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十篇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十篇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2:59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篇1

【摘要】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使档案法制化的理论研究成为新热点。本文从档案奖励制度角度,对现行档案奖励法规、研究成果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建立档案奖励制度的必要性与措施。

关键词档案;奖励;制度;调研

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使依法治档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档案法制化的理论研究成为新热点。目前理论界针对档案法规的研究很多,但有关档案奖励的研究内容近年来少有提及。本文对档案奖励法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调研,对档案奖励制度的构建提出几点思考。

一、有关档案奖励的法规调查

对档案法规中有关奖励内容的研究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

(一)国家档案基本法中,有关奖励规定的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有关表彰与奖励的规定仅仅简要提及两个方面:一是在第二章“档案机构及其职责”中,提到对档案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二是在第三章“档案的管理”中,提到对档案的捐赠行为给予奖励。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则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第五章“奖励与处罚”中,列举了五项应给予奖励的事项。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有关奖励的国家专项法规仅有一部,为2001年颁布的《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办法》,旨在鼓励对档案科学研究取得突出成果的集体和个人,以促进档案研究水平和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地方档案法规中,有关奖励规定的调研。值得一提的是,有关档案工作的奖励制度及办法,在省市区域档案工作中存在较为普遍。通过查询31个国内地方档案机构网站,以及百度搜索“省市名+档案+奖励”词组,发现制定了专项档案奖励办法的省市不在少数,且大多是针对档案研究成果的奖励。如《北京市档案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办法》《辽宁省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山东省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

(三)高校档案法规中,有关奖励制度的调研。以中国档案局网站公布的开设“档案”专业的28所高校为例,在对其校园档案信息网站中“档案法规”板块里上传的的法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设立档案奖励制度的高校只有两所,分别是云南大学和河北大学。其中,云南大学制定了《云南大学档案工作年度检查评比奖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对档案工作进行年度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奖惩。《办法》中对年度测评的组织、时间、内容、标准和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附有《云南大学档案工作年度检查评分标准》作为参考;河北大学制定了《河北大学综合档案室考核、奖励与处罚制度》,列举了予以表彰奖励、处分的事项。

二、有关档案奖励理论研究成果的调研

笔者对2000年之后我国档案奖励制度的科研论文篇数进行统计调研(截至2014年12月),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具,以“档案”“奖励”并含词组进行“主题”搜索,得到文章330篇,但针对性较差,涉猎范围太广,不适用于本研究;以“档案”“奖励”进行“

关键词”搜索,得到文章0篇;以“档案”“奖励”并含词组进行“篇名”搜索,得到文章16篇,最后这种检索方式针对性较强,得到文章符合研究要求,因此本文采用此类检索文章作为研究对象。

(一)文章发表年度分析,通常可以反映出不同时期研究领域的发展程度。16篇文章中,2000至2009年发表11篇,2010至2014年发表5篇。15年中总共发表文章16篇,且年度分布相对平均,其中2003和2011年发表数量较多,均为3篇。2006年、2008年、2013年、2014年均未有文章发表。由此可见,长期以来对档案奖励问题的研究比较匮乏,且近两年少有人问津。

(二)文章发表期刊分布,可以体现出业界对研究领域的重视程度。16篇文章中,有14篇发表于档案类省级非核心期刊,2篇发表于科技类期刊。一方面说明地方档案机构对档案奖励兴趣较浓,另一方面说明档案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域对此问题并不感兴趣。

(三)文章核心作者分布,可以反映出该领域主要研究人员情况,从而体现出研究水准。16篇文章中,明确注明作者机构的有9篇,其中有6篇的作者为国家和地方档案机构,其中国家档案局作者1人。另外有2篇作者为高校研究人员,1篇为科学技术情报机构人员。从文章作者的分布情况,也可以证明地方档案机构对档案奖励的关注度。

(四)文章探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16篇文章中,有7篇为学术研究论文,9篇为新闻报道类文章。新闻报道类文章旨在对地方出台的档案奖励制度、政策进行新闻报道,其中有宏观奖励制度,也有单项奖励制度,比如对档案宣传工作、学术研究的奖励等。另外7篇学术论文中,有2篇是关于“档案行政奖励”的研究,5篇关于“档案科技成果奖励”的研究。

关于“档案行政奖励”的研究认为档案行政奖励是档案行政执法的一种形式,是受档案法保护与授权的行为,不同于一般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的机构内部奖励行为。其中,李雅柳在《对我国档案行政奖励制度的思考》一文中分析了档案行政奖励制度的现状、问题以及完善途径;胡春华在《档案行政奖励简论》一文中阐述了档案行政奖励的特征、形式、原则、范围和程序。两篇论文均从法学研究的角度展开分析,对档案学意义不大。另外5篇关于档案科技成果奖励的论文研究范围涉及到奖励机制的建立及意义,奖励办法、获奖人员的研究,奖励成果的申报等方面。

三、档案奖励制度设立的必要性

(一)档案奖惩法规不对称。目前关于档案处罚的法规有《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国家档案局令〔2013〕年第30号)和《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国家档案局2005年)两部,而档案奖励法规只有《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办法》一部。相比较而言,两部档案处罚法规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宏观法规,而档案奖励法规则为专项奖励法规,在宏观指导性以及覆盖面上都有差距。指导性档案奖励法规的缺失,使各级地方法规在制定时缺乏准确的政策指引,直接导致了档案奖励机制的不完善。

(二)档案奖励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生产力。档案工作在行政工作中一直处于非核心地位,在行政资源的分配上处于劣势。以高校为例,学校档案馆(室)作为教学辅助机构,通常得不到优势资源,档案室工作人员多为年纪较大,专业优势不明显人员。由于高校体制的原因和档案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高校档案馆(室)工作人员中非档案专业人员大量存在,都是“半路出家”“现学现卖”。通常仅仅能达到应付日常工作的水平,学习提高专业修养的意识较淡薄,缺乏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档案奖励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工作动力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问题。

(三)完善档案奖励机制,能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完善的档案奖励机制,可以弥补档案管理体制的缺陷,为促进档案管理向现代化水平推进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档案奖励机制的形成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档案工作生产力,有效促进各类档案研究成果的产生,将更多先进管理经验应用到档案实际工作中。奖励机制途径的拓宽,范围的扩大,可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满意度,为推动档案事业发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带来充足的动力。

四、关于建立奖励制度的探索

(一)建立档案奖励机制遵循的原则。档案奖励机制的建立,应遵循“自上而下”“宏观到微观”的原则。“自上而下”是指从国家档案法规层面入手,制定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作用的档案奖励法规,地方各级档案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法规的精神和要求,制定结合地方和部门工作实际的档案奖励制度。自上而下的构建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阻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误区,避免出现地方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悖的情况;从“宏观到微观”指得是先制定宏观全面的法规,后细化到微观专项的奖励制度,将奖励具体化、类别化,只有将制度细化,才能便于贯彻落实。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篇2

一、奖励项目和金额

1、方法创新奖。工作方法受到省局、**市局、当地政府领导表扬且被市局以上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介绍或由领导签署意见向系统推广实施的,给予1000-5000元奖励。

2、技术研究奖:各科室(单位)结合质监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科研开发。研发项目经上级有关部门立项,按时完成的,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实用价值,给予1000-10000元奖励。

各科室自行组织、未经上级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或技术改造项目,研究改造成果在相应领域内处于领先水平的,给予200-5000元奖励。

3、标准研制奖:争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与规程、规范的制、修订任务,并完成标准研制项目,根据标准分类、排名给予参与单位和个人200-5000元奖励。

4、合理建议奖。对本科室(单位)的内部管理、改革发展、技术服务、业务开拓、市场调研、社会合作等方面提出合理的书面建议,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并取得一定实效的,给予200-2000元奖励。

5、项目合作奖:介绍引进国内外著名(合法)的技术机构或认证机构,使单位与其合作的,可视情给予奖励:

(1)介绍国内外机构与本系统技术机构洽谈并取得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如资金入股、本系统技术机构作为其分支机构(挂牌)、认可本系统技术机构的证书报告、授权本系统技术机构开展某项工作等,给予5000元以下奖励。

(2)介绍国内外机构与本系统技术机构洽谈并取得意向性的项目,如人员互培、人员交流、担任本系统技术机构顾问、建立业务介绍关系或某项业务的一次合作等,给予3000元以下奖励。

6、学术论文奖:在省级以上专业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根据发表刊物的影响力、学术论文质量等因素,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1000、800、500元奖励。

为进一步调动技术机构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技术机构创新奖励办法参照《**市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详见附件2)实行。

二、评定时间和程序

创新奖励评定每年组织一次,主要是对上年度的创新项目进行评定。具体评定时间及程序如下:

1、3月1日-15日,各科室(单位)负责推荐(自荐和组织推荐),填写《创新奖励推荐表》,提供有效的证明和评价材料,并将推荐表和有关材料报评审小组办公室。

2、3月16日-31日,评审小组办公室对材料进行初审后,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3、4月1日—30日,局党委研究,确定创新奖励结果。

创新奖励的奖牌、证书由局统一颁发,奖金原则上由所在单位发放。

三、组织领导

局成立“创新奖励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局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有关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奖励范围

第二条 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科技进步奖的。

 第三条 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技术创新奖的。

 第四条 利用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有关基金的。

 第五条 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革新并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

 第六条 对公司经营发展有影响并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发明、创造或者获得发明奖的。

    第七条 通过国家或省、市级产品技术鉴定的科技成果。

 第八条 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认证的。

 第九条 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或省、市立项的。

 第十条 围绕科技成果,给公司带来经营性或管理性资质的。

第三章 奖励标准

   第十一条 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给予30000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给予20000元奖励。

   第十二条 获得部级科技创新奖,给予30000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奖,给予20000元奖励。

   第十三条 获得国家、省各项基金的,获得基金数额扣除相关费用后按10%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 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或革新,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给予1000元奖励。

第十五条 对公司经营发展有重大影响并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发明创造给予3000—5000元奖励;获国家发明奖的给予10000元奖励;获省、市级发明奖的给予5000元奖励。

   第十六条 获得部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5000元奖励;获得省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3000元奖励,获得市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1000元奖励,

第十七条 通过国家技术鉴定的给予10000元奖励,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的给予5000元奖励。

   第十八条 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立项的给予3000元奖励;获得省立项的给予1000元奖励,获得市级立项的给予500元奖励。

   第十九条 获得部级经营性资质给予10000元奖励,管理性资质给予5000元奖励;省部级经营性资质给予5000元奖励,管理性资质给予2000元奖励;市级经营性资质给予1000元奖励,管理性资质给予500元奖励。

第四章 奖励申报程序

第二十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条件的集体或个人须填写《科技成果奖励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后,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第五章 奖励分配办法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条件的个人,奖励归个人所有。

   第二十二条 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所规定条件的集体,奖励给集体,由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决定奖励分配比例并予以实施。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指管理性资质,为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或企业形象,有利于工作开展,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荣誉性资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指经营性资质为直接用于经营或生产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质。

   第二十五条 有关奖励或资质中区分一、二、三等级的,上述奖励金额为最高级别奖励,每差一级,部级差别1000元,省部级差别500元,市级差别200元。

   第二十六条 同种科技成果或技术同时获得多种不同级别荣誉(各项奖励、基金、资质)按其中最高金额进行奖励。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公司办公室。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篇4

第二条县人民政府设立**县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三条**县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在促进本县科技进步活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属于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项目除外。

本县行政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县科学技术进步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加速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五条**县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推荐、评审、授予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六条**县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本县授予个人或者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依据。

第七条**县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县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第八条县人民政府设立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县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工作。

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选由县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奖励范围

应用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自然科学理论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科学技术管理、标准、计量以及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等科技成果均属奖励范围。

第十条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并在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科技成果,均可申请**县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应用于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等属于县内领先水平以上,并经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属于应用科技成果,一般应有一年以上实践,证明功能稳定可靠,经使用单位验证、出具证明,方可申报;凡能形成产品的,必须有批量生产的能力。

(二)在我县推广应用和发展已有科技成果或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过程中作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在我县大型工程建设、设备研制、资源开发利用、传统工艺改进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做出积极贡献,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在科学技术管理、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等工作中,作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显著成效的。

(五)软科学研究成果,已被采纳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的。

(六)具有先进水平,对科学技术或生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科学理论成果。

第十一条科普文章、经验总结、小试样机、不能单独应用的阶段性成果、生产实践不足一年、权属争议未解决的成果不能申报奖励。

第十二条**县科学技术进步奖每两年评审一次。

第十三条**县科学技术进步奖,按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范围的大小,设三等奖:

一等奖:授予**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奖状、荣誉证书,奖励人民币3000元。

二等奖:授予**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奖状、荣誉证书,奖励人民币2000元。

三等奖:授予**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奖状、荣誉证书,奖励人民币1000元。

第十四条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可授予特等奖,其奖金额高于一等奖。

对获特等奖的首席有功人员,由县人民政府授予“**县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并给予一次性重奖。

第十五条**县科技进步奖奖状发给项目主研单位,证书发给直接从事该项研究的工作主研人员,其中一、二等奖不超过五人,三等奖不超过三人。奖金分配不搞平均主义,由课题负责人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其获证书人员的奖金总额不得低于60%。

对获得特等奖的首席有功人员实行一次性重奖,所得奖金不低于奖金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其余奖金按上款规定分配。

第十六条申报、审批程序

(一)单位(个人)完成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按任务来源的隶属关系或行政隶属关系逐级上报;几个单位协作完成的项目,由主持单位组织联合上报,如果其中某一单位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也可单独上报,各主管部门对申报评奖项目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填报**县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一式二份,报县科委。

(二)县科委对申报评奖的项目按专业类别交有关专业评审组进行初评,并提出建议奖励等级,然后再交县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对拟奖项目提出最后评审意见和奖励等级,并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可向县科委提出,由县科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裁定。

(三)县科委将通过评审拟奖的项目,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授奖。

(四)凡申请评奖的项目应交纳初审、复审费用,用于评审申报奖励项目的有关活动。

第十七条**县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在县科技三项费用中列支。

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单独奖励的科技项目,不再分享总项目的荣誉和奖金。

第十八条对获奖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其事迹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升、评审职称或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九条推荐和评审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客观、公正。对、弄虚作假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行政处分。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篇5

为进一步提升中心小学办学水平,巩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发区于2007年成立教育奖励基金。因人员变动以及进一步完善教育奖励基金的实施,现作如下调整: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引导、鼓励和吸引各级骨干教师在中心小学任教,进一步充实开发区教师队伍,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奖励基金的正常运作,建立基金考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三、基金筹集

教育奖励基金采取政府、企业、个人多渠道逐年筹措,对逐年取得较大成绩的教师和教师群体进行一次性考评奖励,并在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奖励范围。

四、基金管理

在开发区财政结算中心设立教育奖励基金专户,专款专用,由学校负责实施及日常管理,由教育、财政、监察等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坚持阳光操作,建立相应的教代会审核制度、公示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制度。

五、基金奖励范围及额度

(一)教师个人成果奖(单位:元):

名称奖项区市评优课

有关奖励项目,同类的只奖最高项,不设重复奖。在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教育教学文章按优秀论文同级别一等奖发放。获得省级、部级的按市级同等次的2倍、3倍奖励。个人成果奖每年凭证书(指导奖也可凭学生获奖证书)申报一次。

(二)骨干教师考核奖:

开发区对市区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市教学新秀按区考核结果和奖励额度实行二次奖励(市新秀、区能手4000元,市能手、区带头人5000元,市带头人7000元,市名师9000元)。对区教学新秀、校骨干教师按《中心小学学科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分别奖励1200元、800元。

(三)部门集体成果奖:

1、在省、市、区级教育权威机构组织的教育教学评比中获组织奖,奖励部门500元、300元、200元。

2、获省、市、区级教育科研机构论定的优秀教科研课题,有关教师每人200元。

(四)学历进修奖:

凡中心小学在编教师参加师范类专业考试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由开发区用以奖代付的方式给予奖励。取得大专学历文凭一次性奖励800元,取得本科学历文凭一次性奖励1200元(双学历享受1次)。

六、申报及评议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篇6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与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第二条科技成果的转化应当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利用,不应以牺牲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第三条县科技局管理、指导和协调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

第四条县直有关经济管理部门、乡镇(区)应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协调实施有关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五条明确和完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各经济管理部门明确一名主管科技成果转化负责人,乡镇(区)要明确负责人主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村级明确专人抓科技推广。

第六条建立科技示范制度,以典型促发展。各经济管理部门要扶持10个农村科技示范实体,乡镇(区)要培养20个有影响的科技推广示范户。

第七条农村实用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与单位评先评优挂钩。

第八条鼓励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县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第九条设技术能手奖。在县属企业、产业工作3年以上具备技师资格的工作人员,直接推动企业、产业技术革新,创造出较大经济效益、参加县级以上技术能手比武获奖,每年评选10人,每人奖励3000元。

第十条加强知识产权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申报专利。每获得一项国际专利授权,奖励专利权拥有者8000元;每获得一项发明专利,奖励专利权拥有者6000元;每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奖励专利权拥有者1500元;核心知识产权集成在推广应用中产生效益,税收同比增长20%以上,奖励专利权拥有者5000元,每年可评2人。

第十一条新农村示范奖。奖励支持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县直单位10个,各奖2000元;奖励示范乡镇5个,各奖5000元;奖励示范村10个,各奖1万元。

第十二条农业标准化工作奖。奖励10个规模基地,各奖5000元。

第十三条人才荣誉称号奖。当年获市级以上表彰、授予的人才相关荣誉称号和人才工程人选的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省、市奖励标准分别为1.5万元、1万元、5000元。

第十四条科学技术成果奖。技术上有突破,成果转化上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评此奖。设特别奖、一、二、三等奖,分别奖5万元、2万元、1.5万元、1万元。

第十五条高新技术企业奖。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奖3万元,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奖5万元。

第十六条科技成果应当明确权益归属,以免纠纷的发生。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应当依法由合同约定该科技成果有关权益的归属。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篇7

第一条为鼓励在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调动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区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本自治区在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奖励,适用本办法。

对本自治区在哲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奖励,适用本办法有关社会科学奖励的规定。

第三条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下列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

(一)自治区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二)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

第四条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励工作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注重原创性、创新性和实际价值的原则。

第二章评奖范围

第五条围绕国家或者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基础理论、应用对策、历史经验、地方特色、区域优势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学术价值和明显应用价值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可以申报自治区社会科学奖。

自治区外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宁夏经济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可以申报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第六条下列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可以申报参评自治区社会科学奖:

(一)正式出版或者公开发表的专著、译著、论文、工具书、教材、古籍整理成果、社会科学普及读物以及研究(调研)报告等;

(二)不宜公开发表的被省部级以上国家机关采用、推广的调研报告、咨询报告、有价值的历史经验比较研究报告等。

第七条下列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能申报自治区社会科学奖:

(一)已获得部级奖励的;

(二)内容偏重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软科学的;

(三)著作权有争议,且尚未妥善解决争议的。

第八条申报参评自治区社会科学奖的研究成果,原则上是本届评奖年度内发表的。评奖年度前发表未曾获得社会科学奖、并被实践证明有重大经济社会价值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申报参评。

第九条申报参评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的个人,应当是在本自治区长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和艺术家。

第三章奖励评审组织及其职责

第十条设立“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自治区社会科学奖的评审工作。

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其下设的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第十一条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由从事社会科学工作的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其中,专家、学者不少于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的五分之四。

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的委员每届任期四年,可以连任两届。

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的委员人选由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提出,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制定、修改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规则;

(二)评定自治区社会科学奖人选、研究成果及奖励等级;

(三)决定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活动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四)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三条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学科评审组,由本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学科评审组负责本学科研究成果的评审,提出获奖人选、研究成果及奖励等级建议。

学科评审组的专家、学者由7名以上的单数组成,所提出的每个获奖人选、研究成果及奖励等级建议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的专家、学者同意。

第十四条设立“自治区文学艺术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自治区文学艺术奖的评审工作,其组成形式及其职责参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执行。

自治区文学艺术奖评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其下设的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第四章评奖标准和奖励年度

第十五条自治区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的评奖标准是:

(一)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者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或者取得了重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为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在应用对策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其研究成果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或者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具有突出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十六条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奖标准是:

(一)专著在本学科领域内有创新,对学科建设有较大贡献,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重要作用。

(二)翻译引进的国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管理经验,对研究和解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论文在学术上有创新,在本学科领域中居于先进水平,并能正确阐明重要理论问题或者对经济社会发展、学科建设等有重要影响。

(四)工具书的体例科学,资料可靠,知识性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并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五)教材在内容、结构上有创新,体例完整,对科研、教学、社会实践有明显应用价值。

(六)古籍整理出版物注释准确,切合原意,对历史考证有新的发现或者有重要价值。

(七)普及读物具有时代特征,并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在传播和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八)调研报告、咨询报告能够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作用。

第十七条自治区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每四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人数和奖金数额由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依据本办法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提出建议,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在没有符合条件的人选的情况下可以空缺。

第十八条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两年评审一次,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等奖在没有符合条件的成果的情况下可以空缺。

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授奖名额不超过申请评奖成果总数的20%,各奖励等次的奖金数额由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根据奖励经费的数额确定。

第十九条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的评奖标准,由自治区文学艺术奖评审委员会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制定。

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的评审年度及授予人数参照执行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第五章奖励的实施

第二十条下列组织和个人可以推荐自治区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候选人:

(一)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

(二)自治区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事业单位;

(三)自治区级有关社会团体;

(四)十名以上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联名推荐。

推荐自治区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候选人,由推荐组织或者个人向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或者自治区文学艺术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交书面推荐意见。

第二十一条申报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由申报人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或者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进行初选,经初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报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第二十二条自治区社会科学奖按照下列规定评审:

(一)学科评审组对参评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初评,并向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提出获奖人选、研究成果及奖励等级建议;

(二)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组织各学科评审组组长对建议获奖人选、研究成果和奖励等级进行复评,提出获奖人选、研究成果和奖励等级建议;

(三)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复评获奖人选、研究成果和奖励等级进行投票表决。对自治区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获奖人选投票表决时,应当由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参加,获奖人选得票数必须达到全体委员的五分之四以上;

对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成果投票表决时,参加投票表决的委员不得少于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总数的五分之四,获奖成果得票数必须达到出席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

(四)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将投票表决结果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条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的委员与获奖人选、研究成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四条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应当将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社会科学奖评审结果在公开媒体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社会科学奖评审结果有异议的,自公示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意见。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在征询学科评审组的意见后,将有关情况报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或者自治区人民政府处理,并由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将处理意见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

第二十五条自治区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由自治区主席签署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第二十六条自治区社会科学奖和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获奖结果,记入获奖个人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评定专业职称和享受有关待遇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自治区社会科学奖和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奖励经费列入自治区财政预算;自治区社会科学奖和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的评审工作经费经自治区财政部门审核后,从奖励经费中列支。

第二十八条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的评审程序,由自治区文学艺术评审委员会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六章罚则

第二十九条已获得自治区社会科学奖或者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的个人,发现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创作成果的,由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或者自治区文学艺术奖评审委员会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励证书和奖金。

被撤销奖励的,由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或者自治区文学艺术奖评审委员会对有关人员给予通报批评,自撤销奖励之日起6年内不受理其奖励申报。

第三十条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或者自治区文学艺术奖评审委员会的委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的,由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或者自治区文学艺术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取消其委员资格,并建议其所在单位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一条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工作人员在奖励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可以设立“自治区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并组织实施。

自治区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的评审年度及授予人数,参照执行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

自治区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的奖励标准、评审程序,由自治区文学艺术奖评审委员会结合本专业的实际,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三十三条自治区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和自治区文学艺术奖评审委员会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有关的评审细则和其他有关规则。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11103

1实证分析

1.1调查对象的选取和抽样方法

调查时间:2014年3月-5月。

调查地区:选取陕西省民办高校分布较多的城市:西安。

调查对象:西安五大民办高校(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京学院、欧亚学院)的部分教师及管理人员。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其中问卷调查方式:进校发放调查问卷,每校发放100份,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发放数量:500;问卷回收数量:485;有效问卷数量:478。

具体样本分布如表1。

表1样本分布表

学历分布本科占23%硕士占73%博士占4%

性别分布男性27%女性73%

职称分布无职称教师9%初级职称9%中级职称50%中级以上职称32%

年龄分布35岁以下

占46%36-50岁

占36%50岁以上

占18%

任现职年限1年以下

占5%1-3年

占9%3-5年

占54%5年以上

占32%

回收有效问卷478份中,将其分为415个训练样本和63个检验样本,训练样本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任用制度、评价激励机制对流失率影响的模型,检验样本作用是评估该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1.2数据分析

1.2.1教师对现有任用制度、评价激励制度的满意度调查

数据分析显示,50%以上的教师对现有的激励机制不满意,49.12%的教师认为学校当前的评价制度不合理,35.25%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当前的任用制度不合理,这说明陕西民办高校目前在任用制度、评价激励机制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急需改进。

表2陕西民办高校教师对现有制度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内容是(%)否(%)不清楚(%)

学校制定的创新激励是否合理38.7051.2510.05

当前激励政策是否能满足学校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35.255113.75

所在学校当前的激励制度能否有效提高教学与科研积极性3654.269.74

所在学校当前的评价制度是否合理42.7549.128.13

所在学校当前的任用制度是否合理46.4535.2518.3

表3陕西民办高校教师对当前不同激励

政策的满意度对比分析

人数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极差

科研奖励10079.88.22639532

教学奖励10054.114.66259065

升迁机会10058.516.08169276

在西安某民办高校受访的100名教师中,学校对科研突出者的奖励措施方面(平均分79.8)是教师们最为满意的;而对于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给予的奖励方面(平均分54.1)是最不满意的。建议各大民办高校提高教师们的教学奖励力度,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根据离散程度(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极差),教师们对升迁机会的满意度程度差别最大,其标准差为16.08分;最低分16分,最高分92分,差距非常大。这可能跟每名教师的个人感觉有关。

1.2.2任用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等对教师流失率的影响研究

(1)指标的选取。

通过对陕西民办高校教师的实际调查和数据整理,选定了以下5个大类指标。

因变量:Y=(1,0)(1=稳定员工,0=流失员工)

自变量如下:X1:评价机制合理性;X2:激励机制合理性;X3:任用制度合理性;X4:人文环境建设措施;X5:个人因素。其中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成就感、人际关系、家庭原因、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

(2)Logistic回归分析。

①Logistic回归的基本形式。

在二分类因变量分析中使用最广的是Logistic分布,定义如下:Y=0表示流失员工,Xi表示解释变量,则教师流失的条件概率为p(Y=0|Xi)=pi,再写出教师流失与教师稳定概率的表达式,对其去对数,可得到

Ln(pi/1-pi)=B0+B1X1+…+BnXn

上式左边表示教师流失与教师稳定概率之比的自然对数,右边表示各自变量发生变动时对教师流动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②变量的定义与建立模型。

由于调查问卷设计的答案采用区间段的方式,故对采集的变量定义如评价机制合理性X1定义:1=60分以下;2=60―69分;3=70―79分;4=80―89分;5=90―100分,标准差为0.91;其余变量也采用类似方式进行定义。

对以上变量进行回归,利用SpSS18软件下的二元Logistic回归,采用向前逐步回归,筛选后保留3个变量X1、X2、X3,得出方程表达式为:

Ln(p/1-p)=-3.28-0.13X1-0.18X2-008X3

③模型分析与模型检验。

分析以上模型可见: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率受所在学校评价机制合理性、激励机制合理性和任用制度合理性的影响,与三者均呈负相关。评价机制合理性每增加1个单位,教师流失率下降0.13个单位,激励机制合理性每增加1个单位,教师流失率下降0.18个单位,任用制度合理性每增加1个单位,教师流失率下降0.08个单位。其中激励机制合理性对教师流失率的影响相对较大。

下面我们用未参加建模的60组数据来对模型进行检验,得到如下检验结果见表4。

表4模型检验结果

Frequency01total

035641

110919

total451560

从表4中可知,用建立的模型来对这60组数据预测,其中模型的判对率非常高,进一步说明模型判别效果很好。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看到,陕西民办高校教师对现有任用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的满意度均不高,且这三个方面对教师流失率的影响非常大。下面我们详细阐述任用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任用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目前看来,陕西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中青年教师比例过大,缺少高学历、高职称层次人才,女教师过多,双师型教师较少。另外,青年教师普遍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教师处于专业发展高原期。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不强,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差,教师流动性强。甚至出现个别教师队伍中三五成群,各自为政,各谋其利,整个团队的教学、科研气氛一盘散沙。

3评价激励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显示,陕西民办高校教师对现有评价激励体系的认同感普遍较低。

在评价方面:民办院校对教师的考评一般在每学期期中进行一次教学评价(采取督导、同行、学生的三级评价)、年终综合性考评一次。三评过程中,监督机制几乎没有,容易出现评价过于主观、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如同行评价,很多教师应付了事,根据与被考评人的关系好坏随意打分,甚至出现不去听课,随意打分完成差事现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由于没有量化的评价标准,有些学生的评价过于主观,完全根据对老师的喜恶程度打分。在教师综合评价方面,很多学校设定了教学、科研考核和奖励标准,但在具体操作上,指标设定的不科学,可行性差,指标权重分配不合理。例如在年终考评成绩的计算上,同行评价占的比例过高,这就容易造成同事间拉帮结派,投票选举弄虚作假,反而忽视了真正教学、科研水平的考核。一个学校如果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普遍较差,将是制约学校发展的大问题。

在激励方面:陕西的大部分民办高校有严格的激励制度。对在教书育人、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学生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做出成绩的教师,有具体的奖励措施。如在科研方面,对于在核心期刊上、科研创新等均有相应的教师奖励制度和奖励细则。举例来说,西安外事学院在科研奖励细则上,教师在北大核心期刊和南大核心期刊,将获得不同的学分,期刊级别越高,获得的学分越高,用学分可换得学校一定的金钱奖励。教师获1学分将获取科研奖励30元。另外,学校为鼓励教师重视科研,教师也可以用科研成果换取一定幅度的课时任务量减少。西安翻译学院为了鼓励教师提高科研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对于学校定期举行的科研讲座,每次讲座每位参加的教师都可以得到4学分。可用于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时的转换。(陕西省从2014年起,要求参加职称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8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56学时,公需科目不少于24学时)。

对于已经采取的各项激励措施,从激励效果上看,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在短期内得到了激励,但长期激励效果不好。在短期内,教师们教学、科研热情得到提高,但更多的只是盲目依据学校奖励措施来提高工作质量,激励只是短期内起到作用,时间一长,重回旧态。教师自身和学校对教师都缺少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利于学校师资队伍的优化和提升。从科研来看,民办高校的教师们本身科研能力较弱,同时又没有导师引导,对于学校重奖的高级课题、核心期刊望尘莫及,于是更看中短期可见到效益的普刊及校级课题的申报,只见短期现金激励,缺少耐心、信心去研究高级别期刊及课题申报的技巧,学校也缺少相关的培训,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师个人及学校的发展。以西安五大民办高校教师申报省级以上课题情况为例,我们通过数据来看当前陕西民办高校科研奖励措施实施后成效如何,详见表5。

表5西安五大民办高校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

立项情况(2012年-2013年)

学校名称国家自然课题国家社科课题科技部课题教育部课题

省社科基金课题小计

西安培华学院000000

西安翻译学院000011

西安外事学院000134

西安欧亚学院000022

西京学院000000

数据来源:政府官网。

4陕西民办高校教师管理改进措施

4.1任用制度改革

(1)选聘教师采取多渠道,选聘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有行业经验的企业专家及高学历、高职称层次人才,招聘的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到性别比例、年龄比例协调的问题。博士等高级人才的引进,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是必备的,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层次的发展。

(2)在选聘教师时,要考虑到优先为学校特色专业、重点专业配备师资力量。特色专业师生比要达到18∶1,“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每个特色专业至少聘请1-2名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专家。

(3)逐级任用的原则。教师任用,可按照先任用中层干部、年级科长和教研室主任,后任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最后任用教辅人员等顺序进行。

4.2评价制度改革

(1)落实教学科研成果考评的监督机制。对期中、年终进行的督导、同行、学生三级教学评价要加强监督,对考评指标的选取、权重的设计要科学合理,重视考评效用度的调查工作。

(2)教师考核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其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建议在教学科研成果综合评价中运用模糊综合评判,促进评价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

(3)考核应注意的问题。

①为了奖勤罚懒,最大效果的通过运用考核结果来激励员工,同时兼顾经济性的原则,对于4个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可以采取硬性分配法,将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设定好。如优秀比例不超过15%等。

②对于不合格教师的评定,可以在前述评定方法的基础上,事先设定一些特定情况作为不合格的考核标准。如:年度无故旷工超过*天,有严重教学事故*次,考核期内尚处于待岗、停职的等等。

(4)考核结果的运用。

考核结果为续签合同、奖惩措施的主要依据。对于优秀员工,可以通过涨工资、发奖金、职位晋升等方法来奖励。对于不合格员工,可以采取扣发当年奖金、缓聘、解聘、岗位调整、不允许参评下年度的职称评审工作等方法之一或几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来达到警示的作用。

4.3激励制度改革

(1)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学校应在帮助教师在对自身做好Swot分析的基础上,做好教师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每位教师都应该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博览群书,勤思善言,并加强与同事的合作,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有了个人行动的目标,教师工作起来才会有动力,学校的各种激励措施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及早为职称晋升做规划。学校为教师的职称晋升做好培训工作,让大家明确奋斗目标,按时晋升中高级职称,培养职业自信心和职业能力。

(2)进一步加大教学科研的奖励力度。对双因素理论中提到的激励因素,要加大激励力度和效果。如给教师提供公平的晋升、国内外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会的机会,增加工作挑战性等。民办高校本身在教学科研上跟公办院校都无法比拟,因此,除了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以感情留人外,还可以加大物质和精神奖励力度。对教学骨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教师,应树立楷模形象,鼓励大家向他(她)们学习,通过大力度的物质奖励措施和职位晋升机会,建立良好的比学赶拼氛围,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同时,在推进科研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开办科研讲座。通过对参与讲座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记录学分等方式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②提供学术论坛,鼓励教师发表和出版学术论著,传播学术思想。对成果显著的学术论著作者给予重奖。

③支持高级人才的培养。

(3)学校可以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①鼓励每位教师制定自我充电计划,每名教师要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如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培训课程等;

②为教师提供参加各级别学术会议计划;

③制定骨干教师国内外交流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篇9

第一条为了实施《*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市科学技术奖授予在本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或者组织。项目获奖候选人应当是其科技成果的全部或者其中核心技术内容的主要完成人。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单位行政领导确实参加了项目的研究,符合主要完成人的条件,可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参加申报奖励,但人数不得超过一名,并且要在申报书中附详细的书面材料,具体说明其所做的技术贡献,并由本人签字、主管部门出具证明。

第三条*市科学技术奖是市政府授予公民或者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技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一节*市科技突出贡献奖

第四条*市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奖候选人所申报的项目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为我市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技术水平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者国内领先;

(三)申报项目必须投产或者实施二年以上,有较好的投入产出效益,其经济效益按会计年度计算,评审标准见附件一。

第五条*市科技突出贡献奖每年授予项目不超过1项。

第二节*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六条《奖励办法》第九条所称“科技基础性应用研究”,是指在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等领域所进行的科技基础性研究工作;所称“社会公益性应用研究”,是指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及防治等社会公益性科技领域的研究工作。

第七条*市科技进步奖的授奖等级及评审标准,应当与申报项目的技术水平、知识产权及其项目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挂钩。评审标准如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一等奖:

(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或者国内领先水平并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

(二)在科技基础性或者社会公益性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成果,社会效益得分在90分以上,评分标准见附件二。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二等奖:

(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在科技基础性或者社会公益性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创新成果,社会效益得分在80-89分,评分标准见附件二。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三等奖:

(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有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在科技基础性或者社会公益性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社会效益得分在70-79分,评分标准见附件二。

第八条*市科技进步奖所涉及的获奖候选单位应当是在项目研发、成果转化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单位。

第九条*市科技进步奖每年授奖项目总数一般不超过15项;单个项目的受奖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受奖单位一般不超过3个。

第三节*市自主创新促进奖

第十条*市自主创新促进奖的评审,应综合考虑申报项目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和所具有的借鉴、示范和带动意义。主要授予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已被授权并已开始实施的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无专利纠纷,具有潜在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示范性强,具备良好的技术前景、市场前景和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符合*市产业发展方向和社会进步需要;

(三)探索性强,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方式,超越相关专业领域的共识(非共识项目),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明显促进和启发作用。

(四)将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或新产业,具备良好的技术前景、市场前景和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

“各种相关技术”,可以是各种成熟的和已获得广泛应用的技术;

(五)将一项或多项技术或科研成果率先应用到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产生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是指我市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行业或领域。如果该行业或领域在我市的规模较小,则指广东省范围内的该行业或领域。

(六)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产业化,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先进技术”是指省内领先水平以上的技术;

(七)对所使用的技术及装备进行革新改造,取得良好的效果,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第十一条*市自主创新促进奖每年授奖项目总数一般不超过20项。

第四节*市归国科技人员创业奖

第十二条*市归国科技人员创业奖的获奖候选人应当是符合下列条件的归国科技人员:

(一)归国来本市五年内创办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及项目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二)其经济效益按会计年度计算,评审标准见附件一。

第十三条归国科技人员创业奖每年授予项目不超过2项。

第三章申报

第十四条申报本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必须经过法定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和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由申报人填写统一格式的申报表,并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及证明材料,上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简称评委会)办公室。

第十五条申报*市科学技术奖的公民或者组织,须报送以下材料:

(一)*市科学技术奖励申报表;

(二)科学技术成果报告表;

(三)技术鉴定证书或者有关评审证书;

(四)技术资料,包括省级以上科技查新报告、调查考察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试验研究报告、有关图纸及学术论文等相关资料;

(五)经济效益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直接关系到人身、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项目,如动植物新品种、食品、药品、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等,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的,在获得许可证之前不予受理。

第十七条由多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应当以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为主,按规定程序申报。

第十八条申报人须按规定缴纳评审费。

第十九条符合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励条件的科技项目由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国家或者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推荐。

第四章评审

第二十条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按学科、专业分类登记,并组织专业评审组评审,提出初评意见。

第二十一条评委会办公室将初评结果报评委会进行综合评审。评委会对拟奖对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做出拟奖决定,并报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审定结果在《*特区报》上公示30天,有异议的,按本实施细则第五章处理;无异议的,报市政府批准授奖。

第二十二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和评委会的评审会议应有法定人数的三分之二及以上到会方为有效;评审结果以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及以上表决同意为有效。

第二十三条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申报本市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不得参加本年度的评审工作。

第五章异议及处理

第二十四条对公示内容持有异议的公民或者组织必须在拟奖决定公示期内向评委会办公室提出。

第二十五条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实质性异议是指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或者对完成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真实性所提出的异议;非实质性异议是指对候选人、候选单位排序的异议。申报单位和项目的完成人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

实质性异议由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处理,非实质性异议由申报单位负责协调。

第二十六条提出异议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书面材料和必要的证明文件,否则不予受理。异议的提出者必须对所提出的事实和证明文件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评委会办公室对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异议材料,应予受理。

申报人接到异议受理通知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调查、核实异议材料,提交有关补充材料和旁证文件报评委会办公室审核。必要时评委会办公室可采取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逾期未处理完毕的,不予评审。

第二十八条评委会办公室应当将异议调查核实情况和处理意见提交评委会审议,做出处理决定,并将异议处理结果通知有关各方。

第六章授奖

第二十九条*市科技突出贡献奖报请市长签署,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奖励经费由市政府按每个获奖项目100万元一次性拨付,其中50%奖给首席完成人,另50%按项目主要完成人的贡献大小合理分配。

第三十条*市科技进步奖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每个获奖项目奖金额度为: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2万元。

第三十一条*市自主创新促进奖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每个获奖项目奖金额度为5万元。

第三十二条*市归国科技人员创业奖报请市长签署,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每个获奖项目奖金额度为10万元。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技术革新体会研究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提高科技投入,加快实施技术创新,重视基础研究,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已然成为一个国家战略性的任务和目标。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科研与技术革新同样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地节约资金、降低成本,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一个有效途径。结合工作实际,关于科研、群众性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工作的开展及其在节约资金成本、带来经济效益作用方面谈谈几点体会。

1、坚持基础性工作与创新工作并举,在工作推进中求突破

目前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仍然是科研所和高等院校,它们不直接面向市场,不甚关心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市场开拓能力将技术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因而很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怎样才能富有成效地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坚持基础性工作与创新工作并举,就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迫切要求。为此我们从单位生产和管理工作实际出发,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形成了一套自有的科研运作体制。

1.1相关信息收集交流,理论设想研究

针对日常基础性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讨论,提出相关新技术,收集相关产品技术信息,新设备样品,经讨论、研究对比,提出改进意见,组织评审,作出评审结果,如未通过,则返回重新研究,再次提出方案,再组织评审。

1.2新产品、新技术试产试用

新产品、新技术评审通过,就可以下拔相关经费试产试用,由技术科负责技术督导,新技术或新产品改进研制成功后经过相关安全技术认证,就可以先行试用,试用期间观察使用效果及存在问题,如有问题再返回改进。

1.3投入实际使用

新产品、新技术经试产试用后,如无问题,即投入实际使用。

1.4带来经济效益

下面简单列举几个通过科研、技术改革带来节约资金能耗实效的例子:

防盗铸铁排水井盖设计研制和安装工作。针对城市道路排水井盖破损、丢失严重的问题,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大连市现有道路上的排水井盖多为三十年代日伪时期的设计,其结构、材质和承载能力已满足不了现在道路行驶重型车辆的要求。据统计,我市每年市政排水井盖破损1100多个,丢失3300多个,直接经济损失达50多万元。从1992年排水处组建至今,因排水井盖破损、被盗造成行人跌入井内的事故达20余起,赔偿金额近15万元。为保护行人和车辆安全,减少国家的经济损失,我们在参考国内外实物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制,设计出了承载能力50吨,外型美观、经济实用,具备防盗功能的新型铸铁雨水井和检查井盖,其排水功能、承载能力等居于国内领先,申报了国家专利。并于当年通过政府招标采购了500套新型防盗雨水井盖,安装在市内部分主次干道和广场周边,截止目前都没有发现丢失、破损现象,效果极佳,已列为逐年推广应用的对象。

完成了春柳河污水处理厂电气控制单元内电器元件进口产品国产化和泥处理车间加药系统电气改造项目既解决了进口部件采购周期长、价格贵的问题,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资金3万多元。

对春柳河污水处理厂回用水泵房加药系统进行了改造,将原有的自来水溶药系统改为回用水溶药系统,安装回用水管线16米,各类管件20个。此项改造每月可节约自来水720吨,节省水费2736元。

从实际出发,诸如此类通过科研方法节约资金成本的例子我们还有很多,在科研工作中我们总结出,其一,必须要有开拓精神,进行大胆创新,把握创新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创新的水平,强化对技术创新决策的管理工作,敢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其二,管理体制必须始终充满活力,随着管理实践的变化从多方面多领域多角度进行探索,实现管理创新,从机构设置,经济来源,人员配置,人才培训科技项目的立项确定研制,开发利用等,建立一套管理措施和工作制度,为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从而直接有效地带来经济效益。

2、发动群众力量,以“合理化建议”方式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将重心转向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适宜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在平等的引导和交流中,使员工自发地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忠诚感,来促使其在群众性技术革新带来节约资金成本的经济效益中发挥巨大作用。

有鉴于此,我们每年都会协同处工会组织,让广大工作在一线的职工,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以合理化建议方式提一些技术革新的建议。我们再将这些建议汇总、梳理,挑出合理有效的部分进行研讨,确定实施方案。由群众性技术革新带来经济效益的例子也列举一下:

针对夜间排水施工抢险和汛期低洼区排水光线不足、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威胁排水职工人身安全的问题,沙河口排水管理所自行研制了夜间施工抢险、汛期排水警示灯(标志),效果比较好,既填补了夜间施工抢险和防汛排水警示标志的空白,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资金。

针对使用三叉杆子作为吊装工具不方便的问题,马栏河污水处理厂自行设计安装了“门工综合手动吊”,既安全可靠,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金1.5万元。

针对水厂厂区内的路灯增设了自动稳压控制装置,每天自动启停,既消除安全隐患,又减少了灯具损坏,节省资金3000多元。

以上这些节约资金的技术革新都源自于我们职工的智慧,当然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工作中我们总结发现:

(1)要培养员工以正确的主体意识:培养员工以正确的主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员工群众自觉寄身于本单位的建设,激发他们的热情,鼓励个性的发挥。(2)要提供员工学习机会:要学会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寻求新的工作方法很重要。为此我们会定期采取集中授课、答卷和实际操作考核等形式,对全处各岗位职工进行岗位职责、专业技能培训,为其提供接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使单位具有浓厚学习气氛、紧跟科技进步潮流,使广大员工持续接受教育使其具备一种能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创造开拓发挥的最大空间。(3)要运用奖励机制:制定具体的奖励实施方案(后附),运用奖励政策,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创新工作相称的物质报酬。通过以上工作方法,在使广大职工群众提高的同时,也为我们依靠职工群众的智慧进行技术革新,从而带来节约资金成本的经济效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附:大连市排水处科学技术项目奖励实施方案

为了激励全处职工增强科技意识,积极参与科研和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提高全处科技实力,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a、奖励范围

凡从事污水处理、城市地上地下各类排水设施养护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处属各单位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在独立完成或参与处内外各类科技项目中,取得成果均适用于本规定。本规定的奖称统一为“科学技术项目奖”。

B、奖励项目的分类与等级

(1)奖励项目分为:科学技术研究;技术革新改造;勘察设计施工;全面质量管理;工艺工序操作管理;各类论文;增收节支;合理化建议等奖类。(2)各奖励项目的等级分为:国家、省、市级和处科学技术项目一、二、三等奖。处科学技术项目的一等奖为处级、二等奖为厂级(处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三等奖为车间(含班组)。(3)各奖励项目的等级和归类由评审委员会依据申报的实际情况确定。已被国家、省、市确定奖励等级的,由评审委员会按同级予以确认;其余申报项目根据其类别或在本岗位(部门)产生的作用和效果,由评审委员会确定等级。

C、奖励标准

(1)荣获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由处按同等标准予以奖励。(2)荣获处科学技术项目一等奖的,奖励人民币1000~3000元。虽然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奖励,但没有物质奖励的,根据实际情况,按此标准执行。(3)荣获处科学技术项目二等奖的,根据项目应用的作用和效果,奖励人民币500~2000元。荣获处科学技术项目三等奖的,根据奖励项目的作用和效果,奖励人民币300~800元。

D、奖励项目的申报与评审

(1)凡获国家、省和市级科技进步奖、技术革新奖、优秀设计奖及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包括科技论文、管理科学论文)的人员,均可申报。(2)符合申报条件中任何一项的项目,可将获奖的科研项目或论文,连同获奖证书一并向其所在部门申报,由各部门向处工会办和技术科申报。(3)申报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由处工会办和技术科负责,根据申报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评审委员会。对于重大项目的评审,可聘请处外同行业、同专业的专家参加。(4)获奖项目的评比为每年度一次,每年年末组织进行申报和评审,在处内同一项目只能申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