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十篇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十篇

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3:39

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篇1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工业企业,以及与工业企业劳动安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劳动安全奖励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劳动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加强对劳动安全的领导和管理,对劳动安全先进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

第五条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可给予奖励:

(一)认真贯彻劳动安全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健全并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二)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实现上级下达的劳动安全目标考核指标,伤亡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

(三)及时查处违法违章行为,排除事故隐患,预防或避免事故发生,保护了国家、集体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四)推广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控制和治理职业危害取得成绩。

第六条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个人可给予奖励:

(一)严格贯彻执行劳动安全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全面实现上级下达的劳动安全目标考核指标;

(二)在劳动保护管理、安全技术、尘毒危害防治中有发明、创新或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排除事故隐患或在事故抢救中做出贡献;

(四)劳动安全监察、管理和监督人员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为政清廉,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中做出成绩。

第七条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单位,由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劳动部门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劳动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事迹突出、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由市(州)人民政府或地区行政公署推荐,省劳动厅考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对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的成员,企业可发给不超过本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二分之一的一次性奖金。奖金在本企业奖惩基金或新增效益工资中开支,免征奖金税或工资调节税。

第八条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个人,企业职工由企业、企业主管部门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由所在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和《四川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对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个人,也可由劳动部门给予奖励。具体办法由省劳动厅制定。

第九条在同一考核年度内,因劳动安全工作先进受两级以上人民政府(含地区行政公署)奖励的单位或个人,一次性奖金按标准最高的计发,不得重复发给。

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篇2

第一条为了建立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国家、省及市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增量资产奖励股权,是指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对由其实施经营业绩考核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从超过考核目标值部分的经营性净利润中,按一定比例给予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的股权奖励。

第三条实施增量资产奖励股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效益为中心考核企业经营业绩。

(三)坚持报酬与责任相统一、利益与风险相挂钩、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建立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增加考核与分配过程的透明度。

第四条本办法作为《惠州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配套措施,实行本办法的企业由市国资委在与企业法定代表人签订的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中予以明确,或由市国资委与企业法定代表人单独签订增量资产奖励股权责任书作为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的补充。

第五条实行本办法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包括基薪与股权奖励,不再实行绩效年薪。

第二章增量资产奖励股权的内容

第六条实施本办法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发展战略明确,主营业务突出;

(二)产权清晰,内部管理规范;

(三)市国资委要求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具备条件的企业,经董事会或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同意实施本办法的,应向市国资委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奖励金的确定。

(一)股权奖励与企业的净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挂钩。对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中等或以上等级,并超额完成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净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目标值的,从本年度企业超额净利润中提取奖励金,奖励金以增资扩股的形式转为受奖人持有的本企业的股份(股权)。

超额净利润=净利润总额-净利润总额目标值

(二)奖励金按累进制实行分档计提。

1.当净资产收益率超目标值10%(含)以内时,对超额净利润按30%的比例计提年度奖励金;

2.当净资产收益率超目标值达到10%以上至30%(含)以下时,对超过目标值10%以上的超额净利润按40%的比例计提年度奖励金;

3.当净资产收益率超目标值30%以上时,对超过目标值30%以上的超额净利润按50%的比例计提年度奖励金。

(三)奖励金的分配。

企业所提取的奖励金分配范围为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其中,企业负责人的奖励额应不低于企业奖励总额的60%,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奖励额应不低于企业奖励总额的20%,具体分配方案由企业提出,经市国资委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三章增量资产奖励股权的实施

第九条市国资委依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年度考核结果,对实行增量资产奖励股权的企业下达奖励通知书,企业依据通知书制定具体分配方案报市国资委审核,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分配结果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十条企业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将奖励转为受奖人持有本企业的股份;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将奖励转为受奖人持有本企业的股权。

(一)奖励转为股份(股权)每年实施一次,于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后进行。奖励金的70%当年可转为股份(股权),剩余的30%作为风险保证金延期到连任或离任的下一年度的上半年兑现。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合格的,延期的奖励金与责任期满当年的奖励金一起转为企业股份(股权)。

(二)奖励转为股份(股权)前,应将受奖人员名单、股份数额、股权比例等情况向企业全体职工公示。

(三)奖励转为股份(股权)实施前,应由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企业资产进行审计,审计报告应报市国资委备案。

(四)奖励转为股份(股权)时,企业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按照审计报告明确的每股净资产作价购买;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按照审计报告明确的企业净资产作价购买。

(五)企业负责人直接以个人的名义持有奖励股份(股权),其他受奖人以企业工会工作委员会的方式或个人名义持有。

(六)奖励转为股份(股权)后,企业应依法办理国有资产产权、有关股东、注册资本变更登记手续。

(七)上市公司按国家有关规定实施。

第十一条对于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企业负责人,所有风险保证金予以扣除,并由市国资委根据具体情况,提请有关部门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对其免职或进行工作调整。

第十二条奖励股份(股权)在企业按同股同权的原则享有分红权,并承担股份(股权)贬值的风险。

第十三条奖励股份(股权)当年不得分红,从次年开始参与分红。作为风险保证金的奖励金未转为股份(股权)时不得分红,转为股份(股权)后的当年可参与分红。

第十四条非上市公司奖励股份(股权)的转让。

(一)奖励股份(股权)持有人在经营业绩考核责任期满续任或继续在本企业就职的,所持的股份(股权)不得转让。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经审计合格满1年后,其所持的奖励股份(股权)方可转让。企业其他人员离任满6个月后,其所持的奖励股份(股权)方可转让。

第十五条非上市公司的奖励股份(股权)可采取转让、继承、赠与、继续持有等方式处置。企业不得回购本企业的奖励股份(股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回购的除外。

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篇3

第二条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专项奖励资金(以下称奖励资金)由省财政专项拨款,用于奖励本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生产企业。

奖励工作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名牌战略的组织管理,省财政厅负责奖励资金的拨付、监督管理。

第三条奖励资金的申报和使用,遵循公开、公正和企业直接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本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生产企业名录,以国家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告为准。

中国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按照国家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开展。

第五条对同一种产品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生产企业,省人民政府奖励30万元。

奖励资金的使用按照1:1:1的原则,用于名牌产品的宣传、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以及奖励创牌工作先进个人。

第六条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应当填报奖励资金申报表,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省财政厅按照奖励标准将奖励资金直接划拨至生产企业。

第七条企业应当按照奖励资金的使用范围,及时拟定使用计划,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企业应当建立奖励资金使用档案,载明获奖人员名单及数额、宣传经费、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经费的支出明细,并将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决算报表及奖励资金使用电子档案资料报省财政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八条奖励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

企业应当加强对奖励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九条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建立奖励资金使用档案,对企业违反规定使用奖励资金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提请省财政厅追回奖励资金。

第十条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称号的生产企业的奖励办法,可参照本办法制定。

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篇4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引导和激励企业不断追求卓越经营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若干意见》(政发〔2011〕18号)文件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县政府质量奖是县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励,主要授予县辖区和开发区内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依据本办法通过评审的企业或组织。

第三条县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坚持企业自愿申请,遵循科学、公开、公平、公正,好中择优原则。

第四条县政府质量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获奖的企业或组织不超过2家。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成立县政府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具体名单附后),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

评委会主任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担任,成员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评审办设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办主任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兼任。

第六条评委会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指导和监督县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的开展,研究决定评审过程中的有关事项;

(二)审定县政府质量奖评审实施细则等重要工作规范;

(三)审查、公示评审结果,提请县政府批准县政府质量奖拟奖企业或组织名单。

第七条评审办负责县政府质量奖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修)订评审实施细则、评审员资质标准和管理制度,建立评审员库。根据评审需要,按行业组建若干评审组;

(二)制定县政府质量奖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县政府质量奖申报工作,受理县政府质量奖申请;

(三)对申报企业或组织的资料进行审查,确定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名单;

(四)组织评审组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进行评审,考核、监督评审员履行职责情况;

(五)向评委会报告县政府质量奖评审结果,提请审议拟奖企业或组织候选名单;

(六)负责社会各界反映问题的调查核实工作;

(七)宣传、推广获奖企业或组织的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和方法;

(八)监督获奖企业或组织持续实施卓越绩效管理,规范使用获奖荣誉。

第八条评审组由3名以上(含3名)外聘专家评审员(包括行业专家和质量管理专家)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其主要职责是:

(一)对企业或组织的申报资料进行评审,提出现场评审的企业或组织名单;

(二)制订现场评审实施计划,对企业或组织实施现场评审;

(三)提出拟奖励的企业或组织名单。

第九条评审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熟悉国家经济和质量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五年以上从事质量管理或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有较高的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企业质量工作要求;

(三)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办法,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评审纪律。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十条在县行政区域和开发区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企业或组织,均可申报县政府质量奖。

第十一条申报企业或组织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主体在我县区域和开发区注册登记并正常经营三年以上;

(二)产品或服务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要求;

(三)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并取得卓越经营绩效,售后服务体系健全,消费者满意度高;

(四)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经济指标和社会贡献程度居县内同行业前茅,主导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依法诚信经营,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社会声誉。

第十二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请县政府质量奖:

(一)近三年内,县级(含)以上质量抽查不合格或发生质量、安全、环保事故的;

(二)近三年内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受到有关职能部门处罚的;

(三)近三年内人民银行征信体系中有不良记录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第四章评审标准

第十三条县政府质量奖评审标准采用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评审内容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七个部分,总分为1000分。

第十四条获得县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总评分不得低于600分。

第五章评审程序

第十五条申报推荐。凡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在自愿申报基础上,农业、工业企业由当地乡镇或主管部门推荐,服务业企业或组织由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推荐。

第十六条审查

(一)资格审查。评审办依据申报条件和要求,对申报企业或组织进行资格评审,确定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名单。

(二)材料评审。评审办对资格审查合格的企业或组织的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并形成评审报告,并遵循好中择优的原则确定现场评审的企业或组织名单。

(三)现场审查。评审办组织评审组按照评审标准和评审实施细则,组织评审组对资料评审后确定的现场评审企业或组织进行现场评审,并形成现场审查报告。

第十七条评定

(一)综合评价。评审办对书面资料评审报告、现场审查报告进行分析汇总后,形成综合评价报告,提出县政府质量奖审议候选名单报评委会。

(二)审议公示。评委会根据评审办的综合评价报告,表决确定拟获奖企业或组织名单,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十五天。

(三)批准公布。公示期满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第六章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获得县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由县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并颁发政府质量奖奖牌、证书和奖金。

第十九条对获得县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给予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5万元,奖励资金纳入当年县财政预算。

第七章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条监察部门参与县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的监督,促进评审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十一条县政府质量奖实行年度奖励制度,但获奖企业或组织三年内不重复评奖。获得县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可在企业形象宣传中使用该称号,并注明获奖年份,但不得用于产品宣传。违反上述规定的,由评审办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二条冒用县政府质量奖称号或字样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获得县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有义务宣传、交流其质量管理先进经验。评审办对获奖企业或组织进行跟踪检查,促进获奖企业或组织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卓越。

第二十四条参与县政府质量奖评审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公正廉洁,严禁,严格保守申报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保护知识产权。对违反评审纪律的,予以批评、警告或取消评审工作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关键抓项目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主导产业培植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精品名牌培育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企业家队伍建设工程和环境创优工程。努力形成工业主导经济格局,以工业的二次创业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打造成核心经济区和湖北新型工业强区。

二、奋斗目标

到2015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是:

(一)工业总量:区属工业总产值达到46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7%。

(二)规模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户数超过200家。其中,产销过10亿元的15家,过5亿元的20家,过亿元的60家。培植上市企业1—2家。

(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0亿元以上,年均投资60亿元以上。

(四)主导产业: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纺织服饰、电子信息和化工等五大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比例稳定在90%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60亿元。其中,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两年内突破100亿元,2015年力争达到15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过120亿元;纺织服饰产业过5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过30亿元;化工产业过10亿元。

(五)精品名牌:创中国驰名商标1—3件、湖北省著名商标30—40件、湖北省精品名牌5—10件。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招商引资,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主动融入大武汉,加快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继续实行大员招商,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和“二分之一”工作法。突出抓好以商招商,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坚持内商外商一起招,内资外资一起引。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将中央、省直企业和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目标之一。大力引进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提升项目储备质量,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外商投资的方向、热点,结合我区“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超前规划、论证、储备大型工业项目。积极做好项目包装、推介和争取工作,力争在争取国家和省级的项目布点、专项资金安排上有大的突破。加快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早开工、早见效,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把招商引资在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中的权重提高到30%。

(二)壮大主导产业,培植产业集群。深入开展五大产业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产业上下游之间的配套协作,加大关联产业的深度开发和配套,努力延伸产业链。重点培植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大型物流中心和大型专业市场,将我区建成亚洲最大的汽车铸件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专用车生产基地,擦亮“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金字招牌。到2015年,专用汽车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辆以上,铸件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做精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提质增效,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在建设外向型、绿色型食品加工体系上寻求更大突破,抓住我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先进县(市、区)机遇,将我区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加工出口基地和西区域性农产品加工中心。通过品牌培育和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饰产业。着力培育生物化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我区新的支柱产业。

(三)培育市场主体,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选择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从政策资金、要素协调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促进中小企业向集约化、规范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扶持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引进战略投资等方式,以存量引增量,实施强强联合;支持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聚集,促进企业裂变式发展,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支持全力集团、三环铸造、三友食品、神农生态、重汽华威、程力专汽、楚胜专汽、神马齿轮、盛星机械、泰晶电子、中盐银港、金龙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产销过10亿元的企业群。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为进库企业提供上市咨询辅导和推介服务。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准入领域,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的准入和发展。加快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创业辅导服务平台,打造融资担保服务平台,组建协会商会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力争每年净增各类企业400家以上,个体工商户2000家以上。

(四)推进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切实抓好经济开发区和各镇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科学利用土地,确保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引进项目投资强度必须达到100万元/亩以上。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新型工业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现代化城北新区、全省一流经济开发区”。一是实施满园工程。按照主体功能分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进项目优先向北布局,实现南北贯通;加大对回归创业工业园支持力度。二是实施园区拓展工程。按照“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构架,东扩西进,向东重点建设以新316国道为轴线的区域;向西重点建设平原岗、红山头两村之间的区域,到2015年园区规划面积拓展到4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力争入园企业达到200家以上。三是实施园区配套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气、通讯、电视等配套设施,修建程力大桥、金龙湾大桥、龚家棚大桥,建设三个110KV输变电站,建设行政商务区、还建小区,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四是实施企业服务工程。建立新进项目专班跟踪服务长效机制,引导企业嫁接重组、转型升级,千方百计促进企业壮大规模、集群发展。调整武大()科技园定位,将其建成我区精细化工、新型材料和生物工程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鼓励具备条件的镇(办)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园区,完成何店、万店、府河、南郊、北郊工业园区建设详规,实现南郊汽车工业园、北郊东岗工业园与经济开发区的对接。鼓励暂不具备条件的镇(办)到现有园区创办“园中园”,对引进到经济开发区落户的企业视作各镇(办)企业。(五)提升创新能力,促进转型升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区研究与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1.5%以上,财政对科技经费的投入占区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2%以上。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到2015年建立省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3-5家,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3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部级、省级名优品牌,加大品牌产品营销力度,增强地域品牌的影响力。着力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部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7%以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循环工业体系,引导企业注重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控制治理,着力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积极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工业园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重点污染区域,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防止先污染、后治理和资源浪费。

(五)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优秀企业家。注重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和保护,推进企业家健康工程、暖心工程、增智工程等三大工程,提高企业家素质。积极营造尊重、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给予物质奖励、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鼓励企业家放手发展、尽展才华,培养一支有素质、会经营、善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订单式”培训企业急需的营销人才和技术工人,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技能高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开放灵活的企业人才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打破各种界限,鼓励各类人才流向企业,重点引入高级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和技师型紧缺人才,用高薪、股权等激励业绩突出的企业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工业强区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机关干部到工业企业挂职锻炼,其工资关系、职级待遇保持不变。

(六)开展银企合作,优化融资环境。积极开展银行、企业对接活动,促进银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激励机制,对扶持中小企业效果突出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等给予财政公共存款支持或物质奖励。引导、支持担保机构改进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担保手续,积极拓展担保业务,适应中小企业对融资担保的需求。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非公有制企业进入担保业,整合和优化现有担保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取得担保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

四、激励政策

(一)对发展工业经济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奖金由区财政据实列支。

1、企业家特别贡献奖。对贡献突出的企业法人代表或实际负责人予以奖励。其中,纳税过1亿元的奖励100万元;过5000万元的奖励50万元;过4000万元的奖励40万元;过3000万元的奖励30万元,过2000万元的奖励20万元;过1000万元的奖励10万元;过500万元的奖励5万元。不重复计奖。

2、优秀企业家荣誉奖。每年组织评选优秀企业家,每名优秀企业家奖励不低于1万元。

3、科技创新奖。对新认定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5万元;对新认定的部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或研发中心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

4、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奖。每净增1家规模以上企业,奖励2万元。

5、出口创汇贡献奖。对新出口企业创汇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每创汇1美元奖励人民币0.01元;对老出口企业创汇超过上年度基数部分,每增加创汇1美元奖人民币0.02元。

6、企业上市和品牌建设奖。企业上市后除省市奖励外,另奖励100万元;对获中国驰名商标的每件奖励10万元,对获省精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的每件奖励2万元。

(二)对工业投资实行奖励。

1、新上项目奖励:新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后,从纳税年度起,三年内按年度实现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一定比例由项目收益财政给予企业奖励。年实现税收300万元—500万元,给予其地方留成部分30%的奖励;年实现税收500万元—1000万元,给予其地方留成部分40%的奖励;年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给予其地方留成部分50%的奖励。

2、招商引资奖励: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至1亿元的工业项目,待项目投产见效后,按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由项目收益财政给予引资人一次性奖励;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亿元的工业项目,待项目投产见效后,按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5‰由项目收益财政给予引资人一次性奖励。

五、环境保障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优化法制环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依法维护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深入推进政风行风评议,开展企业评机关、群众评科长、社会评站所的“三评”活动,建立涉企机关工作人员评议制度,对评议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经考查认定后,给予相应处罚。完善领导包保、现场办公、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百名干部下企业、百名干部包项目”行动,切实改善发展环境。

1、实行“一站式限时办结”制度。依法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实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区内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7个工作日内办结,需报市省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间内由区行政服务中心跟踪办理到位。

2、实行“安静工作日”制度。每月1日至25日坚决杜绝任何单位意到企业进行检查(除法律、法规强制规定外),确需到企业检查的,须报请区环境办批准后方可进入企业检查,否则企业可不予接待。

3、实行“收费明白卡”制度。区环境办会同物价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对规模以上企业发放“收费明白卡”,本着支持企业发展的原则核定收费项目和标准。企业按卡上核定的各项行政收费进行缴纳,对卡外收费一律拒绝。

4、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以下简称“环境办”)要充分履行其治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职能,加大对制约、阻碍、破坏经济发展行为的查处力度。区环境办全天候接受投诉,对投诉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在10个工作日内将调查处理结果向投诉企业和报告部门反馈。属市直部门影响企业发展环境的,由区环境办报请市环境办处理。各地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全力支持,走好全区一盘棋,用优质的服务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六、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工业经济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区“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局。工业经济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规划调控、措施制定、服务协调、督办落实、考核奖励等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五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五大产业发展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重点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提升发展层次,扩张产业发展规模。各地各部门要把工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抓经济的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业上,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工业。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学工业、懂工业,带动各级干部转变观念,增强工作的执行力和创造力,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工业、共同支持工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落实措施,抓好深化工业强区战略的组织实施。

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篇6

一、简化审批程序

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各职能部门“联合办公、集中会审、分头承办、限期办结”,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验资、注册及开工建设等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服务。

对属平遥县审批权限内的项目,只要符合国家企业登记注册的有关规定,报批手续齐备,管委会在10个工作日办理完毕营业执照并转交投资商;对在平遥县审批权限外的项目,管委会在20个工作日办理完毕营业执照并转交投资商。

二、优化投资环境

工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园区管委会一个窗口对外,各种检查评比、费用收取必须经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和管委会许可,方可进行。

三、基础设施配套

工业园区由管委会统一规划,实行“六通一平”(即建设主干道和次干道,配套邮电通讯、宽带网,供电、供水、排水,建设场地平整),逐步实现整个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将园区建设成为高标准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四、土地使用政策

工业园区内土地使用,如属租赁性质,前三年土地租赁费由县政府承担,但每亩土地企业需垫支3000元,用于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后在综合设施租赁费中逐年抵顶。三年后,土地租赁费由企业支付,每亩租赁费为300—1500元。

企业要取得土地使用权,每亩最高不超过5万元(含税费),并视项目投资规模、产品科技含量、发展前景等情况予以相应优惠。

五、人才、户口、用工政策

工业园区内企业所聘的各种人才,其劳动关系可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同时由公安局负责办理户口手续;属国家干部或聘用制干部身份的,可在档案中保留原身份;符合国家晋级、调资条件的,由县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有关政策办理晋级调资手续。

工业园区内企业中的经理级管理人员属外地城市户口的,可直接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属农业户口的可办理“农转非”并免收一切费用;董事会成员未成年子女的入园、入学可按本人意愿安排,并视同本地居民收费。

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劳动用工,经劳动部门备案,免收手续费和订立劳动用工合同成交费,用人单位除可使用劳动部门统一印制的合同文本外,也可以根据《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实际,自行制定合同文本,但需经劳动部门审批,如劳动部门在七个工作日内没有提出修改意见,该合同文本即可使用。

工业园区内从业人员如须办理暂住证的,经公安机关备案后免收管理费。

六、扶持政策

从搬迁到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达产达效后的当年新增税金和新建企业达产达效后的上交税金的地方留成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返还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用于扶持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前三年返还管委会80%(其中:20%用于园区的继续建设,70%用于扶持企业,10%建立工业发展奖励基金);第四年至第六年返还50%(其中:30%用于园区的继续建设,60%用于扶持企业,10%建立工业发展奖励基金);第七年以后每年返还管委会10%,主要用于园区继续建设和建立工业发展奖励基金。

七、招商引资奖励

凡是为工业园区内引入内、外资项目的单位或个人,均可给予奖励,奖金来源为工业发展奖励基金。

1、独资经营项目(含内资):对引进独资项目者,实际到位投资固定资产在500—3000万元(有证明手续)由工业园区管委会按1%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到位资金折算成人民币,奖金以人民币支付),3000万元以上部分按0.5%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其奖励金额上不封顶。

2、合资、合作经营项目:对引进合资、合作项目者,在外部(平遥县外)资金到位后,比照独资经营项目奖励办法,按外部出资额给予奖励。

3、如引进500万元以下符合高新技术项目条件的单位或个人,项目经工业园区管委会确认后,给予到位资金1%奖励。对引进外资大项目,如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含独资、合资、合作)项目的单位和个人,除按以上奖励标准进行奖励外,政府按下列标准另外奖励:

实际投资金额在2000万美元至3000万美元之间(含3000万美元),奖励人民币20万元。

实际投资在3000万元美元至5000万美元之间(含5000万元美元),奖励人民币30万元。

实际投资金额在5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之间(含1亿美元),奖励人民币40万元。

经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认定后,管委会从所设立的奖励基金或财政资金中对引进项目、资金或技术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每次奖励只奖励一个认定的引进者,奖金兑现不超过六个月。

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以落实好符合条件的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为目的,坚持以人本,精心组织实施,为全面建设和谐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黄建宏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市财政局局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市国资委主任、市经委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从相关科室抽调专人集中办公,负责处理具体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市人口计生委。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及企业主管部门是落实这项工作的责任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

三、职责分工

(一)人口计生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宣传和解释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审核申报对象是否符合奖励条件;统计并会同有关部门核实各项数据。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核实申报对象是否办理了退休手续,并查验《退休证机核实符合条件的对象是否参加,并属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人员,其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是否包含计划生育奖励项目等。

(三)国资部门负责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人口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长期停产或破产等困难企业名单;对困难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经济状况进行审核认定。

(四)财政部门负责对经人口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审核的困难企业奖励对象进行最后复核,并根据本级困难企业主管部门无力解决奖励资金的申请,向政府提出本级财政确保落实困难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按期兑现的意见。

(五)企业负责对本人奖励对象的申报、审核、登记、统计工作,建立奖励对象的个人信息档案,提出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意见,并将对象的档案资料整理规范后交主管部门。

(六)企业主管部门或归口单位负责组织所属企业奖励对象的申报、审核、登记、统计工作,并将对象的档案资料整理规范后交所在县市区计生部门确认。

(七)社区居委会负责辖区的政策宣传,户口在本辖区内的符合条件的退休职工的登记、初审、公示等工作,将对象的档案资料整理规范后交所在县市区计生部门确认,并按照省、市要求做好其他相关事宜。

四、明确对象

(一)奖励对象是国有和县属以上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当地实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发〔〕111号)以来,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领取了《独生子女证》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3、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退休,退休时按统帐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4、领取的养老金中未包含计划生育奖励项目(指不包含加发5%退休金或补充养老保险计生奖励)。

(二)符合上述条件的,在企业改制中与所在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并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原国有和县属以上集体企业职工。

(三)不包括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和没有曾被固有和县属以上集体企业正式招用工作经历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退休人员。

五、工作程序

(一)宣传告知。各归口单位、主管部门、企业、社区居委会组织专班,宣传政策,下发通知,张贴公告,告知符合条件的退休职工进行申请登记。

(二)本人申请。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退休职工,企业还存在,由本人向企业提出书面申请,企业不存在的退休职工向其主管部门或归口单位提出书面申请,企业改制后解除劳动关系的灵活就业人员,向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省国有、集体企业落实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申请审批表》(以下简称《申请审批表》,附后),连同本人《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退休证》、《独生子女证》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原件和复印件,交申请受理机关。

(三)企业或社区居委会审查。对有疑问的申请人,由企业或社区居委会进行5人以上的背靠背调查取证,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名单张榜公示7天以上。如无异议,企业或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在《申请审批表》上签名、加盖公章,将申请人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退休证》、《独生子女证》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复印件存档备查,并建立符合条件奖励职工个人档案。

(四)企业主管部门审核、人口计生部门确认资格。企业社区居委会将审查公示后的奖励对象的《申请审批表》签署意见,报其主管部门审核。企业主管部门对符合奖励条件的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名单张榜公示7天,如无异议,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在《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企业将申请人《申请审批表》、《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退休证》、《独生子女证》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复印件、个人档案、花名册及报表,交所在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核实,确认资格。

(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对经人口计生部门确认资格的对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规定对奖励对象的档案资料核实后,由财政部门进行最后复核、统计,对无支付能力的企业及主管部门享受奖励对象花名册及奖励金额确认核定后下达奖励资金。

(六)资金发放。各级财政部门在国库设立“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专户”,将奖励资金通过国库支付到劳动保障部门基本养老金的银行,由银行将奖励资金直接发放到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困难企业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金账户上(非困难企业由企业或主管部门直接发放)。

六、相关要求

(一)对困难企业的认定,市属企业由市政府、县属企业由县级政府参照省定的3个必备条件(即:一是企业连续3年以上出现亏损;二是企业停产半停产半年以上,常年固定性支出大于现金流入,企业发展难以为继;三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严重,连续3个月无力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拖欠职工工资及下岗职工生活费3个月以上),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实行一年一认定,认定的具体程序为企业主管部门申报,国资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各级政府确认。中央、省属企业由其主管部门认定。

(二)非困难企业奖励经费,按有关规定由企业从有关科目中列支。对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奖励经费从“企业劳动保险费”中列支。对没有缴纳补充养老保险的困难企业职工,由其主管部门解决。主管部门无力解决的(由财政部门认定)困难企业职工和在企业改制中与所在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并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奖励经费由各级财政列支。破产和正在改组改制的企业,应将奖励资金纳入到企业资产清算中,优先列入安置费用,一次性列支,确有困难的(财政部门认定),各级财政列支。

(三)困难企业的奖励经费,中央在荆企业由中央主管部门负责解决,省在荆企业由省级负责解决,市属企业由市级负责解决,县市区属企业由县级负责解决。非困难企业奖励经费由企业列支,尽可能一次性兑现,一次性兑现确有困难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应在2-5年内分期兑现;奖励经费从“企业劳动保险费”中列支的,必须年一次性解决;奖励经费由企业主管部门或各级财政负担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分期兑现计划,确保在5年内解决(年-2012年),有条件的地方,应提前兑现;奖励对象死亡的,不管由哪级负担,应在其死亡的当年全部兑现余额(资金发放到谁,在征求家属意见后确定),每年的奖励资金必须在当年的6月1目前发放到位。

(四)按“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县市区(按总厂所在地划定)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归口单位宣传奖励政策,检查督办所在地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归口单位落实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工作,并对资格进行确认后报中、省、市有关部门,中、省、市有关部门复核后,拔付资金到指定银行。

(五)奖励对象的档案交企业主管部门或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保管。

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篇8

一、奖罚范围、要求

1、凡是市工口局(公司)经国家、省、市批准项目建议书的技术引进项目,均按此办法执行。

2、以技术引进项目前期工作的好坏做为市主管局、总公司及所属企业工作主要考核内容。

3、企业提出技术引进项目,必须同时确定项目负责人、项目小组,签订承包合同,落实工作进度、措施和责任。在申报技术引进项目建议书的同时,上报承包责任书,否则不予立项。

二、奖罚条件

1、凡用汇三十万到一百万美元的技术引进项目,在限定的时间内,按计划合理成交的企业,按用汇额度每一万美元提取人民币十到三十元奖励企业厂长、主管副厂长、项目负责人、项目小组成员。一百万美元投资以上项目提取人民币一千到三千元做奖励基金。不能按计划按时完成项目成交的扣罚厂长、主管副厂长、项目负责人半个月到一个月基本工资和扣发奖金。奖励基金额由各局(公司)确定后报市技术改造领导小组审定执行。

2、各主管局、总公司要为企业技术引进做好服务工作。其工作好坏根据系统引进项目的多少,项目进度的快慢,投资额的大小由市技术改造领导小组综合考核、评比。完成计划的奖励局长(经理)、主管副局长(副经理)、技改科长每人一到两个月基本工资。完不成计划的,视情况罚有关人员半个月到一个月基本工资并扣发奖金。

对用汇额度大,引进技术难度大,成交快,质量好的项目,可视情况给予重奖。

3、对于提供有经济、技术价值的信息,掌握国外技术水平准确,为技术引进提供可靠依据,争取外汇有功,商务谈判成效显著,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者,视情况给予奖励或重奖。

4、每年市技术改造领导小组评选优秀技术引进项目,由各主管局、总公司申报,市技术改造领导小组考核,给予荣誉奖和奖金。

5、对市有关技术引进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根据全市技术引进工作的成绩大小、工作好坏,每年年终进行一次综合性考核评比。评比工作由各局、总公司进行,市技术改造领导小组审定。对工作成绩显著,服务工作好的人员(包括委、局、行、处、科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根据情况奖励一到两个月基本工资。工作不好或由于工作失误影响技术引进工作的,罚本人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基本工资,并扣发一定数量的奖金。

三、几项规定

1、一九八五年六月以前,所有工口局都必须有引进的成交项目;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此项要求的局、总公司,扣罚局长(经理)、主管副局长(副经理)、主管科长一个月基本工资。

2、对已批建议书的项目,在五十万美元额度以下的,从批准之日起计算,必须在半年内成交;五十万美元至一百万美元的项目,必须在三个季度内成交;一百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必须在一年内成交;大型合资项目必须在二年内草签合同。逾期不能成交的,给予必要的罚款。

3、对已定奖罚的个人、单位由市技改领导小组发通知单。被罚本人将罚款交市技术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做为引进项目奖励基金。

4、对技术引进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的检查、考核,对责任者的奖罚,由市技术改造领导小组负责半年评比,年终总评,通报全市。

5、企业奖金来源可列入技术引进项目总投资中或从企业留利中支付。公司和市有关部门人员的奖金,由市技术改造领导小组支付。

四、各主管局、总公司及企业可根据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奖罚细则,县、区可参照此办法执行。

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篇9

第二条考核评选的原则

坚持考核评比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科学”的原则进行考评;坚持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结合,鼓励做大做强的原则。

第三条考核评选的范围

凡**县辖区内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商业企业(批发企业为2000万元、零售企业为500万元、餐饮企业为200万元)和三级以上建筑、房地产企业(不包括非商品经营性的金融、保险、通讯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企业”)。

第四条考核评选的指标体系

**企业10强的评选,主要从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发展能力、贡献能力等综合因素,在全面反映企业经济综合实力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经济效益、社会贡献方面的成就。指标体系(权数)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总额,分值为15分;

(二)销售(经营)收入,分值为20分;

(三)利润总额,分值为15分;

(四)入库税金,分值为40分;

(五)从业人员,分值为10分。

权数反映各项经济指标的重要程度和政策导向,根据近期企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特点进行确定。分值的计算实行加权法计算。

参评企业总分=各项指标值分别除相应指标平均值(规模企业)乘权数之和。

按照得分的多少评选出**企业10强。

第五条考核评选的组织及实施:

(一)各规模企业的考核评选资料统一由各街镇乡、各经济主管部门的财务、统计人员负责统计,各街镇乡和各经济主管部门审核、签注意见后统一上报县企业经济评价考核办公室。

(二)由县企业经济评价考核办公室会同县目标办、建委、财政局、统计局、贸易局、企业发展局、国税局、地税局对各企业上报的指标数据进行确认。计算出全部规模企业以上企业的位次排名。

(三)县企业经济评价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各企业的考核评选结果,并将审议后的结果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第六条对参评企业年度内发生重特大安全、质量事故,企业职工未参加养老保险以及在考核评选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选资格。

第七条奖励对象及方式

奖励对象:**企业10强的现任厂长(经理)领导集体。

奖励方式:对评选出的**企业10强,由县政府授予“**企业10强”称号,颁发荣誉牌匾、荣誉证书,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奖金实行“基本奖+贡献奖”的结构奖励方式。所在街镇乡在综合目标考核时相应加2分。

(一)基本奖

凡被评为**企业10强的企业,分两档计奖:

前5名的10强企业,分别奖励10000元;第6名到第10名的企业,分别奖励5000元。

(二)贡献奖

企业同时达到以下条件的方可计奖:

实现利税总额在100万元及以上的规模企业;规模企业人均实现增加值为全县企业平均水平的1.5倍;规模企业连续两年盈利,应上交税收总额比上年增加,当年入库率达95%以上。

凡符合奖励条件的规模企业,其应得贡献奖在剔除政策性增减因素后,以财政实得税收额为依据。凡当年入库税收净增额在1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按净增额1%的比例计发奖金;凡税金净增额在100万元以下,5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按净增额0.8%计发奖金;凡税金净增额在50万元以下,2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按净增额0.5%计发奖金。

“基本奖+贡献奖”的最高获奖额不超过20万元。

第八条奖金渠道

获奖企业的奖金由县政府列入财政预算支付。

第九条奖金分配原则

(一)获奖企业的法人即董事长或厂长(经理),按不低于奖金总额40%的标准分配奖金,其他现职厂级领导的奖金分配由企业自主决定;

(二)获奖企业员工的奖励,由企业自主决定;

(三)获奖企业员工奖金的具体分配方案及分配实施结果,须报县企业经济评价考核办公室备案;

(四)进入重庆工业50强、民营企业50强和获市优秀领导集体的企业按市的规定标准进行计奖(若由县财政支付的,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奖)。

第十条其他:

(一)获县政府奖励的厂长(经理),企业正常的奖金仍可按规定领取。

(二)为落实、体现县政府对有功企业领导者给予奖励的精神,获奖者的奖金归个人所有和支配。

(三)**企业10强的考核评选,必须严格执行《统计法》、《重庆市统计管理条例》和《会计法》的规定,每年由县企业经济评价考核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获奖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查,对采取弄虚作假手段骗取荣誉,一经查实,要予以严肃通报批评,取消**企业10强荣誉称号,并追缴荣誉证书、牌匾和奖金。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有企业员工奖励办法篇10

摘要:包钢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基地、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龙头工业企业,拥有包钢股份、北方稀土两家上市公司,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包钢经过艰苦创业阶段、跨越发展阶段、科学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钢铁、稀土、矿业和非钢等产业板块。目前,包钢顺应国家、自治区发展大势,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新时期,掀起了“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建设大包钢”的再创业高潮,确立了“创一流企业、铸百年基业”的远大战略构想,为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资源管理人才定位薪酬激励

一、包钢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包钢经过60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三支队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截至2014年年底,包钢在册职工总数为57816人,在岗职工46666人;钢铁主业单位在册职工总数为38776人,在岗职工37899人。在岗人员中管理人员5821人,其中厂处职以上管理人员452人、科职管理人员2071人、一般管理人员3298人;专业技术人员5397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序列人员1519人,非专业技术职务序列3878人;操作人员35036人,其中生产操作人员24834人,辅助人员8093人,服务人员2109人;见习期高校毕业生412人。按照学历统计,在岗职工士、硕士、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和大学专科以下人员分别为45人、1102人、9023人、10162人和26334人。

二、包钢高端人才的基本定位

包钢目前按照“三支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形成了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三支人才队伍”,逐步发展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营销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五支人才队伍”。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管理人员队伍中细分了营销人才(包括销售公司和国贸公司的营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细分了科研项目人员(包括技术中心、稀土研究院和矿山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从事专门课题研究。

三、包钢基本的收入分配制度

包钢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薪酬分配模式。近年来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创新,形成了以岗位效益工资制为主体,辅以年薪制、岗薪制的基本工资分配制度和“凝聚核心、稳定骨干、激励全体”的薪酬分配体系。

四、高端人才个性化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

1.经营管理人才的年薪制

为了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人才收入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结构合理、水平适当、管理规范的薪酬分配制度,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包钢制定了《包钢(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管理办法》。本办法适用于生产型单位、经营服务型单位、科研院所型单位和机关职能管理部门助理以上经管管理人员和公司核准的高级技术主管等其他比照执行年薪制的人员。

2.专业技术人才的薪酬激励

(1)专业技术职务序列人才薪酬激励

包钢为了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使用、激励制度,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畅通专业技术人才成长通道,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形成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为建设一流企业提供强大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建立了专业技术职务序列。

专业技术职务序列人员的薪酬分配制度。执行以岗位效益工资制为主体,原则上高级技术主管年收入执行本单位厂长助理的标准;专业技术主管年收入接近本部门正科职人员的水平;区域技术主管年收入接近本部门副科职人员的水平;技术协理年收入不低于本部门一般管理人员的年收入水平;区域技术主办年收入介于区域技术主管与技术协理之间。核增的专业技术职务序列人员所需工资资金由各单位在工资总额中合理调配,公司适度增加投入。

(2)专业技术人才薪酬激励

包钢出台了选送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相关规定,从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优秀人员到清华大学等全国20多所知名高等学府在职攻读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间视为在岗,待遇不变,并报销相关差旅费用。毕业取得学位后,企业为其承担2/3的学费,硕士研究生每月发放300元津贴、博士研究生每月发放600元津贴。同时,一次性发放2万和5万元住房补贴。包钢制定了技术专家、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管理办法,先后开展了三批人选选拔。同时加大了待遇激励,技术专家、技术带头人比照本单位副厂长、厂长助理执行年薪制,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每月享受1000元津贴,而且在科研立项、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优先对待。

(3)科研项目人才薪酬激励

为了进一步完善包钢研发体制和机制,制定了《包钢(集团)公司研发项目管理办法》。研发项目人员的薪酬待遇由月生活费(含个人应承担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和研发项目奖励两部分组成。项目负责人及全职研发人员的月生活费按月发放,研发项目奖励待项目实施完毕通过验收后按合同兑现。

研发项目奖励的核定与发放:研发项目奖励包括研发项目结题奖励、产业化效益奖励和研发经费节余奖励等。

第一,研发项目结题奖励待研发项目验收完成,技术中心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兑现。研发项目合同规定的结题奖励由项目负责人分配(仅限项目组参加人员),但项目负责人所得比例不得低于50%。

第二,产业化效益奖励,即研发产品产业化后,按其增加的效益提取一定比例奖励。对新产品类项目,产业化效益奖的分配原则为:销售部门15%、项目组40%、厂矿35%、相关管理部门10%;对其它类项目,产业化效益奖的分配原则为:厂矿40%、项目组40%、相关管理部门20%,奖励项目组的部分由项目负责人制定分配方案。

新产品、新材料研发项目产业化新增加效益按该产品(或工艺)高出同类产品平均效益计算。计算公式为:产业化效益=销售量(使用量)×(该产品实现利润-同类产品实现平均利润)。

研发项目效益=研发项目新增加效益-研发成本(主要包括:资料费、差旅费、工业等试验费、检验费、推广费、其它费用、新增研发专用固定资产投入折旧等)。新增研发专用固定资产投入折旧最多可按3×12月折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研发项目产业化新增加效益按采用该技术相对增加的效益计算。

第三,研发经费节余奖励是三发项目审查验收并投入产业化生产后,项目研发过程中的经费小于项目立项时预算的研发经费,给予研发经费节余奖励。研发经费节余=立项确定研发经费-项目实际发生经费(经计划财务部审核决算最终额度);研发经费节余奖励按研发经费节余10%计提。

3.技能人才的薪酬激励

为积极推行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包钢出台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实施了“522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和“1143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制定了公司操作能手、操作状元评选暂行管理办法,在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的基础上开展操作能手和操作状元的选拔培养工作。为培养造就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包钢制定了第二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试行办法,积极鼓励员工考取第二工种等级证。为发挥高技能人才高端带动作用和拓宽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制定了高技能人才带徒传技制度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意见。包钢基本建立了技能人才凭技能得到使用和提升、凭贡献获得奖励和报酬,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评价、发现和激励机制。

4.营销人才的薪酬激励

制定了《包钢(集团)公司全员销售考核奖励办法》,该办法包括销售攻关组专职销售人员、外埠销售分公司人员以及包钢其他在岗人员。

(1)销售攻关组专职销售人员薪酬由四部分构成

一是产销率(计划完成率)低于80%时只拿基础工资单元和岗效工资单元;二是产销率(计划完成率)大于80%,按照对应生产厂利润完成情况计算所得利润完成奖;三是产销率(计划完成率)大于80%,按照分品种产品效益情况计算所得产品效益奖;四是按照销售难易程度,对部分重点产品设立的销量奖。国内销售攻关组专职销售人员按照产销率完成情况分档计算,国贸公司销售攻关组专职销售人员按照计划完成率分档计算。

(2)外埠销售分公司销售人员薪酬由五部分构成

一是产销率低于80%时只拿基础工资单元和岗效工资单元;二是产销率大于80%,按照对应生产厂利润完成情况计算所得利润完成奖;三是产销率大于80%,按照分品种产品效益情况计算所得产品效益奖;四是按照销售难易程度对部分重点产品设立的销量奖;五是年底利润提成,按《关于外埠销售分公司经营考核的意见》执行。

(3)按到款金额所订合同数量给予奖励

包钢所有在岗人员(专职销售人员除外),在做好本职工作,完成本职任务的情况下,凡能够按包钢当期价格组织到钢铁产品的销售合同,货款到位形成合同,即可按到款金额所订合同数量给予奖励。

(4)考核奖励办法

第一,每月按公司生产经营计划,将月度资源数量全部分解落实到各销售攻关组和各外埠销售分公司,以每月产销率(计划完成率)达到80%为计奖标准。

第二,完成销售利润计奖标准。各销售攻关组和外埠销售分公司按月度产销率(计划完成率)完成情况分档计奖,即完成率小于等于80%只拿基础工资单元和岗效工资单元,完成率大于80%,按照对应生产厂利润指标完成率计奖。本部奖励部分由包钢兑现,外埠奖励部分由销售公司审核批准后执行,进入各分公司成本。奖励金额=当月发货量(吨)×0.5(元/吨)×对应生产厂利润指标完成率(%)。

第三,产品效益计奖标准。以每月资源平衡会产品效益排序表确定的产品单吨效益分段为依据,按照当月实际发货量进行计奖。售价高于完全成本的产品,按照每吨2元进行奖励。售价高于制造成本,低于完全成本的产品,按照每吨1元进行奖励。售价低于制造成本的产品,按照每吨0.5元进行奖励。焦副产品每销售一吨奖励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