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宏观环境趋势十篇宏观环境趋势十篇

宏观环境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6:32

宏观环境趋势篇1

2009年主要宏观经济增长指标预测主要指标20072008(预测数)2009年(预测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49524.9296513.4339359.6实际经济增长率(%)11.910.19.0工业增加值增长率(%)18.516.0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37239.0170176.42042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24.824.02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20.114.813.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17413.9148528.6180016.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5.826.5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89210.0107685.71265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16.820.7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12.513.312.4进出口总额(亿美元)21738.826225.030776.6进出口总额增长率(%)23.520.617.4出口总额(亿美元)12180.114372.516672.1出口总额增长率(%)25.718.016.0进口总额(亿美元)9558.211852.514104.5进口总额增长率(%)20.724.019.0贸易顺差(亿美元)2622.02520.02567.6贸易顺差增长率(%)47.7-3.91.9Cpi(%)4.86.33%-4%注:2008年和2009年为预测数(一)经济增长走势分析与预测2009年,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加趋紧,尤其是内部经济内生性变化带来的周期性调整压力可能会明显大于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性变化和国内周期性因素相叠加,增大了明年经济进一步向下调整的压力。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条件没有改变,宏观经济政策有可能转为中性偏松,明年经济继续向下调整的幅度可能会小于今年。初步预计2009年我国GDp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达339359.6亿元,有望实现不低于9%的增长。如果政策干预力度较小,则不排除破“9%”的可能。1.外部环境继续恶化,出口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2009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美国次贷危机仍在继续向纵深发展,其对美国以及世界经济的拖累效应仍在不断扩散。数据显示,8月份美国新房平均销售价格创下11.8%的历史最大跌幅,新房销售中间价下降5.5%,积压待售新房数量为40.8万套。按当月销售速度,需要10.9个月才能售完,显示美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疲软状态;消费者信心指数6月份跌至50.4,为1992年以来最低点;失业率上升至5.5%,为2011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美联储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仅0.3%-1.2%,失业率将达到5.5%-5.7%。近期美国五大投行中有三大投行接连宣布破产,尤其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股市暴跌,表明次贷危机的影响远没有结束,有可能持续到2009年甚至更长时间。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危机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受次贷危机拖累,日本第二季GDp比去年同期减缩2.4%﹐创下七年来最大降幅;欧元区GDp下降0.2%,折合成年率为0.8%。这是自1992年以来欧元区15国整体GDp首次出现萎缩,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经济都在走低。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低了对2008和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分别由7月份的4.1%和3.9%下调为3.9%和3.7%。对美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保持在1.3%,但对明年的预测从0.8%调低为0.7%;对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分别从1.7%和1.2%调低为1.4%和0.9%。此外,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压力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国际经济环境中潜在的风险进一步积

宏观环境趋势篇2

【关键词】市场环境变化,企业应对策略,发展新趋势

新时代的市场发展趋势是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技术经济的发展,然而不变的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市场环境发展总体呈现出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等重要趋势,营销策略创新正式为了适应这一宏观环境而产生的。

企业的竞争和营销战略是建立在对以往的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理解之上。因此,环境一旦改变,企业的营销方法也应随之而变。以下就是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新趋势以及企业应采取的新策略进行一一探讨。

一、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一)“金字塔”式营销组织向“扁平化”营销组织的转变

传统的市场营销力求以最优的产品服务于最高级的顾客,而现代市场营销组织则是尽可能地贴近消费者,通过区域或联合配送的方式减少营销层级,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也为扁平化的营销组织提供了便利,从而形成了一种网络化和协同化的经济共同体。

(二)“短期”营销理念向“可持续发展”营销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是以业绩为核心,而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更注重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和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表现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重视维护客户群,在营销过程中坚持以合作为中心,树立共赢理念,并且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和知识资本的积累。

(三)“独立”营销领域向“混合”营销领域的转变

这种变化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以及国际市场国内化的潮流趋势。随着自由贸易区域的扩大,传统的独立营销领域逐渐融合,并逐渐向非传统领域渗透,这已成为现代营销领域拓展的新趋势。

(四)“正向”营销策略向“逆向”营销策略的转变。传统营销策略倾向于以产品技术为中心,侧重于从企业自身推销产品出发,而现代的营销策略则是转向顾客的角度,力求实现买卖双赢的局面,这种逆向性思维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互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刚性”营销管理向“柔性”营销管理的转变。传统营销往往缺乏沟通管理,而现代市场营销则强调双向沟通,不仅建立更有弹性的员工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而且重视客户关系管理,最终能够实现与顾客建立起长期的经济来往关系,从而确保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六)“局部”营销战略向“系统”营销战略的转变。传统的营销战略大部分都没有较为明确的长期规划,只重视局部利益,而现代营销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企业影响就在于促使企业营销与长期战略相结合,以确保市场营销作用的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一体化、差异化、定制化等许多现代化营销战略的产生。

二、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的驱动因素

企业市场营销的策略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研究各种发展趋势所隐含的驱动因素,可以帮助企业从客观上了解并把握趋势发展的脉络,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先机,从理论上看,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包含内外两方面:外部驱动力在于消费者偏好转换而内部驱动力则是企业制度创新。

三、企业在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中应采取的策略

(一)宏观环境变化的策略

普遍而言,宏观环境变化的速度较慢,比如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条文;人口地理分布等等,它只对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产生影响。但有时像国家对部分商品加强或者放松管理有可能会使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这时,企业就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策略:

1、协调性策略。所谓协调性策略就是企业利用自身的潜在力量化解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使企业的营销活动与宏观环境变化的步调协调一致,也叫做改变策略。

2、抵制性策略。企业力图限制或扭转那些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叫做对抗策略。应当指出:实行对抗性策略必须具有相当的实力和社会影响,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和实力不很强的大企业不宜采取这种策略。

3、多元化策略。在宏观环境的改变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时,将受到不利影响或威胁的产品暂时或永远停产、停销或转移到其它市场,或重新考虑自己的市场定位,或将自己的资金转移到生产其它产品的行业或部门。

(二)应对微观环境变化的策略。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项。企业内部因素是一个企业的可控因素,它的变化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力度和调整企业内部关系来解决。因此,这里论及的是微观环境中外部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时,企业应采取的对策,它包括开发性策略、同步性策略、改变性策略、适应性策略、转移性策略五种,通过这些策略,企业就可以更为有效地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了。

结论: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对企业营销带来双重影响作用,其中,不利影响在于营销环境变化时会出现许多挑战甚至困难,若处理不好就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而有利因素在于营销环境变化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机会,有利于企业开创经营新局面。至于环境变化到底是利是弊,还是取决于企业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因此应慎重规划,制定好策略,才能创造成功的开端。

参考文献:

[1]陈振声;企业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1994年06期

宏观环境趋势篇3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体育产业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申办2008奥运会的成功,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运作,各行各业尤其是体育产业开始刻意地把奥运会与行业互动紧密关联,认为承办奥运必将是未来体育产业政策和经济的分水岭,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体育产业的发展,成为体育产业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诚如所言,政府和管理层也的确希望借助此次奥运会的举办,能够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包括体育产业实现“智能升级”,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的结构,凭籍奥运“催化剂”的作用,催生一个带有奥运因素的相对发达的体育产业链。但与此同时,应该清醒看到的是奥运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并不总是呈正面效应,亦有负面潜在制约因素的存在,例如奥运前的过度投资会引发奥运后投资和增长下滑,甚至衰退的问题,日本就是这方面问题的最好史鉴。因此,总揽全局不应“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过多地强化奥运预期的影响,不妨弱化奥运要素,理性看待目前体育产业之现状,回到我国宏观经济层面上来,因为最终对体育产业发展起决定因素不是奥运盛会,而是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基于这个理论视角,本文从以上题目切入,以期拓宽体育产业管理层视野并尝试提出宏观经济形势下体育产业的发展的思路。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

1.宏观经济形势的内涵。2008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上呈良好态势发展。但真正涉及一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时,却又不得不更多地细研当前各种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其中就包括着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审时度势,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国内的宏观经济现状,依此有效突破在做行业管理决策时因缺乏正确的形势评估而只是一味地依赖于管理者的主观评判。为此,从基础理论入手,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如何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什么是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其结构,即宏观经济形势的内涵是什么,在这里,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宏观经济形势就是国民经济整体所处的态势,以及它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衡量宏观经济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一是GDp增长率,二是通货膨胀率,三是失业率,四是国际收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2.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要点。进入2008年,为适应时点、情境、社会、经济等环境要素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正在潜移默化地随之进行改变以寻求同步平衡,其特征之一就是防止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剧烈动荡,优化经济环境,遏制任何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经济稳定发展的“内忧外患”,中共中央在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做了正确判断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调控实行“一紧双防”政策,一紧指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两防则是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是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要点。显然,与以往相比,此次调控政策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体育产业市场而言,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在权衡利弊得失,既要顺应宏观经济调控事实,又要克服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不利因素,努力把握好一个“度”,无疑也是当前体育产业领域所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3.通货膨胀压力导致资源高成本凸显。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同步性的逐步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关联互动性不断得以强化,近来,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比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虽然我国是一个顺差国家,拥有比较多的外汇贮备,但贸易顺差主要依赖于低价格的大量出口,长期来看这种贸易顺差会迫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推动物价和资产价格的上涨,结果一方面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会易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过度通货膨胀进而会显著提升各种资源的成本,使得资源高成本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产业领域的各相关产业必须要清醒地应对这种宏观经济形势,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坚决摒弃过时的经营模式和可能出现的思维惯性,又准、又快、又好地扎实推进体育产业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宏观经济形势下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

1.随时关注外部、内部经济环境,快速调整行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思路。2008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指出:“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减缓、金融市场动荡,国际粮食、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因素比较多;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仍然存在;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考察此会议精神可以发现,在这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体育产业企业将不可避免的受经济大环境变化的“辐射”。有鉴于此,体育产业企业应随时监控外部和内部经济环境变化,首先,要特别重视国内经济增长是否有放缓的迹象,并且应密切关注假如存在经济放缓的现象,要及时总结归纳出这种现象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趋势。其次,要严肃对待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如果次贷危机在全世界蔓延,显而易见将会导致全球经济的趋冷,中国的经济环境必难独善其身。由此而论,体育产业企业在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同时,理应加大监控的力度,并注意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以便对于快速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思路所涉及的多属性权重的进行真实判断,更有利于解决体育产业内部的各种异化冲突,制定相对科学、系统化经营决策方案。

2.走金融支持道路,建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对大多数资金链相对不充裕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艰难的,这些企业将随时随地地应对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涉及到体育产业企业,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现实,多数体育企业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品牌影响力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甚至还有较多体育企业依赖于国家的行政手段在市场化环境下进行经营,采取半计划半市场的运营模式。据统计,除了极少数体育企业运行状况堪称顺畅以外,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企业从整体上分析力量较为弱小,资金缺乏是这些体育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顽疾。因此在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对体育产业行业发展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为寻求突破,开辟体育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体育企业可大胆走金融支持的道路,加紧构建体育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设立体育金融机构,借鉴其他行业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经验,成立体育投资基金,启动体育资本市场,同时,在建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的进程中,为安全、有效、较为成功的取得进展,可先进行小步探索,小范围内试点建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并逐一推广成功要点。从实际看,这些措施,不仅能有效规避当前体育产业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潜在风险,而且也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转移经营风险,提升体育产业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

3.构筑体育产业领军人才队伍。优秀的领军人才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是名副其实的最“稀缺”的资源。体育产业也不例外,要想真正把体育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体育产业螺旋上升发展,离不开领军人才队伍在体育产业领域的运筹帏幄和在国内外市场的驰骋博弈。因此,加大对体育产业领军人才队伍的构筑将刻不容缓,在构筑模式上,第一阶段可采用引进“外脑”的形式,积极从国外引进具有丰富体育企业管理经验的Ceo和高级职业经理人,补充新鲜“血液”,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与布局。第二阶段采取以“外脑”带“内脑”的形式,加强对本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并形成培养梯队,有效避免人才培养“青黄不接”的难题,并且在引进的领军人才带动本土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双方亦可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体育产业的管理实力。

三、小结

1.所谓经济形势的内涵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宏观经济形势就是国民经济整体所处的态势,以及它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衡量宏观经济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一是GDp增长率,二是通货膨胀率,三是失业率,四是国际收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2.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是宏观经济调控实行“一紧双防”政策,一紧指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两防则是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是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要点。

3.必须清醒的看到,体育产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力量还相对比较弱小,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应与时俱进,随时关注外部、内部经济环境,快速调整行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思路;走金融支持道路,建立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构筑体育产业领军人才队伍,以“外脑”带“内脑”的形式,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管理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最终提升整个体育产业“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周绍朋:观察宏观经济形势.温州日报,2008年,2月,24日第004版求索

宏观环境趋势篇4

【关键词】中部地区招商引资宏观经济

中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通过扩大招商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是必然选择。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变化影响中部地区招商引资,简单来说,中国持续向好的宏观经济形势能够激励投资者的投资冲动,有助于招商引资。但是现实中,宏观经济的变化是复杂的,对于不同地区的影响需要具体分析。

一、国际金融环境方面

1、美国次级债导致的金融危机

美国次级债导致的金融危机爆发,直接或间接投资于“资产证券化”了的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都被卷进了这场危机。这场危机造成全球性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从这点上来看,短期将造成中国吸引外资的下降。但是长远来看发达国家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降息等措施以及美元的持续贬值,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由于中美利率倒挂,投机资本涌入中国。就是说,如果不发生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从发达国家到中国的资本转移趋势不会改变。

2、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

根据毕马威日前的2008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企业经营成本竞争力排名,受美元持续贬值影响,美国企业成本竞争力大幅提升,从前一次的第七位跃升至第三位。美国企业成本竞争力提升,一方面可以吸引资金流入美国。另一方面,美国企业也可以争回一部分市场,改善美国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去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达到了创纪录的2560亿美元。相对应的,人民币升值后,中国的竞争优势亦减弱,部分出口企业已经承受很大压力,这是中国决心改善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贸易失衡、经济失衡的代价。幸好人民币升值也能有助解决中国经济过热问题,包括抑制输入性通胀,减低国际游资对人民币升的预期,减少游资涌入中国带来资产价格上升、流动性过剩等压力。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增速降低,防止经济过热的宏观经济目标已经调整为保证发展的目标;美元小幅反弹,相对人民币小幅升值,但是长期来看,人民币还是升值趋势明显。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存在稳定的升值预期,这对外资引进将产生正面影响。

二、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

近年来中央政府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缩小省际间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中国中部地区来说,现在和东部沿海地区有区域差别性税收优惠政策有以下两条:《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的外商投资优势产业可享受减免进口设备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购买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等有关优惠政策;2007年5月11日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实施《关于印发的通知》,在中部地区26个工业基地城市的相关产业购买固定资产等相关支出进项税额可抵扣企业新增增值税。尤其是后者,意味着对相关产业新设立企业来说,项目投产几年内增值税都得到抵免,大大降低项目前期的投资风险。这个政策含金量足,将对中部地区针对相关产业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2008年年初中央政府提出要把防过热、防通胀当做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所谓“双防”目标。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趋严。国务院8月27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提交的报告《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下半年将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胀放在突出位置。在这样的宏观调控目标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整体对于中部的投资来说是不利的。但是由于宏观调控进一步促使沿海地区产业税收、人力资源、土地、能源等综合成本上涨,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产业转移趋势进一步加快,对中部地区招商引资呈现有利的一面。

1、宏观调控的财税政策

长期以来,为了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我国将优惠政策作为吸引外资和鼓励出口的重要手段。现在财税政策调控的主要结果是减少了吸引外资的政策。

(1)企业所得税“内外资两税合一”。

2007年3月份,第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案将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待遇,实行25%的所得税税率,虽然外商投资企业名义税率由33%降低到25%,但考虑到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外资企业享受24%和15%两档优惠税率,以及“两免三减半”(从赢利年度起,第一年到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到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待遇,统一所得税后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赋会略有提高,而内资企业税赋降低。外资新批生产型企业的“两免三减半”的盛宴结束了。

(2)出口退税调整。

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取消了553项高能耗、高物耗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有10种由出口退税改为免税。这降低了出口企业的收益,影响出口导向型的新增投资,尤其是加工贸易产业。

2、宏观调控的要素供给政策

(1)紧缩货币政策。

2007年央行五次调高利率,十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发行特别国债回收流动性,堪称紧缩创纪录。2008年截至6月又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在2007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将对货币政策的态度由谨慎转为从紧。根据国务院总理在2008年3月两会上所作的政府报告,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紧缩。同时外汇流入管制力度空前,任何外汇进来都要严格检查是否“热钱”,包括外商直接投资。紧缩货币政策明显降低新增投资增速。在宏观调控目标调整的背景下,2008年8月初,货币政策微调,央行允许全国性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分别调增信贷额度5%和10%,并明确将新增贷款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08年9月,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

(2)土地调控政策。

2004年,国家对省以下土地实行垂直管理,将省以下的土地审批权限、国土部门的人事权限统一集中到省级国土部门;2006年7月13日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授权国土资源部对各地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标志着中央土地垂直管理体系正式建立。2006年9月5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着重针对地方政府在违规用地方面缺位、土地出让补偿不到位等问题,并要求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国家将根据土地等级、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等,统一制定并公布各地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价标准,不得以各种形式给予补贴或返还。该通知还规定,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逐年由中央政府下达到省政府,省政府再下达到市政府,市政府下达到县区。2006年12月27日,《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对全国工业用地实行分级管理,确定最低出让价。2006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实施,外资企业不再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以上政策都增加了建设项目的土地成本和行政审批时间,外资企业增加了土地税收负担。

(3)劳动力政策。

2007年6月1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的通知》,进一步健全了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和落实了最低工资的指导制度。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用工行为。这些法律和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用工的门槛,提高了劳动力这一要素的成本。

3、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1)项目行政审批趋严。

凡是涉及到需要到国家部委审批的大项目,有越来越严格的趋势。新修订的《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4月,商务部等4部委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问题的执行意见》,对外资登记文件和程序、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客观上给外资企业的设立、审批、登记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障碍,项目推进被大大延时。不仅如此,为了限制外资热钱进入房地产业,单独对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作了特殊规定。2006年7月11日,建设部等国家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2006]171号),对外资房地产企业的设立和管理提出资本金比例、结汇、土地取得等作了严格规定。2007年5月23日,商务部和外汇管理局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业审批和监管的通知》,让新批外资房地产公司基本失去可操作性。同时,所有由地方部门审批的外资房地产公司必须上报商务部备案。2007年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颁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指出,我国将继续限制外商投资于高档宾馆、别墅、写字楼和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经营,外商投资土地成片开发则必须与内资企业合资、合作。《目录》还指出,新增对外商投资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及房地产中介或经纪公司的限制,同时,将“普通住宅用地开发建设”鼓励投资类别中删除。

(2)环保审批趋严。

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制度早已有之。

2006年7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组建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5个环境保护督察中心和上海、广东、四川、北方、东北、西北6个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共11个地方派出执法监督机构,直接由国家环保部门垂直管理。2007年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把信贷手段与环保行政手段组合使用,也说明宏观调控的一个方向就是组合政策。2008年两会上形成决议为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前所未有地呈现出强势。

(3)行政检查。

垂直管理的土地部门和环境保护执法监督部门,近期经常性启动自上而下的土地和环保大检查活动,也可以看作是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四、中部地区招商引资对策简议

宏观环境趋势篇5

一、石家庄市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整体上呈快速发展态势

截至2008年底,全市民营企业3.23万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38个,30亿元以上的12个,百亿元以上的3个。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1%以上,实缴税金130亿元,占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的50%左右;外贸出口企业上升到582家,创汇额度108.6亿元。从业人员发展到293万人。全市民营经济增速保持在20%左右,始终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年均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约5个百分点。为建设“沿海强省”做出了贡献。

(二)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在全省位置突出

在经济效益方面,石家庄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及其增速和占GDp的比重)、营业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在社会贡献方面,石家庄市民营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年均吸纳就业39万人。全市已建成各类创业辅导基地21个,投入资金25.6亿元,入驻企业756家,孵化企业361家,提供就业岗位4.6万个。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断壮大,担保机构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三)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石家庄大力扶持私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和措施,为全市私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支持自主创新。鼓励民营科技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设立了石家庄市知识产权补助资金,每年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一定额度,对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在内的国外发明专利和国内专利申请费给予适当补助。2007年共申报专利1700项,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全年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18项,资金4285万元,获得国家、省创新基金项目19项,资金487万元,提高了民营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5家民营企业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打造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

融资担保扶持民营企业。目前,全市担保资本金总额达到13.2亿元,担保机构达到51家,其中资本金超亿元的2家。有效解决了与银行合作的瓶颈制约,提高了担保机构的整体功能,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加大了服务平台建设。一是筹建了石家庄民营企业信息网络平台;二是加强了技术平台的支持力度,共新技术、新产品信息100多项,完成技术成果转让和节能技术推广约10项。全市新增省级名牌产品40个,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96个。三是建立了信用管理平台。成立了信用评价委员会,开展信用数据征集和信用优良企业评价活动,建立了信用档案,组织认定四批共50家信用优良企业和经理,促进了中小企业信用建设。

二、石家庄市民营经济景气指数

对民营经济景气指数的问卷调查,分为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目前状况、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宏观形势包括对下一季度宏观经济走势、消费市场走势、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走势和人民币走势的预测;企业状况包括下一季度企业的销售、资金、企业劳动力供给、融资状况等;国家宏观调控包括下一季度的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口环境和土地政策。调查中,回收有效问卷131份。这131家民营企业2007年的平均总资产为69139.0万元,平均上交税费6376.9万元,平均员工数为154人。

(一)宏观经济走势

1、企业对宏观经济走势的估计各异。调查结果显示,有4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将趋于恶化,30%的受访对象认为宏观经济形势将有所好转,24%的企业认为宏观经济形势会维持不变。这说明,在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剧烈变化的影响下,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对下季度的宏观经济走势的看法不同。相对多数的民营企业认为下一季度的宏观形势趋于好转,这是对中国经济整体平稳回落基础上的乐观预期。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加大了我国外需缩减的压力,造成出口增速回落。相对于发达地区,石家庄市的民营企业发展相对较慢,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力较弱。因此,不少民营企业,特别是外贸行业和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敏感,对经济波动出现了担忧。

2、企业对生产资料价格与消费市场价格下降预期较强,但仍然存在对价格波动的担心。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预期消费市场价格和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会出现回落的企业较普遍,分别达到了55%和48%。这表明,相关市场的价格走势变化已经对企业家的心理预期产生了影响,这显示了对我国物价水平整体回落的合理预期。在生产资料市场,随着国内外产品价格下降,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已经接连回落。据央行同期公布的调查分析显示,国内生产资料综合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指数均呈回落态势。在消费市场,国内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性成就。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民营企业对价格波动的担心仍然存在,预期消费市场价格和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会出现反弹的企业仍然不少,分别达到了27%和39%。

3、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在恢复,但仍有待加强。如图1所示,在调查中,已经有33%的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好转持乐观态度,但同时仍有近42%的企业认为下季度资本市场将趋于恶化。相比可见,虽然民营企业对资本市场回暖的信心在增加,但仍然有待加强。民营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忧虑,反映了资本市场几年以来饱受冲击的困难现状。从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出现的动荡冲击,到国内经济运行环境的调整变化,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形成了重大挑战。

4、企业对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但贬值走稳的预期已经出现。调查结果显示,48%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下季度人民币币值会持续增值。这种预期反映了人民币最近几年来的升值态势,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着升值步伐。但调查结果显示,有22%和3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下季度人民币会贬值或不变(如图1所示)。这反映了民营企业已感觉到了当前形势的变化。受全球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已出现增幅下滑迹象,通胀压力持续减小,贸易顺差逐渐收窄,人民币升值压力随之减弱。

(二)被调查企业状况

1、销售预期分歧明显。调查结果显示,有4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下个季度企业的销售会改善,而认为销售业绩会恶化的企业也占到了38%。销售预期出现这种分歧的重要原因,在于企业的成长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成长快、发展好、利润高的企业对于销售业绩的预计相对乐观。相反,成长慢、发展差、利润低的企业则倾向于悲观地估计企业的销售增长。调查结果清楚地证实了这一点,预期企业销售业绩变坏的48家企业在2007年的平均销售利润为202.9万元,预期企业销售业绩将进一步改善的56家企业在2007年的平均销售利润为1060.5万元。

2、融资和资金状况的预期平稳发展而不乏乐观。由图2可以看出,在融资状况和资金状况方面,分别有29%和4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下季度本企业的情况将会得到改善,而持平稳发展预期的企业也分别占到了48%和35%。这就进一步印证了石家庄市在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效果。例如在融资担保方面,提高了担保机构的整体功能,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3、劳动力供给预期稳中趋好。被调查企业在劳动力供给方面,预期相对乐观,有50%的企业认为下季度的劳动力供给会维持不变,31%的企业更相信情况会得到改善,抱悲观态度的企业仅占19%。这与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供给紧张情况相反,石家庄劳动力供给充足。其原因在于,石家庄多年来坚持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是近年来不断降低创业门槛,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鼓励全民创业。

(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松

1、宏观经济政策趋松的预期和实际吻合。调查中,预期我国下季度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趋松的企业明显占多数,比例分别达到了66%和60%被调查企业的预期和实际政策走向高度吻合。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一改年初的从紧姿态,央行多次下调准备金和利率。而财政政策则更加积极,财政部先后三次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两次取消了1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直接给企业减免费用360亿元。但也有部分企业家仍存在对政策反复波动的忧虑,调查中,担心货币和财政政策趋紧的企业分别有25%和34%。

2、企业对出口环境走势信心不足。调查发现,民营企业对出口环境的信心缺乏。从如表中所示,认为下季度我国的出口环境将会恶化的企业占到了63%,而预期出口环境好转的仅仅在20%左右。民营企业的信心不足与成本、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由于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攀升,国际上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以及贸易摩擦增加的影响,大多数调查者对我国的出口环境持有不乐观的态度。

3、企业对土地政策的方向预期各异。如表所示,42%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认为下季度土地政策将趋紧,而抱有乐观预期的企业也达到了34%,表现出较大的政策预期差异性。国家对土地管理政策坚持从紧的背景下,石家庄民营企业的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企业受政策影响程度的不同,也从深层反映了政策执行中对不同企业的差异,或者企业自身能力特征的差别。而预期政策稳定不变的企业也占到了23%,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对稳定少变的土地政策环境的需要。转贴于

三、民营经济面临困难及建议

经济形势估价:

目前,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最大的风险是物价上涨,企业成本加大。非机械化开采的矿山企业全部停业,安全生产要求禁止对企业供给火攻材料,其结果是煤炭供给更加紧张,铁矿石挖掘将全部停产,矿石进口增长1.26倍,总值1.5亿美元。建材石料已涨40%以上,使水泥吨成本提高10元以上。尾气排放叫停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从美国次贷、石油等诸多因素看都对民营经济产生负面作用。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一方面通货膨胀,宏观调控面临双重压力。这是景气指数降低的标志。我们预计,民营经济高位增长需要有一个恢复期。

面临困难:

第一,发展速度减缓。调查显示,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变得严峻,2008年末和2009年初相比回落了9.1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受经营成本高、拆迁拆违、市场竞争加剧、环保、安保等因素影响,个体工商户注册户数呈大幅下降趋势。其中,户数减少较多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减少79276户,下降44.7%。

第二,资本市场更加严峻,民营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今年石家庄市贷款增加额度保持去年的水平,共计115亿元。而用于支持民营经济约10%。石家庄80%的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金融部门政策上扶持中小企业,原则上执行“保大压小”。明确指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管理难度大、准入条件高,难以达到贷款条件。本来中小企业就实力弱,再遇资金困难,实难维持。

第三,个体经营者负担较重,生存竞争困难。调查显示,2008年石家庄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增长最高的是个体经济,同比增长55.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4个百分点。但个体经营的注册户数又在大幅减少,同比下降38.8%。在市场疲软,纳税户数大量减少下出现的税金大幅增加表明,个体经营者的税负在明显加重。加上租金等经营成本上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个体经营者的负担相对较重。

第四,自主创新能力弱,高科技人才相对匮乏。据调查,石家庄民营企业科技开发机构中,具备国家、省、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很少。而在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70%,76%的科技成果由民营企业创造。而石家庄市民营经济高科技人才极度匮乏,缺少高层次的创新研发人才。与发达省市相比,石家庄市拥有名牌产品和知名度较高的民营企业少。这与石家庄市众多的民企个数相比很不相称,也是我市民营经济与全国发展较快地区存在的明显差距。

第五,企业家队伍素质差距。民营企业最大问题是把握不好市场经济规律,对市场反映迟钝。灾区重建是一个很大的、持续的市场需求,可石家庄市民营企业并没有看重这个大市场,找不到相关企业和产品,前瞻性和预测性缺乏;利用市场手段组织生产要素形成生产力的领军人物缺乏;真正有素质的企业家缺乏。

几点建议:

针对石家庄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优化发展环境,规划援助措施。政府职能部门可利用媒体、会议、走访、座谈等办法,动员号召所有有能力的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尽其所长帮助中小民企、个体工商户走出困境。政府为创业人员提供每人5万元贷款的启动资金。政府出面建设商业门店、便民市场、商铺等,尽快为拆迁商户恢复生产、经营服务。下大力气整顿乱收费、乱摊派、乱涨价现象。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合理的租金等成本指导价格,遏制市场收费盲目逐利的冲动和没有制约的乱涨价行为。特别是对现有的个体工商户实行减税政策,为他们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第二,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如石家庄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加贷款,缓解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鼓励和发展石家庄市民营典当业,开拓民间融资渠道;健全贷款担保机构、法律追讨保障机制减少风险。

第三,帮扶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对自主创新“名牌”的民营企业、拉动扶持相关行业的中小民企群体联合发展的民营企业,财政应给予资金奖励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比重大,帮扶的重点应放到提升科技含量,提升联合攻关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上,为就业、消费和经济增长服务。

宏观环境趋势篇6

1生态监测

生态监测是采用生态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尺度上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的度量,主要通过监测生态系统条件、条件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其趋势而获得。生态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每一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多样性,它不仅包括了环境要素变化的指标和生物资源变化的指标,同时还要包括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

2生态监测的类型

根据生态监测两个基本的空间尺度,生态监测可分为两大类:

2.1宏观生态监测。

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至少应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可扩展到全球。宏观生态监测以原有的自然本底图和专业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技术和生态图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其次也采取区域生态调查和生态统计的手段。

2.2微观生态监测。

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微观生态监测以大量的生态监测站为工作基础,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生态系统各个组分提取属性信息。

根据监测的具体内容,微观生态监测又可分为干扰性生态监测、污染性生态监测和治理性生态监测以及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监测。

宏观生态监测必须以微观生态监测为基础,微观生态监测又必须以宏观生态监测为主导,二者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监测应包括宏观和微观监测两种尺度所形成的生态监测网。

3生态监测的任务

对生态系统现状以及因人类活动所引起的重要生态问题进行动态监测;对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治理过程中生态平衡恢复过程的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的集积,研究上述各种生态问题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建立数学模型,为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打下基础;支持国际上一些重要的生态研究及监测计划,如GemS(全球环境监测系统),maB(人与生物圈)等,加入国际生态监测网络。

4生态监测的技术方法

生态监测技术方法就是对生态系统中的指标进行具体测量和判断,从而获得生态系统中某一指标的特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以反映该指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在确定具体的生态监测技术方法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尽量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若干国家标准或相关的操作规范,尽量采用该学科较权威或大家公认的方法。一些特殊指标可按目前生态站常用的监测方法。

生态监测具有着眼于宏观的特点,是一项宏观与微观监测相结合的工作。对于结构与功能复杂的宏观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其中,生态监测平台是宏观监测的基础,它必须以三S技术作支持,并要具备容量足够大的计算机和宇航信息处理装置。三S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三项技术形成了对地球进行空间观测、空间定位及空间分析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它能反映全球尺度上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提供全球或大区域精确定位的高频度宏观资源与环境影像,揭示岩石圈、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在RS和GiS基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能促进以定性描述为主到定量分析为主的过渡,实行时空的转移,在空间上由野外转入室内,在时间上从过去、现在的研究发展到在三维空间上定量预测未来。

3S技术是宏观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方向,是其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遥感手段将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3S”技术的核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都在制定新的观测计划,国内北京、上海、重庆、厦门等地都在推进基础数字化工作,推广GpS定位观测,这些计划的实施将为区域环境监测提供重要的数据。

宏观环境趋势篇7

此轮宏观调整将有别于2004年

总体上来看,本轮宏观调控是2004年宏观调控的延续,是为了巩固上一轮调整而来的后续政策。出于宏观经济面的背景不同于上一轮宏观调控时的情况,本次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又只是去年下半年调控放松后的一次反弹,所以应该说此次调控产生的压力远较上一次的小。同时也是基于上一次调控的经验教训和目前经济环境的不同,此次调控的具体措施和目标又将较上次有一些区别,具体的调控手法也将较上一次不同。而我们认为最主要的两点不同在于:

首先,2004年的政策选择有效地抑制了国内需求,同时使出口继续活跃。这种政策效果的后果是人民币的汇率压力增加,而外部需求因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存在着不少风险。为维持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本次调控的具体措施上应该会更加注重刺激内需,而适当的抑制出口,尤其是高能耗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其次,本次调控的一个重要的政策选项可能是货币政策,即可能通过调整利率环境,推高基础利率水平来控制低效和无效投资。如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指出,随着货币政策趋紧,长期利率可能逐渐上升。利率进入一个上升周期将导致股市和其它相关市场宏观环境的一系列变化。在这里,货币政策将成为宏观政策的一部分,其它的目标,比如利率对汇率等的影响可能会放在其次考虑。

对股市的影响是结构性的

1,对行业的结构性影响

虽然部分行业的调控指导方案仍然没有出台,但是广州万隆网的资料显示,本次调控对行业的影响应该是结构性的。这种结构性的影响无论是行业间还是行业内都是一样的。

首先,行业间的影响将是对部分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产能过剩产业的抑制,比如钢铁、焦炭等行业的整体基本面将出现下滑。但是出于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的角度上来说,消费升级行业则将在刺激消费政策的引导下获得增长,比如中医药,零售等行业。另外部分公用事业行业,比如供水行业在水价等资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获得的增长机会也是值得关注。第一季度基金和Q闭等明显加强了在这几类个股上的配置,应该就是出于对政策大方向的把握和判断。

其次,对于行业内来说,由于调控措施对新增产能增长的控制,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得到有效缓和,行业龙头类上市公司反而受益,同时也给这类上市公司带来了产业整合的机会,比如煤炭、工程机械等行业。

2,对资金流动的结构性影响

宏观调控从整体上来说,将无可避免的导致银根紧缩、市场资金供应减少,但是对各类市场的具体影响又是不一样的。首先对房地产和国债市场来说,作为此次宏观调控的重点目标,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资金将被迫压缩出来,而低利率环境的改变又将导致对利率异常敏感的国债市场收益率下降,这将促使部分资金退出国债市场。这些退出的投机资金因为其性质很难安静的躺回到银行账户上去,必然将寻找新的市场机会,而长期趋势发生逆转的股票市场恰好就成为吸纳这类资金的最佳场所。

催化部分行业并购的高发

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将是催化部分行业内并购重组的高发,原因在于宏观调控本身将加速某些潜在产能过剩行业的供求矛盾加速出现。

在广州万隆网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产能过剩和在此背景下的产业政策是促发行业并购重组高发的主要因素,比如钢铁行业就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出台相关的产业整合政策,促发了以几大钢铁集团为首的并购重组潮。

宏观环境趋势篇8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

1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

1.1立足实际进行市场调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式来发展市场经济。因此在面对市场经济发展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依照实际国情来管理我国市场经济。就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市场调节依然是主要的经济管理方式,而企业资源交换分配工作则是市场调节的重要内容。要以宏观经济管理来保障企业经济的健康运行,进一步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1]。

1.2民主科学性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主科学性。在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时,宏观经济管理主要立足于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明确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把握市场实际需求,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总结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市场调查,收集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资料,结合市场经验,总结出处理问题的最好方法,促进企业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

1.3突出效果

宏观经济管理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同时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会对企业的生产分配进行合理的调控,以此确保国家经济发展平衡,扩大国际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2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2.1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社会大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分工十分明确,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紧密,但同时也存在竞争,因此需要依照比例来分配社会劳动,实现社会再生产目的。但在实际中,只依赖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产生的自发性作用是不能满足上述需求的,这是因为无论是地区、经济部门还是企业经济活动,都是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的,如果只依靠自发性作用,会使经济发展失衡,陷入无政府状态。也正是这一客观事实促使国家政府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来管理、控制与调整国民经济的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2]。

2.2发展不平衡的调节

在会议上,主席说道:“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的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就解决该项矛盾。(1)对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调节。主要手段为差异化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参考各区域不同的发展特征出台合适的补贴政策,以宏观调控的方式来缩小区域差异。(2)对各产业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调节。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同时,各产业间的不平衡现象并未得到解决。一些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一些产业却停滞不前,效益低下。对此,要给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欠缺的企业优先配置资源,为其提供支持,使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3]。(3)对贫富差距收入不平衡问题进行调节。我国一直以来的目标是解放生产力,推进生产力发展,消灭剥削现象,解决两极分化问题,以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也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点内容。

2.3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市场的运行速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经济职能转变过程中,政企职能在逐步分开,且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在逐渐分离,国有企业必须要积极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面对这种现象,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需要借助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开展经济管理活动和维护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改革创新工作,从而使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稳定推进[4]。依靠宏观经济管理,对我国市场发展需求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强化市场调节作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市场调节作用下应当努力创新改革,响应国家与政府的号召,不断完善自身经营管理活动。同时,还要加强经济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激发核心力量,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向上发展。

3增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活力的策略

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形势可知,企业经济发展必须依托宏观经济发展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活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在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背景下,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与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要重点研究其所处的宏观市场,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就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指向,企业应顺势而为,利用宏观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推进经济发展[5]。(2)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应重视供给端,通过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视其所处市场环境的需求,以此来调整产业结构。(3)通过洞悉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调整来降低市场经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通常都表明了经济发展问题的产生,企业市场经济应洞悉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调整,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运作。

4结束语

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方式,也是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宏观经济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市场进行调节,实现民主科学性,这是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要求,能够调节发展中的不平衡,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给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众多优势,企业只需要根据政策调整发展方向与结构,重视供给端,调整产业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洞悉政策调整来规避经济风险,提升市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宝勤.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139,141.

[2]朱露露.试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5):17.

宏观环境趋势篇9

关键词:战略管理框架

0引言

总的来说,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包括了三个部分,一是外部环境分析;二是内部环境分析;三是战略制定。下面分别阐述战略管理分析框架的这三个方面。

1外部环境分析

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现实的企业环境及环境的未来变化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企业要进行战略管理、首先必须全面、客观地分析和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和出发点来制定企业战略和实施战略管理。通过对企业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的分析,充分认识和把握企业所处的环境状况及可能遇到的机会与威胁,从而在企业未来发展中可以更好地抓住机退,规避威胁,趋利避害。本部分要点包括:①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②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③竞争对手分析。

1.1宏观环境分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要与其周围环境发生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流与转换。离开了与外部环境的交流与转换,企业将无法生存和发展。换句话说,企业生存和发展要受到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企业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小,一般来说,环境力量总是不以企业的意志为转移,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更是如此。因此,企业应该认识环境的状况、特点及变化趋势,并存此基础上去适应它,而不是对抗它。

根据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一般社会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阅素和科学技术因素,它们对企业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或潜在的;二是行业环境因素,包括:消费者、供府者、竞争者、替代产品生产者、潜在加入者等,他们对企业的影响往往是直接的或明显的。

大量研究表明:企业经营行为的改变是行业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行业环境因素的变动又是宏观环境因素驱动的。因此,在分析把握企业外部环境形势时,首先应考察、分析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行业环境因素及企业行为的变化。

1.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它的内容主要是分析本行业中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关系。行业的结构及竞争性决定着行业的竞争原则和企业可能采取的战略,因此,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是企业制定战略最主要的基础。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远不止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它们是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产品的威胁、购买向时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获利的最终潜力。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不会有一家企业能获得惊入的收益。在竞争相对缓和的行业中,各企业普遍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由于行业中竞争的不断近行,会导致投资收益率下降,直至趋近于竞争的最低收益宰。若投资收益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投资者将会把资本投入其他行业,甚至还会引起现有企业停止经营。在相反情况下,就会刺激资本流人和现有竞争者增加投资。决定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1.3竞争对手分析如果一家公司不去监测其竞争对手的各种行动,不去理解它们的战略,不去预测它们下一步最可能采取的行动.那么它就不可能战胜竞争对手。竞争对手采用的战略以及下一步最可能采取的行动对本企业如何行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它是否需要阻挡竞争对手采取的行动,或者竞争对手的行动是否提供了一项新的进攻机会。因此,在确认竞争对手后,必须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2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战略的制定不但要知彼,即客观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也要知己,即对企业内部环境或条件,也就是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加以正确的估计。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是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条件,是竞争取胜的根本。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掌握企业目前的状况,明确企业所具有的长处和弱点,以便使确定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并使选定的战略能发挥企业的优势,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同时能够避免或改进弱点。

2.1内部资源分析

2.2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的重点在于价值活动分析。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把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辅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投人、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企业范围的职能以相互支持。图中的虚线反映了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共同支持整个价值链。出此,价值活动是企业内部各种相互分离活动的织合,决定着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

2.3经营能力分析

2.3.1财务能力分析通过对企业的收益性、成长性、安全性、流动性以及生产性这五方面分析。

2.3.2营销能力分析企业营销能力可以分解为产品竞争能力、销售活动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决策能力等,这四种虽然自成系统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共同决定着企业经营成果的优劣,影响着企业兴盛存亡。因此,营销能力分析通常都离不开对这四种能力的分析评估。

2.3.3组织效能分析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人与人之间、人与岗位之间都需要合理的分工组织。没有组织的人群是乌合之众,是不会有效率的;不合理的组织是朽木之师,是低效率的。只有良好的组织才是精锐之旅,才会高效率。因此,分析组织效能,了解企业管理状况,对战略能力分析而言是很重要的。

2.4企业文化分析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决策方式和战略选择有着巨大的影响。当文化、目标与战略三者协调一致时,就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出于企业文化具有长远不变性,一旦环境变迁而原有文化不能适应时,就可能阻碍企业新目标、新战略的选择与制定,从而成为企业的严重劣势。

2.5企业核心能力分析核心能力又称为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使企业长期或持续拥有某种竞争优势的能力,它通常表现为企业经营中的累积性学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如果把一个公司比喻成一棵大树,树干和大树枝是核心产品,小树枝是业务单位,叶、花和果实是最终产品,那么提供养分和保持稳定的根系就是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的积累、整合过程。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积累与整合,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后,才能为获取超额利泊提供保证。

3战略制定

根据上述的描述,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已经内部环境作出分析,并根据具体的方法作出判断,从而根据判断的结果就可以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

综上为一个企业制定战略计划的整个分析过程,也是战略制定的一个分析框架。

宏观环境趋势篇10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

1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

1.1立足实际进行市场调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式来发展市场经济。因此在面对市场经济发展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依照实际国情来管理我国市场经济。就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市场调节依然是主要的经济管理方式,而企业资源交换分配工作则是市场调节的重要内容。要以宏观经济管理来保障企业经济的健康运行,进一步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1]。

1.2民主科学性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主科学性。在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时,宏观经济管理主要立足于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明确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把握市场实际需求,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总结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市场调查,收集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资料,结合市场经验,总结出处理问题的最好方法,促进企业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

1.3突出效果

宏观经济管理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同时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会对企业的生产分配进行合理的调控,以此确保国家经济发展平衡,扩大国际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2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2.1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社会大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分工十分明确,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紧密,但同时也存在竞争,因此需要依照比例来分配社会劳动,实现社会再生产目的。但在实际中,只依赖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产生的自发性作用是不能满足上述需求的,这是因为无论是地区、经济部门还是企业经济活动,都是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的,如果只依靠自发性作用,会使经济发展失衡,陷入无政府状态。也正是这一客观事实促使国家政府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来管理、控制与调整国民经济的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2]。

2.2发展不平衡的调节

在会议上,主席说道:“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的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就解决该项矛盾。(1)对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调节。主要手段为差异化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参考各区域不同的发展特征出台合适的补贴政策,以宏观调控的方式来缩小区域差异。(2)对各产业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调节。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同时,各产业间的不平衡现象并未得到解决。一些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一些产业却停滞不前,效益低下。对此,要给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欠缺的企业优先配置资源,为其提供支持,使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3]。(3)对贫富差距收入不平衡问题进行调节。我国一直以来的目标是解放生产力,推进生产力发展,消灭剥削现象,解决两极分化问题,以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也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点内容。

2.3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市场的运行速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经济职能转变过程中,政企职能在逐步分开,且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在逐渐分离,国有企业必须要积极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面对这种现象,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需要借助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开展经济管理活动和维护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改革创新工作,从而使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稳定推进[4]。依靠宏观经济管理,对我国市场发展需求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强化市场调节作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市场调节作用下应当努力创新改革,响应国家与政府的号召,不断完善自身经营管理活动。同时,还要加强经济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激发核心力量,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向上发展。

3增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活力的策略

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形势可知,企业经济发展必须依托宏观经济发展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活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在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背景下,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与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要重点研究其所处的宏观市场,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就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指向,企业应顺势而为,利用宏观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推进经济发展[5]。(2)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应重视供给端,通过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视其所处市场环境的需求,以此来调整产业结构。(3)通过洞悉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调整来降低市场经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通常都表明了经济发展问题的产生,企业市场经济应洞悉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调整,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