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态工程现状十篇生态工程现状十篇

生态工程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8:24

生态工程现状篇1

关键词:生态工程学;教学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51-1

随着人口的激增、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发展已经达到空前状态。《生态工程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一门关于应用生态学原理在协调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经济学和工程学的理论而进行的各种工程。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实用价值高是《生态工程学》的特点。目前,生态工程学作为生态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开设的《生态工程学》课程为例,结合作者近年来对《生态工程学》的教学实践,对《生态工程学》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简要的总结。

1教材应体现实用性和逻辑性

目前作为高等学校《生态工程学》综合性的教材并不多。主要有:《生态工程学导论》《生态工程学》《实用生态工程学》《生态工程——原理与应用》等。从教材编写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先介绍生态工程学的概念、原理、生态工程规划与评价、生态工程设计与监理,以及这些原理和方法在各方面的运用,如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湿地生态工程、城市生态工程等。从教材的系统性来看,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全面,但每一个章节(方面)只是泛泛而谈,大多数案例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体现生态工程本身强调实用性的特点。有些章节的背景知识介绍偏多,而真正体现生态工程设计案例方面的程序、可操作的方法又偏少。教材中有些内容甚至出现一个概念多个描述,有些段落之间出现累赘的现象。造成这一现状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由于《生态工程学》这门课程的形成时间较短,它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另外,目前的教材较少把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成功案例引入到教材当中。

2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多样性

目前,《生态工程学》教学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讲述,没有安排生态工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很少见到有《生态工程学》相关的实验指导书。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对《生态工程学》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生态工程学》是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脱离了实践性就跟《生态学》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体现不出生态工程的课程特点。甚至有同学反映《生态工程学》感觉像文科类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工程设计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体现生态工程教学的实践性和多样性,使得抽象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化,强化学生生态工程设计的意识,突出其应用能力和重视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重点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设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课堂讨论,如:针对广西大面积发展桉树人工林的现状,如何应用生态工程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

3讲授和学习《生态工程学》必须具体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由于生态工程涉及的知识相当广泛,作为教师和学生必须同时具备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土壤学、工程学、经济学等众多的课程知识背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在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往往《生态工程学》里面的一个章节就是一门课程甚至是一个专业的高度浓缩,比如:林业生态工程学,林业就是一个行业,是林学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有没有林学的知识背景,所以对里面的理论和案例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以上对目前《生态工程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总结。针对这些现状,今后应努力出版高质量的《生态工程学》教材,使得教材本身既体现生态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而对于专论部分应特别需要增加对某一种生态工程类型的具体设计原理、方法、设计程序等方面的介绍。编写《生态工程学实验》教材时,一方面需要考虑包括生态工程的设计,同时也要把目前的一些应用性强的研究热点的方法引入教材,如: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分析、生命周期评价、能值分析、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生态足迹分析等新方法、新技术在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对教师而言,从头到尾由一个教师来承担整门《生态工程学》的教学任务还是不太合理,毕竟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背景不同,所以尽量由2-3个教师共同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让教师讲授其最熟悉的章节。

参考文献

[1]王百田,郭建斌,饶良懿.关于“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的思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增刊):90-92.

生态工程现状篇2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之不懈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生态破坏,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项目开发与环境保护兼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工程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工程规模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以往通常采用单纯的工程防护,如浆(干)砌片石、喷锚防护等,这些工程措施都导致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滑坡、边坡失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工程问题。国家已经十分重视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国务院下达了[2000]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已提上议程,这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2.边坡生态防护现状

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既能起到良好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植物防护新技术,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共同形成了边坡工程植物防护体系。

根据不同的边坡土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可将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分为:①人工种草护坡;②平铺草皮护坡;③液压喷播植草护坡;④土工网植草护坡;⑤oh液植草护坡;⑥行栽香根草护坡;⑦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⑧客土植生植物护坡;⑨喷混植生植物护坡。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主要作用及应用条件各不相同。

2.1人工种草护坡

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兼等特点。但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足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使得该技术近年应用较少。

2.2平铺草皮护坡

平铺草皮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面铺设天然草皮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具有施工简单、工程造价较低等特点。适用于四周草皮来源较易、边坡高度不高且坡度较缓的各种土质及严重风化的岩层和成岩作用差的软岩层边坡防护工程,是设计应用最多的传统坡面植物防护措施之一,但由于施工后期养护治理困难,平铺草皮易被冲走,且成活率低,工程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达不到满足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坍滑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近年来,由于草皮来源紧张,使得平铺草皮护坡的作用逐渐受到了限制。

2.3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交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其特点是:①施工简单、速度快;②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发芽快、整洁一致;③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二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④适用性广;⑤工程造价低。目前,国内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在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部门边坡防护与绿化工程中使用较多。

2.4土工网植草护坡

土工网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集坡面加固和植物防护于一体的复合型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土工网是一种边坡防护新材料,是通过非凡工艺生产的三维立体网,不仅具有加固边坡的功能,在播种初期还起到防止冲刷、保持土壤以利草籽发芽、生长的作用随着植物生长、成熟,坡面逐渐被植物覆盖,这样植物与土工网就共同对边坡起到了长期防护,绿化作用,土工网植草护坡能承受4m/s以上流速的水流冲刷,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浆(干)砌片石护坡。目前,国内土工网植草护坡在公路、堤坝边坡防护工程中使用较多,铁路部门相对较少。 

2.5 oh液植草护坡

该项技术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化学植草防护措施。它是通过专用机械,将新型化工产品hycel_oh液用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和草籽一起喷洒于坡面,使之在极短时间内硬化,而将边坡表土固结成弹性固体薄膜,达到植草初期边坡防护目的,3~6个月后其弹性固体薄膜开始逐渐分解,此时草种已发芽、生长成熟,根深叶茂的植物已能独立起到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具有施工简单、迅速,不需后期养护,边坡防护、绿化效果好等特点。尽管oh液植草护坡具有理想的边坡防护、绿化效果,但由于该技术所用的这种hycel_oh液还末能实现国产化,使得其工程造价较高综合造价达40元/m2左右,故目前还无法推广应用。只是在京九铁路等个别工点进行了尝试性试验。

2.6行栽香根草护坡

香根草是近十多年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具有长势挺立,在3~4月内可长成茂密的活篱笆;根系发达、粗壮,一年内一般可深入地下2~3m;根系抗拉强度大,达75mpa,耐旱、耐涝、耐火、耐贫瘠、抗病虫、适应能力极强等特点。行栽香根草护坡就是在土质边坡上行栽香根草进行边坡防护的一种工程措施,该技术充分利用了香根草的优良特征,具有显著增强边坡稳定性和理想的固土护坡功能,大有取代传统片石护坡之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少,还有待于在公路、铁路、堤坝、城市建设等边坡防护工程中进一步试验推广。

2.7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

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是一项类似于干砌片石护坡的边坡防护技术。是在修整好的边坡坡面上拼铺正六边形混凝土框砖形成蜂巢式网格后,在网格内铺填种植土,再在砖框内栽草或种草的一项边坡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框砖可在预制场批量生产,其受力结构合理,拼铺在边坡上能有效地分散坡面雨水径流,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坡面冲刷,保护草皮生长。这种护坡施工简单,外观齐整,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工程造价适中,略高于浆砌片石骨架护坡,该技术多用于填方边坡的防护。 

2.8客土植生植物护坡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是在边坡坡面上挂网机械喷填(或人工铺设)一定厚度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或基质(客土) 和种子的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的特点是可根据地质和气候条件进行基质和种子配方,从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多用于普通条件下无法绿化或绿化效果差的边坡。由于客土可以由机械拌和,挂网实施轻易,因此施工的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无论从效率和成本上都比浆砌片石和挂网喷砼防护要优越,而且植被防护效果良好,基本不需要养护即可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该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中已被大量应用,在日本等国家已经被作为边坡绿化的常规方法加以应用。

2.9喷混植生植物护坡

喷混植生植物护坡,是在稳定岩质边坡上施工短锚杆、铺挂镀锌铁丝网后,采用专用喷射机,将拌和均匀的种植基材喷射到坡面上,植物依靠“基材”生长发育,形成植物护坡的施工技术,具有防护边坡、恢复植被双重作用,可以取代传统的喷锚防护、片石护坡等圬工措施。该技术使用的种植基材由种植土、混合草灌种子、有机质、肥料、团粒剂、保水剂、稳定剂、ph缓解剂和水等组成,其种植基材的配方是成功的要害,良好的配方能够达到在陡于1∶0.75的岩质边坡上既具备一定的强度保护坡面和反抗雨水冲刷,又具有足够的空隙率和肥力以保证植物生长。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等各类岩石边

坡绿化防护工程。 

3.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

随着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已发展成为公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3.1边坡植草的退化

在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其边坡绿化防护上投入的资金比例较低,在低投入、低养护或无养护情况下,边坡草坪处于自生自养状态,极易退化、死亡。因为人工种植草种生长较弱、品种单一,随着时间的增长,在养分水分供给较差的边坡上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草坡退化现象,这是一个十分突出和严重的问题,若草被退化得不到解决,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而且起不到边坡绿化防护效果,最终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坡面坍塌等许多不良后果。

3.2喷播时的植物种子配比与最终植物状态

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开挖的边坡恢复到自然状态,施工者将面临:①植物种子的配比如何确定;②如何考虑当地自生优势群落的结构特点进行种子配比;③如何确定喷播时的植物配比与最终形成的植物群落之间的动态关系。只有对这些问题作详尽的调查研究分析,才能正确指导施工,否则边坡的植物生长将无法实现人工强制绿化向原始植物群落的顺利演替。

3.3干旱对土体很薄的坡面植物构成威胁

开挖后的岩石边坡,岩石层厚、整体性好,坡体高陡,对边坡进行植物绿化后,随着时间的增长,秋冬季干旱、夏伏季炎热,土体养分逐渐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如何解决边坡呈现的无土、缺水、缺肥的状态及边坡植被面临的干、热威胁,这将直接影响到边坡最终的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4.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对子孙后代的需求;满足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需求面又不损害其他区域或国家的需求。根据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要求,边坡绿化工程中应着眼于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环保生态功能,结合目前国内边坡绿化防护工程现状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4.1注重边坡生态防护的设计与资金投入

在公路、铁路设计与建设中,人们常将设计重点和大量资金放在它的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上,而生态功能的设计与投资力度不足,生态防护工程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这种低投入、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使边坡生态环境发展不够好,抗灾能力不强等。应建立和加大公路、铁路边坡建设、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在设计上要深入细化,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区域结合具体情况单独设计,注重落实边坡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4.2边坡植草退化的防治技术

防治边坡草被退化的重要措施就是乔灌草相结合,尽量模拟出当地的植物群落结构,走向本地化。实际上国外已经开始流行以乔灌木为主的绿化方式。天然植被一般都是草木混生的,在较高的贫瘠土质或石质边坡上,采用草灌结合的客土喷播或喷混植生技术施工,可以将草种和灌木树种进行混播,早期以草坪防护为主,后期以灌木防护为主,构建乔灌草立体防护生态体系,达到恢复自然植被的目的。植物种子的选择及配置应走本地化的道路,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同时也应考虑浅根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结合、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的结合,还要尽可能配置抗逆性强的植物和水、肥、光、热利用率高的植物,这样才能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建设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生命力强的立体生态群落。

4.3积极引进开发边坡生态防护新技术

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是对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科学技术的挑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涉及到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必须不断在这些理论领域有所突破,

积极引进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及配套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工程施工经验,注重国际和行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总之,提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科技含量,是边坡绿化防护工程成败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边坡绿化防护工程中,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在边坡绿化养护工程中,滴灌、渗灌、注水根灌、插管根灌、膜孔灌等是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成活率、促进草灌木植物生长的浇灌技术;在土壤肥力方面,abt生根粉、菌根菌、农菌及各种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具有促进植物生根、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工艺需要探讨、改进,使其成本更低、操作更为简单、效果更好。随着边坡生态防护各项科研技术的不断深入,其各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将日趋完善和成熟。

5.结论 

①在边坡植物绿化防护施工措施中,根据目前的国情、机械化施工程度、适用性、经济性和质量效果比较,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符合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②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边坡生态防护方面,针对难点问题有必要开展系列研究,加大这方面的科研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和扶持施工企业朝生态防护专门化队伍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坚定的基础。

生态工程现状篇3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之不懈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生态破坏,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项目开发与环境保护兼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工程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工程规模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以往通常采用单纯的工程防护,如浆(干)砌片石、喷锚防护等,这些工程措施都导致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滑坡、边坡失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工程问题。国家已经十分重视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国务院下达了[2000]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已提上议程,这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2.边坡生态防护现状

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既能起到良好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植物防护新技术,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共同形成了边坡工程植物防护体系。

根据不同的边坡土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可将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分为:①人工种草护坡;②平铺草皮护坡;③液压喷播植草护坡;④土工网植草护坡;⑤oH液植草护坡;⑥行栽香根草护坡;⑦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⑧客土植生植物护坡;⑨喷混植生植物护坡。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主要作用及应用条件各不相同。

2.1人工种草护坡

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兼等特点。但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使得该技术近年应用较少。

2.2平铺草皮护坡

平铺草皮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面铺设天然草皮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具有施工简单、工程造价较低等特点。适用于附近草皮来源较易、边坡高度不高且坡度较缓的各种土质及严重风化的岩层和成岩作用差的软岩层边坡防护工程,是设计应用最多的传统坡面植物防护措施之一,但由于施工后期养护管理困难,平铺草皮易被冲走,且成活率低,工程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坍滑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近年来,由于草皮来源紧张,使得平铺草皮护坡的作用逐渐受到了限制。

2.3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交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其特点是:①施工简单、速度快;②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发芽快、整齐一致;③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二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④适用性广;⑤工程造价低。目前,国内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在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部门边坡防护与绿化工程中使用较多。

2.4土工网植草护坡

土工网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集坡面加固和植物防护于一体的复合型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土工网是一种边坡防护新材料,是通过特殊工艺生产的三维立体网,不仅具有加固边坡的功能,在播种初期还起到防止冲刷、保持土壤以利草籽发芽、生长的作用随着植物生长、成熟,坡面逐渐被植物覆盖,这样植物与土工网就共同对边坡起到了长期防护,绿化作用,土工网植草护坡能承受4m/s以上流速的水流冲刷,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浆(干)砌片石护坡。目前,国内土工网植草护坡在公路、堤坝边坡防护工程中使用较多,铁路部门相对较少。

2.5oH液植草护坡

该项技术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化学植草防护措施。它是通过专用机械,将新型化工产品HYCeL_oH液用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和草籽一起喷洒于坡面,使之在极短时间内硬化,而将边坡表土固结成弹性固体薄膜,达到植草初期边坡防护目的,3~6个月后其弹性固体薄膜开始逐渐分解,此时草种已发芽、生长成熟,根深叶茂的植物已能独立起到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具有施工简单、迅速,不需后期养护,边坡防护、绿化效果好等特点。尽管oH液植草护坡具有理想的边坡防护、绿化效果,但由于该技术所用的这种HYCeL_oH液还末能实现国产化,使得其工程造价较高综合造价达40元/m2左右,故目前还无法推广应用。只是在京九铁路等个别工点进行了尝试性试验。

2.6行栽香根草护坡

香根草是近十多年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具有长势挺立,在3~4月内可长成茂密的活篱笆;根系发达、粗壮,一年内一般可深入地下2~3m;根系抗拉强度大,达75mpa,耐旱、耐涝、耐火、耐贫瘠、抗病虫、适应能力极强等特点。行栽香根草护坡就是在土质边坡上行栽香根草进行边坡防护的一种工程措施,该技术充分利用了香根草的优良特征,具有显著增强边坡稳定性和理想的固土护坡功能,大有取代传统片石护坡之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少,还有待于在公路、铁路、堤坝、城市建设等边坡防护工程中进一步试验推广。

2.7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

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是一项类似于干砌片石护坡的边坡防护技术。是在修整好的边坡坡面上拼铺正六边形混凝土框砖形成蜂巢式网格后,在网格内铺填种植土,再在砖框内栽草或种草的一项边坡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框砖可在预制场批量生产,其受力结构合理,拼铺在边坡上能有效地分散坡面雨水径流,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坡面冲刷,保护草皮生长。这种护坡施工简单,外观齐整,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工程造价适中,略高于浆砌片石骨架护坡,该技术多用于填方边坡的防护。

2.8客土植生植物护坡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是在边坡坡面上挂网机械喷填(或人工铺设)一定厚度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或基质(客土)和种子的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的特点是可根据地质和气候条件进行基质和种子配方,从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多用于普通条件下无法绿化或绿化效果差的边坡。由于客土可以由机械拌和,挂网实施容易,因此施工的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无论从效率和成本上都比浆砌片石和挂网喷砼防护要优越,而且植被防护效果良好,基本不需要养护即可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该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中已被大量应用,在日本等国家已经被作为边坡绿化的常规方法加以应用。

2.9喷混植生植物护坡

喷混植生植物护坡,是在稳定岩质边坡上施工短锚杆、铺挂镀锌铁丝网后,采用专用喷射机,将拌和均匀的种植基材喷射到坡面上,植物依靠“基材”生长发育,形成植物护坡的施工技术,具有防护边坡、恢复植被双重作用,可以取代传统的喷锚防护、片石护坡等圬工措施。该技术使用的种植基材由种植土、混合草灌种子、有机质、肥料、团粒剂、保水剂、稳定剂、pH缓解剂和水等组成,其种植基材的配方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配方能够达到在陡于1∶0.75的岩质边坡上既具备一定的强度保护坡面和抵抗雨水冲刷,又具有足够的空隙率和肥力以保证植物生长。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等各类岩石边坡绿化防护工程。

转贴于3.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

随着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已发展成为公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3.1边坡植草的退化

在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其边坡绿化防护上投入的资金比例较低,在低投入、低养护或无养护情况下,边坡草坪处于自生自养状态,极易退化、死亡。因为人工种植草种生长较弱、品种单一,随着时间的增长,在养分水分供应较差的边坡上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草坡退化现象,这是一个十分突出和严重的问题,若草被退化得不到解决,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而且起不到边坡绿化防护效果,最终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坡面坍塌等许多不良后果。

3.2喷播时的植物种子配比与最终植物状态

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开挖的边坡恢复到自然状态,施工者将面临:①植物种子的配比如何确定;②如何考虑当地自生优势群落的结构特点进行种子配比;③如何确定喷播时的植物配比与最终形成的植物群落之间的动态关系。只有对这些问题作详尽的调查研究分析,才能正确指导施工,否则边坡的植物生长将无法实现人工强制绿化向原始植物群落的顺利演替。

3.3干旱对土体很薄的坡面植物构成威胁

开挖后的岩石边坡,岩石层厚、整体性好,坡体高陡,对边坡进行植物绿化后,随着时间的增长,秋冬季干旱、夏伏季炎热,土体养分逐渐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如何解决边坡呈现的无土、缺水、缺肥的状态及边坡植被面临的干、热威胁,这将直接影响到边坡最终的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4.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对子孙后代的需求;满足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需求面又不损害其他区域或国家的需求。根据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要求,边坡绿化工程中应着眼于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环保生态功能,结合目前国内边坡绿化防护工程现状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4.1注重边坡生态防护的设计与资金投入

在公路、铁路设计与建设中,人们常将设计重点和大量资金放在它的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上,而生态功能的设计与投资力度不足,生态防护工程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这种低投入、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使边坡生态环境发展不够好,抗灾能力不强等。应建立和加大公路、铁路边坡建设、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在设计上要深入细化,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区域结合具体情况单独设计,注重落实边坡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4.2边坡植草退化的防治技术

防治边坡草被退化的重要措施就是乔灌草相结合,尽量模拟出当地的植物群落结构,走向本地化。实际上国外已经开始流行以乔灌木为主的绿化方式。天然植被一般都是草木混生的,在较高的贫瘠土质或石质边坡上,采用草灌结合的客土喷播或喷混植生技术施工,可以将草种和灌木树种进行混播,早期以草坪防护为主,后期以灌木防护为主,构建乔灌草立体防护生态体系,达到恢复自然植被的目的。植物种子的选择及配置应走本地化的道路,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同时也应考虑浅根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结合、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的结合,还要尽可能配置抗逆性强的植物和水、肥、光、热利用率高的植物,这样才能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建设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生命力强的立体生态群落。

4.3积极引进开发边坡生态防护新技术

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是对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科学技术的挑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涉及到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必须不断在这些理论领域有所突破,积极引进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及配套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工程施工经验,注重国际和行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总之,提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科技含量,是边坡绿化防护工程成败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边坡绿化防护工程中,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在边坡绿化养护工程中,滴灌、渗灌、注水根灌、插管根灌、膜孔灌等是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成活率、促进草灌木植物生长的灌溉技术;在土壤肥力方面,aBt生根粉、菌根菌、农菌及各种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具有促进植物生根、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工艺需要探讨、改进,使其成本更低、操作更为简单、效果更好。随着边坡生态防护各项科研技术的不断深入,其各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将日趋完善和成熟。

5.结论

①在边坡植物绿化防护施工措施中,根据目前的国情、机械化施工程度、适用性、经济性和质量效果比较,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符合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②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边坡生态防护方面,针对难点问题有必要开展系列研究,加大这方面的科研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和扶持施工企业朝生态防护专门化队伍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坚定的基础。

生态工程现状篇4

关键词:工作流引擎工作流管理联盟规范分层有限状态机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124-02

1引言

有限状态机(FSm)[1~3]用于对系统的动态行为建模,一般用状态图(statechartdiagram)来可视化表示,是对反应式系统建模的有效工具,FSm和状态图的形式化机制得到了很多扩展研究,可有效地支持各种复杂行为的建模,并广泛应用于UmL等面向对象建模方法中。但是FSm用来描述大型复杂系统却十分困难。分层有限状态自动机(HFSm)对FSm进行了扩展,允许一个状态本身是一个HFSm,大大简化了对大型复杂系统的描述。

2HFSm的定义和性质

如果s∈S(m)且s是一个HFSm,则称s为m的“子HFSm”,称m为s的“父HFSm”。m的“后代HFSm”定义如下:1)m自身是m的“后代HF2Sm”;2)m的“后代HFSm”的“子HFSm”是m的“后代HFSm”。因此,m的所有“子HFSm”的叶子状态集合构成了m的除第一层叶子外的叶子状态集合的一个划分。

令S(m)∩L(m)中的元素为第一层叶子;如果s是m的一个“子HFSm”的第i层叶子,则s是m的第i+1层叶子。一个HFSm的层数m定义为其叶子状态的最大层数。

工作流引擎涉及相当多的工作流对象,每个对象拥有自己的状态,各个对象的状态不一样并且事件触发后,对其他工作流对象的影响也不一样。简单地说,工作流引擎包括工作流过程对象,工作流活动对象,任务项对象,自动工具对象等等,包含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工作流过程对象。过程可以包含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流活动,如起始活动,结束活动,人工活动,自动活动,路由活动等。第二层,工作流活动对象。其中人工活动和任务项对象有关联,自动活动与自动工具对象有关联。第三层就是任务项(图1)。

(图1)描绘的是三层状态机结构。人工活动不直接面向参与者,而是通过workitem与参与者交互,参与者有6种状态,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对任务项的处理,也许会对同属一个参与者的不同员工有影响,所以workitem也有自己的状态和自己的控制字段,并和活动作状态交互。所以对于人工活动来说,有三层状态:过程-->活动-->任务项。

而自动活动主要处理业务逻辑,没有界面,不需要workitem来处理,因此对于自动活动来说,它就只有两层状态,过程-->活动。

每层状态机的状态变化,可能会对其他状态机产生影响。如过程启动,就对某些活动的状态有影响,若是人工活动,则还对相应的workitem有影响。同样,参与者在任务列表挂起了某个任务项,则可能会挂起他所属的活动,该活动的挂起则也许会挂起他所属的过程。

3分层状态机的实现

在面向对象的实现中,工作流引擎的状态机实现采取的是状态模式,该设计模式是通过改变对象内部的状态来帮助外界对象控制自己的行为,当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自身行为,外界对象看起来好像不同的状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说明:

(1)此为过程状态模式,用来实现过程有限状态机。虽然状态模式和有限状态机(FSm)并不等同,但在面向对象的架构中,状态模式能较好地实现有限状态机。

(2)系统均采用接口编程方式,故抽象过程类所有实线本来应该指向状态类接口,这里为了突出视觉效果,故意而为之,指向接口的实现类。类图设计完毕后,将生成代码,届时手工把引用改成接口即可。

在工作流引擎设计中,各个工作流对象的状态变迁采用状态模式来实现,同时采取观察者模式和事件触发机制,过程类、活动类和任务项类设定为被观察者(Subject),事件触发是观察者(observer)。过程,活动,任务项的公共代码写在抽象类中,具体的类型由实现类来实现,用事件触发类和观察者方式,使各层之间的状态相互影响不是通过硬编码,而是通过一种传递的方式。这样,一个健壮的可扩展的工作流引擎就实现了。在生产环境中结合应用系统所采用的web框架,设计一个web表单设计器以及过程设计器,完整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就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功效了。

4结语

利用有限状态机模型,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还原事物的本质,极大的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以及未来的可维护性。

参考文献

[1]JameSRumbaugh,iVaRJacobson,GRaDYBooch.theUnifiedmodelingLanguageReferencemanual[m].Boston:addisonwesley,1999.

[2]omG.omGUnifiedmodelingLanguageSpecification(actionSemantics)[eB/oL].http://,2002.

[3]HaReLD.Statecharts:avisualformalismforcomplexsystems[J].ScienceofComputerprogramming,1987,8:231-274.

[4]theworkflowreferencemodel.workflowmanagementCoalition[S].wfmC-tC-1003,1994.

生态工程现状篇5

关键词:索赔,合同状态,数学模型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conceptofcontractstatus,analyzesthecontractstatuschangeprocess,thispaperdiscussesthemechanismwhichcausesclaim,achancetoclaimthefuzzyevaluationmathematicalmodel,basedonthisdiscussioncontractorclaimopportunity,andthroughtheclaimopportunityrecognition,introducingthesatisfactiondegreetheorymethod,establishesthemathematicalmodelclaimdecision.:

Keywords:claim,contractstate,themathematicalmodel

中图分类号:tU7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理论界对工程索赔的研究还落后于工程实践的步伐,索赔管理的理论研究还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索赔管理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对于工程实践缺乏有效的指导作用。现阶段,工程承包企业普遍存在不敢索赔,不会索赔等情况。不敢索赔,是因为企业片面地认为索赔不利于与业主合作,怕得罪了业主单位,影响今后的工程承揽;不会索赔,是由于不熟悉索赔理论、程序和方法、管理落后、基础工作不健全,缺乏索赔必要的资料和记录。另外,客观上也存在着业主不让索赔的现象,应该通过施工索赔获得的补偿,常常是通过其它各种暗方式,不正当方式来得到。因此,工程承包商研究如何应用施工索赔这个正当手段,正确地辨识索赔机会,合理地进行索赔决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对于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合同状态的角度探讨索赔产生的机制,建立了索赔机会的模糊评判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承包商索赔机会,并通过索赔机会的识别,引入满意度理论方法,建立索赔决策数学模型,逐步决定索赔决策结果进一步研究了如何从众多索赔方案中优选一种作为索赔报告的方法。

1.合同状态描述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一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合同给出了工程实施中的条件、目标等,是该系统工程在执行中要遵守的规则集合。合同要体现的是经济交往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它规定了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所谓合同状态是指从合同签订开始到合同结束为止的整个合同实施过程中,任一时刻所对应的全部计划合同目标、按照合同应该具有的合同基本条件(包括合同外部的与内部的条件、自然的与人文的条件、物质的与技术条件等)等方面所包含的全部要素的综合。

1.1合同状态分类

由于与合同有关的合同目标和合同条件是随时间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合同状态是时间的函数。合同状态主要包括合同初始状态、合同理想状态、合同现实状态和合同目标状态四种。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从本质上讲,就是从合同的初始状态出发,到达新的合同状态—现实合同状态;比较从合同初始状态推演的理想状态,矫正现实状态,得到新的初始状态;再从新的初始状态出发继续实施工程,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如图1所示,合同现实状态偏离合同的理想状态是索赔发生的必要条件。寻找和发现索赔机会是承包商进行索赔工作的第一步,承包商将合同理想状态分析结果与合同现实状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合同现实状态”偏离了“合同理想状态”,承包商对这种偏离不满意,承包商就可以向业主进行索赔。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非承包商责任的,而且承包商不能影响的干扰事件,这些干扰事件使得“合同现实状态”偏离了“合同理想状态”,如图1所示,造成施工工期的拖延和费用的增加,即承包商的索赔机会常常表现为干扰事件。

干扰

图1

1.2合同状态的数学描述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对该系统进行控制、实现目标的过程,而合同状态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因此,可以通过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合同的研究来了解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

根据所引入的合同状态的定义,合同状态可以用合同目标、合同基本条件等各方面包含的要素总和来描述,假设t时刻合同的条件空间用x(t)表示,则:

合同条件空间为:

X(t)=(x1,x2,...,xn)

其中,xi表示合同文件、合同环境等等合同所处的现实条件的参数,其中

i=1,2,...,n。

假设r时刻合同的目标空间用G(t)表示,则

合同目标空间为:

G(t)-=(g1,g2,...,gm)

其中,gj表示t时刻的工程成本、工期、资源、工程质量等的项目目标状态

参数,j=1,2,...,m。

2.工程合同的索赔机会模糊评判识别模型

合同条件是合同规定的最基本的工作活动,从整个合同来看,完成合同就是要完成集合规定的全部事项,合同签订后,就确定了基本合同事件集。如在签订了某铁路工程合同时,就确定了土方开挖工程、土方回填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等基本合同事件。为了及时地识别索赔机会,在工程进行一定进度,就应该对基本合同事件的合同状态进行评判,判定其与合理想状态的符合程度,识别t时刻或时段基本合同事件是否存在索赔机会。

索赔机会模糊综合与辨识模型是根据人们习惯于用模糊语言描述索赔机会的特点,运用模糊理论建立的模糊推理分析模型,将引起索赔的机会因素进行量化计算,从而更科学地对索赔机会进行辨识。

2.1对引起索赔的因素进行多层次的分析(见图2)

图2

2.2构建索赔机会识别评判空间

综合评判有三要素:因素集U、判断集V和单因素判断。设对于基本合同事件有n个因素,对于每个因素有m个评语,因素集U=为被评判对象基本合同事件各因素组成的集合,判断集V=为评语所组成的集合;单因素判断,是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ƒ,即对单个因素,(i=1,2,…,n)的评判,得到V上模糊集(),模糊映射ƒ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是由所有单因素评判的F集组成的,可用评判矩阵R表示。

生态工程现状篇6

关键词:工作流引擎;有限状态机;对象

工作流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领域,而工作流引擎又是工作流模型设计中的核心。采用工作流支持其经营过程的企业,工作流引擎可以看作其经营过程的任务调度器和资源分配器,是企业的业务操作系统,因此工作流引擎的性能和可靠性是企业经营过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保障。本文将有限状态机(Finite-Statemachine,FSm)的理念应用于工作流引擎设计中,并结合oracle,Java,Hibernate阐述了该工作流引擎的设计和实现方案。

一、相关概念

1.有限状态机,又叫有限状态自动机,是表示有限状态(state)及在这些状态间的转移(transition)和动作(action)等行为的数学模型。定义:有限状态自动机是五元组(■,S,S0,δ,F),这里的:■是输入字母表(符号的非空有限集合)。表示该系统能接收的所有事件的集合。S是状态的非空有限集合。S0是初始状态,它是S的元素。在非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中,S0是初始状态的集合。δ是状态转移函数:δ:S×■S。F是最终状态的集合,S的(可能为空)子集。

2.有限状态自动机可以表示为一个有向图。有限状态机是在自动机理论和计算理论中研究的一类自动机。其作用主要是描述对象在它的生命周期内所经历的状态序列,以及如何响应来自外界的各种事件(event)。有限状态机的另一个特点离散性,它在任何时刻,都处于一个特定状态。当在某一状态下有事发生时,根据当前状态和输入事件的不同,选择如何处理该事件及是否需要转换到下一个状态。

二、有限状态机在工作流引擎中的应用

1.在工作流引擎设计中,有两个重要对象:工作流过程和活动。它们都继承于wfexecu是teoject对象,需要在各自的实现类中实现start(),suspend(),terminate(),abort(),resume(),complete()。一个过程包括若干活动,过程和活动的状态是相互影响的。图1为工作流引擎结构。

2.对工作流引擎来说,状态是有限的,分别是notStart(就绪态),Running(运行态),Suspended(挂起态),abort(终断态),Complete(完成态),terminate(终止态)。各个状态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进行转换(如图2)。

①过程初始化时,执行initprocess(),把数据从模型库-->运行库,完毕后设置过程实例的状态为notStart,此时该过程下的起始活动实例状态也设置为notStart。②过程实例状态变迁为Running,起始活动状态设置为Running,在找到后续实例后,设置本状态为Completed,后续活动状态为Running。③过程实例在notStart态,活动实例只能在null态和notStart态。④过程实例在Running态,所属活动实例已经完成的,为completed态;有等待系统分配资源的notStart,有已运行过,但被剥夺了资源的suspended。⑤如果有活动实例变成了terminated或abort,归属过程也会被设置相应态。⑥当结束活动实例设置为Completed,过程实例设置为Completed,表明该过程顺利完成。⑦活动处于Suspended态的,过程仍然可以为Running。

利用有限状态机模型,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还原事物的本质,极大地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及未来的可维护性。

参考文献:

[1]李红臣,史美林,陈信祥.工作流系统中的业务流程描述及分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38(7).

[2]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生态工程现状篇7

关键词:全过程标准化;检修管理;状态评价;检修策略

作者简介:白元强(1963-),男,江苏徐州人,江苏省电力公司运维检修部,高级工程师;张国江(1975-),男,山东烟台人,江苏省电力公司运维检修部,高级工程师。(江苏南京210024)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61-03

设备检修工作是电网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江苏省电力公司一直沿用定期检修和事后检修相结合的检修模式,有效减少了设备的突发事故,保证了设备的良好运行。自2008年开始全面推广设备状态检修以来,江苏省电力公司已对类一次设备和重要及以上配电线路开展了状态检修,基本覆盖了除二次设备外的所有输、变、配电设备。相对定期检修,状态检修通过例行试验、诊断试验和在线监测等各种技术手段确定设备技术状态,合理制定检修策略,确定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是设备检修管理的一次重大飞跃,提高了检修及时性和针对性,[1]有效减少了检修工作量,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定期检修时期,设备检修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保证设备到期必修上,相关的检修计划也是按照设备检修周期排定的,设备检修比较频繁,随着电网设备技术进步和制造质量的提高,往往会出现“过修”的情况。状态检修大大减少了“过修”的情况,但因所有针对设备的检修行为都必须依据设备所处的状态,对设备状态进行评定成为设备检修工作的重中之重。设备状态的评价及检修策略的制定所经历的环节较多,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对开展状态检修后设备检修管理中的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对检修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向管理创新要效益,拓展了一条设备检修管理标准化的新途径。

一、开展状态检修后设备检修管理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分析

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环节较多,要求各环节人员熟知设备结构和性能、熟悉设备状态评价和状态检修导则,[2]熟练掌握对设备进行诊断性试验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实际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1.设备验收工作受人员因素影响较大

状态检修对设备投运前的信息量要求较高,但设备投产验收工作易受现场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对标准的理解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设备验收出现验收项目不全、验收标准不准确等情况,影响了验收工作的规范开展,也影响了对投产设备质量的掌控。

2.设备状态评定不完全一致

目前设备的状态评价主要依靠人工实现,各人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和对设备状态评价导则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对相同的设备缺陷给出的评价不一致,直接影响到设备检修策略的制定,部分设备存在失修的可能。

3.设备状态掌握不够准确

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后,设备的检修策略确定有了很大的灵活性,状态较好的设备检修周期可以得到适当延长。但由于部分设备长时间不进行停电检修,而目前设备带电检测手段尚不齐备,导致对部分设备状态掌握不全面,会发生少量设备状态处于虚假的“正常状态”,一旦遇到操作或故障,可能会出现操作异常甚至设备损坏。

4.设备检修项目不尽科学

状态检修开展后,特别是先进的带电检测、诊断装备大规模配置后,可采取的检修手段有所增加,但目前各单位在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在确定设备检修策略时开展的检修项目有时不一致,可能造成设备无谓的停电检修。

5.检修装备差异较大

同一工种不同地区的班组装备差异较大,部分装备较差的单位检修工作开展效率低、质量差,影响了全省检修工作的规范开展。

6.设备检修时间随意性较大

不同地区之间人员素质和数量存在差别,相同的检修作业停电时间和动用人员存在差异,给检修计划的全省统筹带来了不便。

7.设备检修备件采购困难

备件种类繁多,对应物资辞条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辞条。设备更型或改进后,相同名称的备件可能尺寸有变化,投标厂家应标时无法确切了解现场实际需要什么,往往需要中标后再沟通。

8.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需完善

状态检修开展后,检修工作的分类和要求与原来的定期检修有较大区别。原来的定期检修采用的标准化作业分类及项目安排已不能适应状态检修的需要,尤其是部分新开展的带电检测项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尚未修订完善,影响了现场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9.检修工作修试报告格式不一

不同单位修试报告格式不一,部分单位修试报告存在缺项、深度不足等缺点,严重影响了修试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10.检修巡视工作开展差异较大

状态检修对检修人员参与巡检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全省不同单位对于检修巡视的理解和管理不同,导致不同单位检修巡视标准不一,巡视频率和巡视深度要求不同,与运行人员巡视的配合和差异不明确,影响了检修巡视工作开展的质量。

二、设备检修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江苏省电力公司结合全面一体标准化建设,通过落实设备验收标准化、设备检修计划标准化、设备状态评估标准化、检修定额标准化、现场作业标准化、修试报告标准化、检修配件标准化、检修装备标准化、设备抢修标准化、检修巡视标准化等十个方面的要求,统一了设备状态评定标准,掌控了现场设备运行状态,优化了检修项目流程,量化了检修时间和人员,明确了检修备件型号,实现了电网设备检修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1.设备验收标准化

严格执行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和验收规范,严把设备投运质量关,确保新设备“零缺陷”投产。设备投运前及时收集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技术文件、订货技术协议、监造记录、关键工艺见证记录、出厂试验报告、安装调试记录、交接试验及验收报告等资料,作为交接验收的重要内容。组织制定了《江苏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江苏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工程验收规范(试行)》,编制了“输变电工程验收规范表”、“配电网工程验收规范表”及“智能变电站工程验收规范表”,确保验收工作的规范、高效开展,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同时借助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验收缺陷整改的闭环管理,从严把好工程验收关,确保设备投产质量。

2.设备检修计划标准化

制定生产计划管理标准,将设备检修、技改、基建工程、市政工程、用户工程等所有涉及运行设备的生产任务统一计划管理,实现了设备检修计划的标准化。

(1)生产计划除了涵盖正常停电工作(设备检修、技改、基建工程、市政工程、用户工程)外,还将现场所有不停电工作(取油样、红外测温、局放检测等)也列入生产计划进行管理,确保涵盖现场所有工作。

(2)遵循检修配合基建、二次配合一次的原则,运检、基建、营销、调度部门统筹协调,有效避免重复停电。2012年全省110千伏及以上主设备重复停电率为0。

(3)按年度计划、半年调整、月度下达、每周执行的原则,省公司层面掌握全省220千伏及以上设备的生产计划,市公司和省检修分公司层面掌握110千伏及以下设备的生产计划,并报省公司备案。省公司和基层单位下达年度、月度生产计划,工区、班组还要下达和执行周计划,确保现场所有生产任务都按计划执行。

(4)除了在生产计划评审时由状态评价中心负责结合设备年度状态评价校核各单位设备检修计划的必要性外,每月运检部门还对基层单位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进一步加强公司生产计划制订的规范性和执行的严肃性。基层单位的月度和周计划中对安全风险识别与预控进行了逐项明确,并对人员安排和车辆配置进行了细化,进一步强化了现场的安全管控。

3.设备状态评估标准化

设备状态的准确评估是科学制定检修策略的基础。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实现设备状态评价的准确性,确保设备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根据一次设备标准缺陷库和19类设备的状态评价导则,组织编制了设备缺陷和状态评价的对照表,对不同设备缺陷的状态评价扣分标准进行了明确,并固化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缺陷填报模块中,避免了以往相同缺陷在不同单位的评价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对于现场实际与系统中固化内容不相符的情况,在缺陷管理流程中增加了省电科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的审核环节,经确认后可按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评价扣分,并由状态评价中心对系统缺陷库进行及时更新。

(2)编制检修策略(包含设备检修周期、检修类型、检修项目)规则库,将检修策略和设备评估扣分情况进行了对应,并同样固化到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在设备状态评价结束后,系统中自动显示推荐的检修策略,避免了针对相同缺陷采取不同检修策略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了状态评估标准化的范畴。

4.检修定额标准化

从检修时间定额入手,实现检修定额化、定额标准化。组织编制《输变电设备停电检修、施工时间定额(试行)》,规范了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类型设备在特定检修任务下的停电时间,并以此作为停电计划的编制依据,避免了相同设备、相同检修任务停电时间差别较大的问题,实现了工作检修现场进度的有效控制,有效提高了电网设备的可靠性指标。

5.现场作业标准化

积极推广现场标准化作业,将规范化作业的工作要求通过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细化和落实到每项具体作业的过程当中,对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关键环节以及关键流程实行有效控制。

(1)集中编制并了260种作业指导书和571种指导卡,覆盖了变电站运行、输变电设备检修等20大类的现场生产作业。这些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的模式统一、要求一致,避免了不同专业各自为政的局面。

(2)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指导卡的使用上,将详细的指导书作为班组培训的教材和复杂、重大工作的现场应用版本,而在现场实际应用的主要是简化后的指导卡。在指导卡的编制中侧重对关键工序的把握和安全的控制,去除与检修记录、危险源点预控卡重复的内容,注重工作程序,把现场工作的重点从“写”转移到“做”。

(3)针对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主设备较为复杂的检修工艺要求,组织编制了相应的检修工艺导则。检修工艺导则涵盖了设备基本参数、检修策略、检修工艺、常见缺陷处理、二次图纸等内容,成为指导书和指导卡的有效补充。

6.修试报告标准化

组织编制涵盖22种输变电一次设备累计299份修试报告模板,报告模板分交接试验、例行试验及诊断试验三种类型。将模板固化到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待检修人员修试结束后在系统中生成对应的修试报告,实现了修试报告模板格式、数据填报及报告审批的标准化。针对现场设备带电检测工作不断增加的现状,组织编制了“开关柜局放检测报告”、“红外气体检漏试验报告”、“红外测温检测报告”、“SF6气体检测报告”、“GiS超声波局放检测报告”、“GiS超高频局放检测报告”等六种现场常见带电检测报告的模板,规范了设备带电检测工作。

7.检修配件标准化

针对断路器检修配件采购需求与到货物资偏差较大的情况,组织生产单位及断路器主要生产厂家编制了涵盖17个厂家251种型号开关设备的检修配件包,每种型号开关设备又划分为常规检修、特殊检修、全部配件3类进行打包,并编制了专用招标技术规范书。厂方根据生产人员在物资申报中填写的配件包编号即可获知生产单位采购检修配件清单,并已报送给物资部门进行辞条扩展,实施后将实现不同检修策略时检修配件的集中采购,大大减少了生产单位和物资部门采购设备检修所需配件的工作量,减少了沟通环节,避免了因错误采购或供货造成的浪费。

8.检修装备标准化

为了统一和规范“大检修”体系下全省各生产工区、班组工器具、仪器仪表的配置标准,提高生产一线班组人员的装备水平,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运维一体化、检修专业化的工作需求,在总结近年来“生产项目立项导则”中生产工器具仪器仪表配置标准应用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17类工区、专业班组(涵盖输、变、配电)的“工器具、仪器仪表配置标准”,保证了基层单位生产一线班组的作业需要。

9.设备抢修标准化

为快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变电设备故障,最大限度地缩小故障对社会供电和电力生产的影响,规范设备的故障抢修行为,实现统一指挥、分级管理、专业协同、标准化作业,组织编制了《输电线路典型故障及抢修规范》、《变电设备典型故障及抢修规范》及《配电设备典型故障及抢修规范》,进一步强化了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了设备故障抢修速度与修复质量,快速恢复了电网安全运行。

10.检修巡视标准化

巡视是发现缺陷的有效手段。鉴于检修人员比运行人员更熟悉设备,结合状态检修关于不停电检修的规定,江苏省电力公司将检修巡视作为D类检修的一种,每季开展一次,并对检修巡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明确,制定下发了《变电设备检修巡视管理规定》和《输电设备检修巡视管理规定》,有效提高了设备缺陷管理水平。

三、效果分析

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设备检修标准化管理体系,江苏省电力公司现已实现了设备检修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提高了设备检修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必要性,有效缓解了设备数量超常规增长及检修人员结构性缺员给设备检修管理所带来的压力,确保了全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一,构建检修标准化管理体系。以顶层设计理念为指引,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学习、掌握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设备检修工作标准、导则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全面一体标准化工作,梳理、建立了电网设备检修有关的管理制度,为设备检修标准化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统一了设备的状态评价体系,有效消除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干扰。

第二,状态检修工作质量明显提高。随着状态检修工作的深入开展,设备检修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设备状态评价、设备检修策略制定、检修计划的编制更加科学。通过状态检修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了220kV常州变#2主变B相高压套管桩头发热、220kV海安田庄变#1主变乙炔突变及220kV蒋王变#1主变铁心接地电流超标等一批严重及以上缺陷,确保了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三,设备检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对设备检修的周期、项目、时间等进行标准化管理,辅以执行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卡,现场检修作业的标准化程度得到了明显加强,无谓检修现象大大减少,检修周期受到严格控制,检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第四,设备可靠性指标明显提升。江苏省电力公司已开展涉及变压器(电抗器)、GiS、SF6等6大类变电设备共计10余种带电检测项目,发现了主变套管局放超标、桩头接触不良等多种类型的设备潜在隐患;同时,专业化巡检也逐步成为设备检修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工作的开展有效减少了电网设备的停电次数及停电时间,输变电可靠性各类可比指标完成值均比往年有较明显提升。

四、结论

江苏省电力公司通过实施设备检修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统一了设备状态评价标准,规范和优化了检修项目和流程,解决了状态检修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后江苏省电力公司将继续规范运检人员装备配置原则,开发运用集成化的智能单兵巡检装备,提高设备状态巡检质量和巡检效率;总结提炼管理经验及管理规定,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确保电网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参考文献:

[1]李景禄,李青山.电力系统状态检修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生态工程现状篇8

关键词: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意义;处理方法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电需求量的增大,电力系统的容量以及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是保证用户安全可靠的用电。用户安全可靠用电是电力企业的追求,同时也是电力企业最基本的工作。但是,电力设备的故障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不良影响。所以,电力企业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但是现阶段的状态检修制度不科学合理,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了提高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效率,电力企业要推行新的检修制度。状态检修指的是依据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健康状态,看是否要进行修理的检修工作,具有预知性。高压断路器是进行状态检修的重要工具,对电力系统而言十分重要,起保护以及控制的作用。

1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的发展情况

1.1历史发展阶段

在国内外电力系统的发展进程中,状态检修工作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最初的状态检修,被称为事故检修,即只有在电力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进行管理以及检修,具有被动性。第二阶段:预防性检修,又被称为计划检修,但是这种检修方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第三阶段:RCm,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状态检修方式,具有可靠性。

1.2国外的发展现状

国外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历史要早于国内。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进行了研究,并且应用到现实。现阶段处于RCm阶段。在八十年代,日本开始实施基础的状态检修工作。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处于状态检修阶段。

1.3国内的发展现状

我国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处于初步阶段。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力管理的不断改革。我国的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带电检测技术,红外线扫描仪进行状态检修等。

2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的目的及意义

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保证用户安全可靠用电,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可以提高电力企业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2)通过合适的状态检修方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状态检修工作。尤其是可以更好地评估电力设备的正常使用时间,可以有效地节省备品经费。(3)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发生事故率,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设备的质量,进而提高电力设备的监督管理水平,对电力企业以及用电者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3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的工作流程

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从整体上分,可以分为宏观以及微观两个部分。宏观上的状态检修指的是对电力设备的整体把握。通过对电力设备的宏观检修分析,可以找到一些电力设备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提前进行预防工作,可以防止相同的事故发生。宏观检修分析的数据越多,它的价值就越高。微观的状态检修指的是对具体的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正确评估单个电力设备的健康情况,能否正常运行。相同种类的电力设备之间的比较得出的结论会比较可靠。

从实际状态检修工作来看,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见图1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的工作流程):(1)第一步骤是建立专门的高压断路器信息资料库。这里的信息资料包括动态数据以及静态数据。其中动态数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线监测的实时数据、设备相关的运行数据;静态数据主要指的是:设备的出厂数据、设备的检修记录、设备定期以及非定期的实验数据。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采用多种多样的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通过这个信息系统,电力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工作,全面了解高压断路器的运行情况。第二个步骤是监督以及预测高压断路器设备状态。这个步骤可以确定电力设备的检修周期,初步的实现了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不像过去对电力设备的监督标准:只是对好坏进行判断。实际情况是相当多的电力设备中间状态,即灰色状态。而电力企业要加强对这些电力设备的监督。可以更好地把握电力设备的健康状态。第三步骤是提高电力系统功能。这些流程可以更好地做好状态检修工作,如图1所示。

4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转变过程中的处理方法

(1)首先,电力企业在选购电力设备的时候,要选定合适的电力设备,这样便于工作人员更好的使用以及操作电力设备。(2)状态检修不仅仅是比较“限值”,同时也要监测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趋势要比限值更加重要。因此,在做检修工作的时候要详细记录检修数据,以便做趋势分析。(3)另外,要提高检修工作人员的技术,改变传统的检修理念。状态检修不仅要求有技术支持,同时也要求电力企业加强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状态检修工作。

5高压断路器在线状态监测的发展方向

5.1发展过程中考虑的问题

(1)首先要考虑的是确定故障诊断的阈值。这是正确诊断电力设备是否发生故障的前提条件。早期的检修故障的标准是依据维修人员的经验。现阶段是通过数据比较分析进行判断的。(2)断路器可以分为三个种类:三相联动操作断路器、三相分相操作断路器以及单相断路器。采集的数据不可能三者兼顾,应该要加紧研究三相分相断路器的研究。(3)要解决好安装地区的环境问题,确保电力监测设备处于干净干燥的状态,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减少数据的误差。

5.2发展方向

(1)确保设备具有多项监测功能,这样可以保证信息的录入,方便集中管理。(2)确保设备具有通用性。(3)不限制检测的断路器个怠#4)监测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6结束语

高压断路器在电能传输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电力系统发生故障,需要维修的时候,高压断路器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可以通过断路器断电。加强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电网的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石霄鹏.SF6断路器在线监测技术在胶州电网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王军霞.基于多层模糊评估模型的高压断路器状态评估方法研究[D].西华大学,2013.

生态工程现状篇9

关键词:变电运行;状态检修;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就目前电力行业来说,影响其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变电运行状态的维修技术。电力行业每年都会有很多新设备、新技术投入到实际应用当中,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较多的技术问题,很多操作人员还不能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操作规程,出现问题时,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和经验来进行解决,因此要求电力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掌握变电运行状态检修技术,确保电力企业各个设备都能安全、稳定运行。

2状态检修的论述

(1)基本定义。变电运行状态检修是指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对变电运行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和掌握,利用比较科学的状态检测仪器来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测,同时还结合先进的诊断技术对其进行详细、全面的诊断,从而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对变电运行设备的实际情况有着更为详细、真实的了解,进而为工作人员今后的维修、检查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

(2)变电运行中状态检修的重要作用。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在电力行业的设备大多数都属于电气设备,不同的设备之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征,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所以经常通过状态检修技术来对其中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检修。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检修技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设备的要求,同时还会大大增加工作人员工作的强度,需要花费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而且这样最终的检修结果还存在数据不准确、检测不到位等问题。因此,电力企业要求相关的检测人员,必须使用状态检修技术来对电力行业的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相应的检修,并且在检修过程中还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按照检修周期定期对其设备进行相应的状态检修。

3变电运行状态检修的对策

(1)加强对设备初始状态的检测。设备初始状态指的是设备在正式被企业投入到实际生产之前,经历的一系列的制造、生产、预定、采购等环节。因此,对于变电运行状态检修来说,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工程,需要对设备由初始设计到最终生产整个环节都必须做好相应的检修工作,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对初始状态的检修工作:首先,确保设备在初始阶段就已经达到国家所有的标准规定,具备正常的、稳定性的运行状况,不存在任何问题;其次,要明白状态检修的本质是检修,只是起到监督、督导的作用,并不是说通过状态检修就一定万无一失,因此要对状态检修的本质理解到位;最后,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设备正式投入实际生产之前,对其各方面参数、要求、操作技术等熟练掌握,从而确保设备在正确的操作下安全运行。

(2)做好设备运行状态统计分析工作。电力企业工作人员一定要不断学习新技术,使更多的新技术在设备状态检修中得到应用,进而能够确保变电运行状态检修工作做到位,为其顺利进行检修提供相应的帮助。目前来说,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还存在很多技术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监测的顺利进行,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加大资金的投入,不断研究相关技术,从而能够使其充分发挥出应用的作用,确保变电运行状态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可靠。相关工作人员也要重视对设备日常管理,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确保设备的各项数据都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还要对经常出现的故障做好数据统计,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在今后出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重视状态检修工作流程的制定。工作人员在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了监测后,先对其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然后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估,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设备的运行状态,因此,要求状态监测数据必须准确、真实、可靠,在取得相应数据后,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再对检测数据、设备缺陷、设备运行状态等进行全面、详细的评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进行科学的计算,进而为状态检修工作流程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确保流程制定更加科学、合理,进而能够促使状态检修工作在完善的流程下有效开展。

4科学看待变电运行中状态检修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变电运行状态监测技术还存在着很多技术性的问题,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也缺乏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也没有丰富的状态监测经验等,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状态监测的最终结果,不能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而且也有很多人都只将状态监测技术看作是断电次数降低、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一项技术,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要求先关工作人员必须端正自身态度,科学看待变电运行中状态监测技术,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首先,要对电力设备的各种状态检修方案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再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企业健康发展的状态监测流程,同时还可以建立诊断中心,进而能够有效地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诊断;其次,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要将最终的检测数据跟历史数据有效结合起来,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最终确保检测数据更加准确。总之,要求电力企业状态监测工作人员,在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时,一定要端正自身的态度,充分理解状态检测的本质和重要意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流程、要求进行操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最终监测的数据更加准确、可靠,进而为工作人员的维护和使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运行状态监测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对电力企业电气设备的运行能够非常真实、详细的检测出其状态,及时发现问题,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电力企业成本的投入。

参考文献

生态工程现状篇10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状况呈现一种新常态状况,基于此种背景,水利工程的建设就要在资源的节约、成本的降低以及生态的保护等角度出发,要充分的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全面的发挥其整体工程作用,使得水利工程的管理逐渐完善,进而适应经济新常态,保障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探究一下如何在新常态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希望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背景分析

新常态中的“新”,主要就是指起于固有的制度不同;其中的常态就是指一种与传统不同的,较为稳定的状态,此种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不可逆的特征与趋势,这也就意味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经济状态过程之中。如何在新常态状况下稳定水利工程管理,保障其持续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要适应新常态,在我国水利水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建设了葛洲坝水电站、黄河小浪底工程、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水利水电的发展浓缩了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内涵。

二、水利工程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在现阶段的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弊端的,要想逐渐的稳定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建设的有效性,就要探究问题,发展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缓解各种问题,对此总结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水利工程布局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在现阶段众多的水利工程管理项目中,可以了解,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在整体的投资方向上来讲,在一定时间内,我国的水利工程主要都是呈现着“重大软小”的状态,当然,我国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其进行规范,但是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在时间过长中,地方要想获得更多的资金,就要提升对大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

(二)对环境来带了的不利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对于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导致在相关水利建设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考察与论证,很多水利工程在应用之后会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与影响,导致一些河流以及河床在河流水利条件的整体影响之下,发生了系列的变化,对于整体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河道地貌形态以及河床地质的不稳定性的出现。水库蓄水之后,导致相关河流的整体流速呈现降低的状况,导致水团混合性质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致使各种泥沙沉积问题的产生。

三、新常态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完善对策

要想改变新常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弊端,就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基于实际问题不断的探究合适的解决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状况下逐渐的完善,对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升整体布局的合理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改变“重大轻小”的建设倾向,要把水利工程管理的重点转向基础水利建设之上,进而保障整体工程布局的系统性与合理性。首先,要提高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在实践中,要提升对农田水利的重视,要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推动不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而增强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促进其经济整体发展;其次,合理投资水电站。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要对其周边环境进行系统的考量,综合考量水电站建设之后的整体生态环境以及相关河流的整体影响;最后,要对于一些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进行系统的排除,要对于现阶段存在的各种失修水利工作进行系统的排除,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根据具体的状况对其进行修缮,如果无法修缮,就应该将其废弃。

(二)规模的适度性

传统的水利建设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着“重大轻小”的问题,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程较为重视,但是缺乏对实际状况的考量,导致投资的过度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对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对规模适度性的重视,在建设过程中要基于河流的具体状况,因地制宜。

(三)提升对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质量对于今后的使用,国家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此要对水利工程管理起到足够的重视。首先,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提升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要提升对水利人才的筛选,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准入门槛,构建明确的市场制度,对于一些存在违背公开、公平以及公正的问题要进行严格处理。在相关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照其工程设计程序开展,通过专家的论证会以及审评会形式,明确问题,征求意见,制定施工设计图纸,确保施工图纸在会审之后开展实施。其次,提升对相关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严格化以及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相关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开展各种专业的培训活动,通过专业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提升对其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要全面提升对质量管理知识的宣传,提升其工作素质能力。在实践的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对相关施工环境的整体动态控制,要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进行严格管理,经期清除施工现场。最后,要提升相关检查机构的自身职责,做好质量把关。质量监督机构是水利工作质量管理的有效方式,也是其最后屏障,对此要通过各种现金检测设备的引进,不断的完善相关检测力量,规范其整体质量,构建整个质量保障系统,为相关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完善一定要不断的总结工作问题与经验,要吸取教训,提升标准,进而稳定其整体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在新常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势必要具备高素质的工作能力,要基于科学的角度,沉着、冷静的面对新常态经济状态,进而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兰庭,高迪,李玉蕴,孙永明.论经济新常态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之完善[J].中国水利,2015,06:11-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