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十篇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十篇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4:31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篇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发展策略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的发展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影响着我国农村整体水平的提高,成为农村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水电水利工程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以农为本,历史的发展进程离不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形态多样,旱涝灾害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也为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损失。“三农”问题一直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自然灾害为我国农业带来的损失,亟需大力发展农村的水电水利工程,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水平,改善管理模式,进而充分保障农业生产。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粮食的灌溉、农村的电力、农产品养殖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报告强调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因此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管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二、农村水电水利工程现状简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农业越来越重视,对于农村基础设计的建设的财政投入也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管理并不完善,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技术性保障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初见规模,据统计一些小型工程约两千多万处,这些工程的涉及了水电站、农业灌溉、水库等,为水利提供了实效保障,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大部分建设于建国后的几十年,设备比较陈旧,依靠的主要是国家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实质是公益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年代较早,加上主要的人力资源是农民队伍,因此工程的技术水平较低,而且近些年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翻建,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在安全上存在诸多隐患。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得不到技术性保证,濒临废弃,为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许多不便,严重者危及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管理人才的缺失

我国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大多数是国家财政投资,并且划分到农村集体进行管理维护。而乡镇政府和集体组织的资金比较紧张,不仅在工程的设备方面没有能力更新,而且也没有实力去聘请相关的技术管理人才。管理人才的缺失导致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专业的技术指导,工程利用不得当,一定程度降低了工程使用寿命。同时,由乡村自主管理的水利水电工程,一些管理模式比较传统陈旧,工程的配置落后,而且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低,制约了工程的合理使用和与农业的生产发展。

(三)管理模式的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各个行业不断引入更加现代的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与社会体制相适应。我国农村的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模式及其落后,管理人员数量多,但是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整个工程的资源配置不科学,劳务管理不善,资金浪费。过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严重制约着农村水利水电的发展进步,落后于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

三、农村水电水利工程的发展完善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发展计划

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于较为陈旧的工程进行返修、整建,二是在一些需要建设水利水电的农村,合理规划,建设相关设施。无论建设工作如何开展,首先重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规划。明确工程建设的目标,合理利用财政资金,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工程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条件,使水利工程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用水需求的有效保障,水电工程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用电以及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用电。同时,可以吸收一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在技术方面,实现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标。

(二)完善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模式

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系统比较繁复,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必须达到技术的稳定以及管理的成熟,才能保证工程运转的顺利。因此,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模式亟需完善,需要建一个成熟的管理体系,保证每个环节的分工详尽,各个岗位各尽其职,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同时,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自然状况,对于水利进行阶段性的分析,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高效利用。管理模式要不断引入现代的一些管理理念,保证政企分离,政府要尽到财政支持的责任,企业承包的工程要以实现农村发展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并且在进行管理活动时要符合政府对于农村的方针政策。

(三)提高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利用效率

农村水利水电的工程建设目的,归根结底就是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实际的应用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工程的利用效率,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捷的保障。对于我国农村一些闲置的水利水电设备,要及时进行整修,尽快投入使用。对于一些陈旧的设备,要定期维护维修,保证正常运转。同时,工程在管理要不断引入现代科技,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通过更先进的手段,不断满足当地农村的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的更新,不但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且有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了建设更全面的小康社会,要高度重视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通过政府政策扶持、相关部门的协助配合、农民群众的热情参与,我国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将逐步改变管理不善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金珍.分析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与发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6)

[2]陈志勇.浅议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J].水利天地.2013(08)

[3]孙晓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1)

[4]常翔.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3(02)

[5]罗运军.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风险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7(05)

[6]崔敏湘.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发展[J].北京农业.2013(05)

作者简介: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篇2

关键词: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山区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均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对于农村山区农业及经济发展均具有较好促进作用。所以,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通过有效途径及方法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保证其作用得以更好发挥。

1当前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山区水利工程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对于农村山区水利工程而言,其主要作用就是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从而保证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然而,在农村山区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及生产方式的改进,对于水利工程也就有着更大需求及更高要求,而由于各个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仍旧比较落后,现代化农村水利工程相对而言仍旧比较少,已不能够适应农村及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并且对于一些使用中的水利工程也未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维护管理,对其实际应用也就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其次,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缺乏科学合理机制。在农村山区水利工作建设及管理工作过程中,建设及管理机制属于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是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可得以较好开展的基础。然而,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机制仍旧比较落后,缺乏合理建设及管理制度、方法,未能够较好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所选择管理方法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另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管理机制,很多工作人员也就未能够积极开展建设及管理工作,最终必然也就会对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此外,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在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过程中,水利建设及管理人员属于关键影响因素,工作人员素质会直接影响建设及管理水平。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仍旧比较差。具体而言,在水利建设及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数量仍旧比较少,很难满足实际管理工作需求;另外,专业化建设及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因而建设及管理工作水平及质量也就比较低,由于很多工作人员未能够掌握现地化管理理念及方法,也就很难以现代化方法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从而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未能够较好开展[1-2]。

2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有效途径

2.1强化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及管理

在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过程中,为能够保证工作得以较好开展,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首要任务就是应当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该工作加强重视,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及支持,在此基础上加强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从而使水利工程现代化得以实现,使其更好应用于农业生产。另外,对于一些老旧水利工程应当加强维护管理,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应当及时发现,并且通过有效方法将其解决,从而保证已建水利工程能够充分发挥好工程效益。除此之处,对于一些废弃水利设施应及时拆除重建,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情况,使水利工程利用率能够得以提升。

2.2构建科学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机制

为能够更好开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首先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管理机制,从而为该项工作更好开展奠定理想的基础。首先,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管理制度,并且应当真正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一定理论指导,从而保证该工作得以更加良好开展;其次,应当选择合理管理方法,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传统管理方法及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对传统管理方法及模式进行完善,从而使管理方法更加具有科学性及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管理工作水平及质量得以提升,保证更好开展建设及管理工作。

2.3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在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过程,还应当积极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及水平,从而为更好开展工作奠定较好人才支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从而提升其专业水平及能力,保证其能够更好利用专业方法及手段开展管理工作。另外,应当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不断充实管理队伍,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水利工程管理各个方面工作均保证较好开展,保证水利工作作用得以更好发挥[2-3]。

3结语

在当前山区农村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已经成为必要可少的一项内容及任务。因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作为水利工程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选择有效途径及方法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从而使水利工程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及农村山区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皓.强化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水利,2015(3).

[2]刘松义.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招远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区,无客水流入,大气降水是水资源唯一补给来源,多年平均降雨630.3毫米,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75%降水量集中于汛期。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近几年来的极端天气导致了连旱、旱涝急转、涝旱反转等现象,且干旱缺水年份居多,因此,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全市人民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水利建设,共建成各类水库225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30座,小(二)型水库192座,塘坝1183座,扬水站672处,机井、大口井3354眼,堤防230公里,全市总灌溉面积59.44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8.87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30平方公里,农田水利建设对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近年来招远市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效及措施

2011年来,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推动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投资9100万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03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8万亩;投资7475万元,实施3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5500万元,治理河道31.7公里,投资270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平方公里。

(一)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断增加

2009年,我市科学规划、认真组织,成为烟台市唯一一个第一批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每年争取省以上资金2000多万元,通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多方吸纳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到2013年,共投入资金67800万元,每年增长10%左右,其中:中央资金11876万元,省级资金10627万元,市县投资23048万元,群众投资15293万元,其他资金6956万元。今年8月19日,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验收情况通报,我市在2012年度项目省级验收中获得优秀等次,在烟台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排名第一,获得省级财政奖励资金400万元。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加快实施

自2009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采取集中联片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节水灌溉工程,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1万亩,其中管灌13.1万亩,共建设小型水源工程295处,铺设各口径塑料管路1020公里,特别是2011年中央、省、市一号文件下达后,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市政府决定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以奖代补,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投资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2009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解决了100个村、6.8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13年,规划解决66个村3.87万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已基本完成。

(四)防洪减灾薄弱环节建设明显加强

2011年来,对列入国家规划的4座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27座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和7座国家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2014年5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组织实施;投资570万元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现了汛期不死人,少损失的目标。

(五)农田水利管理改革不断深化

我市积极推行“三位一体”建设管理模式,发动用水户参与工程规划建设。工程建成后,采取将工程产权及经营管理权移交给用水户协会,或采取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明晰工程所有权、经营管理权、收益权、监督权,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确保了工程长效运行。百年大计,质量为先。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我市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等“五项制度”组织实施,确保了农田水利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二、当前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农田水利发展形势总体看好,但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多、薄弱环节多、积累矛盾多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日益突显,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更加艰巨,农田水利建设滞后问题愈加突出。

(一)农田水利基础薄弱,与建设现代农业不相适应

我市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数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当时技术经济条件限制,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全,与大规模农业现代化标准农田建设不相适应。

(二)资金投入虽有增长,仍存在很大缺口

资金问题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由于我市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对农田水利建设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不愿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三)农业用水方式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不高

农业节水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地方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水资源不足与灌溉用水浪费并存,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差距较大。

(四)体制机制建设滞后,农田水利管理亟待加强

目前,我市各镇(街道)水利站普遍存在人员少、专业不对口、人员老化等问题。2012年我市虽然按照省市要求,建立健全了镇(街道)水利站、村水利员、水利专业服务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但由于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及有关工作经费等未落实,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还未真正落到实处,尚未真正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

党的十对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加强水利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面贯彻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和治水方略,把农田水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强化农田水利管理,深化农田水利改革,不断提高农田水利服务三农、保障民生的能力,为全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一)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力度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形成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长效机制。一要继续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国家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财政支持,推动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二要加大市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长效投入机制,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逐年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三要充分调动和引导社会资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的积极性,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等方式,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四要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把“一事一议”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投劳的积极性。

(二)继续深化农田水利重点环节改革

继续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盘活存量水利资产,实现良性运行和滚动发展。加强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财政对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费用补助政策,促进农业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溉工程良性运行。

(三)切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加强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现代化灌排渠系、“五小水利”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和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配套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建设和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面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冬春农闲时节,强化政府组织发动,加大项目带动,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等方式,组织和引导农民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

重点实施好现有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五)不断提高农业抗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

加快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重点河段治理和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加水库蓄水量,为农业经济提供水源保障,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水源工程,着力解决部分区域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问题,力争早日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

(六)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供水方式,切实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工作,重点解决农村自来水水质提升问题,加强工程管理和维护,确保工程长效良性运行。

(七)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和农村水环境治理

继续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水系治理、河道清淤疏浚、小型水库清淤、山丘区山塘整治、水污染防治等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八)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与运行管理

健全适合小型农田水利特点的建设管理制度,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健全乡镇水利站,落实编制和经费,充实技术人员;加大对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队伍、灌溉试验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探索农田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的模式和途径,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程效益审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tV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49-1

1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建设年代久远,自然毁损的程度高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多建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建设条件的制约,有些水利设施建成后受风蚀、水蚀以及地壳运动的影响,毁坏严重,又得不到有效的修复,很快就不能满足原来设计的要求而被荒废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1.1水库带病运行多我国农村地区小型水库很多都是带病运行,这些病险水库增加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渡汛期间更是险情重重。

1.1.2灌溉设施损毁,渠道淤塞严重某些地区由于穿山隧道的垮塌和渠道的淤塞,导致水库的水无法到达。很多水库灌溉面积有不同程度萎缩,其主要原因也是尾水渠道淤塞灌溉水源难以到达。

1.1.3机埠失修,自然折旧快小型提水机泵的问题最为严重,一般的机泵都由村或者组所有,修建时没有规划,也没有设计,有的一建成就由于达不到预想的目的而被搁置,有的建成之后由于使用率低,用时有人管,不用时就没有人管理,导致水管、电机锈蚀,进水、出水道堵塞,几年之后就无法使用。

1.2建成后疏于管理,人为损坏的原因多

乡镇水管单位管理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每一个单位基本上都没有具体过硬的措施。其原因具体如下:

1.2.1小修不修,大修无钱修许多设备最初维修都是只需劳力,而无需出钱,但由于无人出力,导致损坏更严重,最后失去维修的价值。

1.2.2许多设备无人看管,被偷盗严重特别是提水机泵设备如:电机、输电线路、水管,被偷现象更为厉害。

1.2.3土建设备被人为破坏这里主要指渠道、涵管、输水隧洞等,为争抢水源,有人人为的挖断沟渠、堵塞涵管和输水隧洞,导致沟渠被毁、涵洞堵塞,失去了过水功能。

1.3水管单位人员条件艰苦,待遇差,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普遍待遇差,条件艰苦,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青黄不接,人员比例失调,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严重制约了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

1.4资金短缺,水利设施缺乏必要的维修和管理

由于水利经济的全面危机,基层水管单位失去了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能力,工程的运行费用基本没有,因此,资金成了制约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瓶颈,寻找新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下,民办公助建设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成了扭转水利经济颓势的一把金钥匙。

2对发展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

2.1建立专项工程账目,保证专款专用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要专账、专户、专人管理,要按工程进度拨款,资金流转要通过银行转账或电汇,禁止大额提现,工程完工后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形成的固定资产要及时的交付使用。

2.2建立工程效益审计制度

加强受益后的工程效益审计,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工程完工后,应抓好跟踪审计,看是否达到原有的设计效益水平,并找出原因,好的经验加以推广,得到的教训加以总结,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2.3建立完善的宣传发动机制

水利建设的任务重,涉及面广,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要把水利建设的气氛造起来,首先要搞好会议宣传。通过会议让领导干部明白在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的责任是什么,工作重点是什么。特别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和村组干部明白,在新形势下,水利建设依然是自己的事。同时通过会议督导和调度后进乡镇加强领导、加强进度,促进平衡发展。

2.4建立领导责任考评机制

每一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要有行政领导负责,并明确其领导的责任。年终对其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3加强建后管理机制的建议

工程建成后,为确保工程良性运行,要制定灌溉和工程管理制度,签订岗位责任卡,坚持放水期间随时巡查和一般情况下两天一次的巡查制度,并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民建、民用、民管的长效运行机制。工程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管理、机务管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和财务管理五方面。

3.1组织管理

一要建立工程管理单位(管理机构),二要明确产权,三要配备管理人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按我国的现行政策,可实行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管理和使用。管理单位明确以后,要办理移交手续,包括移交工程种类、数量、工程规划设计图纸文件、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等,并要填写工程移交表,以便存档备查。

3.2机务管理

(1)建立机电设备分类和数量档案;(2)配备司机手人员,每泵站配1人;(3)司机手要经过管理技术培训,持证上岗;(4)建立机务维修制度。

3.3工程管理

(1)建立工程分类和数量档案;(2)电灌站要建立泵站管理规则和操作规程,开灌前要全面检查和大修,严禁机电设备带病运行,对设备要经常进行保养和维护;(3)U型砼渠道、渠系建筑物每年要检查一次,损坏的要及时整修;(4)机泵管设备和所有铁件每年要除锈油漆一次;(5)机电设备、钢管件因磨损严重、损坏严重的要及时更换。

3.4用水管理

要充分了解当地作物种植情况,编好用水计划,根据气象情况,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开机灌溉和放水,要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并要做好开机放水灌田记录。

3.5财务管理

(1)根据用水用电数量核算灌溉用水成本,制定用水价格;(2)根据灌溉田数、用水数量,按有关规定征收水费,要做到“谁用水谁付款,按方收费”;(3)搞好财务管理,增收节支,做到“以水养水,以工程养工程。”

参考文献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篇5

关键词:灌区基本情况;建设与管理的成效;存在问题;原因;结论

1鸭河口灌区的基本情况

鸭河口灌区地处豫西南南阳盆地腹心、汉水流域唐白河之间,总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灌区兴建于1966年,1970年开灌。效益8个县区35个乡镇办,现有白桐、鸭东干渠2条、分干渠8条、支渠118条,各类建筑物6万多座,设计灌溉面积238.1万亩,是河南省最大的水库自流灌区,同时也是国家节水改造项目投资重点、全国大型灌区综合改革试点、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信息化建设试点和末级渠系改造试点灌区。

2灌区建设与管理成效显著

(1)灌区建设。鸭河口灌区自1998年开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通过持续实施,2010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0万亩。近几年,在省厅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坚持“两改一提高”的治水新思路,着力打造现代灌区,骨干渠系基本实现了工程景观化、面貌园林化,管理标准化,灌区综合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实现南阳粮食总产超百亿斤大关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整合资金,集中连片,协调推进末级渠系的改造,相继建成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高标准现代灌区示范区和田园化农田水利精品示范点等农村水利样板工程,灌区五级渠系全面配套面积不断扩大,灌区面貌发生了重大改观。(2)灌区管理和运行维护。为巩固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灌区效益,近年来灌区坚持以“规范化、经常化、标准化、多元化”为目标,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常抓不懈。一是推行干渠管理俗蓟。重点是对市局管两条干渠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制定具体标准,实行一季度一考评,基础工资与出勤挂钩,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联系奖惩,落实管理。二是实行干渠工程维修养护经常化。年初,在全面普查确定维修养护计划的基础上,对两条干渠及跨县分干渠段的工程进行维修养护,做到养护经常化。年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联系包干经费拨付和奖惩。三是推行支渠管理规范化。主要是依据《鸭河口灌区支渠管理规范》,对支渠的四大管理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制定落实规划,采取开展达标验收活动的办法,推动由过去的弹性管理走上了指标管理。四是推行末级渠系管理多元化。

主要采取四种形式,来摸索解决末级渠系的管理问题。(1)以渠系或行政村为单元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把支渠以下末级渠系的经营权、管理权完全交给用水户,实行民主管理。(2)以乡为单位,由水管所在全乡聘任群管人员,组建末级渠系管理队伍,实行划片承包管理。(3)以专管组织为主,实行延伸管理。(4)以村为单位,对集体经济好、党员干部战斗力强的地方,实行村支部或村委自管。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末级渠系管理缺位。国家对灌区的管理机构只设到支渠(骨干工程)一级,斗渠以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位于灌区渠系的末梢,其所有权和使用权一直属于村集体,而水利工程管理上的主体缺位,出现了“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有人毁有人怨无人修”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改变了原来社队集体与农户的关系,出现了农田水利公共事务缺乏组织与管理的现象,而不少群众甚至县乡干部都认为只要是工程没人管,群众浇不好地都是灌区管理单位的事。虽出台了政策性文件,仅靠一个行业很难做到。特别是改革涉及到经费来源和人员,难以破解,导致田间工程管理一直处于缺位状态。(2)骨干工程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全灌区管理人员呈现出严重短缺的局面,且人员高龄化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体改后,一部分管理人员按政策退休,而各个县区因财力原因严格控员控编,一直没有新进人员、补充年轻人。(3)灌区工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控制标准,不能保证建成后完全发挥效益。各职能部门投入灌区的项目建设,主要以修路打井为主,附带修渠,规划设计和建设各自为战“多龙治水”,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统一协调把关的部门,对规划设计、实施上进行统一的安排,并结合灌区实际状况进行有序实施。(4)社会各项建设不断占用灌区有效灌溉面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官庄工区、高新产业集聚区的成立,其管辖区域内的职能发生新变化,各类项目加速落户,这成为下步灌区有效面积减少的最大因素。而灌区管理部门作为一个行业部门,目前状态被动,也只能顺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5)权益保护面临挑战。渠道作为野外敞开式工程,特殊天气和放水防汛期间,在强化各级管理责任和实行严格巡检措施的情况下,仍易发生溺水或交通安全事故,处置后续问题给管理单位造成极大压力,形成的诉讼案事件,法律判决形成的赔偿使仅仅依靠财政供给本就吃紧的经济艰难维持运行,这成为基层水利部门下步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6)灌区普遍执法难。在遇到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等违法事件时,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执法效果,最终按照法律程序强制执行也受到和谐稳定指导思想的束缚,出现执行难,也难以达到效果。(7)水费征收困难。农业税取消以后,国家对农业还给予了种粮补贴,群众认为种粮国家都给补贴,水费就不应该再收,交费热情不高,乡村干部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收费任务,采取了乡镇财政垫支的方式。另一方面,灌区管理部门人员精力也根本无法做到把用水与收费服务延伸到农户。

4结论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篇6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现实意义

首先,站在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对农业综合性生产能力的提高、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还是对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来说,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必然是前提与基础。其次,站在农民生活的角度来看,水利建设能够让农民的饮水安全得到保障,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坚实基础。水利,是我国民生之本,我们有必要加快水利建设,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不仅将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直接影响,同时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利途径之一。第三,站在农村生态的角度来看,水利建设俨然是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基础。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多套工程体系,如防洪、挡潮、排涝、灌溉以及供水等。这些水利工程体系的存在俨然在水环境上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够协调、不够全面的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水利的建设与持续发展。

(一)政府投入有限。目前,国家的投入主要都放在大江大河的防洪建设方面,并没有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引起足够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水利的发展都是以农民的“投工投劳”为主体,“两工”(即积累工、义务工)则是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后来的税费改革,“两工”和农业税被正式取消。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人力与财力就更为紧张,而相应的农村水利建设就更加捉襟见肘。除此之外,国家投资办水利、公益水利的观念始终都在农村人民中根深蒂固,单一的水利投入主体使得农村水利的欠账越来越多,极大限制了农村水利的建设与持续发展。

(二)农民参加水利建设不积极。在传统模式下,我国水利建设基本上是依靠政府补助与农村集体经济力量来完成的,这种农民大规模参加的建设方式基本上形成了供水、灌溉以及防洪除涝等工程体系。但随着近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实施,集中的农田水利建设组织方式逐渐与分散的农村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矛盾,而这样的矛盾也正是如今很多农民外出务工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就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大规模组织农民参与到水利建设工作之中,因此就出现了如今农村水利建设停顿的状态。

(三)缺少农村水利设施有效的维护与管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对水利设施的有效维护和管理。由于农民大规模的外出务工以及农民利益纠纷现象的日趋严重,很多农村地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形成一个能够有效维护与管理农村水利设施的机制,这些水利设施基本上都是由集体进行管理的,而水利设施的所有权在联产承包实行的影响下出现了不明确现象,因此就导致了工程建设与管理之间的脱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相关部门进行管理,严重缺乏广大农民的维护,这就造成水利设施时常出现损坏现象,对整个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带来了严重影响。

三、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具体完善对策

(一)多元投入,拓宽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渠道。从整体上来看,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必须以多元化、多方位的筹资渠道为主,如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投入、鼓励用水企业与农民投资等。基于此,我们理应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以此来为农村水利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与材料,积极向上级水利、财政以及农业部门争取专项资金,让那些迫切需要更新维护的农村水利工程“起死回生”,将其最大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还应该采取科学手段来积极调动广大群众兴办水利的兴趣性与积极性,鼓励广大群众以各种形式(如资金入股)来参与到农村水利建设中来,吸引更多的外商、企业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对农村水利事业进行投资。

(二)鼓励农民参加农村的水利建设。量多、面广是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特点。基于此,理应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农村水利建设事业中,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在政策引导、民主议事、组织协调以及技术服务等方式下来激发农民参加水利建设的兴趣性与积极性,以此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对于政府部门而言,理应从政策、税收、信贷以及土地征地等多方那面入手来为农村水利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好部门关系,在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农民的资金,建立专门负责管理、维护水利工程的现场管理小组,以此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三)进一步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为了让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来提升对水利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构建宣传小组来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沟通、教育,在征求农民意见的前提下,采取科学手段确保农村水利建设的有序实施。第二,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农村水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应明晰产权、放开建设权,以此来形成滚动发展的模式,从而让农村水利设施的责、权、利之间形成统一。同时,还需要建立起真正符合于现阶段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积极组织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之中,让水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当然,还可以积极推广水利部门专业化服务和用水农户直接参与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此来让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篇7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措施

[论文摘要]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在分析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规划、资金、组织、管理和科技等5各方面对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作了探讨,为其满足新农村建设5个方面的要求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

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涉及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农村水利密切相关,因而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对农村水利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生产发展”对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生活宽裕”对农村灌排工程和供水工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村容整洁”对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管理民主”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乡风文明”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用水捉襟见肘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国家,不仅水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很难满足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

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脆弱,全国还有近2/3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农村水利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状况还未能得到根本的扭转。

(三)节水灌溉工程和节水措施不多,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

由于受投资不足的制约,渠道建设和维护严重滞后,沟渠渗漏严重,影响了水利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在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和制定节水政策措施方面做得也不够多,农村普遍存在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较为严重的现象,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水的利用率低也导致部分地区水费偏高,出现了农民浇不起地的情况。

(四)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组织与管理方式还无法满足“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要求

农村水利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但目前农村水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少数地方根本无人管理,致使正常情况下通过疏浚可发挥5~6年功用的沟渠3~4年就重新淤积了。从而缩短水利建设的循环周期,增加了水利建设的成本。

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主要还是由政府决策和组织、农民被动服从和参与;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及设计、政策制度安排等都是由政府直接完成,缺少农民的参与。因此,从多层面采取措施,加快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的保障机制,是适应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各级政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中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体系

(一)规划保障

水利规划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村水利规划,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规划一旦形成,要严格组织实施,通过落实规划,逐步解决当前地表水利用不足、地下水过度开采、客水流失量大及水污染等问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资金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朝着新农村建设方向发展,涉及的范围扩大了,囊括的内容增多了,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

1.国家财政保障。保持现有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渠道,扩大项目资金投资范围,把农村小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也纳入项目预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还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立项、规划预算和规范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2.当地政府适当投入保障。要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性,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3.政策扶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新形势下的农村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对此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4.当地经济能人适当投资(社会资金)保障。随着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地农村已涌现出无数个致富带头人。富裕的先驱者都愿意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带动家乡经济整体向前迈进。

(三)组织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是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农村水利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组织保障。

1.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依法管理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在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建设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领导与组织保障,并尽能力提供适当配套资金。

2.创新新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金进入水利领域。

3.项目建设中成立现场指挥领导小组。由当地农村水利建设中心技术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四)民主管理保障

1.加强宣传,提高对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可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与组织、宣传、新闻等部门组成宣传小组,专门负责对群众进行教育与沟通,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农村水利建设顺利实施提供群众保障。

2.加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析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滚动发展,实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管、用和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

3.构建管理新主体水利协会。水利协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业主”。水利协会的组织是一种以自然水源和共同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为基础,联合组成的一个群众性管理水利日常性事务的自治组织机构,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它可以担负起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业主职责,能真正体现农村水利工程设施集体管理的权、职、责关系。水利协会切实解决了政府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和建设上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帮助和经济上的资助,支持水利协会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有利于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五)科技保障

1.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把推广农田节水技术作为搞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大力宣传,搞好技术培训和搞好试验示范促进面上推广,使节水技术为广大农民所认识,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受欢迎的一项主要农业技术。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篇8

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涉及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农村水利密切相关,因而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对农村水利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生产发展”对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生活宽裕”对农村灌排工程和供水工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村容整洁”对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管理民主”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乡风文明”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用水捉襟见肘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国家,不仅水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很难满足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

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脆弱,全国还有近2/3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农村水利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状况还未能得到根本的扭转。

(三)节水灌溉工程和节水措施不多,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

由于受投资不足的制约,渠道建设和维护严重滞后,沟渠渗漏严重,影响了水利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在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和制定节水政策措施方面做得也不够多,农村普遍存在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较为严重的现象,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水的利用率低也导致部分地区水费偏高,出现了农民浇不起地的情况。

(四)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组织与管理方式还无法满足“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要求

农村水利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但目前农村水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少数地方根本无人管理,致使正常情况下通过疏浚可发挥5~6年功用的沟渠3~4年就重新淤积了。从而缩短水利建设的循环周期,增加了水利建设的成本。

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主要还是由政府决策和组织、农民被动服从和参与;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及设计、政策制度安排等都是由政府直接完成,缺少农民的参与。因此,从多层面采取措施,加快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的保障机制,是适应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各级政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中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体系

(一)规划保障

水利规划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村水利规划,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规划一旦形成,要严格组织实施,通过落实规划,逐步解决当前地表水利用不足、地下水过度开采、客水流失量大及水污染等问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资金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朝着新农村建设方向发展,涉及的范围扩大了,囊括的内容增多了,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

1.国家财政保障。保持现有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渠道,扩大项目资金投资范围,把农村小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也纳入项目预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还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立项、规划预算和规范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2.当地政府适当投入保障。要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性,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3.政策扶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新形势下的农村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对此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4.当地经济能人适当投资(社会资金)保障。随着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地农村已涌现出无数个致富带头人。富裕的先驱者都愿意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带动家乡经济整体向前迈进。

(三)组织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是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农村水利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组织保障。

1.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依法管理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在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建设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领导与组织保障,并尽能力提供适当配套资金。

2.创新新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金进入水利领域。

3.项目建设中成立现场指挥领导小组。由当地农村水利建设中心技术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四)民主管理保障

1.加强宣传,提高对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可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与组织、宣传、新闻等部门组成宣传小组,专门负责对群众进行教育与沟通,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农村水利建设顺利实施提供群众保障。

2.加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析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滚动发展,实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管、用和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

3.构建管理新主体水利协会。水利协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业主”。水利协会的组织是一种以自然水源和共同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为基础,联合组成的一个群众性管理水利日常性事务的自治组织机构,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它可以担负起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业主职责,能真正体现农村水利工程设施集体管理的权、职、责关系。水利协会切实解决了政府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和建设上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帮助和经济上的资助,支持水利协会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有利于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五)科技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篇9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项目;项目管理;投融资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备受关注,自2004年到2012年,中央连续九年“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保障提升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大兴农村水利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对水利的认识提到了全面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以至经济安全、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高度,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是未来我国水利以及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种类繁多[[[]陈昭玖,万小兵,周波,唐卫东.构建农村水利工程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2):45-49.]],大体上可以分为农田灌溉设施、农村蓄水防洪设施以及农村饮水设施,除了农村饮水设施可以通过市场化供给外,其它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只能由政府部门供给。但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供给,都必须致力于保证农村水利建设的基本效益,才能使得“加大农村水利建设”产生实际效果。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以及管理主体的预期目标,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工程项目管理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以及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促进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序化开展,是保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工程建设实际效果的重要措施。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进行划分,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分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前管理、建设中管理以及建设后管理。建设前管理主要涉及工程项目的立项、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建设规划等等,建设中管理是指对项目建设资金以及材料使用、建设活动等的监督管理活动,建设后管理则是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维护等等。相应的,根据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分为项目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以及运营管理。

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推行的时间并不长,对农村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的历史更短,难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为了保证农村水利建设的实际效果,实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真正有效供给,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是关键。本文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管理内容,对我国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困境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最终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困境

2.1投融资管理的现状及困境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属于农村公共品范畴,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政府部门必须作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的主要投入主体,即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部门的公共财政投入。对于部分具有一定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盈利空间,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会参与介入这些基础设施的供给,成为另一重要供给主体。同时,对于一些外部性较低,投入较少的可被私有化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农户(使用收益者)可作为供给主体,实现自行供给。另外,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如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属于公益性组织,也是农村水利供给的主体之一。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主体众多,但我国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投入存在严重资金不足的现状说明各主体并没有发挥其主体作用。政府作为公共品供给的最主要主体,在农村水利供给中应当承担引导者角色,但是我国政府考核体系更多关注GDp增长,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投入建设见效快的项目,而农村水利建设见效慢,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地方政府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中收益甚微,农村水利很难受到政府部门的青睐。同时又受到地方财政实力的限制,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投入更是雪上加霜。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投入资金量大、回收周期长,收益性也低,对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组织而言,不具有投资吸引力。农户受到财力以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外部性等的影响也很难成为主要供给主体。农村基层组织成长较慢,很难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中发挥重要作用。各个投入主体很难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中发挥重要的投入作用,导致我国农村水利供给出现投入资金不足的困境。

2.2建设管理的现状及困境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大兴农村水利建设,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时间内,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目前仍有不少农村水利设施依然在发挥作用。改革开放后,农村生产的制度环境发生变化,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缓慢,直至新世纪农业(“三农”)再次受到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加快。但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存在效率不高、建设产出水平与投入水平不匹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的建设管理存在问题。

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主要涉及对项目的立项、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及完工验收等过程环节的管理。我国目前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发展不完善,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均存在问题。潘建国等[[[]潘建国,聂志平.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河南科技,2013(9):229.]]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主要存在立项审批不严格、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我国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立项审批不规范的问题,经常导致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重复性投资;施工设计方案不合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施工人员的资质不够,主管部门缺乏对施工的监管,难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2.3运营管理的现状及困境

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设施老化、荒废、效益下降等现象[[[]任彩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和管理问题探讨[J].农技服务,2010,27(9):1241-1242.]],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农村水利设施建成后,缺乏对设施的运营管理。目前,我国缺乏对农村水利设施进行有效管理的主体,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实践中管理效率低下,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营得不到保障。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具有小而泛的特点,分布不集中,给工程设施的管理确实带来了挑战。同时工程设施的运营本身就偏低,对设施进行管理缺乏必要动力。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出现了运营管理的困境。

3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困境成因分析

导致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出现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缺乏工程项目管理理念

缺乏对工程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理念是导致工程项目管理出现困境的首要原因。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较短,发展并不成熟,对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更是少之又少。农村水利工程项目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工程项目建设都是由具有很强地方特色的主体完成,比如地方政府、地方性的企业以及农户等等。地方政府更加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对这类公共品供给缺乏关注,自然就会缺乏对这类项目的项目管理理念。地方性企业多属于民营小企业,企业人员的管理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理念较差,即便有,也会受到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政府以及现有农村水利供给体制的限制,管理理念很难参与实践发挥作用。项目管理理念的缺乏使得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各种实践活动难以开展,从而导致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出现困境。

3.2投资主体缺失

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投资主体是政府部门,但是在实践中,政府部门并没有起到投资主体的主导作用,导致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缺乏。工程项目建设一旦缺乏资金,项目建设管理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工程进度、质量等都得不到保证,工程项目管理必然出现困境。

3.3监管体系不健全

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是导致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在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缺乏合适的监管主体,缺少能够对项目建设主体进行有效监管的监管部门。其次,已有监管主体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难以在实践中担当监管责任。最后,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体制不健全是导致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监管不到位的首要因素。

3.4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是导致农村水利工程项目运营管理困境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水利设施运营管理中并没有形成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已有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工程设施管理,导致工程设施无人看管,无人保养,无人愿看管保养,一些具有收益性的工程项目收益低下,最终使得工程设施破旧老化甚至荒废,急需对工程运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尽管这些严重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但并没有收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对运营管理体制的改革难以被提上日程。

4加强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4.1增强项目管理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理念

项目管理主体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关键的因素,主体的管理理念好坏及先进与否,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管理全局,因而增强项目管理主体的管理理念是实现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合理化的第一步。对于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农户等管理主体,应当加强对其的管理知识教育,培养其管理理念。对于项目建设企业这类管理主体,在招投标过程中,应当严格把关,选择管理理念先进的企业作为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者。

4.2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增加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农村水利工程项目有充足的现金流,是改善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措施。毋庸置疑我国政府部门是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主要主体,承担主要投入责任,而其他投入主体,如农户、企业等可以作为很好的补充,在政府主体难以发挥其投入作用时,其他主体能够作为补充投入建设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因此要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供给。

4.3构建完整的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监管体系

从工程项目立项到工程设计、项目的建设实施,再到工程竣工验收,构建相对应的监管体系。首先要规范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形成成熟的立项审批制度;其次,注重工程设施的合理设计,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工程项目不予立项。再次,形成完整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明确工程监管主体及其职责,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最后,严把工程质量关,形成严格的工程竣工验收考察制度,保证工程能发挥其设计时的目标作用。

4.4加强对农村水利设施的运营管理

要保证农村水利设施能够持续长久的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对设施进行运营管理。加强对农村水利设施的运营管理必须要构建完整的工程设施运营管理体系,明确运营管理主体及其职责,明确工程受益者的维护责任,保证运营管理过程中投入以及管理效果,从而使得农村水利设施能够长久服务于民。

结语

通过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可以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建设,并持续发挥项目设施作用。我国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着多种困境,使得项目管理难以顺利实施,改变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困境是促进农村水利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导致我国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出现困境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工程项目管理理念、投资主体缺失、监管体系不健全以及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这几个方面,要改变困境,就应当从这个几个方面入手,即增强项目管理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构建完整的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监管体系以及加强对农村水利设施的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昭玖,万小兵,周波,唐卫东.构建农村水利工程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2):45-49.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篇10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10-0281-01

一、目前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基本情况

排涝、防洪、灌溉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水利设施大都分布在半山区,偏远山区等,通过发展农村渠系改造、小流域治理、河道整治、水库加固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基本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同时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2.存在的问题

2.1尽管农村已经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依然沿用过去的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和集体组织建设,在农民没能把水利设施视为与自身利益相关而积极地参与工程的管理。现有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民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体,没有发挥农民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比如,农民保护水利意识淡薄,甚至有意识损坏;看见自来水管坏了,无人问津等。有一天,我看见路旁的自来水管爆裂,流得满大路都是水,可没一个去通知管理人员的或修理的。

2.2农村水利工程在管理上存在工程产权不清晰、管理人员能力薄弱、部门职责不明、管理职能不到位、工程维修费用难以落实和水费收缴困难等许多问题。由于打击力度不够,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偷窃现象逐渐增多。另外,基层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人员整体文化层次、专业技术水平及素质也较低,管理和服务职能也不到位。例如,甘肃临夏大北源水渠施工是很大一项饮水工程,那里的农民们用来饮用、灌溉农田等受惠好几十年,但大部分农民却始终不愿意交水费,水管坏了也很少有人主动去修理。

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构想

1.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农村重要基础设施

农村水利工程设施不论其规模、数量、投资,已成为农村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甘肃积石山县是一个干旱山区,常年旱灾,甚至村民们吃不上新鲜水。现在的积石饮水工程正在进行,从青海省那边黄河上游饮水到干旱的甘肃积石山,从大山里面钻洞饮水是多么大的工程规模!

2.有效的控制灌溉面积

随着城市化与农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建设这些工程用地的数量也在逐渐扩大和增加,能否有效的控制好灌溉面积是及其重要的。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些措施

水利工程管理发展方向应确定为加强农民自主参与水利工程的建管,强化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充分展现持续的、动态的、系统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支持力度,在政府要安排资金补助,农民民主要积极参与,同时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保障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自主管理体系。一般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需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

除了政府要持续稳步的加大投资以外,同时还可以采取多种投资管理方式。比如:“村集体承包土地+转包小型水利”管理模式、“用水者协会+物业化”管理模式、“村委会+用水小组”管理模式和民营化管理模式等。有了这些模式不仅减轻了政府的经济负担,还可以发展民营化水利解决水利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既能够落实责任主体,又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如从青海省黄河上游到甘肃积石山的饮水工程,除了政府大力度投资外,当地政府和当地居民集资一起实施这项伟大的工程。

2.明确分级管理责任机制

按工程建设的资金渠道和管理阶段对水利工程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可将水利工程的建管划分为乡镇管理、村级管理、工程管理以及农民用水户管理四级,一定要明确各级管理责任,明确分级管理责任机制。

3.形成合理的水利工程的水费计收、使用和管理监督体系

长期以来水价偏低,水费实收率较低,无法补偿供水成本,导致水利工程管、养经费不足、工程老化、病险加剧,一大批水利工程不能正常安全运行。因此,需要对现行水价进行改革,建立灵活的水价调节机制。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合理确定水价,加强水费征收力度,是促进水管单位转轨变型和实现水利工程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提高水费收缴率。加强计收监督,避免水费征收过程中的截留、拖欠、挪用等。

4.提高农民素质,在法律上保障各种农民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合法地位

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用水合作组织或水利会,是目前实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模式,它既是一种农民水利合作组织,同时也是村级集体民主自治方式的一种延伸,因此应该在法律上得到明确的承认和保护。要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制定和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注册登记的有关法规,以此对这项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组织的合法性和基本权力、义务。

5.加强工程设施安全,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提高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工程设施的管理制度和落实看管责任人。开展以打击偷盗、毁坏水利设施的专项斗争,公开审判,严厉打击,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弘扬正气、威慑罪犯,以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如甘肃积石山实施了《银川河(庙庄桥段--水陈桥段)防洪治理工程》的施工和《积石山县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施工任务;实施了积石山县北部人饮工程吹麻滩镇辖区的入户管网和南部人饮工程铺川片的入户管网的施工任务。这些工程都加强了本县乡村工程设施的安全,保障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总之,当前农村水利工程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充分认识农村水利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抓好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是确保水利工程安全与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质量、工期、造价将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