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物流成本的认识十篇对物流成本的认识十篇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8:26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篇1

一、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认知偏差的体现

在我国,大量钢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点应用的阶段,对整个物流过程实行信息化整合管理与应用的企业很少,究其原因是对物流信息化软件建设方面存在认知偏差,从而导致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难以深入与完善。

1.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本身的认知偏差

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最大认知偏差就是对信息化建设本身的认知偏差。有些企业认为建立了专业网站、能在网上信息和网上交易等就是信息化,其实这只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完善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环境建设、钢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内部信息系统建设3个主要方面,在这3个方面之下又包括很多细的方向。具体而言,钢铁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钢铁商情、物流状况的信息化以及物流业务流程、物流管理流程、物流供应链、物流成本核算和交易核算等的信息化。可见,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钢铁物流网站,简单地挂上一些长时间不更新的物流信息,或开发一些单点的应用系统就是实现了钢铁物流信息化。

2.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在人才需求上的认知偏差

“物流”这一概念进入中国较晚,且国人的惯常看法认为其就是货物流通,不需要高层次的人才,这一认知偏差导致物流企业缺乏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求。这种认知偏差同样存在于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很多企业认为只要懂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就可以从事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这是一个极大的认知误区。因为“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一个管理工程,其次才是一个计算机工程。”对于钢铁物流信息化,至少需要3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钢铁物流专业知识、钢铁企业或钢铁物流企业管理知识与管理能力、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这实际上对钢铁物流信息化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合作意识方面的认知偏差

我国钢铁物流行业在信息化合作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横纵两个方面。从横向来看,我国钢铁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合作意识方面存在偏差。造成合作意识不强的原因:一是长期存在的“同行是冤家”这一观点左右着企业的商业行为,认为既然是同行就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那么在信息化合作中就不能坦诚相处,从而导致企业间信息传递不全面及时,甚至会为了竞争人为地传输一些错误信息;二是信息不透明不公开是我国的历史传统,在经济上也是如此,特别是企业的经济数据以及经济决策等都被认为是商业机密,企业对公布这方面的信息有排斥心理。这些因素造成我国钢铁物流企业以及钢铁企业之间缺乏信息合作意识。而建立科学完善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则需要众多物流企业参与,只有各个参与者最大限度地满足物流在信息化上的需求,才可能保障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从纵向来看,我国钢铁原料(燃料)来源企业、钢铁企业、钢铁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下游的相关企业(如建筑行业、汽车造船工业、家电行业等)之间缺乏信息合作意识。

二、认知偏差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在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3个认知偏差中,对本身的认知偏差动摇了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人才认知的偏差则失去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条件,缺乏合作意识则没有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保障。因而这3个认知偏差给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巨大阻碍。

1.从宏观来看,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难以摆脱低水平状态

目前,我国有多达25万家从事钢铁物流的企业,整体现状还存在小、散、乱、差的特点,表现在管理和经营模式较传统、效率低下、信用缺失、人才素质不平衡、标准化工作滞后等方面。因为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认知偏差,直接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动力缺失与建设的表层性,从而难以使信息化建设深入到整个钢铁物流的管理层面和物流供应链的协同层面上。具体而言:一是造成原料(燃料)供应商、钢铁企业、下游企业之间因信息化程度不高且衔接系统不到位造成物流成本大、周期长,不必要消耗大。据官方统计,我国已经实施和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仅为10%。二是在整个行业供应链中,我国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基本无法实现共享,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企业之间难以建立真正可以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的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内部业务信息之间也缺乏合作与衔接,各自为政,并且难以根据现有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与决策;物流信息化方面的高端人才匮乏,从而丧失了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性条件。由于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得不到重视,在钢铁物流的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方面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造成了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居高不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约在10%左右,而我国已接近20%。因此,如果这些认知偏差得不到纠正,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也就难以改变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低水平状态。

2.从微观来看,难以建立真正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巨头企业

要诞生钢铁物流信息化企业巨头需要企业自身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努力练好内功,也需要具备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二者缺一不可。但上述认知偏差使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内外环境均不理想,从而使我国难以出现钢铁物流信息化企业巨头。从外部环境来看,因为在上述认知偏差的影响下,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注重的是实物物流的信息化,而对相关的钢铁物流法律、法规、制度、标准、规范方面则重视不够。这就容易造成钢铁物流过程中人为的动辄得咎和网络对接处理上的麻烦,例如,由于缺乏信息的基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接口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物流企业在处理订单时,有时数据交换要面向七八种不同的模式。此外,信息合作上的认知误区造成不能及时、完整、有效地提供信息,从而使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难以达到物流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外在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既制约着钢铁物流企业与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流,也制约着其与公共信息平台在物流业务上的互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缺乏,也使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举步维艰。而这样的外部环境暂时难以改变。从内部环境来看,很多钢铁公司或钢铁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缺乏长远眼光,不注重物流信息化方面的研发,不注重建立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和企业间建立合作的公共信息平台,也不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这也使物流软件开发行业难以兴盛,这样其信息化建设自然无法摆脱低水平的状态。虽然有少数大型钢铁物流企业有专业程度较高的信息平台,如中钢、中储等大型钢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但是由于外环境的不利,从而最终阻碍这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钢铁物流企业向巨头的转变。

三、解决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认知偏差的策略消除上述认知偏差以及由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观念

在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要改变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能网上信息和网上交易的认知误区。要实现真正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就要花大力气建立自己的网站并随时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更新,建立好钢铁物流企业内部的业务应用平台和企业之间的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相关的钢铁物流标准,并要进行相关物流软件的开发并能对软件系统进行顺势而变的完善,等等。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是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理解,也才能建立真正的钢铁物流信息化。

2.重塑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人才观

在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对领导要进行有关网络知识的培训,作为领导如果不懂必要的网络技术,事事靠员工的汇报来决策,一是时效性存在问题,二是员工受其战略眼光以及全面思维能力差异的影响,使其在选择性汇报及对信息进行解释时会有失准确,从而影响领导的决策。其次,要矫正对这方面人才的认知误区并重视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因为没有重视人才的理念就没有重视人才的实际行动。在培养策略上,可以采用高校与钢铁物流公司相结合的方式,前者主要提供计算机技术教育与理论教育,后者主要提供钢铁物流方面的实践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人才并进行物流信息平台等的开发。

3.逐步纠正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

在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前两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而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则需要花大气力来解决,因为观念的改变最难。在改变这一认知误区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让企业认识到信息合作对其经济利益的影响。作为一个企业在信息合作考虑肯定是趋利避害的,这就需要钢铁物流行业的协会组织、同盟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要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企业的领导能认识到信息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制度来约束企业间在信息合作上的权力与义务。总之,如果企业间信息合作不充分不坦诚,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将永远只是一个空壳。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篇2

【论文摘要】在企业现行利润构成中,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利润空间日益狭小,劳动生产率的潜力空间也有限,加工制造领域的利润趋薄,因而,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物流环节成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保证这一利润源泉实现需要企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获取最大利润,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其中,物流成本的核算、控制和完善是降低物流成本关键。【论文关键词】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第三利润源一、物流管理的发展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增值服务收入增长突出,综合型物流企业收入增长明显快于仓储型、运输型物流企业。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国内物流业增加值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1%提高到17.5%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4.5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8.4%。同时,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在物流领域存在着严重的高成本与低效率的矛盾。在思想上,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有效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成本意识,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在理论上,对物流成本的研究还是更多的集中在介绍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上,而对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研究与发展我国的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在实践上,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认识比较模糊并且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由各企业依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认定,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二、物流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不再是短期利润最大化,而是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无论企业采用哪一种战略方式,都离不开成本管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1、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有:(1)我国企业及相关人员的物流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主要通过规模效益以及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而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这种意识和观念急需转变。(2)传统成本管理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3)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不力。企业自身缺乏成本意识,没有明确的成本目标,或者虽然确定了成本目标,但缺乏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未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由于成本控制不力,造成了企业物耗上升,费用增加。2、探讨物流成本管理方法,期望能够对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有所帮助。针对上述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市场对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我国企业应在外部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增强成本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使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及降低成本的意义。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2)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化。指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力求达到以最佳的结构、最优的协调与最小的总成本来组织各项物流活动,以满足企业的物流战略。根据效益背反理论,由于物流各子系统间的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物流子系统成本的降低并不一定能够降低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只有通过协调物流子系统间的运作、引入新的物流管理技巧等方式,来降低系统的总成本,才是长远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篇3

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int’LoCCUpationCeRtiFiCationStanDaRDLeaGUe,简称ioCL)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范围内进行ioCL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考试的推广实施工作。由ioCL中国区管理中心(简称CmCioCL)与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国家人才网、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及清华大学合作,在中国区建立了完整而系统的考试认证体系,并依据国际行业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和国内职业人才技术需求,制定了ioCL中国的人才考核测评系统。所有取得认证的专业人才均在国家人事部人才中心进行人才备案,并纳入国家专业人才库。

ioCL资格认证书特色

ioCL资格认证是国际知名的职业技术资格认证,证书由国际职业标准联合会统一编号。所有取得证书者的详细资料要在国际认证标准联合会国际人才库统一备案,持证人的姓名、证书编号都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查询。

ioCL资格认证书是针对就业岗位的培训,表明持证人具备此岗位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这一项工作。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人事部的权威网站查询到认证人的资料,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求职就业空间。

ioCL资格认证书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它是针对中专、大专、本科以及社会的专业技术性人才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资格认书,也是目前国内职业认证领域具有权威性的证书。其次,在中国通过了ioCL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考试者,其个人资料会在中国人事部国家人才网和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官方网站注册入档。

ioCL资格认证主要针对人群包括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及在校学生。

ioCL商务类资格认证

ioCL商务类资格认证分别对9大商务类别中的多种职业进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考试,通过考试者可取得该类别相应岗位的证书。它们包括:

营销类。营销类的职业标准认证有营销员、汽车营销师、营销师和高级营销师4种,一般针对中专以上学历和不同年限工作经验的人群。对他们的认证考试内容按照认证岗位而不同,如营销员为营销职业道德、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社交礼仪知识、营销理念、客户开发、观念、说话等;汽车营销师则加有法律法规、国内外汽车市场概述、汽车技术基础知识、汽车市场调研与分析、汽车营销策略与销售活动管理、产品与价格管理、渠道管理、促销管理、汽车网络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营销师和高级营销师要懂得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战略与营销活动管理、产品管理、价格管理、分销渠道管理、促销管理、销售管理、网络营销管理等营销基础和技能。

物流管理类。物流管理类有物流师和高级物流师两种职业标准认证。物流师的认证内容为物流基础知识、物流管理组织、物流运作管理、物流服务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第三方物流;高级物流师的认证内容增加有物流系统及其构成、物流成本、服务、质量与标准化、物流技术及其装备、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市场分析与供需管理、物流管理与实施、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

职业经理人类。分职业经理人和高级职业经理人认证。认证内容为经济学、商法・经济法、管理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资本运营、企业国际化经营。

电子商务类。认证职业为电子商务师和高级电子商务师。认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电子商务的应用,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网络营销。高级电子商务师还要对职业道德基本守则和行业的有关法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网络(因特网)的应用基础知识、网络营销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电子支付基础知识和常用操作、电子商务安全基础知识进行认证。

电子政务类。有电子政务师和高级电子政务师两向认证。认证内容有电子政务与信息化、与行政改革;中国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与建设实践;电子政务系统评价、法律法规、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及电子政务的建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法律法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应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电子政务应用等。

人力资源。认证人力资源师,对其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知识、写作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考试认证。

秘书。秘书(涉外)的认证内容为秘书职业道德、秘书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档案工作、办公自动化、会务、协调工作等。

物业管理类。认证物业管理师和高级物业管理师资格。认证内容包括物业的接管验收与撤管、物业服务费用管理、客户管理服务、房屋建筑维修养护管理、安全、环境管理物业管理综合能力及经济学知识与应用、管理学知识与应用、心理学知识与应用、公共关系知识与应用、行政管理学知识与应用、法律知识与应用、统计学知识与应用、保险知识与应用、社会学知识与应用、建筑工程知识与应用、建筑设备知识与应用、建筑智能化知识与应用等。

此外还有物业智能管理类的建筑职能综合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

链接

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

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int’LoCCUpationCeRtiFiCationStanDaRDLeaGUe,简称ioCL)是注册于美国德拉瓦州的世界权威职业技术标准认证机构,具备专业的认证团队和完善的认证体系。ioCL是由国际it、移动通讯、建筑、商务、体育等各行业专业技术从业者共同发起成立的权威认证机构。

ioCL的成立顺应了全球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大趋势,得到了国际各行业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持,包括技术领先的研究所、高等院校、学术协会以及其他各类组织,同时还吸纳了国际上各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的个人专家成员。

ioCL的宗旨是:严谨、专业、高效、规范,提升国际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水平和专业技能。

ioCL的目标为,通过完备的培训考试机制,全面提高各专业人才的职业化水准,同时建立完善的全球职业人才库,使专业人才能有效的流通和配置,进而服务于企业,力争为企业和专业人才提供一个双赢的平台,促进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融合。

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中国区管理中心

ioCL中国区管理中心(简称CmCioCL)成立于2006年10月,是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授权的中国的管理机构。目前在全国设有9个区域管理中心,各区域管理中心下设若干考试中心。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篇4

   一、当前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主要表现在:(1)对企业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上;(2)在企业经营战略的规划制定上,往往没有考虑到物流部门,物流部门在企业中的总体地位低下;(3)对物流计划和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重视程度不够;(4)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企业物流成本,缺乏全面供应链成本观,重视运输成本、仓储成本、采购成本等显性成本,对物流管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库存积压成本、占压资金机会成本等隐性成本重视不够;(5)物流管理的体制结构不合理、不科学,分散的物流管理忽略供应链的整合,本应是一体化的企业物流活动被人为地分割为独立的几块。2.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反馈速度、准确性不高;内部信息集成性、共享性差。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老企业没有进行物流总体布局的规划、设计,企业现有的物流格局不清晰,各分销机构要货计划准确率低、整机发货与调配计划性差,导致外地库位频繁地调库与过高的产品返修率,信息沟通困难,部门间信息阻塞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3.销售物流管理粗放。销售行为中的漏洞很难控制,销售提货、结算比较随意,存在大量手续不完备的混乱现象,导致企业财产的大量流失。这类现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没人管”———没有专职的会计、出纳、库管人员,只是简单地记录现金收支、货物进出、欠款欠货;“不会管”———没有专业知识、经验不足,造成重记、漏记,账目混乱、货款不清;“管不好”———库管、出纳两本账各管一摊,货账脱节,库存积压,资金运转不灵。4.缺乏专业物流人才。物流是一门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就当前我国企业人才储备现状看,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的几点对策

   物流管理应该是一个战略管理过程。物流管理贯穿于从原材料管理到提供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它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需要通过协调物资和信息在市场、企业、供应商之间的流动,从而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如何完善企业物流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认识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的趋势,把物流能力确定为一种核心竞争力,整合优化供应链。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销售效益充分提高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运输、仓储、保管等物流活动正逐步提升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物流业已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利润源泉。物流过程实质上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三流“一体化”的过程,只有将三者有效地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的目的。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具备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将成为竞争中的取胜者。

   2.建立健全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客户导向的供应链全程管理体系,多功能的综合物流服务中心,高效、系统的综合运输配送网络,对物品流通全程的监控体系。在该体系的建立完善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遵循客户导向、客户服务驱动原则。在当今消费者占主导的客户经济时代,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时刻牢记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导向、客户服务驱动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内部供应链物流规划设计时应以客户为中心,站在客户的立场看问题。要考虑给客户提供时间、地点和交易上的方便,尽可能增大产品或服务的额外附加价值,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良好的信誉保证,促使供应链的建立健全。(2)充分考虑系统总成本最优原则。在进行企业供应链物流规划时,应追求系统总成本最优,而不能是单项成本最优,不能只考虑到某个部门、某项物流活动的效益,而应该追求供应链系统整体的总效益。在物流管理理论中有这么一条规则:每增加一个仓库,公司产品安全库存将以平方根的速度递增。同时仓库的增加还使得产品资源的共享度差,管理成本增加。若想降低存货,加快资金周转,企业必须对现有的库存管理体系进行深度调整,其中合并减少各地仓库数量、分销售片区建立集中的物流配送中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通过建立集中的物流配送中心,实行片区内资源共享,并引入第三方物流管理,变“仓库”为“产品流动站”,将大幅降低库存量,提高资源共享度和运输整合度,从而提高客户订单完成率,减少库存持有成本、产品调拨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等综合物流成本。(3)创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中心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点。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技术支撑,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前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网络,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制造商、供应商和用户联结起来,达到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另外,应积极采用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电视监控等先进技术,提高物流信息管理的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还应积极推广和开发“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建立口岸信息管理平台。(4)按照分拨合并原则,分别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类型客户的服务情况提供相应的个性化物流服务。这是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规划的另一基本原则。它要求企业针对自身产品的不同特征、不同销售水平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客户服务水平标准,即在同一产品系列中采用多种分拨战略。相反,合并原则强调物流、供应链作业活动中的规模经济效益,主张将小批量运输合并为大批量运输(合并运输);将早到达的客户订单与稍后到达的客户订单合在一起进行集中处理,如沿线配送等,这样可以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配送成本。这时要注意平衡由于运送时间延长而可能造成的客户服务水平下降与订单合并的成本节约之间的利害关系。

   3.加强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工作,尽快培养出更多的现代物流人才。首先,要切实认识到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其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制度和物流管理人员资质认证体系,并与企业激励机制相结合,运用相关激励措施,促使企业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并形成一种长效的培训机制,从制度上对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加以规范。再有,可采取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尽快培养现代物流人才。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还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

   [参考文献]

   [1]李军,等.企业物流配送网络系统设计及优化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3).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篇5

关键词:成本管理;企业物流成本;现代管理

一、引言

物流成本,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为运输产品、原材料、设备等产生的费用,它不光体现在运输环节,也包括装卸搬运、仓储、包装等环节,在这些基本操作中所产生的人、物、财的总体消耗就是物流成本应当包括的。而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对这些所产生的物流费用进行核算、管理以及控制,以达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各个环节效率的目的。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这诸多的不足之处。由于我国物流发展环境落后,大多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物流成本的信息化程度低,造成了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的落后。因此,国家也出台了诸多政策来促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地为我国的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与条件,以此促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改革创新。

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认识不足。由于物流管理成本在我国兴起较晚,而且我国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准确的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意识不足,只停留在认为物流成本就是企业运输货物所产生的费用或者是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外包等业务是所产生的费用,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对于正常的物流公司而言,物流成本不仅包括运输这一部分,还包括装卸搬运、仓储等环节。因此,企业物流方面的费用也产生于诸多方面并且还应该包括人、物、财力的成本。所以,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之下企业对于成本管理认识不足的问题就显得有为的突出,这不仅体现在管理层,也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所欠缺的。(二)企业物流管理基础设施落后。我国企业目前对于本公司的物流运输一般都是采用单独的运输手段及运输的工具及方法,在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海上运输等诸多运输方式并存的现代运输环境中。大多数的企业只是选择一种运输方式来进行本单位货物的物流运输,不仅如此还存在着运输网络线路单一,运输线路不合理的现象。由此,不合理的运输路线以及不是最优的运输工具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了运输环节中成本的增加。在仓储方面,现行的“零库存”仓储管理只适用于个别的企业,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注重仓储费用的降低,更谈不上“零库存”这一先进的仓储方式。在装卸搬运方面,机械设备的老旧,也在降低工作效率提高成本。因此,基础设施的落后情况也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一大阻碍。(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我国现有存在物流成本问题的企业大多都是出于转型期间的企业,这一类的企业大多成立于很多年前,当时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刚刚起步,并不被广泛的接受。而且当时的信息化水平处于落后阶段,因此许多企业都没有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也没有引进信息系统的管理设备,这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是出于落后的。现在的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是需要高信息化的管理设备系统的,但是信息化系统的引进需要大量的资金,使得企业在向现代化管理方面发展时有所阻碍,也使得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不能使用信息化系统,这就会导致企业无法对货物的运输进行监控,实行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与实时监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四)缺乏专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人才。物流管理成本的应用是近几年才提出的,因此现在的企业想要有效的实行物流成本管理是比较困难的,它不仅需要管理层人员的有效支持以及强有力的推进管理制度而实施,也是需要有专业知识点高素质人才来进行日常的管理与实施的。这就要求公司的人员不只是具备管理学知识,熟练地掌握公司的日常运作流程与经营过程,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物流方面的知识,并且可以有效地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但是,我国现在关于这方面的人才是缺失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时候缺少专业的人员进行有效意见的提供,也使得其不能有效的实施。(五)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缺乏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我国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总是将物流成本与其他成本一起进行核算,认为物流成本不太重要只是占少数一部分,因而忽略物流成本的核算及管理。殊不知,企业的物流成本其实在企业成本中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因此,不单独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就不能有效的获知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使得企业不能熟知自身物流成本的实际支出与应用的情况。而且,由于我国企业目前没有统一的物流成本合算的方法与指标,这也会导致企业对于物流成本核算的不重视,从而忽视企业的物流成本,使得企业不能有效的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三、解决措施

(一)企业内部提高物流成本认识。企业内部管理层人员对于物流成本认识的不足造成的物流成本管理的难以实施,应该让其的意识观念进行改变,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宣传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将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增加进物流管理成本实施公司的成功案例,让管理层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有效之处。让在固有的思想上进行新概念的补充与学习,了解物流成本管理的实施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这样做有利于从企业的总体出发,一步一步的进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落实,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二)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在运输方面,不要只以为单一运输路线是正确的,要多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的经验,多进行运输路线的运用,在多次尝试之后可以选择适合本公司的多条运输的路线网络,以此更好的节约运输的时间与成本。在仓储方面,要重视“零库存”这一低成本、高价值的仓储方式,更好的降低成本,并将货物的储存与客户之间的订单、运输路线、货物仓储周期合理地进行系统的运算,以此来降低仓储费用的支出,更好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装卸搬运的设备上,老旧的设备会降低效率,因此引进先进的运输设备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物流运输的环节,虽然在一开始需要一定的成本,但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会进行成本的节约。(三)加强物流成本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无论什么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其迈进现代化管理企业的重要步骤。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信息化系统的引进已不是难事,管理人员也不断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因为现代企业的竞争中信息的竞争是关键的一步,及时的掌握有效的信息资源可以加快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成本物流管理的建设是需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支持的。(四)加强专业人员的选拔及培养。有效的实施物流成本管理就需要有专业的高素质人员来进行系统的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这就需要企业招聘专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方面的人才。然而,如此具备物流知识与成本管理知识并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专业素养人才在我国是少有的,这就需要企业在市场中进一步的寻找。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合作引进专业知识的学生,在其毕业时就可以为公司进行服务。也可以在公司内部选拔优秀的学习能力强的人员来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内部实施激励的竞争机制,来增强内部员工的竞争意识,加强其学习积极性与工作的自律性,以此来进行内部专业人员的培养引进。(五)完善物流成本管理体制。由于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的实施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与有效的成本核算的方法,这就导致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实施的不足。因此,建立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体制是必然的,这就需要在物流成本管理制定时就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把关,在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数据的支持之下进行体制的建立。除此之外,还应该在进行日常成本核算的时候,将物流成本的核算单独的进行,以此来有效的运用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来进行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可以系统的把握物流成本的支出,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并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与各用户进行信息的共享,更好地为其进行全方面的服务,以此推动物流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物流成本的发展应该被现代化管理企业所重视,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竞争的一大推动力。在企业激烈竞争之中,任何管理方法的改进都会推动企业的又一大进步以及发展。因此,在我国只有不断地坚持自我管理的发展,不断地提高企业发展的优势,向着现代化管理企业不断进军,才有在市场中的立足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华.现代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模式[J].中国市场,2019(12).

[2]许丽萍.仓储物流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难点及解决途径[J].时代经贸,2019(11).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篇6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研究方法,以工程系统为技术依托的新兴专业。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与手段,了解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培养目标的具体定位上,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却有着较大的区别,经对国内数十所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比较重视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强调学生对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在教学方法上,本科院校虽说也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但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上,许多本科院校还是以理论教学为出发点的,将理论教学环节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具有更强的岗位针对性,强调学生对岗位需求能力的掌握,在专业素质的要求上,可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总结为:具有为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外语会话、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其相关的基本管理技能,有分析解决本专业一般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物流管理一线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

喻立:面向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CDio能力指标体系研究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25卷第6期在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的模式改进中,CDio从具体的操作和应用方面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导、完整的实施过程和严格的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CDio标准是直接参照工业界的需求制定的,因而能完全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CDio的关联原则标准明确指出,采用产品和系统生命周期的开发,以及使用这一工程教育方法论,是强调它作为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及环境,即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联,而不是具体内容[1]。CDio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和人际技能,以及对产品、工艺、系统的掌控技能,使学生能够引领新产品、工艺、系统的创新和运行[2]。CDio培养目标涵盖了在组织中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全部能力,包括专业技术知识、实践能力、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等,每一个能力点都要具体落实到课程和课外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情境和学习经验,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养成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系统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能力[3]。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特性分析

对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特性分析,可将各类知识分为4种类型,即:常识性知识、逻辑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创新型知识。

常识性知识指本专业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础性理论和应用知识,通过对常识性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容和背景产生初步的认识,常识性知识是学生进行后续课程学习并形成专业能力的基础。

相对于常识性知识,逻辑性知识是逻辑思维的反映,一般具有因果逻辑关系,通过逻辑性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分析工具,要强调的是,逻辑性知识间的复杂关联决定了该类知识的隐性特征,因此,在制定专业学习进度计划时,需要厘清逻辑性知识之间的交互关系,既要避免课程之间的知识重叠,又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在进行CDio项目设计时,应充分把握逻辑性知识的更新迭代规律,使知识的传授更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技能性知识是学生所需掌握的与本专业操作流程相关的程序性知识和控制性知识,包含有大量的程序、规则、流程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性知识将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运作流程中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领域特性,需要强调的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产生和提高,体现在学生对物流系统的全面认识和整体把握上,将技能性知识模块化和单元化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片面性,难以形成从系统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CDio项目的设计中,既要突出模块化技能知识的鲜明特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技能性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将模块化知识与项目整体有机结合。

系统性知识是系统性思维和系统规划能力在专业领域中的综合体现,具有隐性知识特征,知识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知识内容的前沿性上,而且还体现在知识结构的复杂性上,CDio培养大纲将学生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在CDio项目教学计划中,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参与物流系统过程设计和规划的经历,让学生在“做中学”积累扎实的系统性专业知识。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CDio指标体系构建

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物流专业的学生需要形成面向具体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aBet制定的认证标准eC2000提出学生应具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等应知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具备全面的设计、分析、抽象和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应会能力。表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CDio能力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应知能力应会能力物流系统认知物流技术认知方法论认知基本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系统分析能力采购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回收物流系统供应链系统运输管理技术库存管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其他技术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外语应用计算机办公应用书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炼调研主题问卷设计能力文献调研能力总结与归纳能力定性分析能力定量分析能力环境协同能力系统运作能力团队协同客户关

系管理外部环境

的认识系统构思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团队意识沟通交流能力技术合作能力客户行为理解能力客户需求预测能力客户关系处理能力宏观环境评估能力微观环境评估能力物流系统目标确定能力物流系统建模能力物流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物流系统诊断能力物流系统综合设计能力物流系统软硬件整合能力物流系统调试能力设计实施过程管理能力物流系统优化能力物流系统交付及培训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基于物流系统服务生命周期的客户服务意识在具备上述应知应会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还应在职业道德、人际交流以及自我学习方面具备应有的素质。参照eC2000标准及CDio培养大纲对工程教育应达到的能力目标的全面表述[4][5],结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文从应知能力、应会能力、环境协同能力和系统运作能力4个方面提出面向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CDio能力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应知能力

(1)物流系统认知

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构架及运作机理,熟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系统特征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约束关系。由此,设定以下5个评价指标:采购物流系统知识、生产物流系统知识、销售物流系统知识、回收物流系统知识和供应链系统知识。

(2)物流技术认知

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基本特征,理解物流系统对物流技术的需求趋势及发展规律,熟练掌握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所涉及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知识。运输、仓储和信息管理是物流系统运作中的核心环节。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运输管理技术、库存控制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其他技术。

(3)方法论认知

掌握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方法。从战略、战术和运作层次上掌握物流系统规则中所涉及的客户服务目标设计、设施选址战略、库存规划与管理以及运输网络规划与设计所涉及的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知识。由此,设定以下3个评价指标: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

2.应会能力

(1)通用基本能力

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基本的对话交流,阅读相关的外文专业文献;熟练运用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撰写有说服力的专业技术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具备一定的演讲和呈现技巧。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信息获取能力

了解各种信息的综合来源,熟悉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的来源特征,熟练掌握访谈、焦点组、问卷调查及文献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流程。针对大量的信息能够提取其中的有效知识并予以诠释。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提炼并阐明调研主题能力、调查问卷设计能力、文献调研能力、总结与归纳能力。

(3)系统分析能力

了解物流企业诊断和调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针对所收集的信息和资料的讨论与整理、掌握特征分析、趋势分析、假设检验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并能对具有相似性的系统案例进行归纳和分类。由此,设定以下2个评价指标:定性分析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

3.环境协同能力

(1)团队协同及交流

了解物流服务系统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明确自己在服务供应链中的个体任务和目标,自觉地以系统的终极目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不断交流和沟通来实现流程任务中的全面协同。由此,设定以下3个评价指标:团队意识、沟通交流能力、流程技术合作能力。

(2)客户关系管理

“以客户为中心”是物流服务企业必须遵循的理念。在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时,关键是要把握客户需求的原因和本质,避免出现理解的歧义,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积极处理客户关系的能力。由此,设定以下3个评价指标:客户行为理解能力、客户需求预测能力、客户关系处理能力。

(3)对外部环境的认识

包括对区域中与物流相关的地理自然条件、政策法律环境、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竞争态势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等宏观和微观环境的综合评估能力。由此,设定以下2个评价指标:宏观环境评估能力和微观环境评估能力。

4.物流系统运作能力

(1)物流服务运作的系统化构思

具备面向整体的系统化思维能力,凡事能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系统视角出发,进行总体的构思和局部项目的设计,能够厘清服务供应链中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由此,设定以下2个评价指标:系统目标确定能力、系统建模能力。

(2)物流系统的设计

了解物流系统中流体、载体、流量、流速、流程等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能够对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对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作出准确的诊断,并能进行简单的物流系统设计。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物流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物流系统诊断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3)物流系统的实施

在设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物流系统的整合和调试,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系统运行的各阶段目标,随时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系统的改进和调整。由此,设定以下3个评价指标:物流系统软硬件整合能力、物流系统调试能力、设计实施过程管理能力。

(4)物流系统的运行

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服务系统随时面临着改进和升级。这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为客户提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服务的职业素养和意识。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物流系统优化能力、系统的交付及培训能力、学习能力、客户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 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2] 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 CDio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2):1518.

[3] 郑薇薇.基于CDio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篇7

【关键词】物流成本,问题与对策

物流成本是社会财富的一个扣减项,无论从物流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还是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我国都比发达国家高出近10个百分点,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会节约几百亿的社会财富,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在物流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我国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对物流成本的重视程度不够

1、国家体制

就我国目前的物流状况来说,应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是现有资源如何整合利用,如何高效运转。这里面最难解决的是体制问题。过去我过分部门管理,因而物流基础平台比如铁路、民航、公路、水运都是分割的,物流的特点是适宜公路走公路,适宜铁路走铁路,必须依靠系统之间有机结合。

另外,在我国公路堵车时经常发生的现象,而且国家对于货车进出城市有着较严格的限制,白天很多路段限行,司机要么选择接受罚款,要么是将货物运到城外,再用其他车分几趟送到目的地,这就给送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装卸搬运的浪费可想而知。

但是,有很多同样面临交通拥堵困扰的国家和地区,对货车进城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在中国香港,物流业是支柱产业之一,不少跨国企业也都选择香港作为储存、管理和运送产品及获取增值服务的理想基地,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香港特区政府一方面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对从事物流运输的货车大开绿灯,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而且大部分商场、超市在夜间也会收货。香港跟其它地方不一样就是,送货的管制比较少,对于车辆进城(市中心)的时间没有限制,24小时都可以送货。只要你是货运,有道路许可证,就可以走,另外,在香港的各种商超,大型商业区的规划当中,你看它一层,有的时候看起来近距离很气派,门很亮丽,基本都是停车的,二三层才是商超,它的城市交通跟商贸环境,跟物流体系连接地非常好。

亚洲的另外一个大城市东京,同样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但和香港一样,东京对物流配送的货车却没有任何限制,货运车被视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甚至和公交车一样享受财政补贴。当然,这些都需要国家从政策体制上加以改革,找到更加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办法。

2、企业观念

有些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对于物流虽然有了一些认识,但依然没有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树立物流新观念,才应该是我国目前物流成本管理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日本,任何与生产制造有关的部门都与物流分不开,其街道上随处可见写着“justintime”标语的物流配送车在疾驰。而在我国,对物流的认识,很多还保留在物资流通的观念上,偏重于流通物流,而没有认识到物流的范围并不仅仅是流通领域,还包括生产领域。大多数企业对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及其重要性没有概念或概念模糊。我国企业必须重新树立物流观念,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意识到物流服务的重要性。

(二)对物流成本没有单独记账,不能明确反映物流成本的真实情况

现行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考虑物流成本核算的问题,无法直接、明确的反映出每个物流成本项目的金额和所占得比重,从而使其处于隐性状态而得不到管理者的有效关注和监控。造成管理信息失真和滞后,进而影响到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水平。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服务质量较差

我国现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如全球定位系统、物流采购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管理软件,在整个物流领域中应用水平比较低,同时也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另外,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尽管我国物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物流企业数量少,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物流增值少。

二、对策研究

(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增强全员物流成本管理意识。国家相关部门要关注我国物流管理体制改革,企业要建立健全物流管理制度,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求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业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吸纳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成本。但在企业当中,具体操作的还是每名员工,树立全体员工成本节约意识也是重中之重。要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调动员工降低物流成本的积极性。

(二)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由于物流成本在财务核算中没有被单独反映,都隐藏在了产品成本或其他费用当中,企业不能很好地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情况,也造成了企业的不重视,据专家测算,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的20%-40%,比利润还高出很多,所以加强对于物流成本的核算,让企业了解成本的实际面貌至关重要。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研究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并提出了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愿望,但物流成本加入财务核算制度势必会破坏已经成熟的财务会计制度。这就要求企业结合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及自己单位实际情况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以正确反映企业物流成本状况。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篇8

关键词:需求;物流服务;工商企业;成都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070-04

虽然成都是中国重要的特大型中心城市和西部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科技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但其物流市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增长。某一区域物流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该区域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通过对成都物流服务需求的实地调查和分析,作者发现其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现实需求严重不足,这与全国工商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水乎有较大差距。物流服务现实需求的不足影响到成都工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进而制约成都未来的经济增长。目前,成都物流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有关成都物流服务需求的数据,作者通过市场调查来收集实际可靠的数据。

1调查实施过程

作者首先采用深度访问法,通过走访四川省工商联物流商会秘书长、成都物流协会副秘书长、成都运输物流协会道路货物运输站主任等物流专家以及成都市成华区物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大致了解到成都物流市场的现状。然后根据专家的建议设计出成都物流服务需求状况调查表,在试调查以后反复修改,定稿后随即展开问卷调查,

物流服务需求主体分为工商企业货主用户、行政事业单位和消费者个人等,由于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远大于后两者,因此作者把对物流服务需求主体的研究定位于工商企业,其中又以生产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为主,于是按照行业性质将受访企业分为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这里商业企业实际上是指批发零售企业。根据代表性和典型性原则,作者于2005年3月在成都6个区中抽取了38家样本企业,具体样本分布见下表:

作者对样本企业的物流资源拥有情况、物流外包情况、物流执行现状、物流执行现状满意度评价以及新物流商的选择等五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回收率和问卷有效率均为100%,作者将调查结果输入SpSS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成都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现状分析

物流服务是按照货主的要求,为克服货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而进行的劳动;除了包装和流通加工等转移部分生产资料外,其本质上是一种即时的,非物质形态的劳动。当这种劳动是为他人生产。不是为自我服务时,便具有商品的性质。物流服务需求包括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从数量上来讲,现实需求是指近期各种物流需求主体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总量;潜在需求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物流服务需求的最高限量中扣除现实需求后的那一部分需求量,潜在需求代表一种未来新增加的物流服务需求,它可能会被物流服务供给主体得到,使其市场份额增加,从而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但若由物流服务需求主体通过自我服务来满足,则不能转化为现实需求。

因此,作为工商企业,在物流执行过程中,可以选择物流自理,也可选择物流外包,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物流自理是潜在的物流服务需求,而物流外包是现实的物流服务需求,它可以通过“是否选择物流外包”和“物流外包程度”这两项指标来反映,通过调查,作者发现60.5%的工商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也就是说有将近40%的工商企业尚未形成对物流服务的现实需求,而且即使对物流服务产生了现实需求,这并不意味着其需求量就很大。物流服务现实需求量的大小可由“物流外包程度”指标来衡量,该指标可用外包的物流量占总物流量的比例来反映,按“60%以上,30~60%和30%以下”来划分。调查结果显示,39.5%的企业物流外包比例在60%以上,18.4%的企业物流外包比例在30~60%,有42.1%的企业物流外包比例在30%以下,表明有将近一半的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偏小。以上数据说明样本企业中虽然有超过一半的比例对物流服务产生了需求,但其需求量并不大。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作者发现,成都工商企业中53%的生产企业和25%的商业企业有选择新物流商的意愿,说明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还是相当大的,那为何现实需求不足?其主要原因归结于以下五个方面:

(1)成都工商企业对物流资产的保有率相当高,

物流资产主要包括货车和仓库,成都工商企业中,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拥有货车的比例分别为87%和70%,其拥有仓库的比例分别为93%和74%,而从2004年中国仓储协会主持调查的全国物流市场需求状况来看,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拥有货车的比例分别为49%和76%,其拥有仓库的比例分别为46%和89%。相比之下,成都生产企业对货车和仓库的保有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多,成都商业企业对货车和仓库的保有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绝对值来看,两种物流资产的保有率都相当高。

成都工商企业为何有如此高的物流资产保有率?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观念的原因,自建国以来的很长时期,我国企业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结构盛行,不少企业都有完备的购销组织,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一些企业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被迫将部分仓库、货车等物流资产剥离出去,将物流业务部分外包给专业仓储企业、专业运输企业或个人。但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地处中国内陆成都的工商企业不愿将物流资产剥离出去,这除了历史遗留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观念。中国有句俗话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很多企业认为物流属于自己经营的范围,既然自己能做,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赚这笔钱,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下,许多企业至今仍抓着物流资产不放,致使他们对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

(2)对物流成本没有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核算。

到目前为止,成都大多数工商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处于朦胧阶段,对物流成本的概念知之甚少,本次调查中,作者发现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统计原材料和商品的物流量,而且对物流的管理大多处于分散状态,未将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虽然有36.8%的企业设置了独立的物流部门,但其中很多流于形式,对企业物流进行统一管理的作用未能得到体现,就更谈不上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了。

根据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活动分类,企业物流成本的概念性公式为:

企业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其中,存货持有成本除包括仓储成本外,还有残损、人力费用、保险和税收以及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当企业将

物流业务全部自理时,物流总成本等于物流自理成本;当企业将物流业务部分自理、部分外包时。物流总成本包括物流自理成本和物流外包成本,其中物流外包成本即指从物流市场购买“物流服务”这种商品时所需支付的费用。

由于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如订单处理成本可能包含在销售费用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中,等等,由于物流成本在现行会计制度的框架下难以确认和分离。造成目前工商企业对物流总成本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因此,在作物流自理还是物流外包的选择时,他们直接将自己运输或仓储的费用与物流企业所提供的运输或仓储的收费标准进行比较,而忽略了物流自理时运输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的其他部分,如自有物流资产的折旧费、物流人工费、仓库维护费等,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这样一比,当然物流外包成本就高于物流自理成本,调查数据也表明,没有一家生产企业认为物流自理的运作成本高,而高达75%的生产企业认为物流外包的运作成本高。另外,有60%的商业企业认为物流自理成本高(原因:成都大多数商业企业属于中小规模),43%的商业企业认为物流外包成本高,这主要是低估物流自理成本的表现,由此造成一种假象,即认为自理物流更划算。

(3)物流服务的交易费用居高不下。

成都工商企业在考虑是否将物流外包时,除比较物流自理成本和物流外包成本之外,还可能会考虑到物流服务的交易费用问题,物流服务交易费用包括寻找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商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签订物流服务买卖合同的费用以及监督合同履行的费用,在深度访问中,作者了解到不少工商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服务交易费用的存在,并认为这种费用很高。①在现有的物流市场上很难找到符合企业要求的第三方物流商,调查发现,分别有40%和54%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商的服务表示不完全满意或不满意,有些商在物流服务过程中曾出现货物不能及时运到指定地点、不能确保物流信息的准确性、不能满足需求波动、服务态度差等现象,给委托企业带来财产甚至信誉的损失,导致其他工商企业逆向选择风险的存在;②工商企业认为第三方物流商将服务费用定得太高,超出了其心理价格,导致谈判破裂;③监督物流服务买卖合同履行的花费很高。由于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无法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情况,包括服务质量和信誉状况,一方面工商企业不可能设计出非常完备的物流服务买卖合同,另一方面成都的物流市场处于成长初期,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监督费用大大增加,特别是有一部分物流企业,如个体经营的货运企业,存在严重的信誉问题,在收到托运货物的货款后随即就消失了,使企业蒙受不小的损失。这样的现象在成都屡见不鲜,损害了货主的利益,扰乱了物流市场的正常秩序。

正是由于物流服务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物流外包成本加上物流服务交易费用后远远大于物流自理成本。因此,尽管有些企业的物流自理成本居高不下,影响到总体利润空间的扩大,但他们还是宁愿选择物流自理,而不愿外包。

(4)工商企业中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一般来说,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学历越高,专业经验越丰富,对企业物流成本和物流作业效率就会有更清楚的认识,能通过更精细的成本核算,掌握较为准确的物流自理总成本数据,并且把企业物流看成一个整体,将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由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在整合物流资源的时候,物流主管自然会想到利用更加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商,因为他们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将对降低企业整体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有很大帮助。这样做必将使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56.8%的物流相关部门主管具有本科以下学历,40.5%的具有本科学历,仅2.7%的主管具有研究生学历;19.2%的主管只有不到5年的专业经验,46.2%的主管具有5-10年的专业经验。34.6%的物流相关部门主管具有1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据1996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对196位物流管理人员进行的调查,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具有学士学位。49%具有硕士学位,这足以看出物流管理人员在学历方面的差距。学历和专业经验的欠缺,导致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据调查,有超过40%的企业尚未设置独立的物流部门,物流由采购部、销售部、储运部、车队、行政部、财务部等部门分散进行管理。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中,很少有物流管理专业出身的,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物流管理知识的培训,甚至设置了独立物流部门的一些企业,其物流部门形同虚设,对物流的管理尚未统一到该部门,致使物流资产利用率较低,据调查,成都工商企业的仓库利用率为71.3%,汽车空驶率40.3%,装卸设备利用率48.3%。在这种情况下,工商企业仍然不愿意剥离物流资产,这也是物流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的表现。他们或者观念陈旧,或者没有充分意识到物流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从而犯低估物流自理成本的错误在所难免,导致在物流运作上选择非专业化的自理而放弃专业化的外包。据调查。47%的生产企业和65%的商业企业没有选择物流商的意愿,这样的企业其物流作业效率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调查发现,在自理物流过程中,生产企业占88%的比例缺乏网络服务。63%为作业速度慢,25%为物流信息不及时不准确或作业差错率高,13%为货损率高、物流服务内容残缺或不能满足需求波动;商业企业中占30%的比例为不能满足需求波动,10%为信息不及时不准确、货损率高或缺乏网络服务。以上数据反映出工商企业物流自理过程中的诸多缺陷,这跟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紧密联系的。

(5)第三方物流商的服务水平普遍不高。

通过调查,作者发现40%的生产企业和54%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商的服务表示不完全满意或不满意。其中不满意的原因具体如下:生产企业中有50%的比例认为物流外包的作业速度慢、服务内容残缺、不能满足需求波动,有25%的认为物流外包缺乏网络服务、服务态度差,商业企业中有29%的认为物流外包的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作业速度慢、缺乏网络服务、服务态度差,有14%的认为服务内容残缺、不能满足需求波动,这说明第三方物流商的现有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工商企业的要求,当然工商企业不愿将更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商。

调查结果显示,工商企业在选择物流商时,首要考虑的是经济性,即物流费用要合理,然后是作业质量和综合物流满足能力,作业质量是物流商的生存之本,是衡量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作业质量低,比如货物运送不及时或货损率太高,会使物流服务需求企业感到不满,可能终止服务协议,转而由工商企业自己处理物流业务。综合物流满足能力是衡量物流服务水平的新标准,随着工

商企业的不断壮大,其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使用汽车,还要通过火车甚至飞机才能把货物运到目的地,如果一家物流商能提供全部的服务,那工商企业将会在货物的远程运输上节省不少精力,目前已经出现了少数能提供多式联运服务的物流商,但作业速度还不够快。物流效率还不太高,另外,工商企业还在考虑如何降低整体的物流成本,以寻找“第三利润源”,这些工商企业也许在本行业具有竞争优势,是同行中的专业户,但在物流这方面并非专业,也没有必要将大量精力投入在非核心竞争力上,因此迫切希望专业的物流商来提供解决方案。但目前,具有综合物流满足能力的物流商非常少,他们通常是为部分跨国企业或本地大型企业服务的,更多的中小工商企业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激发成都工商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建议

3.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适当剥离物流资产

成都工商企业应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加强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而不能仅局限于固有观念,针对成都工商企业物流资产保有率高的现实情况,根据企业规模和战略方向,审视物流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程度,在充分考虑物流自理能力大小的情况下,决定物流外包的合理比例。如果物流自理能力和经营实力强,建议成立物流子公司,将物流资产全部剥离给于公司,也可以与一家或几家物流商开展长期合作,并将闲置的物流资产变卖,将管理能力较强的物流资产保留,但须设置独立的物流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对于规模较小、物流自理能力弱的企业,在综合考虑自身财力、精力的情况下,增强物流外包意识,逐渐剥离物流资产,与多家物流商接触,从中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实施物流运作。这样可以减轻企业负担,以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升级、管理控制、市场开拓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措施上,另一方面,由于有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物流专业化水平得到体现,物流效率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2加快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降低物流成本

成都工商企业应重新树立物流成本观念,要求财务人员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改变现有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因为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从时间上于“事后”从企业会计信息中提取数据,但由于时间上的滞后性和依赖传统会计分录分类而形成物流成本支付形态细项之间界限不明,都对实际物流成本的核算造成困难。所以必须建立新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即在时间上强调“事前”和“事中”采集数据,在支付形态上脱离对传统会计分录的依赖,按物流各项作业的所需资源建立项目管理式的支付形态框架体系,目的是使物流运作的各项成本数据都能归人到这一体系中来,在这一体系建立以后,可以及时发现物流成本偏高的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物流成本,最终达到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的效果。

3.3制定和调整物流产业政策,规范物流市场

作者建议,通过建立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打破现有物流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一是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规划,修订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尽快解决物流市场管制方式不适应wto规则的问题。二是加强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管理,明确一个物流主管部门,对申请开办仓储租赁、中介运输服务的经营者进行从业人员、经营场地、经营能力、管理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资格审查,限制不合格者进人物流市场,三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对物流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严格监督,减少其机会主义倾向,四是建立物流企业的信誉评级制度,为工商企业选择信誉较高的物流企业提供方便,从而降低物流服务的交易成本,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物流外包,那么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将得以顺利转化。

3.4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目前,物流人才短缺成为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的最大瓶颈。2006年底,中国具有助理物流师、物流师资格者约1.7万人,而具有高级物流师资格者仅292人,专家预测,到2010年,将有至少700万物流人才的缺口,一般来说,中、高级物流人才与初级物流人才的比例约为1:50,按此比例推算,至2010年,我国对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万人,每年约需5000人。这也是影响成都工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要素之一,为适应工商企业对物流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对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一是加强学历教育,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二是重视继续教育,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咨询机构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开展多层次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三是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建立物流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只有物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逐渐满足需求以后,成都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原则;思路

物流认知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实训课程之一,其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有效完成该课程教学的首要条件。随着教育界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视,各个高职院校也花费大量的财力去构建各种实训基地。然而,很多院校高额的投入却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何正确的构建高职院校的物流认知实训基地,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物流认知实训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实训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物流,全面的了解整个物流行业,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和今后的就业意向。而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就是这一实训的平台,实训基地能否有效使用是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2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物流认知实训基地的建设,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使用效果都不好。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忽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建有校内的物流认知实训基地,而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一直得不到重视,甚至部分院校根本就不开展校外的物流认知实训。而高职院校的教育就应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是当今大学生不能很好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校内的认知实训,只能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各种设施设备,很多院校能看的还只是各种设施设备的模型,因此,学生对物流的认知是不全面的。所以,忽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的一大问题。

(2)花费重金购买设施设备,使用效果却不好。随着物流业的兴起,各个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也愈加重视,因此,部分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财力构建物流实训基地。其中,尤以购置各种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为主。以一套仓储管理设施设备为例,少则投入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些设施设备虽然能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但如果缺乏实际项目的操作,实训的效果就只能流于表面难以提升。同时,有些院校购置的设施设备又过于现代化,这与当今社会的物流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是不一致的,一旦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将不能真正去操作,甚至会造成失落感。

(3)各个院校各自为营,缺乏共享。当前,各个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几乎均建有自己的实训基地,但各个院校之间的交流很少,缺乏资源的共享。部分资金欠缺的院校未能积极主动的去寻求其他院校的帮助,而部分建有良好实训基地的院校也未能将自己的资源与其他院校共享。因此,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

(4)校外实训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当前,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物流认知实训时开设了校外实训,但大部分实训均以参观为主。这种实训方式容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能使学生真正全面的认识物流,了解物流行业,因此,效果欠佳。

3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有效性。首先,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确保实训基地的有效使用,实训基地的使用效果是衡量该基地建设是否合理的关键。所以,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确保有效性。

(2)经济性。在确保有效性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应该注意经济性。总体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建设经费还是有限的,本着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应该考虑经济的投入与产出情况。

(3)全面性。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应该考虑全面性,因为物流认知实训课程强调的是对物流的全面认识以及对整个物流行业的了解,因此不能片面地从物流的某个方面去认知。所以,全面性也是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必须要考虑的基本原则之一。

4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在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今后,高职院校的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更注重校内校外一起发展,具体思路如下:

4.1校内认知实训基地建设

(1)各个院校资源共享。

各个院校资源共享的方式可以很多,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由部分聚居的高职院校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可请专人管理,各个院校均可使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参与的院校投入较少的财力,却能使用较好的实训基地。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各个院校的经费压力,也可以使各个院校的物流认知实训得到专业化的指导。当然,这种方式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必须要有一个院校牵头,同时组建专业的实训基地管理团队更是一大难题。因此,这种方式可行性相对较低。

第二种方式是某一高职院校投入财力物力建设规范的认知实训基地,并培养专业的实训指导人员,同时对外开放。其他院校可以通过签约、预定等方式有偿使用该院校的实训基地。这种方式可以使大部分院校将资金转入其他项目的建设,还可以得到专业化的实训指导。而拥有实训基地的院校不仅可以为本校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更能使教学资源社会化,也是一条创收之道。这种方式存在的难题是建设基地的院校开始需投入较大的财力物力,并需培养一批专业实训指导人员,并且资源共享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但相对可行性还是较强的。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其实,对于很多资金实力不够,又地处偏远的高职院校来说,物流认知实训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就地取材,以学校作为资源。例如学校的食堂、超市、收发室等都是很好的认知实训基地。

以食堂为例,可以让学生深入食堂调研了解食堂物品的物流渠道。从食堂所需物资的采购,到入库验收,再到食堂物品的储存和流通加工,以及剩余物品的处理等环节的了解,学生可以从实践中深刻体会物流的运输、仓储以及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专业知识。

再以学校超市为例,从对超市的运营了解,学生可以学到的知识有超市物品的储存、货架的管理、货物的出入库管理以及poS系统的运用等各方面的知识。

又如学校的收发室,它是高职院校学生网购货物的接收点,每天均有成千上万的物品从这里到达学生的手中。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背后的物流平台也将是今后物流行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调研,了解网购货物的物流渠道,这也是对我国快递行业的一个认知。

因此,各个高校在花大力气从外面购买物流实训基地所需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使学生得以对物流的全面认知。

4.2校外认知实训基地建设(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

(1)争取企业的支持与合作。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认知实训来说,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是首选。通过对企业的观察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真正的物流运作流程,并且通过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参观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物流的认知更加系统全面。在对企业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与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学校授课老师相比,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生动性和说服力,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视野和观点更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为先。

当然,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也应具体考虑企业的情况,如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等,尽量争取选取多种类型的相关企业。同时,还应考虑企业所在地,尽量不要选择距离过远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下面以浙江省为例,说明浙江省高职院校可选的实训企业。

首先,考虑大部分在浙江省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今后的就业意向以省内为主,因此校外实训企业的选择也以浙江省为界。浙江省在全国来说也算是物流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其中杭州、宁波、义乌、温州等地的物流发展更是快速,因此,各个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部分地区,也可以到各个地方全面了解。具体来说,杭州的配送中心较为发达,因此可以选取部分企业作为配送知识点的主要实训地,例如杭州萧山的传化物流基地、杭州下沙的世界联华超市配送中心以及苏宁电器配送中心等;宁波的港口物流在浙江省最为发达,因此可以选择部分有自建码头的企业前往参观学习,例如宁波北仑火电厂就作为中国最大的火电厂,其厂内物流和码头物流均是学生认知物流的好地方;同时,宁波的国际货运行业也是最为发达,因此选取部分规模较大的国际货运公司前往参观学习也是较好的方式之一。

要注意的是,在选取实训企业的时候,企业的支持与合作是一大难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尽量争取企业的支持,力求从双赢的角度出发争取企业的合作外,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可用的社会资源。

(2)充分利用可用的社会资源。

对于物流认知实训来说,可用的社会资源还是比较广泛的。同样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例如义乌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聚集地,其中大部分商品销往国外,学生可以通过对义乌国际商贸城众多商家的调研访问,了解这些商品的物流渠道,从而掌握国际物流的专业知识;又如宁波是国际货运企业最多的地方,而国际货运行业也将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今后主要的一个就业方向之一,因此,可以让学生走访各个国际货运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运作流程,从而使学生掌握国际货运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各个高职院校也可以结合本地的情况,对本地有特色的企业或产品进行物流情况的调研学习。例如台州地区的海产品物流、丽水地区的农产品物流等。

总之,物流认知实训的基地建设不应局限在校内,也不应局限在企业内,应该从多方位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各种可用的资源,为学生的实训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锋,王莉.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现代物流实训基地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2).

[2]沐林英,朱鼎勋.高职教育校企共建物流实训基地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03).

[3]陈萌茁.高职院校物流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江科技,2010,(01).

[4]易兵.物流实训室建设新探索[J].当代经济,2010,(12).

[5]沈默.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高职物流实训基地[J].中国市场,2007,(45).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篇10

关键词: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物流成本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石油企业也渐渐地被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服务性行业。近年来石油物资在内供市场慢慢萎缩,面临着人员少、工作量大、采购周期短、周转速度快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根本,石油企业需要更好地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一、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资学管理意识不够明确。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石油企业物资的供应程序发生了质的变化,但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却还是停留在原点,对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现在石油企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太关注和了解,改进物资管理的主动性不够。有些石油企业本身对物资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有些规章制度也根本不健全,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实施的政策措施。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明显偏低,企业本身的管理意识淡薄,不能完全消除传统的管理模式。物资部门也因为计划不周全,生产时有变更,导致了生产物资用不上,造成严重积货,这些积压的物资又不能很好地及时处理,就变成了大量的资金积压,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加重库存成本。

2.物资资源不集中,物流间断。在物资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中,主要有采购资源、仓储资源,运输资源等几个环节,但是各个部门没有很好地进行沟通,而是处于被动状态。像物资供应部门被动性地等着生产部门的物资采购需求计划,再进行材料的采购和仓储,运输部门也是等着物资供应部门和生产部门的需要,部门之间不加强沟通,容易造成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各自执政的间断式物流管理。物资采购本身受市场供求影响,物流的间断会使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能更好地交流,对市场价格的变化难以作出决策,会出现“诸侯割据,自成体系”的局面,给企业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3.信息技术水平低。传统物资管理,物资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很多石油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造成信息化服务水平低,信息平台和各物资的运作没有很好地连接,不能达到信息共享。在管理过程中,物资的采购、询价,合同的管理,物资的质量、仓储和配送都没有整合到管理系统上,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运输不合力,使物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

二、提高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对策

1.加强对物资管理的认识。目前石油产量不断下降,储量变少,更要加强对石油的物资管理。物资管理技术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在管理人员认识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后,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能力。例如举办各种技术岗位培训,为物资管理人员创造学习的条件,让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现代管理必备的知识。只有真正认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作出自己的贡献,保证企业物资的正常运转。

2.建立物资信息网,实现网上交易。网站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要把网络建设和物资供应系统,网站内容结构策划出来,它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场所,是各部门交流的一个平台。建立电子交易,把商店、产品、需求、订货、购买、支付等实物变成电子化信息处理。举个长庆油田电子商务物资管理系统应用案例:长庆油田物资装备公司是长庆油田公司下属的一个二级单位,承担着长庆油田各生产单位和产能建设工程的物资采购供应与管理工作。公司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开发的“电子商务物资管理系统”有力地保证了油气田勘探开发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从2002年元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在长庆油田的物资采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提高了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度。(3)规范了业务处理流程。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模块(见下页图):

3.加强物资管理中的物资采购。物资采购是石油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好的管理物资采购体系,可以很好地降低采购成本。如果消耗的物资品种繁多,消耗量差别大,可以实现批量采购。如何根据消耗物资的数量规模和质量的影响程度,科学划分采购管理分工,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可以实现集中批量采购来降价节支。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未来趋势,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前提。物资部门对生产起着保障性作用,这个作用又是根据物资的采购供应来完成的。要控制就要集中采购,集中才可能形成批量,才可能在市场采购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争取到生产企业优先优惠的服务。

三、降低石油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方案

1.石油企业物流外包。石油企业物流外包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目的是为了使石油企业保持精干,集中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其他管理。石油企业物流外包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石油企业外部资源,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业务外包给擅长的专业公司完成,可以利用石油企业外部资源来弥补资源和能力上的缺陷。还可以降低和控制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因为专业的公司可以更有效、更廉价地保证该业务的运输,那么石油企业避免了巨额的投资。此外,石油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减少运输风险,本身物流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和专业公司合作,就可以共同承担风险,减少意外的危害。

2.加强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企业员工是保证物流成本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条件,如果没有员工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单凭制度和条文,那操作起来也难以奏效。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各个部门,使企业员工对物流成本管理方式有所理解和互相配合,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牢固树立市场竞争观念,及时预测未来市场需求和发展变化,积极调整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