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质的优点十篇生物质的优点十篇

生物质的优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57

生物质的优点篇1

关键词:广西;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区域布局;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3.2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104-02

广西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生物质资源丰富,特别是甘蔗、木薯等能源作物最具优势。

一、生物质能资源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市场农业和能源农业的要求,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基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建设成为以木薯为主,以薯、蔗、稻、蜜为辅,比较优势突出,品种结构合理,市场效益显著,具有亚热带特色的农业生物质能资源生产体系,实现生物质能产业跨越式发展。其目标体系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二是区域化、产业一体化和国际化。

制度创新目标。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农民为依托构建农民经济合作社,共同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制度体系。

技术创新目标。市场指导,政府引导,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科研与高等院校作为重要支撑,形成科技链和产业链的生物质能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模式;依靠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能源作物专用品种引进、培育及其规模化种植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推广应用取得突破,建立较为完善的生物质能资源技术创新体系。

人才培训目标。建立健全与农业生物质能资源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体系;加强生物质能农业高新技术中试基地及其市场建设,发展农村专业化技术组织,建设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地,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区域化目标。发挥本地区域优势,通过优化布局和区域分工,走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子,形成具有亚热带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产业一体化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载体,推进销、农工商、技工贸一体化经营,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经营体制,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主导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国际化目标。生产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把比较优势变为可持续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生物质能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2.阶段目标。“十一五”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销服务建设,加快能源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步实现木薯、甘蔗、红薯、马铃薯等产业(产品)生产、经营的区域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形成较为完善的能源作物生产基地或产业带,与之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产品市场有很大发展,能源作物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先进实用技术覆盖率达90%,能源农产品商品化率达95%。

远期目标。继续扩大能源农业产业化的范围和提高能源作物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以生物技术等为重点的能源作物高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并形成产业规模,建成木薯、红薯等能源作物基地,形成较完善的农业生物质能资源生产体系;能源农业商品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达到更高水平,具有一批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和拳头产品,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能源农业产值占农业更大比重。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先进实用技术覆盖率达95%,能源农产品商品化率达100%。

二、生物质能资源重点领域和重点品种选择

1.基本原则。发展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乡村环境整治,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二是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盐碱地等非适宜耕地资源,重点发展以非粮食作物为主的能源作物;三是坚持产业协调推进,构建品种培育、基地建设、加工运销以及维修服务等产业链条,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相关产业的协调推进;四是坚持经济技术可行,因地制宜推广不同模式,同时着眼于突破技术瓶颈,以技术创新拓宽发展领域,提高发展质量;五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物质能资源建设,正确处理好生物质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走循环经济之路、推行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实现生物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1]。

2.农业生物质能发展重点。根据上述发展思路、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结合广西农业和农村发展实际,今后一个时期,广西农业生物质能产业要大力发展能源作物,推广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和气化燃料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力争走出一条非粮型的、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道路。

3.重点能源作物。根据生物质能源作物发展现状、条件和发展要求,遵循优势、市场效益和重点发展原则,重点发展木薯、甘蔗、红薯、马铃薯等作物[2]。

三、重点能源作物区域布局

1.木薯生产布局。以贺州市的信都、来宾市和田林一线以南建立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县(区):南宁市的邕宁县、武鸣县、隆安县、宾阳县,梧州市的藤县、蒙山县、岑溪市,钦州市的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玉林市的博白县、兴业县、北流市,贵港市的平南县、桂平市,河池市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来宾市的兴宾区,崇左市的江州区、龙州县,贺州市的信都,北海市的合浦县[3]。

2.红薯生产布局。桂林市的全州县、兴安县、永福县、灌阳县、荔浦县、恭城瑶族自治县,玉林市的陆川县、博白县、北流市,北海市的北海市辖区、合浦县,钦州市的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贵港市的平南县、桂平市,梧州市的藤县、岑溪市,贺州市的八步区,来宾市的兴宾区。

3.马铃薯生产布局。重点布局钦州、玉林、贵港、来宾等市生产带。

4.甘蔗生产布局。以崇左市、南宁市、来宾市、柳州市、百色市、贵港市构建生产带。重点布局县(区):崇左市的江州区、扶绥县、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南宁市的邕宁县、武鸣县、隆安县、宾阳县、横县,来宾市的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柳州市的柳江县、柳城县,百色市的右江区、田东县、河池市的宜州市,贵港市的覃塘区,防城港市的上思县。

四、科技战略选择

1.技术路线。建立以区域布局、技术创新、品种结构调整、中试及示范基地、一体化组织和经营为主体的技术路线,提高农业生物质能资源生产能力,加快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2.技术创新模式。为满足生物质能产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农业生物质能资源科技的研究,不仅要在具全局性、战略性和前性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更紧迫的是要对单项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成果进行组装集成和配套化,并实现产业化开发。这就要通过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使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校紧密结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3.科技战略选择。

1)常规技术全面升级战略。以提高能源作物产品质量、节本增效、减少污染为目标,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主导,立足于生物质能源作物产业升级需要,进行科技力量的重新配置,重点开展能源作物专用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施肥、灌溉、植保技术的升级与换代以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升级。加强能源作物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的应用,重点进行农业信息技术集成,逐步建立能源作物灾害监测、预测体系;以internet网络为平台,建立市、县(区)、乡镇能源作物病虫信息传递网络。

2)技术跨越发展战略。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技术突破和技术集成配套为内容,以技术跨越推进能源作物产业快速升级换代。形成以现有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生物质能源科技产品中试基地、生产性试验和示范基地,开发一批对能源作物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主导产品、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培育一系列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品种、新技术,解决能源作物科技的难点和生产应用性、区域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3)科技产业化发展战略。在能源作物科技成果开发上,以产业化为突破点,通过政府的推动,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农业科技企业参与开发,以重点项目的带动,促进产业化的发展。在总体部署上,要充分体现“上规模、抓机制、创名牌、求效益”的原则,克服能源作物生产的分散性、弱质性和可控性差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一是建设能源作物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根据不同区域能源作物发展方向和特色,建立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性示范基地、示范区。二是培育发展生物质能源型科技企业。以示范基地、示范区为载体,以项目为纽带,推动农业科技企业依托自身的科技实力或与农业科研单位共同开拓技术市场。三是建立生物质能科技产业化管理体系。政府要择优重点加大对物化的生物质能科技成果的开发力度。

4)技术标准化推进战略。一是建立和完善地方农业标准体系。按照国家农业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广西能源作物优势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对能源作物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建立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甘蔗、木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尽快开展其他特色能源作物产品标准生产技术研究,加快制定广西能源作物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二是加大技术标准的推广实施力度。(1)以甘蔗、木薯技术标准示范基地的实施为突破口,全面启动能源作物技术标准示范基地建设。(2)拓展技术标准的实施范围,努力在生物质能源作物种植生产的各个领域推行标准化;(3)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提高技术标准推广实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陆宇明,梁贤,卢庆南.广西生物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6):691-693.

生物质的优点篇2

房地产经营管理主要侧重于物业的开发建设,而物业管理则侧重于物业的维护,具有长期性与服务性,主要从事物业的维护、保养以及对环境的绿化和物业所有人的服务。房地产经营的工作性质是开发物业,物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则是售后服务。物业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是一个产业链中相互关系的不同环节,是两个关系密切、分工合作的行业。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的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相比,更有发展潜力。可以预见,物业管理无论在房地产开发的前期项目定位、规划设计,还是在施工建设、交房入住、品牌支撑等方面,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社会及房地产开发商也将越来越重视物业管理的作用。

良好的物业管理是安居乐业与物业保值增值的长久保障,优质的物业管理是确保物业保值增值的关键,也是促使物业经济寿命延长的有效保障。优质物业管理对房地产楼盘的销售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要激活房地产销售,必须重视物业管理。

一、优质物业管理能有效地促进房地产发展,有利于房地产的销售推广

房地产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消费品的特殊商品,具有空间的固定性、供应的有限性、使用的长期性和价格的高额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讲,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绝大多数居民买房要花掉相当大比重的积蓄,甚至还得负债或贷款。其买房的目的,一是为了居住与生活,安居才能乐业,二是为了保值与增值,拓展投资价值。房地产保值增值能否实现,除了必要的建筑设计与配套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业管理。其原因在于物业管理提供的是房屋售后服务,通过提供细致的专业管理和全方位的服务,为业主创造出整洁、优美、舒适、方便、安全、称心的生活环境,通过良好的房屋与配套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养护,延长物业的使用年限,使房地产的经济寿命远远大于自然寿命。

目前,房地产开发产品的同质化倾向明显,为促进房地产销售,优质物业管理已突出地显示出其生命力。当今房地产市场,客观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而房地产开发建设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牵涉到较多的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后续管理则维系着房地产价值的持续释放。与快速发展的房地产行业相比,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明显呈现滞后的现象。其源头在于开发商只重视房地产开发规划、设计、施工、销售等环节,而对于房地产项目的后续服务及物业管理却不够重视。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创新意识不够,自我完善的意识动力不足,没能对房地产后续的物业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售后服务的一种体现,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优秀的物业管理不仅能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还有利于房地产的销售。在一些大城市,优秀的物业管理越来越成为商品住宅特别是品牌楼盘的热卖点,大部分消费者早已把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当作购买楼盘时关心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一个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的物业,能给人们带来舒适、优美、安全的居住生活环境,反之则会让人感到难受甚至“觉得买房在买气受”,必然影响到房地产的销售。

二、优质物业管理能有效地提升房地产价值,有利于房地产的保值增值

房屋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其他普通商品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如使用周期长、价值大,房地产商品不仅具有消费性,同时也具有投资性,这对房地产的保值增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使价值量巨大的房地产商品在较长时间里实现保值和增值,重要的因素除地价与区位外,房地产所在楼盘的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占有较大分量。相关调查显示,在相当地段与区位,有良好物业管理的楼盘可以使物业价值增加20%以上。这是因为物业管理解决的问题正是维护好房地产项目的设施、设备,延长物业的使用寿命,通过良好的物业管理来开发物业的潜在功能,充分体现和提升物业的价值。

从财富积累的角度来看,良好的物业管理可延长物业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物业的使用价值。反之,低层次的物业管理常常会导致物业小区内部设备运行不良,加速物业物理性能的损耗速度,使物业使用价值超前消耗,加大物业价值贬值速度,造成财富的巨大浪费。

三、优质物业管理能有效地提升房地产品牌,有利于提高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的声誉

物业管理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业主的生活品质和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开发项目的成功以否。客观事实与经验表明,凡重视物业管理的房地产企业,都能从优质的物业管理上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一方面扩大影响,有效地促进了房地产的销售,使房地产企业较快地回收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房地产价格的附加值,所售出的物业价格将会高于同类型的价格,并产生一定的品牌效应。

纵观国内住宅开发建设的历程可以发现,住宅开发建设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以区位优势为卖点;第二阶段,以大面积为卖点;第三阶段,以户型为卖点;第四阶段,以小区环境设计为卖点;第五阶段,以物业管理为卖点。从开发商走过的竞争历程可以看出,从区位―面积―户型―环境―物业管理,开发商为购房者准备的产品越来越软性化。虽然房地产项目本身具有位置固定的特点,但是单从建筑产品本身来看,各开发企业之间所能产生的核心产品与形式产品的水平已经越来越同质化,附加产品越来越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焦点。

生物质的优点篇3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五次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农业厅和市委提出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思路,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在稳定粮播面积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围绕打造“四个中心”、构建“两个平台”,加强园区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积极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和间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产,充分挖掘农业生产综合潜能。

(二)目标任务

大春农作物总播面积267.2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2.32万亩,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135.27万亩,大春粮食总产量8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55.66万亩,产量107.95万吨,总产值12.41亿元;花卉园艺种植面积14万亩,总产值23亿元,其中鲜切花面积8.5万亩,鲜切花产量40亿枝;水果面积稳定在45万亩,产量保持15万吨。计划种植晚秋作物81.5万亩,晚秋作物粮食产量力争达5万吨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政策,加强农资监管。切实抓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保证各项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保护和调动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以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抓住春耕备耕关键季节,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

(二)认真组织,切实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和农作物间套种。为全面推广粮食高产创建行动,2009年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省科技厅安排在我市八个县(市)区,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的万亩连片的高产创建示范点设立16个,作物间套种100万亩,使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收。为了全面完成这两项艰巨的工作任务,市级专门成立了粮食高产创建和农作物间套种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报务组,加强组织领导和提供技术服务,并邀请省级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负责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各县(市)区要抓紧与专家顾问组成员联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完善粮食高产创建和农作物间套种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三)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大各项科技措施配套推广力度和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2009年,全市大春种植优质高效粮食作物135.27万亩。其中:优质稻44.79万亩,优质玉米55.48万亩,优质食用豆及小杂粮15万亩,优质马铃薯20万亩。全市粮食优质高产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平均亩产增3%以上。

(四)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

——大春生产中,全市组织实施粮食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160万亩,其中:实施旱地作物抗旱节水节肥综合配套技术推广30万亩、水稻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50万亩(核心示范样板8万亩)、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50万亩(核心示范样板5万亩)、马铃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30万亩(核心示范样板4万亩);完成优质高产农作物示范样板30万亩(含高产创建16万亩)、水稻壮秧剂推广20万亩、水稻精确定量栽培1万亩、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1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21.63万亩、完成50个以上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充分利用秋冬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加大晚秋生产,把晚秋作为一季重要作物认真抓好,在适宜区推广种植山地早蚕豆、烟后早玉米、烟后马铃薯等,提高复种指数,实现我市大春生产向深度和广度的拓展。2009年全市计划种植晚秋作物81.5万亩,粮食产量力争达5万吨以上,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进一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快植保综合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强对重点病虫监测预报,密切注意疫病的发生动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危害,减少灾害损失,病害损失率要控制在5%以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鼠密度控制在5%以内。抓好农药安全使用,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和社区服务,扩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综合技术覆盖面。举办ipm农民田间学校40个。

——继续抓好各种科技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生产一线蹲点,面对面开展帮助指导,搞好技术培训,抓好示范样板,辐射和带动大面积生产,加强对大春作物播种、育苗、移栽、施肥、防病虫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工作,确保大春生产丰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办夜校、培训班、组织现场会和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地对农户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生产水平。

(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

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路,围绕建设*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会展博览中心的要求,结合产业园区建设,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培育支柱产业,创立品牌产品,逐步形成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色特产业带。

——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嵩明等县(区),根据*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滇池流域禁种禁养要求,积极做好产业调整研究和规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大市场、流通、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服务和园林园艺生产等高附加值行业建设,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重点做好晋宁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官渡生态农业示范博览园区、环湖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等园区建设。

——宜良、石林、富民、嵩明等县,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的同时,积极发展经济效益好,市场需求大的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确保我市的蔬菜、花卉优势地位不因区域生产结构调整而受到削弱。启动建设高新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

——东川、寻甸、禄劝等县(区),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在稳步解决温饱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发挥粮食生产的优势,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加大优质马铃薯繁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杂粮、优质食用豆类和饲料粮,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在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农民发展反季节蔬菜和药材生产,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六)继续加强对稻水象甲等重大植物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稻水象甲防控工作的领导,落实防控经费确保稻水象甲防控工作有效开展,取得预期效果。继续加强疫区封锁和染疫物品的控制、处置,杜绝染疫物品外流扩散,控制重点是稻草、稻谷、杂草及交通运输车辆;重点核心疫区继续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逐步缩小疫区面积,减轻危害程度。对疫区内不具备改种条件和可能发生区,加强对水稻秧田期和大田期监测,针对稻水象甲生活周期中的薄弱环节加强防控,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成本;各地要加强稻水象甲监测预报;各级植保部门要进一步摸清稻水象甲生活习性和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加强对防治工作的指导,今年计划在嵩明、寻甸、宜良县的重点疫区建立三个稻田养鸭生物防治的试验点,探索对稻水象甲进行生物防治的新途径。

(七)加大科技合作开发,提高农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充分利用省会中心城市在经济实力、教育科研、市场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多学科、多层次、跨区域的技术合作,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农业效益。继续加大与省农科院和云南农大合作,进行优质稻、杂交稻、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整理、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推广,农药喷雾效率研究等,快速推进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完成马铃薯品种标准和种薯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

(八)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及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农资市场秩序,重点查处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假劣兽药,制售假种子、伪劣农药、化肥等坑农伤农行为;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开展农业投入品强制性产品认证试点,搞好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并遵循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肥料,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农产品,2009年全市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75万亩,产量150万吨,配套推广高效低毒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10万亩。加强对粮食、水果、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全面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实际内涵。

(九)加强滇池流域农业生态建设及重点水源区保护

在滇池流域及重点水源区保护,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玉米化肥深施、水稻全层施肥、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综合技术;对有害生物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控手段,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无害化和清洁生产,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和恢复。在重点水源区和滇池流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1万亩。

生物质的优点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发展我区现代农作物种业,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保障我区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发展我区现代农作物种业的意义重大

我区种质资源非常丰富,野生稻、野生糯玉米等多种作物种质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种业发展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可资利用;我区温、光、热、水资源优越,是全国最安全的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农作物种子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农作物种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成功选育桂99、博优、秋优等系列水稻,桂单、南校等系列玉米,桂糖、桂柳等系列甘蔗优良品种,在全国首创“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活动,成功建立“以展促推”的良种良法推广新机制,种子市场监管能力有所提高,种子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品种审定管理、种子市场监管、种子质量监控和种子生产供应调控工作有力推进。

但由于我区种业起步较晚,品种选育和推广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国内先进省(自治区、直辖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育种创新能力仍然较低,选育的品种多,但突破性的品种少;企业竞争能力仍然较弱,种子企业小、散、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供种保障能力仍然不强,种子生产基地规划、保护、管理力度不够,企业落实种子生产基地难度很大;市场监管能力仍然较低,种子行政执法力量薄弱,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假冒伪劣种子禁而不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的先导和载体,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物质基础。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科技兴农,种业优先。我区是农业大省(区),加快农作物种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二、加快发展我区现代农作物种业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突出抓好粮食安全,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法规规章,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作物种业投入,强化市场监管,不断提高我区种质资源保护水平和能力,快速增强我区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区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农作物种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国际合作,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资源,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重点突破。根据粮食安全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需求,充分发挥我区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优化布局。选择优势区域建设种子生产体系,即分作物确定有利于开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区域,以及开展育种加代和质量鉴定的优势区域,建设一批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和“南繁”科研鉴定基地,提高供种保障能力。

——坚持企业主体地位。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种质资源、科研人才等要素向种子企业流动,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模式。

——坚持扶优扶强。加强政策引导,对优势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大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对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增强其创新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设完善农作物种质资源原生地保护示范区4个、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库1个,农作物种质资源原生地、异地保护能力分别达到150万份、10万份;建设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平台30个,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10~20个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繁育基地30万亩;打造3~5家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扶持1~2家种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建立自治区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30个、测试站10个、展示基地100个,扩建自治区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建设区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分中心10个、县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室80个,建设县乡种子市场信息监测网点100个,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保证我区粮食生产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用种需求。

三、加快发展我区现代农作物种业的重点工作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创新。引导科研教学单位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逐步剥离开办的种子企业;鼓励科研教学单位商业化育种的科研成果、育种资源、研发人才向种子企业流动,允许自治区内科研教学单位事业编制科研人员采取停薪留职等多种方式进入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种质资源的搜集、鉴评、保护、利用,常规作物育种、无性繁殖材料选育和种子生产加工及检验技术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自治区加大农作物种质资源搜集、整理、鉴定、保存和创新工作力度,完善公共研究成果和资源共享机制,为种子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推进农作物种业科研方式创新。加强统筹规划,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积极推动不同单位、不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构建一批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健全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平台,分种类、分区域、分阶段开展联合攻关,提高农作物种业科研的集约度和集成度。

——推进农作物种业科研评价体系创新。修改和完善商业化育种成果奖励机制,探索建立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促进成果评价从重出品种、出论文向重解决实际问题转变。

——推进农作物种业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高等院校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大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紧跟农业科技潮流、锐意进取的农作物种业科技领军人才。

(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改进企业产权和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树立品牌意识,培育企业文化,增强控制力和执行力,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市场机制优化和调整企业布局,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推动组建种业集团公司,提高农作物种业的集中度,支持其上市融资做强做大。

——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资格认证、定期复审、优进劣退”的原则,择优支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并购优势科研单位或种子企业,促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壮大。

——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关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加大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我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支持区内优势种子企业开拓区外、国外市场。

(三)提升供种保障能力。

——大力扶持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科学规划种子繁育优势区域布局,建立优势种子繁育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加大种子繁育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是要搞好右江河谷、南宁周边、桂南沿海、桂中北等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和种子加工项目的建设,鼓励种子企业采取土地流转,与制种合作社、经济能人联合协作等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农田基本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在规划的种子生产基地实施。加快推进农业良种海南南繁育种基地、马铃薯西北种薯繁育基地和糖料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加强种子储备调控体系建设。建立种子生产供需监测预警体系,对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大宗蔬菜等优势作物种子的生产面积、品种结构、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情况进行监测与预警,提高供种保障能力。健全自治区、市、县三级种子储备体系,自治区重点储备水稻、玉米种子及亲本种子,市、县(市、区)重点储备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优势作物种子,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和市场调剂。种子储备任务通过招投标方式落实,自治区重点支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要主动参与投标。

——支持建设农作物种子产业园区。各地要结合实际,划定区域,通过政府扶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作物种子产业园区(物流中心、专业市场)。自治区重点支持在南宁建设集研发、加工、仓储、配售、信息物流为一体的农作物种子产业园区,形成现代种业物流交易信息平台。各市支持建设以仓储、加工、批发、配售为一体的农作物种子物流中心;各县(市、区)支持建设以仓储、批发、零售交易为主的农作物种子专业市场。

(四)提升市场监管能力。

——加强种子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各级农业部门的种子管理职能,明确负责种子管理的工作机构,完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品种区域试验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将属于公共服务范围的种子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提升种子管理机构管理能力。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其配套相关法规,逐步研究推进种子管理机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问题,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和装备精良的种子管理队伍。

——加强种子法制建设。适时修订完善种子法规规章,明确种子管理机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等职责,健全并改进品种测试、品种审定、品种保护和品种退出制度,完善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审批和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种子繁育优势区基地建设和用地保护,提高违法行为处罚标准,严厉打击“撬抢”种子基地等不法行为,制定育种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科研人员行为准则。

——加强种子市场准入管理。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规范品种试验、测试和跨区引种行为。加强种子行政许可事后监管,依法纠正和查处骗取审批、违法审批等行为。

——加强种子市场监督检查。整合农业部门及其相关工作机构行政执法职责,全面推进县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加强种子行政日常执法,加大对种子基地和购销环节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抢购套购、套牌侵权、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对转基因种子的监测监控,规范转基因标识,保护公众的知情权。

——加强种子行业自我管理。充分发挥种子行业协会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中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组织开展企业间、企业与科研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开展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帮助企业做强做大。

四、加快发展我区现代农作物种业的政策措施

(一)强化规划指导。

按照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精心编制并认真组织实施全区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和种子工程建设规划。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分作物、分区域、分阶段提出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明确今后10年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种子工程建设规划,围绕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需要,明确今后5年实施的种子工程项目建设内容、投资预算和实施进度等。调整和优化农作物种业资源配置方式,在原资金来源渠道不变的前提下,统筹农作物种业财政和基建项目,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作物种业,加大对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作物种业的投入,加强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和区域试验、新品种展示和示范、种子检验检测、种业信息、种子生产基地等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种子管理和种质资源搜集、整理、鉴定、保存及创新等工作经费;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设商业化育种基地,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运输设备,改善工程化研究、品种试验和应用推广条件。自治区财政要积极筹措和整合资金,重点支持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品种试验推广、质量检测、市场监管、种子生产等工作,开展农作物种子生产政策性保险补贴试点,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

(三)强化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作物种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政府支持、种子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种子生产风险分散机制,优先对种子生产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加大安全高效繁制种技术和先进适用繁制种机械的推广使用,将制种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种子收储的信贷支持;对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企业建设用地、税收、信贷、种子基地建设、科研项目、品种审定、科研人员落户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支持其开展商业化育种和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装备、高端人才;种子企业从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依法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依法执行。

生物质的优点篇5

东北平原主产区

本区域处于温带,土壤肥沃,耕地平整连片,水土资源匹配,生态环境较好,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以优质粳稻为主的水稻产业带,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型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以高油大豆为主的大豆产业带,以肉牛、奶牛、生猪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

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本区域地处暖温带,地势平坦,具有适宜农业生产的温度、雨水、光照等气候条件,是我国传统农区,农业生产精细化程度和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较高。“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以优质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和专用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以高蛋白大豆为主的大豆产业带,以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家禽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

长江流域主产区

本区域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积温较高,雨热同季,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以双季稻为主的优质水稻产业带,以优质弱筋和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带,以生猪、家禽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以淡水鱼类、河蟹为主的水产品产业带。

汾渭平原主产区

本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热水土条件匹配良好。“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以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型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

河套灌区主产区

本区域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地形平坦,适宜黄河水自流灌溉。光照充足,积温较高,昼夜温差大,农业生产气候条件独特。“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以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华南主产区

本区域地处高温多雨、四季常绿的热带-南亚热带区域,丘陵广布,是我国砖红壤、赤红壤集中分布区域,农业生产类型多样。“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以优质高档籼稻为主的优质水稻产业带,甘蔗产业带,以对虾、罗非鱼、鳗鲡为主的水产品产业带。

甘肃新疆主产区

本区域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以绿洲灌溉农业和草食畜牧业为主。“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以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

同时,加快建设其他农业地区和其他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主要包括:西南和东北的小麦产业带,西南和东南的玉米产业带,南方的高蛋白及菜用大豆产业带,北方的油菜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南方的马铃薯产业带,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的甘蔗产业带,海南、云南和广东的天然橡胶产业带,海南的热带农产品产业带,沿海的生猪产业带,西北的肉牛、肉羊产业带,京津沪郊区和西北的奶牛产业带,黄渤海的水产品产业带等。

表1种植业优势品种发展表

水稻重点建设东北、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3个水稻优势区,在扩大双季稻、稳定南方籼稻生产的同时,推进东北“旱改水”、江淮适宜区“籼改粳”,扩大粳稻生产。加强超级稻和杂交粳稻育种等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提高病虫害专业化防控水平,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

小麦提升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和东北5个优势区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加快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少(免)耕栽培、机械化生产等先进实用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玉米加强东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优势地位,积极挖掘西南、华北和西北地区生产潜力,稳定增加专用玉米播种面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排灌条件,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着力提高单产水平。

马铃薯推进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南方5个优势区建设,优化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商品薯的产业布局,组装集成推广脱毒专用品种和少(免)耕栽培、覆膜栽培等关键技术,积极推进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产量和品质。

油料以长江流域油菜优势产业带和北方油菜优势区为重点,开发利用南方冬闲耕地,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积极发展冀鲁豫及东北农牧交错区花生生产,巩固提高东北大豆产业,发展西北、东北盐碱地油葵等油料作物生产。

棉花稳定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大力发展西北内陆棉区,重点推进新疆棉区建设。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推广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平整改良土壤,提升棉花采摘机械化水平,改善品质,提高棉田综合生产能力。

甘蔗重点建设广西、广东、云南和海南甘蔗优势产区,力争面积稳定在2500万亩,优化品种,合理施肥,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着力提高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提高单产和蔗糖糖分。

蔬菜稳定提高大中城市城郊菜园子,着力建设华南、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黄淮海和环渤海设施蔬菜五大优势区域蔬菜基地,突出加强海南和广西的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设施化生产,保障蔬菜供应总量平衡、季节均衡、区域和品种平衡。

苹果加快渤海湾、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优势区产业化发展进程,坚持“稳定面积、提高品质、扩大出口、增加效益”的思路,大力推广标准园创建,在苗木繁育、栽培耕作、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加强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我国苹果产业市场竞争力。

柑橘加快长江上中游等柑橘优势区产业化发展进程,以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熟期结构、区域结构为目标,加快现代集约化柑橘生产基地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柑橘商品化处理能力、保鲜贮藏能力,大力发展柑橘罐头和橙汁加工。

天然橡胶加强广东、海南、云南天然橡胶优势区建设,优化良种苗木,加快新品种和老旧低产胶园更新,加强非生产期胶园抚管,着力提高单产,开展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提升橡胶基地建设水平,完善科技研发和生产服务体系,推进橡胶初加工集中度,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生猪重点建设东北、中部、西南和沿海地区优势区,全面推进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加大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提高我国优良种猪自我供种能力。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升生猪养殖水平,保障猪肉有效供给,实现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

肉牛加强东北、西北、南方和中原肉牛优势区建设,加快品种改良,开发选育地方良种,适度引进利用国外良种。在饲草料丰富的地方积极发展母牛养殖,鼓励集中专业育肥,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生产效率。

肉羊加强中原、中东部农牧交错带、西北和西南等肉羊优势区建设。加强新品种培育、良种选育和地方品种保护开发,加快肉羊养殖良种化。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积极推进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奶牛建设东北内蒙古产区、华北产区、西部产区、南方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等五大奶业产区,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建立苜蓿等优质饲料基地,提高挤奶机械化水平。净化奶牛群体重大疫病,强化生鲜乳质量监管。积极推进学生饮用奶计划,促进乳制品消费。

蛋禽巩固中原、东北等主产区生产,推进蛋鸡养殖区域南移。重点发展高产、高效蛋鸡和蛋鸭。加快国内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大力开发利用地方品种资源,提高种禽产业化生产水平;加强种禽疾病净化,保证雏禽质量;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禽蛋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禽蛋市场供给和质量安全。

肉禽稳定传统肉禽主产区生产,加快推动有潜力的区域发展。加快发展优质黄羽肉鸡和水禽,适度发展白羽肉鸡,提高家禽产品质量。加强地方肉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力度,重点加强肉禽新品种选育和良种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禽肉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达到产业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的目标。

优势出口

水产品加强黄渤海、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两带一区”出口水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势区域内鳗鲡、对虾、贝类、罗非鱼、大黄鱼、河蟹、斑点叉尾和海藻8个优势品种生产的优质化、组织化和产业化,促进水产原良种体系逐步完善和高效运转,基本建成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水生动物疫病,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大宗淡水鱼类加强长江中上游、长江中下游、华南和“三北”四个大宗淡水鱼类优势产区建设,以推进健康养殖池塘改造、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和水生动物防疫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亲本更新和原良种推广,提高大宗淡水鱼类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养殖水域环境修复,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开发大宗淡水鱼类加工技术和加工产品。

名优水产品种加强沿海海水鱼类、东中部名优淡水鱼类、“三北”和西南冷水性鱼类、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淡水虾类优势产区建设。积极发展海参、珍珠、龟鳖等特色和土著品种养殖。提高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和高标准冷水鱼养殖等设施渔业规模,加强原良种工程建设,提高自主遗传育种能力和原良种覆盖率。加强苗种扩繁能力建设,保障苗种供应。加强优质全价配合饲料研发,推广配合饲料养殖技术。

粮食

加工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等粮食优势区,大力发展粮食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业,打造现代化部级口粮、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加工基地,提高产品附加值。

经济作

物加工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经济作物优势区,大力发展棉籽、油料、糖料、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产品加工业。着力突破产后加工处理技术与设备瓶颈,稳步提升深加工水平。

养殖产

品加工在中原、东北、西北、沿海等养殖产品优势区,积极发展肉品、乳品、水产品加工业,推进传统特色养殖品工业化生产,健全产业链,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追溯体系,保障养殖产品食用安全。

东北

垦区继续强化水稻、玉米、大豆等优势品种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扩大场县(乡)共建领域和范围,推进奶牛、肉牛和生猪等重点畜禽品种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加工和物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西北

垦区稳定发展棉花、种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积极发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夯实生产基地建设基础,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提升养殖基地建设水平,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东部

垦区突出发展小麦、水稻、生猪等种业,优化高水平良种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现代种业企业,大力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挖掘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优势,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南方

垦区着力推进天然橡胶、糖料、热带水果等热带作物生产,加强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建设,提升热作产品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壮大蔗糖等加工龙头企业,优化发展糖业循环经济。

生物质的优点篇6

关键词:切割设备,设计,优化,玉米根茬,滑切角,切割刃口

0引言

随着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关注,据研究表明玉米根茬占玉米秸秆总量的12~15%,中国年玉米秸秆的产量近2.5亿t,以此推算每年将产生多达0.375亿t玉米根茬,这座巨大的可再生的生物矿藏埋藏于地下,经常被人们所忽视[2],多采用灭茬还田等低效处理方式加以应用,若能有效采收玉米根茬,将有助于缓解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双重问题。

一般来讲,铲切是收获土下作物的第一步,触土部件在土下推进铲挖,将承受着巨大的土壤阻力,是主要的功能消耗部件,因此铲具切割性能的优劣也将直接影响着机具的作业效率[3-8]。为减小耕作阻力,降低作业功耗,农业机械中诸多切割部件的优化设计,都运用了滑切原理[4-13](如铧式犁,星形耙片,旋耕刀等),滑动切割可以促进在微观状态下呈锯齿状的刀刃的锯断作用,降低物料张紧拉断和剪切破坏的极限应力,对于纤维及质地不均匀物料的切割效果尤为显著[9]。材料的摩擦属性等多种因素影响着滑切过程的力学行为[10],文中拟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并优化出具有变滑切角的铲具刃口,用以应对根土复合体的不同区段,有望减小切割阻力,降低机具作业功耗。

1滑动铲切的理论模型

通过建立玉米根茬的切割动力学建模,确定发生滑切的理论临界条件,分析影响铲切性能的核心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为优化铲具刃口提供参考。

1.1滑动铲切临界条件的确定

玉米根茬侧根系发达粗壮而强韧,向四周生长,与土壤紧密结合,在土壤中形成了网状须根结构的根系土壤复合体。由于表层土壤干燥板结,内层土壤湿润粘附,外侧根系粗大,内侧根系细碎等诸多复杂因素,使得同一株根体的不同部位,也呈现出复杂各异的力学属性。

为不失一般性,取根体内一质点m为研究对象,置于xoy平面内,并与刀具斜刃aB相接处,该刀具固定安装于收获系统上,在动力机具的牵引下,随同机车沿y轴方向平行推移(如图1所示),对根茬实施滑动铲切的过程中,质点m沿着τ方向(斜刃切线方向)及n(斜刃法线方向)方向的质点动力学微分方程可描述为coscossin(sin)ynseyssreFFmaFFτmaaθθθθ???=????=?(1)式中,m为根茬质点m的质量,kg;θ为斜刃的滑切角[9-11],°;nF为质点受到斜刃的法向压力,n;sFτ为沿τ方向的摩擦力,n;ysF为沿y方向的摩擦力,n;ea为质点的牵连加速度,m/s2;ra为质点相对斜刃的加速度,m/s2。r质点m在斜刃aB的推动下具有沿y方向移动趋势,周围土壤颗粒会对其产生一个反向摩擦力ysF(图2),若质点m相对于斜刃产生滑移时,则会受到沿着τ方向(图1)的滑动摩擦力tansnFτ=F?(2)式中,?为质点与刃口之间的摩擦角,°;将式(2)带入式(1)可得(tantan)nrFθ??=ma(3)由式(3)易知,在0nF>的情况下,只有当θ>?时,才有0ra>,质点m与刀刃之间方可自静止发生相对移动,即产生滑切动作[9-11]。2.2滑动铲切功耗模型的建立理想铲切情况为“原地切割”,即斜刃对根茬实施切割过程中,根茬的位置固定不动,刃口相对于根茬沿τ方向发生滑移,并沿y方向切出一根茬厚度[9]。如图2所示,若以一圆形代表根茬的切割断面,m和n点分别代表滑切过程的初始接触点和终结分离点,m′表示滑切终结时初始接触点m的位置,则理想滑切所产生的各距离之间的几何关系可表示为cosDyθΔ=,brs=Dtgθ(4)式中,Δy为沿y方向的铲切距离,m;D为根须断面直径,m;brS为沿τ方向发生的相对滑移距离,m。考虑到机车在田间匀速行进,单个根茬与刀刃自接触至被切断,所消耗的平均时间可表示为ceytvΔ=(5)式中,ev为机车匀速行驶的速度(m/s)。另外,若假设根茬质点周围的物理环境均一,则在滑切过程中质点所受到的法向反力nF为定值,由式(3)易知ra也为定值,那么二者自相对静止至滑切结束,所发生的相对滑切距离为212crrcs=at(6)式中,crs为相对滑切距离,m;ct为相对滑切的耗时,s。

一般来讲,滑切角θ越大,切割阻力nF会随之减小,但在滑切过程中根茬相对于刃口滑过的路径也会随之增大,当滑切角过大时,能量不仅用于切断物料,物料与切割刀刃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增大,虽然切,割阻力会下降,但总功耗仍可能增加[10],因此需全面分析滑切过程中,滑切功耗同滑切角的函数关系,建立单株根茬的滑切的近似功耗方程ynsbrsw=FD+Fτs+FΔy(7)式中,w为滑切的近似功耗,J;若铲切过程被理想成为“原地切割”,则物料相对于斜刃的加速移动,将主要发生在τ方向,在n方向主要表现为机车的匀速行进,因此在该方向近似静止cosynsFFθ≈(8)联立求解2~8式有22sin2(1tgtgsec)(tgtg)emvDwθθ?θθ?++=?(9),随着滑切角θ的增大,参与切割的刃口长度也会随之变长,同时被切割的根茬数量也会增多,假设根茬均匀、等密度排列(图2),则每次被切割的根根须的数量可表示为cosBnDθ=(10)式中,B为刀具的宽度,m。

则斜刃滑切多株根茬的功耗数学模型可表示为w?=nw(11)即22sin2(1tgtgsec)?(tgtg)coseBmvwθθ?θθ?θ++=?式中,w?为多根须切割功耗,J。由上式可知,当机车的行进速度,铲具的结构尺寸以及根茬的摩擦系数确定的情况下,滑切角θ成为影响切割功耗的主要因素,为求解最小滑切功耗对应的滑切角,令d0dwθ=(12)整理可得由摩擦角?及滑切角θ构建的函数2324252tgtg4tgtg4tgtg4tgtg4tg24tg0?θ?θ?θ?θ?θ++++?=(13)若给定一个摩擦角?,便可确定一最优滑切角θ*,即θ*与摩擦角?之间必存在特定函数关系θ=θ(?)(14)然而,通过常规代数方法,难以确定式(14)中两变量的关系,因此可借助数值解析方法,依次求解各摩擦角?对应的最优滑切角θ*,并绘制曲线关系,如图3所示。最优滑切角θ*可由物料的摩擦系数确定,因此获得玉米根体铲切点处的摩擦系数,是确定特定铲切点处铲刃最优滑切角的前提。2根土结合体的铲切试验2.1根体内部摩擦系数的测定玉米根体属根、土裹夹的混合体,整个根体呈仿锥形态,在根系相对密集部位将其截断可得根体断面(图4),大致呈现出5个区域:a区为裹夹于根系中央的细湿土区域;B区为须根与细湿土的混合区域;C区为内侧须根系区域;D区为相对粗大的外侧直根系区域;e区为包裹于根体外侧的粗土区,各区域的平均结构直径尺寸见表1。由于各区域的组分及物理条件差异较大,导致各区域的摩擦系数也各不相同,甚至在同一区域内部,由于水分、密度等因素,也会影响摩擦系数的大小[10]。采用传统的具有固定滑切角的斜刃进行铲切,只能保证个别区段的最优滑切,无法适应根体内部摩擦系数多变的实际情况,若能根据各区段物料摩擦特性,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区段最优滑切角,将有效提升刀具的整体铲切性能,因此确定根系内部各处摩擦特性的变化规律,是优化刀具刃口结构的前提。试验样品取自于秋季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将根茬连同裹夹于内部的土壤整株挖出,并切取根体相应区段的物料作为试验样品,利用摩擦系数测定仪测取各样本与16mn钢材之间的摩擦系数,采样过程在田间随机选取了15个点,每株根茬制备3~5个试验样本,每个样本测试3次,最后通过错点剔除及平均值计算法,获得各区段物料的平均摩擦系数,数据见表1。以各区段摩擦系数为基本数据,按照所确定的摩擦角与最优滑切角之间的曲线关系,通过线性插值算法,获得各区段理论最优滑切角,2.2铲切功耗的试验研究采用铲切试验的方法[12~15],验证各区段不同摩擦系数物料同最优滑切角之间的关系。将若干把具有固定滑切角的刀具,分别装卡于万能试验机的卡头上并与力传感器串接刀具可随试验机的卡头沿竖直方向上下往复移动,在刃口下方放置一个铁皮箱体用于盛放试验物料(土壤、根茬等),当刀具斜刃切割箱体中的物料时,计算机实时记录力和位移数据。为真实模拟田间铲切过程,预先填放一定量的田间黑土,在此基础上挖取一截面直径为25mm的半圆柱体空腔,试验之前腔体内不填埋任何物料,记录各刀具对田间黑土的切割功耗,然后再将各区段的物料分别埋于此空腔中,实施铲切试验。将各区段具有不同摩擦角的物料填埋于b中的空腔内,保证刀具刃口全部浸没于物料之中,令刀具以100mm/s的速度下行铲切[12],铲至斜刃末端到达图5b中的终结位置,同时记载铲切过程中力与位移数据,除去空腔铲切过程的功耗损失,即为留空腔内物料的切割功耗0(()())desmew=∫Fs?Fss(15)式中,w为根茬物料的切割功耗,J;mF为腔内物料及田间黑土铲切力,n;eF为田间黑土铲切力,n;es为刀具下行距离,m。采用6把不同滑切角的刀具,切割各区段的物料,并由式(15)计算切割功耗,每组试验重复实施3~5次,通过错点剔除、平均值计算等统计方法,获得不同滑切角与各区段物料铲切功耗之间的关系,当采用滑切角小于45°的刀具铲切各区段物料时,均呈现出切割功耗随滑切角增大而显著减小的变化规律,且在各理论临界滑切角附近,滑切功耗显著降低;由a区段铲切功耗变化曲线可知,物料的最小切割功耗出现在滑切角为65°处,并且存在继续小幅减小趋势;而B、C区段曲线的最小切割功耗值出现在55°处;D、e区段曲线的最小铲切功耗出现在45°~55°之间。通过试验获得了各区段物料的切割功耗随滑切角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最低切割功耗对应的最优滑切角的大致范围,该范围中的理论最优滑切角相符,因此可作为优化滑切刃口的参考依据。2.3铲切刃口的优化设计由图2中的几何关系可知,刃口切割点的切线τ方向,与x轴的夹角恰为滑切角θ,滑切刃的斜率即为滑切角的正切值,那么由表1中的各区段物料最优滑切角的正切值,则为该段滑切刃的斜率。如图7所示,将此组多级最优滑切角的组合刃口制成刀具,与传统固定滑切刃刀具实施对比试验,试验数据(表3)表明多级滑切刃刀具的铲切功耗最小。3结论1)由铲切试验表明,所建立的切割动力学模型及能耗模型,能够比较客观地描述玉米根茬的铲切过程;物料摩擦角与最优滑切角之间的关系,可作为优化滑切刃曲线的理论依据;由对比试验可知,多级变滑切刃的铲切功耗最小。

2)为了突出主体变化规律,便于实施理论分析,在建模过程中,对一些复杂多变的力学过程进行了适当的理想化假设,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优化精度,因此可通过进一步的工程实践,对该模型实施修正。

[参考文献]

[1]JiaHonglei,maChenglin,LiGuangyu,etal.Combinedrototilling-stubble-breaking-plantingmachine[J].SoilandtillageResearch,2007,96:73-8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R].2007,9.

[3]贾洪雷,汲文峰,韩伟峰,等.旋耕-碎茬通用刀片结构参数优化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7):45-50.

JiaHonglei,Jiwenfeng,Hanweifeng,etal.optimizationexperimentofstructureparametersofrototillingandstubblebreakinguniversalblade[J].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machinery,2009,40(7):45-50.(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4]高建民,桑正中.斜置旋耕刀侧切刃曲线的理论研究[J].

生物质的优点篇7

关键词: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根据医药化工废水的特点,仅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使出水达标排放,必须采用多种工艺联合处理的方法,一般的流程都要设计成几种方法的综合才能有效地达到处理的最终要求。

1、物化法

1.1吸附法

指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在制药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活性炭、活性煤、腐殖酸类、吸附树脂等吸附剂预处理生产中成药、米菲司酮、双氯灭痛、洁霉素、扑热息痛、维生素B6等产生的废水。优点是处理效果好。缺点是成本高。

1.2电解法

具有高效、易操作等优点,同时又有很好的脱色和提高可生化性的效果。

1.3膜分离法

该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膜、纤维膜。优点是在产生环境效益的同时又可回收有用物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率高、节约能源。

2、化学法

采用化学方法时,某些试剂过量会导致水体二次污染,因此在设计前应做好相应实验研究工作且化学药品昂贵。

2.1铁碳法

工业运行表明,以Fe-C作为预处理步骤,出水可生化性大大提高。

2.2臭氧氧化法

能提高抗生素废水的BoD5/CoD,同时对CoD有较好的去除率。i.a.Balcioglu等对抗生素医药化工废水进行了臭氧氧化处理,并研究了pH、进水CoD以及H2o2的使用量等因素对臭氧氧化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废水在臭氧用量为2.96g/L时,BoD5/CoD的比值由0.077增至0.38。而在废水pH值不变的条件下,臭氧氧化过程均可达到75%以上的CoD去除率。

2.3Fenton试剂法

亚铁盐和H2o2的组合称为Fenton试剂。它能有效去除传统废水处理技术无法去除的难降解有机物。该方法设备简单,易于实现工业放大,是一种有较好开发前景的处理青霉素废水工艺。neyens和Baeyens指出,Fenton氧化是在去除废水中许多有害有机物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同样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预处理,可以改变成分有助于后续更好的生物降解;并且可以在下面的生物处理过程中减少微生物的毒性。

2.4光催化氧化法

该技术具有新颖高效,对废水无选择性且无二次污染,尤其适用于不饱和烃的降解。

3、生化法

生化处理技术是目前医药化工废水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由于医药化工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所以一般需要用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处理效果。

3.1厌氧生物处理

国内处理高浓度有机医药化工废水以厌氧法为主,但单独使用出水CoD仍高,一般要再进行后处理,即好氧生物处理。优点是可直接处理高浓度有机医药化工废水,不用稀释,节能,产甲烷可回收利用,剩余污泥量少。

(1)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法)。优点是厌氧消化效率高、结构简单、水力停留时间短、无需另设污泥回流装置等。缺点是UaSB运行时,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且启动驯化困难。

(2)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UaSB+aF)。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它结合了UaSB和厌氧滤池(aF)的优点,使反应器的性能有了改善。

(3)水解酸化法。水解池全称水解升流式污泥床(HUSB),它是改进的UaSB。优点是可将难降解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初步分解为小分子有机污染物,提高可生化性;反应速度,池小、投资少,并能减少污泥量;不需密闭,搅拌,不设三相分离器,降低造价。

(4)厌氧符合床(UBF)。与UaSB相比,具有分离效果好,生物量大,生物种类繁多,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强,是实用高效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3.2好氧生物处理

进行好氧处理时一般需要对原水进行稀释,因此动力消耗大,并且废水可生化性差,所以一般之前要进行预处理。

(1)普通活性污泥法。缺点是废水需大量稀释,运行中泡沫多,易发生污泥膨胀,剩余污泥量大,去除率不高,常必须采用二级或多级处理。因此,改进曝气方法和微生物固定技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已成为近年来活性污泥法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2)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具有均化水质、无需污泥回流、耐冲击、污泥活性高、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占地少、投资省、运行稳定、基质去除率高于普通的活性污泥法等优点。比较适用于处理间歇排放、水量水质波动大的废水。目前,SBR法也已成功应用于许多制药工业生产废水的处理中,如中药材、四环素、庆大霉素等生产废水的处理。缺点是污泥沉降、泥水分离时间较长。处理高浓度废水时,不仅要求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还易发生高粘性膨胀。因此,常考虑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这样可以减少曝气池泡沫,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及液固分离性能、污泥脱水性能等以获得较高的去除率。用此工艺处理青霉素医药化工废水时,可以克服常规好氧法能耗高、稀释水量大以及厌氧法预处理要求高、运行费用高的缺点。

(3)生物接触氧化。该方法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势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处理负荷,能处理易引起污泥膨胀的医药化工废水。

(4)深井曝气法。是高速活性污泥系统。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深井曝气法具有以下优点,包括氧利用率高,可达60%~90%,深井中溶解氧一般可达30~40mg/L,充氧能力可达3kg/(h•m3),相当于普通曝气的10倍;污泥负荷速率高,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2.5~4倍;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转费用低、效率高、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耐水力和有机负荷冲击(CoDCr质量浓度可高达40000mg/L);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保温效果好,可保证北方地区冬天处理废水获得较好的效果。缺点是部分深井出现渗漏现象,深井施工难度较大,基建费用较高。

(5)吸附生物降解法(aB法)。属超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对BoD5、CoD、SS、p和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均高于常规活性污泥法。优点是a段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pH和有毒物质具较大缓冲作用,特别适用于有机物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污水。

(6)生物活性碳。优点是不仅能利用物理吸附作用,还能充分利用附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大大提高CoD去除率,氨氮、色度的去除率也较高。缺点是费用较高。

(7)生物流化床。将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法两者的优点融为一体,因而具有容积负荷高、反应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生物流化床常以工厂烟道灰等做载体,内设挡板,使流化床分为曝气区、回流区、沉淀区。

结语

采取适当的处理工艺,可以从医药化工废水中回收部分有用成分,实现资源回收与再利用。因医药化工废水水量间歇且波动大,一般应设调节池。又由于废水有机污染物种类多,可生化性差,则在生化处理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医药化工废水的处理需要厌氧和好氧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处理效果。用厌氧处理医药化工废水既可以提高医药化工废水的可生化性,也可以利用所产生的沼气。目前医药化工废水的处理仍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所以急需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处理技术。

生物质的优点篇8

关键词:农业种植;生物技术;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S188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132009

前言

在当前的农业发展模式下,技术的影响作用日益显著,将生物技术合理运用于农业种植领域,可以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加速农业现代化;也可以使生物技术成果服务于社会生产,彰显技术的力量。所以,现实中相关部门就必须要做好生物技术的推广工作,使其能够为农业种植做出更大贡献。

1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合理运用

1.1重要意义

农业种植中合理运用生物技术的意义体现为以下3点:此举可以强化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合理运用,可以起到强化作物抵御病虫害能力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病虫害的影响,对于保证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举有助于防止粮食危机的出现。生物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弥补种植模式的不足,起到增产作用。所以,生物技术在粮食增产方面的优势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可有效防止粮食危机的发生,这一点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具有重要意义;此举可以优化作物质量。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质量愈加关注。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领域,有助于农产品质量的优化。目前,市面上出现的转基因大豆以及嫁接水果都极受欢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生物技术的应用价值。

1.2应用思路

1.2.1转基因技术

此项技术的实质是通过人为干预,来进行Dna的体外剪切及重新拼接,进而实现基因重组。据此来讲,转基因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基因提取,可切实保证新基因与需要相一致。所以,此项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生物检测环节,并规范执行检测流程。一般来讲,检测的基本步骤为:对生物体中的细胞实施单独培养;借助技术手段将它们转变为完整个体;对完成转化的个体实施检测。现阶段,转基因技术已经在农业种植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相关实践也证明了其确有增产及优化作物质量的作用。此种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中的应用,实际就是借助人为干预实现优良基因向作物的转移,通过此种方式达到增产目的和改善作物质量的目的。

1.2.2组织培养技术

简单来讲,组织培养就是一种基于全能性细胞、借助人工诱导来实现组织无菌发育的技术,经过培养,作物组织能够成长为完整植株。所以,此项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应用,可以起到加快作物繁殖、培育良种等积极作用。另外,此项技术在减轻病毒威胁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既能够增强作物的经济优势,又可以同时兼顾环保。在应用此项技术的实践中,应注意如下几点:应保证相关的环境条件合乎要求,做到温度适宜、湿度恰当;保证化学条件满足要求,其中主要包括pH值以及渗透压等;由于实施培养时作物内的多酚氧化酶会被激活,引起作物褐变,进而影响到接种外植体培养,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褐变;为了获得无菌材料,建议采用分化培养基(诱导亦可)实施初代培养。

1.2.3生物农药技术

在传统种植模式下,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人们经常借助化学方法来配制农药。这种方法虽然防治病虫害效果较好,但却容易给作物安全埋下隐患,降低作物质量。而生物农药技术则是指借助生物技术来进行农药配制,由于此种农药成分以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为主,其一般不会对作物造成污染,可消除喷洒农药的负面影响。与以往使用的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的作用并不逊色,同时其还具有环保优势,对于发展绿色农业很有益处。但是,此种农药由于成分来源特殊、价格昂贵,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阻碍。考虑到微生物具有容易控制且能够规模化生产的特点,现实中可以通过把源于生物组织的药物成分基因移植到微生物中的做法,来解决生物农药应用成本过高的问题。

2结语

总体来看,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合理运用,不仅有助于强化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还可以起到增产及优化作物质量的作用,对于农业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所以,现实中应正视生物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贡献,加大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生物质的优点篇9

一、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我国经济建设长远需要,立足资源和发展实际,围绕提高战略性产品的基本供给保障能力、增强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支持政策、完善配套措施、挖掘资源潜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思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先支持天然橡胶、木薯、油棕、香蕉、荔枝、芒果等主要作物,引导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全面推进名特优新稀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完善综合支持政策,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建立健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

天然橡胶:充分挖掘增产潜力,提高胶园管理水平,加快低产残次胶园的更新改造,加快良种推广速度。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到2015年,力争优势区域内种植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新植胶园优良新品种应用比例达到100%,国内供给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木薯:继续引进和选育一批优良品种,加大优良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提高单产水平;充分利用非粮农地种植,推广木薯套种技术,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到2015年,力争良种和丰产技术覆盖率达到80%,总产达到770万吨,鲜薯平均淀粉含量达到30%以上。

油棕:加大新品种引进选育力度,尽快培育一批适合大规模栽培的优良品种。继续开展多点试种,确定适宜品种和适宜种植区域,创造条件适时推进产业开发。

热带水果:以香蕉、荔枝、芒果为重点,深入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优化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大力推广套袋、高接换种等技术。加强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提高采后商品处理率和加工率,培育一批有实力的知名品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其他热带作物:根据市场需求,依托资源优势,稳妥发展剑麻、咖啡、椰子、坚果、南药、香辛料等其他特色作物,开发各种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和农垦职工增收。

二、加大政策扶持与指导力度

(四)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推进名特优新稀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加大对天然橡胶等重要热带作物产品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生产基地田间水利、良种繁育、道路和采后处理等设施建设。在天然橡胶优势种植区域内加快老胶园更新,重点推进低产残次胶园改造。有关地区要进一步完善融资政策,鼓励企业和各类服务组织参与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建设,立足优势产业带,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热带水果采后处理、保鲜加工、冷链运输等投入力度。

(五)着力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根据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的框架下,不断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加大补贴力度,拓宽补贴范围。在天然橡胶优势种植区域内逐步扩大良种补贴覆盖面,研究天然橡胶非生产期抚育管理补贴政策。实施木薯生产基地建设补助,建立高产优质种苗应用示范基地。加大对主要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的扶持力度,实施高接换种等先进适用技术,加速老、劣、低产果园更新。建立健全热带作物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加大对天然橡胶保险的支持力度,支持各有关地区开展优势特色热带作物产品生产保险试点。

(六)积极参与国际与地区间交流与合作。统筹规划热带作物产业国际合作,巩固和完善双边交流机制,积极拓展新的交流渠道。加大对国外新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资金的引进力度,引导与支持国内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和开拓国际市场,在融资、保险、外汇收付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并做好配套服务。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加强对主要热带作物产品进口的预警监测,依法适时启动贸易救济措施。拓宽海峡两岸在热带作物生产、科研、贸易等方面的合作领域。

三、强化产业发展基础

(七)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改善基础科研条件,提高热带作物产业基础研究水平。继续支持重点热带作物产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鼓励建立热带作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支持种质资源的挖掘、引进、保存,大力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积极支持开展油棕的引种试种。支持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产后加工保鲜、病虫害防控和农业机械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企业、各类服务组织和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创新创业和服务。以推广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为重点,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八)强化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建设。完善产品生产标准体系,推进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推进科学防治和科学用药,提高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水平。支持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质量追溯监管制度,开展可追溯产品的推介促销活动。

(九)建立健全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改进和加强金融支持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完善产销衔接和市场监测调控机制,促进主产区和销区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积极培育和做大做强热带作物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推进有关农垦企业的内部体制与机制改革创新,鼓励场县共建,充分发挥农垦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四、加强组织领导

生物质的优点篇10

1竹质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

竹质板材是将原始竹材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机械加工,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通过竹材本身的粘结力或者粘结胶形成的一种建筑板状材料。竹质板材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建材,具有硬度高、强度高、韧性好等多方面的优点。

1.1密度竹材人造板的密度低,质量轻。竹质板材的密度为0.75t/m3,远远低于普通建筑材料的密度,约为混凝土密度的1/4。但是,竹材的强度高,承载力强,如果作为建筑的主要结构用材,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物的自重。由于竹材自身质量相对较小,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其抗震性能要比使用其他建材的建筑物好得多。而且竹材价格相对比较经济,可以减少建筑物的总体造价。

1.2膨胀率、干缩率以及含水率竹质人造板材的膨胀率和干缩率相对于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率要小得多。建筑结构采用竹质板材只要合理设计,一般是不会由于竹材的膨胀或者干缩而导致饰面层产生裂缝或者结构构件脱落的。竹质板材的含水率一般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在热胶合阶段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时间比较长,因而其含水率较低。并且竹质板材的纤维每层一般是垂直的,这样在膨胀或者干缩时,纤维与纤维之间会互相制约,使得竹质板材结构的尺寸稳定性与物理性能的稳定性均较好。

1.3导热系数竹材质板材的导热系数要小于混凝土、黏土砖等建筑材料。其保温性能好,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

1.4力学性能竹材质人造板材的单位承载能力要比素混凝土、木材高很多,是一种理想的建筑结构材料。

2竹质板材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2.1建筑模板竹质建筑模板是钢模板之后的新一代模板,它具有吸湿膨胀率低、强度高、易脱模等使用优点。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竹质模板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多。

2.2竹地板竹材地板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近几年来,大量的建筑物如写字楼、宾馆以及家居的室内地板大量应用了竹地板,深受使用者的欢迎。一般来讲,对于各种不同气候特征的地域,只要便于维护、通风条件好,都可以应用竹材地板。

2.3墙体结构外墙板墙面板的最外层可以采用竹质板材作为外墙板。由于竹结构的墙体是由小断面竹材组合而成,外部再利用板材封闭,中间可以放置一些填充材料,这样其隔音、隔热效果要优于混凝土材料的墙体,而且竹胶合板结构的气密性、耐久性能也不错。

3竹质建材的应用优势

我国大江南北具有丰富的竹资源,这为竹材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竹质资源具有很多其他建材所不具有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竹材资源生产周期短,只要开采种植合理规划,形成良性循环,完全可以持续发展,不会导致资源枯竭。竹材成材速度快,大大缩短了竹质建筑材料的生长周期。(2)竹材的力学性能好,具有刚度大、韧性好、变形小、强度高、性能优良、尺寸稳定等优点。在建筑结构上,与一般的建材相比,竹质板材强度高、质量轻,能更好地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3)在竹质板材整个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少,并且节约能源,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建材。只要合理利用竹资源,种植与砍伐形成良性循环,既能使周围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并且可以使生活居住环境得到美化。从总体上来讲,合理利用竹资源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生态平衡。(4)使用竹质板材的建筑物,其结构质量小、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此外,地震作用导致的建筑物倒塌,对人的伤害和对环境的危害也比使用其他建材的建筑物小得多。(5)竹质板材的导热系数低,隔热、保温性能好,使得使用竹材的建筑物的节能性能优于其他建材的建筑物。(6)竹质板材的生产制作简单。竹质板材结构及其相应的配套部件一般标准化、定型化生产,应用比较方便。这样工厂可以实现预制化生产,在现场进行装配化施工,从而减少现场施工,缩短施工周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与传统的建材相比,竹质板材在材质特性、取材的方便性、环境效益、竹质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施工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