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十篇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6:05

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篇1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我们利用3天半时间,对全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观摩、检查和评比。前面,张鸿同志已对这次观摩中的主要体会、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总结点评,并对下半年工作做了具体安排,特别是对各乡镇上半年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逐一点评。这些点评意见是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检查评比观摩结束后,集体讨论形成的,符合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实际。与会的各位同志要认真理解并落实好张鸿同志的讲话精神。下面,我就下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民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

今年,我县农民收入的既定任务是7%的增幅,也就是说,绝对值要增加300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4800左右。从目前情况来看,不论是老乡镇,还是移民乡镇,人均纯收入实现300元的绝对值增长目标是完全可能的。现在要考虑能否实现400元或500元的增幅,要能增多少就增多少。希望农业和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劳务输转人数比较多的乡镇、畜牧业发展比较好的乡镇尽量多增。

从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看,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二是各乡镇能够紧紧围绕各自区位优势和农业的基础条件来确定发展项目、结构产业,工作有看点,有亮点,有新举措。三是各乡镇和农业各部门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基本形成。农业生产各部门以“治慢工程”为契机,服务于农村、服务于乡镇、服务于农民的作风逐步形成。由此可看出,我县今年农业、农民增收目标应该可以突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1267元,增长幅度达12.7%;下半年是农业收获的季节,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应该也能达到上半年水平。再加上生产资料基本收入,今年可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7%或10%的增长目标。各乡镇和农业生产服务部门要按10%的增长目标来研究农民增收问题,双塔、七墩要研究农民收入翻番的问题。各乡镇和农业各部门要将此项工作做为下半年工作的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研究并抓好落实。

第二,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业安全和农村稳定。

从上半年情况看,我县农业生产形势很好,在一些主要和重点领域都有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依然薄弱,由于生态比较脆弱,灾情随时可能发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继续上涨,农业风险依然很大,农民增收的形势依然严峻。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业安全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面前的重要问题。我县绝大多数是农业人口,如果没有农业的安全,就没有*的社会安全。如果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就没有城乡居民整体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要确保农村稳定。认真处理好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要做好两个移民乡镇的工作,认真解决好移民乡镇生产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引导双塔、七墩两乡群众发展生产,尽快摆脱贫困,稳定下来。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九甸峡移民工程建设的力度和速度,确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九甸峡项目工程在*按时安家落户。南岔、*、西湖和各农口部门、九甸峡移民项目办公室要认真地协调好、服务好九甸峡移民工程。

第三,开动脑筋,认真研究谋划2008年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体系建设问题。

1、坚持把生产发展做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我县农村的快速发展,有四个明显标志,即:改革开放初期土地承包政策的实行,乡镇企业的崛起,20世纪末的第三次土地承包到户,中央减免税赋,经过这四个阶段政策的引导扶持,农业生产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生产力从根本上得到解放,老百姓思想观念得到变化,土地能量得到释放,隐藏在广大干部群众当中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下半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提出:要用一段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这20字方针是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路线,它昭示着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将会经历第五次革命性的增长。革命性增长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生产发展,要将生产发展放到一切工作的首位。20字方针中,生产发展是核心,生活宽裕是目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的基本途径,这三者缺一不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乡镇和农业生产各部门,在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生产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要素来考虑,把变革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做为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手段。要按照革命的方式和态度来对待生产发展,解决个别乡镇在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清晰、思想不统一、措施办法不灵活和不能因地制宜的问题。

2、坚持把农民收入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当前,我县农民收入增长到了瓶颈状态,农民收入增长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过去以棉花为主导优势产业的西片乡镇的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如不对农民增收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县的农民收入增长将无路可走。从近年来我县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看,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增收较慢。从这个意义来讲,如不尽快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村增收方式,城乡统筹也将无路可走。所以,我们必须下功夫转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缩小城乡差距,发展现代农业。什么是现代农业呢?现代农业就是借助于现代工业体系和科学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变革的生产过程,它是高效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6大农业的集合体。现代农业考虑的重点是引入工业化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法,是充分与市场对接的生产经营体系。要想转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必须努力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结构调整。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在结构调整上要认真研究“唱大戏、唱好戏、唱绝戏”的问题。西片、南片、东片和移民乡镇要各打各的优势仗,打破乡镇、村组界限进行结构调整,其目标就是“双千元田”和“万元田”。三道沟镇、河东乡、腰站子乡要考虑以特色种植为主,搞“双千元田”;双塔、七墩两乡结合土地改良和生态防护林建设,把生态建设和经济林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次导入新型产业和高效产品;布隆吉乡和锁阳城镇要围绕畜牧业发展来调整农业结构;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乡、西湖乡、南岔镇,要考虑一部分万元田。这一调整必须借助于现代设施、现代科技、龙头带动、土地规模集约经营。

二是抓畜牧业发展。我县的畜牧业于2003年正式起步,发展总体稳定,但问题依然很多。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规模养殖,通过规模养殖调整农业单一的种植结构。要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养殖业,将基地、品种、设施、管理、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相关乡镇和畜牧业服务部门要认真研究畜牧业发展问题,切实将它培育成*的支柱产业。

三是抓劳务输转。劳务输转是我们增加农民收入速度最快、最容易的一条途径。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解放农民思想,推动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变革。一定要把劳务输转作为劳动力收入的一项战略来抓,要积极推广腰站子乡、三道沟镇、七墩乡在劳务输转方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经验。在抓劳务输出的同时,还要抓好输入。将*较高层次的人输出到大城市,带回现金、技术、观念,输入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区域的人,以降低我县的生产成本。

四是抓土地的规模经营。要通过引导,把老百姓的土地集中到能人大户手里,采取反租倒包的办法,提高农民收入。还要从制度上规范土地流转,促进集约化经营。

五是抓推广。目前,我县农业技术有示范,但推广较少。要变革管理体制,实行农业技术承包。今年实验示范成功、适合区域特征的产业,明年必须推广。要确定推广位置、推广面积和技术责任承包人。

六是抓龙头。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慢的根本原因就是订单农业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秩序,农民怕市场风险太大,不敢大胆搞结构调整。今年,部分乡镇结构调整力度大的重要原因是市场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我县订单农业和市场农业、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当中必须要走的一步棋。各乡镇和各部门领导要具备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必须大胆、勇敢地与市场攀亲结对,主动地走出去,给农民寻找市场,确定订单,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市场中的作用。

3、坚持把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来抓。农业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基础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以,我县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增长方式转变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做为关键任务来抓。

一是抓节水农业。移民人口数量的剧增,使我县生态环境压力和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既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帮助移民尽快脱贫致富,又要面对实际,改变我们环境、生态和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水务局要按照“定额、限量、提价”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管好水,用好水,节好水。要切实做好节水工作,全县项目建设搞到哪,水就配到哪,节水设施也就要跟到哪。农村要按产业配水,进行科学种植。

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篇2

为进一步促进全省乡镇企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解决“三农”问题、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要求,省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按照《2011年全省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对各地上报的年中总结材料进行了认真整理和汇总。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创业杯”竞赛情况,进行了年中抽查。整体看,全省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扎实推进,发展态势良好。

一、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全省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对活动高度重视,成立了强有力的竞赛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就如何搞好“创业杯”竞赛活动,确保竞赛成功作了具体部署和明确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工作。白山市、辽源市、松原市等部分市(州)对企业自主创新、自行研发的新产品、名优产品,获国家、省、市名牌产品给予奖励,规定每创一个市级名牌产品的奖励5万元,获省级、部级名牌产品分别给于1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对地方经济发展有贡献的企业家给予重奖,有力地促进了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据统计,上半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89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32%;上缴税金5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67%;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1547.7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二、措施得力,推动作用大。全省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市(州)、县(市、区)结合实际,采取得力措施,有力地推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吉林市、通化市、白城市先后召开了乡镇企业工作会议,落实全省乡镇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工作任务。在各市(州)出台了促进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大部分县(市、区)出台了促进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的政策文件。如: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今年4月26日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县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双辽市、辽源市龙山区等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对县、乡两级乡镇企业管理服务部门强化了职能,落实了工作经费和人员编制,稳定了基层队伍。通过抓“创业杯”竞赛活动,延边州、长春市、辽源市、四平市等市(州)组织有关企业同银行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乡镇企业现价总产值达30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9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34亿元。超过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三、激励创业,成果显著。通过抓“创业杯”激励创业。各市(州)、县(市、区)以“创业杯”竞赛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业氛围浓厚。通过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全面提升乡镇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实现产业带农;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渠道和载体,实现就业带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抓手,实现辐射带农。上半年全省乡镇企业已发展到63.3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47%;从业人员253.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13%。

开展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新时期发展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各项政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我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村第二产业和以休闲旅游农业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快速高效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全省农村经济振兴的有效手段。希望各地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再接再厉,全面掀起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的高潮。(省乡企局供稿)

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篇3

一、我区森林消防的基本情况和成效

我区林业用地面积达106.33万亩,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48.44万立方米,毛竹总株树为2582.23万株,省以上重点公益林45.98万亩,森林覆盖率69.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区西部山区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农民生活方式逐步改变,林内可燃物也大量聚增。20__—20__年,全区分别发生森林火灾(情、警)41起、56起、99起,森林火灾发生逐年上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对我区的生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近年来,区政府越来越重视森林消防工作,在森林消防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积极扑救、有效消灾”的方针,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防火工作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完成了省、市森防指对我区的各项考核。

1、强化领导,逐步落实责任。我区不断加强对森林消防工作的领导,逐步落实领导责任制。一是从乡镇长(街道主任)、村(居)委主任、校长及护林员,层层签订责任书,逐步落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地块责任和包片责任,确保在防火警戒期做到山有人看,火有人管,责有人担;二是区委、区政府每年组织人员对我区森林消防工作进行检查;三是相继制定和完善了《野外用火管理办法》、《森林火灾责任事故追究办法》等规章制度,各村、居委会结合本地实际,将以上相关内容纳入本村、居的村规民约。

2、大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一是利用农民信箱、新闻媒体、网络、会议、标语等多种形式深入城镇农村,广泛开展森林消防宣传教育;二是电视台每天播报森林火险等级,森林消防重点时期在黄金时间播放森林防火标语,在森林公园、景区、进入林区主道口等重要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和宣传立体卡通;三是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和监督,针对农村老年人、小孩、痴呆人员等易引发森林火灾的情况,通过老人协会、中小学校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

3、完善预案,实施科学扑救。重视森林消防预警机制建设,加强应急处置管理:一是健全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__区森林火灾扑救预案》、《__区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二是建立区域联防机制,相继与周边县、市、区及有关乡镇、林场建立了3个联防区,联防区设有专门的指挥机构、扑火队伍,克服了由于行政区域的不协调而扑救森林火灾难的弊端。

4、完善装备,逐步改善设施。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90多万元建成森林灾害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二是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配合全区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程,制定规划逐年建设,近三年已建成175.77公里;三是加强装备设施建设,争取国家、省、市森防指的支持,先后配备了197台风力灭火机、37台油锯、63支水枪、8500把二号工具和2台6组高压水泵。今年,我区配备了一辆消防指挥车和一辆消防运兵车,另投入30多万元购买消防器材。

5、突出重点,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指挥体系建设,设立区级森林消防指挥部,19个乡(镇、街道)、2个国有林场、长潭水库管理局设立森林消防指挥所,有森林消防任务的340个村设立森林消防指挥小组;二是加强防扑火队伍建设,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分别建有管火、扑火两

支队伍,按照各自防火责任区和工作职责,履行森林消防任务,有些乡镇、村执行了护林员执证上岗制度;三是加强与人武部、武警的合作建设,于20__年积极协助武警完成了武警森林消防队的组建。目前,全区共建有区级专业和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乡级民兵武装应急森林消防队和村级义务森林消防队等各类森林消防队389支,实行区乡森林消防值带班制度,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不脱岗漏岗,确保上下联络畅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区林特局领导哪里有火险就去哪里指挥扑救,并且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是一支经验丰富、训练有素、乐于奉献、“拉得出、打得响”的高素质战斗队,多次帮助各县市区扑救森林大火,受到省市防指、各兄弟县市区的高度赞誉,为森林消防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区森林消防工作中存有一些不足之处:

1、三个不利因素增加了森防难度

一是生产生活习俗有待转变。由于我区群众生产性用火习惯根深蒂固,烧荒、烧田埂、烧灰积肥等农事用火屡禁不止,加上“清明节”明火上坟这一独特的民俗,拜坟祭祖、烧香点烛、燃放鞭炮等习俗很难从根本上转变,一些地方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布防、巡视、检查、处理,人为火源防不胜防。

二是气候条件不稳定、林相结构较单一。__局部地区干旱少雨现象频频发生,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从我区森林林相结构来看,全区森林以针叶树幼中龄林为主,森林结构较单一,火灾自控能力低,易燃性极强。目前,我区森林资源显著增加,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越来越多,极易被点燃,如果对火灾防控不力,极易蔓延成重、特大森林火灾。

三是相关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有些乡镇街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没有将森林消防工作进行分解落实到乡镇街道机关干部和驻村干部的年度考核范围;村级责任不足,虽然每三年乡与村签定了森林消防责任状,但乡镇对村级的考核办法很少。

2、两种认识不够到位增加森防隐患

一是一些干部对森防缺乏足够认识。有些干部对森林消防形势估计不足,危机意识不强,存在着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有些部门和乡镇街道在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导致资金投入不足、防火机构不健全、消防监督不力、责任追究不到位。特别是对区政府明文规定的清明节期间禁止明火上坟,一些乡镇禁止不力,有些乡镇街道甚至不执行区里的规定(主要是其领导认识不到位),导致该乡镇街道设卡巡查成为摆设,鞭炮、纸钱、香烛管理失控。有些单位工作人员(甚至党员),公然与政府倡导的“严禁明火上坟”相违背,甚至与设卡巡查人员对抗,态度极其恶劣。

二是群众对森防的认识仍不足。群众的扑火积极性不高,在扑火过程中,很多群众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让救火人员快点救火,自己却袖手旁观。更有甚者,救火人员让他们帮忙把后勤物资(食物、水等)送到救火前线去,他们却坐地起价,跟救火队员谈起报酬。

3、资金投入不足成了制约森防工作的瓶颈

一是林相改造经费投入不足。我区森林林相改造势在必行,但从资金投入情况看,这几年财政用于林业建设和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虽然不小,但林相改造的资金需求与投入仍然差距很大。

二是防火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受资金限制,防火阻隔体系建设滞后,不适应预防和扑救较大森林火灾的需要;扑火装备和物资储备滞后,对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极为不利;监控设备缺乏、林区便道不畅,难以满足森林消防的需求。

三是组织机构队伍建设不够健全。目前我区森林消防指挥部办公室无专门编制和专职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森林消防工作的效率;巡山员工资待遇低,有的乡镇街道不能及时兑现扑火队员的扑火补贴,乡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在规范津补贴后取消了扑火补贴,这些都影响队伍的扑火积极性;乡镇森林消防队伍战斗力不强,全区有389支森林消防队伍,虽每年培训,但因组织管理松散、队员流动性强、扑火装备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繁重的森林防扑火任务,有些时候,区专业森林消防队已到达火灾现场,乡镇一级的消防队才刚召集好人员,姗姗来迟。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半专业消防队员和村义务消防队员未购买保险,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三、对我区今后开展森林消防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区的森林消防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应当引起政府和林业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确保我区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体建议:

1、加强各级政府的责任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森林消防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区、乡(镇)两级政府要制定好本辖区内森林消防工作的规划、加强森林消防设施建设、明确森林消防工作职责、搞好森林消防工作责任考核、抓好森林火灾的扑救。我区应当建立和健全各级政府森林消防工作首长问责制,在全区政府系统中进行联动,痛下决心,全面禁止明火上坟,严格落实责任,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动手、百姓共响应。

2、加强森林消防工作宣传力度。加强对群众的森林消防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森林消防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在宣传内容上,既要有失火案例教育,也要有森林消防的业务、科技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森林消防的各项要求,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又具备正确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

3、加强森林消防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力度。森林消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工作复杂,加强森林消防工作机构建设极其必要。建议区政府落实消防办专门编制,配备专职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我区专业森林消防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素质高,扑火能力强,建议增加区专业森林消防队的临时编制来扩大队伍,配备先进装备,并将其打造成能够应对地方消防、抗洪救灾、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的一支全能队伍,与武警、消防、公安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增加他们的力量。对于乡镇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要继续加强培训和演练,加强扑救能力。

4、加大森林消防资金投入力度。森林消防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才能确保取得实效。建设森林消防指挥中心和林相结构改造以及森林消防宣传、森林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森林火灾扑救、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森林消防工作奖励等等都要大量的经费,我区应当对上述森林消防工作所需资金全部纳入区级财政预算,而且不挤占职能部门的原预算额度。对于工作人员参与森林火灾扑救、节假日森防值班补贴、相关人员通讯补贴等不纳入规范津补贴范围。

实际工作表明,巡山员制度对森林消防的作用非常关键。我区重点生态公益林和非重点生态公益林林地多、分布广,巡山员任务繁重,建议区政府提高巡山员的工资待遇,落实责任制,实行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巡山员作用。

根据《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各级森林消防指挥部(所)应当组织林业行

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篇4

**年上半年林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年初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今后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林业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责任地位,坚持林业“286”战略计划不变,认真按照“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个关键,狠抓十项重点措施”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开创新时期林业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林生产

1、春季造林工作:截止2003年6月23日,我县已完成春季造林11050亩,占市局下达指导性任务的100%,今年春季造林由于县委政府重视,工作早安排、早部署,年前就将指标及时分解到各乡镇,我局为提高造林质量根据各地情况,抓进度,精心组织苗木供应和分发,把服务落实到各造林户。由于抓得早、抓得紧,加上早春气候好,造林成苗率超过往年。重点项目珍贵树种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示范片今年共建立示范片8片,面积2300亩,目前示范片自查,测量验收工作已完成4片。完成302省道**~泗桥段一重山异地造林规划作业设计面积4700亩及**县2001-2015年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总体规划设计面积13.7万亩。

“3.12”义务植树节期间,县五套领导班子积极带领县直机关工作人员1200多人到森林公园山场植树造林,与此同时各乡镇也积极行动起来,合理安排,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绿化、美化**的高潮,全县共投入十多万个工日,总共完成义务植树40.4万株。

林木种苗管理:2003年上半年我县种苗工作完成大田育苗面积51亩,其中新育31亩,预计可供2004年造林合格苗216.2万株,其中针叶树苗186万株,阔叶树苗23.2万株。

二、林政资源管理

限额采伐:林木采伐严格把关,做到伐前有设计,伐中有检查,伐后有验收,2003年上半年总计发放采伐证166份,蓄积量总计2257.5m3,出材量1744.4m3。发放商品材采伐证37份,蓄积量计1566.7m3;自用材采伐证129份,蓄积量690.8m3;毛竹采伐证91份,共3.7万根。按照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严格控制采伐指标和木材生产计划,对发生重大滥伐森林案件的乡镇不予批准采伐,确保了我县森林资源的总量增长。我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斗,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样地调查30个,占总任务数的71%。

林地征占用管理:上半年我局根据市局的部署对林地管理保护利用进行了自查。自查结果表明,二年来共办理了建设项目八起,面积122.7公顷,征收植被恢复费122.7万元,查办非法征占用林地行政案件5起,处以罚款2.2万元,有效保护了林地资源,强化了有关人员的法律意识。上半年对三起征占用林地项目征占地点、现状进行了外业勘测调查,包括50个林地占用点项目正在办理中。

伐区调查设计:上半年完成森林伐区调查设计37片,设计林木蓄积量总计2668m3。其中松木2543m3,柳杉64m3,阔叶树81m3。创收两金20多万元。

林政工作:上半年林政股共处理林政案件4起,接群众来信举报3起,电话举报4起。共签发《省内木材运输证》318份,计材积2625m3,毛竹4.1657万根。上报市局办理《出省木材运输证》或特殊木材运输手续31份,计材积195m3,毛竹1.431万根。各乡镇林业站按照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积极抓好服务“三农”工作,树立文明执法的“窗口”形象。上半年共处理林政案件15起,办理自用材采伐证127份,毛竹采伐证43份,征收两金4.524万元。梨坪林业检查站检查运输木材860起,其中查处违章运输木材160起,折合林木材积220m3,毛竹30起,折合毛竹3640根,野生动物蛇类活体5只,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4万元。

三、森林公安上半年共立刑事案件3起,报捕5起5人,移送4起4人。

同时围绕去年蒙坑林场特大滥伐林木案的后续工作展开,经过努力,该案已顺利查结,目前涉案的9名犯罪嫌疑人(其中正科级干部一名,股级干部两名)都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在开展“春雷行动”及“夏季百日会战”中密切结合林区治安形势,组织警力,适时开展专项打击和治安整治工作,有力地维护了林区治安的良好秩序。

四、森林防火与森林病虫害防治

1、森林防火:上半年共发生一般性森林火灾2起,受害面积78.6公顷,损失幼树7.39万株,成林蓄积量0.405万立方米,发生率0.4次/15万亩,受害率为1.56‰,生态公益未发生火灾。为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我县森林防火工作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①由县政府牵头召开全县森林防火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分工到人,同时签订森林防火工作责任状;②深入各乡(镇)村进行防火巡逻宣传,刷写标语,同时发挥各村护林员巡山护林作用;③首先,坚持制度,防范于未然,各乡镇党委、政府将森林防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年终考评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以村主干为责任人和以民兵为主要应急扑火分队的村级防火网络,其次,严格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在“防”字上下功夫,使森林防火工作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上。

2、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上半年共发生柳杉松毛虫虫害580亩,发生率3.8%,设立病虫害监测网点482个,监测面积达11.5285万亩。共完成产地检疫苗木31亩,花卉1.1亩,产地检疫率达95%。调运检疫木材1043.5m3、毛竹3.1875万根、木制品74.8742吨、竹制品7.66吨、木片10吨、竹片7.66吨。调运检疫证书200份,检疫费3100元,调运检疫率95%。为方便林农、服务林农,我局特向省厅申请了办理省外运输证的委托权,实行电脑操作,网上查询,防止检疫性病虫流入我县。

五、林业金费征收及使用情况

今年市林业局下达我县全年两金征收任务数为85万元,其中:育林基金69万元,林业建设保护费6万元,检疫费1.5万元,更改资金8.5万元。上半年我局实际征收两金数为17.2603万元,其中:育林基金9.7748万元,林业建设保护费0.9295万元,检疫费0.2553万元,更改金0.8425万元。省地拨入育林金1.2万元,实际支出数为67.115万元,其中:营林生产支出38.9395万元,森林保护支出19.3541万元,森林资源清查支出2.046万元,其它支出6.7754万元。

六、山林纠纷调处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山纠调处办上半年完成立案调查2起,下半年继续以稳定林区,做好山、林权争议的处理工作,为**的林业事业保驾护航。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按照上级部署,于2003年6月17日召开全县动员部署会议,成立以县委主持工作副书记张水松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县级试点原定于狮城镇虎岗村,由于该村村级领导班子不够健全,6个自然村过于分散,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工作难度大,试点工作无法开展。经研究将县级试点改为玛坑乡首章村。工作组于6月26日进驻该村,广泛开展宣传,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目前该试点外业调查基本结束,下一阶段将转为内业登记造册和发证阶段。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县级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后,乡级试点将在全县9个乡镇全面铺开,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稳步推进。:

七、抓学习,促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在去年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三个代表”和江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及中纪委二次会议精神,认真落实部署2003年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半年主要加强对收费票据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做到收支两条线;做好党员干部的廉政自律工作,强化法制意识和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履行职责,为林农服务;加强林业系统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上半年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八、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产业结构调整裹足难行,拿不出上规模、上档次的精品工程;林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少数部门工作缺乏计划安排;工作平淡、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甚至不按有关程序办事等。当然更主要的是资金短缺仍是困扰林业发展的突出原因。

下半年工作思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今后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3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林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各职能部门按年初局里部署,抓好各项事务的贯彻落实。

1、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3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县改革任务。今年7月底完成县级试点工作,9月底完成乡级试点工作,力争在年内完成20%村的改革任务。

2、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通过适时召开森林防火会议,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予防火工作。在抓早、抓好、抓严上狠下功夫,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严格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对工作中抓落实不得力甚至不作为的职能部门给予严肃处理。

3、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在虚心接受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每个人都针对自己所在的职位主动查找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4、统一思想,开拓创新,推进我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上新台阶。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建设生态县和林业现化化建设的总目标,以林地保护管理为基础,以采伐限额管理为中心,同时抓好林业运输、林业经营加工管理,从整体上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工作,逐步适应“四个转变”,以促进森林资源稳定增长,加快“286”工程的实施,为实现林业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篇5

这次全区农业农村暨旅游工作总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分析上半年农业农村暨旅游工作,研究部署我区下半年的农业农村暨旅游工作,请各地各涉农相关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当前的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上半年农业农村暨旅游工作的总体估计

今年以来,全区农业农村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行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动,统筹发展。按照构建生态旅游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农民减负增收的方针和税费减免与各项改革措施成效挂钩的原则,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业投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全面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全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4亿元,占年计划的52.9%,同比增长24.6%;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73.7元,同比增长27.6%。全区旅游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和4.5%,全区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发展基础逐步夯实。一是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启动*、*、*、*、*路共计18.6公里的村级油路、水泥路建设,目前已完成投入227万元,五条通村公路的建设正在抓紧实施过程中。制定出台了《*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安排10万元乡村道路专项养护资金确保区乡村级道路养护。二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稳步推进。以打井、建塔、修渠、筑堰、改田为重点,加大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已完成34处;区水利水产局进行了全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状况调查,编制了《*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评估报告》,全面完成了*乡*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建水塔5座,铺设管道6300米,解决了53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包装申报的*河、*河、*等16条小流域治理工程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水土保持优选项目已被纳入国家审查计划,与南水北调相关的其它六个申报项目已经国家和省发改委批准立项。三是生态文明村建设速度加快。“一建带三改”工程得到全面推广,“农家乐”、旅游设施、节柴灶、沼气池等能源建设不断加强,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作用明显,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文明富裕新农村的协调发展。目前,已完成沼气池建设50口,推广普及节柴灶300座,推广太阳能10台。

㈡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一是蔬菜生产形势良好。以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为重点,不断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蔬菜产出效益,上半年完成蔬菜播种面积4610亩,实现蔬菜产量800万公斤,销售产值92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万元,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已上报省农业厅获得专家认证。二是畜禽养殖发展迅速。土鸡、牲猪、牛羊等传统养殖项目进一步巩固,长毛兔、大鲵、野猪、林麝等特种养殖项目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畜禽养殖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畜禽防疫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积极做好禽流感等各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上半年全区土杂鸡养殖总量达16.85万只,出栏9.5万只;牲猪养殖总量1.59万头,出栏0.72万头;山羊饲养量4489只,出栏1718只,实现收入590万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超过300元。三是林特产业突破性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5336亩,加强林特基地建设及管护,提高林特基地产出效益,上半年全区共完成新建高效经济林700亩,林业育苗114.6亩,义务植树50万株,四季植树4.4万株,中幼林扶育2万亩,花卉苗木70亩,林药间作400亩,区林业局对全区165棵古树进行了挂牌保护,制定了《*区护林员管理办法》,全区155名护林员经选聘、培训全部上岗。包装申报的巴山松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审批,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71万元;2.5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已经省林业局批准,即将实施;保护区护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抓紧申报过程中。四是农村中介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技术承包、订单农业不断推进,培育了多种形式的农村运销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顺利实现了产品与市场的紧密对接。*魔芋已入驻*工业园区,车间主体工程正在抓紧施工过程中,区科技局积极帮助*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并为*食品加工项目申报了市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生物制药公司中药冲剂项目已申报列入了市级科技项目。上半年共对土鸡、蔬菜、林特基地等60多户经营大户给予了30余万元重奖。

㈢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民发展积极性不断提高。一是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巩固。在全区范围全面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实现了农业生产环节“零税赋”,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坚决杜绝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发生。二是加快推进村债化解。全面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制定村级年度财务收支预算,通过结对抵销、转债、降债、盘活资产等办法进一步化解村级债务,上半年完成化债249万元,化债率达21.*%,全区37个村、5个福利院全部纳入了村帐乡(镇)管,并实行了村居设账。三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拟定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方案》,规范了乡镇机构设置,核定了人员编制。区经管局会同乡镇、街办制定了合村并组方案,计划将全区现有37个村合并成24个,将176个村民小组合并成150个,目前*镇已完成了4个村民小组合并。四是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全面推进。全区农村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在*乡*村试点基础上全面启动,目前第一批南部山区20个村入户登记结束,正进入公示阶段,7月底可完成合同的签订发放工作,第二批“城中村”延包工作将在秋播前完成。

㈣农村扶贫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继续加快实施整村推进,对*、*等7个重点贫困村投资51万元完成了沼气池、公路等14个扶贫开发项目,对其它4个贫困村已投资8万元进行人畜饮水等8个项目建设,28户扶贫搬迁项目正在积极向市申报中,1500名“两类”人口已经全部分解落实到户,脱贫方案正在抓紧制定。区扶贫办对全区20个插花贫困村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队,着手编制了《*区20*—2009年扶贫开发规划》。*乡已经省扶贫办、省政府批准同意增列为革命老区乡镇进行扶持,目前革命老区乡镇发展规划正在抓紧着手编制中。区失地办、劳动局出台了对农民工培训进行补贴的具体办法,利用“阳光工程”培训失地农民441人,全部帮助推荐实现就业,为228名失地农民子女减免杂费和借读费等共4.6万元。区民政局将333户农村特困户709人纳入了定期定量援助,救助面占农村总人口的3.5%,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5.5%,将符合低保条件的“一个家庭两种户籍”的132户失地农民全部纳入低保,月发放金额17038元;将429户失地困难农民726人分期分批纳入低保,月发放金额68069元。组织全区参合农民参加免费体检,慢性病人建档率达100%,为16名住院失地农民补偿医药费3906元,定点医院优惠6831元,人均受益671元,全区参合率达92%以上。

㈤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村级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三争一促”等活动,确定了17个重点争创村,督促制订了巩固提高实施方案,确定了*镇和*保护区管理局辖区“农家乐”、*村高山无公害蔬菜两个“双建双带”基地。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继续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密防范、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通过村务公开的规范化建设和民主理财监督等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基层民主化程度。

2、生态旅游区建设及景区促销稳步推进

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通过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景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为全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管理局加大了对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印发了“禁止乱砍乱伐,乱捕乱猎,乱采乱挖”等3个通告,建立了局、站、村、组资源保护责任制,制定了护林员管理制度,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启动实施了引猴工程、*特种养殖基地、*山杜娟岭和杜娟广场的杜娟花移栽等项目,维修景区厕所,对景区*公路危险路段进行整修添置了指示牌和警示牌,制定了游道整修方案,完善了景区门票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为游客提供了安全快捷、方便的旅游服务环境。盘活*山庄等旅游资源工作正在抓紧联系协调中,*乡积极做好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揭牌和*革命烈士陵园规划申报与文物保护工作。

㈡以举办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保护区管理局以“五·一”旅游黄金周为契机,举办了第三届*山杜鹃节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大力加强了对景区、景点的宣传促销力度,重点推介了*山生态旅游和农家乐休闲旅游。区旅游局提出了构建*山东线、中线、西线和以*岛、*河、*、*山为横线的“三纵一横”旅游网络,积极推进南部山区旅游招商工作;包装推介了*镇卡子村和*村古树游览项目、*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中心的红色旅游项目、南部山区野外生存训练项目等三条旅游线路,并对景区导游进行集中培训,编写了导游词。围绕*山第三届杜娟节,积极与市级各媒体协调,先后在*电视台各频道推出专题片5部,在《*日报》推出系列报道6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山风景区和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知名度,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

㈢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队伍建设。以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为契机,化化发展环境,提升接待能力为重点,继续扎实推进“农家乐”星级评定活动,通过提升“农家乐”上档升级,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家乐”健康、快速发展。以景区创a为契机,大力提高景区管理水平,不断推进景区优化升级。区旅游局积极督促辖区各星级宾馆、旅游景区、“农家乐”努力加强内部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树立了品牌意识,增强了发展后劲,促进全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落实不够到位。按照年初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会议纪要》要求,各涉农、旅游部门在落实完成工作中措施不够得力、落实力度不够;二是农业农产品特色不鲜明。农产品中突出的精品过少,我区林特生产品种多,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没有突现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含量还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要求。三是工作创新不够。在开展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四是扶持农业农村的资金不足,建设与发展受到制约。

二、对下半年农业农村暨旅游工作的安排

后一段时间,区委、区政府要求各涉农部门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强化措施,增强认识,确保实现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涉农等部门要站在全区的高度,在认识上高度统一,工作上要艰苦努力,措施上要不断强化。要切实按照高官低做、重心下沉,竭诚服务、不添麻烦,培植典型、推动工作,广结善缘、寻求支持的态度认真抓好农业农村和旅游工作。

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统计农业范县

一、范县基本情况

范县是革命老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声交界处,南临黄河,北临金堤,县境全部处于黄河滩区和滞洪区,总面积590平方公里,耕地52万亩,辖12个乡镇,590个行政村,总人口49.67万,其中农业人口44.56万。全县人多地少,地理位置偏僻,资源缺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黄河在范县境内长42公里,全县12个乡镇有6个乡处于黄河滩区,涉及人口7.5万,占全部人口的15.2%,10余万亩耕地。590个行政村中有142个滩区村,占全部行政村的24%,其中纯滩区村60个,半滩区村50个,落河村32个。

范县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基本上是5年3遇。1996年8月特大洪水造成全滩区漫滩,10余万亩秋作物绝收,致返贫人口8万人,特别是32个落河村,大部分土地掉入黄河,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条件。1997年范县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旱,致使15万亩水稻、20万亩秋作物没有种上,全县粮食减产一半以上。1998年,又发生严重的内涝灾害,25万亩秋作物绝收,造成9万人返贫。

范县是一个农业小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等指标在全省占的位次比较落后。2005年在全省县域经济评价中,综合位次位于第83位,生产总值位于第104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位于第78位,人均财政收入只有1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78元,在全省占10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9.5亿元,在全省108个县中占105位。

二、黄河滩区乡黄河滩区治理和经济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省、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沿黄各乡镇滩区治理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自1996年开始,范县对黄河滩区的乡镇和村庄进行了统一规划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大力开展了避水连台建设。截止2007年底,顺利完成了86个滩区村的避水连台建设任务,共动土方1200万立方米,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创建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常所,群众称之为“救命台”、“连心台”、“聚财台”。滩区乡镇和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比较明显的例子如毛楼黄河旅游区的建设和陆集乡的避水连台建设都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几年的发展,各乡镇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

表12007年范县6个滩区乡基本情况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沿黄六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展多种经营,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与非沿黄乡相比,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落后,经济总量低,人均指标占有量较小。由于处于黄河滩区,一些支撑经济发展的项目几乎在滩区难以找到,特别是工业项目,无立足之地。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二、三结构。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还不到40%。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6个乡总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9,9%,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投资总额占全县的只有35%。6个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2375元。最高的与全县平均水平相差177元,最低相差36元。

三、存在的问题

基础建设问题和村台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村台建设达不到设计标准。按花园口发生12370立方米/秒,当地水位超过一米的设计计算,达到设计高程避水台只有3个,与水位相平的有10个。大部分村台达不到设计高程,且建设质量差,抗洪能力不强。滩区迁安道路标准低,满足不了迁安需要。滞洪区内地势低洼,遇到大雨容易造成内涝。

经济发展问题:由于处于黄河滩区,防洪问题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一些项目由于投资者担心投资收不回来,不愿意到这里投资。

另一方面,当地的经济是以农业种植为主,农业产业链条短,当地百姓以卖粮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虽然近年来发展了林业经济和特色农业种植,但是由于缺少技术支持和规模小,不能作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四、农业发展方向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滩区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发展制约,主要是交通不便,再加上黄河滩区容易发生内涝和洪水灾害,严重制约着滩区工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高。但是,滩区也有滩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可以利用滩区的优势发展农业经济,也可使滩区乡镇经济走出一条小康之路,增加滩区乡镇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

(一)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黄河滩区土地大部分含沙量大,每逢冬春刮风季节,沙雾弥漫,黄黄的天遮住了阳光。老百姓有句口头禅是:“半天出不去黄河滩,刮风时候土瞒碗。”是黄河滩区的真实写照。针对这一情况,范县人民抓住这个土质酥松,有力于根生植物生长的特点,和防风固沙的作用大力发展林业,特别是速生杨的栽培,为当地百姓探讨出了一个致富之路。目前,全县速生丰产林达到19万亩,有林地面积2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40万方,是全国绿化模范县。近几年的发展,不仅黄沙得到了有效治理,拉大了林业产业链条,使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依托林木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

以张庄为中心的木材加工园区基本形成规模,不仅辐射了周边的台前、濮阳县,还辐射了山东莘县、阳谷、菏泽等县市。全县木材加工企业达到800余家,成为豫北地区较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形成了中密度板加工、板皮加工、板条加工、拼板、杂木粉碎、家具制作、顶木加工以及新闻纸生产这8大生产系列,培植了通宇纸业、光明密度板、张庄木艺制品厂等龙头企业。濮阳市通宇纸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3亿元,分三期工程建设,设计年生产10万吨高档新闻纸和10万吨a级箱板纸,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2.5亿元,创利税1.97亿元。濮阳市光明密度板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以本地丰富的森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中密度板,产品畅销十几个省(市、区),深受客户好评。张庄木艺制品厂主要生产桐木工艺制品,产品全部出口,畅销日本和韩国。林业及木材加工业成为黄河滩区富乡富民富财政的支柱产业。范县已建成速生丰产林基地19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26万亩,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范县依托黄河滩区十多万亩速生丰产林,规划建设了1.9万亩的省级黄河森林公园,与国家“aaa”级景区——毛楼黄河生态旅游区连为一体,丰富了旅游项目,大大改善了滩区农民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持续造林使范县拥有林地面积3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6%。范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发了林下经济的多种模式,实现了林地长短效益相结合,增加了林地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保障了林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林下经济

目前滩区乡镇摸索出一条发展林下产业的致富。就是利用树林下的空地和环境发展经济。陆集乡前刘楼村村民刘学峰利用林间寡照、阴暗、潮湿等特点积极发展食用菌、大棚灵芝种植。还有一些农民在幼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一些浅根油料作物,或种植谷子、绿豆等粮食作物,一亩地多收入200元。均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辛庄乡毛楼村连片的速生丰产林地里,一张张数米长的大网围成一个个场地,小柴鸡在草丛中悠闲地觅虫吃食。林地树阴以及杂萆、野虫等为柴鸡提供了活动和觅食场所,柴鸡的粪便又可作为树木生长的肥料,形成循环生态链。村民史继周说:“在林地里散养柴鸡,不仅弥补了不能种粮的损失,还省下了给树打药施肥的本钱,一年养两茬,等于又种一亩林。”张庄乡夏庄村一些农民还在一些相对高大的速生林下种植了优质的紫花苜蓿牧草近千亩,1亩这样的林地能有300元左右的收益。

(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

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篇7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XX地区生产总值9075.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比2019年同期增长13.8%,两年平均增长6.7%。

  对于这个成绩,XX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四新”“四化”上。

  一些数据表现亮眼。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3.4%,生态环保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民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6.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农业提质增效成果逐步显现;全省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23.3%。

  在“四化”领域,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8.1%,高于全国水平1.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城镇消费增长20.7%,高于全国水平6.3个百分点;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3.2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3112.70亿元。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

  “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这条智能化生产线每8秒采集一次生产数据,每分钟可生产近300件产品……”走进XXXX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内,6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

  如今,XX电子自主研发建设的一条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端主机汽车二极管智能化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大步进军国际高端主机市场。其整流组件产品已为通用、吉利、长安、东风、比亚迪等知名品牌供货,产品更是开始配套全球顶级的汽车发电机制造商法国Valeo,以及美国最大的汽车发电机制造商博格华纳。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XX在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关键之举。XX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迈向纵深,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动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是重中之重。上半年数据显示,XX基础设施投资在下降,全省生态环保产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1.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0%,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7.9%,教育投资增长14.5%。高新技术产业和民生投资稳步增长,显示全省经济增长的潜能挖掘正在从传统项目转向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趋势明显。

  瞄准“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这一变化,XX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61.7%,全省林业、渔业总产值分别为140.19亿元和30.57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和12.9%,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力量在不断增强。

  厚植生态优势、培育绿色动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XX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高质量发展的XX画卷绿意盎然。上半年,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生态经济蓬勃发展,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1.24万辆,增长85.5%,生态产业欣欣向荣。

  “四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7月XX日举行的大力“强省会”唱好“双城记”新闻会,介绍了“强省会”工作的最新进展:截至目前,省有关部门已制定26条政策措施,争取和安排各类资金200多亿元支持“强省会”。XX市也已编制了《XX市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明确要打造首位度更高的省会城市、影响力更大的中心城市、生态性更强的功能城市、幸福感更足的宜业城市。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是互相依存、互相支撑的一个整体,必须“四轮驱动”协同共进。

  我省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狠抓新型城镇化,奋力在城镇承载能力、城镇经济、城镇品质、城镇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五个方面实现大提升;狠抓农业现代化,以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狠抓旅游产业化,围绕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加快建设多彩XX旅游强省。

  围绕以上目标,4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对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5月12日,召开全省农业现代化推进大会,制定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奋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6月7日,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明确了旅游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措施,提出要加快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业态升级行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上半年,XX城镇经济加快发展、城镇人口聚集增加,有力带动城镇消费持续增长,全省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城镇消费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0.7%。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全省茶叶、园林水果、中药材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增长均超过20%;猪牛羊禽肉类产量增长9.6%,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6.9%。旅游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外省入黔游客达到1.06亿人次同比增长130.7%,旅客人均花费达到951元同比增长15.2%。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XXX是XX县XXX镇箱XX村村民,以前常年在XX打工。随着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她回到家乡的一家矿泉水公司上班。

  “现在月工资有3000多元,收入不比外面差,又能照顾家人,感到这就是真正的好日子。”说起如今的生活,她笑得十分灿烂。

  实体经济风生水起,就业岗位随之增加。上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稳步增加,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9.24万人,比一季度增加19.5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7万人。

  XX自治县XX镇XX村的蜂糖李远近闻名,村里随处可见忙于接单的电商老板等。村民XXX看准商机,辞掉了外面的工作回村,种植蜂糖李30余亩,做起了果园老板。

  “到现在已经卖了4000多斤蜂糖李,平均每天要发出700斤,今年预计毛收入有30多万元。”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只赚几万元的XXX,对创业带来的收入非常满意。

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篇8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造林绿化工作

1、造林

全县春季造林完成15000亩,植树167万株。其中,*年新造林面积12683亩,*年超计划造林结转*年2317亩。按林种分:农田防护林2871亩;草牧场防护林2671亩;防风固沙林6465亩;水源涵养林2020亩;经济林20亩;其它防护林953亩。按工程项目分:三北四期工程10000亩;退耕还林工程5000亩。按树种分:杨树纯林面积13154亩,占87.7%;柽柳200亩,占1.3%;混交林1646亩,占11%,其中,杨榆混交135亩,杨松混交1411亩,杨柳混交100亩。造林规模方面,全县有百亩以上造林地块18块,造林面积为4450亩。

市级重点工程完成15000亩,其中,高标准绿化7个村、11个屯、一个场,绿化面积400亩;绿化县级以上公路4条,绿化总长度48.6公里,绿化面积1000亩;全县营造农田防护林209条,营造草防林100条,完善农田网格和草牧场网格分别为76个、25个,全县营造农田草牧场防护林面积2580亩;三围造林主要沿北引干渠两侧、双阳河两侧营造水源涵养林,绿化面积2020亩;盐碱地造林面积4000亩,其中,柽柳耐盐碱树种面积200亩,杨树造林3800亩;病腐木更新造林面积5000亩。

2、育苗

全县实际育苗完成2210亩,新育完成865亩。其中,县骨干苗圃育苗220亩,群众育苗1990亩。在育苗面积中按树种分:杨树1890亩,樟子松130亩,花卉90亩,榆树10亩。柳树30亩,其它树种60亩。

3、义务植树

义务植树计划全面落实,市下达计划29万株,实际完成29万株,占计划的100%。参加人数11.3万人,占应参加人数16.1万人的70%。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处,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了98%。

4、补植

全县*年完成补植面积2200亩,补植苗木6万株,对*年和*年造林保存率低于80%的地块进行了全面补植,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

(二)森林经营工作

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和布署,组织编制了县森林经营方案,经省、市审查合格后组织实施。为提高我县森林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森林的各种效益奠定了基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开展较好。我县试点单位长青林场重新调整了管护队伍,对部分不能胜任管护工作或管护水平不高的人员进行了调整,全场共撤掉管护人员6名,并及时进行了补充,使全场管护队伍得到改善,管护质量明显提高。

(三)抓好林木管护工作

加大查处滥砍盗伐和乱捕滥猎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认真保护好森林资源。大力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综合治理”方针,积极查处各种林业刑事行政案件。上半年,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81起,滥伐1起,乱捕滥猎80起。共处罚当事人82人,收缴罚没款1.1万元。构成刑事案件1起,按有关程序移送市森林公安局查办。通过积极申请和向市、县积极做工作,对乡镇林业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授权委托,对委托人员进行了林业法律法规及执法知识的培训,加强了乡镇林业执法力度,促进了林木保护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森林防火和湿地防火,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在今春森防期间,首先制订了森林防火工作方案和扑火工作预案。召开了全县春季森防工作会议,对森防工作进行了安排和布署。全县森防指挥部划分三个责任区,分片包乡,协调指挥,明确责任。森林指挥部分三个组到所包乡镇场检查指导春防工作,查找漏洞隐患,督促防火工作。突出春防重点,重点抓好长青林场和育苇场防火工作。防火期间,重点林区严控流动人员和车辆进出检查,加强火源管理,完善防火值班值宿制度,取得了连续19年春防工作无火灾、火警的好成绩。

(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春,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3.83万亩,其中防治青杨虎天牛0.2万亩,青杨天牛1.63万亩,白杨透翅蛾2万亩,占计划3.4万亩的112.6%。检疫育苗地面积3130亩,检疫苗木852万株,剪除虫瘿1.08万个,检疫率达100%。

(六)招商引资工作。县下达计划500万元,已完成502万元,占县下达计划100.4%,项目招商造林、育苗、林药开发。

(七)进一步加强了两风建设和机关自身建设,认真抓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认真宣传*届五中全会精神,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推进两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发挥职能作用,做出了应有贡献。认真做好了党建、计划生育、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老干部、等日常工作。

二、具体作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今春造林工作。县委主要领导多次过问林业工作,县政府主管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县春季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和推进会,并亲自到乡镇场检查、督促造林进度及造林质量,为我县今春全面完成林业工作提供了领导保证。各乡镇场一把手亲自抓造林,保证了造林任务的完成,保证了造林质量。

(二)突出抓好重点造林工程。今春造林中,突出抓好市里确定的重点工程,结合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把村屯绿化放在重中之重。明确责任,保证每项重点工程有专人抓,有专人管。造林期间,全局分成三个工作组,每组由一名副局长带队,深入工作现场,严把造林质量和技术标准,确保了工程质量。

(三)抓好林业典型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今春林业典型建设突出了规模大、起点高、质量好等特点。镇和平村和平八屯利用病腐木改造的机会,在屯南重新规划营造了一条护屯林,面积63亩。苗木标准高,栽植质量好,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好评。长青林场在今春造林中,绿化林长路两侧7公里,栽植了银中杨、丁香等绿化树种,绿化面积100亩。东兴乡农民姜国富在双阳河堤北横跨三村地界营造水源涵养林,绿化带长4000米,宽100米,绿化面积600亩。

(四)抓好林业机制转换,活化造林机制,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在今春造林中,国有造林仅为3400亩,占全县造林任务的22.8%;非公有制造林1160亩,占77.2%。非公有制林业的大规模发展,加大了林业资金投入力度,减轻了集体积累对林业的投入和农民负担,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

三、存在问题及下等工作安排

虽然在上半年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

1、受今春严重旱灾和低温影响,个别造林地块成活率较低。

2、林木管护方面还存在一定漏洞,有牲畜进地损坏幼树和人为损坏幼树现象,个别地块需挖护林沟。

3、由于中央出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用于植树造林政策,个别乡村干部对政策存在误解加之粮食及耕地价格上涨,造成林业用地减少,农民愿意种粮,而不愿造林,影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在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是:

1、搞好新植林的检查验收,认真抓好新植林抚育管理,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造林成活率,巩固造林成果。

2、继续加强和完善林木管护队伍建设。在恢复乡镇林业执法基础上,利用市出台生态补偿基金的机会,恢复乡镇专业护林队伍,县局争取成立林业派出所。

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篇9

一、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效益农业成果显著。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发展粮食生产的会议精神,制订了《关于全县早稻生产的指导意见》,加强督促,狠抓早稻面积的落实,全县早稻播种面积1.9万亩,比去年增加了0.2万亩。落实政策措施,对粮油复种面积20亩以上种植大户,除省补贴资金外,县配套补助5元/亩,已发放资金总额184896元,涉及24个乡镇,452户,共12326.4亩。

(二)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果:①春粮生产,全县春粮面积6.79万亩,比上年减1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9万亩面积比上年减少0.7万亩,亩产178公斤,单产增14公斤。②畜禽生产。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产值12705万元,全县肉类总产量9839吨,禽蛋产量1738吨。生猪存栏16.1万头,出栏9.7万头,家禽存栏`145万羽,出栏141万羽。③蔬菜生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计6万亩,比去年增加0.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5600亩,蔬菜总产值5924万元。④特产经济。乌牛早茶叶总产量379.1吨,产值7582万元。水果喜获丰收,其中杨梅产量1.3万吨,产值4000万元。枇杷产量0.3万吨,产值1000万元。⑤渔业生产。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750吨,同期增长2.7%,其中养殖产量548吨,捕捞产量202吨,总产值11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稻田养鱼面积9.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6万亩。

二、抓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四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①是打造温州市最主要的绿色蔬菜供给基地。②是打造温州市最大的畜禽生产基地。③是打造浙江省最大的稻田养鱼基地。④是打造浙江省最具特色的名优特产基地。上半年新增蔬菜基地3000亩,优势特产基地8500亩,其中乌牛早茶叶基地XX亩、名优水果东魁杨梅5500亩,水蜜桃和蜜梨等1000亩,建立水果丰产示范园1000亩。此外,渠口乡1400亩市级蔬菜后备基地正在申报中。

2、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主体。①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扶持十大龙头企业”行动,在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给予帮助,积极扶强、扶大、扶优。上半年共确认农业企业128家,农技服务站2家。②是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今年签订粮食订单1万亩,蔬菜订单0.3万亩,生猪订单3万头。③是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半年我县新发展了7家专业合作社,涉及畜禽、水果特产、药材等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家,其中专业合作社20家,协会3家。

三、全面启动“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已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训经费,目前已培训总人数达3141人,其中:“专业农民”技能培训1105人,“转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85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946人,预备劳动力培训240人。目前已完成年度培训计划的40.8%。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是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金早-47、ⅱ优培九、协优9308等高产优质早晚稻田新品种,在西岙、陡门两乡示范推广有机大米栽培面积200亩,在五尺、鲤溪等乡镇示范推广糯玉米600亩,计划在乌牛、瓯北引试稻鸭共育技术等。开展田鱼干加工技术研究,进行新产品研制,并引进一批加工机械,继续抓好田鱼提纯选育工作,引进1.1万尾光刺倒巴鱼试养,共组织向楠溪江投放了10万尾香鱼苗。引进茶叶加工机械37台,微型耕作机1台,粮食加工机械检测化验设备1台套,添置保鲜冷库2座,容积达100立方米。(二)是开展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150多人赴温州参加XX中国(温州)科技交易会,组织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畜牧兽医干部、畜禽养殖大户、饲养生产厂家及有关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20余人参观了今年3月份在杭州举行的XX畜牧业暨饲料工业(杭州)展览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向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组织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共接受咨询达200多人次,解决疑难问题40多起,分发科技图书1200多本,糯玉米种子1000多包,农药、兽药20箱,共计价值15000多元。进一步加强农技110服务,农技110台接受来电来访159人次。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今年是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第二年,按照省、市提出的工作要求,我县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落实之中。(一)是村庄整治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和文化繁荣的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要求,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违章建筑拆除、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上半年已有41个村启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占全面任务数的60%,完成整治村6个,启动主要景观线整治3.2公里,完成规划编制9个村。(二)是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我县几个市级示范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旧村改造进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乌牛镇王宅村旧村改造第三期已开始拆迁;上塘镇下堡村有关旧村改造方案已经批准,拆迁协议已签订,现正在旧房拆迁;桥下镇六岙村的第一期也已签订了拆迁协议;瓯北镇前牌等村拆除了8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优化了村庄布局,保护了土地资源;桥头镇坦头村和乌牛镇码道村均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到我市其他县(市)进行考察学习。今年计划启动的7个市级示范村,已经全部启动。至目前,投入建设资金1722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210万。(三)是下山移民稳步推进。今年计划实施下山脱贫1730户,6525人,计划投入资金9458万元。到目前,已经落实23个下山移民点(小区),共370户,1100人完成下山移民搬迁任务,投入3100元资金,改善下山移民点(小区)的基础设施。

五、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绿化造林进展良好。

全县开工建设农田水利项目280余处,新增灌溉面积0.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治理河道5.1公里,完成总投资2255多万元。新建、改建乡村供饮水工程26处,新增日供水能力0.23万吨,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困难。春季造林成绩显著:全县完成迹地更新3582亩,景观林31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林木育苗180亩。结合楠溪江旅游开发、青山白色治理、村庄示范整治工作,完成了15公里的沿江防护林带的建设任务。

六、农村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账乡工作。开展瓯北、上塘、桥头等乡镇的村级银行户头整顿,从2月份开始至今,组织县人民银行及有关乡镇对乱开户进行了集中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年度升级等维护工作,邀请市专家到全县38个乡镇进行了业务指导,确保财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做好县网络监控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管理。我县今年被市里列入农民负担重点监管县,工作形势严峻。我们从年初就对该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与各乡镇和县涉农收费部门签订了农民负担责任书,明确违反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求物价部门认真做好督查,及时反馈工作信息。(三)是积极开展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我县目前仍有13个乡镇的21个村未开展二轮承包工作,根据省市的要求,6月底前要全部完成,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县里成立了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多次部署会议。6月4日,召开了由有关乡镇的一把手参加的工作推进会,对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做了部署,明确下步工作重点和责任。我们根据省市要求,重新修订了农业承包合同范本、委托书、登记表,制定了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流程等指导性的材料,规范乡镇对该项工作的管理。同时,成立了3个工作督导小组,分别对相关乡镇开展定期督促和指导,推动乡镇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力度。

总的来看,我县农业和农村形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江经济发展迅速,山区发展缓慢,1990年至XX年沿江6镇工业总产值年增长37.8%,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4%上升到XX年的97%,财政收入占全县的97%,山区32个乡镇财政收入仅占全县的3%,这种差距仍然在逐步拉大,山区经济发展的缓慢,已经严重影响全面发展奔小康的步伐。

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制约因素有增无减。1、化肥、农药、农用物资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比去年同期普遍上涨10-30%,农业生产成本增加。2、山区交通不方便,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成本,如梗豆,从枫林运至温州每斤0.2元,运费每斤0.06元,运输费用占30%,有的种植西瓜农户因价格低而运输费用高无法销售出去。3、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素质差、技术水平低、信息闭塞,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困难。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乡镇财政严重赤字,县级财政投入农业仅占很少的部分,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能力。另外,农村用地、农业贷款难和电、水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

三、农村建设步履艰难。由于山区集体经济增收困难,财政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有限,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步伐缓慢。土地指标的控制,严重制约了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农村定销户的处理等问题的解决难度仍然很大。

乡镇林长制上半年工作总结篇10

培训半年工作总结

*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机构。我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委、政府专门召开2006年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研究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县长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乡镇劳务输出和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我县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伸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由县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业和劳务输出宣传工作,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环境和浓厚的工作氛围。针对我县部分农民恋土守家,受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束缚,宁可闲待在家里,也不出门挣钱创收的现象。县委、政府利用电视劳动保障专栏和广播,宣传劳务输出的组织、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维权等方面的内容,大力宣传本地从事劳务输出多年的典型和在内地发展人员的现状,并结合“三下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通过农民能够看得见听得到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民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为做好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6、认真做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县相关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劳务输出工作进度统计报表,确立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

7、积极引导城郊附近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场旺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依靠自身优势,从事商业、饮食业、榨油、网套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06年上半年度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地转移从事餐饮服务、人力运输、机动车修理、电器维修、农产品加工经营以及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2476人次。8、采取措施,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广大农牧民参加我县项目工程建设。我县将使用本地农民工作为基本建设工程招标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招标过程中明确写入招标书中,使用我县农民工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承包方普通用工总数的50%。2006年上半年在公路改建工程和水利工程中,使用农民工580余人,累计创收92.4万元。三、结合实际,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整合城乡职业培训资源,加快县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步伐。我县结合实际,于今年建设“**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有校舍、办公室等22间,已初具规模,年可培训人员3000余人。主要面向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失业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的工种有计算机、电工、电焊、服装裁剪、木工、瓦工、烹调、特色餐饮和汽车、拖拉机维修等种类。目前,我县已经投入15万元开始对现有校舍进行必要的建设和维修。并增加必要的培训硬件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