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十篇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十篇

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5:22

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篇1

1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国内研究现状与水平

目前国内对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的文章较多,2010年11月22日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学术文献总库中利用高级检索功能以{题名“电子商务”并且“盈利模式”或者题名“电子商务”并且“赢利模式”}作为搜索程式搜索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共找到结果76条,属于学术文献的(来源于期刊数据库、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重要会议数库)的共有65条,具体分布如下表:

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关于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研究情况,我以题名关键词“盈利模式”或者“赢利模式”在CnKi中国知网中进行搜索,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共搜索到2038条结果,属于学术文献的(来源于期刊数据库、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重要会议数库)的共有1196条。通过分析结果中与“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相关的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类别:

1.1从整体上探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

1.1.1研究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概念与要素

郑淑蓉(2003)最早在国内对电子商务的赢利模式进行了定义,她认为电子商务的赢利模式指的是商务网站如何能够用相对较少的费用达到较多收入的特定的运营方式。[1]

西南交通大学的叶乃沂,他(2004)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是企业在价值链系统一定位置上为目标市场提供价值而盈利的方式,由e化市场环境、客户关系、产品创新、财务要素、企业资源和业务流程等六个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依赖,共同确定了商业模式的构成和特点。[2]

吕赞、陈志刚(2008)认为企业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在面对网络企业发展战略的审视过程中,一个好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解以下一系列问题:电子商务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是什么样的价值;成本发生的方式是什么样的;收入如何取得以及如何在提供价值的过程中保持竞争优势等。要素为:利润点、盈利对象、利润源、利润屏障。[3]

1.1.2从具体策略或措施来探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

郑淑蓉(2003)指出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超常规的运营方式包括:专业定位,特色服务;创造价值,免费与收费并举;立足增值网络业务,瞄准增值电信服务;挖掘网站生存空间,与传统企业相结合。[1]

应若平(2003)认为目前各类电子商务网站都在创建虚拟市场和提供增值服务等方面开拓业务,力图成为专门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大而全的网上零售业缺乏竞争优势,应以信息服务为发展的突破口;门户网站靠广告收入收支难以平衡,必须开拓信息服务的市场;专门化的信息服务网站市场定位准确,有着确定的赢利前景。电子商务网站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不只是传统商务在网络上的自然延伸,而是传统商务在网络上的升级和扩展,信息服务平台是共享信息资源与实现增值服务功能的最佳方案。[4]

1.1.3研究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分类

穆峰(2001)认为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主要有买方主导市场网站盈利模式(产业主导企业策略联盟)、第三方电子商务中心的盈利模式。[5]

李常建(2004)根据利润在价值链上来源环节,可以把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分为以下几类:生产成本的降低、第三方利润、创造顾客价值、提供信息服务。[6]

李先锋、白庆华(2004)认为电子商务基本的盈利模式为在线销售商品模式、在线销售数字内容模式、在线提供服务模式、交易费用模式四种模式。[7]

杨青云(2010)认为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盈利模式有会员制收费模式、网络广告收费模式、搜索竞价收费模式、交易费用收费模式、增值服务收费模式等。[8]

1.2按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探讨各类别电子商务盈利模式

1.2.1分析B2B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

王立、张文斌(2005)认为发展国内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对策:利用平台的基础数据和交易数据,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等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支持;利用互联网和自身的信息优势,为买卖双方撮合交易、减少中间环节、整合供应链;利用最新技术构建先进数字商务平台;整合B2B商务平台和网络新兴的流媒体技术,为电子商务带来新的盈利点;提供采购、验货、担保、招标、品牌包装、专家咨询等业务。[9]

黄达(2006)研究指出第三方B2B门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广告收入、风险投资和为用户提供服务所收取的费用。[10]

孙学文(2007)研究指出我国B2B网站盈利主要方式如下:会员费、广告费、竞价排名;我国B2B网站盈利模式的创新发展可以通过开展增值服务、网站联盟与合作。[11]

范军环(2009)以阿里巴巴、慧聪、生意宝等上市公司为例,结合B2B电子商务公司的年报数据对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得到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为:会员制收费模式、网络广告收费模式、关键字搜索与点击(竞价排名)推广、关键词搜索与黄金展位、“企业建站”有偿服务、资金服务。易观国际认为,“低价基础会员+收费增值服务”将成为未来B2B电子商务公司会员收费的主要模式。[12]

1.2.2分析B2C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

余绍军(2005)认为B2C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决定了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模式,不同类型的B2C电子商务企业其盈利模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B2C电子商务企业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盈利:销售本行业产品、销售衍生产品、产品租赁、拍卖、销售平台、特许加盟、会员、上网服务、信息、广告、咨询服务。[13]

童利忠、朱义(2007)认为适合局域性B2C电子商务网的赢利模式有:网上零售、获取差价和商品登录费,局域性商业信息和局域性商业广告有偿,网上铺面出租,C2C电子商务,与传统的电话销售结合。[14]

赵涛、郑诗田(2009)根据B2C网站的利润来源,进一步分析了我国B2C网站直接和间接的两种盈利模式,他们认为B2C网站直接盈利来源主要有:实体产品交易营收模式、网络广告营收模式以及收费会员制营收模式等;间接盈利来源为可以通过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实现盈利如B2C网站网上支付营收模式、B2C网站物流营收模式、B2C网站信用认证营收模式,同时认为B2C网站的自身条件,网站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网站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是B2C网站赢利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15]

1.2.3分析C2C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

分析C2C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的文章较多,在以上12篇硕士论文中就有2篇如吉林大学张跃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C2C电子商务平台盈利模式研究》、北京大学王丹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我国C2C电子商务网站的盈利模式探析》;期刊文章中对于C2C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的文章也不乏:梁欣(2008)分析了我国C2C网站现有的盈利模式:会员费、交易提成、广告费、搜索排名竞价、支付环节收费,并对C2C网站盈利模式展望认为收费模式要立足于以下3点: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胜人一筹的盈利模式是难以模仿的、成功的盈利模式是脚踏实地的。[16]

1.3从行业角度探讨行业电子商务盈利模式

从行业角度探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也是国内学者的研究很重要一个方面,目前国内学者从行业角度探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中对于旅游行业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较多:

冯飞(2003)[17]、刘国强,汤英汉(2005)[18]通过研究指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选择策略与判断标准,同时旅游电子商务应该跟传统产业进行结合。

胡进(2006)从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实际出发,全面分析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几种不同的盈利模式:专业性综合旅游电子商务网盈利模型、面向最终消费者的B2C模式、传统旅游企业开办的综合性旅游网站、政府主导建设的电子商务平台。[19]

李晶(2008)在国内外旅游电子商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国内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74家在线旅游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基于业务种类的调查研究,并通过对携程旅游网业务种类及财务报表的深入剖析,探讨了在线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模式。[20]

王树银(2008)认为两种典型的旅游行业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为:模式一:“鼠标水泥”式与传统经济的结合;模式二:“水泥鼠标”式的传统经济中的新成分。[21]

其它行业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探讨,目前较少,王小伙、陈年生、雷光明(2003)提出茶业电子商务的“aBC”模式。[22]

1.4进行成功电子商务案例研究探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

通过成功电子商务案例的研究对于其它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很有借鉴价值,国内学者也纷纷关注成功电子商务公司的盈利模式:

叶小卉、田大钢(2003)通过对e城便利站在客户价值、范围、收入结构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其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对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论述,并简要描述了该模式的发展前景。[23]

钱峰、周波(2007)认为南方航空公司在国内率先大规模推出电子机票这一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分析了南航电子机票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24]

阿里巴巴是世界目前最成功的B2B网站之一,是中国电子商务的一面旗帜,对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的探讨成为了国内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探讨的重点。孙蕾、段常瑞、宋婷(2008)[25]与宋沛军(2009)等学者研究了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26]

1.5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研究

移动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与应用的重点,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探讨最近这几年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孙艳斌(2008)从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开始,随后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的价值链构成,并根据不同情形分析了其盈利模式为娱乐模式、广告模式、资信模式。[27]目前硕士论文中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的论文较多,在以上找到的12篇硕士论文有2篇。官士燕(2008)在普通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移动业务的特点,总结了移动电子商务在通信业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短信、彩铃、“X”三次、网上营业厅、构建电子商务综合应用平台、网上信息服务、提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服务等模式。[28]张灏(2009)移动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分别为移动电子商务单因素的整合模式(如i-mode模式、通信和技术整合模式)、移动电子商务的多因素的整合(软件/技术、服务和通信的整合、服务、通信和信息的整合、技术、服务和信息的整合)。[29]

2述评

2.1当前的研究不足

2.1.1对于盈利模式的概念还没有公认的概念。

对于盈利模式的研究虽然成果众多,但是目前对于盈利模式的概念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概念。

2.1.2研究方法单一。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于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研究学者们更多是进行描述性分析,而缺少采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论证,采用的研究方法也缺少采用实证分析,对一个具体理论的产生应该是既要有描述同时还要数据进行论证的,但是由于目前对于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时缺少数据的论证也就导致相关理论缺少说服力。

2.1.3国内研究更多的只是重复国外的研究。

国内研究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文章这几年明显增多,但研究的内容更多只是把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照搬,同时缺少把相关国外研究成果在中国情境下进行论证。

2.1.4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

虽然国内外对于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研究文章众多,但是实际上对于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研究还是落后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很多研究也正是基于已经成熟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当然理论应该是来源于实践,并被用于指导实践的,但是理论明显落后于实践将会导致电子商务企业走很多的弯路。

2.1.5研究层次不高。

分析研究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核心与重点期刊较少,对于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的博士论文没有,而硕士论文也仅仅12篇,整体的研究层次不高。

2.2未来研究方向

展望未来,对于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研究我觉得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向:

2.2.1中国情境下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研究

中国市场一直被世界看好,中国也成为国际上学术界的重点关注的一个研究对象,对于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很多在国外被证明的模式是否适合中国情境未来将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2.2.2新的电子商务形式盈利模式的研究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式是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而不断产生新的形式,未来的电子商务也将出现更多新的形式,对于新的电子商务形式的盈利模式的研究也将不断发展。

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篇2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我国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仍属于新兴行业,其商品和服务与传统行业运作模式有着天壤之别,许多的互联网企业只是一味的模仿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从企业实际出发,从而造成盈利模式选择不准确,不清晰。主要表现在:

盈利模式易模仿,核心业务竞争力不强。当下很多互联网企业,只是简简单单的模仿,而不是去探索符合企业自身的盈利模式,由于缺乏盈利模式创新点,直接威胁企业自身的盈利状况。例如以酒店预订为主要利润源的携程,其上游企业如七天连锁酒店等纷纷建设自己的网络平台和手机app直接参与酒店预订竞争蚕食携程市场。

盈利模式单一。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信息膨胀,变化速度前所未有。互联网企业不能只提供传统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日益变化的需求。目前的消费趋势是一个账号,多种服务体验。然而大多数企业未能适应环境变化,仍然采用单一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定位不准。许多互联网企业已经认识到单一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开始纵向扩展业务或横向联合互补企业进行合作。但是采取这种方式方法的弊端是业务量增加,分类不明确,多而混乱。收费方式复杂,业务分成很难形成统一标准,最后导致企业改革转型步伐放缓。

二、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

1.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分析

首先,移动互联网发展更进一步。新的商业模式在新的服务形态、新的技术的不断创新下,与深度集成的数据、云端计算互相作用,对互联网产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第二,电子商务还将保持迅猛发展势头。传统企业进入电商的规模和程度,以及于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创新,将决定其价值和影响力的发挥。

第三,互联网将广泛应用与各国家部门、各地政府以及其他公共事业单位。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互联网的深层次发展,国家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引导大众群体对互联网的认识。

第四,伴随新兴行业不断发展,互联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必将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例如互联网犯罪。此时,法律环境的不断完善将推动互联网持续健康的发展。互联网行业也必定将在法律不断完善的同时也更新改良,最终走向成熟。

2.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盈利模式有:

(1)信息交付型盈利模式

采用信息交付型盈利模式的互联网企业,主要表现为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信息中介和咨询是指网站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使两个及以上需要交易的客户之间取得联系,并从中向上游企业收取广告费和佣金。信息交付型盈利模式的应用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应该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专业咨询网站或者手机app)。通过免费提供商业信息来获取会员,当会员基数达到一定数量,可以通过投放广告来收费。

其次,建立金字塔信息消费模式。信息消费的一大特点是,信息不会因为使用次数的增多而消耗,反而会被信息消费者凭主观意志和实际体验反复加工,因此必须对用户群体进行细分,有针对性提供新的增值服务,并对用户反馈信息进行深加工。

(2)服务销售型盈利模式

服务销售型盈利模式的首要问题是看这种盈利模式能对企业经营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能够为顾客带来什么价值,一个公司要想持续盈利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商品定位要准确(顾客需要什么)。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是希望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项目,还是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不同的战略定位将带来不同的经营效果。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要求企业要做到从卖产品到卖解决方案的转型。

客户群定位要准(顾客是谁)。在客户的定位上,要对客户结构从工作、年龄、性别、购买能力与购买意愿等多个方面进行细分。

合理的价格定位(如何满足他们)。合理的价格是影响产品或服务销售的重要因素,它主要的竞争手段,是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有效途径。在确定商品价格时要考虑因素很多,不仅仅是成本、供求关系和竞争等。同时还要考虑商品销售价格是否与商品价值相一致,要将个性化定价策略、声誉定价策略、谈判议价策略、网络促销定价策略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灵活多样的定价策略。

3.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实现路径

利润点是企业为满足客户的某种需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即是顾客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市场中未被满足的需要形成了利润的源头。

利润源是企业的目标市场,即客户。客户由于不同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也各有不同,以确保企业能最有效为客户服务又能将客户价值最大化,必须对用户群进行细分。

利润杠杆是一系列的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是对一系列关系的处理和整合。对于企业所面临的诸多关系,包括企业自身、客户、生产管理等。

利润屏障是企业为保障其持续盈利而选用的策略,它使企业在行业内处于最佳定位,保持核心竞争力,有效抗击竞争作用力,或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影响这五种竞争力,即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即将进入行业的竞争者、替代品生产商、供应商和买家。这五种作用力共同决定行业竞争强度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总结

互联网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盈利模式是互联网企业创业者和守业者主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认识到:互联网产业盈利模式和传统产业盈利模式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就引起来我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保罗・H・蒂默斯.六大电子商务发展战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阿兰・奥佛尔.克里斯托福・得希.互联网商务模式与战略一一理论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篇3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净现值股价

并购(m&a)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简称,企业并购概念是在1990年以后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现象的出现逐渐流行开来的。按企业的成长方式划分,企业并购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三种类型。企业并购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追求利润是投资者的原始动力和出发点。一个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可产生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进入新的行业或新的市场等多种协同效应。因此,一项企业并购活动,不仅要考虑操作上的可行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经济上的合理性。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涉及企业价值评估、并购价格确定、并购后双方企业财务变化等内容。本文着重从企业并购后双方企业财务变化方面进行讨论,并对并购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企业并购后双方的财务变化

1、计算并购方的净现值

并购方的净现值=并购方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收购价格=并购引起的企业价值的增加量-收购价格

并购方的净现值是反映并购能使并购方企业净增加多少价值的指标。只有当这一净现值为正值时,对并购方来说此并购方案才是可取的,净现值越大,对并购方越有利。

被并购方的净现值=并购价格-被并购企业并购前的价值=并购价格-被并购企业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

对于被并购方来说,只有被并购方的净现值大于零,才能说明被并购方出售自己的方案是可行的。

2、并购后每股盈利的变化

在双方都是股份制企业的情况下,并购对双方每股盈利产生着重要影响。双方都应要求并购后自己的每股盈利增加。

假定企业a并购前的股票市价为每股80元,企业B的股票市场价格为每股50元。现在企业a要收购企业B的股票,为了实现收购,必须付出高于企业目前价格的价格,假定为每股56元,则股票交换比例为0.7(56/80)。下面分析这一价格对双方每股盈利的影响,包括并购后初期的每股盈利和并购后较长时期的每股盈利。

(1)并购后初期的盈利

假定企业a和B并购前的财务指标如表1所示。

企业a必须发行14000股(200000.7)股票,将企业B的20000股收购下来,收购成功后,企业a的发行在外股票为134000股(120000+14000)。在并购初期,假定两家企业的盈利数未变化,并购后普通股股东可得到的盈利数量为580000元,企业a的每股盈利就等于4.33(580000/134000)元。企业a盈利水平上升而企业B的盈利水平下降。由于企业a与企业B的股票交换比例为1:0.7,所以,企业B原股东与并购前相比,实际每股盈利下降到3.03元(4.330.7)。因此,并购后企业a的每股盈利从4元上升至4.33元,企业B的每股盈利从5元下降到3.03元。

这一结果的产生,究其原因,是由于企业a的市盈率高于付给企业B的市盈率造成的。企业a的市盈率为20,付给对方市盈率为11.2(56/5)。当情况相反时,即企业a付给企业B的市盈率高于企业a的市盈率,则会导致相反的结果。例如企业a以每股125元价格收购,则双方股票交换率为1.5625∶1(125∶80),企业a需发行新股31250股(1.562520000),则并购后股票总数为151250股(120000+31250)。据此计算,并购后企业a的每股盈利为3.83元(580000/151250);企业B原股东的每股盈利为5.99元(3.831.5625)。因此,并购后,企业a的每股盈利从4元下降到3.83元,而企业B的每股盈利从5元上升到5.99元。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收购企业的市盈率大于付给被收购企业的市盈率,则收购企业的每股盈利增加,被收购企业的每股盈利减少。反之,若收购企业市盈率小于付给被收购企业的市盈率,则前者每股盈利减少,后者每股盈利增加。除了市盈率这一影响因素外,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盈利额的差别也是影响并购后双方每股盈利的重要因素。如被并购方企业的盈利额相对于并购方企业盈利越大,并购方企业每股盈利就会增加得越多。

(2)并购后每股盈利的长期变动

对于这一并购方案来说,有时企业并购后,初期的每股盈利虽然比并购前减少了,但从长期来看,却会超过并购前的水平,这种并购方案仍是可接受的。只要并购后的企业每股盈利的增长速度能超过并购前并购方企业的每股盈利增长速度,并购后并购方企业的每股盈利就回逐年增加,最终超过并购前的每股盈利。假定并购方企业a仍旧按照1.5625∶1的比率换取被并购方企业B的全部股票。如果企业a不并购,每年的盈利将按照5%的速度增长;如果并购了企业B,总盈利则按8%的速度增长。这样,可计算并购后5年内企业a每股盈利的变化,如表2所示。

(注:a按增长率5%计算;b按发行在外股票数120000计算;c按增长率8%计算;d按发行在外股票数151250(200001.5625+120000)计算。)

因此,按照1.5625∶1的比率交换企业B的股票,尽管并购初期企业a的每股盈利会下降,但第二年就会超过其初期盈利,以后逐年增加。由此说明,对于a来说,这一并购方案仍是可行的。

以上从现金流量和每股盈利两个财务指标出发,分析了并购对双方的影响。并购方的净现值可以反映并购的长期效益,而每股盈利只能反映企业并购后当年的即时效益,因此还要分析并购对以后若干年可能发生的影响。实际中,这两个指标通常是同时使用的。分析净现值,可以使并购方了解并购能否带来长期效益;分析长期盈利变动,可以使其了解长期效益取得需要的时间。

3、并购对每股价格的影响

显然,只有并购后股票价格得以提高,并购双方才会对并购方案采取认可态度。假定并购前企业a的股票市价为80元,企业B的股票市价为50元,企业a以高于企业B股票市价的价格,即56元收购,这样,企业B首先从收购中获得股价上升的好处。下面分析此项收购对企业a的股票价格的影响。假定企业a和企业B并购前的有关财务数据如表1所示。并购企业a的市盈率保持不变,则并购后的企业有关财务指标如表3所示。

因此,通过并购,企业a的每股赢利从4元上升到4.33元,股票价格从80元上升到86.60元。

上例中,并购后双方的股票价格都得以提高,其原因主要是公众对并购后企业的心理预期因素,即对企业发展仍抱有乐观态度,致使并购后企业的市盈率仍能维持在企业a并购前的水平上。反之如果市盈率下降,则股票价格也随之下跌。

在并购的企业财务分析中包含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许多量化指标是随着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状况、公众心理因素等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财务分析,可对并购方案的可能效果进行相对科学、准确的评价和预测,从而为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企业并购后的整合

企业在实施并购战略之后能否取得真正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并购后的企业整合运营状况。也就是说,当进攻性企业完成收购时,它只是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步。而后,如何保持被并购企业与收购企业在经营战略和管理体制上的一致性,如何对被并购企业的人事安排作出调整以及如何进行财务会计重整与生产资料重组,都需要并购企业在日后的经营中逐步实现和完成。

1、企业整合

在并购计划完成之后,并购企业只有将被收购方的发展轨迹纳入自己的整体经营战略,取得协同效应,才能发挥出“1+1>2”的整合效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流动必然要突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限制,但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既有体制下,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并购其难点不在于能否实现形式上的并购,而在于并购后的管理和控制。即使是同行业、同地区的企业并购,制度整合与管理共融都是决定并购各方业绩的关键。因此,企业应有效地利用其拥有和购买的生产要素,避免在重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整合风险。并购后企业的资产调整要与相应的管理制度相配合,在制度整合中,既需要把握好整合的度,也必须考虑管理环境差异,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安排,明确划分个人与各管理层次的边界,避免内部过度竞争的边界摩擦而引起不协作的非效率现象;并购后的企业同样面临文化整合和被并购企业的人才稳定和激励问题,并购后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沟通渠道留住有用人才,稳固被并购企业原有的销售网络和客户,并不断发展壮大这些无形资产,这必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2、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并购是企业外部资本运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在扩张中实现规模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企业具有小企业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但是,搞好大型企业要注意其内涵,重要的是提高其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规模扩张。如果企业过分强调规模扩张,大量新建或并购企业,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没有得到相应改进的话,必然导致企业链条过长,管理成本加大,形成“规模不经济”现象。因此,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并购并非是所有产业中企业的共同行为。只有通过并购使企业规模达到适度、使成本达到均衡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较好地存活下来。

不可否认,并购是企业占领市场的一条捷径,它与新建企业相比占有明显优势。但并购后的整合运营却是不容忽略的,当一个完全独立的企业进入另一个企业之时,难免会产生“抗体”,如何尽快消除对抗因素,使之迅速融合,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乔梁:规模经济论[m].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郭永清:企业兼并与收购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篇4

needs:需求

n1,用户最基本需求是什么?n2,市场有多大?n3,行业链如何构成?n4,行业发展趋势如何?n5,扩充的需求有哪些?

需求是第一位,没有需求哪里来的市场?没有需求的产品,犹如演员在没有观众的舞台上表演,其实只是自嗨罢了。

approach:解决方案

a1,解决方案如何构成?a2,需求优先级如何定义?a3,技术可行性如何?a4,有无政策、法规风险?a5,版本如何规划,路线图如何定义?a6,各个版本的营销思路如何?重心是什么?

有了用户需求,那么我就要想的就是解决方案。得出的解决方案解决了用户的问题,满足用户的需求,你就有了产品模型,接下来就是考虑产品的实现及发展迭代。虽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好的产品肯定需要营销推广,让它及时的为用户解决问题,互联网时代变化是很快的,所以产品要及时跟进。

Benefits:盈利模式

B1,盈利模式如何?B2,盈利期望(时间、数目)B3,各版本的盈利预计,B4,投入产出评估。

首先,盈利模式是对企业经营要素进行价值识别和管理,在经营要素中找到盈利机会,即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产过程以及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还有观点认为,它是企业通过自身以及相关利益者资源的整合并形成的一种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获取、利益分配的组织机制及商业架构。

你不是天使下凡,也不是慈善机构,能为用户解决问题,当然要想着从中如何获利,并且持续获利,这样产品才可以长盛不衰。

Competition:竞争分析

C1,行业链的竞争,被替代可能性如何?C2,重点竞争对手有哪些?C3,各个阶段,各个版本的目标竞争对手是谁?C4,各个阶段对重点对手Swot分析,USeD策略。

如果以纽带线CRm系统厂商为例,你该如何做竞争分析呢?

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篇5

一、现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评析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现金流量折现法(DCF)的中心思想是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该项资产未来特定期间内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一种主观评价方法,分析结果取决于现金流和折现率两个指标,而这两个变量所需信息完全需要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该模型的应用前提是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预测,在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影响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各种因素,确保未来各时期现金流量的可靠计量。此外,要选择合适的折现率,也就是评估人员对企业未来经营风险的判断。由于企业未来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把握和判断至关重要。

(二)市盈率法市盈率法(p/e)又称为收益倍数法,其实质是把目标企业的财务比率或指标与市场上相似企业的比率或指标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市盈率法是基于成熟有效市场的客观评价方法,适用于有可比对象的成熟市场企业,因此,市场法的核心在于确定合适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市盈率法将股票价格与企业效益联系起来,能直观反映企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是企业价值分析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估值方法,市盈率法涵盖了风险补偿率、增长率、未来现金流和股利支付率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综合性。

(三)经济附加值法经济附加值(eVa)是一个企业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即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差。经济附加值法对企业进行价值分析的核心点是企业的内在价值由当前市场价值(CoV)和未来增长价值(FGV)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对企业当前业务市场价值的度量,后者是企业未来期望增长值的贴现值。如果可以确定企业的当前营运价值,就能进一步估算出未来的增长价值,而一旦这两者的价值都能确定的话,就可以推算出企业未来的收入增长率,通过判断企业能否实现该增长率来确定企业目前的市场价值是否合理。

(四)实物期权法实物期权法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视为若干项实物期权的组合,企业的整体价值由现有价值和实物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前者运用一般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估值,后者则采用期权思想对企业的未来获利机会和潜在价值进行评估,两者相加即为企业的整体价值。实物期权法主要借助于金融期权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方法对企业未来经营过程中的选择权、投资机会等不确定性价值和经营灵活性价值进行量化,从而更好的评估决策的风险性和不确定的投资机会价值。

二、网络传媒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现金流量折现法(DCF)是企业内在价值评估体系中最成熟、最根本的评估方法,然而在对某些网络传媒企业进行评估时却遭到了质疑。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有两个指标至关重要,即自由现金流和折现率。由于网络传媒企业大多是高科技型企业,这两个指标的确定难度较大,同时,网络传媒企业现阶段多数处于成长阶段,净现金流量多为负数,从而导致评估者无法按一般做法,即根据企业的历史业绩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此外,网络传媒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管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不同评估者对同一网络传媒企业的未来预期收益率判断差别较大,从而导致折现率的显著差异。

(二)市盈率法市盈率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中较为经典的模型之一,在网络传媒行业的评估中应用广泛,市盈率法可以直观地将企业的盈利情况和股票价格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企业价值的未来预期。但是,市盈率法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对于亏损企业来说,市盈率根本毫无意义,即使通过将每股收益正常化也无法消除根本问题。其次,对周期性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往往会呈现出较大偏差。最后,对于大多数非上市网络传媒企业来说,找到技术、规模等相似的可比企业,选择合理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存在诸多困难。

(三)经济附加值法经济附加值法(eVa)与现金流量折现法相比,可以更为准确的衡量股东价值,因为前者是在扣除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的基础上来衡量企业收益的,而后者仅考虑了债务成本。经济附加值法与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共同思想精髓都取决于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企业未来净现金流的折现值是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经济附加值法对网络传媒企业进行价值分析时,同样无法克服网络传媒企业的净现金流为负的障碍,无法根据历史业绩来预测未来现金流。

(四)实物期权法实物期权法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风险性以及连续性有较好的体现,能对网络传媒企业的内在价值提供另一种解释,适用于那些未来面临潜在机会、战略决策等选择权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在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方面,实物期权法由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形成合理、适用的通用模型,而且实物期权的种类繁多,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受阻。

三、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方法的修正及应用

(一)理论盈利倍数模型——对市盈率法的修正鉴于对网络股未来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良好预期,著名投行BtalexBrown.inC的证券分析师ShaunG.anderikopo-ulos通过对网络股的长期研究分析,在市盈率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heoreticalearningmultipleanalysis,tema)即p/e/G定价模型。

tema模型的前提假设是市盈率(p/e)的值由企业未来的预期盈利增长率(G)决定,通过乘数因子(G)把企业的市盈率和成长性直观联系起来,使得该模型的分析结果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内在增长性,从而更为准确的反映网络企业的内在价值。

其定价公式:p/e/G=K

即:p/e=G×K

其中:p—每股价格;e—每股收益;G—预期盈利增长率;K—市盈率对增长率的比率。

tema模型适用于那些相对成熟、可持续经营和高速成长的网络传媒企业。在确定企业的盈利增长率(G)时,必须认清该指标为复合增长率,需要综合考虑收入增长和净利润增长两方面因素。K值用于衡量相比于企业增长率的市盈率水平的相对数,一般情况下,K值越小说明相对于预期增长率而言,市盈率就越被低估,则股票价格就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二)网络传媒企业“电广传媒”实例分析根据上述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理论可知,现金流量折现法,经济附加值法以及实物期权法等绝对估值法的理论精髓都是将被评估企业的预计未来收益通过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到当前,得出被评估企业的理论评估价值,虽然绝对估值法可以通过计算、推测出目标企业绝对性、精确性理论价值。但由于在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中所采用的折现率、资本成本率、预测增长率等指标都带有评估者主观判断的成分,对不同的风险补偿率、利率、预测增长率所作出的估值差异往往造成分析结果的显著不同。此外,在网络传媒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多变的形势下,预测目标企业未来5-10年的盈利情况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网络传媒企业“电广传媒”采用相对估值法中的市盈率法(p/e)以及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ema)进行价值分析。

(1)市盈率法的应用分析。一是“电广传媒”每股收益预测。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电广传媒”2011~2013年各年每股收益预测值,本文取各金融机构每股收益预测值的均值,计算得出“电广传媒”2011~2013年每股收益预测值分别为1.556、1.628、1.738。

二是网络传媒行业平均市盈率(p/e)预测,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上述7家网络传媒企业在2012年3月30日的平均市盈率在42倍左右,而此时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17.99,相比较而言,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53.62。根据对“电广传媒”每股收益预测可知,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556、1.628、1.738,这里取网络传媒行业的平均市盈率41.664,上交所平均市盈率17.99,深交所平均市盈率53.62三者的平均值37.758作为“电广传媒”的预测市盈率。可以得出“电广传媒”的合理价格区间为58.75元~65.62元之间。与当时“电广传媒”市价29.12相比,说明“电广传媒”的企业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极具投资价值。

(2)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ema)的应用分析。运用市盈率法来分析网络传媒企业的股票价值时,有时会遇到一些极端情况,从而凸显了市盈率法的操作局限性。现实中,有许多企业的市盈率远高于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甚至有个股的市盈率高达几百倍,例如国恒铁路(000594)的市盈率就高达1642.76,此时就无法运用市盈率法来预测这些股票的价值。但是,如果这些公司市盈率和企业的经营业绩相比较,就可以对这些超高市盈率的股票做出合理解释,投资者就不会再认为这类股票的风险太大了。tema模型正是基于市盈率与增长率之比(p/e/G),充分考虑了企业的成长性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分析。

tema的定价公式:p/e/G=K,当股票估计合理时,K=1;当K1时,说明该股票的市盈率大于企业的实际增长率,则该股票可能被高估了。

根据前文对“电广传媒”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预测知,“电广传媒”的每股预测收益分别为1.556、1.628、1.738。根据“电广传媒”2010、2009、2008年度财务报表数据可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为33.11%,综合考虑“电广传媒”发展情况,假设“电广传媒”未来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4%,当K=1时,则“电广传媒”对应的股票价格区间为52.9元到59.1元之间。

综合市盈率法(p/e)和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ema)的分析结果可知,“电广传媒”极具投资价值,其合理价格区间为52.9-65.62元之间。

参考文献:

[1]曹中:《企业价值评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英)布里金肖著,周金泉等译:《网络公司价值评估——前沿观点》,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

[3]孙继信、李明勇:《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6年第2期。

[4]刘长昕:《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时代金融》2011年第6期。

[5]孟丽莎:《实物期权法对网络企业投资评估的适用性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1期。

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篇6

[关键词]网络营销盈利模式

一、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的涵义

1.网络营销。关于网络营销,定义很多,代表性的有外国学者拉菲·默罕默德所下的定义,他认为:“网络营销是通过在线活动建立或维持客户关系,以协调满足公司与客户之间交换概念、产品和服务的目标”。中国学者冯英健认为“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2.盈利模式。盈利模式是企业或商业机构产出利润的过程与方法。当然,创造或提供价值是产生利润的基础,因此,盈利模式至少应包括价值来源、生产方法和输出方式三个环节。简单而言,盈利模式就是企业或商业机构靠什么来赚取顾客的银子,它向顾客提供什么价值或以什么方式提供价值并以此获得利益。在现阶段以营销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活动中,营销不仅关注价值来源及如何实现,也关注价值的生产方法和价值的输出方式。从发现价值到输出价值所经历的各个环节,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链。网络营销的出现使营销活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介入到价值链及其各个环节。显然,在传奇阶段,网络营销的概念和方法都不明确,谈不上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只是到了萌芽阶段,网络营销开始被应用,各种在线活动,才或多或少地介入到价值链及其各个环节,到了应用和发展阶段,网络营销服务市场初步形成,网络营销才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深入的程度上介入价值创造或提供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定义如下:企业或商业机构以互联网在线活动为基础的介入价值链,创造或传递价值并给自己带来利益的相对固定的活动和过程。

二、国内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的发展及分类

根据对网络营销活动盈利模式的解释,以及国内开展网络营销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现阶段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1.整合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此模式是将传统营销活动与在线营销活动结合以实现价值的一种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它经历了非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过程,与网络的兴起-泡沫破灭-重新发展的历程相一致,体现了人们对网络运用和影响的认识由非理性到理性,以及认识的逐步成熟。整合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主要表现为企业网站+在线销售或订购产品或服务。该模式又分为两种情况:

(1)传统制造业公司建立网站,辅助或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既包括提供在线订购服务,客户定制个性化产品或服务,也包括通过在线的营销工作促使顾客离线购买。如海尔,顾客可以在其网站上按照自己要求定制个性化的冰箱,还可以在线搜索产品信息,并比较、分析和选择。

(2)企业或公司以渠道商的面目出现,建立自己的网站,让消费者通过网上订购来销售别人的产品。如亚马逊,需要指出的是亚马逊的离线营销工作力度如户外广告牌、物流体系的建立和维护甚至远远超过了在线营销活动,这也是把亚马逊划为整合的盈利模式的根据之一。在线销售的盈利模式从电子商务的角度看既有B2B、B2C模式,也有C2C模式。前者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后者如淘宝、易趣等。

2.综合门户网站的跨平台多元业务盈利模式。现阶段,网络的应用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平台:交互平台,主要包括通信、交友、和娱乐三个方面;媒体平台,主要是信息;以及商务平台,支持在线交易,既有B2B,也有C2C。综合门户网站的跨平台和多元业务盈利模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具体发展过程大致如下:

(1)网站+广告。广告收费是早期阶段网站主要的盈利方式。sina、sohu、163等,作为国内的三大门户网站,其综合性和提供的海量信息,使其拥有大量较为忠诚的网迷,保证了很高的点击率,并遥遥领先,因此,广告收费成为其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点击率是广告的主要计费依据,各综合网站为提高点击率,不断增加各类信息,从社会、政治新闻,历史文化,财经到娱乐八卦,应有尽有,而且不断更新,否则将面临点击率下降的风险,这也对该模式如何保持丰富的信息内容以及降低成本提出了要求。对于其他网站,该模式难以模仿。(3)网站+广告+付费会员制+搜索引擎。在网站点击率稳定在一定的峰值以及会员规模稳定的情况下,使用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成为综合网站的又一种收入来源,搜索引擎的出现实际上是由网络自己产生的需要,网站太多,信息量太大,迫使人们思考如何更方便的搜索信息,于是便有了该模式。今天所看到的三大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算是该模式。

3.专业的或细分的基于不同应用平台的盈利模式。根据网络营销利用的平台或以网站为基础提供的不同专业服务,可以将该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2)网络游戏、娱乐模式,该模式利用的是网络的交互平台。代表性的公司有盛大、网易,时间点卡收费或道具增值服务计费。

(3)付费的在线专门(业)服务。主要有在线教育类,如提供e-Learning的新东方;招聘类,收取企业会员费。如中国人才热线、智联招聘以及其他各类大大小小的招聘网站;提供数据和专业信息服务的各类研究网、期刊网,如国泰研究网和万方期刊网等,以及学习交流的平台的各类管理咨询网。当然,后两种服务类型的网站既信息,同时也收取会员费,可以看作会员制营销。

(4)专业的搜索引擎盈利模式。代表有百度、谷歌。竞价排名,搜索营销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实质是做推广,作用类似于广告。

(5)新的洐生盈利模式。主要是新兴的网络中间商。如虚拟商场、虚拟评估机构以及智能(kubuy.com,51compare.com)。

三、网络营销盈利模式成功的原因

网络营销盈利模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其成功均有共同点——向不同顾客提供价值,或者同时向两者提供价值,而顾客则包括企业或商业机构,也包括网络消费者。一句话,以网络为基础,在不同的程度上恰到好处地介入价值链或价值链的不同环节是它们成功的秘密,这一点可结合前述各种不同的盈利模式来具体分析。2.综合门户网站盈利模式成功的原因。综合门户网站跨平台,既是媒体平台,也是交互平台,作为媒体平台,起着信息集聚、作用,参与了营销中的沟通渠道环节,而沟通自然是营销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收取广告费获取利润则是水到渠成;其次,作为交互平台,综合门户网站还提供了新的或专门的服务,如邮箱,以及新的体验,如交友和聊天。对于网民(顾客)来讲,这些是全新的价值。当然搜索引擎服务也是一种全新的价值。

3.专门或专业的盈利模式成功的原因。专门或专业的网络营销盈利模式能够成功,主要是提供了全新的价值或体验,如搜索引擎服务和网络游戏;或提供价值的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相比较而言更便捷或更便宜。如在线教育、研究网、期刊网。专门或专业的网络盈利模式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进入市场时间早,优先取得了规模效应,而且由于网络经济一定规模内存在外部效应为正而边际成本为零的特征,使得后来者在网站规模及目标顾客群规模上没有足够的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进入,形成了较高的门槛。如支持交易的阿里巴巴同时为交易双方提供服务,为双方交易成本的降低提供了机会,并起到了巨大的广告作用,而且随着加入网站交易的顾客量增加,马太效应越明显,这意味着新进入者将面临巨大风险。其它的如网络游戏、网络招聘以及期刊网等,都存在类似效应。

四、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的发展方向与创新思路

1.发展方向。通过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网络营销盈利模式今后将向两个方向发展。

(1)整合。整合不仅要求营销方式整合,而且也是资源的整合,其实质是企业的价值链更加完善和完整。将传统方式与网络营销结合,是现在各类企业正在做的事情,也是今后要继续思考的问题,而思考的焦点,无疑是如何使价值链完整和完善。

(2)细分和专业化。网络平台的不同应用及组合、网民(包括企业和商业机构)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使整个网络市场出现更多的特征和产生更多的需要,而顾客需要是价值的源泉,因此,细分和专业化必然成为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的发展方向。搜索引擎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子。

2.创新思路。如前所言,盈利前提是创造和提供价值,因此,在网络营销中,创新盈利模式,必然围绕价值链做文章,当然,做文章的前提是能确定网络的运用能和价值链联系起来,如能确定两者联系,则就具体思路而言,可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

(1)从现有的价值链中寻找和捕捉机会。这又有两种方式。

一是从其他公司或商业机构现有的价值链中寻找可以插入的缝隙,帮助他们更好的创造、生产或输出价值;

二是改造公司现有的价值链,使其完整、完善。完整、完善的涵义是使价值链环节更紧凑,效率更高。

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篇7

[关键词]网络游戏运作模式游戏产业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游戏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2001年至今正式进入了中国网络游戏的高速成长期。网络游戏在发展期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盈利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游戏产业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多样化的发展特征,而且带动着许多与游戏相关的周边产品的不断推出。所以,游戏产业将会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个重要产业。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的运作形式的分析简单介绍目前我国国内网络游戏的运行模式,为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理性的分析。

一、网络游戏的运作方式

就目前的游戏市场来讲多数大型的网络游戏的商业运作一般是通过游戏开发商研发,网络运营商运行,电信商提供网络,发行渠道商负责渠道推广等进行。同时下游生产商生产相关附加产品的模式。近年来,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主要停留在卖光盘、网上收费、会员制、广告和比赛上,其市场规模总量在5亿元至10亿元人民币。而游戏产业较为发达的日本,除了游戏以外,各类与游戏相关的人物模型、漫画、小说、流行饰物等都伴随着游戏本身的风靡而给其设计等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所以,我国网游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二、网络游戏的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网络游戏界存在着四类商业模式:自有产权企业、运营企业、综合门户企业和电信运营企业,通过对它们的开发、运营、销售能力及电信和iDC收入几个方面进行考量,归纳出每种商业模式的优势及不足:

1.自有产权企业分析。此类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为联众,也称其为联众型企业。它的优势在于充分体现网络游戏运营商商业模式的完整性。它位于产业链的上游,经营方式灵活。虽然具有商业模式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产品类型相对单一,客户群单一;市场运作能力较弱,销售渠道不健全。

2.运营型企业。运营企业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受制于游戏开发商,所的产品有限,游戏产品对运营商的影响较大,商业模式不完整。优势:周期短,回报丰富。

3.综合门户型企业。这类企业中有自行开发网络游戏,有运营网络游戏,也有两者兼而有之。网络游戏并非此类企业的主营,所以此类企业一般的收入集中在会员服务类。在实际运作中,网络游戏属于兼营项目不专一,很容易受到其他热点的影响,而导致昙花一现。

4.电信运营企业。这类企业多数以提供网络游戏运行平台方式参与市场,且网络游戏属于非主营业务,一般收入集中在运行部分。但是电信企业的弱点也会传染给商业模式,电信企业属于国有制企业,体制不灵活,内部管理比较固化,不利于快速做出市场应对。

三、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

要想使我国的网络游戏得到快速发展,必须分析能使我国目前网络游戏发展的盈利模式。

1.要研究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首先要了解网游的分类和收费方式。据调查显示,网游主要可以分为角色扮演类的、体育竞技类、音乐网游、休闲和类等。他们的收费方式可分四种:第一种,不支付任何费用。是指在线玩游戏不需要向运营商支付任何费用的游戏类型。第二种,向运营商直接付费的。是指玩一个小时就付一小时费用的游戏时间费用,这种游戏可以通过用银行卡在网上充值,或者购买游戏点卡进行充值,或者通过手机或短信支付等。第三种,支付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第四种,间接付费。指买网络上的虚拟产品的费用。占有率较高的间接付费网游都是休闲类网游,尤其是综合类休闲网游。可以说提供方便的付费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2.要分析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必须分析消费者――玩家。网络游戏产业无疑是一个幸运儿,与生俱来的靠卖点卡赚玩家的钱就是基本的盈利模式。在关于付费网络游戏玩家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有68%的网民在玩网络游戏。玩家的组成结构:国内网游玩家的平均年龄为24岁,其中,19岁~25岁的玩家超过50%。主流仍然是男性玩家,比例为81.22%;玩家中大专学历的玩家相对比较多,占29.4%,其次是本科学历,占25.25%。这样,在开发新的游戏品种时,就要考虑到既要满足现有玩家需要,也要考虑发掘新的玩家的可能性。

3.要分析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还应该关注游戏周边产品的发展。游戏周边产品的生产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周边产品如何定位,要利益最大化还是要依靠周边来积聚人气,求数量取胜还是求精品取胜,似乎是游戏附加产品生产商面前的一个两难的问题。比较于国外周边市场成熟的环境,国内要真正形成周边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要分析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必须走商业运作的多元化趋势。近年来,有了一种网络运营商和渠道商一体化的趋势。运营商希望最大化的赚取利润。既做生产商,又做渠道商。如果能够产销一条龙的话,国内的在线游戏产业会比现在的势头可能还要好。

5.要分析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关键还在于开发原创游戏的技术和内容。随着网络游戏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洗牌已成必然,韩国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将会因为国产网络游戏进入下滑。应该看到的是:国产原创游戏要与“韩流”一争长短还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清楚认识网络游戏成功的关键涉及那些要素。对应的难点和成败关键在于技术(游戏引擎技术、服务器支撑技术)和内容(游戏性和文化包融性)。从这个角度说,原创作品只要突破了技术门槛,内容优势不可阻挡。

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将逐步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并形成了一个以原创作品为主导的具有完整链条的新兴产业。

参考文献:

[1]国内网络游戏商业模式全景调查

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篇8

一、企业价值分类及经济价值估计方法

按购入、持有或是卖出为标准进行分类,[1]企业价值可分为取得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取得价值是企业购置资产所花的代价,表现为会计账面上的价值。企业经济价值是对所有者而言的价值,具体地说,这种价值是企业为其所有者提供盈利能力的价值。它是确定企业在产权市场上转让价格的基础,表现为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函数。企业市场价值,即企业价格,是企业在产权市场上买卖的价格。按是否分割为标准,企业价值和企业价格可以分为企业的总价值或总价格和分割为每一股后的价值或价格(文中未作说明的企业价值指企业经济价值)。

估计企业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现金股利折现模型、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收益估价模型、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期权估价模型等等。综合各种估价模型,对企业价值估计,实际上就是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包括现金净流入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评价,以及对未来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预测。不同估价模型的差异主要在于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认识方面。企业价值评估最基本的模型是企业未来现金净流入量的折现模型,即:

该模型表示企业价值受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入量,适用折现率和持续经营期等3个因素的影响。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入量的能力与企业价值成正比,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入量越多,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适用折现率与企业价值成反比,适用折现率越高,企业价值就越小,反之则越大。持续经营期与企业价值成正比,持续经营期越长,企业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从理论上讲,只要能准确地估计出企业创造的现金流入量,适用折现率和持续经营期,那么,用该模型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出企业的经济价值。

但在现实中,由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中的各变量均是离散变量,要运用该模型估计企业价值必须要预测各期的现金净流入量、折现率以及企业的存续期间等变量,使运用该模型估计企业价值变得非常困难,至少有工作量大和预测准确性不高这样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为了解决模型中各变量的预测问题,在实务中,采取了按税后利润加折旧费和各种长期资产摊销的方法来预测现金净流入量,并根据会计资料来推算企业税后利润增长率,从而将离散的变量转换为连续函授,即:税后利润t=税后利润[,0](1+年增长率)[t]+折旧费+各种长期资产摊销。这样做有利于运用损益表和其他会计报表来推算企业现金净流入量,使企业现金净流入量的预计简化。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会计收益总额将与按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现金流量总额相等;因此,当企业存续期足够长时,可以用会计收益来近似表示现金净流入量。如果用年会计收益来表示现金净流入量,适用折现率不变,且存续期趋近于无穷大,那么,运用数学归纳法,前述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就可以简化为如下的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

企业价值=年会计收益/社会同风险平均收益率-会计收益年增长率

在现实工作中,用该模型来估计企业价值比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要简单得多,因而得到广泛运用。在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中,当会计收益年增长率为零时,则有:企业价值=年会计收益/社会同风险平均收益率。这是一个更为简化的模型,普遍运用于会计资料不足时的企业价值预测。该式可有若干变形。如年会计收益可以有本年的会计收益、过去几年的平均会计收益、预测的近期会计收益等等形式。模型中的年会计收益越能反映实际情况,用该模型预测出的企业价值也就越准确。

无论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还是年会计收益资本化模型,都是建立在较长期或无限期折现基础之上的,其假定条件难以全部成立,对模型中各因素的预测也难以准确,因此这两类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均会遇到不少问题,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学者研究用较短期限的会计数据来估计企业价值,从而发展出一些旨在估计企业价值的新模型。

penman和Sougiannis在1997年利用美国过去的财务数据,用一定模型对企业评价结果与实际股票价格相比较,发现根据会计数据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比其他模型准确,而且与其他模型相比,它们用更短期间(6-8年)使评价误差接近于零。[2]这个结果证明,在对企业进行实际评价时,根据会计数据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比其他评价模型更为可靠,原因是会计收益核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权责发生制,考虑了未来事项对现在的影响,比现金流量更有利于评价企业。这个研究结论也是对现实在流行的估计企业价值过分看重现金流量的批驳。

根据会计数字评价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如下3种:

Sougiannis和Yaekura在1997年利用证券分析家提供的5年的预计收益,按以上3种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价,结论是,从总体上看模型(3)相对优越。但由于企业特点不同,不同类型企业存在着不同的最优模型。

二、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揭示企业价值

财务报表本身就可视为是通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来表述企业价值的报表。[3]

首先,资产负债表是通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来揭示企业价值的一种会计报表。它的左方是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的价值和总资产的价值;右方的是负债和净资产,其中负债表示债权人应分享企业价值的份额,净资产表示所有者所拥有的企业价值的份额。但是该报表是用历史成本反映的企业取得各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价值。即该价值是历史价值而不是现实价值,是获取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这种价值并不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的决策需要。第一,它不能满足企业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需要,因为企业股权转让的基础是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不是资产获取的历史价值。第二,它不能满足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债权人的需要,因为对企业债权人债权安全完整性起保证作用的同样是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不是会计的历史价值。第三,它不能满足经营者的需要,因为企业经营的目标应是将企业的经济价值做大,只有按企业的经济价值而不是按会计账面价值才能正确评价经营者的业绩。此外,以历史成本法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也不能完全满足职工和国家税务机关等利益主体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对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调整,使之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重心是企业价值分析。将历史成本的资产负债表调整为现值资产负债表是偏重于对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的现实价值和投资者拥有的现实企业价值份额的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则是着重于对债权人而言的现实价值分析。

其次,损益表是通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盈利状况来揭示企业价值的会计报表。因为企业价值的大小除了可用企业资产价值之和表示之外,还可用企业盈利的资本化或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来表示,用这种方式表示的价值是企业的经济价值。企业的经济价值不但对投资者极为重要,而且由于它揭示了企业对债务的担保能力,因此对债权人也十分有用。

再次,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的报表。从财务角度看,企业可视为一个现金流程,现金一方面不断流入企业,另一方面又不断流出企业,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量状况直接反映着企业这一组织有机体的健康状况,是揭示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企业现金流量无论与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或其他与企业有关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等都是直接相关的。

可以认为企业财务报表是为了揭示企业价值而设定的,但由于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是历史成本法,与企业现实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相关性不强,要了解企业的现实价值和经济价值,就必须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加工,财务报表分析正是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加工的一种有用的方法。另外,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一系列高度浓缩的指标体系构成,难以直接根据这些指标做出有关企业价值的判断,因此,要掌握财务报表中各类指标间的关系也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估计企业价值的财务报表主要揭示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变化趋势。把握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未来的平均盈利额和相应的折现率,以便用简便的方法准确地估计企业价值。

三、透过财务报表分析认识企业价值的方法体系探讨[4]

企业价值是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函数,以揭示企业价值为目的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首先应是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分析和风险水平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业绩等问题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调整,最后,结合各种分析结果估计企业价值。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下。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和财务报表调整

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是对财务报表中的内容去伪存真,使分析所用的原始数据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以保证分析的正确性。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和财务报表调整:

1.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认定

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因此在财务报表分析之前应该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进行判断。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判断的基本方法是分析财务报表中各指标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指标本身的经济含义。比如,将营业净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入量相比较就可以判断营业利润的质量;将主营业收入与总收入相比较就可以判断企业收入质量的高低;查看应收账款的明细账就可以判断应收账款资产的质量;分析虚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就可以判断企业总资产的质量;等等。当然,在进行财务报表质量判断时,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也十分有用。一般而言,应将注册会计师持保留意见的虚增的利润和资产从财务报表中剔除,将少计的费用和负债加在财务报表之上。

2.历史财务报表信息的调整

现行的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编制,当物价发生变动时,该类报表就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将它调整为现值财务报表。调整方法主要有物价指数法和逐项评估法。物价指数法是根据物价变动指数将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折算为现值会计信息的方法。逐项评估法则是按诸如重置成本、市场价值等分别对各项资产进行评估最后求得其现值的方法。

(二)财务报表分析——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与调整

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是确定企业价值的两个基本因素,但是确定企业价值所用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应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为了正确地估计企业价值,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调整,因此,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应是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及其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

1.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

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分析,是根据调整后的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直接进行的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类指标主要有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净资产盈利能力三大类指标。而每一大类指标又是由若干明细的指标所组成,这些不同的盈利能力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企业的现有盈利能力。企业风险水平可用杠杆和财务比率两类指标来反映。杠杆分析可以反映企业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企业总风险可以分解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反映风险对盈利能力影响程度的杠杆也相应地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总杠杆等3种。财务风险除了可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外,还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即还本付息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亚于盈利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此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重要内容。财务比率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覆盖率等。

2.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

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调整,主要是根据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以及企业的外部环境来进行。这是因为,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盈利能力指标的构成指标可以揭示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信用程度和理财行为等方面的状况,而这些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变化趋势。企业经营效率指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企业管理水平指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内部资源的组织运用能力,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把握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就可以对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求得估计企业价值所需的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企业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影响可以表述如下:当一个企业盈利能力构成稳健、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高时,该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就会保持较大的稳定性,即该企业面对的盈利能力变化风险就会降低,其所面临的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会相应降低。反之,当一个企业盈利能力构成欠稳健、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时,该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就必然缺乏稳定性,所面临的偿债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加。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调整的基本目的就是确认企业未来的平均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便于用财务报表直接对企业价值进行估价。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特别是根据风险水平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调整时,应充分注意社会对待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态度,因为社会对待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态度会通过对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而影响到企业价值和企业价格。

(三)企业价值估计

其基本方法首先是将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能力换算为同风险水平的盈利能力,以确定估计企业价值的平均盈利额和折现率;然后再根据调整后的平均盈利额和折现率,按“企业价值=未来平均盈利额/适用折现率”的公式来估计企业价值。[5]下面用实例对估价方法加以说明。

例:有甲、乙、丙3家企业,年利润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130万元,根据各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分析结果得知,3家企业的获利风险系数分别为1、0.833、0.769。甲企业的适用折现率为10%。试估计3家企业的价值。

1.将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换算为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

将各企业盈利额换算为与甲企业同风险的盈利额分别为:甲100万元(=100万元×1)、乙100万元(=120万元×0.833)、丙100万元(=130万元×0.769)。

当然也可将各企业的盈利额换算为与乙企业或丙企业风险相等的盈利额。以换算为乙企业同风险的盈利能力为例,有:甲120万元(=100万元×(1/0.833))、乙120万元(=120万元×(0.833/0.833))、丙120万元(=130万元×(0.769/0.833))。

2.根据不同风险水平确定企业的适用折现率

在各企业的盈利额不加以调整时,当甲企业的适用折现率10%时,乙、丙两企业的适用折现率则分别为:

12%(=10%+(1-0.833)/0.833×10%)和13%(=10%+(1-0.769)/0.769×10%)

3.根据调整后的企业未来平均盈利额和适用折现率估计企业价值

在确定同风险水平和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和折现率之后,就可以用同一折现率对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和用不同折现率,对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估计出企业价值。本例中各企业的价值用同一折现率对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所得企业价值如下:

甲企业价值=100万/10%=1000(万元)

乙企业价值=120万×0.833/10%=1000(万元)

丙企业价值=130万×0.769/10%=1000(万元)

用不同折现率对不同风险水平的盈利额折现所得企业价值如下:

甲企业价值=100万/10%=1000(万元)

乙企业价值=120万/12%=1000(万元)

丙企业价值=130万/13%=1000(万元)

上述讨论的是盈利能力不同、风险水平不同但具有相同企业价值的特例。当然,在现实中更普遍存在的是不同盈利能力、不同风险水平和不同企业价值的情况,不过其价值确定方法完全与上述方法一致,故不再讨论。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看出,通过对财务报表的调整、分析、以及对有关指标的调整和换算,可以简化对企业价值的估价程序。如果能正确地对有关指标进行调整和换算,是可以用较简单的方法准确估计企业价值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使财务报表更好地为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服务。

【参考文献】

[1]ericha.Helfert.techniquesofFinancialanalysis,ninthedition[m].USa:RichardD.iwininc.1997.303-309.

[2]于永春编译.根据会计数字评价企业价值[J].会计研究,1998,(11).(inChinese)。

YUYong-chun.appraisingenterpriseValuesontheBasisofaccountingData[J].accountingResearch,1998,(11).(inChinese).

[3]KarenV.pinus.CoreConceptsofaccountinginformationthemeⅢ:accountingissuesinvolvingeconomicResources[m].USa:iwin/themcgraw-Hill,inc.1999.(Ⅲ-1-37).

[4]熊楚熊.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表分析重心及其相应体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1)。

XionGChu-xiong.theFocusoftheFinancialStatementanalysisundermarketeconomyanditsCorrespondingSystem[J].JournalofShenzhe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1999,(1).(inChinese).

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篇9

关键词门户网站发展盈利战略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根据门户网站所提供信息服务的特点,可将其分为综合型门户网站与垂直型门户网站两大类。垂直型门户网站主要靠提供某特定行业的信息、服务获得盈利。本文侧重对综合型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和盈利策略进行分析,从而为未来门户网站的发展提供参考。

1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按门户网站提供的主流服务的不同,可将其发展过程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检索服务阶段。此阶段互联网刚刚兴起,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搜索服务和网络接入服务,引导网民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第二阶段,内容服务阶段。此阶段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侧重信息内容提供服务的门户网站开始成为市场主流,凭借其“内容优势”,吸引用户注意、提高网站浏览量,通过网络广告盈利。但盈利模式过于单一,使其盈利能力较弱,难以承担市场风险。第三阶段,多元化服务阶段。此阶段互联网技术进步迅速,网络用户需求渐趋多元化,门户网站开始提供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短信彩铃、网络社区等多样化的服务。目前,随着web2.0的推广与应用,互联网开始进入整合时期,门户网站将更为注重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博客、空间、播客、社区等。

2综合型门户网站的盈利分析门户网站作为商业型网站,盈利是其核心目标。本文从利润指标、盈利模式构成要素及发展战略三方面对四大综合型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tom在线”进行比较分析,探知影响门户网站持续盈利的因素及其获得竞争优势应采取的策略。

2.1从利润指标进行分析基于利润相关指标对四大综合型门户网站进行比较(见表1),可以看出,在收入和利润水平上,新浪2005年度有所下滑,搜狐略有上升,网易和tom在线则获得较快增长;网络广告仍是新浪、搜狐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tom在线依靠无线互联网服务获得了可观收入,网易则凭借网络游戏获得了丰厚收益,并抢得门户网站的“头把交椅”。四大门户网站在业务上有不同的侧重,从盈利指标来看,在无线互联网服务、网络游戏等商业模式的挑战下,广告商业模式的市场影响力趋于平缓。

2.2从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盈利模式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业务流程创造价值,形成产品或服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并从客户获取收益的商业系统。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利润,其基本构成要素是:利润点、利润对象、利润源、利润杠杆和利润屏障(见图2)。

(1)利润点:指企业获得利润的产品或服务。产品或服务必须针对客户需求。各大综合型门户网站的产品或服务基本上都包含网络广告、收费邮箱、手机无线业务(短信、图铃、彩信等)、网络游戏、网上商城等,但各大门户有所侧重。

(2)利润对象:指客户。企业应着力分析并发掘现有的及潜在的客户需求,注重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综合型门户网站面向各个年龄层次、各种职业的互联网用户,网站设置多种栏目、提供多种服务来吸引不同类型的用户。相对而言,网易、tom在线对年轻用户更具吸引力,新浪、搜狐则更受成熟、理性用户的青睐。

(3)利润源:指获取收入的渠道方式。企业应不断扩展其市场和营销渠道。从收入获取渠道来看,网络运营商是门户网站主要的信息和服务的宣传、发行和交流平台;支付可在电子中间商(电子支付)、移动运营商(手机支付)完成,在线下也设有充值网点。但与各大门户合作的网络运营商、电子中间商、移动运营商分布广,种类多,不尽相同,工作流程也有差别。

(4)利润杠杆:指为吸引客户、获取收入采取的相关活动,对企业的关键活动起到了辅助作用。综合型门户网站为吸引用户,树立网站形象,广泛开展了与网站价值创造相关的活动。如全面、热门的新闻资讯、免费邮箱、搜索服务、网上交互空间(论坛、交友、聊天室、社区等)、图片等大量免费增值服务,但品牌各异,有新浪爱问、网易泡泡、搜狐nba中国官方网、tom在线宽频等,还通过线下举办活动或提供赞助,集聚网站人气。

(5)利润屏障:指企业为防止其他竞争者掠夺其利润采取的措施。综合型门户网站提供多样化的综合型服务,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且由于市场容量有限,许多成熟用户对网站已形成一定的习惯与忠诚度,因此,对新进入者来说行业进入门槛较高,风险较大。尽管如此,腾讯、猫扑等网站仍然进入姿态强劲,门户网站的竞争愈趋激烈。在综合型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同质化现象明显的背景下,门户网站必须着力实现差异化,建立利润屏障。现今,网易的网络游戏存在一定技术壁垒;tom在线与skype形成了联盟合作壁垒。

2.3从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在激烈竞争中,四大门户借助各自的资源和优势,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战略与思路。①新浪致力于扩展旗下的五大业务主线,包括网络新闻及内容服务的新浪网(sina.com)、移动增值服务的新浪无线(sinamobile)、社区及游戏服务的新浪热线(sinaonline)、搜索及企业服务的新浪企业服务(sina.net)、网上购物服务的新浪电子商务(sinae-commerce)。目前,上海盛大网络公司是新浪的最大股东,业界对这两大巨头能否实现业务整合和优势互补正翘首以待;②网易在互联网应用、服务及技术开发方面保持着业界领先。它通过oem的方式借google、搜房网等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而更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塑造,特别是对大型网络游戏的自主开发与经营;③搜狐提出建立“2c”模式,即企业客户业务线(corporatebusiness)和个人用户业务线(consumerbusiness)。2003~2004年间,搜狐并购了青年社区chinaren.com、网络游戏门户17173.com、房地产网站focus.cn、手机增值服务提供商goodfeel.com.cn以及“图行天下”五大公司,试图打造最全面的网络资产组合和网络服务平台;④tom在线开拓了跨媒体平台与电信增值业务相结合的新型门户网站模式,形成其在移动增值业务上的特色和竞争力。tom在线正与skype合作搭建tom-skype平台,并与umpay结成策略性伙伴,以期捕获长远商机。

3综合型门户网站未来的发展策略3.1获得更多互联网用户的关注,是获得盈利的基础任何商业模式的利润均来源于客户,从根本上讲,客户是门户网站的中心,吸引客户的关键就在于分析能给客户带来何种价值,然后采取相应策略来实现这些价值。综合型门户网站应充分发挥网络效应,吸引更多用户关注,提高网站的浏览量和点击率是其盈利的前提。

3.2在多样化基础上寻求差异化,是获得盈利的保证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经历了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发展过程。面对互联网内容与商务整合时期的到来,各大门户应基于多样化服务的广阔平台,分析用户需求,细分市场领域,进一步抓住核心用户,挖掘潜在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将多样化与差异化结合,利用差异化建立利润屏障,从而获得行业竞争优势。

3.3追求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是获得盈利的条件网络经济存在可复制性,一个好的盈利模式容易被模仿;互联网上成熟的信息服务可替代性强,用户的选择范围广,转换成本不高。要想维持客户的忠诚度、形成客户对网站的品牌认知,必须追求思路上、技术上、战略上的不断创新,通过不断深度挖掘已有的盈利点、培养产生新的盈利点来避免门户网站盈利模式的同质化现象,形成门户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3.4整合资源,寻求联盟合作,是获得盈利的手段网络环境下,信息处于大而无量状态,产品服务开发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任何一个综合型门户网站所能控制和掌握的信息、技术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资源整合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它为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创造新的发展契机。事实上,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企业产生利润的可能和手段会更多。门户网站不仅应加大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还应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合作,借助其他企业的技术、客户、资本等优势,扩大业务量,形成资源优势互补,产生系统效应,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4结语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综合型门户网站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其盈利前景非常广阔。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中各网站间为争夺用户、获取盈利,其间的竞争与博弈十分激烈。因此,在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信息与服务的平台的基础上,寻求网站的差异化、特色化,抓住关键盈利点,加强合作,不断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将是综合型门户网站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倪娟。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研究[m].cnki优秀博硕论文库,2005

2张晓洁。门户:拿什么赌明天[j].it经理世界。2005(5)

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篇10

【关键词】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目前,房地产投资已成为扩大投资需求的重要支撑,有效拉动了全社会经济的增长。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房价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并且随着消费市场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化的进程,市场对房地产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并提出新的要求。房地产企业要重视企业的资本结构,更要重视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到底如何、哪些因素会影响其绩效、房地产上市公司究竟该如何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针对房地产开发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收期较长,风险较大特点,房地产上市公司需要研究公司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寻找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方向,将有助于从整体考虑采用合理的方式筹集资金,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并且通过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有助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相关利益方(如企业、银行等)调整自己的行为。

一、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资本结构进行实证研究,重点研究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找出可能影响资本结构的变量,通过实证的方法检验,考察变量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本文参考国内外资本结构实证研究的成果,总结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变量,主要包括所得税、规模、盈利能力、非负债税盾、成长性、资产担保价值、企业风险、所有权和控制结构等。

(1)所得税

modigliani和miller(1963)提出,由于企业所得税的存在,利息费用税前列支使得负债具有某种“税盾”作用,因此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自mm理论提出了所得税对资本结构有影响以来,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认为所得税对资本结构有显著影响,边际税率高的企业应该发行更多债务来获得税后效益,不过实证研究的结果却是混合的。

(2)企业规模

理论研究对于财务杠杆和公司规模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达成一致的预测。一方面,大公司也许能够利用长期举债中的规模经济,甚至有同债权人讨价还价的实力,所以债务发行成本与公司规模负相关。然而,公司规模也可以是外部投资者所能获得信息的一个度量,大公司提供给债权人的信息往往比小公司多。所以不对称信息问题少一些的大公司,其权益应当比债务多,而财务杠杆应低些,因此财务杠杆与公司规模应成负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大公司的业务常常更多元化并有更稳定的现金流。同等情况下,大公司破产的可能性比小公司要低。因此企业规模应与财务杠杆应正相关。

(3)盈利能力

获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是企业重要的经营指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也是企业偿还债务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以及管理者都十分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迄今为止的理论研究在盈利性和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上尚未达成一致的预测。基于债务避税的模型认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盈利性高的公司应当借更多债,因为它们利用债务避税的需要更大。可是顺序偏好理论认为公司将首先用留存收益作为投资基金,然后如果需要的话才转向债券和发行新股。因此盈利高的公司债务水平应该低。甚至不同的基于成本模型对该问题的预测也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传统理论认为,企业杠杆和盈利能力是正相关的

(4)成长性

当企业发行债务时,经理有机会进行资产的替代,可能把企业财富从债权人转移给股东。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发行短期债务,而不发行长期债务。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短期债务和成长性正相关。但是目前成长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仍然末得到解决,一部分研究支持负面影响,另一部分研究支持正面影响。相互矛盾的结果可能是出于测量方法和指标选择的不同。

二、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1.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的原始数据是从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的中国证券市场巨潮统计中心(http://jctj.省略/jctj/index.jsp)获得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模型的回归分析所运用的软件是excel和SpSS12.0。

2.研究样本的选取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尽量减少其它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论文依据下列原则对原始样本进行筛选:

(1)为了部分消除因上市公司上市额度制度而导致亏损企业壳资源价值偏高,以及亏损企业资本重组等非经营性影响因素,故剔除St和pt板块企业。

(2)为消除最新上市公司对本次实证的影响,故剔除当年上市的公司以及数据不全的公司。

(二)模型的构建与变量选取

1.研究假设

关于资本结构变量,本文以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来描述。关于因素变量,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认为,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主要有:行业因素、资本市场状况、公司主管信念和公司的财务特征等。对于资本市场状况和公司主管信念这两个因素,由于不易获得有效数据,目前基本上还只能进行定性研究。因此本文只将财务特征纳入定量研究的范围,影响资本结构的公司财务特征方面的因素主要有:(1)盈利能力,(2)偿债能力,(3)公司规模,(4)成长性。

本文以在深圳和上海两交易所上市的38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研究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公司规模、成长性之间的相关性。在综合现有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资本结构与获利能力负相关

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可以产生大量的税后利润,其内部积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要,对债务资金的依赖程度较低。因此,盈利能力与负债比率负相关。

假设2: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偿债能力正相关

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利益越有保障,企业的负债率就可以高一些。

假设3:资本结构与企业规模正相关

规模大的企业可以进行多角度化经营或纵向一体化,从而有助于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此外还便于进行内部资金的有效调度。因此大企业较小企业更为稳定,具有更低的预期破产成本,因而可以采取更高的负债。

假设4:资本结构与成长性正相关

成长性高说明企业前景好,因而通常不愿意发行新股,以免稀释老股东的控制权和收益。同时成长性强的企业偿债能力也强,能够较多的举债。因此,本文假设成长性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2.变量的选择

根据研究假设本文提出如下指标作为替代变量。

(1)因变量本文使用一个因变量来解释公司每年年末的负债水平:

资产负债率Y=总负债÷总资产

(2)自变量的设定:本文选取了以下包括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公司规模、成长性等四方面的六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各指标的选取详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