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十篇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十篇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9:02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形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阅读中理解词义、感悟思想,提高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会表达技巧,唤起学生的感知与想象;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把语文知识转化为使用技能,获取精华为己所用。而要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必然需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与形式,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才能开展好语文阅读教学。具体教学实践中要重视的几个方面:一是引导自学,让学生“会”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可以把寻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当作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搜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指导学生对自主阅读的成果进行自我检测,采取个别或集中指导的办法,化解自学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二是引起兴趣,让学生“想”阅读。问题激趣,是阅读教学中最好的办法之一。教师可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几个能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富有想像力。具体启发性的问题,可提升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富有想像力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领悟,引发丰富的联想,锻炼创新思维。三是激发热情,让学生“乐”阅读。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好办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动态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理解课文,让学生走进课文,让他们自主挖掘感人之处,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感受参与的乐趣。 

2.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 

语文阅读教学,重心在“读”,载体是“语言”,目的是“培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读”这一要求,创新形式,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训练。 

1.阅读教学“读”的形式。通过读的训练强化理解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语文阅读,应在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和感悟,在读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初读、默读、品读、精读、熟读、快速浏览等形式,让学生感悟和体会,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享受文章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仅限于课内还远远不够,必须拓展时间和空间,把阅读的时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内,要充分利用图书角、图书室,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同时要求做好阅读笔记。校外,引导学生自选自购图书,开展“读书沙龙”“读好书、写读后感”等活动,真正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美好愿望。 

2.阅读教学“训”的形式。训练发展语言能力。语文课堂,是语言应用的课堂。阅读教学,应突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字词认读、句式学用、段落写作、文章读背、改写续写、口头阐释等多种语言表达实践的形式与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既读懂课文内容,又练习语言表态,综合发展语言能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读中悟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时,可从文章题目入手寻找题眼,知道文章重点在“情”字上,然后通过学生自读,默读课文,以问题导读法了解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浓浓的母子情。随后,指导学生及时按照本文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练笔,练笔可围绕中心思想设计,引导学生对课文有整体了解;可抓住表述精彩、意义深刻的词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文章意思,将语文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语文能力,在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研读;精读;诵读

1养成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习惯

俗语说:习惯决定命运,语文小说阅读的目标是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阅读、思考和认知习惯,同时良好的习惯也是高质量、高效率语文小说阅读的基础,二者之间辩证的关系告诉我们,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必须将学生习惯的养成作为重要内容和根本策略。教师要通过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形成对学生的日常规范和行为指导,通过日积月累的长时间影响,建立起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基本习惯和基本要求,将语文小说阅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重要需要。同时,教师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与传播,通过技巧与方法的领悟和学习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品质和效率,改掉学生语文小说阅读中的“坏毛病”,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小说阅读习惯定型。

2注重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性

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应该突出“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开可以进行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很清楚?”等等;也可以提出如“为何把这篇课文安排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等问题,通过不断设问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意愿,将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使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获得的感受和理解,和教师交流,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对课文已经准备好的理解和感受向学生反馈,把结果和思想直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通过过程评价实现对语文小说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3优化语文小说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小说阅读,提升语文小说阅读的效率,体现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价值有着直接而关键的功能和作用。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要建立高层次的教学策略,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过程和细节入手,由浅入深地开展语文小说阅读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通过先进方式和科学方法将语文小说阅读从感知推向感悟,从客体推向主体,从迁移推向内化,形成对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目标的系统性保障。在语文小说阅读方式和方法的优化过程中首先要具有符合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的基本过程,全面而广泛地调动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积极性,起到对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支持。其次语文小说阅读方式和方法的创新过程中要强化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要依据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持续推进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和变革,使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科学地提升语文小说阅读的质量与效率。最后,要在语文小说阅读方式和方法优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主的发展,充分将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主体让渡给学生,通过路径、方法的不断优化,使学生实现主动、积极、连续地发展。

4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学的创新能力

Z文小说阅读课程与教学是中学生知识体系构建、文学常识积累、社会认知迁移的重要过程和基本阶段,是学生形成个性差异和特有能力的重要方式和路径。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必须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和发展列为教育战略和教学策略,通过合理地安排语文小说阅读内容,引用现代化手段丰富语文小说阅读资源,突出学生对语文小说的认知、感悟和自主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多元化思维,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迁移能力,将生活经验、文化沉积、思想意识等深层次元素做到全面开发,通过学生特有的方式加以表达,形成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创作能力的综合发展,既能发展学生灵活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出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勇于创新的思想,以全面的语文小说阅读指导激发学生高层次技能的全面发展。

5注重语文经典小说诵读

教师应该针对语文小说内容和语文教学体系进行阅读指导,特别对于经典小说、经典段落、经典内容更应该做好美词佳句的诵读和背诵活动,通过教学强化和反复考核使学生能够感悟到经典文学、经典段落的价值和意境,在积累学生文学知识的同时,品读和感悟经典的震撼性、唯美性与欣赏性,重构和丰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资源空间,增加学生文学储备,做到对学生语文水平、文学修养、鉴赏能力、欣赏水平的全面促进和提升,使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方向,达到从基础上、从根本上、从系统上全面提升语文小说阅读课堂效果,发展学生语言和文学基础素质与能力的作用。

6扩展学生语文小说阅读能力

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要将创新和发展的目标向外、向高、向深的方向发展,制定出语文小说阅读的规划,建立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小说阅读的机制和系统,拓展学生语文小说阅读能力。要千方百计提升学生小说阅读量和阅读时间,采用阅读比赛和小说知识竞赛等方式,发挥学校图书馆、学年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和功能,为学生提供语文小说阅读的材料和书籍,为学生语文小说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物质与资源前提。此外,要建立起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语文小说阅读小组,通过小说阅读笔记评价、教师检查、组间评比等方式,激发学生小说阅读的意愿和热情,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协调、不懈的努力,全面提升和扩展学生语文小说阅读技能和水平。

结语

中学语文中小说阅读是重要的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欣赏能力的重要教学基础,要丰富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倡语文小说阅读的灵活性,倡导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将语文小说阅读作为学生素质增长的路径,将教学真正转化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实现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目标的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综合提高的中学语文教学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阮秋娜.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2]也说让阅读教学像呼吸一样自然[J].胡从燕.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3]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J].许春玲.生物技术世界.2016(05)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3

现在语文教学效率低,学生的语文成绩差,说到底,就是有很多语文基本功不好的人在那里教语文。这真是悲哀。一些在那里“谈论语文”的人,在说着语文,就是不能拉出来遛遛,就是不能亮出语文的干货来。这就等于是一个数学教师,在那里介绍什么是数学,数学有什么特征,数学有什么定律,数学有什么规律,但就是没有数学头脑,解不出题。这样的人怎么能教好数学?他的学生数学成绩怎么好得了?但是奇怪的是,在语文教学界,确实有语文基本功不强但天天在那里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语文的人。他在那里不是教语文,而是对别人“说”语文。照我看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天天对学生“说”语文,就是不“做”给学生看。

那么,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语文基本功,到底指什么呢?简单地说有两点:一个是文本解读的能力,一个是写好文章的能力。最近我读了一位语文教师写的一本阅读教学的书稿。从目录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我读了几篇后,发现这里面有干货。这干货不是别的,就是对文本的解读,很细致、很到位。一个语文教师首要的,就是要会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上有一套。当好语文教师当然还有其他要求,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活动设计,问题设计等等,都很重要,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对文本的解读的成果之上才有可能,才有意义。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根本目的,是把文本解读的方法以及文本解读的结果教给学生。如果没有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没有总结出如何解读这个文本的具体方法,这些所谓教学方法、问题设计实际上都是不值一提的。

最近我参加了上海复旦附中特级教师张大文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会上张老师谈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让我这么近切地听到了语文教学的“大实话”:千说万说,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个人对文本要有具体的解读过程、解读结论,这种个人化的解读过程、解读结论是教学设计的前提,而且是必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其他都免谈,谈也是瞎谈,是空谈,是假谈。直接地说,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复制”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过程和解读结果。如果教师自己没有解读过程、没有解读结果,所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无由产生。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复制”不是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老师的要一模一样,而是说要遵循共同的阅读方法、阅读路径,以及对文本的态度。文本阅读是有规矩和标准的,不能这也可以那也正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作用是示范。阅读教学就是阅读的示范:同学们,你们看,我就是这样阅读的,我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方法读出这样的结论的。你们读吧,你们可以读出自己的结论,但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规矩我做给你们看,这些阅读方法、阅读规矩是不变的,是基本的。这就是阅读教学的本义。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阅读兴趣;兴趣

G623.2

一、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本国语言与文字,能够理解本国语言文字所代表的含义与魅力。字、词、句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在基本的字、词、句的学习基础上的提升,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无论是学习哪一门课程,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是学习开展的基础,阅而不解,无论学习什么都将事倍功半。古人有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现状

语文是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知识、学习知识的开始,抓好语文教学质量是保证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手段,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为方法,提高学生语言发挥水平为目的。语文教师作为传授学生知识的重要角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挖掘本文魅力、设计教学形式、展现语文知识与道理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细心、认真研究,不仅要考虑到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考虑以何种方式来展现知识与道理,才能够让学生完全理解。

目前,我国高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文本阅读资源获取途径,并且在信息技术与网联网技术作用下,扩大了学生文本资源,内容丰富,知识范围越来越广。在这样一个获取信息方便、大量阅读资源的背景下,若是因为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而错过学习知识的机会,纯粹是过于浪费,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因此,需要改善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的现状。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文本阅读兴趣的因素

1.缺乏良好的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积极、主动的阅读文学作品,导致阅读兴趣不高。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做好正确引导;大部分的家长没有做好榜样作用,过于依赖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得学生不愿意阅读书籍;再加上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趣味性以及新颖性,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文本阅读量。

2.图书馆建设不够完善

图书馆是文本阅读的重要场所,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不够完善,图书资源稀缺,图书种类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全面;图书资源更新不及时,无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阅读材料;图书配置不科学,内容不适合小学生阅读;有些小学学校受教学教学条件限制,没有设置图书馆或者阅阅览室,这些都会对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造成影响。

3.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学校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过于追求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轮流阅读课文是大部分语文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枯燥,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本阅读氛围,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阅读,缺乏自主意识,文本阅读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

四、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

1.重视教育模式的创新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在课堂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想要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首先要改变呆板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创新型的阅读方式给学生带来语文阅读学习的新鲜感,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语文学习内容是多变的,这种多变的内容相对于数学等科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教师要合理的利用这种灵活性,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安排。最后,教师在课程安排上,要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文本阅读课程安排上要选择学生理解范围内的,避免出现教师安排的文章晦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引起学生反感。教师在课程安排上可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且便于学生理解的文章,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2.积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启蒙教师,对于学生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的建立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往往在好奇心作用下会出现“三分钟热血”的现象,很难坚持下去。针对这样的现象,首先,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文本读物,并且积极的鼓励小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并及时告知小学生文本阅读的好处。教师可以在每星期举办“阅读心得分享会”,鼓励每一位同学将这星期看到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到台前和学生分享,这样既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阅读文章中存在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学生之间的彼此影响,共同促进和进步。其次,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家长为学生建立文本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家长与教师之间要及时的沟通联系,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文本阅读学习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家长描述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最后,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收获成就感,还能够促进文本阅读兴趣的建立。

五、结束语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等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与意义。但由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文本阅读方面有很多的不良现状,导致学生文本阅读量相对较低,学生对文本阅读失去兴趣,无法实现文本阅读教学效果。由于兴趣是提高文本阅读习惯的关键,因此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展开分析。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5

物质积蓄包括两个层次:初级层次是语文基础知识积蓄,这里主要包括字词积累、语段积累、见识积累等;中级层次是语文学习方法积蓄,这里主要包括读书方法、写作方法、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等。

精神积蓄主要是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积蓄,这里主要包括学习、生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态度,及其对于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从小学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初级层次的积蓄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积蓄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阅读,而非阅读教学。

二、重新定位阅读教学的重心:略读教学

从“语文教学积蓄论”的角度审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以精读教学为中心的现状必须改变。

阅读教学应分为自主阅读与阅读教学两部分。其中自主阅读应该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随着年段的增长,最终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

略读是人们日常阅读的基本形式。

阅读教学的重心应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根本,把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

阅读教学应重视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其中,略读教学整合了各种阅读方法的培养。略读作为最为高效的阅读形式,略读能力的培养必然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略读教学可以成为小学各年段阅读教学的重心。

三、重新定位语文能力的重心:习作教学与说话教学

习作是学习的支点,习作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习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没有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这种重难点不统一的现象,本身就不符合教学规律。

习作教学的重点是写的习惯的培养,自由习作应该是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

加强读写结合教学研究,是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说话是生活的支点,说话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说话教学应是以口语交际为基础的朗读、背诵、讲故事等多种说话形式教学的综合。

进行说话能力的单项训练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内容。

四、重新定位人文内涵的重心:人格培养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用,在学生身上最基本的表现应是学生人格精神的培养与提升。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其他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维拓展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问题,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此,笔者在查阅其他学者的语文教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工作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阐述。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我国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也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而交流合作必须依靠语言的沟通,良好的语言能力就成为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语文阅读成为主要的方式,首先阅读在语言运用中使用的最多,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们要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学习某项具体的新技术都要依靠阅读资料来实现;其次,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经常用到汉语,想要迅速的成长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语言阅读能力就成为他们成长的必要能力所以,良好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时展和社会进步对小学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二、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首先,由于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在大部分的阅读课上,仅仅单纯的阅读课本上文章的内容,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基本上采用一些参考书上的材料,让小学生一遍一遍的阅读,而且采用阅读完一部分内容后让学生做练习的方式老师经常出一些填空、听写、排序等类型的题让学生去做,然后给学生校对答案,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纠正小学生错误答案方面。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很少对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只是被动阅读,不是在主动阅读。长此以往,他们对阅读就产生了厌烦情绪,从而极大的打击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缺乏课外阅读时间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他们不仅要按时完成学校的课程和作业,还要上各种培训班和兴趣班,以致他们的剩余时间非常少。但是要想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只依靠课堂时间,必须进一步加强课外阅读。然而,目前的小学生却只能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完成课外作业,剩余的一点休闲时间,也是花在看电视、打游戏或者外出游玩等方面,很少有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几本好书。这就导致了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很少,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3.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学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革新。然而,小学语文课程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会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客观而言,这些模式也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若是长期过度依赖此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被禁锢,从而将趣味性、生动性很强的阅读教学变成比较单调、相对呆板的课程,长期如此必将使学生对阅读教学失去兴趣。

4.有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由于长期以来对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对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比较缺乏,所以也没有太多很成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推广,每个老师基本上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教学。导致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厚,阅读积极性不高的因素既有语言知识方面的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在语言知识的层面上,首先语义障碍成为主要的问题,如材料中有生词、或者对已学词的其它意思不理解等。。其次,阅读速度的障碍,有些小学生阅读速度非常慢,导致在限定的时间内不能读完所有的材料,从而也不能正确的领悟文章的大意。在非语言的层面上,也就是心理问题上,主要指心理素质,部分小学生在阅读时心理紧张、焦虑、不自信。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由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很难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老师教学也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

1.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进行阅读

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就必须有足够的训练,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着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家长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必要的阅读条件,并且要恰当地监管孩子的阅读内容,不断为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阅读材料。对于学校而言,必须适当地增加投入,必要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图书交换等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互通有无,使有限的阅读资源造福于更多的学生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就可以更好地汲取书籍中的营养,不断充足自己、提升自己、所以,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认真地抓好阅读教学,为全方位、多层面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激发小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兴趣。传统的阅读教学,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简单的对课文进行讲解,忽视了自身情感因素对小学生阅读的影响,没有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违背了阅读的规律。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课堂,更限制了小学生,师生缺乏互动,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单纯的问答式,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小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不能有效的进行交流,这种封闭的信息环境导致了信息的堵塞,学生阅读后的想法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把小学阅读教学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于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个质的提高,明确要求阅读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着这样的一种精神,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的理念,革新教学手段,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彻底的实施阅读教学。那么,怎样让阅读教学支撑起小学语文的一片天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见阅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重视的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所以,更要重视阅读教学,因为阅读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习惯,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小学语文教学,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生命力的体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一味的讲,不注重学生的阅读,就像是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经不起风吹雨打,在学生阅读基础上的讲解才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其次,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阅读就像是一个工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以阅读为前提,没有阅读做基础,就无法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能力的形成时期,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为初高中以及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其次,在小学阶段重视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阅读和交流显示出了更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已经是当今社会对于小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学生只要对阅读感兴趣了,那么,阅读教学的实施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前提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利用课前导语,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受情绪的影响很大,上课开始时,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导语,就一定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认真阅读课文,例如,学习课文《落花生》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花生怎么落呢?难道花生是长在树上吗?一连串的问题给学生设置了疑问,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认真仔细的读完了课文,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出全文的主题,课堂教学事半而功倍。

2.利用情景渲染,营造阅读氛围

要激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要学会利用情景渲染,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因为,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上课前笔者放了一段《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利用歌曲进行情景渲染,让学生进入到对母爱的回忆和品位中,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调动阅读兴趣。

3.利用表扬鼓励,加大阅读动力

表扬与鼓励是课堂教学的一柄利器,任何人都喜欢被别人表扬,何况是荣誉感最强的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与鼓励,对于学生发表的阅读感受,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闪光点,捕捉亮点,并且针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这样对于被表扬的学生是一种激励,也让其他学生看到只要认真阅读,就会有所收获,让学生的阅读动力得到彻底的激发。

三、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

1.培养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要重视习惯的养成,因为好的习惯可以终身受益,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的基本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划出重点语句段落,概括基本大意,分析判断全文信息,主动探索的习惯,这样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将有利于以后课堂教学的组织。

2.增强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把阅读的还给学生,甚至可以上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段落。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自己选择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上台表演,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利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普及,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越来越丰富,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化抽象的知识为形象,文字结合图片和声音,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例如,学习课文《四季的脚步》,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四季的图片,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播放动画,培养阅读的兴趣。另外,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总之,提高阅读能力,已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阅读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技巧,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的方案,通过有计划的阅读训练,锻炼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让阅读彰显强大的魅力,让阅读教学支撑起小学语文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春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方法训练模式及语境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2]韩晓梅.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J].读与写,2010(5)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8

叶老语文智能教育观的精髓是对口语与书面语、阅读与写作、讲求方法(知识)与养成习惯这三大基本矛盾的揭示。对这三大矛盾,他主张重书面语、重阅读、重讲求方法(知识)。他认为听、说、读、写四大智能,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的。需尤其注重读、写(书面语)智能的培育。“阅读本位”,是其语文智能教育观的核心理念。“以读带写、读写一体”,是其教育行为范式。讲求方法与养成习惯,是其具体教学目标。“讲读”(含“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是其基本教学方法。

一、听、说、读、写联络并进,关注书面语

在构成论层面,首先需要弄清楚语文智能的基本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弄清楚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这是科学地设置语文智能教育内容的认知基础。

叶老认为听、说、读、写这四大成分构成了语文智能整体,他提倡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学好语文就是学好‘听’‘说’‘读’‘写’四项本领。这四项本领有连带的关系:‘听’和‘读’是一路,都为了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一路,都为了表达思想叫别人了解。了解和表达又是互相影响的:提高了解的能力,表达的本领就能加强;提高表达的能力,了解的本领就能加强。因此,只要认真学习,努力学习,这四项本领必然能齐头并进,项项学好。”叶圣陶:《认真地努力地把语文学好》,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页。这就揭示了听、读与说、写的内在关系:听、读能促进说、写,说、写也能促进听、读,所以这四者是不可分开的。由于不很了解这种相互影响、促进、迁移的关系,长期以来,在语文教材编写和教学中就没能有意识地将其科学合理地联络在一起,或联络得不够充分、自然,致使教育目标、内容、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虽也主张读写结合,但基本上是文选讲读的一统天下。——尤其从说、写方面来促进听、读,很少为教材、教师所关注,从而大大削弱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他把“四项本领”视为学习语文的任务,视为一个整体,“四项本领”缺一不可。又将其归为“接受”和“表达”两个方面,认为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批评“片面”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两方面的本领要学习: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听别人说的话,读别人写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有人看语文课的成绩光看作文,这不免有点儿片面性;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应该作全面的考查。”叶圣陶:《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218页。遗憾的是,“全面”学习、“全面”考查的要求至今还是停留在理论上,埋头于应试的教师们压根儿就不屑理会。

他特别注重听、说、读、写四者相互影响的“连带”关系:“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善于说,一方面要使他善于听。读和写呢?读就是用眼睛来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把听、说、读、写这四个字连起来。”叶圣陶:《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意见——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226页。在教学中关键是要处理好一个“连”字。在教学实践中,不宜孤立地进行听、说、读、写教学,要牢固树立联络教学的观念。这种认识是符合系统论的,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即联络教学的效果要优于各自为阵、分别教学。打通四者,使听、说、读、写一体化,便能产生良好的综合效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智能发展整体观,要研究这四者怎样联络才自然、和谐、巧妙、高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这是对语文教师教育智慧的一个考验,是成熟教师的重要标志。

叶老的这一语文智能教学法类似于“综合教学法”。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综合教学法”是一种具有较为广泛影响的教法。这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新教育运动的产物。即照儿童的兴趣与碰到的问题,将各种有关的知识综合起来,组成统一的教学单元,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在我国,这种“综合”往往表现为有关知识的“联络”,所以也可以称之为联络教学法。言、文结合,读、写结合,听、说结合等也算是一种“联络”,但“联络”教学法联系的内容往往要宽泛得多,包括了国语(国文)学科内的话法(语言练习、讲演、辩论等)、读法(表演、故事、事实、问题等)及其他各科所学的内容,将语文教学和训练与整个课程结构内的相关方面打成一片,这样,既能充实语文学习的内容,又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参见潘新和:《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页。

听、说、读、写一体,也可以说是口头语言的听、说和书面语言的读、写的交融。叶老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83页。“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叶圣陶:《听、说、读、写都重要》,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19页。这也可以看作是口语、书面语并重。当今的语文智能教育内容失落了口语教学,只剩下了书面语教学。失去口语教学还算是“语文”科吗?“语文”课程丢失了半壁江山,这究竟是谁之过?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语文课程中,这四种智能虽说是“同样重要”,但还是有所侧重。叶老的观点是侧重于书面语智能的教育。他说:“学习国文,事项只有两种,阅读与写作。”叶圣陶:《国文随谈》,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1页。“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2页。“在这里,颇有问一问国文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的必要。我们的回答是‘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换一句话说,就是‘养成阅读能力’‘养成写作能力’两项。”叶圣陶:《国文科之目的》,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页。可见,他最为注重的是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这种侧重不是没有道理,如果要对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二者加以区分的话,学校语文教育自然要向书面语倾斜。因为口语,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口语,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自然情境中)习得,带有一定的先天性。虽然学校语文课中的口语教学主要是指高级语体形态的交流,但是口语的重要性还是与书面语有所不同。书面语的学习主要是后天的。书面语是口语的升华,更需要在教学情境中学习。从人类文化承传的角度来说,书面语的重要性也优于口语。读写活动是人类文化生态链的基本构成形态。因此,有所侧重也是合理的。

侧重于书面语,并不意味着对口语学习的削弱或无视。从现实需求的层面看,一般人“说”的需要,远多于“写”的需要。说的能力是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只会写而不会说,势必是人生的一大缺憾。因此,“听、说”教学是应该大大加强的。在口语表达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的今天,听、说教学是摆在语文界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尽快对此进行反省、修复与重构,不能再旷日持久地拖延下去。要还语文科教育目标的完整,还学生语文心智发展的健全。

在语文智能教育中,要正确认识、处理好听、说、读、写的关系,使之联络互动、相得益彰;要处理好口语、书面语教育这一对基本矛盾,将主要目的放在书面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上,使之重点突出、效能卓著。同时兼顾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促成口语智能的同步发展。这是对语文智能教育的基础性认知。

二、读写并重、读写一体,阅读为本

再看本体论层面。前面对语文智能结构中听、说、读、写关系与口语、书面语关系的探讨,对书面语重要性的认知,已经初步涉及到了本体论层面。进一步正确认识书面语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的矛盾,是语文智能教育本体论的核心命题。

叶老是主张阅读、写作二者并重的:“从前语文教学只有两件事,一个叫读,一个叫写。实际上读还不大注重,只注重写,注重怎么样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我常想,读和写到底哪一样重要?我看都重要,要并重。”叶圣陶:《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意见——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比任何时代都重要。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这两件事没有学好,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社会。说学习语文很重要,原因就在这里。”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82页。叶老认为阅读与写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与个人、社会有直接的关系。他将语文学习的作用上升到“影响个人”与“影响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目的是唤起人们对阅读、写作的重要性更加深切的体认。

他在“读写并重”中也同样有所倾斜:向阅读倾斜。其阅读目的观可以概括为“三论”:

一、“根论”。他在1940年发表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指出了写作的“根”在阅读。他说:“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因此,学生阅读程度提高了或是降低了的话也就没听人提起过。这不是没有理由的,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寻,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寻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原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叶圣陶:《阅读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3页。“多方面地讲求阅读方法也就是多方面地养成写作习惯。习惯渐渐养成,技术拙劣与思路不清的毛病自然渐渐减少,一直减到没有。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叶圣陶:《阅读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4~55页。他认为阅读是写作的“根”,这是很有道理的。阅读可以提供写作的学识修养与动力,可以提供写作的“文体感”“语感”,可以了解写作方法、养成写作习惯,等等。多读不一定就能写得好,但不读一定没法写好,要写好必定要多读、读好。

二、“基础”论。1962年,叶老又写出专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读、写关系作了进一步的确认:“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像有了这类书,依据这类书指导作文,写作教学就好办了。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叶圣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譬如讲文章须有中心思想。学生听了,知道文章须有中心思想,但是他说:‘我作文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如果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1页。他指出了阅读对写作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阅读教学的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写作程度,由读学写是水到渠成的事。他甚至极端地认为阅读可以解决写作上的一切问题。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三、“独立目的”论。叶老还多次谈到,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个目的。他说:“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固然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的;培养读的能力,也是一个目的,不能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做文章。读书,有的时候是为了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思想认识,有的时候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有的时候是为欣赏,有的时候甚至是为了消遣。阅读能力强——理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强,而且读得快,就可以博览群书,获得许多思想上的、知识上的启迪,那对一个人的工作、研究以至生活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一个人不善于读书,理解能力不强,或者如过眼云烟,读过就忘了,或者读得非常慢,那对他的工作、学习、研究等等,都是极端不利的。所以培养和提高读的能力,本身就是目的,读书并不就是为了写文章。如果读只是为了写,许多人不写文章,岂不就无需读书了吗?当然,读和写是有联系的,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适当配合。”参见张志公:《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见《张志公自选集》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237页。“有人把阅读看作练习作文的手段,这也不很妥当;阅读固然有助于作文,但是练习阅读还有它本身的目的和要求。”叶圣陶:《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大意谓语文教学之一个目的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叶圣陶:《答孙文才》,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02页。他在阅读为了写作这个目的之外,特别提出阅读本身也是目的,强调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培养的独立性、重要性。这一认知既是对传统阅读教育观的继承,也是对传统阅读教育观的超越。——这个观点影响甚广,张志公、吕叔湘等也作如是观。然而这是可资商榷的,因为它对“根”论与“基础”论具有消解作用,实际上导致了语文教育中“为读而读”倾向的形成。

在读写关系认识上,叶老的认识主要是单向的,较为注重阅读对写作的作用,将阅读作为切入点:“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4~55页。他在许多场合重申了这一看法。“作文教学应当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把课文讲好,使学生学习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语言怎样运用的,这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导。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看成两回事。”叶圣陶:《怎样教语文课——在呼和浩特跟语文教师的讲话》,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这就是“阅读本位”观念下的“以读带写、读写一体”范式的理论依据。这一范式,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基本范式。整个现代语文课程就是建立在这个认知之上的。

在“阅读本位”思想指导下,叶老多次批评社会上的重写轻读倾向,竭力要扭转这一倾向,反复阐明阅读的重要,提出了阅读“三重任务”说,并指出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他说:“一般社会把写看得比读重,青年们自己也如此。但是在课程里,在实际教学上,却是读比写重。课程里讲读的时数多于作文的时数,是因为讲读负担着三重的任务。讲读一则训练了解的能力,再则传播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三则提供写作的范本。学生似乎特别注重写作的范本。从前的教本原偏重示范作用,没有发生读和写的比重问题。‘五四’后的教本兼顾三重任务,学生感到范文的缺少,好像讲读费了很多时间,并没有什么实用,因而就不看重它。不过这个问题很复杂,范文其实还只是一个因子,另一个因子是文言。‘五四’以后,一般学生愿意写白话,写白话而读文言,这是一个矛盾。再一个因子是教学。教学应该读和写并重,可是讲读的时数既多,而向来教师又没有给予作文课足够的注意,便见得读重了。其实重读也只是个幻象,一般的讲读只是逐句讲解,甚至于说些不相干的话敷衍过去,学生毫无参加和练习的机会,怎能够引起他们的趣味,领导他们努力呢?”叶圣陶:《教材、教法和教学效率——〈国文教学〉序》,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114页。叶老指明了阅读教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止是引导写作,而是承担了“三重任务”。这“三重任务”是教师们从事阅读教学时要明确的,要将其一一落实到实践中去。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比较注重的是第三重任务,就是只将阅读的文章作为写作的范本,这受到了叶老的批评;而时过境迁,在当今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教师只注重第一重任务,就是“训练了解的能力”,即“读懂”文本。“传播文化”和“提供写作的范本”这两重任务被忽略了。显然,这种倾向也是亟待改变的。

在“阅读本位”教学上,叶老重视课内的“讲读”教学:“要在写作上得益处,非慢慢咬嚼不可。一般人的阅读大概都是只观大意,并且往往随读随忘;虽然读得很快,却是毫无用处。随读随忘,不但不能帮助写作,恐怕连增进知识和经验的效果也不会有。所以课外阅读决不能无条件地重视,而讲读还是基本。不过讲读不该逐句讲解,更不该信口开河,得切实计划,细心启发,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才能有合乎课程标准的效率。”叶圣陶:《教材、教法和教学效率——〈国文教学〉序》,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页。叶老是反对“不求甚解”、主张“求甚解”的,因此,他特别看重课内的讲读教学:“讲读还是基本”。但他所谓的讲读,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主张讲读教学中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参与:“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强调将阅读所学到的通过写作练习转化为写作智能,这是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的。否则就会重蹈讲读教学“满堂灌”之覆辙。

他还指出人们觉得“读重”了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讲读教学效果不佳,主要是教师只顾逐句讲解,没有给学生参与和练习的机会,他认为这样的“重读”是不可取的。真正的“重读”,不能只由教师照本宣科搞“一言堂”,要给学生思考、参与和进行写作练习的机会。这体现了“学生本位”的思想。这种“读写结合”“师生互动”的“重读”法,值得我们仔细领会。

语文智能教育的要害是阅读与写作,二者构成了一对基本矛盾。在这对矛盾中,叶老的观点是侧重于阅读。“阅读本位”是他的语文智能教育本体论的核心认知。我们要认真体认叶老的“根”论、“基础”论、“阅读独立目的”论和阅读“三重任务”说,以及“学生本位”“以读带写、读写一体”的“重读”法,汲取其中合理的成分,将其作为语文智能教育的指导思想。“根”论、“基础”论、“独立目的”论,共同构成“阅读本位”语文教学范式的理论基础,对我国语文教育影响巨大、深远。

三、培养读、写方法和习惯,侧重方法

在实践论层面,如何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要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二者如何互渗、互动、互惠,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运作。

“讲求方法”与“养成习惯”,是叶老实践论的基本观点,也是一对基本矛盾。二者中,“讲求方法”又是首要的。他说:“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以上两点。所以我在前面说,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2页。“多方面地讲求阅读方法也就是多方面地养成写作习惯。习惯渐渐养成,技术拙劣与思路不清的毛病自然渐渐减少,一直减到没有。”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4~55页。所谓“讲求方法”,就是要让学生知道阅读与写作的学习规律和行为方式,懂得之所以这样做的道理;所谓“养成习惯”,就是使读写的方法变成学生下意识的行为,变成终身不懈践履的事情。在“讲求方法”与“养成习惯”这一对基本矛盾中,叶老侧重于“讲求方法”。因为,“方法”正确,养成的“习惯”才有效。

叶老认为这两个方面构成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在人群中间,经验的授受和心情的交通是最切要的,所以阅读和写作两项也最切要。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他种学科是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我们离这两个目标还很遥远。阅读与写作知识(方法)的认知还很不完善,究竟阅读与写作要遵循怎样的方法,教师们也还是昏昏然。因而,培养阅读与写作的习惯也就无从谈起。当然,这责任主要不在语文教师,而在语文学者。建构语文知识(方法)体系是当务之急。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9

读;典型;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7)

04―0048―01

w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登高望远,建立大语文观

从语文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从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入手,把语文阅读教学放到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中去思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实际,结合课堂教学的阅读指导和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以指导阅读方法为前提,以广泛的课外阅读为重点,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落到实处。

二、重视基础,提高素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河。”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应当从最基本的语文元素着手,不断扩大识字量,重视词汇积累,注重词语和句子意义的理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语文教师要静下心来,像一艘潜艇一样沉入其中,打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

三、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朗读的巨大潜能,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高效优质的朗读训练,不但能使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得更规范,还能把文章的辞文“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要充分重视读的作用。以浏览为前提,了解文章大致内容;以默读为依托,梳理基本脉络;以范读为标准,把握感情基调和读的一般性要求;以朗读为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发挥好朗读中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朗读要有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读音正确、语句通顺、朗读流利、读出感情。要有重点地指导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在朗读的语气、停顿、重音、感情上下功夫,要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扎扎实实地读,力戒泛泛而读,走马观花。

四、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用教学实践指导、带动学生阅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选名篇和精彩段落,引导学生阅读。要善于设计情境问题让学生学懂、学透,理解要义。教师应当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从整体感知到了解大意,从布局谋篇到立意言志,要让学生弄清楚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了哪些基本的语言手段,哪些语言表现方式。要从某一精彩段落入手,通过找出中心句,给段落分层,概括层意,探究语言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训练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要对文章归类,不同类型的文章教授不同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指导过的名篇为典型,带动其他相同类型课文内容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五、开展活动,巩固成果

1.开展课外读书读报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2.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没有阅读做基础,写作只是无源之水。只有学生脑海里有了丰富的词汇;有了良好的语感;有了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写作才有源头活水。不然,学生的写作只能是“硬挤”。教师要倡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摘抄好词佳句和精彩段落,要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哺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10

关键词:教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11-0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给高中语文教师带来诸多的困惑。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然而整体的阅读教学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目前,很多学者从学生的角度探究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然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实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教学功底的深厚与否往往会直接影响着整体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从教师的角度切入,从中探究如何进一步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有益且重要的尝试。

一、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第一,培养细致感受文本的习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对阅读文本进行认真品味和详细分析。相反,他们只是根据前人的分析,从阅读文本中汇总出阅读教学课的讲解内容。缺乏了认同感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任务。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刻反思自身,培养自身细致感受文本的习惯。只有在一字一句的详细感受和解读中,教师才能在阅读中真正获得感动的力量和阅读的享受,同时将这种感动和享受带给学生。只有当师生同时具备了阅读情感后,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当高中语文教师养成了细致感受文本的习惯之后,他们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对于高中阅读文本而言,它们已经在历史的沉淀中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解读和分析。然而,如果高中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采纳已有的研究成果,而缺乏独立分析的能力和自我的品读心得,那么教师在讲解的文本过程中肯定无法发挥自如,从而也无法让学生真切地学习到文本分析的方法,获得阅读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通过不断加强阅读理论的学习,在具体的解读中提高自身的文本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应付自如和游刃有余,同时也才能为真正的阅读教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阅读讲解方式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细致地感受文本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保证了教师的阅读素养,为阅读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改进自身的阅读讲解方式。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或者难以发挥主动性,或者有了主动性,却陷入了流于形式的误区,同时学生也很难感受到教师本人的心得,让阅读教学陷入枯燥乏味。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改进阅读讲解方式。

第一,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究相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应该充分将教师对文本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由于高中的阅读文本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或者有一定的深度内涵,因此阅读教学课堂有必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提高自身阅读素养的基础上,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自身的阅读素养和分析能力,对阅读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教师的讲解之余,阅读教学课堂还应该尊重学生的解读权利,在开放式的课堂中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依然要充分地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当学生对文本发出疑问和做出解读时,教师不能够草草了事,一带而过,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索情况,继续深挖文本的内涵。由此可见,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索并不是对立的两种教学方式,实际上,为了让阅读教学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巧妙地将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结合起来,共同深挖文本的深层内涵。

第二,将感受文本和提高应试能力相结合。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中,高中语文教学依然处于应试教育的大框架中。因此,高中的阅读教学不仅要给学生营造感受文本的氛围,还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应试能力。高中的阅读文本往往充满着诗意和哲理,它本身便能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然而,阅读教学除了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之余,还需要面对应试教育的要求。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无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阅读教学的长远发展,教师应该在讲解阅读时将文本的享受和应试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一颗诗意的心进入到文本的世界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解题技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自如地应对相关的阅读题目和要求。

综合以上分析,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自身入手,探究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从而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培养自身细致感受文本的习惯,同时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从而为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改进阅读讲解方式,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究相结合、感受文本和提高应试能力相结合,全方位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从教师的视角切入研究阅读教学的改进方式,这种探究能够集聚教师的力量,以点带面地分析教学的改进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参考文献:

[1]陈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