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旅游管理实践十篇旅游管理实践十篇

旅游管理实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7:45

旅游管理实践篇1

1.1存在的问题现代旅游产业的营销系统、管理系统、服务系统等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在快速的提升.可是,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旅游科学研究对此却未做出及时反应,未及时预测和判断时代社会对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的本科教育依旧以理论教育为本位,重视理论知识,轻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造成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在职业能力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方面明显不足,不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区内外旅游行业前沿水平的专业人才,从而造成了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实际从业能力弱,不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错位.传统教育模式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二是过于重视学院式的应试教育;三是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和教材建设滞后.

1.2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手段.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掌握理解理论知识,增加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计划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性课程较少,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性、基础性知识比重较大,实践性、应用性知识比重偏少等问题.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制约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

1.2.1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设计旅游业要求旅游人才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具体有社会活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这就需要有特点、类型、内容等完全不同的的实践课程与之相适应,以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包括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理论知识的运用、实践经验的积累.而目前大学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偏于表层化,实践教学类型单一,涉及的课程较少.实训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实践教学和公共实践教学的个别课程和环节,如导游讲解、礼仪实训、客房餐饮服务实训等方面.其他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几乎为空白.

1.2.2实训实践平台建设投入有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校内实训室与校企联合办学,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相关实训平台建设不力的问题.由于经费投入有限,校内实训室存在诸多问题.相关实验训室建设无法落实到位.通常情况下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实训室设置较少,只限于导游模拟、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等个别课程的实训实践;甚至有些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基本没有校内实践场所,对学生根本不开展实践教学训练.再者就是实训场所设施简单、缺乏整体设计,仅仅可以开展相对简单的操作训练,不能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校企合作形式简单单一,多流于形式和表面,“产学研”结合有名无实,主要因为旅游产业化运做机制还没有形成,尚未建立自己的研发管理体系,企业缺乏参与共同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同时,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这都使目前的校企合作不能更加深层和有效的开展,从而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

1.2.3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理论教学相比,涉及的单位部门较多,需要多方协调,管理的难度较大.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要求、课程内容设计、考核手段方法、管理规范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今后十年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全面建设发展期.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确立将新疆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着力培育旅游经济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区.这对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2人才资源是确保实现目标的核心要素,可以预见,新疆旅游的快速发展必然形成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保持持续强劲的上升态势.旅游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面临新的发展空间和难得机遇.

2.3当前,培育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已成为建设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的重中之重.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尤其对实践操作能力强和管理经验丰富专业人才的需求尤显迫切.

2.4分析近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很多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改行从事其他工作,这与行业企业对旅游人才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服务地方经济是高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如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培养造就旅游产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已经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重心所在.

2.5旅游业进入门槛低,旅游产品的精品化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我区旅游业不断更新的旅游内容和旅游形式,以及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旅游产品形式从游览观光向休闲度假、专项旅游发展,边境旅游,山地、牧区旅游,文化旅游、特种旅游等新热点的涌现,旅游人才需求出现多样化趋势.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的培育已成为新疆建设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胜地的当务之急,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旅游教育者探索研究旅游教学实践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3改革目标

3.1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改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模糊的定位等现状,旅游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本专业培养适应新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系统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德才兼备,熟悉旅游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旅游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服务、管理及咨询的专业人才.

3.2对本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及工作情况有较清醒的认识.“旅游管理”专业名称对使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对专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从旅游专业毕业之后就是在管理岗位就职工作.学校在施教过程中,把“管理人才”作为培养基准,教学课程的设置也多以管理类课程为主.应重新定位,重新设计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建立校企“产学研融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企业行业一线管理和服务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

3.3以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为线,对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毕业生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广泛的调查、访谈,搜集整理一线人员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方面的想法思路,力求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能体现旅游专业的特点,突出应用性和地域性,以形成本专业特色.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1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加强实践环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旅游行业的需求,突出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明确具体实践教学课程环节、实践目标,确立不同教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形成体系.

4.2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没有一定的课程作支撑,学校特色是难以形成的.开发设计本区旅游特色的实践课程,突出特色.确定今后要编撰的相关配套教材.利用新疆区域独特的文化背景,找到文化与培养人才的契合点,通过对地方综合资源的挖掘开发与实施,促进旅游专业特色的逐渐形成.综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人文特色,开发系列校本课程教材.

4.3不断修改完善专业教学计划,使专业实践时间更趋合理.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和应用性表现在对人才的实践技能和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教学计划的制定要根据该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以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有序为前提,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量,掌握旅游行业的规律和实际情况,在实践课程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的安排设计上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合行业实际.例如结合新疆旅游季节性强特点:旅游相对旺季为每年5-9月,其余时间为相对淡季,实践实习时间安排在每年的6月-9月;学生实践的时间提前到大一,从大一至大四每年的6月-9月都安排专业实习,内容依次为:景区实习、旅行社实习、酒店实习和毕业实习,增加学生到旅游企事业单位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和时间,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学计划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有一定的弹性,因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存在动态性,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仅要立足当前,还要考虑市场未来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4.4实行教师实践制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实践能力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竞争能力的前提和保障.高校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当前的大部分高校教师普遍习惯理论讲授,是名符其实的“学院派”.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建立教师实践机制,加强与旅游企事业部门单位的联系,采取各种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努力提升大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建立“兼职客座教师”,聘请全疆旅游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的资深优秀人才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同时,要求专业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要求专业课教师,赴全疆旅游企业实践锻炼:兼职导游、旅行社经理助理、酒店高管助理等,并根据需要开展合作研究等活动,加强双向互动,提升实践指导能力水平.

4.5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坚持全面发动与志愿参与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广泛发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组织的系列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皆围绕专业教学进行,将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力求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针对性.主动征得地方政府的合作支持,用好教师资源、行业资源、学生家长资源,主动联系旅游相关行业为学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服务,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力求活动实效性.使第二课堂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旅游管理实践篇2

  一、相关概念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顾日国,2007:3~5)。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感官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调査显示: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只有15%的学习者能记住相关信息;如果学生仅参与动手做,那也只有15%的学习者能记住相关信息;而通过视觉,运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表、视频等,则学习有效率达到70%。因此,用听、看、做等多种形式进行多模态教学,通过调动学生阅读、聆听、观察和参与教学等多种感官协同合作可以提高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体验式学习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其中库伯体验式学习周期理论对学习过程周期(learningcycle)进行了独特的分析,认为学习过程周期由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见图1),即具体体验(concreteexperience).、抽象概括(abstractconcep?tualization)、反思观察(reflectiveobservation)和主动体验(activeexperimentation)。

此周期开始于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具体经验(concreteexperience),这种“具体经验”主要区别于我们通过读书等获得的第二手经验,而重点指来自真实世界的体验。Kolb认为,要从我们的经验中学习,必须进人第二个步骤,即对所发生的事进行自觉的反思,这一步他称之为“反思性观察”(reflectiveobservation)。学习周期的第三步是对我们所经历的事物有所认知,即发展意义结构,Kolb称之为“抽象概念化”(abstractconceptualization)。Kolb模型中的最后一步是“主动的实验"(activeexperiementation),即测试这些我们巳经建构完成的意义结构,从而使我们获得新的经验。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授者注重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参与活动获得经验和感受,并和他人共享、交流,最后能加以成功应用。二者主要区别如表1。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正普遍开展课程改革项目。根据市场重新调整开设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并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全方位创新教学模式,以此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毕业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状态。纵观整个课改过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实施的关键,而多模态搬式教学无疑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二、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运用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系统介绍导游基础知识的必修课,也是国家导游资格证的考试用书。该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较为宽广的旅游基本知识、一定的原理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又要求学生在导游讲解过程中能够准确、灵活地应用。由于该课程涉及面较广,文化底蕴丰厚,而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阅历又相对较浅,所以每年在导游资格考试中的及格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视频、模拟讲解、实境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一)课前阶段。根据新课内容,运用图片、视频(通常是介绍篇)等,就学习主题给出背景知识介绍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以便激活或补充学生的长时记忆,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这一阶段的学习也可由教师课前布置工作任务,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二)课堂阶段。此阶段为所学内容的信息获取阶段和意义建构阶段。在此阶段,要进一步呈现与新课材料相关的图像与视频资料。同学们探讨影像资料本身的意义,并确认哪些信息是已知信息,哪些信息是新信息。抑或根据课前的工作任务,分小组进行汇报并进行评价。小组评价之后由教师就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纠正与调整,最后归纳总结,并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原理是什么。

(三)课后阶段。此阶段为学习效果外部行为表现阶段,学生通过导游词编写(guidebook-write)、角色扮演(role-play)、模拟导游(guider-simulate)的手段对信息进行重组、整理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信息获取到意义建构,再到学习效果的外部行为表现,完全符合信息的输人、加工、贮存、输出的认知心理过程,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视觉模态获取时,教师要注意图像或影像选取与设计的合理性,把握好信息差的度,避免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运用

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重新构建新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注重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要,最终实现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协调发展。体验式学习克服了由书本来到书本去、教师视学生为容器一味灌输书本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对所学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立足于从体验中感受知识。因此,体验式教学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它通过强化学生自身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操作、实训,在体验中获取技能、提升能力,从而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就业的目标。

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模拟导游》课程为例,笔者通过创设工作情境,组织开展校园导游、实景考察、模拟训练等体验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种旅游情境或事件,从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经验。例如,围绕学院已有的布局和景观开展校园导游活动。通过“线路设计一导游词创作一线路串许一讲解技巧”的设计思路,全方位锻炼、提升学生的讲解能力。又如对寺庙、园林等景观的实境学习,学生通过“采集信息一分析筛选一串联线路一导游服务一回顾总结一修正方案一结项”整个过程的设计实践,对接今后实际工作过程中从创意、策划、操作到服务的全套流程。概括而言,体验式学习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项目设计。精心设计一个项目并明确传达给学生,如设计一份导游词或旅游产品线路(体验竞争与合作)等。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领会项目设计的意图,明确项目的要求,并体味如何更好地将一项指令明确化、简单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目标设置。这个阶段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目标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设定项目的任务目标;二是定义任务的终期结果;三是制定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

(三)分析策划。这个阶段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学生这时要做的事情包括团队成员的分工和组织、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制定计划的过程首先是团队成员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沟通。通过任务模拟可以很好地学会如何清楚地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最后如何达到共识。

(四)行动体验。这是整个“体验式学习法”中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潜能和创造力无限释放的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感官和认识将受到各种内外部刺激的影响。但由于学生个体的以往知识、经验、情感和刺激程度以及个人需要的不同,他们对刺激的过滤和解释也是不一样的。

(五)成果展示。“体验式学习法”要求每次活动之后,每个团队都要提供最终成果。典型的最终成果包括:模拟导游、报告和方案等。展示时发言人要报告活动的计划、实施过程、团队成员的分工以及做事的理念和方法等。最终成果尽管是模拟的,但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科研经费,使之发挥节省资金、提高使用效益、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作用,已成为我国髙校有效开展科学研究、顺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却是真实有用的。同时,通过展示,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比赛可以使学生的活动得到有效的激励。

(六)回顾与点评。这一阶段是将实际的学习心得加以分析、巩固并与实践环节相联系,也是衡量教师对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和能力的阶段,因此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自己在学生行动过程中的观察对各团队进行点评,用建设性语言和方式鼓励他们处理好正负两个方面的反馈。如果没有回顾或者组织协调的不好,这个方法就会流于形式甚至失去它的价值。

四、结语

旅游管理实践篇3

(一)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专业实践性特别强,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既有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只有具有双师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学工作。目前,我院多数专业教师仍然受象牙塔式教育的传统思想影响,没有认识到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或者有的想迫切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囿于时间、经济、学校现有条件等影响,显得力不从心。学院在这方面投入不够,很少有教师利用假期接受再培训、参加研修会或课程进修并到企业挂职锻炼,没有一人获得国外或国内重点大学访学的机会。学院对教师理论教学和学术科研能力很重视,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重视不够,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较低,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85%的学生认为教师理论传授太多,实践经验缺乏,课堂气氛沉闷,案例分析和讨论不够。因此,我院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堪忧。

(二)校内实验室建设缺乏

实验教学对培养旅游管理应用人才非常重要,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一些职业操作技能是必需的,学校应按教学课程设置相应的模拟实训场所,以完成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演练为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为进入旅游行业工作做准备。但是五年来模拟导游实训室、饭店客房餐饮实训室等实验室一直未申请下来,校内实验环节一直流于形式,教学课时安排多是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传授理论知识,学生抱怨很多,教师授课很被动,影响教学效果。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规范

学院每年为安排学生去实习单位煞费苦心,多年来没有与本地实习的旅游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企业接纳学生的诚意不够,迫于内外各种原因勉强接受下来,要不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没有相应的专人带班及指导,要不让你闲着不分配任务,工作餐还得自费,学生受不了现实的困境和环境的压抑,向带队老师抱怨甚至离开实习单位。再者学生实习时间安排上没有统筹规划,特别是与旅游酒店及旅行社淡旺季的人才需要不相符。每年的寒暑假或者教学计划当中的课堂实验和专业实习都是让学生自主实习,只有最后第七学期前两个月的毕业实习由学校统筹安排,但多流于形式,不考虑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想法

(一)课程设置上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安排

学院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协调好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合理比例,把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分别完成专业技能实习、专业素质训练和专业理论实践三部分内容。课堂实验、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应正确分配在每学年学期当中。根据旅游专业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建议前两种实习可以增加实习次数,适当缩短实习时间;最后的毕业实习建议采用半理论教学半实践教学的方式,把学生的课堂搬到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中进行。实习单位的选择以服从院系安排为主,自主实习为辅,让学生灵活自由选择,使实习为毕业后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做好铺垫和延续。

(二)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教学,应用型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课堂内容传授应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单纯去激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搞学术研究,更要注重鼓励教师走出去锻炼,或丰富旅游经历、或深入旅游行业第一线去调研、去实践,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提升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引进人才方面要考虑具有双师型能力的教师,不能一味注重高学历;也可以积极聘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来校授课或开讲座,及时把一线的实用知识和市场行情灌输给学生。

(三)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

校内实验室能让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及时在校内实训场所中在线模拟,熟悉基本操作流程,强化教学效果。现在正积极申报,争取年底至少批准两个实验室,一是模拟导游实验室;二是饭店客房、餐饮实验室,尽快补上这一环节上的缺失。其实校内实践训练并不是非实验室不可,可以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还可以选择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专业课程在校园后勤管理平台上实践创新教学。比如可以创建校办旅行社,让学生自己管理和经营,教师给以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或让学生在校办招待内进行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各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熟悉酒店的日常管理工作。这样通过校园后勤管理平台上的实践教学,不仅充分发挥学校自有资源,大大降低实践教学成本,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开拓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旅游管理实践篇4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结合本校的教育特色,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逐步下降,更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还有很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人员和研究型人员,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膨胀的同时导致师资力量的紧张,所以很多旅游学系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管、学、学、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这些转行而来的教师中,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们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仅仅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猎得较少,这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出入。因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

   3.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与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较强的管理型人才。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其政策和法规也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滞后一些,不能准确反映出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这样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有效地利用理论来实践。

   2.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在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实践,但采取的形式多为简单的室内实践操作,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有些高校按照本校的师资情况来安排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甚至取消实践环节,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缺乏自身的活力和特色。第二,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实践教学的显着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我国许多高校旅游教育还是沿用普通学校的模式,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遵循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律开展教学。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仍然是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另外,学校与校外旅游企业之间主要靠教师个人或者同学自己联系,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建立起来的实习合作关系也比较松散。在接纳实习生的过程中,旅游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挑选学生,这就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有些旅游企业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可用性,条件略差的学生较难安排到好单位实习,加上旅游单位的条件参差不齐,这就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三、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时至少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导向,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围绕市场培养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根据当前的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旅游专业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要,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三是加强动手训练。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若有旅游课题和项目,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增强其实践能力。四是强调实用原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切教学方式及内容都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2.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课程教学体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在完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逐渐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足鼎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模块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专业课程由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知识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课程模块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所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的场所,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与实际岗位相接近的训练,通过实施模拟性极强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将来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同时,高校也要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等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旅游管理实际工作中。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要开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仅知识性强,而且实践性也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由于目前的任课教师缺少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高校在招聘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时应该有意识地吸引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又能使老师了解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提高其教学能力。另外,还要为教师多提供一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开展学术访问或进修学习,从而更多地掌握旅游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国内外聘请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2008,(2).

   [2]张淑贤,刘海洋.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

旅游管理实践篇5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然而,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仍有一些与实践教学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结合本校的教育特色,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逐步下降,更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还有很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人员和研究型人员,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www.133229.com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膨胀的同时导致师资力量的紧张,所以很多旅游学系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这些转行而来的教师中,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们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仅仅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猎得较少,这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出入。因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

3.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与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较强的管理型人才。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其政策和法规也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滞后一些,不能准确反映出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这样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有效地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2.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在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实践,但采取的形式多为简单的室内实践操作,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有些高校按照本校的师资情况来安排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甚至取消实践环节,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缺乏自身的活力和特色。第二,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我国许多高校旅游教育还是沿用普通学校的模式,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遵循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律开展教学。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仍然是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另外,学校与校外旅游企业之间主要靠实习教师个人或者同学自己联系,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建立起来的实习合作关系也比较松散。在接纳实习生的过程中,旅游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挑选学生,这就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有些旅游企业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可用性,条件略差的学生较难安排到好单位实习,加上旅游单位的条件参差不齐,这就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三、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时至少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导向,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围绕市场培养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根据当前的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旅游专业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要,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三是加强动手训练。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若有旅游课题和项目,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增强其实践能力。四是强调实用原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切教学方式及内容都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2.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课程教学体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在完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逐渐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足鼎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模块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专业课程由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知识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课程模块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所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的场所,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与实际岗位相接近的训练环境,通过实施模拟性极强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将来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同时,高校也要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等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旅游管理实际工作中。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要开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仅知识性强,而且实践性也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由于目前的任课教师缺少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高校在招聘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时应该有意识地吸引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又能使老师了解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提高其教学能力。另外,还要为教师多提供一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开展学术访问或进修学习,从而更多地掌握旅游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国内外聘请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2008,(2).

[2]张淑贤,刘海洋.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

旅游管理实践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理念;立体化实践教学;内蒙古高校

伴随着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招生人数和专业设置也不断增加。随之也出现了一种尴尬的情况:一方面毕业生就业率低、分流到其他行业领域;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却招不到优秀的人才,出现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稀缺的窘境。因此,如何缓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成为制约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很多高校为了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改革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其衔接作用,使学生通过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后就可以达到职业上岗的要求。但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定位不准确、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内容不成体系等。因此,必须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教学,以“高位就业”的培养目标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能力等协同发展[1]。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础的,其目的是不断降低旅游企业的人才流失率,推动旅游业和旅游教育体系健康发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协同创新理念

协同创新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有关创新领域的协同理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了协同创新理念,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协同联盟,共享资源,开展全方位合作,以培养协同创新人才。协同创新教育理念是动态的、开放的模式,以培养复合型人才、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各主体为了各自的最大化利益进行多样化、跨越式的深度合作与资源整合为本质。高校是协同创新过程的主体,政府、旅游企业以及其他旅游科研机构是其协同伙伴,彼此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使得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协同创新理念符合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符合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需要,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实践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二)立体化实践教学概念界定

立体化实践教学是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实践教学整体效用和价值的最大发挥,将实验、实践、实习等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企政协同合作,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以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高位就业”的目标。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符合时展需要的,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既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又丰富了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理论,并能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内蒙古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开展情况

旅游管理专业是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内蒙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内蒙古四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主要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进行调查,分别是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5份,达到93.2%的有效率。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与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结果如下: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现状调查

目前内蒙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有的是学校统一安排,时间比较固定,有的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单位性质也不尽相同。因此,本问卷题目主要针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协同单位及其协同性。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得知,内蒙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协同单位大多都是旅游企业,类型较单一,其他类型的企业及行政单位涉及很少。学生实践教学的协同情况显示,83%的院校与旅游企业进行合作,12.2%选择了其他企业,极少数旅游专业是与科研院所和其他旅游院校进行合作。因此,调研结果(见表1)显示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形式比较单一,渠道较少。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情况

针对内蒙古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情况,本问卷设计4个问题,着重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具体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第一,课堂教学模拟频率较高,大部分旅游院校都开设了相关实践课程,学生参与的积极也较高。第二,短期的专业实习参与频率较低,从没参与过的学生占比为38.8%,说明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第三,旅游实训课程参与程度一般,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参与积极性低,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校外实习参与程度很低,从未参与过的学生占比为44.7%,较少参与的学生占比为32.3%。由此可见,部分旅游院校没有开展实训环节的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主要形式依然是课堂模拟、毕业实习,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参与度较低,没有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有效结合起来,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和提高。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硬件设施情况调查

硬件设施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满意度较低,多数同学认为教学设施条件还可以,部分同学认为不好,反映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硬件条件需要继续完善,要紧跟市场发展步伐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情况调查

关于实践教学师资情况的调研主要从教学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结果显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师资总体比较满意,有非常满意的有11.2%,比较满意的有15.6%,46.3%觉得一般,25.4%觉得不满意。可以看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匮乏,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五)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情况

本问卷针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七门实践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调研(具体情况见表1)。调查发现:首先,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导游模拟实训课程,开设率为73.2%,前厅服务、餐厅摆台、客房服务的课程开设率近50%,说明很多院校都比较重视这些课程;酒水和茶艺服务课程开设率较低。调查结果表明旅游管理实践课程的类别虽然逐年增加,但前厅客房、餐厅摆台等服务技能等必修课程的开设还需要加大,课程内容虽然涉及比较广泛,但是缺乏科学统一的课程体系规划,缺少对教学目标的科学理解,导致实践课程开设比较随意,体系性不强。

三、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科学合理且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展缓慢、效果较差的根源就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在认知方面有偏差,认为只有高职高专的学生才应该去学习实践课程,本科学生应该学习管理知识,出现了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强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很多旅游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开设数量和类别都偏少,未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校中有部分实验室因为设备老化、陈旧且未能及时维护,影响了教学活动开展,也削弱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度比较低。这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起来[2]。因此,培养目标要紧密结合旅游企业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旅游管理专业长期发展等多种需求,采用协同创新的理念,统筹兼顾,构建满足企业、学生、学校多层次需求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旅游院校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首先,实践课程体系不完整。实践教学内容没有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和目标来设置,未能紧密结合旅游市场需求,而是老师根据教学经验设定且内容零散,不成体系。其次,实践教学课程比例设置较低。旅游管理专业是依附多学科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了偏重经济和管理的学科内容,比如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学等,实践课程也仅有前厅客房、导游实训、餐厅摆台等课程。总体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对将来的就业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再次,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建设满足不了实践发展的要求[3]。目前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已经远远落后于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满足不了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上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与旅游企业合作较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匮乏

由调查可知,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大多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很多是经济、历史、政治、文学等学科背景的,没有在旅游企业实战的经历和沟通经验,仅凭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传授。“双师型”教师比例太少,这成为阻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4]。另外,旅游管理专业还缺乏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有的院校虽然聘请了相关旅游企业的人员走进课堂进行实战经验讲述,他们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无法清晰准确地将自身的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况且他们身兼数职,无法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联系,保证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吸纳优秀的骨干教师并建立健全的师资队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匮乏

实践教学基地是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目前实践基地的建设远远滞后于理论教学的发展。表现在:第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规模小,利用率低。设施设备老旧,跟不上社会及理论教学的发展,实训室条件比较简陋,教学软件未能紧跟旅游企业实际发展要求,导致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动手能力不强,参与度不高。其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缓慢,未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5]。

四、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实施对策

(一)建立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高位就业”目标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宗旨与根本目标,也是缓解目前旅游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降低旅游企业人才的流失率。同时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认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而,以“高位就业”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既符合旅游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又符合旅游企业对人才各方面能力的需求,是推动旅游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的强劲动力。因此,该目标体系以“三维立体”教学体系为特征,包括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立体化。“三维立体”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校企联合办学,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如图2。

(二)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立体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首先,完善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材的规范选择和使用有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有重要的帮助。因此,要紧密围绕学生“高位就业”目标,选取紧密联系实践发展要求和职业能力发展要求的教材,注意实用性和系统性。或者鼓励教师、旅游企业、行业专家组成小组共同开发实践教材,这样就能够将实践教学目标、方法、知识等有机编排在一起,兼具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不断推进实践教材建设进步[7]。其次,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图3)。以协同创新理念为背景,结合专业发展需要逐层递进培养,实验课和实训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校外实习则培养学生面对风险、问题时的应变能力,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实现“高位就业”的目标。

(三)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旅游专业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协同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强有力保障。首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注重培养实践能力与经验。对于现有的缺乏实战经验的师资力量,可以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到相关旅游企业进行实战锻炼,以积累丰富的经验;或参加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还可选派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到国内外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操作规程,为实践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8]。其次,优化教师队伍层次结构,注重人才引进。旅游管理专业在招聘新进教师时不仅要招聘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学术型人才,又要吸纳有丰富阅历的专业人士,还可以聘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或一线服务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或者聘请相关旅游企业,比如国际或国内高星级酒店总监、旅行社经理等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总监,用他们的实践经验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

(四)不断进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完善

1.不断强化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场所与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训室等,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校外实习基地包括旅游实践中心、旅游企业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开展,适应了当前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为“高位就业”奠定基础。2.推行国内国外双向实习、双向就业渠道。目前很多旅游院校派学生去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主要的实习单位是酒店、旅行社和相关的企业,实习单位的层次和规模参差不齐,在实习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比较低、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低等,这些问题都暴露出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因此,旅游院校的发展要引入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需要放宽视野,不断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进一步推进地区与跨地区间的旅游实践教学合作,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验,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内外旅游企业的建设中去,为将来就业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而且,要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开展与国外旅游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打造国内和国外的双向实习就业渠道,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国际视野,又可以为学生就业打开国际市场,深化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9]。

(五)校企政协同合作与发展是必经之路

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校企政协同合作的方式,是实现“高位就业”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各高校应主动出击,实现与各大旅游企业、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各科研院所等的密切合作,尽力得到有效的政策和资源扶持,为实践教学保驾护航。其次,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10]。旅游院校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旅游企业考察学习,并结合旅游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工作,既为旅游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经营利润,又能以科研促进教学。校企政的深度合作是推动旅游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总之,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而开展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既解决了理论课程的枯燥,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缓解了旅游人才培养和实际需求错位的矛盾。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真正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高位就业”的目标。希望内蒙古各高校能够充分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彻底摈弃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内蒙古旅游教育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鉴.实践教学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70-173.

[2]王建民,谢芳.实践教学指导[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53-57.

[3]游上,郭松林.旅游本科立体化教育模式创新初探[J].西昌学院学报,2005(4):125-129.

[4]张金霞.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教研探索,2008(4):44-45.

[5]谭白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2005(5):118-119.

[6]陈丹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和实施途径[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6):119-120.

[7]杨艳丽.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53-154.

[8]伍鹏.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2011(1):94-98.

[9]张维梅.旅游管理专业“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3):104-105.

旅游管理实践篇7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1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概述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旅游的全面升级和转型,旅游管理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专业。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实践能力薄弱,难以满足现实发展需要,中职做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如何在旅游专业教学实践中有效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成为现实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平衡发展,可以对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与自身职业发展相联系,提升专业认可度和满意度;搭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桥梁,将旅游应用技能和技巧融会贯通;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应变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2当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中存在问题

2.1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全面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实践中片面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知识实践应用的指导和训练,忽略相关内容衔接学科学习;缺乏与社会、企业的有效对接,实践基地与平台缺失,无法完全满足相应市场需求,影响整个旅游行业后续发展。

2.2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不明确,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旅游管理整体综合性较强,实践教学需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现实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教学目标设置缺乏合理性,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学生对自身职业特点和发展方向缺乏正确认识;基本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不合理,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反馈缺乏有效的关注与改进,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2.3教学模式呆板单一,实践技能训练的时间不足

旅游管理所涉及的知识层面较广、实践性强,学科内容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文化学、地理学等学科,需要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刻理解,然而在教学安排中,实践课程课时比重占比较少,缺乏充分的训练机会,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激发,难以学以致用;实践课程指导师资水平不高,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教法研讨,缺乏有效的学法指导,缺乏对学生相应的鼓励、细化指导;教育教学手段单一,沿用传统说教、灌输式教学模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不足,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进度缓慢。

3提升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水平的对策

3.1重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融合重要性

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要高度重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实习基地和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构建学校与旅游部门、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分析旅游业发展动态,充分调查旅游行业开展旅游项目策划、宣传管理等讨论,促进学生勇于创新,活学活用;合理设置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课程,注重课程设置弹性,传授自然、地理、历史、礼仪等知识优化学生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2明确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要针对区域旅游行业要求,加强与旅游企业合作与沟通,制定切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开发应用型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培训方案,为学生提供实践、见习、实习的岗位;强化学生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式,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切实提升学生旅游专业管理知识、服务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评价公开透明,合理设置学科理论基础、专业实践技能、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内容的考核评价;加大过程考核与双向反馈,加强与学生沟通,重视教育教学反馈,实时采纳学生评价意见并及时改进教学。

3.3活化实践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要深入研究专业要求,构建由行业认知、专项培训和综合实践的实践认知和训练体系,运用模块化、专题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特色,采取完整的、多层次的模拟实训、顶岗学习、毕业实习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组建由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业界导师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发挥兼职老师的从业经验优势,提升教师实践指导实效性;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促进教师先进教学理念的形成,鼓励教师参与兼职服务、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教学指导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及策略,活化实训方式,优化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旅游模拟场景实训,开展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大赛,组织学生观摩实习、参与企业旅游景区顶岗实习,以多样化、体验式的教学实践模式提升学生对旅游管理的理解;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微课教学、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了解相关业态的基础知识,弥补教学地域和时间限制。

4结束语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要促进专业教学与实践融合发展,全面认识实践教学重要性,明确培养目标、活化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综合的实践培训体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文娟,李荣华.浅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交际,2018(23).

旅游管理实践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09)07―0065―03

实践教学是旅游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安排的核心。无论是已毕业的学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很明确地认为目前高职旅游教育的弊病主要集中体现在“缺乏职业技能实践”,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说得上是“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应该是实践教学,应该围绕实践教学来进行当前职教课程改革,才能满足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离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实践的时间和内容都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预定的要求。已定的实践计划无法开展、实践的内容过于单一、实践的时间远远不够、实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性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通过对“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这一课题的调查研究,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操作性的建议。

一、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出既有专业水平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应用性人才,是我们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我们处在相对偏僻,旅游业发展欠发达地区的院校,这些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

1.实践的学时不够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的统一。充足的实践课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在高职教育中学生的实践教学课时应占到总学时的1/3以上。而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教学计划上实践课时虽然可以达到40%~50%,但是真正的付之于行动的课时却远远不能达到这个比例。学生大部分的实践都留于纸面,以讨论、作业等形式出现。对于高职教育中所强调的对学生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操作技能的实践课时的目标,远远不能达到。

2.实践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

目前,明达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仅仅挑出几门技能训练和毕业实践学习作为实践课程,如《饭店服务技能》、《导游服务技能》,其它的大部课程的实践内容都只能留于纸面。实践的内容不能有机地贯穿于大多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实践的内容比较单调。

3.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育观念、理论研究及投入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目前的实践教学已经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虽然是高职高专教材,但大部分只是本科教材的简化,理论体系并没有更多的改变。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旅游实践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不能进入实践课堂。在走入社会的时候,学生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

4.实践层次较低

明达学院旅游系正在建专业的校内导游实训基地,目前学生无论是短期的见习还是毕业顶岗实践学习,主要都集中在酒店的一线服务岗位。实践学习的内容比较单调,实践学习的层次不是很高,实践学习的单位比较单一。这样的局面也造成了很多的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不高。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细化目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许多东西要学,在主导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应把具体内容细化,使学生实践学习更有针对性。如在饭店实践学习,由于实践学习饭店不希望学生常换岗,学生在一个岗位上往往一干很长时间,缺少对其它部门、其它岗位的了解,实践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

5.企业实践教学效能不高

学生在酒店实践学习,学校派一名专业教师或企业派一名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处理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这样,学生出现问题时由学校或企业专任管理教师负责并协助处理,不能完全锻炼学生工作能力和其他各种在工作岗位上需要的能力,不能使学生接近社会,达不到社会实践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在实践学习期间有依赖性,出现问题选择逃避,实践学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接触社会,进入顶岗的角色,达到学校和社会的过度,但是现存的管理方法,锻炼学生的效能不高。但不采取这样的办法,学生又很难管理,很多突发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容易有后患。

二、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现代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要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而且要重新制定各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方式方法,还要严格要求、强化管理、保证质量、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建立起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加入到课程教学和毕业实践学习之中,使实践教学立体化,形成认知实践学习模拟实践学习节假日导游实践学习专业实践管理实战等全方位学习过程。

(二)拓展和完善实践教学领域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以酒店的内容来取代旅游管理实践学习。所以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安排上,应该兼顾旅游管理专业在旅游企业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景点、景区开发规划设计等内容。

在旅游企业管理实践教学方面,应制定出旅游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践教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践教学,娱乐性企业(大型娱乐场)服务与管理实践教学、休闲性旅游企业(高尔夫、登山和攀岩俱乐部等)服务与管理实践教学的详细计划和方案,实践教学指导者应根据学生就业意愿和自身适宜性进行针对安排;在导游服务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上,可围绕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工作来进行,制定一套可行的现场讲解和带团服务流程的工作细则,与多家旅行社联系,接收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旅行社经营和管理实践学习。景点、景区开发规划设计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上,应侧重培养学生规划制图,景点布局与构思等方面的技能,并聘请相关专业人员现场讲解演示。

(三)走产学一体化的道路

产学结合就是协调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与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两者的关系。学校应与旅游业界之间,牵线搭桥,参与企业咨询和管理,促进和推动旅游高校和旅游业界之间的合作,从业界取得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支持,使两者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双赢关系。

1.改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条件

改善明达学院校内现有的红楼实习宾馆的实践教学条件,使其具有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建立模拟导游实训室,让学生对旅游景点进行实景模拟讲解,通过实训,学生能够了解导游讲解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导游讲解水平,为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办校园模拟旅行社,学院投入部分经费创办校园模拟旅行社,模拟旅行社实验室可以基本按照旅行社的公司机构进行仿真设置。包括顾客接待、线路推介、旅行社公司结构和管理规章制度、外联、经理办公室等相关工作部门和工作流程,可供《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相关课程开展教学模拟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对旅行社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提前适应旅行社工作环境,帮助学生提高旅行社实际工作的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它们配合主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提前获得旅游企业操作训练,并感受到旅游企业的氛围,为形成良好的行业素质打下基础,为学生提供与旅游企业交流的平台。

2.建立校外产学合作基地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加快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前提。作为为全校服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增加人手,加强职能。就业指导中心在进行就业指导,就业统计等工作之外,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派人走出去,加强与各单位的联系,为全校的学生和社会企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系部应积极拓宽办学思路,为企业定点培养人才,让定点企业成为学生实践基地和课外活动基地,为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提供广阔的舞台。学校可聘请这些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和技术骨干为我院客座教授,经常邀请其来校开设讲座,甚至可聘请他们担任相关职务,参与教学管理。学校也可自办旅游企业,使之成为学生的重要实践学习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也可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为今后的旅游研究积累经验,这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四)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本专业教师不光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加强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开设时间较短,学校缺少相应的产业支持,而明达学院又地处旅游业相对落后的苏北,教师的实践机会较少,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应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如,有计划地派教师外出进修;到全国知名的酒店、旅行社或风景名胜管理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实现融教师和技师为一体的“双师型”素质的目标。

(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技能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是实践,而实践管理制度是否适应技能培养的要求,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技能培养质量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能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明达学院旅游系应该结合系部的实情,建立“以人为本”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全系师生在实践教学中能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对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组队、纪律、考勤等方面要严格要求,同时也要做到实践教学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因素,该放的放,改抓的抓,有严有松,恰当合理。

(六)加强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新型的鉴别学生实践优劣的方法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技术、严密的测评过程和客观的评分标准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判。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过程中,要运用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带队教师评价、实践学习单位同行评价、实践学习单位顾客评价、实践学习单位上级评价等方法构建全方位评价机制,通过实践学习报告的评价、事后实践能力的考核、全角式的跟踪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践学习时的工作态度、钻研精神、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旅游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它涉及到众多的学科,因此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保持一定理论高度的同时,必须加强本专业的实践性课程、技能课程模式的创新,这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专业本身特色所在。为适应旅游人才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的需要,旅游专业应积极探索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构建旅游高职教育实践模式,加大力度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陶红.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旅游管理实践篇9

关键词:应用型;旅游管理;实践能力;情景教学

现阶段,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与此同时,旅游业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我国旅游局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想促进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从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入手,不断提高旅游人才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满足新业态要求。不过,在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却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这也造成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在经过长期的学习后,往往会因实践能力不足而无法有效适应新岗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其自身有着极强的情境性与实践性,只有在具体情境的支持下,才能使旅游管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为此,以下便对课堂情景教学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了该教学方法在提升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实践能力中的具体应用,最后针对该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课堂情景教学方法介绍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将某一具体情景引入其中,通过场景对知识进行直观而形象的展现,使学生能够通过感官体验来对知识进行获取与理解,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机能,使其感受到情景氛围中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情景教学法需要应用到图片、多媒体、音乐、故事以及身体语言等要素,并将其与课程内容进行结合起来,以此实现对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通过情景教学,可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有效启发,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课程中较为抽象且专业的知识技能,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情感、行为与表达之间的一致。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情景教学法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此引入相应的教学情景,这种情景是具有较强情绪色彩的,学生在该情景中能够对导游带团的场景进行直观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培养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及导游能力。在旅游管理专业中,通过情景教学法,能够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仿佛身临其境般锻炼其导游技能,此外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勇敢地对自身情感进行表达。

二、以提升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情景教学研究

1.情境体验。在以提升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情景教学方法需要创设相应的情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各个旅游景点进行实地参观,并通过导游讲解来提高学生对景点的感性认识。在教师或讲解员的讲解基础上,学生可掌握各个景点的第一手信息,而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在参观后编写这些景点的导游词,使学生在导游讲解中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2.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情景教学,可由一名学生扮演导游,而游客则由其他学生进行扮演,使教学活动能够以情景剧的方式来进行,在该活动中,学生扮演的导游需要手持导游旗,而扮演游客的学生则需要背上旅行包,使教学情景能够变得更加形象和真实,通过导游与游客之间的表演,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旅游业的热爱之情。例如,在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时,学生应结合具体的季节变化来对旅游线路进行相应的调整,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假期及节假日情况来对短途、长途旅游线路进行调整,通过调整旅游线路,以此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要求。不过,如果缺乏具体情景,这种教学便会显得非常枯燥,而当引入具体的教学情景时,学生通过对旅游线路进行调整,以此更好地服务于游客,使行程得到更加合理的安排,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改变了枯燥的教学氛围,而且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并且充分感受到旅游工作需要付出的艰辛。3.语言训练。在旅游管理中,导游经常要和游客进行思想交流,而这种思想交流往往是需要利用导游语言来完成的,通过导游语言,能够使景点文化的讲解与传播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其表达力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对于导游语言来说,其不仅仅体现在口头语言,同样还体现在书面语言、态势语言以及副语言之中。对于导游而言,其能否正确运用导游语言,将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课堂情景教学在本科旅游管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1.存在的不足。在以提升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情景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应用优势,不过其在应用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设施设备的局限性,许多教师都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而情景教学是需要利用相应的教学设备才能完成创设的,因此高校需要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等,使具体的教学情景能够得以顺利创设。第二,学生心理问题,长期以来,旅游管理专业一直都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并且考核方法上也是以笔试为主,这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从而造成其在情景教学中演练时出现紧张、害怕等情绪。2.解决方法。在以提升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需要积极推广情景教学法,在教室中引入教学设备,并聘请旅游业中的工作人员进行校内授课,将自己在工作中的旅游管理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能节约培养成本,同时也有助于情景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创设情景时,需要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来进行,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这样在学生的配合下,才能使情景教学的实施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在培养旅游管理学生的实践能力时,还要由具有经验的双师来进行实践教学,高校可组织校内教师进行顶岗实习,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在情景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旅游管理实践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实践

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作为高等旅游管理教育机构,都应该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的进行模式创新,并将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为学生,不断优化学校实践教学环境。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很强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业成为大部分国家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行业发展中最迅速的一个。据预测,世界旅游业的旅游人次量到2020年将升至15亿。蒸蒸日上的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对市场上的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竞争优秀生源,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各大高校也必将对实践教学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严格实施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行动中势在必行。

一、明确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责任

为了使各种制度以及考核标准实施的更加顺利,各个院校在实施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把责任与任务分配到个人,并要明确实践教学管理的岗位职责等相关内容。此外,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研教学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另外,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各个院校也应该从各个方面制定好应对措施。首先,旅游业是一种服务性非常强的行业,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于大自然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所以在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一种要求。其次,要定期召开专题交流讲座。现代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要紧紧的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开阔眼界。在定期召开的交流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以保证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和有益性。再次,要在考生入学时就注意加强入学面试考核。目前很多学校注重只有分数,却忽视了面试这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的是操作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才,而不单单是分数高的学生。所以各个高校要严把面试考核关,录取一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

二、加强实践训练,提升能力

见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实践要求较强的专业课,为了达到教学的直观效果,可以到校企合作单位这一真实的环境中去训练。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中讲到客房的类型时,完会可以到旅游酒店实地参观,使学生既了解客房的类型,又通晓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和特色,教学效果更直观有效。对于所涉及的基本实践,如果校内实训室比较简陋,设施设备跟不上现代化饭店的要求,就可以充分利用旅游淡季或在企业业务相对较少的时候如在餐饮部两餐之间的空暇时间,凭借旅游企业的实际环境进行训练。并且可以通过协商由企业选派优秀员工进行标准化操作示范,这样既节省了学校的开支,同时对学生的实训又有真实感,效果非常好。此外,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周末、旅游黄金周,假期以及校企合作单位有特殊需要时,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引领学生到有关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人力不足的问题,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提前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本学期,我们已经开始尝试机动实习的方式。如酒店有大型宴会或景点、旅行社有大型的接待任务,只要解决好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冲突,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情景有了直观的了解,课堂上的气氛更加活跃,加深了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职业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搭建广阔的平台

目前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也具有实际意义。但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实验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验室普遍设置少,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旅游管理教学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二是设施设备简单、落后、缺乏环境氛围。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客观上,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育人的有效开展。目前,旅游高校的校外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此,实践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最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具体体现为旅游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学校在旅游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