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能家居盈利模式十篇智能家居盈利模式十篇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4:24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篇1

智能电视:合纵连横的好戏正在上演

2013年,乐视网跨界推出“乐tV”成为智能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的标志。

2013年除了乐视、小米等小互联网企业以外,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也都相继进入该领域。吸引巨头加入的重要因素是智能电视所具备的入口价值,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电视机成为互联网企业抢用户、抢流量的第四块屏幕,电视正逐渐演变成家庭多媒体信息获取中心。

目前,目前智能电视的盈利模式有三种:一是以乐视为代表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打通电视终端和软件内容提供的链条。硬件不赚钱,赚钱主要靠内容收入和广告收入。从而实现智能电视从卖硬件到卖服务的转变。

二是传统彩电的销售硬件盈利模式,盈利以硬件为主,同时兼顾内容。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传统制造厂商与内容商合作,在硬件上低价让利的部分从内容商的利润分成中得到弥补。互联网企业有内容,电视厂商有硬件和渠道,可进行优势互补,有利于缩短打开市场的时间。tCL与爱奇艺、创维与阿里的合作都是采用上述模式。

三是兆驰、华数传媒、阿里巴巴和海尔的合作模式,通过包括但不限于“预存服务费送智能云电视”等具体的方式实施合作。多方合作将致力打造出“云端+传输+终端”的运营生态圈。

三网融合将使得当前基于各自的网络和终端屏幕的散乱的平台格局逐渐走向融合,并最终形成一个“单一的无缝生态系统”,并创造出从“看电视”到“玩电视”的新商业模式。

基于电视屏的内容消费空间巨大,电视互联网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矿。更多的参与者加入这个行业,将使得这场客厅争夺战火药味更浓。

智能家居:新的入口之争又告开始

2014年伊始,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国内外的家电巨头纷纷推出紧贴智能家居的产品使得市场对智能家居有了新的认识,而谷歌32亿美元的现金收购智能家居设备生产商nestLabs更是将智能家居引向高潮。

智能家居关键是将家用电器网络化。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通过各类智能化的家居产品,与网络化的云服务平台和相应的大数据商业模式开发,再引入协同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最终在互联网时代,让每个用户身边所能用到的东西能连接起来,从而创造新的生态系统和盈利模式。

智能家居的价值并不局限在给用户一个远程控制的便利(虽然这是一个抓住用户的起点),其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各种家居类智能终端收集日常起居的各种生活数据,并根据上述数据衍生开发出各种应用。因此,各类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明白这点,也就不难理解谷歌收购的真实用意其实是在争夺智能家居入口和平台,互联网巨头的智能家居战略开始落地了。

从目前国内提供智能家居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主体来看,国内智能家居厂商主要有四个来源:

第一类:传统的可视对讲厂商。该类厂家可以在其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控制功能和其他一些功能,来实现家庭自动化,并利用原对讲、防盗产品市场来推广产品。代表厂家:安居宝。

第二类:传统的家电企业、it企业厂商。该类厂家结合其在家电控制领域、it领域的优势开发出智能家居的产品,能更好地和家电结合在一起。代表厂家:海尔、长虹。

第三类:智能控制类厂商。该类厂家的优势在于产品定制化水平高,多样性和可扩展性强。代表厂家:东软载波、英唐智控、和晶科技、和而泰等。

第四类:极具野心的互联网新贵。互联网玩家瞄准智能家居行业往往是看中了掌控家居中心控制器的机会,通过推出家用智能网关产品,从而实现其通过互联网通信渠道占领家居控制制高点的目的。代表厂商:谷歌、小米、新浪等。

智能穿戴:必然到来的革命与挑战

消费电子主要沿着智能性和便携性两个维度发展,在过去几年中,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智能性维度,即设备从功能型向智能型的演变,但是随着苹果、三星和苹果等消费电子巨头陆续推出各自的可穿戴智能电子设备产品,消费电子产品从可携带型向可穿戴型的演变逐渐开始了。2013年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是蓬勃发展的一年,各种富有创意的可穿戴设备应接不暇,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新市场的巨大潜力。

从理论上讲,智能穿戴产品并没有什么普通智能手机做不到的功能,但穿戴计算设备把智能手机的威力带出衣服口袋,解放双手成为可穿戴设备最直接触发点和撩动人的口号。可穿戴设备取代了用户与智能手机之间的许多交互操作。其次,成本低廉的传感器和芯片,让行业内小公司以及行业外公司都有机会设计生产复杂的可穿戴硬件设备。因而,不久的将来,智能穿戴设备将会是品种繁多,百花齐放的局面。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核心逻辑;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0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当前在产业与资本市场层面,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呢?按照2013年11月总理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的讲话,“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

想象一下这样“新的城市形态”――不用跑无数个政府部门,在电脑前就把各种申请搞定;不用担心停车、拥堵的问题,车上的智能导航已经链接城市的“大脑”给你规划了最佳路线;走进小区打开快递柜,本来忘买的米油已经在里面;一进家门气温、光线已经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状态,一杯你最爱的热咖啡已经在桌上冲好;有点不舒服的身体通过家里的穿戴设备检测,已经传送给了自己的医生,医生通过视频发来了诊断……这就是我们在智慧城市里的生活。而且这一切正在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未来还会以20%以上的增速增加,如斯德哥尔摩实施的智慧交通项目,引入RFiD技术,自动识别入市车辆拥堵降低25%,交通排队时间下降50%,尾气排放量减少8%~14%,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智慧城市在全球不同城市还有其他不同应用,如英国伦敦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云、德国汉堡正在实施的智能建筑、美国波士顿正在实施的智慧医疗等(见表1)。

而中国多地也启动了智慧城市的项目,如佛山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和标准,实现多部门协同;也包括乌海实施的智慧安全项目、辽源实施的智慧医疗项目、上海实施的智慧城管(见表2)。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够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智慧城市核心逻辑

本部分从两方面作以阐述。

(一)生产力发展的逻辑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路,社会进步体现在,以生产工具改变为标志的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会带来社会关系的改变,从而导致社群模式的变化。就如出现工业设备这样的生产工具替代了农业机具,导致了社会关系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而在城市形态上就从农业村庄、城镇跃迁到了工业化城市(见图1)。

智慧城市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的城市形态”,也就是新的社会关系的表现。智能设备、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生产工具的进步或者是说生产力的跃进,导致了社会关系进化到了网络社会,而城市形态上就表现为智慧城市。从这个简单的逻辑上讲,智慧城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就像电脑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样。

(二)政府诉求的逻辑

政府无疑将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扮演主角的角色,也是最有力量的角色,企业和民众也是不同角色的参与者。政府在智慧城市功能上最核心的三个诉求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疑是保稳定最佳的实践方式,这也是网络化管理出现的原因;而产业的发展除了基础设施的提供以外,也需要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也导致了“招商引智”替代了“招商引资”;在越来越接纳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民众,对于政府的效率、生活的便捷程度等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正是智慧城市的题中之意。

所以,从智慧城市最有力量的主角――政府的视角来看,智慧城市是与政务、民生、产业等优化升级最好的形式,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最佳的路径。

二、解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与我们的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等平常的生活,到学习、看病等特别的场景,甚至是我们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尝试通过不同的维度去解构一个宏大的智慧城市,能够让我们对于智慧城市有一个更加结构化和清晰的方式去认知。

(一)应用场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有无数个智能的应用场景,就像今天我们城市中不同的场景一样,丰富多彩。参照不同的智慧城市的设计,我们总结出了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核心的发展诉求――政府对于“保稳定”的诉求;政府和民众对于“惠民生”的诉求;政府和企业对于“促发展”的诉求。分别对应了智慧政务类、智慧民生类、智慧产业类这三大智慧城市核心板块。对应智慧城市三大核心板块,又有无数具体的应用场景,笔者总结为以下19种应用场景(见图2)。

1.智慧政务类

智慧政务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交通。将先进技术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

二是智慧安全。通过智慧传感芯片,将信息进行及时感知,实时传送,让人与物能够实时的智慧互动,构成一个安全和智慧的新安全时代。

三是智慧城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分析、处理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

四是电子政务云。借鉴云计算模式的思想,以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为基础,集中管理政府计算资源(基础设施、硬软件、信息),采用动态易扩展的部署和分配资源,整合集成电子政务系统。

五是智慧应急。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多方面功能,以实施应急预案、实现应急指挥决策。

六是智慧国土。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数据系统和综合监管平台为重点,构建的覆盖全区域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国土管理与检测。

七是智慧环保。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以更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

2.智慧民生类

智慧民生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实现建筑的信息化、自动化控制与节能管理。

二是智慧家居。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网络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三是智慧社区。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城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

四是智慧教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的目的。

五是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六是智慧养老。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3.智慧产业类

智慧产业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能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将各种能源关联起来,进行智能化开发、开采、输送及使用的能源系统。

二是智慧研发。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组织模式,从价值流程、高效组织和工具与技术三个方面来构建智慧研发管理系统。

三是智慧制造。智慧制造是以人为本、借助先进的新兴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手段,为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联、协同和智能处理的技术与组织模式。

四是智慧营销。是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驱动商业的价值链,研究制定新一代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在营销、管理上的智慧转型,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五是智慧物流。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的系统平台。

六是智慧金融。社会化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带来的金融体系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资金更顺畅的流通,更合理的配置,更安全的使用的系统平台。

(二)产业链角度的解构

在产业链的维度,我们区分清楚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并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智慧城市分为上游-产品提供、中游-系统集成和下游-运营服务(见图3)。

1.上游――产品提供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上游主要是基础设施、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上游玩家众多,逐步成为了红海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的价值,上游厂商有逐步向中下游转型的趋势。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视频监控设备的海康威视。

2.中游――系统集成

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商开始从智慧应用领域走向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从部分应用小集成走向智慧城市大集成,试图建立标准和抢占智慧城市运营权,从而成为运营平台,实现数据变现。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智慧交通运营的易华录。

3.下游-运营服务

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外部信息导入)、网络提供(数据传输)、云服务(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维管理(日常运营与系统升级)。不同应用的运营商往往仅在自身所在领域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运营,但不同业务和不同区域之间少有联通,运营高度分散。同时,现在运营盈利模式模糊,数据的挖掘和变现能力差。

(三)技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是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具有这些技术层次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从技术的角度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也可以形象的说智慧城市的技术层次是端、管、云和应用。

一是感知层(端)。感知层主要由各种终端构成,用以信息的收集,是智慧城市所有的“感官”,伸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收集信息,正如人的眼、鼻、耳、手一般。

二是网络层(管)。网络层主要用于信号的传输,现在信号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和电网。它们如同智慧城市的神经将“感官”所收集到信息传递给大脑。

三是平台层(云)。而这个“大脑”正是我们所说的平台层。它主要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平台层就如智慧城市的“大脑”一样,对“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和服务提供支持。

四是应用层(应用)。应用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这些具体的应用,它们会以不同的形式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甚至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的生活。

三、智慧城市的盈利模式

正如上面的解构,智慧城市从外在表现形式到内在的构成,都是极其庞大的,需要多方的参与才能完成。而盈利模式是否清晰就决定了厂商参与的程度。我们将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主体及其关系见图4。

根据这些智慧城市建设主体的关系,我们总结了智慧城市的四种赢利模式。

(一)出售设备盈利

依靠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前沿概念,向政府等“智慧城市”的主导方出售硬件设备。这种模式就是单纯的“B2B”模式,主要优势是设备技术门槛较高,政府支付能力较强势;而劣势是企业无使用和运营权利,若不计设备维护费用,则只能享受短期一次性回报,不可能发育出“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创新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是iBm和Cisco。

(二)城市与地产开发盈利

通过提供智慧城市产品、建设等服务,获取城市与地产开发许可权限以及招商引资佣金。这本身是一种资源置换的模式,对于企业的城市、地产开发运营能力的要求极高,否则有现金流断裂的可能。同时,若企业在智慧城市空有概念而无实际的成果,最终会影响商誉。这种模式几乎只有地产商才能操作。

(三)与政府合作应用服务

与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服务端展开合作,提供软件及数据服务,从中收取佣金或提成(如交通违章罚款分成)。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商业模式有部分运营权,可以长期运营,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但是诸如智慧交通等应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进入门槛较高。通过Bot模式建设智慧交通的易华录是这样的模式。

(四)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

直接与商家合作,线上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相关商家资源与信息,供消费者自主选择,收取商家佣金。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模式,也能长期运营创造收益,但是整合商家的难度较大。单纯的互联网模式下已经产生了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的模式,如天猫、携程都属于这样一种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江军.迈向智慧城市: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张建雄.“智能家居”建设的规划思想解析[J].中国公共安全,2013(1).

[3]黎林峰.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2013(11).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篇3

同时,我们调研了苹果产业链的电池供应商欣旺达。欣旺达凭借a客户手机新机型导入和国内华为、联想、小米手机销售快速增长,今年业绩持续超出预期。随着欣旺达对产线自动化改造的推进,后续公司有望迎来毛利率的拐点,业绩释放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欣旺达笔记本产品线增长稳健,除了联想平板,还积累了一批二线厂商客户,后续将在一线厂商的开拓上持续投入。另外,欣旺达在电动汽车和电能储能上布局频繁。依托863项目的支持,欣旺达已完成部分样品的开发,为后续蓝海市场的开拓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料号整合的安洁科技与a客户有大量的供货合作,完成收购后安洁金属业务短板得以弥补,后续业绩增长也值得关注。

在智能家居产业链,我们调研了英唐智控与和晶科技。作为家电控制器厂商,英唐与和晶选择了不同的转型道路。英唐从供应链后端走向前台,直面终端消费者,推出单品开拓市场。而和晶选择了横向扩张,通过收购中科新瑞100%股权进入物联网工程领域,通过增资持有环宇万维17.65%股权,布局教育行业移动互联网平台。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也曾强调,智能家居是千亿空间的大市场,但通过产业链调研,我们发现行业中还没有出现成熟的商业模式。所以,不同的公司选择不同的路径来试水智能家居市场,对市场而言是好事。一点耐心和赛马的心态,最终能抓住智能家居产业链上的黑马。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篇4

当我们追随城市历史的脉络,注意倾听城市发展的声音,城市综合体犹如这发展浪潮中最为澎湃和丰富的一部交响乐曲。在这篇宏伟的乐章中,我们听得到最强有力的城市脉搏与最乐感动听的生活音符。现代城市地产已步入综合体时代,这部将生活元素重新组合的作品,正在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它是一站式生活的梦想,当现代都会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当城市交通的轨迹跟不上快节奏的步伐,它成了我们心中最想拥有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所有一切能想到的都可能便利地实现。本期芒果下午茶,请来了两个楼盘代表来谈谈,我们的梦想――城市综合体,如何在这个梦想的帝国里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化生活。

芒果下午茶:

主题:我们的梦想:城市综合体

楼盘代表:步步高新天地、喜盈门・范城

步步高置业・新天地:湘潭国际范儿

采访对象:步步高置业总裁周梁

湘潭,从伟人城市到伟大城市;步步高,从服务零售商到服务全方位优质生活,18年来,一直在探寻更美的城市梦想,如今一个“新天地”业已诞生。

从北二环步行进入小区,aRt-DeCo风格的小区建筑群落高耸、挺拔、傲然屹立,穿过完美笑容迎面而来的五星级会所大堂,服务人员会提醒你接收最新的信件和快递;2.5米/秒的高速电梯,瞬间即可到达家门口;可视对讲、危机警报、wifi覆盖的科技智能系统进入每家每户;闲暇之余,到运动会所进行游泳、健身、打高尔夫等运动项目;走出小区,徜徉四周,国际五星洲际皇冠假日酒店、步步高顶级购物中心以及真冰场、高端影院等高端消费、娱乐配套项目一应俱全。如果说步步高广场是其百货业的“点睛之笔”,那么,步步高・新天地则是其打造“世界级旗舰综合体项目”的蓝图。步步高置业总裁周梁预感,此后湘潭商业中心也将随之重新定义。

在周梁看来,由开发商确定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这种传统房地产商业运营模式有一定的局限和风险性。于是步步高反其道而行之,选址九华经济开发区最中心位置,占地540亩,总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涵盖步步高购物中心、国际五星级酒店、5a写字楼、国际公寓、商业街区和高档生活住区。长潭西线高速公路延长线步步高大道与城市主干道北二环路交汇于东南角。置身“长株潭”融城的门户地带,即使在长沙上班,也不必担心迟到,因为你未必会比居住在道路拥堵的长沙的同事要晚。

在开盘之初,周梁就已经对新天地的整体规划有个详细的定位,要让湘潭的业主尽享尊贵之感。于是,步步高置业力邀国际顶级景观设计公司泛亚集团进行小区景观、园林设计,并将国际化标准带入新天地,营造“悦生活”的慢节奏悠闲生活社区。由世界第一商业设计公司美国凯里森设计事务所强势打造商业区域;特邀aRt-DeCo建筑艺术设计顶级机构上海累土设计项目高端住宅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aRt-DeCo风格迅速传遍欧美,波及世界各地,被人们视为“二十世纪最激动人心的装饰风格”,著名的芝加哥商城、纽约巴克利・维特大厦、上海和平饭店等全球知名建筑都能看到aRt-DeCo风格的身影。早期的aRt-DeCo注重优雅、精致、奢华,属于少数贵族阶级的服务。而今,这种高耸、挺拔的aRt-DeCo建筑风格,与新天地的大气与高雅交相辉映,周梁期盼以此为湘潭留下一座恒久耀眼的地标建筑群落。

“美好的生活模式是我们每个人的一个城市梦,不论你生活在何处,处于哪一个阶层,为自己创造一份美好的生活都是毋庸置疑的。”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止于建筑设计,还包括为高品位设施配套的一步到位,新天地规划有7000湘潭最大高端运动会所,可容纳约一千人健身,满足各年龄层次的健身群体的需求。步步高所独有的远程读卡、电子智能提醒的巨量星级车库也直接运用在新天地。小区绿地率40.4%,建筑密度26.2%,周梁说:“将住宅融于园林,既保留了私密性,又能让绿色人居梦想照进现实。”

喜盈门・范城: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都在这里

采访对象:喜盈门・范城总经理刘凯

走进喜盈门・范城,最先映入眼帘便是他们的家居建材广场,这是刘凯引以为傲的地方。当家居广场与购物中心,以及传统的一站式综合体结合在一起,人们来到这里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

喜盈门・范城是中国第一个以时尚为主题的城市综合体,48万平米总建筑面积,汇聚了高档家居旗舰店、时尚商业、甲a级写字楼、新派酒店式公寓,将都会、生态、商务、商业、娱乐文化、时尚生活集于一体。

年轻的女孩子来到喜盈门・范城,可以享受购物的乐趣,这里的购物环境绝对是年轻人的首选,众多年轻人喜爱的品牌进入喜盈门・范城的购物中心。怀揣着结婚梦想的男女如果需要打造自己的小窝,不妨逛逛喜盈门・范城的家居建材广场。想象一下未来幸福生活的港湾,家里的布置设计和大小物件采购,在这里可以完成一站式服务。

“从年轻少女到幸福妻子,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都能在喜盈门・范城里完整地享受。”这是刘凯的希望,也是喜盈门・范城一直想要给予大家的。不论是喜欢旅游度假,购物休闲的生活方式,还是温馨家庭的生活态度,刘凯希望喜盈门・范城都能给出个有范儿的演绎。满足他们的愿景。

在刘凯看来,真正的综合体是有严格要求的,“其实有很多开发商把自己的项目称为城市综合体,但是城市综合体这个项目不能你说是就是。它有严格的定义,要有一定规模的业态组合,既有商业,又要有步行街,酒店,还要有生活配套,市民广场。有了这些配套,才能叫城市综合体。目前来讲,在长沙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还不多,大多只是雏形阶段。”

所以,喜盈门・范城涵盖的内容、范围比较广。这个斥资30亿元倾力打造、占地100多亩的项目,将多元物业组合,占据交通体系发达、配套完善、业态丰富、租金高的武广新城新兴黄金地标,志在成为长沙未来的城市副中心。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篇5

金融改革是经济改革的重点,未来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将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面对改革,中小金融机构在具体的业务和整体战略方面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利率市场化又给中小银行带来怎么样的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如何应对?就此,记者专访了上海农商银行行长侯福宁。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未来金融市场中,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了。您如何看待金融市场中的利率市场化问题?利率市场化会对商业银行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

侯福宁:利率市场化对每一个金融机构来讲都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因为利率市场化会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会“倒逼”金融机构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竞争力提升都与市场化改革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和打造竞争力都必须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考验。利率市场化除了带来资金价格的市场化,还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等金融服务方式的发展和变化,这样的市场变化导致金融市场中可以做商业银行业务的金融主体越来越多,手段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金融市场中的同业和跨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以后,原来只有商业银行能做的事情,现在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替代商业银行的融资、支付和存款功能。这显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财务状况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正是这样的现实压力,使商业银行在业务转型和提升自身竞争力方面才有动力,其转型和改革的步伐才会加快。商业银行只有加快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通过市场化的改革进一步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其整体竞争力才会提高,其转型才是成功的。

《》:伴随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未来我国银行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您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如何理解的?

侯福宁: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产品、服务,以及财务数据等,这是较为显性的竞争力。第二个层面是结构性的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盈利的结构、实现渠道、业务流程和技术手段等。就盈利而言,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不同,体现的竞争力也大不相同,通过了解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可以准确定位其竞争优势。通过了解盈利的实现方式,例如,多少是靠贷款利差实现的,多少是靠中间业务收入实现的,多少是靠创新业务实现的,可以真正了解其盈利能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商业银行只有做到盈利来源多元化,盈利增长可持续,才能拥有持续的竞争力,盈利结构对竞争力的影响非常重要。第三个层面是银行的发展战略、队伍素质和机制,这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决定“在哪里打仗”、“怎么打赢”等方向和路径问题。队伍素质主要决定企业的能力问题,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机制则决定能力是否能够发挥出来。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难以复制,但对银行的影响却是全面而深刻的,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现阶段国内一些大型国有或者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业务上对中小银行实施猛烈的“围追堵截”,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上海农商行是如何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

侯福宁:关于如何打造上海农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战略要准确。一个企业的战略从提出到执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目标定位要准确,而且路径选择和配套措施也必须与之相适应。战略要符合一个企业的实际、符合企业自身的优势、符合市场的选择,更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是我们达成战略共识的前提。就竞争战略而言,由于低成本战略和低价格战略对当前的上海农商银行来讲并不现实,只有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居民的社区型银行定位,才能聚焦资源,在目标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关键在于对市场的精细化选择,比如,服务中小企业,也要盯住几个重点行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力争做深做透。

机制要提升。这里的机制主要是指银行内部的市场化机制。利率市场化带来从外到内的充分竞争,竞争会带来许多冲击,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筛选过程。对外要适应市场化的挑战,对内也要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就是要体现市场导向、优胜劣汰的企业文化,如果一家银行市场化机制缺失,那么被市场淘汰将是必然的结果。商业银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与战略高度契合的组织运行体系;二是符合市场规则的选人、用人机制;三是以市场为对标的评价体系;四是市场化的奖惩机制等。

创新能力要提高。创新能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创新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取得局部竞争优势、获得先发的垄断利润,而且,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商业银行要提高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发展市场机会的能力,特别是以数据分析挖掘为基础的市场需求分析和决策能力;其次,必须提高业务与技术相结合的能力,特别是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改善客户体验的能力;第三,必须提高产品服务的集成能力,特别是跨市场的整合能力;第四,必须强化创新的市场导向,只有体现市场价值的创新才有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在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中,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面对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每个银行都在积极制订自己的业务转型战略。上海农商银行的业务转型有哪些新的举措?

侯福宁:金融市场化改革导致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每个金融机构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实施积极的业务转型。上海农商银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业务转型。

通过强化盈利导向推动业务转型。这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必然趋势,对商业银行也会产生整体上和战略上的影响。强化盈利导向要求商业银行重视业务的总体布局和取舍,研究盈利变化的趋势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完善内部考核和激励机制。传统的商业银行发展注重规模扩张,今后的发展要更注重盈利、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等问题。同时,盈利导向还要追求可持续发展,即盈利的增长模式是否可持续,盈利增长是否健康。总之,强化盈利导向是一把标尺,将会带来银行业务转型和业务布局的重大变化,与银行的业务转型和业务调整密切相关。

通过发展新兴业务推动业务转型。从市场变化情况来看,金融机构的自身经营受很多资源的约束。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两大传统的盈利模式——息差和中间业务收入,都提出了重大挑战。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息差和传统服务产生的中间业务收入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对上海农商银行来讲,实现业务转型就是要大力开拓新的业务和业务领域,积极发展投行业务、互联网金融、理财和资产管理等新兴业务。同时,对传统的银行业务进行升级换代,对传统业务注入新的经营理念,对传统盈利模式进行升级,从而创新出新的业务,实现新的利润增长。

通过精细化管理推动业务转型。精细化管理与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应对利率市场化以及提高竞争力都有密切联系。精细化的核心是精耕细作,只有做到精耕细作,商业银行才能找到更多的市场机会、才能有效提升竞争力、才能实现差异化的定位。从管理的角度而言,精细化管理还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强化成本控制。从收入结构调整来讲,还有利于实现收入的多元化。

通过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进业务转型。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包括业务和技术两个方面。商业银行要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必须充分发挥创新对业务的推动作用,提高创新的有效性和质量。创新的目的,一是为了驱动业务发展,二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三是为了实现业务转型,四是为了实现差异化经营,五是为了提高竞争力。要实现上述目的,仅仅依靠跟随型创新,依靠技术外包开发模式,将难以体现差异性,不可避免地会步入同质化竞争的老路。因此,必须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客户关系、产品服务、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面对金融市场的改革,传统银行纷纷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开拓自己的新兴业务时,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领域?作为中小银行的典型代表,上海农商行又有哪些举措?

侯福宁:在传统盈利模式下,银行追逐大型项目是必然选择,利率市场化下则不然,大客户的利差相对较小,大客户的融资渠道也相对较多,因此只关注大客户势必会影响发展。对上海农商银行而言,将重点关注以下五个业务板块。

社区银行。社区银行策略是上海农商银行业务转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我行也是国内最早开始提供社区金融服务的银行,目前已有一百多家金融便利店和60家小微专营网点。我行的社区银行服务主要有四个平台。一是金融便利店,主要服务居民社区,包括居民社区周边的小微企业。二是小微专营网点,主要服务一些专业园区和小商品市场。三是综合型的社区服务网点,这主要是在原有银行网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建和改造,旨在更多地服务社区。四是理财和财富管理中心。这四个板块总的网点数2014年将达到250家。总的目标是,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上海农商银行打造成一家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包含的概念非常宽泛,随着信息科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多植入互联网的基因。互联网的海量数据给商业银行分析客户行为实现精准营销提供了便利,建立在数据挖掘分析基础之上风险控制技术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境”,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为客户更多参与银行创新、实现“自金融”的目标创造了条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商业银行更大程度上拓宽金融服务的时间、空间和深度。对上海农商银行这样的中小来讲,在坚持战略定位大方向下,全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既是适应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业务发展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未来银行不仅需要有形的物理网点,还需要无形的网点,无形的网点不仅仅是渠道,更是一种互动的直销银行模式。

村镇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投资的村镇银行数量已达到35家,这是充分考虑了市场布局的结果。村镇银行在上海农商银行的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投资村镇银行不仅仅是为了走出去和实现业务规模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在于市场布局、结构调整和创新业务模式的需要。合理布局是市场化的必然要求,符合市场导向,只有做到市场有纵深、具有互补性,发展才能均衡。目前,我行的村镇银行大多开在经济不是非常发达,但“三农”和“小微”相对密集、客户成长性较好的区域,这对上海农商银行的客户结构来讲是一种互补,而且腹地广大,对上海农商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实现零售银行业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同时,由于村镇银行规模相对较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创新业务模式上也有很大的空间,发展村镇银行既要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和社区居民”的市场定位,也要融入互联网金融、直销银行等创新理念。

金融市场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既包含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行为,也包括同业合作。金融市场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领域和盈利来源,在流动性和市场风险管理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金融市场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转型过程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理财、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只有提高管理资产和跨市场的资源整合能力才能适应业务转型的需要。随着资本监管的日益严格,商业银行除了要有能力管好资产,还必须提高资产的周转率,通过提高周转率来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资本回报,而这些转型要求都离不开金融市场业务的支撑。另外,对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讲,加强同业合作、建立各种合作联盟也十分重要,因为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业务的互补,这也是保持竞争力的一种途径。在合作对象的选择方面,上海农商行既要选择与自己同类的中小金融机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与大型商业银行的合作。

中小企业服务。现阶段上海农商银行公司业务的重点主要是中小企业,在新三年的发展战略中仍然居于主体地位。现在的主要任务和挑战是如何创新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一是必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今后不仅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等融资服务,还要通过资产管理计划、理财、发行票据和债券等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通过服务多元化实现盈利来源的多样化。二是必须提升深耕细作的能力,要深入挖掘中小企业的金融和社会化服务需求,拉长服务链条、延伸服务空间,通过精细化服务,实现特色化、差异化经营。三是必须改进服务中小企业的方式,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促进创新,共同迎接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挑战。

《》:上海农商银行社区银行的经营特色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侯福宁:上海农商银行的主要特色业务就是社区银行,社区银行的经营特色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有所为、有所不为。社区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包括为社区服务的小商贩、小业主等小微企业。所谓“有所为”是指提供社区金融服务的网点主要任务是专心致志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提供充分的、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从简单的存贷款到个人理财产品、家庭理财计划,从传统的柜面结算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以及正在研究开发的视频服务、智能服务等,我们要通过产品的创新和服务功能的拓展,为社区银行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不断提升竞争力和生命力,满足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有所不为”是指提供社区金融服务的网点与社区服务不相关的业务尽量少做或者不做,因为资源和能力有限,不可能求大求全,只有聚焦资源、做精做深社区金融服务,才能打造局部竞争优势,这也符合我们的竞争策略。

延时、错时服务。通俗讲就是“你下班,我营业”,在时间上最大程度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金融便利店的营业时间根据所在社区和市场情况,灵活安排,城市化地区的金融便利店一般营业至晚上9点,个别远郊区域金融便利店提早营业,以符合郊区居民生活作息习惯,另外一些设在专业市场的小微专营网点营业时间则与市场保持一致。客户抱怨银行排队时间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的营业时间和客户来办理业务的时间错配,“我上班,你也上班”,这就出现了问题。国内批量化提供错时服务的商业银行,我们是第一家。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篇6

2011年上市创业板公司年报披露未毕,就已经有公司业绩出现负增长,让我们大跌眼镜。上市,本只是创业板公司成长的起点,如今,却要成为一些公司的终点。未老先衰,就是这些上市还不足三年,就出现业绩下滑的创业板公司。

三年是个坎,2012年是创业板开启的第三年,第一批上市创业板公司的创始人股东将在今年解禁,我们殷切地希望创业板公司的高成长继续进行下去。

阳谷华泰

公司上市于2010年9月,主营业务是橡胶助剂的生产销售,核心产品是橡胶防焦剂、橡胶促进剂和增塑剂。2011年,公司净利润大幅度下滑46.4%,是截至3月18日公布年报的创业板公司中下滑幅度最大的。

点评:

典型的传统产业,公司的下游客户是整车轮胎企业,随着汽车拥有量在过去几年的迅猛增长,未来轮胎市场的增长将由整车配套转向维修替换,增速下降将成为必然,这将给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构成压力。

20%左右的毛利率证实了这个行业的低门槛和高竞争性,如果公司无法解决高油价时代的成本高企问题,未来的盈利依然不容乐观。

仟源制药

公司上市于2011年8月,主营业务是抗感染药的生产销售,核心产品包括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等。2011年,公司销售额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75%和26.34%。

点评:

这是一家抗生素公司,随着最近两年全国掀起的对抗生素滥用问题的思考,抗生素的市场增长也大大放缓,而行业的另一个问题是,抗生素生产企业的数量之众、竞争之激烈几乎在所有医药细分领域是严重的,伴随着的是行业利润率的连续大幅下滑。抗生素已经是一个深度红海市场,公司只是市场的一个中小参与者,如果无法调整产品结构从中摆脱,盈利增长难以让人乐观。

天龙集团

公司上市于2010年3月,主营业务是水性油墨的生产销售,核心产品包括水性油墨、溶剂油墨和胶印油墨,2011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6%。

点评:

这也是一个传统化工行业,进入2011年,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已经下降到20%上下,较2010年下降了五成,行业竞争相当激烈。传统化工企业要解决的是两个严重问题:一是投资减速下的下游需求放缓;二是油价长期高位导致的成本居高不下。如果稍有懈怠,任何公司都有可能被市场淘汰,至少在业绩上会让投资者失望。

汇冠股份

公司上市于2011年12月,主营业务为触摸屏,核心产品是红外式触摸屏。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9.8%。

点评:

短期内,公司的盈利增长困境还将持续。原因在于,鉴于技术性能、成本等因素,公司的红外式触摸屏目前只能应用于中大屏幕的银行atm、医院等行业应用领域,而实际上,触摸屏最大的增长空间在于中小屏的个人应用市场。只有成功打开个人应用市场或家庭市场,公司的业绩增长空间也才能真正打开。

启源装备

公司上市于2010年11月,主营业务为变压器专用设备及组件业务,核心产品包括铁芯剪切设备、绕线设备等。2011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9.7%。

点评:

变压器市场的增长完全取决于国电和南电的电网建设投资速度,很不幸,2011年是整个行业不景气的一年。这也向投资者明示了,这个行业,包括这家公司,对下游的议价能力是严重不足的。再加上,公司的设备技术壁垒并不高,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是给公司盈利雪上加霜,投资者在面对此类公司的时候,更多要关注电网投资速度给整个变压器行业带来的影响。

量子高科

公司上市于2010年12月,主营业务是保健食品,核心产品是以低聚果糖为主的益生元系列产品。2011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8.5%。

点评:

白糖是公司的主要原材料,所以,2011年公司的毛利率由于白糖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大幅下降了15.8%。同时,低聚果糖仅作为添加剂用于食品生产之中,所以公司对下游的议价能力存在不足,这导致了白糖涨价超过50%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却只能提升不到5%。对于公司而言,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有利于形成对下游更强议价能力,更理想的是,若能介入上游生产将有利于控制成本,稳定并提高毛利率。

宝通带业

公司上市于2009年12月,主营业务是橡胶产品和普通机械,核心产品是高强力、高性能橡胶运输带。2011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8.3%。

点评:

又是一家传统的化工企业,无论标榜产品如何在行业中定位高端,也难以摆脱红海的低利润率尴尬,况且,不到20%的毛利率水平已经证明了竞争有多么激烈。与之前几家有共同问题的是,当前油价高居不下,且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大幅下降的概率很低,公司未来如何有效应对是盈利能否走出低谷的关键,但无论如何,行业长期将面临高成本困扰。

中科电气

公司上市于2009年12月,主营业务是冶金设备,核心产品是钢铁连铸电磁搅拌成套系统。2011年,公司净利润在销售大幅增长31.5%的情况下却同比下降了8.1%。

点评:

销售额增长过三成,净利润却下降,说明了公司对成本和费用的控制不太理想。公司的下游产业是钢铁行业,而钢铁是受国家基建投资减速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大量项目被停止或暂缓投资,一方面造成行业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加大了冶金设备的竞争激烈程度,体现到公司财务数据上,2011年的毛利率较上一年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中短期看,公司面临的这种受钢铁行业低迷决定的盈利困境无法扭转。

安居宝

公司上市于2011年1月,主营业务是楼宇对讲产品的生产销售,核心产品是楼宇对讲系统和智能安居系统,2011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了6.4%。

点评:

楼宇对讲系统的业务增长低迷受累于国内房地产行业过去一年的低迷,从“两会”精神看,严厉的调控短期内还将继续,因此,该块业务的前景还难言走出低谷。另一方面,尽管智能家居系统业务的销售额仅占2011年全年收入的5%,但个人认为这才是公司业务的真正亮点,智能家居将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业务的专注将大幅提高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想象空间。

奥克股份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篇7

通过先发优势收获了过亿月活的墨迹天气,又依靠广告收入实现了盈利,从一众长期无法实现流量变现的互联网公司中脱颖而出。但高达98%的广告收入也暴露出盈利模式单一的最大弊病。社交平台、智能硬件还是综合气象服务商,墨迹天气的转型之路依然漫长。刚到2月中,全国各地的气温就都大幅回升,平均温度高于往年。而在遥远的北极,2月10日,气温骤升了27℃,出现了罕见的“发烧”。这让人联想起2015年末北极异常升温引发超级寒潮南下,导致当时的广州降下了建国来首场雪。在这个蝴蝶效应显著的地球村中,天气作为人类居家出行的重要指标,一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除了其本身的公共服务属性外,天气也即将催生出国内首家提供该服务的上市公司。2016年年底,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墨迹天气”)向证监会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公开发售股份不超过1000万股,募集资金3.38亿元,准备在创业板上市。先发优势带来过亿月活墨迹天气冲刺创业板的底气,首先来自它庞大的用户规模,这也是其所提交的创业板招股书的最大亮点。根据招股说明书,墨迹天气拥有4.7亿累计装机量,日活跃用户达3500万。易观智库的数据进一步显示,墨迹天气2016年11月的月活跃用户数为1.07亿,在天气应用领域渗透率达到56.67%,远高于同类应用天气通和中国天气通的27.8%和10.1%。市场份额方面,墨迹天气更是遥遥领先,三者分别的数值分别为63.4%、11.7%和7.7%。以2015年11月为分割点,可以发现2013年至2015年间墨迹天气月活人数较为稳定,增长平缓,2015年至2016年的月活数量则增长显著;其中2016年一年内,有7个月的月活突破“亿级”体量,最高的数据来自2016年7月份,月活达到1.16亿(图1)。整体来看,墨迹天气的数据还是很提神的。为何墨迹天气在同类天气应用中能独占半壁江山、收割过亿月活?除了受益于天气查询这个“刚需”,先发优势是成就墨迹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墨迹天气的创始人金犁,2010年以前是诺基亚的塞班(Symbian)软件研发工程师,扎实的技术背景让他具备了灵敏的产品嗅觉,开始基于安卓和ioS平台做天气应用。2010年5月,安卓版本的墨迹天气面市,恰好赶上了2011年的智能手机风口,前期积累了大批用户。在此基础之上,2012年墨迹天气在应用上添加了将天气实体化、图片化展示的“时景”功能和拟人形象的“穿衣助手”,与同类产品相比特色更为突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持续吸引用户的能力。广告一招鲜除了用户规模庞大的优势外,墨迹天气上市的底气之二源于它较早实现了盈利。仅这一点,就足以让它从一众长期无法实现流量变现的互联网公司中脱颖而出。招股说明书显示,2013年,墨迹天气即录得64.32万元的净利润,至2015年净利润已经翻了38番,2016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则突破了1300万元。同期,其营收也逐年攀升。2013-2015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0.59%,而仅2016年上半年的营收就已突破1亿元(图2)。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实现如此业绩,权因月活跨入“亿级俱乐部”的墨迹天气,是一个用户打开率很高的高频应用,这为其赋予了极高的媒体投放价值,成为了广告主的香饽饽。招股说明书显示,墨迹天气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这两项的收入占比在2016年上半年和2015年超过了98%,在2013年和2014年也分别达到了97%和94%(附表)。品牌广告包括app上的各种Banner广告、开屏广告、Feed流广告以及穿衣助手植入。而效果广告则是加入了V点通等广告联盟,出售广告位,并在“服务”板块中为淘宝、京东、58同城等客户导流。正是依赖于如此高的广告收入,才有了墨迹天气颇为亮眼的业绩增长曲线。然而,在这组数据背后,墨迹天气的长期隐患也呼之欲出。短期来看,广告收入会给墨迹天气带来快速的业绩增长,但嵌入广告的增加无疑会影响用户体验。尤其是当用户数量级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遭遇瓶颈时,过多的广告将导致用户转向其他同类应用。2016年三季度,第三方移动端数据研究公司Questmobile的一份报告显示,墨迹天气在2016年9月时的月活同比增长率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用户规模的稳定,广告收入本身有天花板,若不寻找新的增长点,墨迹天气很难再维持高速的业绩增长。此外,客户集中度过高也给墨迹天气未来的业绩成长增添了风险。招股书显示,自2013年开始,包括腾讯、阿里巴巴集团、蓝色光标、安沃传媒等在内的前五大客户为墨迹天气贡献的收入,绝对值大幅攀升,从2013年的近1400万元增长至2016年上半年的近8500万元;与此同时,其对整体营收的贡献度一直维持在近80%的高比例(图3)。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核心客户的“撤离”,都可能给墨迹天气带来沉重的打击。值得一提的是,墨迹天气的部分股东和客户还存在着重叠。其股东包括有“险峰系”的险峰创投、险峰和险峰深圳,马云实际控制的阿里创投,创新工场系的北京创新、工场基金,以及陈天桥旗下的上海盛资。具体来看,险峰系持股18.97%,阿里创投持股15.5%,创新工场持股8.71%,上海盛资持股6.27%。除却盈利模式单一、严重依赖广告的弱点,就墨迹天气app产品本身,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硬伤。首先,天气类移动应用行业壁垒不高,基础功能单一,很容易被抄袭模仿。目前墨迹天气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众多,除了跟它一样的独立厂商中国天气通、最美天气,互联网公司旗下的新浪天气通,和以华为天气、miUi天气为代表的硬件厂商,都在同一市场中拼杀。墨迹天气也在招股书中坦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手机应用开发的不断发展,气象服务领域目前仍有众多竞争对手,虽然眼下其市场占有率最高,但不排除未来其市场占有率下降、盈利能力下滑。其次,作为单一功能的移动应用,墨迹天气虽然用户体量巨大但却缺少黏性,大部分用户都是看完天气就走,并不会选择在里面阅读新闻、分享生活。招股书显示,2016年其单个用户日均使用时长2分17秒,虽然相对于2015年的1分56秒提升了21秒,但仍然略显寒酸。平台、硬件、综合气象服务商?虽然即将登陆资本市场,但产品易被模仿替代、用户黏性差、盈利模式单一、客户过于集中等,都是墨迹天气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实墨迹天气并未坐以待毙,很早就尝试着从工具向平台转型并推出智能硬件,希望借此开发新的业务增长点。早在2012年,墨迹天气就推出了主打图片社交功能的“时景社区”,让用户上传并分享当地的美景图片,从而提升用户黏性,提高使用频次并拉长使用时间。正赶上一股强烈的寒潮袭卷大江南北,用户在吐槽“寒潮”的同时,还能在时景社区看到各地寒冬中的美景,因为颇具新意即刻收获了不错的反响。2016年墨迹天气更进一步,推出了“天气+”模块,将气象数据与生活服务紧密结合。打开墨迹天气app,除了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常规天气信息外,用户还能看到由气象信息延伸出来的洗车指数、钓鱼指数等指数服务和资讯推荐。而打开“我的”这一栏后还可以看到打车、家政、二手车买卖等业务。不过,这些功能的增加,并没有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反被追求“简洁”的网友吐槽为“乱七八糟”“冗余、臃肿”。而打车、家政等外链的加入,更像是为导流而设的端口。墨迹天气的“平台化”努力,似乎更多是一厢情愿。除了摆脱“工具”标签转型“平台”的尝试,墨迹天气也开始“软硬结合”,做起了智能硬件。2014年,墨迹天气推出了针对室内外温湿度、空气质量、气压等监测功能的智能家居硬件“空气果”,在墨迹商城(app内)、淘宝、京东等电商渠道销售。迄今,其先后推出了“空气果”和“空气果”1S两代空气检测设备。但招股书显示,其智能硬件似乎并不太得民心。销售年收入仅200万元出头,而且2016年上半年对公司总收入的贡献刚刚过了1%(图4)。性价比不高,是墨迹天气智能硬件遇冷的根源所在。“空气果”和“空气果”1S的定价分别为999元和1099元,但最要命的是这两代产品并不具备空气净化功能,只能检测空气质量;要知道同一档次的小米、猎豹空气净化器售价也仅在600元左右。2016年10月,墨迹天气又推出了空气果2,增加了甲醛等监测功能,标价依然为999元。内置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及pm2.5四种工业级传感器的成本较高,是墨迹天气的售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但对民用级消费品而言,实用性显然比精准度更为重要。只能检测不能净化的设计,让它注定只能成为鸡肋,市场竞争力可想而知。2016年11月,墨迹天气又推出了空气果sport车载空气质量检测仪,有pm2.5型与甲醛型两个产品,功能方面与以往产品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在于空气果sport更加轻巧便携、续航时间更长。目前空气果sport尚属测试阶段,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淘宝的众筹价格为229元/台,目前有超过1200人认购,销售额超过了35万元。或许是意识到了性价比的问题,墨迹天气这次在空气果sport的定价上更接近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每台499元。天猫旗舰店中,飞利浦车载家用无线pm2.5检测仪售价559/台,德诗甲醛车载家用便携式检测仪是488/台;而加上了空气净化功能的博世车载空气净化器价格更高,每台1688元。但这类产品的销售数据却让人大跌眼镜,月成交几乎都为0。这在一定程度说明,车载空气检测仪的市场十分有限,因此空气果sport的销售实在让人有些担忧。不管是社交平台,还是智能硬件,尽管积极尝试,但墨迹天气的转型之路显然并不顺畅。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在招股书中提到,未来3年的目标是希望实现从功能类app运营商到互联网综合气象服务提供商的发展升级。一方面大力发展海外业务,开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提供“天气+”气象服务。同时其还将积极探索2B业务,为行业客户和政府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气象产品和服务,降低极端气候灾害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在这方面,美国两大天气服务公司之一theweatherChannel的发展或许会对墨迹天气有所启发。theweatherChannel是美国国家气象频道的官方应用,分为免费和付费两个版本。免费版(twC)的天气数据包括当前实况、未来3天逐小时预报、未来10天逐日预报、基于地图的天气图层叠加、而且还提供了根据特色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比如滑雪预报等;付费版(twCmaX)除了提供跟免费版相同的天气数据外,页面也更简洁,此外还提供了最擅长的媒体产品――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观看最新的天气视频。2015年10月,theweatherChannel被iBm以20亿美元收购,而iBm看上的主要就是前者基于云计算的天气数据系统,能为企业带来实时的天气分析信息,帮助它们更好地进行决策。这桩交易也证明了天气数据仍然是值钱的。不管是古老的农业,还是现代的物流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天气。相对卖广告而言,将气象服务卖给企业甚至政府,似乎是一个新的解题思路。如果墨迹天气未来能够做出一定的规模,或许能够转变其盈利模式单一的现状。不过,墨迹天气也并未放弃广告这一块的规划。招股书显示,其依旧将深耕“广告”价值,品牌广告业务将提供更多新形式的植入性品牌广告,而效果广告业务方面,则是通过公司搭建的DSp平台,优化效果类流量的使用。但对于盈利方式,只是模糊提到了“付费服务、会员服务、积分活动等”方式,并没有具体的方案。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篇8

近日,随着首个微信智慧社区落地广州南国奥园,让这一切想象都变成现实。该社区生活服务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全面整合,实现每月的水电缴费都能在微信上自动提醒,所有的物业公告都能直接在微信上实时查看,预约维修也能在微信上一键完成。同时,微信智慧社区的模式也得到了快速复制。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40个小区、10万户广东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微信智慧社区服务,未来还将逐渐拓展到全国。

除了住宅内的生活体验,繁忙的都市人现在也越来越关注社区的周边商业环境,餐饮、洗衣、健身、美容美甲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已成为业主选择住宅的重要标准。而智慧社区则通过微信平台这个整合的入口,吸引周边商家入驻,为业主提供优质的商品及服务。业主可以通过微信直接进行预约、购买由周边商户上门服务或配送。如在公众号中搜索“美食”,立刻就能获得附近的餐馆、地址及口味说明等信息,并且可以直接下单外卖,实现足不出户的便利体验。

而且,在微信智慧社区中,物业公司通过将以往的通知、收费等5大服务模块汇集到微信公众平台,不仅节省人力成本,“微信物业”提升服务质量更是“省钱赚吆喝”。由此,物业也从一个冰冷的名词,变身成为更有温度的“贴身管家”。

在传统的物业管理1.0时代,物业将停水停电等消息传达给业主主要通过张贴传单、挨家挨户通知等,这些动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服务质量和消息到达率却并不乐观。如今,在深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影响的物业管理2.0时代,将小区周边商家纳入社区管理范畴,拓宽物业管理服务半径,以流量经营为社区电商试点,为更多物业公司带来了全新的盈利思路。同时,智慧社区也为业主提供了生活家居用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利用周边库存及配送的优势,为业主提供更加快捷的购物体验。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篇9

业界目光又一次定格在了美的。

就在2016年3月30日,《中外管理》记者奔赴广东顺德,走进美的集团总部这一天,这位领衔中国千亿规模的白色家电企业的领军人物,方洪波出现在日本,与东芝签约的仪式上。神情严肃的他,写下了重重一笔。

一副黑边眼镜,一袭笔挺西装,这是方洪波近两年来打破以往的低调,展现于公众视野的形象。和媒体的接触,也亲切了许多。他的微信,不像近期上线的“董明珠自媒体”那样活泼八卦,但对于记者的发问,他还是很谦和地回复:谢谢关注美的!

事实上,与这次美的备受关注的、有史以来最“宏大”的收购交易相比,一场四年前悄然开始推进的转型升级,则让外界看到了方洪波的掌舵能力确实不俗。尽管其一向低调严肃。

2012年8月,职业经理人身份的方洪波正式出任美的集团董事长,何氏家族退居幕后。这一年,方洪波率先提出“精品工程”战略,希望使美的走上提升品质,升级产品结构,实现盈利性增长的道路。并随之推行一场家电制造企业的深度变革。

都说传统企业转型难,但是方洪波的理解则不然。“转型的工具、方法都很成熟,关键是敢不敢,有没有思维、行动能力和强大的执行系统。”而过去三年中,美的所取得的相比于同行业而言的惊喜财报及盈利水平,可以见证方洪波的决断力,以及转型成果初步落地。

然而,这一切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身为美的转型的“主推手”,方洪波有何解读?

“跟上时代,颠覆自己”

《中外管理》:有人说,互联网“打劫”了传统企业,传统企业陷入了从未有过的经营困境。但是,美的近几年却逆势而上,发展势头渐好。传统企业要想不被颠覆,您是如何思考的?

方洪波:现在都说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很多企业也在给自己贴标签,你可以贴,但那仅仅是标签。传统企业如果落寞,并非因为它是传统企业,而是因为我们依然固守着传统的思维和方法,去应对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个破坏、重构与巨变的时代,妥协就是无能,观望就是懦弱,等待只能失去,固守一定会被淘汰。适者生存,时代需要我们登上舞台,跟上时代,颠覆自己,开放自己,勇于创新。今天的美的就面临这一现状。但我们绝不能被时代所抛弃。要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敢于壮士断臂,创造从0到1的全新价值。

在我看来,传统企业没有困境。未来中国制造业依然大有可为,不止于“互联网+”,还在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向。

“一手抓转型,一手抓创新”

《中外管理》:具体来看,制造业(不只是家电业)怎样升级?以美的为例,为什么美的这几年的盈利水平不断提升?而且是在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

方洪波:家电行业,本质上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过去工业化时代,大规模制造背景下的商业模式、经营理念和方法已经成为我们创新变革的绊脚石。所以应对新时代,既要转型,又要创新。

我认为,传统企业和互联网行业创新是有区别的,我们一定要提升收入和盈利能力,这才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收入拿什么去投入创新?

美的现在推进的,正是转型与创新双管齐下。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用智能制造来改造设计、制造和业务模式,提升收入和盈利,这就是创新。以前我们的利润增加靠什么?靠规模做大、成本降低,盲目扩大规模,到处建厂房。过去四年美的没有新增一亩土地、一平米厂房,还处理了5000亩工业园和土地,卖掉或者还给政府,未来几年我们还要这样做。

未来的收入怎么花?美的要投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坚持一年、两年、三年,企业实力会有质的提升。

我们相信,智能制造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渐进式的生产模式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企业都应当坚定不移地逐步实现智能制造战略。

“组织改造不了,所有都是空的”

《中外管理》:传统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改造,是所有制造企业面临的难题。美的这三年的实践中,经历过最难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式解围的?

方洪波:互联网本身是什么?是工具,是基础设施。而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是什么?是制造业,是装备业。“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最终结果还是要看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互联网+”就是企业互联网化的过程,就是组织互联网化、营销互联网化、产品互联网化、商业模式互联网化。尤其是组织改造不了,互联网改造都是空的。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篇10

作为电商最后100米解决方案的最终一环,智能快递柜兴起不过3年,就已经引得上市公司、电商大佬、快递巨头以及大量草根创业纷纷出手。激烈混战过后,2015年中期开始,手握资源、抢占先发优势或流量入口的巨头开启了资源整合大戏,行业进入门槛再次被抬高。

尽管商业模式仍不明晰,这些企业之间却有个模糊的共识,即以布局24小时智能快递柜为切入点,进军社区o2o这一巨大的市场,不过它们各自侧重的概念却有所不同,包括了社区物流、社区电商、社区金融、社区传媒、电商体验管家等。当然,就现阶段而言,多数还处于纸上谈兵时期,“烧钱”大战正如火如荼。

巨头草根混战

智能快递柜目前被公认为是解决电商最后100米的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方式。快递员将快递投递到社区的快递柜中,系统自动给用户发送短信提取码。由于自提柜24小时提供服务不需要人员值守,它的出现解决了三方烦恼:快递员节省了时间成本;用户可以自行安排提取时间;社区也相对满足了安全管理的需求。

除此之外,智能快递柜依靠进入社区占据的线下入口和获得的大量客户数据,以及将线下向线上导流而产生的流量变现价值,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截至目前,智能快递柜领域已经聚集了电商巨头、物流巨头、上市公司以及各创业公司等,涉及的投资总计近百亿。

上市公司三泰控股(000039)是这一领域的鼻祖,旗下全资子公司成都我来啦网格科技公司2012年下半年率先推出速递易智能快递柜,抢占先发优势。三泰控股2015年中报显示,其速递易业务已扩张至79个城市,签约网点6911个,布放网点31029个,速递易app自2015年4月上线以来下载超过60万次,各项数据均远超同行。尽管盈利模式前景不明,但速递易一度撑起了三泰控股的百亿市值。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三泰电子股价从4元/股多一路攀升至近40元/股,市值高达145亿元,2015年上半年,其市值更是一度突破400亿元。

湘邮科技(600476)和中集集团(000039)是另外两家参与智能快递柜业务的上市公司。湘邮科技2013年8月推出第一代智能包裹柜产品并投入市场试用,随后逐步在湖南、湖北、广西等地邮政公司及速递物流公司进行试点应用,布放智能包裹柜产品700余套,并成功中标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智能包裹柜项目。截至2014年底,湘邮科技智能包裹箱实现收入108.46万元。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中集电商2014年下半年展开智能快递柜业务“e栈”,2015年3月收购深圳智能快递柜公司智汇合科技,将其旗下webox“网盒”电商快递柜全部纳入中集电商“e栈”体系。目前为止,“e栈”在深圳地区已经拥有了3000多个网点。

此外,上海富友集团以上海为起点推出快递柜品牌“收件宝”;方正科技(600601)以北京为起点铺设智能柜;格力集团以餐饮配送为切入点开展“乐栈”智能柜项目。8月,由阿里投资、家电巨头海尔旗下的物流兼售后服务公司“日日顺”成立新公司“乐家”,宣布进军智能快递柜业务,日日顺在全国拥有3万多个实体门店资源,这是其布局快递自提网点的一大优势。

电商巨头阿里旗下的菜鸟驿站则另辟蹊径,采用加盟的方式在全国广泛笼络第三方小配送点。用户在淘宝(天猫)购物时就可勾选就近菜鸟驿站作为自提点,快递员将包裹送到指定菜鸟驿站。阿里的优势是从电商环节主导消费者,从而避免在末端与其他智能快递柜竞争。

而由顺丰领衔,申通、中通、韵达和普洛斯参与组建的丰巢科技是物流企业中最大的智能快递柜公司,注册资金5亿元,其中顺丰占股35%,申通、中通和韵达各占20%,普洛斯则占5%,计划在全国铺设网点。顺丰自营还有嘿客等网购终端服务网点一直在开拓铺设中。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散落在各地的区域性社区包裹自提服务点,例如南京的魔格、云柜,上海盒宝等。前九鼎联合创始人赵忠义创办的深圳“1号柜”,也在全国招商扩张。不难看出,整个市场资源过于分散,各家标准不同,服务也不同,同一小区很可能装有好几家公司的快递柜,最终投递到哪个,取决于快递员和各个网点的对接,并未在总部形成统一的管理。草莽竞争时代,快速跑马圈地,努力形成规模优势是各家共识。

不能承载之“重”

每个智能快递柜的铺设大约需要3-4万元,因此大面积铺设所需的资金规模可想而知。三泰控股利用上市公司融资优势,总计募资7.5亿元用于速递易项目,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投入3.54亿元。为了维持规模优势,2015年上半年速递易在全国扩张的脚步依旧,截至2015年8月14日,累计投放快件1.866亿个,较2014年增长了9倍。但也因此拖累了其财务状况,2015年中报显示,三泰控股上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9200余万元,同比增亏233.41%(表1)。速递易做好了下半年继续亏损的打算,其财报明确指出,2015年全年将新增1.7万个网点,全年亏损约为1.35亿元。

这一现象并非速递易一家独有,其根本原因在于,智能快递柜尚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智能快递柜最直接的变现方式包括向快递员收寄存费、向用户收取延迟保管费以及箱体广告费。在免费运营了一段时间后,速递易于2014年开始尝试向快递员和用户双向收费的模式。快递员需要办理速递易的充值卡,按照保管箱的尺寸,每件收取0.4-0.6元的费用。在取件人端,快件存放48小时内免费,超过48小时则收取每天1元的保管费。

不过,这一收费模式在行业内被公认为不可持续。因向快递员收费,速递易在各地都出现了遭快递员弃用的情况,这也是激发快递企业联合起来做自主快递柜品牌“丰巢”的原因之一。速递易Ceo贾勇在6月底的一次公开活动中透露,速递易投件量从过去的日均60万件下降到40-50万件,减少了20%左右。而向收件人收取超期费用,也导致用户体验受到影响,黏性下降。该收费模式实施一段时间后,不少小区的速递易都遭到了弃用。

“快递员送一件快递利润微薄,不适合再从他们身上扒层皮。”深圳“1号柜”副总裁王大成表示。上海富友集团的“收件宝”最初设计的盈利模式是广告收入,对快递员、业主则免费使用。不过王大成分析,快递柜用户取件时间短,适合短时间内抓取用户的广告形式有限。而快递柜成本方面,除了3-4万元设备费用,还包括物业租金费、电费、向收件用户发送提取码短信带来的电信设施网络使用费,以及监控摄像头、监控录像硬盘等易耗品的折旧费。显然,仅凭箱体广告一项收入,难以覆盖成本,盈利模式单薄。

看好社区流量价值

短期盈利不现实,更多企业寄望于挖掘规模优势后的社区流量价值,实现线下到线上的变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大致包括社区o2o、社区金融及社区生活服务等多方面。

作为一家全牌照支付企业,上海富友积极探索社区金融,其“收件宝”app上除收寄快递,还包括信用卡还款、便民缴费、周边商户查询等内容,同时引入了电商以及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等。海尔乐家的战略规划是“将社区快递服务延伸至生鲜交付、洗衣交付、食品交付的平台”,试图建立一个社区服务综合生态系统。格力则携手“乐栈”,主要在生鲜食品上做文章,向第三方线下快递公司、商超、生鲜食品、电商平台、外卖餐饮o2o平台以及各类社区服务商开放,提供本地生活消费配送服务。

三泰也在规划速递易未来的盈利模式,三泰控股主营业务是金融电子设备及系统软件,产品包括电子回单系统、atm机监控系统和银行数字化网络安防监控系统。在董事长补建的战略构想中,三泰要成为“社区服务的金融龙头,打造线下熟人社群连接社区服务与需求,建立社群o2o的场景”,而速递易则起到入口和平台的作用。速递易app中目前容纳了周边商家索引、快递查询等功能。据其官方透露,速递易已经建立了超过2万户的社区周边服务商户黄页,未来计划将它打造成为连接社区居民与周边消费服务资源的纽带,构建最后100米交互全链条的社区o2o闭环。同时将线下流量引入到自家旗下的“金保盟”、“爱意汽车网”等多种互联网平台,实现流量对倒和流量变现。后两者为互联网保险平台,已于2014年被三泰控股以7.5亿元现金收购。

深圳“1号柜”则以智能快递柜为基础,走样品分发道路,快递柜和样品分发柜同时进驻小区。它的模式,是通过快递柜获取种子用户,进而由快递附带或者app游戏,向用户分发提取码,凭借提取码到小区的网点去领取样品。“1号柜”app上同时引入了电商,消费者试用产品后可直接购买。按照其规划,未来“1号柜”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厂商支付的样品分发费、用户问卷调查费用以及样品推广产生的购买分成。

变数巨大

2015年7月开始,掌握资源、流量或具备先发优势的行业巨头之间出现整合趋势。丰巢科技宣布与速递易合作,拟增资认购速递易母公司成都我来啦公司30%-40%股权。随后,菜鸟网络宣布与速递易、中国邮政、富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这3家智能快递柜服务商在全国的4万多个智能自提柜将逐步开放给淘宝消费者。中集e栈则与天虹商场(002419)合作,完成系统对接,以期深度抓取用户数据。用户在“网上天虹”下单,单笔订单实付满59元,就可勾选“e栈”自提,货物在用户端就被指定送到“e栈”的快递柜,跳过快递员选择的环节。

巨头的联合将给智能快递柜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目前来看,阿里是这场整合的最大赢家,菜鸟网络自身不做自提柜,而是选择和快递柜公司合作,菜鸟网络的平台可以帮助快递柜公司打通自提柜资源,有利于零散的快递柜实现一定程度的整合管理和数据共享。未来速递易自提柜很可能作为消费者网购可选择的收货地址,出现在淘宝和天猫的购物页面上。同时,菜鸟网络官方也表示,将会同更多的第三方自提柜服务商合作,覆盖全国的末端自提柜大网。

在用户端,对智能快递柜的功能利弊一直未能达成统一。其中一大原因,是部分用户没有使用快递柜的必要,更希望快递员实现“门对门”的快递送达。如能在电商购物端就实现快递方式选择,通过完善规则给消费者提供更确定性的服务,将大大提升快递柜的使用体验,同时解决快递包裹的安全责任问题。

另一方面,快递公司与速递易合作,以往由快递员自己付费使用智能柜的情况可能被终结,转而从快递公司层面实现整体结算服务,快递企业使用成本也有望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