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十篇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十篇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4:17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篇1

主题词:农村小学“三生教育”困惑对策

2008年秋季学期,“三生教育”在云南全省范围内试点实施,涵盖了从高校到幼儿园的整个教育体系。把“三生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理念提出,在完整的教育体系中实施,在全省的范围内试点直至全面推进,这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首例。“三生教育”的内涵极为丰富,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行为,它以人为本,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一、“三生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查阅到“三生教育”的产生的背景及过程,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社会人群中轻视人生命,甚至虐待生命用死的事实告诉我们的深刻教训。这里说得似乎有些尖端刻薄,但我们能否定这样的事实吗?学习、就业、生活是我们现代人饭前茶后的话题,无人能逃避。“三生教育”或许给我们提供了方法和途径,至少给我们辅助指明了方向,征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优化了个人的思想情操。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我国每年自杀者达28.7万人,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在15至34岁的青壮年中,自杀成为死亡首因,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心里不健康导致情绪激动引起的自杀。而一项对自杀未遂者的调查显示,37%轻生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60%的人考虑自杀时间不超过2小时。花季少年的轻生令人扼腕,而悲剧的冲动更让人揪心。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反思。大家或许会怀疑其真实性,或许他人另有歧图。

二、农村小学“三生教育”中的困惑

人人都必须热爱生命,才能很好地生存,才能享受生活。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农村现状信息交流不畅,硬件设备不足,师资力量紧缺,家长的观念陈旧等因素,使农村小学的“三生教育”存在着许多困惑。

困惑一,教师方面:农村教师师资队伍不足,一个教师几乎是全面手,全天候,什么都要教,苦累是明显的,可精神生活并不富裕,这样让“三生教育”融入课堂总是有些力不从心,有些教师这样感叹道“有心而力不足”并不无道理。在应试教育这个大包袱中,“三生教育”也显得微不足道那也是必然的了。

困惑二,家长方面:干农活、在外打工养家胡口,起早贪黑,上山下地干活等等无疑是农村家长的第一要务,何谈对孩子的教育。只要供给孩子钱用,有衣服穿,吃饱穿暖,最多教育孩子“不要像爹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只会翻泥巴团过日子”这些言语罢了。农村家长缺乏相应的培训,可以说“三生教育”是何物都不知晓,何谈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太大的困难和艰辛。农村家庭一般“一个家庭两个孩子”,在家是长辈们的宝中宝,双休日只是在家做作业,哪有家长特别愿意让他们到地里干活锻炼呢?这些孩子在这样特别优化的环境中,能很好地锻炼吗?反而让他们的生存能力大打折扣。

三、在“减负增效”中探寻对策

“三生教育”在云南全省范围内试点实施后。云南省又相继出台了《云南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和《云南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明确了实施“三生教育”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系,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向40分钟要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那么,作为已经行走在减负路上的人们,如何在“减负增效”中积极推进“三生教育”呢?

对策一,教师方面:农村小学教师除了要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外,更重要的是要当好“三生教育”的导演角色。首先,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导师,家长必须在“三生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家访等途径指导好家长,让家长不能只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最重要的还要回到思想教育,教会孩子在社会上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这条路也许显得有些苛刻荒凉,但我们必须走此道才行,只有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荒凉的沙漠才会长出粗壮的大树,山沟里才会飞出金凤凰的;其次,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导师,学生必须在“三生教育”中扮演主演角色。“三生教育”渗透在整个人的一生中,小学生刚步入知识的门槛,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基础不牢,何谈高楼大厦呢?教师在教育中充当主体地位,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得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正确认识生命等。指引好孩子完成伟大的理想,不管怎样,教师应贯彻落实好“三生教育”,辅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从实际出发体现人生价值。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篇2

关键词多元社会教师德育工作

身在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体会是最深的: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了。教师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作为中学的班主任,压力则会更大。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是来自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个性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了,不仅仅是普通中学的教师有此感受,一级重点高中的老师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困惑。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社会背景下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他们他们虽然在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上有着不同大小的差异,但是生活背景是相同的,因此,也有着独特社会背景下的独性。

我所面对的是浙江省二级重点高中的学生,这个群体比起一级重高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要差一些,但是比普高和职高的学生又要强一点,因此也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作为仍然以高考为评价标准的高中教师,我在工作中最大的困惑并不是来自教学,而是来自作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我觉得,德育问题是作为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群学生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最大的职责所在。因为,我们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的不远的未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与价值观。知识是可以不断学习的,但个人素质和价值观、民族素质和民族的价值观却是难以再塑造的。高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难调理的时期。

从我所接触的这群学生来分析,更带有普遍性。这群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问题,不仅仅是他们年龄上所反映出来的阶段性特征的问题,还是跟他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的。

首先,从年龄上来看,高中阶段,他们都在16到18岁之间,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对自己的定位最为模糊的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不成熟构成了矛盾,使他们自己也处在成熟与幼稚之间徘徊,叛逆性极强。很多时候,尤其是在面对社会规范的要求或师长的教育时,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倾向,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已经懂事了,不希望大人还把他们当孩子一样看待,也不想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项规章的制约,这就给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其实,他们这种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尊重的心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在尊重他们的意见的同时,也应该看清楚他们的个性特征的另一面,就是不成熟的一面。如果真的以为他们已经成熟了,对他们听之任之、把事情完全交给他们去处理而不过问,肯定是通不过的,而在错误面前,他们又往往会希望我们把他们当孩子一样来呵护和宠爱,不是当大人一样去批评与苛求。在这时,你会看到他们很不成熟的一面,很多事情面前,甚至连基本的是非观都还不成熟。这就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反映出来的特殊的生理特征。而在这个阶段与之接触最多的老师,则无疑是要面对他们这种叛逆性心理的直接对象。而这个阶段在孩子的发育成长过程中是不可跳跃的,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则更应该倾注最多的精力来对之教育引导。这也便成了教师德育工作中最为棘手的一个阶段了。

其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造成我们这群老师德育工作困难的重要因素。当然,每个人所面对的家庭环境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他们的性格特征也不会相同,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都有着共同的背景,就是他们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无疑都是家庭中的绝对重心。而现在中国家庭中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也正造成这些孩子性格成长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弱点:其一,他们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凡事都是以“我”为中心,而总是会忽视周围他人的感受和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其二,不会关心、帮助和理解他人,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比较淡漠;其三,无感恩之心,对自己的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给予自己的关心与帮助都视为理所当然,视接受关爱位自然、应该之事,不会感恩,也不知回报;其四,劳动观念较差,长期以来在家庭中有父母为之安排好一切的习惯养成他们对劳动毫无意识的心理。这些都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的带有共性的特征,而我们现在的教师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孩子,为了对社会的未来负责,作为今天的中学教师,尤其是对这群孩子们的道德行为负直接责任的班主任,这种德育工作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教师德育工作中的困惑,也跟我们今天所处的多元社会环境对这群孩子的性格影响有关。我们今天的社会,正处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时期,来自东西方各方面的新的诱惑太多,老的传统的价值观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新的价值观尚未成型,这就很难对这群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形成具有说服力的价值引导趋向。尤其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我们目前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不同步的,这种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滞后性,是造成今天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社会环境下中学教师德育工作困惑的最根本的原因了。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篇3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106-01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具有正常智商,但在学习上不认真,不够勤奋努力,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在学习上和思想上具有一定的障碍,具有强烈的厌学情绪,人格和品行不够健全的学生。造成他们在学习和思想上困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关系到学校、社会、而且还关系到学生自身生活的家庭环境。

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做了许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从中收获不少。做好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尊重学困生,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

我们都知道学困生绝大部分性格内向,倔强,自尊心强。所以,在教育帮助学困生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最佳时机,与他们平等地沟通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异之以行,让他们感到老师也是凡人,与他们一样具有相同的生活经历。比如,我时常认真地给学生讲述自己小学升初中学校的一段经历,与他们共勉,同学们听了感到惊讶,我真诚的告诉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确了学校目标,端正的学校态度,从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成绩逐渐上升,最后目标终于实现了。当学习上遇到恶困难,我经常耐心的开导帮助他们,使他们懂得了克服困难,解除了心理压力,能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好这一美好阶段。久而久之,由于我的坦诚相待与相互尊重,逐渐融入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清楚了师生之间的代沟,成了他们无话不说的良师益友。

二、关爱学困生,注重学困生生活细节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仍然有许多学校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提高了分层次教学。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就是分快慢班,或者在同一个班集体里,把学习基础好的同学排座在前面,把哪些学困生排在后面。这些教学方法,虽然提高了学习基础好的那部分学生的成绩,但是基础差的学生更加集中在一个环境中,学习更加困惑,学习的主动性和信心日趋下级,即使后来有一位学习成绩稍有提高的学生,终将要被快班淘汰,教师也失去信心,慢班永远的慢下去,最终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出现了两级分化,总体平均成绩并没有提高。

三、激励学困生,对学困生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严格,只有严格地要求学生,学生才能不耻下问、积极上进。但是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严,应该是有分寸的,教师只有把握好严“度”,才能更好的激励学生加倍地努力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教育教学的措施,积极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挖掘潜力,激励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同学,我们不仅要求他作业独立思考,认真完成,而且还要积极地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阅读课外书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篇4

[关键词]角色困惑;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坚守;投降

《麻雀变王妃》(theprinceandme)是2004年由美国派拉蒙公司以女性视点拍摄的浪漫爱情影片。出生于丹麦皇室的爱德华王子,终日不思进取,游迷于美女如云的花丛之间。而地球的另一边,一个普通的美国女孩儿佩吉-摩根,正过着她平凡、充实、紧凑而勤奋的生活,有自己的理想和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她立志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如此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人却不期而遇。爱德华王子在遇上意中人后痴情和专一地爱上了佩吉,并执意要娶她为妻。然而佩吉却不愿放弃自己平淡真实的生活,放弃自己的追求。当然,故事结局是我们熟悉的大团圆结尾。佩吉在事业和爱情上获得了双丰收。

在这部充满浪漫爱情元素的影片中,我们除了被男女主人公之间天鹅绒般的爱情童话所打动之外,也不难发现,影片中自始至终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惑。正是这样一些隐藏于爱情主线之后的矛盾、困惑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本文旨在从男、女主人公不同的视角来分析他们各自的角色困惑。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角色困惑是指:由于扮演者在时间、空间、身心、能力和行为方面的不同步、不协调,导致主体部分所扮演的各种角色间产生的矛盾状态。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在自愿或非自愿的情况下要充当两个或多个社会角色,在角色选择和角色转换的过程中矛盾和困惑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麻雀变王妃》这部电影中,男女主人公在一些转折面前就遭遇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角色困惑。仔细研究和深入探讨这些困惑能够帮助观众更加深入地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

佩吉-摩根的角色困惑

佩吉-摩根是影片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影片一面为她营造出一种“雀变王妃”的浪漫和幸运,一面又通过情节和对话的编排展现佩吉在各种转折和变化面前所要承受的角色困惑。纵观影片,佩吉的角色困惑分为两个方面。

(一)佩吉-摩根的角色困惑之一――社会角色&家庭角色

佩吉-摩根是美国威斯康星州一所大学里医学专业的普通学生。在遇到爱迪(爱德华王子的化名)之前,她过着紧张而充实的生活,有着伟大而务实的人生目标。然而爱情的降临彻底扰乱了她平静的生活,角色困惑也相应出现了。首先,她所面临的困惑是其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间的矛盾。是跟随爱德华王子去丹麦做王妃还是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呢?她先是不顾一切地选择了爱情,千里迢迢来到丹麦找到爱迪。在经历了种种考验获得王室家族的接受和认可之后,她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内心在金碧辉煌的皇宫的映衬下是那么空虚和无助。因此,她毅然选择放弃爱情去追求事业。

社会要求人独立、勇敢、竞争、工作干得生机勃勃。对于想要承担一定社会角色的女性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家庭要求女性温存、体贴、贤惠、勤劳、隐忍,对于传统保守的皇室家族而言,女性的上述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佩吉面对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其规范和要求不一致而且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和差异,她很难做得两全其美。

对于佩吉而言,如果她选择了家庭角色,那么她所要面对的将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家庭――庄严保守的丹麦皇室。这意味着,她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涉到王室的声誉。她所担当的角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妻子的角色,而是协助国王管理偌大的一个国家。这意味着,自己的言行要时刻受到公众的监督。她所要承担的压力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庭压力,而是要承担起与“王妃”这个头衔相匹配的各种政治责任。这对于一个来自异国的平民女孩儿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由此可见,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如果佩吉想要像其他职业女性一样,一面拥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一面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是绝对不可能被皇室和丹麦民众所接受的。因此,家庭和事业,佩吉只能选择其一。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带给她的困惑要比一般人艰难、严峻得多。

(二)佩吉-摩根的角色困惑之二――美国社会&丹麦皇室

佩吉-摩根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的农场家庭。她的父母和两个兄弟都靠经营农场为生,佩吉和他们一样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他们会在家庭聚餐时肆意地说笑、打趣彼此;他们会直截了当地询问佩吉的感情生活;他们也会在一年一度的“割草机大赛”中打得不亦乐乎。电影中的这些情节充分展现了美国人开放、自由、独立的性格特点。身为其中的一员,佩吉从小被美国文化熏陶和感染着,美国人的这些性格特点根深蒂固地成为她的性格特点的一部分。与此相对,爱德华王子生活的丹麦皇宫却终日被种种繁文缛节所缠绕。身为皇室成员不可以胡乱讲话、擅自行动,说笑打趣更是不允许。他们的行为会时刻受到公众的监督,言行举止无不关乎皇室的声誉。如此强烈的反差,是包括佩吉在内的任何一个普通百姓所难以适应的。

另外,佩吉一方面忙碌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也不忘抽时间打工挣钱。这一点在美国社会相当普遍,成年的学生们无论家庭背景和收入情况如何,都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挣得学习和生活费用。他们以自身的“独立”为荣,而那些成年后靠父母养活的人反倒会被人视为不齿。与此相反,放荡不羁的爱德华王子来到美国的大学体验生活,随身侍从紧跟其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家庭彻底切断其经济来源,而不得不自食其力时,他却笨拙得什么也做不来。可以说,在独立生活方面,他是个十足的低能儿。从两个人的对比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美国人非常重视“独立、自我”,他们在某些时候会把“自我”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因此,他们会拼命地学习和工作,借此证明不容侵犯的“自我价值”。然而,作为皇室成员,却不得不在任何时候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而保全皇室形象。由此可见,基于美国社会和丹麦皇室的固有特性,佩吉是继续充当她所熟悉的美国平民,还是为爱情牺牲充当丹麦皇室的“王妃”是摆在她面前的第二层角色困惑。

爱德华王子的角色困惑――坚守&投降

如果说佩吉在面对自己的角色转折时,抉择是艰难和痛苦的,那么摆在爱德华王子面前的角色困惑则更为棘手。因为他面临着自我身份和自我价值的重新认可。

著名心理学家erikerikson是这样阐释青少年的角色困惑的:“角色困惑是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来源于新身份的形成和自己应承担的角色之间的矛盾,也源自青少年不能把过去的经历和未来对他们的期望很好地衔接起来。”影片开头的爱德华王子在年龄上虽已不属于青少年,但从心理上却仍处于青少年角色困惑的阶段。因此,他的主要困惑来自于坚守童年的理想和向残酷事实投降的矛盾。从小养尊处优的爱德华王子,虽然接受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礼仪修养方面的教育,但他对严酷的社会事实却一无所知。一旦离开被父母和其他皇室成员精心打造的“水晶宫”,就很难适应自己的角色转换。他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然而却与他理想中的完全不同:电视节目中充斥着大量的画面,人们被各种各样的物质利益所诱惑……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面前,他选择了逃避,跑到了所谓的世界上最“开放”的美国,到那里的大学校园里寻求刺激。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也是一个奇妙的过渡阶段。在青少年时期,男孩儿和女孩儿都会经历生理、心理和社会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在为他们成功步入下一个阶段――成年期做准备,因为在成年期他们势必会遇到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正如Rogers所言:“青少年时期是成就各种态度和信念的过程,而这些态度和信念是他们有效地融入社会所必需的。”为了进一步进入成人期,青少年在这一时期会经历很多变化,承受巨大的责任。因此,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复杂也最受煎熬的时期。青少年日趋成熟的身体更加趋向于成人化,对性的渴望开始困扰着他们。在生理变化的同时,青少年希望心理和社会变化也能同时发生。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变化却不可能同时发生。因此,他们就会表现出叛逆、角色混乱和角色困惑等各种问题。erikerikson把这一阶段进一步解释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没有一个阶段像青少年时期这样把寻找自我和失去自我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为青少年时期是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从童年习得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向成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过渡的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发现被他们理想化了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在成年人的现实世界中是那么不堪一击地彻底粉碎了。在这一阶段,青少年要实现一个大的跳跃,那就是从纯洁的童年理想到虚伪的成人世界的跳跃。影片开头的爱德华王子正是处在这个过渡时期,刚刚涉足现实社会的他,被自己肩上的责任和虚伪、残酷的现实世界重重包围,角色困惑也就自然产生了。

在成人的内心世界里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尖锐地把人的身份地位、社会价值、最终命运和存在重要性等一股脑儿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人们面临这样的问题时会焦虑、困惑甚至是不知所措。对于爱德华王子而言,尽管出身王室,但他也像其他年轻人一样渴望自由,想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构建未来的生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是丹麦王室的惟一继承人,且年迈的父亲体弱多病,很多国家事务和重要决定将有待于他去完成。但面对皇宫中的繁文缛节,面对大臣们虚伪的言行,面对父母不厌其烦的说教和逼迫,他很难从理想过渡到现实中来,很难一下子接受一个新的社会角色。内心的骚乱表现为行为的叛逆,这其实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抗及对角色困惑的宣泄。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爱德华王子的角色困惑来源于对自己身份的重新认定。虽然深知自己是王室的惟一继承人,但对于国王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他并不清楚。虽然从小到大生活在皇宫中,但没有人告诉他真正的国王是一个怎样的角色。爱德华对于“国王”这个词的认识和理解仅仅来自于自己的理想,而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势必要经历一番化茧成蝶的痛苦。这是包括爱德华王子在内的所有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只不过鉴于他的特殊身份,爱德华经历的痛苦更强、更持久一些。

[参考文献]

[1]eriksonerik.eriksonspsychosocialtheory[m].newYork:Doubledayanchor,1971.

[2]eriksonerik.theproblemofegoidentity[J].Journaloftheamericanpsychoanalyticassociation,1956.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篇5

关键词:艺术;困惑;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1-013-1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实施者、引领者,大至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的人生发展,小至管理粉笔、地面上的瓜子壳、窗户上的灰尘,肩负着几十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任。其间有收获、有遗憾,更多的是面临教育情境的一些困惑。我是一位高中青年教师,班主任工作的繁杂、琐碎让我深感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压力,而且这种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最大的压力来自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个性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仅是普通高中班主任有此感受,重点高中的班主任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困惑。

作为高中班主任,我工作中最大的困惑来自作为“特色班”的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我觉得,德育问题是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群学生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最大职责所在。因为我们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我们国家不远的未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与价值观。知识是可以不断学习的,但个人素质和价值观、民族素质和民族的价值观却是难以再塑造的。高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难调理的时期。

从我所接触的这个“特色班”的学生来分析,更带有普遍性。这群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问题,不仅仅是他们年龄上所反映出来的阶段性特征的问题,还跟他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

首先,从年龄上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在成熟与幼稚之间徘徊,他们好奇,辨别能力差,容易冲动,叛逆性极强。很多时候,在学校规章制度面前或授受师长教育时,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倾向,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已经懂事了,不希望大人还把他们当孩子一样看待,也不想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项规章的约束,这就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其实,他们这种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尊重的心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在尊重他们的意见的同时也应该看清楚他们的个性特征的不成熟的一面。如果真的以为他们已经成熟了,对他们听之任之、把事情完全交给他们去处理而不过问,肯定是行不通的,而在错误面前,他们又往往会希望我们把他们当孩子一样来呵护和宠爱,不是当大人一样去批评与苛求。在这时,你会看到他们很不成熟的一面,在很多事情面前,甚至连基本的是非观都还不成熟。这就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反映出来的特殊的生理特征。而在这个阶段与之接触最多的班主任,是他们这种叛逆性心理的直接面对者。这也便成了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最为棘手的一个阶段了。

其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造成我们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困难的重要因素。“学生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主体,而不是泥团,可以用一个模子雕刻成同样的形状;学生是一棵棵生命力茂盛的小树,而不是盆景,可以用一把剪刀修剪成不变的造型”。当然,每个学生所面对的家庭环境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他们的性格特征也不会相同,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都有着共同的背景,就是他们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错位的家庭教育和扭曲的家庭关爱正滋生了这些“独苗”学生的弱点:其一,他们都注重自我,张扬个性,总是以“我”为中心,忽视周围他人的感受;其二,他们自私狭隘,集体意识缺乏;其三,自律意识差,自省能力差;其四,劳动观念淡薄。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父母为他们安排一切,导致其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这些都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带有的共性特征,而我们现在的班主任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孩子,为了对社会的未来负责,作为这群孩子的道德行为的负直接责任人——班主任,感受到了德育工作的压力与挑战。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篇6

特殊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残疾人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且提升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特教事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特殊教育要和其他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而改革和发展特殊教育是我们每位教育人必须履行的责任,更是我们特教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巴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成绩与经验回顾

巴州区下辖特殊教育学校1所,创办于1992年,是一所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适龄残疾学生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也是巴中市唯一一所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为一体的残疾学生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02平方米;现有学生264人,18个教学班级;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本科学历28人。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有爱无碍,启智增能”为办学理念,以“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为校训,以“以学生技能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方向”为办学思想,坚持走“语训-康复-学习文化-艺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的办学之路,以学习文化为基础,艺术发展为特色,职业培训为重点,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先后组建了声乐、器乐、舞蹈、话剧、手语、书法、美术、手工、篮球、网球、羽毛球、田径等社团。毕业的盲生全部就业,多名聋生先后毕业于湖南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现已走上工作岗位;同时学校艺术方面成绩斐然,孩子们因为个人的才艺展示了各自的精彩。编创的舞蹈节目《门》获四川省第二届残疾人艺术节舞蹈类银奖,舞蹈《爱•无尽》获四川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类一等奖;学生张秋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网球团体第二名;秦晓芸在第四届巴中市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中获团体、单打两枚金牌;徐鑫在第四届巴中市运动会网球比赛中获团体、双打两枚金牌。

巴州区特教学校呈献给党和人民无数教育奇迹和灿烂微笑,呈献给残疾孩子无数生存本领和精神力量,巴州特教事业蓬勃发展,巴州特教学校在川东北独树一帜。巴州区曾被国家教育部、民政部、中残联评为“特殊教育先进区”,学校被国家教育部、中残联命名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先后被评为“四川残疾人之家”、“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无烟学校”、“四川省卫生单位”、“巴中市最佳文明单位”……。

二、特殊教育的困惑和思考

1.送教上门的困惑与思考:

①困惑:不被人理解,有家长说:不需要送教,送了也没有效果;有的家长开始是高兴接待,后来也不怎么热情了;还有就是送教上门送什么?效果怎么样?

②试行:如我们学校利用周末、双休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全校教师分成6个送教小组,按照计划各自驱车下乡,开始了对分布在各个乡镇的重度、极重度、多重障碍特殊儿童的送教行动。送教老师给孩子们送去文具、图书和学习教材,给他们捎去零食,部分教师还对特别困难的家庭捐了款。老师们陪他们画画,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唱歌,与他们互动游戏。

通过送教上门,让我们看到了特殊孩子的孤独,也看到家长的无奈与悲伤,我们作为特殊教育老师,无法做到满足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需要,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这些家长们带去一些康复教学理念,引导她们进行家庭康复。但是送教上门需要付出很多,我们没有方法可循,没有经验可借鉴,教学过程充满困难,这些不能自理的孩子们总带来很多突发状况,充满挑战。

③思考:为使“送教上门”活动更有针对性,学校因人而异,我们的方法是拟定“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感统、言语、情绪、心理等康复课程;二是洗脸、穿衣、吃饭、如厕等生活和社会适应课程;三是生活语文、实用数学等文化课程;四是畅游、体育、美术、娱乐等艺术休闲课程。

送教上门是送教育、送康复、送温暖。“送教上门”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平凡而又艰辛,任重而道远!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他们的生理缺陷也无法逆转,但只要我们“关注于心,关爱于行”,用实际行动切实保障这些特殊儿童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让他们体验到教育关怀的幸福,我们就能缩小甚至改变上帝对他们的不公平!

2.资源中心的困惑与思考

①困惑:资源中心建设:各地建设标准不一样,比如成都特校投入1500万,建筑面积一幢楼,很大气很规范;我们缺场地、缺经费、缺人员;

②思考:资源中心应该发挥的作用:一是全区随班就读工作的检查指导;二是全区特教师资培训;三是家长的接待和培训;四是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鉴定;五是规范随班就读资料要求及管理档案;六是送教上门一人一案管理档案。

但是这些工作光靠学校是不能完成的,必须行政领导重视,层层落实责任,才能正确开展。现在目前条件不成熟,大家无法完善资源中心的作用。今天我提出这个问题,有待于今后共同探讨。

3.职业教育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计划中要求扩大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规模,向两头延伸: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提法是对的,但实施起来困难,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是重要,要让学生学得一定的技能,融入主流社会,将来自食其力才是根本……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篇7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靠苦力打工挣钱,收入不高,因此,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总体比较拮据。

2.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乐观。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成绩优秀的占6%,良好的占13%,一般的占38%,较差的占43%。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有较大的差别,这主要是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后,他们在学习上得不到很好的辅导和监督,家务也占用了他们大量的学习时间,这导致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说谎话、脏话的现象较多,有厌学、偷窃、打架等不良习惯。

3.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教育需求存在矛盾。留守儿童的父母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关注得比较少。监护人受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只关注孩子是否完成了作业,对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缺乏应有的指导。有的孩子比较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生活、卫生习惯差,很自卑;有的孩子不受道德约束,沉迷于网络,经常逃学,时常不回家,甚至打架斗殴。

4.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儿童的身心发展不适应。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有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指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很难专门开设心理课程并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也很难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建议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协调发展。

1.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只有全社会关注、通力合作、整合资源,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要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我们要加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的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条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弥补缺失的家庭教育。二要将农民工的就近就地转移与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三要积极协调宣传、教育、公安、司法、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组织,共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的工作。宣传部门要加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力度,让人们对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所认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监管责任;教育部门要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力度;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权益的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妇联、共青团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开展结对互帮、捐赠物资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篇8

今天家长会的内容大概有以下几项:

首先我们一起来简单解读一下石狮市教育局关于《石狮市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接下来是关于学校国庆中秋假期离泉的请假制度。然后再请明睿妈妈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她的一些家庭教育的经验,最后我简单说一下本学期的一些班级事项。

那我们进入第一个流程

首先是这份课后服务收费操作

这个是教育局下来的文件,大家可以简单浏览一下,之后具体操作会再通知

我们今天就是先了解一下收缴费流程

课后服务就是两个时段,午间和下午时段;收费标准为每生每月各时段各收50元

如果是课后有参与特色培训项目的的每课时多收取10元培训费

按学期收取,每学期按照4.5个月计算

……

接下来是第二个流程,在开头我就说了,教育孩子是我们一生的事业,是我们的现在进行时。我相信在座的每个家长都有自己很多的教育心得、当然也会有一些困惑。我们班家庭教育做得好的也有很多,接下来就请我们班的明睿妈妈来分享一下她们家的家庭教育经验。

感谢明睿妈妈的分享,我相信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也好困惑也好,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因为孩子的问题其实也都是那些。那平时其实各位家长也可以在私底下互相探讨,互相分享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篇9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溺爱

以溺爱为特征的父母不能掌握感情的分寸,一味满足孩子的需求,忽视了对孩子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和义务。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对孩子缺乏客观评价。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不但觉察不到孩子的弱点或不足,而且言过其实地称赞孩子的智慧、特长或外貌特征。当孩子发现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导致孩子自私自利、为所欲为。例如: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家中的小皇帝。经常在家里搞破坏,有时会砸坏家具。而孩子的父母却说孩子是在搞发明创造,以至于孩子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恶劣,反而变本加厉,变得为所欲为。

2.包办代替,过于保护。父母担心孩子受苦受累,替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孩子穿衣服、整理书包。有的孩子做了错事,父母总是帮助孩子承担责任。导致孩子一直处在父母的保护下,生活不能自理,社会适应性减弱。有调查表示:很多娇生惯养的孩子都不爱劳动。有的父母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二)不一致

以不一致为特征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一样,家长自己的言行不一,同时家长的教育要求与学校教育要求背道而驰。

1.家长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统一,或母管父护,或父严母慈,或父母管祖父母护,有的家长甚至因为教育意见分歧而争吵、打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无法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无所适从,结果也就把家长的教育意见统统当作耳旁风,不予重视。在一些小学生的家庭中,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2.家长的言行本身相互矛盾。有很多家长对自己要求松,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家长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自己却不给老人或抱着孩子的乘客让座;告诉孩子要尊重父母,自己却不尽赡养父母的义务;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自己却在背后说三道四……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会感觉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怎么样做是对的。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求不一致。目前加强基础教育已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还未能达成统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手段、态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例如:一些小学生跟家长说老师让去学校劳动或者交班费,但是家长却觉得老师的要求不合理,认为学生是去学校学习的,而不是去劳动或捐资的。不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这样就容易让学生陷入困惑,不知道听谁的好。

(三)不良的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对小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气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下面列举几种不良的家庭气氛:

1.家庭文化氛围不浓。据调查,很多小学生的家长业余时间是看电视、上网、玩牌、打麻将,家庭生活比较单调。当问到经常不写作业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时,一些孩子说是自己家里太吵,父母在打麻将,自己写不进去,所以就没完成作业。虽然有的孩子是自己比较贪玩,没有完成作业,但是不乏有家庭文化氛围不浓,导致学生不能安心写作业的家庭。

2.教育耐性不足,亲情沟通不畅。一些家长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缺乏耐性,动不动就发脾气,将孩子的学习完全交给老师。家长总是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负责孩子的学习,不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沟通不足,导致孩子犯了错不敢告诉家长。

二、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的对策

(一)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溺爱、不一致、不良的家庭气氛等等,与家长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高尔基说过:“单单是爱孩子们,母鸡也会这样做。可是,要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件伟大的事业。从事于这种事业,必须具有相当的才能,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要避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提高小学生家长的素质。家长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最主要的不是靠别人,而要靠家长自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省,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误,积累丰富的经验,也可以向专家咨询,阅读心理学、教育学之类的书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家长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用自己的人格品质感染小学生,使小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十分重要,上文中指出不良的家庭气氛也是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为了避免这一误区对小学生发展的不良影响。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方面,家长要在家中创造优美的文化环境。闲暇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另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与孩子交流时要谆谆善诱,说话文明;在为人处事方面要宽容大度,要尊老爱幼。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中,便学会喜欢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便学会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篇10

通过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青春期是学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就可以使学生顺利度过“危险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青春期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过程,青春期是身心巨变,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的突变和心理的多变,使得他们有时情绪显得混乱无序、喜怒无常、甚至会多疑、嫉妒、自卑等身心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青春期的教育就显的尤为重要。青春期教育作为人生教育,它还应当传授性的价值观念、性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责任,性的法律界限与防止暴力等知识;教导人际交往特别是两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青少年学习关于两性之间的友情、爱情等人生课程,懂得性别社会化、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两性尊重与平等的基本概念。而这次我有幸能参与这次有关于青春期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对于青春期青少年心理生理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正确认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为自己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而自豪。

中学阶段是孩子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孩子不断产生因惑,战胜困惑的过程。三年的初中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七年级是中小学的过渡期,升入七年级并不单纯意味着小学生长成了中学生,他们同时面对的还有繁重的学业,不适应将是每个孩子的第一感觉,只是程度表现不同而已;八年级是一个问题时期,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出现两极分化,此时正值他们身心发育的高峰期,身体的变化常使他们想入非非,前忧后虑;九年级的学生面临人生的选择和社会的筛选,能够求学深造是多数孩子梦寐以求的事,然而每年总有一些学生因未能升入高中而情绪低落,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二、广泛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吸引学生过剩的精力和注意力,使其不良的性心理和性冲动得以宣泄。增加异性群体间的正常交往,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及时排除学生性心理困惑,纠正不良。依据性教育的自身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1)活动设计。在三年中开设了若干节综合性的青春期教育活动课,以利青春期教育的完整性,提高学生在青春期教育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增强青春期教育的实效。通过一定的活动设计,让有关知识、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如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的辅导中,设计了课程《倾听花开的声音》主题班会活动,课上通过小品、演讲、知识问答、相互问答沟通等让学生从公开的渠道了解有关性意识、性道德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的性意识的特点,学会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2)针对中学生的恋爱问题,和同学们一起就中学生早恋问题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实话实说”,探讨了早恋的原因,早恋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学生应如何对待早恋等问题。如班里的一位女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七年级时就有早恋的迹象,八年级时她时常喜怒无常,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学习。在工作中,常让和她关系好的学生与她谈心,分散她的注意力和精力,我也时常和她座谈,谈生活、谈家庭、谈学习,甚至讲到了我的中学时代,使她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变化,不断调整生活和学习,后来还顺利通过考上了高中。利用各种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中学时期,男女同学恋爱是一种心理发展的必然现象,但由于中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还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早恋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弊多利少的。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以学业为重,将萌发的爱意埋藏在心里。

(3)通过例子分析引导女生在各种场合如何自重自爱,如何避免性搔扰犯,在危急关头采取什么措施等等。

(4)通过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在掌握青春期性生理和青春期性心理的基础上更好的了解青春期性道德、青春期性法制、青春期美育和提高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大千世界,好人坏人,好事坏事都有,而且其中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于青少年学生本人来说要善于选择对自已有利的社会环境,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娱活动,接受正确的信息,警惕并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健康书籍,音像制品的潜在威胁。

(5)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性问题非常敏感,心存顾虑和压力,因此,做好个别教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就非常有必要了。青春期发育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正确引导,不压制。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不容忽视,教师要善于以各种方式来触动学生,教育学生要学会用理智来驾驭感情,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给予理解和鼓励。

(6)加强家长对子女青春期性教育的指导工作。家长虽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但对子女的青春期性教育,大部分家长还处在空白或难于启齿的状况。家长学校应将如何对子女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纳入指导内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念,掌握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请家长注意子女平时听看的书籍、报刊、歌曲等,经常与孩子交谈,形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教师联系。注意把子女的独立意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他们违法,甚至犯罪。使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互相配合,同步发展,形成教育的合力,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参加了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随着心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通过青春期性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强的高尚情操。而这就更要求我在具备很强的亲和力的同时更要有心理咨询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如此,才能走进求助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会智慧地引导求助学生走出心中的困惑。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心理咨询的技巧、心理训练的方法,本着“真诚、热情、耐心、保密”的原则更好的为学生工作。注意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注意用科学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以积极的工作热情和健康的心理带领学生一起前进。

三、收获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