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十篇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十篇

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0:32

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篇1

关键词:深化;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在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中,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发生了显著增加。员工是体现电力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其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提升目的可以通过企业文化构建及应用来实现。基于这种现象,深化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本质性途径。

一、我国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从整体角度来讲,当前我国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特点:

(一)低频率沟通特点

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领导层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频率相对较低。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电力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员工的不理解使得其对企业文化构建工作的配合积极性发生显著下降。对此,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应该将沟通问题作为重要处理目标,以此保证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积极配合[1]。

(二)传统企业文化要求注重性特点

这种特点是指,电力企业在构建自身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运营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电力故障问题、电力污染问题等,而对员工发展等内容不够重视。基于这种特点,当前我国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性相对较低。

(三)企业文化内涵低程度认识特点

这种特点主要是针对电力企业的员工而言的。虽然电力企业为员工提供了较为适宜的企业文化,但员工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程度相对较低。员工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合理认识是保证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基础,因此,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深化工作需要对该方面特点加以重视[2]。

(四)市场特点低契合度特点

当前电力企业市场的特点是开放程度及竞争强度较高。而力企业原本的稳定性特点使得电力企业员工及企业文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意识”。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电力企业员工通常会认为,即使他们不作为或工作中产生一些问题,仍然不会影响电力企业的稳固地位。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不合理的观念已经成为阻碍电力企业发展,影响员工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二、深化我国电力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这里以国网河南清丰县供电公司为例,对深化我国电力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

(一)国网河南清丰县供电公司领导层人员意识深化方面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主要是由电力企业的领导层人员完成的。就国网河南清丰县供电公司而言,在实现企业文化深化构建目标之前,首先要加强领导层对企业文化构建重要性认识、企业文化构建内容认识等因素的深化。当领导层人员对上述因素有了合理认识,并充分了解自身运营特点及企业文化深化构建难度之后,会加强前期构建工作投入,形成长久化构建的正确发展目标。除了上述内容之外,领导层人员在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保持与员工的合理沟通。例如,在开办某项文化活动之前,调查并参考员工的意见,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深化建设的融入。

(二)以人为本原则深化方面

企业文化深化构建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促进自身良性发展目标的实现。从以往经验可知,企业文化的强制性应用不仅难以产生提升工作能力效果,还容易使得员工对电力企业产生不合理认知,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对此,将以人为本原则应用在国网河南清丰县供电公司的企业文化深化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这种原则的影响下,员工会认为自身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进而易于认可并接受企业文化的约束和优化调整[3]。

(三)学习型特点融入方面

就国网河南清丰县供电公司而言,学习型特点融入是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基于学习型特点的国网河南清丰县供电公司企业文化深化建设可以从定期开展拓展训练、电力知识专题讲座及继续教育机会多样化提供等方面入手。以拓展训练为例,在参与该活动的过程中,员工除了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产生一定的学习需求之外,其在于其他员工因为同一任务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团队荣誉感和合作意识会得到良好培养。

(四)既有企业文化完善方面

为了保证国网河南清丰县供电公司的良性发展,其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同时兼顾员工的实际工作以及员工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培养这两方面。其中,基于电力企业高风险性、安全事故多发特点的员工工作仍然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和提升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员工创新意识及合作意识培养向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入,在提升企业文化构建完善水平的同时,还会产生促进和谐员工工作氛围的积极作用。

三、结论

从我国目前情况而言,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主要存在企业文化与市场环境契合度较低、领导层人员与员工沟通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从既有企业文化完善、以人为本原则应用以及学习型特点融入等方面入手,保证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合理深化。

参考文献:

[1]左冬梅.浅谈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0,04:76-77.

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篇2

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精辟论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加快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本文试从供电企业的特点出发,结合“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谈一下对供电企业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的浅显认识。

一、供电企业特点所体现出的“三个代表”的内涵

众所周知,供电企业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与其相适应,实践“三个代表”亦有其特定的内涵:

(一)电力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由于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赋予了供电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不断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确保社会安全用电。

(二)电力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由于电力使用的广泛性,遍布城乡的电网连着千家万户,没有哪一个行业像电力系统这样如此直接,如此紧密地与社会和人民职工群众息息相关。因此,供电企业的工作质量和行业作风,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这就要求供电企业一方面要加快企业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企业有满足社会对电力需求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并且要把优先考虑社会效益作为处理电力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三)电力具有独占性的特点,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要把优质服务作为行业宗旨。由于电力工业的自身特性和技术资金的密集性,使供电行业具有垄断的特征,因而国家法律规定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实行供电专营许可证制度。自然垄断行业避免了重复建设,使社会资源能合理配置,但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以行风建设为重点,特别是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从企业走向社会,着力于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工服务意识,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职工的价值观念,促使企业的供电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四)电力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立足于优质服务,塑造良好的形象。供电区域实行专营,使各个供电企业在特定的区域进行经营活动,因而具有地区性的特征,要求电力企业加强与地方的联系,求得当地的理解和支持。如电力经营活动中必需的电价调整和资金筹集问题,电力建设带来的征地、环境问题,遍布城乡的电力设施保护、线下树木清障以及清除违章建筑问题,事故条件下或电力供应不足时的拉闸限电问题等,都需得到当地社会和人民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供电企业必须积极提高企业的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供电区内经济发展和人民职工群众对电力的要求,使社会和人民职工群众认识到供电企业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致力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值得社会信赖的企业,从而对电力的发展采取理解、支持和合作的态度。

供电企业具有的上述特征及其对供电企业自身行为的要求,使供电企业对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具有自觉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历史赋于的政治责任,又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强烈要求。

二、“三个代表”的有机联系对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

“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紧密联系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将对供电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供电企业实际去考察,这种辩证关系就更为具体。作为基础性产业,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具体到企业内部,设备、技术和管理以及员工队伍构成了供电企业的生产力水平,这种构成是否科学先进和合理是生产力水平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先进生产力各要素间也存在矛盾运动,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先进的生产力,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先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必然产生催人奋进、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从而为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稳定发展。同时也为供电企业搞好优质服务,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发展企业生产力、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发挥好“先行者”的作用。人民职工群众满意了、拥护了,又为供电企业提供顺畅的营销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三、供电企业立足实际实践“三个代表”的方法和途径

供电企业全面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必须从供电企业的特点出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对内落实“依靠”方针,对外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为地方经济和人民职工群众生活提供安全优质的电能,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从根本上为增供扩销,提高供电量打下基础,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在实处,首当其冲要抓好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充实心胸,探求新知,倡树新风。一是要通过中心组学习、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党课等形式,开展轰轰烈烈的学习运动,认真组织学习“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领会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二是组织企业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认真钻研业务技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生产要素的构成已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和信息成为最主要的资源,同时随着互联网一日千里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竞争方式,交易方式和消费方式,特别是面对知识密集性的电力企业,党员干部要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科技,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三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思想理论是文化的核心,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则是我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构筑自己的精神支柱,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指导和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廓清迷雾,明辨是非,解决好举什么旗、走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党员干部要主动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修养、一种追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二、要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核心的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三个代表”作为对我党执政地位的战略思考,指明了党建的努力方向,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检查自己、要求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准绳,更是广大人民群众衡量、检验和监督身边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标尺。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业务技术、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水准,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忧愁。同时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企业内的腐败现象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干扰,直接破坏生产力,还影响着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培育,使企业难以树起正气,进而严重损害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挫伤职工的积极性,破坏企业稳定发展的大局。“三个代表”还是我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要积极发挥企业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宣传和倡导先进文化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方面的先进性:一是在参与中实现保证的作用。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推行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避免和减少失误。二是在工作中实现监督的作用。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三是在管理中实现加强的作用。党员干部要好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自我完善,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要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加强企业内部的改革与管理,千方百计加快企业的发展。总书记把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首位,具有非同寻常的思想内涵和实践价值。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基本内容包括:①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其中最活跃的是掌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③由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④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时,生产力就蓬勃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鉴于此,具体到我们供电企业而言,同样需要着眼于生产力的各要素来发展生产力,着眼于调整和改善企业内的生产关系来解放生产力。一是增加电网科技含量,提高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抗事故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抓住农网和城网改造的机遇,广泛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如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建设、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应用等。二是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如电力营销抄核收可采取银行代收、银行划拨、远程自动抄表、自动核算远程预付费、用户表计运行实时监控及用户变压器实时在线设备监控等,又如目前正广泛应用的带电作业设备、办公自动化的mis系统等。三是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提高生产力中劳动者的业务技术水平。电力企业作为技术密集性行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当前大面积引进高级人才还不现实的情况下,要目光向内,着力提高全体工职工的业务技术。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化解职工情绪,积极调动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进行企业改革,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要着眼于生产关系的改善,立足贯彻“iso9000标准”、“双达标”、着眼于“创一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原有的僵化的体制,建立起规范运作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费回收机制;要加强人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干部使用采取未位淘汰、竞争上岗,合理分流人员,真正做到减人增效;合理地进行资产组合和资本运作,探索对电力多经企业进行股分制改造,偿试年薪制及承包性经营等。“发展才是硬道理”。凡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我们就坚决坚持,凡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我们就坚决摒弃。

(四)要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最关键的是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已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它不仅包括先进的科学文化,还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这就要求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不仅要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还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教育广干部职工。要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发扬团结友爱、无私奉献优良传统。同时结合电力行业的特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和促进职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和树立企业内部“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安全文明、乐于奉献、服务于民”的群体价值观。

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篇3

ResearchontheCompetencymodelofGrassrootsemployeesine-Commerceindustry

XUpengyunor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e-commerceindustry,grass-rootstalentsupplyanddemandcannotbeareasonabledocking,electricitycompaniesneedscientificandreliablecompetencyevaluationsystemtorecruitandtraingrassrootsemployees.Basedonexistingresearchandthecharacteristicsofbusinessactivitiesofgrassrootsemployees,thispaperhasestablishedthecompetencysystemofgrassrootsemployeesintheindustryandcarriedoutempiricalresearch.atthesametime,theaHpmethodisusedtoestablishthecompetencymodelofthebasicstaffinthee-commerceindustry,andtheapplicationofthesysteminrecruitmentandtrainingisputforward.

Keywords:e-commerce;Grass-rootsemployees;theCompetencymodel

当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本文研究的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业务范围主要是食品、纺织、汽车用品)方兴未艾。与此同时,该行业用人需求出现井喷已毫无悬念。在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国内多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及众多电商企业自建培训学院向该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但所供应的人员素质并不能真正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本研究以从事电子商务的基层员工(包括技术服务支持层和部门业务主管)为研究主体,基于文献研究、行业及员工特点确立了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潜在胜任特征。本文以该特征体系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并在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建立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胜任力模型,以求为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的招聘、培训提供参考。

一、相关理论概述

1.基本概念

胜任力(Competency)一词最早由心理学家,哈佛大学麦克莱兰教授提出的。他把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素质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Competency(胜任力),并且mcClelland强调,对胜任力的研究应从实践中入手,收集第一手资料,去挖掘具有实质性影响的胜任力素质。

2.已有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理论的研究对本文建立电子商务基层员工胜任力测评体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如麦克莱兰博士1973年提出素质的“冰山模型”将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的部分”(即基本知识和技能)和深藏的“冰山以下的部分”(诸如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美国学者斯潘塞(Lyle.m.Spencer)1989年建立5大类通用行业的胜任力模型,将人员素质划分为基准性素质和鉴别性素质;理查德?q博亚特兹(RichardBoyatzis)提出“素质洋葱模型”,认为外层的技能和知识易于培养和评价,内在的动机和价值观难以影响和评价。国内唐京、时勘、姚翔、王重鸣等学者也对胜任力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员工胜任力理论研究多集中于对高层和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人员的研究,对于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的研究少见涉及,涉及到电商行业员工胜任力的研究尚有值得商榷和深入探讨的方面,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素质能力在取得优异绩效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现有关于基层员工人才测评体系的要求更侧重于基本技能的培养,轻视基层员工的良性的工作动机和认知能力(如逻辑思考)以及创新力;三是已有成果中建立的电子商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更适用于电子商务运营部门员工的测评,而采购部门、客服部门等部门员工的适用性较差。同时并没有结合新时期电子商务基层员工特点。

二、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及其业务的基本特点

当前的电子商务行业人力资源整体特点是,行业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新员工占比高,团队年轻化(员工队伍以80后、90后为主体),这个大背景下所呈现的电子商务基层员工具有以下5个特点:一是年轻化、较高素质、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人才。二是自我意识凸显,“服从型”员工比例下降,个性独立、对工作更为现实理性。三是拥有较大自主权,创新意识较传统行业基层员工强。四是企?i归属感不强,将个人发展的利益看的高于某个所在企业,频繁跳槽而且公司保密意识不足。五是重视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行业信息和知识更新速度快,这对从事电商的基层员工的学习能力又提出了新的挑战。继而其业务特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自主性、创新性。

三、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以上海帝亚实业有限公司为例

1.电商行业基层员工基本胜任特征维度的确定

美国学者斯潘塞1989年在精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5大类通用行业的胜任力模型,并且认为胜任力特征应包括5个特征: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本文主要借鉴斯潘塞关于胜任力特征的研究特别是通用行业的胜任力模型,同时结合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及其业务特点,大致确定了以下17项基层人员基本胜任特征:工作动机维度下的责任导向、成就导向和兴趣导向;认知维度下的逻辑判断力、洞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w习能力维度下的创新力、理论学习力和技术操作能力;沟通与合作维度下的准确理解力、清晰表达力、人际理解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工作意识维度下的执行力、效率意识、客户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

为了对电商行业基层员工胜任特征进行考察,我们进行了胜任力问卷调查。

2.胜任力问卷调查

根据以上17项胜任力特征,我们编制了《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胜任特征调查》

(1)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上海帝亚实业有限公司基层员工(包括技术服务支持层和部门业务主管)为对象,此次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32份,回收率为88%,其中有效问卷11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84.8%,基本达到调查目的。有效问卷的筛选标准为:回答所有的题(封闭型);每道题按要求只选出一个选项,多选无效。

(2)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员工基本情况测量(包括员工性别、年龄、担任职位);第二部分为员工胜任力特征测量问卷,共有17个问题,全部是封闭型问题,各个指标重要度分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然后根据李克特量表法对其进行赋值,分别为5、4、3、2、1,被调查者对每道题给出评价。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回收问卷后,运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19.0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判断问卷设计的质量以及应用体系预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测评体系各指标权重以完善模型的建立。

1.信度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本次问卷的Cronbach’salpha(?唬┫凳?为0.909,同理,对测评体系表各个构面进行信度检验:工作动机?幌凳?为0.825;认知?幌凳?为0.801;学习能力?幌凳?为0.792;沟通与合作?幌凳?为0.770;工作意识?幌凳?为0.810。

综上可见,电子商务基层员工胜任力测评体系表总体?幌凳?大于0.7,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可信度较好。

2.效度检验

如表1,统计结果显示:测量的Kmo值为0.847,Kmo值介于0.8和0.9之间,并且Bartlett’s球型检验统计量为1331.964,相应的概率Sig为0.000,因此可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该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

3.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因子分析

本文对基层员工17项胜任力特征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其内在结构。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经过正交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如表2所示。对比旋转前后的载荷矩阵,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未经旋转的载荷矩阵中,因子变量在许多变量上都有较高的载荷;经过旋转之后,各个因子的含义更加清晰。

综合信度与效度分析评判:本文设计的“电商行业基层员工胜任力量表”效度好,调查结果有效可用,可依此建立电商行业基层员工胜任力模型。

4.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胜任力模型结构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确定模型的结构,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是极为重要的。此次测评的权重分配采用层次分析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矩阵进行计算,得出胜任力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而完善模型的构建。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胜任力模型结构见表3。

四、结论与分析

1.电子商务基层员工胜任力与其他类型员工胜任力的重要区别

根据本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并得到电子商务基层员工胜任力与其他类型员工胜任力的重要区别有以下3个方面:

(1)“数据分析能力”(业务能力)重要程度第一。互联网时代以大数据为特点,即使处于基层的电子商务员工,也应对数据敏感。电子商务平台拥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和众多内容的统计的数据数据库,基层员工应能够从数据中挖掘出顾客的购买行为特征、顾客的需求偏好以及顾客的潜在消费价值等重要信息。这也就不难理解,“数据分析能力”为什么能在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胜任力构成因素中进居首位。

(2)“客户服务意识”重要程度第二。如今的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重视客户服务这一方面,电子商务行业内的竞争尤其看中客服,优良的客服可以培养顾客忠诚,树立企业形象,进而提高客户的好评率,这无疑在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强企业的软实力,进而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3)“诚信意识”重要程度第三。电子商务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易,电商企业必须比传统行业更注重诚信,基层员工是电商企业展示企业信誉度的重要一环,有必要增强基层员工的诚信意识。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人员流动率偏大,特别是对于规模一般的电商企业,部分人员只是把某个电商企业作为学习的平台,因此大部分电商企业十分看重员工的忠诚度。

2.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胜任力模型在基层人员选聘时可以起指导的作用,依据模型中各个构面的重要性程度,有侧重的对应聘人员进行各个维度的考核。电商企业在招聘基层人员时可以采用结构化的测试方法。公司应建立笔试题库,而题库应结合胜任力维度“工作动机”“认知”“学习能力”“沟通与合作”“工作意?R”的重要性来设计。此外,电商企业应建立已聘成员胜任力失败档案库,这将在今后的招聘或者培训中加以强化相应基层员工胜任力的考察。

电子商务行业基层员工胜任力模型在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是灵活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套用胜任力模型来评判一切。人员培训需求的产生应从员工绩效开始出发,当员工绩效低于正常期望值时,考核其胜任力是否符合正常标准。如果仍然符合,那么公司的胜任力模型需要修正(出现多个此类现象时修改);如果员工胜任力没有基本符合最新胜任力模型标准,要按照最新标准进行针对性培训,直到其绩效不低于正常期望值。

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篇4

关键词:电网经营企业电力营销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191-01

电网经营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行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电网经营企业商业化运作不断加快,电力市场营销已经成为其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和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风险经营是市场大潮中每个企业都要遇到的,电网经营企业自然也是如此,随着企业主利润来源从发电侧转向售电侧,电力营销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对改革和管理带来的相关风险的防范研究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1电网经营企业的电力营销特点分析

1.1电网经营企业的电力营销

电网经营企业的电力营销主要是指针对复杂变化的电力市场,电网经营企业围绕电力客户的需求这个中心,以供用关系为手段,确保电力客户能够得到安全、合格和经济使用的电力商品,同时受到满意周到的服务。电网经营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的目标主要包括:及时对电力需求的变化发生快速反应,并对客户的电力需求能够实时满足;在确保客户得到高效用电服务的前提下,最大化地追求电力营销效率。还能够提供客户用电优质的服务,与电力客户把良好的业务关系建立起来,打造出电网经营企业市场形象、提高终端能源市场占有率等等。

1.2电网经营企业的电力营销的特点

一是具有很强的服务性。正是基于电力市场所决定的电力企业的公益性、基础性地位就决定了电力营销的服务性特质。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人民生活;无论是什么时间地点,都需要电网经营企业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并充足的电力能源。同时,加上电力商品无法储存的特性,导致电网经营企业与电力客户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而这种紧密的联系是主要依靠营销人员的服务来完成的。二是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电网是电力市场销售拥护流通的主要渠道,而电网是集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配电、用电为一体同时运转的一个整体。其生产和销售的各个渠道甚至其中的每个环节都是靠电网连接起来不可分离的。

2电网经营企业电力市场营销面临的风险及成因

2.1电力欠费风险

电费回收困难是目前电网经营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由于企业存在巨额电力欠费,就将导致电网经营企业虚赢实亏、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的产生,进而形成很大的财务风险。这一因巨额电力欠费产生的风险主要成因在于用电企业经营困难以及社会法制不完善等外部原因,尤其是近些年里,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国有企业以破产、改制方式“金蝉脱壳”以及偷逃电费等问题,这是外因。同时,我们看内因,多年实施的资金结零“硬指标”考核电费回收的传统做法,电费回收管理不规范,产生了瞒报欠费、垫交电费以及挪用电费等违规行为。

2.2窃电及线损风险

电网经营企业效益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窃电。这一电网经营企业的顽疾主要诱因在于窃电有“高收益”的效应。而对窃电分子的打击不够有力和不够一贯这又让窃电产生了“低风险”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窃电损失可属于管理线损的范畴,与窃电损失比较起来,线损管理的粗放和对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失还是缺乏应有的认识。就目前电网经营企业的线损风险来看,集中体现在基层单位线损指标的不真实的现象上,而这一成因在于基层单位线损考核点计量装置误差超标,还有供、售电量统计和抄表时间上的不对应以及线损率“四分”考核不落实,甚至还有为完成上级线损考核指标而人为造假等问题。

2.3市场风险

电价由国家管制,降低电价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既定目标,当电价水平低于电网经营企业正常运营的成本之时,企业风险就将特别巨大。需求弹性比较小时电能的特点,当前情况下,地方经济不景气、营业区划转或大用电客户转向独立发电企业直接购电等是导致企业售电量下滑的主要影响因素。

2.4“两改一同价”的相关风险

“两改一同价”在大力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同时,也为电网经营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新挑战和新的发展契机。由于“两改一同价”需要重新调整生产关系,在此过程中,可能要触及多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尤其是对县级电网经营企业来说,很多风险将随之而来,这些风险有:产权移交带来的安全风险、农网改造的资金还贷风险和体制改革后的经营风险等。

3对当前电网经营企业防范市场营销风险的建议

当前,电网经营企业应必须要充分认识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找准企业定位,规范企业行为,大力开拓市场,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3.1强化战略管理

要把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制订和实施确实重视起来,确立电力市场营销作为核心业务的战略地位,以此培育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导入企业形象综合识别系统(CiS系统),不仅要通过对品牌的倡导和开展扎实优质的服务,把富有亲和力的企业形象树立起来,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和沟通作用,在一些电力重大问题的处理上,能够争取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电网经营企业外部经营环境。

3.2加强供用电合同管理

对于电网经营企业来说,必须加大对合同管理的考核力度,可以将那些不与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不履行合同等导致企业重大损失的行为都要列为营业事故,加以严肃处理。要善于运用合同法、电力法等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合法利益。

3.3加强农村电力市场营销管理

要对农村电力市场营销的内部管理机制进行理顺,开始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市场营销工作,让农电工与系统职工同工同酬,也可以由农电工组建独立核算的抄表公司。要对农电工业务素质和工作待遇的有计划提高,并加强对农电工电费风险金的管理。要加大对农电工工作质量的审核和稽查力度,通过推广农电工交集抄表等措施,充分调动起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造成电量电费流失的可能性。

3.4以管理创新实现营销效益最大化

注重过程控制与机制的创新,以合理配置和运用营销资源,这是电网经营企业规避电力市场风险,发展优良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首先,要围绕抓有效电量增长和稳定均价上多创效益,要努力形成一个统一、高效、方便、快捷的效益实现机制。同时,要及时把潜在的电力需求培育成为电量的新的增长点。其次,要通过线损的降低得到挤出效益。要积极采取有效的降损技术及管理方面的措施,并贯彻到具体的线损工作环节之中,通过加大内部管理,杜绝因管理程序的不顺引起的跑、冒、滴、漏现象。再次,要对营销基础管理进行规范,不断对工作流程和标准进行创新,完善营销指标过程控制和考核,并健全和完善优质服务常态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营销技术支撑系统的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营销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符合短期变化

中图分类号:tm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104-01

我们可以运用现金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对以后的电力系统负荷的发展方向给出合理的科学解释,通过我们对电力系统负荷短期预算所理解的理论和知识。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也是在突飞猛进的增长中,同样电力需求也在迅速的增长,电力系统的缺少现象越来越显得比较严重,很多地区的电力都显得十分紧张,尤其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在最高峰用电的时候甚至都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发展,并且电网的使用电的超载负荷情况也是越来越高,这种现象使得电力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测技术更加的重要和突出。尤其是这几年以来我国在国际上的能力比较紧缺,国内实施的节能降耗的政策方针,所以目前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此外,更加深入的研发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是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分时电价、实时动态、竞价上网等的实施,所以电力市场对未来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作为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重要依据,电力市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1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发展现状

随着电力系统emS的发展,电力系统负荷短期预测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电力系统的负荷短期预测也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了,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高速发展,电力系统负荷的短期预测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受到我国很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2电力系统用户用电特点分析

2.1工业用电

工业用电最大的特点就是所用的电量很大并且非常的平稳,我国现在的工业用电比例占全国用总用电量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即便工业用电的电量非常大,但是工业之间的负荷是不一样的,轻工业用电量就比较小,大型冶炼工业相对用电较大,用电大小的主要差别取决于生产工艺的特点和生产时间不一样所造成的,一样的生产设备下,连续使用的企业要比倒班制生产的企业用电量大,倒班制企业中又分三班制、两班制、相对两班制来说三班制又要使用的电量高。但是不管是什么企业。电力系统在单个的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以日、月计算,发生的变化是不会太大的,相对稳定的,除非极少数季节性质的企业以外,这就很好的为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技术提供了便利。

2.2农业用电

农业用电在我国总用电总约占百分之四点二左右的比率,总的来看消耗不算是很大,农业用电的特点就是季节性比较强,一年之中的用电情况变化不是非常明显,特点就是非常不均衡,主要冬季用电少,灌溉的季节用电比较多。

2.3交通运输业用电

交通运输行业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百分之一点五左右,用电量比较小,电气化铁路方面负荷很稳定。即使我国的电气化铁路建设比较迅速,高速铁路运营比较多会增加用电量,但是比重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

2.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用电比重不大,远小于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电的比重将会增大。居民生活用电的特点就是日变化较大,这和人的作息时间有关,同时也与人随机性开启用点设备有关。随着家电的普及,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广,我国具民用电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其增长速度要高于其它用电部门。

3影响电力系统负荷变化的主要因素

3.1基本因素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交通、农业、工业的用电情况相对比较平稳,原因就是它们对负荷的影响不算很大,主要就是因为大多是居民用电。居民用电的自由是影响电力系统负荷变化的主要原因,居民有自主的权利随机选择开启或者关闭用电的设施,这就导致了电力系统负荷变化出现的随机性较强。

3.2气候因素

影响电力系统负荷产生变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天气情况,寒潮、高温、取暖等都会使电力系统负荷增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空调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气温也将成为今后电力系统负荷比较大的因素之一。

3.3市场因素

市场环境中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申。力市场对电力工业的推进,分时电价、竞价上网、动态电价等的实施,将成为影响电力系统负荷变化的很重要因素。

4电力系统负荷短期常用预测方法

4.1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基于知识的计算机系统,它有一个领域专家的经验,知识,并可以使用这方面的知识的专家,通过推理运用知识和经验,作出明智的决定。利用专家系统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的文献,结果表明,温度是一个很好的交易因素;文学知识的专家系统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预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专家系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解决天气,特殊事件,如负载的影响,以获得更准确的预测。然而,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为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很多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能力。

4.2模糊预测方法

模糊推理和模糊集合是对不确定问题进行处理的理论,模糊集合的作用可以刻画出影响负荷的不确定原因,这也正是模糊预测这几年以来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里流通的重要原因,把粗糙集和模糊放在一起进行负荷的预测,预测的结果有很高的精准度,这说明气温模糊化以后预测的精度比较高。模糊法的缺点是学习能力不强,受到人们的主观因素较多。

4.3组合模型

组合模型预测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几种预测的方法的结果选择适中的进行加权平均,进行比较,选择最好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支持向量机和混沌理论结合,提高了预测的稳定性和精准性,组合预测是相对比较好的方法,很多情况下都能够达到预测的目的和要求,但是组合预测法也有它的不足,就预测机理来说,组合预测依然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5结语

电力系统的负荷是经过电网、发电厂、电器设备的使用交织在一起融通的形式结合的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电力系统的负荷是随机性和确定性相互统一,无序和有序统一,影响这电力系统负荷的因素非常多并且随机出现的。所以,建议一套完善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体系目前还很困难。直至今日电力系统的负荷短期预测技术依然不是十分完善,特别是随着电力市场的深入发展,很多项目的实施,对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要求提高的更大,对预测方法考虑的要更多。

参考文献

[1]肖国泉,王春,张福伟.电力负荷预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篇6

关键词:自备热电联产工程;电力行业设计;锅炉炉型选定;供热方案

中图分类号:tm611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国家推进西部大

开发的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使企业满足发展要求,很多行业和企业纷纷进驻西部,新建或改扩建企业自备热电联产工程,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自备热电联产机组容量也日趋扩大。

企业自备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锅炉)的建设,给电力设计市场带来机遇。这使得电力工程设计人员有更多的机会与非电力系统行业充分接触。我院近年来发展迅速,陆续承担了川渝等地多项涉及煤矿、石化、轻工、建材等系统非电力行业自备热电联产机组(高参数、大容量供热工程)的新建和扩建工程设计。由于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特点,同时涉及到的工程均有主体设计院,因此对于热电联产机组(高参数、大容量供热工程)设计、建设、运行要求不尽相同,如何做好设计工作,既满足电力行业设计规范和习惯,又能符合主体设计院总体规划和设计接口,充分满足顾客的需要,是我院和设计人员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重庆某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高参数、大容量供热工程的一些具体设计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工程简况

重庆某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供热工程是东部企业进军西部大开发的新建石化企业。按企业规划,化工用汽点需用最大用汽量为320t/h、正常平均用汽量为120t/h,用汽参数为9.2mpa,380℃的过热蒸汽;同时还有少量用汽

参数为0.98mpa,280℃的低压蒸汽。根据用汽参数要求和化工用汽不能中断的特点,规划建设3×130t/h高温高压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1×25mw抽凝机组。正常运行两台锅炉及一台汽轮机,备用一台锅炉;三台锅炉为一次性建成,不预留扩建。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结合供热工程为整个新建石化企业的一个部分,进行供热工程具体方案比选和设计。

(一)供热方案供热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组运行方案确定

根据化工用汽启动装置时用汽量较大、正常运行用汽量较小的特点,经我院和化工主体设计院多次论证,向业主推荐以下供热(汽)方案:化工装置启动时,需用蒸汽量为320t/h,此时三台锅炉均运行(汽轮机不投入运行),最大产汽能力为360t/h,产出的蒸汽经主蒸汽管汇入位于除氧煤仓间运行层的蒸汽母管,再由蒸汽母管经减温装置减温后(温度390℃)向化工厂区进行供热;锅炉除氧自用蒸汽从蒸汽母管中引出。化工装置启动完毕进入正常运行时,需用蒸汽量为120t/h,为确保不间断向化工装置供汽,此时运行两台锅炉和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另一台锅炉作备用,一旦运行中的一台锅炉发生故障,停用汽轮发电机组,剩下的一台仍能可靠地向化工装置供汽,同时启动备用的第三台锅炉。

(二)锅炉炉型的确定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热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广、负荷调整范围较大,环保效果好(So2、noX等生成量较煤粉炉低),运行操作方便的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目前,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以相当成熟,最大锅炉容量1000t/h以上,运行稳定可靠。同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掺烧石灰石粉进行炉内脱硫的优点,结合本工程由于燃煤含硫量较高(收到基硫Sar>2.87%)的特点,本工程锅炉选用循环流化床锅炉。

(三)锅炉主要技术参数

锅炉为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全钢结构,露天布置。锅炉采用0#轻柴油床下热烟气发生器点火。

汽轮发电机组暂未定货,汽机房为预留建设。

型号:DGJ130/9.81

额定蒸发量:130t/h

过热蒸汽压力:9.81mpa

过热蒸汽温度:540℃

给水温度:158℃(压力式除氧器)

一次热风温度:185℃

二次热风温度:190℃

排烟温度:137℃

脱硫钙硫比Ca/S:~2

设计炉内脱硫率:≥80%

设计热效率:≥88%

设计床温:890℃

(四)总体布置

根据供热站位于化工厂区的东南侧,总图布置时根据供热站址内、外部条件及化工厂区总体规划,以及工艺流程、功能分区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厂区平面规划布置。经与化工主体设计院多次商定,为减少供热管道投资和总体布局合理,总图布置时,汽轮发电机房朝向化工主厂区用汽负荷中心一侧,结合地形地貌,为减少土地平整费用,供热站主厂房轴线与化工厂区主装置轴线偏11°。从西北向东南依次布置:规划的汽机房、除氧煤仓间、锅炉、静电除尘器、脱硫塔、烟囱;为减少对化工厂区的粉尘污染,煤场和灰渣库均设置于远离化工厂区的东南端布置。

(五)燃煤输送系统

为确保供汽可靠,经与化工主体设计院多交流,本工程运煤系统采用双路布置。每路系统输送能力按不小于3×130t/h锅炉额定出力耗煤量的150%设计,带式输送机选用DtⅡ型,带宽B=650mm,带速V=1.25m/s,额定出力Q=140t/h。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入炉煤粒度要求入炉煤粒度≤10mm,而原煤粒度不均匀,部分粒度较大,因此系统按一级筛分,一级破碎设计。在碎煤机室中设有两台出力为140t/h的滚筒筛和两台出力为140t/h的环锤式碎煤机。

(六)除灰渣方案的确定

本工程由于煤质较差,灰渣量较大,在方案设计阶段,热机与除灰、总图专业等相关专业配合确定锅炉排渣按水冷式冷渣机、刮板输送机及斗式提升机方式将渣送入混凝土渣库中的方案,三台锅炉共一套除渣系统;经论证,系统及布置合理可行,投资较省,运行维护也方便,并据此设计几种布置方案推荐给业主。但是业主工程师看后提出:根据他的经历,认为刮板运输机和斗提机故障率高,维护费用较高,提出用水平布置高温皮带输送机和大倾角皮带输送机将渣送入渣库中。对于此,我们提出一旦冷渣器故障,无法将炉渣冷却至规定温度以下,皮带输送机将有被烧坏的可能,存在不可靠的因素。业主工程师坚持认为这完全可行。在业主再三坚持下,我们满足其要求,采用高温皮带方案,但对高温输渣皮带的定货提出必要的耐温要求。

(七)热控方案

本供热工程作为化工主厂区一个提供蒸汽的辅助单元,为确保供汽的可靠性,决定对供热锅炉机组控制采用DCS分散控制系统。锅炉机组运行时以CRt和键盘为中心,在就地人员的配合下,在控制室内可以实现锅炉机组及供热减温器和减温减压器的启停、正常运行的监视和操作,以及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处理。输煤系统、除灰系统采用pLC控制方式,与锅炉DCS控制系统采用通讯联络;烟气石灰石脱硫系统采用pLC控制方式,并与锅炉DCS控制进行数据联络,但其进出口挡板和旁路挡板由锅炉DCS控制系统控制。

(八)其它辅助系统

本供热锅炉为整个化工厂区的一部分,化工厂区也需除盐水、循环水等工艺,为减少重复投资,优化整个化工厂区的布置,经与化工主体设计院共同商定,将锅炉用化学除盐水、压缩空气站、循环水站、工业水站、消防

水站等均统一布置在化工厂区内。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施工进度问题

因项目建设进度要求,供热锅炉必须先运行,向化工供汽,业主在锅炉主机定货后,辅机资料尚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就要求提供土建施工图,给工艺专业设计增加了较大难度。导致土建埋铁及留孔的准确性较差,为保证土建施工进度,只能对次要管道布置采用预留规划埋铁方式。导致土建投资增大和安装难度增大。

(二)相近功能设备选型过多,设计繁杂

业主在主要辅助设备选型时,同一功能设备使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型号产品,诸如,电动给水泵两台选用定速给水泵,一台选用液力耦合调速给水泵,给设备布置设计和管道布置设计增加了工作量。对安装及调试运行都增加了复杂性。

(三)中标厂家水平良莠不齐

建设单位因为私有企业投资,基本上中标的厂家均为低价中标,导致个别厂家业绩不好,甚至没有涉及过电力行业,没有电厂设备制造经验,设计时与他们配合十分困难。

四、几点体会

通过某石化企业供热锅炉工程全过程的设计,有如下几点体会,这对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有所借鉴。

(一)多与业主进行沟通

完成一项供热工程设计,首先就要多与业主进行沟通,多去了解他们的工程构想和思路,尤其是非电力系统的行业,因对于其特有的工艺要求,运行工况的复杂多样性,电力设计单位不可能一一清楚,只有在与其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才能了解业主所在行业的特点,才能设计出满足其工程要求的设计成品。同时,业主工程师由于长期从事非电力行业的工程建设和运行,对电力行业的工程建设了解不深,只有通过沟通,加深其对电力行业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特点,才能提高业主的满意度。

(二)多与主体工程设计院进行沟通

由于供热或热电联产工程多属非电力企业的一部分工程,与主体工艺均有紧密的联系,在总体布置,总体方案,以及具体接口等方面必须与主体工程设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才能既使供热或热电联产工程满足主体工艺需要,又能适应热、电生产工艺过程的优化,减少重复投资。

(三)对设计变更应有思想准备

由于业主所代表的行业在经营、管理、运行特点上或有不同,以及选定的施工和安装单位不是电力建设单位,因此随时有可能出现设计变更,造成设计人员重新更改原有设计,有的甚至反复修改,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工程前期工作中。对此设计人员应充分理解,给予支持。

(四)提高设计服务意识

设计过程是一个服务过程,设计过程和现场服务过程必须充分贯彻顾客满意,质量第一的思想。作为设计院,在满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有利于运行维护管理,才能设计出精品工程,同时才是对业主负责;对业主负责是设计企业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篇7

电力企业培训,是针对电力企业领导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具有电力行业特征并涵盖各个技术层面。总的来说,电力企业的培训就是要求电力企业针对自身的多方面需求、员工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及其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期望实现员工综合能力和潜在素质的极大提高,从而为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的立于不败之地助一臂之力。

一、当前电力企业培训的特点和现状

第一,电力企业培训的特点。

培训全员性。从电力企业的培训对象上来看,应当是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的培训。只有全员广泛参与到培训中来,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所有员工的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目前,各电力公司对电厂的年度业绩考核中,有项重要指标就是“全员培训率”,这更加充分说明了“全员参与”对于电力企业培训的重要性、可考量性和现实紧迫性。

培训时效性。电力企业通常要能够做到面对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相对完善的季度培训计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争取在各个层面上开展培训工作,相比其他企业和部门来说,更加突出强调与实际工作的紧密联系性,例如:对于目前正在逐步开展起来的“脱硫脱销新型技术与设备控制技术”的训练在电力企业的培训中体现出了一种跟随环保要求的培训模式,这突出了电力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的时效性。

培训方式多样性。当前,电力企业的培训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一对多式的课堂教学,而开始逐步扩展到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也就是说,在培训过程中,是理论的学习加上现场的实践为主,既有企校联合办学这类培训,同时也有资格强制认证方式的培训;“以师带徒”是一种方式,“网络平台”也是一种方式。培训方式的日趋多样性,已经在员工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中逐渐体现出来,并且也会在将来不断增加和发展起来。

培训层次性。大多数成功的电力企业都开展了多层次的培训计划,这些培训计划包括,以管理领导力、管理执行力的培训为重点的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以新技术培训为重点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强化培训,以实践能力提高为重点的技能人才的培训,以及为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复合型人才的培训等。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所有的管理者都清醒地认识到多层次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电力行业培训的缺点。

从总体上说,当前电力企业培训工作做得还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明显的问题:

培训无针对性、未因人施教。电力企业培训机构的特点,大多是采用上级指导下级运作的管理模式,年初按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年终由上级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检查考核,培训的方式,通常都是针对所有员工进行的,其主要内容也常常是缺乏差异性,员工们往往会对这样的培训生活感到十分枯燥、单调,表现出麻木、厌倦的状态。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的员工由于他们的学历不同、业务基础不同,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不同,素质也参差不齐,如有些老员工只有高中、技校水平,而年轻一代几乎都是本科学历以上,甚至硕士学位和博士生,因而无区别、无针对性、整齐划一对所有电力企业的员工进行同等的培训,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十分不明智的做法。

培训无考核、未做到闭环管理。目前电力企业采用的培训形式,常常是短期的传统式课堂培训,即使有的企业采取远程学习方式,也由于费用高而不能长期坚持,无论是哪种培训方式都存在着不能有效利用资源,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考核不完备的缺点,任何管理都需要闭环管理,由开始有结尾,有过程有结果,对于培训就是有培训有考核,企业往往开展了培训,但是因为无考核导致培训人员以一种应付的态度来参加,培训成了任务,流于形式,未起到培训的真实作用。

培训不深入、未与企业文化融合。电力企业的培训多是业务、技术培训,都是为了使员工适应新岗位和补充新知识,忽略了培训的最根本作用,员工素质决定企业的素质,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持续发展,而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目前的培训恰恰缺少知识技能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不能让员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知识与技能确实能提高效率,但企业最根本的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高增值性,忽略与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的结合将使培训效果大大打折。

缺少综合培训、未系统长远规划。综合培训对电力企业而言,就是要全方位、多层级、多视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许多电力企业缺少长远和完整的系统培训方案,或者有规划不执行,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虽然当前许多企业管理者能够充分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没有显出长远性、战略性的特点。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整体性的工作安排,使得电力企业的培训在实施中处于东一脚、西一脚的状态,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有些企业甚至想通过一次性的直接培训,就在根本上普遍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这显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针对这些电力企业在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做些应对的措施和方法:

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篇8

一、前言

随着我国有关部门对用电管理问题的高度重视,有必要研究用电管理工作中的诸多要点。有利于更好地提升用电管理的水平,优化用电管理的实际效果。本文从介绍用电管理的重要性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用电管理的重要意义

1.用电管理是用电安全的有效保障

电力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即是电能,这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电力企业日常工作就是需要将电能这种商品安全的输送到每个用户手中,所以为了保证电能输送及用户用电的安全,则需要加强用电管理工作,避免在电能输送过程中或是用户对电能使用过程中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亡事故。

2.用电管理需要服务于客户

电力无论是售后服务还是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用户,所以在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中,需要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增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任,为用户打造一个安全、高效的用电环境。

3.用电管理对用户进行用电安全指导

供电企业在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做好检查工作,同时还要对用户做好必要的用电安全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对用户的不安全用电行为进行及时纠正,而且可以为用户提供技术性的服务,使其安全用电常识增加,达到节约用电,通过对用户进行安全技术指导,可以有效的解决用户用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的改善了供需双方的关系。

三、用电管理技术特点及现状

1.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强

用电管理技术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用电管理专业人员需要具有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学历,同时要对培训经历、专业水平、专业工作经历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具有专业知识的用电管理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特长,有效提高用电管理效率,进而减少电能的直接和间接损耗,更好地提能源利用。作为用电管理专业人员需要加强节能管理,同时提高用电管理的效能,用电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以及技术水平,以便为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性强,与基础管理联系密切

用电管理技术与电力系统的基础工作密切相关,紧紧围绕这电力系统基础工作,是为电力系统基础工作服务的,用电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以保障安全、稳定用电为前提,积极开展用电管理技术宣传、培训活动,以促进电力系统科学管理为目标,合理进行基础管理工作,为其他任务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对用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督促其进行相应的改进,有效减少电力系统的故障率,促进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为人民提供更加稳定的用电服务。

四、用电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及用电检查人员对检查用电重视程度不够

用电检查的主体是供电企业,但实施者是企业中的检查人员,因此,两者必须都提高对用电检查的重视程度,才是用电检查管理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一方面,许多企业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用电检查宣传力度大,但并不切实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即便供电企业管理层制定了许多理论上有效的管理方案,但是用电检查人员自身对于用电检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用电检查管理方案实际落实的效果却不好。

2.用电监督和用电检查分工不明

现行《电力法》实现了电力政企分开,电力行政执法权的移交,使得窃电这种行政违法或刑事犯罪行为的查处的主体变为电力管理部门,查处的性质主要为行政执法,查处的措施主要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追缴电费、罚款。其中主要的依据是《行政处罚法》和《供用监督管理办法》。但实际查处的主体是供电企业,查处的性质也变成了民事行为。而违章用电这种民事违约性质的行为查处主体为供电企业,查处的性质为民事行为为,但从现行规定看似乎带有准行政的色彩。查处措施主要为追缴电费、加收违约使用电费、依法停电、赔偿损失。查处程序上依据有关民事规定主要是《供电营业规则》和《用电检查管理办法》,相对行政程序要宽松得多。然而这个问题至今未在供电企业中得到普遍重视,使得用电检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太好掌握。

3.取证工作困难

在用电检查工作中,由于违章或者违法用电客户往往手段及其隐蔽,所以必须以证据支撑法律上的事实,才能更好的起到用电检查管理的监管及督促指导作用。但往往证据会被用户掩盖,而检查工作人员往往工作中也不经取证或者取证不全就施以停电、剪线、查封、拆表等措施,验证破坏证据,造成取证困难。

五、做好用电管理工作的措施

1.不断完善用电客户资料,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电力企业不仅客户数量众多,而且每个客户的情况各不相同,同时客户的情况还会出现频繁的变化。而电力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资料很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造成和实际情况出现较大的偏差,进而影响用电的检查。因此在资料管理中应对客户群进行分类,可分为大客户、潜在大客户、普通客户等;认真分析和统计信息资料,分析客户特别是大客户的用电计划、用电安全和节约用电等,从而实现对用电客户的动态管理,以促用电客户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2.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用电检查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的发展,提高用电检查的信息化水平,能够提高用电检查的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对用电单位的用电性质、欠费情况、经营现状、供用电设备的运行方式、供电管理状况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从而制订科学用电检查计划,进而减少用电检查工作人员的强度。

3.根据用户特点采用人性化服务

根据用电客户的需求、等级、信用的不同,供电企业应该采用人性化服务来提高用电检查的工作效率。由于供电企业的人力有限,另外还有部分客户不配合工作,导致一些电力设备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形象以及用户的正常用电。我们对于重要的客户可以进行重点管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长期监督。对于普通客户则实行定期走访、房门服务,保障用户的安全。

六、结束语

通过对用电管理要点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用电管理的特点是十分鲜明的,而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有关人员应该从用电管理的实际出发,结合相关实践经验,研究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用电管理提升举措。

参考文献

[1]李荣辉.浅谈电能计量装置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46-52.

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篇9

关键词:电气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反哺教学;综合实践基地;国际化视野

电气工程学科是一个传统领域,但具有与其他学科领域新技术交叉融合的特点,已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行业发展热点。为此,国内外电气工程学科的教育专家们一直致力于电气类学科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建设成果[1-10]:文献[1]提出了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形成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格局;文献[2]针对电气类专业“电机学”这一主干课程体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学习难点,提出应完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提高实验和实习质量等教学方法;文献[3]通过分析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阐述了如何将“学习产出理念”贯穿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文献[4]分析了培养电气工程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奇思妙想型”“优秀SRt型”“专业知识型”“综合能力型”等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文献[5]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举措,通过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由教授和博导开出创新研修课来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以及通过建立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文献[6]提出了高等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举措,包括制定专业通识教育平台和个性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金字塔”型的三级实践教学平台和多层次应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基地;文献[7]提出了一种用于学习数字电路设计的VerilUoC教育和模拟仿真系统;文献[8]以澳大利亚某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通过改革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措施和硬件条件,学生满意度增加了32%;文献[9]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策略的电力传动课程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了较大的提升;文献[10]提出了开展“科研反哺教学模式”研究应该具备的条件,介绍了实践"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实施效果。上述教改研究成果积极推动了我国电气类专业的建设发展,已取得了一批部级和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及优秀教学成果,但均是针对人才培养某一方面进行的教育改革,在电气类专业建设的系统性、前沿性、创新性和特色化方面还不够。

针对上述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新举措,包括: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电气工程学科综合实践基地,建立以“创新实践”课程和“大学生科技竞赛”引领的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和建设“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上述举措在南京师范大学电气类专业的特色建设中得到了积极的实施,取得了理想的实践成效。

一、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主导的电气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本科专业,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并在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此,电气类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制订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先导性工作,需着力做好其顶层设计研究,应重点考量如以下五个关键要素: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化。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充分体现高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传承,明确所属电气工程领域的重点行业背景。据此,首先确立能彰显本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为纲,再进行教学培养计划专业方向及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构建电气类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实施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的“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培养体系,以彰显“宽口径、厚基础、展个性、重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优势与特色。有电气工程博士、硕士学位点的高校,应制定“本、硕、博”一体化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应确立“富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电气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教学工作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中,“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应用型和国际化”4个关键词中的前3个关键词,可作为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共性要求,最后1个关键词可作为已获批电气类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高校的提高要求。电气工程是最具国际化特质的学科之一,各高校应积极推进电气类学科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是特色专业方向的前沿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典型的大类专业,所设置的专业方向不仅要充分考虑所在高校的办学传统,形成各自高校的特色,而且要充分吸收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及其行业发展的前沿热点,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所设特色专业方向的课程资源。电气类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也可作为特色专业方向之一,应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先进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使之更加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电气工程高新技术人才特色培养的迫切需求。

四是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置。教学培养计划宜按“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和自主发展”四大类课程模块进行设置。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设置公共课程和博雅课程,以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情操、文化艺术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科基础”课程模块设置电气工程学科必须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以实现“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等特色专业方向主干课程,以实现“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的;“自主发展”课程模块设置新技术应用选修课程,以实现“展个性”的人才培养目的。

二、构建“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学科综合实践基地

先进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工科人才高质量培养的必要条件,应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育理念。为此,应构建“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学科综合实践基地新体系,将教师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新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资源。在电气工程学科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应重视如下三方面的特色建设工作。

一是按课程类别构建实验室建设新体系。根据教学培养计划中所设置课程的类别,我们将校内实验室分为三大类:(1)以课程实验教学为主的专业基础及专业主干类课程实验室,如电磁场、电磁兼容、电工、电子、电机、电力电子、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检测技术等实验室,主要是开展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验证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学;(2)以工程实训为主的专业方向类综合实验室,如智能实验变电站、智能楼宇仿真中心、控制工程综合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模与新能源发电实验室等,主要开展相关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综合设计与实习实践教学;(3)以工程创新研发训练为主的创新训练类实验室,如创新实训室、科研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主要是用于学生开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科创实践活动。

二是鼓励教师自研实验设备,新建实验室。目前,高校实验室设备大多采取购置方式,存在设备雷同、科技含量低、建设及维护成本高、缺乏特色等问题,不利于电气类高新技术人才的特色培养。为此,鼓励教师自研体现“科技性、综合性、开放性、工程性和研究性”的综合实训平台是提升高校实验室特色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有利于实现将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新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资源。可以采取“自研设计与自研开发”和“自研设计与委托加工”两种自研建设方式。其中,自研设计这一环节十分重要,须在充分的校企调研和方案认证基础上确定,最适于以工程实训为主的专业方向类综合实验室建设。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建设综合效益高的综合性工程实验室,推进相同和相近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改工作,真正实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高素质电气工程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的特色培养。

三是校企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构建“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学科综合实践基地,不仅要着力建设比较完备和富有特色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还要着力建设一批基于“校企联盟”共建创新人才培养的企业实习基地,两者互为补充,不可或缺,从而使得电气类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断吸收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及其行业发展的前沿热点。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突破传统的、仅以“集中式企业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传统的“集中式企业实现”在第四学年按班级安排学生集中到一企业进行毕业实习2~4周。由于现代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已很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实习效果非常一般。为此,我们提出实施“分段式企业实习”实践教学新模式,将大四的毕业实习根据专业课程实践性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共3次的企业见习实践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新生一入学就有机会接触企业,增强对电气类学科专业工程应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保证学生在大四开展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时间,提升毕业设计效果。

三、建立“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工科特色专业建设的共识,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般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能享受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实践课题研究和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为此,我们提出将所有本科生作为一般创新人才进行普及培养,将优秀本科生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教改目标,着力建立一套富有成效的“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

一是开设“创新实践”必修课程。在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设置1门“创新实践”必修课程(2学分,36学时),通过教学培养计划的制度化执行,将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定位为一项必修的工程研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2~3人一组在“创新训练实验室”完成一项小型电气产品的研发,使所有本科生在校期间都能得到一次系统的科技开发工作训练,以实现将所有本科生作为“一般创新人才”进行普及培养的教改目的。

二是开展多样化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以学生自主创新研修为主体、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多样化创新实践活动,并作为第一课堂“创新实践”必修课程的拓展。通过开放“创新训练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鼓励学生跨班级、年级和专业组队,每年常态化地申报国家、省、校、院四级自主创新研修课题,以及参加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以实现将优秀本科生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的教改目的。

三是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政策。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和学院应给予经费资助,并制定校、院二级突出成果激励政策。针对教师,将教师指导学生取得的省级以上科技竞赛成果与其他教学、科研成果同等对待,不仅给予经济奖励,而且在职称评定中予以优先考虑。针对学生,学生取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成果奖,在学生奖学金评定、入党、推免研究生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四、建设“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需要建设一支“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双师型素质的教学科研团队”的电气类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必须兼具“双师型、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三项综合素质。“双师型”要求教学团队成员既是高水平教师,又是科技研发能力强的工程师,教师可通过承接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工作来培养,这是作为工科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精神”要求教学团队成员须具备开展基础理论创新应用研究的科研素养。教师可通过承接国家和省级纵向课题研究工作来培养,这是工科教师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提高要求。“国际化视野”要求教学团队成员须具有1年以上的出国研修经历。教师可通过申请公派出国项目赴国外高水平大学研修,从而能及时把握电气工程学科新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动态。

参考文献:

[1]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2):44-46+50.

[2]虔生,胡敏强.试谈电机学课程体系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3):6-8.

[3]晓波,黄学良,胡敏强.以“学习产出”理念制订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S1):1-4+12.

[4]重庆,董嘉佳,董鸿,孙劲松.电气工程学科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32-137.

[5]立欣,康玲,王明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S1):65-69.

[6]化冰,翟子楠.高等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J].大学教育,2013(18):18-19.

[7]a?eres,ClarisoR.,JorbaJ.,etal.experiencesinDigitalCircuitDesignCourses:aSelf-StudyplatformforLearningSupport[J],Learningtechnologies,ieeetransactionson,20147(4):360-374.

[8]ikolicS.,RitzC.,Vialp.J.,etal.DecodingStudentSatisfaction:HowtomanageandimprovetheLaboratoryexperience[J],education,ieeetransactionson,inpress.

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篇10

大多数工业园区供电采用的都是十千伏的电缆,为了保证电力能够稳定、安全的输送到每个用户当中,需要将电缆的开关引进到公共变压器和每个用户的身上。我国目前采取的处理方法就是建立众多的开关设施,这样做虽然导致公用的设施较多,但是所承受的电负荷却大大减小,从而满足了最低用户的供电要求。这与之前提到的双电源引进前后呼应,使得每个用户都能接收到网络式的供电。工业园区的一些电力规划特点与我国城市的划分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说,所规划的内容基本保持一致,就是都要根据城市的供电总规划的要求,进行选取电源以及设计负荷水平等等。当然也存在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成为所在城市的有机建成区,又要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划分,确保相互独立。由此看来,只有合理的布置公共变压器,才能使工业园区的供电稳定进行下去。

2构建评价供电稳定性的指标体系

2.1评价供电稳定性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建立起评价供电稳定性的指标体系主要是为了将其作为工业园区进行供电设计的主要依据,而评价供电稳定性指标体系原则是供电设计的一个向导,是自身评价理念的展现。根据我国供电评价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价供电稳定性指标体系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可实施性,可实施性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有利于操作,二是可运行。可运行的意思就是评价供电稳定性的指标体系是可以实施的,首先,评价的基本内容都是能够在目前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的,其次,评价供电稳定性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应该可以根据所观察、记录的信息进行展现,而不能只是模糊的描述。第二就是具有系统性,评价供电稳定性的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全面反映出供电设计存在的各方面因素,并且确定下来的内容具有合理的依据。第三就是具有结合性,保证形成的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既可以确保评价的准确,也可以使得该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2构建评价供电稳定性指标体系的基本步骤

在工业园区供电稳定性进行评估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完整、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这是进行全面评价工作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将对构建评价供电稳定性指标体系所需的基本步骤展开介绍。在进行评估之前需要对研究对象有一个系统的分析,即根据工业园区的供电现状通过具体的数据进行体现,这种体现的形式简称为指标数值。指标数值是通过科学的运算方法获取的,只有通过对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才能有效地将众多数值结合起来,以便从多方面展现出工业园区供电情况的许多特点。在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需要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类筛选,因为目前的评价体系虽然便于实施操作,但是整体内容较为笼统,不够详细,只有进行完合理的分类筛选,才能使评价体系在实际相应的环境下得到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3目前工业园区供电现状以及改善措施

3.1目前工业园区的供电现状及特点

我过目前供电情况实现了统一调动和统一计算的模式,而这种模式正是工业园区实现经济运作的基本要求。相关的供电企业也是电力的主要营销窗口,为所管区域提供充足的、合格的电力是他们首要的工作,只有深刻的意识到改变体系、落实服务的重要性,才能使改革得到深化。目前工业园区供电相关企业是属于服务行业当中,一旦出现供电不稳定的现象,需要第一时间根据工业园区的实际条件采取补办的手段。我国工业园区的供电稳定性较为良好,并且覆盖面积十分广泛,通过建设行风以及道德职业的教育使其能够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改革贯彻其中,并且有效地避免了电力供求不平衡的情况。

3.2针对目前工业园区的供电稳定性应采取的保障措施

根据目前形式主要应该采取两种保障措施,第一种就是将工业园区的供电领域扩大,使得供电单位可以从原本的运作企业转变成生产、经营的企业。但是仍应该坚持以第一业为核心,扩展多种经营的形式,从而逐渐形成第三产业的中流砥柱。其次,应该把不属于供电领域内的基本经营形式发展成三产基础,从而使得利益达到最大化。第二,就是根据工业园区的自身特点进行内部改革,实施单位领导体系的改变,坚持走科学主义的道路,并把经济建设作为核心,从而深化工业园区的改革目标。相信通过这种形式进行下去,工业园区的供电稳定性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