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十篇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十篇

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7:37

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篇1

一、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1.忽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中的职业道德意识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由职业道德意识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职业道德行为教育三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1]。其三者都是职业道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缺一不可。意识教育被认为是其最为基础的内容。其是后两者能够得到加强的前提。职业道德意识教育包含了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以及职业道德信念四个层次的内容,意在培养入职人员的爱国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和友善意识[1]。而目前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忽略了对意识教育的作用。例如很多高校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时,也忽略了意识教育,而重在强调规范与行为的教育。这种现状就破坏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构造,并且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

2.没有构建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目前,对于我国来说,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是各大高校。并且每所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都设置为必修课程。学校能够为即将入职的学生们提供比较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但是学校并不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唯一场所。例如家庭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场所之一。家庭的教育为职业道德的加强提供了前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职业教育的补充,并且能够为职业道德教育做有利的铺垫。此外,社会及企业亦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与家庭主要是提供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而社会与企业为其提供实践的场地,并且还能够检验入职人员职业道德是否合格。目前,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途径。要么仅突出学校的作用,而忽略其他条件的作用。要么与之相反。

3.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渗透到每行每业,我国的每个公民都必须学习并践行这一价值观念。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能够加强后者的作用,后者反过来又能够让前者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中去。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只是拿来空喊口号,而是应该将其内容及精髓体现在个人行动中来。但是,职业道德教育中并未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完全体现与运用。

二、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有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解决我国需要建立怎么样的一个国家、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以及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等方面的问题[2-3]。而职业道德教育与上述三个问题都相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入职人员能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

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一个职业道德合格的人员,职业道德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前提。职业道德标准是入职前必须要求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有能力的人能否被企业重用,关键在于其职业道德是否合格。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人而缺乏职业道德将得不到展现其才能的机会。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加强职业道德的前提。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成才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提供有效途径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将家庭、学校、社会及企业等相连接起来。让家庭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得到运用。从而能够巩固学校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内容。社会及企业是职业道德的实践场地。只有将人员发配到社会及企业中去,才检验其对职业道德的掌握程度,是否成为了一个职业道德合格的员工。每个环节在职业道德教育中都有其作用。只有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为其提供有效的教育途径。

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篇2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督行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与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比较而言,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太健全,在经济生活中还大量存在着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会计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因此,我国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大力开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和配套的诚信建设,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施行机制,以保证道德规范得到切实履行。该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二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三是会计职业道德督行。

为了调查目前会计职业道德的施行情况,发现并研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进一步施行与完善提供借鉴,笔者进行了一次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施行机制研究》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研究内容及问卷设计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施加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影响,促使会计人员形成会计职业道德品质,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的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我国开展了相当一段时间,此项调查旨在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的状况和效果。

(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指会计组织或社会其他组织和个人,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职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道德或不道德的价值判断,以达到褒正贬邪、惩恶扬善的目的。此项调查拟对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并对其有效性和人们的认可程度进行基本判断。

(三)会计职业道德督行

会计职业道德督行是指通过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与制度、社会舆论、评价等手段监督、约束会计人员,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标准和内容转化为会计职业组织和会计人员的内在目标、标准和需要,并承担职业行为选择的结果。此项调查旨在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督行的范围、体制、涉及的各种角色等。

二、样本覆盖情况

调查从问卷设计、分发、回收到统计分析历时近半年,共发放问卷300份,调查对象为厦门市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财会人员,这些人员分布在钢铁、化工、电子、纺织、电信、电力、烟草、服装、造船、食品、商贸、金融、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多个行业以及集团公司、独资公司、上市公司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因此,这次问卷调查具有地域广、行业多、方式活、统计准等特点,具备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达75.7%。被调查者中,有近48%的人员具有中高级职称或会计主管以上职务,有19%的人员同时拥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专业资格。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于把社会意识中得到反映和论证的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管理原则、规范和观念灌输到会计人员的意识之中,引导会计人员既能够实行自我监督、调整自身行为,也能够参与社会行为的调整过程。同时,能对其他会计人员提出道德品质要求和会计道德评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能力正常发挥的保障,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从业者维护其职业威信和正直观的关键因素。

1.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能抑制会计造假。但由于会计造假的原因很多,有部分受访者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认为教育不可能或极小可能抑制会计造假,表明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2.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

从表2可以看出,超过半数受访者将“诚信可靠”作为会计人员素质的首要标准,说明会计人员还是很愿意讲诚信的。“专业能力”排在第二位,说明会计很看中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不出现技术假账的前提条件。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大部分受访者选择“按凭证真实与否确定”,这正符合会计诚信的内涵;“按国家规定办事”,具有强制性,也是正确的。此项调查表明受访者对会计诚信的理解还是比较好的。

3.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道德实际上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受社会文化、学校及家庭等影响。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及合理的道德判断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情感、行为和认识的相互作用不断得到修正,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与短暂的学校教育比较而言,社会教育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笔者的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占53.16%)更为看中的是社会教育,其次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然而,大学生处在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正确、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职业德道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表5可以看出,受访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排序依次是真实案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条文。会计道德教育不是空洞的教条,真实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推断能力,是学生和各类进修会计人员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最有成效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会计法规制度也是会计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是一道针对教学方式的调查,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要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道德想象力,提高学生有效推理和识别道德问题的能力。受访者认为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依次是案例分析、当事人“现身说法”和实地调研。采用国内外经济领域的正反面案例并重的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分析推断能力及解决道德困境问题的能力。

4.我国目前道德教育的开展情况:

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受访者已经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但还是有部分受访者对会计道德教育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应该引起重视。

在我国,一般会计教学内容多是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很少涉及人文,尤其是伦理和道德方面的内容。从表9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会计职业道德只是在《会计学原理》和《审计学》里面有所涉及。

(二)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惩罚。

1.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将近半数(占44.27%)的受访者选择将行业组织作为评价主体,原因是行业组织有能力胜任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判断,排在第二位的是中介机构,这说明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还是得到会计承认的。

选择“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的人次合计占72.08%,说明大多数会计人员倾向于由民间行业组织来负责实施会计职业道德的同行业评价。本题中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选择不同的行业组织作为其职业道德评价的实施主体,如注册会计师选择注册会计师协会、总会计师选择总会计师协会、其他会计人员选择会计学会。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是否不同身份的会计人员应由不同的行业组织来实施道德评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如何分工与协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又由哪个组织来牵头实施?从本题回答来看,选择会计学会的人次最多(占40%),这说明会计人员更倾向于这一较为综合的组织来承担同行业评价的责任。选择“财政部门”的占24.17%,说明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在职业道德的同行业评价问题上有一定影响。

2.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认可度:

从表12可以看出,会计道德评价的认可度依次为同行业评价,社会公众评价、用户评价、本单位内部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看出,同行业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认可度是比较高的。而选择本单位内部评价和用户评价的仍占有一定比例,说明会计人员希望在会计道德评价中享有一定的话语权。

3.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处理:

从表13可以看出,行业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及整个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还有相当比例的会计人员选择“借助社会舆论,大众传媒进行宣扬、谴责”,由此表明会计人员能充分认识到对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在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会计职业道德“软约束”的特点(主要依靠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维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三)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督行

如果说,做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评价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那么,会计职业道德的督行则是最后的有力保证。有关部门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情况以及评估结果进行奖惩,能够促使会计职业道德管理规范体系的要求、标准和内容转化为会计职业组织和会计人员的内在目标、标准和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道德督行涉及的范围排序为职业道德实施后果评价、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实施、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职业道德规范修订完善,其中前四项比例相差不大,但合计占到了82.19%。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职业道德督行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对道德实施后果进行评价,制定、颁布和修订有关道德规范,根据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奖惩。

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体制中,绝大多数受访者(占75.77%)选择“行业自律为主,政府干预为辅”,表明会计从业人员更倾向于主要通过会计行业协会来提升会计行业道德水准,政府发挥辅助调节的作用,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监督会计职业道德的施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高度认可行业协会的专业胜任能力、客观性和公正性,而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客观、公正性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有部分受访者希望政府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体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可能是受财政部门作为当今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的影响。

绝大多数受访者(占69.60%)认为政府部门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中应做的工作最主要是制定好规则,这可能与在我国法律、规章制度等都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很大关系。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规则,有利于借助国家工具推进职业道德的建设。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当好裁判员,希望由政府部门进行道德评价和奖惩,监督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依然有极小部分(占3.09%)选择“做好运动员”,可能是希望政府自身能做到诚信,树立一个榜样。

绝大多数受访者(占63.00%)认为行业协会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中应做的工作最主要是当好裁判员,这与道德评价受访者更偏向于由行业评价具有内在一致性,表明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认同行业协会的专业能力和公正性,希望行业组织能在会计职业道德督行中发挥好评价的作用。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行业协会要制定好规则,说明还是有部分人员希望由行业协会来制定职业道德规则,借助行业保护组织,更多地参与到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缩小期望差距,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依然有部分(占8.37%)选择“做好运动员”,可能是对行业的诚信还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希望行业协会能以身作则,树立一个榜样。

会计假账的首要根源并不在于会计行业之内,会计假账有着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挽救会计行业“诚信危机”的关键在于改善执业环境和完善立法,这是属于对政府方面的建议。为了挽救会计行业“诚信危机”,重建会计诚信机制,需要改善执业环境、完善立法和会计道德进步同步实施。

四、调查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以上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和启示:

(一)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抑制会计造假能起到一定作用

近几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有一定了解,已形成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意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式进行培养。相比较于短暂的学校教育而言,会计从业人员更看好社会教育,会计后续教育中应包含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该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要以启发式教育为主,采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道德想象力,提高学生有效推理和有效识别道德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单独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校不多,表明在学历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的日常授课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自觉地形成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有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两类方法,会计人员认为社会评价的有效性更高;而在社会评价中,又以行业组织开展的同行业评价认可度最高

对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处理,会计人员认为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即以行业协会的奖惩和社会舆论的宣扬、谴责为主,辅之以单位组织的奖惩和个体的道德自省。调查结果表明,会计从业人员对行业组织开展的同行业评价认可度最高,今后应该着重探讨由行业组织主导的有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包括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主体的确定、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结果的处理等。

(三)职业道德督行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道德实施后果进行评价,制定、颁布和修订相关道德规范,根据职业道德规范对相应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奖惩

在会计道德督行体制中,会计人员更偏向于“行业自律为主,政府干预为辅”,希望借助政府部门的强制性和权威性,由政府部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推进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由于行业协会的专业胜任能力受到会计从业人员的高度认可,可以让协会更多地承担道德评价任务,并根据职业道德评价的结果进行奖惩等具体职业道德规范的督行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庄智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分析――对若干异议的评述和回答[J].财会通讯,2007(1).

[2]邱吉福.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会计之友,2007(7).

[3]应淑仪,张海霞.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发展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11).

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在一类行业工作中,担任具体职位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主体运用一定的手段,开展多种活动、创设适合受教育者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行为生成的场域,培养、引导、转变、巩固、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最终形成健康的职业人格过程。其目的是优化、放大教育对象的职业实践能力,使职业人保持与人、社会以及自然之间的和谐的关系,达至事业发达,人生幸福。

1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及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幼儿师范学校200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专科生开展调查。

1.1学生对职业和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

认知是指对职业、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重要性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调查显示,72%的学生认为职业没有高低之分。71%的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认为将来能帮助自己事业发展,96.5%的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们肯定了职业道德对个人职业的影响,说明我们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2学生对职业道德内容的认知

加强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首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摸底。一道“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多选题,每个选项的比例是:爱岗敬业66.5%,诚实守信69%,办事公道38.5%,服务群众26%,奉献社会35.5%。学生对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内容还不完全明白,10.5%的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说明需要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1.3学生对职业道德情感的认知

职业道德的情感是人们对未来职业活动的向往的内心体验。我们从对专业的喜爱与毕业是否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进行调查。只有53%的学生表示喜欢喜爱现在所学的专业,仅仅只有69%的学生毕业了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同时,13%的学生不想从事此工作。这13%是我们要通过教育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对幼儿教育工作产生好感,乐意从事。

1.4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1.4.1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要的途径。12%的学生表示对学校开设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43%的学生认为本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从学生的选择可以看出新疆中职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1.4.2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一定要注重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起道德标杆。只有58.5%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职业素质总体较好。调查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仅仅只有19%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多。69%的学生学校教师对个人的影响认为非常大。调查显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定要注重言传身教。

1.4.3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产力,那就是到实践中去。通过教育学生形成职业道德认知后,产生职业道德情感,最重要的是职业道德行为,在实践中强化职业道德,检验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通过问卷来反映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的现状。58.5%的学生非常同意通过组织学生实训活动(见、实习等)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35.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但同时52.8%的学生认为经常开展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了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认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有必要,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但还有学生认为没有开展,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效果不明显

近几年,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是课程效果不明显。在问卷调查中:有89%的学生认同新疆幼儿师范学校有必要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可见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也认识到了职业道德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至关重要。但是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调查显示,12%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5%的学生认为此课可上可不上。虽然,学校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但没有合适的针对本校专业、学生特点的教材。调查显示,只有35.5%的学生认为接受过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到教育实践中,还体现为只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

2.2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方式单一

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还是依靠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师的理论灌输。大约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约26.5%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性一般。此外,57.5%的学生认为没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90%的学生认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有必要的,但学校没有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因此,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很有必要。

2.3中职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引导学生的重要作用。新疆幼儿师范学校没有专职的职业道德教师,都是由德育老师来担任,师资力量薄弱。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只有58.5%学生认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事实表明,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有什么样的形象,不仅对本人,而且对自己的教育对象都有重要的影响。可是,我们一些教师未注意到言传身教的作用,38%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上完课就离开,也很少和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

3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影响

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建设上,学校在职业道德课程上的建设不足,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岗位需要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在教材上,教材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缺乏言传身教。在教学方法上,职业道德教育课堂往往是以口头的说教为主,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更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使得教育很难落到实处。这是引起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由于有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采取“填鸭式”的教法,在一定程度上只重视理论的灌输及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很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课堂缺乏师生的互动。这样,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生硬的说教,而不是学生主动情愿的接受,这是职业道德课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3.2多元化的道德价值取向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

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冲击职业道德教育。就国内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出现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形形的消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侵入,加上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不高的现实,都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信念的树立。此外,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个场所。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其家庭中受宠爱的女孩子,生活环境宽松,物质享受充裕,从而导致她们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不会关心他人,自私自利、好攀比、比较懒散等的坏习惯。家长们的过度保护,也阻碍了孩子个体约束力和辨别能力的成熟。

3.3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近几年,中职学生多为“90后”的初中毕业生。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大多是女生,民族成分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她们个性鲜明、活泼可爱。但在对一些学生进行观察和谈话及问卷调查后,我们发现,她们对职业道德相关概念不清楚,很少有职业的认同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国家通用的语言驾驭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缺少明确的职业目标。更有些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抱着学习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更有甚者学习是为了混个文凭,缺乏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现代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对职业的要求更加明确,岗位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疆幼儿师范学校作为培养新疆幼儿教育者的主力军,对新疆的“双语”教育起着启蒙的作用。因此,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促进教育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才能提高教育师资的素质。本文主要从学生对职业和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对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情感的认知及新疆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来了解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并研究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产生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将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切入点,提出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蔡志良,蔡应妹.道德能力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彭柏林.道德需要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7.

[3]李德顺,孙伟平.道德价值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崔生祥.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5]颜咏.大学生职业道德[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6]邢永富,吕秋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刘广富.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3):52-54.

[8]谭睿.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思考[m].职业教育研究,2005,(10):35-36.

[9]罗金宁.中专生职业道德养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10]黄艳琴.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篇4

关键词:高职;职业道德;教学策略

目前,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开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取得的教育效果却不尽人意,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仍未有较大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仍以课堂教育为主,从而造成教学效果较差。笔者结合多年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经验,认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效果。

一、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增强学生参与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加入wto等的影响下,学生视野不断扩大,平等自主的意识不断增强,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传统的命令式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已极不适用,不仅令学生反感和厌烦,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为这违背了教育规律,过分夸大了教师的主观作用,严重忽视压抑了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因此,职业道德教育课堂教学,要由单向灌输式教育向双向交流转变,要改变以往的单一说教模式,引入多种形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实现教学双方的互动共鸣。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学生自讲法、社会活动法、专题讲座等,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融合在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受到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如在讲授“集体主义”时,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辩论和做游戏,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在讲授“职业分工”时,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职业角色,增强职业意识;在学习“成才与就业”时,先让学生搜集资料,参与教师的备课,客串教师进行教学。

二、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社团活动大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或所学专业有关。他们拥有很强的个性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在配合学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许多高职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就业方向,明白了以后职场中所需要的道德修养,同时在社团活动中还可以发现自己未曾意识到的能力、自己在文化学习和专业素质上的不足,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除了与专业紧密联系来确定社团活动的内容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社团活动的形式。其常见形式主要包括演讲、征文、社会实践、实习和职业指导与咨询。如征文活动既可以锻炼高职学生在今后从业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使高职学生对自己暂时的或课外的兼职经历作一番梳理,把自己的感悟经验作一番总结。社会实践是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校内模拟、社会调查、岗位见习、科学文化服务、勤工俭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应在学生实习前为实习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密切与实习单位合作,充分借助实习单位中有经验的的工作人员的力量,让学生多向前辈们学习,汲取经验,切实地体验、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做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

三、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典型示范就是利用榜样激励、利用典型引路、利用典型的人和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去学习、对照和仿效。利用典型示范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运用先进典型高尚的精神激发学生敬业爱岗、乐业勤业、艰苦创业的意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典型,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并把这种情感升华为理性的认识。典型示范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宣传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学校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树立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例如“敬业爱岗、默默奉献的管道修理工徐虎”、“岗位做奉献,真情为他人”的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等都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二是邀请“社会各行业,特别是学生将来从事的相关行业中的先进模范人物、优秀毕业生、优秀教师到学校给大学生作报告或讲座,讲述他们是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出不凡业绩的,用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感染和激励学生。”尤其要树立高职毕业生的典型,他们比英雄模范人物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因此,也更容易使在校生产生共鸣和受到震撼。三是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在典型示范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在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并可以监督和激励自己朝着典型榜样的方向努力,最终将职业道德牢固地变成自己从业的素养和行为。

四、实施实践性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源于新的道德需要,新的道德需要产生于具体的生活实践。德育方法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开发、推行多种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因此,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来考察。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更好的了解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尝试进行道德选择,在实践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职业道德品质。当然,从实践意义角度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并不是全盘否定课堂教学的地位,而是将知识传授与实践引导充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实施开放式职业道德教育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只有道德与各行各业的专业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各门学科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在本学科发展中总是体现了某种道德和职业道德精神。因此,注重在各种学科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挖掘和提炼各门学科中的道德因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目前很少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道德内容,造成了职业道德与专业教学相分离,影响了专业课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二要加强与企业、行业的紧密结合。将行业要求、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是西方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例如,对于经济学专业来讲,可以将许多问题可供课堂上讨论,如公司的行贿问题、欺骗性广告问题、出售有潜在危险的商品问题等。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应与行业要求和企业紧密结合,强化实习、实训。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当前高职院校大力提倡校企联合,引入企业文化,可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当然,这些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并不是孤立、死板地向学生呈现,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们需要根据职业道德教育的某一个主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当时的教育情境,综合选择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弥补过去过分依赖课堂讲授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刘代成.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7,5.

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篇5

职业中学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本地区)经济发展培养素质合格、一专多能的初中级实用人才。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遵纪守法,有时代开拓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就必须要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本文试通过对道德内化的研究,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中学,如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进而促进学校整体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一、道德内化对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意义。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通俗地说,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道德内化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道德内化是培养职业中学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实现内化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的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和职业道德是相互联系的,道德是职业道德的基础,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更直接地反映社会道德的要求和道德面貌。

道德教育的主要内涵在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铸造人们的道德人格,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其目的在于在整个社会范围形成普遍的、完善的道德人格。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是德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他必须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当学生经过教育者的启发、引导,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以后,由客体又变成主体。德育过程不是单向传递思想道德规范的过程,而是教育者与学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双向活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接受某一思想道德教育以前,已接受了社会、家庭成员的某种影响,积累了一些道德经验,(有主体意识),因而学生具有能动的、积极的反作用,能改造外在的教育影响。如果教育者所施予的教育影响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一致,就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即学生对某一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认同与接纳。反之就有可能产生漠不关心或逆反心理;就有可能对教育采取拒绝和排斥的态度。

如何把外在的教育影响,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学校德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道德内化。

职业中学肩负着直接向社会职业岗位输送合格劳动者的任务,这就决定了职业中学教育所处的位置枣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交叉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比以往更需要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劳动者,作为职业中学更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的德育除了对学生进行以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为基础的行为规范教育外,还应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以爱业、勤业、敬业为主线,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本应在职业岗位上更为贴切,但在职业中学,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学校,不可能很直接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因此,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重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关键在于实现职业道德内化。

学校在职业道德过程中,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满足于常规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而应遵循

道德内化的规律,重视知、情、意、信、行诸要素在品德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第一,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知识教育

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知识的教育,使学生知道职业道德常识,懂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对职业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的学习,掌握了职业道德知识,自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才有明确的方向,才能做好本职工作。这是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成分,也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思想基础。

第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

职业道德情感就是从业人员对现实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好恶的情绪和态度。职业道德情感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稳定而强大的力量,积极地影响和调节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还可以同职业道德认识结合在一起,影响从业人员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职业道德意志。革命导师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在德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职业道德情感,将学生置身于职业生活的现实矛盾之中,激起他们职业情感的波澜,产生深刻的情感体现,从而内化为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动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情感的体验,在学校生活中就会表现冷漠的态度,有的无心向学,甚至违反校纪校规。

第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

职业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力量和精神。职业意志和职业道德行为联系密切,体现在职业道德行为之中,是支配和调节职业道德行为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职业道德意志,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严格要求自己,面临困难和挫折能经得起考验。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能有较强的抵抗不良思想行为腐蚀和引诱的能力。对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一经认识,也能够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改正也快。具有坚持职业道德意志的人,才能逐渐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第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

职业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责任感。它是深刻的职业道德认识、炽热的职业道德情感和顽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等的有机统一。具有稳定和持久的特点。在德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使他们把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并决心为实现崇高的职业理想而不懈地奋斗。

第五、促进学生实现职业道德内化

在职业道德品质结构中,上述四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它们还属于职业道德意识的范围。受教育者(学生)如果只停留在这些阶段,而不实现地去履行职业道德义务,那么就只能说他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愿望和动机,而不能认为他已实际具有了职业道德品质。在德育过程中,我们更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内化。不但让学生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真正认同,还要从认同发展到内化的程度。也就是说让学生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把职业道德意识变为实际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职业道德行为。实现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的飞跃。学生接受的职业道德一旦达到内化的程度,即使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会持续下去,以至逐渐形成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行为习惯。

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人的思想品德稳固化的基本标志,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帮助学生实现职业道德内化,对于提高职业中学德育的实效性,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道德内化问题是职业中学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当前,职业中学生源与普通高中相比质量普遍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因为种种原因考不上普通高中才到职中就读的。本学期,笔者曾对××职业中学五个班的22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关于到××职中读书的志愿问题:

调查显示,59.8%的学生表示自愿到××职中读书,36.48%的学生表示是无奈的,2.87%的学生表示是被迫的,还有0.8%的学生是其它方面的原因。

(2)关于“你对所专业的态度”问题:

调查显示,39.75%的学生表示“热爱”,55.73%的学生表示“一般”,3.69%的学生表示“不热爱”,还有0.8%的学生是其它方面的态度。

(3)关于“你将来是否打算从事现在所学专业”的问题:

调查显示,44.26%的学生表示“是”,17.2%的学生表示“否”,38.52%的学生表示“到时看情况”或“不一定”。

进行上述问卷的五个班分别是三个年级的计算机专业和商贸专业班的学生。这两个专业的学生的态度都是如此,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是难以想象,其状况确实令人忧心。学生进入职校读书时,已分专业学习,经历了第一次的职业选择,这些选择带有被动性和不同程度的盲目性。由于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及报考的专业并不真正了解,“为什么要学?”“学些什么?”该怎样学?”知之甚少。不少学生的内心存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得胜感与失落感同时作用在他们身上。在初中阶段学习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得胜感”表现得较为强烈,这种心理常常会导致他们产生“松口气”的思想,另外,受社会某些鄙薄职业教育的消极舆论的影响,也会使他们产生失落的心理。至于那些在初中阶段学习处于中等或偏上的学生,则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感”,他们因不甘心自己的境遇而陷于无限的苦恼之中,由此产生一种动摇、思迁或得过且过的心理。又由于在过去一段时期,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在学生中也存在看不少问题,如缺乏劳动习惯;不爱惜劳动成果;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缺乏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等,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社会公德、法律意识淡薄,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无心向学等等。这些思想也随着学生的入学带进了职中的校园。

上述学生中这些消极心理和各种消极的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将来的就业。

作为职业中学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在职业中学这个新的起点上重新站起来,树立学习自信心,树立更新的人生目标。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抓住道德内化这个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把实现道德内化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研究道德(职业道德)内化问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

二、实现道德内化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学生实现道德内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道德内化的规律,第一要从学生原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出发,了解学生的原需要,激感,引起学生共鸣;第二,要激发学生个体内部的思想矛盾和斗争,这是内化的动力,是关键;第三,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作用;第四,道德内化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综合作用的过程,要重视对学生这五要素的培养;第五,道德内化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展开的,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

本文在这里重点谈谈在职业中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实现职业道德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内化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职业道德基本知识教育。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中学也要重视,并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在讲授《职业道德》课时,要从理论上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样做的道理,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的理解。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信念、职业理想,并逐步形成职业志向,使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从被动性、盲目性变为主动性和明确性。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明确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实现内化的最佳途径是把握学生校外见习,学习及其它社会实践的机会,点拔和引导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把它转化为自己思想系统的内容,实现知行统一。

还有改革政治课的考试方法,例如,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在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政治小论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的成绩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做既完善了检查机制,也重视了信息的反馈。为巩固内化,还可以邀请调查对象方面权威人士给学生作本专业发展情况及对从业人员要求的报告。

2、在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各学科的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学德育大纲》)职业中学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特别在专业技能实习课中,教师要按照有关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和训练学生,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职业责任感,养成遵守职业纪律的习惯。

3、班主任工作是促进学生实现职业道德内化的重要途径。

“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实现《德育大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学德育大纲》)职业中学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创设职业心理原因,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进入角色。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内化的实现。具体做法是:在高一年级,进行“转轨教育”。使学生在心理、情感、行为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实现从普通基础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爱好。在高二年级,进行“立志成才教育”,帮助学生选好本行业中的学习榜样,制订成才计划,以未来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律己待人。在高三年级里,进行“就业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艰苦创业、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成才紧迫感。并抓紧毕业前的有限时间,刻苦学习、自觉进行修养。

学生在职业中学三年中,班主任根据学校规划的各个年级的教育主题,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紧迫心理,唤起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另外,班主任还要针对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持之以恒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职业环境和职业心理氛围,突出教育的职业性。

在学校生活中,要创设职业环境和职业心理氛围。例如:课室、实验室(场)的布置要突出专业的特点;宣传橱窗、走廊经常展出反映专业技能的学生习作;学校、专业部、班级可经常组织不同规模的专业技能比赛;组织学生观看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表演及习作的录像等。又如,各专业部可围绕年级教育主题,经常开展专业色彩浓厚的教育活动,如专业歌和专业徽创作;行业信息交流会;“××专业应具备什么素质”等为师讨论会;模拟上岗活动;模拟求职活动等等。

通过在学校生活中运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评价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使他们经常处在职业环境和职业心理氛围中,经常感受到自己的职业身份(准××员、准××工),促使学生实现职业道德内化,并逐渐形成适合未来职业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

5、根据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要使学生真正把社会一定职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让他们参加与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活动很有必要,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除了教学计划规定的见习和实习外,还进行下列社会实践活动:

(1)到专业思想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听取专题介绍,请本行业先进人物介绍经验,校友谈走向成功之路的体会。

(2)各专业班结合专业学习进行专题考察,拓展知识视野。

(3)在校内外开“我学专业为人民”的学雷锋为人民服务活动,并把活动成绩纳入德育考核之中。

(4)有组织、有领导、有控制地组织学生“碰碰海”、“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些有偿服务,让学生接受市场竞争的洗礼,认识自己的实力、德行与价值。”

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职业道德教育得以深化,使榜样的价值观得到内化。这对于学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需要、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职业道德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内化为自身的学习行为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6、通过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又一重要途径。

共青团、学生会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职业理想以及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7、学校、专业部和班级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是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内化的有效的途径。学校、专业部和班级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种社团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等,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以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促进职业道德的内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篇6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3-0043-02

1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其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体和会计人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会计职业道德可以有效的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②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的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

③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银广厦事件说明了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健康运行,会计职业道德必将受到社会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2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①会计职业道德的补充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法规很难完全保证和满足有些利益和要求,况且法规往往滞后于现实,所以会计职业道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补充作用。补充法律法规的细节问题,补充法律法规不能成文的道德规范。另外,要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要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人的道德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②会计职业道德的经济作用。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而会计信息的提供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所以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后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好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可信度的高低;会计信息可信度的高低又关系到经济管理及决策的成败。

③会计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经济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障。建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会计的工作质量和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会计人员有效地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高自我防腐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

3我国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原因

①社会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系统不完善。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法律监督体系还未健全,各监督部门还没有形成高效的协作监督制度,财政、税务、审计、会计师事物所等部门虽每年都有各种不同名目的检查,但各自为政,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各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企业内部的执法监督部门在对小金库、帐外帐等违规行为的处理上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态度,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②就业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竞争的激烈也在加剧,就业不仅是国家考虑的问题,也是所有就业人群考虑的问题。其中有不少便是会计人员的就业问题。会计人员一旦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就希望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有所发展,不愿再处于失业,下岗,奔波于大小的招聘会的状态中。这种工作不稳定,工作不易找,造成使很多会计人员心理迷失了方向,心态失衡的现象,有些甚至演变成主动配合,并用高超的做帐技术掩盖事实信息,最终造成犯罪。

③企业内部环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会计虽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在企业内部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在地位上属于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即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有完全的领导和管理的权利。而这些就构成了会计人员生存的企业内部环境。会计人员本身是受聘或受雇到单位中去的。企业领导人不一定素质很高,有些要求的只是利润上的加大以及税务上的少交,而会计人员的工作主要是核算企业利润,上报税务及编制报表,帐薄等这些与企业发展利益相关的工作。这样,会计人员工作的相对特殊性使会计职业道德在企业内部发挥的作用很难得到保证。

④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处于利益主体的中心,由于多元化利益的诱惑,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也难免受到影响。有些会计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没有受到正规的统一的学校教育,甚至有些是半路出家。这些人中难免有一些会计人员不能做到对会计知识,会计法规的全面了解,加之本身经受诱惑的能力比较弱,而会计人员本身就和钱打交道,所以造成很多会计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不顾自身的职业道德,以身犯险酿成大错。另外,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只是为应付而做事情。他们的专业知识不注意更新和学习,职业技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些都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对合格会计人员的要求。使得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①监督机制上、管理制度上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工程,主要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惩戒规范构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活动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和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和奉献社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与现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还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监督机制,使会计职业道德制度化,达到预防和减少会计人员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目的,还可以防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败坏。另外,法律法规环境的强化,使会计人员能自主,自立,自信的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度可找”,这样才有助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②宣传教育,使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在传统的会计教育中,往往重视的是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我们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普及会计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使每一个会计人员都懂的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怎样做才可以成为具有高度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和修养。它对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质量有何重要影响,懂得一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除了受到良心和道义的谴责还要受到社会的惩罚,形成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是光荣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是可耻的,甚至是犯罪的社会环境。组织或鼓励会计从业人员接受一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活动,以此来强化或更新自身会计理论与实务,会计规范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和知识体系,使自身的从业水平紧跟社会和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步伐,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有很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新社会会计人。

③加强单位内部监督,规范会计人员行为。健全的企业内部监督制约体制,可以从各种渠道杜绝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这些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稽查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等。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能促进会计人员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手续办事,用制度约束增强会计人员的信用意识和职业道德。另外,在建立内部制度的同时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及修养,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工作,直接受到领导人的管理,因此,企业领导人道德素质及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发挥以及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执行情况及发挥作用如何。所以,建立完整,完善的单位内部监督制度,能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能更好的约束和规范会计人员行为。

④完善监督和奖惩机制,确保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完善监督和奖惩机制可以从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建立全面的监督体制两方面着手。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认真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对做事认真负责的人员应该给予提职,晋级或物质奖励等奖励措施;对办事拖拖拉拉的懈怠的人员应给予降职,减薪或罚款的惩戒措施。

⑤净化环境,创造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社会背景。净化社会环境,能给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氛围。要建设完善的法制制度,保障会计人员的利益,制约领导者的权力,使会计职业道德不要被权力所制约。净化社会会计环境,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主要是在改善经济环境的条件下,加强会计社会信用的建设。经济发展环境直接关系或间接影响着会计人员的信用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尤其是国家政府机关,企业整体,社会团体等社会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与会计人员的信用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有很大的联系。

5结语

高质量的会计工作,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这些都建立在强烈的会计职业道德感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职业道德的支撑,会计人员所做的一切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所以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作一个德才兼备的财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着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突出重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实践活动,任重而道远,要靠我们每个会计人员不懈的努力。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只要会计人员提高认识,通过不断学习,注意自我修养,职业道德水平一定会得到提升,我们坚信,通过广大会计人员不懈的努力,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将会取得满意的效果!只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牢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让“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规范深深植根于每个会计人员的心中,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才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篇7

摘要: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因此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从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责任心及是否减实守信。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那么新时期如何在教学中能更好的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具备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从而缩短学生到员工之间的差距,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重要特征是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它侧重培养工艺型、操作型、应用型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与此相适应职业学校德育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并把素质考核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之内,考核方式可以分为教师评定,学生巨评,以及结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任务完成的情况,实训操作是否符合行业规范等,教育学生断进取、勇于创新;火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学校德育应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色,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意识、技术道德意识为丰要任务。

二、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先从课堂理论教学人手,逐步向养成教育和实践教学过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择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十会实践,使学生能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一,并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动。在实践中,可采用:一一年级以公共职业道德的基础理论教学为主,同时辅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重点讲述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生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内容;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设计大赛”,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二年级以行业职业道德内容为基本出发点,讲授内容以个案教学为主,可开设职业指导与求职面试技巧方面的选修课,举办以所学专业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座谈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三年级是以下企业亲身体验和结合实习实训为主的职业道德实践教学,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座谈,开设以“就业与创业”为主题的讲座,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三、注重在日常管理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团队合作,交流沟通,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都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这些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靠说教就能达到的,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优美、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开展“文明小区建设”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品德;通过“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的评比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在公共场所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等,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网站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开辟职业道德教育专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把择业观、职业理想等根植在广大学生的心中。

四、校企合作,共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加强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实训教学中更多的引入企业的管理元素,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做到实习车间和工厂合,学生和员工合,教师与师傅合一,从根本上让学生在校就接触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职业性”、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做统一”,摒弃“坐而论道”,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五、提升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形成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而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一是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二是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三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品质高尚、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四是树。立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为全校教职工学习的楷模,同时挑选部分优秀教师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并逐步成为德育学科的带头人。此外,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完善师德的考核、奖惩机制和建屯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优秀教师”报告会制度,使“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为每个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六、多方合作,就业教育贯穿始终

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篇8

社会职业的形成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解释,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从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生产的角度来看,职业对于个人来说,首先满足的是物质需要。如果我们从精神层面来看,职业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的主要手段。职业满足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物质需要,还有精神需要。所以,职业对于一个人有非常重要的生存价值和人生意义。不过,人们要想顺利地完成一定的职业活动不仅仅需要知识、技能等雄厚的人力资本,更需要在职业活动中遵循相关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行。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普遍意义上的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人们在职业活动须遵循的职业活动规范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能力和职业责任等。职业道德主要通过各种管理制度、生产守则、行为规范等加以贯彻落实。从功能上看,职业道德调节的是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能够引导职业人正确对待名利,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荣辱观,帮助职业人正确认识自己与企业、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地选择职业发展道路,规范职业行为。职业道德可以引导和纠正职业行为,化解个人与企业、社会之间矛盾,促进它们相互之间和谐发展。所以,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职业道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具体来看,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的人在工作上总是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总会努力学习新技术,不断要求进步;与同事能和睦相处并且精诚团结;他们不仅能够赢得同事的尊重还能获取领导的赏识,从而得到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企业员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总是能够从容应对,自觉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一个技术人员有很高的技能并不能称为真正的职业人,职业人的最大优势在于他的工作态度,而非局限于熟练的工作技能。”①所以,职业道德是个人职业顺利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企业来说,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根据有关调查,企业最看中的员工品质依次为爱岗敬业、合作精神、吃苦耐劳。一个员工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技术再好也难以被企业认可。可见,对企业来说,员工的职业道德是第一位的。因为企业深知,职业道德能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企业发展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员工能够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出发,调整个人行为,满足企业需要,与企业荣辱与共。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普遍处在转型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企业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才,更需要忠贞不二的好员工。试想,如果员工没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没有团结合作的忠诚品质,不愿与企业同甘共苦,不愿担当责任,企业怎么能度过难关,获得新生。因此,我们说职业道德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内生性动力。职业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人类活动,职业推动着个人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职业道德能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增进工作者的福利和幸福,也能支撑社会分工,规范行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国家民族财富。”②因此,我们对于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应该站在个人、企业、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应当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更高。但是,与企业的要求相反,职业院校往往重视职业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追求,将技能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而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职业教育的功利性偏向非常明显。职业院校在创办之初,为了迅速获得社会的认可,紧扣社会及市场需求,秉持“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把职业技能的培训放在首位,从教学计划制定、专业课程设置到顶岗实习,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贯穿着这样的办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模式短期效果非常明显,毕业生就业率一路走高。但是,这样的办学理念逐步弱化了学生的内在品行和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提升,发展后劲不足。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职业道德置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予以重视,并以此为思想指导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可持续发展观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全新体现。“这种发展观不仅重视对个体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重视对个体生命独立、自由和人格力量的培养,赋予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以提升其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

二、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一)以德树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其教育目标紧密相关。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所以,我们首先要清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根本性的问题,决定着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的选择。“从学校层面来说,要明确职业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培养劳动力的教育。把职业教育当成纯粹为职业而举办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就会越来越窄。”④所以,既要重视人才技能的教育,也要重视内在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道德”培养放在了人才培养的第一位。显然,职业道德比职业技能更加重要。2014年5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非常明确地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所以,以德树人,以德育人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这既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需要标准,也符合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人才培养不是短期行为,不是简单地传授一些技艺,而是要培养、塑造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应该立足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能力的培养。“一句话,现代教育把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视为已任,因为,只有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可能是一个能够适应频繁变化的社会的合格新人。德育,作为教育的灵魂和核心,理应承担起培养道德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任。”⑤

(二)推行“知”、“行”合一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纲要》提出职业院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也同样要求职业院校“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一直以来坚持的行之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那么职业道德培养能否像技能培养那样采用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职业道德来源于职业活动,并最终是要用来指导职业实践活动的。职业活动是职业道德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职业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职业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新的技术工艺、新的工作环境、新的管理模式以及社会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都会对职业道德提出新的要求。实践教学直接与社会现实对接,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新的职业道德要求、规范纳入职业道德教育,保持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鲜活性和现实性。也能在实践活动中检验职业道德。所以,“加强实习、实训,既是专业建设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经验证明,坚持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性、摒弃‘坐而论道’,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真正实现职业道德水平由‘知’到‘行’的跨越式提升,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⑥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中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用来引导、纠正人们行为的。抛开职业活动谈职业道德不仅空泛而且毫无价值。“离开具体生活场景中道德与生活方方面面的联系,使道德成为一种抽象物,成为概念范畴中的存在,无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难于使人在现实生活中去把握道德,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同样难于理解并适应职场的道德诉求,这与职业教育的教育理想差之甚远。”⑦“知行合一”可以把职业道德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将职业道德变成自觉的职业行为,可以让学生在岗位工作中认知、接受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体验职业道德对于职业活动的重要性。这样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知行合一”的职业道德教学模式能够把职业道德与职业活动连接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可以说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选择。

(三)职业道德教育须彰显高职学生的主体性

在职业活动中,人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人是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而存在的。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主体性德育理论。那么,什么是主体性德育理论?“它的基本含义就是重视人的主体性,在德育中树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按照人的特性在德育的组织和实施中引发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由个人主体性向群体主体性、人类主体性发展,谋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与和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⑧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也就是关注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尊重受教育者的理性意识和主体意识。德育不是概念的灌输,不是背背记记就管用的。德育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是规则、制度、规范等内化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始终会发挥着积极的主动的作用。人会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相关内容进行过滤、改造,融进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建构体系,丰富自我,改造自我。“道德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借助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探索,不断建构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因而,德育的目的不应是让受教育者无条件地服从某些外在的目的,接受现成道德规则,而更主要的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道德思维、道德推理、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来自于教师,而是学习主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作为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建构作用。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信息,而根据自身的经验,判断、选择并加工知识信息,从而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建构起自身的道德体系、判断标准。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职业道德的抽象概念,而是真正能使职业道德变成一种力量,一种能力,一种能够创造和谐职业环境,获取积极进取精神,搭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力量。这也是职业道德教育最终目标。

三、结束语

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篇9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一、国内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1.在实务方面,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制定,主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来完成。我国政府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财政部在1996年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明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1999年根据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会计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突出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了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会计界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2.在教育方面,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结合行业、会计岗位需要的职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重视。《论语》作为我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作,提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其中关于诚信、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值得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借鉴;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提出“爱国爱民”的职教思想,他认为职业教育的内涵包括职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两方面,缺一不可,离开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育也就失去方向;我国会计学奠基人潘序伦先生1937年创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时,以“立信”作为校名,认为是基于“信是立身之本”,办学中注重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建设与求实精神培养。在当前形势下,很多中职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模式进行了有特色、有成效的实践,例如,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三品”(道德品质、个人品质、职业品质)德育工作模式;唐山工业技术学院的“三线三点两融合”德育管理模式;海盐县中等职业学校“三守一扬”(守时、守规、守信、扬长)德育模式;嘉定区中等职业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德育模式。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是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其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职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西方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在西方家,一般将职业道德理解为信仰、价值观和原则,它们指导个人在其工作环境中的任何时间,理解他们的工作权力、职责,并采取相应行动的方式。因此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认识和解决他们自身内在的、与他人之间的、与环境之间的道德冲突的框架,用这种方式提升个人的工作满意度,促使个人持续而有效的就业;另一方面则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养成自觉遵守工作道德品质的机会。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学校就比较注重基础课程和专门课程对学生的塑造功能。美国拉尔森教授在其第十二版《会计学原理》意以“道德是最基本的会计学原理”为开场白,专门讨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美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其学校教育中很少有专设的道德教育课程,德育往往渗透在其他各科教学当中,还比较重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感。国外一些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重实践、重创新、重职业道德、重可持续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值得我们借鉴。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必要性分析

(一)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理念落后

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属于岗前教育形式,教育目标是在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与实施后实现。其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将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列为专业重点课程,且占用绝大部分课时,而涉及培养学生职业德育方面的课程,多以政治思想、法制教育为主,与会计专业职业德育相关课程如会计法、税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学科有的学校没有开设,即使开设了也是为了应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课时比例低,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等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却缺乏法制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忽视专业特征

目前很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教材内容过于概念理论化、陈旧过时,缺少鲜活的案例;二是教材体系结构死板、陈式化,缺乏创新;三是教材更新周期太长,既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不能及时反映和体现行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更缺少世界各国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及经验。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还仅停留在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层次上,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实用和自我专业价值,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使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培养失去了先天基础。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与会计专业也缺乏紧密联系,除了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外,其他专业课程基本没有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缺少连贯性和系统性。

(三)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单一

职业道德教学很多学校仍然采取的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直接灌输的方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有的学校专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实质,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专业课程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学生对专业所要求职业道德的认识。

(四)职业道德教育考评机制不够完善

中职对学生的评价目前主要采用试卷考试形式,重点在于考核其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思想品德多以日常操行简单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具有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和命题陈旧等弊端,严重地阻碍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一些中职学校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全部内容,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后不再学习,缺少长久教育机制。

(五)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队伍建设乏力

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师资短缺的问题,即职业道德教育多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讲授教师多为德育课教师,专职从事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和研究的教师、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紧缺,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难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践的需要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专职从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很多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的专业老师,与普通德育课教师一样缺乏参加企业实践的机会,对行业、企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缺乏了解,照本宣科,导致职业道德教育与实际要求严重脱节,弱化学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理解,没能把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自觉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内容与实施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是以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为方向,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施加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影响,促使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的活动。其核心是如何与行业、岗位、企业要求密切联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索中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及评价机制。

(一)科学设置适合中职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以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与会计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符合时代特征。课程体系包括政治思想课程、法制教育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技能教育等课程,包括显性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隐性课程的活动方案,模块化组合的教学案例资料,多媒体教学的相关应用课件等,符合新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拓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教学内容改革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学习的有效背景,将社会需要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情感、品德,乃至于人格的内在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职业道德概念和规范主要内容,上岗前就树立起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1.课程教学。学生通过课程体系学习,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提高会计专业技能水平,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性统一,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2.实训实习。实训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学校要结合会计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以及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组织开展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实训实习可以锻炼学生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检验学校教育状况,发现教学不足,要及时调整更新,实现从“学校―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无缝对接。

3.学校管理。做好学校、家长、学生“横向管理”和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学生“纵向管理”,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工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4.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凝练具有职教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结合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创意创效竞赛、“文明风采”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5.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从就业和创业两个方面进行,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在就业角度,强调会计岗位工作必须要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降低职业风险;在创业角度,强调企业负责人对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工作负主要责任,提高管理水平,创造一个宽松的职业环境。

(三)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创新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评价机制

评价由学校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学校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队伍建设情况、规章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职业道德课程开设情况及课程教学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情况等;对学生品德评定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做到客观公正。学校要把学生品德的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就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引导作用。

(四)加强职业道德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队伍建设有效途径,提高师德师风水平,积极探索与中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效性。

参考文献:

[1]赛娜.对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

职业道德的主要作用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道德;德育

职业教育是文明社会的产物,指受教育者为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劳动技能、职业道德所受的教育。

福州船政局1866年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形成我国职业教育雏形。1917年5月,由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的初期,我国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有专业技能的高级技术人员,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很多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结构,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形成了无形的竞争,渐渐演变成为科技与教育的较量。作为社会与学校的“中间站”,职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意义。

但是在技术能力教育提高的同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功利化不断凸显。功利化倾向是“工具理性主义”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潜藏的危机。从社会分工、职业教育本质以及社会现实条件的整体视角,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结合起来,以“人”的发展为逻辑,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道德教育,实现职业教育范式的转换,乃当务之急。

高职学校担负着为经济和社会培养一线劳动者、服务者的任务,走向社会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近年来,通过在教育中的实践,笔者在提高职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一些体会和见解。

一、对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

职业道德是将各种职业规范转化为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术、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职业人取得成功的关键。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或阶级依据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职业道德影响的过程。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品质,培养人民群众高尚的道德情操。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环境三种因素影响。并且,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他律过程,即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把职业道德要求、规范不断内化到人的意识中,不通过教育是难以自发形成的。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职业生涯设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力。高职学校的生源不同于普通高中,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动力等较差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有些学生是传统教育升学的失败者,进入高职学校是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而职业生涯设计能引导学生挖掘潜能,形成奋发向上的内驱力,让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真正的职业意识。确立实事求是的职业理想,制定具体可操作的阶段目标及其相应措施,不断培养兴趣、调适性格、提高能力、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的要求,从而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形成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积极心态,懂得珍惜在校生活,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二)营造校园道德氛围,感受职业道德无处不在

要树立全员育人观念,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加强师德建设力度,提高全体教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为学生做好榜样,使学生感受到崇高的职业道德无处不在。

学校德育工作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中心开展,积极推行养成教育,让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规范职业道德教学,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使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是主阵地,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因为育人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主要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主要在教学过程中接受教育,如果德育脱离教学另搞一套,不仅会感到精力不够、时间不足,而且还会丧失教学这块阵地。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教育的客观规律,是发挥教育的德育功能的理论依据。

(四)依托社会企业实践,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实践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实践是主、客观交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实践才能把外在客观世界(环境影响)和内部主观世界(人的主观心理)联系起来,把作为德育的外部因素纳入学生的主观反映之中,与学生的内部需要动机、思想感情等发生作用,从而引起学生一系列心理变化,提高道德认识、深化情感、磨炼意志、训练行为等。同时实践也能满足青年学生的心理需要,青年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想敏锐、积极探索,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更渴望受到成人和老师的承认与尊重,期望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的发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能满足青年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参加活动、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开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广阔天地。

(五)家校合作联动制度,抓好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制定了“老师与家长联手,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新机制,班主任主动约见学生家长,另外对重大活动与事件,采用告家长书制度,邀请家长参与主题教育活动,共同把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三、职业道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及反思

尽管我校在职校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如何将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熔铸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完善一系列评价体系仍是一个必须继续探讨的话题。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完成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任务,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有机统一的,关键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也就是使学生对道德规范有更深入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循环往复的教育,才能逐步提高学生道德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技术过硬,道德高尚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