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十篇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十篇

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8:31

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篇1

关键词教育形态网络教育非线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3文献标识码:a

nonlinearResearchofnetworkeducationmodality

GaoRongguo

(instituteofmodernmedia,JiangsuSecondnorm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13)

abstractnonlinearscienceisthebasicmethodformodernscientificresearch.Somenonlinearphenomenonexistsinlearning;meanwhile,educationneedsnonlineardesign.networkeducationmodalityisanonlinearenvironmentforlearning,itcanbuildupnonlineareducationmodality:nonlinearcourse,nonlinearteachingtextbooks,nonlinearlessons,nonlinearlearning,nonlinearevaluation,toovercometheweaknessthatthetraditionaleducationdonotadaptthesocietydevelopment,revealthemodernglamourofnetworkeducationmodality.

Keywordseducationmodality;networkeducation;nonlineareducation

非线性科学是近代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学习存在着诸多非线性现象。今天,网络教育形态就是一个非线性的教育环境,改变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教育与教学中,大量使用计算机化的教学形式和教育应用,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学习的非线性化。研究计算机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这种非线性问题,可以使我们发现新的学习现象,引入新的学习概念。在网络教育形态下实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新空间。

1学习的非线性现象

线性与非线性现象可以表现为数学概念:函数的一次与多次、直线与曲线、一维和多维空间等;也可表现为物理学概念:叠加性、渐近线、浑沌性等。非线性现象表现为从规则运动向不规则运动的转化和跃变,非线性系统中参量的极微小变化,系统自身存在自组织机制,它能够使系统由无序转变并维持一种有序的结构。①描述复杂事物变化规律的方程都是非线性的,所以有的科学家把复杂现象叫做非线性现象,把研究复杂现象的科学叫做复杂性科学或非线性科学。②

人类的学习也存在着许多非线性现象。在研究人以及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人的大脑、学习与认识、学习过程和教育培养等多方面都存在着非线性现象。这些现象具备非线性现象的基本特征:相干性、非加和性、多重选择性。

1.1人脑结构的非线性现象

人脑是自然界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是以神经元为节点的神经网络,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非线性结构。在这个系统中,多个神经元、神经元集群或者多个脑区相互连接成庞杂的结构网络,并通过相互作用完成脑的各种功能。③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的基本单位。还有许多神经元纤维。细胞突起是由细胞体延伸出来的细长部分,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可以有一或多个树突,可以接受刺激并将兴奋传入细胞体。研究发现,神经元在学习期间,树突会生成大规模的变化,这突显出树突对于学习和记忆过程的重要性。人脑学习的过程就是各神经元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1.2知识结构的非线性现象

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它符号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④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组成了今天我们称之为知识空间的概念,以非线性的特征表述它的结构,是我们在面向计算机化的学习方式的一种优质有效的表述。知识空间这种表述包括社会的和每个人的结构。

1.3学习过程的非线性现象

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大脑的记忆现象存在于人脑之中,我们建立了学习过程与人脑神经细胞的某种联系。对教学设计的要素出发,研究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的非线性教学设计。“线性的教学过程中会需要非线性的教学策略,而非线性的教学过程也会出现线性的教学策略。”⑤应用复杂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确立非线性的、混沌的、突现的、非还原性的思维,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和有序的结构。

1.4心理学的非线性现象

心理学存在着线性范式与非线性范式研究。线性范式是一种简明的因果关系,但人的心理是复杂与开放系统,非线性范式研究是一种接近本质的方式。因此非线性范式的心理学研究已经受到了广泛应用。

1.5知识进化的非线性现象

知识体系是开放的和非预期性的,知识的进化是频繁的交叉融合,并呈现非线性的特点。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各种知识元在每个人的大脑中形成的组合是不同的,即人们常说的认识不同。知识在人脑中存储的概念呈现自组的非线性化。

2非线性现象的计算机描述

今天教育与学习存在着非线性现象,需要一种非线性现象的表述方式。我们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来研究非线性思维,计算机就是一个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的统一体。网络教育形态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表述现代教育的非线性现象的诸多要求。人脑的学习、学习的心理、学习的过程、知识的结构、评价的标准等都可以以计算机方式进行表述和运行,从而形成网络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成为教育的特有的方式。

2.1超文本(Hypertext)描述

计算机技术意义上的超文本是一种非线形的信息组织方式,,它是由节点和链构成的一个网状结构图。⑥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运用网状结构非线性设计,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计算机文本技术。

2.2数据结构的非线性描述

数据结构分成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是数据结构的四种基本结构。其中非线性结构有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计算机科学中体现了非线性思维设计的还有数据元素与存储结构,数据元素的顺序映象和非顺序映象,以及存储结构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2.3数据库存储的非线性表述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与核心,包括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⑦数据库运用非线性原理设计,如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网状数据模型原理;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有序树或森林结构的数据模型原理;以二维表的形式进行存储原理;由类构成的层次结构的原理等,都是信息资源的非线性的组织与表述。

3非线性教育形态

知识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空间,教育是传承和创造知识的领域。传统的教育形态是以线性的方式划分学科与知识,编写课程与教材,设计教学与课堂。缺少知识的相关性、课程的联系性和教学的多元性。

图1线性教育设计

教育需要非线性设计,网络教育形态具有非线性特征,可以实现非线性化的教育方式。采用计算机的描述方式,表述教育的非线性现象,实现教育的非线性功效。它包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理念与内涵,其作用和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询和研究。在网络教育形态下没有传统教育的“课”的概念,同时“课程”与“教材”的概念将受到冲击。⑧这将展示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教育形态—非线性教育。非线性教育的设计应该从知识—课程—教材—教学(课)—学习—评价等教育形态元素开始。其与传统教育形态的线性教育设计(图1)相比,非线性教育设计可用图2表示。

图2非线性教育设计

3.1课程的非线性

复合人才的培养代表着现代教育的追求。新型专业的划分趋向于知识的融合和复合。以现代课程论引导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已经走向多元化的趋势。在人才培养需求的知识空间分割下,课程研究的内涵已进入非线性化的实质。课程的从属性、相干性、多重性是知识结构建立的重要因素。知识学习的顺序、知识学习的相互作用、知识学习的多项选择都是非线性课程结构的体现,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的非线性化不等同于目前的传统课程网络化,而是一种知识的全新组织要求,包括专业、知识、社会、个人等诸多因素。

3.2教材的非线性

书籍是线性设计思想的典型代表,传统的教育形态在书本的思维下体现着线性的框架。给书本编上页码这是必要的工作。知识就在我们编好页码的图书下进行了上千年的传承。没有页码的书,教育将会怎样?在这一前提下,计算机将知识组合成适合每一个人和每一种职业的知识结构,非线性教材可以实现这一设想。教材的非线性是课程非线性的表述与实现。只有实现教材的非线性化,非线性课程思想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

3.3课的非线性

网络教育课的概念是什么?按学习的内容分隔,还是按学习时间分隔,需要另有定义。非线性学习的课是网络教育形态的基本属性。学习者根据自己特点,选择学习内容、进度、深度和顺序。在网络教学中,传统意义的课的概念不复存在。要设计网络学习的学习课,即学习单元。网络引导下的非线性课的环境将建立网络教育形态的教学基础。计算机是网络学习的最好的管理者,非线性课就是学习选择性、学习的关联性和学习的非加合性。

3.4学习的非线性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是一种线性学习设计,教师无法给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路径。传统的学习理论也是以一种线性的表述来研究学习方式的。现代的学习理论开创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是一种多元影响意义学习现象。在网络学习中,浏览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是在学习主体自主支配下的学习,造就了人脑思维的非线性与知识呈现非线性的结合。因而,网络学习引导及计算机学习分析智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种建构主义学习意义的非线性网络学习分析与引导是网络教育形态特征创造的基本点,也是其意义实现的基本支撑点。

3.5评价的非线性

现代学习理论主张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多重性、模糊性与智能型是一个发展方向。智能答案、模糊评价是现代学习测量的趋势,传统教育呈现的主观答案和客观答案的评价方式将更加合理。在现代教育的理念下,知识学习要求的是更为复杂的评价状态,借助于数学模型建立主观定性变换为客观定量的教育评价。非线性化模型就是一种追求多元的、模糊的、相关的评价设计,用计算机非线性表述技术达到智能评价的教育功效。

4结束语

非线性原理是构建网络教育形态的体系的精髓,能够实现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能充分表现现代教育中非线性教育现象。今天我们的网络所展示的教育,从课程、教材到课时、教法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还基本上是一种将传统的教育形态搬移到网络上的一种工具与整合层面的应用。同时应当看到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网络教育平台应用于发展的时代。moodle、Blackboard(毕博)、天空教室等网络教学平台将展示一种新的教学与学习思维结构。网络的教育应用要发展到教育形态层面,就应该应用非线性原理与技术将教育与教学的基本元素——课程、课时、教材、教学和评价等进行彻底的变换,在网络空间的平台上,展示网络教育形态的现代魅力。

注释

①李小平.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4-88.

②张翀.超文本下的知识进化[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③梁夏,王金辉,贺永.人脑连接组研究:脑结构网络和脑功能网络[J].科学通报,2010(16):1565-1583.

④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9):23-26.

⑤朱云东,钟玉琢.混沌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1999(5):13-18.

⑥陈品德,李克东.计算机辅助学习(CaL)系统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3(9):52-61.

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篇2

关键词:教师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混合式学习

一、引言

为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常态化研修活动,目前提倡的研修模式就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然而有关研究指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因此,有必要反思目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不足,并总结融合的模式,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常态化校本研修活动。

二、研究背景及现状

在“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下,我国出现了多种教师培训模式,其中,校本研修有利于解决教师师资紧缺及集中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但也面临着低水平重复问题。而远程网络研修因不受时空限制、互动便捷等特点,可有效弥补校本研修的不足。“远程学习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201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并于2014年研究制定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提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但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只注重完成任务,并没有与线下校本实践相结合,也没有认识到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互促关系,“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三、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

2001年,Colis和moonen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的网络学习的混合,网络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他们指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在线课程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又没有完全舍弃面对面交流。混合式学习开始用于学生开展学习,后来被用于在职教师培训。

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模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以下三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方式。

1.由助学者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是由助学者,如区县级研修员、研修辅导员、学科专家等,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的过程大致为: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助学者在研修平台研修计划,指定某个教师讲课。第一,讲课教师在研修平台上传教学设计方案,与其他教师在线讨论,根据其他教师意见进行修改。第二,讲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并将教学录像上传至研修平台,其余教师进行线上观课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教者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议课。第三,讲课教师根据在线讨论情况,再次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并上传到平台。第四,讲课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完成第二次现场教学,并上传教学录像,其他教师进行在线观n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学者组织教师进行第二次在线议课。第五,所有教师提交研修心得,助教者研修总结。这类研修模式只适合解决课例研究型的教学问题,并不适合磨课。

2.视频案例研修

马立、郁晓华、祝智庭(2011)介绍了杭州市上城实验区的视频案例研修方案。整个研修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

3.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模式

滕光辉(2015)提出的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即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niversity-Schoolpartnership,简称“U-S伙伴合作”)模式:“大中小学和政府共同参与、以网络研修社区为重要支撑、以应用型课题研究为主要依托、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在职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有课题项目的支持,否则可能会缺少大学的参与,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篇3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作为医学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生物化学》具有学科前沿性强、课程内容庞杂、概念抽象不易理解等特点,历来是医学院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生物化学与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日益深入,融合范围也更加广泛,网络课程层出不穷[1-5]。如何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采用符合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教学模式,支持在线开放课程上线运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医学院校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2013年起,按照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目标,教务部门牵头组织建成了网络课程中心,专门用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教学。依托课程中心,《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团队于2014年筹建网络课程,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课程建设效果得到教师、督学和学生的积极评价,对于今后其他网络课程的开发和上线具有借鉴价值。

一、网络课程构建思路

网络课程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依托学校教育信息化网络硬件,开发建设网络课程中心(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进而面向广大师生,将传统课程上线予以开放,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这与慕课(mooCs)的开发过程极为相似。因此,《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团队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特点,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推行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共享教学资源,从而有效改善学习环境,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网站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的一个互动平台,便于师生之间在线远程交流和沟通。同时该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不仅有兴趣接受知识,更能够主动学习,适应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的转变,拓展学生“第二课堂”自学空间,增强自主学习能力[6]。因此,《生物化学》网络课程构建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结合近年来这门课程传统大班教学的既有经验和教学成果,在网络互联条件下将其转变为网络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给学生。在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网络课程中的一些案例和问题引导,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早期临床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网络课程组成要素

为《生物化学》网络课程提供依托的网络课程中心,是学校近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网络课程中心展示系统的设置简明易懂,便于教师操作和日常维护,更有助于学生在任何时间进入该网络课程平台进行线上学习。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生物化学》课程网站内容设计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课程简介、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资源、教学录像和互动栏目。

(一)课程简介

简要介绍本门课程的起源、历史沿革及主要内容,开课前向学生说明教材各章节的理论和实验学时,使学生进入课程网站后,能够预先了解本学科的基本情况。

(二)教师简介

主要包括本学科带头人、负责人以及专任教师的姓名、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等,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师队伍的总体情况和业绩成果有所了解。

(三)教学大纲

依据课程特点和网络教学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对课程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教学形式及课程教学内容作详细说明,使学生对课程学习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四)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电子教案、试题库、教学课件、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课堂教学方案等[7-8]。电子教案和课堂教学方案展示的是教师每个章节的授课思路、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程主讲教师的授课方案和学习要求,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学习,达到线上自主学习的目的。学生可通过课程中心提供的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自选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参考书籍,了解本门课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学科研究热点。在全面分析教材和授课对象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将所有授课内容整合,应用规范化的模板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式在线开放的学习环境。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为核心建立标准化试题库。试题类型包括传统题型,如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等,还融入以病例分析为主的讨论思考题,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适当穿插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真题,在题干上加以标注,增加试题库的复习针对性和实用性。试题库涵盖《生物化学》课程考查范围内的所有知识点。试题难度、题型和题量的分布与教学内容结构一致,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并附有标准答案和参考题解,能够满足测试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录像

教学录像能够直观反映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录像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院校网络课程教学水平。按照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技术要求,《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录像按照教学章节录制。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将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录制成教学视频短片,每段视频短片的时间不超过10min,利于学生课后或课前自主学习,不易产生学习疲劳和厌烦,也便于教师制作精品课程短片并上线运行。

(六)互动栏目

互动栏目是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搭建的交流互动平台。在课程主页设置“论坛”“答疑”“问卷调查”等板块,教师可以定期在论坛上思考题和作业。学生可在论坛上自由发表学术观点,便于课后思考讨论。教师还可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辅导答疑,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形成学习结论。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病例,也可拿到论坛中集体讨论,从而打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提高了传统课堂大班教学所无法达到的灵活性。

(七)教学方法

由于前期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开展过问题中心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改革试点,本次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融入问题引导式教学元素[9-10]。具体做法为:引入与本门课程相关的病例,设置一些常见的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同时辅助原创视频、动画、图片,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网络教学环境。

(八)考试评价

学生根据有关章节内容,通过课程中心的试题库和在线测试系统,评估课程阶段性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试题库还包含标准化试卷20余套,组织学生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对所有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学生提交答案之后,均由计算机即时显示标准答案和个人测试成绩。

四、课程建设实施过程

生物化学网络课程建成并经过测试上线运行后,分别在佳木斯大学2013级和2014级临床卓越医师班进行教学试点。采用传统课堂大班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线上自主学习

丰富和完善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可借助该课程平台提供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了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把握课程的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通过开放展示教师的授课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动画,有助于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提交到课程平台的“论坛”区,与教师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课前预习结束后,学生还可将所有问题汇总提交至课堂上,与其同伴和教师作进一步的讨论。

(二)线下大班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线上预习时产生的疑问,结合每章节教学内容,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传统大班课堂上开展线下教学,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且根据需要邀请有关学科专家赴课堂参与师生互动环节。线下教学要求教师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提出的各类问题,此过程近似于“翻转课堂”教学[11]。

(三)课后辅导答疑

学生通过课程平台提供的测试题检测学习效果,也可通过线上教学视频对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科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还可在“讨论区”进行师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后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总结,在线辅导答疑,纠正认识误区,并向学生提出反馈和改进意见,为下一轮课程学习做好经验积累和准备。

五、课程建设成效

《生物化学》网络课程平台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建设任务,课程网络资源每学年都要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通过在2013级和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师班的教学应用,网络课程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一)构建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为基本框架,辅以课后辅导答疑。通过图形、动画、视频展示等方式,将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内容直观、形象地加以表达,使学科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动态化,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在任一时间和地点在线学习,打破了传统大班教学的时空限制。线上学习时间可由学生自由支配,自主掌控学习进度,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符合在线、开放、绿色、共享的教学理念。

(二)实行人机交互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网络课程将传统大班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互联互通的人机交互方式,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所在。网络课程的构建符合自主学习要求和规律,可有效地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丰富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借助网络课程平台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线上学习、预习和讨论,使全部学习过程更加自主化。

(三)增进师生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篇4

关键词:网络设备;SSiD;ap;无线网络控制器;VLan

一无线网络技术简介

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灵活以及廉价。(二)没线缆约束。

二无线网络安全隐患分析

非授权的用户若获得了无线网络的访问权限,将会破坏系统数据,消耗网络带宽,降低网络的性能。

三无线网络安全措施分析

(一)转向企业级加密用户们使用pSK模式进行登录,对每一个用户和会话都是唯一的。(二)确保物理上的安全性一定要保证你的接入点ap远离公众可以接触的地方,最起码应该将其挂到墙上或天花板上。(三)装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这两种系统通常靠一个软件来工作,并且使用户的无线网卡来嗅探无线信号并查找问题。(四)构建无线使用策略正如需要其它网络设备的使用指南一样,你也应当有一套针对无线访问的使用策略。

四东莞市某职业院校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方案

学校对无线网络的需求特征分析上,安全因素被放在了首位。(一)校园无线网络安全问题的提出在当今使用中,大多数校园的无线局域网主要是依靠wep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其次,如果ap不做任何安全设定,则任何一个符合wi-Fi的网卡都可以接入网络。另外,黑客还可能会使用maC欺骗技术入侵网络。下面根据东莞市某职业院校无线网络应用的需求和要达到的目标,整体规划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东莞市某职业院校的无线安全应用方案。(二)东莞市某职业院校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方案概述该解决方案采用了wpa安全架构的设计,还应用了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和支持多SSiD的ap。(三)东莞市某职业院校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方案实施下面以东莞市某职业院校的校园无线网项目为例,详细地阐述应用方案。(1)无线网络呈现的问题分析与应用解决方案由于存在不同地点的校区,学校的教职员工不得不在不同的校区来回,同时教学场所也经常在各校区之间变换,这让校园网络出现了难题:①如何让校园网络覆盖两个不同位置的校区?②如何提供无缝的网络连接?③如何保证网络安全通畅?④如何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针对学校面临的以上难题,对无线网络应用方案确定如下:⑤无线网络信号覆盖两个不同的校区。⑥提供无缝的网络漫游。⑦保障无线网络安全性。⑧提供不同的接入认证方式。(2)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方案的确定为了构建一个统一的、易接入的、稳定安全的校园无线网络环境,现决定采用以下解决方案:①全面采用笔记本电脑作为无线终端。②采用符合802.11标准的产品,架构采用wpa标准。③采用具有多SSiD和VLan特性的ap进行基础覆盖。④采用无线网络接入控制器。⑤采用无线网络管理系统。(3)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的实施该方案使得整个校园无线网络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提出了校园无线网络的整体应用方案。如图4.1所示:在无线网络方案中,各无线覆盖区域的ap就近接到接入层交换机上。因为存在校内教师、学生和校外来访用户等不同的无线用户群,出于不同用户群对安全性、易用性要求不同的考虑,采取802.1x和weB认证相结合的方式来提供用户身份认证。为了区分这两种接入方式并将其分别关联到一个对应的VLan,采用了支持多SSiD(multi-SSiD)和802.1qVLan特性的Ciscoaironet1200系列ap。①对于在校内的学生和教师用户,将采用符合wpa安全架构的802.1x标准认证的接入方式,通过的用户将获得一个唯一的主密钥,通过该主密钥客户端和负责接入的ap将根据tKip方法动态生成唯一的加密密钥。在校园有线网L3分布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的子接口,利用该子接口作为这个SSiD所代表的VLan的网关,对其进行路由转发,从而使通过认证的内部用户访问整个网络,但是由于对无线通信进行了动态加密,保证了校园的敏感数据在空中传输的安全。②对于用weB方式认证的校外来访用户,连接上无线接入点后,可以通过aC设备的DHCp服务或企业的专用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网关和DnS信息,无须安装客户端软件,直接利用浏览器就可以通过充当RnC设备进行weB方式认证,认证通过后就可以接入到internet。为保证整个园区网络的安全性,对于该SSiD接入的用户必须以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作为其网关设备,L3分布层交换机无须对该SSiD所代表的VLan进行路由转发。如果这些用户需要访问校园内部网络,可以通过在这一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设备上启用用户级的策略路由来实现。(四)校园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方案总结(1)安全性高这套无线局域网系统支持符合wpa安全架构的802.1x认证方式,借助tKip技术动态生成的数据加密密钥使空中无线数据通信如同在一条加密隧道中传输,保证了信息传输的高安全性。(2)支持多SSiD和VLan划分Ciscoaironet1200系列ap支持多SSiD,每个都可以映射到有线网络的一个VLan,将符合802.1q标准的VLan延伸到无线网络上。(3)利用策略路由进行访问控制在方案中,将校园无线用户分成两类,一是教师用户,一是学生用户。为了让学生能通过网络与其它院校的师生进行交流,但同时又不想internet上的垃圾信息和不良网站干扰学生的生活,那么可以设置学生用户的下一跳路由到CeRnet,而教师用户的下一跳则是路由到internet出口,从而实现了不同无线用户群体的访问需求。(4)流量控制保证用户带宽通过RnC的流量控制功能将不同用户的带宽按不同需要进行管理,保证某些重要用户的带宽畅通,有效防止了带宽过量占用的拒绝服务攻击。(5)ap管理和用户管理通过RnC的ap管理功能,可以把其所连的ap作为一个网络单元进行管理,结合网管系统还可以将RnC作为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对这些ap进行管理。无线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web3.教学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教学管理工作由院校双方共同承担,遵照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学徒制工作小组定期巡视现场教学,了解教学基本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考核制度上实行理论课程考核、专业核心课程考核和毕业考核。理论课程的教学主要在学校完成,由学校组织笔试+实践考核;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在合作医院完成,由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组织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毕业考核采用综合专业理论笔试+专业核心能力鉴定+病案报告考核,由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学生只有通过以上考核才能获取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毕业证。4.现代学徒制实施存在的问题现代学徒制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武器,但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成功应用到卫生职业教育的模式还很少,离医教结合、工学交替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1)法律体制不健全。合理、完善、有效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是保障学徒制推行的基本前提,卫计委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管理功能,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政策、经费上给予充足的保障,充分调动医院、卫生行业的积极性,使医院在人才培养意识上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行业学会支持力度不够。行业协会应对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管理作用,一方面积极鼓励医院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在科研、继续教育、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医院兼职教师相关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引导学校和医院结合康复治疗师的岗位需求与国际标准接轨,不断更新修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标准、教学内容和执业资格考试标准。(3)双导师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导师应定期到医院临床实践予以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学校导师实践教学能力;医院导师应有计划的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教学方法执教能力的培训,使其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现代学徒制能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现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产教融合,是目前所提倡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更是当前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高等院校和相关医院深度合作、双导师联合传授技能,符合行业发展规律,有利于加速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当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赵蕾.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2015(9):37.

[2]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32:77-79.

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篇5

关键词:无线网络ieee802.11无线接入

一、什么是无线局域网

1.1无线局域网的概念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简称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传统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它作为有线局域网的补充和延伸,使得通信的移动化和个性化成为了可能。

1.2无线局域网的主要标准常用的计算机无线通信技术有光波和无线电波。光波包括红外线和激光,但由于光波易受天气影响,不具备穿透能力,难以实际应用。无线电波包括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

扩展频谱通信(SpreadSpectrumCommunication)简称扩频通信。其基本特征是使用比发送的信息数据速率高许多倍的伪随机码把载有信息数据的基带信号的频谱进行扩展,形成宽带的低功率频谱密度的信号来发射。

扩频通信的基本工作方式有4种:直接序列扩频(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工作方式(简称DSSS方式);跳变频率(FrequencyHopping)工作方式(简称FH方式);跳变时间(timeHopping)工作方式(简称tH方式);线性调频(Chirpmodulation)工作方式(简称Chirp方式)。目前使用最多、最典型的扩频工作方式是直扩式(DSSS方式),在无线网络的通信中,就是采用这种工作方式。

1.3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由于实现无线通信的手段不一,以无线局域网技术和以GpRS/3G为代表的无线上网技术,制定了包括ieee802.11、蓝牙技术和HomeRF等多项标准和规范,而以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为代表的多个研究机构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制定了一系列协议标准,推动了无线局域网的规范和实用化,并在众多厂商的支持下成为目前主流协议标准。

1997年,ieee了802.11协议,1999年ieee小组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协议,802.11b在802.11的1mbps和2mbps速率下又增加了5.5mbps和11mbps两个新的网络吞吐速率。802.11a的网络吞吐速率达到了54mb/s和25mb/s,但成本过高,使用频段5.2GHz是卫星通信频段,很难大面积投入商用,目前最普及、应用最广泛的是802.11b无线标准,2001年,ieee通过了802.11g标准,它向下兼容802.11a、802.11b的同时,网络吞吐速率54mbps,而802.11n标准是ieee推出的最新标准,它通过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108mbps,提供到300mbps甚至是600mbps,引起了市场很大反响。

二、为什么要构建无线校园网

无线接入在校园网中的优势无线校园网与有线校园网相比,无线局域网具有巨大的灵活性,有线网络在很多多场合受到布线的制约;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易于损坏;固定的网络各节点无法移动。遇到网络盲点时,须铺设专用通信线路,成本高,难度大、耗时长,线路一旦出现故障排查、维修不便,无线校园网较之有线校园网,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2.1网络综合成本低,随着近几年无线网络设备不断普及,无线网络成本已经接近甚至低于传统有线网络成本,而在网络施工上,无线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铺设无须掘沟埋管,省去了大量线路铺设的费用和时间。它的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同时具有传统有线网无可比拟的可扩容性。

2.2网络覆盖面广,只要安装了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ap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它不受环境条件制约,网络的传输范围得到了拓宽,借助于外接天线(做链接),传输距离则可以达到30~50公里甚至更远,这要视天线本身的增益而定。

2.3组网灵活方便,无线局域网可以按当时的需要容量来安装设备,甚至可以“现用现装”而传统有线网络,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到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一旦无线局域网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进行通讯。

2.4强大的移动性,无线局域网的一个重大特性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地实现无线通信,Voip、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视频会议等许许多多基于无线通信的技术将大大方便了师生们工作、学习。

三、无线校园的应用范围

基础无线应用。目前,多数高校建设无线网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解决难于进行综合布线的公共区域(如会议中心、图书馆等)上网问题,无线校园网建成后,除了能满足校内用户对网络的移动性需求外,在出现大规模网络服务需求的场合(如网上考试报名等),提供临时性的无线网络服务,新生报名、注册等工作,财务和学籍管理部门都需要在报到处集中利用计算机录入信息,并通过网络将数据递交到服务器。无线信号覆盖到校园的任何角落,使整个校园变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空间。

移动Voip应用。作为最抢眼无线网应用,它已经出现在如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内,移动Voip将价格低廉的Voip技术与灵活的无线技术相结合,同时结合了无线网络的可移动性、隐蔽性和高扩展性的特点及Voip的实时性、综合性特点,可以根据所传输的图像质量调节占用的带宽。符合目前的低成本需求以及移动性需求的技术趋势。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低成本Voip业务,将使多媒体会议、远程教学及网络电话等应用的普及率大幅提高。

链路的冗余备份。目前,大学普遍由多个校区组成,通常采用租用链路的方式将多个校区互连。我们可以利用无线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在各校的建筑物顶上旋转一个无线网桥,架设高增益天线和放大器后,在50Km的范围内仍能保证高速数据传输,实现多校区间不同网段的链路,最大程度地降低在城市路网改造过程中,由于光纤被挖断而导致的校区间断网情况的影响。

无线化教学。无线校园网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其中包括已经存储在服务器中的资料(网络教学平台、课件下载中心、综合教务系统等),以及正在上的某一节课,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解决了很多学校学生多机器少,排课困难的问题。而且可以为学生复习提供第一手资料,可以有更多的交互性,学校精品课程、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资料等可以通过VoD视频点播、aoD音频点播学生可以分享优秀教学资源外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其他应用。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各个校园网都建设了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这虽然保证了校园网的安全,却形成了新的问题:校园网信息孤岛。如何打破校园信息孤岛,实现校园无线网之间的互联互通?由各个校园无线网组成一个庞大的无线联盟的设想,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个设想一旦实现,大大方便了各校园的教学资源交流和学术交流等各方面合作。

四、结束语

在国际上,拥有无线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化校园的一个标志。无线校园网的蓬勃发展正是顺应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步伐,无线局域网正以它的高速传输和很好的灵活性、扩容性在高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应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海华,孔为民,徐雪梅.无线网络应用实例分析[J].现代情报.2008.(09).

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篇6

关键词:无线网络ieee802.11无线接入

1什么是无线局域网

1.1无线局域网的概念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简称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传统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它作为有线局域网的补充和延伸,使得通信的移动化和个性化成为了可能。

1.2无线局域网的主要标准常用的计算机无线通信技术有光波和无线电波。光波包括红外线和激光,但由于光波易受天气影响,不具备穿透能力,难以实际应用。无线电波包括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

扩展频谱通信(SpreadSpectrumCommunication)简称扩频通信。其基本特征是使用比发送的信息数据速率高许多倍的伪随机码把载有信息数据的基带信号的频谱进行扩展,形成宽带的低功率频谱密度的信号来发射。

扩频通信的基本工作方式有4种:直接序列扩频(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工作方式(简称DSSS方式);跳变频率(FrequencyHopping)工作方式(简称FH方式);跳变时间(timeHopping)工作方式(简称tH方式);线性调频(Chirpmodulation)工作方式(简称Chirp方式)。目前使用最多、最典型的扩频工作方式是直扩式(DSSS方式),在无线网络的通信中,就是采用这种工作方式。

1.3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由于实现无线通信的手段不一,以无线局域网技术和以GpRS/3G为代表的无线上网技术,制定了包括ieee802.11、蓝牙技术和HomeRF等多项标准和规范,而以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为代表的多个研究机构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制定了一系列协议标准,推动了无线局域网的规范和实用化,并在众多厂商的支持下成为目前主流协议标准。

1997年,ieee了802.11协议,1999年ieee小组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协议,802.11b在802.11的1mbps和2mbps速率下又增加了5.5mbps和11mbps两个新的网络吞吐速率。802.11a的网络吞吐速率达到了54mb/s和25mb/s,但成本过高,使用频段5.2GHz是卫星通信频段,很难大面积投入商用,目前最普及、应用最广泛的是802.11b无线标准,2001年,ieee通过了802.11g标准,它向下兼容802.11a、802.11b的同时,网络吞吐速率54mbps,而802.11n标准是ieee推出的最新标准,它通过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108mbps,提供到300mbps甚至是600mbps,引起了市场很大反响。

2为什么要构建无线校园网

无线接入在校园网中的优势无线校园网与有线校园网相比,无线局域网具有巨大的灵活性,有线网络在很多多场合受到布线的制约;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易于损坏;固定的网络各节点无法移动。遇到网络盲点时,须铺设专用通信线路,成本高,难度大、耗时长,线路一旦出现故障排查、维修不便,无线校园网较之有线校园网,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2.1网络综合成本低,随着近几年无线网络设备不断普及,无线网络成本已经接近甚至低于传统有线网络成本,而在网络施工上,无线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铺设无须掘沟埋管,省去了大量线路铺设的费用和时间。它的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同时具有传统有线网无可比拟的可扩容性。

2.2网络覆盖面广,只要安装了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ap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它不受环境条件制约,网络的传输范围得到了拓宽,借助于外接天线(做链接),传输距离则可以达到30~50公里甚至更远,这要视天线本身的增益而定。

2.3组网灵活方便,无线局域网可以按当时的需要容量来安装设备,甚至可以“现用现装”而传统有线网络,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到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一旦无线局域网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进行通讯。

2.4强大的移动性,无线局域网的一个重大特性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地实现无线通信,Voip、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视频会议等许许多多基于无线通信的技术将大大方便了师生们工作、学习。

3无线校园的应用范围

基础无线应用。目前,多数高校建设无线网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解决难于进行综合布线的公共区域(如会议中心、图书馆等)上网问题,无线校园网建成后,除了能满足校内用户对网络的移动性需求外,在出现大规模网络服务需求的场合(如网上考试报名等),提供临时性的无线网络服务,新生报名、注册等工作,财务和学籍管理部门都需要在报到处集中利用计算机录入信息,并通过网络将数据递交到服务器。无线信号覆盖到校园的任何角落,使整个校园变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空间。

移动Voip应用。作为最抢眼无线网应用,它已经出现在如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内,移动Voip将价格低廉的Voip技术与灵活的无线技术相结合,同时结合了无线网络的可移动性、隐蔽性和高扩展性的特点及Voip的实时性、综合性特点,可以根据所传输的图像质量调节占用的带宽。符合目前的低成本需求以及移动性需求的技术趋势。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低成本Voip业务,将使多媒体会议、远程教学及网络电话等应用的普及率大幅提高。

链路的冗余备份。目前,大学普遍由多个校区组成,通常采用租用链路的方式将多个校区互连。我们可以利用无线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在各校的建筑物顶上旋转一个无线网桥,架设高增益天线和放大器后,在50Km的范围内仍能保证高速数据传输,实现多校区间不同网段的链路,最大程度地降低在城市路网改造过程中,由于光纤被挖断而导致的校区间断网情况的影响。

无线化教学。无线校园网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其中包括已经存储在服务器中的资料(网络教学平台、课件下载中心、综合教务系统等),以及正在上的某一节课,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解决了很多学校学生多机器少,排课困难的问题。而且可以为学生复习提供第一手资料,可以有更多的交互性,学校精品课程、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资料等可以通过VoD视频点播、aoD音频点播学生可以分享优秀教学资源外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其他应用。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各个校园网都建设了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这虽然保证了校园网的安全,却形成了新的问题:校园网信息孤岛。如何打破校园信息孤岛,实现校园无线网之间的互联互通?由各个校园无线网组成一个庞大的无线联盟的设想,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个设想一旦实现,大大方便了各校园的教学资源交流和学术交流等各方面合作。

4结束语

在国际上,拥有无线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化校园的一个标志。无线校园网的蓬勃发展正是顺应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步伐,无线局域网正以它的高速传输和很好的灵活性、扩容性在高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应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海华,孔为民,徐雪梅.无线网络应用实例分析[J].现代情报.2008.(09).转贴于

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篇7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o2o;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7.119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7-0242-02

2015年7月4日,经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使中国教育迈向了4.0时代[1]。高等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也成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核心任务。互联网+教育[2]中,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基于教育资源的网络共享,教师与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教学及互动,通过网络使传统的线下教学转移到线上,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科学发展。学习共同体由学习者(学生)和辅导者(教师)共同组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进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虚拟环境构建学习共同体成为学习共同体发展的新方向[3]。本文重点关注了互联网+教育时代,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线下到线上)的教学模式,指出了其教学系统的构成,并使用类似Swot分析法,从优势、不足和威胁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系统构成

教育o2o(onlinetooffline)是指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教学由线下到线上转变,是一种新的模式,其立足于教学资源共享,线上与线下教育并重,是有机融合的整体[4]。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模式是一种混合模式的线下线上教学模式,将网络学习共同体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图1给出了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系统构成。辅导者与学习者通过线下传统教学与线上网络学习共同体构成有机整体。系统核心是网络学习共同体,鉴于主流的网络数据处理技术,网络学习共同体多采用云计算技术平台技术进行线上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的建设和实施[5]。基于云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既是教学资源的组织平台又是学习服务的提供平台。教学资源包含了知识地图、课程资源、学习资料等,是传统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形式,又是其有益补充。教学服务包括在线课程、讨论群、实践服务形式等。线上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进行学习,学习者具有共同的目标、文化认同,共享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的空间和教学资源。学习者基于传统教学的线下学习,在线上相互协作共同行动实践,达到共同的学习愿景。辅导者线下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的讲授,与学习者(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线上转变为辅导者或引导者,实现由教师为主导到以学习者为主导的转变,进而进行教学活动。

2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将线下教学与线上学习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传统课程学习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开放性的交流。线上的学习共同体平台是开放性的网络平台。主要体现在线上学习的学习者广泛参与性,具有相同的目标和相似背景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注册认证参与到线上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当中。其次,开放流体现在资源的开放性。平台是一个共享的资源平台。所有的学习资源对不同的学习者都是相同的。基于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使具有相同学习目标和愿景的学习者的开放流成为可能。

(2)时空超越性。线上的网络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种超越。学习者只要能通过终端(如pC、智能手机等)连接到互联网就可以登录到线上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参与学习、交流和共同协作。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时间、地点和内容的限制,成为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使学习更加灵活而且富有魅力。

(3)基于网络的数据传输具有极高的效率。网络本身具有高速度、高效率传输的特性,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资源借助于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瞬间生成,瞬间传播。

(4)基于共同的学习观和学习体验,实现集体智慧的凝结和个人智慧的发展。学习者通过学习观和学习体验在网络上聚集到一起,通过开放性的交流实现教学信息、资源、个人观点和个人经历与智慧的共享,凝结成集体的智慧,进而促进个人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5)实现线下教师为主体和线上学生为主体融合,既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又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反思。传统线下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在基础知识教授与普及中具有独到的优势。线上学习共同体的主体则转变为学生,是一种以兴趣和关注点为需求的定制型交流和学习。学习共同体使具有共同兴趣和关注点的学习者在网络中走到一起,通过共享、交流与协作每个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和体验各自处于独立地、主动地参与状态,并对自身的参与行为能够反思、领悟、进行自我调控。

(6)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具有多样的形式。以网络作为共同学习的载体,当前主流的学习共同体主要有电子邮件、论坛、新闻组、腾讯群、博客/微博、在线课堂等。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模式具有众多优势使其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目前教育教学发展的热门话题,但其不足和威胁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

(1)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尚不成熟。网络共同体平台的建设涉及到投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多方面,个体教师和院校很难独自完成平台系统的开发及运营。目前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大多借助于第三方服务如微博、群等,难已形成系统。

(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资源的宽度及广度方面依然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由于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具有多样的形式,如何基于设定形式组织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的关键,目前相关研究依然不足,线上线下教学脱节是主要问题。其次受限于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约束其提供的教学资源在宽度和广度往往不足。

(3)网络共同体的学习缺乏持久性和网络共同体学习考核缺失。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模式具有时空穿越性,但这也带来了监管和考核的问题。目前,可以通过在线次数、在线时长、在线足迹等方面实现监管,通过在线考核等实现考核,却依旧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大型在线课程联盟等新兴在线学习形式以及信息和隐私安全都对网络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威胁。网络时代是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时代,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模式既要立足于本身的优势又要吸收新思维、新形式,如可以整合大型在线课程联盟在课程资源方面的优势,纳入学习共同体模式,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3结论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的o2o教学模式是网络信息化时代教育与网络相融合而产生的,新型的,传统线下课程与网络线上共同学习相混合的教学形式。国家“互联网+”行动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以图形的形式给出了网络o2o学习共同体教学系统构成,并从功能划分角度进行了阐述。同时,采用类似Swot的分析法在网络学习共同的o2o教学模式的优势、不足和威胁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符合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切合教育由于网络相融合的发展目标,其分析与讨论对促进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岑健林.教育信息化4.0[J].教育信息技术,2015(5):46-48.

[2]王乔峰,曹效英,路璐.“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5(8):9-11.

[3]聂济敏.网络支持下的学习共同体[J].考试周刊,2011(4):162-163.

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篇8

关键词:网络教育;离线学习;在线学习

一、网络教育学习的主要形式

目前,网络教育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熟悉,它是指使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突破时空的界限,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网络教育的学习者始终是以成人为主的,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等;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

网络学习的主流形式是在线学习这种基本形式。在线学习,是指在由通讯技术、微电脑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所构成的电子环境中进行的学习,是基于技术的学习,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类似于在一个网络虚拟教室与教室进行网络授课、学习的方式,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网络学习的交互特点。最大特征是必须要具有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环境。但是,在实际的网络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因素使得学习者无法正常进行在线学习。这些因素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学习者根本没有上网设备及条件的显性因素,同时也有一些其他的隐形因素,比如学习者学习的网络条件比较差,无法正常打开学习课件或提交在线作业等。这些因素都约束着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效率,使得很多学习者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学习积极性及兴趣,甚至有的学习者中途就放弃学习,影响学习效果。

鉴于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离线学习与在线相结合的学习方案。离线学习,在此是指将学习者无须时刻联入网络登录在线学习系统,而是将课程学习内容下载到本地,离线完成课程的学习,并记录整个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离线学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在线学习中学习者必须有良好的网络环境支持,在高峰浏览期间无法保证学习效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可控性和自主性。

二、离线学习的基本原理及学习流程

离线学习是当学习者在网络通讯资源不足的环境下,解决学习者有限的网络宽带导致无法正常学习,或当大量学习者访问时,出现网络宽带瓶颈和课件访问速度慢等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离线学习支持对资源学习过程的全面跟踪,有利于进行形成性评价,有效地降低了服务器的负载,保证了服务质量;同时有利于泛在学习(ubiquitouslearning)环境的形成,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3a(anywhere,anytime,anydevice)学习形式。

离线学习必须依赖离线学习系统,并且基于类似于U盘或光盘这样的数据存储器与在线学习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这里我们将这样的数据存储器称为“U-Key”。离线学习系统主要包含学习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离线学习的基本流程是:①学习者登录离线学习系统;②从主服务器上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及在线学习过程记录下载到本地,或通过“U-Key”,将离线学习记录加载到离线学习系统;③进行离线学习,离线系统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记录;④离线学习跟踪信息上传到主服务器。如图1所示:

离线学习系统是配合在线学习系统的,不管学习者选择在线、离线哪种方式,都能确保学习者最终学习数据的一致性。离线系统可以将课件下载到本地进行学习,系统自动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跟踪信息,并可以将其上传到相应的在线学习系统,实现用户离线学习和在线学习信息的一致性。离线学习系统必须确保学习者学习数据的安全性,所以系统需要采取一定的加密手段,当学习者下载课件时,需要通过相关认证才能学习。同时,离线学习的课件可以一次下载,多次使用,节约宽带,并极大地降低服务器压力。

三、离线学习在网络教育教学支撑服务体系的方案设计

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是两种互相补充的学习方式,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离线学习模式在网络课程中,是对在线学习的有力补充,这个互补的过程我们用图2来表示:

一般而言,在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内容学习体系中,学习者需要通过交互活动,在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前提下,进行帮助解答、讨论分析和扩展知识,才能掌握所学内容,这类模块应当进行在线学习,如网上实验、在线讨论等;而教学大纲、电子讲义、多媒体课件和离线作业等学习内容,则可以在课程网站上为学习者提供下载功能,以便其根据自身情况,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这类模块则可归类于离线学习部分。我们用下表来表述各个学习模块与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的对应:

对学习者而言,无论在线或离线,都是为了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其所需课程的内容,并在一定学习路径的指引下,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在一般网络课程的建设体系中,学习者一方面对在线学习(如网上实验、网上答疑)具有较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对离线学习(如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也有很高的需求。由此可知,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两种方式,应当相互补充,找到其各自适应的位置,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中,做好网络教学支撑服务。

四、离线学习的发展

离线学习在网络教育教学支撑服务体系中要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应该多维度地考虑其发展与壮大,它与在线学习系统的融合,与网络学习系统的整合,与移动学习系统的整合,与3G上网卡的结合,与考试系统的整合等都是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远程教育各种技术手段的深入发展,离线学习对在线学习的补充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也将会完善网络教育教学支撑服务子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篇9

关键词:无线网络 ieee802.11 无线接入

   1什么是无线局域网

   1.1无线局域网的概念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简称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传统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它作为有线局域网的补充和延伸,使得通信的移动化和个性化成为了可能。

   1.2无线局域网的主要标准常用的计算机无线通信技术有光波和无线电波。光波包括红外线和激光,但由于光波易受天气影响,不具备穿透能力,难以实际应用。无线电波包括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

   扩展频谱通信(SpreadSpectrumCommunication)简称扩频通信。其基本特征是使用比发送的信息数据速率高许多倍的伪随机码把载有信息数据的基带信号的频谱进行扩展,形成宽带的低功率频谱密度的信号来发射。

   扩频通信的基本工作方式有4种:直接序列扩频(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工作方式(简称DSSS方式);跳变频率(FrequencyHopping)工作方式(简称FH方式);跳变时间(timeHopping)工作方式(简称tH方式);线性调频(Chirpmodulation)工作方式(简称Chirp方式)。目前使用最多、最典型的扩频工作方式是直扩式(DSSS方式),在无线网络的通信中,就是采用这种工作方式。

   1.3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由于实现无线通信的手段不一,以无线局域网技术和以GpRS/3G为代表的无线上网技术,制定了包括ieee802.11、蓝牙技术和HomeRF等多项标准和规范,而以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为代表的多个研究机构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制定了一系列协议标准,推动了无线局域网的规范和实用化,并在众多厂商的支持下成为目前主流协议标准。

   1997年,ieee了802.11协议,1999年ieee小组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协议,802.11b在802.11的1mbps和2mbps速率下又增加了5.5mbps和11mbps两个新的网络吞吐速率。802.11a的网络吞吐速率达到了54mb/s和25mb/s,但成本过高,使用频段5.2GHz是卫星通信频段,很难大面积投入商用,目前最普及、应用最广泛的是802.11b无线标准,2001年,ieee通过了802.11g标准,它向下兼容802.11a、802.11b的同时,网络吞吐速率54mbps,而802.11n标准是ieee推出的最新标准,它通过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108mbps,提供到300mbps甚至是600mbps,引起了市场很大反响。

   2为什么要构建无线校园网

   无线接入在校园网中的优势无线校园网与有线校园网相比,无线局域网具有巨大的灵活性,有线网络在很多多场合受到布线的制约;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易于损坏;固定的网络各节点无法移动。遇到网络盲点时,须铺设专用通信线路,成本高,难度大、耗时长,线路一旦出现故障排查、维修不便,无线校园网较之有线校园网,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2.1网络综合成本低,随着近几年无线网络设备不断普及,无线网络成本已经接近甚至低于传统有线网络成本,而在网络施工上,无线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铺设无须掘沟埋管,省去了大量线路铺设的费用和时间。它的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同时具有传统有线网无可比拟的可扩容性。

   2.2网络覆盖面广,只要安装了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ap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它不受环境条件制约,网络的传输范围得到了拓宽,借助于外接天线(做链接)

[1] [2] 

,传输距离则可以达到~公里甚至更远,这要视天线本身的增益而定。

   .组网灵活方便,无线局域网可以按当时的需要容量来安装设备,甚至可以“现用现装”而传统有线网络,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到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一旦无线局域网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进行通讯。

   .强大的移动性,无线局域网的一个重大特性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地实现无线通信,Voip、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视频会议等许许多多基于无线通信的技术将大大方便了师生们工作、学习。

   无线校园的应用范围

   基础无线应用。目前,多数高校建设无线网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解决难于进行综合布线的公共区域(如会议中心、图书馆等)上网问题,无线校园网建成后,除了能满足校内用户对网络的移动性需求外,在出现大规模网络服务需求的场合(如网上考试报名等),提供临时性的无线网络服务,新生报名、注册等工作,财务和学籍管理部门都需要在报到处集中利用计算机录入信息,并通过网络将数据递交到服务器。无线信号覆盖到校园的任何角落,使整个校园变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空间。

   移动Voip应用。作为最抢眼无线网应用,它已经出现在如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内,移动Voip将价格低廉的Voip技术与灵活的无线技术相结合,同时结合了无线网络的可移动性、隐蔽性和高扩展性的特点及Voip的实时性、综合性特点,可以根据所传输的图像质量调节占用的带宽。符合目前的低成本需求以及移动性需求的技术趋势。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低成本Voip业务,将使多媒体会议、远程教学及网络电话等应用的普及率大幅提高。

   链路的冗余备份。目前,大学普遍由多个校区组成,通常采用租用链路的方式将多个校区互连。我们可以利用无线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在各校的建筑物顶上旋转一个无线网桥,架设高增益天线和放大器后,在Km的范围内仍能保证高速数据传输,实现多校区间不同网段的链路,最大程度地降低在城市路网改造过程中,由于光纤被挖断而导致的校区间断网情况的影响。

   无线化教学。无线校园网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其中包括已经存储在服务器中的资料(网络教学平台、课件下载中心、综合教务系统等),以及正在上的某一节课,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解决了很多学校学生多机器少,排课困难的问题。而且可以为学生复习提供第一手资料,可以有更多的交互性,学校精品课程、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资料等可以通过VoD视频点播、aoD音频点播学生可以分享优秀教学资源外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其他应用。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各个校园网都建设了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这虽然保证了校园网的安全,却形成了新的问题:校园网信息孤岛。如何打破校园信息孤岛,实现校园无线网之间的互联互通?由各个校园无线网组成一个庞大的无线联盟的设想,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个设想一旦实现,大大方便了各校园的教学资源交流和学术交流等各方面合作。

   结束语

线下结合线上网络教学篇10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学;慕课;教学模式

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2012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推出的edx、Coursera、Udacity三大慕课平台相继建立,之后其他国家或地区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慕课平台。2013年,慕课进入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相继加入edx。此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以及“东西部高校共享联盟”的建立等,推动了我国慕课的兴起和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目前,慕课的发展已深入到探究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层面,并对我国高校网络教学改革带来了普遍的促进作用。本研究试图探讨慕课视域下我国高校网络教学模式建构的教学理念、不同层次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保障。

一、相关理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美国教育理论家乔伊斯等人从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将来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进行学习,使他们一方面获得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掌握学习的过程”[1]。钟志贤在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上指出:“教学模式就是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它是将学习环境设计理论转化为具体教学活动结构和操作程序的中介,是将学习环境设计理念与实践框架同具体教学情境相结合的结果”[2]。从教育教学理念上看,慕课更多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关联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具有动态性,“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而建构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是不可由他人代替的”[3]。关联主义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强调:“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网络中的内容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网络中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关联(连通)”[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根据自己的意愿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同时实现师生间的双向参与、平等交流[5]。近年来,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对问题探究式、情景交互式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为慕课和网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教学实践基础。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问题是教学的起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不断地反复与纠正过程中获得对问题的识别与解决[6]。情景交互式教学模式是吸收、借鉴情景式与交互式教学模式两者优势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师或课程的设计者通过有目的的创设一种情景,以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互、情感交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集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慕课的特性与高校网络教学的层次形式

(一)慕课的特性

慕课以互联网发展为基础。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深刻地影响着慕课的教育教学方式。慕课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系列显著特性。1.开放性慕课环境下,慕课学习者在教师的选择、教学资源的获取等方面具有开放性。大学之间的门槛正逐渐被打破,教育的公平性也进一步得到体现。通过互联网,学习者特别是偏远地区或者非名校的学生、乃至各种社会群体都可以有偿或无偿地学习到世界上的优质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实现。2.交互性慕课通过设立教学论坛和讨论区,将数以万计的具有共同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对课程视频教学、作业及习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在线信息即时交互。3.自主性在慕课环境中,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时间、方式及进度,自主进行讨论与研究。4.即时性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终端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相关课程,同时有利于学生即时地与教师、其他学生甚至人机系统进行互动。

(二)高校网络教学的层次形式

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学习平台的蓬勃发展,对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国内高校针对学生网络学习的需求和在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的共享与应用模式,积极推动多样化的在线课堂、网络教学的探索[7]。按照网络课程的开放程度,可将当前高校网络教学分为3个层次:(1)校内共享的在线课程。该层次的网络教学相对封闭,它主要是各高校依托校园网所建立的局域网教学平台,面向本校学生开放,开设课程主要以公共基础课程、人文选修课程和部分特色专业课程为主,学生以线上、线下学习的方式获得学校的课程学分认定。(2)校际间共享的在线课程,具有半开放性。它主要是针对某一地区的高校学生所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面向这一地区加盟学校的学生开放,其上线课程主要是各加盟学校的特色优质课程,包含学分课程以及免费课程。(3)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具有完全的开放性。它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网络教学平台,其所针对的学习群体是不固定的,开设的课程往往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学生通过注册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课程完成后可获得学分或实名认证证书。我国高校网络教学的3个层次之间存在渐进关系。首先,从开放程度上看,它们之间呈现出相对封闭—半开放—完全开放的关系,这种开放性的实现主要依托于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和各种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其次,从课程内容上看,3个层次的课程向少而精发展。第1层次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学资源使用,课程开发建设往往由承担相关教学任务的教师或课程团队负责,课程数量多且质量参差不齐。第2层次的网络课程已具备了慕课课程设置的基本要素,往往由该领域内具有资深影响力的教师及其团队来讲授和设计,课程资源具有区域特色且质量有较大保障。第3层次的慕课课程资源基本上是来自于各个领域的名师名课,体现着某一领域的教学水平。最后,从教学管理上看,3个层次呈现出学生逐步增多、管理趋于复杂的趋势。第1层次的教育对象仅限于校内选修某课程的学生,以相应学分进行认定,教学管理和考核相对简单;第2层次的选课人数有所增加,实现了校际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但课程成绩和相应学分的认定涉及不同高校对学生跨校选课等因素,教学管理和考核相对复杂;第3层次面向对课程感兴趣的人开放,学习者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和测试,方可进行实名注册获得结业证书,同时也涉及到各高校对学生在慕课平台上选修课程的认定问题,教学管理和考核更加复杂。我国高校网络教学的3个层次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可以分为2种基本类型。第1、2层次的网络教学虽然在开放程度、课程建设水平以及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差别,但其在目前教学实践中普遍都采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1)线上学习。主要包括校内或校际平台提供的各种网络课程。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及内嵌试题进行自主学习。视频知识点以单元序列形式呈现,课程内容设置呈现进阶式。作业批改、问题解答、讨论区的建设均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互实现。(2)线下学习。在第1层次中,线下学习主要依托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方式,而网络教学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第2层次的线下学习主要采用“见面课”的方式:一是由校内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答疑解惑;二是跨校直播互动。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互为补充,对于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课上交流,也可选择跨校交流互动。(3)考试,主要指课程结业考试。学生除了完成在线练习题、在线期末测试外,还应完成笔试考试,其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较为多样化。将学生的在线练习成绩、在线期末测试成绩、笔试考试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核算对其进行考核。第3层次采用的是线上学习和考试。慕课主要采用纯在线式学习方式,与第1、2层次的线上学习类似。慕课学习的考试主要是在线考试,考试的形式、评价方式更加开放、多元化。成绩的核算以在线考试成绩为主,学生考试合格后可自主选择是否发放结业证书。

三、慕课视域下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其条件保障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师生平等互动参与,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助推作用,也为高校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慕课教学模式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一)慕课视域下高校网络教学要素间的地位和关系变化

1.“教”与“学”慕课视域下的高校网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组织、引导、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建构知识和意义)[8]。“教师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服务者、协调者,通过注意学生认知特点,启发学生思维,强化生生、师生、人机互动,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9]在慕课教学模式下,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被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所取代。网络媒介为师生提供了获取信息、学习资源的同等机会,同时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主动选择权。师生间严格意义上的“教”与“学”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教师正实现从讲授者和讲解者到激励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转变,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2.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育过程中投入的一切积极要素和条件总称,包括人、财、物、信息等有形资源及教育思想与品牌、办学理念与特色等无形资源,慕课教学资源主要来自网络知识、课程内容”[10]。慕课的教学资源既包括各高校在自己建立的慕课平台以及全球性的慕课平台上所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多以文本材料、短视频、小测试的形式出现,同时还包括慕课所依托的各种社交网络中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多以wiki、论坛等形式出现。除此之外,慕课还依托新媒体课程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所建立起的虚拟环境,为师生提供学习交互体验。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11]。慕课教学模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除了采用传统教学评价中以考试与测评为主的评价方式外,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还包括了教师评价、同伴互评以及自评。评价的内容包括预习检验、课后测试(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平时作业(主观题为主)、同伴互评(实现大规模课程学习作业批改、相互学习)、教师评价和期末考试等。4.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在特定教学水平基础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特定学生群体在特定教学情景下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慕课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着重于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转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思想和行为的总和。在慕课环境下,慕课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教学团队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和目标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建设既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又富有时代性和适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管理是为了保障教学顺利开展所进行的教学组织、管理活动,慕课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管理、教师组织课程学习活动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

(二)慕课视域下高校网络教学的保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