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业节能新技术十篇工业节能新技术十篇

工业节能新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7:45

工业节能新技术篇1

关键词:锅炉技术创新节能能源

供热系统的核心主要是锅炉,若想提高锅炉的热效率,且降低气体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节源能源,就需要从锅炉技术入手,通过对锅炉技术的研究缓解能源紧张,实现节能排放计划,让人民既享有暖烘烘的冬天,出门抬头也看到一片蓝天。

一、选取合适设备保证低成本、高热率

(一)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在国际上享有盛

誉,在工业锅炉和废弃物处理利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对工业锅炉节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循环硫化床是在沸腾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采用单锅筒结构跟自然循环方式,后期人们根据各地环境情况对其进行了改造,为其加装了燃油节能器,提高其燃烧率,节油能达到4.87-6.10,能彻底清除燃烧有组织结焦现象,且能防止再结焦,从而达到环保节能效果;循环硫化床还能安装冷凝型燃气锅炉节能器,该节能器能吸收高温烟气中的能量,减少燃料消耗,节省经济成本,降低污染物排放;并且采用的是冷凝式余热回收锅炉技术,能充分吸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水蒸汽的凝洁潜热,提升热效率;锅炉尾部采用热管余热回收技术,充分利用余热能源。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点在于燃烧效率高,其效率大概在95-99%;且能高效脱硫;通过低温燃烧跟分断燃烧消化氢氧化物;并且因为炉膛截面积小,燃烧强度很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点少,有利于燃烧,对灰渣的利用也很充足,避免了灰渣的浪费。

循环硫化床锅炉因为它性能稳定,利用率高,对燃料适应性强,受到了越来越多供热企业的欢迎,供热企业通过使用它,能达到节能能源,提高热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微机控制技术控制系统

如今所有的锅炉控制皆通过计算机系统,一来节省人工成本,二来提高控制效率。计算机可同时控制锅炉的水位、气压、流量、风量等,并予以参数显示且记录运行时间,且可运用软件对给水系统和燃烧系统进行精确测量,根据数据分析原因,从而达到节能目的。通过微机控制的锅炉运行便于统计与考核,为锅炉产生的能量损耗提供数据,为日后锅炉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三)燃煤时注意均匀与分层

在给锅炉燃煤时需要注意均匀与分层利于煤能得到充分燃烧,达到节能的效果。该方法是为了解决锅炉排横断面上煤层沿左右方向因颗数不匀而导致的燃烧不均匀情况,通过这样,可以让煤层左右的颗粒均匀一致,上下分层排列一致,且煤层之间能更为疏松,透气性好,更利于煤的完全燃烧,减少了排烟量和烟热损失,提高了燃烧率,也减少了污染气体的产生。

二、加强锅炉运行维护提高节能、减少污染。

(一)科学合理选煤与配煤

在锅炉燃烧中,煤是主要燃烧物料,如何选择合适的煤种,才能有利于锅炉的燃烧呢?根据多年的经验跟总结,在选择煤种时需要根据锅炉的燃烧特性而定,其中包括了锅炉的挥发的成分、煤种的发热量、灰分、含硫量及焦渣特性。

根据锅炉设计煤种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但是也存在一些锅炉特性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消耗量不够大,即便是能设计能匹配的煤,也有可能厂家不愿意生产,那么配煤就是另一种策略。配煤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配出来的煤符合锅炉使用,第一是从所选的煤种的粒度进行控制,因为每个链条炉燃烧的煤都是有一定的颗粒直径的,通常将最大的煤块直径控制在40mm以内,且太过细碎的煤粉不合适太多;第二对煤中水分需要进行控制,通常水分控制在6%-8%,并且要搅拌均匀,让水分充分渗透。

(二)控制好燃烧热度

工业锅炉节能技术中,锅炉的燃烧热度是节能最关键的环节,燃烧热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锅炉产热。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锅炉的燃烧度:

1、调节煤层厚度:在煤燃烧的时候,要注意煤燃烧的状态,需要适时调节煤层的厚度,保证炉排以上的煤层平整、通风良好、着火均匀即可。

2、调节风量及炉排速度:要让煤块得到充分燃烧,风量的调节十分重要,通常炉排前面的风室微开或者不开,在炉排中部的风室需要开的较大,促进燃烧,炉排最后的风室需要根据燃烧情况选择性调整是小开或者关闭,通过调节炉排不同位置的风室风量,让炉膛过量空气系数保持在1.2左右,从而达到降低排烟跟热损失的目的;炉排速度的调节需要参考锅炉负荷情况,基本标准是锅炉燃烧区域能正常燃烧,炉排燃烧后都化为灰烬,不一定非要增加炉排速度未必正确,视情况而定定时定量。

3、调整额定负荷:实验证明,工业锅炉不管是超负荷还是低负荷都会降低其产热率,如果长期的超负荷或者是低负荷运行,将损耗锅炉的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工业锅炉的经济负荷基本为额定负荷的70%-80%,若想锅炉燃烧保证产热率跟延长使用率,就需要调整锅炉的负荷率,让它保持在额定负荷是最佳。

(三)加强设备维护

工业锅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损耗,这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供热企业也不可能保证自己每天都用全新的锅炉供热,但有破损的锅炉会影响产热,为了保证产热率,也为了控制企业成本,就需要增加设备维修工作。

维修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能最大程度的保证锅炉的性能。就跟人的身体要定期做检查一样,锅炉也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定期的检修,检修主要查看炉排是否平整是否没有缺损,避免燃烧时漏煤跟跑风;其次是要定期清理积灰,积灰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如果没有及时清理,会降低热效率,提升排烟温度,排出的气体对环境污染程度很大;另外是对锅炉做好保温跟堵漏工作,因为如果温度不够,热量会损失,而漏风也会让烟气量增加,影响产热率。除了加强保温跟堵漏,还要注意水、汽的跑冒滴漏。

三、加强企业创新环保意识

俗话说“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供热企业的锅炉节能除了在技术上做创新外,从发展角度来讲,还需要加强节能管理,只有管理人员时刻督促工作人员注意环保,并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方式来约束管理人员,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在燃烧锅炉时有可能某个疏忽跟细节就会成为污染环境的潜在隐患,以此认真工作。加强管理还表现在于指定产量计划,及指定锅炉检查制度,维修制度,从细节增加环保意识的教育,让供热企业人人讲节能,人人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特别是北方的雾霾天气,跟工业锅炉燃烧产生的废气有很大的缘故,并且虽然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能源十分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很。如果工业锅炉节能技术能得到创新与发展,将大大节约我国能源,让这些能源能得到别的用处,而不是全都用于锅炉中,并且对我国环境乃至全世界环境的空气净化都是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振波,李国成.《?工业锅炉技术》[m].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年

[2]吴安.工业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实用技术设计.[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刘博谦,王立刚.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技术丛书[J].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工业节能新技术篇2

关键词:化工机械;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055-02

1化工机械行业面临的挑战

当代化工机械行业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关问题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1.1资源逐渐减少

有限资源的逐渐减少,同时由于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等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等,都导致生产成本节约的问题比较困难,通过促进新能源开发和相关节能技术,分析存在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效节约成本、增长盈利,因而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是化工机械行业增长盈利、增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不断努力。

1.2危害生存环境

随着化工机械工业的发展,生产技术不断革新进步,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不断进步,却使得化工机械消耗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多,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活状况。

因此,化工机械工业必须积极地采取相应环保措施,保持化工机械生产企业能够与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而新能源开发实质是提高工作效应、节约能源以此带来效益,另外,节能技术又在能源消耗方面有重大意义,减少能源的消耗,使得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应用方面越来越迫切。

2化工机械行业分析

众所周知,燃料是工业的血液,当然,化工机械工业也不例外。目前,化工机械行业主要还是以有限资源石油产业链中的汽油等为原料,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有限性,造成了石油产品供需的矛盾日趋严重,资源的可用量越来越少。同时化工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含有碳氢化合物、含氮氧化物的颗粒、铅化物等污染物,使城市受到了大气污染。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化工机械行业利用资源、能源等消耗过快,造成环境过多污染且极为严重,对人类产生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令我们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

因此,为了使化工机械设备更好、更快地发展,应坚持相关产业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坚决改变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能源消费结构与资源水平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努力建设节约型产业、“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能源化工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要使得化工机械实现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开发和推广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产业链稳态发展。

3新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相关措施

化工机械的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大工程,有为新能源实验的新方法评定、检验,技术检测的生命周期等,为达到新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目的,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原材料的选择,可回收设计

从原材料的选择、可回收设计等方面着手,从而符合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实现化工机械产业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相关产品收益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估,完善相关实施方面,改良相关制度。

3.2组建监督管理评测单位

组建一些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监督管理评测单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以便预防或者降低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后果,同时定期对相关成果进行评测,对差的成果予以摒弃,而对好的成果予以赞赏、发扬。

3.3提高原料利用率

增加煤、石油等一次能源生产链中二次能源的利用,使得化工生产链在提高资源品质和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资源的清洁利用,同时也达到了“废物利用”的目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谋而和。

3.4加快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当今,潮汐能、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步取代不可再生能源,通过加快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对有限能源的依赖,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等危害性气体的排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3.5整合国内资源

我国西部仍属于未完全开发阶段,有相当多的天然气资源,通过整合西部资源,有助于国家控制海外石油消费,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内汽油价格的攀升,同时加快国内经济发展。

3.6加强海外石油的开采与开发

发展海外能源化工,从国际市场上获得化工产品,既符合资源所在国经济利益,又有助于加强我国在海外形成的资源优势,增加了我国在石油资源开发和采集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内石油进口压力,降低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性,减缓国内石油价格的震荡。

3.7能源发展要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相适应

能源资源的紧缺是长期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节约资源是实现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应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坚决改变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相关部门、企业进行关停改造,从而有效遏制相关情况的出现,生产线坚持响应国家、政府的号召。

3.8合理分配资源

对于资源合理分配,以提高综合利用率为首要任务,用尽可能少的石油资源,生产尽可能多的石油化工产品。从化工行业上讲,可以推广使用流水线作业,减少工序间的间隔,做到对石油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生产率,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节约型”社会的目的。

3.9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从根本上讲,创新是我国化工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立足创新,才能真正开发出适合我国资源水平、切合现有设备、满足我国国情的适用技术。同时完善相关科技创新的奖励制度,调动相关人员参加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在创新上营造出良好的竞争氛围,使得创新更好、更快地发展。

4结语

在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促进新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既符合我国国情需要,也促进我国化工机械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两者的相互促进才能保证丰厚的效益,从而更好地促进两者的推广,更好地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口号,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节约型”社会而不断努力。同时创新也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来源,加大创新更加有利于化工机械行业甚至是整个工业的良性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加入创新元素更是能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促进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工业节能新技术篇3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新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物质需求的提高,以及建筑行业的各种发展,作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等各项的活动的基础,人们针对建筑物实际的运用以及建筑物的造型以及人们所在意的外观和对于各个方面和谐程度以及受力的程度和各个角度的采光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社会需求。工民建施工作为资源消耗极大的建筑行业之一,节能这项新技术的开展和正确的实施是相当重要的,随着现在科技水平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节能技术的研究不断的进行深入,节能已经不断的向着更加科学的、有序的、智能的、高效的方向发展。节能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极好的福音,使得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也有信心建设好新的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在很多地方由于技术的原因受到限制,使得部分旧的施工技术完全被淘汰。而随着这些新技术的普及和有效的应用,工民建施工的经济性和新的安全性普遍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也同时促进了我国的工民建施工各个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结合了建筑工程中的实践工作经验,探讨了工民建施工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工民建施工技术简介

(1)工民建的施工技术有很多种,无论是最初对工民建工程选址的勘查还是最后的装修工作均是对工程质量起到直接的影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很多传统技术无法跟上时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将新技术运用到工民建工程中,用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提高工程的整体素质。工民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除了具备建筑施工技术的普遍性,还具有独属于工民建工程的特性。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有助于推动工民建工程的健康发展。(2)新技术的应用给工民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是现阶段工民建发展的巨大动力。以节能技术为例,节能技术的应用符合国家对各个行业发展的需求,是国家进行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采用节能技术可以降低施工单位的成本、提高效益,促进企业在工民建行业中站稳脚跟。

2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能源问题在世界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20世纪的70年代,能源危机在众多发达国家呈现全面爆发的势态,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生产受到了巨大影响。这次能源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普遍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并把节能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节能技术得到了普遍重视。随着科技的大发展,通过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发展出多种节能新技术。但受到诸如自然环境、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节能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面临新世纪能源紧张所带来的众多问题时,节能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行业有关节能的开发研究也逐渐增加。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也在通过逐渐调整使得节能技术的应用更加正规、更加规范。与此同时,国家通过法律的手段以及技术支持,推动节能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3加强工民建施工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培训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素质与工民建施工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在施工队伍的组成中除了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外还包括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样庞大的队伍势必会出现人员能力良莠不齐、专业技能存在差距等现象。这种情况会造成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无法顺利协作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需要加强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来提高上述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整个施工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把控好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的培训模式可以更加的灵活多样,除传统的教学外,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现场实习、知识交流等形式进行。

4健全新的工民建施工监督和监管机制

在工民建施工中运用新技术并使新技术充分渗透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去,离不开严格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主要表现在:第一,监管机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时常出现有关工程事故的相关报道,这些事故不但造成国家和人们的财产损失,更有甚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了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全新的、符合实际工程需要的监管机制,紧抓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将危害扼杀在萌芽阶段。第二,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可以促进新技术更加全面的融入到施工各个关节中。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是需要一定的推广的,一些施工人员因为无法及时掌握新技术而舍弃新技术,只运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导致施工时间的延长,降低了施工效率。监管人员可及时发现这种情况,并通过与上级人员的沟通,协助相关负责人员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推动新技术的运用。第三,监管机制的完善有利于检验新技术的合理性。一项新技术的推广是需要不断验证的。在施工中推行新技术可以通过监管人员判断该项技术是否适合本工程的施工,运用该项技术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实践验证决定是否将该项新技术投入到工程的施工中。

5全面推广工民建施工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是保证工民建施工质量和加快建筑行业施工进度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我国的工民建施工的质量以及控制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作用。因此,工民建施工企业和单位一定要深入实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引进和研究先进的、高效的、高新的新型技术工业,同时对于设备以及工艺的影响和生产中的材料等,积极的运用到工民建施工的各个应用环节中去,真正的做到生产的现代化以及专业化和机械化,同时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工民建施工的最大效益、确保质量。应该积极的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和支持我国工民建施工中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运用高新的技术,不断提高工民建施工单位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工民建施工的质量控制。

6结束语

工民建工程是最为贴合人民群众生活的建筑工程之一。如何有效开展工民建施工、如何运用新技术加强工民建质量、提高工民建施工效率、降低工民建施工成本,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美观的建筑环境是整个工民建行业所要达到的目标。文章从工民建施工中新技术的运用为切入点,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与同行进行交流讨论。

参考文献

[1]刘爽,宋益民.浅析工民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1(5):303.

[2]杨智伟.关于工民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1(11)98-99.

[3]劳占才.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187.

工业节能新技术篇4

关键词:节能环保技术工民建施工重要性运用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新时期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建筑行业迅速崛起。然而,经济发展与建筑行业的崛起需要的代价是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使我国面临者严峻的资源形式和环境危机。为缓解资源紧张的局面,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环保技术的出现使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成为现实,它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随着节能环保技术的深入以及工民建施工的广泛运用,资源浪费情况大大减少,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节能环保技术

2.1节能环保技术的概况

节能环保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节能环保技术在逐步深入发展。建筑企业可以根据使用能源情况,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当前,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建筑的采暖、空调等方面,能耗较大,节能环保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城市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状况。

2.2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性

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施工成本,较大程度提升建筑质量。第一,节约施工成本。建筑行业的节能意识随着社会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突破了传统建筑材料的限制,可以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与传统材料相比,新型建筑材料成本相对较低,质量较好,利用率较高,进而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提升建筑质量。新型建筑材料要求节能、环保、耐用,它的出现将各个施工环节环环相扣,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实现能源材料的高效利用,大大提升建筑质量。总之,节能环保技术的广泛应用存在着诸多意义。

3.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的运用

节能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被广泛运用,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建筑的节能型、绿色性、环保性,因此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应坚持几点原则。

3.1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的运用原则

首先,节能建筑在施工前要综合考虑与环境的协调性。注重施工地区周围的环境、地质等因素,使节能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显得和谐。

其次,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选择新型的节能建筑人才,确保设计过程和施工过程的节能、环保要求,将节能环保理念落到实处。

最后,选用节能环保型材料。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选用节能型环保材料很关键,节能技术贯穿整个运输和加工环节,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

3.2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的运用重要性

目前,我国能源形势较严峻,能源需求远远大于能源的供给。特别是建筑行业,工民建施工需要消耗诸多能源,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在工民建施工采取节能环保技术以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第一,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广泛运用,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新型节能材料可以循环利用而且成本较低,节能技术的利用还可以促使施工技术进步,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缩短施工周期。

第二,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广泛运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节能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此同时,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促使相关单位研发新型能源,促进绿色、环保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三,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广泛运用,可以有效推动节能技术在其他行业的普及与发展。建筑行业涉及的领域跨度较大,在工民建施工运用节能技术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逐渐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3.3节能环保技术的具体运用

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种:太阳能技术、采暖节能技术、采光节能技术等。

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即太阳能节能技术,太阳能具有无限的能量,是发现最大的能源。太阳能技术已经基本普及,该技术主要是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需要的物体使用。工民建施工采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运用该技术,大大降低了人们对传统能源天然气的需求。

采暖节能技术是工民建施工常用的技术措施,可以运用水源热泵系统,将外界的热能引入室内或者加入控制阀,实现能源的节约。在北方建筑中,供暖通常采用依靠热力供应的集中供暖与多样供暖,但是这种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采暖节能技术的应用恰好能达到采暖、节能的目的。

采光节能技术就是利用光能,将光能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源。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它可以突破侧面采光的限制,大范围的进行采光,提高采光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太阳光。

4.结语

把节能技术运用在工民建施工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浪费的情况,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节能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提高工民建施工的整体水平。节能技术在工民建施工的运用要求相关行业引进和培养新型节能型人才,加强与其他行业、其他领域、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发新能源,促进新型节能能源的普及与运用,适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吉,沈中林,试析现代工民建节能施工技术.《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年4期.

[2]殷德智.浅析工民建节能施工技术.《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10期.

工业节能新技术篇5

关键词:创新技术;房建;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房建的施工过程中,具体的施工技术及其应用不仅为工程提供技术支持,而且还是建筑工程具体施工是否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由于国内传统施工技术的限制,其应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普遍问题,这些都阻碍在该行业内全面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近年来,国内各方面都开始注重在房建施工过程中使用创新技术,一套比较完善的房建施工创新技术已逐渐被广泛推向实践,从已有的情况看,创新技术在房建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也在整体上提升了工民建设行业的水平。具体探讨创新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不仅有理论意义还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房建中创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区别创新技术尽管是在传统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与传统技术相比,还是有自身的优势,相比之下,房建工程中的创新技术有以下优点。1、创新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房建工程中的创新施工技术是基于对传统施工技术的全面、系统地总结与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创新技术以先进的科学元素为内核,因此,相比之下,创新的施工技术比传统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使得房建施工工作更加科学地开展与进行,更能实现房建工程的科学发展目标。2、创新施工技术时工程造价工作的全面开展更加有利房建工程上的创新施工技术,要求施工中统计的各项技术数据都要保证其客观性、准确性及正式性,要求施工数据实现具体化与明确化,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以及严格控制施工成本等工作的开展。3、创新施工技术有利于提升建筑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在提升建筑行业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的过程中,建筑施工环节的应用技术尤为重要。传统的施工技术由于管理等多方面因素,难以有效推动和促进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而创新施工技术由于其自身比较科学、合理且稳定的技术措施和先进的理念,比较完美地使得施工阶段的工作任务完成,进而有效地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应用水平。

二、我国房建中创新技术应用范围1、环保技术。目前,以房建为主体的中国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建筑工程行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象。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唯一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得到彻底的修复与改善。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中,一定要注意对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建筑施工阶段要在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前提下,加强环保技术的应用。2、科学监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科学监理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施工技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不但要对技术的组织形式与发展模式作以相应的创新,而且还要注意到对施工技术的科学监理,切实保证施工技术真正落到实处和得到有效的应用。建筑工程科学监理技术,是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手段之一,如果忽视了科学监理技术的应用,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了。3、信息技术。当今的世界处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年代,信息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必将导致“技术观”的转型,传统的房建技术已经难以涵盖新技术的具体特征,从而需要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要对新技术的对象、目的和结果等问题加以重新思考与分析,进而得出新的建筑施工信息技术观。房建工程施工阶段,各施工步骤都要建立在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要具备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国内房建工程施工正处于技术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一旦被高科技时代所抛弃,就很难再有大步发展的机会了。

三、创新技术在房建中的节能应用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更是印证了这一点,绿色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的开展具有多专业、多层次和多阶段的特点。构架绿色建筑体系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建筑环境评价结果,形成共识,使其贯穿始终。因此,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工程实施的支撑。1、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墙体保温(主要包括外保温、内保温、自保温、夹芯保温等技术)和门窗及屋面节能等措施,减少建筑的使用能耗。如住宅节能就是通过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达到比传统住宅节约能耗25%的目标。在结合设备节能设计上,达到住宅总体使用能耗降低50%~65%的目标。2、屋面绿化技术屋面是建筑物上部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重点部位,其保温与隔热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为达到节能目的,屋面可设置隔汽层和封闭的空气间层。选择膨胀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聚苯板等多种保温材料。屋面外表面采用柔性防水时,应使用反阳光辐射的材料。另外,覆土和植草屋面的保温隔热效果很明显。用“建筑夹层防排组合”可以消除水压力,即在一般的防水层上加塑料凹凸板,盖上土工布,起到防水、排水、挡土、滤水的作用,既是绿化的基层,又是屋面的防排基层,解决了屋面渗漏和种植中排水透气问题。用轻质合成土,草坪厚20cm~30cm,荷载约100kg/m,增加热阻,达到节能标准。3、门窗节能技术门窗节能需要控制门窗在有太阳光照射时合理得到热量,而在没有太阳照射时减少热量流失。影响门窗获得太阳热能及其他热能的因素包括:①窗户的位置和方向;②窗户产品的设计(窗户孔道的数量);③使用的玻璃种类;④内部和外部阴影的数量。门窗热损失是因为热能往往是从暖的一面流向冷的一面。门窗是构成热能损失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减少门窗热能损失。对流热损失主要通过中空玻璃间隔内气体运动产生的,如果间隔层太小通过空气的传热是很多的。如果空气间隔层太大,那么在室内侧暖玻璃表面的暖空气就会上升而室外侧冷玻璃表面的冷空气就会下降,形成对流,将室内的热量流失。

结束语:

国内房建行业创新施工技术的应用逐渐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在与世界建筑行业先进施工技术的融合与交汇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发展与完善,基本满足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对于施工技术的基本需求。但是,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切不可固步自封,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要坚持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断对现有的房建施工技术的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以实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全面、健康、和谐、稳定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华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础理论与监理实务[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赵启霖.浅析房建施工中节能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12)

工业节能新技术篇6

一、依靠技术创新是实现节能降耗的根本出路

(一)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工业,其中传统产业占相当比重,低能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工业结构中高能耗加工工业比重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实现节能降耗目标,首先必须立足于依靠技术创新,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从而支撑和带动工业结构调整优化,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高能耗现状。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实现节能降耗的现实出路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火电供电能耗高22.1%,每吨钢可比能耗高9.8%,每吨电解铝电耗高7%,每吨水泥能耗高43%,每吨原油加工能耗高56.2%,每吨乙烯能耗高61.7%,每吨合成氨能耗高23.4%,每吨烧碱能耗高14.7%,每吨纯碱能耗高20%。仅上述几类产品每年即多消耗能源2.26亿吨标准煤,约占能源消耗总量的10.2%。此外,如果把现有普通白炽灯全部换成节能灯,全国每年可节电600多亿度。由此可以看出,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尚有很大空间。必须把依靠技术创新放在节能降耗的首要位置,大力推进节能降耗领域的自主创新,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集成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生产工艺流程和高耗能装备,大幅提高我国能源利用率,走出一条低能耗发展的新路。

(三)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拓宽能源供应渠道是缓解能源紧张、减轻发展压力的有效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急速增加,能耗居高不下又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紧张局面,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开辟新的能源供应渠道,一方面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加强新能源领域的原始创新,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合作,在未来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占据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加快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减轻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压力。

二、政策措施建议

(一)加大运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行业的力度

积极鼓励传统产业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步伐,在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上重点支持高耗能行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采用国内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低效率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建设专项中,研究设立明确的节能降耗技术指标,促使新建项目在节能降耗方面具有较高起点,防止高耗能项目向中西部转移。

(二)加大对节能技术的投入。增强节能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节能装备技术水平

推进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能耗行业的节能降耗技术进步存在投入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显著的现实困难,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公益性,必须从国家层面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节能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节能装备技术水平。

工业节能新技术篇7

1钢铁行业污染排放的风险与挑战

1.1烧结工序污染排放的风险与挑战

(1)颗粒物排放较难稳定达标。机头四电场除尘排放质量浓度一般为80mg/m3,较高水平控制在50mg/m3,较难稳定达标排放[3];仍有许多烧结机采用三电场、陶瓷多管除尘等落后除尘工艺,颗粒物排放超标为薄弱环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后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难稳定达标;现有技术水平和监测设备无法准确描述钢铁行业pm2.5排放。(2)脱硫设施运行率和效率评价。烧结脱硫设施和脱硫效率持续水平较难保证。(3)固废综合利用难度大。烧结电场除尘灰(第三电场)富含钾、钠等碱金属盐,目前主要以填埋为主;脱硫副产物品质较低,综合利用难度较大;实施多种污染物脱除技术后,副产物和尘泥中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会进一步增加[3]。(4)烟气中氮氧化物、汞、二英等监测难、控制难。1)短期:nox总量控制指标受限企业压力较大;长期看,氮氧化物、二英排放标准如果升级,现有技术设施很难保证稳定达标。2)二英、氮氧化物等排放控制均是世界控制难题,没有成熟可靠的技术可以使用,并且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4]。3)汞、铅、砷等重金属控制是国家环保管理要求升级的趋势。

1.2焦化工序污染排放的风险与挑战

(1)新标准实施后,焦化废水污染物浓度难以满足标准要求,焦化废水属有毒有害、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新标准实施后,原生化法处理后出水CoD质量浓度(100~200mg/L)难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50mg/L),需要工艺改造升级。由于国家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今后焦化废水“禁止”外排是趋势,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后仍需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催化氧化技术、活性炭吸附方法+膜系统),需加大投资和加强运行,压力加大。(2)捣固焦炉装煤和推焦过程产生烟尘和资源浪费。目前约有40%捣固焦炉装煤产生烟尘污染未能达标,仍是薄弱环节。需研发推广U形管配高压氨水装煤喷射措施、除尘地面站、装煤推焦机安装活动的炉门封闭框、焦侧炉头烟尘吸至集尘管技术等先进技术措施,以提升捣固焦炉环保水平。新标准列出的其他污染物排放限值无监测数据,需要今后完善监测手段得出监测数据后方可判定。(3)若焦炉以高炉煤气(或混合煤气)为燃料,焦炉烟囱排放的污染物中氮氧化物可以满足标准要求,但很难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焦炉烟囱排放烟气中So2的要求已超出理论值的一般情况,难以达标;独立焦化企业则以企业自产的焦炉煤气为燃料,焦炉烟囱排放烟气中的So2和氮氧化物很容易超标排放。大多数焦炉生产企业,厂界苯并芘质量浓度不满足现行标准。(4)焦炉装煤与推焦的除尘设施出口无组织排放。烟尘日常监测结果基本可以满足新标准要求,但生产和设备故障等情况很容易超标。

2钢铁行业节能环保管理要点

钢铁行业应强化能源环保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关于加强单位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第一版)》的实施,加大了对各责任单位及领导干部的考核力度,有效促进了环保管理工作的进行。2014年颁发的《能源与环境部全员监察合理用能奖励办法(第一版)》中规定对发现能源浪费的职工给予奖励。钢铁行业各工序节能环保管理要点如下。

2.1节能管理要点

(1)焦化工序节能管理要点有:稳定炼焦用煤质量;均衡生产;合理使用煤气;做好余热回收;加强炉体绝热保温;加强焦炉的热修维护;推广应用焦化节能技术等。能源管理应重视的与焦炉耗能有关的技术参数主要有:出炉烟气温度、出炉烟气中o2体积分数、出炉烟气中Co体积分数、焦饼中心温度、炉体表面温升和设备状况等。(2)烧结工序节能管理要点有:提高成品率;增加垂直烧结速度;厚料层烧结[5];稳定烧结过程工艺参数;推广应用烧结节能新技术等。能源管理应重视的影响烧结工序能耗的主要指标和因素有:料层厚度、烧结矿残碳质量分数、漏风率、余热回收量、废气温度、返矿率、点火煤气消耗、熔剂与燃料粒度等[6-7]。(3)球团工序节能管理要点有:改善原料供应[8];利用先进工艺、设备和技术;促进余热的回收和利用等。(4)高炉炼铁工序节能管理要点有:提高风温;精料入炉;喷吹燃料;富氧鼓风;脱湿鼓风;炉顶高压等。能源管理应重点重视高炉以下参数:设备状况、炉顶煤气中Co2体积分数、炉顶温度、吨铁炉体冷却热损失、焦比、燃料比、直接还原度、高炉煤气Co利用率、热风温度等[9-12]。(5)转炉炼钢工序节能管理要点有:提高废钢比;改进吹炼工艺;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控制、提高命中率;改进生产设备;回收利用炉气余能;减少辅助材料消耗;改进生产组织管理;改善炼钢前后工序衔接等。(6)轧钢工序节能管理要点有:1)加热炉。使用轻质的耐火材料,减少加热炉的蓄热损失;加热炉的炉温和蓄热室的温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回收加热炉废气热量,提高煤气利用率,减少废气污染;改变水管支撑机构,降低炉子排烟的温度等。2)轧制。降低原材料和动力消耗;钢坯显热应合理利用等。(7)副产煤气节能管理要点有:1)煤气回收管理。合理使用原燃料,生产中原料使用和配比影响煤气热值;提高操作水平,操作水平影响煤气的回收量;重视回收分析和保证计量仪器质量,计量数据直接影响到煤气回收工作;加强与煤气柜信息沟通,煤气柜是煤气回收利用最重要的缓冲环节。2)煤气安全管理。生产、使用过程中安全管理;设备、技术管理;责任、制度管理;煤气检测管理;工作人员考核管理等。3)煤气储存、输运及使用管理等。(8)电力节能管理要点有: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功率因数及电能质量;加强谐波治理与无功补偿;开发节电技术,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用电效率,以实现节电。

2.2环保管理要点

(1)原料场环保管理要点有:采用封闭型原料大棚;采用封闭的原料输送带等。(2)焦化工序环保管理要点有:1)管理控制方面。炉门、炉框装煤孔封堵和修缮应常态化;调火、结焦时间、配煤控制应合适;环保设施运行、点检维护应到位,排放指标应严格控制。2)环保设施方面。除尘、废水处理能力配置应足够大;化产系统异味捕集设施能力应足够;煤、焦储存和运输采用全密闭形式,干熄焦厂房应封闭等。(3)烧结工序环保管理要点有:1)原料场环保。烧结原料场应采用全封闭形式;翻车机、卸料间应封闭除尘;皮带运输应采用全封闭形式。2)烧结机环保。台车速度要满足除尘能力,机头电除尘效率要高,脱硫应稳定运行;机尾电除尘应提效改善;溶剂、筛分、转运等布袋除尘应采用大风量。(4)炼铁工序环保管理要点有:1)水循环控制。冲渣系统消纳劣质水,冲渣水应采用全闭路;水渣控水应全部返回冲渣系统;煤气洗涤系统应排放进入冲渣系统。2)除尘控制。出铁场应采用全封闭形式,除尘风量应匹配均衡;高炉煤气应采用干法除尘;矿焦槽应采用全封闭除尘。(5)炼钢工序环保管理要点有:1)电炉、转炉、精炼炉。应严格控制冶炼强度,限制原料中杂质质量分数;一次、二次、屋顶除尘能力应足够大;连铸应采用切割烧结板除尘。2)公辅系统。高低位料仓及皮带运输系统应采用全密闭除尘;三脱站、倒罐站、拆炉拆包除尘能力应足够大;辅料卸料间应全封闭。(6)轧钢工序环保控制要点有:1)热轧。粗轧、精轧应采用烧结板除尘;轧钢水处理的浮油应加以清理和控制。2)冷轧。油雾不锈钢丝网除尘、酸雾洗涤塔、碱雾洗涤塔应达标;酸洗氮氧化物处理、抛丸机除尘能力应满足生产要求;冷轧酸碱废水处理能力及方法应合适。

3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技术

3.1焦化工序节能环保技术

(1)无烟装煤焦炉。7.63m焦炉采用微负压无烟装煤系统,可单独调节每孔炭化室的煤气压力,杜绝由于集气管压力波动引起的煤气逸散及荒煤气放散,可减少环境污染。(2)焦炉煤气脱硫制酸。集成焦炉煤气脱硫制酸系统,脱硫采用单乙醇胺法将煤气中的H2S一步脱除到质量浓度为50mg/m3以下,脱硫后的H2S气体用于生产硫酸,洁净煤气用于轧钢生产。(3)煤调湿。该系统采用太钢双相不锈钢制作的蒸汽管式干燥机,利用干熄焦系统的蒸汽作为热源进行干燥处理,使煤水分(质量分数)由10.0%降至6.5%,结焦时间缩短4%,酚氰污水减少3.5%,每年可节约煤9226t。(4)干熄焦。干熄焦时焦炭冷却时间为2~2.2h,可使1050℃红焦冷至250℃以下,冷却后的焦炭由皮带送往筛焦楼。每吨红焦约可产生压力为9.8mpa、温度为540℃的高温高压蒸汽550kg,干熄焦余热发电使用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功率为50000kw。焦化工序节能环保技术主要有:(1)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工艺流程为:除油预处理a2/o生化处理+生物酶活性炭粉脱色除味降低CoD系统公司水系。(2)酚氰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传统a2/o+生物酶生化处理技术,新增活性炭粉末深度处理工序,处理后废水各项指标均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要求,在公司内部水系统可全部循环使用,可实现焦化废水零排放。

3.2烧结工序节能环保技术

(1)环冷烟气低温余热锅炉回收烟气中的低品位余热能源,产生过热蒸汽用于供热或发电。工艺流程为:烧结机环冷机余热回收余热回收供公司管网。(2)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集脱硫、脱硝、脱二英、脱除重金属和除尘五位一体,这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富集So2用于生产硫酸。工艺流程为:烧结机活性炭法脱硫脱硝制酸硫酸回用于轧钢生产。烧结烟气循环利用技术(图1)是烧结工序节能环保新技术之一。经工业试验验证,与传统烧结工艺对比,烧结烟气循环利用技术具有如下效果:烧结质量不受影响,产量可提高15%~20%;利用烧结烟气余热,节省固体燃料2.1~2.4kg/t,Co2减排3%~4%;烧结外排废气总量减少15%,减轻烧结四电场除尘负荷,且有利于后续脱硫处理系统;二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减排。目前,该技术已在宝钢、宁钢、沙钢等实现工业化应用。

3.4炼钢工序节能环保技术

(1)转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经干式除尘后全部回收,可直接供用户使用,耗电量低、热能可充分利用,除尘效率高,排尘质量浓度低于30mg/m3,可提高煤气回收量20%,每吨钢可回收115m3煤气,热值达约8360J。(2)炼钢厂房采用全密闭形式。结合国内外先进除尘技术,在炼钢厂房内电炉采用四孔、狗窝和屋顶罩三级捕集除尘方式,转炉采用一次除尘、狗窝和屋顶罩二次除尘方式,实现冶炼过程烟尘有效捕集,3.3炼铁工序节能环保技术(1)高炉煤气干法除尘。中国自主开发内滤式煤气反吹干法除尘系统,可降低水耗和运行成本,提高煤气质量。年可节约新水160万t,增加tRt发电量30%。(2)煤气余压发电技术(tRt)。配套建设干法煤气余压发电装置,煤气利用率可达到99%以上,吨铁发电量达50kw•h,每年可发电2.8亿kw•h。(3)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技术(CCpp)。将剩余高炉煤气优先用于热转换效率高的蒸汽-燃气联合循环装置,再用于常规发电装置和煤气锅炉,最终使剩余煤气达到零放散,年回收利用高炉煤气50亿m3,发电3.6亿kw•h,节约煤38万t。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技术如图2所示。(4)高炉矿渣综合利用技术。中国现已引进当今最先进的立磨技术,建设有高炉矿渣超细粉生产线,年综合利用矿渣为280万t,可提高矿渣经济附加值,减少Co2排放。其工艺流程为:高炉水渣矿渣超细粉生产线超细粉。中国目前正在建设国内第一套利用高炉热熔渣制棉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每年可回收利用高炉矿渣约8万t,创效8000万元以上,具有显著的低能耗、低污染、无排放等特点。其工艺流程为:高炉热熔渣热渣制棉生产线岩棉。合理地将高温烟气和常温烟气进行混合,有效降低了除尘器入口烟气温度。(3)转炉余热蒸汽发电。利用转炉余热蒸汽进行发电,年发电能力达1亿kw•h。目前正在实施电炉及aoD炉余热回收项目,项目达产后年可回收蒸汽36万t,节约标准煤3.4万t。

3.5轧钢工序节能环保技术

3.5.1热轧工序节能环保技术(1)蓄热式加热炉。利用加热过程余热,比常规加热炉节能30%,年可节约煤5.6万t。(2)轧机辊道变频调速。对辊道、风机、水泵实施变频改造,年可节电0.9亿kw•h。(3)余热蒸汽发电。回收加热炉烟气余热,配套饱和蒸汽发电机组,年可发电0.4亿kw•h。(4)塑烧板除尘。采用世界一流的防油防水塑烧板除尘器,排放质量浓度可低于20mg/m3。(5)加热炉汽化冷却。用汽化冷却替代传统的水冷却方式,可回收大量的余热蒸汽。(6)纯氧燃烧技术(拟实施)。可节约高热值煤气的使用,降低能耗,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5.2冷轧工序节能环保技术(1)冷轧混酸、盐酸再生。1)采用喷雾焙烧工艺,对废混酸进行再生,年可回收氢氟酸1.45万t、硝酸1.2万t,年可节约石灰2.5万t,回收金属氧化粉7770t。2)采用预脱硅+喷雾焙烧技术,对废盐酸进行再生,年可回收盐酸1.3万t,回收氧化铁粉4200t,同时可有效减少中和用石灰用量。(2)冷轧氮氧化物处理。对轧钢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催化还原技术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排入大气,年可减排氮氧化物250t。(3)冷轧硫酸钠净化回收。对不锈冷轧厂冷线所产生的电解硫酸钠废液进行净化回收,每年可回收硫酸钠超过2000t,节约氧化钙4515t。冷轧硫酸钠净化回收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3.6发电环节节能环保技术

300mw机组的节能环保技术。(1)锅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可使锅炉烟气中产生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从750降低至400mg/m3。(2)采用五电场高效电除尘,烟尘排放质量浓度可控制在20mg/m3以内。(3)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可使So2排放质量浓度控制在100mg/m3以内。(4)采用SCR液氨脱硝工艺,可使氮氧化物排放质量浓度控制在100mg/m3以内。

3.7钢铁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1)冶金除尘灰资源化利用。将除尘灰等含铁尘泥成型处理,与钢渣中分选出的渣钢及焦炭一起加入竖炉,在竖炉中这些物料被还原成铁水作为炼钢原料回用于生产,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煤气洗涤净化后作为清洁燃料利用,炉渣制成水淬渣作为生产超细粉的原料[13]。该方法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钢铁生产实现固废零排放的有效手段。(2)钢渣资源化。钢渣是钢铁企业最主要的固体废弃物。太钢建设了钢渣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年可产50万t钢渣肥料、30万t路基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彻底使不锈钢尾渣变废为宝,实现综合利用。目前,钢渣资源化生产线有:不锈钢尾渣湿选处理线;不锈钢尾渣干燥、肥料生产线;碳钢尾渣破碎和超细粉生产线;钢渣路基材料生产线;炼钢辅料生产线等。转炉渣辊压破碎-余热有压热闷技术(图4)是炼钢工序节能环保新技术之一。国内仍有很多钢厂钢渣采用落后的热泼处理工艺,将热态钢渣运至钢渣热泼场,倾翻落地,喷水冷却,然后用铲运机将冷却的钢渣经粗选废钢后运出堆弃。热泼法存在投资大、占地大、对环境污染严重、金属铁不能全部回收、钢渣稳定性不好,不能利用等问题[14]。转炉渣辊压破碎-余热有压热闷新工艺技术属国内外首创,热闷时间短,耗水耗电量低,实现了钢渣处理过程高效化、装备化和环境洁净化。处理后钢渣浸水膨胀率低于1.6%,游离氧化钙质量分数低于2.12%,可满足建材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粒度小于20mm的钢渣质量分数大于72.5%,有利于后期破碎磁选。此外,钢渣余热有压热闷产生的蒸汽温度为120℃、压力为0.2~0.4mpa,为钢渣余热回收利用创造了条件。目前,已完成60万t/a钢渣处理产业化示范工程。

3.8钢铁废水综合利用

焦化生化废水深度处理采用“一级电催化氧化+二级电催化氧化+电絮凝+电气浮+除铁锰系统+陶瓷膜超滤+反渗透”水处理工艺,通过电催化、电气浮、超滤、反渗透等主要设施,对生化出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分解,降低了废水中CoD、氨氮等浓度,纯水回用于生产系统,浓盐水用于烧结混料或炼钢焖渣,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焦化废水的“零”排放。

4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创新方向和重要关键技术

新环保法实施后,加强钢铁企业环保设施技改及运行维护,以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成为重头戏,企业进一步重视环保改造项目完成后的达效评估和运行维护。结合不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更多钢铁企业将环保风险管控融入业务流程,深化环保事前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和过程受控,提升异常突发设备和作业引发的污染问题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建设、生产和环保管理的有效协同,重视建设项目环保程序合规性;深入开展节能领域、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废水处理领域、固废深度处理领域、资源循环与综合利用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

4.1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创新方向

钢铁工业应深化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钢铁绿色发展。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创新方向有:(1)先进流程技术创新。定位:适合中国能源资源特点,突破资源能源瓶颈,提供绿色钢铁产品和工艺。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支持重点:适合中国能源资源特点,突破资源能源瓶颈,突破性低碳技术;研发生产全生命周期理念下绿色产品;运用信息化技术研发推广主工艺专家智能控制系统。(2)节能环保集成优化技术创新。定位:钢铁绿色制造,节能环保密不可分,需向纵深化、系统化发展。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支持重点:节能环保的难点技术、无法稳定支撑和保证先进节能环保标准的清洁生产技术。(3)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产业链技术创新。定位:加强钢铁与多产业间协作与衔接,将资源进一步高效利用,突破技术、利益等瓶颈及障碍,构建跨界绿色产业链[15]。建议工信部等部门支持重点:需多产业协同合作开发绿色能源及资源利用技术等。绿色发展引领下的钢铁工业重大创新工程应集中在:(1)生产钢铁绿色产品,高效低耗生产新工艺技术创新工程。以新一代先进钢铁流程为基础,以清洁生产为目标,高效低耗地生产高性能、高质量、稳定的钢材,并取得重大工艺技术突破。(2)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环保系统集成优化创新工程。完善节能环保综合技术开发、一体化设计、创新应用,将能源高效合理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相融合。(3)利用清洁能源,研发应用钢铁生产低碳技术创新工程。充分发挥钢铁工业能源转换功能,创新应用煤气重整、太阳能及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减少钢铁生产全过程的炭石燃料消耗及温室气体。(4)多产业协作,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绿色产业链创新工程。以绿色发展为指导,多产业协同合作,将各类资源合理链接高效利用好,将厂区及周边社区废弃物消纳处理好,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5)运用安全的信息化技术,优化监控管理及生产控制系统。继续优化升级能源管控中心,以信息化手段建设能源环保一体化监控及管理系统[15]。

4.2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关键技术

钢铁工业要实现绿色发展,应重点推广的技术主要有:(1)先进流程技术创新,包括捣固焦技术[16];低温烧结工艺技术;洁净钢技术[17-18];转炉少渣冶炼[19];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20-21];耐蚀耐候高性能长寿命钢材开发;热风炉双预热高风温技术。(2)节能环保集成优化技术创新,包括煤气干法除尘;蓄热式热交换技术;焦化流程负压蒸馏技术;高温高压锅炉的干熄焦技术(CDQ);烧结矿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高炉调湿鼓风技术;转炉煤气回收高效利用技术;转炉余热蒸汽回收利用技术;能源中心及优化调控技术。(3)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产业链技术创新,包括城市中水和钢厂废水联合再生回用集成技术;钢厂工业低温余热为周边社区供热;钢渣高效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废钢回收、分类、加工及预处理技术;冷轧废酸再生技术(太钢)等。钢铁工业要实现绿色发展,需进一步完善推广的技术主要有:(1)先进流程技术创新,包括炼焦煤资源高效利用与低焦煤配煤炼焦技术;BpRt技术;适应劣质矿粉原料的成块工艺优化技术;工序间界面匹配与动态运行技术;薄带铸轧技术;半无头轧制技术。(2)节能环保集成优化技术创新,包括焦炉烟气煤调湿(CmC)技术;煤气初冷系统余热高效利用技术;烧结烟气选择性循环利用技术;烧结烟气综合净化技术;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技术(如烧结、转炉、电炉);钢厂二英的防治技术;钢铁企业细颗粒物防治技术;炉外精炼干式真空技术;钢厂能量流及能量流网络优化技术;钢铁生产规模化利用清洁能源(风、水、太阳等)技术。(3)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产业链技术创新,包括焦化酚氰废水治理及资源化技术;焦化、烧结脱硫副产物的高效处理利用技术;焦炉、高炉利用废塑料技术;含铁、锌尘泥集中处理高效利用技术;不锈钢渣综合利用技术;钢渣尾渣作水泥及混凝土掺合料(高比例)生产和应用技术;冶金煤气重整和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热法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钢铁工业要实现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前沿探索性技术主要有:(1)先进流程技术创新,包括高炉喷吹还原气体;熔融还原工艺和装备;预还原烧结、球团技术;镶嵌烧结技术。(2)节能环保集成优化技术创新,包括竖罐式烧结矿显热回收利用技术;钢厂物质流和能量流、信息流协同优化技术。(3)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产业链技术创新,包括钢铁渣作农肥和酸性土壤改良剂技术;高炉渣和转炉渣余热高效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Co2捕集、回收、存储和利用技术。

5实现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工程科技战略

中国钢铁工业(整个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建议如图5所示。钢铁工业正在研发的先进清洁生产技术主要有: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烧结烟气循环利用技术;烧结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及副产物有效回收利用技术[22];高炉喷吹还原性气体技术;Co2-o2混合喷吹炼钢工艺技术;钢铁烧结烟气pm2.5无机膜高效捕集技术;高炉煤气制备甲醇技术;高炉渣、钢渣显热回收及综合利用技术[23];钢渣余热有压自解处理工艺技术;焦化废水处置分质回用技术;含铬钢渣制备微晶玻璃技术;新一代tmCp技术。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钢铁行业将以建设钢铁强国为目标,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主攻方向,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充分理解和支持国家在能效对标、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工作中制定的各项法令及政策要求,努力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工业,更好地实现“低污染、高收益”。到2020年,钢铁工业绿色环保的目标为:(1)全面确立钢铁绿色发展理念,建立钢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的绿色环保生产体系;(2)完善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推广应用,资源与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等研发应用体系;(3)建成钢铁企业环保技术设备普遍应用、污染物普遍稳定达标排放、厂区和周边社区环保监测互补的监控体系,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中国钢铁工业(整个产业)绿色发展目标,应该采取的措施有:(1)钢铁企业全面实现清洁生产,气、液、固“三废”全部实现有效治理、达标排放,排放总量达到当地环境容量承载力的要求。(2)节能环保技术实现全覆盖,持续提升节能、环保设施利用效率和水平。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基本实现智能化提升。(3)实现全行业能源消耗总量下降,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60kg(煤)以下;吨钢耗新水量降低到3m3以下;固体废弃物实现100%利用。(4)建设工业生态园区,发展循环经济。钢铁工业是少数几个可以带动工业生态园区建设的重化工业之一。充分发挥钢铁工业材料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社会废弃物消纳处理功能,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4]。

6结语

工业节能新技术篇8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节约能源技术创新体系

一、企业技术创新与节约能源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粗放式增长方式下,能源消费也以翻番的速度增长,能源短缺、环境压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为此,中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思路。企业作为社会的微观经济主体,必须负担起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从企业自身看,通过企业技术创新,节约能源应是企业的内在发展要求。

1.节约能源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作为个体的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也主要是从利润角度考虑。企业要实现最大利润,首要的办法是降低成本,而通过技术创新,企业一方面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单位产品能耗,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合理使用,把废能转换成企业可用的能源,可以产生可观的利润。一位企业家就曾说过,企业的生命力在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资源节约、环保与高效。

2.节约能源应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之一

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远高于世界先进平均水平,煤、电、水等大量能源浪费严重。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应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目的之一。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集团,通过启动新能源与新动力技术创新战略,开发出高效率的汽油发动机、高级柴油发动机和利用生物燃料、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能源的汽车动力系统等,掀起燃油动力革命。我国著名的企业五粮液集团采用蒸馏一次水补充及二次恒温控制技术改造、激光全息防伪生产线进水全封闭循环新技术等先进的节能新技术,实现年废水循环利用量700多万吨,各类资源的“三废”综合回收利用产品销售收入高达1.6亿元。该集团董事长王国春认为:“三废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基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五粮液集团主动进行技术创新,把节约能源作为技术创新的目的。

3.企业技术创新是节约能源的途径和保障

节约能源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将企业技术创新导入节能领域,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节约能源的保障。英国BRonZeoaK公司与印尼Rni公司合作,利用印尼甘蔗、棕榈等自然资源,共同开发生物乙醇等新型能源,建立生物资源发电厂,打造了自然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制造体系。江苏金东纸业公司将企业80%以上的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到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新领域,建成白水全封闭循环利用系统,使企业白水循环使用率高达96%;实现了冷凝水全部回收利用,使吨纸耗水从原来的120吨迅速下降到8吨。

4.企业技术创新是节约能源的决定性因素

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核心的,而企业是社会的微观主体,具有社会性,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注定要为节约能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企业技术创新已经和必定是节约能源的决定性因素。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以科技创新导入能源利用与再生,高新科技产业增长占全美经济增长的85%以上,开辟了新的增长方式,节约了能源。而传统产业中的机械制造、化学与造纸以及日用消费品工业等,通过技术创新,对节约能源所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应确立技术创新导入能源节约、开发与利用战略,使有限的能源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节约能源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

1.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够明确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科研院所,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日本的科研开发体系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辅助形成的。再如美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科研开发方面愿意投入巨资。通用汽车公司每年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大约占其销售额的3%,它还建立了巨大的技术中心,设研究实验室及工程部、设计部、制造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由于计划经济残余思想的影响,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明确,直接导致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认为技术创新应该是研究院所的事情,与企业无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在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上不愿进行投资,由此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更无从谈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

2.企业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缺乏能源危机感,缺少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企业的技术创新,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对符合节约能源要求的技术创新关注也较少。一些企业即使考虑进行技术创新,也只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而没有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角度考虑,甚至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立起来。因此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办法,走粗放式的老路子,以能源消耗过度为代价,从长远看,这不仅对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制约了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虽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增加利润毕竟要经过比较长的一个周期才能实现,而且,企业为此进行技术创新所需投资成本较高,需承担的风险也较大。与此同时,一方面是大量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购买新能源的成本甚至比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再利用和再生利用能源的成本更低,另一方面是企业在粗放式经营中并没有因企业的过度消费能源而直接付出相应成本。因此现实中企业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4.企业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政策组织保障不强

既然企业自身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政府就应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并通过政策、法规、制度等引导企业、规范企业、约束企业。在西方国家,政府纷纷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措施,促进企业开发新技术,采用新材料,改进新设计,加速企业发展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变。美国的新能源政策要求大力开发节能技术,积极寻求可替代资源,大力倡导全社会节能。比如将汽车节能技术设置硬性指标,规定2007年生产的汽车的燃放必须从每加仑行车20.7英里提高到22.2英里。英国政府大幅度降低对资源消耗高的纺织、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的补贴,扶持发展能源消耗少、资源产出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欧盟鼓励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绿色能源产业,新生能源可获得相应排放额度的补偿。而目前我国虽然也有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总体看来,针对性较差,可操作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5.企业围绕节约能源的技术创新水平低

近来,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虽有了较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节约能源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节约能源角度看,目前工艺创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围绕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工艺创新过少,导致企业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经济效益低。产品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开发各种能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的产品的创新能力低,而且,我国企业的产品创新还是以模仿、改进和换代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创新。

三、从节约能源视角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1.明确界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缺位,直接、严重制约着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进程,影响企业的节能减排。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意识;其次,可以考虑在政策方面硬性规定不同规模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占的比重;再次,国家应该采取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从而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2.树立节约能源的技术创新观

在增长优先的发展观指导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技术创新过程中忽视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创新缺少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要使企业和社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使技术创新获得新的生命力,必须在企业树立节约能源的技术创新观,把节约能源的观念和思想深入到企业内部,成为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技术创新观顺应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它指导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是可持续的,是符合人类社会长远利益的。

3.加大围绕节约能源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保障和支持

借鉴西方经验,充分利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把节能环保型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向节约能源方向转变。(1)从产业政策上对那些高能耗的落后产能企业予以淘汰,扶持能耗少的高新技术企业。(2)制定有利于节能技术创新项目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节能技术创新项目提供贷款,对高能耗企业则限制信贷支持。(3)制定有利于节能技术创新项目的税收政策,对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免税、奖励、补贴等优惠,扩大对高能耗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和降低退税率的范围。(4)建立技术扶持体系,优先考虑将节能技术创新项目列入重点工程,直接投入资金,组织有关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合攻关。(5)增加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政府引导类科技计划的投入,给企业节能技术创新项目更多支持。

4.围绕节约能源,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能源循环使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尽可能选用能够回收利用的能源,提高能源回收率,进行能源综合利用和二次再生利用,创造能源循环利用的节能新技术。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如低物耗、能耗煤基液体燃料生产技术、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等,发展尚未使用的能源来取代已经和将要耗竭的能源,尽可能从污染环境的能源转移到可再生利用的绿色能源。以节约能源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切入点,将技术创新导入节约能源、能源利用与再生等领域。

5.围绕节约能源组建企业技术创新联盟

节约能源可以通过对能源的反复循环利用来实现,而能源的反复循环利用不是单个企业和产业能够完成的,它要求企业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例如,一个企业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的技术创新成果可以让别的企业享用,企业的废弃物甚至也可以成为别的企业的能源。如此循环利用,互帮互助,共同促进整个社会节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促进能源节约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凤岭:整体推进节能环保经济发展[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7(7)

工业节能新技术篇9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节约能源技术创新体系

一、企业技术创新与节约能源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粗放式增长方式下,能源消费也以翻番的速度增长,能源短缺、环境压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为此,中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思路。企业作为社会的微观经济主体,必须负担起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从企业自身看,通过企业技术创新,节约能源应是企业的内在发展要求。

1.节约能源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作为个体的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也主要是从利润角度考虑。企业要实现最大利润,首要的办法是降低成本,而通过技术创新,企业一方面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单位产品能耗,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合理使用,把废能转换成企业可用的能源,可以产生可观的利润。一位企业家就曾说过,企业的生命力在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资源节约、环保与高效。

2.节约能源应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之一

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八大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远高于世界先进平均水平,煤、电、水等大量能源浪费严重。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应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目的之一。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集团,通过启动新能源与新动力技术创新战略,开发出高效率的汽油发动机、高级柴油发动机和利用生物燃料、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能源的汽车动力系统等,掀起燃油动力革命。我国著名的企业五粮液集团采用蒸馏一次水补充及二次恒温控制技术改造、激光全息防伪生产线进水全封闭循环新技术等先进的节能新技术,实现年废水循环利用量700多万吨,各类资源的“三废”综合回收利用产品销售收入高达1.6亿元。该集团董事长王国春认为:“三废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基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五粮液集团主动进行技术创新,把节约能源作为技术创新的目的。

3.企业技术创新是节约能源的途径和保障

节约能源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将企业技术创新导入节能领域,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节约能源的保障。英国BRonZeoaK公司与印尼Rni公司合作,利用印尼甘蔗、棕榈等自然资源,共同开发生物乙醇等新型能源,建立生物资源发电厂,打造了自然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制造体系。江苏金东纸业公司将企业80%以上的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到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新领域,建成白水全封闭循环利用系统,使企业白水循环使用率高达96%;实现了冷凝水全部回收利用,使吨纸耗水从原来的120吨迅速下降到8吨。

4.企业技术创新是节约能源的决定性因素

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核心的,而企业是社会的微观主体,具有社会性,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注定要为节约能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企业技术创新已经和必定是节约能源的决定性因素。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以科技创新导入能源利用与再生,高新科技产业增长占全美经济增长的85%以上,开辟了新的增长方式,节约了能源。而传统产业中的机械制造、化学与造纸以及日用消费品工业等,通过技术创新,对节约能源所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应确立技术创新导入能源节约、开发与利用战略,使有限的能源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节约能源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

1.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够明确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科研院所,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日本的科研开发体系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辅助形成的。再如美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科研开发方面愿意投入巨资。通用汽车公司每年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大约占其销售额的3%,它还建立了巨大的技术中心,设研究实验室及工程部、设计部、制造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由于计划经济残余思想的影响,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明确,直接导致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认为技术创新应该是研究院所的事情,与企业无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在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上不愿进行投资,由此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更无从谈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

2.企业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缺乏能源危机感,缺少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企业的技术创新,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对符合节约能源要求的技术创新关注也较少。一些企业即使考虑进行技术创新,也只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而没有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角度考虑,甚至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立起来。因此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办法,走粗放式的老路子,以能源消耗过度为代价,从长远看,这不仅对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制约了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虽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增加利润毕竟要经过比较长的一个周期才能实现,而且,企业为此进行技术创新所需投资成本较高,需承担的风险也较大。与此同时,一方面是大量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购买新能源的成本甚至比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再利用和再生利用能源的成本更低,另一方面是企业在粗放式经营中并没有因企业的过度消费能源而直接付出相应成本。因此现实中企业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4.企业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政策组织保障不强

既然企业自身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政府就应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并通过政策、法规、制度等引导企业、规范企业、约束企业。在西方国家,政府纷纷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措施,促进企业开发新技术,采用新材料,改进新设计,加速企业发展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变。美国的新能源政策要求大力开发节能技术,积极寻求可替代资源,大力倡导全社会节能。比如将汽车节能技术设置硬性指标,规定2007年生产的汽车的燃放必须从每加仑行车20.7英里提高到22.2英里。英国政府大幅度降低对资源消耗高的纺织、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的补贴,扶持发展能源消耗少、资源产出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欧盟鼓励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绿色能源产业,新生能源可获得相应排放额度的补偿。而目前我国虽然也有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总体看来,针对性较差,可操作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5.企业围绕节约能源的技术创新水平低

近来,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虽有了较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节约能源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节约能源角度看,目前工艺创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围绕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工艺创新过少,导致企业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经济效益低。产品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开发各种能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的产品的创新能力低,而且,我国企业的产品创新还是以模仿、改进和换代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创新。

三、从节约能源视角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1.明确界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缺位,直接、严重制约着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进程,影响企业的节能减排。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意识;其次,可以考虑在政策方面硬性规定不同规模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占的比重;再次,国家应该采取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从而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2.树立节约能源的技术创新观

在增长优先的发展观指导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技术创新过程中忽视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创新缺少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要使企业和社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使技术创新获得新的生命力,必须在企业树立节约能源的技术创新观,把节约能源的观念和思想深入到企业内部,成为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技术创新观顺应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它指导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是可持续的,是符合人类社会长远利益的。

3.加大围绕节约能源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保障和支持

借鉴西方经验,充分利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把节能环保型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向节约能源方向转变。(1)从产业政策上对那些高能耗的落后产能企业予以淘汰,扶持能耗少的高新技术企业。(2)制定有利于节能技术创新项目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节能技术创新项目提供贷款,对高能耗企业则限制信贷支持。(3)制定有利于节能技术创新项目的税收政策,对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免税、奖励、补贴等优惠,扩大对高能耗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和降低退税率的范围。(4)建立技术扶持体系,优先考虑将节能技术创新项目列入重点工程,直接投入资金,组织有关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合攻关。(5)增加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政府引导类科技计划的投入,给企业节能技术创新项目更多支持。

4.围绕节约能源,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能源循环使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尽可能选用能够回收利用的能源,提高能源回收率,进行能源综合利用和二次再生利用,创造能源循环利用的节能新技术。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如低物耗、能耗煤基液体燃料生产技术、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等,发展尚未使用的能源来取代已经和将要耗竭的能源,尽可能从污染环境的能源转移到可再生利用的绿色能源。以节约能源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切入点,将技术创新导入节约能源、能源利用与再生等领域。

5.围绕节约能源组建企业技术创新联盟

节约能源可以通过对能源的反复循环利用来实现,而能源的反复循环利用不是单个企业和产业能够完成的,它要求企业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围绕节约能源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例如,一个企业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的技术创新成果可以让别的企业享用,企业的废弃物甚至也可以成为别的企业的能源。如此循环利用,互帮互助,共同促进整个社会节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促进能源节约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凤岭:整体推进节能环保经济发展[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7(7)

[2]邹凤岭:“节能环保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5)

工业节能新技术篇10

(一)能耗与节能科技现状

我市能源消耗结构以煤炭为主,2005年能源消耗结构中,煤和焦炭占64.1%;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由2004年的2.77吨标煤下降到2005年的2.09吨标煤,下降了24.5%,但较全省平均水平仍高出0.92吨标煤。我市规模工业高耗能产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建材等行业,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到全部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7%。从电力消耗情况看,2000年全市电力消耗量为32.1亿千瓦小时,2005年为43.1亿千瓦小时,年均增长6.1%。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的比重接近80%,几乎全是工业耗电。此外,我市清洁能源使用率从2000年的21.97%提高至2005年的35.5%。

我市社会用电量和各产业的用电量都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而且高能耗产业多,主要工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能源利用率较低,节能降耗空间大。

我市围绕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开展创新性技术攻关,突破了一批瓶颈技术,开发并应用了一批重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钢铁企业重点推广“三干三利用”(即焦炉、转炉和转炉煤气干式除尘技术及对水、煤气和固体废渣的综合利用技术),2006年全市钢铁企业综合能耗下降了8.89%。电化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热电联产项目,采用循环锅炉后,遵循能源梯级利用原则,年节省原煤1.1万吨,节水60万吨。在国内率先抢滩风力发电装备市场,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突破了兆瓦直驱式风电机组的整机系统集成、机组控制系统及大型直驱动低速风力发电机制备三大技术瓶颈,成为全国最早确立的三个风力发电整机制造产业化基地之一。交通领域,突破了混合动力汽车等一批关键技术。

尽管如此,我市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业能耗指标体系和项目节能评估指标体系;用能结构不够合理,高效清洁能源缺乏;高效节能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力度不足。

(二)污染排放与减排科技现状

我市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粗放式经营带来的环境隐患较多,部分地区环境容量已趋饱和,环境污染呈加剧、生态风险加大趋势。其生态与环境问题无论在类型、规模、结构、性质以及影响程度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

1.水污染问题突出。2006年江段监测出现超标的项目有10个,其中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CoD)等为主要污染因子,镉、汞、砷重金属污染超过国家标准。城区江段水污染主要表现为工业污染及城市生活污水的复合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23%。

2.城市空气质量较差。废气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火电、建材、化工和冶金等全市经济发展的优势行业,其排放量占全市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8%。工业废气排放量呈总体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620.7亿标立方米增加至2005年的750.3亿标立方米。全市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位居全省前列,也属于我国的重酸雨区。

3.固体废物污染加重。工业固体废弃物增长幅度较大,由2000年的196.2万吨增至2005年的436.6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4.生态风险加剧。一些冶金、化工等企业排放的“三废”对周边土壤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乡老工业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的铬等污染物普遍超标,境内江两岸也出现较严重的土壤镉超标。

我市的“三废”排放量总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反映出工业清洁生产水平不高、资源消耗过大;全市工业门类虽然齐全,但是产业链条短,企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低,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研发与推广了一批资源高效利用和减排的系列关键技术。如,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采用陶瓷膜过滤处理技术实现循环再利用生产污水6000万吨;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用电石渣代替生石灰,每月用量约6000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脱硫石膏替代石膏生产纸面石膏板,实现20万吨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但是,我市对污染物减排的环境科技仍有很大需求,主要体现在:(1)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关键节点技术;(2)竹埠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关键技术;(3)乡老工业区废渣无害化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4)重点区域大气、水体、土壤复合环境污染相互影响及调控技术;(5)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氮氧化物以及空气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技术等。

二、主要目标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湖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指导,深入实施“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突出科技创新在节能减排中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22%,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So2(二氧化硫)、Cd(镉)、as(砷)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7.5%、6%、23.7%、25.3%的节能减排总目标,以江流域和乡工业区地区的环境改善为核心,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为契机,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十一五”期间,通过攻克10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广10项实用技术,开发20个科技新产品,实施6项重大集成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市节能减排“1126工程”),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显著削减废物排放量,使我市的节能减排技术及指标居省内领先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攻克10项关键共性技术

1.钢铁企业污水生物制剂除重金属回用技术

研发钢铁企业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各工序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设备与设施,开发生物制剂,采用总排放口污水生物制剂法脱除重金属及回收利用工程,实现污水回用4600万吨/年。

2.含氟、铬废水综合治理技术

研究开发新型除氟试剂及工艺技术,使含氟废水中的氟离子与试剂作用生成沉淀物,经分离后清液回用,渣浆过滤后综合利用。解决目前含氟尾气净化采用的纯碱洗涤除氟工艺造成的na盐累积问题;

研究采用含铬废水在还原塔内洗涤含H2S的煤气或含So2的燃煤烟气,六价铬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三价铬,加碱液后沉淀析出,过滤出铬渣,铬渣返回工艺系统作为原料使用的综合治理技术,达到以废治废目的。

3.含镉废水处理和零排放技术

开发“生物制剂配合—水解法”深度除镉技术,使废水中重金属达到国家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并实现废水循环使用,消除工业园区对江造成的镉污染。

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化联合修复或固化技术

开发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技术,对污染严重,重金属浓度高的土壤,采用客土修复技术、钢铁厂烧结的方式进行固化、在堆土表面种植经过选择的植物吸收等方法修复,减少铬、镉、铅、锰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以消除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环境的威胁,实现低成本的生态恢复。

5.冶炼废渣高效利用技术

研究开发工艺流程短、低能耗回收利用冶炼钢渣、铬渣技术,通过对冶炼废渣特性的研究,使之成为炼钢、烧结、水泥生产等的原料,并回收热渣的余热,降低能耗,达到安全、经济、环保的有机统一。

6.粉煤灰深加工和新型墙体材料制备技术

研究开发粉煤灰提取微珠、制承重保温节能墙体材料等深度综合利用技术,年利用粉煤灰30万吨

7.工业炉窑计算仿真优化技术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大型工业炉窑的运行参数和节能降耗改造方案进行优化,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设备的运行电耗。

8.低浓度烧结烟气脱硫除尘技术

钢铁行业的So2主要来源于烧结工序,占生产工艺排放So2总量的60%以上,烧结烟气气量大,温度高,So2浓度较低。针对烧结烟气的特点,克服传统脱硫技术投资费用过大,运行成本过高,含杂脱硫石膏易产生二次污泥的缺点,开发低阻力、高效率、低运行成本和低建造投资的脱硫工艺技术和装备。

9.低品位锰矿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

开发高效锰矿选矿技术,提高锰元素的回收率和锰精矿的品位。研发利用锰矿石中氧化锰和碳酸锰可以用作脱硫剂进行烟气脱硫,回收硫资源和硫酸锰,生产电解二氧化锰和金属锰产品的集成技术。

10.含酚氰和氨氮废水的治理和零排放技术

氮肥和纯碱企业的废水主要是煤造气和合成氨工序含酚氰和氨氮的废水。采取源头控制、封闭循环的措施,减少其排放。将联碱废水加碱汽提回收氨,在造气含酚氰废水装置采用硝化—反硝化工艺,利用凉水塔的吹脱作用减少总废水氨氮和酚氰含量,实现净化废水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二)推广10项节能减排实用技术

1.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技术

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燃煤机组烟气湿法脱硫装置的副产品脱硫石膏为原料,采用脱硫石膏生产石膏板技术生产纸面石膏板和石膏型材,防止脱硫石膏的二次污染,减少脱硫石膏堆放对耕地的占用,同时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2.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信息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监控和管理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研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的关键技术,建设集过程监控、能源调度、能源管理为一体的能源管控系统,以强化能源生产与管理合一的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能源生产安全、稳定和环保,能源使用优化和高效,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标。

3.工业炉窑余热、余气回收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水泥干法窑尾和钢厂烧结机余热进行发电的技术,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水泥生产和烧结过程的成本。回收五矿(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五矿湖铁)矿电热炉、钢干息焦和高炉煤气和转炉的余热或烟气中的煤气,用于各种炉窑代替重油作为燃料,余热发电或作为水煤气原料,节省煤和燃料油的消耗。

4.电机变频与软启动技术

推广风机和水泵的变频调速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并且投资小、节能效果好。推广大型电机的功率补偿节能技术,实现大型电机节电运行。对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能耗企业所有负荷波动较大的压缩机、泵与风机等机电设备实行变频节能与软启动技术改造。

5.燃煤锅炉煤改气技术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优质、廉价的燃料。对市内的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进行天然气化改造,可以大大减少So2和粉尘的污染。

6.养殖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以农村集约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等有机废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对污染物沼气发酵综合利用与复合肥生产及生态种植等措施,有效解决集约化养殖等有机废弃物的污染问题。

7.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根据本地区的建筑采暖特点,建造建筑与可再生能源一体化相结合的绿色建筑,集成供热、空调节能技术、建筑节能监管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水源热泵等单元技术。推广实用的新型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技术和节能产品,主要包括保温墙体及保温措施、通风墙体和屋面、节能窗户、真空双层玻璃、热泵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生活废热在建筑中利用设备、公共建筑能源优化管理系统等。进行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等节能改造,解决大型建筑高能耗问题。

8.公交车、出租车新型燃料替代技术

在城区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应用混合燃料和油改气工程,并逐步扩大推广至其他燃油装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

9.制革清洁生产及废物回收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生物脱毛和鞣革制剂等制革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皮屑、废毛等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改变传统的皮革脱毛和鞣制方法产生污染物数量多、危害大的状况。形成能降低物耗、水耗及全过程污染排放的清洁生产工艺,达到CoD减排40%~60%、硫化物减排90%~100%、氨氮减排90%,同时缩短工艺流程,降低成本,减少环保运行费用。

10.医疗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

推广采用医疗废弃物分拣新技术、新设备将医疗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废水分解处理。使用竖型燃却炉等将医疗固体废弃物和各种有害物质及二恶英等成分在900℃以上的高温进行完全燃烧与分解,解决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采用投放生物试集中处理医疗废水,减少抗菌素、抗生素及各种有害病菌的排放。

(三)开发20个节能减排科技新产品

1.风力发电机组及配套设备

采用整机系统集成技术及机组控制系统风力发电机组的动态控制技术、状态检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开发综合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风电系统的远程、现场监控;建立风力发电机组的试验平台和整机系统集成平台,研发出兆瓦级低速永磁和复合励磁同步发电机、兆瓦级变流器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叶片等产品,实现年生产300套整机的生产规模。

2.交流驱动百吨级矿用自卸车

采用车辆发动机与交流传动系统最佳能量匹配的控制策略和车辆交流电气传动系统,研发出交流电机驱动的154t、220t矿用自卸车,与小型液力机械车型相比节约开采成本20%,与直流电机驱动车相比提高效率5%,形成年产60台整车的生产能力。

3.滚轮驱动无机房电梯

采用欧洲重驱动曳引电梯技术,开发具有底坑折叠支撑保护、限速器、对重驱动、轿厢护脚板等装置的滚轮驱动无机房电梯,比有机房电梯节能30%,实现年产1000台的生产规模。

4.矿用智能局部通风系统及装备

开发高风压、大流量的双速多级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配以智能组合专用开关、瓦斯浓度监控装置、专用高强度风筒、自动分风装置、掘进防灾风门等装备,组成智能局部通风系统,对通风机风量智能调节,实现按需通风,降低矿井通风系统的能耗,形成年产2000台套的生产规模。

5.高效节能环保型沼气灶具及配套设备

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缝隙孔旋流集中燃烧”技术专利与独特结构的新型净化脱硫装置有机结合,开发出新型安全、高效、节能的沼气燃具及沼气脱硫净化装置,实现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居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在节能方面使热效率提高3%~5%,实现年产100万台的生产规模。

6.轨道交通逆变型再生制动吸收设备

根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需求,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轨道交通逆变型再生制动吸收设备,对轨道车辆制动中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转化为电能,再反馈到电网,有效节能达到10%~15%,形成年产40台套的生产能力。

7.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机组

推广使用地下水热泵系统和地热热泵系统,建造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机组,实现低位能源向高位能源转化,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地源热泵(地表水)机组的能效比达到4.2~6.5,比其他类型的中央空调机组节约能源20%以上。LD系列地温(源)中央空调形成年产400套规模,直接膨胀式土壤源热泵中央空调形成年产100套规模。

8.YtZ系列渣浆泵

研发出YtZ型、SmX型、iSY型渣浆泵及脱硫泵等高效、节能、无泄露环保型产品,比国内外同类产品效率提高5%~6%,节能8%左右,形成年产4000台套的生产规模。

9.高性能节能环保发动机活塞

重点针对活塞专用材料工程化技术、产品设计进行研究和攻关,设计高性能(欧iii、iV排放标准)活塞,开发活塞新材料和活塞特种铸造技术,16升重型柴油机发动机活塞形成年产18万件规模,车用多缸柴油机形成年产420万套规模。

10.高效节能变频焊割设备

采用ZVZCS核心技术和iGBt软开关逆变技术,提高焊机的动态响应速度,减少焊机硅钢片及绕组铜线用量,节约有色金属资源,完成逆变软开关等离子切割机、埋弧自动焊设备、数字化交流两用手工/氩弧焊接设备等产品的开发,达到年产4000台的生产规模。

11.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

开发湿法脱硫和除尘一体化脱硫除尘塔,通过增强气液间的湍流程度,提高传质速率,提高作用面积,阻力损失小于1Kpa,脱硫效率达到96%以上,除尘效率达到99%,形成年产300套生产规模。

12.节能型灌排防洪阀

是优化国内、外水阀的结构性能,自行改进设计而成的全自动水阀系列产品,不需要电动机、减速器,也不需要液压站,介于无自闭能力的自由侧翻式和自由悬浮式两种拍门之间。该产品能够节省大量的电力能源,实现年产1000套的生产能力。

13.热敏材料专用超低温固化粉末涂料

采用混合型的多组分树脂,新型固化剂及新型的固化促进剂配合使用,在贮存稳定性、熔融性、流动性和固化性之间具有良好平衡的粉末涂料。该产品相对传统粉末涂料实际节约能耗30%,形成年产2680吨的规模。

14.自水循环智能冲洗环保公厕

采用大小便厌氧生化处理和节水循环冲洗技术,开发出智能控制环保公厕,减少环境污染,达到年生产规模2000座套。

15.液体醇基燃料及气化燃烧器

开发液体醇基燃料及气化燃烧器,采用醇基液体燃料在无氧环境下的高温气化技术,燃料燃烧更加充分,烟气中有害物生成浓度很低,达到燃烧器1000台、醇基燃料2125吨的生产能力。

16.大功率变频器

通过采用复合补偿方法,提高变频器的逆变效率和运行的可靠性,使输入功率因数达到98.9%,解决传统变频器需要同步控制器进行比例联动的缺陷,根据用户要求,开发出适合不同场合的专用大功率变频器,满足用户对扭矩、调速范围等特殊要求,形成年产30000套规模。

17.高清洁生物柴油

采用“一步法”生产新工艺,探索利用废弃物、植物等新型原材料的应用,开发生物柴油,达到40吨/日的生产能力。

18.三元催化净化器

研究开发高耐久性和高活性的车用纳米贵金属钯/分子筛低温起燃三元催化剂,使催化剂具有低温起燃的特性,能有效控制汽车排放物中有害成分对空气的污染,达到欧洲4排放标准,达到年产40万套的生产规模。

19.大功率LeD节能灯具

研究半导体光源的工作电压、电流特性要求,研究提出发光效率、寿命光衰之间的关系特性及技术性能指标,采用合理的、使半导体光源的色温接近自然光,设计耗散功率尽可能小的恒流驱动电路,以减少热量产生使LeD提高发光效率和寿命,形成年产20万套规模。

20.高效Y系列节能电机

研究采用低损耗新型材料及新型退火工艺,降低定、转子铜耗、铁耗,优化定、转子槽配合,降低附加损耗,采用新型通风结构、降低通风损耗,优选低损耗脂,降低机械损耗,进而降低电机的各项损耗,达到高效节能目的,形成年产5000台套规模。

(四)实施6项重大集成应用示范工程

1.潭竹埠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示范

通过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固体废物,处理工业废水中多种金属离子,循环使用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实现废水零排放;回收利用挥发性有机气体,烟气锰矿脱硫制硫酸锰等技术,在园区内形成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建设园区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中心和冷热电联供中心,实施天然气代煤工程,实现工业园区的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工业园的目标。

2.钢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示范

通过“三废”资源化利用和综合治理,实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建立以烧结工序为核心的含铁固废资源利用基地,开发高炉水淬渣低耗制水泥,转炉泥生产炼钢用冷却剂和造渣剂,钢渣热能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提高铁素利用率和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基本形成固废含铁资源全利用格局。建设各工序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总排放口污水生物制剂法脱除重金属及回收利用工程,彻底解决钢水污染问题。开发煤气回收及综合利用技术,建设高炉炉顶压差发电(tRt)和余热发电设施,降低吨钢能耗,提高电力自给率;开发低成本烧结烟气脱离技术,推广干法除尘技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3.乡老工业区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示范

乡老工业区的废渣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行清洁生产工艺,建立贯穿化工、冶金和建材行业的循环经济途径,实现工业固废减排。开发铬渣解毒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铬污染土壤特异功能菌原位修复技术,实现低成本的生态恢复。应用微生物解毒技术,解决五矿湖铁的铬渣污染和皮革废水含铬污泥的危害;推广干法氟化盐生产技术,开发湿法氟石膏干化技术,氟石膏制水泥技术,含铁废液提取氯化铁技术,解决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的氟石膏和含氟铁渣的污染问题;推广矿石尾料搭配生产水泥熟料技术,减少水泥厂废石外排后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广造气煤渣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锅炉煤灰制新型墙体材料技术,利用碱业有限公司和企业锅炉粉煤灰和炉渣,达到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4.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生物质能源开发集成技术示范

对污染严重、重金属浓度高的土壤,开发客土修复土壤技术。轻污染土壤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逐渐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把重金属由地下转移到地上部分(含根茎)。对植物修复产生的植物或受污染的农产品,开发重金属超标农产品制备燃料酒精和生物柴油技术、秸秆发电技术、生产过程产生的尘泥和废渣提炼有价金属技术。

5.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结合不同农村地区特点,选择典型农村,开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利用示范,包括:沼气与农业生产结合技术、生物质颗粒燃料、被动式太阳房、生物质气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等。

6.节能绿色小区建设示范工程

根据建筑节能的技术需求,集成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节能建材、高效用水以及维护结构保温等建筑节能技术与装备,开展综合应用示范。全面按节能环保要求建设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节能绿色小区。

(五)建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支撑平台

结合节能减排科技项目的实施,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任务,培育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节能减排科技支撑型示范企业。建设市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如节能减排技术成果库、节能减排专家委员会、公共服务队伍、科技服务中心、科技支撑行动及产学研合作联盟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长和大型企业主管和各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立节能减排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为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提供决策咨询;领导小组下设规划协调组、审核监督组和宣传服务组,负责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执行和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督促、落实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建立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强化市区和其他部门对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的支持与保障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推进节能减排。

(二)加强节能减排政策引导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的退出、准入和奖惩机制,认真贯彻落实节能减排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优先做好节能减排领域的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优先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中落实技术开发费用抵扣等有关激励措施。试行节能减排评估审核制度,将节能减排列为入园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以及各类科技计划评价的重要指标。市科技局会同市发改委、经委、环保局等部门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目录,给予优先支持,凡是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一律不列入各类科技计划。建立节能减排科技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认定、挂牌制度。建立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工作责任制和以实现节能减排为目标的考核体系,将节能减排技术列为考核各地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标,作为评价各级职能部门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进一步细化、分解节能减排实现指标,层层落实到各级职能部门。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对于不能完成考核任务的主管领导实行行政问责制度。

(三)建立多元化的节能减排科技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力争将我市的重大节能减排科技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十一五”期间要积极组织参与国家的节能减排科技专项;组织有关单位积极申报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积极争取省财政对我市节能减排科技的投入,加强同相关部门的科技合作,力争将重大环境科技项目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实施本计划;县(市)区政府要增加节能减排科技投入,在科技计划中设立节能减排专项,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和共性技术的推广示范。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为节能减排的公益性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企业自主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国际资金或基金,积极拓展外资投入渠道,充分吸纳国内外资金用于能源、环境的科研和技术开发。

(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

着力抓好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固废综合利用、废水回收利用、废气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和示范项目。加强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发,积极促进我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废热、废气开发,推动节能降耗。

(五)建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支撑平台

1.市节能减排工程技术中心

依托有关大学或科研机构,建设市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节能减排研发平台,针对主要节能减排问题,研发关键节能减排技术。

2.市节能减排科技服务中心

依托国家环保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水污染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在(德国)工业园或九华,建立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成果中试基地、科技产业孵化器和节能减排科技服务中心,构建节能减排成果转化平台,为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指导,为居民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援助,提升我市节能减排科技的整体水平。

3.市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围绕节能减排的突出问题和战略需求,有序、高效推进科技资源整合。重点支持一批重点企业与本市、本省及国内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高校院所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构建若干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产学研”结合的节能减排科技攻关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