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外阅读教学反思十篇课外阅读教学反思十篇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19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中英语阅读课;pwp三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15-02

传统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课教学以词汇为核心,注重语法讲解,而忽略了对课文的整体分析与学习。也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在的篇章衔接手段和外在体裁结构模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本文探讨尝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对说明文采用语篇结构分析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一、语篇分析理论概要

语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也包括篇章和话语。语篇分析以语篇为单位,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帮助学生养成通览全局的语篇意识,并掌握语篇分析的策略和能力。

二、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笔者以浙江省绍兴一中英语组出的一张单元卷的阅读B篇为例,试图探索语篇分析在课外英语阅读里的具体作用。

1、语篇内容概述。该文章话题大致属于healthylife一类,所以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文章第一段主要讲述了当今社会的医疗保健的焦点由治疗疾病转向预防疾病。第二段内容主要对“well”和“wellness”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解释。

2、基于pwp三段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英语阅读pw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三段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图示理论基础上的。依据这一模式,笔者把文章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post-reading

教师通过ppt展示三张做运动的图片,要求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whataretheydoing?学生也不难猜出:theyaredoingexercises/theyarelosingweight/theyarekeepinghealthy。

之后的问题就带有挑战性了,Q1:“whytheyaredoingso?这一系列原因的解答是用句子填空的形式,a1:Sincegoodhealthycanhaveab____i____/effect/influenceonthewaysinwhichpeopleliveandworkindailylife.(beneficial,impact)

Q2:Howcouldweloseweightorkeephealthy?

a1:Doingexerciser____ratherthano____(regularly,occasionally)

这样的导入内容不仅是关键词的首次展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上课内容的主题信息,具有预测性,为接下去的读后活动post-reading做好铺垫。

(2)、while-reading

学生预测好后,教师用whatwritingstyledoesitbelongto?过渡到while-reading的环节,要求学生分别找出两段文字的段落大意,并以首字母填空的形式回答问题。

笔者是由深入浅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逐步靠近各段主旨。现以第一段为例:

针对第二个问题,pursue是一个关键词,因为由它引出第二段的几个重要问题,所以这个词需要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笔者打算在traditional和present的前提下,对well和wellness的观念上做了比较,以及well和wellness之间的异同点也加以区分开来。并且对strive这个关键词也做了详细的解释。

(3)、post-reading

阅读是英语学习者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而写作是信息输出的主要形式,是英语学习者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读写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本环节设计如下:

三、反思小结

成功之处:

1、读与写的美丽结合。高中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逐渐成熟,对于语篇的整体性把握有很好的基础,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问题的设计有导向性。特别是问题链的设计和第一段example的分析。显得有层次感和深入性,这样的操作浅显易懂并且让人印象深刻。

3、灵活运用阅读模式。以侧重语篇分析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为主,必要时采取“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模式可以相互交织,最终达到建构语篇的目的。

不足之处:1、个体差异的现象依然存在。2、在时间的分配上不是很紧凑,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的情况,以至于在最后小组讨论时,时间太少,有几个学生没能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讨论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小组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小组的局面,组员之间也有相互推搡的现象出现,这阻碍了全组成员平等参与小组活动。4、教学的方法欠丰富多样。

四、改进措施

1、在设计阅读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对问题难度的控制,把问题设置得更有梯度。2、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探究。3、注意课时容量,适当地减少一部分可有可无的内容,使一些重要的内容更加紧凑,从而一堂课的内容会变得更高效,更有意义。4、定期开展英语活动。在学校范围内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之,今后的课外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别要注意对文章语篇的整体性把握和方法的灵活语用,只要教师充分解读文本,充分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文本解读的有效侧重点,就能取得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篇2

论文摘要: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将计划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如上面这位学生的阅读计划比较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我指导学生进一步制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二是让学生记录下时间。即每次阅读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本适当地方分别写下具体时间,如12点30分、12点48分。让学生通过前后对照,清楚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事先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他在阅读时在书本上划画符号,做做批注,写写看法。这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促进思考、提升能力,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我监督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是让学生请他人(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忙监督提醒。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方法策略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技能之一。在高中阶段,虽然教师们重视阅读教学,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似乎有限,更难以满足他们生活和工作的需求。究其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教材的原因以及测试评价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更主要的还是阅读教学的原因。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阅读教学模式单一,以应试为目的的题海战术等问题在现实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对于这些问题,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并不认为它们是“问题”,或者潜意识里认为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就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问题。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对阅读教学的反思,把经验当作成功的基石。殊不知,“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称为肤浅的知识。”(美国学者,波斯纳)

一、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

熊川武教授(2002:5)认为:“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发现学习则是布鲁纳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主动去探索,发现新知识进而学习。把反思性教学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内涵进行认知剖析,探究阅读教学前、中、后各环节的得与失,从而解决阅读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二、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

作为实施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的教师首先要树立发现式反思性教学的理念,掌握发现式反思性教学理论知识,从而能够在实践运用中游刃有余。为推进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在选择阅读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据。高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不仅包括理解大意、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上下文线索进行推理判断,理解不同文体的文本,包括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同时还必须能够阅读一般的英文杂志、报纸等(王笃勤,201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提出“对语篇的学习需要以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为导向,分析语篇承载的丰富意义和内涵,分析具体语篇是如何布局和有效运用语言素材来建构其意义和内涵的。”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如果课堂以培养略读、词意猜测、推理等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为目标,就不宜选用任务型教学方式。第二,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内容是实施教学的文本依托。高中阶段的阅读文体多种多样,需要增加分析型阅读教学,高中英语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朱成明(夹河中学江苏徐州221150)加强高层次理解能力的培养。此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相扶相依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学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三,以学生的学情为导线。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的效果最终都会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因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学习风格,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应有的支架。

三、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方法

经过将近一年的对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的研究,笔者总结了如下的阅读教学方法:(一)反思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教学设计。阅读教学实施前,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内容、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反思,预测阅读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做好应对措施。对阅读前的反思,其本质是再次备课,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阅读教学中的反思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能够随时观察教学实施效果,并不断进行自我检查与修正,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活动参与度及整体教学氛围,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善与提高。阅读教学后,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反思。总结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如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新的教学模式的启用、教学活动的优势等,形成个人教学经验,以在合适的时机再次使用或是推广。归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分析造成教学失效或失败的原因,讨论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优化阅读教学,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进行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二)关注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目前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主要有pw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阅读教学模式、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支架教学模式等。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的特点及侧重点。而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同时交叉使用几种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各模式使用的原则和目的。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当调整。只有调控好阅读教学的大框架,才能确保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最大化。(三)充分利用录像课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对自己和其他同事的阅读课堂进行了录像,旨在更细致且反复研究教学现象,偶然发现,录像课是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很好的途径。通过自我观课,把自己当作听课教师,客观地去研究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对比改进后的课堂录像,教师能够观察体验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所提高。研究他人的课堂录像,可以更完整、深入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阅读教学的普遍缺点,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行为。(四)积极有效参与集体备课,互助合作。建构反思过程离不开团队合作。在学校,备课组是最具体的合作团队。在研究的不同阶段,教师聚在一起分析比较各自阅读教学的相关数据,共同研究彼此的课堂录像,互相学习、建议,能够使教师脱离狭隘的个人经验主义,修正个人反思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整个团队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高中英语阅读质量的提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总结、分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地实现“学会教学”,才能够真正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郑秋芳.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反思性教学[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3(1).

[3]卢庆荣.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2011(4).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篇4

一、现象:小学生语文阅读中“杰克现象”的表现

“杰克现象”的学生,在我们的阅读课上比比皆是。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布置的阅读内容不感兴趣,课堂阅读效果低下。相反,在学校的阅览室里,这些学生却个个捧着杂志和报纸在津津有味地读着。根据我们的调查,语文阅读中“杰克现象”的学生占有很大比例。

表一:小学生语文阅读中“杰克现象”的统计

小学生中有“杰克现象”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类学生的阅读是为了追求新鲜。他们喜欢那些故事内容情节性强、文字浅显、不需要检测阅读效果、能够获得阅读愉悦的作品。而语文课内阅读常伴随着思考,思考的过程是痛苦的,因此语文课上提不起精神。

学生课内阅读的“杰克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对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不感兴趣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更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丰富语文知识和写作素材的前提条件,反复的阅读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但“杰克现象”的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课堂上不愿意阅读课文。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堂阅读任务不感兴趣,认为老师已经读过了,自己也知道文章的内容,没有必要去反复阅读。所以,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只想阅读一次课文,不想,也不愿意去反复阅读,在他们看来,阅读是为了了解自己还不知道的东西。

2.对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有抵触情绪

语文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一定的阅读内容,要求学生去阅读。由于这些内容一般都是与课文学习有关的篇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作了相关的介绍,有的内容学生在课内已经读过,再要求他们在课外阅读,这些学生就认为没有必要,而且认为这些阅读任务是在剥夺他们课外阅读的自由,由此,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按老师的要求去阅读。

3.课后喜欢用随意的阅读去打发时间

“杰克现象”的学生在课外不愿意按教师的要求阅读,可为了打发空余时间,就出现了休闲式阅读,他们对其他文字性的东西喜欢随手拿来就阅读,在阅读中不用思考,没有目的,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只是将阅读作为一种消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闲散式阅读就变成一种爱好和兴趣,这类兴趣不是追求阅读内容的兴趣,只是一种阅读形式的兴趣,是为了读而读,丝毫没有阅读压力的阅读。

二、分析: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杰克现象”的成因

小学生阅读教学中“杰克现象”的成因有很多,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下具体分析。

1.“杰克现象”的客观原因

(1)受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影响。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多少年来已经成为升学和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阅读不再是学生的精神享受,而是一种学习负担;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而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会去死记硬背,不去思考和探究。

(2)阅读内容缺乏趣味性。愉悦的阅读是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和动力的前提,枯燥的阅读内容会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和阅读动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阅读内容本来是十分广泛的,教师在阅读内容中增加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内容和材料本来是十分简单的事,可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布置阅读内容时较少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多关注的是学生阅读考试的成绩。大量的反复阅读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从心理学来看,愉悦的阅读心理产生于阅读过程和阅读之后,不是阅读效果。没有很好的阅读兴趣和愉悦的阅读过程,就不会有很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就不会有阅读思考。枯燥的阅读过程是烦琐甚至是艰辛的。

(3)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性阅读有畏惧心理。阅读逆反心理是阅读教学中因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读物产生的一种阅读的心理离心力,表现出厌倦、反感,对作品抱排斥、抵制的态度。应试性的阅读评价是考试的成绩,阅读是为了考试,要按规定去思考和理解阅读内容。过多和过高的阅读要求使学生存在畏惧心理。这种畏惧心理使学生将阅读看成是一种负担和痛苦,一阅读就莫名紧张,精神无法集中,正常的思维能力也不能发挥。

(4)教师缺乏有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语文阅读缺乏有效的指导,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杰克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小学语文阅读必须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注意学生语文阅读内容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不能只考虑语文教学的暂时需要,更要考虑学生语文知识终身发展的需要。对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过程的指导和阅读效果的考察都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过多的阅读任务和过高的阅读要求,必然导致学生的阅读紧张心理。

2.“杰克现象”的主观原因

学生的阅读心理障碍和阅读习惯是“杰克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1)阅读目的随意性。小学生的阅读与一般人的阅读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往往目的性很随意,但却时刻都有可能面对即时评价的阅读。应试教育使小学生的阅读目的和阅读需要定位于试卷上的高分,这是一种典型的短视行为,它的特征是被动的、功利性的,一旦目的达到,阅读行为便宣告结束。

(2)缺乏阅读兴趣和动机。阅读兴趣和动机是产生阅读行为的起因,也是维持阅读行为的动力。正确的阅读动机才能够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反之则只能是短期效应和表面效果。阅读需要是产生阅读动机的基础。小学生阅读动机过弱,阅读没有明确目标,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懒惰等现象,此时阅读就会成为纯粹的消遣,导致阅读效率低下,甚至使读者放弃阅读。

(3)阅读能力缺失。阅读能力是“影响阅读效率,使阅读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而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必须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与分析之上。而学生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不同的家庭背景、智力因素等,都会使部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偏低甚至严重缺失,对阅读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出现驻足不前甚至有意规避的行为趋向。

三、重塑:小学生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阅读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性阅读,关键在于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缺乏选择的余地,没有阅读兴趣和热情。对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学的任务性阅读和自由选择性的阅读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自由选择性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完成任务性阅读。

1.重视阅读内容的选择

小学生既不愿意阅读老师布置的课内阅读,也不愿意阅读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关键是学生对老师布置的阅读内容不感兴趣,缺乏阅读认同。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性阅读,一般都是知识性阅读,都是与知识性学习相关的内容,阅读考察和评价阅读效果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带有任务性的阅读,学生一般都有畏惧心理。他们害怕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怕阅读后还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加之老师布置的阅读内容都是教材内容,没有新鲜感,学生不愿去阅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把课文阅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在选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任务性阅读与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例如,在每一个学习任务性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阅读内容,并引导学生对自己选择的阅读内容加以思考,还可以指导他们写出阅读体会。

2.关注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表现。如果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就会为学生的持续阅读提供内因条件,学生就会积极地阅读,并自主选择材料,扩大知识面。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要求就要有层次性,不能要求过高,使学生丧失阅读信心。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学生在课堂上精读课文后,笔者问学生:“你们还见过别的瀑布吗?”一听到此问题,学生都来了兴趣,有的说,我们的花果山就有瀑布,有的说,我见过渔湾瀑布。还有的说,我去过九寨沟,九寨沟里有许多瀑布。笔者接着发动学生讨论:黄果树瀑布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和风景区,请同学们课后找一下,并阅读一下,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心得。通过《黄果树瀑布》课文的阅读,引申到课外关于我国自然风光介绍的文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激发阅读动机

小学生的兴趣缺乏持久性,有了阅读兴趣,还要让学生有阅读的满足感和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和需要阅读。需要阅读是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

小学生表现欲强,希望通过各种活动展现自己,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欣赏和称赞。在课堂上合理地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在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的兴奋的状态中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负荆请罪》是历史课本剧,情节感人又适合学生表演。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并没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反复阅读,而是作为表演剧要求学生自由分组表演。学生为了能在课堂上很好地表演,在课后反复阅读课文,有的还请人指导阅读和表演。在课堂表演时,大多数同学都背出了课文,表演得有声有色。每一小组表演后,笔者都和同学们一起为他们鼓掌,表演结束后,还要同学们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和最佳表演者。学生通过表演激发了阅读动机,提高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丰富语文知识和写作素材的前提条件。在选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任务性阅读与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范美琴.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15).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篇5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一句话,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平衡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因此,有效阅读教学是否真的有效,不是单一的看老师讲的是否周全细致,也不是单一的看阅读题的得分情况,而是主要从学生的所得来衡量。以前,我们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更多的是从教师的准备方面去评价衡量。以前我们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只是看教师讲解文本是否透彻,阅读题的得分是否满意,不是看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达到了应有的阅读层级。学校考核阅读教学的效果主要通过查阅教案的书写是否周全,各类考试成绩中阅读题得分是否超过区平均分来衡量老师们的阅读教学是否有效。以前阅读教学有效性主要考察老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考察不及时,也无法评定到底一节阅读课学生除了掌握住了字词和文学常识外,对阅读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又有多少的提升一概无从考证,唯一的标准就是考试的时候课内外阅读题的得分情况。这样的阅读教学评价标准必然导致师生对阅读教学失去信心和方向。查阅读教案时看内容是否完备,目标是否清晰,重难点是否突出这些本无可厚非,但是阅读教案只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阅读教学是否有效更多还是在于教学的实际操作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衡量阅读教学是否有效不是单一的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基本功如何,而是看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否得以改善;教师是否把阅读文本的重难点问题分析透彻了不是关键,关键是学生是否学到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板书是否合理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清楚老师的思维引领;教师的作业安排课时安排是否得当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课时学生是否有一得。通过“导学稿”的合理化使用,弥补了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及时反馈。衡量一堂阅读课是否有效的标准从教的重心转移到了学的重心上来了。学生是否喜欢这堂阅读课,课堂里学得如何,理解到多少内容,学习到多少阅读方法,提升了哪方面的阅读能力等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重点。教师的教的准备只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其中一个方面,课堂的临时生成,自主合作交流的阅读学习方法,学生对阅读考点的明确度等成为考察重点。

2有效阅读教学的课堂要求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平衡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关键。有效的阅读教学课堂要从讲透彻,转移到对学生的情况把握透彻。因此,教学内容安排要有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取舍选择该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是来自周边的郊区孩子。学生的阅读习惯差,不喜欢读书是普遍情况,读不懂书是常态。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阅读的难度要低一点,内容要少一点。不要盲目搬用他人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进行教学。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一课一个重点则可。难点则根据学生的原有阅读学情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的阅读教学课堂要发挥集体优势:收集众家之长,集体备课。通过同课异构反馈课堂教学的求同存异,寻找到文本与学生的最佳切入点。有效阅读的课堂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帮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有效阅读教学的课堂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而是轻松活泼的气氛。有效阅读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喜欢阅读课到喜欢上自己阅读,从喜欢阅读到会阅读。真正实现阅读教学从教到不教的过度。阅读教学要有效,课堂及时反馈不可少。每次阅读教学方式由单一的讲到精讲精炼讲练结合的有效性。把阅读教学的课堂老师讲的时间少一点,学生表达和写的时间多一点,及时反馈当堂课学生的阅读效果。课堂练习作业应该根据学生能力差异性特点,根据阅读层级分层次安排。量要合理,采取课内外兼顾原则。

3有效阅读教学的教后反思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外阅读探讨

英语学习没有捷径所走,重在不断地积累,单纯依靠我们的教材已不能满足英语学习需求,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丰富英语知识,英语课外阅读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课外的英语书籍和英语报刊中吸取知识,巩固提高已学知识,提高英语综合水平。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课外阅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

1.整体系统化阅读,把握主旨。英语阅读和语文阅读

一样,开始应该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为主,不必逐字阅读,不但浪费时间,还缺乏效率,应该采用跳跃式阅读方法,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思想。例如,我们在阅读《时代英语报》过程中,我通常会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而且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就给出答案,问题很简单,只需要将文章的who,when,where,what,how找出来即可,同学们会觉得问题很简单所以不会有厌烦心理,殊不知只要明确了文章的who,when,where,what,how,不但作者写作思路、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主旨思想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还提高了阅读效率。带着问题阅读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首先提出思考问题,在简略阅读过后分组讨论交流,随后教师再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剖析文章主旨,然后再精读文章,仔细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进行总结,若还有疑问,可以请教老师或上网查阅资料。例如,在阅读《thethreeLittlepigs》这篇文章时,我喜欢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whydidthethreepigsleavetheirmother?

2.whywasthewolfabletoblowdownthefirsttwopigs’houses?

3.whydidthewolfcan’tblowdownthebrickhouse?

4.whatwastheendofthestory?

简单的几个问题但足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主旨,理清文章线索,对文章有个整体系统的把握。

2.重视标题,重点采撷。高效的阅读方法就是通过抓文章关键字、中心句来把握文章主旨,关键字、中心句是文章的灵魂,抓住它们那我们就可以挖掘埋藏深处的寓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通篇中,标题无疑是文章灵魂的聚集地,中心思想的高度浓缩。把握住标题,再配合文章的关键字、中心句与主体环节,那我们理解起文章来将会事半功倍,阅读效率和质量会大大提高。

3.前后联系,分析词义。英语单词千千万,就算是我们教师也无法全部牢记,更何况小学生了,所以阅读过程中,遇到难词生词是在所难免的,但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遇到不认识的词就查字典的习惯,养成根据前后文和同形词分析词义的习惯,这不但提高了阅读效率,更是英语综合素养提高的表现。例如有一次我们遇到这样一句话:“maddyandhermotherareinKing’sRoad.therearemanypeopleanditisverynoisy.”同学们在看到“noisy”这个词时就显得有些迷茫了,立即想到查字典,我便借机引导学生根据前文“road”和“manypeople”传达出来的信息推出“noisy”是吵闹、喧哗的意思。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同学们就会逐渐摆脱字典的束缚,对字词的掌握和理解会更加牢固。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划写生词难词。阅读中要养成手、眼、脑并用的习惯,遇到自己无法解决或重点难点要及时用笔记录下来,随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的方法来解答疑惑,提高英语水平。

2.反复记忆,夯实记忆。人的记忆周期要求我们反复记忆才能夯实我们的知识记忆,600到700个单词,30—40首的诗歌以及50个左右习惯用语的记忆量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习惯作为基础,那也是很难做到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搜集诗歌,让学生的记忆形成体系,最后举办诗歌比赛,以此来激励学生监督自己,提高自我。

三、建立监督反馈机制

小学生自制力差,加强监督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在阅读过后,我会给学生准备一些阅读反馈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收获记录下来,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做到读后及时总结,反思体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演讲和英语角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现阅读收获,全班同学交流分享,期末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学生颁发“阅读大奖”,以此来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提高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当然,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外阅读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广大英语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开展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陈蓉.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7).

[2]陈峰智.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之我见[J].中小学电教(下).2011(06).

[3]陈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6).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阅读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在于树立广泛的阅读的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内容是何其有限。所谓教材只是例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指导课外阅读,学生最终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举一反三,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一、转变观念,确立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

苏轼曾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就是通过“读万卷书”,从别人的实践中取得间接经验,“约取”就是将取得的知识和经验去芜存精、去伪存真,成为自己的东西。针对目前中学生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课程标准》针对7~9年级学生提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分量很大,也是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靠老师的强制来完成。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乘改革之机改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学习的长远利益,要从全面的提高语文的能力和素养出发,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确立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大胆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因而它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积极引导,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人人都很浓厚,部分学生对于看哪些书感觉茫然,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而中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正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在当前浩如烟海“良莠”并存的课外读物中,我们根据需要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的书,课内学习有关的读物,谈理想、人生、思想品德修养、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著作,也要读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文章,如《读者》《中学生阅读》《阅读与鉴赏》《阅读与写作》等刊物中的优秀文章。还要适当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传记、名人传记等,和一些介绍新知识、新科学、新成果的科普文章、科学小品《科学世界》等,以扩大知识面以及图书展览,进行直观宣传,使一些五颜六色、有趣的封面,各种题材的优秀作品,使学生眼馋手痒,使他们认识到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书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兴趣,使他们逐渐接近图书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到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加深阅读兴趣。

三、巧妙结合,提高课外阅读的时效

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必须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因此,布置的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课前布置阅读具体内容。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仿、相反或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一课,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海伦的传记来了解她的成就,和她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面地了解盲人的世界和她的卓越。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很有帮助,从而培养了学生人文素养,学生自主的探索比单纯的课文知识学习更有收获。

其次,在课后推荐读物,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习巴金的《日》《月》后,对巴金的积极乐观的态度有了了解,推荐阅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了解高家等传统的家庭的腐朽和必然的灭亡以及新青年的思想觉醒,巴金的积极的探索和觉醒精神的体现。学习了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学习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并通过方法分析了人物的性格,同时建议学生阅读《贝多芬传》学习伟大人物的品质,和运用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学生在阅读中有了针对性。

最后,可以指导他们在学了有关课文后,寻找类似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如学了课文朱自清《春》之后,推荐学生阅读林语堂的《秋天》,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采用比较的方法,春天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同样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秋的宁静,智慧,成熟的精神,向忧愁微笑,向欢乐爽快的微风赞美。让人陶醉其中,学生不仅品位了作者优美的词语,同时也对不同季节旖旎风光所吸引,激发了语文阅读的兴趣。

四、恰当自如,选择课外阅读的方式

1.欣赏性阅读。从不同角度或选点,对作品进行品评鉴赏,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工夫和用心,看出文中的妙处,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不仅能得到思想上、情感上的收获,长期坚持下去,还能不断提高鉴赏阅读的品位和写作的水平。鉴赏性阅读的文本选择尤为关键,例如,古典诗词、名著、美文等,同学们能从中感受到有价值的审美内涵。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

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是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二、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内容就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一)做好读物推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3.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今年“神舟五号”飞上太空,振奋人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三)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四、加强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感受阶段,抽象思维还很薄弱,向他们讲解词语的意思,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很难让其接受。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在适当点拨的基础上,再加以感受理解,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直观形象。我在教学过程中用指导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反复揣摩,渐渐领会其意是较为妥帖的方法。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通俗易懂的句段,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

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是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二、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内容就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一)做好读物推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3.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今年“神舟五号”飞上太空,振奋人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三)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

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四、加强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感受阶段,抽象思维还很薄弱,向他们讲解词语的意思,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很难让其接受。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在适当点拨的基础上,再加以感受理解,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直观形象。我在教学过程中用指导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反复揣摩,渐渐领会其意是较为妥帖的方法。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通俗易懂的句段,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思考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习语文局限于课本,局限于狭窄的范围,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无从发展,造成知识贫乏,思路狭窄,想象不丰富,发挥不了应有的水平。语文读写能力的获取,主要途径还是来自于自己广泛的阅读。因为语文学习,没有相当的词汇量和句式,不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就难以实现。广泛阅读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读写和鉴赏水平。我们应打破课本框框,走出狭隘的课堂,开辟课外阅读这篇新土地,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能出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果”的良性循环。

一、精心选材,确保阅读作品的绿色化

阅读材料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至宇宙,小至尘埃;远至史前,遥至未来……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文学、哲学、美学、科技无所不可,不能偏执一方。对初中生的阅读材料选择则要慎之又慎,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的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作品既有良莠之分,又有高下之别;既有鲜花,又有毒草。如何确保学生阅读作品的绿色化?教师要么帮助学生选择,要么对学生的选择要切实过问,对那些既无思想性又无艺术性的作品不要涉猎,以免造成阅读的浪费。教师应尽量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符合他们心理特征、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的作品进行阅读,循序渐进地提高其认知与审美水平。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课程标准的建议,初中阶段教师应着重向学生推荐下列几类作品: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当代文学作品,教师可以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杂志类,教师可以推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等能真正设身处地为学生成长着想的优质期刊;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二、讲究方法,保证阅读过程的绿色化

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说过,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都需要提高阅读能力。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为了能使孩子得到最大的财富,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搭建绿色的平台,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下一代。

要注重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所谓科学的方法应该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阅读理论。如:阅读小说可先浏览故事情节,细读精彩片段;阅读诗歌重在浓情朗读,背诵品味;阅读散文重在体验语感,理解内在思想涵义;至于武侠、言情、侦探小说、卡通漫画以及其他各类消遣书刊尽量少接触。在具体的方法指导中,特别要强调以下几点:

1.对经典作品,要讲究吟诵而后得之。就是要对作品放声的读,读的正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读了以后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从而达到有所得的目的。

2.要指导学生学会品味、感悟、欣赏。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被认为是“生活的教科书”,而“文学是人学”又被人们普遍认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文学作品就是读自己、读社会、读人生。而文学作为“人学”,必须建立在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品味、感悟和欣赏的基础上。仔细地辨析作品浓厚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语言艺术的特色。

3.要指导学生学会对经典作品含英咀华。牛能大量进食,它不断地咀嚼,以助消化吸收,牛的雄健与善于反刍很有关系。读书也应当学会“反刍”,我们应当比牛更聪明,因为我们会思考。读书要讲求智慧,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4.要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读文章,理解作者写的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这些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全身心的投入,要善于独立思考,要有不拘前说的精神。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

5.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读书动笔,就是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在文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评论。圈点是用不同的符号作出标记,或为了加深印象,或为了深入思考,或表示自己的感情态度;评论是把圈点过程中感悟到的,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圈点和评论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完成的,是思考和感悟的结果。

三、依托活动,激发阅读兴趣的持久化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他们的兴趣很难持久,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维持长久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来让学生领略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内在的驱动力。

可开展的活动很多,例如:

1.开展“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让学生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课外阅读的作品,并且说出喜爱的理由。通过让学生展示阅读的成果,让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以巩固他们阅读的兴趣。

2.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和感受。教师可让阅读习惯较好、阅读效果显著的同学通过交流读书所得和感受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由于教师的阅读情感对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的阅读对学生有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因此教师可通过介绍自己的读书体会让学生体会到读书之乐、读书之趣、读书之令人陶醉,以点燃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之火。

3.开展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我手写我心”,把阅读中体会到的乐趣、积累到的收获付诸文字,通过展示和评判来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4.举办手抄报评比活动,教师确定一个主题,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围绕主题,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选择素材,独立或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手抄报,并且择优在教室的学习园地栏张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