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态保护的必要性十篇生态保护的必要性十篇

生态保护的必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6:35

生态保护的必要性篇1

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不论是园林设计者还是施工人员都要对相关问题引起注意。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合理保存,这是园林施工的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原有的树木、草地,减少对他们的破坏;其次是对原有土壤的修复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由于园林施工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就需要园林的工作者要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以确保园林工作的健康发展。一、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城市的生态园林虽然是人工建设而成的生态系统,但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却仍然是自然环境.所以可以说,其的主体是原生自然生物的群落,因此,要根据生态学大原理中的植物的多样必保护和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构建城市园林景观,因为这些对生态系统有的稳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可以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可以维持城市中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植物的多样性为加快园林绿地自然化的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园林施工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了生态园林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而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可以实现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所以,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城市中原有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从而更加地有助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协调、平衡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各个生物链之间的有效循环。还要,在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是考察城市绿地园林建设质景观结构多样性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为整个结构体系中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和保障,是我国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必然要求。另外,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局部环境经过人工的高度改造,会影响到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而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可以减缓这种情况的影响,因为植物在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一定的恢复功能,这样,就可以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二、园林施工中的保护措施的分析1.对园林生态建设中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园林工程开始实施之前,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生物自己的独特的生长特性以及动物的居所在这个过程中,都可能会遭到一定的破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到甚至于破坏原有的生物圈及食,所以,在这个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中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在此基础上再去适应新的环境,同时,这也是当前社会对园林建设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地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且建立一个植物生长情况的相关档案,以便于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跟踪调查做到相应地监测和保护,在有必要时,要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2.对于园林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情况下,为了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人们对城市不断地进行建设和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还建设了一些新的园林景点。但是,我们一定要遵循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规律,园林建设的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因此,我们在建设城市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很多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河川、森林、灌丛,还有灌丛、洼地、湖泊以及自然环境等等因素,而在河川、森林、灌丛、灌丛、洼地、湖泊等地方也是生物多样性方面保存较好的地方,所以,园林工程的施工者,在照图施工中,不仅要开发利用新的价值,而且还要要符合保护生态的基本原则,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园林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建设规划部门和施工人员的相互沟通,及时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做到最终设计出来的城市园林景观,一方面,可以增添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三、结语总而言之,我们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对原有的树木、草地等植被的破坏,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修复原有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重要的条件。所以,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园林的保护措施的实施,认识到认识到对施工过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的必要性以及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且在不断地探究保护措施,强化园林工作者对园林的保护意识,而且,这不仅是园林工作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和时展的规律。

生态保护的必要性篇2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经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51-0232-02

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发展林业经济,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时展的潮流,也是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和谐、稳健发展的必经之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发展林业经济。

1概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林业生态环境还不太乐观,物质生产力正呈现衰退的发展趋势,效益功能正呈一定的下降,加快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仅是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紧跟时展潮流的基本前提,更是实现国家“十二五”宏伟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林业资源作为重要的生态循环系统,且大都为可再生的生态能源,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宏伟目标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此外,随着人们对林业的需求不断扩大,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已不再适用,只有创新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的和谐化、可持续化。由此可见,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注重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林业资源投资建设力度,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林业经济的发展。

2林业功能分析

2.1林业的社会功能

一是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二是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2.2林业的自然功能

2.2.1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森林和其它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优胜劣汰、相生相克的关联。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平衡。

2.2.2林业的水资源保护功能

森林与湿地一样,都是天然的蓄水池,在囤积大量降水的通水减少了地下水的地表径流和水分的蒸发,从而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各种自然灾害。

2.2.3林业的野生动物保护功能

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野生动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平衡生态资源的作用,而森林则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2.2.4林业的生态调节功能

森林具有净化空气,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氧等气体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森林释放大量氧气,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维持地球气体的平衡,是一个天然大氧吧。

3关于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策略

3.1加大林业生态环保的建设力度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为发展林业经济,必须注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林业生态环保的建设力度,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林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本原则,将人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确保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常态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并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与林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促进我们过生态环境平衡的同时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3.2建立健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加快,在能源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大,虽然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经济又是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近年来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各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开发林业资源,结合我国林业实际开发现状,建立健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在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发展林业经济。

3.3加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力度

发展现代化的林业经济,必须注重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力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现代化的科技技术及时应用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加大对林业资源的退化规律和演变机制的研究力度,并注重新的林业资源的引入和训话,严防有害物种的侵入,加大临场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林场的生物种群的生产力,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力度,在确保林业资源健康成长的同时,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和谐,进而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3.4认真贯彻并实施“十六字”方针

所谓“十六字”方针,就是科学规划、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必须认真贯彻并实施“十六字”方针,注重林业资源特有的生态功能,加大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助推生态与经济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发展协调化、和谐化。对于一些新政策的公布与实施,必须适合现代化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以及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调动林业职工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及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方能实现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和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5大力发展混农经济模式

混农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一些自然经济地理条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并对森林林下的土地、生物资源、水土和小气候进行综合利用,在确保林业资源得到保护和培育的前提下,栽培多用经济植物,如食物品种、药用植物以及蔬菜等,从而形成良性的物质循环过程,实现稳定高效、多级生产、能量合理流动的现代化林农复合型生态系统。在提高林业资源质量和种类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从而持续、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业经济。

3.6大力发展基于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森林生态旅游

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林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既能促进当代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也为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可能。走进保护区、接近大自然的林业生态旅游不仅有利生态环保意识的宣传,还能促进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但必须基于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森林生态旅游,结合当地林业资源的优势和特点,做到统筹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方能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的和谐化、可持

续化。

3.7注重发挥林业资源的多功能性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是大势所趋,在发挥林业资源生态功能的同时注重经济功能的发挥,注重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将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发挥到极限的同时,为推动林业经济发展打下坚持的基础。基于此,在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之前,必须研读有关国家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法律法规,遵循林业资源的生长规律,确保林业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方能在发挥林业资源生态功能的同时得到最大的林业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充分调动林业资源受益者的积极性,建立规范有序的林业市场环境,加大林业经营风险的预防力度,确保林业经济得到稳健发展。

3.8推动城市环境与工业发展的协调一致性

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投资力度的加大,现代化的环保理念正逐步升入人心,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存在强烈的需求,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正无时无刻提醒着我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应将城市的发展重点转移到绿地建设上来,并在城市工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因而为推动城市环境与工业发展的协调一致性,必须对山体、水源和植被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确保林业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林业资源保护的积极性,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尽快规范诸如一次性筷子等影响林业生态环境的行业,确保林业资源利用的合理化,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发展的和谐化,进而推动城市环境与工业发展的协调一致性。

4结束语

总之,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发展林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因而我们应加大林业生态环保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加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力度,认真贯彻并实施“十六字”方针,大力发展混农经济模和基于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注重发挥林业资源的多功能性,推动城市环境与工业发展的协调一致性,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稳健

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乾明,李珍.林业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27.

[2]郑悦,刘通,史常亮.我国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1,05.

[3]李春雷.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道路及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0.

[4]唐广文.循环经济在林业经济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生态保护的必要性篇3

关键词:生态环境;和谐社会;森林资源保护

引言

当前,环境破坏问题已经被人们所重视,在保护环境过程中林业资源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从林业资源的管理建设出发,把建设生态和谐社会林业资源作为主要发展方面,进一步结合实际建设内容,积极分析实际情况,从而通过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下面以林业资源管理建设为内容,进一步明确在社会经济发展前提下,建设生态和谐社会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与策略。

1森林资源在建设生态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从森林资源建设方面看,林业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绿色资源,具有经济性与生态性,同时,在我国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稳定社会环境,积极提高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水平。在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对林业资源应该进行有效保护,在保护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有效的循环,尤其在气候方面,极大提高了森林资源的气候调节效率,建设生态和谐社会过程中必然是从人们的居住安全方面考虑的,也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从积极意义上分析,不断给人们带来绿色生态屏障的同时,也为人们抵制沙尘暴与水土流失,做了非常大的贡献。林业资源在生活中是一个天然的氧吧,空气质量的改善也降低了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总之,林业资源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和谐社会发展是和谐的,也是在不断深化发展的,其重要性是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必须要给予重视。

2建设生态和谐社会的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2.1建设生态和谐社会,森林资源保护中要做好各项审查工作

重视监管能够提高建设生态和谐社会能力,森林监管工作是做好林业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作为相关的监管人员,必须要适当的进行合理处理,从各项资源审核方面入手,按照有效的制度流程,积极对林业资源进行整理,规定每个人都必须按规章进行土地资源管理,也要按一定的手续进行审批,从而提高林业资源管理效率,也尽量减少林业资源的再次被破坏,在一些不标准的利用资源方面,必须严格要求进行整改,从林业发展角度分析,也要积极处理与修复,力求把林业资源建设与实际的社会发展相结合,提高和谐发展水平。通过有效的管理杜绝部分违法乱纪现象,也使得森林资源保护变得更加轻松有效,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上也需要进一步分析,通过长期的、不断的的总结提高管理水平。

2.2坚持以生态和谐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进入21世纪以来,林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突显出来,变得越来越重要。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森林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优美的自然景观,也能净化空气、杀灭病菌、消减噪音、调节气候。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成为全社会对林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现在这个时期是一个重大的转型时期,林业从传统的木材生产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发展模式,这在林业发展史上是一个十分深刻的变革,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实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提供全面的规范与保障,完善或建立林业法律制度。新的发展模式标志着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个未来充满无限希望,但任务又非常繁重的关键时期,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必须把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重要的生态建设任务,摆放在林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的工作中把生态建设落到实处。

2.3建立并完善林业重点工程

首先,从各级乡镇来看,应该明确相关的退耕还林工程内容,力求通过控制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工作,积极进行林业工程建设,通过林业工程建设,也可以提高造林管理能力,对于抵御自然灾害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更要明确建设等相关举措,积极对天然林资源进行保护,包括封林育林等措施,都是能够提高林业保护与生态发展的,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上,也可以对村f的绿化工程进行有效分析,以自然资源的建设为主,积极从野生动物的保护角度分析,明确提高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发展林业工程的必要,从而进一步保证生物的多样性,提高保护能力。

2.4不断完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资源发展中,必须要重视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包括许多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必须要对基础设施实施有效管理,从建设林业基础设施角度分析,明确林业职工办公条件,积极对林业的科学管理进行维护,从而提高林业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性。可以树立示范点,同时配置电子设备,这样在提高基础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动态监控,结合现代林业资源发展,林场应该提高管护站、森林公园派出所等机构管理能力,也要建立有效的林业调查机构与木材监测站,这样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资源管理效率,也进一步实现信息的有效统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林业资源管理能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和谐发展。这样一来,在建设生态和谐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保护能力,大大降低了林业资源被破坏率。

结束语:

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的资源,是地球表面主要的生态主体,森林资源的旅游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但是恢复能力是有限的。目前人类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的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森林资源再生的速度,因此,各级部门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开展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制定合理的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大力发展林区,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可以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重大的恢复生态、建设生态和谐社会的工程,保护森林资源是一项艰巨的、长久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我们以长久的精力来进行保护和发展,尤其是在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下,更应当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深入研究,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永斌,殷有,匡阗,宋薇.生态文明建设时期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机遇与战略[J].中国林业教育,2009,03:31-33.

[2]杨梅花.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J].绿色科技,2014,11:55-57.

生态保护的必要性篇4

项行军

 浙江绍兴311800

摘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及养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园林施工处于园林工程的中期,重点强调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并影响到后期的

整体效果。园林施工是一项短期的工程,而养护管理则是相对长期、周期性的工程。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关

系。本文重点分析了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的特点,以促进我国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养护措施

1、工程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园林施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园林绿化设计图纸演化为现实中的景物。

园林施工要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其中要重点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1)要合理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园林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

有树木、草地等植被进行合理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2)对原有土壤要进行适当的修复。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在

园林施工中,要注意土壤表面和养料的补充和修复,确保植物有良好的生

长条件。

(3)树木栽植时要注意植物的生长周期。树木的成活和生长普遍具有

一定的周期,因此,在园林施工中要根据树木的特性进行栽植和培育。

2、园林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园林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很多,既要注意施工工期、植物的成活率等问

题,还要严格保证园林施工符合设计整体效果的要求。在园林施工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保护问题,主要是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否则会得不偿失。

园林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措施,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息地的保持,

以及新的生息环境的建立,这是现代社会对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之一。同

时,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还要为本地生物及其生息地建档,以便跟踪调查

及监测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植物、动物等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并且再生能力较差,一旦遭到破坏,极难修复和创建。

(2)、要保护城市中含有丰富乡土植物、野生动物的自然保留地或半

自然保留地。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中,一方面要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

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高度重视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在园林施工中,常

常会遇到荒坡、灌丛、森林、河川、湖泊、洼地、废弃的矿坑等等地理环

境,这些地方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很大潜力。园林施工中并不是简单

的照图施工,而是要以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在对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

地方,一定要在与建设规划部门、技术人人员、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最终确定既不影响整体园林效果,又能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施工方案。

(3)、要注意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

境。天然湖泊、水塘、洼地、沼泽等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许多生物长期

生存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如果一旦失去生存空间,必然会导致野生动植

物的死亡,甚至是物种的灭亡。由于人类长期对自然过度的开发与利用,

而缺乏必要的修复与保护,人类已将面临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园林施工

中要充分考虑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需要,尽量保护日渐减少的湿地生态系

统,为野生动植物保留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3、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养护注意要点

园林施工中的养护工作尤为重要,绝对不容忽视。园林中的植物栽植

只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养护则是长期的工作。人们常说“三分栽,七分

管”,由此可见园林施工中的植物养护的重要性了。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

特点各不相同,要是植物茁壮成长,充分发挥绿化、美观的作用,就必须

为植物创造适应其生存需求的外部环境,园林施工中必须培养植物的养护

意识,这是至关重要的。园林施工中的植物养护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灌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依靠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

而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足或地表水分消耗过大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灌溉的方

式满足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灌溉过程中水量的大小是根据植物的具体缺

水情况而定的。不同的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灌溉是园林施工中

植物养护的基本要求。

(2)施肥:由于园林中各块土地的土壤成分不同,以及各种植物对于

肥料的需求也不相同。在园林施工中进行植物养护工作时,一定要进行适

当、合理的施肥工作。肥料是保证植物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如果施肥工

作没有认真进行,有可能导致植物的叶片发黄、成长缓慢,甚至死亡等现

象。施肥是园林施工中植物养护的必要保证。

(3)排水:园林中土壤的含水量过多,往往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

至死亡。由于植物的生存环境、生长习性、长势等不同,对水涝的抵抗能

力也有所不同。园林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排水设施的修建和应

用,严格控制同让中的水分含量,土壤中水分过多时,要及时进行排水。

(4)病虫害防治:园林中的植物大部分是在外地或国外引进的,其中

很多是珍贵的物种,如果施工中一旦遭受病虫侵扰,必然导致植物的死亡,

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园林养护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发生,病虫

害防治工作并不是发现问题后才展开的,那样往往是“亡羊补牢,悔之晚

矣”,而是要建立长期、系统、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坚持与预防为主的

原则。

4、风景园林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有机结合

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并且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要

求都较高。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而其中最为重要

的两个因素为:园林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园林施工中只有将这

两点机结合,才能有效保证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施工中保护措施

与养护意识结合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其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展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园林施工就是把园林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

体景观的过程,所以在园林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深入领会设计者的设计

意图,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是设计图纸往往为了片面追求园

林的整体效果,而忽视了生态保护要求,施工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现

场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以便加强园林施工地区的生态保护。虽然设

计者的设计意图有所改变,会对园林的整体效果有一定而影响,但是只要

施工中的养护工作做的全面、到位,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需求,也会

一定程度上对其起到改观作用。其二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要贯穿于园林施

工的全过程园林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都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之间

有着相互补充、协调的作用。在进行施工生态保护措施时,要尽量为养护

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空间。而在进行植物养护时,仍然不能

放松对生态的保护工作。园林工程施工中只有全程贯穿保护措施与养护意

识,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园林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生态保护的必要性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

1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环境极其维护

继电保护装置是实现继电保护的基本条件,要实现继电保护的作用,就必须要具备有科学先进、行之有效的继电保护装置。因此,要做好继电保护的工作,就必须要重视保护的设备。而设备的质量题目,直接决定了继电保护的效果,因而必须对继电保护的装置提出较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四性’上。继电保护装置的重要性,不仅要在选用上考虑其是否达到基本运行条件的要求,还要在日常的检测和维护上做好工作。

首先,要全面了解设备的初始状态。继电保护设备的初始状态,影响其日后的正常和有效运行。因此必须留意收集整理设备图纸、技术资料以及相关设备的运行和检测数据的资料。对设备日常状态的检验,要对设备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都必须予以关注,进行全过程的治理。一方面是保证设备正常的、安全有效的使用,避免投进具有缺陷的设备。同时在恰当的时机进行状态检验,以便能真正的检测出题目的所在,并及时的找到应对方案。另一方面,在设备使用投进前,要记录好设备的型式试验和特殊试验数据、各部件的出厂试验数据、出厂试验数据以及交接试验数据和运行记录等信息。

其次,要对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的统计分析。首先要了解设备出现故障的特点和规律,进而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的日常数据的分析,预先判定分析故障出现的部分和时间,在故障未发生时,及时的排查。因此状态检验数据治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把设备运行的记录、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的数据等结合起来,通过正确的完整的技术数据进行状态检验。通过数据的把握和设备运行规律的把握,可以科学地制定设备的检验方案,进步保护装置的安全系数和使用周期,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再次,要了解继电设备技术发展趋势,采用新的技术对设备进行监管和维护。在电力事业高度发展,继电保护日益严重,继电保护设备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唯此才能保证保护装置的科学有效,在电力系统的保护中发挥应有的贡献。

2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2.1选择性

选择性就是指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或线路发生短路时,其继电保护仅将故障的设备或线路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当故障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拒绝动作时,应由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将故障切除。

2.2速动性

速动性就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故障。对于反应短路故障的继电保护,要求快速动作的主要理由和必要性在于:(1)快速切除故障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2)快速切除故障可以减少发电厂厂用电及用户电压降低的时间,加速恢复正常运行的过程。保证厂用电及用户工作的稳定性。(3)快速切除故障可以减轻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4)快速切除故障可以防止故障的扩大,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设备自动投人的成功率。

对于反应不正常运行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一般不要求快速动作,而应按照选择性的条件,带延时地发出信号。

2.3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在被保护范围内发生短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情况时,保护装置的反应能力。

所谓系统最大运行方式,就是在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系统等效阻抗最小,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的运行方式;系统最小运行方式,就是在同样的短路故障情况下,系统等效阻抗为最大,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小的运行方式。

2.4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在保护范围内发生了故障该保护应动作时,不应由于它本身的缺陷而拒动作;而在不属于它动作的任何情况下,则应可靠地不动作。

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设计、配置和维护继电器保护的依据,又是分析评价继电保护的基础。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往往又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电网的结构和用户的性质,辩证地进行统一。

电力系统保护分为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后备保护是指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后备保护可分为远后备保护和近后备保护2种,远后备保护就是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的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如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就是线路的远后备。近后备保护是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电力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如线路的零序保护和距离保护就是相互后备的

3阻抗继电器及其动作特性

阻抗继电器是距离保护装置的核心元件,它主要用来作测量元件,也可以作起动元件和兼作功率方向元件。

3.1单相阻抗继电器的特性

按相测量阻抗继电器称为单相式阻抗继电器,加入继电器的只有一个电压和一个电流。由于电压与电流之比是阻抗,即,所以测量阻抗电压和电流来实现。继电器动作情况取决于的值(即测量阻抗),当测量阻抗小于预定的整定值时动作,大于整定值时不动作。运行中的阻抗器是接入电流互感器ta和电压互感器tV的二次侧,其测量阻抗与系统一次侧阻抗之间的关系为:

对于单相阻抗继电器的动作范围,原则上在阻抗复数平面上用一个小方框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当短路点有过渡电阻存在时,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将不在幅角为的直线上,此外,应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都存在角误差,使测量阻抗角发生变化。所以,要求阻抗继电器的动作范围不是以为幅角的直线,而应将其动作范围扩大,扩大为一个面或圆(但整定值不变)(如图1所示)。

3.2全阻抗继电器

全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

全阻抗继电器动作边界的轨迹在复数阻抗平面上是一个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相当于继电器安装点),以整定阻抗为半径的圆,如图2所示,圆内为动作区,圆外为非动作区。

其特点如下:

(1)无方向性。当测量阻抗位于圆外时,不满足动作条件,继电器不动作;当测量正好位于圆周上时,处于临界状态,继电器刚好动作,对应此时的阻抗就是继电器的起动阻抗;当保护正方向短路时,测量阻抗位于第Ⅰ象限,当保护反方向短路时,测量阻抗位于第Ⅲ象限,但保护的动作行为与方向无关,只要测量阻抗小于整定阻抗,落在动作特性圆内,阻抗继电器就动作。

(2)无论加入继电器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角为多大,继电器的动作与整定阻抗在数值上都相等,即

图2

3.3方向阻抗继电器

由于全阻抗继电器的动作没有方向性,在使用中,将它作为距离保护的测量元件,还必须加装方向元件,从而使保护装置复杂化。为了简化保护装置的接线,选用方向阻抗继电器,它既能测量短路阻抗,又能判断故障的方向。

变压器纵差动保护主要是用来反应变压器绕组、引出线及套管上的各种短路故障,是变压器的主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是按照循环电流原理构成的,图3示出了双绕组变压器差动保护单相原理接线图。变压器两侧分别装设电流互感器和,并按图中所示极性关系进行连接。

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差动继电器中的电流等于两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之差,欲使这种情况下流过继电器的电流基本为零,则应恰当选择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化。

图3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接线方式

若上述条件满足,则当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为:

当变压器内部故障时,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为:

为了保证动作的选择性,差动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应按躲开外部短路时出现的最大不平衡电流来整定,即减少不平衡电流及其对保护的影响,就是实现变压器差动保护的主要问题。为此,应分析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并讨论减少其对保护影响的措施。

4电力状态检修在继电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

4.1电力状态检修的概念

就电气设备而言,其状态检修内容不仅包括在线监测与诊断还包括设备运行维护、带电检测、预防性试验、故障记录、设备管理、设备检修和设备检修后的验收等诸多工作,最后要综合设备信息、运行信息、电力市场等方面信息作出检修决策。

在电厂、变电站检修决策时要考虑电网运行状态,如用电的峰段与谷段,发电的丰水期与枯水期;设备所在单元系统其它设备的运行状态,按系统为单元检修与只检修单台设备的合理程度;电力市场的需要,进行决策风险分析。

4.2电力状态检修的优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正逐步向状态检修体制过渡。状态检修与其他检修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开展状态检修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对设备进行检修是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而根据设备的状态进行检修是为了减少设备的检修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开展设备的状态监测和分析,可以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即做到设备的经济运行。

(2)开展状态检修更具先进性和科学性。定期维护和检修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并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人力和费用的浪费;由于定期检修工作量大,往往使检修人员疲于奔命,加上现场条件和人员素质的影响“,越修越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开展状态检修,可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集中了优势兵力,使检修工作有一定的针对性,因而是更为科学,更为先进的方法。

(3)开展状态检修的可行性已经具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行经验的积累,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设备状态监测手段和分析判断方法,开展状态检修已有较充分的技术保证。

(4)由于状态检修往往是以设备运行状态下的在线监测结果为依据进行的检修,所以能够预报故障的发生,使我们可以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防止发生意外的突发事故。

5结语

继电保护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电力要求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要做好继电保护工作,就要从各方面对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和意义,以及起保护作用的继电保护装置有深刻的了解,并要及时掌握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随着保护装置的微机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继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人员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施工中应该不断的总结提高,在执行继电保护方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并且进行逐一核实,确保继保工程任务的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赵凯,康成华,雷兆江.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状态检修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生态保护的必要性篇6

关键词继电保护;状态检修;保护检验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46-0035-0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不论在原理上还是技术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继电保护系统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容量越不断急剧增大。随着电力的发展和创新,电网的结构突出了两个最为重要的特性―复杂性和广泛性,其分布范围和复杂程度与日俱增,维护的工作量和成本当然会呈直线上升态势。另外,随着二次设备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继电保护动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继电保护安全性能检修措施的研究与探讨就很有必要,能够极大程度上解决当务之急。继电保护的地位在电力系统中日益重要,很多负面效应也随之产生,如:检修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加大,设备的频繁检修缩短了设备寿命,降低了经济效益等等,因此继电保护的检修策略及措施的重要性就表现得比较充分。

1继电保护性能检修适用范围及装置的状态识别

继电保护的状态检修的实施取决于对设备状态的正确评价,依赖于现场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搜集、处理,因此,装置本身必须具备自检、上送、通信的功能,其使用范围也就只能是智能型的保护装置,单纯依靠人力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是不可能完成的和不现实的。所以,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适用于智能性的保护装置,如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而不适用于电磁型、晶体管型等非微机型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状态通常都是静止的,一旦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继电保护装置才会根据检测到的系统故障的电器参数而启动,然后通过自身的逻辑回路加以识别,灵敏可靠并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快速切除或给出相应的预警启示。继电保护装置状态在人们的印象和了解范畴内往往是以静止状态所呈现的,当然,电力系统无不存在故障或异常时,保护装置也就不会产生保护动作和预警。因此,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是否能准确快速地产生动作,发挥预警机制,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也是继电保护性能检测的关键之处。只有在以下3种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继电保护装置的动态特性:设备故障保护动作――继电保护装置试验和传动――保护装置误动。因为继电保护装置是一个静态的系统,所以如果我们想分析研究继电保护装置的特性,就必须要把握住其逻辑功能从而产生一些试验测试,即保护检验。我们通过模拟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事故和异常情况下所感受到的参数,使继电保护装置启动,检查继电保护装置应具有的逻辑功能和动作特性,从而了解和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状况。这些试验检测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校验是非常有必要开展的,意义也非常明显,同时,它也需要定期进行检验、测试。

2保证继电保护性能检修安全性同步提高的相关措施

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贯穿于设计、选型、制造、运行维护、整定计算和调试的整个过程,而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的设计则是决定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投入运营,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多层影响,所以谈其绝对可靠,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各种规定和防范事故方案,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从而消除隐患,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性还是可以达到理想目标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地提高继电保护系统检修安全性的措施:1)在保护装置制造过程中,务必要把好质量关,提高整体质量水平。我们可以通过杜绝不合格的劣质元件混入,从而保证高质量的元器件;2)晶体管保护装置设计中应着重考虑其所安装的空间务必要在与高压室隔离,从而免遭高压强电流、断路故障以及切合闸操作电弧的影响。我们还要防止晶体管受到环境中污染物的损害,一般需安装空调;机电型继电器外壳与底座间也要加胶垫密封,做到抵制灰尘和有害气体侵入;3)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方面需重点考虑;继电保护系统需要具备快速切除故障的能力,因此输电线路或设备的主保护重要采用多重化设施,两套主保护并列运行。为了使保护装置在发生故障时有选择性动作,保护装置的设计和整定计算等方面应考虑周全,选择合理的元器件相互配合才能提高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

3结论

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继电保护体系也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开辟出了一条独特有保障的新道路。国家电网随着社会发展,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广受人民关注,也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项坚实而不可动摇的保障线。伴随经济发展和电力系统强大压力下的要求和责任也将会一直推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领域的持续进步和探索发展。继电保护的状态检修涉及到管理工作成为电力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作用发挥承上启下,是连接电力系统正常运作与人民生活和谐运转的枢纽。继电保护装置不论从设计、选型、安装,还是调试、验收、检修等各个环节,我们都需要产生整体观念,加强和保证此体系的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在设备初始状态方面要把好关。与此同时,状态检修还需要有先进的检测手段和高水平的综合判定能力作依靠,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发展创新过程中,踏实上进,以国家科技的崛起为支点,着力掌握核心技术,从而真正把握设备的状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检修策略,这样才能坚定不移地为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指导性方针和发展性策略。

参考文献

[1]李银红,王星华,骆新,段献忠,柳焕章,刘天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的研究[J].继电器,2001(12).

[2]张锋,李银红,段献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运行方式的组合问题[J].继电器,2002(7).

[3]曾耿晖,李银红,段献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定值的在线校核[J].继电器,2002(1).

[4]柳焕章.阻抗保护分析中电压平面与阻抗平面的变换[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1).

生态保护的必要性篇7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效益评价;提高管理的方法

自然保护区就是人类从对自然界的不断索取和破坏的教训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而划定出的加以保护的自然区域。同时又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研基地。

1保护区的效益评价

1.1生态效益

保护区主要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功能。保护区内的湿地可分解,吸收自然界中潜在的有害物资和滞留沉积物,还有涵养水源,调节水流、蓄水防洪、调节气候等功能。保护区的丰富生物资源,反映了东北地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本底。是重要的温带地区生物资源的基因库。只要加强科学管理,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必将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同时,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集中的集结地,丰富的食料、充足的水源、广阔的活动空间、隐蔽的生存条件、繁殖的良好环境,对更好地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特别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衍生息发展,其生态意义重大。

1.2社会效益

1.2.1多年来,因经济活动广泛,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让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灾害经常出现,沙尘暴和扬沙天气持续提高,水质和空气严重的被污染等,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这些可是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力度不够,是损害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后果。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能提高生态环境管理与建设,保护现有的野生自然资源。渐渐增加野生种群数量,一定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1.2.2自然保护区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具有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森林、生态、动物、植物、昆虫、环境、水文、大气、地质、土土壤、气候的学科理想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国际之间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天然实验平台。

1.3经济效益

凤凰山自然保护区是综合性的保护区,保护区可通过发展旅游业,对名贵药材,稀有野生菌类,经济植物采取引种繁育及珍稀动物驯养,繁殖等研究工作,把科研和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成功之后,可以以保护区为中心通过技术辐射,推广应用,必将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2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方法

2.1提升对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监管

目前,关于保护区内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必须对它进行严格监管。尤其是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务必坚决杜绝。个别开发建设活动必须在保护区实验区域内进行,但务必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及不影响自然保护区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开展。

2.2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当前,在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归入到总体规划中来,关于保护区建设管理经费必须把其归入到财政预算中;此外,应该明确建立健全自然保护生态补偿制度。在自然保护区内,关于资源使用者应该必须征收一次的费用,把此部分资源使用费用在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上,进而打造有效适用的循环。国家在对于自然保护区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增加补偿的力度。通过建立重要区域的生态补偿基础,把它用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与基本管护等各类项目中去,进而更好的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2.3加强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

关于我国当前存在的自然保护区,禁止对其性质、功能和范围分区进行私自变更,已经批准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可以任意撤销。在国家一些重要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整时,则应该对缩小保护区的范围进行审批同意,并应该报请上级部门进行备案及审批。

2.4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

为了更好地增加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即应该进行管理评估工作,还应通过不定期的执法,第一时间发现保护区内各类违规违法行为,提升执法监督的力度。关于自然保护区内管理混乱的问题,必须责令其限期整改。在检查中若发现保护区资源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问题。应按照具体情况对它进行降级处理。关于已无保护价值的。就应该把它撤销。

2.5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体系

当前,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对其发展规划进行完善,确六新建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合理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布局,管理和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关于一些开发较早的自然保护区,人口较为密集,面积有限,这就应该通过建立一些小型的保护区,提升各个小型保护区之间的联通性,让它变为自然保护区群,打造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保护的必要性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状态维修

由于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和规模不断扩大的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电力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断电必然会给用户和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电力市场中,故障停电也必然会严重损害到电力供应方的经济利益。因此供用电双方共同的迫切要求是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扩大。虽然电力市场和复杂电力系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1]。

在当前电网容量日益增加的时代背景下,在很大程度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决定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因此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以往的设备维修理论以及相关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需求,究其原因是存在维修费用高、过度维修,故障漏报、误报等缺点,随着电力生产体制的改革,为实现状态维修提供技术支持,在我国电力系统推行状态维修体制势在必行。

1继电保护的状态维修概念

状态维修的是指在设备状态监测的基础上依据设备当前的运行状况,通过采用监测以及分析诊断结果等方法,来有效安排维修项目及其时间的维修方式。设备的状态维修可分为狭义状态维修和广义状态维修这两个方面。

(1)狭义状态维修是一种相当具体的维修方式,也称为“状态维修”方式,通过分析设备工作过程中的劣化程度来进行适当的维修。在维修前判断设备的异常并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并通过要根据状态监视和诊断技术提供设备的状态信息,也就是说依据设备的健康情况,科学安排维修计划并进行相关设备状态维修。

(2)广义状态维修是为了确保及时准确地分析故障出现的规律并及时的对其进行维修,必须加强监测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工作;而针对适合定期维修的设备而言,为了能达到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发电成本的目的,应该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设备的寿命或运行的经验来提高定期维修的准确性。还有针对其进行适时的故障监测,更需要分析监测得来的数据(主要是比较历史数据和实时的各种参数),目的是保证及时知道设备的健康状态。实施状态维修的重要部分是如何管理这些数据和分析这些数据是。

2状态维修的内容和目标

状态维修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设备状态监测;(2)设备维修决策制定或提供维修建议;(3)设备诊断。设备状态监测是状态维修的基础,状态维修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对监测结果的科学应用及有效管理;状态监测是设备诊断的依据,利用相关技术(即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并分析设备历史信息,来确定设备健康情况。

推行状态维修是维修方式的战略调整,其技术主要包括状态监测技术、状态预测技术以及状态评估技术等。设备状态维修主要内容包括在线监测与诊断、设备管理、设备运行维护、故障记录、缺陷记录、设备维修及维修后的验收等工作,并通过电力市场、设备信息、运行信息等信息确定维修决策。

为了能够增加设备使用率和安全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该采用管理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同时利用有效的分析诊断技术和监测手段,通过准确掌握设备状态来减小停运时间;最终通过建立起符合状态维修要求的管理体制,来提高维修与运行的管理水平,这就是状态维修所要达到的目标。

3电气二次设备状态监测的内容

交流测量系统(包括测量元件完好,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绝缘良好和电压互感器回路完整);信号系统(包括直流动力、操作及信号回路绝缘良好与完整)、直流操作;通信系统;逻辑判断系统(包括硬件逻辑判断回路和软件功能);屏蔽接地系统等这些都是电气二次设备状态监测的对象。

电气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对象是一个单元或一个系统,而不是单一的元件,这点与电气一次设备不同。监测是寿命估计各元件的动态性能以及二次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及其正确性。总之,状态监测与诊断不可或缺的依据是电气二次设备离线监测数据。

4继电保护状态维修的需求及可行性

当前已经整体取代以往电磁型保护装置的是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与传统保护相比较,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厂家生产工艺普遍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及其可靠性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其中传统的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接线及安全自动装置维持装置功能正常、元件完好以及回路接线、定值的正确性是采用定期检验的方法。假如在两次校验之间保护装置发生问题,要想发现问题,就要等到下一次校验(或等到保护装置功能失效)才行。保护不能正确运作电力系统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微机保护不能采用以往规程规定实施的维修项目以及维修周期,究其原因是以往的保护检验规程没有考虑到微机保护的特点,仅仅设计了静态型继电器[2]。

一方面,设备停运维修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前的电网主接线方式的限制,比如一台半断路器接线方式的线路保护要想实现停电维修,必须通过线路停电维修;变压器保护在双母线接线方式逐步取消旁路开关的情况下,通过保护校验使得变压器停电的情况变的较为困难,定期维修安排(如失灵保护和母差保护)则越加困难。

另一方面,由于在具体工作中拥有人员安全责任风险和安全风险的带电校验保护。所以,在具体运行中很难依据《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来确保保护设备完成检验项目;特别在很大程度上软件编程决定了数字式保护的特性,不可能发现保护特性的偏差,究其原因是仅根据传统的检验项目。

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检功能的微机保护设备,设备在状态监测技术方面,由于自诊断技术的应用使得拥有了实施的基础。此外,部分保护的有效监测范围能够拓展到装置以外的回路中,这主要是因为具有的pLC功能,同时这也能更好地监视保护系统的回路。对于设备的故障情况、运行情况等状况,保护的状态监测可以实现更好的信息共享及其管理。所以作为提供设备运行状况分析的可靠的信息基础是装置本身的监测和诊断,而装置本身的监测和诊断也有利于科学地制定设备的维修策略,进而使继电保护的状态维修具备了实施的基础。

还有,具有维修效率提高和设备可靠性的提升的保护实行状态维修模式,主要是基于电气设备状态维修概念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实现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用率及其安全性,适应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

5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了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电力系统二次设备必须实施状态维修。通过状态维修模式的预知性取代试验计划维修模式的预防性试验以实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维修,从而增加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参考文献

生态保护的必要性篇9

关键词: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内涵;技术;问题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来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形式,是水利工程设计和防洪建设的一大课题。人们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下,对生态护坡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建设应树立“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使护坡工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现将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水利防洪工程生态护坡谈几点认识。

一 生态护坡是防洪工程的发展趋势

生态护坡是现阶段人们在对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条件下,日益受到重视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与环境恶化日益加重,特别是严重的水污染引发了新的治水理念变革,为减少水质污染,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适应的新型生态护坡形式脱颖而出,生态护坡是防洪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生态护坡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二 生态护坡的内涵

生态护坡,是指“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其途径与手段是利用植披进行坡面保护和侵蚀控制。目前,工程界更直观地把它称为“边坡绿化”。生态型护坡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护坡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以达到一种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

三 生态护坡的技术

我国生态护坡技术近期发展较快,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技术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河道整治过程中得到应用。目前采用的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植被草、水力喷播植草技术、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等。虽然它们起源时不一定用于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方面,但在防洪护坡使用上可以借鉴和参考。下面介绍几种生态护坡技术:

(一)植物护坡。发达根系固土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坡固土,既可以达到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还可以进行景观赏,在防洪工程护坡方面可以借鉴。城市河道用植物护坡也存在一些问题。护坡当年易被雨冲刷形成深沟,护坡效果差,影响景观。长期浸泡在水下、行洪流速超过3m/s的土堤迎水坡面和防洪重点地段(如河流弯道)不适宜植草护坡。

(二)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护坡。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可分为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等多种形式。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主要由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网垫和种植土、籽等组成。固土网垫是由多层非拉伸网和双向拉伸平面网组成,在多层网的交接点经热熔后牯接,形成稳定的空间网垫。该网垫质地疏松、柔韧,有合适的高度和空间,可充填并存储土壤和沙粒。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均衡生长,长成后的草皮可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现在又出一种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即利用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片状材料经热熔粘接成蜂窝状单元中填土植草达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护坡形式也可以采用混凝土、石笼等做成外框来增加坡面稳定性,虽然比单纯植物护坡抗雨水冲刷效果好一些,但还是难以抵御较大洪水侵蚀,还不能应用到堤防迎水坡面。

(三)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植被。该型生态混凝土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多孔混凝土由粗骨料、水泥、适量的细掺和料组成,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的骨架,具有较高透气性,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被保护土与空气间的湿、热交换能力。保水材料以有机质保水剂为主,并掺人无机保水剂混合使用,为植物提供必需的水分。表层土铺设于多孔混凝土表面,形成植被发芽空间,减少土中水分蒸发,提供植被发芽初期的养分,防止草生长初期混凝土表面过热。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对水流速具有较好的抗冲刷性能,上面的覆草具有缓冲性能。这种护坡受水位骤降的影响较小;在季节性寒冷地区,有利于排出和降低被保护土内含水量,减少冻害破坏。

四,防洪护坡创新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从政策上支持。长期的防洪护坡工程建设,人们已习惯干建设传统护坡。对于新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确保新一代护坡技术的广泛使用。

(二)既重视具体设计,又重视宏观视野。护坡设计看似简单,但要做出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优秀方案,必须要将工程师、艺术家、经济师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思维溶于一体。在具体设计中应对我国发展中应遵循的模式、能源消耗、矿产总量和污染排放处置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重视科技创新。护坡是一种相对低技术含量的水利工程,如果大量引进采用国外产品,经济上极不合算。我国是一个治水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一批古代杰出水利工程都证明中国人具有无比的智慧。因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充分调动水利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护坡产品。

(四)材料的创新是关键。河道堤防护坡工程建设耗废大量的块石、混凝土预制块或其他材料,其成本占工程总费用的比例大。因此,一定要重视护坡原材料、半成品生产的技术创新,加快开采、加工.运输各环节配套升级.制定既开放竞争、又保证规模生产的产业政策,将护坡工程技术发展的切入点定在半成品生产创新上。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护坡。受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主要材料、能源、水、土地纷纷告缺,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1、重视可行性研究,减少硬化河道护坡。尽量避免河道混凝土护坡建后再拆,不如尽量少建或非工程措施解决,有些河段完全可以这样做。如:河岸凸凹不平,边坡土质抗冲刷能力强的河段·河岸滩较岸边坡平缓、植被生长良好的河段,士堤迎水坡在特大洪水年份也未发生浪坎等险情的河段。当然,硬化混凝土护坡对防洪来说是有利的,只有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综合权衡利弊。对河道护坡工程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是实现资源节约的前提。2、开阔工程技术设计思路。采用何种形式的护坡来实现资源节约,仅从传统思想上进行优化创新这种可能性不大,必须开拓新的思路。首先,尽量减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其次考虑护坡的造价与使用年限。(1)尽量减少混凝土用量,优化采用天然石材,天然石材从经济及性能上看都具有优势。(2)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强度提高了.可以阻止环境水的侵入,从而保证混凝土块的抗侵蚀性,增加了使用年限,使护坡的分摊成本小。

生态保护的必要性篇10

论文摘要: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西南地区森林资源锐减、石漠化扩大、生物资源破坏严重,这些日益突出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建立适合西南地区现实需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目前,虽然该地区在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应当通过健全相应法规政策、开征生态补偿税、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等措施完善该地区生态补偿机制。论文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完善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681(2010)01—0098—04生态补偿机制,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对生态环境功能或生态环境价值的补偿。生态补偿包括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而付出代价、做出牺牲的地区、单位或个人进行经济补偿,对因利用开发自然资源而导致环境破坏或丧失环境价值、获取环境利益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经济补偿等。我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生态屏障。目前,为解决开发区域和保护区域、受益地区和受损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我国西南地区各省市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省内和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并为全国各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有益探索,这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的重大举措。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近年来,我国西南地一直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努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形比较复杂,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比较脆弱,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西南地区来说意义重大。西南地区是我国生态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在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我们要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建设适合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一、西南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生态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自然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西南地区人口的过度增长、生态环境意识淡薄、历史的生态债务等方面的原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之,西南地区是我国一些重要江河的发源地,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势必影响我国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的转变,有利于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目的就是要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快生态建设。我国西南地区地形比较复杂,加之,喀斯特地形分布广泛,该地区石漠化比较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同时,西南地区是我国生态保护区比较多的省份,这些保护区大部分在该区的贫困地区,并且这些地区承担了十分重要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牺牲了一些地方发展经济利益。如果得不到有效补偿,势必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在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省市,贫困县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并且,生态功能区较多,生态保护和维护任务比较重,形成“人口膨胀——生态环境恶化——贫困”的恶性循环。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大多数生态区内的农民因此缺少生活来源导致生活贫困,没有更多的增收路子。这些使已成为生态贫民的农民面临着到底是要温饱还是要环保的两难抉择。此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共性和难题使保护者往往不是受益者,受益者往往不易逐一确定。同时生态建设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企业及其他群体不愿投资生态建设。只有通过生态补偿,才能调节成本和受益的关系,提高回报率,缩短回报周期。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建设生态社会和生态经济,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如果不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势必挫伤人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导致生态服务者的利益无法实现,使科学发展观难以实现。(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