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后服务奖励方案十篇课后服务奖励方案十篇

课后服务奖励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4:08

课后服务奖励方案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激励效果

中图分类号:F240;G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199-02

绩效工资(performanceRelatedpay,简称pRp)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位等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强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2006年,人事部和财政部共同下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提出要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更好地提供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水平。2009年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分三步展开,其中第三步从2010年1月1日起,在高等学校等其他事业单位实施。2014年7月1日,国家颁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条例》指出“事业单位要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为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及奖励性绩效工资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预计今后,绩效工资制度将会全面建立,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将会不断完善,深入推进,逐步构建符合高职院校教职工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激励制度。

一、绩效工资激励机制效能发挥的局限性

1.对绩效工资的意义认识不够。实行绩效工资的目的:一是要打破大锅饭,不再搞平均主义,不再做老好人,而是要有效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职工的成长,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要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校绩效管理,促进激励。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组织绩效和教职工绩效,注重组织与员工绩效的衡量和改进。高职院校实行绩效工资是基于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的实绩和贡献给予报酬,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关键,根据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出色履行职责、取得突出业绩或做出特殊贡献的情况确定。绩效工资是工资制度中活的一部分,主要体现激励功能。因此,实行绩效工资,它的作用是体现在激励和制约上,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涨工资。但是,很多教职工认为本来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奖励性绩效而被单位拿去进行奖优罚劣,对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产生抵触情绪。此外,有些单位担心实施绩效工资会引发矛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带着这种思想制定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使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形同虚设,达不到激励效果。

2.绩效工资中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的比例设置难以促进激励。绩效工资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当地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行业特点、岗位职责、工作年限等因素统一确定发放标准,占绩效工资的70%,具有保障作用。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的是工作量、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等要素,是整个绩效工资制度设计的核心,占绩效工资的30%,具有长期的激励作用,激励的重点是向关键岗位倾斜,向业务骨干倾斜,向做出突出业绩的人员倾斜。奖励性绩效工资在主管人事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内,结合高校的实际特点,自主制定分配方案,按照规定的分配程序和要求发放。由此可见,想要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须扩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比例,才能发挥绩效工资活的一部分不断去激励教职工。

3.绩效工资的分配依旧是各类津贴补贴的简单累加和归并,未能体现出激励。实行绩效工资后,高校各种津贴补贴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项目名称得到了统一。但是,各高校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收入分配体系,只是将原有校内的各种津贴补贴的标准进行简单的累加和归并,在原有的津贴分配制度上做加减法,实际上执行的仍然是原来的津贴分配制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施绩效工资,也没有真正体现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例如,有的高职院校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大部分是对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再分配,考虑更多的是所聘任的岗位类别和岗位等级,没有向关键岗位倾斜、没有向业务骨干倾斜、也没有向做出突出业绩的人员倾斜;没有重点激励的岗位、重点激励的项目;没有体现出岗位价值、没有体现出多劳多得和优绩优酬。

二、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的实践研究

1.正确认识绩效工资的意义。教职工是高职院校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难充分利用的资源。“知人善用”,将合适的教职工调整到适合的岗位,使人尽其才是每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期望,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是真正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应正确地认识绩效工资的意义,充分利用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科学合理地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对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起到里程碑作用的人员,或教职工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突出业绩的人员,实现多劳多得和优绩优酬,不断调动教职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绩效工资设计的原则。绩效工资分配采取“统筹兼顾、合理调控,注重激励、强化绩效,以人为本、科学考核,平稳过渡、着眼未来”的原则。

“统筹兼顾,合理调控。”高职院校对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和支出预算统一领导和管理,同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教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注重激励,强化绩效。”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激励导向作用,使人员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分配差距。

“以人为本,科学考核。”以人为本,系统科学地制订配套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真正起到奖励先进、约束落后的作用。

“平稳过渡、着眼未来。”以保障不降低工资福利为基准,科学合理地制定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实现津贴系数化,利于教职工进一步分享学校发展成果。

3.加强绩效工资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对基本工作量的规定。为了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单位在设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应将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最大化。一方面加大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基本教学工作、基本科研工作量、社会服务工作量的工作量完成程度挂钩,使安逸于现状而又不能完成基本工作量要求的人员只能拿到较少的工资总额,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激励机制;另一方面扩大了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额度,对学校有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加大激励,体现优绩优酬的分配激励机制。

4.合理利用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效果。奖励性绩效工资体现教职工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是高职院校教职工收入中活的一部分,是国家收入分配政策中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特点自主制定分配方案,自主进行分配的一种绩效工资激励政策。高职院校在有限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内,科学合理地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导向机制,不但能调动和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不断提升学校在同类院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1)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加大对获得教学成果团队和个人的奖励。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多为教学型的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宗旨,对在教学成果上有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应给予积极的肯定,拿出一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进行奖励,鼓励教职工多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树立方向标。比如应重点奖励部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部级教学团队、部级劳动奖章获得者、部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等获得的团队荣誉和个人。

(2)以人才培养为宗旨,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内涵发展,加大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团队和个人的奖励。高职院校立足的核心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办学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课程建设反映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因此,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教职工对专业和课程建设的贡献程度,加大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广东省示范性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部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思想政治理论优质建设课程等团队和个人的奖励程度。

(3)以提升科研水平为抓手,加大对获得科研成果团队和个人的奖励。高职院校大部分是属于教学型的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科研意识相对淡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然而,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改革中予以足够的重视,给予政策的倾斜。对获得部级科学技术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深圳市科学技术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深圳市科技创新奖、部级项目、省市级项目、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的团队和个人应给以奖励,鼓励有科研能力的教职工积极创新,加强研究。

(4)以提升青年骨干教师业务能力为根本,加大一线青年骨干教师的奖励。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一线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做好教学、站稳讲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对于超额完成教学工作任务,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质量优秀的一线骨干教师,学校应给予高度认可,在进行精神奖励的同时加大物资奖励的力度,在全校掀起教学质量评比优秀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

(5)以学生工作为基础,加大对学生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辅导员奖励。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引路人。高职院校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改革方案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辅导员队伍这一群体的特殊使命,对学生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辅导员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

5.规范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执行程序。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中,成立了人事制度改革委员会,下设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改革专项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历经政策学习、数据调研、考察交流、制定方案、反复论证、党委研究、召开不同层次的专题座谈会、征求意见、吸收并修改方案等环节,制定和完善了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改革方案,由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使全体教职工对绩效工资的政策有所了解,对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方案清楚明白。

三、绩效工资实施后的实践效果

1.绩效工资与岗位挂钩。某高职院校进行了专业技术人员分级和挂岗工作,绩效工资严格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等因素,根据岗位聘任和岗位履职情况来进行。在绩效工资改革中,实施了奖励性绩效工资与岗位类别、岗位等级、教学工作量、管理工作量、公共服务工作量、责任大小等直接挂钩联动,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学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体现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通过教学管理活动来最终实现战略目标,在岗位绩效工资改革中平衡好教学、管理、工勤三类岗位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既体现向教学科研一线教师的倾斜,又保证各类人员的协调发展。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党政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为教学人员的95%。

3.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考核体系。绩效工资强调的是按劳分配,多投入多产出多获酬,从而使教职工积极性得到发挥。例如,教师岗位的基本工作量包括每周10学时教学工作量和每学期20天公共服务工作量,以及相对应岗位的科研工作量。教辅岗位和党政管理岗位强调为教学服务工作的完成情况,采用360度的考核评价方式。

四、总结

总之,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容怠慢。绩效工资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大大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用得不好又会造成教职工的隔阂误会,妨碍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每个高职院校要结合各自的办学特点,构建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内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调动起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体现“有贡献有奖励,多贡献多奖励,无贡献不奖励”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2006

[2]罗双平.把握奖励性绩效工资激励倾斜力度.中国人才,2011(3)

[3]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2014

[4]常书铭.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实施的现实困境及路径探析.职业技术教育,2014(16)

(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172)

课后服务奖励方案篇2

一、热心教学,认真负责

本人本学年来继续担任四、五、六年级段13个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上学期五六年级7个,本学期四、六年级6个班的教学工作。一周12课时,400多位学生,其中外来民工子弟达260多位,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差,条件差,自律能力差,加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固定的教材、无教参,无服务条件,无方向的课程设置,给教学工作带来难度。但本人针对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认真分析校园内外的条件,即时捕捉教学素材,以网络资料做参考,以时事热点为题材,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筛选研究性课题,鼓励学生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实践体验,解决问题,积累课程教学资源,规范教学,努力完成四项规范达标要求:计划、备课、改作、评价。积累主题课程设计资源多个,筛选优秀的主题课程设计参评,上学期获得区一等奖2个〈安全无小事〉和〈保护环境〉,区二等奖1个〈开心农场农作物大观园〉区三等奖1个〈文明礼仪〉;撰写学科教学案例论文2个,获得区三等1人次;平时,还努力辅导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获区级奖2人次,科技论文二等奖2人次;其他3人次;校内教学检查都获得优秀等级。

二、后勤工作,忠诚服务

本学年来,本人继续担任打印室里的打印复印、教务处的学籍管理、综合组的教研组长等工作。一学年来,接受镇、区、市级领导检查4人次,都受到好评:档案整理a档,学籍管理规范,井然有序,教研组活动记录实效性强,组员获奖率高,服务工作效率高;教研组课题区级立项,落实扎实。平时,我还经常与教研组的各组员沟通,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活动,上学期的体育赛课获得区团体二等奖,本学期的信息技术、科学素养提升工程培训竞赛获得团体、个人二、三等奖6人次;学生参与各类竞赛获奖10多人次;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获得区二、三等2人次,市级一等奖1人次,其中本人撰写的学科论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思考》区三等,读书征文《不做自以为是的综合实践教师》获省第七届读书征文三等奖;

三、关注生活,热情周到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经常会接受上级领导的检查,学校领导一直关注生活教育,在后勤服务工作中,一些领导级的检查,洗刷水果、清洗场地、收拾整理、接待泡茶等琐碎的事情,虽然只是帮忙,只要有空,我也能做到热情周到,利于生活方便给以关注,使工作氛围和睦团结,和谐发展。平时,本人生活简朴,没有刻意打扮,但在学生面前也会经常修好边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工作。在五(3)班的副班主任工作中,能为班主任排忧解难,一起排练晨会表演,一起做好值周班工作;在综合教研组内,关心组员生活,能给以帮助,一些病残的老师,给以慰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使老师们感到温暖。

课后服务奖励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以现行法规和省市县相关文件为指导,总结我校2009至2012年度自主考核发放中的经验和教训,推进教育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2013综合考核暨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总体思路是:强化激励引导作用,发挥绩效杠杆力量,更加突出质量优先、师德为先,倾斜一线,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推进绩效工资分配改革迈出新步伐。

二、项目设置

奖励性绩效工资分为:津贴与(加班)补助、考勤奖、课时奖、工作业绩考核奖、教学成果特别贡献奖五种。

(一)津贴与特别工作补助

1、班主任津贴:每月160元。按照每月文明班级综合考核积分分120、160、200三个档次,依据考核逐步完善班主任竞争上岗和考核淘汰机制。

2、管理岗位津贴:每月160元,分三个等次。在教育局核定干部职数范围内的各教干享受。主要依据分管工作目标考核和学科质量包挂提升结果发放,参考教师测评成绩和校级领导测评成绩。

3、骨干教师津贴

各学科获得县级以上业务奖励(县优质课、县基本功大赛)在一线任课,或学校认定的承担各年级学科引领作用的教学骨干,寒暑假以外(10个月)每月享受30元骨干教师津贴。

4、超课时津贴

教师承担同一学科教学周课时达到12课时以上(不含辅导、值班及其它换算课时),且每周形成教案数在5课时以上,是一般同学科教师承担课务2倍的,教学时间享受超课时津贴每月100元。

5、毕业年级培优津贴

毕业年级超过学校预定的优生数量考核指标,根据考取四星级高中统招生人数每生补助10000元津贴,相关课任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依据专项考核办法分享。

6、学校管理中贡献突出受到上一级主管部门集体嘉奖的,根据嘉奖级别、影响力、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凭奖牌及文件补贴到具体办事部门,对应分管领导分享。

县综合考核先进单位1000元,县单项100-300元,省市级单项300-1000元。

县教学质量进步奖1000元,三等奖2000元,二等奖3000元,一等奖10000元。

学校每天安排1名骨干管理人员承担24小时重大安全责任轮值,其夜间值班津贴为每人每天50元、只有白天的减半,脱岗或缺席一次,罚没全年津贴。公休与寒暑假每人全天60元,根据值班安排表及考核检查到位情况计算。

7、职工合法生育或职工突发大病中途需请长假带来的临时课务安排,请假职工依法享受基础性绩效工资,相应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作为应急承担课务的教师特殊补助。

8、实行各类临时工作补助台账制度

对于学校临时安排的应急工作和各类加班(不含该岗位日常应做工作而未完成部分和因工作性质作息时间不同而形成的部分),又难以用具体课时量计算的,由该项工作的主管部门在奉献为主的前提下,具体核定适量补助金额,在报请校长室批准后交由分管校长详细记录台帐,每月公示台账内容。凡没履行报批手续的不予考虑。

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设置一线、二线绩效奖励基数分类考核。绩效奖励人均基数=(上级绩效拨款数—各类津补贴)/享受人数

a、二线后勤教辅管理等所有不担任课务岗位(平均值X%);

B、一线科任教师类考核基数等于绩效拨款总数减去各类津补贴减去二线岗位总值后的人均数。

a类职工考核

依据交办任务完成情况,按照考勤成绩30%、群众测评赋分30%、分管领导排名赋分20%、班子成员对工作劳动强度评分20%,确定在此类员工绩效等次。一等10%享受该类基数的120%;二等40%享受基数100%;三等40%享受90%;四等10%享受该类基数的80%,

B类职工考核

量考核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勤占10%,课时工作量占35%:

1.考勤奖(在该类考核金额中权重10%)

个人考勤奖金额=(考核奖金额10%÷B类教职工考勤总得分)×个人得分。

考勤工作采用电子考勤和会议活动考勤结合方法。凡婚丧假、产假、长期病假、学习、出差、公干等情形,由明确权限的主管领导在每周统计之前向考勤责任人提交证明,并在当周公示栏中公示的按规定处理。凡是法定假期及个人直系亲属婚丧嫁娶的,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列入年度综合考核扣分范围。每月统计汇总当月考勤结果接受群众查询与监督,公示期三天内有错必纠,逾期不予考虑。

2.课时奖(在考核奖金额权重的35%)

a、一线教师课时工作量=周实际课时节数×学科系数+辅导节数+社会工作量

学科系数设置我校参考值为:语文、数学、外语为1.2;政治、物理、化学为1.1;其余学科为1。辅导课落实1人1班且保证辅导秩序的按1课时计算,未做到1人1班的以节数的50%计算。

社会工作量:即教职工在学校担任的除上课以外的其他相对稳定、长期的工作,如教干职务工作量、年级组长,各处干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各岗位基础工作量数字根据每学期一线教师实际人均任课量设置,并随着人均课时量下降而下降。各项长期社会工作量项目必须在学期之初提交教代会通过不得随意增加,变化设置标准如下:

班主任工作量为每周5-6课时(依据学校班级规模和人均课时变化而调整);

教干在达到规定职务任课标准的其总课时量按照全校教师的平均课时量计算,未达到的,按照任课课时量加职务工作量计算。超过教师平均课时量的照实计算。鉴于各年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工作繁重在其各类工作总量基础上单独加2课时职务工作量,教干各项兼职及分管工作不再计入个人工作量。

年级组长(各处校聘干部、兼职干事)工作量每周3-4课时;

教研组长工作量每周3课时;

备课组长工作量每周2课时,学科任教教师不足3人的不设备课组组长;

四室工作责任人每周2课时;

网管员1人、广播站辅导2人、社团活动指导2人、宣传文稿1人工作量每周各加2课时。

凡上述条款没罗列的其他项目又不属于学校领导分工以内的工作,部门提交教代会通过。

特殊工作量,根据学校安排或者教师主动承担的大型活动策划运作、讲座、调研、文稿方案编制、德育科研、英语口语训练、体育加试训练(如在正常上班时段另在年级其他人相应工作量中核减)等等,依据成果评定、消耗时间、各部门工作量台账报校长室核定。

为体现教学一线关键岗位的重要贡献,对工作相对繁杂且对总体教学质量、绩效工资总额贡献最大的毕业年级中考学科教师,根据学科考核业绩另加个人实际课时工作量的5%—20%。具体比例根据县教研部门公布的中考成绩分析结果,在全县学科位次处于前五名的加20%,前十名加15%,前十五名加10%,前20名的加5%。为大力促进薄弱学科进步、鼓励补齐质量短板,学校对数学英语学科提高一档执行,且与2012年中考相比数学英语学科每提高一位次再增加一个百分点。

过去四年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志工作量因各项附加和累计,致使个人工作量超过周总课时数,有失公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经过个人最大值测算,从2013年度起实行个人工作量总量封顶算法,个人课时量、辅导、社会工作量总和不超过26节或人均工作量2倍,超过的不再计算。

C、课时奖计算办法

教职工工作量得分=教职工周实际工作量÷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35%

教职工课时奖金额=(绩效工资总额-各类津贴)×35%÷学校各个岗位周工作量总和×教职工个人工作量得分。

工作业绩考核奖:(占考核奖总金额权重的55%)

1.教学五认真落实(占考核奖权重的5%)。

教学五认真落实奖金额=个人教育教学过程得分×(考核总金额×5%÷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得分总和)

教育教学过程考核主要由学科包挂教干主持考核教师岗位职责履行与师德师风情况,此项考核设定为100分,重点考核教师教学“五认真”落实情况。

包挂教干根据推门听课课堂情况主持评定课堂效果、教案、教研参与情况考核40分,教务处主持作业考核20分、多媒体使用率20分、学生评教10分、教师互评10分。

根据教育局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每被认定发生一次教学事故,互评和评教积分扣减一半。

个人教育教学过程得分=以上各项得分总和÷100×5%

2.教育教学业绩(占考核奖权重的45%)

我校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初定为100分

教学成绩取本年度内所有规范组织信度较高的大型考试积分的均分,作为教师的教学成绩积分,具体计算办法如下:

先分别计算历次大型考试的成绩积分,每个年级的每个学科的第一名积100分,第二名的考试成绩积分设定为95分,其余名次按照该名次成绩除以第二名的成绩积分乘100%,依次类推。主要采信教研室统一组织或者校际联考的较客观的考试成绩。将历次采信成绩积分相加取平均值即是该教师的学期教学成绩积分。

无考试成绩的音乐、体育、美术、电脑教师的业绩考核得分=教师互评成绩×10×0.9

教师个人业绩考核得分=教学成绩得分÷100×45%

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业绩奖金额=(考核奖金额×45%÷教师教育教学业绩得分总和)×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得分。

3、教学成果贡献奖(占考核奖权重的5%)

在教育局教研室采信的较权威的大型考试成绩分析中,对实现质量提升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科团队授予教学成果贡献奖。具体条款由教务处会同各年级根据学校质量目标考核定位制定,提交职代会另行通过。凡达到考核定位底线的学科分享该项奖励,学科成员教师均摊。在本年级同学科中处于考核末位,且距离上一个位次差距较大的除不能分享该奖外,同时列为工作岗位转换的首选范围。

三、绩效工资分配与2013度考核等次划分(绩效工资分配工作量业绩并重,年度综合考核侧重业绩积分)

1、教职工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津贴与补助+考勤奖+课时奖+工作业绩奖+教学成果贡献奖

根据上级人事部门下达的评优指标数和相关比例,参照各年级事业规模,本着倾斜管理一线、教学一线的原则,分配到各年级组和行政组,各组按照积分和主管领导评分依次排序。特别优秀的后勤教辅经审议亦可以列入优秀等次。

全校绩效考核得分总和=教职工考勤总积分+学校各个岗位周工作量总和+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得分总和+教师教育教学业绩得分总和

2、2012年度教职工综合考核得分(100分)=个人考勤得分(10)×100%+教职工工作量得分(35分)×50%+个人教育教学过程得分(5分)×100%+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业绩得分(45分)×130%+部门主管领导测评得分(9分)×100%

考核等次依据综合考核得分排序,根据上级文件关于班子成员和教师所占比例相关规定进行指标分配。按行政、各年级组划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确定先进工作者名单,各块工作主管领导按照统一设定的三个等次比例先分出等第再折算出分数。

四、依据丰委办77号文件、丰教2009年341号文件、丰教2007年150号文件、丰教2011年第22号文件、丰纪发2011年21号文件规定,2013年18号、20号文件对以下情况的处置:

1.批准离岗退养和保留原职级的二线人员,只要没有到外校应聘非法从事第二职业,又没有违反教育人事部门的相关规定行为,根据2012全县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享受剔除津补贴和教学奖后的平均水平

2、县教育局因我校一线教师缺编、或办学成绩突出而增拨的款项和我校按政策扣发部分只作为对在编在岗位教师的补助。

3、根据县绩效分配文件精神,在年度内借调到党政其他部门手续完备且获得人事部门批准的,享受除去各类津贴教学奖后的人均值的70%,借用或调动到其他学校人员经双方学校协议后发放服务期内部分。

4.根据我县相关文件规定下列人员不参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

a.当年事假累计超过30天的;

B.病假连续三月以上,或当年度累计超过六个月的;

C.当年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或2012年6月以后受到记大过以上处分的,(教育局纪委人保联合把关)因处分期延伸到本年度应定为考核不定等次的;

D.一学期累计旷工(脱岗)5天,一年累计旷工达10天以上、15天以内的;

e、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安排或者不参与考核,作风散漫、纪律松弛、上班时间经常办私事,经组织2次以上正式谈话、批评教育仍不能改进的;

F、其它根据2013年18号文件规定,如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组织参与上访、在公共场合散布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的言论造成不良影响应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

3、一个学期迟到次数、早退次数就超过就教育局年度考核规定中迟到、早退累计15次而应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人员,扣发全年绩效工资的20%,超过30次的,绩效工资减半发放。

4、因个人师德问题屡遭家长学生投诉、影响学校声誉,经查实确实是个人因素造成的;或者违反上级规定,造成学校工作声誉受损,经教代会表决绩效工资减半发放。

5、其它对照工作职责因玩忽职守形成责任事故的,每记录在案一次扣发200-500元,其它惩罚条款根据教代会提案设定。

6、凡3年内即将退休(男57以上女52以上)的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达不到全校平均值(不含津贴和特别贡献奖)的90%的,只要没有违反师德师风或其它规定的行为,其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照不低于平均水平的90%发放。

五、特别重申

1、奖励性绩效工资属于学校自主发放的奖励特质,本考核方案征求意见稿制定过程中长时间张贴于校园网公告栏广泛征求意见。所有修改意见必须形成文字表述提交给学校主要负责人,能采纳的建设性意见直接融入条文,难以采纳的提交教代会审议,学校一经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并报请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即为我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工作的最终指导性文件。只要本方案不与现行法规具体规定相违背,即全部按本办法施行。

2、各相关部门依据工作分工负责提供对应的的考核数据,各考核部门接受群众监督、对考核组及全体教师负责,必须尽最大可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落实发放和数据上报前有错必纠,如数据已经上报或者绩效工资发放后发现的错误,由数据提供部门负责人当面道歉但结果不予更改。

3、如遇上级政策修改或者有新文件精神,相关条款按新规定新精神执行。

4、学校校长室对本方案具有最终解释权。

课后服务奖励方案篇4

关键词:高中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5-0019-06

收稿日期:2014-02-27

作者简介:贡和法,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43),江苏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政治学科教学。

一、背景与目的

继2009年1月1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后,全国大部分省、市、县又于2012年在高中学校推行了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至今,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已实施两年,但受现行的评价机制和高考制度的影响,高中学校内部人员间、学科间的结构性矛盾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多而复杂,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多,有些问题还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和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那么,高中教师绩效制度实施后有没有真正发挥其预设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对此有何反映?笔者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

二、过程与方法

1.调查目的

对江苏省部分重点高中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其目的是要探究目前绩效工资在高中学校实施后的整体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科学解决高中教师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向与思路,并试图通过调研发现高中教师绩效考核实践中的一些可供借鉴的好的举措,以发挥其典型引领和示范辐射的作用。

2.研究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走访座谈和网上远程调查的方法,对样本教师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在收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和翔实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梳理出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

3.样本选择

本调查采用目的取样方式,在江苏全省13个大市各随机抽取1―2所星级(省重点)高中作为样本学校,共选取19所学校,其中公办高中18所,民办实验高中1所。19所高中学校地处城市的6所,参加调查的教师(有效问卷作答者。下同)207人,占总人数的33.0%;地处县城的8所,参与调查的教师259人,占总人数的41.2%;地处乡镇的5所,参与调查的教师162人,占总人数的25.8%。样本学校区域分布比较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调查内容

调查采用自制的《高中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研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的作用与价值、绩效工资发放后教师的实际收入情况和工作状态、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过程和评价考核方式、奖励性绩效考核中涉及的关系等五大部分,共25题。访谈和网上调查的主题主要涉及奖励性绩效考核体系的构成、个性化有特色的考核方式、教师工作奖励性绩效考核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等三个方面。

5.调查过程

2014年1月至2月,向19所样本高中学校发放《高中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研究调查问卷》637份,回收有效问卷628份,占98.6%。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技术职称、教学岗位的结构合理,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走访江苏省内高中学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25人,访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人事、计财、教育工会相关人士5人。网上远程调查了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等知名高中学校领导6人,了解、掌握了高中学校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一些真实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政策的落实到位,各地高中教师的绩效工资落实情况是比较好的,有7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绩效工资能及时兑现。绩效工资的实施,是党和政府尊师重教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整体上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与此同时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一提出就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实施以来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和发放上。

(一)高中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现状

1.绩效工资实施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从调查来看,只有16.9%的教师认为绩效工资的实施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必然联系,而有41.1%的教师认为,高中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无必然联系;有32.0%的教师认为绩效工资的实施对原来工资福利待遇好的学校促进作用小,24.7%的教师认为绩效工资的实施对原来待遇较差的学校有激励作用。在调查中发现,绩效工资实施后,有31人认为自己的月收入增加了,占4.9%;有240人认为增加了一些,占38.2%;认为没有变化甚至觉得反而下降了的有357人,占56.8%,在这方面原来享受较好福利待遇的城市高中学校的教师感觉尤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现实情况下,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很可能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本质上来说,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是令人生厌的制度,因为任何人都不想被人考核,教师作为一个具有探究性的育人职业更是如此。”[1]许多高中学校在频繁而严格的考核下,用学生和教师的巨大付出去换取光鲜的升学率,既与教育的内在追求相背离,也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绩效工资实施后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仍待提高

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是学校工资结构和分配方式的重要改革,主要目的是要保护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但高中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后的真实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调查显示,绩效工资实施后,高中教师现实的工作状态如表2:

从问卷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看,对学校绩效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很满意的只有16人,占2.5%;基本满意的211人,占33.6%;不满意的有239人,占38.1%;要求调整方案的162人,占25.8%。这是因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关系到每位教师的利益,每个教师都会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待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如表1所示,占49.7%的语数外教师由于上课多,就主张奖励性绩效工资学校主要应依据教师所承担的工作量来考核,而38.4%的政史地理化生、9.4%的考查科目教师则认为学校应综合考核,不能单一地依据工作量来考核。因次,学校奖励性工资的实施方案不可能让每位教师都满意,只能是相关利益方相互妥协的产物。

教师在对待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认识上也有误区。在未实行奖励性绩效之前,学校通过社会资助、择校生等自筹经费来解决用于“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经费,好多教师易于接受,学校处置也相对容易;而奖励性绩效以后,不少教师认为“奖励性绩效工资是自己的工资,不能把自己的工资拿给别人”,所以希望能承担平均工作量,获取“平均”的奖励性绩效奖励。由于在江苏现行高考模式下,语数外是以考分计入录取总分的,政史地理化生是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以划等级的方式来供高校录取时参照的,所以各校自然将语数外教师作为主课教师,在工作量考核的权重上与学测科目教师及信息技术等考查学科教师拉开差距,如无锡市J高级中学就是如此(如表3、表4、表5所示)。

江苏省无锡市J高级中学专任教师的工作量由K1、K2、K3相加构成,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周工作量=周等效课时数(K1×教案数+K2×规定课时总数)+K3实得数

例如:某高一语文教师,除上一个班5节课外,另有2.5次早读(一周5天中语文和外语早读的次数比例为3:2或2:3,期中前后对调安排,语文早读全学期每周平均为2.5次)、一次晚自修值班,则其周工作量为:1.4×5(个教案)+1.5×5(节课)+1×2.5(次早读)+5×1(晚自修值班)=22(课时量)。而某高一生物教师,除上3个班的6节生物课外,另有一次晚自修值班,则其周工作量为:1.3×2(个教案)+1.3×6(节课)+5×1(晚自修值班)=15.4(课时量),与任教一个高一语文班教师相差6.6个课时量。

访谈教师认为,这种系数的设定缺少一定的科学依据,以此进行的考核势必会导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绩效工资实施后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协作精神还需加强

调查显示,有58.4%的教师认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要在整体提升教师工资水平的基础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要从整体上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有42.7%教师认为,学校在奖励性绩效考核时既要考虑工作效率,又要增强教师团队的协作精神。

在调查中也发现,江苏省南通市的F中学在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案中就有一条重要原则,即坚持“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职工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育教学和服务能力;鼓励教师团队成员间的合力协作。在F中学的《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实施方案》中就单列了教职工专业成长奖(占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1.5%左右)和优秀团队奖(约占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1%),从制度上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二)高中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案的建构情况

国务院规定,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总量的30%,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调查显示:各校都制定了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有348人(占55.4%)的受调查教师反映方案是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的,但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过程中普遍的反映是:

1.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制定存在难度

“学校组织的投入与产出,与经济组织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只有相似性而无同质性。”[2]教育活动中的教育目的、学习态度等往往是定性描述的;学校中存在大量隐性的投入,如情感、态度、精神力量等因素是无法计量的。因此,教育工作的奖励性绩效考评也比其他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如何制定科学、合理、大家都能接受的校内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细则,成了很多学校的一大难题。

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量化实际上成了学校对教师工作的导向。调查显示:11.6%的教师认为学校应重点关注“工作量”,39.5%的教师认为应“综合考核,重点考虑工作量”,35.5%的教师认为应“综合考核,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也有13.4%的教师认为应“平均处理,缩小差距”。由此看来,以什么作为考核、量化的重点也存在分歧。所以,许多学校也无奈地仅仅关注工作量的计算,对学校中层干部及班主任、后勤人员等岗位也赋予一定的工作量,纳入工作量的计算。

2.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牵涉诸多利益关系

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关注工作量实际上是一种“任务绩效”,但教育绩效评估是多元的,也存在“关系绩效”,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学校内部的种种关系,诸如行政与教师、教师与职工、主课与副科、必修课与选修课、高考科目与非高考科目、青年老师与老教师的关系,以及同一群体中的平衡等。利益关系的处理成了奖励性绩效考核中的敏感问题,奖励性绩效工资应该谁多谁少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矛盾的根源。

调查显示,教师对“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制定最需要处理的关系”的回答中,45.5%的认为是“学校行政与教师”,24.2%的认为是“语数外高考学科与选测学科”,16.1%的认为是“教学一线教师与教辅人员”,9.7%的认为是“岗位设置与人员兼职”。如果一系列的关系处理不妥,寻求不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那么,对教师实施个人绩效奖励的政策可能会导致教师团队合作意识的弱化。

调查中也发现,在上述诸多关系,有不少学校将“学校行政与教师”的关系作为最显眼的问题来解决,以此为突破口去化解其他关系问题。如:江苏盐城的a中学就有两条原则:一是削减学校行政职数,控制在学校成员总数的10%左右,该校有225位教职工,实际的行政管理人员是21人,占比9.3%;二是学校采取行政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就低的原则,行政和管理人员的课时津贴采取现有实际课时工作量与贴补课时之和不大于1个高三双班教师课时津贴,这样的上限封顶措施较好地协调了干群之间的关系。

3.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考核机制亟待建构

问卷调查显示,有45.9%的教师认为,高中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应主要体现“工作的量与质”,有59.9%的教师认为,高中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时必须坚持“多劳多得”与“优绩优酬”相结合的原则,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它首先取决于学校管理者对绩效的理解与把握,尤其要符合教育组织的使命、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3]走访座谈时教师反映,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必须符合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不能把违规的补课费用和不按国家课时标准开课的超课时津贴等设立其中。问卷调查中有54.5%教师认为要从“行为投入与结果产出”的结合上来考量教学效果,不能将8小时以外的延伸甚至依托学生和教师的巨大付出所取得的成绩认定为“优绩”,更不能对加班没有限制。

四、思考与建议

走访座谈得知,高中学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单靠学校自身的机制来合理分配难度确实不小。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要让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真正、有效地发挥其预设的作用,必须建构起教师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教师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建构要从绩效考核的整体效益观出发,完善奖励性绩效考核的结构;从绩效考核的全面发展观出发,改革奖励性绩效考核的方法;从绩效考核的价值文化观出发,理顺奖励性绩效考核的关系。具体的思考建议如下:

(一)抓住奖励性绩效考核体系建构的根本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这对高中学校奖励性绩效考核体系的顶层设计是有指导意义的。奖励性绩效考核体系建构的根本是: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结构即考核内容和权重比例。访谈中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反映,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制定要冲破单纯关注工作量计算的考核模式;问卷调查中,也有273人(占43.5%)的教师认为奖励性绩效除工作量以外还必须有“配套考核措施”。

在这方面,深圳师大附属中学已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该校在上级核拨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对在编在岗职员,以现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责任制为基础,将奖励性绩效工资分设为四部分构成:基本工作量奖,对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工作量给予的奖励;岗位责任奖,包含岗位全勤奖、岗位安全奖、岗位管理责任奖;超工作量奖,在完成学校规定基本工作量外,对超出的工作量给予奖励;质量成果奖,包含教学科研奖、高考质量奖、校内评优评先奖等。这一评估结构涵盖了教师工作的质与量,每一结构中的具体细则规定也非常明晰,给教职工以很好的导向(学校关注什么、你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充分发挥了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江苏省南通市的F中学同样设定奖励项目,并结合学校实际合理进行分块划量。如:班主任津贴占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以下称总量)的7%左右;优秀教师津贴占总量的3%左右;工作量津贴占总量的40%左右,其中加班补贴只能占总量的1.5%、值日津贴只能占总量的1%;工作质量奖(含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奖、教育科研成果奖、服务质量奖、学测和高考及学科竞赛奖、优秀团队奖)占总量的40%左右;此外,专业成长奖、安全责任奖、其他奖三项占总量的10%。规范的考核内容和合理的分配比重,有利于学校协调内部各利益关系和工作的安排和调配。

(二)探索奖励性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的路径

奖励性绩效考核体系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紧密相连,奖励性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就难以保障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公正;奖励性绩效考核工作不到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就难以真正的落实。奖励性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的路径主要有:

一要考核主体合理建立广泛参与、共同建构的民主评价机制,成立教师委员会。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有59.3%的教师认为要改变学校奖励性绩效考核小组的成员构成,由单纯的行政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转变为由行政、学科组组长、教代会代表等成员组成的综合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实现考核程序的规范化。

二要考核过程公平。如表1所示的44.4%的中学一级教师和17.2%的中学二级教师年龄在25―35岁左右,他们是当今高中学校中教学任务较重的一个群体,他们认为奖励性绩效考核既要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实绩的考核,也要关注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职称职务,更要考核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29.1%的人希望学校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考核,30.3%的教师要求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考核,32.5%的教师建议要搞好对学校行政干部的考核。

三要考核结果公开。问卷调查显示,47.1%的教师认为,实施奖励性绩效考核要坚持以人为本,奖励性绩效考核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考核结果要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和质询。44.8%的教师要求确保考核信息的畅通并有复核、申诉的渠道。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变革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和问责,确保所辖学校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有序、规范。

课后服务奖励方案篇5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力助推我市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20〕2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强化目标引领,推进职业教育走在前列

(一)高标准建设职业院校。到2025年,打造1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1所省级及以上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5个高水平专业(群),6所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19个高水平专业,1所紧密对接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3所全国一流技师学院,支持有条件的市属高等职业学校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或本科专业;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90%,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高水平推进产教融合。全力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到2025年,培育10个产教融合联盟,建成15个市级及以上装备水平国内一流、产教深度融合的示范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培育100家市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50个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三)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和社会服务力。培育一批面向小微企业,具有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员工培训等功能的服务中心;打造一批服务区域性产业园区和乡村振兴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若干个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新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智库。

二、强化立德树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加强党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等。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要求,配足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坚持政治素质第一标准,开展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培训,培育一批“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德育特色案例。

(五)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按照《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要求,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足开齐开好必修课程。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必修课程。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习惯培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打造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示范课堂和案例。

三、强化规划布局,统筹产教协调发展

(六)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布局,鼓励引导行业、企业同步制定与产业发展规划配套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人力资源开发方案,职业院校同步制定与产业发展对接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实现市级及以上产业集聚区(园区)有职业院校入驻、新兴产业有专业(群)支撑,提升院校布局、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契合度。

(七)统筹推进资源拓展与提质培优。落实职业教育规划项目建设,到2025年,新建5所市本级中等职业学校;加快钱塘区职教小镇建设,构建产业园区与职教小镇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提质培优建设。实施“一校一策”,支持市属高等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以建好办强做特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为目标,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加快内涵发展,积极争创部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

(八)构建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机制。建设“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平台”,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完善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机制,引导职业院校主动对接新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等主导产业和养老、托幼、护理等现代服务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研究制定扶持紧缺或急需专业建设政策,提高专业建设对产业需求的响应度。

四、强化类型教育,完善现代职教体系

(九)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建设。积极探索书证融通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我市企业和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积极参与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支持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主持或参与省级及以上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开发工作。统筹推进职业院校落实国家和省级标准,科学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才培养标准。完善教材编写、审核、选用、更新和管理机制,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确保教材及时动态更新。

(十)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支持办学条件成熟、技能培养周期长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高水平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试点。积极支持高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探索开展四年制本科职业教育,普通本科院校探索开展四年制本科及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教育。

(十一)完善多向融通机制。加强“职普融通”,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举办综合高中。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将职业体验活动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到2025年,全市建成60个职业体验中心。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动,构建面向未来社区和乡村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五、强化产教融合,构建多元办学格局

(十二)创新产教融合支持政策。各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按照当地最低工资25%的标准,对接受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锻炼的企业进行补助,补助部分纳入公办职业院校年度预算统筹保障,并通过公办职业院校拨付给企业。落实我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意见相关要求,鼓励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参与产教融合试点项目建设,对参与、支持产教融合试点的企业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

(十三)打造产教融合平台。以主导产业和优势专业(群)为纽带,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探索建立由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等参与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教育集团。打造一批对接省“五个一批”工程、主要服务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的产教融合项目,建设10个市级及以上协同共建、成果共享、创新共赢的示范性产教融合联盟。支持联盟内单位共建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十四)深化产教融合模式。继续规范完善学徒制政策,加大学徒培养补助力度,强化学徒培养标准建设,建立与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将企业办学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鼓励企业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技能比赛、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六、强化开放办学,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十五)实施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和民生发展计划。对接产业需求,推动职业院校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等服务。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支持职业院校大力开展企业职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高素质农民等群体的培训,加强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物流快递等社会紧缺职业人才的培训培养;支持学校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互联网+教育培训”,开发数字化、立体化、多样化培训课程包;支持职业院校面向对口支援地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十六)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对外开放计划。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职业院校交流与合作。鼓励职业院校大力引进国际优质职教资源,重点鼓励职业院校配合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丝路学院”。引导职业院校与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促进国内职业教育优秀成果向海外推介。每年选拔一批优秀职业院校学生到国(境)外职业院校访学或赴国际知名企业实习。

(十七)完善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收入分配政策。鼓励职业院校将教师开展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等社会服务纳入教师工作量。职业院校通过社会服务取得的收入,在支付项目成本后,剩余部分按不超过30%的比例用于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分配,实行绩效工资单列管理。落实教师研发专利和技术转让等科研成果转化奖励政策,教师依法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经学校同意兼职从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社会化服务等工作的教职工,其按约定取得的兼职报酬不受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七、强化人才激励,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十八)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将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纳入杭州工匠、名城工匠等政策扶持范围,扩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奖励范围,加大奖励力度。实施职业院校师生“夺牌”计划,加强技能大赛市级集训基地和教练团队建设,加大对承办省级及以上各类技能大赛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和培养;制定分级分类技能大赛“夺牌”专项奖励政策,加大对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奖励支持力度,适时充实完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符合条件的获奖选手直接认定为杭州市技术能手。

(十九)完善职业院校用人机制。大力支持职业院校探索“固定岗+流动岗”试点工作,加大对职业院校外聘兼职教师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加大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引进力度,鼓励职业院校引进大师、工匠、企业优秀技术人员以及民间工艺大师等到校兼职任教,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提高兼职教师劳务补贴标准,落实技能大师工作室现有资金支持政策。制定职业院校教师自主招聘政策,设立“双师型”素质教师引进绿色通道,职业院校在核定编制总量内可适当放宽学历、职称要求,自主招聘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

(二十)完善职业院校师资成长发展机制。实施管理干部专业化提升计划,分类分批开展管理队伍专业培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落实5年一周期全员轮训,以及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锻炼等要求。到2025年,建成50个市级及以上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师参与企业共同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社会培训、课程开发等内容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到2025年,建设5个高质量职业院校师资海外研训基地,培育一批市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企业实践基地。

八、强化投入保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十一)加大政府保障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相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完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经费统筹力度,落实公办高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省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高等职业学校“一校一策”建设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对入选省级及以上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的,按规定给予支持。鼓励各地通过政府奖补等方式对实习实训基地给予一定支持。

(二十二)推动社会积极参与。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独立或参与职业院校办学。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允许企业以资本、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办学,建立健全差额补助、定额补助、项目补助、奖励性补助等多元公共财政资助体系。积极探索“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机制。

(二十三)组织开展氛围营造。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打造“职业教育活动周”和“杭州工匠日”品牌形象,加大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企业、个人和重大成果的表彰奖励和宣传力度。各级媒体要主动宣传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成就和技术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树立职业教育典型,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本实施方案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由市教育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抄送:

市委各部门,市纪委,杭州警备区,市各群众团体。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察院。

市各民主党派。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6月22日印发

 

 

 

 

课后服务奖励方案篇6

一、现状分析

临海市有5个街道、14个镇、1053个村、22个社区、110万人口,有131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临海市档案局(馆)目前是“两科两室”设置,即业务指导法制科、管理利用科、办公室和值班室,全局12名工作人员,其中6名是中层以上干部。档案馆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档案库房建筑面积450平方米,馆内藏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数量不多)、专门档案、人物档案。其中专门档案有会计、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土地、房产所有权存根、山林定权发证存根等14种。馆藏档案224个,全宗35993卷(其中建国前1425卷,建国后档案34568卷),音像档案18盘(数量少),照片档案2424张,馆藏资料8862册。

从加强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经过调查了解,目前明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档案馆库房建筑面积远远不够,造成档案存放数量质量受到限制。二是档案工作行政执法人员缺乏,持证率不高,全局只有2位同志持有行政执法证。三是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年龄偏大,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30岁左右档案技术科研人才引进不够,这对今后我市档案事业发展很不利。四是档案信息化工作步伐缓慢,基层单位办公信息化网络人员和办公室文秘人员的档案管理相脱节;对照《浙江省综合档案馆信息化评估标准》,无论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电子文件档案的归档管理,远远不符合要求,目前,全局电脑只配备4台。五是有的单位档案工作分管领导不明确,档案管理不规范。六是“三农”档案和社区档案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出现无人管理现象。

二、工作对策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档案工作,正处于从“封闭型”管理到开放式服务,从人治到法治、重保管到重服务、传统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指出:“档案是全党、全国人民各方面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它不仅对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素质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而“管理体制优、基础设施好、信息化程度高、服务功能全”将是现代档案事业体系的基本框架。

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发展临海档案事业也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网络,加大工作力度

市委、市政府要把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至少听取1-2次档案工作汇报,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市分管领导要把搞好档案工作作为自己职责范围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各方面的协调,把宏观指导与具体要求结合起来,亲自抓好工作部署、重点工作开展、内容建设等方面的督促落实。根据浙委办[2003]65号《关于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精神,把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到临海市普法教育整体计划,列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内容,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的档案法制意识。

全市各镇(街道)、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要正式发文,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专门负责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健全制度。领导如有工作调动,其接任人为自然的分管领导,这样便于协调,工作不断线。村级与社区的档案工作也要明确分管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全国档案工作表彰会则提出要完善信用档案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档案工作及“三农”档案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精神,今后要加强做好村级和社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农村和社区建档不仅是档案部门的工作,同时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临海的实际,可采取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三农”档案工作可放在河头镇(市档案局联系镇)搞试点培训,该镇提出“弘扬羊岩精神,奋力打造农业重镇”的奋斗目标,并实施“千名劳动力素质工程”这本身对搞好“三农”档案工作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社区和征地农民的档案工作试点可放在5个街道办事处进行。市里与镇(街道)、镇(街道)与社区和村分别签订责任状,限时完成。民营企业档案目标管理应在市100强企业中重点抓落实、分步实施。我市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已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前和今后的关键是抓落实问题。鉴于档案局自身部门执法人员的不够,我们还要得到市人大、政协等帮助支持与监督。

(二)逐步加大对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

按照《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和省委办[2003]65号文件精神,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应列入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档案馆的主要档案征集费、重点珍贵档案抢救费、档案日常维护费和档案研究开发经费等档案资源建设应列入年度预算。事实上我市新闻媒体部门有大量的档案资料,但由于经费的原因,一些珍贵的资料在记者繁忙的工作中逐渐被洗刷掉,而档案局又限于经费短缺的原因,很少收集音像档案资料这方面的内容,实在惋惜。为了实现档案工作管理现代化,市档案局必须每人配备电脑一台。因此,市财政每年应安排30万元左右用于对市档案馆建设的补助。

同时,要改变市档案馆馆库严重不足的落后状况,按照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档案局印发的《浙江省市县档案馆基本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浙财建字[2003]94号)要求,争取在2年内上报立项,力争得到省财政的帮助,市财政专项拨款,通过多方筹措,积累资金,尽快建成6000平方米左右、功能齐全的档案馆,新馆建成后确保一年内达到省一级档案馆标准,以适应我市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档案服务工作

市档案局(馆)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馆藏档案的整理、研究与开发,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所保存的档案除确需继续保密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众开放。

1、在档案编研方面,继续做好《临海年鉴》的编辑发行工作,为临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尝试设立不同的课题组,根据研究内容而定课题负责人,为了研究局面的打开,把涉及到的主要部门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作为该课题研究的协调小组领导,市档案局有关人员参与业务辅导。如:招商引资档案(以招商局、工业经济局为主)、劳动和社会保障档案(以人事劳动局、工业经济局为主)、“三农”档案(以民政局、农业局为主),信用档案(以工商局、发展计划局为主),名人档案(以总工会、教育局为主),《档案政策法规汇编》以市人大、市政府为主牵头等。

2、继续抓好现行文件查阅服务中心工作,扩充文件收集的数量,认真做好党政领导干部个人保存的公务文件材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真正为市委和市政府与百万人民加强联系,建立平台。尝试为社会档案设立“寄存中心”,在市区设立窗口,方便为民服务。

3、做大做强档案中介服务机构。满足各级各单位对档案咨询、档案整理、档案寄存等各项档案服务的需求,不断完善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服务市场。筹建成立临海市档案事务所,以满足各级需要,市档案局要从制度建设着手,加强对档案中介机构的监管,严格实行档案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规范档案中介机构执业行为。

(四)建立激励工作机制

1、市委、市政府把档案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考核内容,把档案馆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范围,并作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应把全市的档案工作纳入文明建设考核范畴,明确考核内容:即档案组织管理、业务规范、保管条件、开发利用和到期档案移交进馆等5个方面。对考评不合格单位,取消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的评选资格,其主要领导在年度考核时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市里出台《档案目标管理奖励办法》,对在国家、省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评估中达三级以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数额不等的物质奖励,对顺利通过台州市级目标管理考核的单位也予以表彰奖励。

2、市档案局继续推行工作考核计奖办法,以全面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1)管理利用科、业务指导法制科和办公室要根据各自的分工,在做好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对照《浙江省综合档案馆信息化评估标准》,完成各项指标,通过省级验收的给予适当奖励;对基层档案工作业务指导有方,并通过省市级目标管理认定的按照等级的不同进行适当奖励。(2)新闻报道:被台州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录用的给予奖励。(3)档案学会工作:发展团体会员和在年会上交流论文的也给予奖励。(4)领导计奖方法:分管各科(室)的领导,按该科(室)人均得奖数计奖(不含新闻报道和档案学会工作);主持工作的领导按全局人均得奖数计奖(不含新闻报道和档案学会工作)。

课后服务奖励方案篇7

一、现状分析

临海市有5个街道、14个镇、1053个村、22个社区、110万人口,有131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临海市档案局(馆)目前是“两科两室”设置,即业务指导法制科、管理利用科、办公室和值班室,全局12名工作人员,其中6名是中层以上干部。档案馆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档案库房建筑面积450平方米,馆内藏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数量不多)、专门档案、人物档案。其中专门档案有会计、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土地、房产所有权存根、山林定权发证存根等14种。馆藏档案224个,全宗35993卷(其中建国前1425卷,建国后档案34568卷),音像档案18盘(数量少),照片档案2424张,馆藏资料8862册。

从加强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经过调查了解,目前明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档案馆库房建筑面积远远不够,造成档案存放数量质量受到限制。二是档案工作行政执法人员缺乏,持证率不高,全局只有2位同志持有行政执法证。三是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年龄偏大,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30岁左右档案技术科研人才引进不够,这对今后我市档案事业发展很不利。四是档案信息化工作步伐缓慢,基层单位办公信息化网络人员和办公室文秘人员的档案管理相脱节;对照《浙江省综合档案馆信息化评估标准》,无论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电子文件档案的归档管理,远远不符合要求,目前,全局电脑只配备4台。五是有的单位档案工作分管领导不明确,档案管理不规范。六是“三农”档案和社区档案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出现无人管理现象。

二、工作对策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档案工作,正处于从“封闭型”管理到开放式服务,从人治到法治、重保管到重服务、传统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指出:“档案是全党、全国人民各方面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它不仅对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素质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而“管理体制优、基础设施好、信息化程度高、服务功能全”将是现代档案事业体系的基本框架。

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发展临海档案事业也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网络,加大工作力度

市委、市政府要把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至少听取1-2次档案工作汇报,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市分管领导要把搞好档案工作作为自己职责范围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各方面的协调,把宏观指导与具体要求结合起来,亲自抓好工作部署、重点工作开展、内容建设等方面的督促落实。根据浙委办[2003]65号《关于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精神,把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到临海市普法教育整体计划,列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内容,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的档案法制意识。

全市各镇(街道)、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要正式发文,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专门负责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健全制度。领导如有工作调动,其接任人为自然的分管领导,这样便于协调,工作不断线。村级与社区的档案工作也要明确分管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全国档案工作表彰会则提出要完善信用档案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档案工作及“三农”档案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精神,今后要加强做好村级和社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农村和社区建档不仅是档案部门的工作,同时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临海的实际,可采取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三农”档案工作可放在河头镇(市档案局联系镇)搞试点培训,该镇提出“弘扬羊岩精神,奋力打造农业重镇”的奋斗目标,并实施“千名劳动力素质工程”这本身对搞好“三农”档案工作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社区和征地农民的档案工作试点可放在5个街道办事处进行。市里与镇(街道)、镇(街道)与社区和村分别签订责任状,限时完成。民营企业档案目标管理应在市100强企业中重点抓落实、分步实施。我市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已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前和今后的关键是抓落实问题。鉴于档案局自身部门执法人员的不够,我们还要得到市人大、政协等帮助支持与监督。

(二)逐步加大对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

按照《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和省委办[2003]65号文件精神,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应列入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档案馆的主要档案征集费、重点珍贵档案抢救费、档案日常维护费和档案研究开发经费等档案资源建设应列入年度预算。事实上我市新闻媒体部门有大量的档案资料,但由于经费的原因,一些珍贵的资料在记者繁忙的工作中逐渐被洗刷掉,而档案局又限于经费短缺的原因,很少收集音像档案资料这方面的内容,实在惋惜。为了实现档案工作管理现代化,市档案局必须每人配备电脑一台。因此,市财政每年应安排30万元左右用于对市档案馆建设的补助。

同时,要改变市档案馆馆库严重不足的落后状况,按照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档案局印发的《浙江省市县档案馆基本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浙财建字[2003]94号)要求,争取在2年内上报立项,力争得到省财政的帮助,市财政专项拨款,通过多方筹措,积累资金,尽快建成6000平方米左右、功能齐全的档案馆,新馆建成后确保一年内达到省一级档案馆标准,以适应我市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三)创新档案服务工作

市档案局(馆)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馆藏档案的整理、研究与开发,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所保存的档案除确需继续保密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众开放。

1、在档案编研方面,继续做好《临海年鉴》的编辑发行工作,为临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尝试设立不同的课题组,根据研究内容而定课题负责人,为了研究局面的打开,把涉及到的主要部门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作为该课题研究的协调小组领导,市档案局有关人员参与业务辅导。如:招商引资档案(以招商局、工业经济局为主)、劳动和社会保障档案(以人事劳动局、工业经济局为主)、“三农”档案(以民政局、农业局为主),信用档案(以工商局、发展计划局为主),名人档案(以总工会、教育局为主),《档案政策法规汇编》以市人大、市政府为主牵头等。

2、继续抓好现行文件查阅服务中心工作,扩充文件收集的数量,认真做好党政领导干部个人保存的公务文件材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真正为市委和市政府与百万人民加强联系,建立平台。尝试为社会档案设立“寄存中心”,在市区设立窗口,方便为民服务。

3、做大做强档案中介服务机构。满足各级各单位对档案咨询、档案整理、档案寄存等各项档案服务的需求,不断完善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服务市场。筹建成立临海市档案事务所,以满足各级需要,市档案局要从制度建设着手,加强对档案中介机构的监管,严格实行档案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规范档案中介机构执业行为。

(四)建立激励工作机制

1、市委、市政府把档案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考核内容,把档案馆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范围,并作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应把全市的档案工作纳入文明建设考核范畴,明确考核内容:即档案组织管理、业务规范、保管条件、开发利用和到期档案移交进馆等5个方面。对考评不合格单位,取消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的评选资格,其主要领导在年度考核时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市里出台《档案目标管理奖励办法》,对在国家、省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评估中达三级以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数额不等的物质奖励,对顺利通过台州市级目标管理考核的单位也予以表彰奖励。

2、市档案局继续推行工作考核计奖办法,以全面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1)管理利用科、业务指导法制科和办公室要根据各自的分工,在做好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对照《浙江省综合档案馆信息化评估标准》,完成各项指标,通过省级验收的给予适当奖励;对基层档案工作业务指导有方,并通过省市级目标管理认定的按照等级的不同进行适当奖励。(2)新闻报道:被台州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录用的给予奖励。(3)档案学会工作:发展团体会员和在年会上交流论文的也给予奖励。(4)领导计奖方法:分管各科(室)的领导,按该科(室)人均得奖数计奖(不含新闻报道和档案学会工作);主持工作的领导按全局人均得奖数计奖(不含新闻报道和档案学会工作)。

课后服务奖励方案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年终奖纳税筹划

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后,教师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年终奖取消,代之以综合考评后的年终奖励绩效(实际上包括了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及教学、科研等专项业绩考核奖励)。在当前高校教师群体收入多样化和未来增长空间不断提升的趋势下,如何结合绩效工资改革后高校教师群体基础绩效工资相对固定、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及各项业绩奖励(包括二级学院创收超收益分配)相对弹性的特征,对高校教师年终奖励绩效进行纳税筹划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师年终奖励绩效纳税筹划空间分析

由于高校教师群体收入结构、收入时间分布以及收入结算方式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高校教师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空间,尤其是在年终奖励绩效方面。

第一,收入结构的多样性使得年终奖励绩效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空间。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后,形成了“基本工资和基础绩效工资+年终奖励绩效工资和各项业绩奖励”的结构。由于前者相对固定和统一,一般按月发放;后者项目多且复杂(包括奖励性绩效工资、科研业绩奖励、教学业绩奖励等),有按月或按年发放两种形式。这就使得年终奖励绩效的范围和发放方式方面具有一定的纳税空间。

第二,收入时间分布的阶段性使得年终奖励绩效具有一定的纳税空间。高校教师全年中有2―3个月的寒暑假,基本没有授课任务和课酬收入,这就为高校教师年终奖励绩效分月在寒暑假发放按当月工资薪金计税提供了空间(理论上这是最优的纳税空间,但现实情况下这种间隔时间长的分月发放形式,税收征管部门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同时单位财务处在提供纳税筹划服务方面也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精力,因此,现实选择之一是在年终结算后的连续几个月与当月工资薪金一起分月发放或者一次性发放)。

第三,收入结算方式的灵活性使得年终奖励绩效具有一定的纳税空间。由于高校教师每月课酬收入类型多样(研究生、本科、双学位、函授等),且是按年初预计标准发放,年终统一结算补发或补扣。同时,二级学院创收的超收益分配也与各种课酬工作量以及教学相关工作折算课时量有关。这也使得在年终补发的超课时工作量和超收益分配可以统一纳入年终奖励绩效进行纳税筹划。

二、高校年终奖励绩效纳税筹划具体思路

在当前税收相p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结合高校教师收入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依据前述高校教师年终奖励绩效纳税筹划空间三个方面的分析,纳税筹划的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将奖励性绩效工资、各项年终考核业绩奖励(教学业绩奖励、科研业绩奖励以及年终补发业绩等)统归到年终奖励绩效,一并考虑纳税筹划问题。

第二,在年终核算确定标准课酬、各项相关奖励和绩效奖的基础上,对未来几个月相对固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合理的估计。

第三,结合对应的年终奖税率和月度薪金工资税率,通过计算统归后的年终奖励绩效是一次性发放还是分月发放(包括年终奖励绩效部分一次性发放按年终奖计税、部分分月发放合并当月工资薪金按工资薪金计税)的总纳税额,来比较各种方案的高低,进行决策。

第四,上述纳税筹划方案决策中,有关年终奖励绩效一次性发放还是部分一次性发放,还必须适当结合年终奖个税盲区(年终奖收入提高,但税后收入减少的区间)一并考虑(由于年终奖个税盲区众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和确认,在本文设计的纳税筹划模型中如果遇到,只需参考有关结果通过选择分次发放方案进行合理回避)。

三、高校教师年终奖励绩效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一)前提假设

当前高校有关教师年终奖励的实际纳税筹划中,已经将相关的专项业绩考核奖励纳入到年终奖励性绩效范畴,而且可以选择分次发放(但严格执行年终奖计税全年只许使用一次的规定)。上述做法中有关内容没有完整的政策依据,税务征管部门对此也没有反对,但为了案例分析过程的严谨性,对有关基本前提做如下相关假设。

一是将奖励性绩效工资、各项年终考核业绩奖励(教学业绩奖励、科研业绩奖励以及年终补发业绩、年终超收益分配等)统归到“年终奖励绩效”,并等同于个税政策中的“年终奖”范畴(当前我国税法规定有关年终奖的范围还是之前比较旧的规定,在绩效工资改革后没有新的条例规定,但按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有关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定义以及方案本身的精神,相关奖励绩效可以视同年终奖)。

二是上述年终奖励绩效的发放方式可以自主选择,即根据纳税筹划选择一次性在次年2月份发放或2月份之后的月份分月发放,同时分月发放的月份上也具有选择的弹性(具体分几个月,需要结合后续月份的相对固定应纳税所得额,合并计算工资薪金纳税总额,比较得出最优纳税方案来确定。关于几个月之间的方案决策,比较复杂,但可以在本案例基础上进行拓展分析,鉴于篇幅所限,不在本文探讨之中)。

三是在本文年终奖励绩效在分月发放的方案中,假设可以分4个月发放,且在第二年度的2―5月中平均分配,与当月工资薪金合计发放(最为理想的月份应结合寒暑假,但因为对于上年度收入的分配,跨期较大而且复杂,在政策上可能得不到税收征管部门的支持,且会给单位财务带来较大的工作量)。

(二)案例分析

1.基础方案测算。

(1)基础方案假定数据。在上述假设下,结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以及年终奖税率,先假定年终奖励绩效发放额度在25000―40000的区间阶段(尽管每个教师由于职称、工作量、科研成果等因素的不同,年终奖励绩效会有差异。但从相关高校调研结果来看,这一区间覆盖了主体人群),利用eXCeL表格公式及函数设置完成初步测算,如下页表1所示(具体公式在后文详细说明)。理论上有三种可能方案:

a方案:将个人年终奖励绩效一次性发放,按年终奖计税。

B方案:先发部分年终奖励绩效18000元,按年终奖计税;余下部分分摊至2―5月,与当月工资薪金合并按月度工资薪金计税(分次发放年终奖励绩效,是要充分考虑优先享受年终奖税收优惠的政策原则,即在40000元以下,要享受年终奖税率变换档次的最低水平18000元)。

C方案:年终奖励绩效直接分摊至2―5月,与当月工资薪金合并按月度工资薪金计税(由于C方案完全没有享受到年终奖计税优惠,实际分摊后2―5月合计计税总额远超过a方案。因此,C方案不在案例对比分析之中,直接排除在外)。

(2)基础方案测算步骤。基础方案测算,以25000元为例。

第一,假定a方案为一次性发放年终奖励绩效25000元,那么可以计算其应纳税为2395元。

第二,假定B方案为先发放年终奖励绩效18000元,该部分应纳税为540元,其余7000元分摊计入2―5月,每月为1750元。

第三,预计2―5月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X。那么,a方案2―5月{税合计应为“25000元年终奖励绩效计税2395元”+“每月X元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额×5”,B方案2―5月纳税合计应为“18000元年终奖励绩效计税540元”+“每月X元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额×5”。

第四,计算上述两个方案纳税总额的差异(a-B),如果(a-B)>0,说明a方案纳税总额超过B方案,最后应选择B方案,即选择25000元年终奖先发18000元,余下在2―5月分摊合并当月按工资薪金计税。反之,选择a方案,一次性发放。

(3)a、B方案无差异临界点。实际过程中,每个教师由于职称、工作量、科研成果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对应的每月应纳税所得额(n)不同,因此在eXCeL表格中对应不同的n值,两个方案差异(a-B)会有不同的方向变动趋势,通过手工输入逐步测算,可以算出方案无差异值,即两种方案没有区别,纳税总额均一样,这个值称为临界点D。对应表1中的27000元年终奖励绩效来说,a、B方案的无差异临界值为8025元。即:当预计的2―5月应纳税所得额n0,选择B方案;当n>8025元,(a-B)

例如:某高校教师的个人年终奖励绩效为27000元。若该教师预计2―5月每月应纳税额为7000元,此时B方案的总税额为:(18000×0.03)+[7000+(27000-18000)/4×0.25-1005]×4]=5770(元);若选择a方案,总税额则达到(27000×0.1-105)+(7000×0.2-555)×4=5975(元)。B方案比a方案节省了205元,因此选择B方案。

若该教师预计2―5月每月应纳税额为9000元,此时a方案的总税额为7575元,而B方案的总税额则为7770元。a方案比B方案节省了195元,应选择a方案。

以此类推,可以测算出在25000―40000元区间范围内不同年终奖励绩效下对应的临界点D(见表1,仅列示部分年终奖励绩效值对应的临界点)。从表1的临界点来看,25000元临界点33775元,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应纳税所得额为33775元,年终奖励绩效不可能为25000元,何况高校教师群体极少有这样的高收入)。同理,40000元对应的临界点1887.5元,也与实际情况不吻合。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年终奖励绩效数额的增加,临界点D值会越来越小;而随着年终奖励绩效数额的减少,临界点D值会越来越大。因此,也可以判断出a、B两种方案决策的适用范围。

2.基础方案数理分析。在现有的a、B方案决策模型下,利用eXCeL表格深入分析表1中各种数据关系,尤其是不同方案2―5月纳税总额在一定的年终奖励绩效变化范围下不变的这一规律,可以推断年终奖励绩效与两种方案无差别临界点D值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eXCeL表格逐步测试以及数理公式验证,可以推算出年终奖与临界点D值的分段函数。

设临界点为y,年终奖为x,分段函数如下:

(1)y1=-0.75x+28275(x∈[26000,29550])(公式1)

通过此方程可求出当年终奖励绩效为x时对应的临界值y。例如,当某人发放年终奖励绩效为27500元,通过此公式可快速得到对应的临界值D为7650元,再对比预计2―5月每月应纳税所得额n,即可在a、B方案中作出选择。

(2)y2=-0.25x+11887.5(x∈[29550,41550])

(公式2)

通过此方程可求出当年终奖励绩效为x时对应的临界值y。例如,当某人发放年终奖励绩效为35600元,通过此公式可快速得到对应的临界值D为2987.5元,再对比预计2―5月每月应纳税所得额n,即可在a、B方案中作出选择。

上述分段函数中,存在一个方案年终奖励绩效相同、临界点不同但均能使a、B方案无差别的现象:当年终奖励绩效为29550元时,y1为6112.5,y2为4500,均能使(a-B)=0。因为当预计2―5月每月应纳所得税额为6112.5时,a方案的月薪对应税率为20%,而当预计2―5月每月应纳所得税额为4500时,a方案的月薪对应税率为10%,正因为税率上的跳档,导致了当年终奖励绩效为29550时,两个公式得出的临界值D均能使(a-B)=0。

结合上述两个公式,作得分段函数图,如图1所示。

(三)纳税筹划方案的eXCeL建模及应用

以上基础方案案例分析结果各种数据是通过excel函数统计推断得出(见图2),现以25000元年终奖励绩效对应的纳税筹划决策模型为例,将图2各项数值对应的函数逐一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只需通过输入年终奖励绩效数(单元格C1)、预计的2―5月每月应纳税所得额(单元格C2),就能得出a、B方案总纳税差异(单元格C20),根据差异结果进行决策。因此,在前面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基础上,通过excel建立相关决策分析模型,具体过程各单元格函数如下:

单元格C4(一次性发放年终奖励绩效数)对应的函数为:“=(C1+min(3500,3500)-3500)*LooKUp((C1+min(3500,3500)-3500)/12,{0,1500.01,4500.01,9000.01,35000.01,55000.01,80000.01},{0.03,0.1,0.2,0.25,0.3,0.35,0.45})-LooKUp((C1+min(3500,3500)-3500)/12,{0,1500.01,4500.01,9000.01,35000.01,55000.01,80000.01},{0,105,555,1005,2755,5505,13505})”。

卧格C5(月度工资薪金对应税率)对应的函数为:“=iF(anD(C2>=0,C21500,C24500,C29000,C2

单元格C6至C9(a方案的“2月工资计税”“3月工资计税”“4月工资计税”和“5月工资计税”)对应的函数为:“=RoUnD(maX((C2-0)*{3,10,20,25,30,35,45}%-{0,105,555,1005,2755,5505,13505},0),2)”

单元格C10(a方案“2―5月纳税合计”)对应的函数为:“=C4+C6+C7+C8+C9”。

单元格C12(先发18000,余下分摊至2―5月工资中)对应的函数为:“=(C1-18000)/4”。

单元格B13(2月部分发放年终奖励绩效18000计税)对应函数为:“=18000*0.03”。

单元格C14至C17(B方案的“2月工资计税”“3月工资计税”“4月工资计税”和“5月工资计税”)对应的函数为:“=RoUnD(maX((C2+C12)*{3,10,20,25,30,35,45}%-{0,105,555,1005,2755,5505,13505},0),2)”。

单元格C18(B方案“2―5月纳税合计”)对应函数为:“=C13+C14+C15+C16+C17”。

单元格C20(“a-B”)对应函数为:“=C10-C18”。

参考文献:

[1]刘玉勋.工资薪金和年终奖年度纳税筹划研究[J].会计之友,2013,(13).

[2]沈艳.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会计之友,2013,(13).

课后服务奖励方案篇9

一、首先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制定所有的考核制度时应该考虑员工的几大方面,包括奖励机制、考勤、班务、个人业绩、服务质量、投诉管控、培训考核、考试成绩、星级评定方案、年休管理方案、新工管理办法等。如果在呼叫中心成立的同时就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去支撑,那么管理上就得心应手了。有了完善的制度,还要认真地实施,设立绩效管理员,每月将员工的绩效情况进行公示,公正公平,才能真正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薪酬体制。薪酬管理办法以计件为基础,结合各种奖励,例如夜班奖、营销奖励等等。由于呼叫中心的流动性比较强,留下熟练工,对于控制成本有着一定的意义,因此应该设立工龄奖励,同时每个月根据服务的情况按比例设立一定的奖励标准,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公平体制。同时为了提升员工学习业务的积极性,薪酬制度中需要关注的还有星级标准奖励,员工根据自己的业务和绩效的情况来取得一定的星级标准工资,鼓励员工主动学习业务。当然对于业绩名列前茅的员工还应该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也鼓励了一部份长期表现较好的员工。因此,薪酬体系应该是贯穿于整体管理制度的公正奖罚机制,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作用,加大奖励力度,以激励带动、以考核导向,鼓励员工充分重视、主动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要充分体现量质并重、多劳多得,保护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配备专业的排班师。呼叫中心的排班管理是整体运作中的命脉,是需要专业积累的技术活,因此需配备专人来从事排班的工作。排班师首先要成为分析师,一要了解话务发展的季节规律,影响话务量的重要因素取决于季节、天气的原因;二要同步掌握业务的固有特征(遵循月规律、周规律):在排班之前需要了解出话务发展的规律,在历史话务数据中需要对年呼入量、月呼入量、日呼入量、周呼入量和时呼入量进行相关的列表分类统计,列出相应的曲线或柱状图进行分析和比对,在对整体呼入量有全局的了解后,才能配备相应的人员需求;三要掌握节假日的话务量变化,在节假日或话务高峰时提出优化方案,同时也要根据话务量的情况及时配合前台调度以及调配人员。

四、开展专业的团队建设。呼叫中心往往需要大量的话务人员,要调动班组长和全员的积极性,就必须分成各个小团队来进行建设,然后制定相关的团队建设方案,分岗位进行。班长们根据相应的指标进行管控,而员工以个人业绩、服务、考勤、考试、配合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竞赛,在80后、90后居多的呼叫中心里面,竞赛能够迅速提升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抓好班组长管理和建设,通过她们的成长和认知来管理员工,这样的管理模式才会让员工得到真正到位的关注。在加强服务质量考核的同时注意班组服务文化建设,制定有班组特色的激励机制,通过光荣榜等方式的激励,从服务态度、练功比赛、满意服务明星、合理化建议等多个方面开发员工工作潜力。话务班组开展各项竞赛活动,通过每月评比“微笑明星话务员”、“优秀团队”、“优秀分班长”、“优秀质检员”来促进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通过团队建设工作,不仅带动了全体员工努力完成话务指标,对于形成内部企业文化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五、业务的标准化管理。对于呼叫中心来说,业务的更新是阶段性的,因此每项业务的承接和培训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所以要持续保证有效的质量管理,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保障服务总体质量和水平。应该建立建全质检工作职责、质检项目指标、质检评分标准等办法,使员工清晰自己的服务导向。同时根据业务梳理出专业的客服脚本,引导员工服务的完整性、让员工更加关注主动服务与营销意识。结合质检团队来将业务分工,不同的质检管理不同的业务,然后落地实施,一方面,质检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员工对于新业务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业务的开展,质检也能够及时地发现相关业务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促进新、老业务的良性发展。

六、体系化的培训规划。在呼叫中心发展的过程中,员工对于技能的掌握、心态的梳理,是一个培养的过程,需要有专业的内训师定期举办心态和技能类的培训,例如可以每月一次,可以让质检员讲业务、内训师讲技能、班长们讲心态,通过每个月的锻炼,班长、质检们的授课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经过长期的锻炼与实操,会发展出一支专业的内训队伍。同时应该经常组织训前、训后交流会,请各位讲师将课程大纲与授课经验与大家交流分享,使课程内容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修正。通过经验交流,讲师们不仅能从理论上阐述观点,还能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让学员学以致用。教学相长,这是一个相互成长的过程。

七、顺畅的流程管理。呼叫中心的日常管理中,流程是关键的环节,尤其是各种服务的流程的梳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商家的交互流程。要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提供专业化的系统支撑,员工在录入时能够关注到重点以及提醒用户需要注意的事项,而商家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产品的销售。

2.员工现场应急问题处理流程。员工在业务接续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这需要非常顺畅的通道。一方面需要系统的支撑,能够记录业务问题并及时转到各个部门进行产品服务和售后管理;另一方面需要现场值班经理的配合,若有相应的投诉,需要现场经理的及时处理。在出现投诉时,班长们要及时处理和跟踪,才不会导致问题的升级和员工的不安。

3.关注与各产品部门的对接流程。新业务的开展和测试,老业务存在的问题,如何与相关产品经理反馈以及处理,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流程支撑,能够及时提出产品问题,同时又能总结用户的建议,及时地反馈至产品部门。

八、问题管理机制。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系统数据、业务脚本、管理体制、操作流程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发现和改善,仅仅靠管理人员的挖掘是有限的,因此如果能够发动全体员工在工作中总结和发现,那才是根本的解决模式,所以应该设置长期的竞赛方案,以长期有效的奖励来鼓励大家去发现问题,帮助管理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各方面的整改,有效地提升全员的工作效率。

九、打造管理人员储备队伍。呼叫中心应该配备班长、质检员、副班长、内训师、排班师、宣传干事等管理人员储备队伍,平时通过工作实操、竞赛、交流等各种活动来持续提升储备队伍各方面的水平,打造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员工有参加外部门竞聘或者流动时,储备队伍的员工就直接补充,同时通过平时的历练,也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去影响和带动员工。

课后服务奖励方案篇10

经历了一个学期,本部教师积极进取,认真学习,尤其在教育实践中有了很好的提高,对二期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有了较深入的体验,上学期我们在区、园、年级组层面开展了教学展示活动共21次。孩子们在各项比赛中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后勤人员协作意识强,在区“教育系统财产验收”中获得了全区最高分,也体现出本部良好的凝聚氛围和团队精神。

针对园务发展计划,结合本部上学期的发展实际,在这学期本部的重点工作将坚持进行二期课改的深入探索实践,借助“细节主题系列管理”,关注园本化课程的建设,注重师资队伍有序开发,着力于家长指导工作。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

师资建设

分析----

优势:

上一学期,本部依托“青年教师发展手册”,鼓励每一个青年教师自主,并给予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利用“课改工作室”的实践研讨,以解决细微入手,鼓励教师在每个教学活动中有反思,有进步。上学期,本部也重视了对教师的思想建设,利用“十六大”的契机,召开了3次讲座,提升了大家对工作的认识。

不足:

在二期课改实践中,教师对理论转化常喜欢“穿新鞋走老路”,不能放松、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带有综合教育的影响。

青年教师对自身事业的追求方向不很明确,受市场社会影响颇大,情绪不稳定,行为毛躁,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建设。

任务----

本学期继续借助二期课改,融合“细节主题”,提高师资队伍对目标的执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关注青年教师业务技能的发展。

重视政治思想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提高二期课改的实践操作能力,把握正确的教育行为。

注重研究积累工作。

达成标志和相对应的测评方法----

专业技能水平提高——获得学历、技能培训等证书和机会。

课改实践突破——公开研讨活动和实践活动若干。

指导幼儿水平提高——指导幼儿在各类区级以上活动中获奖情况,期末幼儿综合能力测评。

教育研究收获——论文、课题、区级以上奖项。

思想建设实效——教师师德表现获得好评,等。

措施----

支持系统:

(硬件)

工作环境的改善。

提供多媒体设备,办公设备,教学用具。

自购部分网络器械。

自购部分专项技能器具。

设立教师发展奖励基金。

(软件)

分层培养,结对助教,专人负责并指导教师的发展。

营造多种交流形式,鼓励教师教、学相长。

继续设立奖励机制。

设立青年教师评价制度和考核制度。

二、家长工作

分析----

优势:

本部在管理上重视了家长工作建设,上学期多次成功组织了家长亲子活动,被评为区优秀家长学校。教师有很强的家长服务意识,爱心对待家长,服务每个家长。重视在平常时刻对家长的周到与细致。

不足:

家园共育氛围需要浓厚,依据实际情况,丰富指导形式。

教育服务工作还需要规范,并加强宣传力度,以期提高家长的理解和认同。

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启动0-3岁早教活动,有序开展早教研究。

任务----

启动0-3岁早教基地工作,有序管理。

丰富多种形式的亲子教养活动,提高家长的科学教养能力。

增强家园联系,丰富家园沟通方式,重视宣传,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养工作。

达成标志和相对应的测评方法----

家长反馈——服务满意率95%以上。

社会影响——早教工作社会知晓率80%以上。

家园共育——家长的活动参与率95%以上,幼儿活动参与率98%。家教指导活动多样。

措施----

支持系统:

(硬件)

设立专用早教工作室,美化早教活动环境。

继续开通家长咨询热线,家长服务热线,家园交流网站,家长投诉电话等,加强交流的透明度。

设立家长活动基金。

(软件)

教师密切配合,关注与家长的联系交流。

完善家长研究小组工作。

密切与居委会的联系,重视宣传、指导力度。

突出家长工作奖励机制,增强服务意识。

三、园本化课程建设

分析----

优势:

本部特色项目活动为载体,教师不同程度的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在教育实践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上学期自编了国际象棋教材,并在活动模式和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向全区开放了体育教学活动。幼儿在国际象棋赛事上也获得了好成绩。

不足:

教学实践研究和课改精神要紧密的结合,在教学模式上缺乏新意。

对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系统理论支撑内力不足,教师对此概念模糊,尤其在园本课程构建过程中,教师角色意识、技能要求等自主意识不强。

任务----

继续创编、改编国际象棋、体育区域活动教材,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

继续学习幼儿园园本化课程的相关知识,提高教师的认识。

开展园本化课程的实践研究活动。

达成标志和相应的测评方法----

研究工作——创编、改编园本课程的活动资料。

指导成效——幼儿在体育活动项目比赛中,获区级以上奖项。

教师成长显示—参加园本课程培训率95%。

科研领域——园本课程类课题成果获区级以上奖。

学习成效----开展园本化课程的多样学习交流活动,如主题研讨、演讲、问卷等。

措施----

支持系统:

(硬件)版权所有

布置专用活动室。

增添体育项目活动器械,自制体育活动教具。

设置园本课程活动经费,培训、学习、考核奖励等费用。

(软件)

制定园本化课程方案,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加强教师对园本课程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实践操作与二期课改有机结合。

重视目标管理,层层落实方案。

其他工作

重视后勤人员的建设工作,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加强对幼儿膳食的管理,重视伙食委员会的工作,确保幼儿伙食工作安全规范有序。

重视保健工作,加强保育知识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操作,提高健康教育影响。

严格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积极履行各岗位职责。

认真开展园人事、分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