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十篇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十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6:55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篇1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046-02

农业环保类专业中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是农业与环境科学的交叉,主要研究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防治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下面针对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对农业环保类专业中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的依据、思路、框架、建设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课程群建设的依据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环境相关理论与实践技术不断更新。作为农业环保类专业,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相比,存在很多劣势,需按照农科类环境专业在区域优势领域发展中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人才需求,对《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实习》、《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进行内容优化,突出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系统教学,培养学生成为当前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路

1.明确课程群建设目的,依据课程间知识点、方法、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结合点,将理论和技能融合成一个面向问题和应用的知识空间,优化课程群教学内容。

课程群建设是以课程群为对象,对课程群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将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因此,课程群建设瞄准专业定位,与行业现状和发展相适应进行长远规划,以本专业生态环境领域人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课程群优化整合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及课程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教学基本条件为保障,培养生态环境领域本科人才能力进行课程群建设。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由浅入深,先基础再综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随教学过程的推进而不断加深递进和拓展延伸,以整体、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环境科学概论和环境监测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夯实学生基本能力把握,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特色课激励学生提高应用素质能力,挖掘环境规划与将管理专业教育课内涵拓宽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体系,突出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体系的教学系统性,优化课程群教学模式。本课程群既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内容,也有实践性强的实验内容,在教学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移到注重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促进学生个性与才能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上来,建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新课程体系,突出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体系的教学系统性。

3.突出课程群实践定位,通过调整实验和实习教学内容,优化实践体系,强化教学过程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重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故突出了课程群的实践定位,通过调整实验内容和优化实验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知识理解提出问题实际操作总结分析实习应用深化学习的路子。

4.以科研带教学,积极指导与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完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中指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合理的农林牧副渔复合生态体系。这突出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课程组老师依据地域特色和科研基础,积极指导与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课程群框架

农业环保类专业中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是农业与环境科学的交叉,主要研究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防治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以宏观层面的农业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强化“农业与环境监测”、“农业环境评价与管理”等基本理论,结合农业、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学和环境管理学相关知识,系统地打造以保障农业环境安全为核心的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教学组织上,加强主干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联结、递进与层级关系,减少重复与交叉的内容。课程群建设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增加教学效率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中的特色办学为目的,通过将相关的课程科学地整合,产生新的课程群,从而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应,强化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方面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包括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实习、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6门课程。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和环境检测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综合特色课,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监测实习课程是本专业的实践基础技能培养必修课。课程整合优化后,将系统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基本技能为着力点,技术应用为主线,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践教学,利用环境监测实验分成模块化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以知识为本位确定教学内容的做法,突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系统性,建立以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位确定教学内容结构的体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本专业课程群建设条件

石河子大学于2003年开设“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并列为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授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固体废弃物、生物等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技术方法,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以及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等内容。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已经积累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体系。2010年环境监测课程被评为校级一类课程。在该课程的推动下,教研室逐步加强和改革环境监测相关课程的建设。2011学年教研室教师所授本科生课程《生态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实习》、《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环境研究法》被评为石河子大学优质课程。因此,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可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应,创办出颇具特色的农业环境教学。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环境相关理论与实践技术不断更新。

五、本专业课程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环境监测课程体系较健全,但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均按照环境专业人才共性能力培养为主,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的相关理论还不够突出和系统,亟待课程系统整改,主要问题有:(1)教师对各课程内容及特点不够熟悉,课程之间知识点重复或脱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配套,未与教学资源与条件有机结合,课程之间不能融会贯通,教学案例与实例启发性及与课程联系性不强。(2)课程组教师单打独斗,谈不上学生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学生由课程学习获得的能力系统连贯性不强,学期分散授课后教师仅强调本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未融合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3)环境监测课程实验和实习内容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优化,但对学生仅注重实验及实习结果,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优化,不能突出学生个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能力提高。(4)学生创新能力仅依靠教师个人指导,没有发挥相关课程及课程组老师的指导优势,忽略了学科及教师优势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局限了学生思维。

因此,本专业应针对环境领域共性职业能力(环境监测技术、环境评价方法)分析的课程群平台设计,课程群建设以“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创新提高”为主线,以“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必修课程作为课程群建设的理论支撑主体,以“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监测实习”为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支撑主体,结合农业环境保护类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能力分析,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要求,选择相关课程,以“环境规划与管理”选修课程为专业方向拓展核心课,从而为基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就业需求,实现岗位需求和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开勇,张凤华,杨乐,等.高等环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探讨[J].石河子大学(高教研究),2007,19(6):20-21.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篇2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遥感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16-02

一、引言

遥感技术是环境、城市、农业、林业、海洋、地质、气象、军事等探测研究的新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许多高校相关专业学习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高光谱遥感、微波遥感、高分辨率影像,以及3S集成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得到更加深入、全面的应用和发展。遥感课程是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体系、原理方法,以及图像分析处理和解译的知识,并且能利用遥感技术解决专业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遥感课程的开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遥感课程的必要性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本科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具备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环境监测与评价、气象观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具有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农业、国土、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科研、管理等工作。因此,要求该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土地规划与制图、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这些都要求学生能有效的利用遥感技术方法,掌握遥感的基本技能,这也使得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遥感课程非常必要。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遥感课程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一)课程部分内容抽象难懂,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遥感课程中遥感原理章节要求学生掌握遥感的物理基础,包括地物的电磁波特性、电磁辐射与地物波谱的基本概念与性质、遥感成像原理等,涉及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及相关定理、概念。一般要求在学习遥感课程前,具备测量学、地图学、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对许多遥感课程涉及的重要知识内容仅限于高中的地理、物理知识水平上,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也仅限于一般的应用,这就使得在理论教学上,需要重新制定适合其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的教学手段

现在许多高校开设的遥感课程,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收,参与度不高。这就需要改革教学手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组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更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另一方面,高校本科生很少参加老师的项目,科研工作仍以研究生为主,调动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可以促进其快速的了解遥感在专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度不够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在培养模式上,往往更注重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对配套的相应技术方法的掌握不重视;同时与本专业教师对遥感技术的掌握及重视程度也密切相关。在实习环节不设计相应的实习,要想单一的从一门遥感课程的学习中获取所需的本领面临很大困难。

四、课程简介

该课程理论课30个学时,实验上机10个学时,共计40学时。教学目标要求掌握遥感的概念、遥感的原理与方法、遥感的技术系统;熟悉遥感数据的特征和应用、不同卫星遥感数据及其影像信息提取的方法;了解遥感信息的应用以及3S(GiS,RS,GpS)技术的集成应用。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并辅以实验课上机操作。考核方法为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成绩、作业、参加讨论次数占30%;期末考试70%,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五、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形式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一般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遥感课程,在内容上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及物体的波谱特性、彩色基本原理、遥感技术系统、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卫星遥感及其影像、遥感图像的分析解译、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技术的应用、高光谱遥感与微波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与3S技术等内容。部分章节内容较深奥,对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来说,缺乏前期的专业知识储备,理解掌握困难,而且在实际中的应用性较小。因此,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将该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弱化了彩色基本原理、摄影成像、扫描成像等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突出遥感应用部分的知识讲解,尤其是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方面,更是增加了许多相应的实例,以案例的形式进行深入的讲解,加深学生对遥感在本专业应用的理解。把3S技术集成应用章节也做为重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前沿性。另外在实验上机环节,将重点放在遥感技术的应用方面,以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与方式改革

在理论教学环节将传统的板书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公式的理解,同时也提高学生兴趣,增加互动。在实验上机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将重点放在遥感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上。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遥感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在课堂上不把遥感软件的基本操作作为重点讲述内容。其次,要多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

(三)考核方式改革

在考核方式上,考核方法为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成绩、作业、参加讨论次数等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笔试占7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课堂上参加小组讨论做汇报的情况,实验上机部分的课程作业为主。在实验课的学习中,要求以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某一方面的应用为内容,完成一份详实的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在考试内容上作出调整,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深奥的概念,不设计相关复杂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以理解为主,根据专业背景增加学生对遥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的掌握。

六、总结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本科生在培养过程中要求掌握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环境监测与评价、气象观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能力,要具有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其必须掌握遥感的基本技能,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规划与制图、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因此,培养单位要重视遥感课程的教学,使其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遥感专业技能,更好的服务于农业资源与与环境专业领域的各项研究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潘竟虎,赵军.高师遥感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01:118-120.

[2]奚秀梅,贺凌云.遥感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设计[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3:110-111.

[3]马丹.农业院校遥感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59-61.

[4]刘秀英,熊建利.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218-219.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篇3

关键词:环境规划建设思路小城镇

abstract:Basedontheenvironmentofsmalltownplanningguidelines,technicalspecifications,thispaperdiscussedthesmalltownplanninglawandtheenvironmentalplanningpurposes,submittedageneralenvironmentalplanningpracticeofthesmalltown,proposedageneralconstructionoftheenvironmentalplanninginordertoensuretheoperability.

Keywords:environmentalplanningconstructionsmalltown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小城镇迅速崛起,而且已具相当的规模。但是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特别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了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在环境污染与小城镇人口急速增长的双重压力下,城镇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小城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低起点的规划建设、无规划无序建设及大中城市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同构”现象是造成这一严峻形势的关键因素。如果对此没有清醒认识,不采取科学规划方法,必然对小城镇发展乃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目的

小城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是以镇域农村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环境规划的目的在于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止资源破坏,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可以协调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对乡镇环境的宏观控制和管理,解决好乡镇企业与城镇环境污染的问题,保护农林牧渔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促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小城镇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3小城镇环境规划的一般规范

(1)总论

说明规划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时限、技术路线、规划重点等。

(2)基本概况

①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②城镇社会经济及建设总体规划。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①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③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④固体废弃物与声环境调查与评价。对规划区内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在调查基础上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说明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实现规划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4)环境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①指标体系(见表1);②近期目标(近期目标年限可按5年考虑);③中远期目标(中远期目标年限可按10—20年考虑)。

(5)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状况与使用功能、可能具有的功能,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分导分治的原则,结合小城镇总体规划,划分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如工业区、商贸区、文教生活区、农业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并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要特别注重饮用水源和自然保护区、点的保护。各功能区要合理布局,对各功能区开发与建设提出具体环境保护要求。严格限制城镇上风向和饮用水源地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包括养殖业)。

(6)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①水环境对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工业必须要实施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要进行整治措施,对于镇区内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选择处理工艺时,不能脱离实际,一定要做到从本城镇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如土地、湿地、草地);对水源地与农田、村屯、城镇之间要设生态防护隔离带,确保水源地安全运行;提倡循环经济、中水回用。沿海地区小城镇,应同时制定保护海洋环境规划和措施。

②大气环境针对环境状况调查反映出主要问题,实施大气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进行必要的工业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一切大气污染源都达标排放。规划集中供热、推广清洁能源,结合当地实际规划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如秸秆造气、秸秆还田),控制焚烧秸秆造成大气环境污染。

③声环境综合整治结合道路规划和改造,加强交通管理,建设林木隔声带,控制交通噪声污染。加强对工业、商业、娱乐场所的环境管理,控制工业和社会噪声。重点是通过规划解决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的声污染问题。

④固体废弃物工业有害废物、医疗垃圾按国家分类规定进行处置。一般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着重考虑综合利用。提倡垃圾分类,适合堆肥的可考虑堆肥,生产有机复混肥等途径加以利用。

⑤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分导分治的原则,制定生态功能区划。在区划基础上,根据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本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出生态建设方案、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重点是小城镇周边区域,天然林保护区,沼泽湿地、滩涂湿地,平原林网化建设,重点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保护,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等。

(7)可达性分析

根据人口、环境、资源、社会、经济、技术等诸多方面对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全面分析。

(8)规划方案经费概算与实施计划

①按建设项目经费概算方法核算经费,经费概算应以实现规划目标所有的工程和管理项目经费概算,②实施计划,提出实现规划目标和时间进度安排,包括各阶段需要完成的项目、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以及各项目的具体承担和责任单位。③保障措施,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组织、政策、技术、管理等措施,明确经费筹措渠道,规划目标、指标、项目和投资均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4小城镇环境规划建设思路

(1)做好小城镇的资源环境的本底研究,完善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管理能力。

小城镇在开发之前需做详尽的规划和监测,确保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对小城镇现状自然环境资源进行调查,科学地评价和区分人类活动地区、自然保护区及恢复区。采取措施禁止或限制森林砍伐与放牧恢复植被,加强湖泊、水库和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重点水源保护区建立相应的法规。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速发展,乡镇企业仍是小城镇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要加强和完善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控制的法制建设,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之前都要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做出科学估算,对于新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政策;小城镇在招商引资项目时要坚持把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项目拒绝在审批之外。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篇4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土问题;解析问题

引言

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在现有的土地中,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山区丘陵,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有风力侵蚀,水力侵蚀,以及混合侵蚀等。水土流失所呈现的规律是覆盖面积比较广,流失量大。水土流失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危及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1水土保持的概念

1.1水土保持的含义

严格意义上来讲,水土保持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定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各个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吸收,使其水土保持所涉及的内容不单单是单纯意义上的水资源管理,更是结合了水土资源,绿化环境,土地利用,生物措施等其他相关的学科内容知识,更加系统全面的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它是一项综合性的建设工程,主要目的是以水土保持为主,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以及技术支持,进行资源环境的改善。

1.2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虽然未在国际经典辞书上找到专门简明释意条目,但根据一些国际学术专著,它们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土壤侵蚀是国际通用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

1.3水土保持的作用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有效改善治理区的生态环境,降低土壤侵蚀模数,增加林草覆盖率,提高空气质量,还能有效拦蓄降水,拦截泥沙入河。同时,对于缓解山丘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减少洪涝灾害和抵御旱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能为治理区域的农、林、牧业创造良好条件,为增加群众收入。

1.4水土流失与水土流失

防治水土流失涉及了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简单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水土保持问题根源的解析

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的概念在不断完善、深化,水土保持学正在逐步演变成一个综合学科。我们要逐步改变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而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护的根本目的。保持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因此,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仅着眼于防治土体的损失,进行机械地“固定”处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肤浅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绿化、美化环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大量流失,尤其是在地区干旱的荒漠地带,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同时,必须将绿化、美化环境的方针政策落实其中,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绿化、美化环境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真正的做到节约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与维护。

2.2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其相应的制约因素,尤其是针对农业发展而言,由于其水资源有限,各个地区的水资源分配不均,进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预算统计显示,截止2050年,我国面临的水资源使用将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人口将面临严重缺水。就目前而言,很多研究学者认为,可以将入渗的水资源进行全面的利用与保护,这样将大大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的发展局势,其实不然,这种想法只是暂缓了水资源的紧张使用,并不能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水资源保护及其利用必须从根源上加以解决,从方方面面加以控制,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生态事物的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完善的水循环管理体系,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与实施,真正意义上促进其经济建设的发展。

3水土保持功能的法律概念

3.1水土保持功能的定义

水土保持功能指陆地表面的各个种类生态系统所发挥或蕴藏的有利于维护和提高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作用。为避免了循环论证,这个定义没有用“水土保持设施”,而准确地采用了陆地表面的各种类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是一个适用任何范围或任一等级的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可以具体指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片森林,也可以指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这里土地生产力是一个衡量和判断水土保持功能是否降低的重要指标,不能用政治经济学上的生产力概念来理解,只能采用生态学上的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基本原理来理解。

3.2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

森林和植被水源涵养作用,指森林和植被覆被地面,截持降水,调节和吸收地面径流,固持和改良土壤,保护和滞蓄下渗水分抑制蒸发,提高水分有效蒸腾等作用,其本质是森林对水资源的有益影响,因此在江河的水源区必须充分发挥森林水源涵养作用,做到“蓄水于山”和“蓄水于林”。因此,滥伐森林,毁坏植被、陡坡开荒等行为,从影响水源涵养作用意义上说,就是降低水土保持功能。

3.3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按总生产力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是森林、农田、疏林和灌丛、草原、荒漠。在其他环境因子如光照、水分、温度等条件相同情况下,植物数量和分布越少,总生产力越低,也就是水土地生产力越低,说明水土保持功能降低。这也就从理论上论证了人为生产活动挖掘、破坏地表和倾倒土(石、渣)占压地表,破坏植被,从而降低水土保持功能的命题。水分是土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制约着土壤中养分的溶解、转移和微生物的活动,是构成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本身更是一切作(植)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4结束语

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利用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求真务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使我国早日呈现出河流清澈、山川秀美的大好景象。

参考文献

[1]王飞.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的定量评价[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篇5

关键词: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策略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短缺,全世界的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技术创新问题。我国由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规划、同时由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的转移,所以想要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进行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创新。

1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

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创新就是在注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上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用高效的技术开发、研究、转换等手段,进行资源的创新分配、创造更多的农业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1]。

2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2.1农业技术创新活动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农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前期,主要是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研究、比如:农业种子的发育研究、农业收割机械的研究、喷洒农药化肥技术的研究、播种技术的研究、农业病虫害的研究等。所以在这个时期农业技术创新可以说与农业的经济增长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随着这些农业技术的创新活动运用到真正农业生产中的时候,将会极大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比如:新的高产玉米种子的应用可以使玉米的产量得到增长。新型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农业收割的效率、我们就以玉米的收割为例子,一个三口之家一天的手工玉米的收割数量仅有1000~1500kg,而大型的联合收割机一天的效率是3个人手工玉米收割效率的10倍以上。而喷洒农药化肥技术的革新可以达到的效果是使用更少的农药化肥达到农作物不受病虫害的侵扰,保证农作物的健康。所以说,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有着紧密的联系。

2.2农业技术推广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中国有许多的新型农业创新技术,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使得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收到了影响。比如:许多的农村地区因为过去信息的闭塞和缺乏农业生产的投资,对于许多的新技术不了解、即使对一些有所了解因为缺乏资金也无法马上使用。现在,许多的农村地区都用上了增产增收的玉米种子,农业的产量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这些增产增收的玉米种子不是近几年才研究出来的,而是早就研究出来了,由于种种的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所以直到现在才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型的联合收割机也是如此,因为推广工作的不到位和过去农民对农业投入力度小、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即便是现在,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农业产品收割的也非常有限,许多的农民依然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玉米、花生、黄豆、高粱、小麦等农作物的收割[2]。

3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策略

3.1国家要加大对于农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

进行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必须要加强国家的扶持力度。无论是农业种子的技术研究、新兴化肥农药的喷洒技术,还是大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以及技术改进都必须要国家进行强有力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否则是不可能完成的。

3.2两者之间要进行有力的成果转换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策略是注重成果之间的转换。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创新可以极大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增产增收,反过来、农业经济的增产增收效果也会促使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工作更有效率的进行。比如:农业经济增产增收后,许多的农民就有足够的资金和很高的认识,购买新的增产增收的农业种子和先进的联合收割机,这些行为都会促进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3.3大量农业科技人员的投入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创新离不开大量农业科技人员的投入。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归根到底是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完成的。把各有所长的农业科技人员投入到具体的农业技术创新工作中,研究出适应我国农业特点的科技成果并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去,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4结论

在农业土地资源短缺、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进行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方式不仅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为我国农业整体的改革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淑娟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河滩社区

参考文献: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篇6

中小农业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农业企业融资问题,主要集中在融资难方面,而很少有对融资能力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融资能力概念界定,构建我国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评价体系。学术界对融资能力概念的界定并没有统一标准。融资能力指企业通过融资活动所获得的资金数量(王超,2013)。考虑外界环境,融资能力是指企业结合社会资金供给状况、自身赢利水平及发展战略,通过不同手段选择特定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能力(许伟,2012)。借鉴相关学者对融资能力的理解,本文认为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需要考虑企业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主要方面,即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状况与外部融资环境的契合程度。具体内涵包括成长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及环境因素三个衡量维度,并在此概念基础上构建我国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价体系。

二、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首先要考虑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评价体系应能准确反映融资能力的强弱,并进行合理分析。因此,进行评价指标的选择时要有理可循,使指标客观反映融资能力的基本特征,明确界定指标含义,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计算方法。其次要确保评价体系涵盖面比较广,尽量将影响融资能力的各项因素都考虑进去,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全面完整。最后指标的选择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具有实用性,能应用于实践中进行一定操作。同时,还要考虑衡量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能容易并准确采集到基础数据,数据来源可信度较高,以便有效统计后能进行实际操作,使得中小农业企业间融资能力的横向比较及其融资能力变化的纵向比较可行。

2.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概念是从企业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因此在构建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时既要考虑企业自身指标,也要考虑外部环境指标。要选择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所借助的指标。这样就可以将融资能力评价指标进行逐层分解,进而建立完整的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层次选择不同衡量指标,更能全面反映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的实际状况。

3.在对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指标进行分析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使得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的研究更有说服力。在定性分析确定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方向后,实证研究时对指标的选择应尽可能量化,可以更直观的分析所研究的融资能力问题。若一些重要指标难以被量化,可考虑在分析时进行定性描述。

三、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构成

本文分别从成长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融资能力指标的选择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其中,成长能力是指通过考察中小农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能力来预测其未来发展。根据企业成长理论可知,成长能力主要从业务成长和资产成长两个方面分析,其中业务成长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股本比重及再投资率等;资产成长分析指标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和固定资产增长率等。财务表现能力是指从财务角度考察中小农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的能力来预测其未来发展。根据财务管理理论可知,中小农业企业财务表现能力主要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资产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其中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及利息保障倍数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及净利润率等;资产管理能力分析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环境因素是指从外部性角度考察外部环境对中小农业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环境因素主要从产业政策、行业前景、市场竞争程度及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分析。根据以上分析,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包括:成长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环境因素。考虑中小农业企业规模小资产轻等特性及数据可得性、操作性等,并结合其他学者对企业融资能力指标体系相关文献研究,本文确立二级指标后,进行三级指标的选择。

四、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三个指标来衡量中小农业企业的成长能力;选取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三个指标衡量中小农业企业的偿债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率三个指标是衡量中小农业企业盈利能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资产管理能力由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两个指标衡量;选取由市场竞争力和银企关系两个指标来衡量我国中小农业企业的环境因素。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0引言

低碳经济的概念于2003年在英国首次提出,其所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及“低排放”理念,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指明了方向。我国是传统农业经济大国,在低碳经济的推动下,农业经济发展转型需要走出一条节能、环保、高效和可持续的新路线。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农业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有效地保护土地、水源及周边环境是农业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经济只有不以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采、破坏资源能源为发展方向,才能在低碳经济概念的指导下,走上有利于农业经济收益最大化,农民和国家共同富裕、造福子孙后代的康庄大道[1-2]。本文就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展开论述。

1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过度开发、采集和浪费等问题[3]。长期以往,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草木减少等问题持续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工业污染物的不恰当排放影响水质,污染土地。如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恰当的大量使用饲料、化肥和农药,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制约着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1.2农业人口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地区经济、教育和文化水平的发展,造成了部分地区农业人口素质不高等相关问题。由于农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局限性,环保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缺乏高效、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没有先进的、系统的环保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化长期发展的指南[4-5]。

1.3农业人口结构转型,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新经济时期,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业人口转型现象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明显。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大多数老人、妇女留在家中,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造成了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转变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持续存在,提高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用客观、科学的指导思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

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2.1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在保护环境,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引入低碳经济概念,为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可行理论依据,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统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调动起各方力量,在低碳经济时展的大背景下,积极为我国农业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2.2转变途径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以秉承节能环保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在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效果的同时,坚固生态环境发展,以下两条途径可实现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变。

2.2.1构建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循环发展模式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多为农业污染严重,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消耗较多的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引导农业经济转型过程中,应鼓励应用沼气和其他天然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易导致农业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化工原料。农业经济发展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途,避免出现滥砍滥伐、过度开采、破坏植被、排放污染物和人为破坏耕地等行为。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生态环境,才能做到合理选择农业资源生产方式,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良性和可持续的发展。

2.2.2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促进有机农业良性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开展农村旅游业,让致富变得有路可循。在农村发展旅游业,需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需积极、有序、科学地促进农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同时,在农村发展有机农业,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更可以生产出符合人民群众健康要求的绿色、环保农副产品。农村旅游业与有机农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可在有效提高农业人口收入的同时,构建出一个低碳、环保、节能和高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结束语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长期、高效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平衡好经济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卫东.低碳经济时代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探索[J].河南科技,2014(21):223-224.

[2]韩秀荣.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1-2.

[3]翁志辉,林海清,柯文辉,等.台湾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与启示[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6):586-591.

[4]宋德勇,卢忠宝.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85-91.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篇8

2015-04-18[上午(09:00-11:30)]

2015-04-18[下午(14:30-17:00)]

2015-04-19[上午(09:00-11:30)]

2015-04-19[下午(14:30-17:00)]

020201工商企业管理(专科)00058市场营销学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8国际企业管理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 020203会计(专科)00157管理会计(一) 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155中级财务会计

00156成本会计 020205人力资源管理(专科)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管理心理学00164劳动经济学00165劳动就业概论00166企业劳动工资管理020209旅游管理(专科)00190中国旅游地理  00187旅游经济学020228物流管理(专科)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041基础会计学00012英语(一)

00020高等数学(一)

05372国际物流导论020245酒店管理(专科)03961宾馆前厅与客房操作 03963酒店管理实务 030112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00242民法学

00247国际法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679宪法学00223中国法制史

00245刑法学

00261行政法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60刑事诉讼法学00244经济法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677法理学030116民商法(本科段)05560破产法05561世界贸易组织法00865证券法05557物权法030301行政管理(专科)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292市政学00107现代管理学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40101学前教育(专科)00384学前心理学

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430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中级)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00383学前教育学050114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00024普通逻辑

00429教育学(一)

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5现代汉语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6古代汉语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031心理学

00506写作(一)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学教育类(专科)90024普通逻辑

90037美学

90087英语翻译

90230合同法

90502体育管理学

90540外国文学史

90600高级英语

9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90735音乐教育学

90745中国画论

92011复变函数

92056仪器分析

92081进化生物学

92094人文地理学概论

9232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9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9641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96437物理学创新思维90227公司法

9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90413现代教育技术

9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90501体育史

90732简明配器法

9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90830现代语言学

90831英语语法

92013初等数论

92033数学物理方法

92035热力学与物理统计

92078生物统计学

9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

92326操作系统

9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96414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96421中学英语教学研究90167劳动法

9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90479当代资本主义

90499体育游戏

9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9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90742美术技法理论

9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90832英语词汇学

92014微分几何

92034电动力学

92036量子力学

92059化学教育学

92082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92088生物教育学

92104现代自然地理学

92200现代设计方法

96425中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

96427西方文化史

97839计算机教学法

97976音乐欣赏(二)90015英语(二)

90034社会学概论

9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90312政治学概论

9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90480中国传统道德

90495体育保健学

9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90541语言学概论

90603英语写作

90604英美文学选读

90775历史教育学

92032高等数学(三)

92336数据库原理

93144环境科学基础

93218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96441化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96855微分方程050207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00595英语阅读(一)

00596英语阅读(二)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794综合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522英语国家概况

00597英语写作基础00795综合英语(二)

04729大学语文050405室内设计(专科)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712建筑工程定额预算 050425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科段) 05412专业制图  050454动漫设计与制作(专科)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880动漫美术基础(二)(平面与色彩)  080306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2185机械设计基础

0223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02232电工技术基础

02237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080701计算机及应用(专科)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18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198线性代数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30电子技术基础(三)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473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00012英语(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23操作系统概论080759计算机网络及应用(专科)03944网络技术基础03952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03946网络设计与制作

03950网络管理与维护03948网络设计与组网08076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4737C++程序设计 080828建筑工程(专科)09064建筑材料及检测技术05394建筑物理 09062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检测技术081305烹饪工艺(专科) 02525烹饪原料学  082236工程造价(专科)(路桥方向)03828建筑构造(一)0394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03940工程造价原理与编制090622农村经济与管理(专科)03971经济学基础01442乡镇行政管理

05220市场营销学(乡镇)02541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02557乡镇规划与管理100701护理学(专科)00488健康教育学

02997护理学基础02903药理学(一)02998内科护理学(一)02899生理学

03001外科护理学(一)100801药学(专科)03031药物分析

03034药事管理学03023药物化学

03029药剂学03026药理学(二) 020106金融(独立本科段)00058市场营销学00076国际金融00077金融市场学

00078银行会计学00079保险学原理020114农业经济管理(独立本科段)00127农学概论

00134农业统计学00128农业技术经济学(一)00129农业政策学(一)00130作物栽培学(一)020157财务会计与审计(独立本科段)06072企业财务审计

08119管理会计06194内部审计

08131财务分析与案例研究08130现代公司理财00103证券投资学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00151企业经营战略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53质量管理(一)

00154企业管理咨询00152组织行为学020204会计(独立本科段)00058市场营销学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0160审计学00158资产评估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020208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00186国际商务谈判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84市场营销策划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183消费经济学020210旅游管理(独立本科段)06011旅游学概论 00200客源国概况 020218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06088管理思想史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6092工作分析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6091薪酬管理020229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  05380供应链管理 020230公共事业管理(独立本科段)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318公共政策05723非政府组织管理03331公共事业管理05722公共经济学020261工程财务管理(独立本科段)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5293国际工程与建设项目管理05294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05292基本建设财务管理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6214西方财务管理020279工程管理(独立本科段)06289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01850建筑施工技术

08262房地产开发与经营08263工程经济学与项目融资06087工程项目管理

06962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020302酒店管理(独立本科段)04929旅游市场营销

04932酒店客房管理06124旅游文化学06126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08424酒店管理04934现代酒店礼貌礼仪030106法律(本科段)00230合同法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00167劳动法00226知识产权法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13法律教育(独立本科段)00230合同法00227公司法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00167劳动法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302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 00261行政法学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9行政组织理论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1848公务员制度 040102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00398学前教育原理

0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00399学前游戏论

00885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 040108教育学(独立本科段)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69教育学原理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68德育原理

00472比较教育00453教育法学040120基础教育(独立本科段)00266社会心理学(一)04578中国小说史04577中国通史 040202思想政治教育(独立本科段)   00312政治学概论050105汉语言文学(本科段)00540外国文学史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语言学概论050113汉语言文学教育(独立本科段)00540外国文学史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语言学概论050134英语翻译(独立本科段)05355商务英语翻译05384科技英语翻译05350中级英语笔译 050201英语(本科段)00600高级英语 00832英语词汇学00603英语写作

00604英美文学选读050206英语教育(独立本科段)00087英语翻译 00832英语词汇学00604英美文学选读050309公共关系(独立本科段)00318公共政策

00320领导科学

03291人际关系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03292公共关系口才

03297企业文化

03300现代媒体总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293现代谈判学

03295国际公共关系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0015英语(二)

00152组织行为学

03294公共关系案例

06091薪酬管理050410美术教育(独立本科段)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050412环境艺术设计(独立本科段)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432室内设计(独立本科段)  05340室内空间组合与理论 070302化学教育(独立本科段)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015英语(二)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80109采矿工程(独立本科段)08146矿井提升运输08139采掘机械08144计算机绘图(一)

08149矿山压力及其控制08147矿井通风与安全(二)

11939采矿学(二)080307机电一体化工程(独立本科段)0224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02200现代设计方法02238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080313模具设计与制造(独立本科段)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0015英语(二)080702计算机及应用(独立本科段)02331数据结构02326操作系统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02333软件工程080705电子工程(独立本科段)0235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11214语音与图像信号处理02356数字信号处理 080709计算机网络(独立本科段)02331数据结构

02335网络操作系统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04751计算机网络安全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080713信息技术教育(独立本科段)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00015英语(二)080720软件工程(独立本科段)07028软件测试技术07171项目管理软件07169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080745计算机科学教育(独立本科段) 02326操作系统  080806建筑工程(独立本科段)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02446建筑设备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8建筑结构试验02447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080807道路与桥梁工程(独立本科段)06078交通工程(二)

06081隧道工程06082筑路机械及施工06079城市道路06080高速公路081204制药科学与工程(独立本科段)03031药物分析03029药剂学03026药理学(二)07781药事管理学(一)081209应用化学(独立本科段)02521食品分析与检验08291环境影响评价08306环境分析与监测 081724铁路运输管理(独立本科段)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375运筹学基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453铁路旅客运输

07113国际货物运输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268工程数学

07106铁路运输经济学04454高速铁路概论

05204铁路财务管理00015英语(二)08221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独立本科段)02115信息管理基础

06385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02117信息组织

06627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02134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02124信息分析方法082232汽车服务工程(独立本科段)06904汽车保险与理赔 04447汽车维修工程04946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090102农学(独立本科段)06172耕作学02676作物栽培生理02678农业推广学05226植物营养与施肥(农业)090403畜牧兽医(独立本科段)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02794动物遗传育种学02678农业推广学06773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

11431动物卫生检疫学100702护理学(独立本科段)03006护理管理学

03202内科护理学(二)

03203外科护理学(二)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4435老年护理学03004社区护理学(一)

03007急救护理学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03011儿科护理学(二)100805药学(独立本科段)01757药物分析(三)01763药事管理学(二)08444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01759药物化学(二)030401公安管理(本科段)00369警察伦理学

00372公安信息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35犯罪学(一)

00370刑事证据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0371公安决策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篇9

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前所长,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前理事长,曾任法国农业部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经济学、林业发展、世界林业等。20世纪80~90年代,在雍文涛部长主持研究的课题中提出了森林分类经营、分工发展的理论,载入《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20世纪90年代研究提出了现代林业产业带理论,近年研究绿色发展和森林经营等问题,开拓了我国森林环境经济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的研究领域。

绿色发展,本质上就是把发展投资转向自然资本,追求绿色财富,同时也要修正关于财富、福利、安全等传统认识。201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二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20”)提出了要通过绿色发展的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近200多年来,人类发展走的是一条将自然资源开发出来进行工业化加工形成人造财富的道路。尽管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并没有指出明确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人们多把黑色经济贴上绿色标签,包装成可持续发展,以安慰自己,也麻痹社会;或者,只是减轻一些污染,搞所谓的“褐色经济”。“里约+20”提出人类应当把投资重点转向“自然资本”,同时指出,发达国家还要“绿化”既有的经济部门,而发展中国家一开始就要按照绿色理念发展工业、交通、城市等。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20多个发达和准发达国家,将政府投资主体转向了自然资本和低碳经济。例如芬兰正在大力推进“生物质经济”建设,其目标是最终把国家经济建立在由太阳能转化的生物质资源之上。2013年12月,欧洲各国的林业部长聚集在芬兰罗瓦涅米,开会讨论森林在欧洲走向绿色经济中的角色。而在我国,绿色发展的社会关注度一直在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准确定位森林与绿色发展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森林、草原、农田等自然资本,都应成为投资的重点,成长为未来社会的核心产业。在“里约+20”峰会的专题文件《迈向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路径森林篇—投资自然资本》中,森林被定位为发展的基础,因为森林具有多种资产价值和服务价值,分布各地,最具公平性和普遍性。我们的解读是:在绿色发展框架里,森林是基础的国民财富、基础的国民福利和基础的国民安全,森林是绿色发展的基础。

森林可富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我们的古人早在2400年前就提出了治国的“王道”是必须培育农、林、牧、渔产业。但在传统的财富观念中,从森林里砍出来的木材是财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系统也是巨大的财富。伴随人类发展而来的大规模自然资源耗损与环境破坏,就是源自这一片面的财富观。绿色发展下的财富概念,不仅指金钱、商品或人造资产,更基础的是包括森林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生态系统是人类福利的基础。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结论显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最终要依靠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遗憾的是,在传统的福利概念中,人们注重收入、财富带来的效用,却遗漏了福利的生态环境因素。以健康为例,传统的概念是要建设一个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但加拿大政府在上世纪70年代的研究就发现,人类健康依赖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颠覆了传统医学模式的健康概念,指出了生态系统途径的健康新概念。保护和发展自然生态系统,与培育自然资源财富同样重要。

安全,不仅是指国防,也包括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木材安全、山区安全、社会安定等非传统领域。我国领导人曾讲过:“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大多数非传统安全问题,都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关。拓展了安全的概念,就会理解发展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含义。

从经济视角来看,将森林定位为绿色发展的基础是名符其实的。10年前有一个欧盟的资料表明,欧盟的森林立木资产价值,每公顷是55.5万元(折合成RmB)。近年我们发现,国内有更好的案例说明森林资本的潜力。广西凭祥地区,那里由中国林科院培育的近30年生的森林,依树种不同,仅立木资产价值已达到每公顷50~66万元。粗略推测,我国的森林如果科学经营,用30年的时间,可形成总价值约为160万亿元的立木财富,这笔立木财富,按照从立木到原木,再一次加工的1:4:15的增值比例,又可变成640万亿的原木产值和2400万亿的一次加工产值。自然资源多数是可更新的,并且还会外溢较之于市场化产品10倍甚至几十倍的生态服务价值。而目前我国平均每公顷立木价值不足万元。我国近3亿公顷林业用地的财富体量,与其占用的国土相比,极不相称。这源于我们缺乏对自然资本在绿色发展中地位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财政、机构、科技等支撑。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篇10

关键词:水土保持;概念;方案编制;水体损失;土地保育

中图分类号:S15文献标识码:a

1水土保持的概念

水土保持现行定义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1.1水土保持的含义

近几年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其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充,不断充实,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治理性质的建设工程,它以保水保土为中心,综合采取合理利用土地、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手段,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它能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证,能促进社会进步。

1.2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虽然未在国际经典辞书上找到专门简明释意条目,但根据一些国际学术专著,它们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土壤侵蚀是国际通用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

1.3水土保持的作用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有效改善治理区的生态环境,降低土壤侵蚀模数,增加林草覆盖率,提高空气质量,还能有效拦蓄降水,拦截泥沙入河。同时,对于缓解山丘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减少洪涝灾害和抵御旱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能为治理区域的农、林、牧业创造良好条件,为增加群众收入,使群众尽快走致富道路提供有力的支撑。

1.4水土流失与水土流失

防治水土流失涉及了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简单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水土保持问题根源的解析

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的概念在不断完善、深化,水土保持学正在逐步演变成一个综合学科。我们要逐步改变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而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护的根本目的。保持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因此,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仅着眼于防治土体的损失,进行机械地“固定”处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肤浅

同时,由于没有意识到绿化、美化环境,一部分人没有考虑植物措施、或是乱用植物措施、或是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等。总的说来,是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没有深入。没有考虑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没有考虑水土保持的绿化、美化这一部分内容。在方案设计中,不再乎植物措施,认为在工程措施的防护下,已经能够达到防治目标,采用植物措施纯属多余。

2.2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水同土地资源一样,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地下水资源有限,地面水分配不均,事实上只有20%的水分布在64%的耕地上。估计到2050年,将缺水4,000亿立方米,水资源方面形势严峻。如国内有人把入渗作为一种水体保护措施;但有人认为,入渗到地层深处的水体已经变得难以利用。个人认为,水资源的保持要从水资源的利用、便于利用出发,做好库存,同时进行防污染处理。所以,在方案编制中少了很多内容,让编制方案的根本目的落了空。没有了那“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一内容,好多东西也就空荡起来,更别说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了。

3法律意义的水土保持功能概念

3.1如何定义水土保持功能

水土保持是指陆地上的一些生态系统在地表对水资源的蕴藏以及发挥的有利于蕴藏水土资源的能力,同时这样的能力也对土地的生产力有着促进的作用。这里做个假设,若是定义里没有水土保持设施这一概念,这是为了避免循环的论证理论而做出的假设。在定义中,生态系统是广泛的概念,可以适用于任何的等级范围。所以,池塘、农田、森林都可以被说成是生态系统,生物圈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定义中的土地生产力则是对水土保持功能进行评判的重要标准,这里的生产力不是经济学也不是政治学上的生产力定义,而是生态学上的。

3.2表现形式

这里的涵养作用是指,植被在地表覆盖地面,可以对降水进行截持,并且能够有效的对地面径流进行调节以及吸收,对土壤进行改良,并保持突然的固持性,对下渗的水分可以起到滞留储蓄的作用并且还能抑制地表水分的蒸发,水分的蒸腾是水循环的一种,对于森林以及水资源本质上需要发挥涵养作用,于山蓄水,于林蓄水是现代需要注意的。所以对于滥砍滥伐现象,以及肆意毁坏植被的现象,在陡坡开荒的行为都会破坏水源的涵养,也就是降低了水土的保持功能。

3.3指标

生产力的大小排序上,森林最大其次是农田以及疏林然后则是灌丛和草原,荒漠的生产力最小。在同等的光照水分和温度的自然环境下,植物的分布数量以及密度决定了生产力,植物的生产力总数的高低就决定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说水土保持功能低。直接性的说明了,认为的一些挖掘以及破坏活动会产生压塌破坏植被。

土壤是有机无机物的混合物,水分是其重要的物质组成,不仅仅影响了其物理性质,同时,也会对突然中的微生物活动以及溶解和转移养分的含量造成影响,这是土壤肥力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都会为根系说吸收,这也是土壤水分被利用的过程。

结语

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利用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求真务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使我国早日呈现出河流清澈、山川秀美的大好景象。

参考文献

[1]王飞.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的定量评价[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