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十篇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十篇

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3:57

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篇1

关键词:新生儿红臀;3m液体敷料;电吹风护理;临床症状

红臀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皮肤病,尤其多见于患有腹泻性疾病的患儿。由于婴幼儿皮肤娇嫩、敏感,表皮角化不全,抵抗力差,大小便刺激可导致婴儿皮肤潮红、破溃,严重者甚至并发感染[1]。传统护理小儿红臀多以勤洗、勤换、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外涂红臀软膏等方法,如患儿频繁腹泻,则常规护理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近年来关于3m液体敷料外涂治疗红臀及大便失禁肛周皮肤破损的报道较多,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3m液体敷料联合电吹风护理的效果,以期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在本院新生儿科就诊的86例红臀患儿纳入研究,入选患儿均因严重腹泻引起的红臀,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长均同意治疗及护理方法。其中男婴45例,女41例;年龄3~28d,平均(13.52±2.47)d;红臀的分度:Ⅰ度53例,Ⅱ度22例,Ⅲ度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红臀分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红臀护理。便后及时用质地柔软的小毛巾,用37℃左右的温水水淋式清洗患儿臀部,护理人员动作尽量轻柔,避免用力擦洗造成摩擦刺激。洗完后用干毛巾吸干臀部皮肤水分,用紫草、白芷、蜂蜡、液状石蜡、羟苯乙酯制成的红臀软膏均匀外涂患儿臀部并按摩片刻,促进药物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随后更换柔软的棉质衣服,包上干净尿布。

1.2.2观察组常规清洗后使用3m液体敷料距离患儿皮肤患处4~6cm处喷涂,喷涂时需使药液均匀覆盖患处,护理人员应用手适当牵开皮肤皱褶处再均匀喷雾,使分开皮肤接触面均有涂药。喷雾后大约30s后观察有无喷雾遗漏部位,并在第一次喷雾形成的保护膜完全干燥、恢复自然位置后再次喷雾,确保保护膜与收缩皮肤充分接触。随后使用菲利普恒温负离子电吹风辅助吹干,调节至55℃恒温,以操作者手背无灼热感为度,选择适宜的吹风距离,出风口距离患儿臀部25~30cm,均匀吹患儿臀部,每次吹风时间10~15min左右,注意避免患儿臀部烫伤。吹风后为患儿包上干净尿布。3m液体喷雾及电吹风护理次数根据患儿腹泻程度和皮肤情况而定,一般2~6次/d。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根据以下标准判断两组红臀临床疗效[2]:①治愈:皮疹、皮肤潮红等症状完全消退,破损皮肤完全恢复正常;②显效:皮疹、皮肤潮红等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破损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3.2症状改善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观察两组患儿皮疹、皮肤潮红改善时间及肛周皮肤愈合时间,采用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出院前1d请两组患儿家长填写,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患者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治愈时间、满意度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患儿治愈28例,显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p

2.2红臀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患儿皮疹、皮肤潮红改善时间、肛周皮肤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新生儿红臀多见于严重腹泻患儿,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丘疹及破损,严重者皮肤糜烂、溃疡;临床一般根据红臀时皮肤破损深度、面积进行分度:Ⅰ度仅见皮肤发红,未破损;Ⅱ度时皮肤表皮破损,Ⅲ度时表皮破损,面积相对较大,可继发局部或全身感染[3]。

新生儿时期免疫机制尚不完善,皮肤抵抗力较弱,易受外来因素的刺激;腹泻患儿因频繁排便刺激肛周皮肤,排泄物的浸渍,反复清洗擦拭引起的物理刺激等因素均可影响臀部皮肤的完整性。红臀软膏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白芷、蜂蜡、液状石蜡,具有活血解毒、除湿消肿作用,对改善红臀症状有一定的效果[4]。3m液体敷料是一种无乙醇配方的多聚溶液,主要成分为丙烯酸盐共聚物、六甲基二硅醚、聚乙基苯甲基硅氧烷和异辛烷。外涂后可在受损皮肤处形成一层脂质保护薄膜,具有隔水、除湿、减少摩擦作用,可发挥良好的屏障作用,使局部皮肤免受排泄物的刺激,防止皮肤破溃进一步发展及细菌入侵感染,促进受损皮肤修复愈合;且性质温和,无刺激性,不增加患儿的疼痛感。

钱静娟等[5]在大便失禁护理中应用3m皮肤保护膜联合红光治疗仪促进了破损皮肤的愈合。本研究应用3m液体敷料联合电吹风护理新生儿红臀,其原理基本相同,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皮疹、皮肤潮红改善时间及肛周皮肤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与阳春梅[6]报道高度一致。由此可见,应用3m液体敷料联合电吹风护理新生儿红臀能促进损伤皮肤的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慈玉,黄勤兰,徐祝丽,等.3m皮肤保护膜联合造口粉预防大便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5,05:51-53.

[2]沈玉梅.3m液体敷料治疗小儿红臀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5,13(4):293-294.

[3]徐洪莲,何海燕,蔡蓓丽,等.回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47-249.

[4]马小花.外涂液状石蜡预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962-1962.

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篇2

早产儿是当今围生医学和新生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发达国家的早产率普遍处于5%-10%的较低水平,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较之严峻,早产率通常在5%-25%[1]。早产儿由于皮肤幼嫩、菲薄,屏障功能差,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增加感染机会。为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我科于2015年1月开始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做好防范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482例住院早产儿为对照组,男286例,女196例,胎龄28周-36+5周,体重1100g-3120g;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后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526例为观察组,男320例,女206例,胎龄28周-36+3周,体重900g-3280g。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重、疾病种类、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科室已有的护理规范对住院早产儿实施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实施方法如下: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分析讨论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制定细化的防范措施,定期组织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进修、培训、新入科护理人员,护士长和风险管理组成员不定期检查患儿皮肤情况,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或出科鉴定。

1.2.1造成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分析①粘贴伤:因为早产儿胶原纤维数量较少,表皮与真皮间的连接欠紧密,皮肤的游动性大,在撕揭胶布时皮肤容易受损,甚至出现皮肤剥脱[2]。尤其是辐射台、暖箱内的早产儿,胶布长时间加热后,黏性增加,撕下时皮肤容易发红或破损。胶布粘贴伤是niCU中引起极低出生体重儿皮肤破损的首要因素[3]。②压伤:Cpap正压辅助呼吸时鼻塞对鼻中隔的压伤;静脉留置针梗及肝素帽对皮肤的压伤;血氧饱和度探头固定过久对皮肤的压伤;腕带过紧或腕带扣受压对皮肤的压伤;针帽、棉签等异物遗留于暖箱内引起压伤。③药物外渗:早产儿血管壁薄,通透性高,药物外渗会引起皮肤红肿、水泡,甚至坏死。常见药物有多巴胺、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氨基酸、脂肪乳、人血白蛋白等。④摩擦伤:患儿因哭吵、活动过多碰撞摩擦引起骨突处皮肤破损,主要见于光疗患儿;给患儿擦浴时用力过猛,也易引起摩擦伤。⑤烫伤:仪器设备故障;暖箱、辐射台肤温探头脱落;沐浴时水温过高导致烫伤。

1.2.2防范措施针对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专题培训,使每一名护士认识到可能发生皮肤损伤的每一个细节及防范措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主动、有针对性地巡视,从而有效避免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风险事件的发生。①规范胶布及敷贴的使用。早产儿使用低敏性、透气性良好的敷贴,将穿刺点置于敷料中央,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减少局部皮肤张力。尽量减少粘贴时间及范围,撕取患儿皮肤任何一根胶布时,均做到动作轻柔,用生理盐水或润肤油边浸湿边撕取。②Cpap正压辅助呼吸时鼻塞固定位置要准确,松紧适宜,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局部,每2小时松解一次,并查看局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针梗及肝素帽下方垫无菌小纱布后再固定。血氧饱和度探头每2-3小时更换固定部位,必要时增加频率。腕带松紧适宜,及时更换,防止腕带扣压迫患儿皮肤。每次治疗护理操作完毕,检查有无针帽、棉签等异物遗留于暖箱内。③对早产儿,尤其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开展piCC技术,极大程度地避免了反复穿刺和撕、贴透明敷料对其造成的皮肤损伤[4],减少静脉输注高渗、有刺激性的药物对外周静脉及局部组织的刺激。④由于新生儿皮肤防护功能比成人差,在摩擦牵拉作用下容易损伤[5]。因此光疗患儿戴上棉质手套和足套,必要时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踝关节、脚后跟皮肤;暖箱周围放置暖箱保护垫,防止因碰撞损伤皮肤;沐浴或擦浴时,水温适宜,动作轻柔,如有胎脂或陈旧污渍,使用润肤油浸湿后再用温水擦浴,切忌强行擦掉。⑤加强护士技术操作培训,正确安全操作。规范使用仪器设备,主动巡视,经常检查感温探头有无脱落。使用tDp时照射距离准确,专人守护。沐浴时做好水温检测,控制在37-39度。弹性排班,沐浴时段增加人力资源。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早产儿由于皮肤幼嫩、菲薄,且早产儿多伴有贫血,局部血供少,再加上早产儿对疼痛和不适反应差,不会表现有强烈的哭闹和烦躁,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肖晓玲等[6]报告15所医院新生儿病房护理不良事件构成中皮肤损伤占首位,达到42.51%。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潜在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和事件对病人、探视者、医护人员和医院等的危害和经济损失[7]。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将发生不良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使每一位护理人员主动发现工作中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杨,彭文涛,张欣.实用早产儿护理学.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

[2]吴本清.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81.

[3]梁茶,彭云,庄君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防治[J].微创医学,2012,7(2):140-142.

[4]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66.

[5]刘光辉,卢林阳,王燕,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piCC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09,30(7):732-733.

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篇3

我儿子36周早产的,出院回家后发现儿子的火腿根部皮肤有点脱皮,还露出了嫩嫩的肉,在儿子出生第14天的检查中,医生建议擦点鱼肝油(也就是维生素aD滴剂),但是擦了6天,还不见有任何好转。

误区

早产儿体质弱,怕感冒,要减少洗澡次数。

专家建议

早产儿的皮肤薄,更容易受细菌感染,清洁显得更为重要。

保持清洁

尽量每天都洗澡,用婴儿专用皂清洁皮肤,这是预防皮肤不适的最重要的一点。要保护好早产儿的皮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清洁、保持干燥。

新生儿最好能每日洗澡、清洗皮肤皱褶处,如耳后、颈下、腋下、大腿根、手心、指(趾)缝间等。不要包裹过多,尤其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汗液不能及时蒸发,容易长痱子或出现皮肤的糜烂。

洗手

新生儿皮肤的抵抗力弱,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染。接触新生儿时尤其要重视洗手。

新生儿的衣服、尿布用后要清洗干净,晒后换用,避免病菌感染。

防晒

早产儿的黑色素生成较少,抵御紫外线照射的功能较弱,过度日晒,会对其产生皮肤晒伤。

预防痱子

早产儿角质层较薄,皮肤渗透性较强;早产儿汗腺的分布较为密集,但排汗功能较差,会因为热量和汗液的刺激,而易产生痱子,夏天除了洗澡外,每天再增加几次淋浴或擦身,保持宝宝皮肤干爽,可预防痱子的发生。

洗屁屁

为防止尿布疹,清理下净小屁屁的皮肤是很章要的每坎便便后用清水沈屁屁,再擦干,保持屁屁干爽,及时,换尿布很重要哦。

少用爽身粉

在早产儿刚出生时,最好不搽爽身粉,即使搽也要少而薄地搽。

避免损伤

在护理新生儿时,家长的动作要轻柔,指甲要剪得短而光滑,以免接触新生儿皮肤时发生意外损伤,所有接触新生儿皮肤的衣着、被褥、尿布等,都应柔软舒适,特别是存为新生儿清洗时,不要用毛巾直接用力揉搓皮肤,而应用干毛巾沾干皮肤,防止由于磨擦引起皮肤破损,此外,存为新生儿保暖时,不能将热水袋直接贴干皮肤。洗澡时要注意水温,避免皮肤烫伤。

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篇4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皮肤;护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移植的成功率[1]。皮肤损伤是GVHD重要的表现之一[2]。除选择合适供者、积极预防外,一旦发生,护理对皮肤愈合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我科2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急性严重GVHD并发皮肤损害的成功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男性,11岁,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个月,及骨髓复发后第二次完全缓解6个月于2002年3月入院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其亲姐姐,HLa抗原6个位点配型完全相同。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加全身放射治疗。移植+24天(即移植后24天)脚掌面出现红斑,继而前胸、后背出现散在皮疹,逐渐融合成片,最后波及全身。+31天出现全身剥脱性皮炎,颜面及颈部水疱、皮肤溃烂、肿胀,严重口腔溃疡、张口困难。皮损面积85%。

例2:女性,8岁,确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5个月于2001年6月入院。供者为其父亲,HLa抗原6个位点全相合。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加全身放射治疗。移植+19天出现手脚掌面皮疹,后逐渐加重扩散至头颈、胸腹,至+26天出现水疱,口腔溃疡、肿胀,张口困难。皮损面积60%。

2护理

2.1皮肤护理

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常规用0.5%碘伏以温水稀释10倍给患儿洗脸、洗脚、全身擦浴、坐浴2次/天。将洗脸、洗脚、坐浴、擦浴的毛巾分开使用,洗脸盆与坐浴盆分开使用。毛巾、脸盆及喝水杯用高压蒸汽灭菌,每天更换;无破溃皮肤损伤部位用0.5%碘伏棉签消毒,2次/天;皮肤破溃区域:暴露,保持干燥,外敷0.5%碘伏油纱布,每日3次,应注意在每次换药时不将前一次换药时已粘敷在表皮的油纱布撕掉,以免造成新的创面;但要用无菌剪将已从皮肤脱离的纱布清理,保持创面湿润不再污染和损伤皮肤破损处有渗液时用红外线烤灯照射,2次/天,15分钟/次,照射治疗时专人守护,避免烫伤,每日更换灭菌的大单、被套,保持床整、无皱褶;定时翻身,避免创面长时间的受压,加重受损。

2.2大小便护理

由于会生理解剖部位的特殊,极易被二便污染,引起感染。

每次大小便后用0.5%碘伏以温水稀释10倍后坐浴10min,然后用0.5%碘伏涂擦肛周及尿道,防止大小便直接对创面的污染。

每日更换无菌床单,随时更换沙布垫,保持床铺洁净,平整、舒适,为患儿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2.3消毒隔离

由于患儿全身皮肤创面多,极易造成感染,故保持层流室内无菌及无菌操作是控制和预防感染的关键。

所有物品均要求消毒、灭菌后才能进入层流室;医护人员要严格无菌观念,每次进入层流室前均更换无菌隔离衣,无菌手套、鞋套;层流室内紫外线消毒30分钟/次,2次/天;用洗必泰酒精擦拭室内物品及地面1次/天。

3结果

两例皮肤损害分别于+39及+32天达到高峰,以后皮肤损害逐渐恢复,分别于+49天及+63天皮疹完全消退出院。

4讨论

4.1碘伏的作用原理

碘伏是碘与有机化合物的复合物,能从一个有作用碘的储备物中以低浓度缓慢释放出游离碘,后者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能杀灭已知的大多数细菌、霉菌、病毒、原虫及酵母菌[3]。重度GVHD时皮肤损伤情况与烧伤类似,烧伤创面感染多为细菌和真菌。根据上述特点,采用0.5%碘伏油纱布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损伤,具有理论依据。本文实践证明,此法有效。

4.2护理观察重点

皮肤色素脱失是皮疹的先兆症状,所以护士要重点观察及时发现皮疹。前胸、手掌、前胸出现潮红、痒感,手掌大、小鱼际颜色变暗,为GVHD的皮肤表现[4]。护士应密切观察,每天详细记录皮肤变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出现度GVHD时外也是重点观察部位,尤其是男孩阴囊下部位,此部位皮肤薄、松,较易破溃;同时阴囊紧贴皮肤,影响透气,常造成伤口愈合缓慢。

4.3饮食护理

发生GVHD时患儿由于肠道存在病变往往无食欲,但随着病情好转食欲逐渐恢复,此时一定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及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再次引起皮肤的损害。

4.4心理护理

当患儿的皮疹症状较轻时就要及时与其沟通,详细解释GVHD的发生对原发病的复发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使患儿树立起信心。当病情继续发展时,以过去成功的例子对其进行鼓励。要注意分散患儿注意力,用讲故事、播放患儿喜欢的电视等方法尽量保持患儿心情愉快。

参考文献

[1]朱康儿、徐扬、吴东等.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与白血病复发率的相关关系.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3,24(4):215-216.

[2]罗雅萍、谢洪琼.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GVHD的护理体会.护理与康复,2003,2(6):377-378.

[3]王长德、姚楚水、杨燕等.一种碘伏消毒液杀菌效果及相关性能试验观察.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4):371-373.

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篇5

患儿,男,因胎龄36周早产出生伴口唇青紫25min,以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收入我院科儿二科新生儿监护室。入院时体重1950g。入院后经过7天的治疗,患儿病情趋于稳定。住院第11天上午9:00时,白班护士在患儿右手背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顺利成功,用3m无菌敷贴固定。所输液体是脂肪乳+5%氨基酸+50%葡萄糖液,用推注泵以5.8ml/h的速度泵入。经白班与晚班、晚班与夜班交接。此间护士多次巡视病情,均未发现异常。直至次日凌晨8:00,白班护士接班时才发现患儿手背肿胀至肘关节、压之凹陷,伴皮肤发白。护士未用无菌石蜡油剥离胶布,当即予拔出留置针,并用大拇指按压敷贴,待按压止血后发现手背皮肤破损,皮肤破损处涂络合碘,手背至肘关节处用硫酸镁湿敷(避开针眼处),立刻报告病情。次日上午接班,发现患儿手背见1.5cm×1.5cm大小皮肤发黑,经外科会诊,考虑皮肤坏死,予U型夹板固定手背,暴露皮损处,每天2次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外喷,并予氧气吹干皮损处,间隔12h1次。1周后,皮肤坏死区仍有1.5cm×1.5cm,深0.2cm,已结痂,创面干燥,无渗液及感染,四周稍红,右手指活动正常。行切痂清创,护理同前。15天后,创面逐渐缩小至0.5cm×0.5cm。第20天创面痂壳自行脱落,留有疤痕,患儿出院,出院时体重2511g。

2讨论

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自身抵抗力弱,皮肤敏感度低,对表皮痛感无明显反应,对外渗的不适反应不能及时感应,如渗出未被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坏死等,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造成输液渗漏的原因很多:穿刺血管的合理选择、固定留置针是否正确、长期输高渗液体引起血管壁损伤等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该患儿是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差,易引起输液渗漏,若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观察巡视不到位更加重了输液渗漏的不良后果。

3教训总结

3.1正确拔针按压如输液渗漏部位肿胀明显,待肿胀稍消退后再拔出留置针,拔针时将贴于皮肤的胶布用石蜡油棉签剥离,立即用棉签或敷贴顺血管走向纵行按压穿刺点及其上方,直至无血液渗出,按压的力度适中,切忌勿用力按压,加重渗漏部位的损伤,以致造成皮肤坏死。

3.2合理选择穿刺血管,正确固定护士在为早产儿、低体重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无特殊情况下宜选用头皮静脉输液,避免在关节处等不易固定的部位穿刺血管。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导管,固定敷贴穿刺部位上方皮肤时勿过紧,严禁360°缠绕一周固定。

3.3加强基础操作技能训练新生儿护士应熟练掌握留置针的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壁的损害,这样才能排除局部渗漏的危险因素。

3.4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加强静脉输液全程质控管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每班都要对所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进行床头交接班,30分钟至1小时巡视输液患儿。患儿系24小时输液泵持续输液,渗漏面积达肘关节,可见渗漏发生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护士虽多次巡视病情,但均未发现问题,证明护士观察不仔细,责任心不强,未进行两侧上肢对比及时发现渗液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的不良后果。因而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加强巡视是及时杜绝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这样才能保证静脉输液全过程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篇6

【关键词】新生儿剥脱性皮炎;葡萄球菌;护理体会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该病是由特殊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红斑,上皮起皱伴大片表皮脱落,黏膜常受累,可伴有发热[1]。本病起病急,可合并败血症,重症可危及生命。现将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3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诊疗和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例患儿病史分别为:①男,生后2d,因“发热伴全身广泛红斑1d”入院,入院2~3d出现全身广泛松弛性水疱伴有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如烫伤样。②男,生后8d,因“发热伴全身散在疱疹2d”入院,入院第2天疱疹渐增大并增多,上皮起皱部分破溃伴有表皮脱落。③女,生后1d,因“双下肢皮肤破溃1d”入院,入院查体见患儿双下肢小腿以及足面广泛皮肤起皱伴有上皮脱落如烫伤样改变。

1.2实验室检查3例患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0×109/L,中性分类均>75%,C反应蛋白>8mg/L。肝、肾功能正常,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例。其余2例阴性。

1.3诊断标准根据出生后1~5周发病,皮肤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红斑其上皮起皱伴有大片表皮脱落及血常规检查等即可确诊。

1.4治疗方法患儿均选用三代头孢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抗炎,血培养阳性根据药敏更换抗生素。同时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2d。维持水电解质稳定,保证营养供给。

1.5临床护理方法患儿入住新生儿隔离病房,置于暖箱中,进行保护性隔离,箱内垫褥均高压消毒,褥面上铺议程无菌纱布,注意将纱布铺放平整,不要有褶皱,更换2次/d,污染后及时更换,箱温维持在30~32℃,湿度55%~65%,使用紫外线照射病房2次/d,并使用消毒液擦拭保暖箱的内外表面,医护人员接触患儿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洗手、戴灭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患儿清水沐浴1次/d,碘伏擦洗2次/d,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不能推拉,脱落表皮不能强行撕拉。破损处涂以莫匹罗欣软膏,每6~8小时1次,根据患儿受损皮肤位置和面积灵活翻身,避免受损皮肤长期受压。给予患儿按需哺乳,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时更换尿布,清洗肛周皮肤,避免患儿剧烈哭闹和烦躁,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结果

经过以上治疗和护理,2例发热患儿于入院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3例患儿均于入院后5~6d红斑开始消退,破溃面开始结痂,3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皮肤瘢痕,住院时间最长12d,最短8d。

3讨论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称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是由噬菌体Ⅱ组金葡菌释放的表皮松解毒素引起。经血行作用于表皮,引起表皮脱落,遗留鲜红色糜烂面,状似烫伤,表皮松解毒素不产生抗体,由肾脏排泄,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对毒素排泄缓慢,更易发病[2]。临床上首次对新生儿剥脱性皮炎进行报道是在1878年,报道中描述该疾病的发病群体多数为新生儿和婴幼儿,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等临床特点,临床症状表现为广泛性的烧伤样刺痛感和疼痛性红斑,红斑在轻微摩擦下即可发生破溃,导致患儿皮肤表皮剥离,在剥离的区域内形成溃疡或水泡,外观与烧伤极其相似,疼痛感十分强烈。临床对该疾病进行长时间的病理学研究发现,患儿疼痛性红斑发生破溃的病变实质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Ⅱ组71型或55/71型、3B/71型释放表皮剥脱素所引起的表皮松解和坏死,患儿发病后及时给予有效的对症治疗,可获得显著治疗效果。

现阶段临床诊断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以典型临床表现或细菌培养为依据,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新生儿脓疱疮:皮疹以脓疱为主,无大片表皮脱落,尼氏征阳性。②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皮肤在受到轻微摩擦或碰撞后出现水疱及血疱好发于肢端及四肢关节伸侧,严重者可累及机体任何部位。皮损愈合后可形成瘢痕或粟丘疹,肢端反复发作的皮损可使指趾甲脱落,确诊需要做皮肤活检。由于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患儿的病情变化与病毒感染存在密切关系,因此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抗炎为主,抗生素类药物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一般选用对金葡菌敏感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于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用万古霉素。同时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结合抗原中和毒素,并可封闭抗体效应细胞Fc受体与C3b、C4b结合,抑制炎症反应[3]。另外正确的护理方法,特别是局部皮肤护理的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本组病例选用碘伏擦浴,具有杀菌、止痒和收敛作用,另外,足碘与表面活性剂体系所生成的络合物溶液,能氧化病原体胞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结合使之发生变性。对金葡菌起快速杀灭作用[4]。

本组病例经积极的抗感染并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以及合理有效的护理,均痊愈,疗程8~12d,无任何并发症出现。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红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68.

[2]吴朝波.新生儿剥脱性皮炎16例临床分析.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3):17-18.

[3]张为,叶东桂,朱希聪.静脉丙种球蛋白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7例中的应用.浙江临床医学,2006,8(8):869.

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篇7

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看护、消毒隔离护理、皮肤护理、疱疮面及水泡的护理、创面护理、观察护理、营养饮食护理;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和出院宣教护理。

结果:我院46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17例4天内得到治愈,29例8天内得到治愈,且均全部治愈,没有出现并发症。

结论:对脓疱疮患儿进行有效科学的护理,有利于临床的治愈效果,避免出现继发感染等情况,对护理新生儿脓疱疮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脓疱疮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06-01

1临床资料

我院近年共收治46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其中男26例(占56.5%),女20例(占43.5%),男女比例为1.3∶1,年龄在出生后的第7天到第21天。经过诊断分析,其诱发原因分别是蚊虫叮咬,洗澡次数少,一次性纸尿布使用过多。临床症状表现为:最先发于头部、颈部、臀部等处,呈片状分布。最开始表现为水泡或红疹子,随后转为脓性,抓破脓疱疮,细菌传播到其他身体部位。这种病症开始的时候,不易被察觉,身体症状不明显,待病情加重,就会出现成片糜烂等其他明显症状。46例患儿在经过我院7天到21天的有效治疗和护理之下,均得到及时的治疗,并且得到有效的治愈,未留下疤痕。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消除患儿家人对此病症的焦虑和紧张之情,讲解病情,告知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便可获得有效治疗,不会留下疤痕。

2.2临床看护。在临床看护中,由于此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是随着病情逐渐加重,一些明显症状才会出现,为此医护人员在患儿最开始护理的时候,要有效观察患儿身上所生水泡或红疹的形态、部位以及有无瘙痒感等早期临床症状。如果发现转为脓性,出现脓包,要防止脓包破裂,造成相继传染。

2.3消毒隔离护理。对患儿的衣服、毛巾等患儿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采用高压消毒的措施进行盥洗,之后进行阳光暴晒杀菌。同时保证患儿房间的消毒隔离措施,采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在温度、湿度上进行有效调节,并且每日进行1个小时的紫外线照射消毒[1]。要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在接触患儿前后,双手要进行有效消毒,每次采用2ml的洁灭净洗手3分钟,进行有效消毒后,再用清水洗净。在消毒隔离护理期间,严禁患儿家长随意进入探视,将外部的细菌带入病房,增加患儿交叉感染的病情,这样就达不到消毒隔离护理的效果。

2.4皮肤护理。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患儿衣服要以全棉宽松式为主,而且每天都要进行更换消毒处理,避免衣服所带病菌与患儿皮肤产生交叉感染。如若并发腹泻的患儿,需要及时更换尿布,不要使用一次性纸尿布,同时每次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确保臀部皮肤干爽。在护理皮肤的时候,要着重针对患儿的腋下、颈部等不易察觉的身体部位进行护理,如果脐部有脓液流出,需要采用氧化氢和碘伏进行清洗擦拭,防治脓液传播,细菌传染[2]。也要避免患儿被蚊虫叮咬,防治皮肤破损,严防出现再次感染的情况发生。

2.5疱疮面及水泡的护理。对于疱疮面及水泡的护理,一定要在严格的消毒条件下,将疱泡的脓液完全吸出,保持疱泡壁不出现破损,保持完整性,这样才能及早结痂。在严格消毒护理中,要对患儿每日进行一次药浴,药浴时防治结痂破损,避免任何刺激。当结痂较厚不易自行脱落,可每日采用新洁灭尔消毒液进行反复冲洗,直至脱落,切不可自行机械脱落。

2.6创面护理。对患儿的创面要进行有效的护理,避免受压、充血。为此对于患儿的创面患处,尽量保持暴漏于空气状态,同时每日都要进行一次红外线照射治疗一次,通过热效应治疗,以期达到促进患儿血液循环的目的,加速创面愈合。在创面护理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患儿关节活动,缓解疲劳,对已经愈合的创面皮肤部位,可令患儿采取更加舒适卧位。

2.7观察护理。由于新生儿脓疱疮急剧皮肤传染行,其传染的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情况,防治脓疱疮诱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3]。为此需要每日对患儿进行测量体温、观察体征,看是否出现并发症的早期表征。密切观察患儿体表的脓疱疮、水泡、红疹的发展变化,是否扩散、脓液渗出、异味以及感染征兆。在观察护理的过程中,要尽量轻柔安抚患儿,避免哭闹、乱抓、乱动造成糜烂面破损等不必要的继发感染。

2.8营养饮食护理。由于新生婴儿的体质较差,抵抗力非常低,为了更好的进行康复治疗,需要进行有效的营养饮食护理,以达到增加患儿的抵抗力,促进有效治疗[4]。为此要对患儿进行科学的鲜血浆输入和丙种球蛋白的输入。同时也要给予患儿纯母乳喂养,保证患儿营养,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指导患儿母亲喂养姿势,避免出现创口机械破损。

3结果

我院46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17例4天内得到治愈,29例8天内得到治愈,且均全部治愈,没有出现并发症。

4讨论

新生儿脓疱疮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化脓性皮肤病,如果不及早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将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由于患儿均为新生儿,护理过程尤为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对患儿分别从临床看护、消毒隔离护理、皮肤护理、疱疮面及水泡的护理、创面护理、观察护理、营养饮食护理进行有效临床护理,并且从心理护理和出院宣教对患儿家长进行安抚宣教护理。

我院医护人员在对46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的护理中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护理效果,令患儿避免继发感染,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避免发生危及患儿生命的险情,合理规范的临床护理,对护理新生儿脓疱疮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52-953

[2]徐芳;马琦.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1):119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32-535

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篇8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9(b)-0068-04

Clinicalstudyofdifferentskincareinterventionsforpreventionofscalpinjuryinducedby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inchildren

HUoGuangyan1ZHanGXiaoxue2ZHanYan1wanGYuping3ZHaoXuan1ZHUXiaoying1Liting1LiRui1

1.Departmentofpediatrics,Xuanwu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3,China;2.nursingSchoo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69,China;3.Departmentofneurology,Xuanwu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differentskincareinterventionsforpreventionofscalpinjuryinducedby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inchildren.methodsFromJanuary2015toJune2016,250casesofchildrenprovidedwithVeeGinpediatricsDepartmentofXuanwu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themedicalcottonballgroup,3mhydrocolloiddressingsgroup,3msiliconeadhesivegroup,Comfeelhydrocolloiddressinggroupandcontrolgroup,eachgrouphad50cases.patientsweregivencorrespondingtreatmentsofmedicalcottonball,3mhydrocolloiddressings,3msiliconeadhesiveandComfeelhydrocolloiddressingforscalpprotectionduringVeeG,whil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theconventionelectrodefixedmethodduringVeeG.theseverityofscalpinjurywascomparedamongthesegroups.Resultsther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severityofscalpinjuryamongthefivegroups(p<0.01);pairwisecomparisonresultsshowedthatthedifferencesinseverityofscalpinjurybetweenthemedicalcottonballgroup,3msiliconeadhesivegroupandthecontrolgrouphad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or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medicalcottonballand3msiliconeadhesivecanreducetheseverityofscalpinjuryinducedbyVeeGinchildren,whichprovidesreferencefor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Scalpinjury;Skincare;Children

癫痫是以反复癫痫发作为临床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癫痫患病率仅次于脑卒中,近几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发病率有显著升高趋势[1]。儿童是癫痫的高发时期,尤其是学龄前期和婴幼儿期,频繁的发作对患儿的身体、心理及家庭都带来很大的伤害[2]。一直以来癫痫的诊断以病史为主,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电图逐渐成为儿童癫痫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3]。视频脑电图(video-VeeG)是在常规脑电图的基础上加上录像技术[4],是目前癫痫诊断和分型中最有价值的检测方法[5],也是小儿神经科用于癫痫诊断的关键方法。视频脑电监测实现了患儿脑电图变化和临床表现的同步分析,有助于?t生判断异常波形与患儿临床表现的关系[6]。儿童行视频脑电监测的步骤:用洗发水洗净头发及头皮,晾干后,医务人员用75%乙醇再次去除头皮及耳垂油脂,然后将盘状电极盛满导电膏,粘贴在头皮上,电极需紧贴头皮,一般头皮上需粘贴23根电极,双耳垂粘贴2个电极,电极粘贴后用防过敏、透气性好的纸质宽胶带固定各个盘状电极与皮肤粘贴处,最后用网帽罩住整个头皮上的电极。以上固定的目的是保证耦合剂能更好地传导信号,降低电阻,以提高视频脑电监测检查的准确性。但儿童时期皮肤薄嫩,抗损伤能力低,尤其是婴幼儿的皮肤结构发育尚未完善,表皮和真皮结构以及皮肤附属器与成人相比有显著差异,婴幼儿皮肤的角质层和表皮厚度显著低于成人,角质层厚度比成人薄30%,表皮厚度薄20%[7],易受压发生破损,视频脑电电极连接导线处易对患儿头皮造成损伤。目前国内外对于脑电所致的儿童头皮损伤研究较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使用国产视频脑电图仪(pn-net)32导eeG视频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法,摘下脑电监测电极后,患儿的头部(以额头、骨突隆处较为突出)、双耳垂产生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如发红、破溃、糜烂甚至水泡。我院前期研究中发现在228例视频脑电患儿中头皮损伤发生率为39%[8]。头部皮肤损伤的产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焦虑,甚至影响患儿继续行视频脑电监测。脑电监测设备产生的头皮损伤主要是由金属盘状电极与导线连接处直接压到头皮导致,当前国内外缺乏预防损伤的具体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适用于视频脑电的头皮保护措施,以减少视频脑电电极接头处对皮肤的压力性损伤,设计了多种护理干预措施,选择对行视频脑电监测患儿进行预防头皮损伤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儿科行视频脑电监测的25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棉球组、3m水胶体敷料组、3m硅胶胶布组、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将不同组患儿安置在不同病房防止相互沾染。纳入标准:诊断为癫痫行视频脑电监测;监护人同意参与本研究;视频脑电监测时长为12~28h;患儿头部皮肤完整。排除标准:中途要求退出研究的患儿;局部皮肤有感染;患有皮肤病(如皮疹等)影响损伤的判断。对入选患儿家长告知预防脑电监测引起头部皮肤损伤所用护理方法的目的、作用,取得患儿及家长的知情同意,家属都能充分理解并给予配合。本研究参与课题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五组癫痫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脑电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使用国产视频脑电图仪(pn-net)32导eeG进行视频脑电监测,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法放置监测电极。患儿的视频脑电监测均由科室固定的3名护士及2名技师完成。3名干预护士均为科室经验丰富的护士,在干预开始前对护士进行统一培训。2名技师为长期在儿科病房进行视频脑电监测的技师,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由护士和技师配合完成视频脑电监测电极的安放及保护措施的实施,对不同组别患儿采取对应的皮肤保护措施。

1.2.1对照组医嘱通知进行视频脑电监测后,按照病房常规视频脑电监测的固定方法进行视频脑电监测的电极固定。由护士协助患儿进行头部清洁,通知技师安装视频脑电监电极,固定部位使用酒精涂擦脱脂,涂抹导电膏,安置电极,然后使用网套进行整体固定。护士协助保持患儿安静,在安装结束后告知患儿家属视频脑电相关注意事项[9]。

1.2.2棉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协助技师在电极线接触压迫皮肤的部位放置棉球,棉球临床方便获取、价格低廉,能避免金属的盘状电极与导线连接处直接压到头皮。

1.2.33m液体敷料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协助技师在电极接触压迫皮肤的部位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涂抹一层3m液体敷料。阳绪容等[10]研究显示,3m液体敷料能有效隔离电极片与皮肤的直接接触,使皮肤不受电极片的刺激,且监测数据有效。说明局部皮肤应用3m液体敷料不影响仪器的使用效果。

1.2.43m硅胶胶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3m硅胶胶布撕成2cm×3cm大小贴于电极线下易受压部位,降低局部压力,避免金属的盘状电极与导线连接处直接压到头皮。3m硅胶胶布产品说明书中提到该款胶布有适合于婴幼儿、敏感脆弱肌肤预防/处理擦伤、皮肤皱裂、透气性好的特点。

1.2.5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视频脑电监测前将水胶体敷料剪成2cm×3cm的小块贴于电极线下易受压部位,避免金属的盘状电极与导线连接处直接压到头皮。本研究采用的水胶体敷料减压贴为半透明自黏性敷料,有很强的吸收液体能力,有助于维持皮肤表面适宜的湿度[11],不仅是一个屏障,同时可以保留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缓解皮下淤血[12],且有一定的减压作用[13]。

1.3观察指标

研究结果数据的采集均由参与试验的3名护士完成,在患儿摘下视频脑电监测电极后及时进行评估,查看患儿头皮有无损伤以及损伤程度,使用自行设计的资料收集表进行记录。

1.4评价方法

皮肤受损程度采用目测判定法,分为4级:0级:正常,皮肤无发红;Ⅰ级:轻度肤红,肤色呈胭脂粉色;Ⅱ级:皮肤明显肤红,鲜红色;Ⅲ级:肉眼见皮肤水疱、破损[14]。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记录,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五组患儿头皮损伤程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显示,棉球组、3m硅胶胶布组患儿视频脑电后头皮损伤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3m液体敷料组、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组患儿视频脑电后头皮损伤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棉球组和3m硅胶胶布组患儿头皮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视频脑电是小儿神经科用于癫痫诊断的关键方法。相关研究发现,常规脑电图检出痫样放电率为2.5%~7%,癫样放电不能发现则占40%以上[15]。动态视频脑电图可对患儿持续监测,监测记录时间长,能全面记录患儿各生理状态(清醒或睡眠)及刺激下脑电活动,因此对发作期、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捕捉更敏感[16],有助于医生判断异常波形与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5],多由技师操作监测过程,但同时护理工作必不可少[17]。但是由于视频脑电时间较长,局部皮肤在电极的压力作用下缺血缺氧而发生改变[18-19],极易引起患儿头皮损伤,增加了患儿的不适感,为护理工作提出挑战。

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篇9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系血液传染性疾病,是梅毒螺旋体经过胎盘进入胎血循环中所致的梅毒。或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接触早期梅毒母亲外生殖器的初疮而受感染。

我科2010-2011年共收治5例先天性梅毒患儿,都是足月顺产儿,只有1例出现典型皮疹表现,皮肤脱屑较多,其余4例无明显症状及体征。

病情的观察:

大多数新生儿刚出生后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于2~3周逐渐出现,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患儿各方面表现,皮肤损害为先天性梅毒最具特征的表现,密切观察皮损症状减轻或加重;黄疸者注意肝、脾,肝功能情况,观察皮肤黄染程度并做蓝光治疗,贫血者留意血象及出血现象;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防止神经梅毒的发生

消毒隔离措施:

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也可经血液传染或接触污物而传染。梅毒螺旋体的生存力较弱,在干燥环境中和阳光直射下迅速死亡,普通消毒剂在短时间内死亡。将患儿置于隔离单间,所有的物品应专人专用,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地面、床单元用含氯消毒液拖抹。物品放置于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中30min再处理暖箱、蓝光箱用后先用紫外线照射1h,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内外,出院时所用过的物品均要暴晒或紫外线照射;患儿的排泄物、分泌物要浸入盛有0.5%过氧乙酸的容器内浸泡1h或与含氯消毒液搅拌后放置2h后再倒入卫生间。使用一次性中单、一次性尿布。严格探视,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隔离房,家属探视时在探视走廊避免接触患儿。护士要注意保护性隔离,操作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后及时用消毒液浸泡手消毒。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在行头皮或四肢静脉穿刺时要注意避开皮肤斑丘疹部位,动作轻柔,不要碰破皮疹处的皮肤,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在为患儿治疗和各项操作过程中,应防止针头、锐器等刺伤,也要防止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皮肤黏膜。

护理措施:

皮肤护理:先天性梅毒的典型表现为皮肤损害,全身皮肤均可见,尤以头面、臀部及四肢末端多见,并可遍及全身。皮肤损害具体表现为疱疹、糜烂和严重剥脱性皮炎。护理上予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根据病情每日进行沐浴或擦浴1~2次,并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及时更换衣物及尿布。皮肤破损处涂百多邦软膏抗感染,皮肤干裂时涂鱼肝油软膏。以防粪便直接与皮肤接触,防止尿布性皮炎的发生。

眼睛口腔及脐部的护理: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常见表现为眼睛分泌物多,先用生理盐水棉签拭去眼部分泌物,再给予托百士滴眼液滴眼,4~6h/次,加强口腔粘膜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洗净口腔内残留。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因长期用抗生素后易引起白色念珠菌感染(鹅口疮),因此要做好口腔护理,予2.5%碳酸氢钠清洗口腔后涂上制霉菌素甘油。

喂养的护理:要尽早给予喂养,可根据患儿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或随时调整奶量,耐心喂养。对吸吮能力差或不能吸吮者可用胃管喂养,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还可以给予非营养性吸吮锻炼患儿的吸吮能力。

用药护理:青霉素是梅毒的首药选物,患儿用5~10万U/(kg・次),2次/d,连续2~3周。因用药时间长,我们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注射,能留置3~5d,可保护患儿血管,减轻患儿痛苦,避免皮肤的损伤。做好卫生宣教

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篇10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皮肤抓伤;管道脱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5)06(a)-0180-03

analysisoneffectofnursinginterventiononpreventingneonatalskinscratchesandpipelinefromfallingout

CHenXiu-liZHonGKui-yingweiXian-jiaoZHonGXiao-min

Departmentofneonatology,maternityandChildren′sHealthCareCentersofHuidongCountyinHuizhou,Guangdongprovince,Huidong516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nursinginterventiononpreventingneonatalskinscratchesandpipelineoff.methods140casesofnewborninourhospitalwererandomlydividedintoresearchgroup(handswrappedwithgauze,oxygentubewithbutterflywings-mounted,stomachtubewith3mtransparentdressingfixation),andcontrolgroup(donotpackhands,oxygentubeandstomachtubearefixedasconventionalmethod),eachwere70cases.theskinscratchandpipelineoffrateandnursingsatisfactionratewerecompared.Resultstheskinscratchwas0case(0.0%),whichwasbetterthan5cases(7.14%)ofcontrolgroup(p

[Keywords]nursingintervention;newborns;Skinscratched;pipelineoff

新生儿无自主能力以及意识,住院期间易发生皮肤抓伤、抓脱氧管、输液留置针等风险事件[1]。如果发生新生儿抓脱输氧管、输液置留针而医护人员和家属未及时发现,对新生儿的健康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威胁生命[2-3]。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妥当固定管道,对于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防止管道脱落有积极作用[2]。笔者选取本院14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神志清,反应好,肢体活动自如,无使用镇静药;②取得患儿家属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70例包括男性患儿41例,女性患儿29例;胎龄32~40周,平均(36.3±1.1)周;出生体重1300~3400g,平均(2748.6±256.5)g。对照组70例包括男性患儿38例,女性患儿患儿32例;胎龄32~40周,平均(36.9±1.7)周;出生体重1300~3400g,平均(2751.5±237.8)g。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和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组选取新生儿头皮、手背足背静脉,采用常规输液方法输液,使用新生儿专用3m透明敷贴,以常规敷料缠绕式固定,新生儿手部掌心以棉球填塞,指甲用金刚砂纸打磨,用纱布包小手,输氧管的鼻部采用蝶翼式固定,使用专用的小儿防过敏敷贴固定在脸颊,更换部位涂抹石蜡油,胃管以透明敷料固定于新生儿下颚部。注意,包裹新生儿小手的纱布需每日更换,并金刚砂纸打磨新生儿指甲,以防止抓伤。由责任护士详细记录新生儿皮肤抓伤,氧管、胃管、输液留置针等脱落情况。

1.2.2对照组对照组吸氧鼻导管采用传统固定方法,使用医用胶布贴在鼻导管前端交叉贴在患儿上嘴唇,再用一条胶布贴在脸颊部固定,经口留置胃管使用医用胶布贴在胃管后交叉贴于患儿下颌部。新生儿不戴小手套,也不采取其他方式包裹小手。由责任护士详细记录新生儿皮肤抓伤,氧管、胃管、输液留置针等脱落情况。

1.3效果评价[4]

由责任护士记录皮肤抓伤,输氧管、胃管、留置针脱落情况,皮肤抓伤、管道脱落1次均分别按1例计算。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填写,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

1.4观察指标

综合比较两组患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发生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无一例皮肤抓伤,对照组皮肤抓伤率为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发生情况比较[n(%)]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讨论

新生儿机体防御功能不全,易发生病原体感染。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防止新生儿皮肤抓伤,防止管道脱落[5-8]。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初期,不提倡对新生儿采取全身包裹的方式,易造成患儿的烦躁与恐惧,不利于新生儿皮肤的呼吸,压疮发生率高[9-10],可损伤患儿肌肉组织,甚至引起骨折,且不利于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11-12]。婴幼儿早期触觉敏感,为防止抓伤,给新生儿戴手套的方法及时有效,但不利于新生儿早期触觉的发育,影响其指端的神经发育[13-14]。采取手部掌心以棉球填塞,指甲用金刚砂纸打磨,用纱布包小手的方法,可有效避免新生儿皮肤抓伤,防止其将身体的管道抓脱,同时,有助于提高早期新生儿的持握反射能力[15]。王欣等[16]的研究认为,恰当的固定对于防止管道脱落、防止新生儿自身抓脱至关重要,其中,固定位置、固定手法是影响管道脱落的重点[17-19]。因此本研究中研究组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及新生儿专用3m透明敷贴,以常规敷料缠绕式固定,新生儿手部掌心以棉球填塞,指甲用金刚砂纸打磨,用纱布包小手,输氧管的鼻部采用蝶翼式固定,胃管以透明敷料固定于新生儿下颚部,对照组吸氧鼻导管、胃管均按照常规方法固定,旨在探讨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本结果表明,研究组无一例皮肤抓伤,对照组皮肤抓伤率为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皮肤抓伤,降低输氧管、胃管的脱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靖梅.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90.

[2]杨仕美.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213-214.

[3]徐立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管理[J].吉林医学,2012,33(15):3325.

[4]符婵,韦艳飞,梁婧.鸟巢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光疗抓伤与擦伤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86-87.

[5]刘惠敏,朱静,谢宁.康复新治疗1例新生儿面部破损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6(14):201-202.

[6]车月苹,吴小花.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儿皮肤破损发生率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7):221.

[7]赵吉义.新生儿筛查足底采血穿刺法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169-170.

[8]刘桂娥.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141-142.

[9]杨琴.参与式管理在控制患儿皮肤破损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21(10):79-81.

[10]白兴武,刘金霞,卢安,等.母源性免疫传递在增强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中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07-408.

[11]杨新芳.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6):198-199.

[12]郑海霞.新生儿尿布皮炎的预防策略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122-124.

[13]谢多希,杨周,朱艳乐,等.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降低新生儿皮肤脓疱疮感染率[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606-607.

[14]刘丽华.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105-106.

[15]戴月映.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904-1905.

[16]王欣,高玉先,李春艳,等.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2,27(7):31-32.

[17]陈春梅,业萍,龚静,等.新生儿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手术配合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9-70.

[18]陈拢张玉侠,顾莺,等.新生儿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39-740.

[19]郑晓萍,陈红,陈晓春.新生儿糖尿病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