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十篇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十篇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2:48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篇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跟程序防止错误以及舞弊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用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及持续发展,更能够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达到权利制衡的目的。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内控管理制度,将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防范管理风险,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有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单位内部没有一套统一的有关于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认为有了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自然也就有了内控制度,造成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不能及时完善。一是受到传统基数递增预算的影响,人们预算观念不足,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的分解计划非常随意,预算编制与执行都十分马虎,理财观念淡薄;二是对报表数据的利用率差,无法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三是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到位,绩效评价形同虚设;四是财会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导致财务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明晰;五是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内控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有些单位并未设置内审机构,或设有内审机构也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一般是有章不循,设置的相关机构和规章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以上种种,使得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落实。

2.内控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部分事业单位在整体氛围上缺乏内控理念,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内控制度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从领导层面来看,认为内控制度可有可无,在工作中并不重视财务的管理,参与度相当的低,简单的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监督,多数是被动接受财政部门的信息。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可以替代内部控制,很大程度上导致财务状况的随意性,即便有些部门制定了内控制度,也被束之高阁,没有具体实施。从财务人员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在用人机制上不完备、不科学,财务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而其提出的内控措施往往流于形式,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参与单位的业务经营和重要决策,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充分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

3.相关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当部分专职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专业教育,整体素质偏低,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清楚,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不能准确地把握住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方针,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同时部分财务人员在进行实际工作过程中,盲目地听从上级的安排,不能够很好地保持财务的独立性,经济活动在工作人员所做的会计记录中也得不到准确的反映,财务信息失真严重地影响到本单位财务核算的工作质量。同时,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质,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问题的措施

1.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一是增强预算观念,对单位的财政资金及使用效率进行复核,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先预算后支出的原则不可改,无预算坚决不支出。事业单位要树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对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规范,将其贯穿在整个预算进程中。二是完善财务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财务报告的收支情况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然后进行对比,对各个指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三是建立内部核查制度,主要审核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单位资金是否符合合法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在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性。四是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性质、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和职责权限,通过合理分工,设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明确职责,最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五是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内审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审的目的就是协调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监督和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提高单位管理效果,保证财务的合理合规,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在执行中改进问题,以达到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的目的。

2.增强单位领导以及员工的内控意识

领导要对内控制度高度重视,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从领导角度,强化他们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程度,领导者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工作进程,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领导者的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完善领导者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更加符合现代内部控制的管理者要求。由领导干部带头抓内部控制,能树立内控制度人人有责、干部职工人人从我做起的思想。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对内控知识的正确任何和理解,明确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工作中的职责范围,强化员工在工作中的内控责任,以及通过建立健全赏罚分明的长效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种方式,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从财务人员角度,要增强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防止无原则的工作作风,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把财务审核的内控机制贯穿于平常的业务工作之中,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

3.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内部牵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6-0019-02

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就是把会计工作内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若把不相容的职务由一个人员担当,极易出现或违规等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能有效对经济互动会计进行处理,必须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人员,从而保障会计活动的有效实施。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基础管理薄弱、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核算不合理等方面,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审计监督、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避免风险和隐患的发生,从而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提升管理的效果及社会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因缺乏对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视致使出现大量问题,只有有效处理上述问题,才能创建科学的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并合理使用内部牵制制度来促进其财务管理逐步完善。

1建立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活动是保障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的基础,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为相关经营活动提供最佳的参考依据。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真实性、可比性、合法性,只有使用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才能保障所有经济活动可持续、稳定的开展,从而为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分工比较明确,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存在紧密的联系,才能保障经济业务顺利的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是保证企业财产物资和货币资源的安全性,若无法严格执行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容易出现财产滥用、盗窃等情况。所以,必须设置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从而保障财产物资的完整性。各种财务物资作为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例如完善内部牵制制度,常常导致单位财产物资被盗窃或滥用的情况,致使单位遭受严重损失。所以,单位必须创建优良的内部牵制制度,从而降低贪污、盗窃等不法行为发生率,保障财产物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2.1财务管理职能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薄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各个部门的预算并不合理,费用支出存在无计划、无定额的情况。财务部门对费用的管理一班进行事后核算,没有把资金使用前后的预测和控制考虑其中,设置的考核制度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对资金使用效率实施考核,所以,整体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2未设置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供应范围较宽。因财政部门或上级实施调拨专项资金,项目缺少相必要的论证,导致使用资金及代办项目严重脱节,致使各级财政预算、决算中全部的支出都列出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存在较大的模糊性。资金分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分税制的实施,同时也为挪用专项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2.3行政事业单位核算不合理

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依托,会计核算的目的是汇报支出。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不进行恰当的成本核算,因此不能有效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并不能对资金使用效益展开评价。部分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并未设置各项项目资金。有些单位只根据专项项目归集所有费用,没有安装科目展开核算,严重影响了单位各项费用的控制管理。

2.4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基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状态下,部分财务人员不能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有些财务人员年纪较大,这知识结构比较老化,且不能使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相关工作。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由其他人员兼任,这些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财务知识学习,因此不能协助单位领导创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基于政府集中采购、支付制度下,并未深入了解相关政策,实际工作时常常出现不同的错误,致使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并无法获取有效的提升。基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部分财务人员不能有效使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各类信息,实际核算效率不高,不能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趋势。随着财务管理专业程度的提升,显然某些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牵制的办法

3.1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创建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具体要求记账人员与会计事项的审批员、经办员财务保管员等明确划分各自职责,并相互制约。必须明确划分财产清查范围,会计资料定期展开内部审计办法。各个单位还要健全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稽核制度。建立的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必须根据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统一考虑。

3.2创建财务预警机制

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应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并使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渐创建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机制。通过相关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展开比较,对财务中潜在的风险进行预警评估,提出最佳的控制对策,将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化解。

3.3强化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

在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明确划分单位负责人应承担的责任,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单位由上而下共同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也可在事业单位内部实行法人经济责任制度,把责任风险与决策层相挂钩。经济责任制要按领导分工进行纵横建档,规定相互的职责,从而促使各个员工各尽职责、相互制约的目的、同时,创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和制约。为确保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发挥,各个级别的审计机关要定期审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状况,并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重点在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遵循,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何某项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执行,有可能造成何种后果。对严格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存在的违规情况,必须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展开。

3.4开展单位动态监控

内部监控是动态、持续的,受时间、地点、执行人员等不同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仅仅依靠各个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自主执行,经常会因有关部门人员的串通或不作为情况,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展开评估,这就必须改善内部控制活动,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制度,最佳的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就是评判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对有关财务部门和人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3.5加强财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必须借助教育培训,让社会各个方面深入了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作用,促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切身需求,为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立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对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时,必须借鉴好的经验和方法,不只要培训财务专业人员,也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决策者和执行人员的素质。其素质控制目的重在保障财务人员拥有正直、忠诚的品质,从而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单位每位人员密切相关,因此单位必须重视职工的后续培训,从而满足管理的需求。

4内部牵制制度的主要分类

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4.1物理牵制模式

由两个人保管金库的钥匙,支票和公司印章分开保管。

4.2机械牵制模式

这种牵制模式是采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只有根据正常的操作程序,计算机才可以正常的展开。

4.3体制牵制模式

这种牵制模式就是把某项职务分割为若干部分派遣不同人员操作,从而防止舞弊情况的发展,如果出现问题,容易进行纠正,例如:现金收入业务,让出纳员收款,记账员详细登记。

4.4账目牵制模式

公司的总账与明细账目、日记账分派给不同人员定期进行核对。通常会计部门的内部牵制制度,货币现金,存货的采购与销售、收款与付款都是企业钱与物管理的主要环节,也是极易出现错误或舞弊的情况。

所以,对货币资金、存货的采购与付款的日常管理必须格外慎重。会计委派制的实行能有效遏制单位高层人员干扰会计人员行使自己的职责,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制造假的账目,转移国家的财产,出现偷税、逃税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设置内部银行从源头上制止腐败现状,有助于对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提升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内部银行能避免单位弄虚作假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货币资金使用内部银行核算制度。

5结语

总之,行政单位不同于企业,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不单单要监理科学的内控制度,更要使内部控制制度满足时展需求,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篇3

单位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自我约束和调节的内在机制,对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工作的良好运行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发生着相应的转变,其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收入来源更为多样化,收支管理相对复杂。这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导致了当前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着不足。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1.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虽制定了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单位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制度不够完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等。由于部分单位领导对财务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以领导为规范。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工作甚至缺乏与之对应的制度作为规范,或者财务制度缺乏改变和创新。在制度的执行上,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往往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到单位员工具体的执行上,则显得随意性较大,甚至不以制度办事。

2.财务管理预算控制工作不够到位

财政预算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每个单位的年度经费预算就相当于是这个单位当年的财政法规。但目前各事业单位内部实行的部门预算涵盖范围相对有限,各个部门预算项目不够细化,对经费具有审批权力的人不受责任约束,所有预算支出无法逐一核实。同时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不强,追加调整预算的现象比较频繁,导致预算缺乏整体约束力。

3.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缺乏监督审查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是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单位管理层或者外部某些因素的影响,财务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单位财务制度和年度预算执行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并未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构,未能对从财务人员到单位领导、职工的所有人员进行监督,也无法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应的审查,致使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单位内部控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财务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首先,单位内部控制可以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从内部控制入手,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包括管理层、财务部门在内的单位各部门经济活动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约束,防止浪费、贪污、挪用等问题的发生。通过对内部资产的科学管理,可以避免单位对外投资的盲目性,降低事业单位的投资风险,保障其资产的安全可靠。

其次,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和明确分工,保证财务管理权力的分散和会计资料的相互牵制。既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活动出现错误,又可通过相应的控制制度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因此,事业单位获得的会计信息和资料更加真实、可靠,从而为单位的各项活动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第三,内部控制利于完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保证单位稳健运行。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单位内部各种问题和弊端。同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增强单位各项管理活动的约束性,保证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工作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使保证事业单位朝着更为健康、长久的方向发展。

三、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法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单位内部管理体系

行之有效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既是单位全体人员办事的标准和规范,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说,要加强内部控制,首先必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比如把以前笼统的财务制度细化到单项管理制度,如资金使用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等,加强各项费用的收支管理;建立财务人员工作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增加后勤管理制度,如车辆管理制度、业务招待制度等。通过健全内部各项制度,使事业单位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的财会队伍整体素质较为落后。一方面,具有丰富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理论基础相对有限,加上国家财政法规、财务制度、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和创新,致使其不能较快的适应当下的要求。另一方面,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年轻队伍,往往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达不到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既要加强财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接触新的财务知识,又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一批年轻的骨干,为现有的会计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提升团队的活力和整体素质。

3.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做好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来说,除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外,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监督双管齐下。事业单位可以成立单位内部的审计和监督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尽量做到具体、公开、透明,让单位所有的人员既是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参与者,又能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者。

总之,单位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各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本单位财务管理各项活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2年4月1日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新常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10.299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我国事业单位受到政府指令计划调节,财政拨款为其主要经费来源,它承担着推动国家基础性工程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工作。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综合管理工作。但就目前情况看,财务管理相应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实际性问题的存在,从某些方面也抑制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所以说健全、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体系是目前的工作重点。

1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有赖于事业单位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转和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它们需要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来实现。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机制还不是很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甚至部分单位根本没有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没有将预算与实际财务规划有效地结合,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2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效果的优与劣。而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必然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就目前情况看,财务人员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计账、报销;对财务核算、监管、控制不到位,对涉及财务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条文认识不足,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日常财务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1.3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分离,内部控制责任不清晰,使得工作人员都会去做有利的事,没有利的事大家都不去管,使得问题无法解决,同时又造成资源浪费。

内部控制是通过控制事业单位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来有效地保证财务管理质量。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内部缺乏控制理念。由于部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层领导权力过于集中,这就造成了个人理念左右了单位财务的健康、正常发展,从而导致财务账簿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不强;第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目前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行业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对财务信息的审查不深入,审计应有的功能没有体现出怼

1.4资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已经与市场经济基本相融合,但是由于体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部分事业单位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资本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和管理范围不完善;第二,部分国有资本没有完全市场化,仍需依靠政府管理。政府既作为市场的监督者,又作为管理者,这就容易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扰乱了市场秩序。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合理调配财务人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合理调配每一位工作人员,积极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位财务人员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建立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用规章制度来指导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工作应岗位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出纳人员、核算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设立专门人员负责,不能一人兼多职,并且财务工作人员也应该相互监督。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管理,可以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使财务人员充分了解各个岗位相关的责任与义务。为了让财务人员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单位应该加强学习培训和业务相关的财务制度、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从而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财务账目真实有效,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和规范。

2.2预算管理执行到位,提升经费使用效率

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拟定预算、预算执行与监督、评估预算执行情况。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它也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点所在。

2.3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控制流程。首先,内部控制制度应具有前瞻性,由于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对滞后性,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很不匹配。对此,可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仅要结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还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人员、支出等不确定的因素;第二,在新的内控制度实施前进行试点运行应选择现金流量大、业务多、收支复杂、资金周转率较大的部门。要不断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坚决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

2.4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体制

首先,实施监管的前提是分清国有资产的定位。对于竞争类的事业单位,要引入竞争机制,向全社会开放资本准入门槛,不设股权比例,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针对事业单位而言,要使单位财务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除了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完善的监管体制外,还要有固定的、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和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才能使财务账簿真实有效,才能使财务档案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体制,分清财务监管机构的职责。加强风险管理、考核分配、发展规划、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构建科学有效、全方位的财务管控体系。

3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的财务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民主公正的单位领导、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是保证财务制度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是保证单位财务账簿正确、有效的前提条件,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喜峰.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其相应对策[J].新经济,2013(23).

[2]毕林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8).

[3]范添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初探[J].商,2015(35).

[4]徐慧莹.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J].中国经贸,2015(15).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篇5

事业单位作为当前国家政治经济体系中的重要载体部分,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践与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与论述。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手段,保障企业资金、资产安全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26万个事业单位,职工人数超过4000万人。目前正处在20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在满足现代社会事业公益服务需求上面临的任务也在不断加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因素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加剧,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改革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突出性作用使得该项管理理念逐步被推及到事业单位的管理改革工作中。通过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能够加强对自身经营和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保护和监督,为事业单位管理者有效地掌握事业单位逐渐增加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途径。财务内控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社会群体对于事业单位公益提出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需求,当前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公益服务性支出金额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为了加强事业单位对资金和资产安全的管理、保证事业单位服务工作和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行,不少事业单位在管理中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更多的局限在制度的订立与完善的层面,内部控制也多数停留在事业单位领导的报告、会议内容上,而没有在实际的管理中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尤其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目前仍沿用传统的资金预算、审批、拨付、核算等工作办法和工作流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和财务内控对岗位工作的要求认识较少。财务工作人员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了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事业单位财务执行力差、财务状况随意性较大,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资产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二)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同内控要求不符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设置岗位时应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轮岗制等岗位设置办法。然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专业人员配置不足是制约着财务内控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专业人员的限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岗位上依旧存在着兼职、换岗、职位业务交叉等现象。这一问题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岗位和人员职责范围互有交叉、岗位职能不明、财务控制人为影响因素大的现状,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中、挪用、盗用、挤占专项资金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三)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流程中执行力较弱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的核心环节。然而,由于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还局限在书面的层次。由于缺乏相应的执行监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办公方式和工作流程的随意性较大,缺乏按照内控制度执行的必要动力。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形成必要的限制作用,无法弥补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是国家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创新建设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思想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想和制度的宣传工作,提高事业单位全体在职人员的内控意识是实现内控制度在事业单位管理中有效作用的基础。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不能只依靠事业单位领导层对内控管理重要性的理解,而是要让内控管理思想渗透到事业单位日常运行和管理中去,才能为财务内控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事业单位要通过开展以财务内控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如报告会、研讨会、知识问答竞赛等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经办人员、会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进行及时的财务内控思想认识教育,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中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改进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

科学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财务内控的根本保障。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实施,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财务现状制定出科学、规范、有效的内控制度,实现财务管理岗位的有效分工和在职人员职责的明确,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进一步保障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合法、资金支出真实,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在明确事业单位资金流向的基础上,加大对财务工作的规范管理。

(三)加大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在财务内控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监督与管理中的重要部门。因此,根据内部控制管理的需要,事业单位应在自身内控组织结构中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工作部门。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财务现状和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财务内控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加大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践

全面预算管理是能够成为事业单位中实行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措施。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和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分析、执行和核算,可以改变事业单位以往财务支出由领导一支笔审批带来的人为性干扰,为财务内控的实施提供更加科学和规范的目标。同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目标进行细化和拆分,可以有效地约束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和考核工作,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起到进一步的监督与管理作用。

(五)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实施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作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实施的主体,对财务内控执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提高财务内控的效率,不断增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立与完善的重要内容。因此,事业单位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职业、思想考核工作,通过教育培养的方式,不断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结束语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在我国的文化、教育、卫生及科技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但是,事业单位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惯性的制约,在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着机制不灵活、事企部分、职能定位不清、公益服务性嘉奖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公益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逐步完成建设中国特色服务体系的目标,加快推动事业单位制度体系改革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之处。

参考文献:

[1]臧晓冬.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J].新经济,2014,Z1:80-81.

[2]蒋雷.从内部控制角度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3,11:160-162.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途径创新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为实现信息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途径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努力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一)加强单位内部的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平台的建设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人才,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手段、载体和模式的创新,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内部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构建区域性财政信息网络平台

推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既是信息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化财政各项改革的重要工作。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途径的改革与创新,必须构建与完善以各级财政部门为核心的区域性财政信息网络平台。作为事业单位财政的主管机构,各地区财政部门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财政管理水平和质量,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管与审核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化信息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面对着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在事业单位运行和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各类风险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实现信息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途径的改革与创新。

(一)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事业单位不仅要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还有来自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在具体运行和生存发展中面对的市场经波动和政策机制变化带来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资金管理的有序运行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为实现信息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事业单位必须树立风险理念,增强单位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构建科学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必须改变只注重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的机制,对财务风险的事前防范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人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做好财务风险的预测、评估和控制工作,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的监管力度

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的环境下,事业单位不仅尚未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会计核算等相关监管制度的不完备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为实现信息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途径的改革与创新,事业单位必须健全包括会计核算在内的监管体系。事业单位应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运行和经济活动的审核和监督,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在建立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的同时,必须重视司法、行政等外部监管机制的运用。

三、科学精细化管理

科学精细化管理是对常规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改善,对各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分解与分化,将每一个财务活动环节都纳入到科学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在管理实践中为了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精细化程度,还会引入新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的各项管理环节进行更加科学的、精细化的管理,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科学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一)事业单位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科学精细化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是沿用常规的财务管理方法或者是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随着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内容也愈加复杂,对财务管理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益,需要事业单位以及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意识上树立科学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明确科学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管理流程来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在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详细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将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分解与分化,每一项财务管理内容都设立相应的管理要求,从细节出发,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细节之处,防范财务管理风险,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转风险,巩固与加强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科学精细化管理模式,确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正确方向。

(二)制定与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制度,实现科学精细化管理

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财务预算编制制度缺乏科学性,财务预算管理内容粗糙模糊,具体财务管理事项在实践工作中难以施行,容易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混乱,缺乏真实客观性。例如,在某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中经常会有单位工作人员超额支出资金,审计工作中人员的经费经常会挤占单位的公用经费或者是单位项目活动的经费。在事业单位施行科学精细化的管理可以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制定出详细的支出定额制度规范单位的资金支出,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制定科学的、精细的执行流程与执行标准。为了完善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要加强调研工作,将事业单位的人员、财务活动经费、单位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等都通过调研工作掌握清楚,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精细化。

(三)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

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促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展开具体工作时财务人员可以严格依照流程与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实践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将各项财务管理内容都纳入到管理体系中,并对各项管理内容进行分化与分解,具体财务工作落实到细节之处,提高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例如,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上,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分类管理,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管理需要分别确立精细化管理方案,为资产的管理构建专门的会计核算体系,让财务部的会计人员将单位的资产进行严格的核算与分类管理。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效率,会计人员在资产核算过程中要详细分析与统计事业单位中各项资产的现有情况,盘查资产状况,检查出有问题的固定资产要及时让维护人员进行维护,经过维护或者维修后仍然不能使用的需要进行登记记录并纳入财务管理体系中,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在收入上施行科学精细化管理,财务人员可以对单位的创收项目以及相关的创收途径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理,单位的收入到要一一纳入会计账簿中,单位的审计人员要加强审计与监督。成本的管理上,需要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进行精细化管理与记录,对于事业单位的每一项成本支出都要进行有效记录。为了有效施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可以对事业单位的成本进行成本分析,这样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也可以实现资金预算的准确性。

(四)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构建内部控制体制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通过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管理问题,突出表现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方面,比如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足、预算工作不够深入等。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强化内部控制管理,财政部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进行了详细规定,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相应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本文进行了系统分析,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切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1.降低单位财务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风险因素,通过开展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工作程序也变得更加顺畅。但是,有些单位在物资采购、财务账款报销等实际工作时,往往还存在一些管理漏洞,极易引起单位的财务风险问题。而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落实人员责任,从财务角度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对财务工作的各个细节进行把握,并进行综合性评估,完善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水平。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人员工作疏忽、散漫,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全、附件不齐的问题,这也和单位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相关的规范要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得到认真落实,可以提升财务管理的信息质量,确保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3.提升财务管理成效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其根本目标是节省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严格按照财务规定进行账款报销,使单位资金得到规范使用。当前,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财务管理的工作需求,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有效遏制了一些违规行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系统性和整体性,给财务会计工作设置一定的框架,规范内部管理流程,从而推动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顺利开展,使财务管理成效得到提升。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会计工作规范化开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有些单位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工作业绩上面,更加注重单位政绩的提升,在财务管理方面缺少事前谋划,在成本管理上明显存在滞后性,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也不完善,对财务工作缺乏有效的约束,导致财务账款报销时出现漏洞,资金管理混乱。在新经济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内部控制管理内容更多,但具体到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分工不明确、工作程序混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管理的实际效果,工作质量也无法保证。由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约束性与严谨性,还有些单位没有按照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而是照搬其他单位的制度,与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在执行过程中缺少针对性,导致管理上出现漏洞,给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另外,单位内部各岗位之间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导致财务工作混乱。2.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详细调查后发现,有些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专业素养较差。新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很多财务工作岗位却存在借调、临时聘用等情况,人才队伍建设也不完善,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这主要是受到薪资待遇和个人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欠缺,单位资金的规范使用也无法保证。还有些财务工作人员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无法认识到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再加上管理松散,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散漫,效率低下,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而言,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及培养方向如图1所示。图1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及培养方向3.财务工作缺乏有效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一直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少专业的内部审计,而审计人员大多是由财务工作人员兼任,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无法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对财务会计工作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二是内部审计较为复杂,需要审计的内容较多,要想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审计过程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最终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审计工作的真正作用无法得到发挥。三是真正落实监督管理职责时出现重点不明确的问题,重点只放在结果上,而没有对事前、事中阶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四是财务监督管理范围过小,只停留在一些基础性业务上,比如经济业务往来、财务账款的收入与支出等,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4.缺乏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也导致在预算编制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对项目经费预算审核不准确,在预算编制中没有考虑到项目经费发生的必要性和单位发展的需求,只是按照上一年度的预算基数分配资金。二是公用经费定额不科学,只是按照在编人数与定额标准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分配,不考虑部门职能和工作任务的区别,导致公用经费分配不合理。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1.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应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职责,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要点进行有效梳理,细化岗位职责,在单位内部形成标准的制度框架。要求工作人员端正态度,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其次,强化授权审批管理,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限范围,严格按照自己的权限范围开展具体工作,不允许出现越权行为。最后,加强财务管理,重点做好会计核算、会计政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严格要求,坚决杜绝账款不符的情况。2.加强单位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为了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对基层财务人员实行内部考核,而且要覆盖到每一位财务工作人员,严格的内部考核能够有效增强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内部控制考核要与财务工作人员的个人业绩挂钩,以此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可以采取定期组织培训的方式,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先进的操作技术,以信息化、自动化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财务人员学会使用先进的财务软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相应的选拔机制,在选拔过程中要坚持信息公开、过程公平、结果公正,选拔能够胜任财务工作岗位的人才,从而增强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3.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新财务制度的要求,在单位内部建立内部审计体系,设置专业的内部审计岗位或者部门,为做好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内部审计工作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具有对其他部门进行审计的权限,同时还要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控等起到监督作用。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应定期对审计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明确审计工作的岗位职责与职业操守。内部审计工作要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制定严格的审计目标,审计的项目与内容要具体化、有针对性,重点关注风险大、影响程度高的项目,严格控制财务报销的重点环节,强化监督管理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图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4.积极探索单位预算编制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对于强化会计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预算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更要重点分析、重点控制。在工作中明确预算编制的流程,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严格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标准执行。对预算编制的相关内容必须细致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还要加强对资金的综合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额外预算,尽量减少超预算、不合理预算的情况发生。有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可能依据上一年的情况,而不考虑本年度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导致超预算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预算编制时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重新分配本年度单位所有的资源,做好对本年度需要产生的费用、项目金额的合理性分析,针对一些大型项目可以采用项目预算法。针对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可以保证单位预算的准确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单位的重要工作,对于单位的正常运营、财务资金管控和未来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管、完善工作流程等举措,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仲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9(30).

2.李明洋.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中外企业家,2019(26).

3.周树杰.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中国市场,2019(12).

4.马秀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经贸实践,2018(1).

5.李能.关于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金融经济,2018(24).

6.丁桂霞.浅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8(29).

7.赵永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2).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度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也更加重要。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要求日渐增加。但在实际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效果和质量,制约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需要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创新,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完善,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事业单位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具有科学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财务管理内控是事业单位为了确保相关财务管理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控制手段,以实现管理人员有效地对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掌握、控制,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为目的,并最终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够有效地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控制,促进事业单位的资源合理配置,避免资产的流失,降低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本,遏制经济犯罪事故的发生,确保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不够完善。现阶段,诸多事业单位都重视到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关内控制度,但是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仍旧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缺点。一些事业单位内部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或内部控制部门,内部财务管理主要是由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代行,而且,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仅仅是制定了一些相关规范,并没有起到实际效用。此外,财务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不清的情况也是制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因素。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强。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都制定了合理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够强,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内控制度可有可无,与自身没有直接关系。内控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能顺利执行,制约了财务管理水平和内控水平,使得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束之高阁,真正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制约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监管力度不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需要良好的约束力,而这份约束力是由国家的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够,致使内控制度效果不好,作用没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外部监督没能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进行严格的要求,也就使得相关财务人员工作随意,积极性差。而且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收支平衡,但由于监管不够,会使得财务管理部门中出现一些漏洞,造成一些违规现象的发生。

(4)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财务管理内控人员的素质是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内控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与内控中,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都存在欠缺,制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内控效果。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创新的有效途径

(1)创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通过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从制度上实现创新。首先,需要优化财务管理与内控的人员配置,设立独立的财务管理和内控部门,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内控,转变传统的职能交叉的现象。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对事业单位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确保资金收支信息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并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量进行严格的监控,避免不合理的支出的发生。此外,还需要明确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能,并制定合理的内部制约机制。避免责任不清和权力过剩的情况发生,确保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效果。

(2)强化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首先,需要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实现思想上的创新。针对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内控意识不够强的情况,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合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促使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参与到内控中。此外,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责任制,增加相关内控决策和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并在责任制的基础上实施合理的奖惩机制,提高员工执行的积极性,充分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实现监督方式的创新。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需要具有良好的外部监督,鉴于现阶段,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外部监督效果不佳的现象,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完善外部监督体系,实现监督方式的创新。通过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内控能力,促使管理人员充分履行责任,提升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具体措施如下:1)健全内部审计体制,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体制,强化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与人员配置,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2)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地制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制定适宜事业单位发展需要的审计制度和规范。3)强化审计部门与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体制,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另外还需要国家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转变原有的监督审计模式,结合信息技术,实现监督方式的创新,提高监督效果。

(4)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首先,需要培养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使得财务人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中,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单位资源、有效控制风险因素,实现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针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在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上,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思考、比较、辨别和分析。并强化管理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促使自身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积极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发展中,需要具有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针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创新,从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能力的提升,促进事业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获取,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俞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探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1):59+37.

[2]张家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创新的建议[J].经济师,2015(05):125-126.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篇9

(一)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明显,由于事业单位的成立和日常运行依赖于政府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对于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管理,具体而言,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管理者只是片面认为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就能有效避免发生财务风险,并且没有意识到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一些事业单位过于追求较快的发展,在进行经济投资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甚至存在盲目性,进而也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另一个方面是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预防专业知识不够,加之对于财务风险预防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严格遵守财务相关制度。另外,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中,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归属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受到财务管理集中核算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环节力量薄弱,也影响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防控管理意识普遍不强,因此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甚至可以说缺乏一系列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体制,虽然有些单位制定了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但是很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过于陈旧,没有结合具体实际发展进行适当修改,并且在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因素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下降,同时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措施以后,有相对较多的报账制单位过于依赖以会计核算为重点工作的财务监督管理,这种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有机配合,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管理环节和监督环节相对脱节。从具体实践案例分析,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作用仅能够发挥单位记账作用,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拉大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并且单位财会人员由于工作要求,就会受制于记账报账业务的限制,而对单位经济活动缺乏必要了解,进而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运作情况把握不够准确,也就无法发挥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互配合的监督作用。

(三)缺乏科学的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不到位,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贯彻落实,也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和实际对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单位的风险管理与实际工作情况相互脱节,进而因为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方面存在监控盲点,也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内部还没有形成合理全面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方位防控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比如有些事业单位在大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个人独断现象的出现,进而致使资金浪费的发生,这样不仅会加重事业单位的债务负担,而且也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最终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现前只有《预算法》对单位的财务支出进行了相应的原则性规定,但是其他与财务管理相适应的体制体系还没有有效建立,这也是造成一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无章可依”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存在不同程度的“小金库”现象

当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小金库”现象不断受到社会的广泛议论。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收入按照规定进行入账而设立“小金库”,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将由资产出租、处置等方式所得到的收入纳入到单位规定账簿,比如有些单位将闲置的房屋、场地、设备等物品进行出租或处置,还有些单位将经营服务性的收入转变方式变相入账,甚至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会通过利用所掌管权力对管理对象收取除规定之外的费用进行入账。“小金库”现象具有普遮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对国有资产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扰乱经济发展秩序,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影响了事业单位职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要合理治理“小金库”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力度,需要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识。只有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最小化。因而这就要求单位管理者要增强自身的职业判断,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和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环境、因素和方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也有利于促进对事业单位内部潜在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掌控。同时也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可以按照岗位责任和岗位性质分别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专业素质教育,注意将员工综合素质与财务管理能力培养有效结合,让财务人员在掌握基本财务风险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能够掌握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各种财务风险,并在风险出现时能够采取正确有效方法进行加以风险控制。另外,事业单位管理者在采取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措施的过程中,要以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科学化措施为基础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二)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需要充分掌握财务预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规范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程序和流程,有效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合理范围内,同时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的详细规定,有效提高对财政各项工作的使用管理效率,进一步充分发挥财政工作的作用,比如可以严格制定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报表和资金执行报表,也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资金预算报表的相关内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有效营造积极的财务工作环境,同时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合理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资金使用管理力度,合理控制成本费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强化预算管理,进而有效减少理财漏洞和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合理制定内控制度体系,形成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到对单位资金使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以便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财政防控工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

(三)加强内部财务风险全方位防控力度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结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建立形成全面系统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有效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力度,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制度和资产制度等配套制度,充分发挥每项制度的作用,有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将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到最高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充分实现财务风险防控的科学化水平,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部监督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突发情况,确保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处理。另外要合理发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作用,比如在事业单位内部可以挑选业务水平高的财务人员组成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的审计力度,实现对财务工作中的会计、管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进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水平。

(四)健全机制从源头治理小金库现象

治理小金库现象需要切实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从源头进行治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尤其要注意将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推进预算执行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细化经费的支出科目,同时还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贯彻执行,在事业单位内推行公务卡制度和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进而有效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在治理“小金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专项清理和整顿相结合,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按照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的原则,加强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之间的联合,逐步建立健全“小金库”管理体系,促进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方的完善,进而使单位不敢再设立“小金库”。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行使自身的监管防范职能。当前,在日常管理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各种问题,财务风险系数不断提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控,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确保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原因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行政事业单位想要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必须多角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规避管理过程出现的财务风险,其关乎日常管理中各方面支出的费用以及其具体安排情况,属于经济管理方面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发生了质的变化,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加强财务管理与控制,确保一系列财务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传统人工会计核算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会计工作人员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做账方面,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了解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情况。这也就是说,在传统人工会计核算方式作用下,滞后性、繁杂性已成为财务管理的显著特点,缺乏控制力,内部控制不到位,财务风险大幅度提高,这导致了传统会计核算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在日常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简化财务管理流程,减少财务工作人员工作量,降低其工作难度,有效解决财务管理与控制过程中核算、管理二者间存在的各种冲突以及矛盾,多层次提高财务管理与控制质量,确保管理层领导者全方位准确把握内部财务运行情况,做到科学决策,逐渐提高自身软实力。

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与风险防范能力的原因

了解现状是全面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首要前提,也是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可行性建议的重要依据。在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方面,笔者将重心放在内控目标、内控风险点上全方位调查分析了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深入了解了其财务控制现状与影响原因,为如何提高其财务内控效果以及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一)财务控制制度落后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财务内控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大部人仍将其作为防范作弊的手段,没有将行政事业单位和自身发展相融合,并将其上升到绩效高度,其影响因素体现在不同方面,财务控制制度落后便是其中之一。在新形势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财务控制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没有立足基本国情,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完善已有的财务控制制度,导致财务控制落后,不符合时展的客观要求,无法有效指导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采用传统手工“预算、核算”形式,账户登记形式、内部控制方法、账务处理流程等没有实质性变化,不符合时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在管理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整体功能没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仅仅局限在“预算、核算以及报账”方面,忽视了财务整体管理的重要性,无法有效进行财务控制,急需要优化完善已有的财务控制制度。

(二)财务控制预算缺乏规范

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预算制度,导致财务控制预算不规范,预算编制与执行没有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处于独立状态,不利于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没有结合各部门运营情况,进一步细化预算项目,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全方位仔细审核各方面预算支出,预算准确率较低,预算内容不够全面、客观。就预算执行来说,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结合财务控制预算特点、性质等,构建可行的“分析、评估、跟进”制度,管理者无法准确把握不同部门预算经费支出与使用情况,无法把握内部流动资金整体使用效益的高低,导致做出的决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预算执行力度不到位。

(三)财务控制系统不完善

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纷纷将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财务管理与控制中,但并没有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完善已有的财务控制系统,仍然采用传统财务控制系统以及运行机构,无法及时处理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的一系列数据信息,造成数据信息处理准确率不高,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比如,工作流程出现重复,财务控制方面的重复环节特别多,无法实时把控财务整体运行情况,影响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缺乏财务控制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不同行业、领域间的竞争已演变为各类人才的竞争,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对财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清楚相关会计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并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硬软件“及时、有效”维护与更新财务控制系统。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这种“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控制人才特别少,急需要加大培养力度,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完善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2014年,财政部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这十分有利于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道路;十分有利于提高其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单位内部控制,加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力度;十分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一)完善财务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优化财务控制制度,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依,避免财务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具体说就是要加强绩效考核以及监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客观分析各部门运行情况,在优化调整财务控制流程基础上,优化完善财务控制制度,有效指导各项目,确保财务管理与控制有据可依。同时各项经费的支出都必须得到管理层领导者的审批,相关负责人要进行签字,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依法承担相关责任,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借助合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大型经济业务的决策与执行情况,比如,Y产处置情况、流动资金调度情况。还要明确财产清查的具体范围,以内部审计方法、审计程序为切入点,定期确认对应的会计材料,确保各方面财务数据信息更加准确。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比如,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以有效分离内部“机构、职务、钱账、账物”等,同时还要明确出纳等具体岗位限制性规定,定期安排相关人员检查这些限制性岗位,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一系列经济活动有序开展。

(二)加强财务控制预算

在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做好财务控制预算工作,这是因为预算管理、财务控制二者紧密相连,前者属于后者的核心内容。在进行财务控制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坚持收支平衡这一重要原则,以原有的发展计划、预算安排为切入点,结合各部门财务支出与使用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化的财务收支预算方案以及预算计划。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多层次优化完善已有的预算管理体制,在财务预算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运用发展的眼光,注重统筹兼顾,使有限的资金得以最大化利用。在新技术、新设备引进与开发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构建相关的信息化平台,全方位动态监督管理各方面经费使用具体情况,提高财务数据准确率,避免资金出现浪费现象。在编制预算的时候,预算编制人员必须结合各部门各项目运行情况,合理追加以及调整部门的预算,必须保证本部门支出在预算范围内,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现科学编制预算。在预算执行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构建不同发展阶段的合理化目标,优化“监督、控制、检查”环节,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将预算执行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有效防止预算执行的随意性,提高内部资金利用率。在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最新《预算法》具体要求,优化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促使运营管理中连带或者潜在的风险最小化,促使各方面资金利用更加有效。

(三)财务控制系统改进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优化完善传统财务控制系统,使其和自身发展客观要求吻合。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财务控制系统特点、性质构建专门的部门,做好财务信息数据更新与分析工作,借助财务控制系统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有效融合,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全天候内部控制,同时还要随时“公开、公示”财务管理与控制各方面信息的查询,比如,员工工资、新设备的购买、日常管理成本等,以促使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更加透明化,确保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

(四)培养和提高财务控制专业人才的能力

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控制人才较少。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意识到培养财务控制人才的重要性,适当加大在培养和提高专业人才方面的投入力度,根据内部财务人员各方面水平,制定“长、中、短”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对其全面、系统培训,通过不同途径引导他们学习财务专业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使其能熟练利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财务软件。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注重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借助各种激励措施,留住人才,避免大量财务控制人才流失。最后还要优化调整内部人才结构,提高财务控制方面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五)健全财务控制监督与预警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优化完善已有的财务控制监督机制,使其更加“实用、有效”,确保一系列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还要借助财务控制监督体制,动态监督财务人员日常工作情况,使其规范操作,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要优化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借助国内外在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的经验,构建全新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日常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可以对比、分析一系列横纵向财务信息数据,了解各部门情况,根据财务风险预警体制,客观分析管理过程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财务控制措施,有效化解潜在的财务风险。

(六)明确内部控制目标,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明确内部控制目标,有效防范运营中的财务风险,必须制定合理化的操作性目标,确保日常财务核心工作环节程序更加规范化,比如,在资产管理、项目实施、资金核算中要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制定出可行的信息性目标,确保财务活动开展中一系列财务信息和实际情况吻合。行政事业单位还要构建可行的合规性目标,要根据新时期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各方面发展客观需求,开展多样化的财务活动,促使财务工作更加合法。在明确内部控制目标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当下财政预算改革具体要求,科学设置审查监督环节,全方位审查内部计划预算,并对其进行合理化的监督,以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同时要以预算管理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将预算各方面融入到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避免管理成本大幅度增加。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涉及方面较多,难度较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意识到其重要性,要针对一系列影响因素,优化完善财务控制制度以及财务控制监督机制,加强财务控制预算管理,注重财务控制人才的培养,改进财务控制系统。以此,确保一系列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使行政事业单位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英.以内部控制建设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水平方式探析[J].财政监督,2013,(09):42-44.

[2]罗贵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05):95-98.

[3]王君,宋良荣.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4,(19):92-94.

[4]马明娟.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2,(11):172-173.

[5]陈新英.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0):133.

[6]汪海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121-122.

[7]李加兵,赵斌,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2012(05):103-105.

[8]陈凌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防范财务管理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232-233.

[9]刘静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16,(02):92-93.

[10]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J].中国商论,2016,(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