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十篇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十篇

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9:56

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篇1

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确立的专业培养目标绿色内涵

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目标的绿色内涵

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的园艺业主要包括高效精品种植业、绿化生态型园艺、旅游休闲型园艺等。产品的绿色化开发,生态化和设施化生产,成为高职园艺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核心。

产品的绿色设计目标: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根据绿色要求选用植物、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优良品种,特别是能选用对本地环境、绿色建设有明显作用的品种;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在已有园艺产品中融入绿色元素拓展新的功能或改进生产技术;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根据城乡绿色发展要求,设计小型园艺园及其产品。

产品的绿色生产目标:能根据园艺产品的要求,解决新品种、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设备的引进与转化,能编制生产方案;能根据本地区水源、土壤、空气、肥料特点,掌握果树、蔬菜、花卉生产过程中的绿色专项操作技术,如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治等技术;能按技术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并对生产效果进行检查和技术总结。

产品的绿色经营目标:能根据绿色法规、绿色标准,确定产品的绿色品质,按照产品的绿色分级制度定位市场目标;能根据产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组织形式和渠道,运用电子商务等技术,进行绿色销售;能以绿色为品牌,实施宣传、促销、体验等品牌销售策略,开展品牌管理。

创新创业理论基础目标的绿色内涵

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的高职园艺专业,要实现创新创业实践,需要有以绿色为基础的理论知识。

专业基础理论:以绿色为导向,整合《土壤学》、《农业气象》等专业知识,形成植物生长与环境的专业理论知识;以绿色为导向,形成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基础理论知识;以绿色为导向,形成智能园艺设施、自动化园艺植保机械等专业理论知识;以绿色为导向,形成田间试验基本理论知识。

企业经营理论:以绿色为导向,形成营销渠道、促销等营销专业理论知识;整合农业法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基础等理论知识,形成企业经营基本理论知识。

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目标的绿色内涵

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的高职园艺专业,要实现创新创业实践,需要有以绿色为基础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保持对绿色和环境保护的浓厚兴趣;第二要具有追求绿色发展的创业精神,吃苦耐劳,擅长与人合作;第三要具有现代开放意识,适应信息和对外开放环境。

建构以绿色内涵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绿色创新创业课程和项目的开发

园艺技术专业包含了果树、蔬菜、花卉的生产与经营,按照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绿色内涵的要求,以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经营为导向,建立“市场调查、产品创新、方案设计、组织生产和经营、总结改进”的流程,开发课程和项目、组织内容。

绿色产品设计课程开发。如,室内园艺产品设计课程开发。长三角都市经济发达,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场所都需要有现代室内绿化来改善环境、修身怡情。通过对上海浦东现代商务中心、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杭州求真知园林绿化公司和杭州、南京、湖州等地小区居民的调查,通过对荷兰、德国等发达国家室内绿化经验的借鉴,把课程定位在“室内环境”、“园艺植物”与“培植用具”三者有机融合。针对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室内空间,把平面种植与立体种植结合起来设计;根据环境改善的实际和人的爱好,选择多样化的植物品种;培植用具综合艺术、观赏和使用价值。为此,课程围绕“室内环境”、“园艺植物”与“培植用具”组织内容体系。

绿色产品生产课程开发。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课程开发。在长三角地区,无公害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主要通过设施农业组织生产。通过长三角地区的考察和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经验,课程建立了“无公害环境建设;温室建设与环境控制;堆肥、肥料、基质;播种、育苗与苗期管理;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内容体系。同时,以产品绿色设计和绿色生产课程为基础,开发经营创业课程。

绿色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与教学

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中,建立学习团队以适应园艺专业不同的学习内容,适应创新创业的细分需求。

一是组织团队开展顶岗实践,对创新创业方案进行调研、调整等,确定团队的细分项目。根据长三角的实际,涉及的领域主要有:种苗生产技术、苗圃建立与经营、种苗生产、苗木管护等;企业单位、住宅小区、城市空间绿化的建设与养护;建筑屋顶与其他空间的绿化。结合苗木生长发育规律开展顶岗实践,实施“林园、课堂、考场”的一体化。

二是根据团队的实践,进行生产技术的专门学习。园艺绿化营造与经营技术、营造林规划设计、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识别、种类鉴定、调查及防治技术等。

三是面向市场,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的准运行。创业项目要解决好团队的组建、资金的筹集和物资的安排等问题。项目实行独立核算,可以优惠租用合作单位的物资、场地等。

四是开展项目拓展创新。项目运行中,要边实践、边学习、边改进。更新产品概念、内涵,改进技术,提升产品功能,改进营销方法(或增加新的市场),改进组织流程,降低团队内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减少项目扩张过程中日益增加的市场交易成本等。撰写项目阶段性发展报告。

绿色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与运用

专业理论学习与项目的开发、实践相结合,学习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引进使用能力,学习植物生长与环境知识、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园艺植物田间试验技术。同时,结合实践,在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总结阶段,分别开展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

加强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学习制定生产计划,指导农户进行生产和组织管理农工;学习组织落实种植面积和协调收购产品,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学习利用网络技术、英语等手段独立获取、处理信息;学习现场分析、解决问题。

建构以绿色内涵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融入产业发展,建设教学型校外实训基地

与产业和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一是国家政策、社会投入、行业交流建构了产业的绿色发展。近年来,国家补助、社会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园艺产业的发展,仅江苏省2007年园艺型农业园达到334家;年度举办的长三角园艺论坛成为绿色产业趋势和绿色生产技术交流平台,各种节庆和会展成为产品创新和交流的平台。二是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构了企业的绿色发展。苗木、花卉企业形成了“公司+农户”的格局,绿色产品的品牌不断增强。通过这种模式,种子培育、地被植物、景观庭院花种和园林苗圃等产品的生产、批发零售及进出口业务整合在一起。绿色蔬菜则形成了“政策扶持+基地+农户”的模式,城市周边地区建立紧密型生产基地,县域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基地。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化建设。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情境对于应用范围的决定作用,认为应用范围是由与学习情境相关的“使用情境”构成的,学习情境与使用情境的要素相似,学习的迁移就容易发生。结合创业情景的特点,建构主义理论对于高职创业教育至少有以下启示:第一,学生创业素质能力,要在与创业实践相似的情景中培养。传统的学校学习环境以及一般的技能教育环境都难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二,按照逐步培养的观点,高职创业教育要建立从相对简单环境到相对复杂环境的过程,在简单到复杂的创业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合作社、农场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从职业岗位到创新创业的成长路线图,确定关键成长点,把路线图和关键成长点纳入校外实践方案。

面向绿色发展,建设校内生产性、创新性实训基地

一是建设以绿色生产技术训练为基础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绿色生产和监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整合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实训,规划组建环境生态监测、生物防控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实验实训中心。按照生产流程建设实训基地,按照教学规律建设现场教室。校内实训中心和基地要按照生产实际的流程和要求进行实训室建设。如,检测中心要按照“检测任务-检测任务单-检测实验-结论报告”进行规划和建设。此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环境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按照教学规律建设现场教室,为“目标引导、讲解示范、实践操作、讨论互动、结果展示”等教学环节创造条件。如,以示范性绿色样本作为学生操作的标准,要有便于师生互动的空间和媒介、绿色实践作品等。

二是建设以长三角园艺绿色发展资源库为基础的实践方案设计学习平台。为了全方位吸纳社会优质资源推动创新创业教学,联合长三角园艺行业和著名企业,借鉴国际、台湾地区、国内其他地区的先进案例,以长三角绿化苗木、绿色蔬菜、花卉的先进产品为参考,以技术、信息、创意为要素支撑,建构方案设计的学习与创造平台,供教学和培训使用。

三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按照校企合作和生产企业的基本规律进行管理。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建立规范的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管理严格、科学、合理、规范,按生产流程、工艺流程、技术流程来安排课程实训项目,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建立“协作型”、“合作型”、“自主管理型”实训基地,使生产性实训基地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面向绿色发展,建立园艺创新创业孵化器

经过方案的策划和生产技术的准备,学校还需要对创业项目进行孵化,从创业项目运行、条件创造、业务指导等三个方面进行培育。建立创业项目的绿色评估、规划立项、运行管理、终止转让等一系列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和实施大学生园艺创业项目申请流程、大学生创业公司转接流程;建立创业资金资助制度,引导企业家投资优秀创业公司,建立基本设施廉租制度,完善投入、退出机制,扶持创业公司开办和运行。根据创业公司产品(业务)设计、运行方案策划、公司业绩等方面的情况,确定扶持的力度。三是强化教师、企业家对创业公司业务开发和运行的指导。

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篇2

方   案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1年省财政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皖农计财函〔2021〕421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蔬菜标准园创建,推进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科学化管理、品牌化销售和区域化合作,建设设施配套齐全、技术体系健全、生产供应稳定、区域特色突出的蔬菜生产基地,全面提升蔬菜市场供应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发挥蔬菜生产在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标准园区产量和效益比非标准园区平均增加10%以上,化肥农药实现减量增效。

二、创建要求

(一)申报条件。项目申报及实施主体为县域内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蔬菜生产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创建完成后,对照创建内容,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财政奖补(具体奖补数额以省、市相关文件规定为准)。

(二)项目实施基本条件。蔬菜标准园生产基地要求相对集中连片,设施蔬菜标准园面积不少于100亩,露地蔬菜标准园面积不少于500亩,食用菌标准园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园区内布局合理,水、电、路、沟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土壤、空气、灌溉水符合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要求。

(三)项目实施内容及奖补资金使用范围

蔬菜标准园创建单位要结合实际,选择以下2-3个环节实施。项目资金使用方向,主要用于创建环节配套。

一是标准化生产。建立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推广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生态技术,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菜园土壤连作障碍综合治理。

二是商品化处理。建设农产品采后处理场地,配套田头预冷清洗、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初加工以及防护等设施,提高商品化处理能力。

三是科学化管理。完善投入品管理、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合格证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制度,配备产品快速检测设备,确保产品质量。

四是品牌化销售。标准园内销售的产品实行统一编码管理、统一包装和标识,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或行业标准。

五是区域化合作。融入长三角区域蔬菜产销合作,建立长三角绿色蔬菜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展开长三角区域产销对接,示范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四)项目完成时间。2021年11月底前完成项目创建所有内容,12月10日前完成项目验收、公示及项目资金拨付。

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篇3

特点:通过土地流转,在城市周边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区域,并融入休闲、娱乐等元素,同时打造田园风光以吸引受众。

作用:满足现代都市人亲近自然的心理;带动乡镇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城市功能;是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一个很好载体;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的问题。

案例:北京国际蓝调庄园。以种植蓝莓为主线,提出“蓝色浪漫”的休闲文化创意,突破传统手法,根植于农业特色水果种植,成功的将休闲娱乐功能融入农业生产中,并使其与传统农家乐旅游区别开来。

2农业综合体

特点:在农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服务功能,以农业为依托,集合工业、旅游、创意、研发、商贸、储运、地产、娱乐、会展、博览等3种以上的相关产业为一体,在进行农业生产以及产业经营的同时,展现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从而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产业综合体。

作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传播现代农业理念,促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形成产业集聚、功能互补的良好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案例:延庆农场强调以农业为载体,立足农业产业化发展,将衍生产业与休闲度假功能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北京市大区域农业综合体开发的一个典型案例。

3田园城市

特点:可以是一个乡镇、一个村落或者一个园区,在规划上却满足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功能,而农业是作为提升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环境的一个版块;国内侧重于对城市周边乡镇的改造,使其保留农业田园元素,在不破坏当地风土环境的前提下打造出具有城市功能的乡村田园。

作用:是解决城乡统筹问题的重要手段;它提升了区域的城市功能和地块的品质与价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保留了田园元素,维护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案例:北京都市田园带、成都的198、提出打造田园城市和优美小镇的西安等等,通过这种更新拓展,城市将得到新的发展空间,带动了城市的休闲化开发与升级和人居生活的极大改善。

4沟域经济

特点:利用“一沟一品,一域一景”的特色农业景观,并以此为模式扩展至其他地域经济,利用地理优势开发特色农业项目,依托特色农业项目开发旅游业,并通过旅游业撬动当地经济发展;一般在沟域内规模化开发鱼塘,或者大面积种植果树等赏花摘果,立足农业、林业或者渔业,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通过旅游带动农业发展和品质提升,打造特色休闲农业。

作用:是北京及河北地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模式;是集生态建设、沟道治理、生态产业培育和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创新型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以此为借鉴,针对特殊地域寻找特色,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功能完善,既可打造出更多经济模式,如水域经济、河域经济等,在更广泛的区域应用。

案例:北京怀柔不夜谷沟域经济提出发展水岸生态文化休闲经济,突出生态休闲与文化聚集的概念,打造北京生态友好性与资源节约型示范区名片。

5大园小镇

特点:“大园”是指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成熟的或者正在规划的大型农业园区,而“小镇”则是符合园区特色和整体风格,满足园区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服务配套功能的新农村建设、旅游地产开发,或用以突出园区特色的重点项目。

作用:避免在景区规划过程中涉及农村拆迁和农民转移问题,有效地控制开发成本的同时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渠道;对于合理利用园区资源,统筹规划农业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丰富园区特色与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案例:海南三亚亚龙湾玫瑰谷项目中玫瑰风情小镇原是一个黎族同胞聚集村,通过对当地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出一个与亚龙湾国际玫瑰谷互补的国际玫瑰风情小镇,小镇为玫瑰谷的服务保障,玫瑰谷则可成为小镇的后花园。

6休闲农业聚集区

特点:旨在于大城市近郊打造一个休闲娱乐区,基础上依托农业,而又不局限于农业本身,与其它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相比,它更侧重休闲娱乐功能以及农业体验功能,所提供的服毡局噬嫌肱┮迪喙兀但是大于农业本身的价值。

作用:形成服务产业链,提高附加价值,带动区域化发展,完成农业产业化升级和产业调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充分满足城市人群亲近乡村、渴望自然的心理。

案例:云南开远凤凰谷以第三服务产业带动第一产业的经济升级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服务产业链,特高附加价值,带动区域化发展,并且大幅度的提供劳动力就业,解决三农问题。

7国家农业公园

特点: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进行,在农业内涵中融入城市公园的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从而使农业具有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休闲购物、怡情益智等多种功能。

作用:游客可以在游览风景的同时获取农业知识,甚至可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农家生活,感受乡土文化。它的设计更具景观性与布局性,将公园建设与该区域农业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在展示农业文化的同时创造了收益,休闲娱乐大众的同时促进农业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果农增收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集成技术推广应用为手段,本着节本、高效、安全生产原则,充分挖掘我县资源条件,切实增加果业科技投入,用技术升级引领我县柑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产增收。

二、目标任务

1、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全县4.6万亩脐橙果园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其中,2011年标准柑橘园创建面积1.5万亩(具体创建任务分配见《县2011年果业工作意见》)。

2、采用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先进的标准化技术成果,规范果农和企业的生产管理行为,确保果品质量安全,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

3、完善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4、推广应用新技术,实现果园的标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肥料、农药等投入品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风险。

5、实现“六个百分之百”,即实现标准园100%生产资料统购统供、100%种苗统育统供、100%病虫害统防统治、100%产品商品化处理、100%品牌化销售、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县电视台、通讯、手机报、培训班等各种形式,加大对标准柑橘园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让每个果农、企业充分了解标准柑橘园创建的意义、内容和方式方法,号召和鼓励果农、企业积极深入开展标准柑橘园创建活动,营造标准柑橘园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科学布局

综合考虑产业基础、技术力量、果农积极性、交通条件、示范区等不同因素,将标准柑橘园创建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果园。各镇要抓好集中连片100亩以上柑橘园的创建,并以规模化标准园为核心由内向外逐年推进标准柑橘园创建活动。全县重点创建朱坑果业小区、学罗坑小区、华明庄园等千亩标准柑橘基地,力争创建1个部级标准柑橘基地。

(三)培训指导

县果业局要分季节、分层抓好标准柑橘园创建技术培训,让每一个果农、企业充分掌握、应用集成新技术,自觉规范行为。聘请科研院专家教授举办标准柑橘园创建专题培训班,提高全县柑橘园创建理论水平。组建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制定技术方案,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包片包户联系制度,经常性地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标准柑橘园创建实地指导,确保每项技术进村、入户、到园、上手。

(四)观摩学习

各镇要根据标准柑橘园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组织果农就近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并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经验交流。县标准柑橘园创建领导小组将在全县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柑橘园,召开县级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会,并组织全县果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合作社负责人和种植大户等从业人员,到标准柑橘园创建先进县观摩学习。

(五)督导考核

县果业局要加强督导,督促各项任务、技术措施到位,完成标准柑橘园创建目标任务。要在每个创建标准柑橘园设立一块标牌,注明创建单位、责任人、目标任务、集成推广技术等内容,方便农民观摩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六)政策支持

县果业部门要积极向上争项争资,有关单位要给予支持与配合,将果业发展、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柑橘项目、农机购机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有效整合,重点倾斜标准柑橘园创建活动,加大标准柑橘园创建活动扶持力度,确保标准柑橘园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七)督查验收

根据标准柑橘园创建活动进展情况,县标准柑橘园创建领导小组适时组织专家组,按照创建技术要求进行调度、督查。主要内容包括果园生态环境、园相园貌、检疫性病虫害、节水灌溉设施安装、违禁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生产管理记录等。不达标准的柑橘园要限期整改,年终进行总结验收。领导小组将向上申报进行检查验收,对经市验收合格的标准柑橘园授牌并对外,对工作开展有序、取得实效的,给予奖励和补助。

四、技术要求

以无毒化栽培、套种与生草、水肥一体化、简化修剪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为技术路线,大力实施生态、节水灌溉、沃土、阳光工程和病虫害生态治理(ipm)战略与战术。

(一)生态建园

1、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山顶戴帽,果园主干道、支道种树绿化,果园与果园之间保留隔离带或种防护篱等,营造适合赣南丘陵山地的生态防护林系统,最大限度地修复果园生态。

2、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基地果园交通运输网络,创造条件实现道路硬化到园、沟渠贯通到园、水电供应到园。

(二)实施“节水灌溉工程”

1、全园安装节水灌溉设施(滴灌或微喷),实施“雨露工程”,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科学灌溉,均衡水分供应和科学节约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

2、推广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节水灌溉系统施肥,以水带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充分发挥肥效。没有节水灌溉系统,但水利设施完善的基地,将肥料按比例溶入水池,通过灌溉管道浇灌。

(三)实施“沃土工程”

1、以生草栽培、增施有机肥为核心,大力实施“沃土工程”,不断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以适应根系生长,达到优质高产目的。

2、冬季结合清园,红壤土质果园必须每年每亩撒施100—200公斤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3、以历年平均产量或当年预计产量为目标产量参照,每百公斤果实全年施纯氮0.6—0.8公斤,氮:磷:钾=1:0.5:0.8—1,以产定量,达到供肥和脐橙需肥的平衡,减少肥料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肥料对环境产生的面源污染。

(四)实施“阳光工程”

1、根据实际地形地势,成龄脐橙园将种植密度控制在32—47株/亩,即平地和缓坡地脐橙园行株距为6×4米,丘陵山地脐橙园行株距为4—5×3.5米,将过密的树进行合理间伐或疏移,实现树体独立化,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控制病虫害滋生,减少病虫滋生为害,提高果品优质率,降低修剪和喷药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紧紧围绕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根据树体状况,剪去环绕树冠下离地面0.3—0.5米高度内的下垂枝。及时回缩结果枝组和衰退枝组,造就波浪起伏的树冠形状,改善树冠内外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大有效光合面积和树冠的有效容积,提高单株产量。对树冠过密、枝干交叉部位,进行“开门开窗”式疏删修剪,让阳光导入树冠内膛,刺激树冠中、下部骨干枝隐芽萌发成枝,开花结果,恢复树冠立体结果能力。

(五)病虫害生态治理(ipm战略与战术)

1、优化病虫防治策略。以农业耕作技术为基础,培育强壮树势,增强树体抗病虫能力。保护果园现有天敌和释放有益天敌,增加果园天敌种群、数量,提高脐橙园病虫害的自然控制能力。果园安装杀虫灯、黄板等,有效杀灭具有趋光、趋色性的害虫。

2、抓住冬季清园、春梢叶片转绿期、秋梢抽生期几个关键时期,以柑橘红蜘蛛、柑橘潜叶蛾、柑橘粉虱、柑橘溃疡病、柑橘炭疽病等“二病三虫”为重点,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当某些病虫达到防治指标,并产生为害时,适时、适量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

(六)建立果园生产管理档案

每个标准果园必须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记录,将打药、施肥、修剪等生产管理措施按照要求记录好。

五、组织领导

创建标准果园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做大做强做优我县脐橙产业的必然选择,是转变果业发展方式、提升果园生产综合能力和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解决果品销售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果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主要途径。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全力将标准果园打造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和样板工程。我县将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果业局、农机局、农业综合开发办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柑橘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协调相关单位,整合有关项目、资金、技术,全面落实好标准果园创建的各项工作。县果业局要成立实施小组,落实好具体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和任务,保证各项政策措施到位。各镇也要相应成立标准柑橘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做好本地标准柑橘创建活动工作计划与安排,制定详细、科学、操作性强的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

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篇5

2010年,我国在实现粮食“七连增”的同时,保持了种植业各业的稳定发展;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如何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保持种植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努力增加紧缺农产品生产,努力确保蔬菜均衡供应,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重中之重的任务是,力争夏粮增产、早稻恢复、秋粮稳定,力争减产的省份恢复增产、增产的省份稳定不减,确保粮食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全力以赴争取实现继续增产。如何确保这些主要任务落实到位,不打折不走样?全国种植业会议提出要扎实抓好大力发展紧缺农产品生产等几大重点工作。

高产创建

高产创建要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2011年,粮棉油糖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安排1万个,增加1倍。

因地制宜地实施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覆盖更大范围,实现更大面积均衡增产。2011年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500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试点。

开展大协作。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需要加强协调配合,实行行政、科研、生产大协作,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要积极争取财政、发展改革、综合开发、国土、水利等涉农部门的支持,充分发挥科研院校专家的作用,引导他们投身到高产创建中来。统筹利用好各种投资项目,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约项目,合力推进。

创新机制。注重发挥行政的引导和技术的指导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注重探索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推进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

推进标准化生产做到设施标准化、技术模式化、管理规范化,在更高层次上提升生产水平。

统防统治

2011年,率先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主产区的800个县,棉花、蔬菜、甘蔗三个经济作物病虫害重发区域的100个县,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源头区的200个县,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推行全程承包模式。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继续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用于植保机械的资金规模,争取把专业化统防统治纳入防灾增产技术项目补助范围,重点用于支持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推广和新型植保机械开发。病虫害应急防治经费的使用要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结合,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应急防治作业。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尤其是要争取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持专业化统防统治。

大力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要在资金、病虫害信息、防治技术等方面,加大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支反应快速、执行有力、运转高效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控队伍。农业部将制定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统一服务标识,公布一批合格的服务组织并以农业部名义授牌。

加强对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结合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推行持证上岗,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要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重点在大中城市蔬菜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和反季节蔬菜基地,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安全用药等综合防控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市场监管

各地要会同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关键农时季节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各种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行为。

强化对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要把监管的重点放在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上,关口前移,源头控制,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实现产品可追溯。尤其是加大对高毒农药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并在蔬菜优势区域的重点生产县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做到实名购药,掌握高毒农药销售流向。

加大监督抽查和执法力度。健全“检打联动”和“大要案联合查处”机制,进一步加大农药、化肥、种子市场监督抽查力度,及时通报抽检结果。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违规违法企业,要依法惩处。

严格登记审批。完善品种淘汰和退出机制。对行政许可的产品,要严格登记评审,严把市场准入关。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停止高毒农药新增登记,依法禁用一批高毒农药。依法退出一批不适宜生产的作物品种。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正积极推进,争取尽早颁布实施。要配合全国人大农委,启动《种子法》修订的调研工作,争取列入立法修订计划。加快《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配套规章的修订工作,继续做好肥料立法调研工作,推进依法治农、依法建农。

标准园创建

2011年,园艺标准园创建安排1000个,增加800个。标准园创建要在拓展上下工夫,扩大规模,提升层次。

推进由“园”到“区”的拓展。要转变观念,不能仅仅把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规模局限在一个千亩的小园,而应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扩大规模、逐步由“园”向“区”拓展,提升标准园创建的层次和水平。实施范围逐步由1000亩扩大到5000亩以上,在园艺作物专业村实施整村推进,有条件的优势产区实施整乡整建制推进。

推进由产向销拓展。标准园不仅要实现生产标准化,而且要实现产品品牌化,实现产加销一体化。要发挥标准园产品的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加强标准网与大型零售商的合作,率先实现农超对接。今后在大中城市的超市,都能看见标准园的产品和标识。要做大龙头企业、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响产品品牌、拓宽营销渠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全面提高园艺产品质量和效益。

节本增效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农业节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2011年要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上取得新突破。

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整建制推进。要以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实行整建制推进,在技术进村入户、科学施肥到田上有新突破,切实提高技术覆盖率。率先在高产创建和标准园中示范推广。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园艺作物标准园要率先普及、高标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要在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推广应用上有新突破。创新服务模式和推广机制。引导肥料供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等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探索“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的服务模式。加快构建配方肥产供施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健全乡村配肥站。

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确立重点地区、优势作物的主体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适用性,确立不同区域的主推技术模式,突出抓好西北的甘陕宁晋、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等重点地区,加强协作,加大投入,加快推广。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要抓住国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争取把农田节水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纳入建设范围,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要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关键技术补贴及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群众推广应用节水技术。

防灾减灾

一手抓增产技术的推广,一手抓防灾措施的落实。这是同向作用的两项任务,也是农业部门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预警要早。适应气候变化的新趋势,制订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适时预警信息。从事种植业管理的同志,要始终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高度关注每个重要农时、每次重大天气变化,认真分析可能带来的影响,准确掌握墒情、苗情、灾情,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各地既要主动调度分析、为当地政府当好参谋,又要及时向上级农业部门报送信息、以便科学指导抗灾救灾,这是一项基本的要求。

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篇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优势区发展战略,通过产业扶持政策,集约项目、集成技术、集中投入,加大规模化、标准化技术推广力度,切实提高果园集约化生产水平,加快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步伐,提高果园单产、果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建成具有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的标准化示范果园,全面提升水果综合生产和产业竞争能力,带动全市果品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产业化经营程度和综合竞争能力整体上水平、上台阶。

二、总体目标

全市共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果园8418亩,其中苹果7318亩,梨1100亩,分别是县治平乡3000亩、县乡元朝村1300亩、县镇北川区3018亩三个苹果生产区和县界石铺镇李堡村1100亩早酥梨生产区四个片区参加全国标准园创建活动。示范园集中连片,交通便利,果园生产道路及灌溉配套设施完备。通过各项示范技术措施的推广普及,示范园标准化管理技术落实率达到95%以上,苹果产量稳定在每亩3-4.5吨,梨产量稳定在每亩3-4.5吨,果品品质达到品种特性要求,并符合绿色食品水果产品质量标准,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果园亩收益在2万元以上,纯收入1.5万元以上。

三、创建标准

标准化示范园创建工作要把市场理念、质量理念、标准理念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基础数据、管理技术、生产资料投入及农药使用档案。必须立牌明示,重点明确基本情况、生产管理目标、技术负责人和行政主管。

(一)标准化示范果园

园址符合国家无公害果品产地环境要求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果园生产管理,树形规范合理,符合高光效树形要求,园貌整齐,树势健旺,亩产量稳定在3000公斤以上,优果率保持在80%以上,肥料、农药、果袋等生产投入品合格,果品生产主推技术应用率在98%以上,集成技术推广普及程度达到95%以上,果园基础档案及生产管理活动手册健全。

(二)标准化示范果园条件

1、标准化示范园必须符合国家无公害果品产地环境要求:苹果、梨(nY5013-2006)。果园土层厚度1米以上,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1%以上,土质疏松,通透性良好,pH值,地下水位符合水果生长要求,坡度15°以下。

2、标准化示范园必须集中连片,实行规模化栽植,集约化经营,同品种同树龄栽植规模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同品种不同树龄栽植规模集中连片3000亩以上。

3、达到标准化果园要求产量的果园占示范区面积的85%以上。

4、示范园要求树形规范整齐,生长旺盛,园貌整齐一致,通风透光良好。

5、基础设施配套。标准化果园要求交通便利,果园内田间道路完备,便于作业和运输,水、电配备完善,且布局合理,最好具有集雨水窖或节水灌溉设施。

(三)果园建设标准

标准化示范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根系生长环境,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构建合理树体结构,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协调树休营养分配为管理目标,严格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管理措施、统一用药方案、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监测方法。

1、执行标准及技术规程

2、树形培养

标准化示范果园必须采用高光效树形,对于进入丰产期的郁闭果园,通过提干、落头、疏枝、开角、间伐等措施,培养细长纺锤形、改良纺锤形、小冠开心形、多主枝开心形等丰产树形,推广下垂枝修剪技术,树冠高度控制在3.5米以内,保持树势健旺。

3、主推技术

在示范园内对苹果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成熟的单项技术有效集成、组装配套、示范带动,全面促进我市果品生产的总体水平提升。按照金果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示范园建设中,通过集成、组装、配套、熟化、示范与推广普及五大技术体系,一是土壤改良与培肥地力技术体系,二是水肥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三是树体结构光能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四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五是花果精细管理技术体系。具体实施好十二项关键技术:

(1)增施有机肥沃土养根技术: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大量增施有机肥,使40厘米土层有机质含量达到1.5%以上。减少化肥用量,每亩少于30公斤。

(2)幼园间作、生草覆盖技术:全面推广幼果园合理间作套种、早果早丰生产技术,结果园树盘履膜、行间生草、作物秸秆覆盖及覆沙免耕技术。

(3)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在灌溉水源不足的旱塬和山台地果园,推广应用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

(4)保肥节水技术:推广应用起垄、覆盖、小沟快流及肥水耦合技术;有条件的果园实施微喷或地下塑料管渗灌,减少大水漫灌次数。

(5)高光效树形整形技术:对郁闭果园全部进行树形改良,采用自由纺锤树形、改良纺锤形、小冠疏层形等中小冠树形,控制树高,打开光路,提高果园光能利用率。

(6)下垂枝组修剪技术等。以拉枝为主,兼用疏枝和刻芽等简易修剪法,培养下垂结果枝组,做到适宜密度、适当留枝和适量留果。

(7)物理及生物综合防控技术:实行统防统治,加大农业、物理、生物防治力度,推广使用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选用安全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

(8)无公害高效农药品种筛选技术:合理使用高桩素和普洛马林等整形素;推广施用农家旺、氨基酸复合微肥等有机肥,增加果实品质及光洁度。

(9)人工辅助授粉技术:利用人工或生物授粉及喷施促控剂,提高座果率。

(10)合理确定负载技术:根据果园管理整体情况,全园实施疏花疏果,提倡定量生产、单果管理,确保优质稳产。

(11)果实管理技术:加大果实套袋力度,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三色育果袋,推广普及摘叶、转果、垫果、树下铺银色反光膜等提质技术措施,全面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12)果品采后处理加工技术:建立采后清洗、打蜡、分级生产线。兴建节能冷库、机械冷库、气调库和果品深加工生产线。

4、生产投入品

(1)肥料:以优质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适量补充果品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2)地膜:选用符合国家或企业标准的白色或黑色地膜。

(3)果袋:选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双层三色育果袋,如陇原、大林等,杜绝使用膜袋。

(4)农药:根据有害生物发生预测预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

5、集成技术应用程度

标准化示范果园实用集成技术的普及使用率必须达到95%以上。主要技术有:

(1)无灌溉条件的旱地果园推广免耕履盖管理技术和地膜履盖穴贮肥水技术;

(2)推广普及起垄履盖肥水耦合技术;

(3)推广“果、草、畜、沼、窖”循环生态型果园建设模式;

(4)普及合理确定负载量、疏花疏果、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稳产提质技术措施和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

6、产品质量标准

1、质量标准

依据国家相关果品质量标准,一级果品质量标准具体要求如下:

(1)苹果:果个大,纵径80mm以上,果形端正高桩,果形指数在0.87以上,果面光洁、干净、底色发亮,具有本品种色泽,着色均匀一致,硬度8.5kg/cm2以上,固形物含量在15%以上,农药残留符合国家a级标准。符合绿色果品质量标准的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商品果率达到95%以上。绿色无公害化程度达到100%。

(2)梨:单果重230g以上,果皮黄绿或绿黄色,果面光滑、有光泽,果皮薄而脆,果点小,果肉质细,酥脆爽口,石细胞少,汁液多而味甜。符合绿色果品质量标准的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商品果率达到95%以上。绿色无公害化程度达到100%。

2、产量标准

标准化示范苹果园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最低亩产1500公斤以上,套袋率95%以上。标准化示范梨园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最低1500公斤以上,套袋率90%以上。

3、效益指标

标准化示范苹果园平均亩产值7500元以上,最低亩产值4500元以上,平均亩纯收5000元以上。标准化示范梨园平均亩产值7000元以上,最低亩产值4000元以上,平均亩纯收5000元以上。

四、工作要求

我市果品标准化生产起步比较晚,部级标准化示范园创建工作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强化服务职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狠下功夫,狠抓落实。通过标准化创建带动“金果”绿色生产基地建设,提升“金果”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全市果产业发展步伐。

1、加强组织领导

我市标准化生产起步迟,发展慢,困难和问题不少,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分管领导亲自负责,业务部门全力工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标准园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督查工作。市上成立标准化示范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果业开发办公室为专抓机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技术规程,协调指导创建工作,检查考核。各县要成立标准化示范园创建工作实施小组,确定一名专职领导,具体负责实施,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管理体系,握紧拳头,集中突破。标准化示范园要明确行政负责人,立牌明示。

2、强化服务职能

市上已组织区内高级技术人员成立专家服务组,指导全市标准化生产,重点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和果农的提高培训。实施县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定点定人进行技术服务,另一方面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标准化示范园必须由具备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技术指导。标准化示范园每年至少进行四次集中培训,要使果农受训率达到100%。各级业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果袋、农药、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的组织供应和质量监督,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生产环节。标准化示范园涉及的乡、村要尽快完善果业协会,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将果协会员培养成标准化生产的生力军和果品生产能手。

3、建立健全档案

一是建立健全标准化示范园档案,市、县、乡三级必须细化到农户、地块,内容包括示范园面积、分户果园面积、品种、树龄、挂果年限、产量、产值、农民技术员名单等基础资料。二是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档案,要详细作好技术培训记录、技术推广项目和实施的管理措施。三是建立健全果园生产记录,作好果园各项生产活动记载,特别要对果袋、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和农药使用情况如实记录。

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篇7

《方案》指出,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依托中药材产业聚集发展基地,以大新镇、李兴镇、倪邱镇、宫集镇为中心,建设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辐射周边乡镇,推动绿色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逐步打造省级绿色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带动中药材面积达30万亩。

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必须符合国家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完善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总体规模不少于1万亩;要在科学合理制定好园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配套完善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的基础设施,增强中药材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及时入驻。

示范园注重知名品牌创建: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名优药材品种及有临床特色中成药原料药材品种,鼓励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识中药材产品,提升中药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示范园加强产业联合体培育:积极组建产、学、研、贸一体化的绿色中药材产业联合体,推行“龙头企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能人大户+贫困户”等模式,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示范园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鼓励中药材种植、初加工、营销等大户和企业延伸产业链,培育中药材与创意园林、生态药膳与健康休闲相结合的新型业态。

政府设立扶持资金:县财政每年设立一定规模的中药材园区种植专项扶持资金,对经批准新建的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进行扶持。

对审验合格的示范园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给予补助。

对示范园内中药材种植200亩以上的大户或企业,从当年种植中药材开始起,第1至3年每年每亩补助600元,第4至5年每年每亩补助400元。

对示范园内中药材种植大户或企业参与中药材保险给予每年每亩保险费30%补贴,对其从事中药材生产发展贷款所产生的利息给予50%的补贴。

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篇8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立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在农业主导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和装备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等途径,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使之成为全省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从今年起,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100个左右、每个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亩以上、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200个以上突出某一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的主导产业示范区;建成500个以上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使区内实现良田(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配套,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比周边同类产区高20%以上,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农民普遍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主要目标是:

设施装备优良。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农田(地)有效灌溉率基本达到100%、旱涝保收率90%以上。先进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应用广泛,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80%以上。

技术模式先进。园区内农作制度合理,种养模式先进,土壤基本无障碍因子,生态环境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普及率高,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率70%以上。

产品优质安全。园区内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达到100%,每个园区至少形成1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

经营机制创新。园区内经营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产业要素集聚,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较高,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40%以上(山区达20%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

管理服务到位。园区建设管理责任落实,管理运行制度完善。园区内水利设施产权明晰,管理到位。园区所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人员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良好,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基本实行专业化服务。生产经营主体普及应用“浙江农民信箱”。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对口联系,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任务明确、职责到位。

(三)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原则,园区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与相关规划相衔接,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实际,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二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三是要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实效原则,园区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整合相关资金、资源进行建设。四是要坚持软硬件并重、水平领先原则,设施装备等硬件要和责任制度、先进科技、经营管理机制等软件建设相结合,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特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

县级政府要根据《浙江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其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道路建设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林业发展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保园区用地(海)较长时间内不被征占用。同时要合理布局农业功能区,优化种养业结构。各园区建设规划方案应按省定统一版本建立电子地图、数据库。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经市级政府审核后报省有关部门审批;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方案由市级政府审批,报省有关部门备案。要坚持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细化制定年度建设计划。现代农业综合区原则上3年内建成,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原则上2年内建成。

三、完善农业经营机制

积极引导农业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参与园区建设。支持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园区创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园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鱼塘、林地)承包经营权,推进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广泛推行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视实际情况科学配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

四、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种养模式

坚持产学研结合,组建以产业为主线、产品为重点、高层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实行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鼓励引进、集成、运用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园区逐步培育成为部级和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积极推广“千斤粮万元钱”、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能量循环养殖等新型种养模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五、不断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严格依法保护耕地和林地,大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土壤地力培肥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标准鱼塘、机耕路、排灌渠道、泵站、电网、库房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广泛应用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备,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设施装备,完善土壤地力、生态环境及产品质量等检验检测管理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六、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园区为依托,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以点带面带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借助园区的先进设施和经营能力,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农业投入品供应、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储藏、保鲜、运输)等服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七、强化政策支持引导

园区建设应明确项目业主和建设主体。要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本投资园区建设。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建设园区。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制定扶持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目标统

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整合农(林、渔)业产业发展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林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资金,统筹用于园区内项目建设。

省级扶持项目采用一次规划、分年度建设、分项目扶持的方式实行申报制。省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各地申报的园区进行综合评估后立项,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设施、机械购置、种子种苗、科技推广、贷款贴息等环节。凡已列入粮食生产功能区扶持项目的,不再列入园区扶持项目。省有关部门要制定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具体建设标准、项目评估和认定管理办法,每年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和动态评估,凡是年度考核未完成计划的,次年起不再安排新的建设项目。

八、加强对园区的管理和保护

园区建设项目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授予“浙江省现代农业(林业、渔业)园区”称号,并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各地要对园区实行项目化管理,每个园区要明确县级有关部门或乡镇负责人为管理责任人。特别是路、渠、电、机埠等基础配套设施要落实专人管护。基础设施破损、缺失的要及时修复。要严格保护园区土地,对因重大建设项目须征占用的,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并按“先补后占、占一补

一、同等质量”的要求,落实相应的补偿措施。

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篇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有力推动,也需要企业主动作为。作为全省第一家提出“助推诚信农业示范园建设”的联社,开阳县信用联社力求通过诚信建设推动开阳县园区产业经济建设转型升级。

诚信打造解决融资难问题

农业企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的发动机,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园区“缺担保、融资难”问题,开阳县信用联社将小微企业融资工作与信用工程有效衔接,开展建档、评级和授信工作。

“要不是有信用联社的支持,我们这个项目就只能停下。”4月22日,诚信农业示范园久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魁说,在企业发展急需资金时,得到开阳县信用联社700万元贷款支持,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久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开阳县禾丰乡水头寨度假村投资近6000万元,建设“水调歌头”精品酒店、“竹韵水乡”大众餐饮区、“布依十三坊”农事文化体验区和“布依食坊”民族美食馆。公司在建设“布依十三坊”农事文化体验区时资金遇到困难,县信用联社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发放贷款帮助企业渡过危机,顺利建成“布依十三坊”。

“景点打造好后,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了1000多名游客,不仅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带动周边60多户农民发展农家乐。”张魁说,能迅速得到贷款支持,得益于开阳县信用联社开展的诚信示范园区建设。

通过前期摸底了解,开阳县信用联社全面完成对多户企业的建档、评级、授信,授信总额1.77亿元;率先将园区涉及的龙岗镇、双流镇、禾丰乡和南江乡等打造为信用乡镇,实现信用乡镇、信用村组在农业示范园区全覆盖;做好园区信用农户年审工作,提高授信额度,对园区10万农户授信总额达8亿元,为园区融资夯实基础。

截至目前,开阳县信用联社通过对7个园区内44家企业进行建档评级,最大限度地为园区企业提供优惠、便捷的信贷支持和金融优惠政策,激活农业企业发展活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的优秀诚信企业。有力地支持了由农业、南江现代、青蓝紫、硒味园等种养殖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向园区农户发放小康房贷款3153万元,涉及农户1291户;向园区经营“农家乐”农户发放贷款2540万元,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业园区发展。

构建机制助推诚信园区建设

诚信既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各家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由于过去缺乏有力的诚信制度保障,在诚信园区建设后期,开阳县信用联社更多的是依靠企业自身的道德约束来维护和巩固创建成果。然而倡导诚信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金融机构应设计并实施一种有效机制,用经济手段培育、强化和巩固客户的诚信意识,让客户深切感受到讲诚信不仅光荣,而且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构建机制,是保障诚信制度得以实施的关键。为此,开阳县信用联社根据诚信园区评定标准,建立园区企业信用数据库,通过年审将企业信用情况进行公示,对信用度反弹超出诚信园区标准的及时下达预警通知;建立监督机制,推出诚信建设“红黑榜”,通过采集园区企业的信用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在公众场合予以公示;建立全民监督机制,培育园区企业的守信意识,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倡导企业用诚信换取效益,用诚信赢得市场。

同时,开阳县政府为确保诚信农业示范园区有序推进,取得实效,先后制定了《开阳县诚信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方案》、《开阳县诚信农业示范园区评定暂行办法》,成立诚信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开阳县诚信农业园区”动员会,搭建起政府部门、信用联社、园区企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针对园区实际,制定《开阳联社支持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施方案》,出台“一园一策”金融服务方案,由政府牵头,信用联社与园区办主抓,园区主体配合,合力推进诚信园区建设。

此外,开阳县信用联社配套制定“定期总结、分析、推进会议和督促指导制度”,构建失信监督约束机制,通过定期公示园区企业的信用状况,建立全民监督机制,培育园区企业的守信意识;实施园区分级等级制,激励园区企业争创诚信、争相守信,保障信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多措并举培育诚信意识

农户小额贷款户数多、单笔金额小、经营费率高、没有抵押品,主要依靠信用情况发放贷款,依靠诚信守约归还贷款,因而诚信建设尤为重要。加大对农户金融知识普及和诚信教育,对提高农民金融素养,学会金融思维方法,解决农民融资难题,改善农民收入状况,实现农村金融包容式发展意义重大。

在开阳县各个村寨,经常有一支骑着摩托车,背着挎包,穿梭在乡间小道上的队伍,他们就是开阳县信用联社的信贷员。

开阳县信用联社通过组建摩托车服务队延伸服务网的做法已有多年。在诚信农业园区建设中,开阳县信用联社由21辆摩托车组成的车队发挥“小、灵、便”的优势,深入偏远村组开展金融服务工作,把资金、政策、致富信息送到偏远村寨。

“摩托车服务队只是开阳县信用联社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联社在各个园区还开办了金融夜校,增强企业和群众运用金融知识谋发展的能力;在全县各村安装了农信银自助终端便民金融服务poS机,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瓶颈,彻底扫除农村金融服务盲区,真正实现普惠金融便民服务全覆盖。”开阳县信用联社农村业务部经理王玉琨说。

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篇10

创意农业是借助于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为依托,将科技、文化、个人创造力等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创意农产品或活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是在设施农业、精致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旅游农业等现代农业形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此为一定的物化表现形式。但创意农业又是这些现代农业形态的深度延伸和综合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更高表现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创意农业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在创意经济与体验经济的引领下,荷、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各自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基本发展模式。从功能类型的角度看,有这样一些主要模式:

1.高科技创汇型的荷兰模式:荷兰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世界领先,其在发达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的基础上,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园艺作物、蔬菜及奶制品,其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成为世界创意农业的典范。荷兰特别注重发展产业链完整的园艺型创意农业,强调“适度规模经营、高度集约化管理、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占领技术制高点”,形成了设施园艺技术辐射、园艺产品集散和园艺生产专业分工的完整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其产业链覆盖了一、二、三产业的众多环节和领域。

2.旅游环保型的英国模式:英国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旅游的先驱国家。目前,全英近1/4的农场直接开展农业旅游,其经营者绝大部分为农场主,每个农场景点都为游客提供参与乡村生产生活、体验农场景色氛围的机会。农场内一般设有一个农业展览馆并配以导游和解说词介绍农场工作情况,备有农场特有的手工艺品,提供餐饮、住宿服务。英国的农业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使游人在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和亲身体验农业活动的同时,体味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

3.环保生态型的法国模式:以大田作物为主,采取较大规模的专业化农场生产,逐步减少小型农场,注重调节环境和优化城市区划布局。如巴黎大区的创意农业突破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而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利用大田农业作为城市的绿色隔离带,把高速公路、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和居住区分开,限制城市无限扩张,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将其打造成城市的重要景观,在调节环境的同时优化城市功能。

4.社会生活功能型的德国模式:其主要形式是发展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休闲农庄主要建在林区或草原地带,除了开展森林休闲旅游、环保科普教育外,一些企业还将团队精神培训、创造性培训等项目从公司封闭的会议室搬到开放的森林里进行。慕尼黑市郊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开辟了“骑术治疗项目”,将心理治疗寓于骑马休闲活动之中。慕尼黑郊区也因此项独特的创意农业活动项目及其所实施的“绿腰带项目”系列行动方案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休养之地。“市民农园”是利用城市或近邻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或经营家庭农艺,但绝对禁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通过亲身耕种,市民可享受回归自然及田园生活的乐趣。

5.多功能致富型的日本模式:日本创意农业的发展重点是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品牌农业,注重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功能,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色农业”为两大特征。近年来,日本正不断加大推广“第六产业”的力度,鼓励每个村庄都要有特色创意和产品,形成独特的品牌,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创意农业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也出现了一批富有成效和特色的创意农业典型案例。从发展路径的角度看,大致有这样几种主要发展模式:

1.农产品深度开发模式。通过栽培创意、形色创意、包装创意、用途创意、亲情创意等手段,改变农产品传统的食用功能和常规用途,使普通的农产品变成身价倍增的纪念品、艺术品。如北京以生产西瓜闻名的大兴,通过灌液、密封、装饰等十多道工序制成的“玻璃西瓜”,每个售价高达500元。此外,五彩斑斓的盆景蔬菜、盆景水果,趣味盎然的豆塑画、五谷画、异型果、晒字果等,都是在尊重农产品传统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文化与创意的完美结合,挖掘出农产品的多重功能与特性,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2.资源明智利用模式。将以前当作废弃物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通过对其形、色、物质材料及精神文化元素的巧妙利用,变废为宝,制作成富有创意的实用品或工艺品。如用农作物秸秆做画、编手提袋、宠物篮等;用果壳、树叶、树枝粘贴写意画;用鸟蛋或禽蛋壳做蛋雕、彩绘等工艺品;用各种豆类制成手机链、项链、手链等小饰品或做画、做门帘等;用玉米苞叶、棉花壳、柳枝等做干花,等等。北京延庆县八达岭镇开发的农业创意项目――发泄农场,是废物利用的又一杰作。他们让游客(主要是压力过大的城市白领)到已采摘过玉米穗的玉米地里肆意打砸玉米秆,来达到发泄愤怒和释放压力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创意农业园区模式。创意农业园区是发展创意农业的主要载体之一。如北京密云县的“紫海香堤艺术庄园”,核心区占地面积300亩,种植薰衣草、紫苏等珍贵香草200多种,形成集养生、度假、休闲、体验、婚纱摄影、影视拍摄、艺术创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旅游区、情景式休闲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区。香草园以创意为切入点,以爱情为主题,通过对香草文化的包装利用,极力塑造普罗旺斯式的浪漫氛围。而浙江杭州的同家乡村乐园,则通过设立精品农业园、精品桂花园、水果采摘园、自助耕种区、创意新天地、世界景观园林、绿野仙踪、动物乐园等功能区,形成集娱乐休闲、餐饮住宿、会务商贸、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创意农业园区。

4.农业文化创造模式。把农业生产作为艺术创作来做,让它承载更多的人类情感和文化内涵;将社会生活中的人文元素与农业资源有机融合,使其转化为经营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北京的一些地区,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利用玉米秸秆种植“迷宫阵”,建造适宜人们观光休闲的新场所,将“都市”与“农业”真正融为一体,其收益是玉米生产的20~50倍。门头沟的“花露蝴蝶园”与婚庆公司合作的为新人放飞蝴蝶活动,仅此一项就带来了十几万元的年收入。浙江的一些地方将葫芦等农产品套上各种阴阳模具,生产范制葫芦,利用葫芦与“福禄”谐音及人们求福求禄的传统习俗,刻上花鸟鱼等图案,做成艺术收藏品,拓展葫芦文化。

5.农业空间拓展模式。通过经营理念和科技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例如,阳台农业:浙大农业试验站研制成功的“阳台农业”种植系统,建德一家企业研制成功的智能育菜机等,使得阳台农业更加专业、简易和普及,在满足城市居民净化空气、美化居室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居民的恋农情结。屋顶农业:浙江绍兴农民彭秋根开创了“绿色、低碳、环保”的屋顶水稻田,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的世界屋顶绿化大会上,这位“屋顶种稻人”被授予世界屋顶水稻最佳人物金奖。office农场:绍兴一企业开发出适宜公务员、白领在办公室体验式地进行蔬菜种植的微型智能室内植物种植系统,解决了室内没有阳光不能种菜的难题。依托这一系统,浙江的office农场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此外,还有形式多样的庭院农业、梯田农业等等。

6.农业节庆开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形成和开发出的节庆活动,是体验式、休闲式、消费式相结合的农业创意产品,常常兼具吃、玩、赏、教等多项功能。具体包括农作物类节庆、动物类节庆、民俗文化类节庆、综合活动开发类节庆等多种形式。南京的“农业嘉年华”,通过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创新了现代农业的营销理念和方式,打造出全国独有的创意农业品牌,每届都能吸引20万左右的市民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