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十篇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十篇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9:00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篇1

【关键词】光伏电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一、光伏电场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能源等各种资源的选择开始倾向于朝循环有效利用方向发展。作为安全有效的主要能源之一,光能的利用一直备受重视,并成为了当下我国科研技术工作者的重要关注点。

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围绕计算机电子网络搭建成集信息采集与管理应用于一体的工程体系即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光能利用的实现依赖于光伏电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又是光伏电场中的技术支持,因此如何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光伏电力生产的智能化应用控制中,将对我国能源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光伏电场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原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主要负责数据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工作[1]。传感器来完成光伏电场中所涉及到的数据测量,其精确和准确程度将直接决定光优电场的控制系统的发挥。pCi数据采集卡来完成光伏电场中所涉及到的数据采集,具体方式是通过收集传感器传来的数据,经过一系列的模拟和处理,并准确校正数据的误差,为光伏电场的分析打下铺垫。

总而言之,做好数据的分析、比较工作才能充分了解光伏电场的作业完成的情况。在分析工具上,科研工作者们探索出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和比较的算法,每种算法都有它用于监测和使用的测重点。对这些数据的充分分析可以帮助光伏电场在运转中以系统智能的方式对下一个操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了解光伏电场的运作情况的前提是能够掌握光伏电场周期性的作业数据,并参照以往的数据标准做出正确的判断,来帮助完成光伏电场的作业工作。

在光伏电场中成功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帮助实现作业数据统计和处理的功能,从而满足光伏电场作业中的监控和安全使用的要求。

三、光伏电场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方法

3.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数据测量中的应用

传感器完成了光伏电场的数据测量工作,其精准程度直接对后续程序产生影响。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数据测量时应该严格控制好数据测量的各种误差产生的影响,如周期性误差和量化性误差等。

3.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数据采集卡将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转换和分析处理,使数据可被计算机系统识别。通过将输入的信号转化为输出信号的一系列过程,将数据信息进行实时传送和转换,工作人员将有用的信息用于进一步的光伏电场的作业和监测工作中。

3.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成功的应用于光伏电场的生产中,具体操作上需要应用数据监测技术来获取信息并及时分析处理。迄今为止,最新的技术成果是可以成功在光伏电场中的数据分析上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根据标准的数据处理模型和框架,准确观察光伏电场应用中存在的现场及出现的问题,如是否存在孤岛现象等。

3.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数据统计中的应用

工作人员通过长期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测量与收集,及时处理与分析,可以有效需要优化光伏电场中的决策系统设置。这种优化过程的精确程度直接依赖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程度。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发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与否直接依赖于能否准确的提出有效的数据采集方法。

在这方面的工作研究中发现,要想有效的分析现有的数据,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最优的决策方法,与之前的每一步基础工作密切相关。以孤岛监测的算法优化为例,其有效的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对光伏电场中的日常作业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光伏电场中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不仅能够测量、采集上获得有效技术支持,分析、统计相关的数据信息也对光能的利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指导意义。换言之,光伏电场的应用直接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有积极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光伏电场技术的配套支持,才能够有效的运转光伏电场的作业工作。

参考文献

[1]罗秋实.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5):11-12.

[2]符永贵.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J].东方企业文化.2013(16):131-133.

[3]魏安琪.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3(06):20.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篇2

关键词:电子技术;通信工程;改进措施

在我国社会经济与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与提升的基础之上,各个行业领域都开始纷纷加入到改革高新技术与应用电子技术的行列中。本文所提到的通信工程是我国科技领域中的重要行业,其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成长与进步后,已在信息传输与信息交流等诸多领域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信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即为在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所能应用到的检验、交换等新型技术。电子技术是一项集物理研究成果及各类物理知识于一身的高科技工程技术,它同通信工程的相互结合不仅为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整个人类的进步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电子技术分析

1.电子技术的定义

电子技术可以被分为两大基础类别,即为电力电子技术与信息电子技术。此项新兴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不仅为我国新时期中的技术革命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同时还为集成电路及现代通信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如今,我国的电子技术已正式进入光子技术时代,光子与电子的结合,一方面让通信全光化成为现实,另一方面还将电子计算机与通信工程两者紧密联系到一起,为新时代中网络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来源。

2.电子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如今,电子技术已融入到我国的各个社会与生活领域中,大到高科技技术行业,小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几乎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支持。此外,由于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还面临着很多诸如节能与供电方面的现实问题,而电子技术不仅具有节约环保的特征优势,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各个领域中企业的工作效率。目前,国内应用电子技术最为频繁的变为汽车行业,其中汽车发动机与底盘的电控系统都需要得到电子技术的支持。首先,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作用就是全面掌控汽车发动机的空燃比,燃气在点火过程中可以排气良好;其次,汽车底盘的电控系统在全面应用电子技术之后,不仅让汽车本身的制动系统性能大幅度提高,同时还从根本上增强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此外,为了能让更多的汽车驾驶者可以感受到电子技术所带来的诸多优点,科学家还研发出了应用电子技术的电控悬架。

二、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

信息时代全面到来后,通信工程犹如是一匹驰骋疆场的黑马,急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尤其是近年来,网络通信、光纤通信及数字移动通信等业务的发展,为我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人们对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也开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因此也就在无形中推动了现代网络技术与通信工程向前发展。针对新时期中的信息产业来说,其中不仅涵盖了所有与媒介信息有关的设备器件,同时还包括计算机、卫星、激光及光纤等新型产物。而通信工程最主要的硬件基础即为声、电、光技术,同时搭配现代高科技电子产品与相关软件,让信息实时交流成为现实。自从我国正式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光通信与宽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国家的多个产业领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三、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运用“相辅相成”这个成语来形容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之间的关系最为贴切。首先,从原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就好比是鱼和水一般,不可分离。电子技术能在通信工程中得到全面的发挥和应用,而通信工程的发展则可以为电子技术提供充分的成长空间与进步动力。其次,从应用领域的角度来分析,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通讯工程的整体进步,而通信工程同样也可以为与电子技术有关的诸多领域提供很多的发展机遇,如光电子学、微电子学及物理电子学等。可以说,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相互合作对社会的进步与国家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高密度合作几乎已遍布我国社会中的多个行业领域,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将我国的现代科技水平推向了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中。通信技术供应商为了能更好地满足我国民众的高质量通讯需求,相继应用到了信号处理等新型通信技术。以上所提到的这些均为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相互结合后的优秀科技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一定会在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支持下早日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岳喜芳,王晓铮,贾永奎.探讨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J].中国科技财富,2012(12):230.

[2]陈丰.电子技术及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探析[J].机电信息,2012(30):163-164.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篇3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创新

作者简介:邸志刚(1975-),男,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贾春荣(1977-),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北唐山063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59-02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并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信息科学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它们同属于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家预言,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进步。因此,本世纪将是微电子和光电子共同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时代,是电子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电子科学与技术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我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抢占该领域制高点,必须统筹教育、科研、人才等各种资源和要素,而其中的人才培养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经过对比研究其他院校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改研究,本文根据当前的社会现状,结合河北联合大学实际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初探。

一、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教育质量正遭受严峻的考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广的科学技术知识面、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加强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重大的工程。

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思路两大部分。专业培养目标首先要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其次要符合学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最后再考虑专业、师资情况。

目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稀缺。但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存在着分布不均、分类较细、进展迅速、产业结构多样化等特点。因此,社会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层次结构之间的供需矛盾会持续一段时间。此外,光电子技术产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经过光电子技术市场产品的整合,目前光电子技术市场重新步入上升轨道,后期发展将主要受市场影响。[2]我国对光电子技术的发展高度重视,2010年我国以光电子技术为指导的信息产业形成了5万亿美元的规模。

河北联合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到目前为止共培养出1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成为专业培养目标制订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中光电子方向占大多数,微电子方向占少数,另有电子材料、自动化控制等研究方向。

二、培养方案的制订

培养方案的制订在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校及专业实景情况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充分的社会调研、分析,然后通过对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燕山大学等院校充分调研,最终确定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以培养研究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以适应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化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创新、实践及跟踪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在光纤传感、光电检测及半导体制造等领域从事系统研发与设计、运行维护等工作。

2.专业建设思路

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综合考虑社会市场需求、专业师资及毕业生反馈意见,提出关于“增强光电子特色,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

(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准绳,进行模块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内容,形成以光电子技术为主、微电子技术为辅的专业方向,以光纤传感体系和光电检测体系为核心,从而使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控性,进而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优化培养方案。根据国家对光电子、微电子人才培养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使其既符合教育部颁布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又能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优化的出发点是:光电子和微电子产业及工程应用对人才的需求;遵循专业发展规律;突出知识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制订与时俱进的培养方案和体系。

2)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为使课程教学建设与专业特色一致,体现光电子、光纤传感与检测的专业特色,由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牵头建设光纤传感与光电检测课程体系。光纤传感课程体系包括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等课程;光电检测课程体系包括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技术和光电检测技术等课程。此外,为使课程内容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删掉了热力学统计物理、数理方法、物理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基础、集成电路工艺仿真等课程。

3)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师发挥各自才智,加强与学生沟通,集思广益,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探索。例如对晦涩难懂的专业基础课、深奥抽象的专业课进行多媒体教学,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对光纤传感技术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运用,为后期阅读国外资料进行充分的准备。

(2)专业特色。河北联合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以光电子技术为主、微电子技术为辅的专业方向,具体特色如下:

1)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三大部分,包含光纤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及半导体制造技术三个主干学科,所有课程共198.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体育、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及学科导论共55.5学分,占28%;学科基础平台主要指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共74学分,占37%;专业教育平台是专业课,共63学分,占32%;另外还有创新实践环节,6学分,占3%。

2)学生培养。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拓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为学生作学术前沿报告,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科研动态的同时,在开设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阅读外文一手文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培养学生在光纤传感、光电检测及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研发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并能够进行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优化及维护。

3)实践教学。突出光电子技术应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增加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系统设计的实践训练。电子技术实践训练包括电工电子实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专业生产实习。光电子技术实践训练包括光电工艺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光纤传感系统课程设计以及综合性课程设计。通过这几项实践训练,学生能够在电子技术领域、光纤传感及光电检测领域具备足够的实践能力。此外,为了让学生尽快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光电兴趣小组大赛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效果

1.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

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方向确定以后,围绕培养目标组建了课程建设小组,并请天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家教授进行指导,进而建立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方案可行的课程体系,相对而言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2.学生夯实了专业基础,拓宽了专业知识,加强了实践技能

课程体系优化以后,学生入学后对培养方案及目标非常明确,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妥善处理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抓住核心,适当拓展,使所学理论知识成为体系。与此同时,通过竞赛及光电兴趣小组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以此激励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自发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实践创新案例讲解。其次,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光电兴趣小组及各项实践环节。这样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思维得到了培养及提高。在2012年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组队获得了国家一等奖的好成绩。

4.提高了就业率和考研率

通过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并且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使得学生的竞争力得到大大加强,并得到企业和其他高校的认可,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从而提高了就业率和考研率。

四、结论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教育部为适应市场需要而确定的一个新专业,其发展任重而道远。结合河北联合大学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增强光电子特色,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加强实践技能、突出光电子应用”的培养主线,对本专业的建设方案及培养体系进行优化改革,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实践及创新能力,实现了教学科研相辅相成、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理工科通讯,2007,(6).

[2]徐文彬.应用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8):20-21.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篇4

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子信号处理是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的处理方式有:信号的转换、滤波、转换。信号放大是指强化接收到的电子信号的等级和强度,从而方便信号的再次接收或传输;信号转换是指转换信号表达形式,以满足接收方设备的型号要求。以应用方向为依据,电子技术主要分为电力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两大类。以应用方式为依据,又可将信息电子技术细分为数字(Digital)电子技术和模拟(analog)电子技术两种。(1)电力电子技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向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完美转变。传统电力电子技术主要为低频技术,低频技术是指其信号传输、波段强度均较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主要为高频技术,高频技术的信号传输频率、强度都相对较高,也更能满足现代信息传输的高要求。就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规模、应用范围而言,它已覆盖了传统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行业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在与其他科学技术下的协同作用下,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信息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产生了“电子汽车”概念,并使之变为现实。智能化传感器,主要提供用于处理、模拟的信号,并能对信号进行放大;软件技术,是指在各种新型技术的不断应用下,原有软件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或需要接入互联网;嵌入式微处理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的故障诊断、速度控制、传动系、发动机、环保、安全等方面。目前,通过应用微处理机来对汽车性能加以改善,将是汽车电子设备的一大发展趋势。

二、通信工程发展现状

在信息科技中,通信工程是一个极具活力而发展迅速的领域,特别是互联网络通信、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的发展,让人们在信息的传递、获取方面的便捷程度大为提高。随着人们对于信息传递、交流需求的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沟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其中以现代网络技术尤为典型,目前,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网络技术的影子,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信息交流、信息的需求,鉴于此,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将蔚为可观。对于信息产业来说,其覆盖面非常广泛,既包括了媒介信息获取与处理所需的器件设备,还包括计算机、卫星、光纤、自动控制、激光等,信息产业以其范围广、产值高、技术新等特点,已逐步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产业。通信工程的硬件基础是现代声、电、光技术,并在相关软件的配合下,实现信息交流。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多媒体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应用,对于通信工程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21世纪初,光通信、宽带技术就逐渐开始发展。

三、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结合

在工程技术方面,电子技术、通信工程二者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个人和移动通信、宽带通信、宽带通信网、光通信、卫星通信、多媒体通信、人机交互、语音处理、图像通信与处理、信号处理及应用、eDa技术、集成电路制造、微波技术、微波工程、微波元器件、微波辐射和散射、微波传输、微波电路、光电子学工程、光纤通信工程、真空电子工程、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微电子系统制备,等等。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也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通过各大高校的专业学习,培养了一批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创新精神,能从事通信技术、通信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运营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纵观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陈丰.电子技术及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探析[J].机电信息,2012,30:163-164.

[2]通信[J].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2011,03:89-133.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篇5

关键词:中职;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43-03

一、广东光电信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现状

光电信息产业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人才。广东光电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光电照明、光电信息显示以及光通讯,以光电照明与光电信息显示行业来说,产品现已占据我国相关市场份额半壁以上江山,保守预估相关从业人员至少100万以上,高技能型专业人才需求,保守估计(包括转岗人员),每年新增需求至少在20%以上,那么每年新增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光电照明、光电信息显示)高技能型人才将达到20万人以上。

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要以职业定向为基本特征,使受教育者掌握专门的实用知识、技能和技巧,而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则决定其要以教育的本质即育人为出发点、落脚点,职业性、技术性与教育性并存,是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类型的特色和本质所在,无论偏颇哪一方面都会迷失方向,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教给学生切实可用的专业技术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更应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能力和素养。总体而言,即要求树立以培养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为宗旨的课程体系开发思想。

(二)光电信息技术领域学习课程体系的构建

1.光电信息技术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按照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在对广东省内具有代表性光电信息类企业的职业岗位设置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大量调研、对已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开设有光电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职业院校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岗位群所对应的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企业实践专家)、职业教育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分析光电信息类企业典型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提出应该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领域,经过归纳与选择,确定行动领域,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光电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

2.光电信息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重构

本课题组通过对广东光电信息产业现状的分析,对广东光电信息行业协会、珠三角有代表性的光电信息企业、毕业生以及开设有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调研,结合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特点与优势,确立LeD照明与信息显示应用为我校光电信息技术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聘请广东省半导体照明协会以及相关企业技术专家、职教专家、课程开发专家、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等组成专家组,对广东LeD照明及信息显示岗位群进行了详细分析,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对光电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具体见图2所示。

方法能力

1.分析判断、学习以及思维能力;2.较强的文字功底,能按说明书的要求作业、书写报告等;

3.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4.较强的安全意识

社会能力

1.良好的职业道德;2.团队合作精神;3.身心健康;

4.沟通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5.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专业能力

1.LeD基础知识与产品工艺流程;

2.识读爆炸图;

3.识读工艺规程,按规程操作;

4.正确使用常见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掌握其维护与保养知识;

5.扎实的电路分析能力;

6.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

7.掌握Smt贴片机操作与维护方法;

8.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1.熟悉产品性能及指标参数;

2.现场取景及与工程方案规划与设计能力;

3.具有工程制图能力,编制工艺文件,绘制施工图;

4.工程项目的安装与调试能力;

5.工程项目的基本管理能力;

6.扎实的电路分析能力;

7.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1.熟悉光特性以及光学系统的基本知识;

2.具有扎实的电路分析与设计能力;

3.较强的软件设计能力;

4.熟练使用电路辅助设计软件;

5.能运用常见电子测量仪器对电路进行检测与分析;

6.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1.熟悉本单位以及竞争对手产品性能及指标参数;

2.目标客户定位与开发;

3.营销规划与方案制定;

专业能力

培养课程光电子技术基础、电子工艺与技能实训、电子测量仪器使用与维护、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照明系统安装与调试、LeD显示屏安装、调试与检修、Smt操作与维护、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车间管理技术

LeD照明工程及应用、LeD显示技术及应用、图形图像处理、工程制图与CaD、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光电子技术基础、工民建基础、钳工基础与技能、计算机网络基础、项目管理基础

照明光学设计、LeD照明系统分析与设计、LeD驱动电源技术、光电子技术、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应用、LeD显示技术及应用、电子线路CaD、电子测量技术、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市场营销与实务、客户关系管理、LeD照明工程及应用、LeD信息显示技术及应用

方法能力

培养课程语文、安全教育、计算机基础

社会能力

培养课程德育、体育与健康、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人际交往与口才

图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光电信息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广东光电信息产业LeD照明与信息显示方向岗位需求众多,各岗位所要求的专业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作为职业院校,一个专业方向培养的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应结合本地产业需求特点、本校的办学特点与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综合考虑专业设置方向,本课题组经过多方调研与分析,结合我校的特点,定位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为LeD照明及信息显示产品维修,根据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定位迁移岗位为LeD工程规划与设计,开设的主要专业技能课程有:LeD照明工程及应用、LeD显示技术及应用、图形图像处理、工程制图与CaD、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光电子技术基础、电子工艺与技能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测量仪器使用与维护等。

中职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

课程标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我校在进行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会同光电信息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校企共建项目课程标准体系,下面以LeD照明工程及应用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1.熟悉照明系统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

2.具有照明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或建筑设计类相关专业背景;

3.具有一定的电工技术基础与实训能力,有从业资格证;

4.熟练使用图形图像处理与光学仿真软件;

5.能熟练使用照明系统安装与调试工具与仪表

在进行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之中,除按上表要求制定该课程标准体系之外,还要求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相结合、学生实训项目与企业项目相结合、教室与车间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真正做到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学习,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以工作岗位技能淬炼师生技能,将职业标准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使课程能够提供给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即能就业。

三、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体系的实施主要靠教师来执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体系实施的功效。为顺利开展专业建设,我校多年来坚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走出去:出国培训、部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企业实践、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二是引进来:聘请行业协会、企业、专业领域知名专家、技术骨干以及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培训与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专、兼职均可,加强专业基础扎实、技能突出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内部挖潜:通过组织本校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带动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以上方式构建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多技能教师以及企业与行业协会等兼职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由于中职生源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是单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失败者”,当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面临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使中职学生直面社会和职业选择产生了种种困扰和心理问题,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指导实践的实操能力,还需要有指导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能力和疏导、调节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建设

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课程开发团队根据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体系,编写适应任务驱动教学的教材以及开发相应数字资源,确保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教材编写立项制度,联合企业加强监督与指导,对立项的教材在经费上给予保证。课程建设以教材建设为核心,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限制,紧密结合光电信息技术职业需要,突出教材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工作过程性。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项目驱动式,适应“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要求的专业教材。

五、实训基地建设

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遵循校企合作,以校为主的原则,建设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使它既能承担本校光电信息专业学生实训,又能承担光电信息专业企业与社会培训的实训,同时也能为广州地区同类职业院校提供有益的借鉴。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组建光电子基础实训室(与电子基础实训室共建)、电子工艺与技能理实一体化课室、电工基础实训室、图形图像处理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室、光电信息综合实训室等,满足光电信息专业实训、培训的需要。在组建过程之中,专业系部充分征求行业协会与企业专家意见,组织骨干教师主动参与实训设备的设计与研发,与实训设备厂家一起建设光电信息专业实训室。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学校提供场地及部分改造经费,企业提供设备、技术与师资支持,共同组建企业冠名实训室,企业定期选派技术骨干人员到校为学生讲授相关专业技能,同时也承担部分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任务,由双方共同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联合一些知名光电信息企业(广州市鸿利光电、佛山市国星光电等)以及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筹组我校光电信息技术专业校外联合实训基地,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冯艳妮,刘培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3(12).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篇6

【关键词】光电科技通信能源光电跟踪测量系统

由光的作用产生的电叫光电,是以光电子学为基础,综合利用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各种工程应用课题的技术学科。其信息载体正在由电磁波段扩展到光波段,从而使光电科学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扩展至光信息获取、传输、处理、记录、存储、显示和传感等的光电信息产业方向。

目前,关于光电领域的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精密检测与光学成像方面。以光子计算机为理想代表的光波应用是光电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时日。

一、光电涉及的范围

光电行业在近展的涉及面也逐渐扩大,其中,在光通讯、激光、光电显示、光学、太阳能光伏、电子工程、物流网等领域发展的比较明显,并逐渐向更广的空间渗透。

二、光电效应

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光致电变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一般来说,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波长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即极限波长,对应的光的频率叫做极限频率。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与光强度无关。事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光子的产生都几乎都是瞬时的,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因此,光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光电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对发展量子理论起了根本性作用,在光的照射下,使物体中的电子脱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effect)。

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打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里,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光是电磁波,但是光是高频震荡的正交电磁场,振幅很小,不会对电子射出方向产生影响。

三、光电跟踪测量

光电科技是结合光学、电子与电机的尖端科技,近十年来技术突破发展迅速,随着产品不断的推陈出新,其应用层面扩展至通讯、信息、生化、医疗、能源、民生等工业,光电产业已成为众所瞩目的明星产业,未来随着光电在通讯、网络、多媒体等扮演核心技术角色,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光电的世纪。

光电测量系统是采用光学原理采集飞行目标信息,经处理得到所需的弹道参数与目标特性参数,并获取飞行实况图像资料的专用测量系统,是导弹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电跟踪测量系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跟踪系统和光电测量系统。但是由于对系统的作用和功能要求不同,不同种类的光电跟踪测量系统,其组成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类的光电跟踪测量系统,由于用途不同,要完成的测量任务的差别,其组成也会有所差异。

四、光电跟踪系统的发展

光电跟踪测量系统,在导弹和航天器的试验中,已成为有多种功能和高精度的跟踪测量手段,国外的导弹航天靶场很重视靶场光电跟踪测量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其设备的型号品种多、数量多、测量精度高、更新换代快,使用的光波波段有紫外、可见光、红外;测量平台除了陆基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外,还有舰载的、机载的、星载的;作用距离有近程几百米、几千米的,远程几百千米到上千千米,还有几万千米光电深空监视系统等。

据20世纪70年代初统计,美国太平洋导弹靶场的光电跟踪测量设备有近100台(其中电影经纬仪23台、电影望远镜3台、机动光学跟踪架11台、高速摄影机及其他类型光电跟踪测量设备60多台)。大西洋导弹靶场的光电跟踪测量设备也不少,仅次于太平洋导弹靶场。白沙导弹靶场是世界上光电跟踪测量设备配置最好的靶场之一,光电跟踪站达110多个。

在跟踪运动目标能力方面,国外靶场光电跟踪测量系统的提法上与国内有所不同,一般只有跟踪角逮度、角加速度和跟踪精度;而不区分工作角速度、工作角加速度与最大角速度、最大角加速度。

我国早期的靶场光测仪器是Kt-50电影经纬仪(苏联造),以及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台光电经纬仪,电影经纬仪,目前它们在靶场光测仪器中已被淘汰。最近几年来,根据导弹航天飞行试验的需求,我国研制了多种系列的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并对早期研制的光电跟踪测量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和完善提高,可基本满足飞行试验任务的需要。我国自行研制的靶场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其总体性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并具有一定的特色。但在精密跟踪、自适应技术应用、激光雷达、远距离目标探测、目标物理特性测量技术及其自动化程度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预先研究和试验,加速新技术和新测量体制在光电跟踪测量设备中的应用,研制更好、更先进的靶场光电跟踪测量设备。

综上所述,今后光电跟踪测量系统应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远距离实时测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耀,等,光电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余明,陀螺稳定光电跟踪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计算机技术与运用;2011.

[3]严洁.光电跟踪系统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4]李楷,姚红萍,光电跟踪仪目标捕获过程控制技术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9.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篇7

新兴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与其他领域的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技术。目前电子技术与其他领域技术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生物工程技术

微电子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形成生物芯片技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是Dna芯片,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可以在约1cm的硅片上制作包含有10万多种Dna基因片段的芯片。ina芯片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施加电场等措施使一些特殊的物质能够反映出某种基因的特性,从而达到检测基因的目的。

Dna芯片的作用非常巨大,可用于基因学研究、生物医学等,有可能形成微电子生物系统,如同今天的C芯片一样。

1.2微机电技术

微机电技术(meLS是集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执行电路、接口电路、通信系统以及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它不仅可以感受运动、光、声、热、磁等物理信号,并且转变电子系统可识别的电信号,而且可以处理这些电信号并形成相应指令,完成一定的功能。如电子耳窝、微型镊子(尖端5可夹起一个红细胞)memS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及军事等领域。

1.3光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结合,形成信息光电子技术和能量光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能够提高信息传输、处理速度和存储容量,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撑技术。随着信息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拉动生物、材料、航天、海洋等新技术的发展。由国际光电子学工业发展协会(pDa)统计预测,到2008年世界光电子产业各分项市场值将超过3000亿美元,4年増长近1倍。我国2005年光电子总产值达80亿美元,年増长率超过50%,预计今后10年将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递増。在技术方面,我国的科研水平较高,但生产工艺技术和器件综合水平较落后,缺乏具有自主p的重大创新成果。目前,长春确定的光谷发展的核心技术是信息显示器件及上下游产品。

新兴电子技术的发展必将成为21世纪发展的支柱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表现在一方面国家进行科学的宏观规划;另一方面,国家与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以长春市发展光电子技术为例,从重大工程规划上反映了资金投入的力度光电子技术将成为汽车支柱产业之后的又一新的支柱产业。

2.调整专业设置,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人力资源

调整专业设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微观上的课程体系改革;二是宏观上的专业方向调整。下面从技术论的观点以及适应产业结构变化来分别加以论述。

2.1课程改革要适应技术转移的要求

每一次技术的转移都将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在技术进步与教育教学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今天,无论是技术的传授者还是技术的学习者,都应该思索如何构造学习者的主体知识架构,以适应未来个性化的知识社会。从上面电子技术发展的历程来看,每一次电子技术的重心转移,势必推动相关课程的改革;而且随着电子技术重心转移过程的加快,相关课程内容整合的相对滞后,使人才培养难以适应职业技能的需要。因此,在课程改革上一方面应注重学科教育的核心课程,拓宽基础,以宽口径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适应职业技术变化。另一方面,以基础课程够用为主,充分扩展电子技术的应用,重视与职业技术边界相关课程的开发,培养胜任能力。

2.2专业设置要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

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也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尤其职业类技术学院)改革的原始动力。尽管技术与人才需求表现协调的关系,但在实际中却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的脱离、时间的滞后。必须把握专业设置与调整契机,以适应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的需要,推动技术与社会需求、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对于学校如何从电子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结合中形成的新兴技术中,探寻出具有21世纪支柱产业性质的专业群,是学校引领技术潮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以长春市重点发展光电子技术为契机,充分把握时机,进行资源整合,设置或调整专业结构。

2.3新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意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适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在市场无形之手的推动下,从今年起,我国高级蓝领的摇篮一高职教育进入关键性的发展阶段。值得担忧的是,在师资、教学设备没有较大増幅的情况下,社会需求量却在猛増。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是通过生产力最活跃的人力因素来实现,而生产一线人员掌握技术直接由职业教育来完成。在这一链条中,必须构建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一方面潜在的推动企业技术的革新与开发;另一方面,适应企业现有技术的发展,以最小的教育投入,培养出大批的技术人才,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与壮大,而且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人才发展的时效性,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与平衡。这正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的体现和办学的特色,也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篇8

作者:李俊杰单位: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第一电子科学与技术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天,面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像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都竞相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引入国家发展计划。我国对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多项部级战略性科技计划中,如“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中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都有立项;1995年,原电子工业部提出了“九五”集成电路发展战略,并实施了“909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1996年底立项开展“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重大、重点和杰出青年基金中对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立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在全国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教学、生产和使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水平先进、应用广泛的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的科学研究领域,并在产业化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上了也争得了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在微电子技术方面的差距更大。这既有历史、体制、技术、工艺和资金方面的原因,也有各个层次所需专业人才短缺的原因。为了我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抢占该领域中高新技术的制高点,就必须统筹教育、科研、开发、人才、资金和市场等各种资源和要素,其中人才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建立学科专业规范,培养出具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适合我国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不同层次发展要求的有用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战略意义。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简史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前身是半导体专业和激光专业。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开创了固体电子技术时代。根据国外发展电子器件的进程,我国在1956年提出了“向科学进军”,将半导体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同年,中科院应用物理所首先举办了半导体器件短期培训班,请回国的半导体专家黄昆、吴锡九、黄敞、林兰英、王守武、成众志等讲授半导体理论、晶体管制造技术和半导体线路。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五所大学联合开办了半导体物理专业;在工科院校,清华大学率先开办了半导体专业。1957年,中国科学院在长春建立了第一个光学精密仪器机械研究所。

1964年,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所激光技术专业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电子工业部成立了从事激光与红外研究的11所等。这些国家研究所是早期培养光电子技术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摇篮。到了1970年前后,随着对半导体器件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大型电子计算机对集成电路需求的推动,促进了国内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全国很多高校都先后增加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内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生产还缺乏竞争力,受到进口元器件的冲击,很多半导体器件厂下马或转产,市场不景气导致了很多高校的半导体专业被迫取消,专业萎缩。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微型计算机、通信、家电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普及,对集成电路芯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外几场局部战争让全世界接受了电子战、信息战的高科技战争的理念。微电子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半导体技术专业由此更名为微电子技术专业。为了在信息时代和高科技领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加大了对微电子技术行业的支持力度,并不断吸引外资,市场对微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迎来了微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的新高峰。随着20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1971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华中工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等院校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激光专业,后来又有多所学校相继成立了激光专业。

1985年,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专业目录,将激光专业和红外光谱学合并,更名为光电子技术专业。为了拓宽专业口径和与国际接轨,教育部1998年4月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将原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和电磁场与微波等本科专业整合为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近年来,许多高校都纷纷建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各学校的办学特点不尽相同,但主要培养目标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目前,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有111所。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对本专业的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电子科学与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态势。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篇9

【关键词】电子束加工技术;离子特种加工,激光技术;电加工技术复合加工,

【中图分类号】tG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182-01

一、绪论

制造技术同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一道被以为是促进人类文明与发展的四大关键领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任何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都必须面对来自全世界的激烈竞争。能否以最短的交货期、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本钱、最佳的服务来响应多变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将成为制造业赖以生存的关键。由此可见特种加工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发展和完善对整个快速制造体系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很多种特种加工方法远不能适应制造过程信息化的要求,很难适应快速制造的要求。因此发展和完善那些影响深远的新型特种加工技术尤为重要,在深进研究其工艺规律和工艺特性、建模理论和方法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同时,重点探索高效、高精度的复合及其组合工艺技术.这对于进步我国制造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特种加工技术起步较晚,目前,特种加工技术正向着自动化、柔性化、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和最优化方向发展,在已有的工艺不断完善和定型的同时,新的特种加工技术不断涌现,如快速原形制造技术、等离子体熔射成形工艺技术、在线电解修整砂轮镜面磨削技术、实变场控制电化学机械加工技术、三维型腔简单电极数控电火花仿铣技术、电火花混粉大面积镜面加工技术、磁力研磨技术和电铸技术等。新的特种加工技术是在传统的特种加工技术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材料、控制和微电子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产品应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正在形成面向快速制造的特种加工技术新体系。

二、特种加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状况。

1.激光加工技术

国外激光加工设备和工艺发展迅速,现已拥有100kw的大功率C02激光器.kw级高光束质量的nd:YaG固体激光器,有的可配上光导纤维进行多工位、远距离工作。激光加工设备功率大、自动化程度高,已普遍采用CnC控制、多坐标联动,并装有激光功率监控、自动聚焦、工业电视显示等辅助系统。

国内70年代初已开始进行激光加工的应用研究,但发展速度缓慢。在激光制孔、激光热处理、焊接等方面虽有一定的应用,但质量不稳定。目前已研制出具有光纤传输的固体激光加工系统,并实现光纤耦合三光束的同步焊接和石英表芯的激光焊接。完成了激光烧结快速成型原理样机研制,并采用环氧聚脂和树脂砂烧结粉末材料,快速成型出典型零件,如叶轮、齿轮。

2.电子束加工技术

电子束加工技术在国际上日趋成熟,应用范围广。国外定型生产的40kV-300kV的电子枪(以60kV、150kV为主),已普遍采用CnC控制,多坐标联动,自动化程度高。电子束焊接已成功地应用在特种材料、异种材料、空间复杂曲线、变截面焊接等方面。目前正在研究焊缝自动跟踪、填丝焊接、非真空焊接等,最大焊接熔深可达300mm,焊缝深宽比20:1。电子束焊已用于运载火箭、航天飞机等主承力构件大型结构的组合焊接,以及飞机梁、框、起落架部件、发动机整体转子、机匣、功率轴等重要结构件和核动力装置压力容器的制造。

3.离子束及等离子体加工技术

美国及欧洲国家目前多数用微波eCR等离子体源来制备各种功能涂层。等离子体热喷涂技术已经进入工程化应用,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的产品关键零部件耐磨涂层、封严涂层、热障涂层和高温防护层等方面。等离子焊接已成功应用于18mm铝合金的储箱焊接。配有机器人和焊缝跟踪系统的等离子体焊在空间复杂焊缝的焊接也已实用化。微束等离子体焊在精密零部件的焊接中应用广泛。我国等离子体喷涂已应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制,主要用于耐磨涂层、封严涂层、热障涂层和高温防护涂层等。

4.电加工技术

国外电解加工应用较广,除叶片和整体叶轮外已扩大到机匣、盘环零件和深小孔加工,用电解加工可加工出高精度金属反射镜面。目前电解加工机床最大容量已达到5万安培,并已实现CnC控制和多参数自适应控制。电火花加工气膜孔采用多通道、纳秒级超高频脉冲电源和多电极同时加工的专用设备,加工效率2-3秒/孔,表面粗糙度Ra0.4μm,通用高档电火花成型及线切割已能提供微米级加工精度,可加工3μm的微细轴和5μm的孔。精密脉冲电解技术已达10μm左右。电解与电火花复合加工,电解磨削、电火花磨削已用于生产。

三、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今后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应是:

1.不用机械能

它与加工对象的机械性能无关,有些加工方法,如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等离子弧加工、电化学加工等,是利用热能、化学能、电化学能等,这些加工方法与工件的硬度强度等机械性能无关,故可加工各种硬、软、脆、热敏、耐腐蚀、高熔点、高强度、特殊性能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2.非接触加工

不一定需要工具,有的虽使用工具,但与工件不接触,因此,工件不承受大的作用力,工具硬度可低于工件硬度,故使刚性较差的元件及弹性元件得以加工。

3.微细加工

工件表面质量高,有些特种加工,如超声、电化学、水喷射、磨料流等,加工余量都是微细进行,故不仅可加工尺寸微小的孔或狭缝,还能获得高精度、极低粗糙度的加工表面。

4.稳定性好

不存在加工中的机械应变或大面积的热应变,可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其热应力、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等均比较小,尺寸稳定性好。

5.形成新的复合加工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能量可相互组合形成新的复合加工,其综合加工效果明显,且便于推广使用。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篇10

关键词:专业素质新技术新技能就业竞争力

在“将系统论、控制论运用于学生管理”的课题研究和实践中,根据课题组的安排,为了进一步提高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提前为就业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合理有效安排下一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提升专业基本技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认清北京经济发展形势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建设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北京市进行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振兴现代制造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当前和下一阶段重点发展汽车、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四大产业,突出抓好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顺义汽车城、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城南生物医药产业带四大产业基地,重点支持现代轿车、数控机床、中芯环球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双鹤药业大输液、同仁堂中药与天然药物新制剂等十大产品,以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提升。

二、劳动力市场状况

北京四大工业园区和各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得天独厚的优势,创造了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金,外资、独资、合资企业纷纷落户,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调查显示:北京市制造业的振兴与发展需要大量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素质的高素质劳动者;岗位技能要求多样化,需要复合型人才。

亦庄工业园区市场广阔,潜力大。2008年形成以星网工业园、富士康产业园、微电子产业基地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园,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2002年底,中芯环球北京半导体有限公司启动投资12亿美元,建设一条8英寸、线宽0.25微米以下、月投产3万片的集成电路生产线。该项目不仅有助于开发区微电子产业基地的形成,而且带动微电子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发展。星网(国际)工业园,以北京首信诺基亚为核心,吸引了全球和国内近30家主要手机零配件和服务供应商,如揖斐电、艾科泰、三洋能源、富士康、金长科等一批富有特色、在全球信息产业享有很高声望的知名企业,共同组建了世界一流移动通信生产基地。经过两年左右的建设,预计星网(国际)工业园建成后年销售额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并创造10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从十年前的几百万美元,发展成现在的总资产13亿元人民币,建立起了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大型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全球研发与制造中心,目前,全世界Ct销售量的25%来自开发区内的这个Ge医疗制造基地。2002年下半年,中视联数字系统有限公司诞生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年后建成以发展国家数字电视产业标准、核心技术及产品研发的产业基地,吸纳百家以上数字产业企业入园,形成一个聚集数字电视企业的“数码王国”,并全力推动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基地是按照北京市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工业布局规划的要求建立的,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印刷机械、智能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电子专用设备、激光技术、机器人等主导产业。“十五”期间,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规划投入资金200亿元,到2005年,形成年产值240亿元规模。目前,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占地40亩,投资1.5亿元生产6英寸砷化镓的中科镓英项目;北京民族印刷厂占地72亩,投资1.2亿元的项目都已经入驻基地;基地传统产业也在不断优化、改造升级。

三、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

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办学咨询委员会专家对学校办学方向多次进行论证,实施专业结构调整,确立光机电技术应用为今后专业发展方向之一,将化工机械、工企电气化和工业仪表及自动化专业合并为机电专业,开设CaD/Cam/CnC数控技术、光机电技术、化工过程装备技术、机械加工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化工过程监测与控制技术等专门化方向。培养适应北京制造业振兴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一定的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管理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从事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机电产品和设备装备等行业的生产、操作、管理和技术服务岗位。

四、注重新技术学习、培养新技能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极为活跃,学校走出去,企业请进来,我校机电专业毕业生面向经济开发区的就业市场基本打开,就业形势良好。从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分析,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培养尤为重要。

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发达国家的产品制造正在大举向中国转移,然而,北京在国际制造业的产业链上,甚至与国内沿海地区相比,仅处于中低端水平。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不少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仍然依赖国外。国外制造业已经先后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三个阶段,现在正向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我们应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加快信息技术和光电技术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制造业的应用,在专业技能培养中,融合、集成光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生产制造技术于一体。

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加强CaD/Cam/CnC技术学习,使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虚拟制造和中高档数控加工装备的操作等。

在过程自动化方面,要加强新生产工艺过程执行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的学习,掌握车间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机电液一体化应用工程技术。

在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方面,要了解并适应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

在综合技术的应用方面,以光机电技术为结合点和突破点,将光学、微电子、信息和机械及其他相关技术交叉并融合,用于光电子自动控制系统、检测系统、激光技术焊接和加工中。

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不仅注重有形资产的投资和创造,而且将拥有高素质的职工作为企业无形资产,职工掌握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使企业通畅调控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促进产品设计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大幅度地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在生活和学习中,既要有意识锻炼自己的专业素质,又要培养职业意识,后者的培养蕴于教学各环节中,使自己具有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有主动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态度;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团结协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理解他人,了解社会,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郑治.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