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远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求,我院开展早产儿综合护理措施已由数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合护理是以早产儿为中心,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护理措施。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通过综合护理措施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护理,平均自吮奶时间少于传统护理,合并症发生率也较传统护理低。综合护理干预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早产儿的抗病能力,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家庭负担。由此可以看出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十分重要,能够显著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综合护理干预不仅仅应在医院内部开展,还应延伸到家庭护理中去。有研究指出综合护理干预应持续至出院后6个月效果最佳。总之,只要护理人员和家长都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对早产儿实施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就能显著改善早产儿的生命质量,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1]李桂芹2例早产儿综合护理及病情观察的粗浅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3):1213.[2]卢惠卿.综合护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09,(4):4647.[3]花莉早产儿89例综合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8,14(9):7778.[4]吴欣.早产儿的综合护理与病情观察.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7,4(26):3435.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篇8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7.098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下的新生儿,其体内各器官均未发育成熟,且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胎儿机体免疫力较低下,且出生后易发生感染、缺氧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虽有效提高了早产儿的成活率,但部分早产儿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智力障碍,其中脑瘫发生率约占3%,智力低下发生率约占6.7%,严重影响着早产儿的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发展[1]。故为提高早产儿发育商及减少早产儿脑瘫情况,本院近年来对早产儿实施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早产儿共300例。其中男168例,女132例;胎龄29~36周,平均胎龄(32.6±1.8)周;出生体重1600~2450g,平均出生体重(2100.4±150.3)g;出生时apgar评分7.5~9.0分,平均apgar评分(8.2±0.5)分。300例早?a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50例。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新生儿喂养、皮肤护理、保暖及母婴健康教育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建立追踪随访档案详细记录早产儿出生时身高、体重、并发症等基本情况,并依据丹佛发育筛查法制定0~3岁幼儿成长追踪档案,可采取电话、网络视频或上门访视的方式进行随访。

1.2.2健康教育以发育护理知识技能为主要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听觉及视力发育护理,吸吮吞咽反射训练及抚触护理等,健康教育中根据早产儿生长发育的评估结果制定选择视听材料。同时,向家属重点演示音乐疗法、视听训练、被动体操及抚触等,并向早产儿家属免费发放发育支持护理知识技能等相关护理手册[2]。

1.2.3减少疼痛刺激因过多的侵入性操作可导致患儿消耗过多能量,并对患儿造成疼痛刺激。为尽量减少对胎儿进行疼痛刺激,应在患儿清醒时集中进行各种操作检查,并严格执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探视制度,使患儿有充足的安全感。

1.2.4康复训练若早产儿存在语言、姿势异常或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积极预约专家门诊接受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可进行语言、动作及感官刺激等家庭康复训练,20~30min/次,1~2次/d,出院后定期返院复查。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发育商的评估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早产儿月龄3个月、6个月及1岁时的智能发育情况,本表共包括5个方面的测验内容,分别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社交,所测结果为发育商。婴幼儿智能发育正常则发育商值高于90分,婴幼儿智能发育落后则发育商值低于60分。

1.3.2脑瘫诊断由护理小组对早产儿随诊到1.5~2.0岁,根据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为轻度脑瘫、中度脑瘫及重度脑瘫,并对两组脑瘫程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不同年龄段发育商比较干预组3个月、6个月及1岁时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社交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早产儿1岁时脑瘫情况比较干预组1岁时脑瘫检出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是针对早产儿使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是指由护理人员预先估计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应激能力,并采用科学的支持性护理手段减轻对患儿造成的刺激减少,从而促进其体质量增长及神经行为发育。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篇9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并且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够成熟。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10%,美国为7%―17.9%。国内有关报道早产儿的死亡率为12.7%―20.8%,并且体重越低的死亡率越高[1]。不过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存活率已经有所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现将国内外早产儿的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1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量少,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发抖反应。因此早产儿的体温容易随环境温度变化,且常因寒冷导致硬肿症的发生。

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置于暖箱保温。体重1000-1500g者,箱温应在32-34度;体重小于1000g者,箱温应该在34-36度。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越高。体重大于2000g在箱外保暖,应给与戴帽保暖。维持室温在24-26度,相对湿度在55%-65%。

2合理喂养

尽早开奶,以防低血糖。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吮吸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用间歇鼻饲喂养、持续鼻饲喂养、能量不足者以静脉高营养补充并合理安排,补液与营养时间交叉,尽量减少血糖浓度的波动。喂养时间:出生体重大于1500g,有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窒息或喂养不耐受婴儿,每3小时一次;除此之外可延长至每4小时一次。并逐渐加量每次1到2ml,同时更具喂奶耐受情况调节喂奶量[2]。

3维持有效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场而仰卧时可在肩部下放置小的软枕,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现在大多认为在发绀、呼吸暂停时为用氧指征。要尽可能采取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源。日龄较大者可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0.5L/min左右。总之吸氧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5%-93%为宜。呼吸暂停者可给予拍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处理。反复发作者可给予氨茶碱静脉输注。另外的摆放对早产儿的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影响。俯卧位对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俯卧位很容易引起窒息和猝死,且与传统的护理和监测方法不同,因此其临床利弊有待进一步研究[3]。

4预防感染

由于早产儿抵抗力低下,易于发生感染,因此不仅应使早产儿室保持恒温,恒湿和空气新鲜,还应做好早产儿室、温箱及器具的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强化洗手意识,每次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

5音乐疗法的运用

音乐疗法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会,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4]。贾薇[5]等人将5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72h内实施音乐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体重增加更显著,住院时间缩短,对疼痛刺激即针刺足跟采血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音乐疗法能减轻早产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降低痛觉阈,具有缓解神经紧张的作用。

6游泳与抚触

马纳新[6]等人将对80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抚触和游泳相结合的护理,结果显示接受游泳训练的早产儿可以再抚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各项生理指标,例如初排胎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提前、黄疸指数明显降低。另外抚触本身也有利于早产儿的发育。有研究[7]表明接受经络抚触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摄乳量、行为神经评分显著优于那些接受国内改良简易抚触法的早产儿。经络抚触实际上是在国内改良简易抚触的基础上增加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督脉抚触。

7发展性照顾的运用

发展性照顾是在护理过程中将患儿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患儿提供利于康复的舒适护理模式,具有整体性、创造性、有效性的特点。张颖[8]等人通过将12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实施护理(“鸟巢”式护理、非营养性吮吸、早期微量喂养抚触疗法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显示早产儿每天进奶量、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说明发展性照顾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总之早产儿引起特殊的生理特点,属于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精心的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2]孟莹.早产儿营养支持与持续监护9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66-67.

[3]中华儿科学会.早产儿管理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3):188.

[4]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7.

[5]贾薇,郭丽芳,徐露.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儿科护理,2006,21(15):26-27.

[6]马纳新,葛莉娜,张丽红.游泳与抚触结合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2):217-218.

对早产儿的护理要点篇10

【关键词】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03-02

静脉留置针早已应用于早产儿临床输液,因早产儿周围浅静脉细、血流量相对要少,早产儿需输注的静脉营养液渗透压高、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达不到留置时间。而腋下静脉是贵要静脉和肱静脉汇合而成,血管相对较粗、直、血流量也大,克服了周围浅静脉输注营养液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的缺点,腋下静脉留置针又较中心静脉置管CVC和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操作简单、创伤少、价格便宜,是一条方便、安全、稳定的输液通路,并发症少,是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儿输液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技术[1],为提高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对本院128例早产儿因烦燥、哭闹手脚乱蹬,腋下静脉相对隐蔽,护士穿刺技巧掌握不当等因素,导致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128例,对全部应用腋下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早产儿进行分析调查。

1.2方法

对所有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的早产儿进行逐个调查登记,内容包括:日龄、体重、封管方法、留置时间、操作护士、以及失败原因。以留置时间小于3天为留置失败。

2结果

128例早产儿中留置时间小于1天为13例,占10.1%;留置时间小于2天为31例,占24.2%;留置时间小于3天且大于等于2天为21例,占16.4%;留置时间大于等于3天为76例,占59.3%,留置失败率高达40.6%。

3讨论

3.1失败原因

3.1.1脱管

3.1.1.1患儿因素①部分病情较稳定的早产儿因独自睡在暖箱,缺乏安全感,经常哭闹,以及部分危重早产儿有烦燥症状;因哭闹及烦燥时手脚乱蹬、乱抓,无意中把留置针拔出;②燥动及哭闹时出汗较多,敷贴易脱落;③早产儿胎脂较多、皮肤滑,敷贴粘贴不牢。

3.1.1.2操作者因素①消毒液未干就贴敷贴,导致固定不牢;②穿刺成功后送管方法不对,软管在血管内打折或软管穿过血管壁。

3.1.2堵管

①输液完毕后未及时发现,针头回血造成堵管。②封管方法不对,未采用正压封管法。③患儿哭闹及燥动时血液压力高,血液反流入留置针内形成血栓[2]。

3.1.3局部肿胀,液体外渗

3.1.3.1药物因素早产儿长时间输注高浓度、高渗、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多巴胺、10%氯化钾、50%葡萄糖、小儿氨基酸、脂肪乳等。

3.1.3.2物理因素①早产儿常需要24小时输液,输液量大,时间长,导致药液外渗使局部肿胀,造成留置失败。②操作者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不熟练,腋窝处皮肤皱褶多,穿刺时不易绷紧,且腋下静脉相对比较隐蔽,穿刺部位不易掌握,穿刺时没有一次穿刺成功,留置针在血管里来回移动,损伤血管壁,导致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液体渗漏。

3.1.3.3早产儿刚出生时特别是危重早产儿微循环差、营养差、静脉血管的通透性、脆性增加导致药液渗漏。

3.1.4针孔感染,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①无菌操作不严,消毒不规范。②药物因素:长期输入高浓度、高渗、刺激性大的药物,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症反应。③因素:患儿穿刺侧侧卧,静脉血流障碍,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④基础护理因素:早产儿进行沐浴时,水浸湿留置针;患儿的汗液浸湿留置针;穿刺部位有渗血、渗液未及时发现等;敷贴潮湿污染后未及时更换,引起感染。

3.2分析及护理对策

3.2.1先保暖再穿刺

刚出生的早产儿体温不升、四肢冷、血管收缩,微循环差,可先将患儿置于辐射台保暖30min,改善循环后再进行腋下静脉穿刺。

3.2.2掌握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

将患儿置于开方式抢救台上,将一侧手臂轻轻拉直背伸、腋窝呈水平暴露,不用止血带,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推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腋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内侧,蓝色无波动[3],严格无菌操作原则,皮肤消毒范围要大于5cm。穿刺前先旋转扭动留置针的外套管,以防止外套管与针芯粘连,针头斜面向上,常规消毒后将留置针在腋静脉下方0.5-1.0cm处20-30°角进针,见回血后将留置针放平再进入2mm开始送软管,拔出针芯,再次消毒皮肤后,用3m透明敷贴固定,手臂恢复自然位置[3]。送软管时要绷紧皮肤,否则易造成套管打折,套管要全部送入血管内,不然患儿燥动时针体易滑出血管外。

3.2.3稳妥固定

穿刺成功后,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贴敷贴,绷紧周围皮肤,,敷贴大小要合适,使用时应遵循无张力粘贴原则,敷贴中央始终对准穿刺点,由中央向周围按压整片敷贴,使之与皮肤紧贴,敷贴与皮肤之间不留空隙。患儿哭闹、出汗、燥动时会导致留置针松脱,所以固定好坏直接影响留置时间,输液过程中,若是哭闹、燥动的患儿可以用无菌纱块包裹双手,防止两手抓脱留置针。

3.2.4正确掌握封管方法

由于腋静脉相对较粗大,靠近大血管,输液完毕后,抽取0.9%氯化钠溶液5-10ml进行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法,封管液必须缓慢均匀推入,边推边退针,使液体充满管腔,防止回血,如操作不当,易形成血栓,导致堵管。

3.2.5做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消毒范围要大于敷贴范围,穿刺处3d更换敷贴,如有污染随时更换,并消毒穿刺点,套管针脱出后勿再送入血管,做好全面护理、注明留置时间,每天更换输液器或输液延长管,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局部炎症反应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进行沐浴时,尽量不要让水浸湿留置针,发现敷贴被浸湿后要及时更换并消毒穿刺点。

4小结

腋下静脉距离上腔静脉较近,血管相对较粗、直、血流量也大,软管随血流漂浮在血管中,对血管壁刺激性小,对于早产儿需输入一些高渗液体或刺激性较大的液体可以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液体外渗。早产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首选腋下静脉[4],提高腋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延长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避免患儿反复穿刺,减少感染机率,具有保护血管,方便用药,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只要正确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做好观察护理,留置时间可以相对延长。

参考文献:

[1]凌其英.早产儿不同穿刺部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760-2761

[2]方玉琦.儿科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觉原因及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9,6(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