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兽医学的认识十篇对兽医学的认识十篇

对兽医学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0:36

对兽医学的认识篇1

[关键词]兽医诊治水平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S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7-0239-01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人民对肉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当前兽医诊疗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而畜牧管理部门更重视动物的生产、防疫、检疫,而忽视了兽医的诊疗工作,这更造成了当前兽医诊疗水平提高缓慢。

二、当前兽医诊疗水平分析

1.兽医的专业素养不高。老一代的基层兽医诊疗人员多为父辈言传身教,通过世代的经验相传传承下来的诊疗方法,局限性较大。因此,大部分基层兽医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对于动物进行诊疗的主要依据是个人经验。这就使得我国基层的兽医诊疗行为的合理性受到置疑。同时存在着在实际的兽医诊疗工作中,即使遇到了难解的病症,也不会与其他的兽医工作人员交流,以防自己的客户被他人抢走。这种自私狭隘的思想,导致基层兽医工作者之间不相往来。这种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不利局面,导致了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严重低下。

2.我国的兽医业发展滞后。我国科学成体系的兽医业出现较晚,因此建立不是很全面,社会对兽医业的认识不足,高校的兽医教育也承认度不高,兽医业整体上缺乏人才的现象较严总,因此整个兽医业的发展滞后,在基层上的体现的,就是高水平的兽医从业人员较少,凭个人经验诊治的情况较多,而通过科学合理的认识、分析和诊治的情况较少。

3.病理知识陈旧,更新缓慢。作为基层的兽医人员,由于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第一职业,兽医一职往往是作为副业来看。因此对于各种新的兽医理论知识接触较少,缺乏组织培训的机会。同时,加之部分兽医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对于新的兽医理论知识难以快速的接受,导致基层兽医理论知识陈旧、更新换代步伐较慢。

4.动物疫情防治观念低。兽医的存在不仅是为了治疗动物的现有疾病,更要对动物的疫情进行防治。一些兽医对防疫的认识不足,只注重个人经济利益,对于遇到的一些疾病,不考虑其病情发展,盲目开药医治获得经济利益而不及时汇报到防疫部门,造成疫情的延误、疾病的流行和重大的损失。还有部分兽医在疫情发展初期,不能及时指导养殖户正确进行防疫,扩大了养殖户的损失。

5.兽医诊疗内容复杂。人们对于饮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动物养殖人员开始扩充动物养殖的种类,不断增加新的动物品种,这就使得一些不常见的动物正在成为兽医诊疗人员的诊疗对象,同时一些动物传染病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在兽医面前,他们面对的动物疾病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对兽医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了全面的深入的要求,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6.临床兽医诊疗中,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抗生素作为一种抗病菌的药物,效果极佳,在临床中用的较为普遍,但在兽医诊疗过程中,有些兽医没有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检查,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也对动物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武断开出抗生素药物,这样将极大的延误病情,增加不必要的付出,如对动物的中暑、中毒的病情进行抗生素治疗只能是徒劳无功的。

三、提高兽医诊治水平的思考

近几年,我国的养殖业生产朝着规范化发展,标准化和集约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兽医业适应养殖业发展需要管理人员创新并加强管理,促进规范化,还需要兽医从业人员从自身出发,提高为基层养殖业服务的能力,更需要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兽医业的发展之中。

在兽医诊疗工作中,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兽医的诊疗管理工作,从而促使畜产品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促进依法管理,为兽医诊治工作提高法律基础,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兽医活动的顺利开展,还要不断加强监督管理,不断建立科学的兽医医疗事故处理机制。同时管理部门还要组织在岗的兽医不段学习,更新自身的只是,提高诊治的水平。

兽医的诊治是一个复杂整体性的工作,需要兽医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和预防知识,而这些都随着兽医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因此应该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并在诊疗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分析,促进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胜任兽医的工作。

为了全面进一步地提高诊治水平,还要加强高校的兽医培养,提高兽医队伍知识水平。高校容易忽视的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要做一名合格的兽医,首先要喜欢动物、了解动物,因此学习一些动物行为学、动物心理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还应该学习一些动物福利、兽医法规、兽医伦理学等方面的只是。其次高等畜牧兽医专业应以基层为去向,因为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县、乡、镇兽医诊疗部门、防疫检疫部门、畜牧业生产企业以及私人开设的兽医诊疗机构等,所以对学生的培养应突出“实际应用性”,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具有鲜明的基层性特点,高校培养出一批基层需要的兽医,才能将基层兽医的诊治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结束语

兽医诊疗水平,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目前的兽医诊疗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需要管理部门和基层兽医人员的共同努力以提高兽医诊治水平,必须高校和全社会重视兽医业的发展,为兽医诊治水平的上升到新的台阶提供力量。它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更与人们的食品安全关系密切,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为食品安全提供保证,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凤春.浅谈基层兽医在临床诊疗中存在的误区[J].当代畜禽养殖

业.2010(07)

对兽医学的认识篇2

1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观念落后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中兽医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过程中根深蒂固,授课过程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也只注重课堂讲授的内容,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而脱离了临床的应用与实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兴趣的培养。

1.2教学内容繁杂、抽象

中兽医学内容繁多,主要包括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为主的基础理论,以及病因、四诊、防治法则、中药、方剂等多个内容。且其中诸如阴阳五行等内容语言晦涩、抽象难懂,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而同时由于近年来课程学时数的不断缩减,现有的课时亦不能满足对全部教学内容的讲授工作。如何精炼教学内容,授课语言通俗易懂,是摆在中兽医学课程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1.3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中兽医学的教学虽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但限于该课程的特殊性质,课程相关的直观教学资料相对较少,如标本、照片、录像、动画、模型等,多数课件的制作仍以文字为主,相关知识与理论的阐述仍停留在文字描述阶段,缺少直观教学资料,极大地影响了授课效果,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另外,课堂讲授也多以老师灌输、学生听讲记录为主,课堂氛围死板,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

2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2.1更新教育观念

为了满足现代兽医人才的需求,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兽医人才培养目标,在中兽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结合对学生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改善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力求使学生在了解一定的中兽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中兽医传统的疾病诊疗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以后的实践生产中运用中兽医相关知识诊断和治疗一些常见的畜禽疾病。

2.2优化教学内容

2.2.1删繁就简,精炼教学内容

在目前各门课程学时数普遍缩减的大环境下,仍旧一味的强调增加课程学时是不现实的。为了缓解教学内容过多与学时不足之间的矛盾,精简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是唯一解决途径。首先紧紧围绕中兽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两个基本特点,着重讲解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如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等,尤其是脏腑学说,让同学从中医角度了解和认识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着重讲解病因学说、辨证方法、中药及方剂的基本功能和临床应用等,让学生理解如何从中兽医学角度去诊断临床常见畜禽疾病,并合理选择用药。而对内容抽象,难于理解的经络学说、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做适当的简要介绍,同时可适当让同学了解一些兽用中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2.2.2重点突出,强调现代研究成果

由于中兽医学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诊断和治疗畜禽疾病的经验总结,而缺少现代科学的验证,这也是近年来中医学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经过现代科学验证的一些理论知识要重点强调,比如中药十八反的内容中,哪些是现代研究证实的,哪些又是经过实验研究后证明是古人对药物功能的误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兽医学的现代研究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改进教学方法

2.3.1对比式教学法的应用

对比式教学法主要指与西兽医学对比教学法。中兽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兽医学,与西兽医学相比虽然在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均有所差异,在方法论上也有很大区别,但在个别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存在相似之处。由于中兽医学课程普遍被安排在高年级讲授,对学生而言西兽医学的理论和观点已经先入为主,此时能找到中兽医学和西兽医学理论相似的切入点,对比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心的功能时,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可以推动血液在脉道内正常运行,以营养全身。而西兽医学认为心的主要功能是泵血,把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为各个组织器官提供营养和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心功能的理解和认知,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2.3.2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

对兽医学的认识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实践

畜牧兽医专业是中职学校中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为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应当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在畜牧兽医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好的满足网络技术条件下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需求,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相关概念界定

就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动物解剖生理以及饲料营养的基础知识等,以培养多元化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生产服务一线操作人员为主要培养内容,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下以计算机为主的一种技术形式,实现了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方式等进行合理利用,推进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习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将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内容深化到学科实践活动中,促进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理论的不断深化,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信息技术可以称得上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对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在优化教学结构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参与到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将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结构,为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在认知主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分工协作和有效思考,促进了建构主义的顺利实现,深化了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内在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并将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促进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建构

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运用到畜牧兽医的专业课堂教学中,这是由于畜牧兽医专业相关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是对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整合进行了新的探索。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其生动性、直观性,互动性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将仿真演示模式运用于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来展示视频内容,要求为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手术方法,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进行视频点播与内容回放等可以反复观看以达到明确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不断提高与完善,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其中的一些简单步骤,可以不同角度的展示,对比,类比。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某中专学校养殖科畜牧兽医专业授课情况为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反复练习,学生在课后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在充满趣味性的同时,能将知识点反复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作为期末考试的重点复习资料。并且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重点的练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管理,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头脑灵活、贪玩、好战等心理特点,更加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顺利进行。在智能训练环节还应强调学生知识的巩固,在脚本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动心思。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培养在动物生产、饲料生产与加工和畜禽疾病防治第一线工作的动物疾病防治和防疫检疫人员。为缩短学生就业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部分。应正确看待它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显微镜结构的实践技能考核。

3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具体建议

为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在讲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的过程中,应当合理优化教师资源,将教师工作重点从学生管理方面转向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以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当前畜牧兽医仿真实训系统正处于初期开发阶段,在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明显增强,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减少,并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职学校学生参与专业课程实践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日益提高。

在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中的作用,要重新认识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实现中职畜牧兽医教学新模式,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库建,明确硬件软件是保障、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关键、教学设计是灵魂。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课程整合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设计,教育者也要变成被教育的人,时时刻刻参加继续教育,优势互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结束语

总的来看,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的难度也日益加大。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中职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构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并将其有效融入到现代化教学环境中,对教学资源仅限于优化利用,充分调动中职学校学生参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对兽医学的认识篇4

关键词:执业兽医;本科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08-02

农业部为提高兽医教育水平,在2008年开始实行执业兽医考试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兽医从业人员水平。大学是培养兽医的教学单位,如何调整教学大纲,适应执业兽医考试制度对大学毕业生要求,成为我们教学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一、从新定位培养目标,与国家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相适应为适应

国家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培训、考核、认证制度的实施,必须对现有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在原有培养方案基础上按照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的要求制定相关培养方案[1]。

二、合理选用教材、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在以往的教学大纲的制定中,教师只能讲解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其他部分自学。为适应新的要求,我们在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的过程中,要增加专业课程学时,以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知识点讲解给学生。同样在教材选用方面,不能只局限于教师自编教材,要选用规划教材[2],因为大部分规划教材为统编教材,这些教材广泛收集并借鉴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最大程度地反应了本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满足执业兽医考试需求。

三、重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临床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三大板块,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层层深入,将理论知识不断糅合在一起。在制定大纲时适应执业兽医考试要求,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和掌握实验、实习等环节内容,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高校师生普遍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对理论的检验或验证,只要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环节学生毕业后经过1~2年锻炼就可以了。实验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敷衍了事,结果受教师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实验课前不预习、对实验过程不思考、对实验操作不认真、实验结果不分析、实验报告相互抄。教学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难以胜任执业兽医所要求的标准。要知道实验课效果与教师的专业素质、责任心和课堂组织实施密切相关。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第一环节,它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要认真备课、准备实验、上好实验课、严格审查实验报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熟练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师要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更新和拓宽,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这是做好实验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3]。平时要培养学生严肃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求学生重视实验技能的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实验技能,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尝试综合实践教学过程

建议在实验课程基础上,教学计划增加综合实验教学课程,要求实验课程中所用的实验对象不再是独立性的实验,而是综合性实验,也就是要以动物疾病为实验模型,改变原有单独课程体系实验,在实验课程前成立病例制作教师小组,由小组根据临床常发病及各门理论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制作传染病病例模型和普通病病例模型,综合实验课的实习内容完全从制作的这些病例模型展开。根据每种疾病的特点,在疾病发展的每个特征阶段,学生要利用所学所有专业课程知识和课程实验知识对病例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实施诊断和治疗。期间要通过对患病动物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及临床学科知识等各方面的检查,随时跟踪病例的病情发展,详细真实地了解病情的发展变化,从而将理论知识、实验技能有机地与真实疾病相结合,必将真正理解疾病的本质,并显著提高临床上对疾病的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疾病的诊断不仅仅是对疾病性质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对疾病程度的掌握,因此要使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由“定性”上升到“定量”就必须使学生能够全程跟踪病情的发展过程。随着病情的发展,在每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也就是动物的临床表现发生明显改变的环节,要使学生能够利用“病理学、诊断、内科、外科、产科、寄生虫、传染病”等各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科所需要的化验、检查方法对动物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给出阶段性诊断结论。动物疾病的病情是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若不进行人为的干涉,则病情可能逐渐加重,因此在每个阶段都可以进行治疗,为使学生全面掌握病情的发展过程,需要待动物出现“典型”临床表现时实施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求学生应用所掌握的药理、内科、外科、产科、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各门课程中掌握的实验检查技能对疾病进行治疗实践,通过系统的治疗使学生将各种专业实验中掌握的方法和理论有机融合,并与实践接轨,真正提高学生的临床治疗能力[4]。动物五大类疾病包括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传染病、寄生虫病,除了对这些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使学生掌握预防方法。因此需要建立对照模型,为使学生真正理解预防的内涵,要求对照模型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制作完成,制作中一方面要减少模型中外界因素的处理水平,另一方面可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因此需要使学生掌握疾病的病因和本质。通过全程的对比分析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掌握扎实的预防技能。通过综合实验教学,学生不仅会对疾病的本质及发展过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还会掌握扎实的临床诊疗及预防技能。

参考文献:

[1]隋慧,史丽华,杨松.基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进行动物医学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6):29-30.

[2]王讯,黎德兵,宋薇,司晓辉,康波.谈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与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3):40-41.

[3]魏述永,刘娟,吴俊伟,陈红伟.改革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培养实用型兽医专业人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184-186.

对兽医学的认识篇5

摘要分析了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进行兽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提高高等农业院校兽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

关键词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高等农业院校

abstractthenewdevelopmentoftheanimalcultureandhealthcareandthepresentsituationoftheuniversityveterinaryinternalmedicineteachingwereanalyzed,andthereformmeasuresaboutveterinaryinternalmedicineteachingwereraised,soastoimprovetheteachingresultoftheveterinaryinternalmedicineinagricnltur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tobroughtupagreatdealofthetalentoftheclinicalveterinarymedicinewiththeoriginalityconsciousnessandthepracticecapability.

Keywordsveterinaryinternalmedicine;teachingsituation;teachingreform;agricultur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动物养殖已经由个体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诊疗对象由大动物向宠物、猪、禽等中、小动物转变;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是当前危害中国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原发性的典型的内脏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不是太多,但在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过程中引起的继发性的内脏器官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用药不当所导致的药物中毒则大量发生;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pCR仪等仪器设备已经用于兽医临床。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发展,社会亟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的兽医学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兽医内科学等兽医临床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大批临床兽医学人才刻不容缓。

1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老化,脱离实践

目前,中国从事兽医内科学教学的教师,多偏重于课堂教学或学术研究,轻视兽医临床诊疗,能长期深入兽医临床,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教师较少。以至于对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选取和处理教学内容多依赖于网络、报纸、杂志和专业书籍等,甚至照搬教材,使教学内容老化[1],严重脱离实践。讲授时重点不突出,不能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学科有效结合,课堂沉闷,效果差。

1.2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

所谓人文教育,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多数兽医内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1]。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

目前中国高校的兽医学教育以兽医学士教育为主[2],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大学的扩招,给培养众多职业兽医创造了条件,但也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硬件等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使有些高校模糊了专业培养方向,降低了专业目标的要求[2]。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兽医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入学后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专心考研,对考研科目以外的课程置之不理,导致专业思想不巩固、应付学习、考前突击、混毕业证等不良现象。总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和临床诊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1.4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目前,中国兽医内科学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和年轻教师偏多等现象,甚至许多大学教师缺乏充分的职前师范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反馈。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以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度学习和强化训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丰富。

1.5教学手段水平差,不能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目前,兽医内科学主要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差,多数多媒体课件不过是教材的ppt格式,没有教师自己的语言,缺乏生动的兽医内科疾病的图片和短片,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上网,建立兽医内科学网站的高校更少,学生宿舍没有电脑,不能随时进行学习。有些教师以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生动,但信息量小,直观性差。挂图和标本的应用正逐渐减少。课外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极少,且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

1.6实验实习条件差

多数农业院校由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和生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经费投入,没有一流的实习动物医院和牧场,没有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差[2],严重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1.7考试方法单一,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多数院校的兽医内科学试卷由授课教师按大纲要求出题,有些院校采用试题库抽题。多考试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部分专业技能,多数院校存在平时不学、考前辅导、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历年的真题或试题库,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较少,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的优劣,不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考查等现象。当前的兽医内科学考试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正的专业水平。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及时更新

制订并严格执行兽医专业课教师实践制度,加强兽医内科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其兽医临床诊疗业务水平的提高,过了教学关和兽医临床诊疗关的专业课教师才能登台讲课。兽医内科学教师应长期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紧密结合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内容,淘汰不适应当前兽医临床需要的教学内容,应侧重讲授宠物、猪、禽、牛、羊等动物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群发病,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临床学科有机结合[3],多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紧密结合兽医临床的例子,多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学生关心的兽医临床问题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

2.2加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教师的学习生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经历,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观念、成才就业、学习方法,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的兽医专业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目前可以分2个层次进行,第1层次是兽医学士教育,应该有比较宽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掌握兽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第2层次的兽医职业教育完全是独立的,按照职业兽医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深造,兽医职业教育应在设备好的教学动物医院内进行,在有较高水平的兽医师指导下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试办兽医职业教育[2]。因此,高校应强化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开展兽医临床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精心挑选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精力充沛、懂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习指导,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奖惩。在学生达到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如果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可以鼓励其考研。

2.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施行启发式教学

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施行启发式教学[1],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构建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2.5加强现代教育手段建设,认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对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教学内容,配以精心拍摄的兽医内科疾病图片和短片,制作一流的兽医内科学多媒体课件。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装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能够上网,可以采用天空教室、教学邮箱、QQ群、飞信等手段服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办兽医内科学教学网站,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均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提高。鼓励教师制作优质的挂图和标本,用于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专业实践活动,撰写专业实践调查报告,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查。

2.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兽医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建立一流的教学动物医院和牧场,服务于实践教学,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完善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兽医临床诊疗水平[2,4]。

2.7施行考教分离,注意对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试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考试观念。兽医内科学试卷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题,施行考教分离,考试内容应侧重对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临床诊疗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察,并结合学习经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正确反映出该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1,3,5]。

3参考文献

[1]杨德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04(3):56-58.

[2]卢正兴.适应时代的需要探索兽医教育的未来[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9):3-4.

[3]杨自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3):108-109.

对兽医学的认识篇6

[关键词]兽医诊疗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0-0211-01

畜牧行业在近些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养殖动物的种类增多,数量提高。动物的疾病类型也因此大幅度提升,这对于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兽医人员要面临更大的工作量与更为复杂的工作内容。在动物医疗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形之下,兽医人员在进行动物诊疗工作之时面临更多的困难,提出兽医诊疗水平已经成为了畜牧行业发展的必然之举。鉴于我国兽医诊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对策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因此,本文以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为题是有一定社会现实价值的。

一、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兽医诊疗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其对于动物的疾病治疗与疫情控制都有正面作用。但是,在兽医诊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1.兽医诊疗的设备落后

在城市或者较为发达的地区,会有兽医诊疗的专业机构,这些机构有自己的医疗场所与专业的医疗设备。可是,对于我国一些落后的基层地区来说,兽医诊疗人员是没有专业的医疗场所的,更没有进行机构开设的条件与资金,只是依靠自己的药箱与简单的设备解决区域范围内的兽医诊疗活动。一般来说,这些基层的兽医诊疗人员的设备十分简单,听诊器、体温计、注身器与输液器,对于动物疾病的判断,只是依靠自己的个人经验与传统的方法,其疾病的诊疗率低下,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2.兽医诊疗内容复杂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饮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数量与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的动物养殖人员开始扩充动物养殖的种类,不断增加新的动物品种,这就使得一些不常见的动物正在成为兽医诊疗人员的诊疗对象,他们面对的动物疾病种类也在不断增多。这对于我国兽医的诊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3.兽医诊疗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

对于基层地区的兽医诊疗人员来说,动物诊疗只是他们的副业,家庭生活的经济主要来源不在于此。另外,兽医诊疗人员的更新较慢,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兽医诊疗人员的年龄明显偏大,受到传统动物诊疗经验的影响,没有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动力,因为缺少先进的动物诊疗知识,其对于动物病情的判断就缺少一定的科学性。比如说,动物出现水肿症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营养问题所致,也可能是动物的心脏、肝脏与肾脏出现机能问题所引起的。在缺乏动物诊疗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兽医只能对其进行更简单与明显的病理分析,对于用药也无从下手。

4.兽医交流不足

在交流与讨论中,兽医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诊疗知识与诊疗经验,促进自身动物诊疗水平的提高。但是,因为思想的限制,为了保证自己的竞争力,许多兽医不愿意将自己的动物诊疗经验与他人的交流,对于下一代的动物诊疗学习者也有一定的保留。这就使得一些地区的兽医水平整体得不到提高,兽医人员不能进行标准的动物诊疗行为。

二、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对策分析

1.加大动物诊疗设备的投资

动物诊疗相关部门,特别是基层地区的上级动物诊疗部门与政府,应当重视起动物诊疗水平的提高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动物诊疗机构提供先进的动物诊疗设备,改变现有兽医诊疗设备水平。使基层的兽医诊疗人员可以利用较为先进的仪器与设备对动物的疾病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治疗,促进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2.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个合格的兽医必须具备进行动物诊疗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我国兽医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势在必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是构成兽医人员专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兽医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兽医专业素质的培训,帮助其建立起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其终生学习的理念,使其在日常工作当中可以不断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与动物动物诊疗经验,预防动物疫情的发生,及时解决动物疾病。

3.优化兽医传统思想

许多兽医认为将自己的动物诊疗经验传授或者分享给他人,会使自己的动物诊疗业务减少,会损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种想法是非常狭隘的。因此,动物诊疗部门应当加大对正确思想的宣传,使兽医能够了解到自己进行诊疗方法与经验分享时的重大意义,加强与同行业专业人员的讨论,可以使正确的动物诊疗经验得以传播,不正确的动物诊疗方法得到纠正。其次,在专业知识的交流与讨论中,兽医还可以吸取他人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分享与获得是成正比的。加强正确思想的宣传,使兽医摒弃传统的思想,提高兽医队伍的整体诊疗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兽医诊疗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保障性作用。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国,一定要重视兽医诊疗行业的发展。本文对兽医诊疗,特别是基层的兽医诊疗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法。希望我国的动物诊疗相关部门认识到兽医诊疗的作用,加强对兽医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庆福.加强兽医诊疗管理为畜牧业发展服务[J].民营科技.2007(07)

[2]张雪梅;张冬梅.动物防疫与猪产品安全生产[J].山东畜牧兽医.2009(03)

[3]朱淑琴;胡爱民;刘珍优.加快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素质的思考[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9(06)

对兽医学的认识篇7

关键词动物药学;教学改革;兽医药物分析实验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2-0338-01

兽医药物分析是动物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方法学科,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动物药品的质量控制[1-2]。兽医药物分析实验是兽医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认识、掌握兽医药物分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的效果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就本实验课程内容而言,以验证性实验、仪器的操作训练为主,缺乏创新;教学方式上,传统的兽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成绩判定以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针对兽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兴趣,现就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法等进行探讨。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我校动物药学专业兽医药物分析实验纳入在兽医药物分析课程中,根据动物药学专业的特点,该校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内容包括了原料药、制剂的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药物主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现有兽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能使动物药学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实验原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和掌握兽医药物分析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在兽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兽医药物分析的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校兽医药物分析本科实验教学为“课程加实验”的模式,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合为一体,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此外,目前兽医药物分析实验内容中印证性的实验多,综合性、研究性、开放式、自选式实验少;以上教学实验的内容,很难适应现代兽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兽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学时限制,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根据分析仪器在现代动物药品质量分析中的广泛应用,对现有兽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选择的实验内容,除了涵盖常用仪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外,还结合兽医学院的大型科研平台,将红外光谱仪、薄层扫描仪等分析仪器的使用纳入到兽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中。通过这些实验的开展,使学生更多地熟悉常用药物分析仪器的使用;通过色谱、光谱等分析仪器用途的对比,巩固学生掌握色谱、光谱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大型科研平台仪器的引入,培养学生对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种分析仪器的使用也能使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兽医药物分析工作时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

2改善实验教学方法

好的实验教学方法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意义重大[3]。丰富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能极大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鉴于此,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实验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在开始实验课教学之前通过预实验进行备课。因实验课与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上的差异,多数实验课程任课教师往往忽视实验课的备课环节以及实验课教学前的预实验环节,认为经过几轮实验课程教学,已经掌握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了解了实验课程中的重难知识点,自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实验教学前的预实验。然而,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因每次实验所用耗材、药品不同,容易导致实验实施过程中实验现象的差异,如果教师不在实验课之前开展预实验,往往难以判断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难以透彻讲解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因而,在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开始前,教师通过做预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课程备课,在预实验过程中掌握实验的重难知识点,了解由药品差异导致实验现象的差异,此外预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向老教师请教、与同行交流等加以解决,有助于课堂上知识点的讲解[4]。通过预实验的环节,任课教师还可进一步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流程,规范实验操作步骤,有利于在课堂上对同学进行详细、具体的实验指导。

其次,在教师做好预实验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课前的预习,通过实验课前的提问式讲解,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结合实验原理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一般是由任课教师准备好所有的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上课时学生只需按照实验讲义,根据教师示范按部就班操作即可。考虑到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被动接受惰于思考,难以获得有效的实验教学效果。鉴于此,学生在实验课开课前重视预习,课程中针对实验课重难点提问,强化学生预习效果,并将学生回答问题情况与学生平时实验成绩挂钩,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5]。在部分实验如“葡萄糖的杂质检查”中,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常规试剂如稀硝酸、硫酸钾溶液等,要求学生参考中国兽药典自行配制,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进行文献资料调研的能力。事实证明,这种强调学生课前预习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实验的思考。

3优化实验课程考核方法

实验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及动手能力的考核[6-7]。我校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尚未从兽医药物分析理论课独立出来,以往任课教师对实验课程的考核以实验报告为主,且考核成绩在兽医药物分析理论课成绩中占比很低,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专注于实验报告的撰写而忽视实验的具体操作,甚至为进行较好的实验分析,不惜对实验数据进行修改。此外,这种考核方式会影响学生对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中实验操作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忽视实验课程中的动手环节,极大影响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校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考核方面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我校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设置的现状,为提高学生对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对现有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考核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在对学生进行实验课程评分时,充分考虑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课程的预习、实验中的具体实验操作、实验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3个方面的表现,将这三方面的表现纳入实验课程成绩评定体系中。根据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讲解时的提问了解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预习情况;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衡量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实验所得数据的分析掌握学生对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理解程度。将实验预习情况及实验操作纳入实验课程考核指标,可提高学生对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注重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杜绝学生为了写出完善的实验报告编凑、修改数据的情况。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还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认识到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考虑到我校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尚未独立设置,对于实验课的考核依附于兽医药物分析理论课考核,在进行兽医药物分析理论课考试命题时,适当增加部分实验方面内容,注重考核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如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仪器原理、操作方面的试题作为2009级动物药学班兽医药物分析期末考试考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上学到的知识。

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中实验方法的合理应用,可对现有动物药品进行检查、鉴别和含量测定等分析,进而判断动物药品的真伪、纯度和有效性,对于我国动物药品在研究、生产、流通乃至兽医临床使用各环节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因而,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前沿,对兽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的兽医药物分析实验技能,是培养动物药品分析方面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关注兽医药物分析学科发展前言,积累教学经验,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方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动物药品分析人才。

4参考文献

[1]张秀英.兽医药物分析[m].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张秀英,李艳华,陈雪英.兽医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36-38.

[3]方芳,马涛,张志涛,等.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2),122-124.

[4]肖美凤,赵碧清,周晋.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79-981.

[5]高红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时代教育,2009(6):113-115.

对兽医学的认识篇8

【关键词】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42-02

中职开设成人在职学历班教育,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各中职所开设的成人在职学历班,基本上是全日制中职教学模式的缩水版,还没有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其教学质量。基于此,从2008年开始,广西水产畜牧学校针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员的实际情况和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从教学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价、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初步建立了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本文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

根据广西农村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畜牧兽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构建适合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以此推动整个中职成人在职学历班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项目具体的研究目标定为:开发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推动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保障条件、教材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进;通过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个案探讨,总结出中职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探索建立中职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范式和理论框架。

(一)调研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第一,通过查阅各种书刊,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筛选与归纳,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广阔思路;采用问卷、走访、座谈会、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员来源、文化程度、专业技能水平、岗位职业能力需要等进行调查、分析,揭示需求,找出规律,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第二,通过对成人在职教育与全日制中职教育的对比分析,明确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设定教学的基本目标为:(1)掌握村兽医职业岗位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成人在职学员都是在岗的村兽医,其工作多年,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规技能操作的学习与训练,使他们在兽医临床实践过程中有科学的专业理论作为指导,避免误诊误治,不断提高其诊疗水平;(2)要提高其职业岗位能力,使其能处理农村畜禽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对重大传染病、危重急症能及时诊治,减少因畜禽疾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3)提高成人在职学员的职业资格等级,将村兽医学员现有的初级动物疾病防治员资格提高到中级动物疾病防治员资格,以达到农业部对村兽医技能水平的要求。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在对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人教育特点、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实基础、强能力”的教学原则,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养殖基础与技能、疾病防治基础、专业技能四个模块。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优化和课程的模块设计,课程设置紧扣培养目标,满足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员所在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一方面,课程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能使学员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分为四大模块19门课程(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图1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图

(三)以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村兽医职业岗位要求,认真调查,深入分析,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择应遵循“少而精”、满足村兽医学员现岗位能力需求、兼顾行业发展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突出其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原则。基础课教学内容以必需为准,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仅要学习有效的理论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员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经合起来,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员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及时将畜禽养殖和动物疾病防治的新知识、新技术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使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四)选购和编写适合成人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在教材的选用上,根据成人在职学员认知水平和岗位工作需要,采取选购、编写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发专业课程教材、教辅资料。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先后组织专业课教师编写了《动物医学基础》《动物疾病防治》《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习题集》等教材和教辅资料。这些教材和教辅资料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学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方便学员课后复习、自主学习和技能操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员的学习效果。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员学习的有效性。成人教学过程大都采用自学、解疑、精讲(面授)三个环节,面授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人在职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和村兽医学员不同的文化基础,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现场病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交流式教学法等,让学员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六)制订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为了提高学员到课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各县设立教学点,各教学点根据学员人数多少分若干个教学班,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分管局长作为教学点负责人,与学校教务科对接。每个教学班按50~60人配一个班主任,班主任专门负责学员面授管理工作。面授开课时间由各县根据本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尽量选择工作任务较少的免疫接种空档期安排集中面授学习。学校根据各教学点的情况,统筹安排各县集中开课时间。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派出教师到教学点上课,各教学点负责人通知并组织好学员按时上课;学员在教学点完成面授教学后,回到工作岗位,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学员在工作中完成作业、复习和自主学习。每次面授结束后都对学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及时了解教学反馈,促使任课教师及时改进、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不断提高面授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制订并完善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籍注册、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考勤、教学日志、考试考核等,严格按照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管理。

(七)完善学员学科成绩评价制度。由于成人学员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往往要兼顾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难以在两者之间恰当地分配时间、精力,这就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出现“工学矛盾”的问题。而成人在职教育面授是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学员不能按时、按量参加面授,其教学质量将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的面授时间尽量选择在学员工作任务较少的免疫接种空档期进行,同时在成绩评定时强调了面授时出勤率占20%,完成作业占20%,职业能力考核占20%,期末理论考试占40%。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新的课程成绩评价方法,能提高学员面授出勤率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二、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成效

通过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可知,教师、学员、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构建了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成人教育特点、岗位能力需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养殖基础与技能、疾病防治基础、专业技能等四个模块,共19门,课程特色明显,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培养了一批合格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社会效益显著。从2008至今年,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全区各县共设置37个教学点,招收七届共6000余名学员,其中已有四届3200名学员通过考试考核,按时毕业,获得了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证书。他们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导兽医临床实践,不断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能力。项目实施全面提高了村兽医员的整体素质,对做好广西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动物食品安全卫生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改进促使专业教师增加了接触基层、了解生产一线实际的机会。通过“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在与学员交流和答疑解惑过程中,教师丰富了实践经验,并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实现了教学相长。项目组成员主编并出版了《动物医学基础》、《动物疾病防治》、《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习题集》等教材和教辅资料,除供本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使用外,还被全国其他省市同类专业选为培训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四)创新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集成了系列教学管理文件。项目“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研究集成了适合成人特点的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开发了适合成人在职学员认知水平的教材、习题集、技能教程;优化了成人在职教学方法,完善了学科成绩评价制度;制订并完善了成人在职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学过程管理等。其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成人在职教育教学质量,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对同类或其他专业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教学活动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虹,王屹.第五届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汇编[C].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2]李凤玲,李二岭等.研究函授教学规律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对兽医学的认识篇9

兽医临证思维训练,就是在遵循兽医学基本思维规律的基础上,以临床病案为载体,采用媒体再现或模拟的方法对临床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独立的思维训练。兽医临证思维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技能(检查方法)训练:兽医临床检查(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是诊疗动物疾病的基础,六诊技能训练强调操作的规范、准确和全面,通过系统的训练进一步锻炼学生敏锐的宏观和微观观察能力。辨证思维训练:辨证是临床兽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过程,是兽医临床思维的精髓。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剖析,锻炼学生临证的辨证思维和诊断分析的能力。质疑(逆向)思维训练:兽医临床误诊是伴随着临床诊疗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通过对既往临床误诊案例的分型与回顾,从反面为兽医临床诊断提供借鉴,让学生学会临证质疑,形成良好的科学诊断思维习惯,为将来的兽医临床诊断工作奠定基础。

2兽医临床误诊案例教学在临证思维训练过程中的优势

2.1临床误诊案例教学在临证思维训练过程中的意义

误诊案例是对临床误诊过程的真实记载,在临床兽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典型的、与大学3~5年级学生相匹配的、易理解接受的临床误诊案例,在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临证诊断思维模式的构建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2.1.1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临床误诊案例所提供的资料,可能就是由于某个观察角度不同,某个知识点掌握不扎实,某个理论理解不够全面,某个临床检查技能操作的不规范,或某种辨证方法的使用不当所导致的。教师通过媒体对误诊案例的情境展示,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寻找或发现临床检查操作不当或不规范之处,分析临证思维过程中所用理论的准确性及不足,促使学生对误诊案例中易出现错误理解或运用不当的重点、难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认识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2.1.2拓展学生的临证逆向思维

传统的临床兽医学课程的教学是一种以正向教育(成功典型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易使学生形成直线临证诊断思维,当其在临床上遇到真正的复杂案例时,就会显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置。而兽医临床误诊案例更多的是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教学过程中引入误诊案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从案例中反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寻误诊的关键原因,培养学生临证的逆向思维,避免误诊的发生。

2.1.3贴近兽医临床诊疗实际,构建学生的辨证思维模式

动物疾病病种繁多,病因和诱因复杂多变,在诊治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更有误诊误治的教训。在临床兽医学课程教学环节引入误诊案例,让学生在接触兽医临床之初,就了解到临床并非如同教材或名家医案所记载的那样,均是成功有奇效的案例,误诊在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也是常见的一个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更加贴近兽医临床诊疗的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对误诊案例的剖析,总结导致误诊的原因,牢记误诊造成的危害和经验教训,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随病情或病程发展的动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

2.2临床误诊案例教学在兽医临证思维训练中的优势

应用临床误诊案例导入临床兽医学课程的教学更符合临床兽医学的特点,因为与兽医临床上有关的误诊误治往往会引发医疗纠纷,甚至造成较大的不良社会影响。病例形象、直观,引人入胜,当扣人心弦的病例造成了一种深刻的视觉冲击时,转入与误诊案例主题相关知识点或临床检查操作要领的阐述,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形成形象、深刻的记忆。通过误诊病例教育还可提高学生的社会及责任意识,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与此同时,误诊病案中往往能揭示其它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和理论以及一些非医学因素对疾病诊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误诊病案时不仅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旧知识点的前后贯通,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已有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对间接亲历的误诊案例进行思维和推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从现象(症状中)深刻认识疾病的本质,明白误诊病案的根源,弄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在这里发生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临证鉴别诊断能力。

3基于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临床思辨

3.1师生对临床误诊案例的认识和探索过程

师生对临床案例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动物表现出的一组初始症状来判断一个疾病,并利用相关临床检查或检验结果来作出进一步解释和判断,形成一个或多个与病因或诱因相关的假设诊断,在假设诊断生成的过程中有助于临证思维的聚焦。随后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鉴别诊断或论证诊断)对假设诊断进行恰当的评价,确定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或防治方案。如果师生能够确诊,那么就可以着手进行治疗;否则,师生必须返回到假设诊断,重新评价所考虑的假设诊断的依据,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上次假设诊断错在哪里,新的假设诊断依据应当通过什么检查或检测手段获得,并进行验证,以达到临床正确诊断的目的。师生对临床误诊案例的认识,往往是根据先前的临床经验和知识贮备来予以评价和理解案例中的失误,比较案例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解析临床误诊案例误诊原因的过程一般包括六个部分:①识别,案例中动物疾病的症状;②回忆,过去的相关临床经验,并将其与案例动物的疾病症状关联起来;③应用,通过假设诊断生成的方式将回忆的信息应用到案例疾病的诊断中;④鉴别,通过临床检查或检测,获取更多的疾病诊疗信息,以辨别所有的可能假设诊断;⑤解释,原有或遗漏信息,以确定或案例中可能的假设诊断;⑥评价,假设诊断是否正确或错误原因所在。这些部分是以循环的方式进行运作的,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提高临证思维能力,避免产生误诊。师生对临床(误诊)案例的认识和探索过程。

3.2影响临床误诊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3.2.1教师扎实的理论讲授是临床误诊案例分析的前提

临床误诊案例分析是在辨证思维的指导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临床误诊案例分析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导致错误诊断的关键原因,就需要学生掌握牢固、翔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因此,将临床误诊案例引入到临床兽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时要求教师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更加全面、深入和透彻。

3.2.2以学生为主体是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预先将临床误诊案例发给学生,留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由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完成对误诊案例的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认识和见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汇总学生的讨论结果后,进行总结分析,分析过程以启发为主,着重针对本案例误诊的关键点进行讲解,总结原有诊断的思维路线、存在的问题和引起错误的原因,提出新的诊断假设及依据,应注意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等。

3.2.3与正向案例相结合是保证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目的的关键

每一个误诊案例都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导致误诊的关键因素,将其与对应的理论和技能的讲解相结合,与此同时尽可能寻找与其类似的正向经典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案例对比,让学生了解临床误诊案例失败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正向案例其成功的原因又在哪里,进而要求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加强理解与记忆,真正达到临床误诊案例的教学目的。

3.2.4借助网络平台是拓展临床误诊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由于临床误诊案例的剖析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临床兽医学各课程的学时是一定的,我们将临床误诊案例引入到临床兽医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并不是去和原有的课堂讲授抢时间,而是强调在确保课堂讲授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以作业或兴趣小组讨论的形式布置一些主要是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临床兽医师容易出错的问题,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少而精”临床误诊案例,让学生借助图书、网络等资源去寻找与之相契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达到拓展学生视野和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4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对兽医学的认识篇10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践行“xxxx”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发展活动,用科学的思想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做到讲党性、讲纪律、讲原则、讲风格,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具有了明晰的政治鉴别能力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在政治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求实苦干,脚踏实地,以局工作为己任,团结局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尽职尽责,为全市畜牧业发展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

二、业务工作方面

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今年是全国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第一年,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既是深化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提升兽医队伍能力素质的需要,也是兽医职业化发展、行业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为切实做好XX年全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一是成立了全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具体负责落实考试组织实施中的各项具体事务。二是组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领会省局会议精神,及时研究、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周全的、针对性强的《市XX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实施方案》、《考点考试实施阶段工作方案》和《考点考卷接收、运送、保管和答题卡回送方案》,并与公安局、保密局、卫生局和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沟通协调,制定了《市XX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急预案》,使各项保障措施能切实落到各个环节上。三是组织相关考务人员认真学习了《XX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教务管理手册》、《关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相关问题的说明》及《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等相关办法和文件,以便进一步提高考务人员对相关考务知识的掌握,为更好地解答拟参加考试人员的咨询。四是广泛宣传,积极做好动员工作。4月22日,举办了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班,全市动物诊疗机构、兽药经营企业、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销售兽用生物制品的兽医人员共计100多人参加了培训班,发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宣传资料300多份。

2、防疫工作:为全面高质量完成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省局的具体要求,一是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于4月20日和9月13日分别召开了春、秋两次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对全市防控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并于6月30日组织召开了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员单位会议。对前三年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各项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指挥长王育伟副市长对今后三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会上对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员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重新认定,签订了《市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强力推进两次集中强制会战及长年补针,使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全面完善了动物疫情预警预报防控机制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完善了《市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市局多次下发了文件和通知,用于指导全市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三是落实防疫工作经费,全面做好免疫抗体监测和流调工作,按照《XX年黑龙江省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通知要求,全面部署了我市日常监测和集中监测工作计划,克服了资金紧缺、人员少等不利因素,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市的全年监测和流调工作。四是加大区域督导力度,很抓工作落实。按照《黑龙江省重大动物疫病工作区域督导责任制方案》的通知要求,及时调整了市(县)区两级督导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要求,各督导组都能够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督导区域,做到进场进村入户,指结完善工作,发现问题及进解决,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3、检疫、监督工作:为了做好全市的检疫监督工作,保障全市人民吃上放心的动物产品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意识。我们采取不同形式,定期不定期组织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包括出动宣传车、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材料,为广大市民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通过广泛宣传,不仅提高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广大消费者的保护意识,也树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执示部门良好形象,为保证开展动物防病监督工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二是加大检疫力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全市屠宰场在动物入场院前必须索取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证明。对无证的坚决不允许入场。屠宰检疫进严格按照检疫操作规程检疫,做到随宰随检,不漏检、不误检。做到了屠宰检疫率100%,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100%,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三是加大对违法行为查处和案件查处力度。全市都加强了对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力度,规模养殖场全市建立档案并签订了《承诺书》加强日常对流通环节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外埠肉进入我市进行监管,对外购动物实行了双向隔离、双向检疫,有效地控制了外疫的传入,做到了违法行为处罚程序符合要求,执法案卷制作规范。

4、兽药管理工作:按照省局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兽药经营资质的清理活动,依法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和擅自经营疫苗等违法经营行为。一是组织建立省、市、县三级假劣兽药案件举报和信息互通制度,对举报投诉的制假线索,及时立案、认真排查,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制假黑窝点。二是加大对兽药监管力度,对无证经营和不具备经营条件的兽药经营企业和动物诊疗机构坚决取缔。三是加大了对养殖企业(户)的用药监督检查和指导。对规模化养殖企业和散养户分别对待,采取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规范兽药使用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大对兽药质量监督和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全市兽药产品质量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现状,建立源头追溯机制,严厉查处使用违禁兽药和违规使用兽药行为。

5、乡村兽医登记工作:乡村兽医登记工作今年全国刚刚启动,在我市也是一项新的工作。为了全面做好乡村兽医登记工作,5月初,组织召开了“市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乡村兽医登记动员大会”,学习传达国家、省、市执业兽医考试及乡村兽医登记有关精神,并下发宣传单,各级兽医机构领导、业务骨干、乡镇畜牧兽医站领导、村防疫员、各规模养殖场(户)专业技术人员等参加了会议。通过宣传,使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从业人员了解乡村兽医登记工作的政策、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做好乡村兽医登记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大提高了我市兽医从业人员对执证上岗的意识。二是规范登记程序,加强信息管理。依照《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的规定,各县(市)区认真严格审核申请材料。审核不合格的,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截止11月18日,732套《乡村兽医登记证》全部发放完毕。

6、畜产品安全工作:为切实履行畜牧兽医部门对畜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责,维护好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一是向各县(市)、区转发了省局的文件,制定下发了《市XX年深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小组。各县(市)也制定了方案,明确具体监管内容、措施和职责,实行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属地化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二是与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局(农业局)签订了《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畜产品安全责任期为XX年-2013年,为期三年。市局根据工作目标,对各县(市)、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三是在开展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中,浙江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来我市抽检34份畜产品,包括猪肝、猪肉、猪尿、禽肉、羊肉、牛肉、鸡蛋七个品种,抽检场所涉及屠宰场、农贸市场、清真市场、超市。此次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得到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的表扬。

7、审批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两集中三到位三减少两提高”精神,规范行政许可审批行为,一是将过去四个科室主管的六项审核发证工作,全部归到审批科,人员进行了充实加强并给予了充分授权。二是在办结时间上进行了压缩,动防证由过去的10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7个工作日,用户由过去的“两头跑”实现了“一站式”授理办结,窗口由过去的收发、打证、转变为受理、审核、呈报集一身的职能科室。三是制定了岗位责任制,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为前来办证的用户,提供了一次性告知单。四是开展了市直机关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对各科站所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重新审核汇总。5月27日,市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第三督查组来到我局,听取了权力运行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查看各项制度材料,提出了宝贵意见。

三、廉政建设方面

按照“xxxx”重要思想总体要求,我时刻遵循“xxxx”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勤奋好学、心系群众、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做到了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不拉山头,不搞内耗;不利用公款进行营利性活动;不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对自己的要求是:凡影响党的形象的事坚决不做,不利于工作开展的事坚决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坚决不做。

四、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坚持理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业务知识,虚心向同行同志请教,向实践要经验,把政治、业务学习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2、加强所分管部门职工的管理,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强化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