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能训练的要求十篇体能训练的要求十篇

体能训练的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17

体能训练的要求篇1

2009年,新的跆拳道竞赛规则颁布施行。其中,新规则对跆拳道得分分值进行了较大改动,由以前的击头得2分、击躯干得1分、重击致对手倒地加1分的分值,变化为现今的击头得3分、旋转性技术击躯干得2分、一般性技术击躯干得1分。同年,在跆拳道世界杯比赛中开始使用电子护具计分。在采用新规则和使用电子护具的情况下,跆拳道的技战术应用出现了变化。首先,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使用,使3分击头技术的得分次数、得分种类增加,创新击头技术大量涌现;其次,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使用使横踢的得分比例下降,前横踢技术的得分比例略有上升,2分技术中的旋转踢得分比例没受到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影响;再次,肋部失分次数最多,头部失分次数排第二位。但由于新规则规定击头得3分,因此,实际上头部失分要高于肋部失分。

显然,提高击头、前横踢技术和头部、肋部防守技术是关键。但是,要提高这些技术,则必须首先加强相关的体能训练。因此,本研究计划根据新规则和使用电子护具情况下的技战术变化特征,结合国内外常用技战术训练方法、手段,设计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2.主要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主要研究对象

针对提高击头、前横踢技术和头部、肋部防守技术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和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2.2主要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网上检索相关跆拳道新规则和使用电子护具情况下的技战术变化特征及国内外常用提高技战术水平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2.2.2访谈法:通过对高水平的教练员访谈,结合国内外常用技战术训练方法、手段,设计、筛选一些针对提高击头、前横踢技术和头部、肋部防守技术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2.2.3逻辑分析法:对调查结果结合专项理论知识进行逻辑分析,为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提供专业理论依据。

3.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3.1跆拳道运动的基本特征

跆拳道运动属搏击类运动项目,通过同场对抗,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一种运动形式。跆拳道运动项目中的“跆(ta)”指用下肢踩、踏、踢;“拳(Kwon)”意为用拳击打;“道(Do)”是指方法与道理。跆拳道所有的技术,均是以自我防卫的本能为基础,并逐渐发展成为在防卫的前提下向对手发起攻击的技术。运动中无论进攻与防守、主动与被动、场上情况瞬息万变,“道”在对抗中自始至终主导着搏击者的行为与意念。跆拳道的运动方式、运动竞赛的规则、裁判方法、习练中的要求和各种礼仪规定,等等,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充分体现出该套拳道运动的深厚文化内涵与儒雅的东方文化魅力,使跆拳道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地普及与快速地发展。

3.1.1跆拳道运动项目特征

跆拳道在比赛中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的比赛会有不同的体重级别设置,例如,奥运会和全运会的体重级别设置包括:男子:58公斤以下、58公斤~68公斤、68公斤~80公斤、80公斤以上,共4个级别;女子:49公斤以下、49公斤~57公斤、57公斤~67公斤、67公斤以上,共4个级别。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竞赛双方在12米×12米的垫子上,主要通过腿部各种踢摆技术并击中对方有效部位得分,最后以得分多者为胜方。跆拳道比赛的基本规则是:每一赛次均为3局,每局比赛时间为2分钟,局间休息l分钟。若终局仍是平分时,则进行加时赛,并以先得分者为胜方。得分的关键是动作的速度和力量及步法的配合,因此,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技术、战术、体能要求都很高的运动项目。

从跆拳道运动比赛中的供能情况来分析,跆拳道运动主要是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作为优秀跆拳道的运动员,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atp-Cp系统和糖酵解功能系统的供能能力,以保证在比赛中具备优异的击打速度和力量,以及连续攻防的能力。其次,跆拳道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训练也不容忽视,它不仅能促使运动员在短暂的l分钟局间休息时间内尽可能地恢复体能,而且在一局比赛中能延缓运动员乳酸积累的速度和强度。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也是运动员赛后和训练后迅速恢复的基础。

3.1.2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

根据目前对体能论述材料来看,体能一般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心理几个方面。但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变化最明显的是身体素质。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征是: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调配下,机体运动系统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的活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基本素质,还包括灵敏、协调、平衡等复合素质。由于跆拳道运动具有较高的竞技性和对抗性,因此对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综合多位学者的研究,一般认为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具有反应速度灵敏、动作速度敏捷,快速击打力量大,弹跳力强,站立时启动速度快,运动系统的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好等主要特征。

3.2针对提高击头、前横踢技术和头部、肋部防守技术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3.2.1针对提高击头技术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3.2.1.1尽可能全面掌握各种击头技术

多掌握一种击头技术,就多一种得分手段。因此,在训练中应要求运动员尽可能全面掌握各种击头技术。在横踢、后横踢、后踢、后旋踢、下劈、摆踢、双飞踢、旋风踢、推踢、侧踢等各种击头技术练习中,不仅力求多掌握几种击头技术,而且要掌握分前后腿的踢击技术和旋转击头技术。在体能达到一定训练水平的情况下,还应掌握技术相近的击头技术之间的空中变换技术(比如,下劈改摆踢、横踢改下劈等)。

3.2.1.2努力提高击头技术的动作速度

通过某一种击头技术1-3次的反应、计时练习,努力提高击头技术的动作速度。必要时可将提膝、踢击或下劈进行动作分解,对分解动作进行1-3次的反应、计时练习。

3.2.1.3将击头技术作为体能训练的一种手段

通过某一种击头技术5-10次的反应、计时,进行连续的踢击练习,努力提高击头技术的动作速度和速度耐力。必要时可将提膝、踢击或下劈进行动作分解,对分解动作进行5-10次的反应、计时练习。这种练习不仅能提高击头技术的动作速度和速度耐力,而且能提高相应部位的肌肉力量。

3.2.1.4加强核心力量训练

击头技术的主要用力肌群是股四头肌、髂腰肌、腹肌和股二头肌,另外,旋转击头技术还要有较强的腰背力量和快速转体能力。因此,要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

重复次数较少的大负荷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绝对力量;重复次数较少的轻负荷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快速力量;重复次数较多的轻负荷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力量耐力。

另外,可通过原地或上步的转体练习、以旋转击头技术为练习手段的反应、计时练习,提高运动员的旋转动作速度。

3.2.2针对提高前横踢技术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提高前横踢技术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主要有:前腿重复提膝、单个或多次重复的前横踢练习。根据提高动作速度或提高动作速度耐力等不同训练目的,可采用1-3次或5-10次的空踢、踢脚靶、踢护具等不同练习方法。除把这些专项练习手段作为体能训练手段之外,也应加强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

3.2.3针对提高头部防守技术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针对提高头部防守技术的体能训练时,除了把步法躲闪、头部及上体躲闪、上格挡、内格挡、外格挡等专项技术动作作为体能训练手段之外,还应加强踝关节力量和上体的躲闪练习。建议在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中,多采用单摇和双摇得跳绳练习;多进行“拍背”游戏(即:两队员相对站立,用手拍击对方背部一次得1分,尽量不让对方拍击到自己的背部。在一定时间内得分多者为胜)。

3.2.4针对提高肋部防守技术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针对提高肋部防守技术的体能训练时,除了把前后侧移动的步法防守、下格挡、外格挡、内格挡等专项技术动作作为体能训练手段之外,还应加强踝关节力量。建议在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中,多采用单摇和双摇得跳绳练习。

体能训练的要求篇2

编写体系

北师大本

听说读写训练材料的选择,指导文字和思考练习题的编写,均兼顾语文训练的价值和思想教育的价值。听、说、读、写训练,根据各自的规律,自成系列。各单元按听、说、读、写的次序排列,几项内容互相照应,相互渗透。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语文训练。四个年级分成三个阶段,六个层次。初中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该段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初中三年级为第二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扩充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初中四年级为第三阶段,使初中三年学到的语文知识得到系统整理,综合运用,发展语文能力。以语文训练为主线,语文知识为辅线,根据语文训练的需要安排语文知识。注意加强开发学生智力的训练内容。

北京市本

依据总的思路设计编写体系的主要特点是:阅读。和写作训练程序基本一致,有明确的阶段性和系统性。阶段性主要体现为初中三个年级各自的教学重点明确,各自是一个较完整的子系统。系列性主要体现为读、写、听、说训练和汉语知识教学各自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纵向系列。这个系列不仅体现于年级之间的梯度,而且体现于单元内容的逐步加深。

上海H本

听、说、读、写,读是基础。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技能都应该有一定的训练序列,以求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突出训练的主线,精简知识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不求系统,务求实用”,不要求系统学习语法知识,不写知识短文,而将有关知识编写在训练题中;表达教材自成系列,加强口语训练和应用文写作。阅读教材与表达教材相辅相成;在每册课本中安排一个“视听单元”,形成视听体系,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视听能力。课本中只出现训练提示,另有音像制品作为教材。

上海S本

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素质极为重要的构成因素,而能力的获得必须以训练为途径,因此,这套教材在编排体例上,以能力训练为基本线索。为了使训练序列清晰而又便于操作,将每册教材分编为“阅读”与“表达”两部分。

辽宁本

编写体系基本上由如下三部分构成: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形成四条训练线平行展开(听、说两线较短,读、写两线较长),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把课本编为两套,一是以培养理解能力为主线的(阅读)教程,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读能力;另一是以培养表达能力为主线的(写作)教程,着重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全套教材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分解为训练点,把语、修、逻、文等基础知识编排为专题,以能力训练为经线,以知识传授为纬线,形成教学训练的单元。

江苏本

努力按着科学性与实用性统一,系列性和整体性统一的要求,建立“单元合成,整体训练”新体系;全套六册书,内部包含阅读、写作、语文基础知识三个子系统。知识系统力求简化,范文系统力求优化,作业系统力求精化,助读系统力求强化。语文知识采取“单元小集中”的方法,编写若干系列知识点,并从相关课文中提取出语言材料。第一至第四册的文言课文,分散与现代文混合组元,并采取原文与译文相对照的形式编写,第五、六册的文言课文集中两个单元,适当编入最基本的文言常识;贯穿全套教材的是以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线为主的多股交织的集合线(包括语文能力训练线,知识结构线,思维发展线和学生学习语文心理发展线)。

广东本

读、写、听、说与思维能力全面训练。在重视读和写的同时,在每一册中,为听说训练独立设一单元。把思维能力看作是听、说、读、写的基础,除了在课文的分析和练习中加强思维训练外,还专设了“观察与感受”“联想与现象”“分析与综合”等单元。每一册都设有听说、阅读方法、文艺作品的理解、思维方法以文章结构与表达方式的分析,文言文阅读等不同中心,使各种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高。

广西本

课文把初中作为一个学习整体,与小学衔接,以分解训练为主,以综合训练为主,以整理巩固为主的四个教学阶段,教学内容结构分为章单元课文(例文)三个层次。章是总体纲要,发挥宏观导向作用;单元是纲上的目,是教学的具体单位;课文是进行单元训练的例子,在本书中不再是具有独立性的选文。这种序列体系为教学提供了纲举目张有例证的整体优化条件。

四川本

教材将语文学习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起来,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架构起一个较为系统的整体训练体系。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分段要求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合理分布;编排的项目标志鲜明,虽是综合组元,但疏朗清晰,达到了分之则序列清楚,合之则相互为用的要求。基础知识内容简化,突出实用,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提出不同要求进行训练;基本能力训练以读写听说能力为主,相互有机配合,循序渐进,训练落实。

浙江本

注意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从根本上一改过去的课文型,而成为以课文为凭借的训练型。这部教材的纵横联结,形成一张科学的、系统的训练网络。以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主线,做到寓知识教学于能力训练之中。训练序列清晰,要求明确、具体。

编写体例

北师大本

听说读写各有训练要求、训练内容和训练步骤、方法。听话训练和说话训练设;“训练要求”、“听话(说话)指导”、“训练材料”、“思考练习题”等项。阅读训练设:“训练要求”、“阅读指导”、“教读课文”、“自读课文”等项,并附“课外阅读”。教读课文之前有“初读指导”,之后有“巩固、运用、扩展”练习题,自读课文前有“自读指导”,课外阅读后有“自测试题”。写作训练设:“训练要求”、“写作指导”、“写作例文”、“练习题目”。练习题目分“片断练习”和“作文练习”两项。智力训练分布在全套课本之中,贯穿于语文训练的始终。

北京市本

每册课文约30篇,分别构成7或8个单元。单元开头是“单元提要”,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纲要。然后是一组课文。每篇教材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提示”、“预习”(自读)、“课文”“课堂讨论”和“练习”,然后是“单元综合性知识与练习”(这部分要在计划出版的修订本才有,现行教材未印)。文言文独立组成单元,着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对古代汉语知识不提出系统要求。每册有附录。

上海H本

各册课本中编入一个“课外阅读指导”单元,系统地介绍阅读知识,指导阅读方法;各册教材每个单元之后附有“每周一诗”,选用历代著名诗歌,提供注释,让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陶冶情操;各册和各单元的要求明确集中,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文不分文体、语体编排。阅读教材的单元教学要求明确集中,便于教和学的操作。单元的设立层次清楚、循序渐进,又适当反复。

上海S本

每册教材,“阅读”与“表达”都安排7个单元。在阅读过程中做一些书面作业;在写作过程中,在构思、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从课文中得到一些启示或进行直接的借鉴、模仿。共有4条语文知识序列。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标点符号知识,编写在“阅读”这一训练系统之中;文章知识,则分散编写在“阅读”和“表达”两个训练系统之中。

体能训练的要求篇3

JiaJinlun;HanXuemin

(①Yan'anUniversity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Yan'an716000,China;②puyangno.3middleSchool,puyang457100,China)

摘要:通过分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作用,在把握篮球运动员体能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以期为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经济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throughanalyzingtheroleofphysicaltrainingofbasketballplayer,basedonphysicalcharacteristicsofbasketballplayer,thepaperin-depthstudiedthespecificmethodsandmeansofphysicaltrainingofbasketballathletes,soastoprovidetheoreticalbasisforimprovingtheeconomiclevelofChinesebasketball.

关键词:体能训练篮球运动竞技水平

Keywords:physicaltraining;basketball;levelofcompetition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308-02

0引言

通过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顽强的表现,我国的篮球运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爱,但遗憾的是我国的篮球运动竞技水平始终没有质的突破(没有突破第八名)。究其原因,就像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胡加时副主任谈到的“根本问题在于中国球员的体能储备不足”。中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差到底是教练员不行,还是运动员不行,伴随着每一次失败,人们都会发出这样的诘问。但有一个至关重要事实可以说清楚,中国队员的体能是可以练出来的,如:姚明当初去nBa时体能也不怎样,可如今呢?姚明的崛起的基础就在于他体能上去了。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篮球体能教练的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能力,对运动员的体能全面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1],我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能够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

1篮球体能训练的作用

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体能的优劣对其竞技能力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良好的体能是提高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基础,也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的基础,而且也有助于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2]。

1.1篮球体能是篮球技、战术的基础体能训练的过程,实质上是依据专项本质规律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对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有机地整合与协调,使其具备从事专项运动的能力。不同位置对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有不同的需求,而这些需求仅靠专项技、战术训练是不可能达到的。只能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才能使运动员具备掌握复杂、先进技战术的基础。

1.2篮球体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现代篮球场上的比赛越来越激烈,球队要取得胜利,除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技术、战术素养外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稳定的心理素质。因此,由于现代篮球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建立在运动员良好体能基础上的[3]。体能训练对运动员的果敢、坚韧、自信、好强、忍耐力等意志品质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1.3篮球体能训练有利于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运动员的机能水平不仅会持续提高,或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而且还可以延缓疲劳与衰退,从而使专项技术、战术的发挥和保持更长的时间。许多优秀的运动员所创造的优异运动成绩正是体能训练水平高度发展的结果。

2提高体能训练的措施

2.1用辩证的方法把握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正确认识篮球运动员的体能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比赛中夺取胜利,而要胜利,就必须遵循制胜规律。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遵循的客观规律[4]。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同样也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员不断的探索和发现篮球运动的新特点、新趋势、新变化,在动态之中把握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从而能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训练观念,变更训练计划,创新训练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灵活处理赛、练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竞赛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2.2正确认识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主要由专项速度、整体力量、耐力和心理机能构成[5]。我国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外在表现主要是:过分注重下肢力量训练,而忽视上肢,特别是对肩背部肌肉力量的训练十分薄弱;忽视小肌肉群的训练,不注重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训练的方式和方法单一、枯燥,没有新意不灵活,如速度和耐力都在田径场跑,这大大影响了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2.2.1对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需要重新认识篮球运动的速度具有应变性、节奏性和突然性的专项性特点,起动速度及加速跑的速度是篮球运动专项速度的核心。篮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主要包括:起动、反应、动作、进攻、防守、防守反击速度和攻守转换速度。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必须符合比赛强对抗、高速度的要求,才能保证技战术的发挥。所以,对于身体直接对抗的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应在尽可能模拟比赛、满足比赛需求的条件下,全面提高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不论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基本原则是:用最大强度的重复完成练习,要打破以往“速度障碍”的模式化训练,即速度耐力训练所建立的慢速的动力定型;动作速度上力求“快”主要体现在摆脱对手快、半场突破快、出手投篮快、传球快、战术变化快、回防退守快等,尤其在比赛的僵持阶段,各队的攻防转换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篮球比赛。在发展速度时,既要提高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又要专门提高反应速度。

2.2.2加强整体力量的训练,重视核心稳定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国内力量训练主要有负重抗阻练习p客服弹性物体的练习p客服外部环境阻力等,这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对于提高核心部位的运动肌的力量有着一定的效果,但这种训练却存在着两点弊端:第一,篮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身体姿势处于不断变动甚至是失衡的状态,这种不稳定状态破坏了我们在稳定状态下培养独立了作用的条件,使我们在稳定支撑状态下培养的力量难以最好的发挥;第二,这种力量训练方法对于提高核心部位深层的小肌肉群却是难以实现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弥补这些弊端,所谓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p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6]。核心稳定力量与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有很大的不同,在练习方式上不仅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而且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不仅进行一维的运动,而且重视两维和三维的运动。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增强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良好的动态稳定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基础,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我国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理论和方法中缺少了身体稳定能力的研究,所以应重视核心稳定性理论的研究。

2.2.3重视有氧耐力和速度的结合速度是训练的核心,有氧耐力训练是速度训练的基础,它们有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特征,专项耐力训练后必须有一组或多组速度训练,刺激肌肉保持兴奋,耐力训练中要注重肌群力量和技术。

2.2.4重视柔韧p灵敏和协调性训练国内教练员通常把协调训练设为灵敏性训练和柔韧性训练,方法有一定区别。国外柔韧性和灵敏性的篮球专项训练也十分重视,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每天坚持柔韧p拉伸练习之外,灵敏性练习甚至放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之中。此外对协调性的训练有许多独到之处,比较注重实战性和比赛的需求来从事训练。而国内篮球运动员的上述训练比较传统,往往将身体灵敏p柔韧性训练和技术训练分开进行。这也许是为什么外国的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状态都是一样,练什么,比赛就出什么。而国内队员练的在好,一到比赛就变形,这确实是因为国内外练习方法和真对性的不同,而显出较大的差距。

2.3篮球体能训练要符合实战的训练理论现在很多教练员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对篮球运动员体能“最好的训练形式是竞赛”,因此,合理的比赛制度已经成为整个训练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正是为达到训练目的,运动队参加比赛越来越频繁,并提出了体能符合实战的训练理论,体能符合实战的训练理论主要体现在:基本技术训练强调简单、精确、对抗、实用;通过实战来增强体能,提高运动员的观察与交流能力;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不可分割;注重力量与速度的相互转换,专项肌群与技术的结合,加大力量训练的比重[7];篮球体能训练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以提高无氧爆发力为核心;高强度、高速度、高对抗,紧密联系实际是篮球体能训练的核心;详细的训练计划并强调针对性;攻守体系设计的完整性;心智训练的贯穿性;1对1的攻守训练是篮球体能训练的基础。

2.4在训练过程中要对运动员体现全方位的人文关怀运动员在攀登运动高峰的艰苦训练和激烈竞争中,困难、矛盾和挫折无处不在,需要教练员及时给予多方面的人文关怀和帮助,包括在不同时间针对不同性格特点运动员实施激励、信任、批评、鞭策很督促。所谓“人文关怀”,即是对运动员训练意外的生活作息制度,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解决实际训练过程中的部分问题。中国的体能训练往往过于强调训练的时间,但美国的训练方式则是正常的训练之外,留出更多的时间让队员们学习其他知识,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保持对篮球运动持久的激情。

2.5重视训练的细节和个性化

2.5.1重视训练的细节在目前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不可能再有什么秘密的训练方法或手段别人不知道,也就是说,大家几乎都互相知道各自在采用什么样的练习方法。从我们对国外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和安排的了解来看,在绝大多数方面与我们是非常相似的,因此许多人就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现代的或者是先进的训练方法或手段,但其中非常重的一点被他们忽视了,这就是大家都采用同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时,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要求不同,那么,所获得的训练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时甚至会达到完全相反的效果。如练习下蹲,以往中国教练要求屈膝角度为90度,而国外则要求双脚与肩同宽,成自然八字站立,下蹲至70度即可,这样不但能练到位,而且能更好的保护膝盖。中国的上肢训练只重视练卧推向外伸的力量,然而恰恰是收的力量才有利于抢篮板球。

2.5.2重视个性化训练个性化训练是指教练员针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和成功参赛不同任务需求,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和训练目标,全面的、整体的选择适宜的训练内容、负荷、方法和安排的训练行为。个性化训练要求教练员根据不同的训练任务、不同的训练阶段、不同的运动员甚至同一运动员不同的身体状态等,制定出不同的训练计划,安排不同的训练负荷,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从而使训练目的明确,训练内容更有针对性,训练效果更显著。训练成功经验证明,运动训练只有强调个性化过程,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国外教练体能训练针对性极强,他们多是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后,为队员量身打造体能训练计划,甚至对队员的每块肌肉练到什么程度都有具体的数据和要求,很值的国内教练借鉴学习。

2.6加快体能教练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在各行各业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的前提下,从教练员个体到教练员群体的发展过程是教练员综合能力要求逐渐增高,原来的教练员训练模式很难适应发展的要求,因此教练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也将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体能教练是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应运而生的队伍,体能训练是走向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必由之路,我国要加快建立专业体能教练队伍,这是竞技体育教练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的总结中,篮协总结各方的意见,决定在新赛季的CBa联赛中,规定每一个俱乐部都将配备一名体能教练。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只是用一名助理教练兼体能教练,并且这些“体能教练”大都是具有经验的运动员担任,知识比较单一,以“师带徒”的形式执教,很难达到互补的效果。国外的高水平运动队大都配备专业的体能教练,甚至有的明星队员有自己的专门体能教练。很多国家有自己的专门体能训练组织结构,美国就有专门体能训练的组织机构:美国国家体能协会和美国运动医学学院。而美国的专职体能教练员必须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有许多是研究生和博士生)、运动实践的经历和持有nSCa的CSCS资格证书这三个条件[8]。

2.7注重训练后的恢复和运动损伤的预防现代化的竞技体育训练,必将更加注重疲劳的恢复,只有疲劳恢复的越快,才能增加训练的量和强度,训练才有更好的效果。加大训练的强度和量,才能提高运动的成绩,达到训练的目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训练中要避免损伤,一次损伤不但影响训练进度,还会影响原先技术的发挥,甚至错过大型赛事。现代竞技体育要在提高训练的科学化上多下功夫,特别要注意训练后的疲劳恢复和预防,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化训练,才有可能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9]。

2.8加强篮球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近年来,通过各种派出去p请进来等技术培训,我国教练员体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然而,学习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方法固然重要,一味的效仿p学习也只能是跟在别人的后面爬行。学习新的理论,了解我国运动员的特点而进行篮球体能训练手段p方法的创新就变的更为重要了。许多成功的战例告诉我们,训练方法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新的训练方法是万万不行的。所以需要教练员、科研人员协调配合,因人而异的注重运动员不同的特点p不同位置加强篮球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3结论

①用辩证的方法把握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把握篮球体能训练本质和发展趋势;②篮球体能训练要与实用、实战相结合;②因人而异,建立符合个人特点的训练方法和手段;④加快体能教练的职业化和专业化;⑤提高恢复手段、预防损伤;⑥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体能训练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谭朕斌.篮球训练计划精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8-80.

[2]刘玉林.从篮球后备力量看我国篮球运动水平[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8):32-35.

[3]杨桦,池建.竞技体育实战制胜案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0:54-57.

[4]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20.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5-47.

[6]中国篮球协会.篮球[J].北京: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07,05,21.

[7]刘志伟.提高我国男篮对抗水平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4,1:15-16.

体能训练的要求篇4

关键词:教练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动力定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8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036-02

一、把握时机也是速度

速度在竞技体育中的灵魂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摔跤训练中如何体现速度呢?

绝不是有了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就能取胜,平日我们教练总爱喊“快点”“太慢了”。可是运动员往往在训练和比赛中,不能完成教练员的要求。我认为是教练员没能把怎样“快”理解透彻的缘故。

“快”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共同追求的,在训练和比赛中如何快起来,却要认真分析。

一般来讲,大家都在追求单纯的“快”,这是很重要的。只能称这种“快”为即时速度,却忽略了另一种“快”――时机。因为摔跤是两个人直接对抗的,而又是在瞬间随时变化的。在这样急迅的变化中,通过规则允许使用的技术动作,表现自身的各种技能。

因为它是通过对方来体现的,是相互的,也是均等的,正因为是相互在瞬间随时变化的对抗中,通过技术动作制服对手,才更体现了要把握许多瞬间出现的机会。我们称之为“时机速度”。也就是在对抗运动的瞬间把握上步、进身发力的时间。

我们大多数教练员重视即时速度,也能采用许多方法手面去提高它。但对如何把握这种时机、恰到好处的运用技术动作,想的不深。在训练中,往往以即时速度要求运动员再快点,去替代时机速度。

还往往意识不到为什么运动员冲的又快又猛还是进不去呢?这就要求我们认识时机速度如何去获得。时机速度需要即时速度作保证。更需要知道,在不断深化、对抗的短暂机会中,去把握运用相应的技术动作。

于是我们提出了在日常训练中,应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化,对技术动作的全面性、熟练性和运用能力常抓不懈,逐步形成高速度、强对抗、瞬间运用技术动作的自动化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高度熟练的自动化速度,就会出现根据对手身体瞬间状态,形成步法抢点的自动化,也是时机速度的全部含义。

它告诉我们,全面技术的熟练要贯彻训练的全过程,逐步在运动员身上出现更多技术动作的自动化定型,就会出现更多的抢点自动化。训练的进一步深化,在即时速度的保证下,把握更多的运用技术动作的机会。

二、建立动力定型的最终目的

1.抢、夺、拿、插、捧、掏不是目的,它只是为运用技术动作的重要辅助手段。

它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技术动作去实现攻击对方的目的。但抢、夺、拿、插、捧、掏一定要在运动中,变化中的瞬间去选择具体的技术动作,完成攻击的目的。

这种特定要求形式和技术动作完整的结合,才是完整的进攻。它要求教练员首先要弄清楚在抢、夺、拿、插、捧、掏的运动变化中,在什么样的瞬间状态和哪个技术动作,或是和哪些技术动作能做完整的结合。才能在训练中引导运动员有目标的去实践,并且在反复的重复中去摸索结合的规律性。才能逐步在快速、变化和连续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种结合,还要不断的强度和快速连接中,继续深化,才可能建立起一定的动作定型。教练员必须认识建立定型的操作规律,才能带领运动员,在越来越艰苦的强度要求中,以高度的自觉性坚持下去,最终获得在强对抗状态变化下,技术动作能完美的结合,形成动力定型。

2.千锤百炼。

勤与苦是根本,思考则是勤与苦的升华。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其根本的差别就在于会不会善于思考。对于教练员同样如此。那些成功的教练员就是由于善于思考,才能把握方向,少走弯路。

这种深化的过程,就是向运动员自身的惰性和有意安排的困难面前,向怯意心理作顽强争斗获得的,它也是以教练员克服自身惰性的顽强精神作保证。否则就会被运动员的惰性所同化,而走较大的弯路。

3.任何合格的产品都有其本身特定的要求,也只有按其规定的要求完成的产品才能合格。

我们摔跤是在运动和变化中对抗的,你所用动作的路线、时机、发力等,都要符合其特有的规律和要求。技术本身在运用中,所要求的力量、速度、柔韧、心理等都要相应的储备。在平日训练中,要有计划的一丝不苟的练习。技术动作的路线、时机、发力及相应的力量、柔韧、速度、胆量等,都要在日常训练中一点一滴的去积累,最后达到在特定条件下运用各种技术动作的能力。

这个积累的过程,就是产品是否合格的过程。比如胆量,平日训练就不敢大胆实践、想赢怕输。长此下去,心理素质绝不会高。依此类推,在发力、力量等等方面,训练中达不到要求,或是不规范,也会出现不同方面的不合格。那么你很难在特定的竞赛条件下,取得好成绩。因为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不同方面的变形。

三、规则变化对训练方向的影响

国际摔联为了使摔跤争取更多的观众,使对抗的双方更能表现自我,在规则上是每年一小变,四年一大变。我们对每一次规则的变化,都需要认真地研究。因为规则的演变,必然导致的是发展方向,对抗的激烈程度,训练的要求有所变化。在四年一大变后,其变化很可能引起训练上的变革。

我认为规则的演变,只能向更加激烈的对抗发展,向鼓励运动员运用技术动作发展,向以力量为基础的技术发展,向以速度和连续进攻方向发展,向迅速变向用力运用技术方向发展,使训练向更艰苦的方向发展。

在训练中,对运动员的要求高了,对教练员的要求则更高了。教练员在训练中能否认清这个趋势,并发挥其组织和指挥才能,是能否带领运动员向新的方向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能否适应规则变化后的新要求,走在其他运动队前面的关键。

四、智力的开发是训练良性循环的关键

运动员除少部分人理解的多一些外,大部分人还处于仅按教练员说一点做一点。一时不说,一会就忘的局面。一些旧的习惯时时出现,使要求难以贯彻到底。所以今后要努力作到让运动员在理解中投入训练,去改变旧的习惯。训练的自觉性、刻苦性和理解能力,是一个运动员必不可少的成长因素。所以在今后挑选运动员时,除了思想、身体上的条件外,这三方面应是主要条件。理解能力又是国手向高水平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智力的开发在摔跤训练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摔跤运动在我国的普及,我国摔跤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业余队、省队乃至国家队的训练中,把智力开发放在重要地位的时刻应该到了。因为摔跤运动员水平的高低,不是短跑运动员的个人表现。他是通过对手来表现自己水平高低,只有在技战术上、体能上、心理上、意志上均超过对手,才能战胜之。在特定竞赛条件下战胜对手,那只是一种结果,在结果的背后――训练场上才是真正较量的战场。

这个战场较量的主体是运动员和教练员,而教练员则是这个战场的主导者。就像一个战役中,战士是一个战役的主体,而指挥员则是主导者。一个战役的胜负,要主体――战士的冲锋陷阵去实现胜利,但没有主导者――指挥员的周密调查,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战术,以及他们平日严格的练兵,就不可能取得战役的胜利。运动队的教练员在特定的重大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就直接反映了教练员的训练水平。

这个训练水平的高低就是教练员的智力结晶。运动队的训练方向要教练员制定,全面技术的掌握和熟练要教练员有层次的去安排。技术动作的相关联系,它们有哪些技术可逆反运用,哪些技术动作可相互连接达到连续进攻。规则的不断变化后,要在哪些方面做出调整。技术训练中哪些能力要相应安排,以保证技术动作的高质量完成等等,都需要教练员认真思考和科学的安排,才能引导运动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训练安排的节奏弹性

训练要讲求实效,不能单纯追求大运动量。训练过程就是挖掘运动员潜在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恢复,不提倡疲劳战术。因为训练的过程就是疲劳与恢复的过程,没有恢复就谈不上是好的训练。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负荷造成不同程度的疲劳,并利用不同的消除疲劳手段,获得超量恢复。这种负荷――疲劳――超量恢复的完整过程就是训练的全过程。

随着运动员运动水平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过程也要不断的深化,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才会不断的提高。随着不断的深化和强化的训练,要在每次训练的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根据运动员的潜在能力,则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练员就要挖掘队伍的实际状态,在每个训练周期内,合理的安排强度、练习量和恢复的节奏,以确保运动员始终能以饱满的身体和心理投入每一次训练。

六、手、身、步法有机的统一

手、身、步法在训练中,应和技术同样重要。因为手、身、步法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使用什么动作,或是变化什么动作。技术动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也离不开手、身、步法的相互协调配合。手、身、步法可分成使用技术动作前和使用技术动作时。

1.使用动作前

在对抗的双方,要运用技术动作时,首先接触的就是手。手在抓、握、拿的变化中,又必须和步法不停移动的变化协调一致。才能利用肘、肩、胸、大臂、头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瞬间,造成进攻的瞬间局部优势并及时把握它。之后才是运用技术动作的手、身、法协调配合。这里特别体现的是“要在步法不停移动的变化中制造瞬间的进攻机会”。这个步法不停移动变化,不仅是使身体跟上,协调和维持平衡,而且是在规则允许之下,起到限制对方,破坏对方重心,声东击西,争取更有利的瞬间去运用技术动作。这种使用动作前的手、身、步法的协调配合是具有战术意识的。

2.使用动作时

技术动作在使用过程中的手、身、步法的协调配合和使用前的一切是有所不同的。

经过长期观察研究,提出了上步是取胜的关键,贴身是取胜的保证,旋转是取胜的核心。因为上步才能贴身,贴身才能抱紧,抱紧才能强制对方随着自己旋转,完成技术动作的全过程。

在对抗和比赛中往往会出现,在使用过程中,对方上步或其他防守反应时,手、身、步法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如:使用抱肩颈夹颈背时,在横腰转体过程中,对方向前迈出一步要反攻时,就要及时顺上步的斜前方迈出一步,两臂抱紧,上体及时跟随步法方向追压下去,形成第二次发力。这就是抱肩颈夹颈背的变异动作。在高水平的对抗比赛中,每一种技术动作的完成中,都有可能出现类似状态。

教练员清楚了解每一个技术动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防守或反攻瞬间状态。如何利用手法、身法、步法的某种相应改变,实施第二次进攻。但无论是第一、第二甚至第三次进攻都不能离开上步、贴身、旋转三个要素。

七、训练计划的规律性应用

经过多年训练的总结整理和综合的比较,认识到任何体育项目的训练都有其特殊的规律。随着现代训练手段的多样化,现代科技在体育训练中的渗透,比赛的频繁化,训练模式和训练要求都要随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而有所相应的变化。必须跟上新的要求,但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各层次运动队的训练,根据大型比赛要求,每年应划分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在年与年之间应是螺旋式的重复上升,所以我认为:首先,在冬训中应以提高全面实力素质和全面技术熟练,井逐年在速度上提出新的要求,在技术的相互转化上,提出相应的要求,提高其熟练性和速度。其二,在春训中,加强对抗能力的提高,和在对抗中的技术运用的转化能力。力争在春训中,将冬训中获得的全面实力素质和技术结合向专项能力转化,并带有强化战术变化的要求,以高强度的要求去达此目的,以迎接五月左右的锦标赛。其三,在夏训中,要以专项耐力和技、战术的总体要求,让运动员强化巩固专项能力,技战术的变化和临场的应变能力。并在专项的对抗能力和耐力上,力求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训练要求上,速度和速率要贯彻始终,以提高运动员的最终运用技术动作的高成功率,在不同层次的比赛中才会出现好成绩。

八、训练内容与训练要求的和谐

训练的系统性,对提高运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参加不同层次比赛的年龄段,其训练的系统性都有其不同的训练内容。

不少的教练员只满足于完成训练内容。虽然运动员的水平也在提高,但从训练角度上讲,我认为还远远不够。因为摔跤在我国已经恢复20多年了,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是冠军却总与我们无缘。

在回顾以往的训练中认识到,能否缩短训练周期,提前2年左右训练出一批优秀运动员,从而延长高水平运动员的使用周期,其关键就是对训练内容提出科学的要求。这种要求应是运动员运动水平的超前要求,这种超前要求,是根据比赛的需要而提出的。

这种超前要求又可定名为目标要求,这种目标是在定量、定时、定组数、定次数、定标准上提出具体的量化,让运动员在训练中去追求的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具体量化指标。并且能在不断的提高中,随时再提出一定高度的具体量化要求。

这样的训练要求,教练员必须要全面的了解运动员的各方面的具体状况,才能恰如其分的提出具体的、经过努力、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量化标准。所以说训练内容必须在科学的要求下,才能较好的完成。

当然训练内容,也必须是根据运动员的不足和优势相互弥补中去制定,再和具体量化要求紧密结合,就可获得较大的训练效果,从而缩短训练周期。

九、速度、速率在训练中的重要地位

教练员都承认速度是竞技体育训练和比赛的灵魂。然而在训练中,应如何把它放在真正的位置上,往往意识不是很强烈。在自然界中,我们认识到高速度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那么,我们教练员就要在技术的训练中,从速度上着手,以速度为核心,逐步提高技术运用的速度。因为速度不但具备破坏对方牢固的防守,而且遇到的反攻机会也会大大降低,所以说速度在训练中应贯彻始终。

速度在前面曾将其划分为即时速度(启动速度)和机会速度(时机速度),这里讲的速度就是它们的总和。

在运动员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机会速度占的比量会越来越大。而专项的机会速度,就是要在技术的高度熟练中获得。

体能训练的要求篇5

摘要:重点阐述了民航飞行大学生航空体育教学训练基本原则以及对五个基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航空体育;教学训练;基本原则;基本要求

BasicprinciplesofStaminatrainingfortheStudentsmajoringinFlighttechnology

LiJin-huaSonGpei-shuang

(peDepartmentofBinzhouUniversity,Binzhou,Shandong,256603China)

abstract:thebasicprinciplesofstaminatrainingforthestudentsma-Joringinflighttechnologyismainlydiscussedinthispaper,andtheBasicrequirementsfortheseprinciplesarestatedsawell.

Keywords:staminatraining;basicprinciple;basicrequirements

强健的身体素质是飞行员的职业生命,是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质量、延长飞行寿命的物质基础。因此,做好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地进行体能训练是达到强健的身体素质的关键。本研究根据飞行技术专业的客观要求,以及体能训练的内、外部规律。结合飞行学院学生体能训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五条基本原则。愿同仁提出宝贵建议。

一、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原则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原则是指在教学和体能训练中,发展体能要以健康为前提,用有利于增进学生健康训练的措施,并且通过增进健康来提高学生体能和促进对飞行素质技能练习的掌握。

体能是人类赖以正常生活的物质基础和能力,健康是人们体能状况内在反映和良好活动效能的表现,二者都是飞行员执行飞行任务的基本物质保障[1]。因此,在体能和教学训练中,发展学生体能的同时必须牢牢把握健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贯彻运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全面理解和贯彻体能训练的目的。飞行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体能训练的指针。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内容与要求均应体现在训练目的之中,所以,这是贯彻本原则的根本。第二,训练中加强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要求学生在不怕苦、不怕累的基础上树立健康意识。只有自己意识到位,才会有自觉的健康行为。因此,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是落实健康原则的关键。第三,健康教育要贯穿于体能训练的全过程。健康意识的建立和行为的产生,不是几次训练课就能解决的,而是建立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因此,必须把健康教育融入发展体能训练中。体能训练中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有些项目训练如固滚、浪木、双杠等训练,要做好保护与帮助,

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再者,训练中严禁对抗激烈的训练,如足球等。确保训练项目、环境既符合训练要求,又符合健康、卫生要求。

二、贯彻终身体育意识原则

贯彻终身体育意识原则是指在教学和体能训练中,教材的选编以健身和娱乐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为主,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之养成自觉、自愿体育锻炼的习惯,并终身受益。

终身体育教育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体育教育的运用和扩展。学校体育应以培养学生成为终身体育学习者和锻炼者为终极目标。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的一生都要不断从事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成为终身体育的学习者和锻炼者。

贯彻终身体育意识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体能训练中,思想教育为先。生命在于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长飞行寿命,强健的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而强健的身体素质则是长期体育锻炼的结果,因此,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是达到此目标的内存动力。第二,体能训练要多选些健身和娱乐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娱乐性、趣味性是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的调味品、强心剂。学生产生了兴趣,会自觉自愿地去完成体能训练任务,从而达到终身体育意识的自我养成。第三,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体育教育的全过程。要完成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目标,关键在于学校。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单靠学校体育、课程性教学是不够的,还应校内外结合,充分发挥课外体育、社会体育的感染力帮助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三、注重实效少而精原则

注重实效少而精原则是指教学和体能训练中,训练内容要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做到少而精。

训练内容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体能训练的要求任务来选定。讲究科学性、系统性、注重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相结合,培养飞行职业身体素质与全面身体素质相结合,区别主次、把握重点、循序渐进地选编教材,使之成为体能训练的指导性内容。

注重实效少而精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体能训练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系统性。针对飞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体能要求,科学、系统地选定训练内容。如飞行耐力跑可选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等跑的项目,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第二,体能训练要突出重点,针对性强。结合飞行专业学生身体素质要求,针对性的进行体能训练,如灵敏反应练习,平衡机能稳定性素质练习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这样才尽快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体能训练的要求,完成体能训练的任务。第三,体能训练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能情况选定内容。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能训练,这样才能做到安全训练,尽快提高体能。

四、现代体育与行业特点相结合原则

现代体育与行业特点相结合原则,是指吸取现代体育的新内容,根据飞行专业学生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在教学和体能训练中要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体能训练中应充分体现出培养和提高飞行学生必备的专项素质这个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要注意体能训练内容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一致性。训练中二者必须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能训练的任务。

现代体育与行业特点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吸取现代体育的新内容,要根据飞行学院对学生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特点进行。所选现代体育的新内容,要适合飞行学生体能训练的要求。第二,体能训练所选内容应充分体现出培养和提高飞行学生必备的专项素质这个基本要求,同时也要遵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二者的结合更能体现出当代飞行员所应具备的高强素质。第三,体能训练所选内容要被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经过练习,效果好,效率高。学生的体能提高快,这是吸取现代体育的新内容应达到的效果。

五、育人的原则

育人的原则是指教学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使之成为技术、体能兼备,思想品德高尚的合格飞行员。

体能训练中要重视育人问题,结合训练内容进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心理素质,增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具有责任感、心理素质强的思想素质。

育人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如进行耐力训练时,要进行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教育,进行浪木训练时,要进行勇敢性、相互帮助等方面的教育等。第二,体能训练中进行教育时,要区别对待。针对有些学生来自大城市,家庭条件优越,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第三,体能训练中进行教育要有耐心、细心。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思想意识的形成,是长期的认识过程。因此,施教者必须有耐心、细心,只有这样,才能育好人。

总之,飞行技术专业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它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训练理论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训练场地、器材的改善而得到不断完善[2]。在体能训练中,应经常总结成功的经验,及时吸取失败的教训。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训练原则,使之更加完善。以充分达到指导体能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艾华著,当代中国军队的正规化训练[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8.

[2]沈志峰等,论军事体能训练基本原则[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39-41.

体能训练的要求篇6

关键词:舞蹈演员;体能特征;体能训练

abstraat:alongwithourcountrycultureindustrydevelopmentanddancer'sowndevelopment,requeststothedancer的cart~]onthephysicalabilitytraining,thisarticleelaboratedthedancerphysicalabilitytrainingsignificanceandthecharacteristic,hasdiscusseddancer'sphysicalabilitytrainingcontentandthemethod,

Keyword:Dancer;physicalabilitycharacteristicphysicalabilitytraining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舞蹈演员频繁演出,加之舞蹈动作及其编排的创新,对舞蹈演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目前我国舞蹈演员在训练中重动作而轻体能的现象,为了保证演出质量,吸引观众,充分认识舞蹈演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掌握体能训练的规律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舞蹈演员体能训练的意义及其特征

1.舞蹈演员体能训练的意义

系统而科学的体能训练不但有助于保持舞蹈演员的身体健康,防止受伤,延长从事舞蹈职业的寿命,而且能够确保演员承受频繁的演出,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保证演出质量。

2.舞蹈演员的体能特征

舞蹈的体能特征有着自身独特的个性。其中身体形态是舞蹈演员发展的身体基础,要求身体匀称、五官端正、面容姣好、颈部略长、锁骨与肩胛骨较平、四肢稍长、四肢较直,小腿长于大腿,膝关节平直,踝关节略细,跟腱稍长清晰,骨盆适中,肌肉呈条形,身体线条流畅优美。在身体机能上,由于舞种很多,需要演员在较长时间里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没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就很难高质量的完成表演任务的,同时由于舞蹈技术规格较高,动作复杂多变,绝大部分动作都是在全身各环节协同参与下完成,因此要求演员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较高,视、听、触觉和本体感觉准确、灵敏,动作节奏、平衡、协调和空间感知能力较强。在身体素质方面,舞蹈演员表演时有的动作难度很高,负荷强度大,要求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同时舞蹈对演员的灵敏素质、柔韧素质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脊柱和肩关节要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舞蹈的波浪起伏,舞步的摆荡飘逸、圆润流畅,轻巧弹跳,明快的节奏,都离不开身体素质的支撑。

二、舞蹈演员的体能训练

1.舞蹈演员的形体训练

舞蹈是人体的造型艺术,通常是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舞者思想感情,传递舞蹈中蕴涵的文化信息。肢体语言是以身体的律动为基础,因此通过形体训练,将身体上一些多余的东西剔除掉,把人体上各部位关节从不自然和僵化中解脱出来,让人们懂得怎样去支配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才可以演绎出优美的舞蹈。形体训练可以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形体训练本身包括人的精神、气质、风度的培养,人们在训练中把住精、气、神,

就会逐渐形成一种高雅的气质和风度。形体训练的主要练习有:

(1)头颈部练习。一般采用左右前后抬头、低头、头绕环等练习,注意练习时按照不同的音乐,要求配以不同的面部表情。

(2)腰、腹部练习。通常采用拧腰、扛腰、下腰、弹腰、刷腰、吊腰等练习。

(3)肩、胸练习。一般采用扶把压肩、俯地拉肩和弹腰、下腰、甩肩等练习。

(4)手臂练习,即芭蕾的七个手位,

以及手型、手臂应控制的弧度等。通过手臂的摆动练习和波浪练习来领会上臂带动前臂的发力方法,

体会手臂发力的最终结束点,即指端。要求手臂的动作刚柔适度、自然、文雅有活力。

(5)挺拔直立练习。

一是静立式练习,二是靠墙站立、立踵练习。均要求双肩平正、下沉,提颈、顶头,双目平视,下巴内收,收腹、挺胸、立腰,臀部夹紧,两腿伸直并拢,练习时就像有一直线从头顶沿着脊柱向上拉,头上可顶一本书行进间移动或转头练习。

(6)脚位的立、蹲练习。练习芭蕾的五个脚位,要求两胯外开收紧,两腿内侧肌收紧,臀部肌肉上提并收紧,两脚外开。

(7)开胯练习。一般采用“蛙式爬地”和两腿打开,躺地压胯练习。还可以采用“背臂”和“面壁挤压胯”等练习。

(8)胯、膝、踝三关节练习。主要采用腿功练习,如压、扳、踢、控腿等。以及带有强制性的扳腿练习,时间控制在30秒左右,通常是练习者感到肌肉酸、胀、痛为止,这样才能有效地拉长腿部韧带。

2.舞蹈演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1)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以及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能力,也就是指身体各关节的整体灵活性。

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两种方法。动力拉伸法是通过有节奏地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使软组织逐渐被拉长的方法;静力拉伸法是先通过缓慢的拉伸动作将肌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的程度时要暂时静止不动,使这些软组织处于一个持续被拉长的状态。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往往采用负重和不负重的拉伸练习。其主要方法有:

①发展肩部、腿部、髋部和脚踝部的柔韧性的主要手段:压、搬、劈、摆、踢、绷和绕环等练习。

②发展躯干柔韧性的主要手段:站立体前屈、体后屈、俯卧背伸、转体、甩腰、吊腰和腰绕环等。

③发展手臂柔韧性的主要手段:手臂波浪、臂绕环等。

(2)力量素质训练

根据舞蹈演员完成舞蹈动作所需要的力量素质的不同,主要有动力性快速力量训练和力量耐力训练两种。其一,速度力量训练主要采用超等长收缩训练,超等长收缩是先使肌肉离心收缩,然后接着做向心收缩。这种练习可通过牵张反射加大肌肉收缩力量,与其它力量练习相比,神经、肌肉系统受到的刺激更强,肌肉发力速度更快,动作结构更接近人体的运动形式。发展舞蹈演员的快速力量通常采用中小负荷或克服舞者自身体重负荷进行练习。其二,力量耐力训练常常采用25%-40%的负荷强度,但是要求重复次数较多,甚至达到极限,至少要达到疲劳的积累。其主要有以下几种练习:

①基本功中的力量训练。这种练习时要有针对性和注意舞姿。如舞蹈中的前进后退步、左右横移步、左右并换步、行进间跳跃步、双脚并立重心升降练习等。

②髓部力量训练。主要有:深弓箭步跳跃、两腿开立脚内或外扒屈蹲、举腿剪绞和左右交叉摆腿等练习。

⑧腹、腰部力量训练。腹部练习主要有:正面或侧面的仰卧起坐、悬垂举腿、元宝收腹坐、负重转体、立卧撑、直(屈)腿收腹跳。腰部练习主要有:负重桥形挺腹、俯卧两头起、负重弓身、负重体侧屈、扛腰、下腰、弹腰、刷腰、吊腰等。

④膝、踝、踝关节力量训练。主要有:跳绳、台阶换脚跳、直体提踵、立踝、深蹲或半蹲、弹簧步、跑跳步、原地双跳双落、单跳双落、单跳单落、各种行进间跳跃。训练时要求上体正直、收腹、紧腰,落地时脚要柔和,膝要稍屈。

⑤肩、背部力量训练。主要有:俯卧撑和背起。

⑥力量耐力的训练。主要有:持续跳绳、跑步练习等。

体能训练的要求篇7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实施对策

高校开展的拓展训练可以进一步的锻炼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生理素质,而且此教学的开展还是高校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既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说,拓展训练的开展积极意义比较多,但就目前高校开展的拓展训练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拓展训练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为何要开展拓展训练

1、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在教学中注重的是体育训练,而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锻炼意识,所以说,体育教学注重的是意识以及身体方面的教学,却忽视了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教学,鉴于这样的情况,高校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之后,个人训练依然是主体部分,但增加了部分集体训练,但此训练的效果并不是很显著,而与此同时国家又提出了素质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学就不得不通过拓展训练来达成教学目标。

2、是现代体育教学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传授,但现代化教学不同,现代化教学注重的是以人为本,要求高校开展素质教学。素质教学要求高校在体育教学中从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其它教学内容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但拓展训练则可以。拓展训练注重的是思想以及挑战性,学生在参与集体挑战过程中,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可以说,拓展训练是满足现代化体育教学需求的,因此有效落实拓展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校有效落实拓展训练应该采取的措施

1、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场地

高校在开展体育拓展训练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训练场地,同时还需要使用一些基础设备,但就目前很多高校拓展训练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很多高校在此方面的经费投入有限,进而导致拓展训练的开展缺乏相应的场地和设备,从而阻碍了拓展训练的有效开展。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让训练更加丰富多彩,高校就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建设训练场地,同时还应该购买更多的设备,为拓展训练的开展提供基础设施需要。

2、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项目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训练项目是非常重要的,若是项目的选择不够科学合理,那么就会影响拓展训练的实际作用,因此,高校想要有效落实拓展训练,就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项目。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基本素质进行提升,而想要让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提升,那么就应该让学生参加一些有挑战性、能够挑战极限的一些运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团队之间就需要互相配合,这样学生就会形成团队合作精神[1]。与此同时,拓展训练还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而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会采用室内结合室外的训练,让学生先在室内进行讨论,然后在室外开展训练活动。高校开展的众多训练项目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热身项目,此类型项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全身运动起来,做好热身活动,带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热情;第二类是风险比较低的户外活动,此类型活动可以由个人来完成,也可以由团体合作来完成,让学生参与此类型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身体灵活性;第三类是高风险项目。此类型项目的难度比较高,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还要考虑安全设备、场地等相关内容,在确定所有相关内容都没有问题之后才能实施此类型训练。

3、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高校开展的拓展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是在实施训练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那么训练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出现意外,进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因此,高校想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开展拓展训练,就必须要从安全防护入手,保证学生的安全。在组织学生进行训练之前,教师首先要对训练中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预测,然后在实施训练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防护,这样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其安全才能得到保障[2]。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各项拓展训练的安全性,应该在训练场上较为危险的地方设置危险警示牌,而在开展一些危险性比较高的拓展训练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在场监督,同时还应该配置专职人员来进行监管,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安全。

4、组建高素质的拓展训练教师团队

教师是开展拓展训练的主要人员,为了确保拓展可以取得更好地效果,高校就必须要组建高素质的拓展训练教师团队,只有教师的训练水平满足训练需求,训练的效果才能更好。因此,高校应该对目前从事拓展训练工作的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教师能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拓展训练俱乐部的机会,促使教师能够从俱乐部中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这样教师开展的拓展训练才能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拓展训练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想要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就应该对拓展训练的基本需求进行了解,先满足其场地、设备等基础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明确拓展训练项目,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以此来确保学生在参与拓展训练过程中其安全是有保障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地学习拓展训练相关知识,并参与实践,从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拓展训练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地拓展训练机会。

作者:卢小琼单位:贵州商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体能训练的要求篇8

通讯作者:王军

【关键词】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模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44

航空医学鉴定训练工作一直是航卫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高性能战斗机的广泛使用并在局部战争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军一直沿用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目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需求,因此,探索与构建新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模式已成为空军战略转型建设的新趋势和新任务。

1高性能战斗机“三高”特点对航空医学训练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1.1高性能战斗机对飞行员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中高载荷,且持续时间长,反复出现,载荷增长快,对飞行员的心血管贮备能力和反射与适应状态提出了严峻挑战[1]。高角加速度,特别是与持续高过载联合作用,对飞行员前庭功能、空间定向能力和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4%~10%的军事飞行作业失误是由空间定向障碍所致。高度复杂的座舱仪表信息、夜间及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对飞行员的特殊视觉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全”(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和“两长”(续航时间长、作战半径长)的飞行特点对飞行员的飞行耐力和体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2高性能战斗机对飞行员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能战机所具有的高认知负荷对飞行员心理、智能和人格特征提出了较高要求;高强度和高耐力的飞行任务对飞行员的情绪管理、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飞行中的应激状态更是对飞行员的心身状况和调节提出了更高要求。

2飞行员医学训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军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和装备高性能战机以来,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较好的航空医学训练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以离心机训练为主体的航空医学训练体系,建立了场站、联勤医院空勤科和疗养院、航空医学研究所的三级训练模式[2],初步制定了航空医学训练的方法和标准,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飞行员及各级医训人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与空勤医疗和疗养相比,飞行员及各级医训人员对航空医学训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仍停留在只要身体健康无病患就可以飞行的基础上,重“医”轻“训”和重“养”轻“训”的状况仍存在,没有充分认识到航空医学训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2缺乏统一的航空医学训练教程及标准目前的航空医学训练仍是依托各地的现有条件,自行组织航空医学训练,缺乏统一的训练方法,这就使得各地训练效果参差不齐。且目前仍没有制定出规范的训练教程,也没有确定量化的训练标准,以致对训练结果无法做出精确判断,使得航空医学训练工作不能完全适应高性能战机对飞行员的要求。

2.3航空医学训练设备相对陈旧落后目前的航空医学训练设备仍比较落后,缺乏大量仿真设备,特别是缺乏针对高性能战机的专项航空医学训练设备,医训人员难以采集真实情况下的各项数据。同时,难以进行场景再现和回顾,从而使得医训工作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不能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论证。

2.4医学训练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航空医学训练工作与普通的空勤医疗工作不同,是一个在健康飞行员中“优中选优、优中创优”的工作,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工作,需要有较强的航空医学知识背景,因此,对从事航空医学训练工作的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无论从场站还是到鉴定训练中心,这样的专业医训人员尚比较缺乏。

3对策及建议

3.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航空医学训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新时期高科技战争的需要以及高性能战机不断的列装和其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航空医学训练,要把航空医学训练工作提高到和空勤医疗及疗养相同等的地位,纳入飞行员的日常工作中,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各级航卫保障部门和飞行部队要进行科学组织和管理,定期评估和审核,充分认识航空医学鉴定训练工作在提高航卫综合保障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

3.2注重实际,积极制定有效实用的航空医学训练教程和标准要立足现有,特别是针对高性能战机的特点,科学合理运用医学知识,根据不同的机种和不同飞行任务做出不同的医学训练要求,除目前开展的体能训练和离心机训练外,要特别注重加强飞行员的其他专项航空医学训练。尤其是在空中黑视、错觉、晕厥、特技飞行呼吸不适、加速度性肺不张、抗缺氧、抗负荷、前庭功能稳定性、应激状况下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等方面,要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航空医学训练教程和标准,为医学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3.3转变模式,着力构建新型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体系2009年空军收回5家疗养院并改制为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形成了场站、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航空医学研究所三级鉴定训练体系,这是航卫保障体系模式的新突破,对完善航卫保障体系,深化联勤制度改革,提高航卫保障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可以将体能训练和一般仪器训练安排在场站完成,鉴定训练中心定期完成较复杂仪器训练、相关心理训练等基层保障力量无法完成的航空医学训练科目,航空医学研究所完成离心机医学训练工作并对基层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带,形成系统化、科学化、多层次、多水平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模式,充分发挥这一新型航卫保障模式在改善飞行安全、提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具有的重大作用。

3.4加强投入,大力抓好专业人才培养及专项设备研发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研用结合的工作,可以依托航空医学研究所和第四军医大学等单位,加强解决航空医学训练中实际问题的攻关科研能力[3],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人员,为科学开展鉴定训练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此外,一方面需要在航校、场站、鉴定训练中心等单位普及一般医学训练设备,同时要根据高性能战机的特点,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引进和研发先进的专项航空医学鉴定训练设备,为做好新形势下鉴定训练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武留信.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专项医学选拔与训练[J].航空军医,2002,30(1):36-39.

[2]徐珀,安瑞卿,陈立明.联勤体制下的航空卫生保障问题[J].航空军医,2006,34(1):24-25.

体能训练的要求篇9

一、拓展训练在体育课中开展的意义

拓展训练具有极强的挑战性、熔炼性和教育性等特性。体育教师把拓展训练引入到中职体育课堂中,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中职生的团队意识,并对中职生起到教育作用。

1.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与普通体育课不同的地方,是拓展训练的强度较大,一般多会含有大量的体能类训练项目,要求学生在拓展训练活动中承受一定的身体负荷,最大限度地锻炼体能,使学生的身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普通的中职体育课仅仅是热身、自由活动和一些球类活动,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并不明显,而拓展训练则不同,其多为挑战性项目、竞技性项目,而且会有时限要求,要求参与者凭借经验和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虽然会十分辛苦,其身体素质却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2.可以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多数拓展训练都是实施的分组活动模式,注重组与组间的竞争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种训练是熔炼性的,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集体合作,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得荣誉,感受到凝聚力,提高团队意识。例如,“挤圈”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集体克服困难,如此便增强了团队意识。

3.可以起到教育作用

中职体育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但是将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引入,可以使学生更多地w验,感悟,在训练中获得启示与教育,从而不断地在体育训练中获得人格修养的提升,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拓展训练在体育课中开展的策略

在体育课中开展拓展训练,需要确保拓展训练中的安全,注重拓展项目的内容设计,注意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体系设计。

1.确保拓展训练中的安全

拓展训练不同于普通的体育训练,其对于学生本身的体能素质要求较高,而对于场地的要求更是十分严格,一旦准备工作和保障工作不到位,那么拓展训练就有可能出现问题。所以,安全保障是拓展训练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拓展训练活动开始前,先确认现场安全保障工作是否到位,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可以适当降低某些项目的难度和要求,并指导和监控教学的全过程,使得课程更具有可操作性。这样一来,安全得到了保障,后续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开展了。

2.注重拓展项目的内容设计

拓展项目的内容设计是拓展训练的灵魂所在。教师在进行拓展项目时,可以将其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两个层面。

(1)基本素质训练方面。基本素质训练的要求相对来说会简单明晰一些,主要是提高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与能力,设计的内容多为一些挑战自身极限的项目,比如“孤岛求生”“巨人梯”等。

(2)综合素质训练方面。综合素质是相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来说的,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的重要训练内容。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

3.注意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体系设计

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体系设计是关乎拓展训练成效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注重二者的设计与构思。

(1)组织形式设计。所谓组织形式设计,就是指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训练形式,安排训练场地和训练时间,设计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预想拓展训练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事先的准备。

(2)评价体系设计。拓展训练不能忽视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此,教师在体育课中引入拓展训练时,要关注评价体系的设计,对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合理评价,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体能训练的要求篇10

关键词:高校运动;运动训练;组合训练;应用途径

引言:运动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我国教育体制建设过程中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着积极意义。不同于初高中教育阶段,高校的运动教育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单独科目,而是被作为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一大目标而受到了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相关重视。但就现阶段我国高校运动训练的现状而言,其体制建设十分不完善。多数高校在训练内容上不具备完整体制,在运动训练时不具备针对性。这就使得我国高校运动训练具有着盲目性这一弊端。为使得我国高校运动训练的落后现状得以解决,采用组合训练模式具有着较为良好的应用价值。

一、组合训练概述

(一)组合训练的产生及发展

组合训练这一理念最早来源于足球运动中,是指在足球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使得运动员综合水平以及各方面运动要素得以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得以提升,进而间接掌控相关运动技能。伴随着体育运动教学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制建设的内容组成后,教师通过对于足球训练的相关体制进行了筛选与分析,最终将其体制与现代运动教育进行了相关融合,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全面性需求下的我国高校运动教学需求。现阶段,在我国多数高校的体育运动教学中均进行了组合型训练的应用,就其效果而言均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组合训练的方法及含义

组合训练的方法来源于组合训练理论的提出及相关发展。组合训练不同于传统的运动训练体制,其将运动训练进行了模块化划分,旨在通过对不同阶段的运动训练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以满足不同基础能力以及不同环境需求下的运动训练要求。组合训练的方法,是指在对接受训练的受众进行基础能力测评后,根据测评结果的相应体现,对受众的实际能力技巧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并针对不同受众的分析结果对受众的实际训练需求进行在训练内容上的针对性体现。

由于高校运动训练对学生全面性发展具有着较高的积极意义,因而在运动训练机制上进行相关建设,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满足,以完成对大部分学生达到训练标准这一目的的实现。目前在我国高校运动训练的综合训练实践中,主要包含体能、技术、战术和心理四部分训练内容。面对着不同学生的实际训练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内容模块的强化训练以达到对不同标准的实际满足。

二、高校运动训练中组合训练方法的应用

(一)组织体能训练

高校运动教学不同于体育学院的运动教学需求,在实际教学效果上不需要对学生运动的技巧性进行过高要求,因而实际组合训练的实践主要以对学生的体能训练为主。高校运动训练在其内容上具有着较高的丰富性。为满足我国高校学生对于体育项目选择的自主性以及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我国高校在体育运动教学的开展上具有着多项目、多内容、多形式的特点。因而组合训练的应用对于学生的体能提升应当根据学生选择体育学习项目的不同,来对学生的体能进行与体育项目相结合的训练。例如,球类体育项目的学生可以结合球类运动特点进行带球的综合体能训练以及不带球的单项体育训练,田径类学生则可以采用负重类单向训练以及普通的适应性训练、核心强化训练等体能训练方式。

(二)注意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统一

传统的运动组合训练,往往将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视为一大矛盾,认为训练量与强度应当被视为一对对立的标准,在训练中很难做到二者的实际调和。而在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中,训练量与强度应当作为体育训练中较为重要的参数指标而受到相应的重视。由于学生不同于运动员,其身体素质以及承受能力均较为低下,因而教师在开展组合训练时对训练量与训练强度需要做到互相适应,尽可能的做到在实际训练中使得二者相互结合,共同提升。作为高校体育运动中同样重要的基本素质,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对于两项训练均存在着需求。因而在实际训练中二者在训练内容及训练手法上需要得到统一。

三、高校组合训练方法探析

(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高校学生不同于职业运动员,其自身体能以及身体素质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接受训练时往往很难再训练强度上进行过快的提升。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组合训练时当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对训练方法进行循序渐进的提升。组合训练的实际开展之前,教师可以结合体育项目的特性对学生进行基础能力的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对是及训练的内容以及侧重方向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制定。在学生对训练内容及强度进行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在此重复对学生能力的检测以及训练内容的制定。检测与内容改进相互结合,以满足实际训练结果的阶段性提升。

(二)开展技术训练

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掌握,离不开对技巧的实际训练。高校学生由于其大多数都未接受过系统化的体育运动训练,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在其技巧性上几乎得不到体现。就此现状而言,教师在进行组合训练时需要对学生的技巧性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满足学生掌握运动项目中对技巧性的相应需求。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可以由简入繁,从对运动项目的历史发展开始,对学生进行由易到难的技巧性训练,进而加强学生对于体育项目掌握的综合提升。

(三)结合实战开展综合训练

组合训练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综合性得到提升,进而基本掌握对一门体育项目的基础技巧与基本认知。因此在实际组合训练中当学生的体能与身体素质达到了一定标准后,且其技巧性也得到了相应训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综合训练的开展。作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实战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技巧性与体能上的基本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对已掌握的技巧进行强化提升。组合训练中,由于不同学生具备着不同的实力与基础素质,因而在实际训练中对不同学生具有着不同的侧重。而在开展以实战为基本形式的综合训练时,学生对自身缺陷与优势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加深认识,进而促进学生在训练中收获更完善的结果。

结语:

高校运动训练作为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方式,其在内涵上以及教学体制上依旧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满足我国高校学生在身体素质与专业能力上的全方面发展需求,对学生开展组合训练有助于在高校教学阶段提升教学体制的科学性。在面对我国高校运动训练的具体要求时,高校教师应当结合自身高校学生以及教学资源实际,对组合训练的内容及针对性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运动训练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