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十篇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十篇

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6:27

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篇1

1.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效益显著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的加快,零售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效益也显著提升。首先,零售业的销售总额持续增长。入世以来,我国批发零售业的销售总额保持了高速增长,年均增长在10%以上。其次,行业龙头企业成长迅速,近年来,我国百强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年增长率在30%左右,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再次,我国零售企业的效益显著提升,尤其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升级,零售业的销售景气指数和盈利景气指数都保持高位运行,企业效益也明显改善。

1.2零售业行业结构不断整合重构,多元化趋势明显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多样化趋势加强。超市、专业卖场和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迅速发展,新型的零售业态也不断衍生出来。首先,百货行业整合趋势明显,尤其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情况下,百货行业一方面出现了复苏,但另一方面变革趋势十分明显。高档百货、主题百货等错位模式走向细化,并在营销方面不断创新,而受益于经营创新和消费环境的完善,百货业态的经营效益提升明显。其次,超市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在销售额显著提升的同时,店铺数量迅速增长,单店销售规模持续提升,总库存周转次数也显著增加。再次,专业店发展较快,成为零售业的主力业态,尤其是以服装、家电和建材行业为主的专业店迅速发展,销售额迅速增加。最后,网上销售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多元化的业态经营成为主流,大量企业选择了由单一业态经营向多种业态经营领域延伸,销售额不断增长。

1.3外资进入速度加快,本土零售业的产业控制力趋于下降2004年底以来,随着零售业的全面开放,外资企业大量进入我国零售业。以沃尔玛、家乐福等为代表的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驻中国,且从数量上看,外资企业入围我国百强零售企业的数量持续增长。同时,随着外资在合资企业中股权比例限制的取消,外资进驻中国的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独资化倾向明显。从结构上看,外资企业在大卖场业态上占据主导,而从经营效益上看,外资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普遍强于内资企业。在地域特点上,外资零售企业不断向二、三线城市扩张,并积极采取本土化战略,与国内大型厂商建立购销关系,进行本地化采购,并积极实现员工本地化。总体来看,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我国本土零售业的产业控制力趋于下降。

2跨国公司行为对我国零售业竞争态势的影响

随着我国零售业的全面开放,外资企业大量进入。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其直接投资,这对我国零售业竞争态势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给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总体来看,我国零售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以粗放经营为主。国内零售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手段和营销模式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和发展势头趋于强劲,外资企业的扩张性逐步增强,这使得国内零售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而从目前的形势看,虽然外资并没有进入所有零售行业,但在百货连锁、超市等主要行业与国内企业的竞争已经日益激烈,大卖场的业态则几乎被外资企业完全垄断。跨国企业大量采取搭售和其他附加条件进行销售,在国内零售业中的垄断已经有所显现,使得本土企业对产业的控制力区趋于下降。

2.2跨国公司行为也给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机遇外资的大量进入,使得我国零售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并不意味着国内零售业企业将完全败下阵来。相反,国外企业的竞争能够提升本土企业的竞争意识,激发企业的活力。我国本土企业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外部效应。外资企业的进驻,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引入了新的经营业态,促进了我国零售业的结构调整。同时,外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另外,外资企业激发了我国企业的竞争活力,培养了大量的现代零售业管理人才。外资企业的入驻还带动了我国的出口贸易,促进了我国商品进入全球市场。(2)我国企业仍存在一些内在优势。第一,外资零售业的整体影响有限,无论是零售规模还是网点数量都无法与国内企业相比。第二,我国企业在竞争中逐步壮大。第三,我国国内市场也面临较大空间,这就为我国国内企业提供了潜在的发展空间。

3基于产业控制力的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1)发展方式粗放,尤其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普遍重规模、轻效益,不注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2)从具体业态看,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低,无论是扩张开发能力,还是成本控制能力都较低,品牌化经营能力较差。(3)我国零售业的规范化程度较低。由于我国一些零售企业普遍存在短视行为,加之政府监管并不到位,我国零售业的规范化程度偏低,不仅零售商与供应商矛盾突出,零售企业商业信誉也偏低。另外,在促销当中,我国零售企业还存在着促销行为不规范的问题。(4)我国零售企业发展中还面临较大的人才短缺困境,尤其受观念和制度等原因的制约,我国企业的用人制度还有待健全。另外,我国零售业还缺乏高层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缺乏营运管理、高级物流管理和复合型管理人才,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4结论与启示

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首都;零售业态;对策;措施

一、首都零售业态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首都零售业态现状

北京人口众多,属特大型消费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上表1所示,京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家庭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每年都在增加,服务性消费比重日趋扩大,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零售业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有着更新、更高的要求。如表2所示,首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是逐年呈增加的趋势。2000年到2008年,首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658.7亿元上升到4589亿元,翻了近3倍;年均增长率13.10%以上。显示出首都零售企业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首都各业态现状分析如下:

1.零售传统业态――百货商店的主导地位动摇

其在零售业中不再占有绝对优势,但大型百货商仍将向大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发展,并从数量增长转向集约化增长

2.连锁超市业态成为主力业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超市的优质、廉价和便利等特点赢得了大批消费者,它的发展机遇在于其自选购物形式、经营大众化商品与低费用。

3.专业店、专卖店的发展日益完善

专业店以销售某类商品为主,专卖店以销售某一品牌系列商品为主。随着北京市居民购买力的增强,专业店和专卖店在城市中发展的日益成熟。

4.仓储式商场迅猛发展

北京1995年就有仓储式商场四十多家,仓储式商场由单店向连锁经营发展,积极对外谋求规模效益。

5.便利店折扣店在我市有较大发展空间

便利店是以满足青少年、上班族、单身家庭等消费为主的零售业态,商店面积小,营业时间长、顾客自我服务,可以随时满足顾客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市逐步兴盛起来。

6.无店铺零售模式已悄然进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为人民提供更多便利

无店铺零售业态是指不通过店铺销售,由厂家或商家直接将商品递送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无店铺零售模式已具有一定的挑战传统商业模式的能力。

7.大型购物中心呈良好发展趋势

大型购物中心一般分布在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上,大型购物中心已成为欧美国家的主流零售业态,在北京,大型购物中心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存在问题

首都乃至中国零售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过度竞争,业态结构不合理,业态区域结构失衡及过度开放等。

1.业态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差

北京市零售业态发展不平衡,结构失调。北京市零售业态布局紊乱、功能雷同、脱离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商业区域功能的发挥。

2.零售企业选择业态具有盲目性

北京有很大一部分零售企业“跟风跑”,看到一种业态赚钱,就立即转变为这种业态,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外部环境;更没有考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运作不规范,各业态的优势难以发挥

北京市的零售业态运作很不规范,影响业态优势的发挥。由于运作不规范,我国城市的零售业态难以发挥在经营管理、价格、服务和消费者忠诚等层面上的优势。

4.业态变革不深入,仅仅是数量和形式上模仿

北京市的零售业态变革还很肤浅,主要是引进国外模式,尤其是国外商家一些店铺形式、商品布局,模仿某些营销手段和技巧等。我国城市零售业态仅仅在形式上紧跟国际流行趋势,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5.零售企业对商品零售方式创新力度不够以及不能很好地解决管理、人才、资金、组织程度化等问题

北京市有很多零售企业不能准确地满足企业目标市场的需要;零售企业不能“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重点与特色。对于解决人才、资金、组织程度化等问题方面无所适从。

(三)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购物习惯等文化差别大、人们的消费选择存在差异,因此在经营上,零售业态将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形成以综合为特征的零售业态、以专业为特色的零售业态和以高需求量的日用品为主导的零售业态等多业态同时并存、相互竞争的格局。各种业态全面发展,新兴业态不断细分市场,覆盖各层次、多方面消费需求,一直处在零售业主导地位的传统百货店开始让位于超级市场、专业(专卖)店等新兴业态,连锁超市将逐步确立其领导地位,而连锁经营和业态的多样化则将成为北京市未来几年内零售业变革的主要内容。但是,不同业态因不同需求而存在,中国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和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新兴业态和百货业将会共同发展。

二、首都零售业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首都零售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科学制定零售业态发展战略规划,另一方面,还需从城市布局、交通运输、企业融资等方面创造必要条件,以促进某种零售业态的生成和发展、以及不同业态的渗透和融合。在调整和优化零售业态结构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⒈大力推行连锁经营

从北京市的实际出发,当前应把发展连锁超级市场和连锁便利店放在优先地位。当前连锁商店的发展重点,应该以为民、便民、利民为指导思想,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基本顾客,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为经营宗旨,以大众化生活用品和“菜篮子”、“米袋子”食品为主体商品,以超级市场、便利店和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快餐业、服务业店铺的连锁经营为主要形式。

2.积极发展便利店折扣店

由于城市居民生活的快节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便利店有着很大的顾客群体,应积极发展便利店。这两种业态可以迎合我国消费者的便捷和节俭消费心理,“适合我国的消费水平”的同时又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少花钱买名牌的消费习惯,是与北京市市场状况恰当。积极发展便利店折扣店,带动首都经济发展。

3.努力完善大型购物中心综合性、全面性

大型购物中心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社交与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是一种区域商业中心。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大型购物中心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大型购物中心的综合性和全面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以迎合现今的消费习惯。

4.适当发展无店铺销售

如今,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和电话购物已经成为一种购物趋势,大众的消费观念也由走进商场逐渐转为在家便可购物的方式,这种方便快捷的优点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市场也不断发展壮大。适当发展无店铺销售,使其成为一种便民利民的购物方式。

5.大力发展各种新型商业业态,便利居民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大力发展与北京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鲜食品超市和社区菜市场等社区商业业态。目前重点应该是发展生鲜食品超市和社区菜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顺势把农贸市场改造为现代生鲜超市或社区菜市场。

6.区别不同业态,确定适宜的规模和区位,使商业业态布局与城市建设保持同步

商业业态的选址布局及规模要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要结合北京市商业发展规划,按照三级商业中心不同的规模、功能、市场定位和商圈范围,调整各种业态的布局。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重点向三环、四环路间及四环路以外的居住小区和郊区卫星城发展;地区级商业中心及居民密集区、新建小区大力发展食品超市;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在居民居住区和交通要道发展连锁便利店和24小时便民店;大型连锁集团、百货店、专业店、特色餐饮店在市级商业中心、繁华商业街区发展与完善的同时,向城市周边及卫星城拓展,从而达到总体上的布局均衡、资源优化和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论我国零售业态的结构调整.云南财贸学院学报[J].2002,05.

[2]零售业态发展规律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J].商业时代,2005,23.

[3]我国零售业态呈多元化发展态势[J].数据,2006,09.

[4]多业态经营成趋势[J].现代商业,2006,02.

[5]对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S1.

[6]浅谈零售业态新类型――时尚店[J].商场现代化,2008,09.

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篇3

本次论坛为品牌商与终端商以及行业人士构建了交流平台,针对内衣行业零售环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出了新的趋势和商机。行业领袖精英、内衣连锁巨头、优秀终端代表齐聚一堂,对市场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中纺协内衣委员会会长彭桂福代表主办方进行致辞,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副主任曹立生进行了《我国零售业开启新时代》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政策、环境的变化,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的变化,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都标志着我国已开启了全新的商业时代,传统零售业也开启了又一轮新的大变革。

根据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发生了趋势性变化,今年以来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彭桂福分析了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围绕三条主线:一是,低价、便利,这也是人类在生活、购物方面共有的、不变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也是人性的特点所决定的,不会改变,低价、便利,是零售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最根本、最核心的主流;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三是,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心理的变化。随着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消费能力的提高,其消费心理会随之发生变化,消费需求趋于多样化,消费品市场、零售业业态也会随之进一步细分化,一些新的业态出现,一些业态会快速发展。

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对外开放特点问题发展趋势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流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到2003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达到37693亿元,比1991年增长5.5倍,年平均增长15%;到200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在行业规模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零售业的业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百货商店为主导的业态结构,发展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商店、专业商店并存的多元化业态结构。自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这也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我国,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零售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使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看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表现为:

零售业规模迅速提升

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9777亿元,年均增长1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065亿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693亿元,增长15%;餐饮业零售额6066亿元,增长123%;其他行业零售额2083亿元,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部分商品的零售额增长十分迅猛,成为零售市场上的一些亮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5%,通信器材类增长7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28.2%。

从零售百强企业来看,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的平均规模快速增长。与2001年的相比,2002年百强零售企业的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3.6%,商品零售额增长26.8%,零售增长速度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3%。2002年零售企业百强平均每家企业商品销售总额为28.95元人民币,零售额为24.13亿元,比2001年分别高5.53亿元和5.1亿元。

新旧业态并存发展

对外开放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2003年零售企业百强中,以超级市场、专业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已占47%,其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2.2%,比以百货店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的增速高24.4%。

尽管受到新型零售业态的巨大冲击,百货商店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一个调整和转型期,并继续保持着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业态地位。百货店将原有的中低档商品和五金家电等商品会分流出去,专注做精品化、品牌化、高毛利、低周转的百货,体现百货公司的层次感、时尚感,引领时尚变化的潮流。百货零售企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仍在稳步增加,其发展的绝对速度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百货类企业仍占53%,百货商店仍然是中国零售业的重要力量。

市场集中度提高

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零售百强企业迅速成长,市场份额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2001年,零售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06%,2002年提高了0.87个百分点,达到5.93%。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达4129.8亿元,比2002年提高56.2%,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比2002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2002年排名前十位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占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为38.8%,比2001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不仅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还将带来工业、商业、消费者三者关系的调整。

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近年来,中国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除了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外,更重要的是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大中型商场90%以上都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50%以上大中型商场应用了条形码技术,一大批零售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积极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互联网(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流通费用。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零售企业应运而生。

外资大举进入

据统计,从1992年开始,截至2003年9月,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分店2200多个,分布在国内20多个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世界前50名大型零售商大多数已在中国占领了一席之地,知名的零售业巨头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1998年,外资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比重大约为1.5%,2000年增长至3%左右。

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在零售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表现为:

企业规模偏小

从零售结构整体来看,中国的零售结构以小规模的商店居多,特别是个体商店的比重高达92%,每个个体商店的平均从业人员只有1.75人。即使是大型零售企业,其组织规模仍然偏小。2001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平均规模为94人,而同期国内外资企业的平均规模超过了220人。将中国的零售企业上海华联与沃尔玛相比,其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与之有相当的差距。从连锁经营看,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25%左右。这种零售企业的小规模经营,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规模经营优势的发挥。

出现快速膨胀式扩张

中国零售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快速膨胀式扩张,主要表现为在扩张布点的同时,轻视了单个店铺和单位面积经营的效益增长。比较家乐福和联华近几年的扩张业绩,可以看出:家乐福销售额1998年至2000年年均增速高达77%,新店开张速度仅为年均24%,每店销售收入年均增速高达28%左右;联华在1995年至2000年期间,销售收入增长尽管也高达年均69%,但其开店的平均速度却高达89%,这也意味着每家新店平均销售额年均减少10%以上。这表明在一个总的高速增长市场环境中,单店收入潜在的同步增长效应似乎已经完全被新开店潜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这样的盲目扩张将制约零售企业的成长。

经济效益欠佳

在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1998年实现利润总额达到谷底,全行业净亏损0.3亿元,2002年利润总额有所回升,达到54.3亿元,但企业的盈利仍没有恢复到90年代中期以前的水平。纵观企业的盈利水平,差距更为明显。2002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84%,尚低于1996年0.9%的水平,而企业效益较好的1994年则为2.25%。效益欠佳的问题成为制约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区域差距扩大

受政策、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距仍在扩大。2002年,东部地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为17481.6亿元,比199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率为11.3%,占全国的比重为61.8%,比重比1995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487.6亿元,比1995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率为10.6%,占全国的比重为26.5%,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3329.1亿元,比1995年增长79.3%,年均增长率为8.7%,占全国的比重为11.8%,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从不同经济地带零售企业的效益情况看,2002年东部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占全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92.1%,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13.6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则为净亏损;西部地区实现利润总额4.7亿元,占全国的6.7%,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可见东部地区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强于其他两个地区。

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走规模化经营道路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都是规模化发展的典范,位居前10位的企业店铺数都超过1000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沃尔玛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拥有4150间门店,2001年以销售收入2178亿美元的成绩荣登《财富》500强冠军宝座。

纵观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的道路,是实现企业规模化的一条捷径。由于中国政府正在酝酿出台《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加上中国很多大型城市零售店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新增店铺必然激化区域竞争,因此,兼并收购将成为中国零售市场重要的扩张方式。同时,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零售业态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经营将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

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

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虽然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在中国一二类城市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但今后几年大型综合超市在中西部经济较发达、地方产品较丰富的城市,将呈快速增长趋势。以销售生鲜商品、加工食品为主的超市,今后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铺有增加发展的趋势。在专业店中,除家电专业店、建材专业店、医药专业店、眼镜专业店外,办公用品专业店、家居饰品专业店、体育用品专业店等都将有大发展。折扣店业态,对一些有实力的连锁企业或有品牌的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批发企业等,是一种极有吸引的新型业态,尤其在新型零售业态不太发达的地方或中小城市更具发展潜力。无店铺销售业态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中国营销技术的提高出现发展态势。

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成为核心

世界零售百强大多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商业管理自动化。零售企业广泛使用电子商务系统,如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以信息处理为手段的商业自动化管理模式。商业管理自动化渗透到企业的购销、存储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而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世界零售百强企业的经验表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技术代表了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方向。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未来几年内,科学管理将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商品流通业零售业态商品供应链

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反之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又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趋于成熟。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商品流通业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商品流通的技术水平也随着国家经济质量的提高在不断提高。这一点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商品流通业发展史可以得到印证。

美国商品流通业发展概况

美国的商品流通业在世界上是比较发达的,其零售商的数目几乎占全球前200名零售商的一半,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近些年来一直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名列前茅。美国的商品流通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只有38个洲,人口大概为5600万,有65%的人生活在农村。由于交通尚不发达,人们相互之间信息闭塞,流通业的发展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在当时每桶面粉的批发价为3.74美元,而在农村的杂货店却卖到了7美元的现实条件下,批发商是商品供应链上巨额利润的获得者。在这种情况下,邮购业务得到了大力发展。邮购商通过大规模采购,借助铁路和邮政运输,免费为农村送货和邮寄包裹,为农民提供廉价商品和优质服务,这种邮购销售方式赢得了大多数农民的喜爱。在这一时期,商品流通渠道主要还是由制造商主导。

到了20世纪初,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消费者有了更大范围的选择。同时实行大规模生产的制造商已经在美国经济中出现,美国的城市开始发展,许多农民放弃了农场而加入到城市的工厂当中,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提高。从1900年到1920年,短短20年时间城市人口就远远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的居民习惯是在城市商店里购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购物习惯的改变,零售商店得到大力发展。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连锁零售店得到迅猛的扩张。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的零售业开始外扩,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由于连锁经营业态的出现和发展,这一时期的商品流通渠道中层级减少,制造商对零售商的依赖开始增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市民不堪城市的嘈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之忧,纷纷从市区迁居到市郊。伴随着这一生活习惯的变化,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在改变。过去,人们逛街往往喜欢去市中心,但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发展和完善,以及郊区购物中心的兴起,市中心已不再是消费者的首选。于是郊区的大型购物中心、折扣店、会员店等零售业态得到了充分发展。在这一时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零售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零售业呈现出不断集中的趋势,新的零售业态不断涌现。

日本商品流通业的发展

日本的商品流通业对日本的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国民收入、消费方式、人口及就业状况等方面。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商品流通业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二战前

这一时期日本的经济情况是重工业比较发达。重工业的产值平均能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7%,工业水平居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第5位。但这一时期的日本商品流通业并不发达,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居住地比较分散,所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有多层级的批发商,从而形成了日本零售企业规模小、分散、零细、过剩的特点,整个商品流通系统的效率低下。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零售业态为刚刚出现的百货商店。

(二)第二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末

这一时期为日本经济的战后重建阶段。战争对日本经济造成重创,使日本经济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但日本政府能够审时度势,依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该阶段经济发展的重点。比如,战后初期,针对经济的全面衰落,日本政府首先从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入手,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缓和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窘迫状态。生计问题解决后,日本政府又开始重点扶持基础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使整个工业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正是这种阶段性的经济发展策略和有步骤、有计划、循序渐进的经济发展方式,让日本在战后短短几十年内由一个经济几乎全面崩溃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在经济重建期,由于物质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在这一阶段人们的需求基本同质,大多是一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百货店这种零售业态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其规模还是其竞争能力都得到加强。但整个商品流通系统基本呈现出比较散乱的局面。

(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发展速度相当惊人,新技术大量引进,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就是在这一时期,日本经济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已得到极大满足,转而开始追求一些奢侈品的消费,追求精神层面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对黑白电视机的旺盛需求,就反映出那一时期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已开始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制造厂商。为适应大规模消费市场的出现,制造商开发并导入新的生产技术,引入新的生产设备,大批量进行新产品的生产。反过来,为使产品实现更大规模的销售,制造商又通过搞各种营销活动,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不断开拓产品的销售市场,形成更大规模的消费。

在这一时期,商品流通系统主要由制造企业主导支配。超市、大型家电专卖店等零售业态也开始出现。

(四)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发展已经成熟,高速经济发展时期潜藏的隐患开始出现,再加上世界经济的影响,日本经济开始出现波动,但日本仍然具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实力。

在这一时期,由于经济的发达和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人们消费品的选择范围及选择的地理区域扩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渐趋成熟,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差异化。人们更多地是追求自我选择和有个性的消费,不再盲目跟随潮流。针对这样一种消费特点,专业大量贩卖店的零售业态开始出现,该业态主要是集中于特定商品领域进行销售,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可供多样选择的商品型号。另外,就是便利店的出现,便利店主要是针对特定区域的消费者开设,为其家居生活提供便利。此外,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差异化,制造商需要更加贴近市场,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准确把握消费动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慢慢呈现出一种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趋势。而消费者也逐渐成为流通领域变革的主导者。

国际商品流通业发展趋势

通过对资料研究发现,国际商品流通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通过对近几年全球商品流通市场中销售额的分析可以发现,整个商品流通市场的集中度已经比较高,并且处于不断集中化的过程中。比如,1998年全球前10名零售商的零售额占到全球总零售额的23%,1999年则上升到26%,2000年则又上升到28%,从中不难看出商品流通市场不断集中的趋势。

资料研究还显示: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商品零售业态出现快速集中的趋势。比如英国,当其人均GDp从1992年的12500美元上升到1997年的14000美元时,其每千人拥有的零售网点数也从1992年的6个下降到1997年的4个。

零售商逐渐成为商品流通链条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商品流通链即商品供应链的主要职能从制造商和批发商向零售商不断转移,零售商成为供应链的主导者。同时,零售商通过改变交易方式使商品供应链效率不断提高,获得了供应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零售商与制造商直接交易越来越多,经销商地位逐渐衰落,零售商成为缩短商品供应链的决定力量。目前,零售商与供应商的直接交易差不多占到商品供应链结构的50%。大部分国际连锁零售企业已从产品间接进口逐步过渡到产品产地的直接进口。减少了中间流转环节,降低了运营成本,确保了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商品流通中的零售业态与交易范围不断发生着变化。二战前,零售业态主要是传统百货,以单店经营为主,经营区域小,商品的采购也多集中在本地。二战后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零售商开始研究消费者,采购的区域也不断扩大,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数目不断增加,因此零售商的议价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大型的零售商开始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商品采购。采购范围的扩大,不但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品质,而且优化了产销体系,使得规模生产和优势成本生产成为可能,大大降低了整个商品供应链系统的成本,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效率。

商品流通中的零售环节向深度专业化和专业集成化的方向发展。零售业态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每一阶段业态的发展无不适应于所处阶段的社会经济情况及消费者的需求而发展的。零售业态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综合化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业态为百货商店。然后是专业化和细分化的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了连锁经营店、折扣店、便利店、大卖场、迷你店、“品类杀手”等业态。由于“品类杀手”业态的发展以及购物中心的出现,零售业态的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和专业集成化的特点。

我国商品流通业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品流通市场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连续十多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截至2000年,我国的商品流通市场的销售额在世界已排到第四位,仅次于美、日、德。而且我国商品流通的业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由传统百货为主的单一业态发展到百货商店、连锁店、折扣店、便利店、大卖场等多种业态,尤其是连锁超市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我国的商品流通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已经发展了近200年的国外商品流通市场相比尚处于低级阶段。

我国的零售企业大多规模小,前几名零售商的零售额占整个零售市场份额的不足20%,在这一点上是很难与国外的大型零售商相比的。虽然,我国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但由于缺乏成熟的商品流通市场,所以规模消费并没有真正形成,商品流通系统的主导权依然是掌握在制造商的手中。再有,我国的零售企业普遍存在高负债率和低利润率并存的情况。我国零售企业的负债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平均净利润率却不到2%,这是因为我国零售业的管理技术和硬件设备相对落后造成的。应当说,我国零售企业的盈利大都是靠供应商的进场费、广告费、促销费、节庆费在支撑。由于零售企业处于商品物流的中枢地位,对供应商有一定的优势,但靠“榨取”供应商来获取利润,长此以往势必会对我国的制造业造成较大的伤害。

2004年12月11日,我国的零售业正式对外开放,国外的零售商已大批量地在我国展开业务。郎咸平在其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国外的零售商一方面会利用其规模优势和全球化采购平台降低商品成本;另一方面会利用其成熟市场的盈利支持新兴业务区域的战略性亏损,从而与我国的零售商展开竞争。面对国外零售商的严峻挑战,根据国际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我国的商品流通商应做好以下几点:

进行以目标客户为导向的业态优化和服务创新。我国的零售商应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循着国际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符合当前消费者需要的业务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大服务创新的力度,制造品牌溢价效应。

以专业化经营的态度,专注于建立满足目标客户核心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与经营的差异化。我国的零售商在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基础上,要认真学习吸收外国零售商的先进管理技术,围绕自身目标客户的核心价值,专注于一点深钻下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避免同质化经营和恶性竞争。

建立易操作的标准和准则,使快速复制与扩张成为可能。我国的零售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规模经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规模经营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而要实现规模经营,连锁复制是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有复制的标准,按照标准复制来提高复制效率,最终达到规模扩张的目的。

提升零售技术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本文已提到相对于国外零售商来说,我国零售商的管理技术还比较落后,而国际商品流通业的发展特点又说明零售技术是零售商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国的零售商需要在提高零售技术方面多下功夫,这样才能提高与外国零售商的竞争能力。

面对国外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经验的商品零售商,我国要沉着应对。一方面发挥本土化的优势,寻找差异化竞争途径;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在竞争中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曾坤生.美国零售商业营销管理的特点.中国流通经济,2000(11)

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篇6

首选必须说明的是,在国家全民医保和新医改的推动下,三大终端必然发生重大变化,这是第二终端零售业态变迁和第三终端各种业态变化的趋势。

1、三大终端的趋势

第一终端:三级以上医院市场,新特药的天下,卖给医生,目前还是各环节利益趋动。工业企业的营销模式为招商(医药代表或者公司)为主。

第二终端:连锁药店市场、广告品牌otC产品和多元化非药品类的天下:卖给药店高毛利主推,品牌广告传播拉动,卖给消费者。

第三终端:与三年以前的第三终端大相径庭,自由竞争的第三终端市场将越来越小,行政推动的第三终端风起云涌,基础医疗市场,是个未来潜力巨大的战略市场,产品卖给政府,低价中标,政府买单,政策导向销售明显。

三大终端的此消彼长的趋势是:第一终端药品总量上升但市场份额缓慢下降,第二终端药品市场份额将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唯有政府买单的第三终端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但是不同终端销售的产品将是差异化的,如上文所述的产品结构,据南方所的预测是:

2010年规模(亿元)2019年规模预测(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医院442822507 20%

零售药店16836914 17%

第三终端144510766 25%

合计755640188 20%

第二部分:十二五期间的零售业态变化预测

整体上说,长期趋势是药品零售前景广阔,原因有二,一是医药分开,处方外流;二是国际惯例,otC药品销售,应该占到药品市场的40%左右,目前我国才23%,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近期由于新医改政府投入主要在医疗系统,药店零售短期内会下降,同时也催生了药店的多元化、经营观念、方法、体制。十二五期间的药店业态模式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分述如下:

一、零售业态含义及概况

零售业态(Retailformats)是零售企业向确定的顾客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经营形态。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

根据商务部2008年新修订的中国零售业态分类标准,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商商业经济研究所主导的标准起草修订结果,我国目前从总体上把零售业态可以分为有店铺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业态两类。

有店铺业态按照零售业态分类原则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零售业态。

零售业态是动态和发展的。

一般认为,国民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发展是零售业最重要的市场驱动力。一般人均GDp在800-2000美元之间,是连锁超市诞生时期;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是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批量发展时期;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高级专卖店、精品店、奢侈品开始流行。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一线城市城市人均GDp不少已经达到和超过3000美元,北京、上海、广州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这也激发了高端精品超市在上海、广州开始大量涌现。

以上这些都是研究一般的零售业态的,药店行业到底怎样定义其业态,促使其各种业态百花齐放,形成差异,健康蓬勃发展呢?

二、什么因素影响着中国连锁药店的业态定位

在上文一般的零售业态分类中,药店只是被认定为“专业店业态”(specialitystore)中的一种。然而笔者认为,药店业态有其特性,它是药品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顾客对于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康复、计生、保健、美丽、健康教育等需求细分后,产生的细分亚态以满足细分需求的。事实上我们知道,消费者选择药店购药的原因与医院比起来,无外乎三条:一是便利、二是便宜、三是可自主选择性多。我们应该对药店的业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不同细分业态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促进药店业态的繁荣和发展。笔者抛砖引玉,对于药店业态进行细分研究,以期引来专家的深入探讨。

导致中国药店业态定位成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人民收入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三大阶级九大阶层。

首先是精英阶级,分为四大阶层:(1)官员阶层、(2)国有或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经理人阶层、(3)知识分子阶层、(4)民营企业主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其次是亚精英阶级,分为三个阶层:(5)国有或集体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6)外资或民营雇佣管理和技术人员、(7)个体工商户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第三个阶级是平民,分为两大阶层:(8)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外资和民营企业工人、 (9)个体农业劳动者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九大社会阶层的出现,伴随着贫富差距的巨大差异和需求的巨大差异和需求的多元化变化,不同阶层对医药健康的需求出现不同层次的需求与分化。广大民众对药店的需求,不再仅仅是10多年前简单的只是购买药物需求。

促使中国药店出现业态分化,定位成型的第二个巨大的原因是十五年来中国连锁飞速发展带来药店间巨大的竞争压力,药店行业可以说是过度竞争。竞争产生重新定位和业态盈利模式细分化。一家连锁药店做齐所有药店业态,想靠通吃一个消费者所有需求和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促进中国药店业态进一步分化成型,清晰定位的第三个推动力是新医改及其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新医改形成的政府财政买单的基层医疗市场,猛烈的冲击着目前连锁药店的经营和定位,促使业态业态的进一步形成。

三、十种药店业态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那么,未来中国药店的业态定位究竟是一个什么状况和趋势呢?笔者经过详细走访各地药店,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现有的药店业态认为,未来中国连锁药店市场的业态定位,无非是以下十种业态,其各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详述于下。

1、标准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也可以叫标准药超、传统药店、标准药店、处方药店。类似于日本的处方药调配药店。

商品结构:药品为主,处方药、otC产品皆有,有些以处方药为主,有些以otC为主,药品占比在90%以上,医保目录内品种齐全。大多具有医保刷卡定点资格。药品品类品种齐全是其特色。

经营方式:药品专业零售。

目标顾客:主要是治疗疾病需求的人群。

服务:以药学服务见长,具有最少一名执业药师。是居民身边的保健药师。主要解决消费者购药需求。以相对中高端顾客为主。

商圈和面积:非居民区商圈、二级及三级医院周边。经营面积在80-150平方米。

发展趋势:这是前景看好值得大力发展的一类药店业态。这类药店一是适应了医保定点的严格管理,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药分业的推行,最有可能拿到社区药房托管这一资格。价格趋势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高价格带。

核心竞争力:必然是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药品齐全。同时这类药店必须快速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到药学服务为中心的转移。

业态趋势:这一药店业态的趋势是讲长期存在下去,也是未来药店的主力业态之一。

2、社区便利店业态药店

业态名称:社区药店、社区便利型药店。便利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生活快消品、日杂品皆有,药品销售占比低于60%以上,非药品品类品种齐全是其产品特色。

经营方式:便利品集客,药品赢利。以方便为主。

目标顾客:社区居民为主、面积写字楼区域的白领一族。

服务:以各种便捷服务、快速服务见长,包括送药上门、代客熬药、延长服务时间、代收各种费用等为主。快捷周到的服务也是其特色之一。

商圈和面积:各种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及写字楼集中的区域,以布点密集,商圈小为特色。经营面积在80平方米以内。

发展趋势:常见慢性病用药、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内药品销售,在这类店内将逐步不成为主流。而适合本社区居民的新的健康、美丽、健康的品类会将慢慢发展起来。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药分业的推行,最有可能拿到社区药房托管这一资格。价格趋势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高价格带。

核心竞争力:必然是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药品齐全。同时这类药店必须快速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到药学服务为中心的转移。

业态趋势:这一药店业态,将迅猛发展,以海王星辰连锁为代表,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物。

3、药诊店业态

业态名称:药诊店、诊所药店、国医馆、坐堂医店等。

商品结构:处方药、和中药饮片、中成药为主。otC药品为辅、配以医疗器械等。中药销售占比高于50%。其中国医馆尤其是中药、高档滋补类参茸产品、养生类产品为特色。

经营方式:具有处方权的坐堂医生处方本店药物为主。

目标顾客:中老年疾病人群、药店附近较大范围的疾病居民为主。

服务:以联络和召集到各地的退休及民间名老中医,通过高水平坐堂医的看病处方,代客煎药和医学指导服务见长,包括送药上门、代客熬药。

商圈和面积:各种商圈,主要集中在次繁华商圈,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1-5公里范围)为特色。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有明确的坐堂诊室。

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已经允许注意坐堂,随着新医改医生多点执业的开禁,下一步必将允许执业医生(西医坐堂)。这类药店建立居民疾病档案,成为居民的家庭保健医生只这也业态的发展趋势。

核心竞争力:坐堂医资源和坐堂医经营资格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业态趋势:这一药店业态的趋势是缓慢增长,主要是医生来源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比如目前国家只允许中医在药店做堂,还不允许西医医生在药店坐堂。

4、药妆店业态

业态名称:药妆店、个人护理品店等。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特殊功能化妆品、日常化妆品、各种个人清洁及护理用品、健美器材。药品销售占比低于40%,药妆品最少占到销售30%以上,药妆品齐全是其特色。

经营方式:药品和一般日化品集客,药妆品和个人护理品赢利。

目标顾客:20-40岁最求美丽的女性为主,他们是高级白领女士、年轻女士族群、大中专学生族群等。

服务:以各种皮肤护理美容咨询、问题皮肤解决咨询讲座和化妆品知识的专业服务见长。

商圈和面积:各种闹市商业区、写字楼、文教区、高档住宅区。经营面积在100-200平方米以内。

发展趋势: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下一个阶段最有前景的药店业态就是药妆店。独特的差异化药妆品类和销售技巧是必须培养的。

核心竞争力:专业美容师护理师是核心竞争力。对问题皮肤的解决、美妆顾问的专业指导和美容指导咨询服务、对药妆产品的把握和销售能力。

业态趋势:这一药店业态是新医改形势下,药店多元化的必然选择,是新兴最有前景的药店业态模式,值得关注和大力发展。

5、健康大卖场业态(健康广场)

业态名称:平价药品超市、平价健康大卖场、大健康型药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处方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各种个人护理及生活类快消品,药品销售占比高于60%,保健品和便携式家用器械是其特征。产品品类齐全,SKU在8000-12000个之间。

经营方式:依靠大健康概念和消费者健康管理的相关服务争取顾客,以药学的关联销售、健康产品体验等为特征。

目标顾客:中老年顾客为主。城市社区居民为主。

服务:产品种类多,可选择性强、有药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医师为患者提供顾问式服务。健康讲座吸引顾客。

商圈和面积:各种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为特色。经营面积在800-1500平方米。

发展趋势:大健康管理、居民的家庭保健顾问、疾病康复的指导医生。

核心竞争力:药师、医师、营养师的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健康康复保健指导是其核心竞争力。

业态趋势:这一业态模式,是早期平价药品超市转型的必然,所谓“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诊所,健康到药店”,就是到这一类型的药店的前景所在,当然随着居民对健康需求的增强,健康大卖场也是有前景的药店业态模式之一。

6、医保定点店业态

业态名称:医保店、医保定点店、处方药调配药店。

商品结构:各种基药目录、医保目录内药品、处方药、其他药品。无非药品。

经营方式:依靠城市居民的医保刷卡消费来经营

目标顾客:中老年顾客为主。城市企事业单位职工、公务员、社区参保居民为主。治疗人群为主。

服务:刷卡的便利,药学服务见长。

商圈和面积:各种高密度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为特色。经营面积在100-200平方米。

发展趋势:专业药店,承接以后医药分开后的处方药调配。

核心竞争力:获得医保定点资格的政府公关能力,遵守医保刷卡规定和高水平药学服务。

业态趋势:其所以把医保定点药店专门提出来说,是因为在中国医保定点药店管理不规范,准入资格也不规范,盈利模式是靠医保刷卡的不规范,随着市区卫生中心和市区卫生站的发展壮大,尤其是数量增多以后,居民看病的方便性也解决了,医保定点药店也就寿终正寝了,笔者预测最终国家会取消医保定点药店,或者严令非药品在这样的药店销售。2010年12月,云南昆明就准备把非药品赶出医保定点药店。

7、超市店中店业态

业态名称:店中店、参茸专卖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药妆品、化妆品、保健品、各类参茸等滋补品。产品的档次一般就高。化妆品和保健品类占到50%以上的营业额。

经营方式:商超集客,高端医药产品卖货盈利。

目标顾客:全城光顾该商超的18-50岁的顾客。没有忠诚度。

服务:以促销活动吸引商超的顾客群为主。

商圈和面积:商超的顾客群体,因此商圈非常大,有些接近全城。面积100-200平方米。

发展趋势:以后几乎每个商超都有一个店中店。

核心竞争力:独特的吸引消费者的品类。

业态趋势:这一业态的关键是借力商超的人流量,同时构成品类的差异化,但由于租金的超高,会向着高档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不会是卖药的主战场了。

8、炒作型产品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广播广告药品店、报纸广告产品店等。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特殊功能化妆品、日常化妆品、食字号、医疗器械、消字号产品、民族药。健美器材。短期炒作型产品最少占到销售40%以上。

经营方式:通过当地的广播热线和大规模广告热线运作引导顾客进店按照流程消费,通过当地大篇幅平面媒体广告,炒作一些药品和非药品。吸引顾客按照流程服药。

目标顾客:35-65岁的慢性疾病或者。

服务:广播热线、广播讲座、地面热线咨询、大幅度买赠活动。

商圈和面积:一个城区或者全城交通方便地点,也有选择在车站和商超内的药店。经营面积在200-500平方米以内。

核心竞争力:不断寻找有效的各类产品。进行全面包装和炒作;垄断和具有媒体资源;具有广播热线医生的资源。

业态趋势:这是一个畸形的药店业态模式,国家慢慢会规范这类产品的广告行为。这类产品会越来越少,这样的药店业态也就最后会消失。

9、专科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糖尿病专科药店、肝胆病专科药店、肿瘤专科药店、个人护理品店专业店等等等等。

商品结构:某类疾病药品齐全,配以该类疾病的保健治疗预防用的保健品、食品、外用药、器械等。

经营方式:以专科药齐全吸引较大商圈顾客光顾的方式来经营。按照疗程和大包装,以会员制方式盈利。

目标顾客:慢性疾病的患者为主要人群。

服务:以各种专科疾病医学和药学指导为基本服务。以关怀消费者为突破口。

商圈和面积:交通便利的地方。各种闹市商业区、写字楼。经营面积在150平方米左右。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刻,联合用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该类药店有一定的需求和发展。药店应该有效利用专科的专业特点,联合专科医生进行专科疾病的指导和培训互动。

核心竞争力:专科产品的独特优势。以专业人士指导该类疾病的治疗、联合用药、康复指导见长。

业态趋势:专科药店业态是有前景的药店业态模式,是药店差异化的需求,也是药店和其它零售业态区别的关键,因为专业,才有价值。笔者看好这一药店业态。

10、网上药店业态

属于无店铺药店,目前崇尚1+n模式,一个落地旗舰店,其余为当地的加盟店。另一种网上药店是各连锁药店的销售补充。

业态名称:网上药店。

商品结构:高档otC药品、特殊功能化妆品、保健品、健美器材。一般都推荐价格最贵的商品。

经营方式:呼叫中心和接线生服务,线下就进药店配送模式。

目标顾客:特忙性白领人士、远程顾客、夜间紧急需求顾客。

服务:网络相关服务,送货上门服务。

商圈和面积:无需地面传统意义上的商圈,全程都是的商圈内顾客。

发展趋势:由于地面交通的拥塞,步行的不便,以及网络一族的发展,中国已有4.3亿网民,购药需求逐步在网络上形成。市场必将稳步增大。

核心竞争力:独特的产品群,快速配送的能力、电子商务的快捷配送模式。

业态趋势:触网是未来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网络一代的成长,令之类药店业态会快速增长,但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篇7

我国零售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的零售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进入流通领域的经济成分,还是市场供求关系,与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有很大不同。我国国有商业和集体商业占统治地位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零售业的所有制结构、经营方式、经营业态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竞争愈演愈烈。零售业要获得投资利益,不但要研究现实的供求关系,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影响未来销售业绩的整体营销环境,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

1、世界经济一体化将更加深化,外资商业将逐步进入中国。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将日益提高,原先对零售业采取保护的措施将会逐步取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必将吸引跨国零售企业来分享这块蛋糕,与国内的商家进行竞争。目前,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斯玛特、好又多、万客隆等知名国际零售商均已抢摊并且要在中国大陆发展更多的连锁店,我国的零售业已经受到了外商零售企业的强有力挑战。因此,研究外商零售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战略和策略,对我国的一些大型零售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商品消费、生活方式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更多的国外品牌、商品、服务将进入我国消费群。对外开放的结果之一是外商零售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进入我国的零售业,国外特别的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中国,国外商品的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也将逐步得到体现。更令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追求品牌,学会享受,讲究档次,注重氛围。所有这些变化,对我国的零售业也产生了不小的震动,那就是出现了消费者的分流0(并且是消费水平较高的消费群),对国内的零售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市场份额的流失。从发展的眼光看,我国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倾向于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的消费群,将会随着经济收入和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国内的零售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这种趋势的不断蔓延对企业经营所带来的影响。

3、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并且消费周期短、变化快。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产企业的开发研究能力不断增强,各色各样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消费者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权利;二是消费者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其消费心理、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尚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因此,消费者需要多样化、个性化、短暂化的现象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态势。众所周知,零售企业最不易把握的是消费者需要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消费需要使企业的经营也变得越来越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需要的变化无规律可循。零售企业要使自己经营的商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有自己的市场,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现新的需要、新的商品、新的服务,并及时提供给顾客。

4、国内外的同行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商业的基本竞争的是商品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的竞争,这种竞争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将继续延续下去。但是,现代的商业竞争,将更加重视经营理念、氛围营造、文化品位、售后服务、经营方式、促销手段、公共关系、经营创新等方面的竞争。零售企业之间的这种软件营销环境竞争,比单纯的商品质量、价格、服务的硬件营销环境竞争更能体现经营者“以人为本”的经营意识,同时出成为更有力的竞争利器。

5、零售企业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经营方式、经营业态也将日趋特色化。不同的经营方式、不同的经营业态可以吸引不同的顾客群体,特色化的商品也可以满足特定的顾客。因此,为了争夺有限的顾客,各商家除了传统的顾客无差异化经营方式外,还纷纷推出俱乐部会员制、批量优惠制、电子货币购物卡、物价制、经销制、代销制、进场分成制或进场入门费制等五花八门的新型经营方式。种种迹象表明,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不同的经营业态和提供差异性的商品和服务是零售企业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有力手段。正因为如此,特色化经营已成为各零售企业所必须考虑经营思路之一。

6、营销人才竞争加剧,营销管理与激励机制成为零售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10年前,零售企业无须重视营销,那是因为当时的商品供应还不充分,消费者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10年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品供过于求,商家比比皆是,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也越来越难,零售企业对营销人才的使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尤其要具备口才、文才、开拓、创新、策划、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而这样的人才恰恰比较少,因而造成零售企业间争相引进营销人才,或者通过一定方式培养得力的采购员、营业员、市场推广员,以开辟市场,扩大市场。同时,零售企业为了更好地激励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在营销管理上将会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措施,使营销人员能从企业的发展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会有强大的动力。

零售企业的营销对策

针对零售业营销环境的变化,每个零售企业都必须细细探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零售企业,若要在与国内外商家的激烈竞争中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营销对策:

1、零售企业对本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市场类型)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尤其是企业的决策者。由于零售业基本属于纯粹的竞争行业,不能以传统的老思路来经营商业,而应有思维模式的转变:即要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下解放出来,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分析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商业运作。面对已发生剧烈变化的营销环境,用一种新的思维去认识它、利用它、改变它,就会在聚变中获得新生,即要用一种机制灵活的、勇于竞争的、紧跟消费者需要变化的、在变化中求发展的思路来经营商业,我们就可以将市场机会转化为商业利润和社会财富。

2、零售企业在进入某个商品领域或服务领域前对商品或项目应有深入、详细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内容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内外的市场供求关系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趋势、价格的需求弹性等。肯德基每建一个新的连锁店,都要对该城市的人口规模、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流动人口、辐射范围进行调查,在确信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会在某一个城市的某一个地段开出一家门店来。因此,要想在竞争十分激烈的零售业中获得投资利润,对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营销环境进行摸底调查、分析判断是十分必要的。

3、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或服务应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目标市场。确定目标市场的根据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消费群的大小。个性化需求表明目标市场的定位应有一定的差异性。而目标市场中最重要的消费群是20―40岁的中青年,他们是整个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要更多的考虑这些顾客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要根据2/8原则来分析整体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只有零售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商品服务定位、企业形象定位正确,才能赢得忠诚的目标顾客。

4、零售企业要有整体营销观念。零售企业要使得自己经营的商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就应该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参与供应商的商品设计(包括使用材料,商品结构、商品性能商品包装等),还应该策划和设计:如何进行有效促销?如何与媒体打交道?选择什么样的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如何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如何收集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又怎样把消费需求信息反映给供应商?怎样使得销售过程充满“爱心、亲情”?怎样显示商品和服务的品牌和文化底蕴?因此,整体营销观念应充分体现在售前、售中、售后的各项商业活动中。为提高企业的独特风格,零售企业应创立自己的商业品牌和企业文化。零售企业的整体营销观念要求企业的决策者、营销者、营业员以及企业各类人员,对营销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策划和全员的服务跟踪。惟有如此,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才能够为消费者所接受。

5、零售企业应建立一套营销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营销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为了理顺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理顺关系的目的是明确各自的职责,使商品采购(质量和时间)、商品销售、售后服务之间形成相互牵制关系,以便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要建立客户(顾客)档案,注重客户关系管理,留住老客户,开辟新客户。讲究公关礼仪,提升企业形象。加强营销网络(采购点、销售网点)和营销管理制度建设,并切实加以实施。对营销员(市场推广员)应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如送到高校进修或派往国内外知名企业调研或职务和工资的晋升与营销业绩挂钩以调动营销员(营业员、市场推广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6、采取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营销环境日趋复杂的零售业,在具体的经营上应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

①应根据客户需要,定制或定购商品,实行个性化营销。

②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策略,向消费者提供原始化的绿色商品和服务。

③营销理念创新。创新是竞争的强有力武器,在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上可以和别人做同样的事,但要做得比别人更好,以体现与众不同;也可以和别人做不同的事,提供独占性的价值,以体现别人没有,只有我有,以此来吸引更多顾客,提高劳动效率。

④跟随策略。中小零售企业与大型零售企业在实力上无法与之抗衡。但跟随大型企业、品牌企业的营销策略,不失为中小零售企业一种行之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的办法。

⑤网络化营销策略。网络化营销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销售网点的扩张,在空间上拓展市场,同时加强营销机构的联网管理;二是指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业务的拓展,方便顾客挑选。

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篇8

但是,2008年各季度的增幅极不平稳:一季度同比增长20%至30%,二季度维持在20%左右,三季度普遍滑落至10%,到四季度一般维持在0%至5%。金融危机给连锁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快速发展与调整的契机。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1999亿元,同比增长18.4%,是“连锁百强”统计以来首次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的增幅,且销售规模增幅继续放缓(2003年至2007年:45%、39%、42%、25%、21%)。而“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775个,同比增长10.6%,是10年来增幅最低的一年。

从业态情况看,得益于快速消费品的刚性需求,食品零售企业保持稳定增长,并以55家入围数构成“连锁百强”的主体,其中以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为代表的13家外资企业的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凸显;百货企业面临下半年经济回落、市场不振的压力,通过加大促销力度、及时调整商品结构等措施,依然保持了较好的业绩,以10%的门店增幅带来21%的销售增长;家电、家居建材连锁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为严峻,家电企业2008年销售增幅和店铺增幅分别为7.1%和10.8%,家居建材企业分别为8.7%和14.1%,销售增长明显低于店铺增长。从区域分布看,二、三线城市的销售增幅快于一线城市的情况较为普遍;有15家百强企业的销售增幅超过30%,其中8家总部在二、三线城市,另有5家为海外品牌。

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迅速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得益于条形码的开发和应用,得益于销售时点系统、电子转账作业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等的发展。日本的连锁店在总部(本部)与各连锁分店、物流配送中心之间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使庞大的连锁店网络得以高效运作等等,可以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连锁经营手段将更趋现代化和电子化。

连锁经营竞争将表现为:集约式的价值竞争取代粗放式的价格竞争,开放式竞争将进一步取代封闭式竞争,流通领域提供商品和营销技术服务将在相互依赖中产生,国内流通竞争将进一步体现出全球性的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多种竞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公开式竞争;信息武装下的专业化连锁企业竞争将取代传统式综合化竞争。商业街的建设、改造将成为大城市增强城市竞争力、走向国际化的举措之一,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商业街将出现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采购的现象。布局合理、网点多的商业街将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对象,进而引入连锁经营管理的理念。在零售业态竞争发展中,以经营鲜活商品、食品等为主的中型超级市场、便利店,将伴随消费者需求的改变,成为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购物好去处,并进一步与大型综合超市和部分餐饮业形成竞争态势。

另外,各种商品的大型专业店将呈现更大的发展,并与百货店形成既竞争又介入的关系。连锁经营企业强强联合,跨区域、跨省间的合并、兼并等将不断出现,我国将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内资连锁大企业,并与外资合资企业形成更加明显的对抗局面。

本研究咨询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全国及海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国内连锁经营发展的大量数据和资料,结合对连锁经营企业和研究单位的实地调查走访,对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规律、国内外连锁经营的发展情况、发展前景作了详尽的分析说明。连锁经营模式在零售、餐饮和服务三个行业的具体应用部分是本报告的重点之一,其中,零售行业是连锁经营应用最为成熟的行业,餐饮业特许经营的发展也不可小视,服务业的连锁经营作为连锁经营最新的拓展领域,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本报告结合了我国连锁经营、零售商业方面的政策,并对国家连锁经营模式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研判,是连锁企业和研究单位准确了解目前连锁经营发展动态,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资料,将对我国各类连锁企业构建竞争力,克服经营风险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录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章中国零售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中国零售业发展概况

一、零售业态定义

二、零售业态分类和基本特点

三、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

第二节我国商业零售业发展分析

一、2009年上半年零售行业发展态势

二、2008-2009年中国零售业发展态势

三、我国商业零售业发展存在问题

四、我国商业零售业发展策略

第三节零售业市场竞争分析

一、中国零售民企竞争发展状况

二、本土零售企业优劣势分析

三、中国零售业竞争格局

四、2009年中国区域零售业竞争格局

五、我国零售业竞争战略

第四节零售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零售业公司品牌化趋势

二、零售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零售业发展趋向分析

第二章中国连锁经营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连锁经营发展概况

一、连锁经营定义

二、连锁经营发展历程

三、连锁经营特点

四、连锁经营条件分析

五、连锁经营分类

第二节中国连锁经营分析

一、连锁经营困惑分析

二、创业者加盟连锁困惑分析

三、中国连锁经营沿革情况

四、连锁经营市场机会分析

五、连锁经营基本内容

六、连锁经营“四化”管理

七、连锁经营特征

八、连锁经营条件

九、中国连锁经营现状

十、2009年中国连锁业发展趋向

第三节中国连锁经营人才策略分析

一、连锁经营人才状况分析

二、连锁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三、连锁企业人才战略

第三章连锁经营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2009年行业发展分析

一、2009年连锁行业总量扩张速率分析

二、2009年连锁行业结构变化和特点分析

第二节2009年连锁行业发展分析

一、2009年行业总量变化及速率预测分析

二、行业结构变化趋势

第三节中国商业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商业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商业连锁经营的对策和措施

第四节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二、按业态情况分析

三、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析

四、各地区状况分析

五、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集团(企业)状况

第四章连锁超经营业态发展分析

第一节连锁超市经营业发展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连锁百货业发展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三节家电业的连锁经营市场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四节餐饮业的连锁经营市场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五节医药的连锁经营市场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六节图书零售连锁经营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七节美容化妆品连锁经营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八节建材连锁经营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九节酒店连锁经营发展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行业竞争格局

第五章连锁经营行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国外连锁经营在华竞争状况

一、国外连锁经营在华发展问题

二、国外连锁经营在华发展状况

三、本土与国外连锁经营竞争状况

第二节中国连锁经营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一、目前市场上的参与者之间的竞争

二、有威胁的替代行业现状

三、具有进入可能性或进入中的新参与者

四、上游供应商、参与者与下游客户的关系

第三节2008-2009年中国连锁经营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

一、2008年连锁经营市场竞争情况分析

二、2009年连锁经营市场竞争形势分析

三、2008-2009年集中度分析及预测

四、2008-2009年Swot分析及预测

五、2008-2009年进入退出状况分析及预测

六、2008-2009年生命周期分析及预测

第六章连锁经营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连锁经营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2009年连锁经营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2009年连锁经营主要潜力项目分析

三、现有连锁经营竞争策略分析

四、连锁经营潜力项目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项目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连锁经营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连锁经营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后连锁经营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三、2009-2012年我国连锁经营市场竞争趋势

四、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六、2009-2012年连锁经营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七章重点连锁经营企业分析

第一节超市连锁主要竞争企业

一、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二、华润集团—华润创业有限公司

三、家世界

第二节百货业连锁主要竞争企业

一、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百盛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节家电连锁业主要竞争企业

一、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

二、苏宁电器

第四节餐饮连锁主要竞争企业

一、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

二、上海锦江国际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节医药连锁主要竞争企业

一、深圳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

二、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第三部分行业前景预测

第八章连锁经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连锁经营行业前景分析

一、未来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展望

二、中国连锁经营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三、2009年我国连锁经营产业发展趋势

四、2009年中国连锁经营市场发展预测

五、2009-2012年连锁经营发展方向探讨

六、2008-2011年连锁经营市场规模预测

第二节2009-2012年连锁经营市场趋势分析

一、2008-2009年连锁经营市场趋势总结

二、2009-2012年连锁经营发展趋势分析

三、2009-2012年连锁经营市场发展空间

四、2009-2012年连锁经营产业政策趋向

五、2009-2012年连锁经营价格走势分析

第三节2009-2012年连锁经营市场预测

一、2009-2012年连锁经营市场结构预测

二、2009-2012年连锁经营市场需求前景

三、2009-2012年连锁经营市场价格预测

四、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集中度预测

第四部分投资战略研究

第九章连锁经营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2008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08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二、2008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08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08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08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08年外商投资情况

第二节2009年上半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09年上半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二、2009年上半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09年上半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09年上半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09年上半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09年上半年外商投资情况

第十章连锁经营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8-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二、2009-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三、2009-2012年投资趋势及其影响预测

第二节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2009年连锁经营行业政策环境

二、2009年国内宏观政策对其影响

三、2009年行业产业政策对其影响

第三节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社会环境发展现状

二、2009年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三、2009-2012年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十一章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08-2009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趋势预测

四、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的投资方向

五、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的建议

六、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分析

第二节影响连锁经营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09-2012年影响连锁经营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09-2012年影响连锁经营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09-2012年影响连锁经营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09-2012年我国连锁经营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09-2012年我国连锁经营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三节连锁经营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09-2012年连锁经营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二章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连锁经营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业务组合战略

三、区域战略规划

四、产业战略规划

五、营销品牌战略

六、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对连锁经营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连锁经营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连锁经营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连锁经营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连锁经营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一、2008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战略

二、2009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战略

三、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战略

四、2009-2012年细分行业投资战略

图表目录

图表:服务业三种类型的营销

图表:西方连锁商店的兴起

图表:顾客在超市选购商品时最看重的因素

图表:影响顾客光顾超市的因素

图表:顾客判断超市价位的依据

图表:顾客对卖场人员服务的需求情况

图表:顾客对超市叫卖和促销员推销商品的看法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满意度验证性因子分析

图表:综合超市消费者满意度测量模型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满意度pLS模型系数与结构变量的平均分值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满意度影响要素重要性与企业表现二维平面图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价对格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品牌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店内商品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购物环境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人员服务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结账过程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售后服务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商店政策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商店设施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购物便利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忠诚度调查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对内外资超市比较

图表:中外连锁超市毛利率对比

图表:中外食品超市平均利率对比

图表:中外大型超市平均利率对比

图表:中外连锁超市长期负债/中资产对比

图表:中外连锁超市短期负债/总资产对比

图表:中外连锁超市长短期负债/总资产对比

图表:2008-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图表:2009年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类别零售额同比增长

图表:2009年上半年预增零售上市公司

图表:2009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图表:200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

图表:2008-2009年零售业数据预测与估值

图表:家乐福发展历程图

图表:家乐福在中国发展情况

图表:2008-2009年5月Cpi、ppi涨幅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5月全国70大中城市房价涨幅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5月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9年上半年GDp累计增速

图表:2009年6月Cpi增速情况

图表:2009年上半年货币供应量情况

图表:2009年上半年投资、消费及出口增长情况

图表:2009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图表:2009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分析

图表: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价格指标

图表: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长指标

图表: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外贸指标

图表: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金融指标

图表:1995-2009年6月我国Cpi走势图

图表:1995-2009年6月我国ppi走势图

图表:1991-2009年上半年GDp增长趋势

图表:2008-2009年6月Cpi&ppi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上半年银行新增信贷走势

图表:2008-2009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增幅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上半年外储余额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上半年FDi趋势图

图表:2008-2009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幅走势

图表:2008-2009年上半年我国主要税种同比增幅

图表:2008-2009年7月我国财政收入同比、环比增长速度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7月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8-2009年7月Cpi、ppi涨幅走势图

图表:2009年7月工业增加值增幅走势

图表:2008-2009年7月房价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7月银行新增信贷走势

图表:2008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2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6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7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10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2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6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3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6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2月各行业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3月各行业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4月各行业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5月各行业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6月各行业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2月各地区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3月各地区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4月各地区城镇投资情况

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篇9

连锁规模扩大

调查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总计实现销售额5008亿元,比2003年百强企业销售总额3580亿元增长39.9%,企业同比增长33%;门店总数达到30440个,比上年百强的20424个增长了49%,企业同比增长28%;营业总面积达2580万平方米,比上年的1907万平方米增长35%;员工人数81万人,比上年的64万人增长了27%。

从统计结果看,第100名的销售额为4.86亿元,比去年第100位的4.07亿元增长了19%,百强企业的平均规模有较大的增长,企业平均销售规模为49.9亿元,平均拥有店铺数304家(包括直营和加盟)。

连锁经营向更多业态发展是2004年连锁经营发展的重要趋势。除了传统的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业态外,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采用连锁经营,在服装、玩具、办公用品等领域,都出现了新兴的连锁企业,这也将是一个新的市场空间。同时,在同一业态中,很多企业也在尝试差异化的路线。如在超市业态中,出现了生鲜超市、个人护理用品超市等。另外,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便利店仍然是连锁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2001到2003年,可以说是连锁企业的“跑马圈地”年,3年中企业店铺数量增幅大大高于销售额增幅,但由于店铺增长过快,导致竞争加剧,加之企业管理基础不牢固,一些企业管理水平在快速扩张中下降,造成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与企业的发展规模不匹配。但报告分析显示,在2004年,这种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企业销售额的增幅与店铺数量增幅基本保持一致。

分析显示,2004年,直接开店仍是连锁企业扩大规模的最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并购重组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如:联华收购石家庄万利福、百安居收购普马部分店铺、物美收购天津大荣等案例。另外,特许加盟、自愿连锁也是重要的手段。

外资三分天下

从2004年百强企业零售额所有制比例看,国有、民营、外资分别是45%、32%、23%,但外资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增长了7个百分点,民营和国有则有相应下降。从店铺数量占比情况看,也有类似的趋势。从地区上看,外资企业不仅仅停留在一级城市,而且在二级城市、西部地区都有明显的扩张。在业态方面,大卖场、折扣店、便利店等多业态并进。

报告同时对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与内资企业相比,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除了强大的资金后盾和健全的管理体系外,特别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是专注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如大多数外资零售企业的业态都相对单一,专门在某一领域发展。如果有不同业态,或者近似程度高(如仓库会员店和大卖场),或者以独立的公司运作(如家乐福的大卖场、折扣店和生鲜超市)。专注使外资企业的管理更专业,运营效率更高,个性化的需求更突出。

当然,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发展过程看,也可以找到他们一些不足的方面。如:企业发展过多依赖于完整的体系。而面对中国广大而不平均的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完整的体系基础还不够,或者条件还不成熟,这时外资企业就会显得无所适从。相反一些具有区域优势的内资企业,却能够在某一区域内大展身手。

还有,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策略和步伐受总部的影响很大,总公司效益的好坏、决策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在华经营的情况。如八百伴、天津大荣等在国内的发展都间接受到了总部不景气的影响。一些企业的高层人事的调整,也将影响到扩张的节奏。

另外,本地化仍然是外资零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在进入某一市场前,外资企业都进行了详细的市调,但具体适应还需要一个过程。如一些会员制企业的歇业就是印证。

对于未来外资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报告分析认为,从投资方向看,大卖场、大型专业店(家居等)、便利店是外资的投资重点,同时外资也很关注差异化的市场。从外资构成看,需关注台资企业和北美企业。在33家主要的外资企业中,台资企业有6家,销售额占33家的25%。北美的一些大型零售企业也对在华投资表现兴趣,近期将会有企业进入。从扩张方式上看,并购将是主旋律。包括外资间的合作和外资对本地企业的并购。

另外一个趋势是,同一外资集团向多业态发展,全方位占领市场。如家乐福的大卖场、折扣店、生鲜超市等,台湾顶新的乐购与全家便利店,台湾润泰集团的大润发与喜事多便利店等。

报告分析认为,到目前为止,很多实力强大的外资零售企业还未进入中国,随着以后的大规模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会更激烈,国内企业能否赢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取长补短,发挥好自身优势,而不是退缩或盲目扩张。

2005连锁预言

分析年度调查统计的数字,报告认为,2005年行业发展将有以下趋势:

从业态发展看,大卖场、便利店、专业店将是竞争的热点。

从地区发展看,区域优势企业将有更明显的发展。从全社会看,分销体系和政策环境仍然与大规模跨地区发展不相匹配,企业的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的边际成本在扩张中增加。与全国扩张的企业不同,区域优势企业在一个地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管理精细,机制灵活,相对于全国发展的企业而言,有很多优势,2005年这些企业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2004年部分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发展情况

从发展手段看,创新成为企业发展致胜关键。主要包括发展模式创新(在特许经营得到基本认识和实践后,开始实践自愿连锁等发展模式)、机制创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传统节日营销、自有品牌开发)等。同时,先进技术和理念在连锁经营中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如人事管理中(绩效考核、执行力)、商品管理中(品类管理、自有品牌、货架陈列技术、全过程商品管理)、店铺开拓(地理信息系统)、配送和物流(交叉库存、及时化物流、地理导航、RFiD)等。

从发展目标看,企业逐步从追求速度向差异化转变。

新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篇10

本文以财务战略理论为基础,以深圳证券交易所所属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的“巨潮咨讯网”与“中国上市公司信息网”所列示的65家零售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全国乃至世界的角度对零售业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战略进行研究。

财务战略环境分析

企业财务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只有和外部环境相适应,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为了使零售业上市公司确定的财务战略切合实际,必须对零售业上市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作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在经历了软着陆之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坚定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具体指标和数字见表),GDp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左右,而扣除物价因素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则一直保持在10%以上。而且,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到2001年这一比重已经接近40%。但是与零售业比较发达的美国相比,差距依然非常明显: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在60%以上。这也说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仍有相当大的空间和潜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快于GDp增长的速度。因此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基本上处于比较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整体上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近几年来基本上呈现加速上升的势头,居民储蓄也在不断增加,消费品购买力大大提高。这对零售业上市公司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行业环境分析。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零售业是进入门槛最低,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在中国加入wto后,零售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根据我国与世贸组织有关成员国达成的协议,入世后我国零售服务业将按下列时间表(见表)对外逐步开放:一是自中国入世后一年内,外国零售服务提供者仅限以合资企业形式在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和6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和青岛)提供服务;二是入世后两年内,将向合资零售企业开放所有省会城市及重庆和宁波,外资可在合资零售企业中占有多数股权,允许外国零售服务提供者从事除图书、报纸、杂志、药品、农药、农膜和成品油外所有产品的零售。三是中国入世后三年内,取消所有限制。但其中化肥将在入世后5年内取消限制。目前,国际上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已经进入了中国,并且加快了在华扩张的速度,争夺中国的零售市场,对国内的零售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可以预见,随着3年零售服务业全面放开的临近,国内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企业之间,外资零售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际兼并浪潮在传统的零售业领域表现突出。如:著名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超市集团近年就以并购形式先后收购了德国、英国和日本的一些连锁零售企业,增强了实力,拓展了市场。法国两大著名连锁超市集团家乐福和普洛莫代斯宣布了其合作计划,组成世界上仅次于沃尔玛集团的第二大连锁超市。显然,以收购的形式进行国际扩张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零售业巨头收购兼并的重要目标。除了外资收购,我国国内零售企业大范围的联合、并购活动也非常频繁,尤其出现了很多跨区域布网点、合作、兼并的案例,如:华联超市2002年与上海阳普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华联超市(苏中)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出资9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90%;与连云港利和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华联超市(连云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出资940万元,占94%;与蚌埠华联商厦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华联超市(蚌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出资900万元,占90%。截止到目前,华联超市拥有超市网点近千家。这表明我国零售业的产业集中度有越来越高的趋势,这对我国零售企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多业态经营成为零售业发展的潮流。传统的以百货为主的单一的零售业已越来越难以生存,多业态经营已成为国际零售业发展的潮流。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已经基本完成,连锁超市和卖场业态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购物中心、无店铺零售等业态也方兴未艾,国际上排名靠前的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全部都是以连锁超市、卖场、购物中心等形式存在。目前百货业态在我国零售企业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衰退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一些曾经雄踞各地乃至全国零售业前列的企业如上海九百、济南百货、昆明百货、鄂武商等目前却陷入了负增长的困境。与传统百货业态相比,我国的连锁超市零售业态呈现出超速发展的态势。如2001年我国连锁超市中的百强企业(如北京华联、华联超市、友谊股份、合肥百货等)其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4.3%,比200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增幅高达48.3%。这些企业近年来由于采取多业态发展战略,销售规模逐年扩大,拥有门店数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政府为零售业的多业态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相关部门明确表示,今后要大力推广连锁经营这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确定连锁经营在商业和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使连锁经营销售额、连锁企业店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十五”末期,计划全国连锁企业店铺数发展到10万个,销售额7000亿元,年递增约35%,占社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左右,争取培育5-1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为扶持我国连锁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还计划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国家经贸委将把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连锁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列入国债贴息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各级流通主管部门也将对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扶持,重点支持效益好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增资扩股、股票上市等途径募集社会资金,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资产重组、划拨等多种方式鼓励改造工业企业的闲置厂房、设备和批发、储运企业的仓储设施,发展商品配送中心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同意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跨区域的连锁经营企业,实行统一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由省级财政部门及时制定妥善的财政利益转移办法。此外,一些相关部门也提出了支持连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因此,我国零售业多业态经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所处的状况各不相同。但就整体而言,其发展现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经营业绩出现分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计划管理的进一步放开和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百货行业步入了微利时代,尤其是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的迅猛发展,使得百货行业销售和利润出现大幅下滑。面对这种形势,有的零售业上市公司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应对;有的

则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由此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分化,且业绩分化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从一些大公司的业绩报表中可以看出:①主业由传统百货向连锁超市转型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明显。友谊股份、华联超市、大商集团、北京华联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00年分别增长31%、90.67%、45.86%、27.50%;净利润分别增长29.32%、75.17%、5.15%和45.26%;每股收益分别为0.29元、0.33元、0.33元和0.36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40%、20.49%、7.20%和8.26%。②传统百货龙头企业由于单店经营,经营业绩仍然难有起色。如上海一百2001年每股收益为0.12元,净资产收益率为4.22%;王府井每股收益为0.06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60%;鄂武商每股收益为-0.19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0.07%。连锁龙头企业与百货龙头企业经营业绩的巨大反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品零售市场的客观发展规律。③一批零售业上市公司主业难以为继,如St昆百大、St海泰、St成百、济南百货、天龙集团、民族集团、东百集团、上海九百、秋林集团、pt郑百文等等。

多业经营难有效果。近几年,鉴于传统百货经营很难有较大的发展,零售业上市公司纷纷向电子信息、房地产、医药、旅游饭店等行业进行投资,但由于缺乏人才,不懂技术,管理水平低等多种因素,投入多,收益少,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从2001年年报披露信息看,很多零售业上市公司多种经营的投入与产出难以匹配。比较典型的公司有北京城乡,两年多来对北京北航城乡、北京大用软件有限公司和北京景山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高科技公司投资超过2亿元,但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几乎完全来源于商品销售。

资产重组步伐加快。2001年有15家零售业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占零售业上市公司总数的23%。其中有部分上市公司已无力经营,惟有通过资产重组,才能使之生存下去。因此,零售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特别是股东更替型资产重组有加快趋势,如St海泰、中商股份、青岛东方、杭州解百、长百集团、St昆百大、天龙集团、东百集团、豫园商城、济南百货、pt郑百文等。至目前,已经有一些上市公司重组成功,如东百集团、pt郑百文等。可以预计,随着主业经营日益艰难,尤其是亏损企业家数的增加,控股权转移型重组仍将是零售业资产重组的主要形式之一。

财务战略选择

通过对零售业上市公司所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以及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零售业上市公司目前处在比较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但是,面对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产业集中程度越来越高、多业态经营成为零售业发展潮流等行业环境,零售业上市公司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因此,有必要根据上市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所处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潜能等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基于上述考虑,可以将65家零售业上市公司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主业已发生实质性转型,业绩快速增长的上市公司,如北京华联、友谊股份、华联超市等;二是主业平稳发展,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如益民百货、南京百货、南京中商等;三是主业萎缩,业绩出现大幅度滑坡的上市公司,如秋林集团、上海九百、烟台发展、兰州民百等。对这三种类型的上市公司应分别采取快速扩张财务战略、稳健财务战略和紧缩财务战略。

快速扩张财务战略。快速扩张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这种财务战略的特征是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第一种类型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由于主业已向连锁超市等多业态方向转型,公司扩张速度加快,对资金的需求增大,在财务上必须采取快速扩张财务战略。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上市公司需要在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大量筹措外部资金,是为了弥补内部积累相对于企业扩张需要的不足;更多地利用负债而不是股权筹资,是因为负债筹资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使企业获得较高收益,避免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当然,负债筹资是有限度的。

由于我国连锁零售上市公司近几年处于高速扩张期,资金需求非常旺盛,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常常居高不下,财务风险很大,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美国凯玛特、日本大荣、中国福建华榕等悲剧的发生。为此,企业应注意控制负债的规模和比例,注意控制经营过程中的费用开支,在确保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稳健财务战略。稳健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这种财务战略的主要特征是低负债、高收益、中分配。第二种类型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由于处在企业发展成熟期,主业发展平稳,业绩保持相对稳定,为了保持这一稳定发展态势,应采用稳健财务战略。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上市公司应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益为宗旨,努力增收节支,在保证主业平稳发展的同时,实现业绩的稳中有升。为了实现稳健发展,在股利分配政策上,可以采取留存一部分,分配一部分的股利分配政策。既满足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要求,又保证一定的利润积累,并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适度负债经营。考虑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零售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必将对国内零售业形成巨大冲击这一事实,此种类型的上市公司在实行稳健财务战略的同时,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适时转入快速扩张财务战略,以适应零售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紧缩财务战略。紧缩财务战略是指以避免出现财务危机,求得生存和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这种财务战略的主要特征是高负债、低收益、不分配。第三种类型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由于有的主营业务萎缩,业绩滑坡;有的已入不敷出,亏损严重。为了维持生存,寻找机会,求得发展,必须采取紧缩财务战略。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上市公司应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努力增加现金流入。通过采取精简机构、收缩战线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将企业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用于企业的主导业务,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于亏损严重,或资不抵债,主业难以维继的零售业上市公司,在采取紧缩财务战略的同时,应想方设法进行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变换主营业务,或实施多业态经营,以彻底扭转不利局面,避免因连续亏损,严重资不抵债而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