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噪声治理十篇城市噪声治理十篇

城市噪声治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3:55

城市噪声治理篇1

【关键词】城市噪声;城市交通;城市轨道交通

近年来,随着对城市工业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城市噪声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人身健康。城市噪声主要是指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其中交通噪声是一种非稳态、不连续的流动声源,影响范围广,时间长,危害程度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迅速增长。从1992年起车流量每年平均以16%的速度增长。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一、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的分类

(一)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污染已成为各国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据测定,汽车在行驶中的噪声为80~90,在城市快速道路上高速行驶的车流噪声接近100。

道路交通噪声计算,要根据交通量、平均行车速度、重车百分比、道路坡度和道路路面材料等因素得到一个基本的噪声计算值,然后计算由于传播、反射、吸收和屏障等影响所产生的修正,最终得到交通噪声评价值。现在还用一种叫机动车噪声污染分析处理系统的。该系统包括系统机动车噪声源强分析模块、路段噪声分析模块、交叉口噪声分析模块、环境噪声预测模块、环境噪声评价模块。其功能是:根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供的交通信息数据,分别处理路段两侧和交叉口周围的噪声强度等级,综合背景值,做出噪声预测。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做出换环境污染指标(噪声污染指数)。将处理结果进行储存和更新。

(二)城市轨道交通噪声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日益增多,目前的交通状况已不能满足要求,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轨道交通由于其运量大速度快、乘坐舒适、安全、稳定、占地少及空气污染小等诸多优点,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独占鳌头。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主要有地铁,地面包括有轨电车、高架轻轨、城市铁路等形式。城市轨道车辆由于运行在城市中,其运行速度较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鸣笛、且新的钢轨一般用焊接长钢轨,所以城市中的轨道交通噪声主要是以下四种:轮轨滚动噪声、牵引电机噪声、齿轮转动噪声及空压机噪声。地铁交通除列车运行噪声外,还有风亭及冷却塔噪声。高架轻轨噪声除轮轨噪声、车体辐射噪声、动车组牵引电机噪声外,还有桥梁结构噪声,与地面轨道交通相比,其噪声辐射面大,影响范围广。

(三)城市公路交通噪声

城市中对外公路交通噪声是指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噪声,交通噪声在现代生活中是很普遍的、最难避免的噪声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道路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重视。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碰撞、汽车自身零部件的运转(如发动机、排气管等)以及偶发的驾驶员行为(如鸣笛、刹车等)都是产生噪声的原因。交通噪声是宽频带的,即含所有可听范围频带的能量。交通噪声分析应考虑车辆产生最大噪声的交通条件,和最干扰公路两侧居民的交通条件,通常选用昼高峰和夜高峰两个时段来分析交通噪声的影响。

二、城市交通噪声防治措施

城市交通噪声的防治措施针对交通噪声的声源、传播及受声点3个关键环节,有多种措施可降低交通噪声对受声点的影响,在此我们称之为降噪措施。

(一)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选用低噪声路面。一般来说,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1~3。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对低噪声路面的试验研究,外露集料表面的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特性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媲美,而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效果更为明显,可降噪2~8。因此,使用低噪声路面可有效的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污染。运用交通管制措施禁止鸣笛,某时段内禁止大型车辆在敏感路段通行,调整交通信号使交通流顺畅因而车辆不需经常停顿等交通管制手段对城市道路的降噪效果较为明显,也易于采用,但这些措施不宜于野外公路,以免明显降低车辆速度和道路使用的方便性而影响野外公路的使用。

(二)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在公路与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声屏障是一个降低公路噪声的重要设施,也是道路设计者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对距公路200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声屏障是一个明显干涉声波传播的阻挡物或部分阻挡物,它可以阻挡声的传播而形成一个声影区,其降噪效果随声程路程差的增大而增加。声屏障的形状和材料种类多种多样,可以用土、砖、混凝土、木材、金属和其它材料来构筑,修建声屏障除考虑其降噪作用外,还要注意其经济实用,并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做到视觉满意。

(三)针对噪声受声点的降噪措施

在公路受声点之间种植绿化林带。有关资料表明,非常稠密的树林(在声源与受声点之间没有清楚的视线),且树林高度高过视线4.5以上时,树林深入30可降噪5,如树林深入60可降噪10,树林的最大降噪值是10。种植林带除具有降噪作用外,还兼有绿化美化环境的功能,但会大幅度提高公路用地范围,当公路经过荒山丘陵地区时,该方法较为实用,由于我国耕地紧张,所以当公路途经耕地时,该措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增大公路与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在公路选线时,应充分考虑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尤其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规定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标准的学校教室、医院病房、疗养院住房和特殊宾馆等噪声敏感点,应先估算其噪声声级,如通过设置声屏障无法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就需考虑调整线位,增大线位与敏感点之间的距离,降低敏感点的噪声声级。

(四)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主要应从声源降噪和传播途径降噪两方面考虑,特殊情况下对受声点加以防护。噪声防治应从降低噪声源开始,尽可能降低列车动力系统噪声。首先从车辆构造设计上加强防振、吸声措施,采用阻尼车轮及盘式制动,车辆踏面整修和车辆两侧架设防声裙等。其次,在轨道及桥梁结构上采取减振降噪措施,如用超长无缝钢轨代替标准钢轨,以减少车轮对钢轨的撞击引起的噪声和振动,可降噪23;在承台上设置弹性聚合物砂浆垫层和配有弹性扣件的整体道床,以利吸收振动波,该整体道床与普通整体道床相比可减振降噪10;定期打磨钢轨,增加钢轨的平顺度,降低车轮与钢轨的摩擦、冲击、不均匀磨耗引起的轮轨振动与噪声,可降噪35。

三、解决方案

以上我们了解了几种城市交通噪声,虽然各自都有解决的方案,综合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对噪声严重超标的车辆应限期治理,车辆的年检应增加噪声检测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汽车报废标准》,对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该报废的必须报废,不得延用,加快旧车淘汰;

2.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环境噪声污染的控制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合理布置临街建筑物,可采用设置吸声墙面、隔声门、窗,实行立体绿化,或使临街建筑物为商店、楼亭等,尽可能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4.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要对交通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提出严格要求,明确规定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根据国家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屏障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与此同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设置声屏障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

5.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空气污染度为使城市居民远离交通噪声,要致力于在道路两侧修建斜坡,加宽沿街住宅的缓冲绿化带,并利用有限地带开发立体绿化,增加植被面积,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在降噪和净化空气污染物中的作用。

四、结语

面对21世纪,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城市化的挑战,面对我国薄弱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要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建设,还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最大程度减少交通“公害”之——噪声,从而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须,贺聪.公路交通噪声的诸问题[J].环境科技,1995,(5).

[2]姚白鸥.城市交通噪声及其控制[J].城乡建设,1982,(9).

[3]雷晓燕.铁路轨道结构数据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城市噪声治理篇2

   【关键词】城市噪声;城市交通;城市轨道交通

   近年来,随着对城市工业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城市噪声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人身健康。城市噪声主要是指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其中交通噪声是一种非稳态、不连续的流动声源,影响范围广,时间长,危害程度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迅速增长。从1992年起车流量每年平均以16%的速度增长。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一、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的分类

   (一)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污染已成为各国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据测定,汽车在行驶中的噪声为80~90,在城市快速道路上高速行驶的车流噪声接近100。

   道路交通噪声计算,要根据交通量、平均行车速度、重车百分比、道路坡度和道路路面材料等因素得到一个基本的噪声计算值,然后计算由于传播、反射、吸收和屏障等影响所产生的修正,最终得到交通噪声评价值。现在还用一种叫机动车噪声污染分析处理系统的。该系统包括系统机动车噪声源强分析模块、路段噪声分析模块、交叉口噪声分析模块、环境噪声预测模块、环境噪声评价模块。其功能是:根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供的交通信息数据,分别处理路段两侧和交叉口周围的噪声强度等级,综合背景值,做出噪声预测。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做出换环境污染指标(噪声污染指数)。将处理结果进行储存和更新。

   (二)城市轨道交通噪声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日益增多,目前的交通状况已不能满足要求,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轨道交通由于其运量大速度快、乘坐舒适、安全、稳定、占地少及空气污染小等诸多优点,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独占鳌头。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主要有地铁,地面包括有轨电车、高架轻轨、城市铁路等形式。城市轨道车辆由于运行在城市中,其运行速度较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鸣笛、且新的钢轨一般用焊接长钢轨,所以城市中的轨道交通噪声主要是以下四种:轮轨滚动噪声、牵引电机噪声、齿轮转动噪声及空压机噪声。地铁交通除列车运行噪声外,还有风亭及冷却塔噪声。高架轻轨噪声除轮轨噪声、车体辐射噪声、动车组牵引电机噪声外,还有桥梁结构噪声,与地面轨道交通相比,其噪声辐射面大,影响范围广。

   (三)城市公路交通噪声

   城市中对外公路交通噪声是指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噪声,交通噪声在现代生活中是很普遍的、最难避免的噪声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道路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重视。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碰撞、汽车自身零部件的运转(如发动机、排气管等)以及偶发的驾驶员行为(如鸣笛、刹车等)都是产生噪声的原因。交通噪声是宽频带的,即含所有可听范围频带的能量。交通噪声分析应考虑车辆产生最大噪声的交通条件,和最干扰公路两侧居民的交通条件,通常选用昼高峰和夜高峰两个时段来分析交通噪声的影响。

   二、城市交通噪声防治措施

   城市交通噪声的防治措施针对交通噪声的声源、传播及受声点3个关键环节,有多种措施可降低交通噪声对受声点的影响,在此我们称之为降噪措施。

   (一)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选用低噪声路面。一般来说,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1~3。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对低噪声路面的试验研究,外露集料表面的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特性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媲美,而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效果更为明显,可降噪2~8。因此,使用低噪声路面可有效的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污染。运用交通管制措施禁止鸣笛,某时段内禁止大型车辆在敏感路段通行,调整交通信号使交通流顺畅因而车辆不需经常停顿等交通管制手段对城市道路的降噪效果较为明显,也易于采用,但这些措施不宜于野外公路,以免明显降低车辆速度和道路使用的方便性而影响野外公路的使用。

   (二)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在公路与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声屏障是一个降低公路噪声的重要设施,也是道路设计者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对距公路200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声屏障是一个明显干涉声波传播的阻挡物或部分阻挡物,它可以阻挡声的传播而形成一个声影区,其降噪效果随声程路程差的增大而增加。声屏障的形状和材料种类多种多样,可以用土、砖、混凝土、木材、金属和其它材料来构筑,修建声屏障除考虑其降噪作用外,还要注意其经济实用,并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做到视觉满意。

   (三)针对噪声受声点的降噪措施

   在公路受声点之间种植绿化林带。有关资料表明,非常稠密的树林(在声源与受声点之间

   没有清楚的视线),且树林高度高过视线4.5以上时,树林深入30可降噪5,如树林深入60可降噪10,树林的最大降噪值是10。种植林带除具有降噪作用外,还兼有绿化美化环境的功能,但会大幅度提高公路用地范围,当公路经过荒山丘陵地区时,该方法较为实用,由于我国耕地紧张,所以当公路途经耕地时,该措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增大公路与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在公路选线时,应充分考虑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尤其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规定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标准的学校教室、医院病房、疗养院住房和特殊宾馆等噪声敏感点,应先估算其噪声声级,如通过设置声屏障无法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就需考虑调整线位,增大线位与敏感点之间的距离,降低敏感点的噪声声级。

   (四)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主要应从声源降噪和传播途径降噪两方面考虑,特殊情况下对受声点加以防护。噪声防治应从降低噪声源开始,尽可能降低列车动力系统噪声。首先从车辆构造设计上加强防振、吸声措施,采用阻尼车轮及盘式制动,车辆踏面整修和车辆两侧架设防声裙等。其次,在轨道及桥梁结构上采取减振降噪措施,如用超长无缝钢轨代替标准钢轨,以减少车轮对钢轨的撞击引起的噪声和振动,可降噪23;在承台上设置弹性聚合物砂浆垫层和配有弹性扣件的整体道床,以利吸收振动波,该整体道床与普通整体道床相比可减振降噪10;定期打磨钢轨,增加钢轨的平顺度,降低车轮与钢轨的摩擦、冲击、不均匀磨耗引起的轮轨振动与噪声,可降噪35。

   三、解决方案

   以上我们了解了几种城市交通噪声,虽然各自都有解决的方案,综合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对噪声严重超标的车辆应限期治理,车辆的年检应增加噪声检测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汽车报废标准》,对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该报废的必须报废,不得延用,加快旧车淘汰;

   2.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环境噪声污染的控制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 合理布置临街建筑物,可采用设置吸声墙面、隔声门、窗,实行立体绿化,或使临街建筑物为商店、楼亭等,尽可能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4. 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要对交通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提出严格要求,明确规定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根据国家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屏障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与此同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设置声屏障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

   5.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空气污染度为使城市居民远离交通噪声,要致力于在道路两侧修建斜坡,加宽沿街住宅的缓冲绿化带,并利用有限地带开发立体绿化,增加植被面积,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在降噪和净化空气污染物中的作用。

城市噪声治理篇3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发展迅速,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城市交通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新建扩建的道路、马路使原来偏僻、安静的区域变成了繁华嘈杂的闹市,从而加重了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道路交通噪声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1.1道路交通噪声的来源

噪声污染主要包括2个方面:(1)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搅拌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的使用而产生的机械噪声污染,这些噪声非永久性,但声级较高[1];(2)在运营过程中,汽车噪声大致可分为喇叭声、与发动机转速有关的声源及与车速有关的声源。与发动机有关的噪声源主要有进气噪声、排气噪声、冷却系风扇噪声和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发动机带动旋转的各种发动机附件的噪声。与车速有关的噪声包括传动噪声、轮胎噪声、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噪声、车体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本文由收集整理等[2]。在正常行驶情况下,乘用车轮胎占汽车噪音的80%,而大型载重汽车轮胎约占70%,当客车速度超过40km/h时,轮胎-路面噪声成了主要的噪声源。

1.2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因素

1)车辆构成种类。大功率机动车、柴油发动机的噪声及车身振动噪声最大。

2)行车速度。车辆行驶速度越快轮胎与道路噪声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通常,轮胎与道路的噪声与速度的对数成正比[3]。

3)车辆鸣笛。车辆过多使用喇叭,如使用高音喇叭,可使噪声声级升高7~10db。

4)环境温度。路面轮胎所发出的噪音随着室外温度的增加而降低。这种影响效果产生在轮胎与路面的共同作用下,当外界温度升高时,轮胎的温度也上升,轮胎的结构材料软化,进而减少了轮胎-路面噪声。

5)路面结构。路表面的空袭率和车辆轮胎花纹的不同,其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噪声。交通噪声还与公路的线形、坡度等有关。

2道路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交通噪声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相关资料表明,城市噪声50%~70%来自于交通噪声。据调查,全国90%以上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强超过70db,且大多数城市噪声污染呈恶化趋势。55db以下的低强度噪声对人体并无多大伤害,但超过70db的噪声将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人们长期接触噪声会引起听力损伤,导致噪声性耳聋和爆发性耳聋,在噪声长期作用下会导致中枢神经功能性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等植物性神经衰弱症候群,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也有可能产生影响[4]。

交通噪声对沿线环境的影响也很严重。据初步估计,中国目前有3000多万人受到交通噪声的影响,其中约270万人在高于70db的噪声严重污染的环境中生活。道路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到道路沿线经济的发展,比如受噪声影响严重的房地产、工厂、商业大厦等的经济效率和生产效率会有不同程度下降[5]。有资料[6]表明:道路周围噪声每升高1db,土地价值会下降0.8%~1.26%,平均降低0.9%左右。因此,必须重视对道路交通噪声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措施,以降低和消除交通噪声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交通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措施

中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70年代以前,中国噪声研究侧重工业噪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消声、吸声、隔声等方面。70年代,中国科学院声学

研究所等单位对全国70多个城市环境噪声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和噪声环境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研究步入了快速发展期[7]。

3.1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1)通过车辆动力机械设计降低汽车的动力噪声,比如改进设备结构、提高部件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用吸声、隔声、减震和隔振等技术及消声措施,控制声源辐射功率;

(2)通过对车辆轮胎的改善,降低与路面的接触噪声,如加大接地前端和后端接地印痕与胎面花纹沟的角度,降低由横向花纹沟内的空气压缩产生的噪声;

(3)改造城市道路路面,选用低噪声路面对于降低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非常有效。比如多空隙沥青路面,能有效地降低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产生的空气爆炸噪声,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db。

3.2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城市噪声治理篇4

关键词:环境噪声;评价标准;现状;危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20204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噪声扰民事件不断发生,同时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经济的发展,导致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商业噪声、建设施工噪声以及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日益增大,破坏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危害。

据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部分大城市的统计,噪声扰民诉讼事件占污染事件总数的百分比逐年增高。1980年是34.6%,1981年是44.8%,1990年是50%\[1\],到目前为止已上升为60%以上。由此可见,控制噪声污染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如皋市近5年城市噪声污染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治理对策与建议。

2城市区域声环境

2.1现状与评价

2010年,如皋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2dB。按规定\[2\]在如城镇建成区范围内采用300×300米的网格进行布点,共设监测点120个。网区内复盖人口19.86万人,其中1类区占56.75%,2类区占21.92%,3类区占16.37%,4类区占4.96%。

2.2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如皋市区各年度均达到1类标准。“十一五”期末与“十五”期末相比,如皋市区域环境噪声升高了1.5dB,污染程度加重。如皋市区域环境噪声变化趋势见图1。

图12006~2010年市区域环境声变化趋势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3.1现状与评价

2010年如皋市道路交通噪声共设置22个测点,监测道路长度共计25650m,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8.0dB。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4a类区标准,道路交通噪声总体质量等级为“好”。超标路段长6400m,占总路长的25.0%。

“十一五”期间如城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共设置22个,覆盖市内9条主要交通干道。(考虑到位于同一干线上的不同路段声级分布是不均匀\[3\]的,所以监测点应分段布设。)

3.2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如皋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均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4a类区标准。“十一五”期末与“十五”期末相比,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增加1.9dB,污染程度加重,但在质量等级上仍为“好”。如皋市道路交通噪声变化趋势见图2。

图22006~2010年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变化趋势4城市功能区声环境

4.1现状与评价

2010年,如皋市共设功能区噪声测点4个,各类功能区总体达标情况为:昼、夜间等效声级值均符合相应标准,达标率为100%。

4.2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如皋市功能区噪声监测值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相应类标准限值。

“十一五”期末与“十五”期末相比,如皋市功能区4个测点中,昼间污染程度加重的2个,污染程度减轻的2个;夜间污染程度加重的有3个,污染程度稳定的有1个。这说明如皋市功能区噪声1、2类区昼间污染程度有加重的趋势,3、4类区昼间污染程度有减轻的趋势,1、2、3类区夜间污染程度呈加重的趋势。

5声环境分析

根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如皋市在城市建成区内以300m×300m网格均匀布设120个区域环境噪声测点,覆盖面积为10.8km2。区域环境噪声每年5月份监测1次,监测均在昼间正常工作时间内进行,每个测点测10min,监测仪器为检定合格的噪声统计分析仪。同时,分别在健康新村(居民区)、工商储蓄中心(商业中心区)、丝织厂(工业集中区)和西苑广场(交通干线两侧)设点监测功能区噪声,每季度监测一次,采取24h连续监测,按昼夜间分别统计。道路交通噪声每年进行一次昼间监测,监测在昼间正常工作时段内测量,监测工作安排在每年的春季4月份,监测避开了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每个测点测20min,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的等效声级采用路段长度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均经南通市环保局认定。监测结果表明,无论是区域环境噪声按功能区统计还是功能区噪声监测值,我市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十一五”期间,如皋市基本道路车流量有所上升,道路交通噪声均值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2001年起,该市根据国家噪声达标区建设有关要求,通过整治固定噪声源,限制社会噪声,加强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管理等措施,积极创建噪声达标区。到2004年,该市建成噪声达标区17.99km2,其中1类区13.99km2,2类区4.00km2。2004年该市建成区面积为11.837km2,扣除不在实际建成区内的面积(1类区6.102km2和2类区3.1km2),建成区实际噪达区面积为8.788km2,噪达区覆盖率74.24%。该市噪达区建设顺利通过了南通市环保局组织的验收和各年度的复查。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沙鑫鑫,等:如皋市城市声环境现状与防治对策环境与安全

6原因分析

城市区域声环境,“十一五”期末与“十五”期末相比,如皋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加重的直接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集约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密集的楼宇、拥挤的交通遍及全市,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缓冲空间也不断受到压缩,而道路交通作为最主要的城市噪声源,在集约发展的模式下,其对噪声环境的影响将会格外突出。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十一五”期末与“十五”期末相比,如皋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程度加重主要是由于“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形式大好,机动车数量逐年增长,虽然城区新修筑了部分支线缓解了阻塞的交通压力,但相对于机动车辆的增长速度还是缓慢的。重点路段的平均车流量接近1800辆,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长,大大加重了城市噪声污染,交通道路的拓宽改造跟不上机动车辆增长速度,阻塞交通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当前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的状况,每到交通高峰时段,人声鼎沸、汽车轰鸣。另外,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乱鸣笛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安装了高噪声的汽喇叭和电喇叭的车辆,鸣笛时可达到90dB以上,噪声严重超标,加上车速过快,刹车高频声刺耳等问题,大大超过标准要求,也是噪声上升的原因之一,车速每提高一倍,噪音增加6~10dB。再加上道路交通路口多,市民乱穿马路、汽车乱掉头现象普遍,致使交通拥挤,特别是上下班,学生上学和放学时尤为突出,机动车鸣笛现象普遍,加剧了噪声污染。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十一五”期末与“十五”期末相比,如皋市功能区噪声1、2类区昼、夜间污染程度有加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密度集中,娱乐场所噪声加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流动人口拥进城市,造成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人口的高度集中,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声环境的质量。经济的繁荣,文化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多数是因娱乐场所的噪声过高所致,特别是造成城市夜间声环境的污染加重。

如皋市功能区噪声3、4类区昼间污染程度有减轻的趋势,这主要是在“电荒”形势日益严峻、全社会动员节约使用每一度电的现实背景下,政府鼓励工业企业使用低谷电,并推出使用低谷电的电价优惠政策,促使一些耗电大户尽量选择夜间生产,因此对3类区昼间环境噪声的影响将减轻,夜间环境噪声的影响将加重。市区交通管理有所加强,建成区内机动车无过境大型客、货车,一般仅为市内车辆,以小型私家车为主,运行时间昼夜明显,昼间对交通区噪声有所影响,但夜间影响较小。

7对策与建议

7.1工业噪声综合防治

经过多年噪声达标区的建设,将城地区大多有强噪声污染源的单位基本上都迁出城区,其余的工业企业的厂界噪声均已经达到国家相应的噪声标准。在今后的几年中,如皋市将着重开展以下工业噪声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7.1.1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

凡新建、扩建、改建和迁建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应要求建设单位建设配套的防止噪声污染的设施,并经环境保护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对不符合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或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实行限期整改措施;对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责令停产治理。

7.1.2加强固定噪声源的监督管理

对已建成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要求保持技术性能良好,正常运行,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对需要更新或拆除或停止使用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按规定报请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同意;对噪声源的种类、数量和排放的噪声强度有重大改变的,必须向同级环保部门申报,经同级环保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对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如热电厂锅炉排空等,必须事先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向社会公告。

7.1.3搬迁扰民噪声污染企业

随着如皋市“旧城改造”和城区“退二进三”力度的加大,通过退城进区等措施,对一些存在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应予以搬迁,将位于建成区的拉丝厂、内衣厂、玻璃纤维厂、钢球厂等十多家固定噪声源全部搬到工业集中区,目前建成区已无工业噪声源,对改善城区声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7.2建筑施工噪声综合防治

建筑施工噪声是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夜间施工所产生的噪声,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的休息,危害人体健康,成为群众环境投诉的热点。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发挥管理效能,将噪声污染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7.2.1健全申报制度

施工单位要在工程开工15天前向环保部门进行申报登记,经审查符合要求后,由环保部门发给《建筑噪声排污申报登记证》;施工单位通过合理布置施工设施,强化对设施维护和保养,尽可能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

7.2.2强化夜间施工管理

为把夜间施工引起的噪声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必须严格夜间施工的管理。除紧急抢修、重大市政工程和确需连续作业的建筑工程外,原则上不予同意夜间施工。

7.2.3政策引导,推广使用

利用混凝土企业生产的优势,在政策上引导建筑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施工企业噪声的产生。

7.3交通运输噪声综合防治

交通噪声的污染主要是机动车噪声的污染,包括机动车本身的噪声和机动车鸣号(笛)的噪声污染,近几年,计划采取下列措施,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

7.3.1巩固和扩大禁鸣工作成果

要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巩固城市禁鸣路段禁鸣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扩大城市禁鸣路段范围,对特殊路段,规定禁鸣时间;加强车用警报器的安装、使用和管理,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

7.3.2严格机动车辆检测

加强对城市机动车辆噪声的管理,并作为机动车辆年检和抽(路)检的主要内容。对初检时不符合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的,不予办理车辆行驶证,年检时不予核发年检合格证,行驶车辆抽(路)检不合格的应强制限期修理。

7.3.3采取分流措施,控制城市主要干道的交通流量

完善城市外环道路建设,设立明显标志,引导过境车辆从新204国道或外环城路绕过城镇中心,减轻市区交通干线的噪声压力,市区主要路段禁止拖拉机进入;对因作业或业务需要确需进城的大动力机动车辆,严格审批把关,指定行驶路线和行驶时间,避开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集中整治机动三轮车,在城区禁止机动三轮车通行。

7.3.4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2003年以来,开辟公共交通线路12条,基本覆盖市区各主要交通干线,并与各镇区相通。市区成立出租车公司,新增出租车726辆,2008年以来,市区又增设了6条公交线路,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同时对控制交通噪声发挥了重要作用。

7.4社会生活噪声综合防治

社会生活噪声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类: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空调器、冷却塔等固定设备造成环境噪声;为招揽顾客,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等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餐饮等娱乐服务项目的油烟引风机噪声;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的噪声;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产生的噪声。对这些噪声要按照《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要求,由公安、工商、城管、文化、环保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进行监督管理或组织专项治理,进行综合防治。

7.4.1规范商业经营活动中的环境行为

建立和完善城市商业经营活动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在城市范围内的商业经营场所,禁止使用高音喇叭进行广告活动,招揽顾客;在城市范围内的商业经营场所,推广使用低噪音的制冷、引风等设备;对现有超标噪声源进行限期治理,解决商业固定声源噪声扰民的问题。

7.4.2整治营业性娱乐服务项目的环境违规行为

在城市范围内的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禁止使用高噪音的音响设备;完善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隔声措施及引、排风设备的降噪措施,所有餐饮行业的引风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不扰民。

7.4.3开展宁静小区建设

通过规范小区内机动车禁鸣,建筑施工、铝合金加工、室内装修及农贸市场等活动的噪声管理,在小区内设立禁鸣标志,限制大型机动车辆进入小区等工作。在市区内以社区居委会为基本单位,开展宁静小区建设工作。

7.5重点时段、重点地段实行重点管理

在每年高考期间,市环保部门与建设部门都要联合发文,要求学校考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噪声源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严禁市区施工工地夜间施工,并组织环境监察人员24小时值班,对考场周围的噪声源限制管理,确保全市考生有个安静的学习、休息和考试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学周.专项治理与综合利用实务全书-城市噪声污染及其控制\[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

[2]环境保护部.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S\].北京:环境保护部,2008.

[3]李连山,袁英贤.平顶山市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26~28.

城市噪声治理篇5

关键词:城市;噪声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121文献标识码:a

目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汽车人均拥有量不断提高使得交通噪声不断增加,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建筑噪声越来越多,社区活动的日益丰富也带来了很多噪声,把本应安静的社区变成了嘈杂的闹市,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和居住人群的居住水平。因此,治理城市噪声染污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针对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几个方面提出防治建议。

1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措施

1.1道路交通噪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道路交通噪声监管中存在几个问题:

1.1.1管理部门不统一,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赋予了环保、公安、交通、文化、工商等部门环境噪声监管职责,各部门的部分管理职能移交给了城管局,出现管理交叉、执法主体不明确的情况。

1.1.2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滞后

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滞后,也未能建成城市噪声自动监测点,市级环境监察、监测部门很难兼顾镇、乡、村社等地的声环境管理。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环保部门的噪声污染监察监测能力建设,基层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机构应配置相应的人员、设备。

1.1.3机动车数量增速加快

机动车数量增速加快,交通噪声的影响范围和强度逐年加大。噪声污染调查取证难,反复性大,给现场执法带来困难。

1.1.4噪声标准体系、城市噪声环境监测网络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基本的噪声标准体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噪声污染的种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许多新领域的噪声问题越来越突出,声源控制标准较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一些重要环境噪声源控制标准的协调性、可行性尚有明显不足。一些声源如何定义、归类等都需要做出新的调整。城市噪声监测网络尚未完全建立,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进展较慢。

1.2加强道路交通噪声监管的对策

1.2.1合理规划布局

加强对新建道路建设的规划管理,合理规划道路和敏感建筑物集中区之间的防护距离。控制噪声污染措施投资纳入工程预算,在道路建设的同时同步实施噪声治理。合理规划道路两侧用地功能,提高道路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建筑外窗隔声性能,使道路两侧新建居住区室内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开发商在售房前公布有关部门认定的建筑物所在地的声环境状况及建筑隔声情况。

1.2.2加强噪声源的控制

加强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控制和交通组织管理。实施汽车定置噪声检测,严格控制并逐步降低机动车特别是大、重型车辆的噪声排放水平。对处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的道路,合理划定重型、大型货运车辆行驶路段或时间,实施限速、禁鸣等措施,对公交车、重型载货车等高噪声车辆的排气、刹车等部位进行降噪治理。行驶的机动车辆,应当装有消声器和符合规定的喇叭,并保持性能良好。整车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机动车噪声排放标准。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车辆,不得发给行车执照,不准通过年检。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或者在禁止使用警报器的地段,不得使用警报器。

1.2.3加强交通噪声管理

为防治交通噪声污染,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规定禁止机动车辆、船舶行驶及禁止鸣笛(喇叭)的地段和时间。拖拉机进入市区,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在规定的路线和时间内行驶。禁止机动车在有禁止鸣号标志的地段和地区鸣放喇叭。

2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及建筑施工噪声的防治措施

2.1工业噪声的防治

严格按照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管理各类企业厂界环境噪声,城市建成区内的各类企业厂界噪声全部达标排放。对于城市建成区内有固定边界的其他单位,其边界噪声也应按照相应环境噪声功能区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达标排放。

2.2社会生活噪声处理

结合“和谐社区”建设和管理重心转移,鼓励社区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物业管理者配合政府部门加强对居民装修和居民区内秧歌、跳舞、健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管理,有效降低社会生活噪声影响。加大对商业、餐饮娱乐等噪声扰民的整治,严格控制一、二类声环境功能区内的商业噪声扰民现象,开展居民住宅公用配套设施低频噪声、固体声的治理。对汽车防盗报警器进行规范管理,加强对居住区内居民室内装修的管理,防止居住区内噪声扰民。

2.3建筑施工噪声防治

严格管理施工工地噪声。推广应用低噪声混凝土振捣棒、低噪声空压机与动力机组、低噪声装卸工艺、建筑工地隔声和建筑声屏障等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隔声降噪有关费用纳入工程预算。在中、高考等特殊时段,限制或禁止特定区域内的施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夜间施工许可证的发放程序和条件,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加大夜间无证施工违法行为的查处。在保证市政重点工程进度情况下,严格控制建成区范围内夜间施工。

2.4加强城市环境噪声监管的建议

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环境噪声污染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交通、工业、各种商业、饮食业和娱乐业等。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保、公安、交通等部门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监督管理职责,相关部门各管一片,难以形成合力。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2.4.1适时修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进一步明确部门分工,完善噪声综合管理体系。对环境噪声污染的分类管理及内容进行明确界定,解决管理部门协调难度大问题。按照城市行政管理处罚权相对集中的现状,将建筑施工夜间噪声扰民违规处罚、社会娱乐噪声扰民处理、住宅装修噪声扰民处理等权力分配到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4.2进一步完善噪声标准体系

建议进一步完善噪声标准体系,推动城市噪声监测网络建设。已经出台的《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推动完善了我国环境噪声标准体系建设。下一步可扩大标准适用范围,进一步解决低频噪声和城市以外区域噪声控制要求缺失等问题,明确标准适用对象。出台如室外施工机械、低频噪声等专门的噪声标准。对于城市噪声监测网络建设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

2.4.3大力倡导和支持各类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投入

建议大力倡导和支持各类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投入,出台扶持和优惠政策,推动噪声治理企业形成规模化。通过集中建设一批技术先进、效果可行的噪声污染控制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带动相关科研和产业发展,形成较好的环境效益及推广示范效应。

3需要加强工作力度的几个方面

3.1加强规划引导,严格声环境准入

各级环保部门将声环境质量改善作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业务办理、审核等各个环节中严格声环境准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设立噪声污染防治章节,建设项目环评要明确改善声污染防治的措施要求,严格项目环境噪声“三同时”验收管理,未通过验收的噪声排放项目,一律不得投入运行。

3.2加强重点源监管,健全污染源管理制度

督促各级环保部门对于本辖区内确定的交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和工业等领域的重点噪声排放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实施噪声污染期限治理,确保实现重点噪声污染源排放达标。同时,要将乡村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纳入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严格贯彻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查处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超标扰民行为。

3.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噪声污染防治认识

广泛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各级环保部门和人民群众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突出解决城乡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加大噪声违法的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多方面、多途径的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建设安静舒适的城乡环境。

参考文献

[1]罗勇,滕春芝.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及防治对策[J].广东科技,2009(07).

城市噪声治理篇6

关键词区域噪声;噪声源;交通噪声;功能区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72-0236-01

1概述

当前,影响博乐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占84.0%,交通噪声占9.9%,工业噪声占4.4%,建筑施工噪声占1.3%左右。

本文对博乐市近5年城市声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噪声污染治理对策与建议。

1.1博乐市概况

博乐市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建设兵团农五师师部所在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艾比湖西,天山西段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部。东部和东北部临精河县、托里县,西濒温泉县,南滨尼勒克县、霍城县,北以阿拉套山分水岭为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50千米。市区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535千米。全市总面积7801.68平方千米,总人口237703人(2003年)。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锡伯、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等29个民族。

博乐市1985年撤县建市。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城市。1990年境内的阿拉山口经批准对外开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铁路在阿拉山口接轨,标志着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全线贯通。1990年博乐市又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进一步开放城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博乐市是祖国西部的一个重要沿边开放城市和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

1.2城市基本特征和功能区基本情况

将博乐市分为几类功能区具体见表1。

表1博乐市噪声功能区基本情况

2评价标准及评价依据

2.1城市区域声环境

评价标准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按照《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的计算方法,对噪声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见表2。

表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db

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按照中国环境检测总站物字[2003]52号文《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技术规定》中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划分的规定进行评价,见表3。

2.2道路交通声环境

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按照中国环境检测总站物字[2003]52号文《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技术规定》

中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划分的规定进行评价,见表4。

3噪声污染成因分析

3.1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

中心城区人口密集,机动车、学校、商业、居民住宅比较混杂。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不能协调一致。

3.2机动车辆增长迅速

从城区环境噪声现状可以看到,交通噪声是影响博乐市城区环境噪声质量的重要污染源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区交通干线没有形成主次网络,道路状况差,车辆管理混乱,载重车、拖拉机、摩托等肆意鸣号;机动车发动机噪声高等,造成了交通噪声影响面大、持续时间长的局面。

3.3商业运行带来生活噪声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像卡拉oK等商业经营中使用高音喇叭等带来的生活噪声,愈来愈多的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也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环境。

4城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为了有效地改善我市城区环境质量,特提出以下污染防治对策。

4.1合理规划,确定城市功能区,加强城市道路管理

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城市区域功能区划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城市发展需要,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尽快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进行全面的优化调整,科学、准确地掌握城市环境噪声的质量状况,制定出切合市情的噪声管理实施办法,对各功能区从严管理,加大执法监督频次和力度,促进各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

4.2加强城市管理,努力降低交通噪声

由政府协调尽早完善城区路网,改善城区路面结构,搞好城市道路绿化工作,吸声降噪;严格规定各种机动车辆行驶路线,实行客、货车分流;加强机动车鸣号管理,推广使用高优质的汽车消声器。

4.3控制生活噪声源

进一步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综合整治。加强对娱乐噪声的管理,严格控制社会生活噪声源。定期检查整治商场、企业、娱乐场所,特别是商住混合内沿街影响居民生活的高音喇叭、音响,进行限期整改和拆除,使局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4.4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在道路两旁设置绿化带和隔离带,城区建设必须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4.5加大宣传教育,强化环境管理执法力度

大力宣传交通法规,提高全民的交通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严格环境监管和环保执法力度,对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商业和生活噪声源要严格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玉芬,钱炳华,戴明新等.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2003.

[2]赵剑强,董小林.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研究[J].交通工程运输学报,2002,1:60-63.

[3]金燕波.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及控制[J].长春大学学报,2005,15,4:64-65.

城市噪声治理篇7

【关键词】道路交通噪声秩相关系数防治对策包头市

包头市是一个以钢铁、稀土、机械、汽车制造等为主的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城市,也是连接华北和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截止2011年全市现有建成区面积183.49平方公里,铺设道路1028公里,城区常住人口211.16万人。随着我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动车辆的大量增加,目前我市汽车拥有量为369270辆,尽管包头市采取整治管理的措施,强化交通疏导,但依然给交通噪声环境带来压力。交通噪声污染已影响了城市特别是交通沿线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环境。本文根据包头市近5年来城市道路的发展状况,对影响城市声环境的声源-道路交通噪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1包头市道路交通噪声现状及分析

对全市48条主要交通干线,总计227个测点进行了例行监测,共计157.0km。统计2008-2012年包头市交通噪声环境质量结果表明,5年间,交通噪声按路长加权平均等效声级稳定达标。等效声级在65.6—66.7dB之间波动,虽低于国家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标准(70dB),但仍有部分路段存在超标现象,2009-2011年连续三年,包头市九原区哈屯高勒路全段超标。2008-2012年包头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见图1、表1。

图1可以看出,包头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2008-2009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有所反弹为五年中的最高,2010-2012年呈下降趋势,2012年为五年中的最低点。

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分析,2008-2012年包头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的秩相关系数rs=-0.2,说明趋势下降,显著性为不显著。

2结论

在所评价的这五年间,包头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域标准(70分贝)要求,并且达到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物字[2003]52号文《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技术规定》中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划分的“好”的级别(≤68.0分贝)。这说明五年来政府在改造道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时,陆续采取的整治道路交通噪声的措施初见成效。但是随着机动车的不断增加和外埠过境车辆的增多给道路交通随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导致了部分路段出现了超标或者临近超标现象。

3防治对策

当城市路网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后,投入环保治理的资金也随之增大。现阶段依靠任何的一种技术治理已经无法满足治理的要求,对此提出如下防治对策:

(1)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建设,城市道路空间面积占城市面积的25%左右,才能发挥良好的运行机能。[1]

(2)控制私家车的增长速度,减少车流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建设城市地铁和轻轨线路。划分公交专用车道,增加公交线路。

(3)加强法规监管力度,特别要加大对交通车辆的环保监督管理[2]。继续加强对机动车环保标志的管理力度。

(4)拆除城市道路减速带,改用较先进的减速警示方法[3],如闪烁警示灯,增加测速摄像头,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道路通过能力。

(5)在城市道路两侧种植绿化带,选择合适的树种、植株密度和植被宽度,可以达到吸收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素萍,白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3,2(1):26-27.

城市噪声治理篇8

关键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控制

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物流、人流、信息流的运输,方便人们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等,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成为城市环境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在改善城市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同时,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弊端,比如城市大气环境、声环境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城市噪声污染已经成为滋扰城市的第三大污染源,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于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产生重大的威胁。消除城市噪声污染,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噪声污染的概况

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发现,全国范围内,重点环保城市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的只有74.6%,处于环境质量好和较好水平的城市占76.1%。在这些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昼间噪声达标率为87.1%,夜间噪声达标率为71.3%[1]。

1、城市环境噪声的现状

文章根据追踪调查监测发现,在334所城市中,城市环境质量好的只有5.9%,68.7%的城市属于环境质量比较好的,24.3%的城市受噪声影响属于轻度污染,1.1%的城市属于中度噪声污染。该数据与上年同期相比,质量好的城市出现下滑趋势,下降比例为3%,环境质量比好的城市有所提升,涨幅为4.2%;环境质量轻度污染的城市也有所下降,降幅3%;环境质量中度污染的城市是提升的,涨幅为1%[2]。

全国334个城市中,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属于好的城市占67.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属于较好的占27.5%,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属于轻度污染的占4.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属于中度污染的占0.9%,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属于重度污染的占0.3%,与上年相比,有良好的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城市,其环境质量上升1.8%,属于较好层次的城市上涨0.4%,轻度污染的城市与上年同期略为减少,下降了2.0%,重度污染下降了0.2%[3]。

在63.0-71.6dB(a)之间的等级,是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好的占57.5%,39.0%的属于较好水平。轻度污染的占3.5%。监测244个城市的噪声功能区,各城市功能区昼间达标监测点次全年7288点,占昼间监测的87.1%;夜间达标点次5968点,占夜间点次的71.3%。各城市的功能区呈现出昼间比夜间达标率高的现象,主要的三个功能区比其他类型的功能区要好的趋势。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86.3%,夜间达标率为67.3%[3],达标率偏低。

2、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

城市生活中主要噪声是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其中,对城市生活影响最大的噪声是交通噪声。

①交通噪声

交通噪声主要包是火车、汽车、飞机等噪声,这些噪声是流动性的,也比较大,影响非常广泛。城市生活的喧嚣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机动车在城市范围内产生的噪声。

近年来,城市和高速公路、高架桥的建设发展相当快,机动车辆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车辆带来的噪声问题日益严重。尤其现在的民航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出行坐航班的也越来越多,飞机噪声问题也日益突出。

②工业、建筑噪声

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是占城市噪音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机械噪声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比率占整个城市噪声的约27%。工业噪声中,一般的电子工业和轻工业的噪声在90dB(a)以下,凿岩机、大型球磨机达120dB(a),机械工业噪声为80dB(a)-120dB(a),纺织厂噪声为100dB(a)-106dB(a),风铲、风搞、大型鼓风机在130dB(a)以上[4]。

在很多生产类企业中,大部分员工容易患有职业性失聪以及脱发秃顶,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噪声。控制和降低工业噪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是比较重视的。另外市政建筑施工和城市面貌的改造,也产生了很多的噪声,这是我国大多数城市一直有的通病,现在城市改造对居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并且一般情况下,改造时间延续数年之久,甚至几十年。特别是在夏季的夜间施工,打桩机的声功率级达110dB(a)-116dB(a),混凝土搅拌机的声功率级为86aB(a)-100aB(a),重型车辆往返不断的运输、装卸活动噪声达80dB(a)以上,这些都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③社会生活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社会活动(娱乐、商业)中产生的噪声。一般情况下,生活噪声的占比是在40%以上,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例如,街道、市场、商场、娱乐场所、建筑装潢等,都会产生噪声。

二、噪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

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能否科学合理的规划,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确保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居民优质生活的保障[5]。

1、交通噪声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的大城市中,居民人口一般都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以北京市为例,人们日出行量为3099万余次,其中城市六环内机动车辆承担的日出行量为40%;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31.7万辆。

城市轨道交通与普通铁路建设相比,是不同于一般铁路线的建设,这些交通设施一般选择在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是城市的主要出行道路,特别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为了运送更多的人,缓解机动车交通拥堵的问题[6]。例如在运营过程中的城市交通设施,火车车轮和铁轨会产生冲击振动,通过隧道或桥梁基础、路基、传递到地面,从而产生周边地区的振动,然后传递给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物。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环境影响比较大。

城市交通有轨道交通和地面公路交通两种方式,以轨道交通系统的行驶模式为例,车轮声和轨道摩擦、敲击、刹车噪声等为主要的噪声来源。因为大多数在市中心的交通拥挤路段,沿线地区都有密集的建筑物,对噪声源比较敏感。城市噪声情况比较复杂,噪声发源处较多,噪声影响的范围也比较大,城市中存在多处噪声敏感点等等,所有的这些噪声情况都对城市的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就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来说,文章举例地铁交通噪声,地铁主要是对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影响,地铁建立在城市的地下环境中,需要挖掘地下隧道长条形地形,地铁产生的噪声也是在圆柱体内传递、折射、吸附、衰减,影响的范围群体也主要产生在地下环境中,主要影响地铁周遭的环境;而地上轻轨是地面式和高架式线路,对城市环境噪声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这类设施主要建于地面,影响的范围和群体相对较多。地面列车运行噪声最小辐射角为22%-26%;高架线路噪声大于地面列车,因为它辐射面较地面线路更大。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影响的主要是住宅、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影响范围是风亭周围40m以内的区域;对地面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而言,其受影响最大的是临街第一排楼房以内的区域[7]。

2、建筑施工噪声的影响

在较长时间内,我国大多数城市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建设规模庞大,公共基础设施与居民住宅及商业广场等均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为此建筑施工对城市居民的噪声影响也极为明显,在噪声投诉中占比中呈上升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会对现有的道路产生交通拥堵,干扰、影响市民出行,也使得其他车辆绕行,造成交通阻塞,机动车鸣笛频次显著加大,一段时期内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合理的施工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架空线对噪声环境的影响更为直接,接地线对环境影响主要为噪声和振动等等。这种振动干扰沿线学校、医院、住宅等,并且可能会导致建筑物一定程度的损伤,有时甚至会破坏沿线的基础建筑物[8]。

另外,在城市桥梁、建筑物、轨道交通等的施工过程中,操作机械等设施,会产生振动,影响周围的建筑对象,甚至会对原有的建筑产生破坏。工程机械尾气、粉尘、灰尘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都会影响环境质量,从而影响附近地区的居民的生活质量。

3、工业噪声的影响

随着多年来城市工业集中区的规划与实施,工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已经大大减低,但这个问题在局部依然存在,仍需我们的管理部门和工业企业加以重视,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查处,严格依法行事,积极处理居民的投诉。对工业型企业而言,要做到噪声达标排放,对居民产生噪声影响的设施要积极整改,配合管理部门处理相关问题,也为自己的企业树立诚信的形象。

4、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

在这类噪声中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属娱乐场所、商住楼下商业场所和集市场产生的噪声,对前两者,要从规划和技术两方面着手,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对某些可能会产生噪声扰民的行业依法禁止准入,技术上要采取可靠措施,做到企业达标排放,居民满意。对后者,要加强管理与政策引导,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的农副产品购买消费场所。

三、防治城市噪声污染设计的环保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同目标。城市噪声控制是一项比较艰巨复杂的工程,可从规划调整、声源降噪和传播途径降噪及受声点保护等几方面考虑,实施控制和防治。

1、合理规划城市交通

合理地规划城市功能布局,减少工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将噪声环境因素系统地纳入城市规划决策,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可能出现的城市规划和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问题[9]。

重视与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和协调性,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出发点。在规划过程中,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的相容性,也是需要必须考虑在内的;从城市的角度定位城市环境和承载能力的限制,合理地规划城市交通整体布局及所采用的运输方式,同时兼顾交通路线的时序功能。

2、控制城市噪声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噪声控制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基本都在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修建,建设周期长,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地下线路施工容易导致噪声等问题,扰乱人们的日常生活。噪声防治首先应从降低噪声源着手。

①尽可能降低列车动力系统噪声

首先,在车辆构造设计方面,设计工程师应该着重在加强防振、吸声方面下功夫,加设防声裙等。

其次,在道路设计时,把大部分力度放在轨道及桥梁结构方面,采取减振降噪措施。有很多设计师在施工时采用超长无缝钢轨,这样比原来的钢管就可以做到减少车轮对钢轨的冲击,减少由此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对地面道路的新改扩建,采用新型降噪沥青路面亦能减轻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

②尽可能降低交通施工噪声

对于地面交通设施的施工亦须合理安排施工周期,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同时采取确当的防噪措施以减轻道路施工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对此,管理部门要对施工单位严格管理,限定其施工时间段,监督其使用先进的施工方法,采取适当的防噪措施,特殊工期要要对施工方的行为进行公告,并在特定时期限制某些工段的施工。

比如地铁是大城市交通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使用了更先进的、主要是屏蔽市区密集的地下建筑的建设规律。盾构法工方法多用于井下作业,对地面上的交通以及对附近居民的噪声影响都可以降到最低。从这方面来讲,盾构法工方法的确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对城市声环境能够做到一定程度地保护[9]。

3、保护敏感受声区域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受声区域进行特殊的保护,可利用沿线土堤、路堑和其他建筑物作声屏障,控制声透射和声绕射。如城市中的高架道路,如果在居民区中穿行,就要加噪声防护网或隔声屏障,减少交通噪声的传播;在隧道、车内及声屏障靠近声源的一侧采用吸音材料。

针对离城市轨道交通较近的设施,进行噪声保护,包括拆迁、改变敏感点的使用功能、设置通风隔声窗等方式[10]。

根据噪声防护距离这个理论,城市的规划部门要合理规划轨道交通沿线,尽可能地减少噪声敏感点,避免出现新的噪声敏感点的出现。

4、选择低碳出行方式

鼓励人们使用公交这种低碳出行方式,减轻地面交通压力,同时选用低噪声的公交车辆,均能有效的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提倡文明生活,减少生活噪声对他人的影响,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构建一个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结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利有弊的,城市环境的发展也一样,城市的发展难以避免出现噪声和振动问题,以及其它较大的环境问题,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噪声污染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城市噪声在一定时间内仍将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一直以来,这些都是城市居民投诉的热点,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恢复城市安静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对噪声的产生与传播加以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程利兵.浅谈城市噪声的危害及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5.

[2]赵林华.现代城市噪声污染分析及治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4,02.

[3]杨歌.浅谈城市噪声的污染与治理策略[J].绿色科技,2012,10.

[4]郑细妹.中国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J].能源与节能,2011,(09).

[5]马立霞.对城市噪声污染的反思及防治策略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9.

[6]樵地英.中国城市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技术的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3,(04).

[7]刘芳.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浅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3,(02).

[8]齐雪莹.浅谈城市噪声的影响与治理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5.

城市噪声治理篇9

中图分类号:tB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交通干线的延伸、扩展和路口立交桥的建成,以及机动车数量的猛增,临路居民日益明显地感到交通噪声的污染,尤其是在夏季,住在低层楼房内的居民开窗通风,噪声污染更是突出。机动车噪声的主要声源是机动车发动机、喇叭、刹车、排气、防盗报警器等。穿城而过的铁路和飞机起落时的噪声,也都给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这些噪声不仅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损害健康,甚至置人死亡。据调查:噪声会对人的心理和机体同时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噪声能损害儿童的大脑,长期处在噪声环境里的儿童,其智力发育要比在安静环境里的儿童大约低20%;对妇女来说,噪声会对排卵机能有不良影响,还可能使胎儿产生畸形发育。因此,为了适应交通的快速发展,控制和减少交通噪声真的是当务之急。

1国内各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情况

城市道路交通的噪声污染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政府和公众所关注的热点。在众多一线、二线城市的交通环境调查中,噪声污染均有“不俗表现”。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日前公布了“北京市交通噪声污染现状”调查结果。道路两侧民用住宅、学校和医院平均受交通噪声污染率达89.1%。受北京市环保局委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历时一年时间,对本市五环路内的518条次干路以上公路两侧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包括民用住宅、学校和医院)进行了交通噪声污染现状调查。调查道路长度1054公里,其中,民用住宅6291座、学校291座和医院48座。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等级道路两侧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受交通噪声污染程度不同。高速路两侧的建筑受污染程度最重,100%受到交通噪声污染。

在广州市,交通噪声被市民视为最严重污染之一。据了解,目前广州机动车辆已达130万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50万人生活在高噪声(61~71分贝)环境中。自开通110联网投诉环保问题后,市环保局接到的投诉每年多达5300件,其中,噪声问题投诉超过40%。整治噪声已成为市民的迫切要求。

2噪声污染的危害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站进行的一项万人调查(12770人参加)显示,98.8%的人正在经受噪声困扰,仅1.2%的人“没有”噪声困扰。调查显示,噪声污染带来的困扰有:心情烦躁(74.8%),影响工作、学习(61.9%),睡不踏实甚至失眠(61.6%),对听力造成影响(28.6%),引发其他病症(13.2%)等。

有关专家认为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而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噪音的恶性刺激,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噪音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赖氮酸等必须的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影响健康;噪音令人肾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容易导致心脏病发;同时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3国内城市相关噪声管制政策

国内一些大城市在意识到交通噪音污染的相关危害后,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噪声污染。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重点防治包括轻轨在内的道路交通噪声,合理规划道路两侧用地功能,提高道路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外窗隔声性能,使道路两侧新建居住区室内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根据新制定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北京市将加强对新建道路(轻轨)建设的规划管理,合理规划道路和敏感建筑物集中区之间的防护距离,将交通噪声影响评估纳入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对控制噪声污染措施投资纳入工程预算,在道路建设的同时同步实施噪声治理。同时,对五环路以内地区开展交通噪声污染状况调查及治理工作,对城市中心区规划道路进行噪声影响评估,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补助资金,通过推广低噪声路面、采取微地形绿化和道路绿化复层结构降噪以及设置隔声屏障、更换隔声窗等措施。此外,还将防治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制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地方法规,开展民用建筑隔声质量验收管理,并建立环境噪声控制实验室,对各类交通噪声的发生机理、传播方式、控制方法和控制目标进行研究,提出针对性控制对策。建立全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配备移动式自动监测设备,编制可查询的城市噪声地图。日前,北京城市噪音地图也已经基本完成。

广州市政府于1994年就颁布了《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这些年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其中对城市交通噪声污染更是作了明确而又详细的规定。规定机动车辆噪声应当符合《机动车辆允许噪声》国家标准的规定。机动车辆不符合标准的,禁止上路行驶。禁止未安装排气管消声器或者排气管消声器失效的机动车辆上路行驶。路桥建设必须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高速公路、高架路、快速路、轻轨道路,经过已建成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要求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高架路、快速路,应当按照前款的规定,有计划地治理环境噪声污染。

4科学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包括声源、传播途径、个人防护的研究以及法规的制定等。环境噪声污染时由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个体三个环节组成。为了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必须将三个环节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

首先,从声源控制噪声。研究机动车声源发声机理和机器设备的运行功能,降低声源的噪声辐射,用低噪声工艺代替高噪声工艺,降低噪声源中噪声部件对激振力的响应,加强行政管理等。其次,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研究城市、道路、建筑如何全面合理地布局,在传播途径上采取吸声、隔声、阻尼和隔振等声学技术。再次,从接受者个体控制噪声。研究对听力起保护作用的护耳器、控制室、建筑材料等个人防护措施。

研究制定控制噪声的法规。噪声控制法规具有强制性,要求噪声污染者积极采取治理措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控制立法实施的同时,也要做好规划性措施的研究,做好区域规划、道路规划和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密度等。

4.1汽车降噪

汽车是一个包括不同性质噪声的综合噪声源。由于汽车噪声源中,没有一个是完全密封的,因此,汽车整车所辐射的噪声,就决定于个声源的声级、特性和它们的相互作用。

经过对汽车噪声源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控制发动机压力值、改变发动机部分结构、采用低噪声活塞、采用合理的轮胎花纹等措施来实现汽车噪声的减少。加强防震、吸声措施,采用阻尼车轮及盘式制动,车辆踏面整修和车辆两侧架设防声群等。

4.2交通道路降噪

随着车辆速度的增加,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增加,道路附近的噪声有时可以达到90~100分贝,因此在公路设计上也应该考虑噪声控制的问题。对于一般城市道路,可以采用绿化树带、临街建筑或凹槽式道路等形式作为声频障。对于高速公路来说,多采用专门设计的防声屏障。

目前,正在积极倡导和推广疏水沥青、橡胶沥青等可以减少噪音的路面材料,其中,橡胶沥青有着明显的性能优势和环保优势。一是可以有效降低行车噪音,当行车时速在50~100公里,路面噪音将降低3~8分贝。据检测,噪声降低2分贝,相当于减少交通量1/3。二是提高了沥青的黏度,抗变形能力增强,并具有更好的封水性能,即使在寒冷地区也会明显减少路面开裂,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橡胶沥青路面可提高路面使用寿命1-3倍。三是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由于橡胶路面的柔性,可缓和路面局部不平引起车辆的震动,改善轮胎与地面的附着性能,缩短制动距离,从而使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都得到改善。此外,废胎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是以基质沥青和轮胎橡胶粉为原料,其中20%的成分是由汽车废轮胎加工的橡胶粉,环保性能优越。

4.3其他措施降噪

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也是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道路选线时,应充分考虑周围建筑情况和居民居住情况,尽量避开学校、医院、疗养院和特殊宾馆等噪声敏感点。对于要求安静的街道,要适当限制车流量和行驶速度。一般情况下,车流量减少一倍,噪声减少3分贝。但是随着汽车的普及和运输物流的需要,控制车流量来降低噪声,总是有限的,因此主要还是要限制重型车辆的流量,不允许某些非本地重型车辆途径城市中心或者交通噪声保护区域。同时,应该采用立体交叉路道结构或者积极推广自动信号管理,减少车辆的停车和加速次数,这样也可以明显降低噪音。

加强交通控制和管理,在一些已建成的道路或交叉口,对降低噪音也具有明显的效果。主要交通干线的两侧建筑和要求安静的临街建筑,需要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隔声效果,积极推广先进的隔声玻璃和窗户组件,也可以采用双层窗,增加玻璃厚度,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隔声效果。

5结束语

由于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噪声污染这一世界性四大环境公害之一,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从国外公路建设发展的规律来看,当路网建设形成规模后,投入于环保治理的资金将逐渐增大。后期治理的费用是巨大的,因此,防治交通噪声污染不能仅仅只靠亡羊补牢,我们必须在初始建设时,就应该把噪声污染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去审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任何一种降噪方式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中也各有各的特点,所以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强环保建设,根据工程实际,对降噪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在多方案比选之后采用最佳降噪方案。

安静的生活环境,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政府对交通噪声的不断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重新找回“静谧”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周新祥.噪声控制技术及其新进展.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7.

[2]张弛.噪声污染控制技术.中国环境出版社,2007.6.

城市噪声治理篇10

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负责。

第四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噪声污染防治规划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拟定噪声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具体负责本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落实年度目标任务情况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工作;

(三)建立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并组织监测,定期公布声环境质量状况;

(四)负责对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及在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等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产生的噪声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公安机关负责对下列噪声实施监督管理:

(一)在城镇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排放的偶发性强烈噪声;

(二)在商业经营活动中或者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喇叭、高音响器材产生的噪声;

(三)进行集会、聚会、娱乐、健身、悼念、饲养动物等活动,以及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进行装修等活动产生的噪声;

(四)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滑轮车、手推车等机具排放的噪声;

(五)其他社会生活噪声。

第六条 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船舶排放的噪声实施监督管理。

铁路、民航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别对铁路机车和航空器排放的噪声实施监督管理。

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市政、交通、文化、质监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相关管理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声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投诉。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承担环境噪声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各自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信箱,并向社会公布,受理环境噪声污染检举和投诉。

第九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承担环境噪声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管辖。受移送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答复当事人。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城乡建设、区域开发、交通发展和其他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纳入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第十一条 声环境功能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划定,并执行相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其他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由所在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声环境功能区的调整,按照编制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国家和本市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合理设置工业园区、交通干线、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市政和公共设施等的噪声防护隔离区域,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第十三条 新建、扩建、改建产生环境噪声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配套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确定必要的噪声防护距离。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时应当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中的噪声防护距离进行审核。噪声防护距离内不得规划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

第十四条 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新建、改建、扩建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或者从事金属加工、石材加工、木材加工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活动。

禁止在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以及学校、医院、机关周围200米范围内设立产生噪声和振动污染的娱乐场所。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噪声敏感建筑物应当执行国家和本市的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其配套的供水、电梯、通风、地下车库等公用设施的隔声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

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建筑隔声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六条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新建商品住宅,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环境影响评价规定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并在其销售场所公示所销售住宅受到外界噪声污染情况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第十七条 向环境排放噪声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执行排污申报及排污许可制度。

第十八条 向环境排放噪声超过国家或者本市排放标准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进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停业、转产、搬迁或者关闭。

噪声超标准排污费按国家和本市规定征收。

第三章 污染防治

第十九条 鼓励采用低噪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禁止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列入国家环境噪声污染严重设备名录的设备和产品。

第二十条 从事可能产生环境噪声的生产、施工、经营等活动,应当采取调整作业时间、合理布局噪声污染源位置、改进工艺等措施防止噪声扰民。

第二十一条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进行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于施工期间在施工场所公示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内容和时间、项目业主联系方式、施工单位名称、工地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和采取的防治措施。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夜间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夜间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抢修、抢险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同时将夜间作业项目、预计施工时间向所在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进行现场核查;经核查未发现险情的,不能认定为抢修、抢险作业。

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夜间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于夜间施工前4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批。市政设施建设及维护项目、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类重点工程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分别由市政、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施工单位应当在夜间施工前1日在施工现场公告附近居民。

环境保护、市政和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应当督促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夜间施工作业,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二十三条 除抢修、抢险作业外,禁止高考、中考前15日内以及高考、中考期间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排放噪声污染的夜间施工作业,禁止高考、中考期间在考场周围100米区域内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

第二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交通干线,应当合理避让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批意见,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

在交通干线两侧新建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应当符合噪声防护要求。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批意见,在建设主体工程的同时,采取设置声屏障、绿化防护带或者其他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二十五条 城市道路路面应当符合本市低噪声路面维护技术规程要求。

道路减速带应当优化设置方案,并采用低噪声材料建设。

第二十六条 禁止拆卸或者非法改装在用机动车消声装置。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对在用机动车辆开展定置噪声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符合标准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

第二十七条 经修理、调整或者采用控制技术后,仍不符合国家噪声排放要求的在用机动车应当强制报废。

第二十八条 禁止机动车在禁鸣路段和区域鸣放喇叭。

主城区禁鸣路段和区域由市公安机关规定,其他禁鸣路段和区域由所在区县(自治县)公安机关规定。

铁路机车鸣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机动车安装和使用防盗报警器,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安装特殊性能的喇叭和警报器,应当符合公安机关的规定,非执行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

第三十条 港口、码头、车站、停车场、车辆修理场所应当合理规划和选址,并采取措施防止环境噪声污染。

第三十一条 船舶在城市市区的内河航道航行或者作业时,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使用声响装置,防止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禁止船舶在主城港区(长江郭家沱以上至马桑溪大桥以下水域及嘉陵江高家花园大桥以下水域,下同)内试鸣汽笛,在视线良好、没有其他船舶威胁本船安全时,不得习惯性鸣笛。

禁止采、运砂石船舶在主城港区进行夜间采掘和卸载作业。

第三十二条 除警用、医疗救护、森林防火等国家航空器外,禁止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通用航空器、设备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超低空飞行训练或者从事商业性活动。

第三十三条 在城镇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

进行集会、聚会、娱乐、健身、悼念、饲养动物等活动,不得噪声扰民。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非机动车和手推车、滑轮车等机具,不得噪声扰民。

12点至14点和22点至次日8点,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噪声扰民的室内装修等活动,其他时段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者减轻噪声扰民。

第三十四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高音响器材噪声扰民。但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除外:

(一)抢险、抢修、救灾等紧急情况;

(二)经批准的文化、体育、庆典等社会活动;

(三)各类学校、幼儿园播放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以及举办运动会、升旗仪式的;

(四)车站、港口、码头、机场以及主要交通干道交叉口,在交通繁忙时刻必要的疏导活动;

(五)经公安机关批准的其他情况。

前款规定使用的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高音响器材装置,在非紧急情况时应当合理控制音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

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高音响器材招揽顾客。

第三十五条 空调器、冷却塔、抽风机、发电机、水泵以及住宅区域的配电、供排水等设施、设备,应当合理设置和安装使用,排放噪声应当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或者设立娱乐场所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或者运行,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从事金属加工、石材加工、木材加工等活动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20xx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在商品住宅销售场所公示所销售住宅受到外界噪声污染情况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限期重新安装或者采取隔音等措施,处5000元以上20xx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夜间排放噪声扰民的,从重处罚:

(一)进行集会、聚会、娱乐、健身、悼念、饲养动物等活动噪声扰民的;

(二)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非机动车和手推车、滑轮车等机具排放噪声扰民的;

(三)12点至14点和22点至次日8点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室内装修等噪声扰民的活动的;

(四)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高音响器材噪声扰民的;

(五)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高音响器材招揽顾客的;

(六)未经批准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警告或者处20xx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不按规定使用船舶声响装置的;

(二)船舶在禁止的时段和江段作业或者鸣笛的;

(三)船舶作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由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理。

第四十四条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加害人依法赔偿损失。

因环境噪声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五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中由国家机关任命的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二)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三)交通干线是指铁路(铁路专用线除外)、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地面段)、内河航道;

(四)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五)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

(六)市政设施是指《重庆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的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桥涵设施、城市公共停车场、临时占道停车点、城市排水设施、城市照明设施等公共设施;

(七)夜间是指22时至次日6时之间的期间;

(八)噪声扰民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20xx年2月1日公布的《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26号)同时废止。

环境噪声污染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第二款。)环境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与其他工业污染一样,是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噪声污染有其自身的特点。噪声是暂时性的,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消失。环境噪声源分布是分散性的,噪声影响的范围是局限性的。我国根据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区分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在数值以内的称为环境噪声,超过数值并产生干扰现象的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声环境功能区分类

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xx中规定,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2)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位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3)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