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焊接的基础知识十篇焊接的基础知识十篇

焊接的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23

焊接的基础知识篇1

一﹑培训目标

1.    理论知识

根据《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国家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通过培训,使培训学员掌握焊工基础知识、电弧焊、气焊以及气割等知识的基本原理,焊工的安全知识,提高学员安全防护意识。

2.    技能操作

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通过培训突出专业操作技能,使培训对象对金属材料的焊接与气割有一定的操作水平,能掌握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和规范意识,提高学员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培训时间

总课时24 理论课时 6 技能课时16机动课时2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理论知识部分

1.    焊工基础知识。

2.    焊接过程中,焊接与切割的防火防爆的规范措施。

3.    金属材料的一般知识。

4.    焊接工艺的基础知识。

5.    气焊、气割、电弧焊等主要设备的性能和基本原理。

6.    焊炬、割炬、电焊钳等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参数。

7.    电焊条焊炬参数的选择方法。

8.    焊炬缺陷产生的原因和焊接质量的检测基本方法。

9.    安全用电和电工基础知识。

10.特殊焊接作业安全作业技术。

(二)实际操作技能

1.    气焊,气割大焰调试的方法。

2.    焊接设备的调试方法。

3.    焊条,电弧焊在各种位置下的焊接方法。

4.    化工原料容器以及管道的焊补方法。

5.    设备接地与接零的方法。

焊接的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工作过程;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93-02

焊接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高职焊接专业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其初期课程体系源于中专或普通专科的焊接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过于强调学生的技能学习,忽略了理论教学的指导性。(2)忽略了焊工与铆工的关系。当前很多结构件焊接企业铆焊合一,培养焊接专业技能人才,必须学习铆工相关知识。(3)淡化了焊工对工艺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会编制焊接工艺规程或进行焊接工艺评定。(4)没有有效地将国家焊工职业标准内容与课程相结合。(5)学校培养与企业链接不紧密,所培养的人才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总之,以上问题是高职焊接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必须有其本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当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基于工作过程的含义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要对现实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对其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以获得应具备件的生产工艺流程。

典型焊接工艺流程及职业能力

通过走访和调研大量钢结构焊接企业,对其典型焊接件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从事焊接的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见下页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1)焊接是该生产流程的主要环节之一,由焊工负责,主要进行各种焊接操作。焊接前的下料、拼装,焊后矫正由铆工负责,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由焊接工艺员负责,而焊接检验由焊接检验员负责。由此可见,焊工、铆工、焊接工艺员、焊接检验员四个岗位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工作过程。(2)结构复杂的焊接结构件是由若干简单结构件组合而成,先生产简单结构件,最后在总装车间或生产现场进行总装。个别焊接结构件还需要焊前或焊后进行热处理。(3)作为一个高技能的焊工,应该具备“能识图、知下料、明安全、懂工艺、熟操作、会检验”的职业能力。只有具备丰富的一线焊接操作经验,才能更好地胜任焊接工艺和焊接检验的工作。

高职焊接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焊接岗位群,由“通才”(在学校,通过系列课程,让学生掌握焊接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向“专才”(在企业,结合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的实训岗位进行侧重培养)过渡。因此,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研究课程体系建设,所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合企业的需求。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焊接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其中专业方向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两个方面。

以焊接生产工艺流程及所需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课程如表2所示,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负责焊接基础理论的学习,通过焊接实验、实训(以试板和简单焊接产品为载体)掌握基本的焊接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企业负责学生职业能力和企业文化的学习,通过生产实训、顶岗实习(以实际产品为载体)熟练掌握焊接相关技能。

以知识的相互链接决定课程的先后顺序(1)专业基础课开设在专业方向课之前。适当将某些专业课的内容融入专业基础课之中,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的教学。例如,在机械制图中加入展开图、焊接图,有利于材料成型工艺学、焊接施工图识读识训的教学。(2)根据专业方向课之间的知识链接,设置专业方向课的顺序。例如,熔焊原理是学习焊接方法与设备等课程的基础,应该开设在其他专业方向课之前。(3)将焊接实训与专业理论课穿行。打破那种先理论、再实训的模式,在上理论课前先进行实训,实训后再上理论课,接下来再实训,通过理论与实训相互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4)毕业综合设计是综合检查学生各方面知识的课程,应在所有专业方向课之后。通过对中等复杂零件的焊接,系统掌握焊接图识读、工艺文件的编制、焊接、检验等知识,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将焊接的行业标准融入课程之中焊接作为特种工种,必须持有焊工资格证和操作证,“双证上岗”是对焊接人员的从业要求,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将初、中、高级焊工的要求要有机地融入实训项目之中,为学生的顺利取证做准备。

拓展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国内国际焊接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国际焊接标准解读与贯彻、现代焊接技术及应用、焊接专业英语等。

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是加深校企合作的有益探索。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焊接人才,才适应社会的需要,深受企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彭颖.基于工作过程的职课程建设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

[3]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

[4]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焊接的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焊接案例式教学专业课低合金高强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35-01

1焊接类专业课实行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

焊接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成型方法,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统计约有45%~50%的钢材通过焊接成型后才在各行各业得以应用。同时,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焊接专业却一枝独秀,焊接专业的人才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基于强大的社会需要,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焊接相关的专业或方向,并对专业或方向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的改进,在强调基础的前提下,强化了应用和实践环节的培养。目前焊接专业或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焊接成型原理及材料焊接性;焊接成型工艺及设备;焊接电源及自动控制;焊接结构及制造技术;无损检测及质量控制与管理。可见,焊接类的专业课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材料,机械,电子,力学等诸多学科,其中既有复杂的材料科学及成型的基本原理,又有机械电气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冗杂的工艺。目前,高等教学的规模不断扩张,逐步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了大众教育,而高校的教育资源和与之配套的设备及设施相对缺乏,再加上大部分同学的专业基础较薄弱,对该专业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掌握不够扎实,传统的教学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工程案例教学法结合典型的具体实例,将深奥的原理及冗杂的工艺融入到具体的工程案例中,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而要保证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成功实施,必须精心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本文结合我校实际,以低合金高强钢厚大件的焊接为例,阐述了焊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典型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2工程案例的设计与应用举例

低合金高强度钢,是指在碳素钢中加入总质量分数不超过5%的各种合金元素,以提高钢的各种机械性能的钢材。这是一类可焊接的低碳工程结构用钢,其含碳量通常小于0.25%,比普通碳素结构钢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和屈强比,拥有较好的冷热加工成型性,良好的焊接性,较低的冷脆倾向、缺口和时效敏感性,以及有较好的抗大气、海水等腐蚀能力。作为工程结构用途的低合金高强度钢,人们主要使用其力学性能,以满足结构件在承受载荷时能保持稳定的形状,而不致由于产生明显的变形或断裂导致失效。低合金高强度钢不仅性能优良,而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热轧状态或经简单的热处理后便可使用。厚大件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就是开发高效焊接方法,同时,一般低合金高强钢的可焊性并不是很好,屈服强度在460mpa以上的低合金高强钢,正火处理,碳当量在0.47%以上。这种钢在焊接时存在一定的淬硬倾向,很容易产生冷裂纹,焊接性较差。焊接融合区是最薄弱的部分,有明显的不均匀性,组织性能突变等。厚板低合金高强钢常出现的焊接缺陷主要有: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焊缝裂纹;层状撕裂以及气孔、夹杂、未融合未焊透等。可见,低合金高强钢厚大件的焊接面临的诸如,高效焊接方法的开发;焊接裂纹;残余应力与变形等问题,也是焊接专业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难点及重点。如果能够以此为基础巧妙的设计和引入典型的工程案例,可以将这些重要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讲解,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由我们主导完成的工程机械动力臂焊接方法及接头性能评价的课题,就可以作为典型的工程案例来使用。在项目实施之前,该公司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或半自动焊接方法,生产效率低下,同时由于人工操作随机性较大,焊接接头质量很难得到保障。项目实施后采用了双丝双弧焊接机器人技术,使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同时接头质量也得到了保障,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探索焊接新工艺和新方法,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新工艺方法焊接时,采用双层焊一次焊接而成,而双层焊的层间温度的控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以此作为工程案例,可以引入和讲解多层焊的焊接热循环这一关键知识点,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同学们理解抽象的理论。

低合金高强钢厚大件的焊接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焊接应力和变形问题,建筑机械的动力臂由于存在焊接应力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失效开裂的情形时有发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同样的,如果以此作为工程案例,进一步来分析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形成原因,分类及预防和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措施就会极大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同学们理解抽象的原理。同时通过设计和运用典型的工程案例,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焊接的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新课改焊接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171-01

当前高等院校不仅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因此,要实现创新型国家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一大批应用基础型高校的创建和发展,也同样需要一大批有特色的应用型高校的存在。特别是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建设,将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也会在高校与企业之间起到重要的知识-经济转化的桥梁及纽带作用。而应用型高校的建设,主要是基于高校特色专业和强调实践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输送既具有一定基础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技能的复合型科技人才,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提供动力。焊接专业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做好该专业的实用性人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需求。

1焊接专业的教学特点

首先,就教学的目标来讲,焊接专业的最高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出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的人才,是学生能够胜任焊接工艺的各项操作,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的掌握;其次对于焊接专业的学生来所,需要具备以下的能力和知识,除了一般专业需要掌握的各项基础知识和社会能力外,焊接专业学生要掌握,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力学以及焊接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计算、制图、测量等专业技能,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在各大高校,职业院校中,焊接专业是机械学科中的重要组成,在课程的设置上,主要有焊接冶金、焊接控制、结构工程、连接技术等,一般是有理论教学作为入门,然后结合实践,在高年级时安排实习,产于实际的项目操作。由于焊接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上,一方面要对可领域的学科进行交叉性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如何做好焊接专业的教学,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2.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创新与改革

正确的焊接专业的教学观念是做好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创新人才工作的根本,是一切实践的指导和前提,科学合理的观念能够帮助学生的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学校要在保障理论知识的教育基础上,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作为改革的立足点,提高对于实际项目参与的重视程度,对于模拟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其次,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程安排。

2.2对于基础课程到一步完善

对于焊接专业的教学来说,基础课程始终是根本,教学创新和教育改革不能脱离基础课程的内容,反而要围绕基础课程展开,对其进一步的完善,这一种完善的具体要求便是要不断的增加焊接专业的新的理论和技术的灌输和运用。比如,现在普遍存在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工艺、钎焊技术等知识,添加到基础课程中来,保障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另一方面,对于基础课程的完善,还要落实到实践中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转化。

2.3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开设特色课程

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要求便是,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开展特色教育,最主要的是在课程的设置上有所体现,学校要加大创新力度,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开设特色课程,比如该校所处城市有大型的机械制造企业,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实际的项目。

2.4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教学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任务教学法是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任务和项目,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互动以及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语言学习产生充分的认知,以目的性的学习体验,做到“产、学、用”的有效结合,进而更好的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任务教学法在焊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的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结合专业特点,有所针对的学习,为学生以后能够更快的在工作中使用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在焊接专业教学中充分的运用好任务教学法,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总之,任务教学法是十分适合焊接专业教学的方法,应当坚持深化落实。

2.5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实现焊接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培养的最前沿工作者,因此,加强各大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主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对于当前先进的技术工艺要及时掌握;其次要让教师树立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最后要提高教学专业负责的教学态度。

2.6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教学案例

为了转变在各院校中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学校要将授课的重心转移到实际的项目中来,只有基于真实的工程案例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应用型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在课程中增加缺陷分析和质量检验实例模块,通过一些典型的工程作为实例,进行讲解,在学校建立实验基地能够很好的保障教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进行焊接专业的教学时,一定要将新课改对于培养学生“产学研”能力的要求作为教学重点,以锻炼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转变教育理念,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焊接专业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凯,张秀红,张幼军.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C]//2010thi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technologyandtraining(ett2010),2010.

焊接的基础知识篇5

当前高等院校不仅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因此,要实现创新型国家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一大批应用基础型高校的创建和发展,也同样需要一大批有特色的应用型高校的存在。特别是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建设,将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也会在高校与企业之间起到重要的知识-经济转化的桥梁及纽带作用。而应用型高校的建设,主要是基于高校特色专业和强调实践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输送既具有一定基础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技能的复合型科技人才,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提供动力。焊接专业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做好该专业的实用性人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需求。

1焊接专业的教学特点

首先,就教学的目标来讲,焊接专业的最高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出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的人才,是学生能够胜任焊接工艺的各项操作,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的掌握;其次对于焊接专业的学生来所,需要具备以下的能力和知识,除了一般专业需要掌握的各项基础知识和社会能力外,焊接专业学生要掌握,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力学以及焊接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计算、制图、测量等专业技能,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在各大高校,职业院校中,焊接专业是机械学科中的重要组成,在课程的设置上,主要有焊接冶金、焊接控制、结构工程、连接技术等,一般是有理论教学作为入门,然后结合实践,在高年级时安排实习,产于实际的项目操作。由于焊接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上,一方面要对可领域的学科进行交叉性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如何做好焊接专业的教学,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2.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创新与改革

正确的焊接专业的教学观念是做好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创新人才工作的根本,是一切实践的指导和前提,科学合理的观念能够帮助学生的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学校要在保障理论知识的教育基础上,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作为改革的立足点,提高对于实际项目参与的重视程度,对于模拟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其次,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程安排。

2.2对于基础课程到一步完善

对于焊接专业的教学来说,基础课程始终是根本,教学创新和教育改革不能脱离基础课程的内容,反而要围绕基础课程展开,对其进一步的完善,这一种完善的具体要求便是要不断的增加焊接专业的新的理论和技术的灌输和运用。比如,现在普遍存在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工艺、钎焊技术等知识,添加到基础课程中来,保障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另一方面,对于基础课程的完善,还要落实到实践中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转化。

2.3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开设特色课程

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要求便是,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开展特色教育,最主要的是在课程的设置上有所体现,学校要加大创新力度,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开设特色课程,比如该校所处城市有大型的机械制造企业,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实际的项目。

2.4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教学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任务教学法是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任务和项目,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互动以及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语言学习产生充分的认知,以目的性的学习体验,做到“产、学、用”的有效结合,进而更好的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任务教学法在焊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的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结合专业特点,有所针对的学习,为学生以后能够更快的在工作中使用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在焊接专业教学中充分的运用好任务教学法,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总之,任务教学法是十分适合焊接专业教学的方法,应当坚持深化落实。

2.5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实现焊接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培养的最前沿工作者,因此,加强各大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主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对于当前先进的技术工艺要及时掌握;其次要让教师树立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最后要提高教学专业负责的教学态度。

2.6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教学案例

为了转变在各院校中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学校要将授课的重心转移到实际的项目中来,只有基于真实的工程案例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应用型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在课程中增加缺陷分析和质量检验实例模块,通过一些典型的工程作为实例,进行讲解,在学校建立实验基地能够很好的保障教学质量。

焊接的基础知识篇6

abstract:Basedon"capacity-based"educationmodel,inspiredbyCBe,combinedwithweldingitsowncharacteristics,fromtheteachingcontent,teachingmethodsandteachingmodelsinabid,thispapermadeinrespectoftheteachingprofessionalittleanalysisandelaborationtocultivatemiddleandseniorweldingtechnicalpersonnelswhohavestrongpracticalabilitiesandcertaindegreesofresearchcapabilitiesandcanbetteradapttosocietyandtoadapttoweldingtechnicians’positions.inteachingcontent,wecouldachieve"necessary"and"enough",andtimelyupdatenewknowledgesinthefieldofweldingtostrengthenthepracticeteachingandcombinationofresearchandteachinginordertocultivatestudents’creativityabilityandsenseofinnovation.inteachingmethods,weshouldemphasizestudents’senseofindividuality,andhighlightthemainbodyofconsciousnessofthestudentstoturnpassiveacceptancetoactivequest,givefullplaytostudents’learninginitiative.intheteachingmodel,weshouldbuildanemployment-orientedmodel,whichputscompetenciesrequiredforprofessionalpositionsasastartingpointandcoreandchangesinglemodeofinstruction,establishschooltrainingbase,introduceinternationalweldingengineerqualificationcertification,effectivelyimprovethestudent'semploymentadaptability.

关键词:CBe;焊接;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Keywords:CBe;welding;teachingreform;teachingcontent;teachingmethods;teachingmode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01-02

0引言

众所周知,焊接作为一种连接材料的可靠工艺方法,已发展为一门融材料科学、力学、热处理学、冶金学、自动控制学、电子学、检验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机械制造业重点需求的专业之一[1]。近些年来,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表明,我们的工科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和距离,综合表现在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非常薄弱,究其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尚存在系统性偏差。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质量的焊接技术人才,是目前各大高校焊接专业和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努力追求的目标[2-4]。围绕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改革已有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探索现代教育途径,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高校专业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CBe是英文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的缩写,意为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育,是一项研究如何将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过程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模式[5,6]。它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是以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和能力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核心。为此,在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中尝试引入CBe模式,以企业和社会对焊接专业学生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评估教学效果,充分强调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工程实践能力。

1CBe模式的精髓

传统教学模式长期沿用的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教学,是一种学科体系教育。每个学科都强调系统性,自成一体,以大量的学科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尽管近几年一再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但也是更多地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践,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致使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相距甚远。

CBe教学模式是与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崭新的一种教学模式(见表1),其基本内涵就是要通过一个指导性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他们未来成功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可见,它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修修补补,而是根本性的变革,是一种全新教育方法,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就教学目标而言,传统教育一般化,不具体,而CBe教学则很具体,而且可操作性强。传统教学的培养重点是学业能力,而CBe教学培养的是职业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现在应该是借鉴CBe教育思想,彻底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时候了。通过改革,尽快实现由学科型教育向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转变;由培养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转变;由专业技术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

需要指出,CBe教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非排斥理论知识,而是以为专业实践技能服务和“够用”为原则,根据岗位要求的能力确定传授理论知识的度。与传统教学相比,要删除和压缩的只是陈旧的、与专业实践技能关系不大的、重复的理论内容与课程,挤出时间进行实践技能培养。

2CBe模式在优化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CBe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明确毕业生的岗位职责,根据工作岗位需要进行课程开发,强调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借鉴这一思想,我们集中走访了黄海造船厂、华泰汽车和荣成锻压厂等多家用人单位并进行座谈,以了解他们的工作岗位、具体任务、知识技能需求等各方面情况。经过总结,将焊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归纳为:焊接工艺员、施工技术员、焊接检验员、产品推销员以及复合型工艺员等几大类。根据学生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需要,在切实注意加强与扩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抓住重点,讲其精华。对于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而且不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学方式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深入钻研的兴趣。同时,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概括性的条件下,突出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还应注意及时更新补充教材之外的焊接学科的新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连接工艺方法,焊接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新的焊接工艺、技术、设备不断涌现,而相关教材的更新却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速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上,注意引进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国内外动态,穿插到有关的教学内容中,确保讲课内容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如此以来,不仅克服了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了解焊接技术研究的新进展、新热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让同学感到课程内容新颖,有现代气息。

3CBe模式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CBe模式的引入,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的探求知识转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课前有认知,课上有重点,课后有总结;摒弃传统“四个一”(一支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和一张嘴)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换之以“四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训练为主要环节)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学的民主性、组织性、启发性、生动性和教育性。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性、灵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精心选择教材纲要,抓住“设疑”、“析疑”、“重点突破”和“难点分解”等基本环节,有条不紊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踊跃而热烈,迸发出强烈的钻研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

焊接是一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举的学科,开好实验课尤为重要。坚持“人人参与实验,人人动手操作”。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际操作,学生可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实验教学无论是对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还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另外,为了强化对学生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需加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鼓励学生尽早进入科研实践活动。对于综合性实验,只给出题目和方向,提出实验条件,由学生自己制定方案、做实验、分析并写出论文性的实验报告。比如可以完成焊接冶金、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对焊接质量综合影响的研究及对工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的实验,包括冶金可焊性、工艺可焊性及焊缝力学性能等进行多方面评价。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综合了焊接专业几门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大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带有研究性实践过程,可以对焊接技术有较全面地掌握。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为系统地掌握有关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科学研究的思路和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与科研是对立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科研工作与教学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师除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参加一些科研工作。而这些与本课程相关的科研工作往往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际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实行导师制,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和相关课程内容,结合自身研究发现,确定研究题目,对学生进行课外科研活动的指导,比如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挑战杯活动等。通过实际研究项目的锻炼,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

4CBe模式在改革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为了使专业更贴近市场,使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使毕业生更快适应就业岗位,改革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入新鲜元素势在必行。CBe模式核心思想是突出或强调能力的培养,那么在高等教育中如何保证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如何突出能力的培养,如何使技能升华为技巧?

4.1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学生经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储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但还不能和实际生产有效联系起来。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要经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独立进行生产和工作。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以企业为依托建立一个或多个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及时与生产结合起来。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将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培训认证。在高等学校里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实行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培训认证与大学教育相结合时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在学校的正常教学中,纳入一部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内容,使学生所学课程和国际接轨,可以使得学生更多地了解焊接领域最新信息和国际通用标准与规程,掌握行业动态,强化专业知识。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以及国际焊接学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得以后的就业和事业发展有个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迅速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并较快地成长起来。

5结束语

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新性、高素质、实用型的符合社会和市场要求的焊接专业职业技术人才是现今各高校焊接专业教师努力的目标。借鉴CBe教育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为基础,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著提高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为社会打造高质量的焊接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岳丽杰.焊接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9,(24):393-396.

[2]王要利,肖宏滨,张柯柯等.开放焊接实验室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02):157-161.

[3]刘长华,孙国栋.CBe模式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08,(12):211-212.

[4]熊震宇.中美高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电焊机,2009,39(03):31-34.

焊接的基础知识篇7

前期的实习地点在大工工程训练中心,学习锻压,消失模,沙型铸造等方面的知识。

我组设计的消失模是一个创意的小便池,上书“来也匆匆,去也冲冲”背后框住一个安踏的logo,和keepmoving,在制作泡沫模型的过程中,初步熟悉了各种工具的使用,例如用电烙铁笔给模型上花纹,用切割机切割泡沫小部件,用通电电热丝切割整片泡沫等等。

沙型铸造分两步,先是简单的做一个模型,然后在接触一个比较复杂的,并以这个作为考试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中后期的实习在学校轮机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分别进行焊接,钳工,车工,数控车床方面的实习。

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体形成原子间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听了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目前60%-70%的金属出厂后还要经过焊接(再加工)才能使用。由此可见焊接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之广泛。焊接方法种类很多,而我们要学习的仅仅是熔化焊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电焊和气焊。

气焊,首先将铁板融化,然后再往里添焊丝。焊枪与焊丝分别以月牙形向前推进,但是必须慢且均匀,感觉有点像写毛笔字。

电焊,有了气焊的基础,再进行气焊就显得比较驾轻就熟了。而且只要一只手用钳子夹住焊条就可以了,比气焊还要好控制一些。所以在电焊的时候,我焊出来的药皮一敲就一长条都掉下来了,这和老师要求的标准一致,令我很高兴,但就是焊不直,让我很郁闷,看来每一个工种不是那么好掌握的,但是几天下来,我感觉对焊接有了比较好的理解与实践基础,实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钳工,作为几个工种中最必不可少的工种,负责对金属进行初步的加工。我们实习的内容包括凿方铁,打磨平面,划线,锯掉多余部分,钻孔等等。钳工的工作就是要要不怕累不怕苦,粗中有细,严谨认真。把面锉平的时候,必须一下一下来,把平面基本锉平之后(将第一步凿平面的深深浅浅的凿痕去掉),然后可以用角尺刀沿着对角线看一下,根据透过光线是否均匀来判断平面上哪一点不平,或者可以把平面沾上铁粉或者粉笔粉,在平台上用力坐8字型运动,然后根据平面上的粉尘深浅判断平面上的高低。

车工。刚经历完钳工,感觉车工简直是太轻松了。但是很快老师就用各种案例告诉我们,车工是一个最危险的工种,轻则重伤,重则死亡。注意事项有上班时必须穿好工作服,女同学必须戴好工作帽。必须上紧各个部分,卡紧料,上紧刀。自动走刀时不要用高速走刀。车料一次不要过多。车的工序一般都是先车断面,然后开始车外圆,车外圆以从大到小,从前到后为要则。接着是精车,如果是车斜面,就应该在车完斜面后马上精车,然后再车退刀槽,这样可以留有修改的余地。最后可以用尖刀给工件做一下倒角。在整个5天的车工实习实习中感觉最有意思的就是车螺纹,抬杠进刀,压杠退刀,这个过程错一点都不行,对左右手的协调有很好的锻炼。

最后一天是对数控车床的学习,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到很多在车工,钳工要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用数控车床只要几个指令就可以很完美的完成。

四个星期的金工实习结束了。虽然很累,但我却学到了很多:

1.金工实习让久在课堂的我切身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工人的苦与乐,同时检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

2.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我们同时也学到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有的老师会一次又一次地给同学演示如何操作,直到同学真正清楚。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男同学帮助女同学、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既学会了如何合作又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

焊接的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焊接检验一体化实施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88-01

焊接质量检验是焊接结构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由于焊接结构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质量的重要性,决定了为确保焊接结构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性,除遵循一定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以外,必须采用相应的检验手段来加以实现和确定。焊接检验可以说是焊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判断焊接质量最重要的环节。《焊接检验》课程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对《焊接检验》课程实现一体化的教学,可以大大提高《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焊接检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1《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现状

《焊接检验》课程主要包括焊接检验基础知识、焊缝外观检测和五大无损检验方法(射线、超声、磁粉、渗透、涡流)等。该课程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而传统的《焊接检验》课程,除了一本教材,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及从网上下载的无损检测试验的相关视频外,没有实训。这就使《焊接检验》在理论上不能讲透彻,实训上一头雾水。结果,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完全不能操作检验设备。可以说,学生学完《焊接检验》课程只了解一点简单的理论知识,其他的一概不知。而对于老师,也没有什么操作设备的能力,也只能尽自己所能,把自己自学到的知识传授各学生。所以,从整体上来说,《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1.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1)提高《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对焊接检验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既可以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训,同时又可以通过实训来验证理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成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的教师。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的压力工作量大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教师,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3)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养成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良好习惯。

2《焊接检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初步设计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在练中学、学中练,逐步深入,有效开展”。这就对教学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教学场所都要有所突破,教学观念要更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一体化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总结《焊接检验》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优化《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将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制定每个单元的具体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具体的一体化电子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2教学场所的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场所是实施一体化课程的重要物质保障,它既要满足理论教学,又要满足实践教学。所以教学场所既是教室又是实验室。教室要有黑板、课桌、多媒体设备;实验室要有与实验相对应的实验仪器设备。通过学校现有的条件,改建一个能完成焊接检验的一体化教学场所。

2.3教师的一体化

教师队伍一体化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学习,了解焊接检验方法、检验设备和检验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参加焊接检验能力的培训,使教师不但具有操作设备的能力,还具有一个焊接质检员的基本能力。

3《焊接检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3.1认识学习

认识学习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了解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焊接检测设备比较精密,而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又比较薄弱,所以,在认识学习的时候,学生主要观察,指导教师进行演示,从而为下一步的理论和实践奠定基础。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会看到操作过程和结果,特别是学生在看到检测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己动手的愿望。

3.2理论讲解

在认识学习的时候,学生观察到检测的结果,不知道一些具体的工作原理和如何选择工艺参数,在认识学习的时候可以学生和老师提出问题,在理论讲解时来完成。在理论讲解是主要利用多媒体和已损坏的设备。多媒体课件采取一些动画,使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参数等在理解上简单化。已损坏的设备可以让学生动手拆卸,掌握设备里面的一些构造。从而,为实践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3实践学习

在实践学习中,由于学校的设备少,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要维护好学生的秩序。教师在注重学生的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测习惯,学生要严格按照检测程序来进行检测,严格遵守焊接检测实验室规则,培养学生检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能力,缩短学生从“学”与“用”之间的距离。

4结语

《焊接检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提高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实践中的实际操作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因此,在焊接教学中实行一体化教学,既能培养更多满足当代社会所需的多方面人才,又能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在焊接方面培养更多高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戴建法,金扬凯.《电子线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6(9):222-223.

[2]张国政.《焊接生产检验》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10(6):124-125.

[3]卞哲英.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0(2):104-105.

焊接的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焊接教学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解决对策社会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53-02

1引言

焊接技术就是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用焊接材料(焊条或焊丝)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母材(待焊接的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操作方法,其在现代制造业、机械工业、化工领域等行业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使用性。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基础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焊接人才在国家人才的结构当中也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来看,立足于经济发展需要的焊接人才,作为高级技术工人的旺盛需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供不应求。但作为焊接高级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其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难。而这就形成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空缺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作为高教焊接专业的教师,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当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进行分析,试图梳理出当前焊接教育结构存在的瓶颈及制约因素,希冀从现实语境出发,为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走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焊接职业教育培养的改进提供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切实提升焊接教育水平,为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具有实践能力强、专业能力精湛的专业技工人才。

2当前焊接教学实践当中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及面临的瓶颈

2.1高职院校当中焊接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正是基于当前焊接人才巨大的人工缺口而设计。在当前的培养模式当中,以学校教育课堂学习为基础,学生往往是按照理论基础、实践操作到实习的步骤依次进行。在理论模型当中,这种教学进度的安排,将学生由初学者培养成具有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级技术人才。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这一模式下,焊接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当前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毕业生在实践水平和专业能力上与用工单位的施工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作为毕业生来讲,其在用工单位的表现往往是理论水平高于实践的动手能力。在实习及工作的现实操作当中,学生对于技术操作上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生产一线当中,学生往往对焊接作业操作的细节上缺乏足够的把握,课堂中所掌握的要领不能变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二者之间的背离,使得学生在实践水平和专业能力上与用工单位的具体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尤其是体现在操作的细节上,焊接技术要求操作者对细节的把握程度较高。但学生对教学内容细节的把握,尤其是细致到角度和操作方式上,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

第二,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的工具设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焊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焊接工具的更新换代,在实践的操作当中,焊接工具的更新换代速率和频率相当快。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无法同生产一线的设备仪器及方法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同步,这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技术往往已经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在进入用工单位实习或动手操作当中,学生必定要经历观念上的冲突,及个人所学与实践操作的脱节。这种脱节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扩大产能和招工的实践中直接面临用工难的现状,而不得不支付新晋员工高昂的培训费用和培训时间,从客观上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信任度和信赖度降低。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时间成本和学习成本,未形成有效的技能,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措置。这也导致焊接技术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三,教学环节过程当中,学生实践实习的基础较差,其实习时间过短,操作机会较少,这客观上制约了学生实践水平的增长。众所周知,作为专业技能培训的技术人才教育,检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充足的练习时间和具有实地操作水平的实践场地。但是,当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当中,实现场地的缺乏和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导致教学环节当中缺乏足够的实习机会和时间积累。在用人单位,由于动手能力不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水平和专业能力很难得到认可,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

总之,在实践的教学过程当中,当前高职院校关于焊接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用工企业对于焊接人才的具体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影响教学的实绩和人才的专业素质。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其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也不利于整个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

2.2焊接教学瓶颈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究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用工企业之间需求存在的差距,导致焊接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社会认可。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校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及硬件配置等诸多因素存在着广泛的因果关系。从当前焊接教学的实践及用工单位的反馈来看,焊接教学当前面临以下困境,它们成为制约焊接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第一,焊接技术课堂教学当中内容设置与现实焊接技术工艺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来看,课堂内容及编写的体例,与当前最新的焊接技术存在着5-8年的时间差距。在课堂理论教学当中,这些过时的理论往往构成广大学员对焊接技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是,作为实用技术的焊接技术其自身的发展很快。在这个时间差内,往往会实现技术的更新换代。在这个时间差中,往往便造成教学内容不实用和不适用的客观情况。教学内容的过时与落后所造成的瓶颈问题,是当前焊接技术课堂当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二,在焊接技术课堂当中,往往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手工焊接是传统的焊接方法,虽然批量电子产品生产已较少采用手工焊接了,但对电子产品的维修、调试中不可避免地还会用到手工焊接。焊接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维修效果。手工焊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在了解一般方法后,要多练;多实践,才能有较好的焊接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少任课教师往往脱离一线生产劳动多年,其对当前焊接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水平的认知存在着严重不足。这造成的原因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往往产生认知上的模糊。尤其是在涉及到关键技术环节上,教师无法凭借自身的经验为学生做系统模范式的讲解。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人才引进的环境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操作者往往没有机会进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当中。而缺乏具有实践经验教师的指导,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缺乏对于焊接技术细节的掌握。而这成为学生无法适应对现代焊接工作精度的需求。细节上的缺失和缺少名师的指点,让学生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无法及时得以解决。

第三,焊接技术的器材和实践教学场地的缺乏,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重要现实原因和制约其良性发展的重要瓶颈。在传统高职院校当中,不少焊接教学的课程并非其自身的特色专业。其往往面临成立年限少、实习场地缺乏、基础条件硬件设备不到位等基本问题。由于焊接技术是一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特别高的工作,在焊接技术的课堂实践当中,缺乏足够的实践和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提升的难度较大。而这也正是当前焊接技术教学问题当中所面临的通病。在当前,现代焊接技术已能焊出无内外缺陷的、机械性能等于甚至高于被连接体的焊缝。被焊接体在空间的相互位置称为焊接接头,接头处的强度除受焊缝质量影响外,还与其几何形状、尺寸、受力情况和工作条件等有关。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对接、搭接、丁字接(正交接)和角接等。但是,就目前我国通用试验教学场地和器材,却并不能进行此类实践教学,这不能不说是焊接教育的一大憾事。

第四,当前焊接技术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安排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目前的教学方式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隔阂。在基础知识和课堂模式的传授当中,教师往往是通过传统的课堂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灌输。在这种课堂形式中,缺乏现场感和鲜活感,作为缺乏实践基础的学生来讲,其对概念和理论的掌握,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当理论课程讲解完毕之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又往往无法从记忆中完整记忆理论的要点和现实的操作实践中进行对照。而基础知识理论与现实操作的脱节,又造成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存在瓶颈,这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质量和培养人才的实践操作水平的提高。

3提升焊接教学实践的思路创新及相关路径探析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制约焊接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具体问题,而作为提升学生焊接教学实践能力水平的尝试则主要基于这四大基本问题的解决。其主要思路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进行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编写是第一位的,作为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任课老师,要具有超前意识,认真研究当前主流的技术。其必须着眼于现实需要,将自己的授课内容与最新的技术动态结合起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一方面选择最新技术动态的教材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广泛了解当前技术发展的前言对整个授课内容进行编写并形成具有完整思路的课程改革方案。一切以最新的技术为起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最新的技术眼光和技术敏感度。另外,从人才引进上,学校在招聘制度中要打破常规的教师招聘模式,努力为学生引进具有一线操作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专职教师。

第二,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吸引社会力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地和实习机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首先,学校要从自身的状况出发,充分整合自身的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打造能够满足学生上课需要的实习场地,并购进具有先进水平的焊接器材,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习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机遇。其次,学校与正轨的用工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正规的用工单位,往往具有雄厚的资本和较为先进的焊接设备和具有流程化的操作规程。学生通过在实习单位的实习,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水准。而作为用工企业来讲,具有高水平、高文化的技术工人也正是其急缺的技术人才,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办学质量和焊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学校教师要组织专业的技术攻关团队,对焊接技术进行攻关,形成具有独特特色和知识产权的焊接技术,制定具有知识产权价值的行业准则,以提升其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中,要将焊接技术着眼于未来。未来的焊接工艺,一方面要研制新的焊接方法、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以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如改进现有电弧、等离子弧、电子束、激光等焊接能源;运用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改善电弧的工艺性能,研制可靠轻巧的电弧跟踪方法。另一方面要提高焊接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如焊机实现程序控制、数字控制;研制从准备工序、焊接到质量监控全部过程自动化的专用焊机;在自动焊接生产线上,推广、扩大数控的焊接机械手和焊接机器人,可以提高焊接生产水平,改善焊接卫生安全条件。

4结语

重新全面地认识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这个教育的实验田地,创新教学理论,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让教育从根本上成为开拓学生的知识构建和创新思维过程,从意义上成为学习者体验社会,体验实践,体验成功,全面提升焊接教学的整体质量,以此来改善焊接教学人才培养与用工模式之间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祥海,赵士明,康瑞环.关于中高职焊接技术专业教学的几点看法[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04:53-55.

[2]任华宝.当前高职焊接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与对策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215+217.

[3]谢中尧.探讨提高焊接教学质量的方法[J].现代企业教育,

2014,18:269.

[4]李永久.焊接教学机器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5]毕应利.如何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J].价值工程,2011,02:210-211.

焊接的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岗位实景四阶递进教学模式改革

1焊接教学改革实践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焊接技术需求的高涨,中职院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培养焊接人才。其结果是毕业生人数增多,但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个别中职院校焊接专业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规格单一、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方法不切合企业生产实际、教学评价与企业脱节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入岗后适应期过长。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职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有必要打破以抽象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走工学结合的新路子。

2焊接教学改革实践的主要内容

焊接专业教学应确立“岗位实景、四阶递进”教学模式,以培养职业岗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为主线,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体是按照企业真实场景、设备,采取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岗前实习、顶岗实习四步技能训练法,实现技能认知开启、专业技能形成、职业素质提升、专项技能提高“四阶递进”式技能养成。主要内容为:

2.1一阶:认知实习

对新入学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培养。焊接专业新生入学伊始,应安排教师引领,以基础技能训练和角色转换为重点进行认知教育和认知实习。

在认知性实习中,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辅之以钳工入门、锯削、锉削、钻孔、手锤制作等项目的钳工实训。实训管理可采用企业6S管理模式,开启学生对技能的认知,提高动手能力,重点是练习基本加工技能、树立安全和精准意识、锻炼加工耐力、克服浮躁骄傲心理。具体实习考核项目可安排每人制作一个锤头,配作一个锤柄并安装好,刻上自己的名字,留作纪念。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完成由普通教育学生向职业教育学生的角色转换。

2.2二阶:专业实习

职业能力的核心内容是专业技能。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是提高其就业能力的关键。中职院校应依据焊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总结岗位核心技能点,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设置专业实训内容及方法模式。

2.2.1强化钳铆工等基础技能实习

钳、铆工操作是焊接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能力,是焊接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焊接专业基础性技能特点,可在学生学习焊接实际操作之前,进行专业的钳工铆工实习,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基本体能、基础技能、锯削锉削、放样、划线、下料、组对、成型加工等焊接预加工能力,为后续专业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在训练模式上采用实景项目训练法,教师以师傅的身份教授专业技能,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学习专业技能,实现“教、学、做”合一。

2.2.2创新焊接实训模式

依据产品生产的阶段性特征,结合焊接专业实训教学特点,推行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实习实训模式,按照企业实景实行产品课题化教学,以生产过程推动教学过程。具体做法是:按照企业生产管理方式施行实训教学管理,即选定合作企业的产品作为教学对象,分析产品加工的过程及方法,总结产品加工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将产品的加工过程转化为实习教学过程,将产品加工的工艺流程、技术标准、质量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学生作为产品加工的实施者,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工艺图纸确定工艺方案,制定并执行工艺流程,进行排尺―下料―组对―焊接―打磨―检验―总装焊接―总检验等各环节具体操作,直至获得焊接产品。在教学产品加工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体验到企业生产情境和规范要求,提升了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了学业与就业距离。

2.3三阶:岗前实习

岗前实习是推进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和思想定位,提高社会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了让学生尽快的适应企业工作模式和生产环境,可安排为期3个月以上的的焊接企业岗前实习。此阶段可根据实际,选择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流程紧密的焊接企业作为岗前实习基地,学生吃住在企业,和员工共同轮班,以锻炼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逐步适应企业生产要求。

岗前实习可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基本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作息时间、工作强度、车间制度等,为以后的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四阶: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巩固专业技能,形成专项技能的关键。作为学生技能培养过程的最后一项任务,可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焊接企业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以企业车间为主要教学场所,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实训内容即为焊接岗位工作内容,管理方式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管理方式进行,学生单独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顶岗实习可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增强岗位意识、增加社会经验,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3焊接教学改革实践的特色与效果

“岗位实景、四阶递进”模式的焊接教学改革能够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凸显技能养成的逻辑性和实效性,同时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和教学环境的实景展现。在教学上,则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期过长、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提高缓慢、专业与就业分离、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实训基地建设流于形式以及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密切等一系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问题。实践表明,部分中职院校焊接专业采用此方案后,毕业生综合素质显著增强,生产性实训环境显著改善,校企合作关系显著深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并为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就业提供了经验和范例。

参考文献

[1]陈继红.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探微》.成功(教育),201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