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十篇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十篇

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7:49

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篇1

博主的议题,给了一线教师深刻的思考:何为“智慧”校园?“智慧”利在何方?校园的“智慧”如何彰显?

“智慧”校园源自校园信息化建设与书香校园的构建项目,从功能属性上来看,它借助于现代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对已有的校园进行功能化的建构和硬件上的支持,以期达到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来促进对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技能的支持的作用。从使用对象来说,它以中小学、幼儿园、职业(特殊)学校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为学习者和教师创设“智慧型”服务。从目标指向来看,“智慧”校园的目标于在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特征的校园组织形式,力图通过高效的手段,提升学校的教学效益,创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新模式和新途径。因此,“智慧”校园是面向师生的、符合教学需要的,能够开启智慧之门的信息化校园建设方案的总称。

当界定清楚何为“智慧”校园建设之后,我们不禁思考,既为智慧校园,那么如何应得智慧之名?智慧是属于学习者的学知之慧,是属于教学者的启蒙之慧,是属于管理者的人性之慧,是属于协同者的共赢之慧,是属于乐思者的建构之慧。因此,智慧的最终指向应是针对校园范围内的所有人,并是他们开启属于自身智慧的金钥匙。如果智慧校园仅仅成为现代化设备的展示区,在绚烂的霓虹中展示高清大屏,在各种花样繁多的系统中重演各种ppt,在林林总总的设备中炫耀如何利用高科技,那么,可以说那不是智慧校园,而是产品会,因为只有带着设问的设备,才是智慧校园的必需品,而简单的高速、高清、高频只能代表着科技手段的更新,不能表明与智慧的关系。试想,如果能用新设备促进智慧的生成,那么学校的温度在哪里?所以,智慧校园是因人而异的,并非因物而存。

既然智慧校园要依托以人为本、启发智慧生成,那么我们渴望的智慧校园应该如何建构呢?智慧校园是根据教学主体的需要产生的、由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所供给的、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集合体,它能将学习的需求与信息化的手段相结合,通过必要的研究和实施途径,最大化地开启智之门,缔结慧之果。在这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功能标准的建立,实施途径的研究、课程融合的实践、设备更新的处理及应用领域的探究等。也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才能让智慧校园真正智慧起来。

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篇2

一、立足时代背景,极具现实性和实用性

教育是经济繁荣、政治进步、文化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和教育成果作为支撑点,国家和社会便会缺少相应的建设人才,进而难以取得社会建设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教育事业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持续增长,并坚持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关于重视教育、建设和谐校园、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讲话,可见教育事业已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智慧校园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现代化校园,其诞生和发展需要以先进技术、社会环境和产业基础作为支撑。关于智慧校园的构建,国外已有所实践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我国智慧校园的构建和实施却依然处在初级探索阶段,无论是在理论模型的构建,抑或实际举措的实施均需要不断进行信息融合和反馈。然而,国内尚未有完善统一的技术指导和系统架构。本书中作者以马来西亚、韩国为案例,分析了这些国家在构建智慧校园方面提出的战略举措,并结合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例如广东省佛山市的“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等),深刻论述了构建智慧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我国其他地区构建智慧校园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极具现实性和实用性。

二、结合互联网特征,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若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共享性和信息的时效性、多样性等优点,便可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服务于人类社会。经研究发现,依靠互联网发展建构的智慧校园充分展现了鲜明的互联网特征:信息化、全面化、快捷化、智能化、自由化。首先,智能校园的建设需要大学校园里覆盖有线网、无线网、局域网和视频监控网等多种类型的网络相互融合;其次,智能校园需要能将校园内的新闻、通知等信息以最短时间传递到校园网的各个责任主体以及每位学生、老师等,这便体现了互联网的时效性和快捷性;再次,智慧校园需要强有力的幕后执行和监督团队,不仅要科学架构,更要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要求,这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最后,智慧校园需要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这也是构建智慧校园的关键所在。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完善校园信息交流、共享、反馈平台,从而学生、教师的资源共享更为便捷。因此,智慧校园可以看做是一个缩小版的、单纯面向校园的互联网集,方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进行教学、科研、教务工作等信息的快速查询、处理、上情下达等工作。基于智慧校园的这些特征,作者在书中系统进行了智慧校园的规划,通过对智慧校园建设进行需求分析、必要性分析来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从而有的放矢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逻辑严谨,内容全面而深刻。

三、研究范围全面,技术分析到位

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篇3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应运而生的智慧校园力求利用信息技术变革师生教与学的观念与方式,培育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智慧教育的能力,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什么样的校园称为智慧校园

所谓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终端高度感知、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智慧校园兼有技术、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属性,具有以下特征: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智慧的课堂,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

二、智慧校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智慧校园呼唤智慧教育和智慧型教师

智慧教育不仅仅是智能化电子产品在教育中的应用,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祝智庭等研究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Learning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Learning),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

智慧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突破时空限制;教育目标由以往的注重读写算的3R教育转变为培养21世纪学习者所必备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和创新、协作和领导能力、跨文化理解、沟通、信息和通信技术素养、职业与生活技能等7C品质;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充当学生学习的设计师,由以演完“教案”预设为特征的“演员型”教师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演型”教师转型。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智慧教育的内涵,提升自身智慧教育的能力,顺应信息时代智慧育人的要求,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智慧校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有组织、为了实现改善教师教学实践和促进学生学习之预期目标的努力。智慧校园中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引入,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不仅包括了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素养、教学能力,还包括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等。

在这个信息触手可得的时代,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成为与正式学习互补的重要学习方式。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是基于移动终端进行的,可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和社会性。泛在学习意味着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信息和学习支持,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认知目标,积极主动地、随时随地利用易获取的资源来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

智慧校园对智慧型教师的新要求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不竭动力;智慧校园中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覆盖,为教师的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提供了硬件支撑;智慧校园开放的在线资源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以及可通过移动终端下载阅读的电子图书为教师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了资源。

三、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教师智慧教育理念转变

智慧校园不单纯是硬件环境的智慧化,它包含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智慧校园建设也不仅仅是信息化部门的专利和职责,它需要全校师生共同营造和构建。很多教师对此存有偏见,“等相关部门建好智慧校园之后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类似的想法层出不穷。因而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应自上而下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通过专家讲座、优秀课例观摩、外出学习等途径让所有教师认识到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让所有教师主动参与到智慧教育的变革中。学校要敦促教师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拒绝故步自封。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智慧校园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智慧教育是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教师有义务了解智慧教育、不断提高自我实施智慧教育。

(二)智慧化环境促进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的提高

智慧校园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营造了智慧化的教学环境。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创新实验室、数字仿真实室、探究实验室、VR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各学科的多媒体资源不但能再现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开展实验研究,真实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创客研究。智能化环境中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智能设备和环境与教学融合的方式方法。

智慧校园所构建的在线学习平台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延伸到课外,各种移动终端的使用将教学的互动从课堂扩展到网络,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为此,教师不仅要熟悉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还需要学会录制微课,学会映客平台直播等。

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教学能力。

(三)在线平台智慧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智慧校园依托各级教学资源云平台,为教师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和在线教研、培训等提供智能化服务。提供备课和教研数字资源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协同备课,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提供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培训资源和供教师开展教研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报告、公开示范课等,支持教师在线互动、交流、资源分享、案例研讨等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

学校在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积极采用由多机构、多用户协同参与编辑的“群建共享”模式,广纳各方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数字资源的可持续生产、传播和共享。

(四)智慧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信息能力和素养

智慧校园所营造的智慧化教学环境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智慧化,同时对教师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信息能力建设,努力让教师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等。

中小学教师要主动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熟知并熟练使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研究它们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更好融合的方式方法,让技术真正成为促进教学的手段。比如教师要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数字化、智能化设备,首先自己必须学会使用并熟练掌握,进而通过教学不断探索在什么时间使用、怎样使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探索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终端开展学习时,怎样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设置哪些学习活动、提供哪些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探究合作等等。

(五)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完善而良好的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正面效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表现,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品质。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系统,整合教师成长档案记录和多元化评价功能,从基本信息、教育教学成果、教科研成果、学习培训、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对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同时结合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鞭策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提高自我,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推动教师的长远发展。

中小学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应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在线资源平台、备课授课系统、多元评价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

[2]蒋家傅.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篇4

【关键词】智慧校园;管理;现代科技

一、定义以及特征

什么是智慧校园呢?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且将高校的教学、教科研、学生的课程和日常管理等多项学习、服务智能化系统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能够实现教学、学习和生活为一体化的系统。智慧校园主要有四个特征:

1.利用互联网和智能化实现终端覆盖

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覆盖在校园内,并且通过智能化终端将校园内的教学、环境、老师及学生的生活信息通过网络反馈至控制系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事物提供大数据。

2.智慧校园中大数据的优势

由于智慧校园可以采集大量高校内的各种数据,并且具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智慧校园明显区别于数字校园的一点就是,可以利用其数据进行分析,为高校的各项事务提供数据支持。

3.智慧校园的个性化服务

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师生更好的进行生活和学习,强调了能切实将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校园建设管理中以更好的满足学校师生的各项需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不同的、多元化的技术以满足校园师生个性化需要。

4.学习环境的开放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校园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学习方式。在系统中,信息可以进行共享,学习的方式、时间、空间都可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的更加多元化,教学实践的扩展性以及教学空间的多样性,这些都能够实现学习环境的开放式。

二、高校建设智慧校园中管理工作现状问题

智慧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这一优点众多高校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智慧校园系统的运行仍存在多种问题。

1.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全面

想要利用好智慧校园系统,整合校内资源,结合信息化网络平台,全校性的智能化是必备的结实基础,智能化基础打实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模式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但是,据调查,众多高校虽然在建设智慧校园,但是学生的管理仍然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而教师的众多工作也没能和智慧校园有效的结合,仍然是数字化校园的的模式。智慧校园中的众多系统也没能很好的利用和开发,建设智慧校园的形式化大于实质的意义,师生的管理工作仍然处于瓶颈状态,导致智慧校园的功能作用未能在学生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影响了学生的管理质量。

2.智能化服务不足

高校的管理工作是日常重要工作之一,智慧校园系统的建立理论上可以为高校的师生带来智能化的服务,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校园实时信息。但是,这一智能化服务需要将校园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融入智慧校园系统。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并没能进行资源的整合,导致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以考勤系统为例,没能整合学生信息等现象,就导致仍需要高校的教师人工进行考勤,这不仅低效率,也浪费宝贵的教科研时间,增加教师的负担,且工作管理也无法满足学校的需求而给学校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忽视了信息技术与学生教育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运用,学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出现的明显的转变,微课等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在了学生的教育培养中,这明显给高校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来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有效的保障,这同时也是智慧课堂建设的必然要求,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要想保证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往往要求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能有效摆脱机器对学生学习的干扰,以促使智慧课堂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智慧校园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作用的发挥,而影响了学校学生管理的质量。

三、优化智慧校园中管理工作方法

在现在这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同时也是新一轮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下,利用智慧校园,依托信息化管理高校,提高工作水平是大势所趋,也是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要进行的必要步骤之一。

1.依托信息化技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根本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为校园内师生建设智慧化、便捷化和安全化的环境,让管理模式与时代接轨。因此,在智慧校园应用的时期,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深入一线教师之中,指导教师使用智慧校园系统,学会操作终端如手机、平板等。同时技术人员也应该将相关学生的信息录入系统之中。在系统的稳定和完善后加之以技术成熟和制度的完善,来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全员参与的智慧校园。据悉,宁波某高校利用智慧校园系统,将早操晨跑打卡制度融入其中,以相应教育部门的“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倡议。学生的管理十分便捷高效,只要刷自己的校园卡即可。同时早操晨跑的相关信息如时间、次数等与体育成绩挂钩,不仅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更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融合信息资源,加强智能化服务

青年接收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目前高校内的学生大多是1995年后的青年,这一代更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对于智能化的服务兴趣浓厚且有着较大的需求。这些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上、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上,甚至平日的生活中都紧密的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结合。高校中,能全面并系统的融合信息资源,在智慧校园的平台加以共享来服务学生,这是一个创新且高效的学生工作管理的方式。这也是智慧校园系统的达成目标之一。为了体现人性化、清晰化的迎新方式,突出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众多高校采用网上迎新的方式。在学生生活方面,部分高校的宿舍管理员采用智慧校园终端,通过发送视频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宿舍、安全用电等方面。学生通过登录智慧校园可以随时随地反复的观看和学习,提高自我管理和生活的水平。

3.建立智慧课堂,完善信息平台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也是主流趋势。例如现在较火热的翻转课堂。这是一个以网络为基础,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深度协作式教学。翻转课堂也是目前许多高校主要打造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首先,高校应梳理校内资源,促成各学科相关院校资源共享,并将资源进行整合,完善资源共享平台,然后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这一平台,课堂教学无障碍。同时依托大数据的分析和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并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在部分高校中,为了进一步引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式教学等等,高校建设微课堂、微教室。通过建设这些新颖的模式,引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模块化自主学习。与传统的讲授方式不同,课堂有着更加活跃的气氛和民主的氛围。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学生可利用终端设备与同学、教师进行小组交流或者在线指导。这一模式的构成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风气的浓厚,同时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奠定了结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高校而言,智慧校园是一种相对较高的目标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竞争实力水平。基于此,要想提高高校的竞争实力,就必须要能给予智慧校园的发展充足的重视,并切实有效的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要求能切实从智慧校园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出发,基于当前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保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要求来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进而促使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亚杰,王克勇,何健勇,孙明利.基于pDCa的智慧校园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

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篇5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发展现状;建设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指出,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纲要》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步骤之一。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学生毕业属中专学历。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为三年。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三类:(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目标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2)技工学校(简称“技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3)职业高级中学/高级职业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职高”)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以3年为主。培养目标与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中等职业学校从传统校园到建设并建成数字化校园,已经经过了多个阶段及多个层面的研究,在代替了传统校园的纸笔和电教后,数字化校园也完成了计算机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建设。随着传感技术、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慧校园的建设已掀起一股浪潮,改变以往人们传统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改善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智慧校园的发展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也已成为一种共识。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校都开展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这些建设均投人了极大的人力、财力与物力。虽然有的学校硬件平台与相应的软件平台已经搭建完成,系统已经投入运行,但与预期效果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建设都集中在平台的投入上而没有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其带来的巨大便利,系统没有与用户很好地结合。随着物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之上又发展起来了智慧校园。可以说“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是数字校园发展的一个阶段。“智慧校园”的基石是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就意味着,“智慧校园”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要拥有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其次,要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存在着硬件与软件投入、系统建设与系统使用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领导与决策者的看法与决心。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重点要放在实践应用上。只有充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的各项优势。

一、数字校园的缘起及概念解析

数字校园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e-campus计划。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教授凯尼期・格林(KennethGreen)发起了“数字校园计划CampusComputing(theproject)”大型科研项目(黄荣怀2009)。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此后全世界普遍接受了数字化概念,并引出了“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概念(陈丽,2007)。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各种与之相关的概念不断涌现,数字校园逐步成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创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与现实校园并行的“虚拟化电子校园”,并依托各种技术工具和手段来推动高校的全方位改革,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赵国栋,2012)。数字校园是一个伴随技术应用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概念,人们理解的层次和内涵不尽相同,目前存在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平台”观。万新恒(2000)较早阐述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他认为数字化校园以高速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学生为主要目标,以校园为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的基本创新与传播中枢。陈丽(2007)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

(2)“空间”观。沈培华等(2002)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拓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的目的。蒋笃运(2009)认为,中小学数字校园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这既是一个实用概念,也是一项工程和标准,更是一种文化.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定义(张虹波等,2009)。

(3)“环境”观。黄荣怀(2009)认为,数字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的、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

(4)“过程”观。蔡苏等(2009)认为中小学数字校园是一种依托现实校园而存在的以网络为基础平台,通过数字化环境的支撑,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辅助完成校园活动的全部过程。赵国栋(2012)认为在当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以提高运行效率、推动管理改革为出发点,高等教育机构在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划、建设与应用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工具的过程,可以称之为“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校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流程,推动高校组织模式、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的变革,从而最终实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教学科研之目标。

上述观点从不同侧面描述了数字校园的特点。数字校园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通过技术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校园的必然结果,其具备五方面的特征:重点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以及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服务教育教学作为数字校园的建设的基本理念;支持学与教的资源比较丰富;多种应用系统有机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能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并丰富校园文化。

数字校园建设强调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与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也是与社会信息化的步伐相匹配的。但要应对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学习方式变革的诉求,单纯的网络基础设施装备、学与教数字化资源建设、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难以有效支撑学与教方式的变革和拓展相对封闭的时空维度。只有跟上甚至引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积极构建“智慧型”校园环境才能真正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

二、智慧校园的内涵与特征

2008年,美国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议程”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对这一理念给予积极回应。“智慧地球”的概念一经提出,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张永民,2010)

在“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后,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和建设思路(宗平等,2010;郭惠丽等,201l严大虎等,2011;张永波,2011),西南大学、成都大学、同学等几十所高校正在筹划、实施智慧校园的建设,智慧校园不再停留在理念层面(鲁东明,2011)。例如,浙江大学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种智慧校园支持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吴颖骏,2010)。南京邮电大学完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智慧校园规划(朱洪波,2011),且认为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黄荣怀(2009)从数字校园的建设进程角度提出数字校园的“四代”建设观,他认为第四代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真正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基于新型通信网络技术构建业务流程、资源共享、智能灵活的教育教学环境。有研究者强调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如沈洁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将人、设备、环境、资源以及社会因素,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机整合的一种独特的校园系统,它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的相关性为核心,通过多平台的信息传递手段提供及时的双向交流平台,简单说,就是更智能的学校;周彤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李春若(2012)认为,智慧校园是物联网在学校教学管理、公共安全、后勤保障中的具体应用,为学校构建了智能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研究者认为智慧校园是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如陈翠珠等(2012)认为,智慧校园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相关技术,通过监测、分析、融合、智能响应的方式,综合学校各职能部门,融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质量更高的教学、更好的服务,构建绿色的环境、和谐的校园,以保证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也有研究者认为智慧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那只是感知部分,应更多考虑技术的特点,突出应用和服务。(宓泳,2011)

综合以上观点和黄荣怀等(2012)提出的“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我们认为,智慧校园(SmartCampus)应具有以下特征:

(1)环境全面感知。智慧校园中的全面感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二是对学习者个体特征(学习偏好、认知特征、注意状态、学习风格等)和学习情景(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等)的感知、捕获和传递。

(2)网络无缝互通。基于网络和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智慧校园支持所有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连接,信息感知后可迅速、实时的传递,这是所有用户按照全新的方式协作学习、协同工作的基础。

(3)海量数据支撑。依据数据挖掘和建模技术,智慧校园可以在“海量”校园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模型,建立预测方法,对新到的信息进行趋势分析、展望和预测;同时智慧校园可综合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通过智能推理,做出快速反应、主动应对,更多地体现智能、聪慧的特点。

(4)开放学习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园面临要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诉求。智慧校园支持拓展资源环境,让学生冲破教科书的限制;支持拓展时间环境,让学习从课上拓展到课下;支持拓展空间环境,让有效学习在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能得以发生。

(5)师生个。智慧校园环境及其功能均以个为理念,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均以有效解决师生在校园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诸多实际需求为目的,并成为现实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智慧校园是指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提速、完善,建设高水平网络平台,完善ipv6网络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现高速优质有线网和无线网全覆盖,构建10000兆骨干的网络系统,逐步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云计算平台,实施虚拟服务器系统,完善有效服务不同学科的共享高性能计算环境;建设基础应用支撑平台,进一步完善和全面推广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信息门户和中心数据库;建设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构建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开发整合校内各种资源的数字资源管理服务系统;建设覆盖学校所有领域的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与服务,建立提升管理效率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一体化业务应用系统,支撑学校核心战略发展;建设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的科研信息平台,支持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建设信息化校园服务平台,完善虚拟社区功能,建立涉及各类服务项目的“一站式”服务申报、受理信息系统;建设物联网应用及移动互联平台,探索智能感知、识别控制等技术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应用。

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严密的安全体系和规范的校园服务体系,保障数字校园的效益的最大发挥。以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为重要保障举措。经过两个阶段的努力,将我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成为市级领先、省内一流的职业教育信息化高地,建立省内示范性智慧校园,支撑与推动学校整体战略发展。

特色创新:智慧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中等职业学校物力有限,在两者之间找一个切合实际应用的结合点,既能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财力物力构建一定规模的智慧校园实践项目,又能将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成为市级领先、省内一流的职业教育信息化高地,因此本项目准备以本校数字化校园中已部分建成的智能办公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口,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探索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的实践之路。

参考文献:

[1]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06:123-125.

[2]沈洁,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06:122-125.

[3]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04:12-17.

[4]陈明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5.

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篇6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0-22-04

analysisofsmartcampusconstructionmodeinbackgroundof"internetplus"

LiXiumin,ShiHaiyan,wangXijie

(SchoolofpublicHealthandmanagement,BinzhoumedicalUniversity,Yantai,Shandong264003,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dtheresearchbackgroundandcurrentsituationofintelligentcampus.itdiscussedtheconstructionmodeofsmartcampusfromtheaspectsofcampusform,educationandteaching,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andcampusmanagement.theresultsshowedthatinthe"internetplus"backgroundofsmartcampus,throughintelligentteachingmanagementandservicesandhardwarefacilities,thecampusintelligentmanagementhasimprovedmuch.iteffectivelyreflects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onization,whereastherearestillalotofproblemsexistedinthedataanalysisandapplication.

Keywords:internetplus;smartcampus;constructionmode;educationalinformationization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科学进步,人类思想逐步发生改变,创造性的思维深入人心。“互联网+”与校园相结合,促使教育领域改革、教学模式等发生质的改变,校园信息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智慧校园”是指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完全融合[1]。智慧校园的建设包含多个方面,通过云计算、互联网将校园运行中的所有数据结合起来,有效实现高校智能监控和智能识别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校园有三个核心特征:一是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智能化服务平台及智能感知功能,二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信息服务与校园各应用领域相结合,三是在个性化定制服务基础上,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2]。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技术的一种较高的形式,将学校的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3]。

“互联网+”是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因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功能,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当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4]。

教育领域所衍生出的智慧校园是校园发展的新模式,“互联网+”的产生将推动智能生活的发展,智慧管理、智慧教学与智慧服务将是现代化校园新的发展方向。利用校园的智慧化管理来分析、研究、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创新管理将是未来校园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国内外智慧校园研究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形态也逐步发生改变,“互联网+”行动计划[4]的提出,更进一步加快了智慧化的建设,拓宽了教育领域对于智慧校园的认识,智慧校园也将是教育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高级形态,也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浙江大学很早就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并开始研究和建设,给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5]。上海交通大学在云计算基础上创建智慧校园图书馆。江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采用一卡通管理服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这些高校都对智慧校园建设作了各种探索。

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对智慧校园相关的概念等进行了研究。黄怀柔教授认为前期的数字校园思想虽然先进但有很多不足之处,而智慧校园理念恰好弥补了它的缺陷,将为高校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服务。陈翠珠教授的观点是智慧校园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整合、分析评价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充分挖掘这些数据中潜在的利用价值。沈洁认为应该在物联网基础上把人与物理设施相结合,促进教育教学进一步优化[6]。

国外很多大学早已实行校园数字化管理。加利福尼亚大学采用了较为统一、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实现核心业务的动态管理。国外一些学者在智慧校园研究领域也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talal指出在校园里用一张智能卡可实现多种功能服务,真正做到方便快捷[7]。michael和其他学者提出的etHoC系统,重点对虚拟和物理的校园环境要素进行整合,用户可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学校生活。

“互联网+校园”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的学习模式,将教育、科研、服务以及生活融为一体的智慧化校园模式。

2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分析

2.1校园形态智慧化

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信息化系统,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展开等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得以实现。智慧校园中数据是为整个校园提供个性化服务。每个数据对于他人都可能非常重要,这些数据也将在服务过程中挖掘更大的潜力,创造更多的活力。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改变前期以各种系统应用为核心而导致错综复杂、数据混乱的现象,以“数据技术”为核心,也将调整人与系统的关系,促使个性化交互的形成,数据也可高效的为使用者所用,形成智慧校园新的数据形态。

高校信息化发展中,信息技术向数据技术的数据形态的转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条件,技术形态的智慧化非常关键。智慧化的数据形态需要“云”、“网”、“端”的共同支持,三者相结合,促使技术形态的成立。例如2016年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建立基于三校区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利用可视化服务等实现各实物间的联通,同时采用多平台管理并且将数据进行整合,利用云计算对于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及服务。此外,建立基于手机app端的移动办公服务功能,实现“微互动”、“微办公”以及“微服务”功能。

2.2教学模式智慧化

智慧型的师生是未来建设与应用的核心,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采荷小学率先在学生社团中开展机器人项目活动,开发了机器人校本课程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运用。通过机器人课程的开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智慧化教学模式。

2.3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智慧化

在全校教学区域以及大部分公共场所逐步实现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校园内进一步实行云计算为基础的虚拟化管理。目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园借助VLan等建立了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财务专网等各类校园网络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校园信息化发展需求。同时,搭建了校园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精品课程以及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管理[8]。常熟理工学院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有线和无线网络基础上建立RFiD环境,自主研发资产管理系统以及教学管理系统,利用RFiD技术开发各类校园应用系统,并且进行测试研究,以促进校园内真正实现物联网为基础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

部分学校开发了在线教学模块,实现在线辅导与评价,教师在线答疑、学生在线做作业和在线测试,全面开展智慧化教学[9]。2015年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已经逐步实现教学资源智慧化,实现了自主学习和在线视频教学等。各院校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课外拓展库、虚拟仿真库,实现智慧教学。

2.4校园管理与服务智慧化

智慧校园的建设支持数据整合,呈现“一站式”新型服务模式[10]。在互联网基础上综合数据管理,实现高度集中的业务数据交换,为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2016年北京艾威康携“智慧校园一站式平台”亮相于高教仪器设备展览会,该平台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功能,包括管理、资源、环境以及服务的全方位智慧化管理。这种服务模式整合校园各项业务所产生的数据,达到数据资源共享效果[11]。

智慧校园建设中合理的数据分析和明智的处理措施将有助于校园的管理[12]。以招生为例,大学在招生中信息部门积极配合学校招生工作,提供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比如关注不同生源地学生入学的绩点、入学成绩与毕业成绩以及最后的毕业去向,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从入学、在校学习到毕业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数据,及时做出问题反馈,为招生决策提供依据[13]。

2.5各模式比较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相对于数字校园在各方面有很大提升,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度。从杭州采荷小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和北京艾威康的经验看,虽然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有效促进智慧校园全面建设,但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缺陷。

杭州采荷小学虽然硬件设施建设到位,但缺少一定的数据规范标准,信息资源不够完善,同时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不能适应时展要求。重庆师范学院各类应用系统建设相对较为齐全,但缺少统一规划,系统集成度不高,信息化人才匮乏。艾威康推出一站式平台,虽然能基本满足智慧校园建设中各类应用系统的需要,但在实施等方面可能还缺少一定的指导。目前各校园对于“智慧校园”这一理念认识仍不够深刻,容易导致过分追求硬件建设,无法真正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因此,智慧校园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结合教育发展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促进校园建设模式的合理化。

3智慧校园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数据规模不足并且形式单一;重硬轻软,缺少标准化研究;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不符合时代要求;缺乏理论层面的指导和对于理论的关注;缺少智慧型人才等[14]。为此,智慧校园建设对策有[15]:①组建大数据库。加大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存储,开展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平台共享,促使大数据库的建设。②探索数据化标准规范。在各个部门间形成互助互利的交流模式,加强数据流动性,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16]。③进一步完善校园管理改革机制。对于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管理不当、效率低等问题加以改善,采用高效智能管理,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促进智慧校园的进一步发展。④增强智慧校园相关的理论研究。当然智慧校园目前是比较新的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形成智慧校园所独具特色的建设理论以及设计要求。⑤加强智慧型人才的培养。在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系统中,通过知识管理、在线教育等支撑平台,强化智慧型人才培养[17]。

4结论

在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崛起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整合优化教育信息化资源,为学生、学校构建随时随地交流学习的平台,提供便捷安全、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是智慧校园发展的建设目标。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适应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改造数字网络,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技术融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蒋家傅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

术,2013.2:45-46

[2]于长虹,王运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

管理,2015.6(321):49-51

[3]蒋东兴.“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畅想[J].中国教育网络,

2014.1:58-62

[4]唐斯斯,杨现敏,单志广等.智慧教育与大数据[m].科学出版

社,2015.

[5]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eB/oL].[2016-03-16].http://zuits.

/xxhjs/redir.php?catalog_id=187343.

[6]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

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7]江林升.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

教育,2011.11:133-136

[8]刘敏斯,陈少波.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

导刊,2015.14(8):6-8

[9]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

讨[J].华东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报,2015.S1:119-125,131

[10]it168信息化频道.智慧校园平台艾威康“一站式”平台引

关注[eB/oL].[2016-04-27].http:///a2016/

0427/2619/000002619084.shtml

[1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

电化教育,2014.332(5):88-99

[12]杨文,赵洪光.基于网络技术的智慧型校园应用研究[J].信息

化教学,2015.15(9):117-118

[13]江桂珍.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现代

中小学教育,2016.32(4):5-6

[14]尹合栋,陈军.“互联网+”环境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

信息化建设构想[J].重庆高教研究,2015.3(6):87-94

[15]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n].中国教育报,

2015.5.

[16]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用[n].光明日报,

2015.6(14).

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篇7

何谓“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据了解,智慧校园有三個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個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個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华南地区网络中心主任陆以勤介绍说,校园建设有别于智能交通等其他行业,是一個比较特殊的领域,其中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据陈博士介绍,物联网在校园中的应用范围较广泛,每個领域都有涉及。首先,在教学方面有类似智能家居的智能教室。目前很多教室已经实现了电教化,物联网在powerpoint、作业批改、远程教育、课堂互动等方面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其次,在科研方面,通过物联网可以辅助科学研究,同时,科研也可以更好的去研究新的物联网技术。最后,就是管理方面,现在物联网的应用在管理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实例,像一卡通、安防、监控等都已经在校园里面实现了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在校园管理中可以达到流程化、更高效的作用。

当前,校园建设中更注重实现校园的信息化,校园信息化是利用信息科技把一些教学、科研、管理流程做得更好、更加高效。那么,校园信息化下一步的计划就是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陆以勤指出,物联网在校园中的应用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但是不排除一些先知先觉的学校已经采取了一些应用模式来实现学校的安保、节能,甚至是更好的科研教学等功能。但是目前校园建设在架构上还没有一個比较系统的规划,只是点的应用。所以在不影响学校现有的信息化路径的情况下,如何把物联网、云计算融合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这也是一项大有作为的工作。

但物联网的应用是一個逐步摸索的过程,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校园中时要考虑两個问题,一個是载体的接受程度,一個是建设成本。

从接受程度方面来讲,学校普遍要比企业接受程度高。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学校的信息化水平高,学校的科研水平、研发力量不但可以推动物联网在学校内部孕育出更好的创新技术,还可以身先士卒,率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校园中予以实践。另一方面,学校老师、学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相对较强,有助于物联网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

就成本而言,这是物联网应用在各行业中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例如,RFiD传感器达到一定的规模后,成本降低才能大规模的普及。因此,学校在实施物联网应用时要量力而行,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目标,切忌做打肿脸充胖子,一步登天的事。

泛在学习

“2011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4個示范学校的‘智慧校园’样板教室就能正式启动了”,在今年5月份的“智慧校园”国家标准研讨会上,佛山“智慧校园”示范工程总设计师蒋家傅如是说。在课室里打开电子书包的按钮,就可以自动“签到”、晚自习时点一下电子书包登录网络,可以回顾老师讲课的视频、老师用手触屏,就可在“电子白板”上调出视频等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课。

记者从禅城区教育局了解到,该局实施的“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选取了佛山三中、汾江中学、佛山市实验学校、南庄中心小学四所学校作为“智慧校园”试点学校。这些课室已在2011年下半年投入使用,从2012年起,通过师资的培训和招标,智慧教室会在更多的学校进行推广。

从“智慧校园”示范工程试点学校佛山三中的智慧教室“样板房”可以看到,智慧教室的装修现代科技感十足,过去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黑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块超大屏幕的“电子白板”,课室里的课桌也大变样,六张连成一排的课桌上,一体化倾斜向上延伸,上面有一块空格,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安放“电子书包”。

禅城区“智慧校园”项目课题组组长蒋家傅教授表示,学生们只要进入课室,在格子中安放电子书包后开机,就可以实现自动考勤。课堂上,学生再也不用“奋笔疾书”抄板书,课件可以直接发送到学生屏幕上。下课后,学生们可以拿走电子书包,在校园内外“移动学习”。

如果学生错过一节课也不要紧,因为智慧课室拥有的智能教学录播系统,会在每节课上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全部录下,并储存在教育网络平台上。此外,智慧课室还体现在其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上,老师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看到课室内的情况,并可以控制课室内灯光的开关,以及温度的调节,方便校方对各個课室进行管理。

“现在的孩子书包挺重的,里面除了课本外,还要装练习题、课外读物,背起来还对孩子脊椎不好影响发育。”家住南海的岳先生称赞“电子书包”为学生减负,而借助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兴趣,能够提升孩子学习积极性。

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篇8

关键词:信息化;智慧校园;可视化设计研究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使校园教育实现科学、智能、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具有着创新意义与价值,可促进师生关系改善,且无论从教师角度出发还是从学生角度出发,都能够优化其学习方式,使其对自身工作、学习都更加满意。信息可视化设计为建设智慧校园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是现代化校园教育模式的改变和人才培养形式创新的手段。当前,在智慧校园发展阶段,如何推动智慧校园的信息可视化建设与发展,让大数据、云计算成为其发展的有效技术支持,为校园师生营造一个科学智能的学习与感知环境,并不断实现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和信息服务智能化。

1智慧校园的含义与特征

1.1定义

智慧校园于2008年由相关人士提出,以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能源短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等,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调节整个生态系统,促进整个产业以及公众服务区域的改变,从而形成新的全人类运行模型。在教育领域相关人士研究指出:智慧校园服务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以服务师生为宗旨,根据师生不同个体差异及学习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先进性的平台,提供全面有效的互联网通信,在这种环境下,营造最有效的支持学习过程分析、论述评价、和科学决策的全新教育学习环境和轻松方便的环境。结合当前校园内的实际状况和相关人士的分析定论,可以认为智慧校园是一个拥有多种分类的智能生活环境,例如有智能服务、智慧管理、智能应用等等,它包含了现实生活中的校园与信息化的虚拟校园,是一种新形势的校园与人工智能感知的一种综合。智慧校园能够大大改善当前校园的学习环境,通过对学习、工作主体感知的改善,为其提供更便捷、科学的环境。通过智慧校园进行管理是顺应新时期校园管理的直接体现,以创新模式进行科学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可视化,最大限度发挥科技优势,体现“智慧”校园,彰显科学技术与校园管理融合魅力。

1.2特征

(1)高速网络宽带全面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始终依托于网络基础,因此在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中其网络基础设施是十分关键的构成。例如各种有线或无线网、校内与校外网等等。作为实现校园内的各种互联互通的基本,为智慧校园的信息可视化提供了服务和推广的基础,高速网络宽带具有全面性、完整覆盖性特征,基于该网络宽带可实现校园内部硬件环境的搭建,同时也是为校园内信息可视化提供了良好环境。(2)及时智能的物联网环境。以提供校内师生在学校中生活与学习的智能化服务环境为目的,需要充分使用各种物联网新兴技术,随时采集校内的各种信息数据,通过大数据计算与处理,得出科学预测结果,这一预测结果对建设智慧校园及优化校园管理都有着积极意义。(3)多种业务智能应用整合。建设智慧校园的重点是依托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从校内各种办公与学习生活环境出发,推行一个标准开放、协调统一的信息可视化框架。基于信息化平台上运用大数据对校园管理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应用,其中关键业务包括对数据的筛选、汇总、计算等等。通过多种业务智能整合以更全面服务于校园管理决策者。(4)采集大数据与分析。依据智慧校园的各种服务平台中在运营过程中的大量数据,并逐步采集,建造大数据的模型,使用云计算,全面分析各类数据并预测,实现推理智能化,充分体现使用者对大数据目标的需求。(5)为终端使用者提供有好便利。信息可视化服务的好处在于既可以面对群体,又可以面对个体。针对各种使用者的不同需要。智慧校园可以提供给使用者一个良好的运用服务界面,并且展现完美的应用体验和服务功能,让信息化服务的使用更加科学便捷、智能人性化。

2信息化下的智慧校园与可视化系统的联系

随着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激增,各种信息以飞快的速度传播。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的应用,人们在生活中享受了各种便利,大数据以一种创新的思维模式,以数据分析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数据价值。在校园学习管理活动中,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角色日益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师生们的多方需求,将面临重大改变。大数据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并呈现有价值的数据。

2.1依据大数据分析,展现多种形式

在建设智慧校园过程中,所有系统运用的数据交换处理都要依赖于数据中心和标准数据处理的规范化,基于基础数据和规范统一数据这样的建设理念增强了大数据信息的相互联系。随着信息服务平台集群化的深度推广,造成基本数据和各种子数据库的容量大增,数据密度日趋加大。使得智慧校园的可视化技术的表现形式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的作用下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这样,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不再是单调乏味的数据,而是变成形式丰富多样,便于理解的状态。极大程度降低了校园管理的难度,使学校管理起来高效便捷。

2.2以可视化为平台展现数据

基于物联网,学校随时都在产生各种数据,以文本、数字、图像、音视频作为数据存储格式的基础,利用大数据分析在可视化信息技术的平台上的展现,形成一个详细直接的可视化信息数据分析结果。并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数据信息管理,通过这种更加直接的模式来达到准确的决策。

2.3活动全程可视可逆

管理者可以依托信息网络和大数据,在学校生活和学生学习活动之间开展全天的数据记录。运用可视化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数据管理的限制,更快速检索并确定目标进行处理,利用技术追踪方法以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信息可视化管理整合最具价值的大数据,从多种角度、各个方位、没有时限的将校园内各个时期的各个活动得以展现,便于决策者依据事实依据和数据基础来对校园教学和生活来进行决策。

3信息化条件下的智慧校园可视化设计分析

3.1框架结构分析

(1)在数据系统中的设计框架。作为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设计基础,信息数据需要以电子设备和人工采集和整理来展现,由数据产生、收集、处理、媒介展示、受众5个层面组成。校园环境已基本稳定前提下可视化设计主要以数据来源、数据生产者及最终数据进行体现。系统分为数据收集、处理决策和预测数据部分,数据收集用布点分布图,显示部分则依据交互段的设计。在智慧校园可视化设计背景下,借助可视化设计的应用环状结构来完成数据系统的设计,首先进行数据的生产(受众),其次采集数据,获得需要的数据信息后,完成我们对智慧校园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决策处理与数据预测,再进行的媒介展示(设计),根据媒介展示或设计,来完成新的数据生产(受众),如此循环。可视化设计的应用环状结构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依赖。(2)在交互段的设计框架。交互段作为该设计的关键环节,以突出强调网页端、用户客户端设计,其主要设计框架结构包括可视化基本结构、图形用户界面组件、任务驱动设计。可视化设计是一种可以被人有效处理的图形系统,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图形空间、图形属性、以建立智慧校园信息可视化基础,进一步转化为师生应用界面的组件,方便实际操作。在交互段设计中,要有总体的任务流程,之后完成交互操作设计、可视化结构设计、用户界面组件设计,多种设计的关联最终形成用户图形予以反馈。

3.2信息可视化的应用案例

(1)通过“实时新加坡”的可视化设计,该国市民可以每天看到各种出港信息、交通、天气的分布状况等,各种维度的数据和基本框架都被相互式的度数据信息可视化建立起来了,无论官方还是个人,都可以随时了解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2)欧洲智慧公民系统,对该区进行地理位置、网络、硬件和软件收集和共享,主要是将人、环境、城市三方实现关联,以达到对资源、技术、服务的综合优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之间随时了解该区域的天气、各种有趣事件、以及相关信息等,还可以在服务平台上进行随时咨询和交流。

3.3关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智慧校园可视化建设对策

应该把校内师生的需求房子智慧校园可视化建设的首位,在把师生需求放在首位的前提下,通过对其调查结果的设计,综合考虑管理和技术方案,打造稳定和谐、安全高效、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条件下的智慧校园可视化建设。其次,应进一步明确智慧校园系统设计的多元化要求,如包括网页端设计、手机段设计、户外屏幕端等。结合这3种途径,可以更全面有效的在校园范围内发生的信息和数据。同时也将学校内原有的各种信息整合统一。还可以在服务平台中加如使用者的个性空间和简便的通讯聊天等各种子系统,方便使用者高效利用的可视化设计系统,以进一步强化系统与用户之间粘合度。未来社会,信息可视化设计除了满足校园需求和校内人员的互相沟通,还可以讲个所院校互相联系起来,实时分享各校新鲜资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每个学校通过服务平台,将自己的优秀资源与学科跨校分享,也可以将著名企业和政府资源纳入校园系统,将学校资源利用最大化。各院校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自行管理,不同用户也可根据自己需要和熟悉的部分进行选择应用。通过这种跨越学校、平台、和行业的完整的系统将更优秀的智慧平台提供给校园师生。

4结束语

因为在国内信息化条件下的校园可视化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我们不断规划、分步骤实施、不断调整。在大数据和互联网云计算大环境下,要整合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数据集中共享,利用充分的数据资源有效实施信息化条件下的智慧校园可视化设计,有利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全面培养优等人才,提升校园管理者科学规范的决策,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主能力,给校园的师生们一个智能优化的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贾巍,陈建国.基于智慧校园的外语教学环境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0):61-63.

[2]马晓亚.智慧校园之决策支持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篇9

关键词:智慧校园;特征;关键技术;架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31

0引言

智慧校园在数字校园建设到一定阶段后,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努力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的美好蓝图,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1智慧校园核心特征

由于“智慧校园”的基石是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实现智慧校园目标首先要求有有线、无线双网齐全的网络环境和含有摄像头、RFiD、无线传感器等设备的感知环境;其次,要有统一的数据应用平台,除了有包含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处理及云计算平台外,还要有以此为基础的教务、学工、oa办公等应用系统平台;最后要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师生等人群分别提供信息、决策服务。由此简要概括智慧校园核心特征如下。

1.1网络无处不在

智慧校园除了有线、无线网络设施设备搭建布局外,还引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不仅实现师生可通过有线和无线随时随地进行联网,而且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实现互联、互通。

1.2智能感知全面

智慧校园通过摄像头、RFiD、无线传感器等感知监控技术,实时对校园内光线、影子、位置、应力、触摸等进行全面感知,并能随时获得、提取监测数据。

1.3服务个性友好

智慧校园以用户为中心,能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功能应用组合,呈现友好的信息服务、管理服务界面。

1.4系统应用全面

智慧校园提供统一的资源计划平台系统,包括教务、学工、科研、国资、校园论坛等管理与服务平台,用户登录认证成功后,即可进入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海量信息资源一览无余。

1.5智能数据处理

智慧校园的数据中心、数据处理平台,利用hadoopetL数据仓库等技术,能对智慧校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挖掘分析、智能处理和传送等,为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智能数据信息。

2智慧校园核心技术

智慧校园与物联网等技术密不可分,还涉及到RFiD、二维码、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和设备,智慧校园主要核心技术简单归纳如图1所示。

3智慧校园技术架构模型

智慧校园包含传统的数字校园技术,并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经过研究分析,拟设计一款智慧校园技术架构模型如图2所示。

根据智慧校园的特征和目标,可将其实现技术架构从下至上大致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示层五层,现对每层包含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感知层包括: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为无线射频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智慧校园图书馆、门禁系统等均使用到该技术;wSn(wirelessSensornetworks),即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末梢为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智慧校园监控系统等使用到该技术;ipCam又叫networkcamera,网络摄像机,是视频服务器和摄像头的集成,智慧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到该技术;pC终端即为计算机终端设备。

网络层包括:互联网、移动网络、物联网、校园内网等网络服务及设施设备,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得数据信息等能够随意获取和传递。

数据层包括: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智慧校园的数据量比较大、数据结构也比较复杂,必须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服务器及数据库类型;数据集成处理平台一般采用Hadoopet数据仓库管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传输、挖掘等操作,智慧校园的海量数据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智能处理,提供智能用户数据;云计算平台可为师生在计算、存储、开发环境等资源方面提供iaaS和paaS层云服务。

应用层:包括统一认证、教务、学工、办公、一卡通等系统平台。其中统一认证用于用户登录认证,确保系统平台使用的安全性,如果不能认证成功,则不能登录系统平台;教务、学工、办公、一卡通等系统主要用于校园资源管理服务,比如教务系统用于排课、成绩管理等,办公系统拥有新闻、通知、邮件传送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部门工作的需要部署不同的系统平台,管理人员通过使用系统平台,可提高管理效率,使得学校管理服务工作走向规范化、信息化,学生通过使用教务、学工、校园论坛等系统平台,获取成绩等校园资源信息。

展示层:包括统一门户、app等。统一门户一般由门户网站组成,将校园资源计划系统平台嵌入其中,结合认证机制使用,门户网站应美观、实用、安全;app是一款以互联网为平台,模拟真实的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类校园资讯、校内服务,连接起更多的第三方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智慧型模拟校园。

4结束语

智慧校园涉及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如果能够成功运用,不仅能为师生用户提供智能感知、个性化服务,而且能够大大节省管理成本,实现校园管理服务高效化、低碳化。目前,不少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遇到技术实现障碍、系统不兼容、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资金短缺、技术人才缺乏等诸多限制因素,需要采用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支持的模式,集中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使智慧校园建设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篇10

关键词:智慧校园;Bim技术;管理系统;大数据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26

0引言

“智慧校园”是校园大数据下的必然结果,它的智慧体现在智慧的学习环境、智慧的学生管理、智慧的生活方式等,体现在自动监控学校安全;智能的签到、考勤系统;无人监管的智能图书借阅系统;智能化管理办公设备、仪器。总之,就是开发一个智能化的校园运行、维护管理协作系统,有效的使校园可以智能、环保、稳定、安全等运行,并且共享校园大数据,实现更合理、更准确、更全面的只能校园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校园的各职部门的管理效率,降低校园管理经济成本。以Bim应用技术为载体构建整体数据共享平台,能够进行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查询、应用,并充分结合在有机管理的校园建筑和结构系统的信息数据,实现快速查询,统筹管理,降低校园管理难点,降低管理的经济成本[2]。

1Bim技术与智慧校园管理

根据智慧校园中建(构)筑物自身的管理规则,结合Bim应用技术,我们可以模拟现实的对象实现管理计划。智慧校园集成Bim技术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对每一个R到行有效管理,进而实现综合管理,科学分类,这样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管理方法,避免专业造成的碰撞、矛盾问题[3]。

2智慧校园管理主要内容

智慧校园是指以大数据下的物联网为根本的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科研与生活相结合,以各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集成所有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教学、学习、安全管理与校园生活环境进行全面融为一体。实施步骤为将带有传感器的安装到学生教室、停车场、办公室等,形成共享的“物联网”,然后使用数据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的“物联网”和“软件共享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整合,从而将科研工作、学生管理、生活与学习等和校园的基础设施的有效统一。

3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开发模式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以运营、维护管理为主要目的,结合Bim技术的优势,整合校园的数据实现共享,分析、统计、预测校园管理的数据及信息,进而为决策提供辅助管理依据,从而进行学校全面动态的管理。

3.1系统设计、开发目标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智慧校园运营、维护管理系统以“智慧化”为核心,使用方便为宗旨,兼顾校园的所有管理、行政部门,将本系统的设计、开发目标简单总结如下:

(1)为了使学校大数据实现共享统一管理、应用,开发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

(2)建立三维空间数据服务与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微信、校内通等访问模式加大服务力度,增强三维现实服务种类,改变传统的学校综合管理的方式;

(3)建立智能监控网络,组建行动指令执行小分队,建立实时、快速反应高清视频监控设备;

(4)对学校供电设施、消防设施、运动设施等进行集中集成管理,形成高效、舒适的“智慧节能”系统;

(5)为了加强对实验设备、生活设备等有效、科学的管理,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的校存资产、设备管理系统。

3.2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Bim技术校园主要基于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的维修管理系统,配置必要的设备联通局域网,开发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生态、地理空间数据生态、资产高效管理生态、安全信息互操作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创造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和集成数据共享环境;开发一个统一的、高标准化的安全体系、管理效率体制及有效的运行体质,保证运行、维护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3系统各项功能

(1)三维可视化漫游。通过开发的系统使用户能直观、真实快捷以可视化漫游的方式查看学校内部的任意位置,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浏览,提取用户的兴趣点,并且结合VR可视技术,使得用户对学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建筑信息查询。建筑信息查询的分类管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其他建筑等真实的呈现在三维视觉场景中。人们可以观看任何一个建(构)筑物的三维视觉场景,它可以展现出建(构)筑物的外观、材料、用途和其他相关信息,促进每个建筑实现可视化的应用、管理。

(3)资产管理查询。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可以带来资产管理的可视化,制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技术的可以无缝集成的三维模型与业务流程,资产统计、管理部门可以把握整个资产购买、修理、更换直至彻底报废的全过程,采购、使用和维护,一个统一的跟踪,增加校园设备的使用周期与效率,减少学校的资产管理与维护经济成本。

(4)遮挡工程查询。Bim应用技术将学校内部所有的遮挡工程都会以三维可视化数据模型的保真的现实出来,进而复杂工作简单化,提高遮挡工程的管理效率,更能解决图纸看不懂的困局。在现有三维数据模型中,直接可以提取现有的管道线路信息,如管道使用的材料、使用年限等。

4结论

Bim技术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的发展的前提,也是研究的核心所在。通过分析及总结发现:运营、维护系统需要对学校建筑、教学、运行设备等状态进行实时的信息查询、管理,为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了管理的成本[4]。同时对系统开发提出了概念性的框架,展现了系统实现的三维可视化漫游、建筑信息的查询、资产管理以及遮挡工程的查询等功能。在智慧校园大数据下,建立运营、维护管理系统数据库,对办公文档、资产清单、档案材料等相关资料进行有机管理,真正实现校园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基于Bim的校园运维管理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曹慧文.基于三维技术的电厂基建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化电力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