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航空货物运输特点十篇航空货物运输特点十篇

航空货物运输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5:03

航空货物运输特点篇1

[关键词]航空物流研究

机场建设投资主体有民航投资、地方政府、民航总局与地方政府合资、地方航空公司以及多方控股(包括外资),基于有无航班对一个城市与地区的重要性,各地都对机场建设方面空前重视,所以当前是发展机场物流的一个黄金时期。改革开放为我国机场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八五”期间,我国共完成43个机场的建设,“九五”期间计划建设机场53个,其中包括重点建设40个中心城市机场,我国目前已拥有一百五十多个规模不等的机场,已形成一定密集度的航空网络。

一、我国机场物流现状

目前,我国机场的货运业务仍停留在传统的地面处理、装卸和仓储业务上,业务单一分散,与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相距甚远,无法满足货主企业对物流的要求。其它要求更高的物流相关服务,例如货物在途信息的跟踪查询,货物的场到门服务等,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机场不能提供。因此如何对我国机场的整体资源进行整合与提升尤为重要。

机场航空物流的发展与机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呈相辅相成关系,对带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因此,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好机场的软、硬件设施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根据航空货运业发达国家的情况,机场附近往往聚集大量高科技企业的产品配送、组装中心,这是因为高科技产品因附加值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等特点而对航空运输有巨大需求。许多全球性的制造商都希望在投资所在地的机场设施建立起供应链系统,并把此作为判断投资环境优良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对于我国一些有大量跨国企业的城市来说,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即如何提供较大规模,具有较高效率的物流枢纽来适应当前国际贸易和物流业的形势需要,以成为制造商和分销商的重要基地。许多走在发展前列的城市、地区都把发展高科技产业与现代物流作为未来的经济支柱。对国内这些机场来说,定位好其航空物流战略非常重要。

二、航空物流的运作特征

航空物流具有快速、安全、准时特点,同时又有分区域制定统一费率,按照不同重量等级、不同货物制定不同费率的特点。航空物流按照运输性质分为国内航空物流和国际航空物流;按照运输货物特征分为普通货物和特种货物运输;按照运输组织形式可以分为班机运输、包机运输、集中托运、联合运输和航空快递等几种运输组织形式。由于航空物流受到时间、空间、运输工具和天气环境的限制,为了保证航空物流顺利进行,航空物流运作流程相对于其他物流形式要更加复杂。

航空物流进口操作流程(以门到门为例)主要由在发货人处卡车提货、始发港机场交货清关装运、飞机运输、目的港机场卸货清关放行、卡车送货收货人签收等五个步骤。在这五个步骤中,信息流转最重要,为了保证航空物流具有快速、安全、准时的特点,必须做好航空物流进口全程信息顺畅流转:

(1)提货:航空物流海外公司在收到航空物流国内公司的发货指令后,立即联系发货人按时交货。发货人根据运输指令作好交货各项准备,航空物流海

外公司仔细核查并提取正确的货物。

(2)发货预通知:航空物流海外公司根据货物明细预定舱位,并在接到货物和清关文件后及时办理清关手续,并安排货物装运预定航班,航空物流海外公司将“发货预通知”发送航空物流国内公司和收、发货人。

(3)运输信息:航空物流海外公司应适时更新货物在飞行中的运输信息给航空物流国内公司和收、发货人。信息主要包括:主、分单及航班起飞、到港时间,随机的商业文件等。航空物流国内公司及时与收货人沟通,联系收货人准备进口清关所需文件,准备清关。

(4)到货通知:航空物流国内公司在目的港接到货物后,应及时通知收、发货人和航空物流海外公司,及时安排货物进口清关。

(5)送货:货物在海关放行后,航空物流国内公司应及时通知收货人并将货物及时运到收货人指定的仓库。

可以看到,在航空物流运输中,航空物流公司处于管控中心的位置,在航空物流全过程中担当运输组织者的角色。出口运输操作流程是进口操作流程的反过程,国内流程基本与进出口操作流程相同。

三、我国航空物流的发展建议

1.加强监管力度

建设营销型航空物流企业。针对中国航空物流企业营销观念淡薄的劣势,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必须抓紧从“操作”型物流公司向“营销”型物流公司的转型。而转型的首要任务就是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的服务理念的转变,理念转变的关键就是要树立以市场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凡是适合市场发展的,就是对的,凡是符合客户实际正当需求的,就是对的。

2.整合企业资源

整合航空物流企业资源。随着航空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除了向市场要效益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物流资源整合,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来降低航空物流企业整体的物流成本,向资源整合要效益。资源整合不力的现象目前在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大量存在,企业内部,特别是各家分公司之间,在共同参与市场外部竞争的同时,由于大局观念淡薄,因为不在同一分公司、不在同一部门等小集团思想对利益的纷争造成资源内耗。

构建全球完善物流网络。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制定立足中国、着眼全球的航空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做大做强都是自己不变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由于发展历史比较短,导致虽然在中国拥有健全的物流业务网络,但在全球航空物流市场,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却面临海外网络缺乏或不完善导致自己全球业务开展缓慢的局面。

参考文献:

航空货物运输特点篇2

一、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内涵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承运人责任期间(periodofresponsibility)来自海商法,它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1924年《海牙规则》虽有涉及,但是在1978年《汉堡规则》第4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海商法》第46条也使用了承运人“责任期间”这一用法。而在国际航空立法中,从1929年《华沙公约》及其历次修订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都没有明确使用承运人“责任期间”一词,而是使用了航空运输期间。但我国专家学者在分析航空运输期间的法律制度时通常用“责任期间”这一用语[1]。其中最关键、最容易引起误解的是“责任”,它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具有多种用法,如民事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效果之“归属”(注: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第2款规定:“人在权限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人对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履行债务的担保、担保法上的保证人“责任”、保证债务履行的“财产”等[2]。在实践中,对于承运人责任期间涵义的理解或解释可谓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之所以存在分歧,主要是由于该概念产生于有关海上运输的国际公约,仅孤立地将其拿到航空法中来理解,往往会因失去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法律环境而产生片面性理解,在实际应用中也经不起推敲。欲界定“承运人责任期间”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应在研究相关法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产生该概念的海商法的相关制度和国际公约中特殊的航空运输责任制度,从而进一步对航空法上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含义加以明确。以下主要从一般合同法原理、运输合同制度、空运合同三个方面逐步深入研究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含义。

1.从一般民事合同来看,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承运人违反合同义务而承担民事责任的时间期限,此期限届满承运人即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顾名思义,承运人“责任期间”是指一个与“责任”有关的“期间”。因此,在明确“责任期间”的含义之前,先要明确“责任”与“期间”的含义。根据民法原理,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合同义务或法定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3]。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认为,责任(Haftung)指强制实现此项义务的手段,亦即履行此项义务的担保[4],而债务(Schuld)指应为一定给付的义务。

从责任与债务的关系来看,二者最初是混为一体的。如罗马法未区分债务与责任,用obligatio一词泛指债务与责任两个概念。从法律上将债务与责任区分开来是日耳曼法的贡献。根据日耳曼法,债务是指债务人应当履行其给付义务,不受他人的强制,债权人也没有强制债务人给付的权利。债权人若要有此权利,就必须有责任关系的存在[5]。大陆法系承续日耳曼法的观念,区分了债务与责任,如《法国民法典》第1142条、《德国民法典》第241、242、276条等。一般认为,债务是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当事人当为的行为,而责任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国家强制债务人继续履行或承担其他负担的表现[6]。债务并不包括任何对债务人的强制,在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或赔偿损失,则属于民事责任问题[7]。从法学理论上讲,债务除应承担履行义务以外,还应当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负有注意、照顾、忠实等附随义务[8]。

“期间”是从一特定时间点到另一特定点所经过的时间,它是时间的某一特定的段或区间。它是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实,是决定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时间界限。离开了期间,民事法律关系就会出现混乱。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民事法律意义:首先,明确的期间可以确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开始、终止都以期日、期间确定;其次,期间确定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消灭,因为任何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消灭,都以一定的期间为时间界限;最后,期间是正确处理民事案件的依据,因为人民法院在处理民事案件时总离不开查清一定的时间事实。

现代法学肖永平孙玉超:论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期间

从以上关于责任与期间的推理可以看出,从严格意义上讲,作为一般法律概念的承运人“责任期间”应当是指承运人违反合同义务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时间期限,此期间届满承运人就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2.从一般运输合同来看,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指承运人负有运输义务和管货义务等主给付义务期间。

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在《汉堡规则》第4条中首次出现,其英文表述为“periodofresponsibility”。在英美法中,“responsibility”和“liability”译成中文都有责任之意,但在使用上却不完全相同。“responsibility”通常指责任、职责和法律或道德上的义务,而“liability”通常指承担责任和负债之意。前者应为广义的“责任”,且偏重于第一层含义,即法律义务;后者指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责任”,即违反义务而承担的赔偿责任。

因此,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中的“责任期间”只可理解为“合同义务期间”,不能理解为“损害赔偿责任期间”。因为合同义务可以具有期限性,即当事人仅在约定的或规定的期间内负有合同义务。与此不同,赔偿责任的承担不应有时间限制,只要违反合同义务造成了损害,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赔偿责任与期间概念不能搭配,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中的责任期间是承运人履行合同义务的期间,即承运人在该期间内必须履行合同义务,在该期间外则不必承担合同义务。

合同义务可分为主给付义务与次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就是指债之关系上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债之关系类型的基本义务[4]36。从给付义务主要是基于法律明文规定、当事人约定、诚实信用原则及补充的契约解释等而发生的。在航空货物运输过程中,承运人的义务通常有:适航、管货、直航、签发货运单等义务。其中,运输义务与管货义务一起是决定空运合同类型的主给付义务。一个合同仅有管货义务,没有运输义务该合同则为保管合同;若仅有运输义务,该合同仅为一般的承揽合同[10]。二者紧密相连,缺一则不构成运输合同。签发货运单等义务仅是次给付义务。由此可见,航空货物运输合同中,无论是承运人的运输义务还是管货义务都是针对货物而言的,承运人对于“货物”的责任期间也并非仅限于其管货义务的期间。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在第18条第3款明确规定,航空运输期间为货物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期间,其第1款又明确规定了承运人对航空运输期间发生的因货物灭失、遗失或损坏而产生的损失承担责任。因此,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货物运输期间与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一致的,承运人需对货物在此期间内发生的灭失、遗失或损坏负责。由此可见,承运人在该期间内负有管货义务、安全运输义务和按时运输的义务,也就是运输合同的主给付期间。必须指出,这一期间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时间概念,可以说对承运人的按时运输义务并无实际意义,对于具体的运输期限双方当事人仍需在该期间内另行约定。

3.从空运合同来看,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对承运人适用航空运输特殊责任制度的期间。

与一般的运输制度相比,航空运输的法律制度具有很多特殊的规则。从1929年《华沙公约》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整个航空运输法律制度体系都围绕着运输票证、责任构成、归责原则、责任限额、抗辩事由、诉讼管辖等法律问题展开。有些基本制度,如归责原则、责任限额、抗辩事由,航空运输合同的当事人不得随意改变,因为1929年《华沙公约》第23条规定了公约的强制适用。(注:1929年《华沙公约》第23条规定:“任何旨在免除承运人的责任,或者定出一个低于本公约规定的责任限额的条款,均属无效,但是合同仍受华沙公约的规定约束,并不因为该条款的无效而失效”。)因此,适用这些特殊条款的时间范围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分析承运人承担责任的时间范围之前,必须明确几个有关的不同概念,即航空货物运输合同的存续期间、航空货物运输期间、承运人对货物的掌管期间。顾名思义,航空货物运输合同的存续期间是指航空货物运输合同的有效期间,它从运输合同的签订之日到运输合同的终止时为止;航空货物运输期间是指承运人从事某一具体的实际航空货物运输的整个过程,该过程从承运人接收货物至收货人接收货物时止;承运人对货物的掌管过程是指在实际航空货物运输过程中,承运人对货物的整个控制过程,这一时间概念在包机运输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包机运输中的承运人只负责运输,而管理货物由承租人负责,这一点与普通的航班运输有很大差别,因为在航班运输过程中,承运人的运输过程与掌管货物的过程是一致的。由此可见,这三个概念是逐渐的包含关系,即航空货物运输合同的存续期间包含航空货物运输期间,而航空货物运输期间包含承运人对货物的掌管期间。在航空货物运输实践中,承运人有可能在这三个时间的任何一个范围内产生民事责任,如在航空运输合同缔结后而在接收货物之前承运人有可能负有缔约过失责任,在接收货物后有可能对发生的货损承担责任等。因此,在航空运输过程中,区分上述三个期间,可以决定承运人在哪个期间内能够享受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责任限额等制度的保护,从而对承运人的赔偿责任产生重大影响。

笔者认为,航空货物运输的责任期间是承运人对货物的掌管期间,承运人只对该期间内的货物损失负赔偿责任。即使货物损失发生在货物运输期间,如果该损失是在包机运输中的承租人掌管货物时发生的,承运人也不对该损失负责。因为根据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第18条,承运人对于航空运输期间发生因货物毁灭、遗失或者损坏产生的损失应当承担责任,此时的航空运输期间系指货物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期间。在航空运输合同缔结后而在接收货物之前承运人所负的责任属于一般民事合同上的责任,不能受《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责任限额等特殊责任制度的保护。因为在一般民商事合同中,当事人可以对履行义务的期限加以约定,违反该期限即为迟延履行。另一方面,在海上货物运输过程中,由于各国国内法对于岸上作业的强制性规定,如美国1893年《哈特法》,当事人双方可以根据1924年《海牙规则》第7条“装前卸后”做出其他约定,承运人的这一义务期间往往也可以被延长[11]。因此,在航空货物运输合同中,当事人也可以对运输期限加以约定,违反该期限就要承担延期交付的责任,但该期限并不属于“责任期间”的概念范畴。

综上所述,1929年《华沙公约》与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中的承运人责任期间是承运人违反合同义务而承担民事责任的时间期限,是航空货物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主给付义务期间,即责任人的运输和管货义务期间,其实际法律意义是对承运人适用航空运输的特殊责任制度的强制适用期间。

二、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判定标准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航空运输企业逐渐强大起来,倾向于保护托运人的利益是一个发展

趋势。因此,在《华沙公约》之后的70多年时间里,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中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有逐步扩大的趋向,其判断标准也从1929年《华沙公约》的双要素发展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单要素。

1.1929年《华沙公约》的双要素标准

1929年《华沙公约》对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的责任期间的规定主要是第18条第1款与第2款。它规定,任何登记的行李(鉴于本文只讨论货物运输期间,对于行李一词以下从略)或货物如因毁灭、遗失或者损坏而遭受损失,凡造成该损失的事件发生在航空运输期间者,承运人应负责,这时的航空运输包括承运人掌管行李或货物期间,不论其在航空站内(aerodrome)或在航空器上,或遇有在机场外降落时的任何地点。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航空运输期间包含两个确定要素:其一,货物处在承运人的照管之下;其二,货物在机场或航空器上。这两个要素是专门为确定承运人的范围设置的[12]。在1929年的华沙会议上,与会国代表关于飞机上的货物由承运人负照管责任这个问题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对航空运输期间从何时起算,到何时终止,却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主张,承运人只对所照管的货物负责,凡是货物处在承运人照管的整个期间,都属于承运人承担责任的航空运输期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承运人只对处在机场或航空器上的货物负责,一旦货物离开了机场或航空器,运输期间即告终止,此后发生的货物损失不再由承运人承担。公约的最后文本在表述航空运输期间时,将上述两种意见折衷在一起,构成两种意见的混合物(amalgament),规定航空运输期间的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两个要素[13]。

在大部分情况下,1929年《华沙公约》第18条第2款规定的两个要素是一致的,或者说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因为货物在机场或飞机上发生损坏、毁灭或遗失的损失时,也正好在承运人的控制和照管之下,这种情况毫无疑问属于公约第18(2)条规定的航空运输责任。总体来说,航空运输期间定义中的两个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如果仅具备一个要素,如承运人没有照管货物,即使该货物处在机场中或飞机上,也不属于公约规定意义上的航空运输期间;或者承运人控制或掌管着货物,但该货物既不在机场,也不在飞机上,同样不属于公约规定意义上的航空运输期间[14]。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不论是制定目的和指导思想,还是具体制度的设计,1929年《华沙公约》很多方面都遵循了1924年《海牙规则》[15],《海牙规则》制定委员会曾明确提出“委员会将其职责解释为仅负责海上运输”,“从接受货物到装船以及从卸货到交付之间发生的任何事情均不适用本公约。”[16]此主张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1924年《海牙规则》对因海上特殊风险而产生的特殊责任制度应仅适用于海上运输期间;二是各国对国内陆上作业的规定千差万别,存在各种交货、提货方式及责任制度,不便于统一。正是由于1924年《海牙规则》中承运人的各项主给付义务被限于该期间内,才使得该规则关于承运人的特殊责任制度仅限于承运人在这一期间内违反义务时强制适用。所以,该责任期间在功能上起到了“责任制度适用期间”的作用[17]。

2.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单要素标准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关于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的责任期间的规定主要是第18条第3款,根据该款的规定,航空运输期间是指货物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期间。由此可见,《蒙特利尔公约》关于承运人的责任期间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承运人是否对货物进行掌管。

这一标准与1929年《华沙公约》的规定相比具有很大差异。首先,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把1929年《华沙公约》规定的“货物在机场或航空器上”这一标准去掉了,标志着承运人在接收货物后航空运输开始前的一段时间,与航空运输结束后收货人提货之前的一段时间,由于承运人控制或掌管着货物,也属于公约规定意义上的航空运输期间。因此,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延长了航空运输期间。其次,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虽然延续了1929年《华沙公约》的“掌管”(inthechargeof)一词,但其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1929年《华沙公约》诞生之初,判断承运人是否“掌管”货物时,主要考虑的是承运人是否对货物实际控制和监管,特别是在航空运输过程中,当货物被海关控制时,虽然承运人还未交货,由于他对海关控制货物期间引起的货损失去控制,因而不承担责任。而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掌管”标准主要是从法律意义上来说的,即“法律掌管说”。只有承运人完成了交货的法律行为并将货物置于收货人的实际控制之下,航空运输期间才算结束,此后发生的货物损失,承运人才可不负责任。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法院使用国内运输法上的“交货”概念,承运人只有交付了所承运的货物,其在一般运输法上的义务即告终止,因为在一般运输法中,承运人被视为对货物实施控制与照管,直到将货物交给收货人或其人。再次,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改变1929年《华沙公约》把货物与行李放在一起规定的做法,《蒙特利尔公约》第18条仅规定了承运人对货物损害赔偿的责任期间,而对承运人关于行李的损害赔偿的责任期间问题放在第17条中,(注: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第17条规定:“对于因托运行李毁灭、遗失或者损坏而产生的损失,只要造成毁灭、遗失或者损坏的事件是在航空器上或者在托运行李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任何期间内发生的,承运人就应当承担责任。但是,行李损失是由于行李的固有缺陷、质量或者瑕疵造成的,在此范围内承运人不承担责任。关于非托运行李,包括个人物件,承运人对因其过错或者其受雇人或者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除另有规定外,本公约中“行李”一词系指托运行李和非托运行李。”)与旅客死亡与伤害一起规定。可以看出,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对于行李运输中承运人责任期间问题仍然沿用1929年《华沙公约》的双要素标准。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在确定承运人的责任期间上采用单要素的判断标准,并且从实际照管发展到法律上的照管,扩大了承运人的赔偿责任范围,从而有利于保护托运人的利益。这一发展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第一,航空运输业在20世纪初期是一个高风险、高难度的产业,把承运人责任的时间范围限制在“货物在机场或航空器上”是出于保护幼稚产业的需要。而航空运输业发展到今天,航空运输企业对于货物的掌管与照顾的能力大大提高,避免与减少货物的损失是其应有之责,使承运人承担更大的责任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加大承运人赔偿责任的时间范围也是平衡航空运输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从而使航空运输实践倾向于更加公平。从法学理论上来讲,如果继续沿用1929年《华沙公约》的双要素规定,承运人就可以在接收货物后航空运输开始前与航空运输结束后收货人提货之前,任意处置他所托运的货物并且不负公约所规定的责任,使托运人处于更加艰难的境地。因为此时货物已经脱离了托运人,他已无权管理与掌管货物,如果此时的货物掌管人不履行对货物的监管责任,货物等于无人监管,这对托运人来说极不公平。第三,加大承运人赔偿责任的时间范围也是保护弱者的需要。在签订航空运输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合同条款的不可协商性,托运人只能全部接受或全部不接受,即所谓“要么接受,要么走开”(takeitorleaveit)。保护托运人的利益是国际航空运输立法之趋势,因为公平是人文关怀的第一需要,是法律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是法治的基本精神和目的要素[18]。考察晚近的私法发展不难发现,在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流下,还涌动着一股倡导弱者被保护的潮流,并且这种趋势日益增强、势不可挡[19]。如果说21世纪是人类更为进步的时代,这其中必然包括着基于社会实质公平和正义对弱者的倾斜性保护[20]。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对承运人责任期间确立的单要素标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航空货物运输纠纷,但并不是说明各国对此没有歧异。特别是在使用“交货”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承运人对货物照管的责任期间问题上,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仍然存在着很多差异。普通法国家由于其固有的传统,一般倾向于对公约第18条规定的“航空运输期间”作扩大解释[21]。英国法院大部分涉及交货的判例并没有将这一概念解释为一个一般法律原则,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特殊的法律规则看待,如包括《海牙规则》在内的《海上运输法》及《货物买卖法》等均适用这一原则。而在法国运输法中,交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货物一经交出,即自动发生许多法律后果。例如,货物交付前的损失要有承运人承担,但交货后发生的损失要由收货人承担。另一方面,交货的含义在法国法中完全是在合同法的框架内作出解释的,在运输合同履行的每一个阶段,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与“交货”存在密切联系。而普通法与之不同,它采用更为灵活的方法确定运输合同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22]。

笔者认为,承运人掌管货物的期间一般是从承运人接受货物时到其将货物交付给收货人为止的全部期间。在没有相反证明的情况下,承运人在航空货运单或货物收据上签字或盖章并将其副本交给托运人的时间,就是航空运输期间的起算时间。如果货物接收是货运人办理的,即使是在机场外的市内货运处办理的,航空运输期间亦应该起算。同样,货物在目的地交付给收货人,承运人就履行完其在航空运输合同中的义务,航空运输期间终止。对于交付的法律判定,应是收货人提取货物并实际占有该货物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货物交付,航空运输期间才终止[23]。

三、辅助运输与替代运输对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影响

1.辅助运输对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影响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沿用了1929年《华沙公约》关于辅助运输的规定,主要规定在第18条第4款,该款规定航空运输期间不包括机场外履行的任何陆路、海上或者内水运输过程。但是,此种运输是在履行航空运输合同时为了装载、交付或者转运而办理的,在没有相反证明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任何损失推定为在航空运输期间发生的事件造成的损失。从逻辑结构上讲,该款是对第1和第3款的补充,公约在明确航空运输期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不包括在航空运输期间的陆运、海运或内水运输等运输情况。

此规定具有特定的含义,在通常情况下航空货物运输的承运人责任仅限于航空运输期间因货物发生毁灭、遗失或者损坏事件引起的损失,其责任范围不得扩延到机场之外的陆运、海运或内水运输等引起的货物损失。但当机场之外的陆运、海运或内水运输构成航空运输的辅助运输时,在该种运输中发生的货物损失应推定是在航空运输期间发生的,从而应由航空承运人承担。一般而言,辅助运输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辅助运输的目的是直接服务于航空运输合同的履行,它只是为了方便和协助航空承运人完成空中运送业务而提供的装货、交货或转运货物等附加性的运送服务;第二,构成辅助运输的陆运、海运或内水运输并不是独立的运输方式,即托运人只同航空承运人订立运输合同,除此之外并不存在其他运输方式的合同关系。

如果从历史背景角度考察,该款是1928年航空法专家国际技术委员会(CiteJa)采用英国的主张而形成的。在1929年《华沙公约》拟订过程中,英国代表认为,当掺杂有机场以外的非航空运输因素时,收货人或其人常常无法确定货物的损失究竟发生在哪一段运输期间,为了方便原告向承运人提出索赔或诉讼,可以先推定货物损失是在航空运输期间发生的,承运人则负有举证责任,以证明相反的事实,据以避免承担公约规定的责任。而航空法专家国际技术委员会在讨论此问题时,许多专家感到航空承运人对陆运、海运或河运是否构成独立的运输难以提出反证。因此,此种责任推定应严格限定在“附属或辅助于航空运输”的其他运输的范围内,以便使承运人不承担其他运输方式引起的货物损失责任。

公约为了给原告提供便利,先推定为发生在航空运输期间,但承运人可以举证推翻该推定。当然,作为推定航空运输期间的适用,主要是针对机场外的陆路、海上或者内水运输,如果是在机场范围内用牵引拖车将货物运往停机坪的,本身就属于航空运输期间,而不适用推定航空运输期间。巴黎上诉法院在实践中就曾用错过,在1969年“斯普兰克诉法航案”中,货物(制冰激凌机)是在机场内的埠头装入收货人卡车时受损坏的,该上诉法院却援引“推定航空运输期间”的规定来确认损坏发生在“因交货而进行的地面运输期间”,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该事件发生在机场内,而不是“推定航空运输期间”的机场以外,本是不需要推定的,就是航空运输期间。

2.替代运输对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影响

1929年《华沙公约》第18条第2款规定,航空运输过程中,如果遇飞机在机场外的任何地点降落时,也视为航空运输期间,在此期间发生的因货物毁灭、遗失或者损坏而遭受损失,承运人也应负责。其中的关键词语“机场外降落的任何地点”的含义极其宽泛,可操作性很差。在航空运输过程中能够引起飞机机场外降落的原因很多,如恶劣天气、恐怖活动、战争行为、武装冲突等,如果不区分情况,使承运人承担任何情况下的机场外降落的货物损失责任,对承运人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根据1929年《华沙公约》第20条规定,承运人如果证明自己和他的人为了避免损失的发生,已经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或不可能采取这种措施时,就不负责任;同时,在运输货物和行李时,如果承运人证明损失的发生是由于驾驶上、航空器的操作上或领航上的过失,而在其他一切方面承运人和他的人已经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避免损失时,也就不负责任。

为了更好地保护托运人的利益,同时照顾到承运人的权利,从而使“机场外降落的任何地点”更具有操作性,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了“替代运输”也属于航空运输期间,从而使承运人承担替代运输责任。根据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第18条第4款之规定,承运人未经托运人同意,以其他运输方式代替当事人各方在合同中约定采用航空运输方式的全部或者部分运输的,此项以其他方式履行的运输视为航空运输期间。

在航空运输中经常有“替代运输”的情况,如一批货物计划从首尔发往大连,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在沈阳备降,承运人无奈将货物从沈阳汽运到大连,在途中发生损失,由于承运人此时未经托运人同意,以其他运输方式代替约定的航空运输方式的全部或部分,该方式履行的运输视为航空运输期间,承运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判例,如法国“电器公司诉联合运输体案”中,被告承运货物到多哥的洛美机场,因该机场条件不适于喷气货机降落,被告决定先空运到邻国贝宁的科托努机场,再用卡车陆运到150公里外的洛美。结果在陆运阶段货物遭损坏,法院最后援引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第18条第4款关于“推定航空运输期间”的规定判令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四、结论及我国《民用航空法》的完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一般法律意义上的承运人“责任期间”是指承运人违反合同义务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时间期限,此期间届满承运人就不应承担民事责任。在一般运输合同意义上,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指承运人负有运输义务和管货义务的主给付义务期间。航空货物运输合同意义上,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对承运人适用航空运输特殊责任制度的期间。

2.为保护幼稚的民航业,1929年《华沙公约》受1924年《海牙规则》的影响,对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实行双要素标准,即货物处在承运人的照管之下、货物在机场或航空器上。

3.为了更加有利于保护托运人的利益,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在确定承运人的责任期间上采用单要素的判断标准,即承运人是否对货物进行掌管,扩大了承运人的赔偿责任范围。

4.在通常情况下,航空货物运输的承运人责任仅限于航空运输期间的货物损失,不得扩延到机场之外的陆运、海运或内水运输。但当其构成辅助运输时,所发生的货物损失应推定在航空运输期间发生,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

5.为了使1929年《华沙公约》第18条中的“机场外降落的任何地点”更具有操作性,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了“替代运输”,承运人未经托运人同意,以其他方式代替约定运输方式全部或者部分的,视为航空运输期间。

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25条借鉴了1929年《华沙公约》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双要素标准。由于《华沙公约》诞生后70多年时间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业的逐渐强大,出现了保护托运人利益的倾向,它已不符合航空运输实践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完善我国《民用航空法》承运人责任期间制度。

第一,我国《民用航空法》采用的双要素标准存在严重缺陷,在承运人接收货物到运输开始前的一段时间,与航空运输结束到收货人提货之前的一段时间,货物既不在机场,也不在飞机上,货物虽处于承运人的掌管下,但不属于我国《民用航空法》规定的运输期间。而采用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确立的“掌管”标准,让承运人承担更大的责任,不但符合一般民法原理中的公平与合理原则,也体现了国际社会保护弱者的倾向。因此,笔者建议,我国《民用航空法》采用单要素标准,即承运人“掌管”货物的期间为其责任期间。

第二,我国《民用航空法》没有规定“替代运输”,而是沿用1929年《华沙公约》所使用的“机场外降落的任何地点”的模糊规定。这不利于保护航空货物运输双方当事人,一方面加大了承运人的责任,使其承担所有机场外降落的货物损失责任,尤其是存在法定免责事由时对其更不公平;另一方面,不利于保护托运人,因为飞机在机场外降落时,没有规定承运人用其它方式履行合同所发生的货物损失责任。笔者建议,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25条在规定辅助运输的同时,可以对替代运输一并规定,并删去“机场外降落的任何地点”。

第三,我国《民用航空法》仍然采用1929年《华沙公约》货物责任期间与行李责任期间一并规定的做法。在航空运输实践中,由于行李的托运与交付一般在机场进行,乘客没有必要委托航空运输,所以行李的责任期间可继续采用《华沙公约》所确立的双要素标准。而货物运输则不同,运输实践中托运人对航空运输企业缺乏了解,需要委托航空运输进行办理[24],当托运人把货物交给航空运输后,实际运输进行之前,他已经脱离了货物,由于航空运输是航空运输企业的人,这时由承运人承担货物损失的责任是理所当然。所以行李的运输期间与货物的运输期间不同,承运人对行李运输的责任期间与货物运输的责任期间也必然不同。

笔者建议,我国《民用航空法》区分货物运输与行李运输,对承运人适用不同的责任期间。该法第125条可以专门规定货物运输的责任期间,把行李运输的责任期间放在第124条进行规定。

第四,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25条关于辅助运输所使用是“陆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其中的“内河运输”一词仍然沿用1929年《华沙公约》的用语。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已经把它改为“内水运输”。这一改变完全必要,因为根据一般国际法原理,内水(internalwaters)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是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25]。因此“内水运输”包含“内河运输”,实践中,辅助运输的船舶航行在内河以外的内水(如领海、湖泊)中发生货物损失时,这一区别更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25条对于航空货物运输的辅助运输所使用的“内河运输”改为“内水运输”。

第五,如果作历史的考察与整体的分析,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25条“掌管”是沿用1929年《华沙公约》第18条规定的结果,一般解释为事实掌管。而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掌管”标准却主要是从法律意义上来讲,不论承运人是否实际掌管,只有货物完好交付给收货人,航空运输期间才结束,承运人的责任才解除。我们认为,我国《民用航空法》修订时,可以在“掌管”一词前面加上“法律上”这一限定成分。也可以在《民用航空法》的解释中予以说明,以便航空运输实践与司法实务中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赵维田.国际航空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41;王瀚.华沙国际航空运输责任体制法律问题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364.

[2]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95-96.

[3]寇志新.民法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278.

[4]王泽鉴.债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8.

[5]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4.

[6]崔建远.合同责任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3.

[7]梁慧星.论民事责任[J].中国法学,1990(3).

[8]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5.

[9]史尚宽.债法各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585.

[10]李章军.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71.

[11]CiteJa[m]thirdSession,may1928,p42.

[12]Georgettemiller,Liabilityininternationalairtransport,1977:143.

[13]王瀚.华沙国际航空运输责任体制法律问题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366.

[14]唐明毅,陈宇.国际航空私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9.

[15]thetravaux[m]FiepaaatoriesoftheHagueandHague-VisbyRules,p.670.

[16]单红军,等.浅析承运人的“责任期间”[G]//中国海商法年刊(2002),沈阳: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51.

[17]吕世伦,文正邦.法哲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94.

[18]洪艳蓉.现代民法中的弱者保护[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49.

[19]徐冬根.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J].当代法学,2004(15):12.

[20]Georgettemiller,Liabilityininternationalairtransport,1977:149

[21]Kahn—Freund,theLawofCarriage,p759.转引自:王瀚.华沙国际航空运输责任体制法律问题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372.

[22]高峰.论国际航空运输承运人的责任制度[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5.

[23]王瀚,孙玉超.航空货物运输制度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G]//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17),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413.

[24]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231.

theResponsibilityperiodoftheCarrier

ininternationalCarriageofGoodsbyair

XiaoYong-ping,SUnYu-chao

(instituteofinternationalLaw,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

abstract:theperiodofcarrier’sresponsibilityininternationalcarriageofgoodsbyair,concerningwiththeestablishmentofthecarrier’sliability,isakeypointtosettlethedisputesarisingoutoforpertainingtothecarriage.inlogic,forthecarrier,itdoesnotonlyindicatetheperiodtoassumetheliabilityforbreachofacontractualobligation,butalsoreferstothemajorobligationtime.inlaw,itactuallyindicatestheperiodwheretheliabilityrulesofairlawapply.toprotectthecradle-stagedairindustry,the1929warsawConventionadoptedadouble-elementstandard,whichwasreplacedbyasingle-elementstandardestablishedbythe1999montrealConventionforthepurposeofextensionoftheperiod,thusincreasingthecarrier’sresponsibility.Sincethedouble-elementstandardsetbytheCivilaviationactofthepRCcannotmeetthepracticaldemand,thisauthorsuggeststhatastandard“regulatedbylaw”beadopted.

Keywords:internationalcarriageofgoodsbyair;carrier’sresponsibility;periodofresponsibility

本文责任编辑:徐泉

航空货物运输特点篇3

[关键词]航空货运客户需求价值链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航空货运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国际民航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2004年间全球国际航空货运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53%。另据波音公司预测,世界航空货运量在未来20年将以6.4%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客运平均年增长率只为4.7%。中国作为世界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航空货运业整体也处于快速增长趋势中。2005年,中国民航完成货邮运输量306.7万吨、货邮周转量78.9亿吨公里,分别是1995年的4.5倍和4.8倍,民航总局预测,到2010年,航空货邮运量将增加到470万吨,平均年增幅为10%。美国UpS预测,到2020年,仅中美之间的航空货运量就是目前航空货运量的420%。

伴随着航空货运市场的欣欣向荣,航空货运企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外航空公司几年前就开始争先恐后的抢夺中国货运市场份额。目前,美国西北航空、Fedex、UpS、美利坚航空、全日空、法航、意航、英航、荷兰航空、新航、大韩航空等航空巨头和航空货运强手都已登陆中国,很多还开通了至中国境内的全货运航班,并不断增加航班密度,加大运力投入。事实上,已抢占了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很大的市场份额。而我国民航界长期以来奉行“重客轻货”政策,货运一直作为航空客运的副产品存在和发展,在货运市场开拓、满足客户需求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这种局面已经不能适应航空货运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抓住发展的契机,并应对越来越多外航的竞争,航空货运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市场,寻找应对之策,以赢得客户,获得发展。

一、航空货运客户需求

目前,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手段贫乏,主要将价格竞争作为市场竞争的武器。而价格竞争带来的是整个行业产品利润下降至微利的状态,甚至是入不敷出的严重亏损。而且,价格实际上只是航空产品的一个组成因素和客户所关注的一个方面。因此,要建立航空货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需要重新分析客户对航空货运产品的需求,提供合适的货运产品。

1.航空货运产品

航空货运产品指的是航空公司在国内和国际航线上使用飞机、直升飞机等航空器,按照客户要求,实现货物的空间位移,以及该过程伴随的服务。根据营销学产品理论,航空货运产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见表。核心产品是客户购买货运产品时,所追求的基本利益和效用。形式产品是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延伸产品,是客户购买核心产品和形式产品后所期望获得的额外附加服务或利益。

表航空货运产品

2.客户对航空货运产品的需求特点

与航空货运企业提品对应的是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航空货运客户对核心产品和形式产品的需求,可以将其归纳为基本需求;客户对延伸产品的需求,则可以称为增值需求。虽然目前,大多数的航空运输企业提供给客户的还仅限于基本产品和形式产品,但这并不影响客户对延伸产品需求的存在,下面就分别从基本需求和增值需求两个角度分析客户对航空货运产品需求的特点。

(1)基本需求

1)时效性。客户选择航空货运产品,就是看中航空运输速度快的特点,同时由于客户进行生产和销售的需要,也要求运输过程能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保证在规定的时限内交付。

2)安全性。通过航空运输的产品,往往是价值较高,较为紧急,或者较易损坏的产品。因此,客户希望能够保证整个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完好无损和无差错。

3)方便性。即客户希望能够方便的进行订舱、货物交运、查询货物运输状态和货物提取,同时希望航空货运企业能够按客户指定的地点进行收货和交付。

4)经济性。即客户希望航空货运产品可以在时效性、安全性、方便性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货运产品的价格。

(1)增值需求

1)多样化的服务项目。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客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机场到机场的点到点服务,而是追求门到门服务、全程跟踪、保证送达日期与保证舱位等周到、细致的航空货运服务,甚至是物流型的航空运输服务。客户希望能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实现货物运输。

2)优质的服务质量。航空运输业作为一种服务业,客户在与其进行业务往来中,往往希望能够像其他服务业一样,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3)多等级的运价体系。目前,航空货运运价体系划分还比较粗放,只有普通货物运价,特种货物运价和最低运费这些级别体系,这不能很好反映出低价值货物与高价值货物对运价差别的需求,以及航空淡季、旺季运输对运价差别的需求。随着航空运输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客户已经对缺乏市场细化分析的运价体系表示不满。客户希望航空货运企业能就不同的运价产品制定多等级的运价,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要。

航空货运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比竞争对手得到客户更多的认可,就需要使企业提供的货运产品与客户的实际需求相匹配,而这可以通过企业价值链的优化调整来实现。

二、航空货运企业价值链内部优化

1985年,迈克尔.波特在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时,提出了价值链理论。他认为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都是价值创造活动,所有的价值创造活动就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不同企业的价值链千差万别,而每个价值链都代表着企业不同的竞争优势。航空货运企业价值链也是由一系列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构成的,基于对航空货运企业实践的分析,本文得出航空货运企业价值链如图1所示:

图1航空货运企业价值链

企业价值链活动塑造出企业产品,当航空货运企业所定位的客户需求不同时,企业价值链也会有所差异。航空货运企业价值链的形成、构建和整合应基于客户需求出发,只有这样所提供的航空货运产品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由于航空货运市场客户相对集中,客户数量相对较少,所以航空货运企业能够较容易的确定企业要服务的重要客户,分析其需求特点,并据此优化调整企业价值链。

航空货运企业基于自己所定位的目标客户,将价值链上9个环节(企业基础结构、人力资源、技术开发、采购、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所对应的各价值活动相对于客户需求目标进行分析,确定需要增加、减少或变更哪些价值活动,能够使企业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图2是以客户需求目标经济性和时效性为例,在原有价值链基础上寻找的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增加客户满意度的价值活动。

图2航空货运客户需求目标和价值活动配图

通过客户需求和价值活动匹配,去掉原价值链上一些不必要的活动,以及重新对重要的战略性的价值活动进行排序和组合,可以实现航空货运价值链内部优化设计,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图3是根据以上分析,重构的满足客户重视经济性和时效性要求的航空货运价值链,优化后的价值链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图3基于经济性和时效性的航空货运企业价值链

三、航空货运企业价值链行业优化

企业价值链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同时也存在于企业的外部。航空货运产品要满足客户需要,企业不仅要致力于企业内部价值链流程的优化,而且也要对价值链的外部联系进行改善。航空货运企业价值链与其他航空货运企业、机场、第三方物流企业价值链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通过协调与改善这种外部联系,同样能够增强航空货运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客户满意度,满足客户需求。

目前,大多数航空货运企业提供的还是机场到机场间的分段式运输服务,要满足客户门到门全程货物运输服务的需求,还必须对货物运输的众多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横向和纵向上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减少运输瓶颈,打造行业价值链。航空货运企业可以在主要的目标城市市场成立自己的直销网点,在其他城市则通过加强纵向价值链联系,与货代、专业运输公司或物流服务商合作提高配送的能力,增加收益,降低成本,实现对货物运输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考虑货运需求地域上的广泛性,航线网络覆盖对企业快速良好的响应客户需求而言意义重大,但目前大多数航空货运企业的航线网络覆盖面不足,因此,航空货运企业在发展自身航线网络的同时,还可以积极的寻求联盟伙伴,加强企业价值链的横向联系,通过航空货运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来提高竞争力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要。

航空货物运输特点篇4

2004~2011年我国航空货运业的现状和亮点

(一)国内外现状在总结自2004年开始举办“中国航空货运峰会”的八年时间后,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航空货运业的深刻变化,虽然表面上货物的航空运输量或吞吐量是大了许多,但是真正在货源品质和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方面,相对比国际上四大快递巨头而言着实还相差甚远。这些集中体现在:1、在国际市场中,我国航空公司在境内所承运的国际货运份额正逐渐下降,今年已经跌破了30%;而枢纽机场却赚得盆满钵满,特别是在近八年中,中国主要的几大枢纽机场均已成为国际各快递巨头在全球布局之下的区域枢纽,他们通过承诺货运量、用工和税收来换取了土地、时刻和资金,甚至是专属跑道的专用,显然达成这种“交易”的各利益方均是皆大欢喜,而真正代表中国航空货运业强大与否的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则在此轮的“交易”中成为了弱势群体和旁观者。反观世界各国,除了属弹丸之地的国家之外,真正拥有类似中国国土面积的国家也没有像我国机场这样给予国际快递巨头们如此之高的待遇(见图1)。2、在国内市场中,我国的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始终处于腹舱运输为主的格局,伴随着国内运力的不断投放,国内腹舱运价是连年持续降低,且货运的收益还不及客运的十分之一,这一趋势正愈演愈烈。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尤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全货机企业更是难以进入国内市场;在没有实现传统航空货运转型成为现代航空物流的情况下,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始终也没有脱离被“采购”的命运。3、中国的航空货运业虽然避免了重大空防安全事故的出现,但是面对整个行业上的安全、效率和效益方面,我们依然面临十分巨大的潜在压力,尤其是危险品的大量出现加剧了行业安全风险的压力。4、中国的航空货运业正在由高度集中走向一种高度分散,这使得原本同样属国有性质的各航空公司和机场均隶属在了不同的政府机构;尤其是在2003年民航改革之后,由于对国内机场货运方面在特许经营领域迟迟没有出台可供执行的细则,由此引发一个矛盾,即货运业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全行业正处于一个更加关注安全、更加趋向分散和更加不公平的时代,急需破解机场货运站特许经营的坚冰。5、中国航空货运业的信息化进程也呈现乱象。从总体上来看,整个行业依然处于非常低下的水平,虽然部分国内承运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但是并不能为全社会所有利益相关方使用,尤其是竞争对手之间更是如此;全社会至今没有一个可供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使用的具有公共、公开、公平和服务性质的查询平台,尤其是对于每件货物的信息查询依然困难重重。虽然按照传统的国际理念,仅对货运单实现的查询就可以代表万事大吉了;但是,我们却发现真正需要全行业采取信息手段关注恰恰是每一件在航空运输中流动的货物。例如我国政府更关心每件航空货物的安全与否?托运人和人也更加关注所交运货物实时安全与否?而航空公司和机场也是通过每件货物重量累计来获得利润的,所以说针对货物的信息化需求和重大意义要远远大于对货运单的信息化需求,这或许才是我们中国航空运输业要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和捷径,同时也是创造出中国理论的源泉。6、中国航空货运市场中被长期培养的大型核心人正在转移成为公路快运的承运人,他们在掌握了更多的货源和运力之后,转而成为航空运输业的巨大竞争对手,使得我国航空公司在国内的处境更加艰难。尤其是国际各快递巨头在不能直接经营国内航班的情况下,转而发展地面转运枢纽和转包国内全货机实施“毛细血管”加“区域机场枢纽”的做法,全方面争夺国内市场份额。7、中国的航空货运业正不断集中在几个国内最为繁忙的客运枢纽,但是直到今天我们或许才恍然发现,这些成长于客运枢纽之上的航空货运企业正在受制于时刻、跑道、空域、交通和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时至今日,国内真正具有专属、独立的航空货运枢纽至今无法寻获,而这些正是成为我国航空货运业做强做大的最大基础和瓶颈。8、针对中国机场的货运部门在涉及服务、收费和垄断的争议自20世纪90年代民航开始改革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民航2003年改革之后,隶属于机场集团之下的各个机场货运站就拥有安全检查、配载、销售和货邮行李邮件装卸等多项垄断资源,随之引发机场为追求运量和运营规模效益而不断扩建,并导致建设的高额成本迅速向下游传导。最令人费解的是,这种扭曲的发展模式至今仍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国内各机场货运站俨然已把自己当成了类似国内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并对来往这条“空中高速公路”的所有参与者和货物进行收费,而这条“空中高速公路”并不是由机场建成的)。

(二)我国航空货运业的亮点与此同时,在已过去的八年中,中国的航空货运业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和亮点,这些亮点也集中表现在:1、伴随着中国贸易的持续增加和国力强大,中国的航空货运量始终处于不断增长之中,今年的总量预计将达到600万吨左右。2、中国政府的主管部门也意识到中国航空货运业的发展困难,在一系列鼓励政策之外,也成功促使国内运力资源得到了整合。3、国内航空货运业的货源结构也已发生重大的改变,传统货源正在被迅速崛起的快递所取代,快递已成为推动货运发展的动力。4、在目前中国航空货运业处于分散经营的状况下,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提出了要通过实施航空电子化的手段来降低行业成本和提高行业效益。

航空货运电子化

(一)iata的电子货运(e-Freight)计划众所周知,电子化作为一项新兴的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外均获得了眼球效益。尤其是将航空货运电子化作为“商务简化”项目一部分的iata,更是不遗余力地推荐其电子货运(e-Feight)理念,并重点放在了纸张节约、实现各国海关无纸化程序等方面,虽然这些概念确实非常不错,也吸引到足够的志愿者和眼球效益。但是,这并不能适合全球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巨大本国市场和广阔国土面积的国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国内航空货运业的人员,笔者将着重就我国推进航空货运电子化的风险分析如下:1、由于电子货运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国际航空货运领域,所以各国海关的无纸化程序的进展程度是所有各方最为关注的;2、但是我国海关部门在近几年推进电子货运项目中一直未能与国际航协所要求的电子货运目标达成一致,并存在一定差异和难度。因此,上述的困难直接导致了我国各航空货运企业及业均无法享受到电子货运所推崇的节约纸张和简化海关流程的理想目标。

(二)贸然推进电子货运的国内化发展分析正如上述存在的困难,在本次航空货运峰会上,有部分的国内机场就提议改变原有电子货运项目的推进路径,即将原有的电子货运国际化战略转为国内化实施,虽然这一提议和试点目前仅仅在我国境内的一两个机场得到了实现,但是这一变化就像一根导火索,未来一旦贸然推广电子货运国内化,笔者分析将有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我国航空货运业的格局,这是为什么呢?1、电子货运理论所提倡的节约纸张、海关简化等理念固然具有非常超前和理想化思路,但实际上作为航空货运业中的纸张节约众所周知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各国的海关简化理念更是涉及了所在国政府在有关本国法律、规则和执行的深层次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2、电子货运目前仅仅宣传了其项目第一步为电子运单,第二步为电子货运的概念,其实根据笔者长期深入的研究,其电子货运计划还有其第三步的发展,这就是“电子结算”;iata依托的其已在国际上进行20年之久的CaSS(货运结算项目)为基础,一旦上述三个步骤(电子运单和电子货运捆绑电子结算)在我国境内实现捆绑或合并,届时我国航空货运业的近百亿的运费交易、100%国内货运数据以及人管理均将受制于这个电子货运捆绑项目。3、与此同时,国内军事、警用、维稳物资的运输也将被彻底曝光并一览无余。4、正如iata推广其e-Freight的描述一样,电子货运可以取代纸质货运单,但是我国目前的纸质货运单还是一种发票的体现形式;假如一旦我国国内实现iata的无纸化运输,那么是否也需要得到国家税务总局的许可?毕竟我国航空货运产业链中各个参与方均需要纸质的发票,至少这样的现状还需要维持多年。以上这四点可能是我国广大的航空货运从业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的一个严重问题。

(三)我国航空货运业应对电子货运持有的正确态度作为一个研究人员,笔者借此次文章想郑重地向我国广大国内航空货运业人士强烈呼吁,我们一定要区分其利弊,电子货运固然是一项国际航空货运业的新兴技术,但是是否符合国内现状,国内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和由谁引导均是值得我们广大业内人士深思的问题,笔者在此倡导如下:1、鼓励中国的航空运输企业和枢纽机场应在其他国家更多地参加这样的国际峰会,不能老是邀请竞争者在中国常年开这样的峰会;2、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鼓励我国各航空运输企业和货运枢纽机场应当积极实施为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而在全球推行的各种货运计划和规则,包括在国际运输市场竞争使用电子货运或电子运单;3、但是,对于庞大的中国国内市场,笔者主张应当谨慎从事,因为国内市场是我国航空货运业的惟一“自留地”,一旦对外开放其数据、信息和交易,那么将势必会造成相当严重的不良后果;4、应当积极创造“中国规则”和“中国理论”,中国的现代化已经在基础信息化方面大大优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应提出解决国内航空货运信息的新方案,并由此建立起具有权威的国际话语权。

笔者的解决方案———智慧空运

(一)何为“智慧空运”及其关键点这个“智慧空运”在这里仅仅是一个简语,这也是我们中国向全球提出的首个针对航空货运业实施信息化推进的一个先进理念,其基本内容如图2所示。

(二)将RFiD印刷进普通的航空货运标签将是一重大理念的突破众所周知,无论是世界各国的航空货运业,还是我国的航空货运业,所有各个利益相关方所关注的最大重点是———货物本身,其所附带的运单、文件等,均属于次要资料。因为货物本身是所有各方获得利益的最大源泉,也是政府关注安全的最大焦点。与此同时,这贯穿整个航空货运业的惟一核心也是货物本身,在观察货物所经过的托运人、包装人、地面人、销售人、机场地面人、承运人、中转人和收货人等这一链条后,我们不难发现能够自始至终并伴随货物的就只有货物标签,而货物运单往往会依照不同阶段的人而发现不同的变化,例如分运单和主运单。因此,航空货物标签才是惟一跟随货物“终身”的证明文件,尤其是目前广泛推行的电子运单理论,是完全可以把有关货物的其他文件,例如装箱单、舱单、报关单等实施无纸化改造,但是惟独不能将航空货运标签实现无纸化。否则由于货物本身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将会导致机场的搬运人员无法识别而产生严重的混乱。

(三)部署机场货运站的信息采集将是最大的中国特色亮点根据“国内智慧空运”的设计理念,我们此次重点是实现机场货运站的透明化,其采取的主要技术依托于先进的RFiD技术,将机场货运站的货运流程实施全程信息化,从入库最终到装机。

(四)客机腹舱的信息化采集是未来的中国特色亮点之一考虑到目前国内近95%以上的普通货物(含部分快件)均采取客机腹舱运输的现实,而且这一现状也将维持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在过去二十年中,由于机场作为惟一地面操作,由于种种因素所导致航空货物在运输途中丢失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均是数额较大的贵重货物,而最终的赔偿往往是航空公司和受损失的人。因此,非常有必要使用先进的技术为航空公司和机场之间的货物丢失进行界定。我们在保障空中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将采取以下信息措施,即我们将在客机的两个散货腹舱门及舱内上安装读写器和天线,这样一来将彻底解决航空货物装入机舱和卸出机舱的责任界定,同时机舱内的读写器也将实时掌握装卸人员在机舱内搬运装卸货物的状态,避免机舱内的货物丢失,当然这些动作均是在飞机经停时进行的,完全不在飞行中启动天线功能和读写功能,因为RFiD及读写器设备均具有这样“睡眠”被控制的特点。

对国内各行业利益相关方的好处和难度分析

考虑到这个“智慧空运”是一个大概念,也是一个综合体系。因此,就需要对参与这个体系的各个行业利益相关方进行逐一说服(如表2所述)。

智慧空运”中的行业标准

根据对iata电子货运的研究,其理论在前期最为显眼的是各类标准化领域和标准化程序。因此,作为我们提出的“智慧空运”项目也有相应的标准化领域和标准化程序(见表3)。

智慧空运”在未来带来的行业效果

未来,一旦中国能够按照“智慧空运”构思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物流信息化,届时将有可能形成以下行业效果:1、安全方面中国境内的全部航空货物运输将实现可视化和实时化,中国民航的安全将都得到极大的提升。2、行业方面行业组织将可在政府授权下拥有中国航空货运业的数据权威性,并可在国际上建立起以信息采集为突破点,进而实现航空货运全程信息化的中国首创理论。与此同时,行业协会方面也完全可以通过该系统,对人实施“按级分类”管理,并服务于整个航空公司和机场,并通过快递产业推广延伸至社会所有消费者领域。最后,行业协会方面也能发挥出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通过不断建立、修改行业标准,建立起完整的中国航空货运业的信息化标准。3、收益方面该项目也将引入结算工具,一方面协助航空公司与所有人做生意,即主运单的结算;另一方面,也将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结算,即分运单的结算。与此同时,也将实现对所有标准化的运输物料(标签、包装箱、装卸工具等)进行行业标准的管理。4、航空公司一方面是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标签费等),另一方面将实现航空公司与机场货运站之间的丢货纠纷,最大程度地降低航空公司的损失,提高对机场货运站的评估依据。最后,通过该项目,也将实现航空公司由传统点到点的航空货运转型至门到门的航空物流模式,实现B2C的直销战略。通过“智慧空运”将航空公司的产品引入千家万户,从而扩大市场收益,避免被人“购买”的话语权。5、机场货运站作为机场货运站而言,该项目的实施,将实现每个机场的智能化水平,尤其是对货运仓库、搬运人员、运输设备的管理将提升至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也将降低机场货运站的各级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机场货运站安全、便捷和高效的服务理念。6、货运通过实施该项目,将最大程度地实现目前广大企业关注的“黑洞”问题,实现航空货物的可视化和实时化,增加航空货运的安全感。另外,该项目也将能够打击到那些黑,避免那些黑谎报空运价格转而实施陆运的竞争手段,尤其是对谎报、瞒报危险品的将实施最透明化监管,这将最大程度地维护整个市场的安全性、公平性和公开性。7、托运人对于托运人而言,一旦该项目实施,将实现托运人对于所交运货物的全称信息查询,并且对于货物的运输价格和状态也进而实现透明化,最终形成对我国航空货物运输的信心不断增强,就像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于整个中国航空货运市场的做强做大,是离不开托运人的支持的。总而言之,只要实现市场的规范化,最终将提供整个市场的安全性和信誉度,进而增加航空货运量,这对于所有参与市场的各利益相关方将是重大的利好。

航空货物运输特点篇5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约85%的肉类、77%的水产品、95%的蔬菜水果基本上是常温运输,每年仅果品腐烂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1.3亿吨。中国冷链当前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起点到消费点的流通、储存效率和效益无法得到控制和整合。从运输方式来分析,有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四大方式,其中公路和铁路运输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到2009年,全国共有6587辆铁路冷藏箱,占铁路货运车厢的1.1%,公路冷藏车保有量在5万辆左右,仅占货运汽车的0.3%。受国内铁路资源的限制,铁路冷藏运输与公路运输难以协同,也是成为严重影响冷藏运输效率的因素之一。

公路运输份额继续上升

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有5万多辆,而且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配备了制冷设备、能够达到一定规模和吨位的专业冷藏车辆。在美国,平均每5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我国台湾是1000人一辆,而我国大陆人均冷藏车数量远低于这一水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1%,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

在冷藏运输方面,公路冷藏运输在网络、货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公路网要比铁路、航空等网络更发达,同样相比于其他运输方式组织货源也更容易。与航空冷链、水陆冷链相比,公路运输的成本低是毋庸置疑的;与铁路冷链相比,研究发现运送里程在800公里以内的,公路运输最为经济;而运送历程超出800公里的则铁路更具成本优势。因此总体来说,就短途来看,公路冷链运输成本比较低。

由于冷藏汽车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在我国冷藏运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冷藏货物运输总量的比例还将继续上升,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冷藏保温汽车满足不断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冷藏车是随着冷冻技术的需求发展起来的一种特种专用车辆,随着我国冷链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冷藏车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其中中型车将有很大部分被轻型、微型和重型车所取代,液氮、二氧化碳、储冷板等新型制冷方式的新能源冷藏车会越来越受欢迎。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采用新的无氟材料和新的生产工艺所生产的新型无氟冷藏车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公路冷藏运输方面,主要的运输区域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这三个区域的共同特点是经济比较发达,居民对冷藏食品的需求旺盛。目前,中国的公路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一支独大的竞争局面,主要的冷链物流企业有山东荣庆、天津康新、河南双汇物流、永贵冷藏、重庆雪峰、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北京华日飞天、北京快行线食品物流、河南华夏易通物流有限公司等。

目前南方冷链物流市场几乎全部由公路运输垄断,许多长距离、高附加值的水果、蔬菜公路运输量也很大。果品、蔬菜等易腐货物运输约3/4被公路挤占,短途运输几乎全部被公路包揽。

专家预计,未来以下几个领域对公路冷藏车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大。一是食品领域,主要有水产品、易腐食品、冷冻食品、水果等的运输。二是医疗卫生领域:医疗、卫生行业为确保药品的运输储存安全,对冷藏保温车的需求增大。三是电子领域,电子行业(微电子)的发展对冷藏保温车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大。

铁路冷藏运输受约因素大

2009年,全国共拥有59.4万辆铁路货车,冷藏车仅有6587辆,占铁路货车总量的1.1%。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链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措施》(下面简称《措施》《措施》强调要加快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强产地蔬菜预冷设施、批发市场冷藏设施、大城市蔬菜低温配送中心建设,加强产销地蔬菜的铁路运输。《措施》的出台对铁路冷链物流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这意味着政府高层加大了铁路冷藏运输重视程度,对未来铁路冷链运输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铁路作为全国最大的陆地运输体系,具有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拥有遍及全国的铁路网络和通信系统,并且这一网络未来还将继续完善。另外,铁路运输适合长距离大批量货物的运输,符合我国冷藏运输产品产销地相隔远的特点,因此未来铁路冷藏运输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铁路冷藏车可分为以下几类:加冰冷藏车(利用冰块作为冷源)、机械冷藏车(装有机械制冷机)、冷冻板式冷藏车(以一定凝固点的冻晶液为冷源)、无冷源保温车(有良好的隔热、气密性能)、液氮冷藏车(将液氮喷洒在货物表面达到冷却效果)和干冰冷藏车(将干冰喷洒在货物表面达到冷却效果)。上述冷藏车中,实用最为广泛的是加冰冷藏车和机械冷藏车。

主要的铁路冷链运作公司是铁龙公司和中铁特货。铁道部有关文件规定,铁龙公司是铁路冷藏集装箱指定的托运人和收货人。根据中国冷链统计年鉴得到,目前铁龙公司已经在郑州(郑州东站)、成都(大朗站)、昆明(昆明南站)、上海(杨浦站)、乌鲁木齐(乌西站)、库尔勒(库尔勒站)、哈尔滨(滨江西站)、沈阳(沈阳东站)等11个城市开通了铁路冷藏箱办理站。提供各办理站间的冷链运输服务。中铁特货主要运营冷藏车和冷冻冷藏机系列。目前,中铁特货拥有250辆B10型单节冷藏车和1660辆冷藏机列,可以承运零下18摄氏度冷藏货物。

航运冷藏运输以生鲜食品为主

内河航运和沿海航运主要是在港口和水路发达的地区,例如,广州、宁波等珠三角地区以及青岛、大连等环渤海地区,它们拥有众多港口,冷链运输的对象主要是港口之间的生鲜食品运输,其中水产品运输最为广泛。目前,我国内河航运和沿海航运的冷藏运输发展不理想,主要由于它们运输距离短,运输时间也短,并且许多运输参与者是以鱼类养殖、捕捞为主业的个体经营者,对鱼虾类水产品大多以带水运输的方法进行运输,缺少专业冷藏设备。

由于远洋航运的运输距离时间都比较长,还受到国际间冷链标准的限制,我国远洋航运的冷藏运输比较发达,运输对象主要是冻肉、冻鱼、冻虾等冷冻食品。因此,远洋冷藏航运是我国航运冷藏运输最主要的参与方式。

远洋和冷藏集装箱是远洋冷藏航运的主要设备。近几年来,冷藏集装箱船以其周转快、可以实现“门对门”、小批量冷藏货物运输等优点,抢占了大部分港口到港口间的货物运输。与冷藏船相比,冷藏集装箱的优势主要是在于操作灵活、运输便利,能够实现公路、水路、铁路等多重运输方式联运,能够避免冷链运输中的“断链”,保证产品质量。例如,一般普通的冷藏船可载运4000-4500托盘新鲜水果,但抵达港口码头后这些水果必须在常温下进行装卸,大量的水果装卸所耗费的时间很长,装卸过程中极易发生损耗和产品变质。若使用冷藏集装箱,则可以将这些装有水果的集装箱直接卸下,用卡车、火车、驳船等运到目的地或中转站,使水果没有机会接触外部空气,降低变质的可能性。

近两年内,全球冷藏集装箱销量不断提高,而全球造船厂接到的订造单中散装冷藏船的订单为0。截至2008年年底,全世界船厂基本上停止设计建造专业化冷藏船,凡是达到船龄极限的专业化冷藏船大多被送到拆船厂,取而代之而起的是越来越多的冷藏集装箱运输。在冷藏船集装箱与冷藏船的竞争中,冷藏集装箱胜出。因此,冷藏集装箱逐渐成为了远洋冷藏航运的主力。

虽然目前冷藏集装箱的实用远远多于冷藏船,但是冷藏船能够一次性承运大批量货物,这是冷藏集装箱不能代替的。因此未来冷藏船与冷藏集装箱将会出现专业化分工,这两者将会在自身适合的领域中快速发展。

内河冷藏航运与沿海冷藏航运将快速发展。未来我国冷链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行业标准的制定,冷链运输行业的不断规范,都将对内河和沿海冷藏运输提出新的要求,内河和沿海冷藏运输将作为我国冷链运输的重要部分而逐渐被重视,未来将得到快速发展。

航空冷藏运输空间有限

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研究中,人们很少将注意力放在航空物流上,因为空运费用的昂贵,绝大多数货物的运输与空运无缘。但近几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产品由厚、重、长、大,向薄、轻、短、小方向发展,因此,航空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航空物流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医学的发展使得疫苗等需要冷藏的药品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国之一,疫苗种类和数量庞大。疫苗的发展成为航空冷藏运输带来大量的需求,未来随着疫苗以及血液制品等药品的进一步发展,使用率的提高,航空冷藏运输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大。另外,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间贸易往来的频繁将带动航空冷藏运输需求的增长,尤其是进口果蔬、进口肉类等生鲜食品,它们的附加值高,对运输速度和温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随着这类商品需求的进一步加大,航空冷藏运输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国的航空冷链运输以低温药品为主,例如,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等,它们具有体积小、使用急、附加值高等特点,符合航空运输的特点,同时低温药品对温度的要求很高,大多采用储冷箱或储冷柜进行运输。

储冷箱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物流技术,其灵活的尺寸、优良的保温性以及灵活的配载形式成为药品运输的一个优质的运输设备。储冷箱是一种绝热箱体,配备冰袋或冰盒来维持箱内的低温,无需制冷就能实现长时间制冷,完成疫苗的冷链配送。冰袋和冰盒采用外包装不同,内装高效储冷剂,可以反复多次使用。

航空货物运输特点篇6

文/吴俊涛李艳华李爱青

我国的温度敏感性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平均为25%,而温控型ULD在民航业的使用能够使温度敏感性产品的损耗降低至5%~10%。这些总量超过亿万吨的温度敏感性产品,都需要冷链物流运输,且需要民航冷链物流运输的还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温控型ULD在航空货运的特殊应用

在以airport-to-airport为核心的冷链物流运输环节,温控型ULD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承运人提供了航空冷链运输“不断链”的设施保障。

温控型ULD主要包括主动制冷ULD(activetemperature-con-trolledULD)和被动制冷ULD。近年来,国内货运航空公司亏损严重引发航空货运转型。航空货运本质是一项服务,转型要回归根本,从服务人手。航空货运公司要积极调整心态,多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以引进温控型ULD为契机,通过调整货物结构扭转航空公司亏损状况。温控型ULD的启用,以发展航空冷链物流为契机,促使货运航空公司的货物机构升级,高附加值的托运物品在整个航空货物比例上升。温控型ULD运输物品是以温敏物资为主。温控型ULD的引进,充分发挥其技术设施优势,满足温敏物资的运输过程对时间和温度较高的要求。

温控型ULD的使用,缩短了飞机在始发站、经停站、中转站和到达站的装卸货物的时间,降低了人工操作成本,减轻了货物在库区的拥挤程度,缩短了滞留时间,简化了地面处理环节,同时又减少了货物在地面意外的损失和盗窃丢失的现象。在货物使用温控ULD装载时,操作人员利用升降平台将温控ULD送到飞机的货舱,通过货舱内运送箱、板的轨道,牢靠固定箱、板位置的锁扣,保证温敏物资在起飞和降落中的安全,保护货物使其避免损坏。

对承运人来说,使用温控型ULD托运也有很多优势:减少货物在运输途中的破损,减少漏装、错装、漏卸等现象,避免货物运输中出现差错和过失;温控型ULD可以直接交付到发货人和收货人手里,由发货人和收货人自行装、卸,缩短温敏物资运输时间;在温敏物资运输时能防御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节省不必要的运输费用,降低了间接的经济成本;温控型ULD的使用,直接将需要低温保存的货物放在“冷藏箱”内,在运输的期限内不会因温度的变化而影响货物的质量;温敏物资的整箱运价要低于按每公斤收取整批量的销售运价。

温控型ULD在国外航空公司普及性及相关政策

德国联邦航空局(LBa)对温控型ULD使用采取宽松的管制政策,促进了温控型ULD在汉莎航空集团广泛使用。主动型温度管理是汉莎航空推出的一项特殊服务,它能够提供从原产地到目的地冷链物流运输的所有步骤,全程提供温敏物资的维护。使用温控型ULD运输过程中,汉莎航空保证其停留在停机坪的时间最短且能放置在最合适的冷库内;运输时,一般选择具有温控性能的机型;运输过程中的书面手续和特殊的沟通记录可供查看;温度不间断的记录。

2012年,阿联酋航空公司国际定期航班货邮周转量9319百万吨公里,而利用温控型ULD运输的物资,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温敏物资运输对温度要求的不同,阿联酋航空公司利用温控型ULD运输温敏物资的分为三种模式:运输鲜活易腐产品的CoolChain-Basic模式,主要是利用温控ULD,提出具有创新的冷链解决方案,保持鲜活易腐产品的高品质并有效延长其保质期,航空冷链物流运输需要与地面相互配合;运输医药产品的CoolChain-advanced模式,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医药产品。为维护温敏型医药产品质量,这种模式注重开展与研究机构和领先的供应商合作,开发出最新技术,通过温控型ULD,制定航空冷链物流运输解决方案,把温敏型医药物品运送到世界各地;专门运输生命科学类的CoolChain-premium模式,主要服务于生命科学类产品的运输。通过引进envirotainer新一代主动制冷的温控型ULD,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冷链运输模式。

国内温控型ULD使用范围及存在问题

由于物流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人们的注意力普遍集中在物流的仓储与运输之中,往往忽视温控型ULD在航空公司在物流中的原点和接点的地位,温控型ULD储运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我国使用温控型ULD主要以被动温控ULD为主,主动型制冷温控ULD还未进入国内航空冷链物流市场。目前使用温控ULD的航空公司主要集中在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中国货运航空公司,南方航空等。

以中国货运航空公司为例,所有的温敏物资运输全部使用被动温控ULD运输,使用温控型ULD运输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部分特殊医药产品及生命科学类产品。整个航空冷链物流运输主要利用温控型ULD围绕空中运输开展,地面运输与仓储包装,协同物流和制定配套实现,然而温敏物资的运输效果并不令托运人十分满意。

温控型ULD服务网络和相关信息处理系统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其优势特别是准确性和及时性并未得到航空公司及民航当局的足够重视,导致很多高附加值的中间环节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物流成本,也影响了温敏物资的品质及运输过程中监控。温控型ULD的使用需要航空冷链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然而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滞后,完整独立的航空冷链体系尚未建立雏形。温控型ULD的使用,在整个航空冷链物流流程上不能满足所有的要求,在安检入库时,仅有部分机场设立快速通道,将后续包装的环节前移到入库前的更少。温控型ULD操作管理人才缺乏,严重阻碍整个航空冷链物流的发展速度。

推动温控型ULD的普及

国外温控型ULD的使用,都要经过其民航监管机构的批准或备案。对于温控型ULD的使用,租赁厂家对其人进行资格审查,经民航协会考核合格后,对其颁发资格证书。

结合我国国内温控ULD使用的现状,在政策法规方面,应该充分借鉴国外使用温控型ULD的政策法规,建立航空冷链物流质量评价体系。温控型ULD在我国民航业的普及,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不仅需要航空冷链货物运输规范的早日成型,也需要大幅度降低与其相衔接的陆路运输的协调成本。改革条块分割的航空冷链物流管理体制,促进航空公司公平竞争。建立温敏物资运输监测机制;健全行业准入标准、诚信认证、资质认证;加大温控型ULD在航空冷链物流运输的推广宣传力度。培养适合航空冷链物流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温控型ULD在航空冷链物流的使用需要一批高学历的人才,让前沿的物流理论指导我国的航空冷链物流实践。建立高校与温控ULD使用者、生产厂家及商合作,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充分认识温控型ULD在整个航空冷链物流中的地位。加强温控型ULD软硬件建设并促使其在航空冷链物流运输中,实现信息一体化,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温控型ULD与整个航空冷链信息一体化,实施全过程控制,取代传统物流节点的模式,未来的航空冷链物流平台不再只是内部一体化,而是一个开放式物流信息中心,能够处理温控型ULD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使信息通过平台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其它相关的部门、机构。对待温控型ULD使用的资质认定贯穿航空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以便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责可究。疆

航空货物运输特点篇7

本工程为进入新白云机场的世界各家航空公司及货主提供满足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标准要求的航空及联运货物地面服务。

主要包括:进出港及中转货物的收发货、安检、称重、分解、组装、存储、中转分拨、装卸飞机及航空文件处理、货物信息、作业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等。

处理的货物包括:散货、集装货及需要特殊运输条件的冷冻冷藏、保鲜、贵重物品、活体动物和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放射物品等。

本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航空货运站工程,已达到国际大型航空货运站的规模能力,货运站房长608m,宽180m,单体货运站规模已进入国际大型空运货站前列。

本工程的主体建筑为由单层的货物处理站房和三层的营业办公业务楼组成的货运站,另有国际、国内特运货物库、熏蒸室、各种场坪、货机坪等。

我公司承担整个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配合:设备招标书编制、技术配合,货物处理作业管理模式设计;并完成本项目货运计算机管理系统(CmS)的硬件系统设计、软件开发、实施、培训、后期服务等工作。在以下诸各方面进行了创新

①本项目设计国内首创“单元化无障碍安全分区大空间站房”设计模式,综合发展改进了工艺、建筑、结构、消防设计理念,突破性地解决了以往模块分隔式站房设计模式下,消防分区影响工艺合理布置、货物快速流通与柔性发展的难题,并解决大型枢纽型货运站的结构安全、消防安全问题。设计方案得到了消防主管部门的认同和批准,开创了现代化大型航空货运站的消防设计先例。

②在国际范围内创新设计了散货、集装货处理“快速直通式工艺”,使货物处理作业短路径快捷完成,大大提高了货物过站的安全、准确性,提高货物流通速度35%以上。包括卡车站台自动分配、安检、计数、称重、信息显示、交接单打印自动完成的快速“散货自动收运工艺”、集散货自动收运、集装板/箱(ULD)组装、ULD称重,ULD信息采集、自动输送、出口自动分配、ULD信息显示于一体的“散货,集装货一体化快速处理工艺”以及包括ULD称重、整ULD安检、ULD交接输送的“集装板/箱直通交接工艺”等。

③国内首次设计国际先进的自动化航空冷藏集装货处理系统。设计将集装箱冷库与集装箱直通输送系统衔接,实现集装箱的自动出入库及输送,避免冷藏货物多次拆装的能源浪费等问题

④首次在国内航空货运领域使用航空纸质文件导轨小车式自动传输系统,提高了文件传递速度及准确性。

⑤国内首次在航空货运站采用智能车位探测、车牌识别系统,实现车位状态的自动采集,通过货站计算机管理系统(CmS),按照航班作业计划进行站台泊位自动分配及调度,加快了物流组织速度,并使货站服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航空货物运输特点篇8

关键词:服务营销;航空货运;信息技术;实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服务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伴随着服务的深化和提升,服务作为商品来营销的概念已开始逐步升温,并引起众多行业的高度重视。服务营销作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征,将在市场经济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服务营销的实质是促进服务的交换,以客户满意为经营的核心理念,重视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来实现客户忠诚,获取最大收益,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服务营销无疑成为航空公司培育战略优势、取得竞争成功的有效途径和核心手段。

1服务营销

1.1内涵

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服务营销是企业营销管理深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竞争优势的新要素。服务营销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市场营销的内涵,而且也提高了面对市场经济的综合素质。针对企业竞争的新特点,注重产品服务市场细分,服务差异化、有形化、标准化以及服务品牌等问题的研究,是当前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保证。

1.2服务营销与传统的营销的区别

同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较,服务营销是一种营销理念,企业营销的是服务,而传统的营销方式只是一种销售手段,企业营销的是具体的产品。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下,消费者购买了产品意味着在一庄买卖的完成,虽然它也有产品的售后服务,但那只是一种解决产品售后维修的职能。而从服务营销观念理解,消费者购买了产品仅仅意味着销售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企业关心的不仅是产品的成功售出,更注重的是消费者在享受企业通过产品所提供的服务的全过程的感受。这一点也可以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上理解:人最高的需求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服务营销正是为消费者(或者人)提供了这种需求,而传统的营销方式只是提供了简单的满足消费者在生理或安全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需要的是这种产品带来的特定或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有一种被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所带来的就是顾客的忠诚度。服务营销不仅仅是某个行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必然产物。

2中国航空货运服务的特征

航空货运服务是连续性的服务,顾客和航空公司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互动关系,这会为航空公司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航空货运公司一般无法承受顾客流失的损失,因为争取新顾客的费用过于昂贵。航空货运产品有其特殊性,专业航空货运公司提供的产品主要是从机场到机场的航空运输服务,既有对人的服务,更侧重于对货的服务。服务所包含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例如:运输速度、员工服务形象、服务产品的分类、高端客户管理、信息处理能力等。

中国的航空货运由于长期处于需大于供的状态,使得国内航空企业一直处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服务意识相对淡泊。只要货物能运到就可以了,在如何加快承运速度、保证货物运输安全、为客户定制产品等服务创新方面考虑得很少。即使客户对服务有所不满,但苦于选择余地较小,也只能将就。随着外国航空公司蜂拥中国市场,客户的选择余地增加,中国航空货运竞争将日趋激烈,中国航空货运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引入服务营销,提高航空货运服务的策略

服务营销的核心是如何将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服务的消费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顾客才能感知到良好的服务质量,也才愿意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航空货运业引入服务营销将会极大的促进航空货运业的发展。为此,根据服务营销理论和当前我国航空货运发展环境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提高航空货运服务的服务营销策略。

3.1注重航空货运服务的“时效性”

客户选择航空货运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快速性,因而航空公司最根本的货运服务目标应该是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尽全力满足货主对运输时效的需求,这也是提高货运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通过提高航班运输效率和地面操作与空中运输之间衔接的紧密程度,实现“无缝隙”的一体化运输方式,以提高提高整体运输速度。

3.2注重“真诚的瞬间”,抓住“关键时刻”

所谓“真诚的瞬间”,是指客户同航空公司发生交往的那一刻,这是客户最为敏感的时刻。在这“关键时刻”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再采取更正的行动补救就为时已晚。航空货运业务典型的“真诚的瞬间”有:客户在装卸货物的时候,客户在交款的时候,客户在咨询的时候等等。航空公司要注重抓住这些“关健时刻”将真情溶入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献给客户一片“真情的瞬间”。

3.3提高航空货运工作人员的素质

服务质量是一种“感觉”的质量,无法具体衡量,因此,在服务营销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它取代了“产品”本身而成为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角。航空公司开展服务营销主要是为了建立和改善与以客户为主的外部人员间的关系,而要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理顺内部关系,使全体员工真正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为此,就要针对员工开展一系列积极的、营销式的、协同的活动,用积极的营销式的方法激励员工,使他们的工作表现体现“一切为了旅客”的职业态度、服务意识和顾客导向。

3.4采用先进技术,缩短客户办理各种手续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客户满意的基本要求是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对于航空货运业来说,产品即是航空公司为客户为托运货物的服务,为此客户需要办理相关的手续,而手续时间的长短和简便性对客户的满意度影响巨大,因此航空货运公司要想提高客户满意的程度,就必须缩短客户办理手续时间和增加简便性。航空货运公司应当完善现有的航空货运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网络,采用新的信息技术积极开展航空货运电子商务。增强货运销售和机场货运离港系统的功能,把货主和货运人联接起来,并提供准确、及时的货运信息、舱位预订、信息跟踪和信息服务,同时,采用新的信息技术积极发展网上航空货运业务。

参考文献:

[1]a佩恩.《服务营销》[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2。

[2](美)瓦拉瑞尔•a•泽丝曼尔,《玛丽•乔•比特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李霄峰航空货运服务营销的策略研究[J]空运商务,2007,(08)

航空货物运输特点篇9

[关键词]国际多式联运;适用范围;鹿特丹规则;有限网状责任制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023-02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门到门”运输需求进一步加大,各单一运输方式国际公约的软肋日益显现。在目前盛行的国际多式联运领域网状责任制下,多式联运经营人深受责任承担方式不确定和不可预见的困扰:这种困扰不仅表现为难以预见货损发生区域,从而难以确定货损适用的法律;还表现为定域货损发生时,因单一运输方式公约调整范围扩展而导致法律适用的不确定。目前,国际多式联运领域没有生效的规则处理公约间调整范围的冲突。应对冲突的方式一般为制定冲突规则或统一实体法。在国际多式联运领域制定统一实体法是大势所趋,《鹿特丹规则》就是以统一实体法形式调整包含海运区段的“门到门”运输的大胆尝试。这种调整究竟会使问题简化还是使问题更复杂,本文略作探讨。

1单一运输方式国际公约适用范围扩展性的具体表现

《华沙公约》第三十一条规定:在联合运输中,在航空运输部分遵守本公约的规定条件下,本公约并不妨碍各方在航空运输凭证上列入有关其他运输方式的条件。

《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和《铁路货物运输国际公约》中的多式联运条款仅适用特殊形式的多式联运。根据《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公约》第二条:当装载货物的公路运输车辆由海上、铁路、内水、航空运输模式进行运送,且货物不从公路运输车辆卸下时,公路运输承运人和货物利益方之间的合同受本公约支配,除非货物的损失、损害或迟延发生在其他运输模式运输阶段,且不是由于公路运输承运人的任何行为或疏忽所产生。《铁路货物运输国际公约》既适用货物从铁路货车卸下后装载于其他运输模式的情况,也适用于“背伏式”运输。[1]上述“长臂”式规定为运输实践中法律适用冲突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2“Quantum案”实证分析

“Quantum案”是反映上述条约冲突的经典案例。[2]1998年9月,法国航空公司签发空运单给本案申请人Quantum公司,该运单涉及将硬盘驱动器从新加坡空运至都柏林。由于该空运单也允许货车运输,本次运输中的一部分由公路运输完成。因此,新加坡至巴黎部分由空运完成;巴黎至都柏林部分由公路运输完成。空运单条款记载确认,下述运输符合合同条款:所有货物可通过其他包括公路运输在内的方式运输,也可由另一位承运人运输,除非货方有相反指示。

法国航空公司将货物从新加坡运至戴高乐机场,又用货车将货物从戴高乐机场运至都柏林。空运部分由法国航空公司负责。货车运输部分由planetrucking公司完成。货物运抵戴高乐机场后,被planetrucking公司装到拖车上随货物一起由海路运往爱尔兰。货物在运往霍利黑德时遭抢劫而丢失,卡车司机受牵连。

公路运输承运人planetrucking公司后破产清算,其保险人拒绝提供责任险理赔。法国航空公司承认货损责任,但认为在空运之后的陆运中,承运人责任应当按照空运单而非《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9条规定的规定来确定。前者承运人责任限额为17SDR;而公约规定因承运人的故意不当行为不得享受责任限额。

而申请人认为,虽然本案只有一份运输合同,但是法国航空公司的义务不仅包括将货物空运至戴高乐机场,也包括将货物用货车运送至都柏林。由于法国航空公司的义务在本质上属于合同义务,应当根据合同的约定适用公约,法国航空公司将因其合同下家planetrucking雇用人员的故意不当行为而不能享受责任限制。

本案的关键问题是,公约是否适用于本案合同项下的公路部分。即公约第一条规定的适用范围是否包括国际多式联运合同项下的公路区段。

一审中,英国王座分庭商事法庭tomlinson大法官就上述争议焦点论述如下:“正如公约第一条第一款所示,该公约的关注点在于合同而非运输。本案涉及的合同应当被认定为从新加坡到都柏林的一个单一合同,而从巴黎到都柏林的公路运输是在本合同签订时即已打算进行的履行方式。但是法国航空公司在巴黎到都柏林区段并没有合同义务必须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如果它愿意,也可以在该运输区段使用航空运输方式。因此,问题就变成了,具有上述特征的合同是否能被认定为是一份公路运输合同。我认为不能。这是一份以航空运输为主导的合同。要么整个运输合同都受公约调整,要么全都不受公约调整。这也符合公约第二条的逻辑。”

但上诉法院在公约适用问题上完全不同意tomlinson大法官的意见。mance勋爵认为:在公约第一条第一款项下,怎样才能构成一个“为公路货物运输的合同”。当我们考虑公约时,公约的适用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承运人因合同义务而承担公路运输。很明显,根据公约第1条,判断是否存在为公路货物运输的合同,应考虑合同的实际运作。若公约的适用取决于承运人是否和托运人约定使用公路运输,上述标准将变得不完整且反复无常。因此,公约第一条应当理解为其能被适用于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中的公路区段。

综上,“Quantum案”的争议焦点有:如何理解公约第1条第l款中“为公路货物运输的合同”;如何确定多式联运合同的性质。对上述争议焦点的认定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多式联运下货物运输公约之间的冲突的处理。mance勋爵对“Quantum案”的推理过程明确:公约可以适用于多式联运下国际公路运输区段。

该案体现了网状责任制下,发生定域货损时,法律适用存在冲突的可能性。《鹿特丹规则》试图以统一实体法来解决潜在的法律冲突,并对现有网状责任制进行改良。但因其调整对象局限,《鹿特丹规则》只能取代之前的三大国际海运公约(《海牙规则》、《海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无法一揽子取代先前所有单一运输方式国际公约。因而其最终文本专门就与其他运输公约的关系作了规定。

3《鹿特丹规则》中的有限网状责任制及评价

31《鹿特丹规则》中有限网状责任制的规定

《鹿特丹规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如果货物灭失、损坏或造成迟延交付的事件或情形发生在承运人的责任期内,但发生的时间仅在货物装上船舶之前或仅在货物卸离船舶之后,本公约的规定不得优先于另一国际文书的下述条文。”[3]

此外,第八十二条也对本公约与其他公约就承运人赔偿责任问题的适用做出规定:公约的规定概不影响适用在本公约生效时已生效的,规范承运人对货物灭失或损坏的赔偿责任的航空货物运输公约、公路货物运输公约、铁路运输公约、内河航道货物运输公约,包括今后对此种公约的任何修正。[4]

32对《鹿特丹规则》责任形式的评价

《鹿特丹规则》在肯定网状责任制的同时,吸收了统一责任制的精髓,达到了局部统一:在海运区段、非定域货物毁损灭失、海上及内陆运输中发生货物毁损灭失和装前卸后内陆运输均发生货物毁损灭失的情况下统一适用《鹿特丹规则》,而在海运区段之外的“装前或卸后”期间,适用现有单一运输方式国际公约对承运人“责任、责任限额和时效”的规定,显现出网状责任制的框架。然而,这种网状责任制的规定也不排除适用《鹿特丹规则》,在统一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上向前跨了一大步。

根据第二十六条,现有单一方式运输公约中关于承运人责任、责任限制、时效的部分将优先于《鹿特丹规则》得到适用。但是,现有单一方式运输公约中关于承运人责任、责任限制、时效部分之外的内容和《鹿特丹规则》的冲突仍然存在。因此,若发生定域货损,如果对于该定域货损有对其适用的强制性国际规则,该规则中关于承运人责任、责任限制、时效的部分将和《鹿特丹规则》除此之外的其他部分一起得到适用。即两个在制度设计上并不互为补充的机制将被人为拼凑在一起,共同适用于一个案子。很有可能,不同州的法院,甚至是同一州的法院将会在这些公约的哪些条款优先适用问题上产生不同意见。由此可见,《鹿特丹规则》第二十六条的适用结果还有待实践检验。

《鹿特丹规则》第二十六条的另一缺陷在于将货物灭失、损坏或造成迟延交付的事件或情形仅局限于仅发生在货物装船之前或仅在货物卸船之后。据此,若货损发生在两个以上区段,其中一个是海上区段,《鹿特丹规则》将得到适用。而现有法律框架下,若发生上述情形,则可能存在不止一个适用的运输规则。如果《鹿特丹规则》能在上述情形中优先适用,以实现统一和法律上的确定性,就有可取之处。但第二十六条和第八十二条并不明确阻止其他单一运输方式国际规则在上述情况下竞相适用。因此,当货损发生在两个以上区段,其中一个是海上区段时,各公约之间将更易发生冲突。

综上分析,《鹿特丹规则》的有限网状责任制在寻求局部统一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虽然在多式联运领域建立统一实体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由于历史原因,构建多式联运领域统一实体法存在诸多阻力,这种阻力既来自单一运输方式国际公约,也来自国内立法和区域立法,还来自商人的交易习惯,该领域统一实体法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鹿特丹规则》尚未生效,如何更好地实现统一还需在今后的法律实践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航空货物运输特点篇10

关键词:物流,业务量预测,产业发展

到2015年,中国航空货邮运输量计划达到900万吨,年均增长达到10%。中国民航局将通过给予航线经营权、航班时刻资源等政策支持,提高国际货运能力,推动航空货运物流化,积极加强机场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011年4月]。2009年,国务院下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确定了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国务院,2009年3月]。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无疑是机场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机。

1991年,深圳机场开航以来,货运量实现了长足发展,在“十一五”建设发展末期,深圳机场货运吞吐量达到了81.94万吨,排在全国第四位,年均增长11.63%。深圳机场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自身的优势条件以及良好机遇的适时把握。深圳机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受到了珠三角地区多机场系统中,诸如:广州白云机场、珠海机场、香港机场、澳门机场等强势的冲击。深圳机场地处珠三角经济区经济发展最快的中心城市之一,包含在珠三角经济圈内,如何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将物流产业做大做强,只有把握特有的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竞争力,准确的物流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才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一、深圳机场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深圳机场航空物流板块中主要由五项子业务构成:国内货站、国际货站、航空物流园、海关快件监管中心和货运等,“十一五”期间,深圳机场国内货站和货运业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其中,国内货站业务收入和营业利润皆增长缓慢,年均增长率分别只有4.5%和3.5%;货运业务收入和营业利润2008年、2009年皆连续两年大幅度下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3%和-167.6%;因此,使得航空物流业务收入增长缓慢,年均增长率只有3.5%,营业利润增长更慢,年均增长率仅有

0.01%,销售利润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10年达到34.8%,比“十五”期末略低了6.6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深圳机场物流产业在经历了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在发展基础与发展条件上受到广州白云机场、香港机场的“夹击”,深圳机场通过与香港机场合作,共同推出“经深飞”服务产品,为航空货物提供更为便利的转运服务,发挥深港机场互补的优势,提升各自航线网络的价值,关键为两地机场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通过推动深圳市政府出台多项货运补贴政策,借助地方财政的力量,扶持航空货运发展;引入顺丰快递中心和UpS等国内外航空快件运营商,使深圳机场可望成为国内、国际货运两个扇面的交集地和全球航空物流网络的主要节点,有利于打造华南和国际货运枢纽机场,并在航空快件业务方面形成优势;通过取得海关总署等五部委关于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的正式批复,并开始正式运作,将大大改善深圳机场的通关环境,有利于航空货运业务的长远发展。

二、深圳机场物流产业业务量及区域业务量预测

(一)区域业务量预测。综合未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预计到2015年广东省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464万吨,年均增长16.7%;2015年超过香港机场的398万吨,2020年广东省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698万吨,年均增长8.5%。

(二)深圳机场航空货运业务量预测。根据武汉理工大学关于《深圳机场航空客货运市场调研与预测》的研究结论,

结合“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有关规划以及深圳机场的客货运输市场需求,对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预测结果汇总如下,

2015年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保守预计达到110万吨,2020年

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保守预计达到200万吨。

三、深圳机场物流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近年来,在国务院批复的广东省和深圳市的重要文件以及深圳市的有关规划中,把深圳机场的建设发展和深港机场的合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制定了具体的推进措施和实施方案。为深圳机场的发展和深港机场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设立为深圳机场物流产

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特区中的特区,要求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国构建对外开放格局,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前海地区及其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规划同深圳机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首先,地理相邻,直线距离在10公里左右,该地区几乎所有通往珠三角地区的地面交通都经过深圳机场,并且机场是其通往外部世界的两大空中通道之一,这种区位条件决定了深圳机场同前海地区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承的关系。其次,在制度安排上,前海地区将实现“四大自由”,包括贸易自由,即解除贸易管制;金融自由,即外汇自由兑换,资金可以自由出入和转移;投资自由,即自由投资、经营;运输自由,即物流国际一体化。在“前海规划”中,现代物流业被放在了第二大重点产业的位置,航空物流是深圳及珠三角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深圳机场不仅要参与其发展,并且要依托其特殊的政策条件,实现航空物流的长足发展和进行区域产业带动。

(三)区域一体化政策导向将提升深圳机场的地位。《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珠三角一体化提出了总体要求,根据《纲要》的要求,广东省出台了珠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等五个一体化规划。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准备出台的《关于推进我省民航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的机场网络体系、四通八达的航线网络体系和坚强有力的航空运行保障体系”,形成国际枢纽、大型骨干机场、大中型机场和小型机场有机协调的民用机场布局体系,与国内、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间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这些政策导向将提升深圳机场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四、加快深圳机场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航空货运板块的业务和流程整合。加强航空货运、物流园、货站、地勤以及快件中心之间业务和流程衔接,防止货运板块因下属子公司各自为战而导致机场货运整体竞争力下降;对在深圳机场货物的加工、分拣、报关清关的流程进行优化;建立统一的货运信息系统,整合机场、航空公司、海关、联检部门和货运相关信息;加强机场、货代、航空公司之间的协调,制定统一的货运服务标准,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提高货运的运作效率,增加货运处理速度,满足航空公司及货运人的需求。统一规划国内、国际货运业务,整合货运区域,简化中转衔接环节,理顺中转保障流程。

(二)构建货运人网络,延伸地面货运服务网络。通过政策扶持,在泛珠三角及国内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设置更多远程货站,有利于远程集货,解决空机返航问题,节省运营成本,吸引更多航空公司、货物商与机场合作,形成以深圳机场为核心的货运人网络。制定货运人的准入机制,保证入驻货代的质量。吸引有实力的货运人和包机人加盟,积极争取政府的货运补贴,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对货运人和包机人按贡献大小给予奖励。与UpS、顺丰、邮政、Fedex等大型货运人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全面了解货代的实际需求,为货代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完善东莞异地货站与深圳机场之间的交通运输连接方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进口货物一单抵运东莞,出口货物直接在东莞海关完成全部的关务手续,直接转关并用海关监管车运至深圳机场。积极争取东莞市政府的货运补贴,开拓东莞国际货源的运输。

(三)创造良好的通关环境。积极改善通关环境,向海关争取支持,推行航空货物报关信息流程的电子化、预报关制度和关键企业认证制度等措施,建立货运信用制度,改善深港机场货物中转查验流程,向国家争取把深圳机场列入国际通邮点,开展国际及地区邮件业务并争取实现深圳机场24小时通关、异地报关。

(四)争取台湾货机直航。机场应借助与台湾开通的客机业务,大力鼓励航空公司开展台湾航线的腹舱载货业务,为开通台湾航线的航空公司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并通过市政府、台商协会等多种渠道,争取开通深圳至台湾的货运包机及货运直航航线。

(五)打造招商引资的“品牌”。把园区建成招商引资的最大的“品牌”,着力提升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按照产业聚集、企业集群、突出特色的思路,加速产业集聚,加快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鼓励外来投资者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在园区内成片开发,使这些区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同时也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大“品牌”。在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弓1、内外资的同时,把主攻方向放在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和境外资金项目上。值得注意的是,对投资规模特别大的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给与更大的优惠政策。通过税收制度、财政贷款等条件促进空港经济的发展,以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和个人投资,营造有利于空港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深圳市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市机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