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化空间设计十篇数字化空间设计十篇

数字化空间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2:43

数字化空间设计篇1

建筑空间设计观的变化与科技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媒介已全面介入建筑空间原有的“虚实”设计观中。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向世人提出“数字化生存”一词,意味人类正进入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这是一个虚拟与现实并存、物质与非物质交流的学习、工作、娱乐的空间。数字化时代下人类生存的空间不仅是实体的,领域的,物质的完全扩大,重要的是形而上的虚拟空间的营造。建筑空间只有虚实相生才能顺应整个建筑形态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

传统建筑空间“虚实”体现

从古至今,老子“延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的这句话一直以来都被引用认证建筑与空间的“虚实并存”辩证关系。同时,虚实设计观也是中国建筑设计灵魂之一。

这种“虚实”观的表现来自于庭院设计,从宫廷到陵园,从寺庙到民居,虚实相生的手法无处不在。建筑与自然空间形成一种和谐的“空间”,当人们置身于院落,从室内到屋檐,从屋檐到庭院而发生位移,形成一种虚虚实实相互转换过程。同时,在中国园林建筑中,中国传统文化恰如其分地将空间虚实阐述的淋漓尽致。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以静显动,动中取静,以实景描述心境的空灵,寓万意于有限的空间中。

同样,如雕塑般巴洛克建筑带着其强烈色彩和流动性尽情地表述着他的情感。从外部看上去,巴洛克教堂建筑实体运用动感的曲面和多变的呈喷射状的喷泉图案,带给人“建筑在舞动”的想象空间。凹凸有致、层次多变的立面设计,更突出光影的浓重感,建筑的实体与光影的虚设令人不禁想走上前去探清阴影下的神秘。从建筑内部看,高耸的穹顶如同天空,撒下温暖而五彩之光如神圣的上帝在诵经传教……此时,宗教已不在是虚拟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虚实交替体现于整个建筑情景中。

数字时代建筑空间“虚实”的探索与思考

著名的建筑史学家S・吉迪恩在他的代表作《空间・时间・建筑》一书中明确指出“建筑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部空间发展史。”

这里所指的“空间”已不再只是墙体围合的实体空间,而是包括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形成的新的空间认知,加之改造自然的能力形成新的生活区域,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活空间。数字时代下,有限的空间上创造出更为有价值的“空间”是最为主要的,可以是精神上的,虚化的,意识中的,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目的。

1.建筑空间功能的模糊性

传统的建筑空间功能性规划细致而明确,数字化时代下诸如吃、穿、用等行为空间已不再相对独立,他们之间功能性随着边界的模糊而变得交错复杂。人们的思维与行为不会被空间的交错变得混乱,这种有秩序连接使空间功能在人们身体发生位移同时产生不断地变换和多样性。

如由荷兰大师雷姆・库哈斯设计的中国北京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其在功能上包括有关电视制作过程所有功能。通常情况下,行政办公、新闻与广播以及电视制作与推广等部门在空间安排上是要完全独立与分割的。但以上功能被设计在一个相互联系三维环里面。整栋建筑可以看做是一个基座上分别在两个拐角处竖起两个高层塔楼,其中一个以播放为主,另一个以培训、教育和服务为主,两者最终在顶端以行政管理为主的连接处集合。其功能的综合性与建筑的空间设计结合可称之完美。实体上看来各自功能分割独立,但在参观者眼里,通过一系列的连续路径,就能看到电视制作的整个过程,同时工作人员之间也能随时了解各自的工作状况。

从中可看出数字媒介下的建筑空间无论是从其外部形态上还是内部结构上以及人们的观念上,都有着历史性的改变,建筑内部空间的界限变为虚化的,加之动态的实体结构,致使数字化的建筑审美观生成一种新的虚实共存的建筑领域。

2.建筑空间形态的虚实性

“当今的建筑必须在科技和各种媒介的滋养下形成自己与之同步的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多重空间。……建筑必须来表达和创建一个新的形式。开辟一个潜在的世界。”――渐近线事务所

数字技术下的建筑空间形态随之也改变着。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介入,很大程度上数字化代替了物质,虚拟空间对实体空间起到充实作用。所以空间概念上也有了质的突破,进而引起建筑空间形态发生根本转变。Foa事务所设计的横滨港国际客运候船大楼借用了nUBS表面为基础计算机三维技术,整个建筑像是原始地貌景观一样,被钢筋、玻璃、木条包裹着。建筑的界面是模糊不定的,无所谓墙面,地面屋顶等因素。各个界面在行驶中相互转换着,走在其中,像是在山谷、丘陵、缓坡、洞穴中的另类建筑空间体验,更像是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用那句“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随着时间的变化和人们的移动,各种出人意料的戏剧般的场景到处可见,让人有种忘却置身于候船大楼里,倒像是闲逛于园林般的感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虚拟技术的前期预想与制作是为了实体的成立,而最终的实体建筑空间通过异形的坡面与大面积玻璃的通透还原一个打破常理的虚拟空间,让体验者浮想联翩,形成虚化的想象空间,这正是虚与实的辩证关系,空间相生,虚实相成。

数字技术影响着建筑实体的前期设计,同样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空间需求,其独特的流动性可将文字、声音、影像投射到实体空间中,进而拓展实体空间所要传达的信息,两者界面趋于模糊化,从而达到虚与实的共生与交集,生成的完全新的空间将是未来空间发展的重要属性之一。H2oeXpo是noX事务所设计之一,此建筑空间同样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墙体,以隐藏的形式去混淆了垂直面与水平面达到平衡。与横滨港国际客运候船大楼一样参观者走在其中与其多变的界面互动着,不同的是人们行走产生的一切行为信息可直接反馈与建筑实体上数字装置,此装置会根据收到的光感信息引起内部墙面的材质变化(内部墙面为布料或橡胶)。此感应会随着参观者的动作幅度变化而变化,幅度小则产生水的涟漪,幅度大则会生成雾气或冰块。人的行为在虚拟技术下形成的互动空间即为虚空间,此空间依附于实体空间之上,虚与实相比照而存在。

同时,完全的虚拟建筑空间在随着人们的需求和科技的进步也出现了,如:虚拟展览馆、虚拟图书馆、虚拟美术馆、虚拟银行等。新的建筑空间形态形成了,或是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共存亦或是完全的虚拟空间的空间形式。如此下去,未来的建筑设计师很有可能不仅要具备传统建筑师所应有的专业素养与技能,还应懂得数字技术下建筑的生成、发展与未来,在数字化的世界里尽情地发挥想象,自由地创作出惊世的建筑空间。

数字化的建筑空间虚实随想

数字技术如狂风般袭卷着整个社会,冲击着每个人的思维、生活方式和行为,继而也影响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建筑空间,建筑空间的功能规划、形态结构及布局方式相应地随之发生改变。

1.虚实观促使建筑空间功能的有机化。在数字化、多元化和全球化语境下,人们通过网络世界可以知晓天下事,甚至足不出户即可去观展、旅游、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面对科技带来的孤独感,矛盾的人们又想有个公共空间去解脱这种精神上的需求。此时,私人空间公开化,公共空间私人化,促使这种辩证的虚实空间出现了。

2.虚拟空间改变建筑空间形态。数字技术的介入不仅是最初的建模、分析用途,也将是设计师在处理空间形态时需要用到的一个重要元素。同如何将数字技术和实体空间更好地融合,使人在虚与实空间里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

数字化空间设计篇2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博物馆;设计

博物馆数字化设计是随着我国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指的是将各项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品和文物的展示和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观众的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觉器官进行刺激,来实现交互式的艺术展示,从而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赏感受。观众可以按照自身的喜好对参观物品和线路进行自主选择。以交互式的展览方式,在获得展示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提高观众的主动探索意识和展品情趣。数字化的博物馆设计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技术多维性、设计动态性和内容交互性。

1、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设计中的必要性

博物馆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为参观者提供与文物展品相关的信息,符合逻辑地、安全地、有目的性地设计与规划不同艺术形式、声音、色彩、图形和类别的展品和文物,从而提高博物馆整体设计的人性化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数字化技术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符合博物馆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的设计技术[1]。博物馆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指的是通过计算机对博物馆实体展品与有关信息实施信息化处理,参观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喜好和需要,在信息展示空间中自主选择参观的内容和方法,从而直接获得展品的相关信息,也就是展品的增强展示。这一博物馆设计方法打破了常规博物馆设计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突破了仅仅能够通过单一途径展示的限制,扩展和延伸了展品的展示途径,实现了展示方式的扩展和升华。数字化展示技术和方式与常规的展示方法相比,在参观者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方面优势十分明显,能够实时传递展示信息,提高展品文物的再生文化价值[2]。

2、博物馆数字化设计的主要特征

2.1扩展了展示空间

根据博物馆展品空间展示灵活性不足,以及博物馆虚拟展示空间缺乏情感性等特征,部分博物馆设计人员提出了扩增博物馆实体空间的概念,也就是将博物馆实体展示空间与虚拟展示空间相结合,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刺激参观者在实体展品参观过程中的感受,拓展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为参观者提供全面的展品信息。例如,在博物馆实体展示区域,通过定位系统帮助参观者进入虚拟空间,而观众在虚拟空间中所获得的展品信息是其在实体空间中所不等获得的,观众还能够按照自身的喜好对所参观的信息进行自主选择,从而充分体现出数字化展品的文化再生价值,提高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的互动性,增强展品的信息传递能力,保证所有观众都充分获得展品所传递的个性化信息[3]。

2.2实现导览系统与展品信息的统一

利用各项数字化的博物馆设计技术,能够在充分展示展品和文物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性的客户展示服务系统,为参观者提供自动导览服务,充分发挥出其空间引导功能。在博物馆设计中应用数字化智能技术,能够将传统共性为主的展品展示方法转变为以个体为主的个性化展品展示方法。在博物馆实体展示过程中,观众需要按照设计好的途径逐一参观,所有观众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法都是相同的,因而主动性和灵活性较差,严重削弱了展品的个体性和人性化特征,因此,在博物馆的现代化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理想式引导”的设计方式,例如,在博物馆展示中应用超音频定位系统,参观者能够在参观名画的同时,通过该系统获得展品相关的知识,充分激发参观者的观赏兴趣,并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4]。

3、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设计中应用的展望

数字化的虚拟博物馆展览指的是通过数字技术,集中压缩、采集和处理展示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产生虚拟展示空间,使参观者能够在不真实接触展品的基础上,在虚拟展示空间内进行参观并获得展品相关知识,其主要载体为数字展品。利用数字展示技术进行数字展品的信息传播、展示、研究等服务功能,为参观者提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的数字化展示服务。准确性、扩展性、交互性和趣味性是虚拟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主要特征。交互是数字化展览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实践不仅能够为参观者提供展品的展示空间,而且能够在虚拟的博物馆中与参观者进行虚拟互动,帮助其选择所需的展品,参与展品展示活动,制定参观的具体路线,并能够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由此可见,参观者在虚拟博物馆中具有较高的自主性[5]。

与传统的博物馆相比,虚拟博物馆在设计方法、环境空间和设计理念等方面也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和特征。虚拟博物馆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合了各项现代化技术,有助于充分激发观众的感官活动,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观感表现力、感染力。对于虚拟博物馆的数字化设计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于,展示过程中参观者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及其参观感受和信息接受方式。数字化展示的虚拟博物馆通常可分为交互式数字化展示设计、个性化数字化展示设计以及被动式数字化展示设计等三种形式,在虚拟博物馆的展示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提高参观活动的快捷性和方便性,实现了展示途径的数字化发展,并有助于增强展示的实时性。虚拟现实技术和激光全息成像技术是数字化展示的主要技术类型。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在博物馆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充分显现出了独特的优越性,因而有助于博物馆设计和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宗旸.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化博物馆中的应用[J].大中文艺,2012(1):263-264.

[2]卢威,曾定浩,陈继明,等.虚拟博物馆系统构建中的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7(7):244-247.

[3]周前祥,姜世忠,姜国华.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计算机仿真,2003,20(7):1-4.

数字化空间设计篇3

关键词:数字化展示;数字技术;展览

数字化展示是博物馆、科技馆、主题馆未来展览的方向,但是这种文化事业与科技产业的协同创新,对于展览来说还是一个处于探索阶段的新模式。数字技术在现代展览中的运用,并不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涉及多门学科、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方式成果的综合运用,展示设计不仅要考虑各种前沿展示技术的应用,还必须考虑所运用的技术手段、设备和所要表现的历史文化内容、总体展览形式环境之间的和谐与相融。数字媒体技术改变了展示艺术的内涵与形式,将更丰富、更多元的展示效果呈现到了观众的面前,让观众在展示的环境空间中获得会展信息与情感体验的美妙交融,这将会极大地推动会展设计的数字化发展,对会展设计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在传统的展览中,美的传达是单向的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仅具有呈现性,而没有交互性。而交互逐渐成为艺术欣赏形式的重要方面,交互艺术的欣赏不再是单向的呈现性,而且具有被改变的能力,在欣赏者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参与到艺术的在创作过程中,欣赏者的欣赏过程即――参与过程会改变艺术品的呈现出形式,所以交互艺术作品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能够给欣赏者带来持续不断的新鲜感。

数字化展示的方式包括虚拟现实放映、多媒体展示和数字辅助展示三种方式。展示中应用的技术大致有:VR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码新媒体技术、计算机程控技术、等主要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创造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像艺术虚拟成像艺术、装置艺术、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协调的影像、视频及互动设计。主要有电子翻书系统、互动投影系统、数字沙盘、360度全息影像系统、环境特效系统、影音特效系统、互动地幕、互动桌面、三维动画宣传片、全息投影、弧幕影片、增强现实等各种各样充满科技感的展现方式。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展示设计有以下新特征:

(1)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增强细节方面的展示。多种感官信息传播。便于展示文物的原生环境。便于表现动态过程,展示形式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展品展示,它的形式更加多元化,由静态展示向动态展示的转变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成熟。

(2)欣赏会展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由真实场景向虚拟化展示的转向工业时代展示设计的主要特征是实体化,通过展柜、展品、图片、文字等具体的实物来传递信息,然而受到展出环境等因素制约,实体展示往往只是极少部分,而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这种遗憾,让更多展示内容全方位呈现出来。

(3)增强展示的生动性、趣味性,观众的参与的互动性更高给观众一个更丰富的参观体验。由视觉观赏向综合体验的转型数字媒体技术的加入为会展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观众的感受体验也从单一的视觉观赏向听觉、触觉等多感官进行扩展延伸。

数字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的基本要求:

(1)要有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设计。数字化展示设计与传统展示设计一样应注意到主题内容、空间、表现形式的处理,以观众的接纳为本源,才能具有生命力。设计师必须尊重展示主题、把握秩序观念、侧重实用因素、突出视觉效应、考虑陈列氛围的艺术创造、考虑观众的心理因素和审美情趣,应当始终坚持展示内容的科学严谨。运用的技术手段、设备和主题内容、展示空间是否相融,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功能要求。在整个展示的结构安排中把握合理适度的原则,才能更好地达到展示所需要的效果,过度使用数字技术可能会破坏展示效果;总之,需要根据展示的特定条件来决定是否采用数字技术。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要结合不同年龄、兴趣、需求和文化层次进行设计。要对观众、市场进行了解,对各种需求进行细化,然后用不同的设计来满足这些细化出来的要求。设备的操作设计和风格要统一简单,让观众能快速掌握,避免运用上的困难。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富有实际效益的展示空间。在强化展示内容内涵的同时突出展位张力,着力营造一个人与物交流的情感空间,并凭借具有创造性的设计语言,使观众在展览空间中与展品进行“对话”。对布展空间的设计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展示空间的设计是在处理空间变化和塑造空间的形式过程中使空间具有一种魅力。既要切合展示的特点,以稳定的形态设计体系、创新的造型语言、合理的设计符号体现展示内容的本质意义,同时又要科学合理。强调设计为大众文化服务的主流性,注重人的情感归属。

(2)要保证充足的制作周期,国际上筹建一个新展览,从观众需求和市场调查、学术资料整理研究、展品形象资料收集选择、资金筹措,到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展示空间规划、展项制作、布展安装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四五年的时间。

(3)要合理地安排资金分配展示经费中设计费、设备采购费、制作费、施工费等费用的合理分配,能够在有限的资金预算内使项目性价比更高。

(4)在系统结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暴力使用可能对系统造成的损坏。在软件设计上,应当合理设计程序回路,避免误操作引起的程序崩演或死循环。

(5)要建立完备的保养维护体系与传统展示不同,数字媒体展示设备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吊装设备、隐蔽设备的日常检修途径。在有条件使用智能化中控系统的展览中,可利用中控系统生成系统工作日志、统计投影机灯泡的使用时间、实现设备远程检测及故障报警等功能。

(6)要确保展项使用中的安全性。随着展示系统复杂度、集成程度的提高,对设备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未来的展览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数字技术在现代展览中的运用,无论是数字化建设、软件开发、展厅新技术应用还是开辟社交媒体平台,除了需满足资金、设备和技术外,还需要对展览内容作深层次的理解与挖掘、有优秀的创意、专业的策划与实施团队。盲目跟风模仿、缺乏新意与实质内容、“面子工程”正是国内展览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结合好的设计创意与合理的技术支持从而更好的体现展示主题,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是展览成功与否的关键。数字媒体技术在展览中的合理运用一定会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王燕妮.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数字化空间设计篇4

1、室内设计表现的概念

室内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的环境和相应的技术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双方面需求的建筑内部空间一种设计活动,是与人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和最为重要的一个艺术设计门类。

室内设计表现的过程是把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规划和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当一个室内设计方案构思完成的时候,将设计方案的空间感、体量感、材质感、光感和色彩感,利用空间透视的方式具象地表现出来的过程,称之为设计表现。设计表现是建立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之上的,是对设计方案的表达和阐释。

室内设计作品形式与绘画、摄影、广告等艺术作品有明显的不同,绘画、摄影、广告等艺术作品往往以纸面或其他媒介的形式传递给受众一定的信息,而完整的室内设计作品将呈现给受众的是以一个可进入、可触摸、可使用的空间,是一个将受众包容在其中的空间。由于室内设计作品具有空间包容的特征,人们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直观地理解空间艺术的整体形式。因此,相对于其他艺术设计门类,室内设计最重要的工作在于如何将设计者头脑中的构思,通过一种直观的、能够为大众所理解的形式表现出来,室内设计表现的意义就在于此。

2、数字化表现技术的概念

数字化表现是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和工具,将室内设计方案以静态的图像、动态的影像或可交互的虚拟现实的形式呈现出来,准确地传达方案的空间感、体量感、材质感、光感和色彩感给受众的一种表现方式。

数字化表现所运用到的相关艺术处理手法、相关软件运用技术、相关表现程式可总称为数字化表现技术,它是集软件操作技术、审美意识和工程技术知识为一体的。

从内涵上来讲,首先,数字化表现技术具有传统室内设计表现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同等的作用,但是运用的工具更先进,手法更丰富,产生的结果更直观。运用数字化表现技术完成的作品不单是二维的、单帧的、静态的图像,还可以是三维、实时、动态和交互的三维场景。

其次,数字化表现技术包含了对空间的形式、尺度、材质、色彩、光线等艺术处理手法,包含了如“3D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各类相关表现软件的操作技术与运用方式,还包含了如平面、立面、剖面以及透视等各类表现程式。

从外延上来讲,对线性透视表现技术与色彩渲染表现技术的数码加工,或者是利用新的绘图媒介(如数位板)的表现方式也在数字化表现技术的范畴之中。

3、数字化表现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优势

数字化表现技术的运用不仅为室内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表现模式,同时也对传统的室内设计表现语言和表现手段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相对于传统的室内设计表现技术来说,数字化表现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运用数字化表现技术,便于设计师在设计阶段来推敲和完善自己的设计,让设计方案的部分实施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比如,在灯光效果的设计上,传统的表现技术(如手绘效果图)虽然通过线条、色彩可以对灯光效果进行表现,但只能是受设计师个人感觉来支配,其表达受到工具、材料、时间的限制,没有办法表现出准确的效果,通常没有办法与工程完工后的实际效果一致。甚至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在手绘效果图上,感觉灯光配置是合理的,但按照图纸施工出来的现场却出现了照度不足或照度过量的情况;在手绘效果图上,感觉灯光配置冷暖分明、层次丰富,但实际施工出来的现场却由于选配光源设备的型号、生产商的差异出现层次薄弱情况。而运用数字化表现技术来进行灯光效果的设计,可以调用光源的制造厂商提供的光域网文件。光域网文件是一种针对具体光源型号的物理性质来模拟该光源真实的亮度、照射范围分布的“*.ieS”文件,这种文件通常由雷士、飞利浦等光源制造厂商,利用光域网文件做出来的灯光效果具有与现实生活几乎完全相同的效果。这样,设计师可以在设计阶段就直观地看到灯光分布均不均匀?多了还是少了?在灯光设备的选配上,可以具体决定选用多少照度、多少色温值、多大照射范围的光源模块,进一步确定选用哪一个厂商哪一个型号的产品才能达到最满意的光照效果,方便了设计师从理性的角度而不是仅凭感觉来推敲和完善设计方案。

其次,从设计工作开展的角度来说,运用数字化表现技术有助于提高效率,可减少重复劳动,减少图纸错误和降低设计成本,图纸便于保存和留档。比如,室内装饰工程中经常由于空调、消防设备的安装导致出现空间高度与现场情况不符,需要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调整设计。遇到这类问题,如果是采用传统的表现技术绘制的手绘效果图,基本上会要重来,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占用了大量劳动时间。而运用数字化表现技术绘制效果图,只需要回溯到建模流程中对空间高度数据进行修改和调整,让计算机自动重新进行渲染计算就可以出图,能既方便又快捷地完成图纸的修改。

再次,从客户和施工方的角度来说,运用数字化表现技术,可以让客户更省时省力地去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让设计师能以更有效、更简明、更直接的方式去表达设计意图和实施结果,各类数据的可视化拓宽了与施工方的沟通渠道,避免了各个工种之间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工作衔接出错的情况,有利于搭建设计师和客户、施工方之间沟通的桥梁。

数字化空间设计篇5

关键词:建筑设计;数字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所谓“数字化”,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都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技术处理并可通过网络传送。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储存和处理技术,而且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技术基础。数字化作为工业化的最高实现形式,彻底变革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对建筑的发展也必将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数字化对建筑的影响

数字化概念包含了多方面内涵。在最直接的应用层面上,数字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以“比特”(信息)代替“原子”(物质)作为基础。以往人类生活中经常以物质载体承载信息进行交换(如报纸、信笺、货币等),网络这一信息载体和媒体使得信息社会以信息流代替物质流的趋势得以实现。这样既提高了信息交换的效率,也减少了物质资源的消耗。

数字化更深层次的影响,还在于文化层面上。数字化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建筑业界。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已经造成和将要发生的变化自然对于作为功能载体的建筑空间和形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传统的建筑类型会逐步改变,甚至被新的建筑类型所取代。这种新趋势将会对作为功能载体的建筑带来很大变化,无形的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将会促进多元、层级的无限智能场所空间的形成———从家庭空间到住宅区乃至整个城市。例如办公建筑等信息集约化的场所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失去其原有价值,通过智能化在家里可做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多,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家庭空间需要不断地增多和增大。另外,当生活/工作一体化结构的建筑逐步发展后,将会使把工作区和生活区严格分开的传统规划方法变得过时,并鼓励两者结合在一起。诸如此类的变化将产生环环相扣的大量智能场所,并最终形成新的城市形式,从而导致一些建筑类型可能逐渐衰退甚至消失等等。

另一方面,数字化在其具备优势的领域可能会分担一部分建筑的功能,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建筑功能要求和建筑类型。例如作为功能性消费场所的超市,可能会为电子购物所取代;而相反对休闲性的购物娱乐场所可能就会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实际上是一次功能载体的重新分配过程,总的趋势还是趋向合理化、高效化。这些影响带来的进一步结果就是新的所谓“比特城市”的概念,,即基于信息的城市。城市化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加剧,根源上是由于城市集中大量的物质、信息的特点。而在一个数字化时代的社会里,基于信息的城市脱离了形式的束缚,可能呈现相反的低层化、分散化趋势。

2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建筑结构设计数字化

计算机媒介已能够辅助完成工程结构技术参数的计算和图纸绘制,使用有限元分析法处理这些数字化的设计数据,可以直接分析复杂建筑结构要素的受力状态和构件属性。

2.2建筑技术指标控制数字化

通过应用模拟软件温度、湿度、通风、采光、隔音以及能源消耗等各种技术指标均能实现数字化的模拟和定量分析。以此为信息反馈与技术依据,建筑相关的空气通风系统设计,设备运转系统设计和声光电等技术设计以及深化论证,均可确保相对精确的科学性。

2.3建筑绘图的新表现

在建筑师与客户交流设计构思与意图的过程中,图纸的绘制与表现作为信息传达的中介,传统的建筑创作与表现手段局限于徒手绘制。这种二维的绘图表达方式耗费了建筑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CaD基础上的绘图,不仅可以精确高速地进行面积、光照等复杂计算,能够表现逼真的三维效果。

2.4数字化技术带来的设计实践新视角与新手段

应用虚拟技术保护与再现历史建筑,数字化技术因其数据处理能力和虚拟建模能力在历史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针对建立何种数据库模式以适应既有的历史建筑图文资料的索引、存储、查询和更新,如在复制古建筑细节形式方面的应用。为保护故宫文化遗产,通过高性能的图型工作站,先用计算机构建出故宫三维模型,再用数字相机采集故宫实物景观,按图索骥将它们“粘贴”在三维模型上进行合成,产生逼真的三维仿真场景,再现康乾盛世时期太和殿的雄姿。数字技术可以用虚拟方式真实再现出古建筑或古代城市的原貌和氛围。

3数字技术时代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向

数字化技术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存行为的变化,人的生存行为的变化又必然将引起建筑的变化。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的转变以及人在虚拟空间的生存方式都将为建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传统的建筑己经有了向虚拟空间的转化倾向。在米切尔的《比特之城》一书中提到:数字化信息溶解了传统的建筑式样。我们所熟悉的形态一个个消亡。重新组合的残片随即产生了新的变体。对于这些处于数字时展初期的人来说,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数字化生存”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一来对数字虚拟空间缺乏在现实世界中那样丰富的经验;二来所生活的物理世界—“真实”的世界本身,也绝非尽善尽美。在虚拟空间里的生活方式,仿佛游乐场里的哈哈镜,或大或小地映照出在真实空间里的生活,未来的生活将如何发展,仍然让人充满了期待。

现在CaD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所接受。但是大部分的应用却陷入这样一种误区:由于时间、操作技术等原因,对相关软件的使用也仅仅陷于一些表面的功能。其实图形软件包里有很多和建筑空间构思密切相关的因素,很多人却只用来模拟最终的直观效果,实在有悖于这些辅助设计技术手段的开发初衷。

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入建筑设计行业,传统的建筑设计行业和设计方法以及建筑学教学等正在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为探索未来建筑理论及其设计方法提供了诸多新途径。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建筑师,应当对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建筑学的未来进行认真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仅局限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而应该延伸到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数字化空间设计篇6

关键词:基础测绘;城市建设;数字城市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测绘概述

数字化空间设计篇7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107-0119-02

在21世纪,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展示设计中重要的手段,先进的数字化传播、新颖的展示方式将传统展示设计渲染为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传统展示设计所采用静态实物、图片等已很难再吸引大众的眼球,只有顺应时展趋势,把数字媒体艺术的和展示设计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促进展示行业与展示设计的发展。

1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往的电视、广播以及电影开始慢慢地向着数字视频、数字电影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和逐渐普及的虚拟现实、电脑动画等形成了新时代的数字传播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新兴艺术,最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真正发挥其影响力是在20世纪90年代,它是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把人类的艺术感性思维和逻辑严密的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求部分或者全面运用数字方法。数字媒体艺术是现阶段艺术设计领域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项艺术,主要包括:数字影像艺术、网络艺术、4D数字艺术以及虚拟现实艺术等。它是一种从平面设计到三维设计、从界面到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其实质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先进的传媒艺术充分组构融合。

2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展示设计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就是社会形态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水平。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让人类社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形态,而社会需求使得展示设计变成为大众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尤其是现代社会,展示设计传播信息的特点更加明显,而数字媒体艺术作为现代媒体的主要艺术形式,与展示设计的结合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2.1空间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展示设计中打破了以往设计的空间形式及思想,开创了展示设计的崭新空间。进行展示设计的最基本条件是具有所要展示的事物及参观场地,也就是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缺少了空间,一切无从谈起。故在展示设计过程中空间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展示的效果。通常而言,展示设计在形式、内容等方面都会充分利用实物压缩、分割或者创设空间。在新科技时代,4D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更是让观众能够充分感知置身于思维空间中的展示效果。在此类展示空间内,可以合理选用多媒体声光电技术、各种先进的音效系统,再辅之以动感座椅,能够依据具体环境的变化设置雨雪、气泡、烟雾以及光电等效果,从而构建一种独特的展示空间,让观展者在视觉、味觉、触觉中如身临其境。同时,在时间的流动、观展者的活动中展示空间的触觉更加明显,把空间的虚拟和真实不落痕迹地融为一体,观展者可以随心转换视角,尽情参与其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极大了挑战了人类的视觉急性,扩展了空间艺术,改变了展示空间面貌。

2.2二维展示

二维展示在整体展示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加入,促使二维展示就传统表现形式产生了明显变化:1)静态形式多样化;2)从静态开始向动态变化。在传统的展示设计中进行二维展示通常使用静态的文字与图像等,而在数字媒体出现的早期,就可以实现电脑刻绘、喷绘等,现今数字影像、投影艺术的发展增加了二维展示的表现形式。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展示的《清明上河图》凸显了展示艺术从静态向动态发展的趋势,巧妙运用投影秀,把宋代民间百姓的生活情境直观而生动地展现给受众。该图将中国传统艺术、现影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相结合,既展现了古时宋代人民安居乐业的场景,同时又对宋代的市井生活展开遐想,从而合理展现了宋代都城的生活情境。

合理运用数字影像艺术可将展示效果发挥到极致,完美体现展示对象的各类细节,并且能够用漫游的方式联动多个空间,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受众。数字影像艺术的加入改变了展示设计的被动状态,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尽管动态影音已经发展成为二维展示的主流发展趋势,当需要和静态不同形式进行合理配合,把动态与静态巧妙地穿插在展示设计中,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2.3交互式展示

交互式即将受众的被动参观过程转变成一个主动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受众观展不仅展示互动的结果,同样也是和社会客观条件、展示环境一起互动的结果。受众互动体验能够直接给人以冲击的感受,要想获得互动体验需要拥有相关互动设备,包括可以直接、连续运转的双向电子或者通讯系统的硬件设备。如北京国际设计周智慧城市专题:实时新加坡,在该展览中展示了新加坡的智慧城市系统,主要内容涵盖实时地图、雨天打车、城市热岛、实时通讯等功能,在展示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信息都能达到随时变化的要求,同时,所有的视觉元素不再需要同时全部呈现,用户或设计师可以设定信息过滤参数,只突出让人们动态查看的信息界面。用户可以本地浏览放大的部分空间,而仍保持系统的连续性,并且放大时能突出其他的点,以聚焦所需的有限空间的各类情况(见图1)。

在观展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主动发问、思考,从中获得了科普知识,这种互动技术设备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思考意识,在展示和观众心理互动的同时,也放大了传播信息的功能。与此类似的“虚拟翻书”的互动展示装置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将投影仪把图片投放到白色书页模型中,当受众左右挥动手臂作出翻书的动作时,书页面中投影画面会按照手臂左右挥动动作进行前后摆动,带给受众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并且,虚拟翻书所收录的信息总量要大于普通书籍信息含量。

在拜耳150周年庆典中,多媒体互动巡展是拜耳展现自身的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巡展会将拜耳的创新信息带到世界各地,比如欧洲、美洲、亚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25个地区,希望借由一场又一场的展览,彰显公司的实力。整个展览聚焦医药保健、农业以及高性能材料等核心话题,极具创造力地诠释了公司的使命宣言:“科技创造美好生活”。该展览展示了品牌旗下的各类产品,动态化的设计手法使产品信息的呈现更加突出和明确,通过简单操作与引导,受众就可以参与进入整个交互式的展示过程中(见图2)。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联合使人们能够在参与中获得更好的互动体验。

体验化的展示为观展者带来了身心的全新体验。同时把“互动”的理念引入展示设计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法,是平面展示向着“立体互动”方面转变的开始,在现代科学和艺术充分结合的时代,尽管数字媒体艺术不会完全取代传统方式的展览,但将互动过程中体现的艺术引进展示设计中是一个必然趋势。

2.4网络展示

网络展示主要指将数字媒体艺术和展示设计相结合后形成的新型展示艺术的方式。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艺术家开始尝试着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进行艺术创作,于是网络艺术顺应时势而诞生,和其它种类的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网络艺术完全改变了展示设计的面貌,最初的网络展示只局限于运用网站来展示商品,如:网页设计、个人网站展示或者博客等,而随着网络艺术发展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将网络展示运用到展示设计中。如俄罗斯虚拟博物馆,依靠谷歌艺术项目使得用户可以足不出户游览5座俄罗斯博物馆,帮助不同地方的人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障碍进行交流沟通(见图3)。当今社会各种展示设计多利用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具体内容利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法的方式展现在互联网中,进一步构建了一个可以进行供公众进行网络体验、充分互动的网络平台。实际上它是对实体展会的引导、延伸,让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浏览器、以及wed浏览器进行参观,而针对参观者而言,只需要利用鼠标与键盘的简单组合,或者利用手机与便携电子设备就能够快速地浏览网上展示项目,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在权限许可的条件为网络会展服务的可能性,其受众范围更广、传播手段也更多元化。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能够把会展展品布局以及空间结构等都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复制到网络中,重新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崭新的方式推动展示设计的发展,进而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

3数字媒体艺术背景下的展示设计发展前景

数字媒体艺术参与到展示设计的过程中可谓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互动性、虚拟性、娱乐性以及综合性等艺术特点,可以为展示设计带来新颖的艺术设计方式,不管是从360°环形影像、声光电技术,还是从体验化展示空间等各个角度都和传统的展示设计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为展示设计的发展注入了现代“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并且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又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网络展示。数字媒体艺术和展示设计的有机融合,将推动着展示设计向着更远的方向发展。

其次,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正在从静态转变成动态,从实体转化成虚拟。以往传统的展示传达出的信息只限于简单的视觉感受,观展人员在看后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让展示设计可以以一种流动的互动方式进行,让观展人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产品,在观看过程中充分地参与,主动选择需要接受的信息,从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现场观感,拥有一场完美的参观体验。最后,在数字媒体艺术背景下,展示设计向着虚拟展示方向发展,展示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突破地域限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展示信息进行压缩处理,构建新的虚拟展示空间,吸引观展人员的注意力、进行个性化展示。同时,虚拟展示也可以让观展人员和环境、展览产品之间进行互动,观展人员可以完全按照个人兴趣选择参观主题,为其提供便捷参观的方式。

4结论

总而言之,在21世纪初的展示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不单单运用科学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将更加注重体现人类的情感、思想,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等现代思想理念,进而创造出更具思想性、人性化的艺术。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信息产业,它的发展应不断吸纳新的传播方式与表现手段,只有有效地将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很好的融入展示设计中,才会在信息社会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突出其自身的优势。与此同时,数字媒体艺术这种交互、动态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各种元素能够清晰的展示、分析、被接受,数字媒体艺术突破了传统展示设计的静态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同时也改变了展示艺术的内涵与形式,将更丰富、更多元的展示效果呈现到了观众的面前,让观众在展示的环境空间中获得会展信息与情感体验的美妙交融,这将会极大地推动展示设计的数字化发展,对展示设计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相信在未来展示设计发展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独特的运用,并带来所未有的创新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

[2]王萍编,严格译,展览与展示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

[3]刘东峰,展示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3.

[4]耿志宏,数字时代的展示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

数字化空间设计篇8

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句法公司研究员杨滔在2012年第4期的《规划师》上发表题为《数字城市与空间句法:一种数字化规划设计途径》一文,对英国比尔?希列尔教授创立的空间句法理论作了介绍,认为该理论所提出的空间“非对称”的概念说明了虽然自下而上的空间生长过程看似无序且混乱,但是所有个体空间与系统中其他空间的局部“非对称”关系制约了所有个体空间的构成与演变,从而某种整体性的“空间模式”将会自发地显示出来。这种模式是所有个体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网络才具有的属性,而不体现在个体空间的层面上,这被称作涌现。这是空间句法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近期“网络理论”讨论的热点之一。在实践层面上,这种“非对称”关系可以用不同变量来描述,如拓扑关系、角度关系、实际距离、密度分布等。因此,城市的空间模式是一种集体性的动态概念,是在构成社会的各种活动之中涌现出来的,它们源于个体人的具体活动,然而又不能仅仅由一个人的单独活动而产生,个体人的活动又能影响空间模式的变化。

作者又认为,空间句法模型建立了一个数字平台,让参与规划设计的各方与虚拟模型互动,并融合在一起,共同构筑城市规划和设计流程:一是调研并数字化空间形态、基础设施、用地、交通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空间分布,甚至详细到每栋建筑的出入口与人均收入等;二是基于数字化的空间模型,分析所调研整理的各种资料,注重空间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联系,寻找或者展示问题和目标;三是与规划设计的各方(公共政府机构、开发商、当地居民、规划设计者等)进行讨论,数字化重构各种实际现象或者问题,探索彼此的关联机制;四是鼓励各方提出想法,将这些想法加入到空间模型之中,进行数字化预测、评估、回馈、协调,或者提出新想法,形成多次互动反馈的过程;五是再讨论,提交各方满意且可行的规划设计成果,包括目标、导则和政策等,以及对应的空间物质形态。

作者还认为,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强调“涌现”的概念,为数字化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重视空间概念在数字虚拟世界之间的体验和理解,定量地模拟并研究物质化的空间形态的构建;研究各种网络结构(包括虚拟和真实网络结构)之中的非对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相互转化的过程;提供一种数字化的直观平台,推动各方理性讨论、评估,并形成可行的方案。

数字化空间设计篇9

数字化展示设计师有数字化概念而来。一般而言,数字化是指物质系统的特性以特定形式在另一种系统中的再现的过程,由物质层面转变到非物质层面,由实体层面转变到意象层面,使当代信息传递活动呈现数字化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展示设计的数字化,将展示的实体内容转化为符号、影像等多种信息方式,所以数字化展品、展场以至展示的物理环境即使并不在场,参观者也能实现信息的接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可见,数字展示设计是指以展示设计知识体系为内容,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在展示设计领域中利用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开展不同目的展示活动。

二、数字化展示设计的艺术特征分析

1.数字化晨示设计的时代特征

现代高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丰富了展示设计的各个领域。不用像传统展示设计那样通过展览会、博览会的现场陈列来展示产品,而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来自己的新产品的过程。展示企业形象可以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如个人通过网页来全面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在不断要求知识创新的信息大爆炸时代,现代数字化展示设计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新时代特征。现代数字化展示设计理念中,人是主体来观赏展品、展示内容作为客体。要想使展品要传达的意义和知识内涵得到高效地传递给观众,让他们从中获得相关信息,需要设计师能够为观众创造一个舒适而实用的观赏环境。

2.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形态特征

没有任何一种展示设计形式不受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且技术的潜力与优势发挥地越大,展示设计尤其是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形态特征表现地就越充分,由此可见,数字化展示设计与技术性紧密相关,主要归纳表现为三个“i”:immersion即身临其境)、interaction(交互作用)、imagination(想象天地)。首先,数字化展示设计具有“模拟仿真”的特点。它所构成的情景很广泛,包括当前现实和已成废墟的古迹的重建,甚至是虚幻空间。其次,数字化展示设计存在交互性。在数字的环境中,你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会影响他人。这一点符合对代的个性化特征,而且它将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并帮助我们刨造绚丽多彩的拟的环境合无数的数字化三维生命体。再次,数字化展示设计带动观者情感。三维数字的生命体走出了物质世界的不可能达到的世界,更加自由和丰富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能限制你想象力空间。

3.数字化展示设计的技术特征

数字化空间设计篇10

一个具有好创意的设计可以创造和促进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交流和认识。数字媒体环境下,创意设计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艺术,通过数字媒体这个载体才能很好地呈现给大众,因此数字媒体对于创意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而创意设计对数字媒体也有很大的依赖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数字媒体本身也就是一种创意设计。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富于创造、充满创意发展的时代,通过数字媒体每个人都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传播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和事物的创意看法。数字媒体特有的虚拟化和即时性的传播方式,使得任何好的创意设计可以迅速地被大众接收和创新。数字媒体把创意设计带入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数字媒体的特性,创意设计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的互动性。

相对于传统媒体形式,数字媒体作为新媒体,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把现实中的各种艺术设计形式结合起来,并且虚拟化。大众通过数字媒体可以参与到其中,与各个艺术创意的设计者进行沟通和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意设计者对于大众诉求的了解,这彻底改变了以往设计者独自表达理念的方式。充分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参与,大众在参与的过程中队信息接收、理解甚至是再创造;另一方面是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是大众有了身历其境的感觉,让他们深入到艺术设计者所营造出的艺术氛围中,也更好地了解了创意设计。

(2)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性。

如今,艺术设计和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显现出明显的时代文化特征。按照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我们可以把艺术设计的演变大致分为手工制作时期、机械制作时期和数字网络时期。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创意设计面临一个宽泛的空间。数字媒体艺术有着工学和艺术的双重特质,数字技术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创意设计领域。数字设计不仅是一种工具,其本身也是一种创意。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技术,意味着创意设计新的操作方式、设计形式和设计理念。现在,好的创意设计越来越离不开数字技术,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3)多学科的融合。

数字媒体将数字技术、视觉艺术和数字文化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并将不同门类的艺术设计者和数字技术工作者在一个共同的平台工作,在融合多学科的技术形态上形成新的创意设计。因此可以说,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创意设计是计算机互联网科技和多种艺术形式继承和整合,也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这对于艺术设计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文化诉求的多元化。

数字媒体出现,使得人们更容易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于不同种群的人们文化不同,他们对于创意设计的认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奈斯比特曾经说过,一种新技术被引入社会之后,人们必然要产生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要加以平衡,否则新技术会遭到排斥。因此,数字技术虽然让创意设计表达更加形象,但是创意设计面对不同文化的诉求仍然要重视平衡性,要融合不同文化的特征,在文化诉求方面要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