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十篇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十篇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54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点、线、面;复习

初中生物纳入会考多年,已日趋完善,因此复习课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复习主要以老师的讲为主,没有掌握有效复习方法,学生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面对现实,怎样复习,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初中生物会考,这是广大师生目前密切关心的话题之一。本人认为现代的初中生物复习课中应该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体系,开展“点、线、面”的复习方法来使学生更熟练地整理知识,掌握知识,让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生物复习课中开展“点、线、面”复习的条件

(1)教师在上复习课时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因此,在思想上促使学生对复习课的重要作用给予重视,是复习成功的基础。复习课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整合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

(2)在教学生物复习课时,先要学习研究《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可以明确考试指导思想和命题方向,领会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范围。知识网络的构建可在每课、每单元、半期、期末及总复习中使用。从每课的总结,到每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能力就会提高,有利于学生在总复习时更熟练地整理知识,掌握知识。

(3)在生物复习课的教学中不能是老师的简单重复,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原则。不要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应的目标,再组织学生个人或小组自行进行探索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飞跃。

二、生物复习课中开展“点、线、面”复习的实施方法

(1)从大处着手构建骨架是进行点、线、面知识构建的前提。“学习最好的方法是有理有据的学习、有规律成体系地学习。”在初二生物会考复习时,根据《考试大纲》往往把知识分为几个模块。先让学生以大处着手,对整体知识有个清晰的轮廓,对所要考查的内容了然于胸。把构建对象分解成几大部分,所谓的知识体系其实就像大树一样,先找这棵大树的几个主干部位,帮助学生居高临下地记忆重点内容。比如:根据考纲,初中生物会考的内容分为十个主题,让学生在了解整体考查知识的基础上,再在每个主题里先找出主干知识。

(2)以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形成独特的知识框架。把构建好的知识主干分别再进行分解,特别是围绕一些重要的主干知识进行展开和延伸,使其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广挖井,不要深挖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每一个章节有多少个重难点、考点知识的总结罗列,这已不再要求面面俱到,重要的是抓主要的线,以线为线索把重点知识带出来,从而达到梳理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

(3)特殊知识点的标志和相关知识点的整理是重点。学生对“点”已较为熟悉,但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因此做好相关知识的前后联系是很关键的。在建立好“主干和树枝”的基础上,要联系知识的“前世今生”将所学知识融会到知识网络中去。生物各模块知识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并且要注重把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应考结合起来。如:“病毒、细菌与真菌、动植物细胞”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不同和联系等。

三、生物复习课开展“点、线、面”复习的实施过程

(1)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此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回顾梳理、归纳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切忌教师一讲到底,初二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不长。根据学生特点,不宜采用连续过长时间。因此,在让学生了解整体轮廓知识的基础上,每次只布置一个小模块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针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将以前所学的散乱的知识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复习“主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小模块――植物的种子”时,让学生列出相关知识点,也就是“主干和树枝”,再由线扩展到点。本设计以植物种子的“结构――功能――萌发条件”为主线,然后对主线上各点进行衍射,把其余的知识点放在主线上各点所引出的支线(树枝)上,最后形成网络,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个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得到的知识既扎实又实用。学生对知识进行构建和整合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增强,并享受到了学习乐趣,增强了信心,激发了兴趣。

(2)组内补充、扩展。在学生独立构建好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教师可把学生进行分组,如上下桌四人之间相互讨论每个人的知识网络,并进行补充。教师不是旁观者,也可以把自己当做小组的一个成员参加到某个小组中去,教会学生如何的补充知识,监督和组织好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找出自身的不足,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培养了合作能力。

(3)教师引导,找出联系,进行标注。师生共同对构建的主题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对学生不对或不完整的地方,教师给予更正、补充。注意保护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做到只教学生不会的地方,学生已会的坚决不重复。在反思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寻找内在的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所构建的知识中找出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并且对于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如“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进行标注,使各个知识点之间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比如:由种子联系到植物这种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通过比较,找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不同;种子的形成又与后面部分的知识“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由种子联系到植物的器官……最后,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提升,要结合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得到深化提高。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同样的知识内容,可从不同角度分析。如人与生物圈部分的知识,我们既可以用树形法构建成知识网络,也可以用热点归纳法构建生态农业知识网络。要形成构建知识网络的良好习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构建出各种可以运用的知识网络。

总之,在生物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复习时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把已学知识进行归纳,列要点,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线扩展到点,以点带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思维空间,获得知识,巩固知识。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篇2

关键词:冰冻;除冰;掌声;短路熔冰

作者简介:侯中柱(1981-),男,江苏宝应,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学一级教师,注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实践,关注动态性物理习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等.课题:“动态性物理习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县级)研究过程中.笔者为了迎接本届初三期末模拟调研检测,在复习过程中专门安排了一节物理生活题课,通过“物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冲刺期末调研检测的信心.

下面是其中一节物理生活题课的具体内容,以2012年全国竞赛中最后一题为例,通过投影将试题展示给学生,下面是本节课师生共谈的具体展示:

【典例】如图甲所示,冰冻是造成高山地区冬季输配电线路倒塔(杆)断线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一方面电力工人要及时对输电线路进行除冰作业,另一方面要加强输电线的抗拉能力.一般高压输电线每根都是由一股位于中间的钢质线芯和六股相同粗细的铝质线芯绞在一起组成的,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这种输电线通常被称为钢芯铝绞线(代号LGJ).已知该钢芯铝绞线所能承受的最大安全拉力为其正常工作情况下拉力的5倍.下表是该种钢芯铝绞线的相关技术数据.

铝线

(股数×直径)mm钢线

(股数×直径)mm导线

外直径(mm)电阻

(Ω/km)安全载流值70℃80℃90℃6×3.801×3.8011.40.5194a228a255a1.该电力线路采用钢芯铝绞线而不采用与之同样结构尺寸的铝绞线,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输电线路结冰后,输电线(连同上面的冰)变粗、变重.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防止输电线被拉断,在冰冻的钢芯铝绞线(连同上面的冰,其横截面可以看作圆)的直径D增大到一定值时就必须进行除冰作业,试估算需要进行除冰作业时冰冻的钢芯铝绞线的直径D.(ρ铝=2.7×103kg/m3,ρ钢=7.9×103kg/m3,ρ冰=0.9×103kg/m3,取1141=107)

3.有种输电线路除冰作业的方法叫“短路熔冰”.所谓“短路熔冰”,就是在短时间内,输电线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通,输电线中通过比平时大许多的电流,利用导线本身发热熔冰以完成除冰作业的方法.短路熔冰时,若根这种钢芯铝绞线每米的发热功率为200w,刚短路熔冰时通过一根钢芯铝绞线的电流大约是多大?(取1032)

教师:这是一道“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生活题,主要是解决高山地区冬季输配电线路由于冰冻造成倒塔(杆)断线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边阅读试题、边分析问题,同时教师在引领学生分析试题时思考本题考查我们什么样的知识点.

学生:边阅读试题、边分析问题,如输配电线上的冰冻是怎么来的?为什么采用高压输电?有什么好处?高压电力线路采用钢芯铝绞线的目的是什么?“短路熔冰”为什么可以熔冰?……

教师:上面部分同学在分析问题时提出的问题,你们可以小组合作交流并解决:高压输电可以减小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提高电能的利用率,“短路熔冰”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输电线的电流,根据焦耳定律Q=i2Rt,产生较多的热量,从而对输电线上的冰进行熔化,……

教师:本题属于一道物理生活题,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紧密联系,综合考查了热学、力学、电学等学科间多部分知识,属于学科间综合题,在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试题[1].为了验证上面所提到的考查知识点,下面就针对本题涉及问题进行分析:

奋进组中学生1:立即站了起来,我可以解答第一问:高山地区需要架设高压输电线,同时冬天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电线上凝华成冰冻,导致输配电线变重,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输配电线断线,所以采用钢芯铝绞线可以增强输配电线间的拉力.

全班热烈掌声,学生1对这个问题分析较为到位,他高兴地坐了下来.

梦想组中学生3:他也积极站了起来,他说需要对上面的学生1进行补充,因为钢承受拉力的能力比X强,所以采用钢芯铝绞线可以提高输电线的抗拉能力,所以相邻两根电线杆的距离会增大,节约成本,同时这种电线也会增强导电能力,美观.

全部同学给予点赞、掌声,肯定上述两位同学的分析,全班气氛热烈.

教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分析也给了较好的点赞,谁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智慧组中物理课代表:这种电力线路采用钢芯铝绞线而不采用与之同样结构尺寸的铝绞线,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输电线的抗拉能力,从而可以适当地增大杆距,节省杆材及人工等.

教师:点赞,你总结的比较全面,能够从原理上分析出采用钢芯铝绞线的原因,全班给予热烈掌声,给予较高肯定,谢谢.第1问我们谈论的非常好,希望各小组再相互讨论,积极思考,完成第2问和第3问.

各小组学生积极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达到除冰的临界条件,解决除冰时问题的突破口,怎样求除冰作业时冰冻的钢芯铝绞线的直径D,……,小组交流5min后.

创新组中学生6:他主动举手站了起来,要求上讲台同学生分析,(教师允许),对于要求除冰作业时冰冻的钢芯铝绞线的直径D,必须找出这个问题的突破口,我打算采用“逐渐逆推法”,即除冰时钢芯铝绞线的直径D除冰时的临界条件钢芯铝绞线承受的拉力达到其正常工作时拉力的5倍即导线上结冰质量为该段钢芯铝绞线质量的4倍m冰=4m导线m=ρv.所以我打算根据上面的关系式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取一根长为L的结冰钢芯铝绞线作为研究对象,其横截面积如图所示.当该钢芯铝绞线所承受的拉力达到其正常工作时拉力的5倍时,即该段导线上所结冰的质量达到该段钢芯铝绞线质量的4倍时,就必须对钢芯铝绞线进行除冰作业.

设单股线芯的横截面积为S,直径为d,长为L的结冰钢芯铝绞线中铝的质量为m铝,钢的质量为m钢,冰的质量为m冰,冰的横截面积为S冰;则有:

冰的质量:m冰=4(m铝+m钢)

又因为m冰=ρ冰S冰Lm铝+m钢=(6ρ铝+ρ钢)SL

所以有:S冰=4×(6ρ铝+ρ钢)Sρ冰=

4×(627×103+79×103)S09×103=1071S

该钢芯铝绞线连同上面的冰,总的横截面积为:S总=S冰+7S=114.1S

即S总S=1141又因为S总S=D2d2,

所以D=S总S×d=1141×38mm=406mm

即该钢芯铝绞线直径D增大到40.6mm之间必须进行除冰作业.

该同学6对问题分析完成后,全班响起雷鸣般热烈的点赞掌声,全班同学都向同学6投向敬佩的眼光、对同学6佩服的五体投地.

教师:同学6对问题分析的比较的全面,比较到位,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给同学6和他所在的创新组所有同学,这也是他们组所有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结果.其实我们班还有一些组,一些同学也是按照上面问题分析的突破口进行分析,最终计算出除冰作业时冰冻的钢芯铝绞线的直径D,我们也给他们一个大大的点赞表示祝贺.

此时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气氛达到最高潮,气氛活跃、主动学习.

教师:同学6对问题分析的方法是我们分析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反向推理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难度稍大的问题,通过从问题开始入手,逐步推理到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分析过程清晰,容易理解、易于接受.好的,同学们对刚才的第2问是否全部掌握,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学生:对问题分析的方法基本掌握,分析过程也全部理解,我们相信以后遇到相同的题型也基本会解决了,老师,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下面的第3问.

矫健组中学生4:学生4积极而快速地站了起来,对问题进行了分析,“短路熔冰”是输电线路除冰作业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在短时间内,输电线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通,此时输电线中通过的电流比平时大很多,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此时电流通过输电线产生较多的热量,从而使输电线上的冰冻快速熔化,即达到快速除冰效果,这就是“短路熔冰”的基本原理.下面介绍“短路熔冰”时通过一根钢芯铝绞线的大致电流:

取一根长为1m的该种结冰钢芯铝绞线作为研究对象,短路熔冰时通过的电流为i,其发热功率为p,对应的电阻为R,考虑到该种钢芯铝绞线表面为冰所覆盖,其温度与常温偏差不大,故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其电阻可以看作为R=0.5Ω/km×1m=0.5×10-3Ω

所以根据p=i2R可知:i=pR=20005×10-3=640a

即短路熔冰时通过一根钢芯铝绞线的电流大约为640a.

教师:学生4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也是正确的,他分析出了短路熔冰的原理,根据原理分析并计算出短路熔冰时的大致电流,请同学们对同学4也给予热烈掌声,还有同学们是否还有其它分析这个问题的方法呢?

智慧组中同学4:我有另外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大家请看题目中钢芯铝绞线的相关技术数据,其中电阻R=0.5Ω/km,所以我打算取1km这种结冰钢芯铝绞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原理、计算方法和上面一样,只是此时其发热功率p=200w/m×103m=2×105w,

也是根据p=i2R可知:i=pR=2×10505=640a′

即短路熔冰时通过一根钢芯铝绞线的电流大约为640a.

此时全班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上面两位同学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原理一样,只是对问题计算的途径,过程略有差别,最终两位同学对问题分析和计算所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非常好,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点赞上面两位同学,向他们学习.

教师:我们全班同学相互学习、互补互助,充分发挥了全班同学的智慧和能力,让这道物理生活题在我们同学的分析下逐渐、层层地展现在我们大家面前,使驮拥纳活问题变成简单的物理问题,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紧密联系,使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此时各个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在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学习本节课存在的疑惑?

创新组中班长总结:通过今天的课的学习,我学到了以下几点:①高山地区冬季输配电线经常结冰,学会怎样除冰,其中的原理分别是什么?②对于复杂问题的求解,可以采用“逐渐反推法”,这样可以使所求问题简单化;③在非纯电阻电路中,欧姆定律不再适用,此时导线的发热功率只能用p=i2R进行分析.

存在的疑惑:①短路熔冰可以除去输电线上的冰块,短路可以产生较大的电流,那么我们应该设置短路的时间是多长才不至于烧毁整个高压电路系统?②短路熔冰这项技术除了在高压输电线上除冰外,还可能在哪些领域有所应用?或者将来可能用于哪些领域?

教师总结:班长对本节课总结的非常全面,对问题分析的也比较的深刻,请同学们对班长提出的两点疑惑课后相互讨论,或上网查询进行解答[2].其实冬天路面结冰是常有的事,为了避免出现“夜冻昼化”的现象,常常在路面撒上大量的工业用盐,这样可以降低冰的熔点,使冰在低温下也能快速熔化,所以请同学们课后利用身边器材探究一下“在冰上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篇3

随着教改的深化,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教材都相对降低了要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个问题--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学生普遍反应,在初中学习物理只需花很少的时间,上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知识基本上就掌握了。而高中物理所用的时间多,上课听讲、认真的看书,课后还是不会做作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初中物理知识简单,直观形象,都来源于生活。高中物理知识性强,有些规律要通过学生自己理解、总结,有些规律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悖,着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初中学生主要是培养形象思维,而高中学生必须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提高思维深度。从教材看来,思维形式的提高也很明显。初中教材从具体的事物、具体的自然现象中总结规律;高中教材将具体的实物抽象为理想的模型,比如质点、点电荷。通过研究这些理想模型的运动来总结规律。为了学生能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在高中教材里仍然附了很多实物和图像。

因此我认为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采用图像法。高中教材里所附的这些实物和图像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图像有:力学中,力的图示、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速度图像、振动图像、波形图;热学中,等容图像、等温图像;电学中,点电荷、电场线、磁场线、交变电流的图像;光学中的光路图等等。这些图像是通过应用物理的方法从实物、从实验中抽象出来的或是应用数学手段总结出来的。它能够形象的反映物理规律,表达物理知识。比枯燥的文字、公式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讲授电场时,通过实验演示,很多同学都相信互不接触的电荷间具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电荷之间应该存在一种物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是什么呢?从而引入了"电场"。有的同学还不理解,进而人为的引用一种客观上不存在的线来描述电场,即电场线。将无形的物质用有形的东西来表示,大部分同学明白了。可以看出在教学中采用图像法具有形象直观、易掌握等优点。当然有时也会遇到一些麻烦。

在讲授匀速运动的时间位移图像时,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很好的掌握位移的概念,又不结合实际分析,轻易地把该图像理解为物体的运动轨迹。也有少数学生读不懂这类图像,在数学中这是很简单的直角坐标和正比例函数关系,在此有必要对比着讲解。又如讲振动图像时,也有学生把图像与振子的轨迹混淆,将振子的振动过程分析不清。学习了波形图后,教师在讲清讲细的同时,如果学生自己不理解两类图像的含义,要分清楚振动图像和波形图又是一难点。这些细节之处看起来不重要,然而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数学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最佳例子。实际上解决物理问题关键在于构建物理模型,将实物和文字表述用理想模型和图像表示出来。学生要做到这点,要靠平时多看、多练。这一步不能突破,那么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效率就不高。同时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示范。

图像法适用于整个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不仅在讲授物理知识时应用,在习题课中应用得更为普遍且更重要。比如:甲乙两辆车相距100m,同时沿同一方向出发,甲车初速度为20m/s、以加速度为2m/s2做匀减速度直线运动。乙车初速度为零,为加速度为6m/s2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问两车能否相遇,相遇前的最大距离是多少?解决这类追及问题我们只有两个可用条件:速度相等,位移相等。怎样运用这两个条件呢?首先分析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就是作出两车运动的过程的图像,如果将上图作出来了,清晰的看出甲车做匀减速运动乙车做匀加速运动,甲乙两车一定相遇,相遇前速度相等时,之间的距离最大。因此作图是解题的关键,作图的过程就是分析、理解题意的过程。在习题课中就该强化训练,务必让学生掌握作图的方法,能灵活的运用。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篇4

关键词: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437(2015)02-0024-01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要求。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几点认识。

1创设优良的实验环境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借此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件等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可以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2创新演示实验和实验教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论是基本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导出,还是重点、难点的突破,有经验的教师总是通过演示实验来完成。但传统的演示实验基本上是教师在讲台上表演和讲解,主要作用只是作为提高感性认识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上以视听为主,缺乏动手练习和主动探索的机会,因而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如果我们能根据初中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思维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所设计实验的不同目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创新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就不同了。

(1)对学生易形成片面认识的物理概念或规律,要设计对比性实验,采用“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分析、论证形成概念,导出规律。

例如,初中生对“二力的平衡”条件往往存在片面的认识。为了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的结论,可按下面程序设计对比性实验:教师先从日常生活中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放在桌上的墨水瓶等静止状态实例出发,提出“什么是二力平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二力平衡现象中寻找二力平衡条件,进而做“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读出小车静止时两边砝码的重量,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的问题:“二力在什么条件下会平衡?”学生的回答开始往往不全面,甚至轻率地作出如下片面的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去纠正它,而应该引导他们再仔细观察,并设计下面两个对比性实验:实验一,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用两个小车拼合在一起代替前面实验中的小车)进行实验;实验二,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小车)上,但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否定了原先片面的论断,接着他们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在第二个实验中,物体转到两个力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时,它才保持静止状态。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将静止的物体用手扭转一个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一松手,物体又发生转动,失去平衡,直到两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线上时,物体又处于静止状态。学生通过这几个实验的对比分析自己“发现”了规律,高兴地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从而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这样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发现”,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2)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要通过设计多个趣味性、启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实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采用“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的教学方法,运用“实验――分析――结论――再实验――再分析――再结论”不断深化,逐步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最终形成概念。

例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

学中要做好如下四个逐步引深的实验:(1)首先让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观察“覆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大气压存在,讲课时先让学生思考:“放手后,厚纸片会掉下来吗?”然后教师演示这个实验,当学生看到“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接着教师提出:“这时厚纸片受到哪些向下的力作用?为什么它不会掉下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他们很自然地会悟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可见大气能对厚纸片产生压强。(2)接着增加一个“漏斗――橡皮薄膜”的演示实验,将漏斗口用橡皮薄膜扎好,然后用抽气筒将漏斗内空气抽掉,引导学生观察到橡皮膜下凹;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橡皮膜下凹不变。这个实验表明了各个方向都存在着大气压强。(3)进而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大气压和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很大(让两个学生现场演示)。(4)教师再进一步进行托里拆利实验,目的是测出大气压数值。上述四个实验和分析一环扣一环,把教学内容逐步引向深入。

3有目的地补充一些课内外的实验内容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篇5

[关键词]物理学习台阶原因策略

一位职高新生在作文中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物理难,难于绝壁之攀岩。”虽然有些夸张,但确确实实反应了学好物理之难,尤其是初中物理基础稍差的同学,学好职高物理成为他们学习中所面对的一道新坎,也是职高物理教师和学生心上的一道坎。那么,形成这道“新坎”的原因何在?又如何跨越这道“心坎”呢?

一、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增大了学生学习难度

通过对教材研究,发现初高中的物理差距较大。初中物理教学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各方面的初步知识。问题多是单一对象的静态问题,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物理规律简单粗略,易于学生接受。而职高物理教学则是数学方法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利用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解决的问题常常涉及多个物体。例如,质点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受力分析等。学生较难理解,增大了学习难度。

二、由经验总结到逻辑推理,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新的挑战

初中生与职高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比较地简单,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生活习惯进行思维。物理概念大多是直接的经验总结,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内容少,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而职高生的思维比较全面,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程序,利用理论做指导,采用归纳、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形成知识网络。例如,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物理矢量的学习和公式图像的增多,使学生解题常常产生误区

初中物理没有涉及矢量的学习,图像较少且容易理解,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并不突出。而职高物理开始就要学习位移和速度矢量,从标量到矢量的认识跨度很大。如围绕操场跑一圈,位移却为零。-8m/s的速度比2m/s速度大,学生感觉不可思议,难以接受。仅在职高物理第一单元的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就有十几个公式,学生很容易混淆,做题时往往选不对正确的公式,不知所措。再加上x―t图像和v―t图像不好理解,不能和物体运动过程正确联系,张冠李戴,因此学生解题时常常产生误区。

四、学习模式的转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更高要求

初中生往往习惯于“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学习模式,习惯于应试教育模式,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成分比较多。而职高物理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主、自主地学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记忆,选用合适的方法解题。例如,解决汽车刹车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有五六种解法,要求学生要在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好的解题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生习惯于埋头做笔记,有些学生还习惯于死记硬背,学习不得要领,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这种学习模式当然达不到职高物理学习的要求。

五、跨越“心坎”的策略

面对职高新生学习中遇到的“新坎”,教师理所当然尽全力去帮助学生跨越这道“心灵之坎”,主要策略如下:

1.加强对教材和教法的研究

作为职高物理教师要加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了解初中物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明确各章知识的重难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学习的梯度和难度。因为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对教材理解要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要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这样,降低了学习的台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2.坚持“细嚼慢咽”的教学原则

职高学生普遍成绩较差,尤其是物理成绩一般在五六十分左右,一时很难适应职高物理的学习,接受新知识很慢,稍微讲快一点就不能接受,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慢慢讲、反复讲,直到大部分学生听懂为止,然后通过相应的难度适中的习题加强巩固,切不可出现偏题怪题,课后还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如我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节时,按照教参的要求只要三课时,我用了五课时,讲练结合,每节课都要求把所学公式默写一遍,处理相应习题,最后效果很好,学生很高兴。

3.尽量增加学生实验机会,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职高新生正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好奇心,尽量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出规律结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在学习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使得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去探究新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多鼓励少批评,及时指导、交流学习方法

由于职高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较普高学生要差得多,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较慢,给老师的感觉反应迟钝,总想批评甚至打击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所以,作为职高物理教师要理解学生,尽可能地多鼓励少批评学生,给学生更大的信心,尤其是职高新生更要多多鼓励。对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吃力的同学,要及时指导和帮助,找出他们问题所在,多和他们交流心得,交流学习方法。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阅读教材,不能一目十行,要有所思,有所疑,有所获。把握好学习的各个环节,才能更有利于物理学习。

除了以上几点策略外,当然还有很多。如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物理思维能力。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解题规范化的要求,等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灵活选取不同方法,互相渗透,让职高新生面对“新坎”时,不再感叹“物理难,难于绝壁之攀岩,”而是顺利地跨越“新坎”,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姚文忠.物理教学及其心理学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篇6

【关键词】复习效果;效果颇佳;整体效果

Howtoimprovethereviewresults

pengZhaolin

【abstract】testthephysicalsystemisthetotalreviewsummarizesthejuniormiddleschoolphysicsteachingcontentinthepasttwoyears,toguidestudentstofinishofthejuniorhighschoolphysicsknowledge,deepentheunderstandingandmasteringknowledgebetweeneachother,soastoestablishamoreperfectprocessofjuniorhighschoolknowledgesystem.

【Keywords】toreviewtheeffect;Haveagoodeffect;theoveralleffect

中考物理总复习是系统总结初中物理两年来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建立一个较完善的初中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释疑解难、查缺补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总复习的时间紧,内容多,因此研究总复习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总复习的整体效果非常重要。多年来,我们在中考物理总复习中把初中物理知识分成六个专题进行复习,效果颇佳。

1物理概念、规律专题

中考物理试题中填空题和选择题这两种题型重在考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识记、理解及简单应用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专题复习。由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基本概念争规律的教学是零散的,那么在总复习时,必须指导学生系统地进行归纳分类,便于理解记忆,增强记忆效果。如分为概念类、规律类、公式类、单位类等进行复习。通过这一专题复习,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含义,每一条原理、规律的物理意义、内涵和外延,还要注意各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以及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区别,如要注意影和像的区别、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温度与内能及热量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等等。

2看图作答专题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的插图,这是教材的特点之一:以图代文,以文辅图,图文并茂。这些插图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它们是物理教学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大部分插图形象生动地给出了物理知识内容。这类插图有的是表示物理现象,有的是显示物理过程,有的是介绍实验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的是说明实验的装置、过程和方法。这些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中都采用了插图,不少试题就是从物理课本中的大量插图变换而来的题。所以中考物理总复习要重视教材中的插图的复习。

3“想想议议”专题

初中物理教材中,“想想议议”数量很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提问角度灵活,绝大多数问题提得精巧,有很强的思考价值和教学价值,在教材结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想想议议”中,有些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学生很容易产生模糊观念和错误认识的问题;有些有不少启发性强、思维密度大、思维要求高的问题;有些提出的不少问题,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科技发展联系紧密。复习中,让学生充分地想和议,澄清模糊观念,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作图专题

中考物理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画图技能,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作图可以分为:力学作图、光学作图和电磁学的作图三大类。光学的作图必须注意两点:(1)深刻理解光学问题的两个理论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2)掌握各种光学元件如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等对光线的反射或折射作用,能熟练画出光线经过它们反射或折射后的走向。电磁学的作图常见题型有设计并画出电路图、连接电路实物图、填电表、判断电路的正误并改正、标出磁极、磁感线、小磁针偏转等方向和安培定则类的作图。对于每一类作图都要通过训练,然后总结出其作图的思路方法和规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5实验专题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得出的。中考物理实验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它灵活多变,新颖别致,考查基础知识与考查能力并重,在试卷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总复习时要十分重视实验专题的复习。

5.1教材实验的重现:中考实验题中有些是教材内容的重现,一般是重要仪器的操作、实验步骤或现象,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再认识、比较、辨析解答问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操作及实验原理的掌握。复习时一定要以教本为本,对教材中典型的和重点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以及“想想做做”小实验都要引起重视。

5.2实验方法的探究:对于这类实验题,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实验研究的对象,明确实验方法,注意控制变量。

5.3实验数据的分析:这类实验题往往是教材实验的变形、重组和综合应用,在组合中突出创新,在变形中实现扩展,实现了多个操作或方法的衔接。考查学生对实验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5.4实验现象的分析:这类实验题侧重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过程的认识与理解,考察对实验中相关因素与无关因素的鉴别能力。对这类实验题的分析,要注意落实物理情景,寻找状态差异,明确已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

5.5开放性实验的设计:开放性实验的设计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叙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设计开放性实验是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计算专题

理知识进行计算以及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密度、压强、浮力、电功、电功率等概念,掌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的条件、杠杆平衡条件和欧姆定律等。初中物理计算题可分为力学计算、热学计算和电学计算三大类,但是涉及的题型很多,如果教师不对题目进行筛选和处理,把各个类型的题目混杂在一起,学生会感到内容散乱,重点不突出。不要搞题海战术,应根据中考的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选择好的题目是复习成功的关键,我认为选择题目应具有以下特点:

(1)典型性:对这类题目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评,认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总结解题规律。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2)实际应用性: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联系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方面的试题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要鼓励学生关注生产、生实际,关注社会,关注焦点事件,用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开放性:开放性计算题可分三大类:

1)条件开放:这类开放题的特点是已知条件不充分,要求根据题意补充条件后求解。补充条件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科学合理,二是便于计算。

2)待求量开放:这类题要求根据题设条件对涉及的物理量进行设问探求。在设问探求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全面思考。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篇7

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闽教基〔2010〕2号)的精神,在总结2015年中考中招改革的基础上,对我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招生制度,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要求与个体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考试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在实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改革、发展与稳定、继承的统一,充分发挥各地与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与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和情意目标考查,改革单纯纸笔测试的考试方法,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在评价中的作用。

(四)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考试和评价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增强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实效性。

二、初中毕业、升学的考试、考查和考核

(一)实行二考合一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实行二考合一,共用一份试卷。初中毕业、升学的考试、考查和考核遵循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的规定,分为全市统一考试、考查和学校考查、考核两类进行。

(二)全市统一考试、考查

1.考试科目

思想品德(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

2.考查项目

英语口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信息技术视条件逐步列入统一考查范围。

3.考试形式

思想品德(政治)、历史两科实行开卷考试,体育与健康为实地测试,其它学科均为闭卷考试。

4.考试时间

思想品德(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考试时间安排在九年级结束时进行,即在2016年6月28日下午、29日、30日进行;生物、地理考试时间安排在八年级结束时进行,即在2016年6月28日上午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考查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适当时间进行,体育与健康实地测试、英语口语考查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适当时间进行。语文、数学、英语考试时间各120分钟,思想品德(政治)、物理考试时间各90分钟,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考试时间各60分钟。

5.考试成绩

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试卷卷面分值各为150分,思想品德(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试卷卷面分值各为100分,所有学科按a、B、C、D四个等级记载,除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外,其他学科的原始分不对外公布,缺考、0分的不记等级。各科等级比例按各县(市、区)考生总数的2:3.5:3:1.5划定,如果考生学科卷面分值达到85%以上者,均划为a等级,如果考生学科卷面分值达到70%以上者,划为B等级,如果考生学科卷面分值达60%以上者,该科不划为D等级。

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按原始分记入中考总分,物理、化学两科成绩分别按原始分的60%和40%计入中考总分,以上五科成绩满分为550分。

往届生报考普通高中的,其投档分扣减20分。

体育与健康的三项测试项目总分为100分,其中必考项目(即中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50分,两项选考项目各25分,体育与健康学科中考成绩为三项得分之和。按90分以上、80分以上、60分以上、60分以下分别以a、B、C、D四个等级记载。

八年级生物、地理中考成绩达不到C等级者,不得在九年级参加中考重考,其生物、地理中考成绩记为D等级,但应参加学籍所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补考。

缺考考生、往届生应参加我市生物、地理考试,考试成绩只记C或D两个等级。

在生物、地理考试的报名结束后转入我市就读的学生,须参加我市生物、地理考试,其考试成绩仍按a、B、C、D四个等级记载。

英语口语考查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的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记载,缺考、0分的不记等级。

6.考试命题

(1)命题的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部颁《课程标准》和省颁《考试大纲》,并结合本市教学实际命题。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难易适中(基础题、中等题和稍难题的比例为8:1:1),促进高中阶段招生改革和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2)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的范围按部颁《课程标准》及省颁《考试大纲》的要求,淡化单纯记忆的考查,要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重视考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考查对高中阶段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影响较大的知识与方法。试题应力求体现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教育性,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得到全面体现;试题要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情境性,体现考试的时代性;试题要注意表述规范、设问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楚、专业用语准确,答案应避免出现歧义。

试卷结构应简约合理,题量适当,难度适中。文科类科目要严格控制客观题的题量,英语要加强对听说能力的考查,理科类科目要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三)学校考查

学校考查科目包含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含劳技、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地方和学校课程等。考查时间安排在该科课程完成时进行。考查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缺考、0分的不记等级。

(四)考试、考查的组织管理

全市统一考试、考查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管理。统一考试的科目由市教育局组织人员命题,考试由市、县(市、区)教育局、招生办组织实施,考试科目的评卷实行网上阅卷。英语口语考查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由市教育局组织人员命题,由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

学校考查由县(市、区)教育局制定方案实施,也可由学校在考前自主制定方案并报县(市、区)教育局批准后向学生公布实施。考查成绩应在校内公示无争议后报县(市、区)教育局备案。各县(市、区)教育局应加强对学校考查工作的监督检查。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与方法

(一)评定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确定的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确定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六个方面为评定内容。

(二)评定的组织

各县(市、区)教育局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指导学校的评定工作,监控评定过程,接受投诉和举报,纠正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处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及班级评定小组。评定委员会负责落实评定方案,制定实施细则,任免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定工作,认定评定结果,接受和处理投诉、举报。班级评定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等方面人员组成,负责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定工作。评定委员会及评定小组的人员组成必须具有代表性,人数均应在5人以上。

(三)评定的方法

综合素质评定必须坚持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评定小组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评定的信息来源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成长记录;家长和社会评价;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参加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学习情况;学生的爱好特长表现等。评定过程中应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

评定工作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如有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定委员会裁定。学校评定委员会对评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认定。评定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并提交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中的评定领导小组备案。对评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学校评定委员会反映或向县级评定领导小组投诉。评定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如果发现确实有误,应及时处理并记载更改缘由及更改人,同时保存原评定记录备查。

(四)评定结果的表达

应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等级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尚待改进四个等级,对应分值分别为3、2、1、0分,并计入中考投档总分。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应各占一定的比例,其中优秀等级比例以县(市、区)为单位,控制在35%以内,各县(市、区)视市级初中“四率”先进校、素质教育先进校、省(市)课改实验基地校和办学质量等情况,可以调剂各校之间的优秀比例。对学生评定为尚待改进时应特别慎重。往届生综合素质等级评定不计分。

四、初中毕业资格的认定与管理

(一)初中生毕业资格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认定。学生毕业资格应包括:综合素质评定合格;全市统一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10科成绩等级均达C级以上;统一考查成绩合格;学校考查成绩合格。达不到毕业成绩要求的,可由学校组织补考一次,其成绩仅作毕业资格认定。对于确有特长的学生,可适当放宽学科成绩方面的要求。

(二)毕业生所在学校应为考生填报“初中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内容包括初中生在校期间考试、考查、考核的所有学科、项目的成绩,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语,学校综合评价等内容。

(三)学校按照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对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发给初中毕业证书;对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发给初中结业证书。

五、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工作

(一)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青年,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名。具有“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学籍的本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可在学籍所在学校报名亦可在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招生机构指定的地点报名;非本市学籍考生持户籍在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招生机构指定的地点报名;往届生、社会考生在原学籍地县(市、区)招生机构指定的地点报名。

(二)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工作应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并依据考生志愿择优录取。录取的基本条件是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青年。新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包括:综合素质评定合格;体质健康标准合格;全市统一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体育与健康10科的成绩等级均达C级以上;统一考查成绩合格;学校考查成绩合格。以上条件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科中考成绩总分和综合素质等级分值之和相结合。

(三)各类普通高中学校的录取

为了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压力,以进一步推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均衡发展,2016年继续实行把省一级达标学校的部分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含民办初中学校)进行分校录取。综合素质评价合格须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的必备条件之一。

对于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10科考试等级均为a的考生,给予投档总分加5分的奖励。

普通高中录取原则:先按等级切线确定入选考生,切线切到某一等级时,应将该等级考生全部划入投档等级内;再按考生志愿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科成绩和综合素质等级分值以及其他加分的投档总分(下称投档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录取时,按招生计划数1∶1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遇到同分时,单独增加该批次的招生计划,将同分的考生全部录取。

1.省一级达标高中统招生录取

省一级达标高中的招生计划总数扣除保送生、体育艺术特长

生、定向招生计划后,其余计划为统招计划,统一面向本县(市、区)招收考生(以下简称统招生)。

录取办法:按等级切线确定入选考生。根据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体育与健康10科成绩的等级排列情况及该批次的统招生和定向生招生数之和(不含单独录取的保送生和体育、艺术特长学生名额)按1∶1.2切线。等级排列采用“a先”原则,等级按10a,9a1B,9a1C,8a2B,8a1B1C,8a2C,7a3B,7a2B1C,7a1B2C,7a3C┉┉10C的顺序,依次确定入选考生,并确定该批次录取考生的最低入选等级。

在一级达标高中入选考生中根据统招生的招生总数,按1:1.1的比例划出投档总分的投档线,再按入选考生的投档总分,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以统招生的招生数1∶1的比例投档择优录取统招生。

2.省一级达标高中定向生分校录取

(1)名额分配

从一级达标高中的招生计划中,划出计划总数的50%作为定向生招生计划,直接定向分配到本县(市、区)的各个初中学校(含完全中学初中部),名额分配原则上按2013年各县(市、区)教育局核定该校的七年级招生计划比例分配。若参加中考报名人数少于2013年招生计划的以实际报考人数为基数进行核算,若超过2013年招生计划的按核定计划数为基数进行核算。定向生名额只用于录取本地初级中学的在籍直升生(即学籍在本校且七年级至九年级三个学年均在本校学习的应届毕业生)。

(2)录取办法

根据考生的志愿顺序,按一级达标高中统招生的最低入选等级,在一级达标高中统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下40分以内,从高分到低分按所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名额进行录取,如一些初中学校录不满,可将剩余名额分别按城区初中、农村初中学校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定向资格生。

仍然没有完成计划的初中学校,其定向招生指标调整为一级达标高中统招生指标,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3.省二、三级达标高中的录取

按等级切线确定二、三级达标高中入选考生。根据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体育与健康10科成绩的等级排列情况及同批次达标高中的招生总数(不含单独录取的体育、艺术特长学生名额)按1∶1.5切线。等级排列采用“a先”原则,等级按10a,9a1B,9a1C,8a2B,8a1B1C,8a2C,7a3B,7a2B1C,7a1B2C,7a3C┉┉10C的顺序,依次确定入选考生,并确定该批次录取考生的最低入选等级。

在二、三级达标高中入选考生中根据同批次招生总数,按1∶1.1的比例划出投档总分的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再按考生的投档总分,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以统招计划数的1∶1的比例划定各学校的最低统招录取分数线,同时投档择优录取统招生。

4.未达标高中、民办高中(实行自主招生的民办高中除外)的录取办法,由各县(市、区)教育局参照达标高中录取办法执行。

(四)中等职业学校及五年制高职学校录取工作

综合素质评定合格的考生,按中等职业学校的分类录取批次,根据志愿,按投档总分择优录取。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录取按省教育厅有关文件执行。

(五)一级达标高中须划出招生总数的3%以内的名额,作为优秀学生保送名额。各县(市、区)根据各中学办学质量综合情况和学生数,下达保送资格生指标,适当向市初中“四率”先进学校、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和省、市课改实验基地学校倾斜。

具有保送资格的学校在公开、公平、公正、客观、合理的前提下实施保送工作。选拔保送资格生应根据综合素质(其中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应达优秀等级)和平时考试成绩,结合教师推荐和学生投票等形式,确定保送资格生,并张榜公布,接受师生、家长、社会的监督,无争议后,再上报县(市、区)教育局审核。

招生学校对经县(市、区)教育局审核的推荐保送生材料进行审查,着重考察推荐保送生的综合素质和平时学习成绩,必要时可以加试,加试不能单纯采用学科笔试形式。加试应以初中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招生学校根据审查和加试的情况,确定保送生名单并报县(市、区)教育局批准后办理录取手续。

接受保送生的学校应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监控,并将跟踪情况上报县(市、区)教育局,作为下一年度下达保送生指标的依据之一。

招收保送生的具体办法由市教育局另文下达。

六、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的组织管理

(一)市、县(市、区)分别成立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考试、招生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市、县(市、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对中学校长、教师的培训,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三)各普通中学要积极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和探索,并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念,消除对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疑虑,使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篇8

关键词:实验;改进;创新;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是现状的要求,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我作为一名从教近20年的初中物理教师,自1998年登上三尺讲台以来,发现现在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过分强

调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不能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为了改进这种不足,我不断地将自己的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把教学与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教学初中物理的方法,不断地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常言道:“学物理不如做物理。”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通过问卷调查,将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学生学习物理的实践相结合,我总结得出了物理实验非常重要,因为物理教学中很多概念的得出,都是在实验结论这一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因此,多留出时间让学生做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时,物理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有意地布置一些科技小制作,或者根据一些物理实验提出自己的创新与改进方案,对每个实验写好实验报告以及实验反思,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物理对从初一刚升到初二的同学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该如何上好第一课?主要是通过一些自制的教具或物理小实验,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然后自然过渡到我们的物理教学,进入要研究的内容中。初二物理的第一课,我一般是先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器具,如一次性杯子、漏斗、乒乓球、玻璃杯、硬纸片等做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激发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积极动手探究,积极模仿教师的演示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开展一节成功的物理课,物理教师必须要巧妙地设计好课题引入,我认为在课前的5分钟左右,教师就必须通过自己的物理小实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对本节物理课有期待,要用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对即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造成悬念。2014年

6月份,全县的物理优质课就在我们学校举行,通过层层选拔,当年我作为我们学校的物理教师参加了优质课竞赛。我现在都还清楚记得我那节课就是巧妙地设计了课题引入,那节课我讲的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那节课上,我就设计了两个小实验,第一个小实验是让学生自己推荐两个肺活量大的同学上讲台用漏斗吹乒乓球跳高比赛;第二个小实验就是将漏斗倒扣,用电吹风吹倒扣的漏斗里的乒乓球不会掉落。在这节课上这两个实验都做得非常成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实验成功的瞬间学生那不由自主的掌声就能说明一切。由于自己的努力与付出,那节优质课上得很成功,当然也获得了全县物理优质课一等奖。

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应该作为一个长期的课题去研究,要通过更多的教育同行去研究总结规律,更好地为我们今后的物理教学工作服务。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提升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尤其是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为了让自己能与时俱进,我认为应该树立起长期自学不断提升自己业务能力与水平的思想。因为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要能胜任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休闲时间,涉猎各类书籍,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我们作为物理教师,在物理课上做演示实验时,常常是做完演示实验后才觉得这节课的演示实验存在问题。比如,在演示“磁生电”的实验中,由于灵敏电流计较小,或者蹄形磁体以及导线等实验条件的限制,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是利用实物投影仪直接投影在屏幕上。二是利用多媒体,就是先在电脑里下载安装个虚拟视频,然后用USB接口通过摄像头直接录入,这样就可以直接把实验的全过程投影在很大的荧幕上,这样学生就会看得清清楚楚。

总之,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是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必然过程。因此,教师⒎⒁导学生做好物理实验的改进以及创新,这本身就是在践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项课题研究做好了,本身就是物理教学探究的一项宏伟工程,值得我们一线物理教师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篇9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物理;课堂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构建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该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引导和维持的学生兴趣。在教学环境中带着真实的人物进行学习、认知,使学生最终实现知识结构由“前概念”混沌状态向科学概念的转变。物理学科实验题材较多,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非常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目前理论界对任务驱动教学定义大致相同,总结如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具体而言,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使用的任务需尽可能与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用不当

教材选用是关乎教师教学质量的第一因素,好的教材能够激发教师的创作水平和学生学习兴趣。但面对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许多学校的教材都是几年前的教材。

(二)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内容的手段。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教与学的方法。初中物理教学重在其实践性和创新性。初中物理教学不应该看成是机械复制的授课技术,而应该是学生自觉学习的过程,是对教材进行分析和自行开发的过程。当前很多学校都认识到了教学改革对初中物理的重要性。现在许多学校进行的任务式驱动教学法,学习动机激发教学、范例式教学等等,都努力适应初中物理教学的需要。但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与培训,如果只是宽泛的从表面进行教学改革,那么在使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是就会存在很多误区,甚至还会相反的效果。与使用新教学方法相反的固守旧方法,习惯于教授法,不管学生接受与否,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三、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悬念,交待目标:尽量采用人人动手的小实验或演示实验,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将要出现的问题创设悬念,引入新课。以“掌握要点”的形式,简明扼要板书l-2点,交待本课学习目标。初中物理知识大多是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因此需要教师创设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现象背后的规律,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一课时,笔者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利用凸透镜将太阳光汇聚成一个最亮、最小的光斑照射到火柴头上,火柴被点燃了。学生被这种现象一下子激发出了探究的欲望。这时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如能形成交点,就有可能成像,思考问题:凸透镜对光线折射作用是否也能产生像呢?这既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又暗示了探究任务。

(二)自学初探,启发诱导。用投影仪出示“自学初探”的提纲性问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以组讨论出正确答案或以组实验探讨正确结论。由教师确定回答问题的“位号”,依次答题。答题中教师要及时诱导,及时评价。

(三)点拨精讲,分析归纳:通过一级反馈的信息,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到为止,对于学生不甚清楚的知识点和本课的重点知识则应精讲。精讲中要充分运用实验手段让学生自我分析归纳。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反思和感悟,升华新的认识与观念,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种由成功的学习而产生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在总结探究情况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要鼓励学生不断反省学习,扬长避短,使他们在充满信心的同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思维方式。

(四)强化训练,以组竞争:训练采用抢答、必答、指名答三种方式。每组的“某号位”答题完毕,答题学生就可占到总人数的25%,如加上抢答、指名答的学生,则参与答题的学生可占到30%以上。

必答为一般的达标练习题,考查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答对者给本组加分,答错者不得分,这类题主要针对中、下等学生。抢答较难的习题,考查灵活掌握的程度;这类题针对中、上等学生,答错者要给本组扣分,以此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避免猜题、碰运气的心理。指名答为尖子生或极差生的专项习题,目的是促使极差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或促进尖子生的深层分析。

四人一组,分层优化:座位安排四人一组,三面围坐桌前,全部面向讲台。组长组织讨论,分配活动,辅导差生。每组学力基本均衡,在与其他组的竞争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总结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函数图像;教学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函数图像,形象直观地反映了相互制约的各物理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物理对象变化过程中的条件、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利用已知的物理函数图像,或者根据物理事实合理构建直观的函数图像,大大减少化解物理问题的难度。

如何处理或构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函数图像,关键是要明确函数图像中的各种常见的几何参量的物理意义,有目的地去分析或创建这些几何参量,化解运用现有的数学、物理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高门槛。初中物理函数图像中的几何参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与应用。

(一)函数图像中的“点”

物理函数图像中的点蕴藏大量的信息与特征,结合已有的物理事实去分析这些点,了解物理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时刻、特殊状态。函数图像中的点一般可分为“定点”、“拐点”、“交点”三类。

“定点”。单纯从点的坐标角度去认识物理物理变化过程与特征并没有多大意义,结合物理现象的实际去拓展这些点的信息才有更大的意义。

例:某晶体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纵轴表示晶体的温度,横轴表示用同样的加热装置对晶体加热的时间,根据图像80℃所对应的水平线上的各点有不同的信息。80℃所对应的水平线最左边的点表示该晶体处在固态,刚开始熔化;中间的点表示该晶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正在熔化;最右边的点表示该晶体处在液态,熔化刚结束。这几个“定点”结合晶体熔化的实际情况蕴藏大量不同的物理信息。

“拐点”。指的是物理函数图像中的转折点。它主要反映某一物理对象在某一变化区间内的极值问题。

例:pt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陶瓷材料,它以钛酸钡为主,渗入多种物质后加工而成,目前家用的陶瓷暖风器、陶瓷电热水壶等就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

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发热、控温双重功能,应用十分广泛。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就使用ptC陶瓷电热元件,图为其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ptC材料的居里点温度为100℃。

居里点100℃实际上是一个温度升高时电阻值由变小到变大的拐点,同样300℃是另一拐点,它们是0到300℃区间内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交点”。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学对象变化过程中的共同点。有时也是一种平衡状态的描述。如某一系统中的初温不同的两种物质温度与时间的图像,两图线的交点反映了处在热平衡状态时的共同温度。

例:一个由某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加热器,通电后,加热器在发热的同时,也在向外界放热.图为发热功率p发热和散热功率p散热与温度t之间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加热器工作时的稳定温度为70℃,这是一个交点的横坐标,此时发热功率p发热和散热功率p散热相等

(二)函数图像中的“线”

物理函数图像中的线主要反映物理变化过程中的特征、趋势和变化的剧烈程度。物理函数图像中的线主要“特征线”、“切线”和“渐近线”三种。

“特征线”。“特征线”是物理图像的一部分,主要反映物理变化过程的特征。“点”侧重于反映物理过程中某一状态的特征,而“特征线”侧重反映某一变化过程的特征。如上面的晶体熔化图像中的水平线就是反映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特征的特征线。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就是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特征与速度不变特征的两条特征线。

“切线”。为了探究物理变化剧烈程度所作的辅助线。作切线主要关注图像某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的大小反映某物理量变化相等的幅度时,另一物理量变化幅度的大小。如果其中有一物理量是时间的话,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小反映另一物理量的变化快慢。对初中学生来说,这种要求比较高,我们可以从图线的陡峭程度来确定,图线陡峭程度越大,纵坐标物理量变化幅度大或快;反之,图线陡峭程度越小,纵坐标物理量变化幅度小或慢。

例:如图所示,开口容器的底部有一个小孔,装水后,水不断从小孔流出,图中能够粗略反映水流出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解析:四个图像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水的压强,随着水的流出,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逐渐减小,最后为0,但是随着压强的减小,水流的速度也逐渐变小,这也就是说压强的减小变化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图线先陡峭后平缓,应选B。

“渐近线”。为了探究物理变化趋势所作的辅助线,它大多反映物理变化的最终状态或趋势。如滑轮组机械效率随物体重力变化的关系图像,η=1的直线就是一条渐近线,说明随物体重力增大,η无限接近1。有些放在室内的液体的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图像的渐近线反映的是室温。

(三)函数图像中的“面”

首先要明确所构成面的面积的物理意义,即两坐标轴所代表物理量的积是什么?从“面”的构成上来分,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以图线上的某点作两坐标轴的平行线,两平行线与两坐标轴构成的矩形面积反映的是某一时刻的物理量的大小;另一类则是图线与两坐标轴构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反映的是某一过程的物理量的大小。

例:如图所示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在将重物从水底拉到井口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某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则时间t内汽车所做的功就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变力做功、利用v-t图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都是利用这种方法。

例:“220V40w”的电灯串联在220V的电路中(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讨论电路的总功率的范围?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时,灯的U-i图像是图中的曲线,若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灯的U-i图像是通过原点的直线,串联时,两灯规格相同,电压相等,均为110V,过110V作水平线与两图线相交后,围成两个长方形,大的长方形的面积为110V时电灯的实际功率,明显大于小的长方形的面积即灯丝电阻不变时的功率10w,所以电路的总功率大于20w,这就是通过

合理构建物理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情形。有时我们建立s-1/t的图像,通过计算封闭图形面积来巧妙地求速度。

参考文献:

[1]殷华伟.比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