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十篇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十篇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21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篇1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宣传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56-01

一、新闻的定义、特征及功能

(一)据考证,“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唐朝初年出版的《新唐书》中。书中载有“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语)。这里的“新闻”指的是民间新闻的轶事。关于新闻的定义,目前,国内较能为人们接受的是1943年陆定一同志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的说法:“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谓言简意赅,是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义。(二)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将新闻的特征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因此事实性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是新闻赖以生存的基础。马克思也曾把“事实的变动”视为新闻的本源。1859年,他以《纽约每日论坛报》柏林通讯员的身份,向报纸编辑部说明一段时间没有寄稿的原因时写道:“德国有一句谚语:‘如果周围空无一物,皇帝也失去敌自己的权力’。既然连皇帝这样的大人物都受这条空无一物规律的支配,本报通讯员更无法逃避这条规律了。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就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就是那迫使我好几个星期停止从‘精神之都’、从这个即使不是世界力量的中心至少也是‘世界精神’的中心寄发通讯的极重要的原因。”(2)时效性。新闻如果失去了时效性,就没有了生命力,就不能称其为新闻,而改叫旧闻了。有学者提出,新闻报道必须从“tt”即今天(today)的事情今天(today)报道转变到“nn”即“现在(now)事情现在(now)报道”,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从中可见新闻时效性的重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新闻活动中也在实践着新闻的时效性。马克思对报纸的特点从时效性方面做了规定:“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切关心。”恩格斯就时效性问题对记者和编辑也提出过要求。在写作方面,他要求:“必须像一个真正的记者那样写作,就是说,写的快,手头有什么材料就写什么。”而编辑,“重要的是从适当的方面迅速抓住问题。”(3)时新性。曾经有人说新闻“姓新”,说报纸是“新闻纸”。可见新闻的“时新性”也是新闻的内在特征之一。(4)公开性。新闻的最终目的是拿给人看的,是要公开的,如果写了的新闻不公开给受众看,那谈何新闻?因此,公开性也是新闻的特征之一。

(三)新闻的功能主要有(1)信息功能。新闻传递信息,这是新闻的最基本的功能。(2)教育功能。新闻媒介通过报道和评论,引导社会舆论,使广大民众受到教育和影响。有关新闻提供信息、教育大众的功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有过专门论述。(3)宣传功能。新闻具有明显的宣传功能。列宁对此有过经典论述:“报纸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者。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4)服务功能。新闻事业具有服务于社会的功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新闻服务大众的功能有过精彩阐述。

二、新闻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

(一)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新闻与宣传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与传播的本质特征不同。新闻是传播关于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的一种手段。它重信息,而信息又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新闻具有客观性。宣传是传播思想观念的一种手段。它重外在的形式符号,某种仪式、某种标志往往被赋予较强烈的意义。

2、新闻与宣传的出发点不同。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自身的需要,把一定的观念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新闻与宣传的联系。关于新闻与宣传的相互关系,目前有三种看法:

1、包容说。认为新闻和宣传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新闻是宣传的一部分。新闻与宣传是两个有种属关系的概念,新闻是种,宣传是属,一切新闻都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并非全是新闻。新闻是一种手段,宣传只是这种手段的目的。

2、交叉说。宣传与新闻是互相独立、相互联系的关系。新闻与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他们之间不是并列的、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甚至相互渗透的。

3、无差别说。认为新闻就是宣传,宣传就是新闻。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篇2

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主旋律的把握,是新闻传媒与社会经济之间相互促进的必经之路。[1]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要素,经济的和谐发展是发展国家经济效益的保障性因素。市场经济的活跃度是社会发展情况的主要衡量指标。市场经济的分配不均是公民之间利益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与人有关的因素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从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来看,全面协调可持续成为了我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是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建设和完善,是促进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措施。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和协调性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对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行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合理性的主要表现。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国家未来的发展需求。[2]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需要对现代社会的真实情况进行反映。信息宣传和传播任务是新闻传媒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对和谐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新闻传媒的发展情况来看,维护公平正义、坚守社会道德,是新闻宣传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二、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与新闻宣传的共生关系

(一)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撑作用

新闻传媒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新闻传媒的宣传导向作用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新闻传媒需要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性的、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播报。[3]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环境下,新闻媒体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可以为新闻传媒的资金因素和资源要素提供一定的保障。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为新闻传播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信息发展渠道。因而,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大环境方面。

(二)社会经济对新闻宣传工作发展的制约作用和引导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传媒业的整体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与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性的关系。[4]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水平是新闻传媒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可以为新闻媒体和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本条件。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分工的细化和生产部门之间联系的强化,让人们开始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关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让信息加工条件和信息采集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为了使产品的生产成本、交换成本和流通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工厂开始向道路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集中,这就为工业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我国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受众市场、资本市场、广告市场和新闻来源市场在相关报纸媒体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从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市民阶层是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可以为报纸媒体提供一个广阔的读者市场;市场经济繁荣,可以为新闻媒体提广告市场;城市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和多元化特点,为社会新闻、文体娱乐新闻提供了来源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则为新闻传媒提供了投资市场。于是,新闻来源、读者群体和投资市场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素。这样,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成为了新闻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改革开放来,我国专业财经媒体的纷纷创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创刊的《市场报》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当代财经类传媒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末创刊的《中华工商时报》等刊物则是国家出于经济体制的改革需要而创建的财经传媒,其后《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国际商报》等报纸和广播电视财经频道的出现,让财经媒体在专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进入新世纪后,《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和在互联网兴起以后所出现的一些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中的财经证券频道,成为了宣传财经新闻的重要载体。传媒的产生与发展,是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产物,也是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新闻传媒及宣传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影响

新闻传媒自身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功能与社会经济现象传播过程中的舆论导向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对新闻宣传工作经济价值的量化分析工作并不是对其最终价值进行衡量的有效方式。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社会大众的需求声音是新闻媒体关注的三大重要内容。新闻媒体对一些热点事件的持续关注,可以让这一事件得到有关部门的妥善处理。新闻宣传工作是对居民生活需求进行转播的重要方式,可以让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有效提升和拓展,从而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新闻传媒的广告传播行为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让新闻宣传工作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新闻传媒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行业。社会民众对传媒产品的消费情况和企业广告的支出情况也可以被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因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传媒产业经济的繁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传媒产业经济的繁荣也会让新闻宣传工作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现代经济领域,广告可以被看作是传媒产业发展状况的反映。因此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新闻媒体的广告总额也表现出了高速增长的特点。信息沟通在社会经济系统的整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经新闻宣传对经济信息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在经济领域对市场经济所涉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要素产生积极影响。新闻宣传机制对社会经济的热点和焦点的传播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些与社会热点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报道是促进传媒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只要新闻媒体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新闻宣传工作往往可以达到相对较好的传播效果。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敏感问题,新闻媒体的新闻传播工作可以发挥出信息预警的功能。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对经济活动的未来进行了解和预判,进而在对自身发展战略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传媒产业与地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融合,可以为某一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与新闻宣传有关的传媒组织和一些与新闻媒体相关联的创意组织已经在一些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表现出了集群现象。从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这种集群趋势在我国也已经有所体现。对于与新闻宣传有关的传媒业和文化产业而言,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和物资流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是这些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因素。基于地缘因素的信息体系与知识因素和资源要素之间的融合,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区域内各个产业相关要素之间的不断作用与融合的过程,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传媒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融合,既可以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对区域空间的契合度进行提升的基础上,推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

三、新闻宣传推动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对新闻传媒发展模式进行创新

新闻传媒发展模式的创新主要设计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闻宣传硬件设备的更新;二是新闻宣传内容的创新;三是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新闻宣传工作中,媒体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更新,可以让新闻信息的宣传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对和谐社会的经济传播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让新闻宣传在时展要求下进行内容和形式的不断转变。值得重视的是,新闻传播形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是新时期新闻传媒的重要传播媒介,应加以有效利用和善于利用。

(二)对新闻宣传的自身价值进行重视

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价值。和谐的社会声音可以为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舆论保障。新闻宣传就是发挥这一保障作用的重要方式。从新闻传媒的宣传价值来看,它可以在借助新闻宣传向人们传递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发挥出对普通百姓的思想进行引导和保障的作用。在对我国媒体行业的现状进行探究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对新闻传媒自身价值的重视,可以让新闻宣传成为对各种价值进行协调的工具,这就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遵循国家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成为了新时期新闻宣传中所要遵循的原则。[7]

(三)对平民情怀进行展示

在新闻媒体领域,平民情怀主要指的是新闻媒体在对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进行关注的基础上,对广大普通民众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在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平民情怀是新闻媒体从业人必须秉持的工作态度。在自身利益的影响下,不同阶层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会表现出差异性的特点。在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不同阶层人民的声音的倾听,可以让国家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新闻传媒是对平民阶层的信息进行传递的重要机构,新闻宣传工作也是对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进行展示的主要方式。平民情怀的展示,对新闻传媒的长远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出发点。新闻宣传在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在充分了解新闻传媒及宣传工作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对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谢国勇单位:万州区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许琳.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J].新闻传播,2016(01):110-111.

[2]孙见泰.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共生关系探讨[J].中国报业,2016(14):22-23.

[3]潘骏晖.新闻传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资讯,2014(32):210.

[4]孙超.基于和谐社会视阈的新闻宣传创新路径探究[J].理论月刊,2007(09):85-87.

[5]姚江龙.论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51-53.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篇3

关键词:新闻宣传宣传方式作用

新闻媒介要发挥好宣传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既尊重新闻规律,又讲究宣传规律,努力提高新闻宣传的报道水平。要讲究宣传艺术,善于用事实说话。因此,新闻宣传必须提倡用事实说话。只要我们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自己所见所闻的事实,那么群众就可以从中接受我们在选择和整理加工事实时所蕴含的某种立场观点。这样,宣传目的也就自然地实现了。

一、克服宣传报道中的片面性现象,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反映事物。

要防止克服宣传报道中的片面现象,关键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切忌只图一时痛快,只求权宜效果。同时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许多事物往往容易矫枉过正,有些事情,说多了说过了,便会走向反面,出现不良的宣传效果。

新闻报道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写真,应当力求把这个世界的真实图景反映出来,给群众提供一个生动、形象、活的立体画面。我们不能孤立地摄取社会生活的一点一线一面,使受众对于新形势下的社会现象,难以认清其因果关系。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表扬先进不要一好百好;批评后进也不要一坏俱坏。报道或宣传失度往往会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

二、遵循规律,把握工作主动权

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既要着眼于实际问题的反映又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洞悉全局、把握大局,对新闻宣传工作规律有深刻的理性思考。有思考、有认识,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形成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措施,才能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达到多种舆论下的导向统一。

1、要把握好准确与深入的关系。新闻宣传工作承担着统一思想、明确认识的任务。“统一”什么样的思想。事关新闻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不能与核心管理思想有任何偏差,因此首先要准确把握思想。只有准确地把握要宣传什么,掌握宣传任务的精神实质,才能更好地深入贯彻。准确是深入的前提,深入是准确的目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认识到行动,切实达到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共同目标上来,贯彻到实践中去的目的。

2、要把握好声势与效果的关系。新闻宣传工作要有一定的声势,更要实事求是、注重效果。正确处理好声势和效果的关系,让新闻宣传工作的形式直接为内容服务,尤其重要。因此,各级新闻宣传工作者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产,找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新闻宣传工作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3、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多年来,新闻宣传工作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经验,这是宝贵财富,也是被实实在在的成效所证明了的成功做法。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既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思考方法,又要有回头看、研究规律、总结经验、分析得失的谨慎态度,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很好地继承。

三、创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在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宣传工作必须追求创新。因为新形势要求创新,新任务呼唤创新,新实践推动创新。要把工作创新作为改进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创新思想观念,通过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来实现工作思路的新突破;要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拓展新闻宣传工作的渠道和空间;要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改革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保证,更好地调动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要加强对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规律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完善“大宣传”工作体系,调动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关注新闻宣传、参与新闻宣传。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已经不再是哪一个专业部门的工作。由于新闻宣传工作已经地位、声誉、品牌、知名度、市场影响力等诸多因素交织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哪一个部门独立做好这项工作已经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进一步抓好“大宣传”体系的建设,调动、组织所有部门自觉地配合职能部门进行新闻宣传,尤其是所有党群部门,更要结合工作实际,协同宣传职能部门抓好宣传工作。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篇4

一、加强和改进交通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

交通新闻宣传工作必须以贯彻落实“*”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紧紧围绕交通经济工作中心,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为方向,以宣传交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行业为原则,以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为方针,以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快捷为基本要求。

二、建立区交通新闻宣传协调领导工作体系。

(一)、成立*区交通新闻宣传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为:协调全区交通新闻宣传工作和指导交通行业新闻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确定阶段通行业新闻宣传的任务、要求和措施,对重大新闻宣传活动进行部署、组织和协调,检查新闻宣传工作落实情况。

(二)、区交通新闻宣传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宣传办,设在局办公室)。宣传办在宣传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重大交通新闻事件对外的处置、重大交通新闻事件对外发稿的审稿和对外报道内容的宣传口径的审定。

(三)、交通系统日常新闻宣传工作,在新闻宣传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局宣传办负责进行业务指导。局宣传办根据局中心工作和交通行业的实际,每年制定交通新闻宣传计划要点,提交宣传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组织实施。局属单位在局新闻宣传的总体部署下,自主组织开展日常对外报道工作,涉及局重大工作部署的宣传事项,由局宣传办协调组织进行。重要新闻媒体的报道采访活动,涉及局领导或有关单位的,由宣传办负责组织协调。各单位都要积极协助提供具有宣传价值的新闻线索和宣传材料,大力支持和配合做好交通新闻宣传工作。

(四)、交通系统各基层单位要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建立领导体系和责任制度,各单位要定期研究和检查宣传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局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部署,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规划,明确任务要求和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全行业宣传交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格局。

(五)、局宣传办要加强对《*交通信息》、*交通政务网等新闻信息网络媒体的业务指导,充分发挥交通系统新闻网络媒体作为局党委学习实践“*”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指导交通工作实践、推进交通改革发展稳定的行业宣传主渠道作用。交通网络媒体要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新闻宣传规律,不断提高办网质量,充分发挥承载现代文明、传播时代信息、反映下情民意、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认知水平的行业新闻媒体作用。

(六)、对重大交通突发事件(包括交通安全质量恶性事故,自然灾害、疫情,影响社会安定稳定的重大事件等)的新闻报道工作,要坚持政治性、政策性、真实性和时效性的原则,负责处置事件的业务科室应及时通报情况,经局领导批准后,由局宣传办统一对外报道,局属单位应及时将事件进展情况通报局业务主管部门和局宣传办。

三、建立交通系统新闻宣传信息共享工作体系。

(一)、建立局宣传办列席有新闻报道任务的重要会议的制度,以便使宣传办全面、系统、准确、及时地了解会议精神,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握好中心工作的重点内容、关键环节和主要要求,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政策性、敏感性、主动性和时效性。

(二)、建立交通新闻宣传信息网络及会议制度。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设一名新闻信息员,由宣传办负责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新闻信息员协调会议,通报重要工作信息,交流宣传信息和工作经验。

四、建立与重要新闻媒体协调合作工作体系。

(一)、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媒体曝光的交通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及时妥善地进行处理,要积极正面地与媒体合作,引导行业和社会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

(二)、要为重要新闻媒体提供采访报道交通工作的方便,主动配合并努力协调解决交通宣传的媒体记者外出采访报道中的各种困难。

五、加强交通新闻宣传队伍的素质建设。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篇5

关键词:企业外宣;企业宣传

1、关于企业外宣的意义

一般认为企业外宣工作是塑造企业外部形象的主要渠道。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品牌立企”已经成为企业扬名四方、持续发展的主导战略。一方面,企业要通过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声誉赢得社会的支持、合作伙伴的协作以及群众的拥护和信赖。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自己的品牌赢得更多的客户,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这就必须发挥企业的宣传功能。因此企业外宣对企业品牌的树立,对帮助企业市场营销有重要作用。

2、企业外宣的研究

具体来说,关于企业外宣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2.1关于宣传和企业宣传的定义

新闻学与传播学中的宣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类强调宣传的传播过程。例如:“宣传就是把一种信息有目的的扩散出去。”另一类强调宣传的传播方式和技巧。如:“宣传,从广泛的涵义来说,就是操纵表达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第三类强调宣传的结果。例如:“宣传这个术语比较实用的含义是指它在传播过程中试图去影响他人的观点,让他们去接受习惯、法律或行为的标准,或去影响涉及到社会组织的他人观点,调整各成员的关系。

2.2关于企业外宣的分类及定义探讨

宣传的分类形企业外部传播从来源上讲是来源于企业之内,从内容上讲是和企业相关。企业外部传质是不可预测的,相比企业内部传质具有较大的离散性。企业内部传播是企业外部传质的基础,而企业的外部传质只有转化为企业的内部信息,才能纳入企业传质系统。企业外部传质不可能脱离企业内部传质而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外部信息是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深加工。式可谓多种多样,宣传按传播方向划分,可分为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

2.3企业外宣与媒介利用

当代信息社会里,媒介是影响、引导社会舆论最有力的工具之一,新闻媒介能把企业的信息有效传递给公众,让公众更多的了解和相信企业,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因而,企业外宣工作应十分重视对新闻媒介的利用,处理好与新闻媒介关系。目前对于企业宣传与媒介利用原理的研究比较成熟。具体来说研究包括以下两大块:

2.3.1企业宣传与媒介关系的基本策略。一般包括:熟悉新闻媒介的特点;及时主动地向新闻媒介提供企业信息;与新闻界人士建立友谊关系。

2.3.2对媒体的选择。根据大众传播媒介的不同特点,企业外宣人员在选择大众媒介时,应认真进行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综合分析,合理选择。

2.4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企业外宣

整合营销传播是二十一世纪消费领域中的主流传播概念,它将广告、公关、宣传、直效营销、事件活动营销和促销活动等纳入门下,将这些要素整合成为一个有效整体,实现企业的销售与盈利。企业外宣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一种企业形象的展示,醉翁之意仍是在“企业利润”,企业宣传、广告、公共关系等一起肩负起营销推广的任务。

2.5对企业宣传报道策划的研究

企业报道策划的研究是近年来企业外宣工作中研究的热点,在利用企业外宣的方法时,成功的报道策划往往可达到投入少而收获大的效果。

1、关于企业报道策划的特点。新闻报道策划是对营销学和管理学的创新。他指出企业报道策划具有经济性、创新性、超前性、开放性、文化性、现实性及原创性等特点。

2、提出社会组织报道策划的法则。出公关活动中报道策划的三法则:“运势新闻”、“借势新闻”、“造势新闻”。运势新闻就是社会组织通过对本组织具有新闻点的事件或素材直接处理、运用来新闻。借势新闻,即社会组织利用组织以外的重要新闻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新闻效应而获得新闻。造势新闻是组织对其身边的一些不具备新闻效应的凡事、小事、通过创造性的加工,或者精心策划出一些独特事件,制造新闻热点使之获得新闻。

2.6对企业外宣时机策略的研究

1、对企业外宣时机的把握。企业开创之初,企业更名或与其它企业合并时,新产品问世,企业顺利发展时,企业得奖时,企业在社会上做好事时是企业进行外宣的最好时机。

2、对企业新闻写作策略研究。要增加大众媒体企业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具体到某一则企业的新闻报道,不能仅着眼于狭隘的企业宣传目的,还应有所超越,通过这种超越,使企业新闻具有社会共同兴趣。把企业新闻作社会新闻写,放眼社会去衡量企业新近发生的一些变动或出现的情况,以社会价值判断为标准价值,或者从中选出最具有社会价值的经验。

2.7对企业外宣人才素质的研究

企业外宣人员素质的要求有:要有过硬笔头功夫,要能写出有质量有深度的报道材料,同时要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懂得使用一定的宣传工具等。

结束语:总之,企业的宣传工作,在我国长久以来与思想意识形态结合紧密,企业宣传重内轻外的思想意识形态,直接导致了对外宣传的忽视,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企业开始重视宣传尤其是企业对外宣传。但总的说来,对企业的对外宣传,往往将其完全纳为整合营销、公共关系的一部份,缺少对它独立和系统的研究,这使得对企业对外宣传研究在理论源头上日渐萎缩,实践操作中也缺乏行文指导。企业对外宣传的本业是传播,它存在的目的一是为了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二是为了促进营销,但它本身并不等同于营销或者暂时的利润获取,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它有功利性,但又不能一味急功近利。当今社会,随着各种新型媒体的兴起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企业外宣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研究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光斗.扩张,跨国公司凭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8

[2]何学林.战略决定成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3-14

[3]陈培爱.覃胜南编著.广告媒体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4,60-61

[4]钟以谦.媒体与广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2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篇6

[关键词]政协媒体合作互动

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情况,形成有利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是党中央对新闻媒体和人民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进新时期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探讨新形势下政协工作与媒体宣传的互动关系,找准双方合作的最佳契合点,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意义重大。

一、政协工作是新闻媒体有待发掘的“富矿”

人民政协与新闻媒体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历史使命。政协和媒体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两者的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理念和宗旨也是一致的。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根本目的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人民政协的工作理念是履职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和新闻媒体的使命和方向是完全一致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委政府联系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闻媒体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方向,同样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摆在首位,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这些都与人民政协的工作理念完全一致。概括来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两者共同的历史使命;为人民服务,关注民生、履职为民是两者共同的职责要求;真实地反映民情民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两者共同的价值取向。在大目标、大方向、大原则一致情况下,人民政协和新闻媒体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这也是探讨构建新形势下政协与媒体新型合作互动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新闻宣传是新时期政协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形式。在政协的参政议政工作中,新闻宣传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把新闻宣传看作是展示人民政协履职成效,树立人民政协形象,扩大人民政协影响力的渠道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不可或缺的环节,纳入政协日常工作重要范畴,使之常态化。首先,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体作用的发挥。新闻媒体是宣传人民政协的主渠道主阵地。只有通过媒体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才能使全社会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从而引导社会各界通过政协平台实现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只有通过媒体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才能更好地反映人民政协在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只有通过媒体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才能充分展示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的举措和成效,树立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鲜活形象,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政协的良好氛围,推动人民政协事业的不断发展。其次,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要求把新闻宣传作为其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政协在统筹履职各项工作中,只有更加自觉地利用媒体平台和渠道,才能更广泛有效地调动社会各界有序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吸纳各方的意见建议和智慧力量,提升履行职能的水平和成效。

政协工作是新闻媒体的宝贵资源。在媒体的各种新闻资源中,政协工作可谓“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新闻媒体应当充分认识开发政协这座“富矿”,对打造时政新闻品牌,扩大受众覆盖面,提升新闻竞争优势,提高社会影响力十分重要。政协新闻资源的稀缺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丰富的议政资源。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机构,政协是各界委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议政殿堂。在这里既有对党委政府大政方针和中心工作的真知灼见,也有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和解剖。这种新闻源,是作为政治协商重要机构赋予政协的独特优势,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是其它组织和机构的新闻源无法企及的,是新闻媒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独一无二的重要资源。二是丰富的典型资源。政协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政协委员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代表,既有各领域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还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各方面知名人士,他们都是值得挖掘和报道的典型人物,是新闻媒体的顶尖新闻线索,也是新闻媒体典型宣传独一无二的重要资源。三是丰富的文史资源。政协的文史资料,大多是独家的、一手的史料,具有亲历亲闻亲见的“三亲”特色,具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这种生动鲜活的史料题材,也是新闻媒体文史报道独一无二的重要资源。四是丰富的民意资源。政协上达中央、下通各界,亦官亦民、非官非民,渠道畅通、位置超脱。政协委员都是联系本界别群众的代表人士,代表民意、反映民情、汇集民智,是委员责无旁贷的职责。这种独特的民生视角和民生特色,同样是新闻媒体反映民情民意和进行舆论监督独一无二的重要资源。

二、共同构建政协工作与新闻媒体新型合作互动关系

构建政协工作与新闻媒体新型合作互动关系,从理念到实践需要实现几个转变。

一是从被动合作向主动合作转变。客观地说,在政协和媒体长期的合作关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理念。从政协来说,存在着把媒体作为宣传渠道和宣传工具,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作揖求人和指派任务两种不良心态。从媒体来说,存在着把报道政协工作当作政治任务和工作职责,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动报道和“等米下锅”的现象。这种“报道”与“被报道”的被动合作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宣传效果。因此,两者需要切实转变理念,加强双方主动合作,推动政协新闻宣传融入媒体新闻产品生产链,共同打造有政协味、有影响力的时政新闻品牌。政协应强化对新闻议题的介入,主动参与媒体报道工作计划的研究制定和新闻策划工作。因应媒体在市场化浪潮冲击下,竞争压力加大、新闻报道“狗仔化”倾向,增强新闻议题的设置能力和引导能力。主动提供新闻素材、线索乃至报道思路,降低媒体的报道成本,使政协新闻宣传既纳入自身的轨道,又能兼顾媒体的市场需求和运作规律。媒体应更加主动地到政协来“找米下锅”,更加主动地参与政协的各种参政议政活动,从中挖掘政协独特的新闻资源,实现政协与媒体的有效协作和互利共赢。

二是从程序合作向互动合作转变。目前媒体对政协工作的宣传报道,还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规定性、程序性的报道多,有深度、有特色的报道少;会议活动的例行报道多,日常履职工作的新闻报道少;领导同志的活动报道多,政协委员参政议政风采的报道少。其根源就在于两者的合作还未实现从程序合作向互动合作转变。为此,亟需建立健全常态化的互动合作机制。政协需主动学习熟悉掌握新闻宣传业务,主动参与新闻宣传的策划报道,实现政协宣传计划与媒体宣传计划的同步合拍。媒体在做好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等程序性报道的同时,应增强报道政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常了解政协履职工作,把报道政协履职新闻列入整体宣传报道计划,使政协的履职新闻成为媒体时政新闻的亮点。

三是从局部浅层的合作向全面深度的合作转变。目前政协和媒体的合作,还停留在局部的、浅层次的合作。在政协,宣传报道工作主要由政协的宣传部门来组织实施,其他部门还未真正把新闻宣传作为重要形式,往往停留在通报性报道或结论性报道层面。新闻媒体则通常安排跑线记者来负责政协的新闻报道,缺乏总体统筹和深度报道。因此,政协委员履职活动还基本处于“自拉自唱、自娱自乐”的状态,社会各界对政协的履职情况也不甚了了。因此,两者应认真探索、不断拓展两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政协新闻宣传从程序性报道向程序性报道与实质性报道并重转化;从结论性报道向结论性与行进全过程报道并重转化;从形式单一报道向多形式、多内容报道转化。特别是要在探索政协民主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上取得突破,实现政协民主监督与新闻监督的有效结合,把深度报道做活做强,使之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三、准确把握政协新闻宣传的尺度和原则

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兼具政治性和新闻性双重特征。做好政协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力求达到政治效应与社会效益的内在统一。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这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政协有丰富的新闻报道资源,但这种资源同样也会有杂质,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他们的视角、他们的观点,同样也存在差异性。如何把好关,把好“度”,是做好政协新闻报道工作的首要问题。媒体报道政协新闻,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既要报道各种社会热点难点,反映各种批评意见;又要遵循“帮忙不添乱”原则,着重宣传政协委员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同时,要把握好报道的时机、角度和力度,从有利于推动问题解决,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出发,既积极主动,又审慎稳妥,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政协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把媒体的民生视角与政协关注民生的宗旨统一起来,把宣传报道政协围绕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视察、考察等履职工作,作为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延伸媒体“三贴近”的触角,提升民生题材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让社会更好地了解政协在做什么,政协委员有什么真知灼见,对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媒体要更加主动地从政协会议、活动、提案和各种调研视察报告中挖掘具有新闻宣传价值的内容和素材,进行深入采访报道,进行深加工,同时探索把媒体熟悉读者需求的优势与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结合起来,找到群众喜闻乐见的结合点,多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典型说话,不断提高政协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篇7

关键词:企业新闻宣传工作重要性积极作用举施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企业的新闻是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比光荣。同志曾这样论述:共产党员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要做到文韬武略、文武双全。增强新闻宣传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是对新闻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一个具体的基本要求。企业的新闻宣传即遵循新闻一般性原则,又不同于其他媒体新闻,它有明确的目的性,那就是为企业服务,这是其他媒体新闻宣传不可取代的。企业新闻在内聚力量、外树形象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前言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从中央对宣传工作的要求来看。中央政治局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改进新闻报道提出明确具体、操作性很强的一系列要求。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指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特别要同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在广泛深入、有效引导、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上着力;坚持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努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科学化水平。

一、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作用

具体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特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指明企业发展方向。通过企业新闻媒体的宣传,使企业员工,明白为什么做、如何做的道理,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启迪员工聪明才智。新闻媒体宣传群众中的各类先进典型,宣传和推广各种好经验和好做法,在企业形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热情向上的氛围,进而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培育企业文化。新闻宣传工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企业员工核心价值观念,并最终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促进企业和谐稳定。,企业新闻宣传起着着为员工释疑解惑的功能。企业改革过程中,新闻宣传工作可以积极宣传相关政策,讲清改革的意义、作用及进展情况,消除员工的顾虑,使员工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

五是塑造企业形象。新闻宣传工作在企业与政府、社会、客户之间架设了一条沟通的桥梁。通过企业宣传工作可以塑造企业外部形象,特别是企业出现安全事故方面的突发事件时,企业可以利用新闻报道公开事件的真相,避免流言飞传,有效减小事件的负面影响。树立企业形象。

二、如何充分发挥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作用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具有如此多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这些积极作用,使新闻宣传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呢

1、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载体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和谐发展的保证,是做好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为企业加快转型跨越发展保驾护航。新闻宣传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新闻宣传具有及时性。针对当下群众最关心的重点、热点、疑点问题进行关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第一时间向公众,便于群众学习、理解。新闻宣传具有生动性。新闻宣传用事实说话,而且是用新近发生的事实说话,通过报道新闻事实、发表思想评论、刊登说理文章、组织读者来信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和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新闻宣传具有轻松、自然、亲切的特点,没有强制性,使广大读者、听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新闻宣传具有多样性。在手段上有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形式,当前特别是重视网络新闻宣传,积极办好官方论坛、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在形式上有新闻报道、热点引导、典型宣传、座谈交流、舆论监督等,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以不同的形式强化思想教育的效果。

2、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企业在转型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经营形势比较严峻,新闻宣传工作要善于把握经济发展大趋势,通过不断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潜移默化的灌输,把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发展方向上来。企业职工相对文化层次差异较大,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外界的联系相对不多,这给做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宣传思想带来了新的困难。因此,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职工的头脑,做到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加强国情宣传教育,深刻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确保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鼓舞广大职工斗志,凝聚发展力量;要加强形势任务宣传教育,干部职工要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正确面对困难,抢抓发展机遇,振奋精神,昂扬斗志,积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发展事业;要加强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要在转变意识、更新观念、增强能力、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方面达到与时俱进,逐步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学习理念、工作理念、服务理念以及诚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进取的精神,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功能真正得以体现。

3、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作用

新闻媒体宣传与传统的宣传方式相比,具有投入少、不受时间与地域约束的特点,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作为洞悉和引导民间的窗口,成为企业内部的沟通桥梁。要通过新闻宣传及时反映企业各方面的工作情况,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宣讲给职工,把企业改革发展的举措宣讲给职工,把企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宣讲给职工,也把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宣讲给职工。既要让职工看到企业的发展前景,树立信心;又是让职工直面现实问题,勇于挑战。既把上面的政策声音传递到基层与职工群众当中,也要把职工群众的问题和意见带到决策层。只有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才能起到真正良好的沟通效果,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到企业的各项改革发展工作中去。

4、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作用

发挥新闻宣传的激励作用,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通过新闻宣传,向职工讲清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激发职工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增强为企业发展有所担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让职工了解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与美好前景,激发职工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职工懂得“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激发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为企业发展勤奋工作的动力。发挥新闻宣传的激励作用,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扬企业发展壮大的光荣历史,大力宣扬企业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大力宣扬身边的好事新风,大力宣扬职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的突出表现,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弘扬正气,鼓舞民心,激励职工发挥所长,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保证企业经营目标任务的实现。

5、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自身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素养。

新闻工作者肩负着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把讲政治宣传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还要把讲学习贯彻于人生的全过程,要在新闻宣传工作者中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兴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之风,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着力提升新闻宣传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从而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本领。另外,企业应当本着因地制宜、实用节俭的原则,完善新闻宣传工作所需的设备和器材,为新闻媒体创造和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为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从而更为有效地增强新闻宣传力。

6、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工作需要用制度来保证,用考核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职工的思想行为必然还存在一些落后的、错误的、不文明的现象,这就需要新闻舆论进行监督,让这些不光彩的东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新闻监督的目的就是讴歌先进、鞭策落后,激浊扬清、弘扬正气。舆论监督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从团结、帮助、鞭策、鼓劲的角度出发,考虑实际效果,以提示事实为主,批评错误是为了改正错误、维护团结、稳定思想、提高认识。用奖罚机制推动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再上台阶、再创水平。对企业以及各级领导,部门工作的监督,是职工行使民利的途径,有利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科学决策。要正确对待新闻报道中的负面报道,群众有了解事实真相的权利,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真正把新闻宣传工作优势转化为职工的执行力,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同时,只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才能形成一个纵横结合、灵活机动、反应迅速的新闻宣传网络,形成一个上下联动、内外配合、广泛参与、整体推进的新闻宣传格局。定期通报新闻宣传任务进展情况,鼓励做得好的单位,鞭笞工作中的不足,以促使新闻宣传工作动态中有推进"总体上创水平"工作结果真正见到实效。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新闻宣传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肩负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使命与责任。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要求,新闻媒体要以正确舆论为导向,以实效检验新闻报道能力。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以积极有效的新闻宣传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加快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郑守林、王雨春.浅议企业新闻媒体在营造和谐发展中的作用[J].石油政工研究,2011(02)

[2]`关晋宝.新闻宣传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品牌(下半月),201(203)

[3]`张立军.论新闻宣传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工贸,201(017)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篇8

一、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卫生新闻宣传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进一步强化卫生新闻宣传的策划、组织、功能,不断提升卫生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2011年要重点聚焦七个方面报道:

(一)聚集医改宣传。

2011年是医改的攻坚之年,医改将继续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医改大局,立足XX实际,重点开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面宣传,发挥引导舆论、营造氛围、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的作用。

(二)聚集灾后重建宣传。

2011年,是灾后恢复重建的最后一年,重建后的XX卫生将在软实力、硬实力方面得到双向提升。各地各单位要一定要利用好这一宣传节点,以“重建后的新卫生”为宣传思路,找典型、找亮点,展现XX卫生新风貌。

(三)聚集创先争优宣传。

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宣传,集中推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重点宣传,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声势和影响力。激励调动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的内在动力,为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聚焦民生话题报道。

牢牢抓住关系百姓健康幸福的改善民生问题报道,着眼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抓好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农村卫生等有关报道。

(五)聚焦先进典型和精神风貌建设宣传。

弘扬主旋律,继2010年的青海玉树援救、“8.13”青平泥石流救援后,继续宣传XX卫生人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主流旋律、主体形象,营造有利卫生改革发展的舆论氛围。

(六)聚集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宣传。

大力宣传我市医学科技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医学领军人才、重点学科人才、中医医学人才、全科医学人才的措施和成效,树立“科技兴卫、科技强卫”战略意识,提升XX卫生科技含量。

(七)聚集卫生监管宣传。

及时宣传报道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卫生监管的进展、措施和成效,抓好医疗信息公示工作,加大卫生监管的社会舆论监督力度。与此同时,继续抓好解释性、引导性、沟通性宣传工作。提高热点问题和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应对水平,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原则,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抢占舆论制高点;提高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倡导文明就医,改善医疗执业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二、加强新闻宣传管理和指导,提升卫生新闻宣传能力

在加大卫生新闻宣传力度的同时,切实加强新闻宣传管理与指导,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新闻宣传能力建设。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一)加强新闻宣传机构建设。

XX市卫生局已成立“XX卫生宣传信息中心”,并配备专(兼)职人负责新闻宣传。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单位也应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着力打造全市卫生系统新闻宣传市、县两级网络,保证业务有对接、信息有沟通、任务有落实。

(二)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

举办全市卫生系统新闻宣传培训班,加强对卫生系统宣传力量的培训,着力建立一支有新闻意识、有新闻效度、有新闻素质的宣传队伍,在开展常规新闻工作的同时,能有效应对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同时,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大众健康报》XX通联队伍的建设,发挥宣传网络功能。

(三)加强新闻报道素材收集。

市卫生宣传信息中心要建立新闻宣传资料收集整理制度,重点对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对我市卫生工作的宣传情况收集,编发“卫生新闻宣传动态”。同时,在“XX卫生”门户网站“媒体报道”中予以刊登。年底,整理编印《记者眼中的XX卫生》一书。各县(市、区)和各单位也要建立一套资料收集整理制度,审视过往,规划未来。

(四)建立良好媒体沟通机制。

各地各单位要主动沟通、协调、联系新闻媒体,积极提供新闻线索材、素材,与媒体间建立良好、畅通的沟通渠道,合作开展新闻宣传和报道,扩大宣传的影响和效果。

(五)加强新闻宣传量化考核。

对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实行量化考核(见附件)。各地各单位也要有意识地将新闻宣传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科室,形成上下联动、内部互动的宣传格局。

三、顺应改革发展需求,开拓新闻宣传新平台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篇9

一、深入基层挖掘法,实现“三贴近”。

(一)深入一线挖掘新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关起门来想点子,要“沉”到人民群众之中,沉入新闻源头中去挖掘新闻事实。同时,要注意挖掘新闻资源和素材蕴含的全部信息,使信息链条得到有效延伸。通过对大量的、丰富的素材进行深加工,通过分析、思辩、提炼,努力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深入揭示事物的内涵与本质。

(二)瞄准热点捕捉新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大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公众的聚焦点。新闻宣传的职责是要把群众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新闻事实与群众的相关性,敏锐捕捉群众关切度高的热点。在实践中,我们要求新闻单位既要报道新闻事实,还要善于从群众关心的视角推出背景新闻、热点透视,通过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从而超越新闻事实本身,挖掘出更加丰富深刻的新闻。

(三)贴近生活提炼新闻。所谓贴近生活,就是新闻宣传要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始终把工作视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一个好的新闻宣传,离不开构思的独特、策划的精妙、表达手法的新颖。然而,蕴藏在生活实践中的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珠,需要宣传者用一根线巧妙地串起来。要改变过去新闻宣传习惯于顺向观察现实生活,顺向谋篇布局的思维定势,善于通过逆向观察问题,反向构思新闻作品的方式,有时能给受众一个意外的“惊喜”,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二、主题宣传系列法,唱响主旋律。

(一)主题宣传“常态化”。要组织媒体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新闻主题宣传活动,善于围绕主题深入剖析,使之细化成公众关注的子题目,展开新闻报道。

通过连续不断的主题新闻宣传,一波接一波的宣传,一轮连一轮的宣传,前后衔接,首尾呼应,在全社会营造主题宣传的舆论强势。

(二)主题宣传“战役化”。主题宣传要在准确把握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重心的基础上,对新闻宣传及时进行统筹策划。每一个主题宣传活动如组织战役一样,精确设计,做到主题明确、导向明确、内容明确、人员明确、时间明确、形式明确。特别是要抓好各类新闻报道体裁的综合运用,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善于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图片、言论等多种形式,集中时间宣传工作亮点或新闻典型,形成舆论攻势,占领舆论主阵地。

(三)主题宣传“立体化”。主题宣传的系列化,需要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媒体的整体联动。即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在同一时间段,组织报纸、电视、网络等不同类型的媒体进行联合采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系列宣传报道,做到全覆盖,形成立体宣传势态,发挥规模宣传效应。

三、典型宣传形象法,增强认同感。

(一)精选宣传角度。先进典型打动人的关键是典型要有血有肉、生动鲜活。因此,宣传先进典型,必须摈弃搞“假大空”、“高大全”传统做法,精选角度进行深度挖掘,选择最能打动群众心灵的宣传角度,选择群众感同身受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把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现在群众面前,让群众自己去感受、去领悟。

(二)形成关注焦点。新闻宣传只有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着力点变为群众的观注点、兴奋点,才能起到凝聚人心、集合力量的作用。实践证明,先进典型离群众越近,就越有说服力感召力,越为群众所欢迎和认同。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才能激活群众兴奋点,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先进典型既是群众中的一员,又是群众的优秀代表。

(三)揭示本质特征。典型宣传形象化的关键在于能否揭示事物的本质,能否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因此,典型宣传必须注重对受众的穿透力,注重对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把体现事物内在本质的东西展现出来,最大限度地给广大群众以启迪。

四、阵雨细雨结合法,润物要有声。

(一)要下好“细雨”。“细雨”

式新闻宣传就是指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认真做好常规性、经常性宣传报道,把需要宣传贯彻和展示的各种精神、理念和信息以“细雨”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受众,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只有不间断地抓好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才能让当地、上级和外界受众了解其发展状况,掌握其工作成果,听到其声音,看到其形象。

(二)要下好“阵雨”。“阵雨”

式新闻宣传是指集中式、战役性宣传报道。一个地方要从异彩纷呈、信息繁多的新闻宣传中脱颖而出,吸引人们的视线,就要适时开展“阵雨”式新闻宣传。把发生的成功经验、典型事迹、发展成果等通过平面、纸质和网络媒体集中时段、集中对象,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对内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对外有助于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细雨”引“阵雨”。“细雨”、“阵雨”二者适度且完美的结合,媒体也会对某个地方的宣传报道在众多区域中寻求平衡。就一个地方而言,要善于发挥本地媒体和外地媒体的作用,做足常规性、动态性宣传报道的功夫,努力下好新闻宣传的“细雨”;不仅如此,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新闻宣传的“细雨”引出新闻宣传的“阵雨”来,即适时邀请媒体进行集中采访、集中宣传,努力形成“细雨”与“阵雨”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的态势。

五、正面宣传效应放大法,增强影响力。

(一)提升宣传层次。放大正面宣传效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目的地把“局部”的宣传变为“全局”的宣传,把低层次的宣传推向高层次宣传,把影响“一小片”的宣传变为影响“一大片”的宣传。

(二)拓展宣传地域。正面宣传要敢于跳出“地域”的局限,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把自己好的新闻线索、有特色的新闻素材向外地新闻媒体推荐,借助外地媒体这一平台,拓展自己的正面宣传地域,扩大自己的正面宣传效果。

(三)丰富宣传形式。正面宣传光靠传统媒体的单方面宣传,其影响力是有限的,还需要多种宣传形式的综合运用,多渠道放大正面宣传的效果。如就一个新闻事件的宣传,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就某个典型的新闻事件开展研讨会、座谈会、巡回报告、图片展览、文艺创作、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把正面宣传的效果完全释放出来。

六、负面事件正面宣传法,帮忙不添乱。

(一)负面事件宣传报道要注重破题。任何一个负面事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得当,对于事件本身是一个防止事态恶化和促进迅速整改的力量,对于相关单位和人员是一种警醒和教育,对于受负面影响的相关单位和人员是一种安抚和疏导,对于社会矛盾是一种化解。因此,要把握宣传报道的分寸,根据负面事件的性质来选择报道角度。如对违反公共道德的负面事件重在谴责和引导。

(二)正确对待外部新闻舆论监督。外部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除本地新闻媒体以外的其他媒体对发生在本地的负面事件的批评性报道或负面报道。在处理记者和媒体对负面事件的调查采访时,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国家机密及军事机密的,我们要求区内任何单位、部门应本着乐于接受监督、敢于面对问题的态度积极接受采访,并与之密切配合,如实反映情况和问题,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抵制、推委。同时,党委宣传部门要准确掌握媒体的到访情况,做到热情服务,了解媒体记者的采访意图,并做好被采访单位和采访记者之间的沟通工作。

(三)负面事件宣传力求产生正面效应。负面事件正面宣传贵在成为“减震器”、“减压阀”。因此,在遇到负面事件时,要从正面角度入手组织宣传报道,使负面事件宣传报道产生正面效应,成为认清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进步的强大舆论力量。即从相关单位如何解决和处理,如何采取强有力的处置措施,如何以此为戒改进工作等方面进行报道。同时,对于负面事件的报道要及时把好脉,通过本地媒体和区外媒体发通稿的方式,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工作进步。

七、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法,打好主动仗(一)转变观念,主动应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即时聊天工具、博客、BBS论坛、手机短信等新型传播形式对通过传统新闻媒体手段引导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要求,树立突发事件公共信息管理新理念,由“消极应付”转为“主动应对”,把信息与事件处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全新的突发事件新闻应对机制。在制定本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时应有新闻应对预案,明确新闻宣传负责人、新闻发言人和专门的新闻写作人员。

(二)争分夺秒,先声夺人。为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新闻写作班子应在第一时间撰写出稿件,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有关信息。在信息传播渠道选择上要适应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以分秒计算的特点,争分夺秒在网上首先,确保占领网上第一权,同时在当地电台、电视台连续播出,再考虑尽快见报,以赢得引导舆论的先机。

(三)全程跟踪,滚动宣传。突发事件的新闻宣传必须随着事态的发展、调查事件原因的深入、处置工作的全面展开,需要进行连续的“滚动宣传”。要把握消息主导权,根据事件处置需要和社会舆论情况,举办多频次、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活动,通过媒体向社会及时提供大量的信息,形成大面积的信息覆盖,让受众随时知道最新、最多的新闻信息,及时知晓党委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能力、处置能力,满足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

八、消极信息积极消化法,引导要得当(一)畅通信息渠道。要建立健全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信息收集、反馈、处理系统,建立消极信息排查制度,对可能被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事关发展稳定的问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排查会的方式,对明确应对的策略和方式,真正做到面对传播的消极信息临危不乱,处置有方。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篇10

[关键词]全媒体人大新闻大宣传格局

一、全媒体时代受众信息需求的全面覆盖

“全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的各种传播工具和终端设备的总和,还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是传播的“集大成者”。而且针对受众不同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媒体形式和渠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信息需求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源―记者―媒体―受众”单向式新闻生态链条几乎牢不可破。但进入全媒体时代,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革新推动下,信息传播正在发生着重要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信息主体多元化。

传统媒体的信息主体多为国家机关或新闻机构,他们是全媒体时代之前的“权威声音”,人民群众往往只能被动接受信息,传受角色固定,传播方式单一。这种单向传播造成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地位难以对等。而在全媒体时代,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程度降低,倾向于借助关系对等、传播双向、形式多元的新媒体进行沟通。

2.传播渠道复合化。

全媒体几乎覆盖了全部媒体样态,既包括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也包括互联网的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微博以及手机移动端等多种媒介形式。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全时、全速、全媒介、全渠道、全民互动的特征。

3.受众和内容碎片化。

新媒体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将受众从时间和空间上逐渐地碎片化,受众信息需求差异化,媒介选择个性化,媒介使用时间分散化。相比之前,受众利用传统媒体接受信息需要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新媒体带给受众更多的灵活性与便捷性。

4.新闻功能加强化。

新闻的基本功能就是传播信息和表达舆论。信息传播是否充分、舆论表达是否全面是衡量新闻宣传效果的关键标准。传统媒体在客观上受到时间、版面、频道、时段等各种限制,而新媒体几乎可以做到全天候播发、多介质融合、多终端呈现、互动式参与。在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凭借强大、便利的媒介工具集传播者与接受者于一身。

二、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人大新闻宣传中的挑战

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人大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全媒体时代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人大是权力机关、政治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一种国家行为和政治行为,这就决定了人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

2.广泛的民主性。

人大是集体行使权力的机关,人大的决议决定都是通过民主讨论、集体表决作出的。人大工作的民主性特点体现在新闻宣传上,一方面要求我们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深入到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中去,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热点、关注民生,倾听民意、为民建言;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人大新闻宣传透明度,充分展现人大工作的民主氛围。

3.严肃的法制性。

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决定决议,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集中体现,都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人大工作的法制性特点,表现为人大工作包括立法、监督,举行会议、进行检查等,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定,都要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对人大工作的宣传报道,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遵守宣传纪律,严格按照人大宣传工作的口径、提法、程序来办理,确保对人大工作的报道不漏、不错,确保人大新闻宣传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法律规定。

(二)传统媒体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局限性

当前,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主要还是依靠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这对于确保信息的客观、公正、严肃、权威,提高公信力,树立人大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局限了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在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与影响力上还不能适应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变化发展的新趋势。

1.单向发声。

长期以来,媒体被视为“喉舌”,人大机关和媒体充当着主要的“发声者”。然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播态势,媒体功能从单一的舆论工具发展为传播、监督、交流、分享和产业等多元化功能的载体。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主体和单向的新闻报道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信息传播的节奏和公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2.内容严肃。

内容层面上,人大的宣传报道主要表现为程序性、结论性报道居多,如常委会会议、视察、检查、调研等活动的动态报道几乎无一漏掉,但一般都是程序性、常规性报道,缺乏对活动内容的深刻分析。另一方面,官方体系的基本语言风格比较严肃,缺少政民间的平等互动。权威正式的话语体系往往给人一种板着面孔说话的感觉,容易造成不愿听、听不进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人大的新闻宣传工作也要顺应全媒体时代传播特点,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保持语言的时代感以及对话题的敏感性。

3.互动不足。

传统媒体的传播大都处于“闭环运行”的状态,缺乏互动与反馈机制,导致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很容易出现脱离目标受众“自说自话”的尴尬局面。

三、全媒体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探索

全媒体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做到既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让人大宣传与时俱进,又不盲目偏废,继续发挥好传统媒体作用,关键在于构建全媒体、全时空、全覆盖的大宣传格局。

(一)树立全媒体观,努力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中的融合运用和一体化发展。

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要树立全面、正确、与时俱进的媒体观,才能让各类媒体发挥最佳宣传效果。具体说来要实现三个方面的理念创新:

1.大宣传理念。

随着各级人大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人大工作的涉及面越来越宽,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越来越需要构建各媒体、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大宣传格局,需要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树立大宣传理念,构建大宣传格局,形成共同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合力。

2.公关服务理念。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势必要正确认识媒体,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以公关意识和服务心态,牢固树立善待媒体、善管媒体、善用媒体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为各类媒体提供服务,按照积极开放、有效把握、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正确把握社会热点,加强人大新闻宣传的策划、协调、沟通和服务,增强宣传实效。

3.分众传播理念。

人大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人大的新闻宣传工作面向的是广大人民,这里不仅包括习惯于使用传统媒体的“关键的少数”,也包括偏好网络新媒体的年轻群体。人大新闻宣传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受众对新闻宣传内容和形式偏好的差异化,有针对性地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媒介,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信息诉求,形成全时空、全覆盖、有针对性的立体化宣传体系。

(二)通过多媒体融合互动式宣传,建立健全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和沟通对话机制。

全媒体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要赢得受众,就要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运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手段,搭建集“一报一台一网”传统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于一体的全媒体信息化平台,完成由“传统到全新”的转型,创造条件让更多民众走进人大,了解人大,关注人大,更加直接的参与人大工作,使人大信息透明化的过程同时成为人大充分了解民情、及时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过程,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介的互动性特征,精准了解人民群众时下最关心的问题,让人大宣传能准确把握社会关切。

(三)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反馈,充分发挥各媒体在应对人大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突发危机已不再是单个随机事件本身,而是环境、秩序、规则的系统性破坏或错位,作为一种社会常态存在。因此,必须有效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处理好各类突发事件。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在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中,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确保第一时间权威信息,把握主动权;其次利用主流权威信息渠道,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同时,适时引入第三方专家学者意见,依靠“舆论领袖”引导舆论,实现主流声音的全面覆盖。

参考文献:

[1]宋建勋:《“全媒体”时代做好人大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人大研究》2012年第11期

[2]孙仁斌、任炜:《全媒体语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3]胡国强:《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大宣传的几点思考》,《人大研究》2013年第6期

[4]吴刚:《新媒体在人大新闻宣传中的作用》,《公共论坛》2014年6月号

[5]徐平、郑家红:《运用新媒体进行人大新闻宣传的思考》,《人民政坛》2013年第8期

[6]栾盛磊:《政务新媒体运用热的冷思考》,《青年记者》2014年7月下

[7]崔学敬:《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11期

[8]杨兴锋:《揭秘人大报道“南方模式”》,《中国记者》2010年7月号

[9]周俊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一体发展》,《光明日报》2014年8月21日

[10]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解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6期

[11]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课题组:《新形势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上海人大》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