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村道路特点十篇乡村道路特点十篇

乡村道路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4:56

乡村道路特点篇1

开展标本兼治工作,管住源头,全面推进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综合治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站在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建设“平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要求,突出监管重点,更好地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乡村道路交通管理基础工作,健全综合协调机制,改善乡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杜绝镇乡村道路交通重大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客运车辆超员、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无牌无证机动车违法上路行驶、摩托车超员及驾乘摩托车不带头盔等严重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建立长效机制,使道路通行秩序进一步好转,乡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明显减少,交通安全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组织领导

开展预防乡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集中整治,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派出所、罗次交警中队、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及相关站所领导是集中整治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乡村道路交通事故规律、特点的研究,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把整治行动主动权置于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之下,确保集中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工作重点

重点情况掌握:辖区内乡村道路、机动车、驾驶人底数。

重点执法道路:全镇所有道路特别是乡村、山区公路。

重点整治的违法行为:客运车辆超员、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无牌无证机动车违法上路行驶、摩托车超员及驾乘摩托车不带头盔等。

重点宣传教育群体:车主、驾驶人、乡村中小学生以及集中出行的乡村群众。

五、工作措施

(一)职责分工,形成合力,严厉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镇政府对派出所、罗次交警中队、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司法所、学校、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单位为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着力解决好辖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调整勤务,最大限度地将力量和装备向乡村道路延伸,加大对乡村道路的巡逻管控力度,扩大管控覆盖面,确保重点路段、重点时段有人员执勤和巡逻,派出所和交警中队加大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按照《省公安派出所全面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派出所、罗次交警中队及相关部门相互配合,针对本辖区乡村赶集日等群众集中出行的实际情况,在镇重点路段设立执勤点,加强路面秩序管理,严厉查处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摩托车超员及驾乘摩托车不带头盔等严重交通的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镇政府成立预防乡村道路交通事故领导机构,全面抓好乡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分析研判辖区交通安全形势,健全“四支队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司法部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积极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每学期集中对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要在辖区内开展道路巡查及对本村机动车车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劝阻本辖区群众在公路上打场晒粮、乘坐拖拉机等违法行为。

(二)集中排查治理乡村道路安全隐患。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和公安部、省、州、县上级部门的具体要求,组织相关部门,集中对乡村道路安全隐患开展一次全面排查,特别是对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标线缺失严重,易发生事故的弯道、坡道等路段,要实施重点排查,确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留死角和空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逐一进行研究并提出治理方案和意见,并向党委、政府汇报。对一时难以治理的危险路段,采取增派人员、多次设置临时执勤点、设立标志等有效措施,加大管控力度;对正在整治的危险路段,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管,督促施工单位依法设置相应的警告标志,并要求派出所、交警中队、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安排专门人员进行交通疏导指挥;进一步加强对镇三岔路口等交通经常性堵塞点的整治力度,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隐患。

(三)强化乡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罗次交警中队和派出所以无牌无证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摩托车为重点,组织警力,深入辖区乡村道路,对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和摩托车登记和驾驶证申领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彻底清理整治无牌无证机动车,建立长效机制,有效遏制无牌无证机动车违法上路行驶的现象。

(四)加强乡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结合《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进行宣传贯彻,针对乡村集市等群众集中的时间、地点,深入到公路沿线的村庄、学校和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的村组,通过派出所、罗次交警中队、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司法所、学校、村委会、村民小组等部门组织向农民群众宣传乘坐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的危险性,开展“拒绝乘坐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等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材料,建立宣传阵地,创办专门栏目,采取以案说法、曝光违法行为等形式,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宣传队”要充实力量,结合本地道路交通事故特点,运用生动的宣传教育材料,深入乡村开展宣传活动,让农民群众切实认识到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违法载人的严重危害性,提高宣传实效。要在学校放假前、开学后,集中组织中小学生上交通安全课,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五)认真总结,切实加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认真总结本地区推广“丘北经验”工作的情况,分析乡村地区交通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从解决乡村群众出行难入手,疏堵并举,标本兼治,进一步加强乡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村委会和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落实和完善乡村地区“一盯一”、“一帮一”的监管办法,构建乡村地区交通安全防控网络。

乡村道路特点篇2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们夏店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绿家园、美乡村、奔小康”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以绿色为乡村振兴的原色、底色和主色,以“1+6 +X”为主要路径,着力打造森林乡村,整合全镇休闲农业项目、特色村资源等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乡村旅游、农事体验、养生休闲等多种业态整合发展,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具体做法

“一个绿色中心集镇”:就是全面做好镇区绿化,以镇政府为中心,重点实施街道两旁绿化,驻镇单位门前、庭院绿化等;“六个特色乡村”:一是森林乡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改善,重点建设南邯集中居住区。二是森林乡村+提升集体产业经济,重点建设西石经济林种植区。三是森林乡村+乡村旅游,重点建设马喊休闲旅游村。四是森林乡村+融合提升县域品位,重点建设“村居典范、七彩范岭”新村。五是森林乡村+采煤沉陷治理示范,重点对北田漳采煤沉陷新村进行治理。六是森林乡村+通道整体提档,重点对沁长线大平段道路进行提档升级。通过高标准建设西石、马喊、南邯、大平、范岭、北田漳这六个森林乡村示范村,从而带动全镇森林乡村建设。“X”就是一个绿化点一个特色,一个示范村一个主题,打造森林乡村建设的“夏店范式”。

乡村道路特点篇3

按照县新乡村建设整体思路(即:以宣传为先导,以规划为龙头,以“三清”为突破口,以“三民”活动为总抓手),围绕县新乡村建设“113”工程(即:每个乡镇抓好一个综合性示范村,每个村抓好一个高标准示范点,全县共抓好300个自然村示范点)要求。在我乡着力实施好“2542”工程(即创建2个精品园,新增5个示范点,改造4个空心村,做强2大富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健全机制,按照把示范点做成精品,精品变成旅游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特色,努力实现乡党委、政府提出的“116”工作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建设新村镇。

(1)规划先行,对各村逐步做好村镇建设规划,5个村中重点抓好、、3个村的村镇规划,并在公路沿线树起规划图。

(2)建设好办公场所,已做好村部的3个村在年月日以前完成搬迁,和在年月日以前新做村部并完成搬迁,努力改善各村办公环境。

(3)规划好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重点对和进行乡村社区建设。结合空心村改造,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为麻坑村落空心村的改造,大坪组空心村改造并规划到村部周围建设,村部左边规划一排10栋小康楼示范点,移民新村建设示范点。

(4)“三清三改”工作,和这两个重点示范村“三改”全面启动,继续完善好麻坑村落、仓下组2个示范点的改水、改厕工作,全乡还要新增5个示范点,(即:大坪组示范点,早子坑示范点,旱坑示范点,东坑示范点,李坑示范点),对新增示范点要求至少完成“一改”,2个重点村的示范点要完成“二改”。全乡要修通户水泥路10.5公里,通组水泥路4公里,改造平整路面12.5公里,改水500户,改厕300户,具体任务另见各村分配表。每个村的村部所在地300米以内,入户道路主干道水泥路建设宽至少1.5米,入户分叉道宽至少1.2米。

(5)2个精品园建设按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仓下组已经完成了“三清三改”,结合产业发展,要把示范点建设成为旅游精品点,按照“八个一”标准努力抓好各农户设施配置。麻坑村落继续完善好刘屋通户水泥路建设,在3月底以前完成“改路”工作,下一步重点抓好各农户的墙面粉刷工作和“改水”工作。

(6)绿化工作,对村部周围和示范点进行植树种花进行绿化美化,特别是两个精品园的建设。对乡政府周边进行绿化,街道人行路铺设彩砖并安装路灯美化圩镇。

(二)发展新产业。

(1)各村因地制宜,重点做好各自然村的产业规划,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每个自然村年内要培植一项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着重围绕鳜鱼养殖业、沿湖旅游业、竹业等;着重围绕油茶种植业、旅游业和生猪养殖;围绕油茶种植和生猪养殖,围绕脐橙种植、鳜鱼养殖业和麻羊圈养;围绕特色药材种植和李坑组树木园旅游业。

(2)全乡今年要达到人均1亩果,年新增生猪养殖1500头,新发展鳜鱼500箱,对沿湖农户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20户,并对完成“八个一”标准要求的农户,乡里将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布,提高知名度,为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打下基础。

(3)加大对新产业发展的协调扶持力度,帮助果农和油茶种植户解决山场租赁问题,帮助发展鳜鱼养殖户协调水面纠纷、养殖技术问题,协助“渔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农户联系游客,结合“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4)典型示范,重点抓好旱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仓下庙坳脐橙种植、生猪养殖和鳜鱼养殖等立体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把这两个示范点做精做强,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乡产业的发展。

(三)培育新农民。

(1)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各村培训站年至少培训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2期,乡培训学校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8期,聘请县种养和法律等方面专业人员重点对我乡鳜鱼养殖,脐橙种植和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培训,至少组织100人参加县级以上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农函大的培训)。

(2)建设好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即旱坑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和仓下生态立体开发培训基地。结合各村产业发展规划,各村至少建设1个以上与产业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要有基地简介和牌子。

(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期间,特别是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各村要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认真积极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组建新经济组织。

(1)围绕我乡三大支柱产业,组建好三个流通协会,一是组建好油茶流通协会,重点在,二是组建好鳜鱼等特种鱼流通协会,重点在和,三是组建好旅游开发协会,重点在等沿湖村组。

(2)加强对协会的组织引导,各村要对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户进行动员,让他们自觉组织并积极参加协会活动,因地制宜地制定协会章程、活动安排等。

(五)塑造新风貌。

(1)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按照各村村镇规划,搞好村镇环境整治,重点是对公路沿线我已进行改路的示范点的保洁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形成村规民约。各村要有一个“文明村庄”典型自然村,树立一大批“文明信用农户”,重点对麻坑和两条河流的环境整治,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束村民和外来人在河里电鱼、捕鱼和药鱼,通过1-2年的努力,做到河里能看到大群的鱼。

(2)认真开展创评“文明村庄”和“文明信用农户”活动,通过创评活动,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美丽的杰坝,打造诚信杰坝。各村在月底,依据乡活动方案制定好本村创评两项活动的具体方案。

(3)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乡村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困难户,各村在月底以前上报村干部联系户名单,在全乡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风尚。

(六)创建好班子。

按照县里提出的“五个好”(班子建设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围绕乡里提出的“基础强乡,旅游活乡,产业富民”目标,深入开展“三民”活动,认真开展争做“一对好搭挡”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各村至少要培植3户以上党员“十带头”示范户,各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党员,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六步决策法”,加快民主法律建设进程。

三、步骤与措施

(一)深入群众,搞好调查摸底。围绕乡新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好年各村新乡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特别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空心村改造及小康楼建设示范点的规划,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下,对新增示范点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2个重点村的规划工作要做精做细做实,月底各村要上交年各村新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加大宣传,提高参与积极性。

(1)月底以前,各个示范点的年画和乡《新乡村建设早知道》做到100户户张贴上墙,其它自然村做到年画户户张贴上墙。

(2)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各示范点和村部所在组及公路沿线自然村月底以前各要求3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各村村部和示范点上要有宣传栏,“三清三改”歌、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上墙。2个精品园和5个示范点要求有至少10平方米以上的规划宣传效果图。

(3)年内争取建设好杰坝旅游网站,请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围绕我乡特色开通网上招商、网上产业推介和农民工就业指南等内容。

(三)加强督导,畅通交流。

(1)成立乡新乡村建设“三清三改”验收领导小组,对“三改”扶持政策的兑现,由验收小组验收后开出验收单后方可提供水泥和补助资金。以“三改”带“三清”,“三清”促“三改”。

(2)乡村村庄建设规划所站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领导,对“三改”和村庄建设先由规划所站提出意见后方可执行,做到科学规划,和谐发展。

(3)密切与县新乡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大的扶持,加大村两委与驻村工作组联络,把县乡驻村工作组纳入村工作考评。统一参与全村的新乡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使组乡村在新乡村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下有机结合,融合力量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突出重点,创新特色。

根据各村产业规划和村庄规划,创新各村新乡村建设特色,在完成县乡新乡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各村至少创新一个以上自己的特色工作。着重放在空心村的改造和精品园的建设,结合油茶产业的发展着重加大流通协会的建设,使之与增加农民收入密切结合起来,着重在加强农民知识化中培训基地的建设,使之走出一条示范带动的好路子,结合老建库区移民,着重抓好移民新村的建设,同时培植脐橙和生猪养殖等新产业的发展,结合乡村合作医疗,加大改水和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根据自身优势,着力打造1个以上新乡村建设特色示范点。全乡应在产业规划上走在全县的前列,同时结合旅游发展,着力打造2个精品示范点。

(五)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1)对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三清三改”工作的示范点,各村要在月初以前,以各自然村为单位,组织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民议事会的形式,制定好各自然村的道路和公共设施的保洁和维护机制,使之成为本自然村的一项村规民约。

(2)结合各自然村特色,各村要抓好一项以上特色机制的完善。如麻坑村落和公路、河道的保洁机制,和的油茶发展长效激励保障机制,和沿湖农户的旅游开发长效规划体系建设。

(六)加大投入,保障有力。

(1)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通过产业的规划和项目建设,利用库区老建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开发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年内实现3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开发,如庙坳生态旅游立体开发项目建设,油茶精品油加工厂建设,1000亩以上的油茶基地建设。

(2)继续兑现去年的新乡村建设六大优惠政策,乡里保证新乡村建设3万元以上的改路资金投入,2万元以上的改水改厕资金投入,同时加大对全乡人大代表和乡村组干部在新乡村建设中的扶持力度,对非示范点的上述对象粉刷墙面的乡年内拿出1万元以上的扶持资金给予外墙2元/平方米的补助。

(3)加强与县新乡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部门优势,通过项目规划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个重点村至少保证5万元以上新乡村建设资金投入。

(七)强化考评,加强激励。

(1)年全乡的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实行千分制,其中新乡村建设工作占40的分值,通过新乡村建设工作来检验乡村班子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乡村道路特点篇4

关键词:乡村资源开发;秀美乡村建设;影响

一、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秀美乡村建设的影响分析

1.积极影响

当前,江西各地都在积极统筹城乡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乡村旅游带来新机会,在其发展的同时对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这将会解决许多就业问题,同时乡村旅游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使当地农民收入增加,同时也刺激了消费,当地的经济得到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政府的收入增加,必将投入钱财来对乡村容貌进行修葺,改善不达标卫生条件,同时维护自然环境,使得乡村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达到新农村的标准,树立文明新风尚。与此同时,乡村当中的公共设施和道路必然会得到提升,也为乡村旅游带来更大吸引力。

2.负面影响

盲目的乡村开发会产生过度商业化的情况,环境被严重破坏。乡村旅游的特点和卖点就是当地的民俗特色,对于乡村而言,最大程度的保留当地特色,保护当地环境就是招揽游客的必要条件,若环境被破坏,那么前来进行旅游的游客必然会减少。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如果走样,会导致城市化、模式化和过度商业化,不利于秀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资源的重点在于乡村,乡村是整个文化的核心内容,但是在有些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中,对乡村的开发出现走样和商业化现象,过渡模式化之后伴随着的就是巨大的乡村危机,如果不能够合理进行乡村定位,乡村文化的建设很可能误入歧途,最终走向平凡。

二、秀美乡村建设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分析

1.积极影响

秀美乡村建设提升了环境质量,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营造了旅游环境。秀美山村建设过程中,重点建设以环境质量为中心的村落文化,这使得乡村的旅游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改善。简单来解释这一因果关系,旅游场所所包含的几项最重要的元素里就有环境质量,只有环境质量提高到一定水平,环境卫生得到保障,秀丽山村这种集自然环境与人文于一身的旅游景点才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比如省内的南昌县,在最近几年的环境正致力,已经基本解决了消除乡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并且在最新的数据统计中显示农村的清除工程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形成了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秀美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道路,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可进入性。一些大型车辆和游客等一直为乡村的道路发愁,原因在于乡村道路修理状况很不好,修理起来也非常麻烦,道路狭窄的同时还有些伴随着泥泞或者因为道路材质问题所带来的坑洼。这首先限制了自驾游车辆的进入,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是能够对旅游造成很大打击的。而这也限制了游客的数量,游客达到一定程度饱和之后道路在不进行修整就会造成道路拥堵和乡村内的拥挤,这大大限制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可进入性。所以通过秀美山村的建设,提升乡村道路,可以为乡村旅游资源提供可进入性。比如赣州的石城县,在紧抓生态建设,绿化庭院和道路,并且对乡村道路进行综合政治之后,全县已经有6个乡村被评为省级的生态村了。

秀美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为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形成,从而有助于旅游行为度的实现。上面我们提到了知名度的重要性,村镇文化在中国并不少见,每个地区都有其特色的村镇文化,但是省市知名甚至全国知名的却没有几个,因此打造自身品牌,形成自成一派的村镇风格是非常有必要的,秀美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的自身各方面水平,有助于知名度的提升,有助于旅游行为度的实现。

秀美乡村对于当地资源、文化的包装,有利于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形成和提高。乡村旅游无非靠两个方面吸引外来游客,首先是环境和生态,之后就是文化和特色。秀美山村建设斥巨资将本地生态环境包装起来,优化本地旅游资源,更加凸显自身特色,有利于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和吸引力,比如上面所提到的石城村,打造了特色的赣地文化,提升了文化吸引力。

2.负面影响

有些乡村建设不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在秀美乡村建设中,有些乡镇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注重开发又要注意开发程度,不注重自然环境的恢复速度,造成自然环境的过度损害,所以必须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改善和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不要因为信息的爆炸放弃和遗忘传统文明和本地特色,不盲目跟风、不重复建设。

乡村的特色景观以及当地居民良好的社会风尚可能会因为过度的开发而失去原貌,不注重乡村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保护就有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在旅行社的发展建设中,不注重对古村房屋、古树名木等文物古迹的维护和原貌的保持,就会导致文物古迹无法恢复的结果。在乡村的旅游开发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被严格执行,明确各项环境保护的措施,规范施工行为,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同步进行乡村景区、旅游村庄内的废物废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应与旅游开发,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污水、烟尘、垃圾等污染物,将乡村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江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秀美乡村建设的关系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秀美乡村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秀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整合、保护与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基础上,实施合理有效的监督和指导,稳步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产品,大力提升乡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产品,多方面体现乡村地域的民族性、文化性特色。注重乡村自然景观的保护,避免乡村旅游地的城镇化。重点开发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如依托红色旅游资源而形成的乡村红色旅游,依托独特的田园风光资源等形成的休闲观光旅游以及依托深厚文化底蕴而形成的古村民俗风情旅游等。

江西乡村旅游资源在推动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贡献。江西绝大多数农村地域广大、旅游空间景点分布分散、旅游活动空间范围大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目前,江西的旅游业正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广大乡村旅游资源已成为吸引游客到城市旅游的主要阵地。发展乡村旅游资源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市旅游的压力,而且能促进旅游者的旅游质量,促进乡村建设更好的发展。

江西乡村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资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资源)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发展乡村旅游资源,一方面可以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调查、发掘、继承,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旅游业,积累一定的资金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建设。同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文化也能吸收现代文化,形成一种新的乡村文化,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四、江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秀美乡村建设关系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1.江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秀美乡村建设关系研究的启示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秀美乡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秀美乡村建设创造了更好的环境质量,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乡村旅游的基础。秀美乡村的建设不单单为是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更为引入和吸引更多的旅行者的到来从而发展可持续的新型的乡村旅游行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政府和人民的收入,使得秀美乡村的建设能够更加迅速。

江西不是一个靠工业和运输发达的省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巨大,乡村旅游资源十分的丰富,但其独特的乡村旅游优势并没有很好地展现,因此加速江西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使江西省新兴产业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中,要科学的保护环境、合理的利用资源,千万不能贪图利益而过度开发。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更好地展现农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遗存优势,严格保护耕地,珍惜农业资源的特点、优美的田园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当地风俗习惯和实践,融合了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展现江西现代农村的风貌。

2.江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秀美乡村建设的建议

保持乡村旅游资源原真性是抓住本色的核心和本质,是乡村旅游魅力持续不减的基本条件。尽量保护好乡村的自然景观,突出农村天然、淳朴、环保、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尽量展现乡村旅游的农村的乐趣和原貌。

乡村旅行的差异性造就了乡村旅游的良性竞争,秉持着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各个地区利用当地的不同民俗风俗吸引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与此同时,不同的地区也有着不同的乡村活动,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效果。应注重乡土气息的保持与营造,避免商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趋势;注重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体验。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些乡村旅游产品发生重复,经济效益衰退,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所以一定要通过系统规划,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科学严谨的管理旅游项目。我们可以对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统一规划,突出不同地区的资源特色,同时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通过与其它资源共同互补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招揽游客,从而发挥当地资源的整体优势。最后,还要注重乡村特色的发掘、包装与推广;注重一村一品。

目前,游客的体验性与参与性变得尤为重要,乡村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居住在城市的游客能够走进乡村走近乡村,在乡村旅游中体验田园生活,融入田园生活,学习乡村生活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文化,获得在与在城市生活的不一样的体验。

江西乡村自由景观秀美,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极佳,然而对于乡村旅游的广告宣传江西省做的却不是很到位。加强对江西省秀美乡村的宣传吸引大量游客进行体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步。通过有效的宣传,能够招徕更多游客,从而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1-6.

[2]乔海燕.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27-30.

[3]帅丽芳.做好“美丽”文章打造魅力乡村――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3,01:12-17.

乡村道路特点篇5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思路(即:以宣传为先导,以规划为龙头,以“三清”为突破口,以“三民”活动为总抓手),围绕县新农村建设“113”工程(即:每个乡镇抓好一个综合性示范村,每个村抓好一个高标准示范点,全县共抓好300个自然村示范点)要求。在我乡着力实施好“2542”工程(即创建2个精品园,新增5个示范点,改造4个空心村,做强2大富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健全机制,按照把示范点做成精品,精品变成旅游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特色,努力实现乡党委、政府提出的“116”工作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建设新村镇。(1)规划先行,对各村逐步做好村镇建设规划,5个村中重点抓好黄金村、黄沙村、长潭村3个村的村镇规划,并在公路沿线树起规划图。(2)建设好办公场所,已做好村部的中洞村、长潭村、黄沙村3个村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完成搬迁,黄金村和石皮村在今年12月20日以前新做村部并完成搬迁,努力改善各村办公环境。(3)规划好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重点对黄沙村和长潭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结合空心村改造,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为黄金村麻坑村落空心村的改造,黄金村大坪组空心村改造并规划到村部周围建设,黄沙村村部左边规划一排10栋小康楼示范点,长潭村移民新村建设示范点。(4)“三清三改”工作,黄金村和黄沙村这两个重点示范村“三改”全面启动,继续完善好麻坑村落、仓下组2个示范点的改水、改厕工作,全乡还要新增5个示范点,(即:黄金村大坪组示范点,黄沙村早子坑示范点,石皮村旱坑示范点,长潭村东坑示范点,中洞村李坑示范点),对新增示范点要求至少完成“一改”,2个重点村的示范点要完成“二改”。全乡要修通户水泥路10.5公里,通组水泥路4公里,改造平整路面12.5公里,改水500户,改厕300户,具体任务另见各村分配表。每个村的村部所在地300米以内,入户道路主干道水泥路建设宽至少1.5米,入户分叉道宽至少1.2米。(5)2个精品园建设按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仓下组已经完成了“三清三改”,结合产业发展,要把示范点建设成为旅游精品点,按照“八个一”标准努力抓好各农户设施配置。麻坑村落继续完善好刘屋通户水泥路建设,在3月底以前完成“改路”工作,下一步重点抓好各农户的墙面粉刷工作和“改水”工作。(6)绿化工作,对村部周围和示范点进行植树种花进行绿化美化,特别是两个精品园的建设。对乡政府周边进行绿化,街道人行路铺设彩砖并安装路灯美化圩镇。

(二)发展新产业。(1)各村因地制宜,重点做好各自然村的产业规划,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每个自然村年内要培植一项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黄金村着重围绕鳜鱼养殖业、沿湖旅游业、竹业等;黄沙村着重围绕油茶种植业、旅游业和生猪养殖;石皮村围绕油茶种植和生猪养殖,长潭村围绕脐橙种植、鳜鱼养殖业和麻羊圈养;中洞村围绕特色药材种植和李坑组树木园旅游业。(2)全乡今年要达到人均1亩果,年新增生猪养殖1500头,新发展鳜鱼500箱,对沿湖农户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20户,并对完成“八个一”标准要求的农户,乡里将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布,提高知名度,为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打下基础。(3)加大对新产业发展的协调扶持力度,帮助果农和油茶种植户解决山场租赁问题,帮助发展鳜鱼养殖户协调水面纠纷、养殖技术问题,协助“渔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农户联系游客,结合“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4)典型示范,重点抓好旱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仓下庙坳脐橙种植、生猪养殖和鳜鱼养殖等立体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把这两个示范点做精做强,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乡产业的发展。

(三)培育新农民。(1)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各村培训站年至少培训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2期,乡培训学校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8期,聘请县种养和法律等方面专业人员重点对我乡鳜鱼养殖,脐橙种植和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培训,至少组织100人参加县级以上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农函大的培训)。(2)建设好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即旱坑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和仓下生态立体开发培训基地。结合各村产业发展规划,各村至少建设1个以上与产业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要有基地简介和牌子。(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期间,特别是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各村要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认真积极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组建新经济组织。(1)围绕我乡三大支柱产业,组建好三个流通协会,一是组建好油茶流通协会,重点在黄沙村,二是组建好鳜鱼等特种鱼流通协会,重点在黄金村和长潭村,三是组建好旅游开发协会,重点在黄沙村等沿湖村组。(2)加强对协会的组织引导,各村要对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户进行动员,让他们自觉组织并积极参加协会活动,因地制宜地制定协会章程、活动安排等。

(五)塑造新风貌。(1)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按照各村村镇规划,搞好村镇环境整治,重点是对公路沿线我已进行改路的示范点的保洁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形成村规民约。各村要有一个“文明村庄”典型自然村,树立一大批“文明信用农户”,重点对黄金村麻坑和长潭村两条河流的环境整治,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束村民和外来人在河里电鱼、捕鱼和药鱼,通过1-2年的努力,做到河里能看到大群的鱼。(2)认真开展创评“文明村庄”和“文明信用农户”活动,通过创评活动,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美丽的杰坝,打造诚信杰坝。各村在3月底,依据乡活动方案制定好本村创评两项活动的具体方案。(3)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乡村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困难户,各村在3月底以前上报村干部联系户名单,在全乡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风尚。

(六)创建好班子。按照县里提出的“五个好”(班子建设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围绕乡里提出的“基础强乡,旅游活乡,产业富民”目标,深入开展“三民”活动,认真开展争做“一对好搭挡”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各村至少要培植3户以上党员“十带头”示范户,各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党员,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六步决策法”,加快民主法律建设进程。

三、步骤与措施

(一)深入群众,搞好调查摸底。围绕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好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特别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空心村改造及小康楼建设示范点的规划,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下,对新增示范点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2个重点村的规划工作要做精做细做实,3月底各村要上交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加大宣传,提高参与积极性。(1)3月底以前,各个示范点的年画和乡《新农村建设早知道》做到100%户户张贴上墙,其它自然村做到年画户户张贴上墙。(2)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各示范点和村部所在组及公路沿线自然村3月底以前各要求3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各村村部和示范点上要有宣传栏,“三清三改”歌、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上墙。2个精品园和5个示范点要求有至少10平方米以上的规划宣传效果图。(3)年内争取建设好杰坝旅游网站,请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围绕我乡特色开通网上招商、网上产业推介和农民工就业指南等内容。

(三)加强督导,畅通交流。(1)成立乡新农村建设“三清三改”验收领导小组,对“三改”扶持政策的兑现,由验收小组验收后开出验收单后方可提供水泥和补助资金。以“三改”带“三清”,“三清”促“三改”。(2)乡村村庄建设规划所站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领导,对“三改”和村庄建设先由规划所站提出意见后方可执行,做到科学规划,和谐发展。(3)密切与县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大的扶持,加大村两委与驻村工作组联络,把县乡驻村工作组纳入村工作考评。统一参与全村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使组乡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下有机结合,融合力量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突出重点,创新特色。根据各村产业规划和村庄规划,创新各村新农村建设特色,在完成县乡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各村至少创新一个以上自己的特色工作。黄金村着重放在空心村的改造和精品园的建设,黄沙村结合油茶产业的发展着重加大流通协会的建设,使之与增加农民收入密切结合起来,石皮村着重在加强农民知识化中培训基地的建设,使之走出一条示范带动的好路子,长潭村结合老建库区移民,着重抓好移民新村的建设,同时培植脐橙和生猪养殖等新产业的发展,中洞村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加大改水和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根据自身优势,着力打造1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点。全乡应在产业规划上走在全县的前列,同时结合旅游发展,着力打造2个精品示范点。版权所有

(五)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1)对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三清三改”工作的示范点,各村要在4月初以前,以各自然村为单位,组织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民议事会的形式,制定好各自然村的道路和公共设施的保洁和维护机制,使之成为本自然村的一项村规民约。(2)结合各自然村特色,各村要抓好一项以上特色机制的完善。如黄金村麻坑村落和长潭村公路、河道的保洁机制,黄沙村和石皮村的油茶发展长效激励保障机制,中洞村和沿湖农户的旅游开发长效规划体系建设。

乡村道路特点篇6

【关键词】县乡公路;发展;探讨

1、引言

贫穷与封闭是一对孪生兄弟。在许多贫困山村,公路可以说是唯一的交通运输方式,只有公路的出现,才能打破这封闭,经济才能发展,农民才能摆脱贫穷,社会文明才能进步。孙中山曾经说过:“道路乃文明之母也,道路所经之处产业为之振兴。”

因此,作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他们赖以生存并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的县乡公路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就是完整的集中反映和经验总结。简言之,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必须加快开创县乡公路发展的新局面。

2、县乡公路基本情况

县乡公路在浙江省公路网中的重要地位,它如毛细血管渗透于各个角落,其作用和影响面非常之大。从道路等级和通畅情况看,县乡公路还远远不能满足浙江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县道等级较低,县乡公路建设任务相当艰巨,任重道远。当前,“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统一标准、分类指导”是我省县乡公路建设实施的主要原则。自筹为主的建设经费来源方式,省厅给予适当补助。列入省计划改造项目的县道,以投资额度划分管理权限,实行省、市分级审批和竣工验收、招投标管理等。现在通村公路大多不上等级,宽度仅为2.5~3.5米,班车通达不了,未能真正解决“通”的问题。

3、存在的问题

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和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相比,县乡公路交通总体上仍十分落后,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县乡公路发展先天不足,总量少,质量差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在全国,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投入公路交通建设资金就多,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再发展;而西部地区经济条件不好,导致在交通建设特别是县乡公路建设上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另外,在计划经济时期,公路的建设没有严格按照公路建设规划标准去实施,公路等级普遍较低,特别是在通乡(镇)公路建设上,对公路的建设规划随意更改性较大,如弯道半径、纵坡等线型标准达不到设计标准。再者也缺乏系统规划,有时候甚至是为了政治需要,而不考虑经济上的需要而盲目地去建设公路,最后产生一个烂摊子工程。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养护”,这足以说明公路养护在整个公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具体工作中,“重建轻养”的现象尤为突出。特别是县乡公路沿线的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不强,对待养护工作上采取的是“爱莫能助”的态度,认为县乡公路养护是公路管理部门的事,与已无关,使养护工作处于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公路沿线的违章建筑、占道经营、乱堆乱放、随意搭接、街道化等现象较为普遍,危桥和险桥多,路容路貌损害严重。在我县(丽水庆元县)乡道枫上线,在前几年,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路面严重失养,群众和驾驶员都苦不堪言,后经县政府出面协调,当地乡镇政府才重视起来,到目前,路况已有回升。

4、县乡公路发展的建议对策

县乡公路既然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社会、经济重要功能系统的最基础的、承担农村经济发展的县乡公路,它是

是沟通农村与城市的桥梁,也是连接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它对外连接国、省道公路,对内通往各个乡镇、行政村,它直接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同时对加快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和繁荣农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县乡公路发展应该是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实际需要相协调发展。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公路是经济发展的桥梁。对于经济发展较快和经济发达的地方,根据其经济特点和交通流量情况,在建设公路时要有超前意识,根据远景规划进行设计规划,适当提高公路的等级是非常必要的,以适应将来之需。但也不能照抄标准和规范,应当量力而行,提高路面铺张率,增加县乡公路的抗灾能力,同时适应保护环境、节约投资、公路个性化的需要。另外在建设工程时,不能准备工作远没做好就急于开工,不然要么是工程半途而废、要么返工多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万一关键性的工程部位出了质量问题或安全问题其场面就难以收拾了,极易把一个德政工程搞得群众怨声载道,有损政府形象,所以是绝不能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和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特别是土地,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更是农民兄弟赖以生存的命根子。

在继续加强主通道重点公路建设的同时,应当加大扶持、加快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公路发展,对县乡公路进行等级化建设。在进行公路等级化建设中,进一步加大优惠政策支持力度,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国家扶持引导、地方主体投资、群众集资投劳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县乡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对于交通部门来说,县乡公路的建设和组织都不能成为难点,关键还是资金问题,建设资金一旦到位,交通部门就能够很好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公路的组织建设任务。各级政府,从省、市到县,大家的认识都要一致,要在政策和资金上都给县乡公路建设极大的支持。

5、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基础建设投入,特别是向交通基础性行业的倾斜投入。2003年是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开局之年,是国家实施“村村通油路”5年计划的第一年,各省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认识基本到位,普遍认识到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也是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交通部规划新改建农村公路政策相应出台,全国各地应该抓住有利条件,乘势而上,进一步推动县乡公路的建设步伐,使我们的县乡公路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促进农村资源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参考文献

[1]仇金选,正确处理建管养的关系,北京,中国公路杂志社,2003,136-140

[2]郑黎明、汪银华,浙江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机制的探讨,杭州浙江省交通厅编,2003,207-210

[3]何光,四驾马车拉动农村公路建设,北京,中国公路杂志社,2004,124-1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乡村道路特点篇7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思路(即:以宣传为先导,以规划为龙头,以“三清”为突破口,以“三民”活动为总抓手),围绕县新农村建设“113”工程(即:每个乡镇抓好一个综合性示范村,每个村抓好一个高标准示范点,全县共抓好300个自然村示范点)要求。在我乡着力实施好“2542”工程(即创建2个精品园,新增5个示范点,改造4个空心村,做强2大富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健全机制,按照把示范点做成精品,精品变成旅游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特色,努力实现乡党委、政府提出的“116”工作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建设新村镇。(1)规划先行,对各村逐步做好村镇建设规划,5个村中重点抓好黄金村、黄沙村、长潭村3个村的村镇规划,并在公路沿线树起规划图。(2)建设好办公场所,已做好村部的中洞村、长潭村、黄沙村3个村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完成搬迁,黄金村和石皮村在今年12月20日以前新做村部并完成搬迁,努力改善各村办公环境。(3)规划好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重点对黄沙村和长潭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结合空心村改造,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为黄金村麻坑村落空心村的改造,黄金村大坪组空心村改造并规划到村部周围建设,黄沙村村部左边规划一排10栋小康楼示范点,长潭村移民新村建设示范点。(4)“三清三改”工作,黄金村和黄沙村这两个重点示范村“三改”全面启动,继续完善好麻坑村落、仓下组2个示范点的改水、改厕工作,全乡还要新增5个示范点,(即:黄金村大坪组示范点,黄沙村早子坑示范点,石皮村旱坑示范点,长潭村东坑示范点,中洞村李坑示范点),对新增示范点要求至少完成“一改”,2个重点村的示范点要完成“二改”。全乡要修通户水泥路10.5公里,通组水泥路4公里,改造平整路面12.5公里,改水500户,改厕300户,具体任务另见各村分配表。每个村的村部所在地300米以内,入户道路主干道水泥路建设宽至少1.5米,入户分叉道宽至少1.2米。(5)2个精品园建设按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仓下组已经完成了“三清三改”,结合产业发展,要把示范点建设成为旅游精品点,按照“八个一”标准努力抓好各农户设施配置。麻坑村落继续完善好刘屋通户水泥路建设,在3月底以前完成“改路”工作,下一步重点抓好各农户的墙面粉刷工作和“改水”工作。(6)绿化工作,对村部周围和示范点进行植树种花进行绿化美化,特别是两个精品园的建设。对乡政府周边进行绿化,街道人行路铺设彩砖并安装路灯美化圩镇。

(二)发展新产业。(1)各村因地制宜,重点做好各自然村的产业规划,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每个自然村年内要培植一项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黄金村着重围绕鳜鱼养殖业、沿湖旅游业、竹业等;黄沙村着重围绕油茶种植业、旅游业和生猪养殖;石皮村围绕油茶种植和生猪养殖,长潭村围绕脐橙种植、鳜鱼养殖业和麻羊圈养;中洞村围绕特色药材种植和李坑组树木园旅游业。(2)全乡今年要达到人均1亩果,年新增生猪养殖1500头,新发展鳜鱼500箱,对沿湖农户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20户,并对完成“八个一”标准要求的农户,乡里将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布,提高知名度,为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打下基础。(3)加大对新产业发展的协调扶持力度,帮助果农和油茶种植户解决山场租赁问题,帮助发展鳜鱼养殖户协调水面纠纷、养殖技术问题,协助“渔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农户联系游客,结合“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4)典型示范,重点抓好旱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仓下庙坳脐橙种植、生猪养殖和鳜鱼养殖等立体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把这两个示范点做精做强,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乡产业的发展。

(三)培育新农民。(1)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各村培训站年至少培训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2期,乡培训学校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8期,聘请县种养和法律等方面专业人员重点对我乡鳜鱼养殖,脐橙种植和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培训,至少组织100人参加县级以上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农函大的培训)。(2)建设好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即旱坑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和仓下生态立体开发培训基地。结合各村产业发展规划,各村至少建设1个以上与产业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要有基地简介和牌子。(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期间,特别是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各村要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认真积极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组建新经济组织。(1)围绕我乡三大支柱产业,组建好三个流通协会,一是组建好油茶流通协会,重点在黄沙村,二是组建好鳜鱼等特种鱼流通协会,重点在黄金村和长潭村,三是组建好旅游开发协会,重点在黄沙村等沿湖村组。(2)加强对协会的组织引导,各村要对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户进行动员,让他们自觉组织并积极参加协会活动,因地制宜地制定协会章程、活动安排等。

(五)塑造新风貌。(1)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按照各村村镇规划,搞好村镇环境整治,重点是对公路沿线我已进行改路的示范点的保洁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形成村规民约。各村要有一个“文明村庄”典型自然村,树立一大批“文明信用农户”,重点对黄金村麻坑和长潭村两条河流的环境整治,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束村民和外来人在河里电鱼、捕鱼和药鱼,通过1-2年的努力,做到河里能看到大群的鱼。(2)认真开展创评“文明村庄”和“文明信用农户”活动,通过创评活动,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美丽的杰坝,打造诚信杰坝。各村在3月底,依据乡活动方案制定好本村创评两项活动的具体方案。(3)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乡村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困难户,各村在3月底以前上报村干部联系户名单,在全乡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风尚。

(六)创建好班子。按照县里提出的“五个好”(班子建设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围绕乡里提出的“基础强乡,旅游活乡,产业富民”目标,深入开展“三民”活动,认真开展争做“一对好搭挡”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各村至少要培植3户以上党员“十带头”示范户,各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党员,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六步决策法”,加快民主法律建设进程。

三、步骤与措施

(一)深入群众,搞好调查摸底。围绕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好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特别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空心村改造及小康楼建设示范点的规划,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下,对新增示范点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2个重点村的规划工作要做精做细做实,3月底各村要上交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加大宣传,提高参与积极性。(1)3月底以前,各个示范点的年画和乡《新农村建设早知道》做到100%户户张贴上墙,其它自然村做到年画户户张贴上墙。(2)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各示范点和村部所在组及公路沿线自然村3月底以前各要求3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各村村部和示范点上要有宣传栏,“三清三改”歌、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上墙。2个精品园和5个示范点要求有至少10平方米以上的规划宣传效果图。(3)年内争取建设好杰坝旅游网站,请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围绕我乡特色开通网上招商、网上产业推介和农民工就业指南等内容。

(三)加强督导,畅通交流。(1)成立乡新农村建设“三清三改”验收领导小组,对“三改”扶持政策的兑现,由验收小组验收后开出验收单后方可提供水泥和补助资金。以“三改”带“三清”,“三清”促“三改”。(2)乡村村庄建设规划所站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领导,对“三改”和村庄建设先由规划所站提出意见后方可执行,做到科学规划,和谐发展。(3)密切与县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大的扶持,加大村两委与驻村工作组联络,把县乡驻村工作组纳入村工作考评。统一参与全村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使组乡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下有机结合,融合力量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突出重点,创新特色。根据各村产业规划和村庄规划,创新各村新农村建设特色,在完成县乡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各村至少创新一个以上自己的特色工作。黄金村着重放在空心村的改造和精品园的建设,黄沙村结合油茶产业的发展着重加大流通协会的建设,使之与增加农民收入密切结合起来,石皮村着重在加强农民知识化中培训基地的建设,使之走出一条示范带动的好路子,长潭村结合老建库区移民,着重抓好移民新村的建设,同时培植脐橙和生猪养殖等新产业的发展,中洞村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加大改水和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根据自身优势,着力打造1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点。全乡应在产业规划上走在全县的前列,同时结合旅游发展,着力打造2个精品示范点。

(五)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1)对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三清三改”工作的示范点,各村要在4月初以前,以各自然村为单位,组织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民议事会的形式,制定好各自然村的道路和公共设施的保洁和维护机制,使之成为本自然村的一项村规民约。(2)结合各自然村特色,各村要抓好一项以上特色机制的完善。如黄金村麻坑村落和长潭村公路、河道的保洁机制,黄沙村和石皮村的油茶发展长效激励保障机制,中洞村和沿湖农户的旅游开发长效规划体系建设。

乡村道路特点篇8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社区商业管庄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对社区的研究一般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部分,对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第三类社区研究较少,而这第三类社区一般被称为城乡结合部。这类社区兼有城市和乡村的特点,但由不完全等同于城市和乡村,因而从概念上存在一定的争议。

美国社会学家罗吉斯和伯德格①指出,围绕着城市边界和城郊之外的区域,是既有农村用地又有城市用地的区域,农牧用地与建筑用地交错,城市与农村在这一地区出现交汇。该地区没有城市与农村的明显界限,而是两个区域的结合。

周婕等②认为严格意义的城乡结合部应符合三个条件:首先是该区域与城市建成区连接,同时具有城市和乡村的功能与特点,但是在行政管理上属于郊区乡镇管理。其次是非农产业比较发达,在其经济收益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再次是人口密度高于农村,但与城市核心区相比仍然较低。

一般来说,城乡结合部应该在城市中心10―50英里的地方,或者在居住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的5―30英里的地方,但这一数字会随城市人口和面积规模的变化而变化③。

依据以上界定,北京的城乡结合部主要集中在以五环路为主线,五环路两侧的区域,包括五棵松、丰台五里店、卢沟桥岳各庄、四季青镇、清河到西三旗、北苑、来广营、朝阳管庄、南苑西红门等地区,地域分布较广。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这些地区从原本的乡村逐步发展为城市,大量新的社区出现,社区商业也随之出现,但是由于其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其社区商业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城乡结合部社区商业发展特点

(一)需求落后于城市,但领先于乡村

城乡结合部经济上落后于城市,各类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更是差距较大,在经济发展方面,该地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经济结构的二元性。经济欠发达,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造成这一地区商业需求与城市相比不够旺盛的情况。但是与乡村相比,该地区对商业设施的需求又更为旺盛,原因在于区域内居民结构的二元性。乡村居民的习惯是自给自足,而城市居民则对商业设施有明显的依赖。

(二)社区商业需求以生活服务业为主,但发展缓慢

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大多为新建社区,一部分居民从城市核心区拆迁而来,一部分居民则被较低的房价和生活成本所吸引。新建社区往往商业设施不够完善,家政服务、维修服务、餐饮服务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缺乏,而这又恰恰是社区居民迫切需要的。需求旺盛,自然会吸引商家的到来,但是与农村相比,城乡结合部的房屋租金不具有优势,而城市核心区较为成熟的社区服务商家认为新建社区人气不旺,不愿意进驻,造成该地区的社区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三)商业业态仍然保留着农村集市的特征

城乡结合部居民生活需求旺盛,但受到经济发展不足的影响,购买力不强,居民需要的更多的是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对蔬菜、水果、粮食等的需求处于首要地位。城乡结合部距离农村较近,交通便利,一部分居民直接到村中的集市进行采购,一部分农村居民也会到城乡结合部的集市销售自家出产的蔬菜和粮食等产品,因而城乡结合部的集市贸易仍然大量存在,而且非常兴盛,乡镇企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周转快、成本低,能够取得高于一般乡村的收益。

(四)城乡结合部的商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

城乡结合部呈现城市农村与城市建筑的交叉和并存,城市居民与农村村民混居,城市、乡村风貌并存交叉是城乡结合部的一大外观特征。城市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商业业态在城乡结合部不断出现,如大型的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大型超市等,这类商业业态一般比邻新建高端社区,满足高端社区的消费需求,但同时,就在大型商业设施周围也散布着一些定期集市和庙会以及农贸市场。两种极端的商业业态和谐共存,这也是城乡结合部商业发展的特征之一。

二、管庄地区社区商业发展的模式及建设方案

社区商业由社区中心向延伸,其成型的模式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社区底商发展模式,社区商业街发展模式和购物中心发展模式。管庄地区老旧小区较多,一般没有配建底商设施,而新建小区已经配套了较为完善的底商设施,因此根据管庄地区社区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建议采用商业街和购物中心发展模式。

(一)管庄地区社区商业街发展模式及建设方案

目前管庄地区现有的社区商业街较少,主要分布在管庄路、朝阳路及双桥东路。朝阳路以北社区密集,但商业街匮乏,管庄路商业街发展较好,但其他商业街发育严重不足,导致社区居民购物相对集中,这也造成了管庄路的拥堵。给社区居民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商业街的发展上,应考虑以管庄路为中心,发展纵横商业街网络。

目前,符合商业街发展条件的包括三间房东路北段、管庄路与管庄中心小学交叉道路、杨闸环岛北、京通苑社区主干道、朝阳路辅路与建国路和双桥东路交叉道路、通惠河南路与双桥路交叉道路东段等。这些街道地处社区中心地带,有一定的商业氛围,但商业发展还不完善,各类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提供社区居民所需的全部商业服务。管庄地区社区数量多,居住成分复杂,既有新建商品住宅区,也有老旧平房区,在社区商业街的建设上,应因地制宜,分期推进,逐步发展。表1中列出了新建商业街道发展的具体建设规划。

三间房东路北段。三间房东路属于新建小区底商自然形成的商业街,但其商业服务功能不够完善,主要的商业服务设施为房地产中介、养生馆等,由于其发展条件相对成熟,可以考虑优先发展。

管庄路与管庄中心小学交叉道路。该条街道较狭窄,道路两侧商业发展欠缺,但由于该道路连接了建东苑社区、管庄东里社区和管庄西里社区三大社区,其商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条街道西段是建东苑社区内干道,有一定的商业发展基础,但层次不高,多为低质量商业设施,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应注重新型优质社区商业资源的引进。该条街道的东段地处管庄东里社区,区内有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等科研机构,对商业设施的要求不高,且过多的、喧闹的商业设施对科研机构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东段的开发应以与管庄路的交叉路口为主,其他区段可以考虑暂缓开发商业设施。

杨闸环岛北、京通苑社区主干道。该条道路相对狭窄,但发展潜力巨大。该条街道紧邻中百世贸杨闸环岛店,以及朝阳路商业街,在社区商业的发展上,应注意体现特色。由于朝阳路19号院为回民聚居区,但周围回民商业设施非常欠缺,因此该条街道应朝着回民特色商业街发展。在建设上应考虑配套建设回民超市、回民餐馆、回民小吃店及回民幼儿园等设施,与朝阳路南侧的回民餐饮店相呼应,形成回民特色商业街。

朝阳路辅路与建国路和双桥东路交叉道路。该条道路的东段地处瑞祥里社区,连接建国路、瑞祥路和双桥东路,已有社区商业设施包括超市、诊所、幼儿园等。该条商业街道路两侧店铺相对老旧,亟待改造,且由于其紧邻京通快速路,在建设中应注意提高商业街建设档次,引进优质社区商业服务资源。

通惠河南路与双桥路交叉道路东段。该条道路商业发展基础较好,附近有大型社区商业中心――永辉购物中心以及富华堂购物广场。由于其临近通惠河,水岸景观是该商业街的重要卖点。且该商业街已有商业用房等设施,道路条件良好,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引进相关社区服务资源即可迅速发展。该商业街可以打造成为管庄地区最具特点的水岸商街,成为周围社区居民休闲购物的首选。

(二)管庄地区社区购物中心发展模式及建设方案

根据国际购物中心协会的分类,从商圈辐射范围看,购物中心可分为四类:邻里型购物中心、社区型购物中心、区域型购物中心、广域型购物中心。管庄地区现有的商业中心包括适佰家大卖场、京客隆管庄店、万鑫佰隆购物广场、富华堂购物广场、中百世贸杨闸环岛店、华联常营购物中心和长楹天街等七处。这其中,京客隆管庄店、万鑫佰隆购物广场属于邻里型购物中心,适佰家大卖场、华联常营购物中心属于社区型购物中心,富华堂购物广场、中百世贸杨闸环岛店、长楹天街属于区域型购物中心,但同时也部分承担了社区型购物中心的职能。

管庄地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正是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型阶段,社区商业发展水平较低,社区商业中心发展数量有限,但受建设等条件的影响,新建社区商业中心相对困难,因此可以考虑对原有社区商业中心和邻里中心加以改造,使之适应新的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如针对管庄路上的京客隆管庄店以及万鑫佰隆购物广场,可以考虑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服务设施,引进更多的商家,完善服务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管庄地区还有大片的处于转型初期的村落,如咸宁侯村,地处双桥东路南延长线,交通便利,居民稠密,但该地区商业设施严重缺乏,如果能在咸宁侯地区利用相对便宜的土地新建大型社区商业中心,这对管庄地区社区商业的发展将是有益的补充。

注:

①埃弗里特・m.罗吉斯/(美)拉伯尔・J.伯德格.乡村社会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②周婕,邹游.大数据背景下的城乡规划研究思考[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大数据与城乡治理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人民政府,2015:5

③DoloresHayden.aFieldGuidetoSprawl.w.w.norton,2004

参考文献:

[1]赵立华.北京社区商业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05(23)

[2]齐童,白振平,郑怀文.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功能分析[J].城市问题,2005(2)

[3]辛宁.北京城市社区商业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08(5)

[4]康健.北京社区商业提升的主要路径[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2)

[5]付建羽.北京城郊社区商业发展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1)

[6]付承伟,陈明星.国内城乡结合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12)

〔本研究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的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013BaK

乡村道路特点篇9

abstract:atpresent,myareastilldoesnothavecompleteadaptationcharacterizedthroughouttheeconomicutilityofthetownships,thehighwaythatconnectavillageoftypicalpavementstructuresystemis,therefore,urgentlywebasedaroundroadbuildingmaterials,geologicalandhydrologicalandmeteorologicalconditionsonasetofperfectsystem,suitableforalloverthecharacteristicsoftherural,thehighwaythatconnectavillageoftypicalpavementstructure,toguidingtheconstructionofroadofruralapasturingarea,stimulateandpromoterur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

关键字:调查分析,结构体系

Keywords:Surveyandanalysis,structuralsystem

中图分类号:F540.31

1.调查的原因

由于内蒙古幅员辽阔,各盟市在自然气候状况、水文地质条件、交通发展水平情况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在修建通乡通村道路时的施工技术水平和采用的路基路面结构都不尽相同。为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调查资料,既采取在全区广泛调查现有通乡通村道路的使用情况,又着重收集了各盟市修建的有代表性的通乡通村道路收集路面结构、材料类型等资料。

2.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对道路的路面结构、材料类型、路基高度和路面路基的排水状况进行调查,采用的方法包括挖坑或钻芯取样,记录面层的结构、厚度、和材料组成。对路基材料取样,通过室内或现场试验,检验路基填料的颗粒组成、液塑限和压实度等情况。

调查路面的破损情况,观察并记录路面的横向纵向裂缝、龟裂和网裂、车辙、波浪、沉陷、鼓包、推移、泛油、松散、坑槽等现象。

调查路面的使用性能,主要指路面的行驶舒适性、行驶安全性和运行经济性。调查的内容包括路面平整度、抗滑性(摩擦系数),平整度采用三米直尺法,摩擦系数使用摆式摩擦仪测量。表2-1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路面结构。

我们对全区各盟市的通乡通村公路的路面结构形式做了广泛的调查,为使调查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中西部地区选取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东北部地区选取通辽市和呼伦贝尔市,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呼和浩特市:统计共包括354条通乡通村道路,以三、四级道路为主,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为32条,占总调查道路的9%,沥青混凝土路面为45条,占总调查数12.7%,砂石或简易铺装路面为277条占总调查数的78.3%。

2)鄂尔多斯市:统计共包括319条通乡通村道路,以三、四级道路为主,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为25条,占总调查道路的8.1%,沥青混凝土路面为68条,占总调查数22%,砂石或简易铺装路面为226条占总调查数的70.9%。

3)通辽市:统计共包括391条通乡通村道路,以三、四级道路为主,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为5条,占总调查道路的1.3%,沥青混凝土路面为92条,占总调查数23.5%,砂石或简易铺装路面为294条占总调查数的75.2。

4)呼伦贝尔市:统计共包括248条通乡通村道路,以三、四级道路为主,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为21条,占总调查道路的8.5%,沥青混凝土路面为26条,占总调查数10.5%,砂石或简易铺装路面为201条占总调查数的81%。

在对全区通乡通村公路路面形式的选择和运用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般来说,通旗县公路由于资金比较充足,所以等级比较高,各地均以沥青路面为主,水泥混凝土路面较少;通乡通村道路工程资金比较少,受到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的制约,道路等级比较低(以三级、四级为主),许多路面采用砂石路面或者简易铺装路面(如石砌路、红砖路、碎石路、预制板路等结构),但为了更加方便村民的出行,部分也会选用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结构。

与此同时我们对典型路段的路面结构通过挖坑或钻芯取样等方式,对面层的结构、厚度、和材料组成进行了调查,具体见表2-1

表2-1代表性路面结构

由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目前通乡通村公路的路面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水泥混凝土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为水泥砼+水稳半刚性基层(或级配碎石基层),此路面为高级路面,使用年限长、养护费用少,但水泥用量大、造价随水泥价格的影响大。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为3-4cm沥青混凝土+20cm水稳半刚性基层(或二灰半刚性基层)+25—40cm砂砾(或天然碎石)垫层,此路面结构类型为常用的高级路面,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需用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但使用年限较长。

(三)沥青贯入式

沥青贯人式路面结构为3-4cm沥青贯入式表层+20cm水稳半刚性基层(或级配碎石基层)+25—40cm砂砾(或天然碎石)垫层。此路面使用年限较短、施工难度小,受气候的影响大,在我区高寒地区不易成型。

(四)沥青表面处治

沥青表面处治结构为3-4cm沥青表面处治+20cm水稳半刚性基层(或级配碎石基层)+25—40cm砂砾(或天然碎石)垫层。此路面使用年限较短,对施工机械要求不高,但受气候影响大,在我区北部高寒地区不易成型,且后期养护费用高。

可以看出,我区通乡通村公路的路基路面结构总的特点是:薄沥青面层+水稳性整体基层+调整水稳状况的天然沙砾、天然碎石等垫层+土基。遵循了强基薄面的修建理念,基本适应我区目前的经济水平和交通运输需求,可以说我区现有通乡通村道路的路面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

3现有通乡通村道路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资料可以得出我区通乡通村道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路面结构单一。内蒙古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较大大,且地质、地形、气候条件、交通量也千差万别,且对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的研究相对于高等级公路较少。通过调查发现乡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的路面结构相对单一,硬化路面多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等高级路面结构,基层、底基层的厚度及材料也很相似,除少量公路采用柔性基层外,绝大多数均采用水泥稳定粒料类基层。

(2)道路分级和路面分级混乱。由于我区目前没有统一的乡村道路技术标准,修建通乡通村公路时,各盟市往往以经验来确定所辖区域内的乡村道路等级和路面结构,结果可能无法准确定位道路的服务水平。造成目前建成的乡村道路路面宽度类型过多,部分道路路肩宽度过小、不同等级道路采用相同的路面结构等一系列问题。表2-2、2-3分别列出我区乡村道路现有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

表2-2我区乡村道路现有技术等级

(3)部分道路使用性能较差。根据调查资料来看,许多路段都存在混合级配和用油量不合要求的问题,另外由于路基或路面材料设计和施工不当,造成路基路面排水结构欠缺或不完善(如路面横坡过小,路面面层抗渗水能力较小,路面结构自身排水不良,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断面尺寸、纵坡衔接不当等),导致路面出现一系列病害,其中车辙、沉陷、松散、坑槽是现有乡村道路的主要损坏类型。车辙和沉陷都反映了路基路面的竖向变形,松散和坑槽是面层材料自身耐久性、环境温度影响和车辆荷载作用的综合效应的结果。受上述一些病害的影响,使路面平整度不良,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另外在边远农村牧区,还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等外级公路,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乡村道路特点篇10

张明珠

福山区紧紧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主题,进一步明确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目标和思路,着力发挥乡村生态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东厅街道作为城郊结合地区,响应全区号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始终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相结合,强力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与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路子,积累了推进承接旅游产业转移的新经验。

一、东厅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东厅街道办事处坚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突出农民增收和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狠抓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取得了不少成果,吴阳泉、丁家夼等2个居委会获得"省级旅游特色村"称号,双龙潭樱桃谷、裕盛桑葚采摘园等4个采摘园获得"山东省精品采摘园"称号,2017年解字崖村地思泥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落地。通过对本地乡村旅游模式的调研发现:

(一)东厅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1、农家乐。"农家乐"是指以农民家庭为接待单位,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亲近大自然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生态旅游活动,感受农家生活,这是普及面比较广的一种乡村旅游模式,主要满足附近城市居民周末近郊出行游玩的需要。目前,沿水库周围的栾家村、解字崖村等地开发了水库风光农家乐,丁家夼村、吴阳泉村等大樱桃生产基地开发了以大樱桃采摘配套为主的农家乐。

2、观光采摘园。在主要干道、知名景点、大樱桃等水果种植地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开发。如吴阳泉村的扳倒井-百花广场步行观光圈、解字崖村近水库双龙潭大樱桃生态谷等。

3、休闲农场。以体验农村农业情趣为主,活动内容一般包括田园景色观赏、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健康旅游。如解字崖村在建的综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东厅村裕盛桑葚采摘园等。

4、农业公园。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综合性经营为特色,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集现代农产品生产、购物、消费场,观光休闲、会务等有机结合为一体。目前东厅街道重点开发的解字崖地思泥旅游项目,这是以农业公园为目标,积极进行开发建设中。

(二)东厅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特点

1、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各乡村生态旅游点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的积极引导、规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解字崖村地思泥项目的发展为例,按照"自主经营、政府服务"的模式,由街道办事处牵头帮助跑手续,建立全村一百五十余名村民参与的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合作社规划设计发展蓝图、发掘旅游资源。同时办事处对该村实施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联系旅游、卫生、环保、质检等多家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引导农户开办高品质农家乐。解字崖村的生态旅游项目一旦建成,将会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

2、富民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连年宣传,大樱桃、苹果、桃等水果已经成为了福山的名片,大樱桃销量年年攀升。同时,随大樱桃、苹果、桑葚等水果市场一同走向繁荣的生态采摘、乡村生态旅游等经济形态,为东厅的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优势明显。第一,东厅街道地处城乡结合地带,交通便利,具有明显的区域竞争优势。第二,802省道贯穿东厅街道境内,来往客流量大,承载能力较强,最终形成了沿水库、沿省道分布的乡村生态旅游带。东厅街道大力推广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以樱桃、桑葚等水果种植为核心形成了集采摘、购物、观光、餐饮等多种形式的配套产业。

4、乡村生态旅游客流量分布季节性较为明显。东厅乡村生态旅游旺季与本地的大樱桃、草莓、苹果等水果收获季节相吻合,旅游客流量波动较大,旅游客流高峰出现在在1月份的草莓收获季、5月份的大樱桃收获季,11月份的银杏林成熟季,在其他月份形成了空白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还有待继续发掘新的增长点。

二、东厅街道办事处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方面所做的工作

为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东厅街道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成立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调度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加强在旅游旺季对旅游资源进行调度和宣传等工作。

二是制定了发展规划。平时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加强调查研究,就本地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思路、目标、规模等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定,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性、可行性的依据。

三是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旅游行业就是服务行业,必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东厅街道联系相关的部门,邀请专业人员定期对从事农家乐、生态采摘等旅游项目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才能打造东厅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

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成效和积极意义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经济,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收入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一是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并加快了经济发展。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亲近大自然等重要内容的乡村生态旅游活动消费群体日趋增多,一并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行业日趋兴盛,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促进本地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为了配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不断发掘"最美乡村",东厅街道积极引导农户建果园、修微水池、硬化道路、改厨改厕等,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基本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推动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改变了过去小农经济意识、粮食就是"命根子"的意识,将农田改种成了大樱桃、火龙果、猕猴桃等果园,建成了丁家夼、双龙滩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收入。

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制约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的因素还有不少,经调研如下:

一是对乡村生态旅游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所需的条件缺乏充分认识,对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过高,导致对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过于乐观、期望过高。二是出现建筑的城市化、活动的商业化等趋向,忽视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中继续有效地保持"乡村性"和"乡村意象".三是未能认识乡村生态旅游与农业生产的互补性和功能优势,从而忽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的乡村生态旅游还是缺乏全面规划,更多还是依靠农户自己经营,布局比较零散,缺乏在宏观层面上的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导致资源开发的形式单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特色不强,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三是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的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

四是乡村生态旅游景点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少数景点游览线路组织不好,标志不明显;二是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健全,从行业管理上看,管理力度不够,并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三是整体形象有待提升,部分景点卫生状况不佳,还有的景点附近有乱搭乱建现象,影响整体效果。

五是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单一,品位不高,建设规模小、档次低,未形成系列,造成产品雷同,难于满足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许多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只是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参与性不足,难于提高旅游者旅游感受。

六是市场研究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大。市场宣传促销不力已严重制约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存在地域分散、经营规模小的特征,而且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致使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无力从事全面的市场调查研究。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宣传定位比较模糊,很少走出去宣传促销,只寄希望于导游、其他从业人员将人带去和回头客。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五、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策及建议

一是把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拧成一股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要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这项工作摆到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提供服务,常抓不懈。同时加大扶持力度。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积极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创造条件、留有余地,从而达到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农村的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二是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形成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合力。实践证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单靠市场自然发育,靠农民自发行动,在现阶段是行不通的。作为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完善机制,依法管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要重视农民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也要加强政府部门引导,使这些经济主体真正起到开拓市场、行业自律、维护权益的作用,成为联系农民、指导工作的助手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