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格数字化管理十篇网格数字化管理十篇

网格数字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0:01

网格数字化管理篇1

当下,胶南市迎来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城市管理错综复杂,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已迫在眉睫。胶南市依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工作,先后建设了土地规划网格化管理、税收网格化管理、三维数字城市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在创新城市管理、辅助领导决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

建设土地规划网格化管理系统,创新土地管理模式

2008年开始,胶南市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完善土地开源节流机制,着力缓解土地供需新矛盾,积极探索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新路子。市财政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土地规划网格化管理系统,以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线和街巷为骨架,将地籍数据、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图、航摄图像、数字高程模型、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地下管线等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建成了全市标准统一、精确高效、层级合理、全面覆盖的二维土地规划网格化管理系统。

近几年,依托土地规划网格化管理系统,加强建设用地指标管控,重点对土地利用率、项目质量、投资强度、用地规模、建设周期、用地结构等重要指标进行强制性前期审核,坚决防止批少占多、擅自改变用途等行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予供地。此系统在土地执法检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观呈现了辖区内土地档案与利用现状的差异,执法人员可及时处罚和纠正违法用地行为,实现土地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建成了集数据掌控、监察督办、责任落实等功能于一体的长效管理平台。

土地规划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国土、规划信息资源不共享问题,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项目建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运用网络地图技术,对所属土地实施“静态”管理,对土地开发利用实施“动态”监控,使入驻项目真正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

建设税收网络化管理系统,创新税收管控模式

2011年5月,胶南市政府提出了依托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税收网格化管理系统,确保土地使用税无缝隙管理,推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营造公平的用地和税收环境。

胶南市税收网格化管理系统集成了城市空间地理信息与财税管理有关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精确定位到各个纳税单位,直观地跟踪监控各辖区内纳税企业的属性、土地占用状态及税源状况,做到对“静态土地”与“动态纳税人”的双向交叉监控,实现以地籍控户籍、以户籍控税基、以税基控税源,构建了“以地控税、以税控地、信息管税”的管理模式。

为确保税收网格化工作的长效发展,市政府成立税收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市工商、地税、国税、国土等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定期上报业务数据,实现各类税收资源的即时共享,全方位提供税务信息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税收网格化管理系统使用以来,彻底解决了由于土地信息掌握不全面、土地涉税交易监控不到位而造成土地使用税漏征漏管问题。截至目前,清缴土地使用税及滞纳金共计7000多万元。

建设三维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今年,胶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信息化工作,市财政拟投资近1000万元,实施三维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建设。

目前,胶南市已建成了覆盖市域1800平方公里的影像数据和Dem库,209平方公里的基础地形图形数据库,387平方公里总规数据库,115平方公里的控规数据库和1850平方公里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胶南市新城区23.5平方公里的一期试点区域建设已基本完成,计划年内再完成建成区约77平方公里的数字化建设。

三维数字城市管理系统以1:500基础地形数据为基础,应用GiS、遥感、多媒体及虚拟现实技术,整合国土、城建、规划、安监、税务、环保等部门信息资源,建成了全市唯一、权威、通用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针对目前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求,基于三维数字城市管理系统,推进应用了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数字城管、安全生产等业务系统,实现了各业务部门的网上协同作业,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孤立、平行的城市管理模式。在传统工作模式中,涉及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村庄拆迁等方面的工作,有关领导和部门先是到现场查看现状,再是听取有关情况汇报,然后根据平面规划图进行决策,很容易造成决策的不科学性。三维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相当于一个功能完善的公共决策服务平台,决策者可从城市管理海量信息中提取相应数据,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集成共享化、图文互访一体化、领导决策可视化,全面提升政府决策水平,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网格数字化管理篇2

[关键词]信息化;传统出版业;特殊影响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10.027

[中图分类号]F270.7;G23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10-0052-02

出版信息化主要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出版企业各个工作环节上的应用,体现为媒体形态数字化、多样化,企业经营管理计算机化、智能化,生产和管理过程流程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共享、行业标准建设、版权保护等优化。因而,对传统出版业而言,信息化不仅是流程化、网络化、集成化等管理信息化,还包含了内容数字化、传播多媒体化、交易电子化等经营业态、方式的信息化。本文拟从经营业态、经营方式、经营规模、盈利模式等4个方面,讨论信息化对出版业的一些特殊影响,仅供参考(见表1)。

1对出版业经营业态的影响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人们保存、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对出版业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

1.1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

出版数字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出版业的运行基础,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电子纸、二维码、电子阅读器、按需印刷技术等正在改变传统出版业的形态。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构建未来出版业的全新商业模式,已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时代的传播准则,也使得目前网络中的交易准则发生了变化。数字产品的无损复制、随意修改、高效检索的特性,削弱了传统商品经济的排他性、竞争性、透明性的特征,对传统的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逼迫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型出版集团高度重视网络数字技术的运用,积极推进数字出版的建设,已经完成了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作,建立了数字化图书仓库,把所有出版的图书和期刊转化成pDF格式放在网络上,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在线编纂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出版企业逐步与it企业结合,成为数字产品的内容生产和集成的提供商。

1.2推进数字出版的标准建设

目前我国电子图书市场上存在的多种数字出版的文本格式彼此各不兼容,数字出版领域缺乏整体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例如,方正阿帕比公司的CeB电子图书格式、清华同方公司的CaJ电子期刊格式、超星公司的pDG电子书格式等。由于数字文本格式的多种多样,每一文本格式彼此不能兼容,不仅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影响系统效益。因此,格式的多样影响了数字出版的发展。为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建立和完善涵盖新闻出版各行业的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以形成符合行业规范的新闻出版业标准化体系。

2对出版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2.1由粗放式经营管理向集约化经营管理转变

我国出版企业过去一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垄断或半垄断的市场环境中运行,经营管理相对粗放,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出版业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出版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通畅、灵活的信息搜集、传递、分析、处理渠道和机制,增加了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和决策的精确度。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建立自己的内外部信息构架,建立适合市场竞争需求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出版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效益。

2.2推动数字资产的管理

数字资产管理(Dam,Digitalassetmanagement)是对数字化资产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出版企业主要是报刊、图书的内容生产,其数字资产管理主要是使用数字化手段,对报刊、图书的文字、图片等进行收集管理,建立书名、价格目录、文本类型等,以便于对数字化资产进行搜索、数字转换、价值核算和上网发行等。随着数字化影响的不断深入,许多出版企业将其所掌握的出版资源大规模地进行数字化工作,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资产从品种、数量上看规模越来越庞大,对数字资产的管理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规范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对其进行再挖掘,并对其进行价值管理,有利于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庞大的出版资源,将传统出版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资源,再通过版权管理和版权经营获取利益。

3对出版业经营规模的影响

在出版企业传统的管理机制下,出版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壮大且不断分立的过程。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职能管理,管理层次多,管理幅面窄,出版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要进行分立,如以前各省只有人民出版社,随着我国图书市场的不断繁荣,不到10年时间,由人民出版社分立出科技、教育、少儿、美术、古籍等出版社。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出版企业职能管理混乱,经营管理粗放。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出版企业的管理变革。流程的规范化、系统的集成化、组织的扁平化拓宽了出版企业的管理幅度,实现了出版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提升了出版企业的管理效率,使许多出版企业逐步向集团化、多元化、区域化方向发展,有的出版企业已跨出国门,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4对出版业盈利模式的影响

4.1由产品销售向提供内容服务转变

数字出版打破了传统商品经济的运营模式,出版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产品销售逐步向提供内容服务转变。目前我国很多出版企业都尝试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探索,但仍未形成产业规模及优势。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中国智网、中文在线、万方数据等一些拥有资源系统的企业,有了自己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国外的出版企业在专业数字出版领域和教育数字出版领域已探索到较为成功的商业盈利模式。专业数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职业提升,内容具有实用性、专门性、准对性,又能满足大规模定制的要求,促进了成本收益格局的优化。教育数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学历教育,具有指定性特征,读者的阅读与购买存在必然性和不可选择性。目前西方的许多教育集团,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经找到了一些商业模式,主要是在线课程、家庭作业管理、在线测试、电子图书下载等。

4.2由传统营销向电子商务转变

电子商务与传统营销相比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提供海量的交易信息、便捷的网上交易和灵活的支付手段。具体到出版企业就是及时提供关于图书的多层次、分类别、全面而细化的信息,比如将一本书的写作特色、写作背景、作者情况、相关书评、精彩片断等详细信息提供给书店和读者,发挥网上商务信息服务的优势,方便在线交易。网络支付一度成为包括网络出版在内的多种网络经济形式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随着在线支付系统在技术方面的不断完善,系统不仅易于使用,而且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大大增强。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开通了网络付费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支付将成为出版企业图书交易的主要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网格数字化管理篇3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建库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同时,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和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创新城市管理方法和措施。为了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可采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来对城市进行监督和管理,以提升现代城市服务和管理的水平。

1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1.1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管理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多种现代科学技术,例如无线网络、GpS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来获取地理信息,创新了城市管理的模式,并实现了城市监督和管理这两项职能的合理分工,采用的管理方法包括城市事件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和万米单元网络管理法等。

1.2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组成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由各种基础数据和图集组成的。其中基础数据包括监督网络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单元网格数据、城市部件数据、社区以上境界数据和城市地形数据等;图集包括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图集、城市管理部件图集和城市管理监督网络图集等。

2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

2.1城市部件的定位、分类和编码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中,首先要完成城市部件的定位和分类。城市部件的分类主要利用相关的地理编码技术将各类的城市部件分成几大类,然后通过地理坐标定位,将城市部件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图中,这样就可以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管理。成熟部件的划分种类基本都是相同的,可以将其分为C类、B类和a类。其中C类城市部件主要是指能够概略表述空间位置的部件,常见的有停车场、桥梁等,在C类城市部件的定位中,要求其定位的误差在±10m之内;B类城市部件主要是指边界和空间位置都比较明确的部件,例如户外广告、亭和垃圾箱等,在B类城市部件的定位中,要求其定位的误差控制在1.0m以内;a类城市部件主要是指边界明确和空间位置明确的部件,包括路灯、井盖等,对于这类城市部件的定位要求其定位的误差在±0.5m之内。另外,根据具体的城市部件也可以将城市部件分为道路交通类、公共设施类、园林绿化类、市容环境类、房屋土地类和扩展部件类。其中道路桥梁类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公交车亭和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类主要包括路灯和水、气、电等设施;园林绿化类主要包括街头座椅、绿地、古树名木和城市雕塑等;市容环境类主要包括果皮箱、广告牌匾和公共厕所等;扩展部件类主要包括斑马线、盲道和旅游指示牌等。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规定,市容环境设施类城市部件分为13个小类,交通设施类城市部件分为31个小类,公共设施分为58个小类,园林绿化类部件分为10个小类等。完成了城市部件的分类之后,还要对城市部件进行编码,编码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城市部件的标识码具有唯一性。城市部件的标识码由部件代码和顺序代码组成,其中部件代码为10位数字,顺序代码为6位数字,所以部件标识码一共由16位数字组成。其中10位部件标识码又分为市辖区代码、大类编码和小类编码。

2.2数字化城市单元网格的划分和编码

城市单元网格的划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城市单元网格的管理现状、地理布局、属地管理、面积等,要遵循方便管理、相对稳定原则以及无缝拼接原则等来进行划分。划分好单元网格之后,同样也要进行单元网格编码,单元网格的编码同样也要遵循一个单元网格对应一个唯一的标识码的原则。单元网格标识码一共由15位数字组成,分别为县级或者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代码,一共为6位数字;街道代码或者镇乡代码,一共为3位数字;社区代码或者村代码,为3位;最后是单元网格的顺序代码,一共有3位数字,这样数字最终组成了单元网格编码,并且能够确保一个单元网格对应一个唯一的编码。

2.3城市地理编码

城市地理编码就是根据面、线和点等来对城市的地理实体进行标示,通过地理编码,就可以对地理空间进行大致定位,在空间位置上显示出城市中不同数据资源的地理信息,可以实现人们对空间信息的读取,在不同空间位置内实现对城市信息的相关整合和优化,最终实现整合优化城市资源的目标。在城市地理编码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地理编码技术来对城市的部件进行分类,并实现分项管理,确保对城市的精确管理,改变以往管理过程中的盲目管理现状,将以往传统的城市人工管理向现代信息化管理转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的建库要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的建库,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普查。在城市数据普查过程中,需要对部件的属性信息、部件的空间位置以及部件的照片拍摄等进行普查。其中,城市的部件基本属性主要分为附加属性和基本属性这两个方面,基本属性包括城市部件所在的单元网格、专业部门、部件的名称、部件的标识码、部件的使用状态、部件数据的来源以及城市部件的初始日期和变更日期等。在普查过程中需要完成对相关数据的普查,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普查。城市部件的附加属性是指专业需要增加的属性或者根据行业的特点特征增加的附加属性。例如,对于井盖这一城市部件来说,井盖材料就是附加属性。在对城市部件进行普查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界定部件普查的范围。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来说,在普查过程中主要普查的内容为城市道路,包括部分居民区的地上设施和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地上设施等。完成城市部件的普查之后,就要开始数据建库,采用没有压缩的e00格式对调查之后的部件属性数据信息以及图形数据信息等进行逐一核实,核实后将其输入到部分数据库中,最终完成整个数据部件库。在输入城市部件的属性时,应该将城市部件的采集数据、地质普查数据以及单元网格划分数据等按照部件数据属性信息表的格式录入到数据库中,以完成建库。

3结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系统,是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整合优化城市管理资源的重要手段,其可以使城市管理的流程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实现对城市的有效管理。因此,一定要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建库工作,以提升我国城市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作者:钱娅林单位:秦皇岛市测绘大队

参考文献

[1]张燕.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普查方法探讨[J].城市勘测,2015,35(6):24-27.

网格数字化管理篇4

关键词:城市管理;新模式;数字化

城市数字化管理的创建,能够对城市市政、公用资源、城市园林、城市建筑、房产等设施、城市小吃、城市购物等城市管理对象进行科学高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还具有处理城市突发事件的功能,在建立数字化城市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创建数字化城市中,科学技术无论是在开发、集成和应用,还是在电子政务、空间网络和地理编码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空间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城市的发展中,提出了数字化管理的新模式,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础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这项技术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的基本技术手段。城市管理对象精细化管理和责任区域的精细化管理,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来讲是非常有效的,在城市化数字管理模式中GiS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GiS技术包括: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引擎、地理编码定位和单元网络定位。

(1)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引擎关键技术。这种技术主要运用于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以及信息采集员对各种事件的查询和定位。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引擎支持各种智能手机平台,具体的功能如地图浏览功能、读取GpS定位信息和引擎搜索功能等。

(2)地理编码定位。地理编码技术这种技术要进行数字化、空间化和规范化管理,在地址空间和地址实际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对地址空间进行定位。地理编码这种技术能够把城市中的各种资源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能够对信息进行整合。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可以对城市部件和时间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对城市进行精确管理。

(3)单元网格定位。对城市进行分层次精确管理,采用了单元网络这项技术,在城市管理的角度对单元网格进行划分,对城市的小区、道路和公司等等建立单元网格进行直接管理。在城市数字化管理中,可以运用webGiS的查询功能,对城市进行定位,同时,可以通过坐标获得编码信息。

2.空间数据的应用和创新

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中,最基本的工作是完善城市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大大提高了这种模式的效率。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并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包含的空间数据主要有:数字化城市管理专题数据、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和相关的元数据。

对城市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建设,不仅仅要建立单元网格数据和部件数据,同时还要建立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能够为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提供公共空间数据集。第二,为部件和事件的精确定位提供支撑。

3.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城市通”设备的开发

“城市通”把手机作为基础,是为信息采集和传送而开发的主要工具,这种工具的功能具有很多种,具体的功能如下:可以拨打电话、能够进行短信群发和信息提示等多种功能。信息采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种这些功能与监管中心取得联系,对工作进行汇报,通过手机把信息传送给监管中心,还可以在“城市通”上对表格进行操作,通过手机传送给监管中心,能够及时地把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送给监管中心。

城市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不仅仅要对部件和事件进行精确定位,并且及时进行工作汇报,在做工作时要把GpS定位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对技术进行创新。

4.标准的制定与创新

建设数字化城市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在推广时要以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前提,如果对相关标准没有及时地进行,就不能发挥先进性、示范性和积极性,数字化城市管理就不能发展的如此快速。

当前,我国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创建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建设数字化城市中涉及八项标准,其中,有六项已经对外进行了。这些标准的,对建设数字化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这些标准的大力宣传,为我国今后建设数字化城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5.总结

对城市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对城市进行高效、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管。本文首先分析了空间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其次对空间数据的应用和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接着对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城市通”设备的开发进行了说明,最后对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标准的制定与创新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建设数字化城市提供了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刘助仁.数字城市基本理论与框架[J].云南科技管理,2002(02):78―96.

[2]罗建宾.谈谈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2006(02):44.

网格数字化管理篇5

关键词:网格数据存储GridFtp数字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tp39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1-0043-01

1综述

随着网络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网格应运而生,有望成为第三代互联网。宏观上讲,网格是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它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虚拟计算机,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资源的全面共享。

网格是由分布在本地或广城范围的若干异构子系统组成的虚拟系统。网格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即存储网格,计算网格和服务网格。存储网格实现了虚拟的统一存储,例如可将不同系统不同目录下的文件通过网格软件组合成一个虚拟的单一文件目录,对此网格的用户来说,他不必关心他所需要的文件具体存放在那一物理位置,而可以通过一个单一的文件目录结构存取或检索所需要的文件。他还可以适用于传统购工具相类似的网格变种,如Ftp.来将自己的文件传送到这一虚拟的单一文件目录结构中去,或将虚拟存储中的某一文件传送到自己的本地非共享目录中。可见存储网格改变了人们分享数据信息的方式。

利用存储网格技术,一个大型复杂数字图书馆系统可以将各自的计算机组成一个虑拟的单一存储网格,所有的子系统界面信息均可实时地被他人所共享,不管这些单位位于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也不管他们用的是什么系统。传统上完成类似目标需要建立并维护一个集中的数据服务系统,在很多时候是无法实现或者极不经济的。而存储网格技术通过建立开放标准将这一需求变为现实。

网格存储是网格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存储和存储引擎整合成内部相连的网格。它通过网格以一种灵活的、透明的方式分配资源,依照单位的存储策略和程序,高效地管理存储资源,以保护大容量信息的安全。网格存储能很好地解决各类资源的自动优化、自动配置、自我保护和自动恢复等功能。

2基于网格的数据存储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2.1数据网格存储方式

数字图书馆是综合运用多方面高新技术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域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互相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是计算机可处理的、有序组织的信息集合,是存储数字信息的仓储。数字图书馆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能够储存海量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络高效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服务。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非线性化、结构复杂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等特点。而网格是高性能计算机、数据源、因特网三种技术的有机组合,它具有高性能、一体化、知识生产、资源共享、异地协同工作、支持开放标准、功能动态变化等优点,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网格中最常用的资源是数据存储。网格对数据存储提供了一个集成的视图,有时被称为“数据网格”。通常,网格中的每台机器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存储给网格使用,即使是暂时的。存储可以是配属于处理器的内存,也可以是硬盘或者其他永久性的存储介质。配属于处理器的内存通常速度非常快,但是不稳定,最好应用作缓冲数据。网格中的第二存储可以以合适的方法使用来增加容量、性能、共享和数据可靠性。许多网格系统使用网络文件系统,如aFS、nFS、DFS或者GpFS。这些文件系统在性能,安全和可靠性方面存在差异。

多台机器的存储使用统一的文件系统,容量可以增加。任一独立的文件或者数据库可以扩展到多台存储设备和机器,利用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可以消除最大空间的限制。统一的文件系统可以为网格存储提供统一的命名空间。这对用户使用网格中的存储变得相对容易,可以不用考虑其确切的位置。类似的,特殊的数据库软件可以联合独立的分类数据和文件,形成一个更大的,更全面的数据库,可以使用数据库查询功能操作。

网格文件系统也能实现日志功能,因而在某些操作失败后,数据也可以被可靠地删除。另外,当数据共享或者很多用户更新时,有些文件系统实行高级的同步机制来减少冲突。

2.2GridFtp在数字图书馆数据存储技术中的应用

网格存储是以节点之间的备份为基础,可以在多重节点上进行内容管理与储存;也可以把存储环境下的多重节点进行资料转移与传输。正因为这样,它可以将网络连接存储(naS)和存储局域网(San)两种不同的技术、不同的管理工具、不同的存储应用融合在一起。网格存储使存储简单化,兼容不同的网络协议,支持不同的系统平台,在各个分布系统上远行而且同步。

访问、分析和处理分布在不同逻辑位置、存储系统上的数据,应用程序要么选择只支持某些存储系统,要么使用多种方法来获取不同存储系统上的数据。GridFtp提供了一种在异构系统上的公共互用层,避免性能上的损失和过大的复杂性。

GridFtp作为网格环境中安全高效的数据传输协议,是对标准Ftp协议的扩展。GridFtp扩展了标准Ftp协议,这是因为Ftp协议是目前因特网上使用最普遍的数据传输协议,有大量的技术基础,也是在网络环境中最规范的数据传输协议,并且易于扩展。

GridFtp在不同的网格主机之间提供了安全的、可依赖的数据传输,使用扩展的Ftp协议,提供了网格的功能。GridFtp是标准的服务器/客户端应用,支持两种类型的文件传输标准和第三方参与的文件传输。

网格数字化管理篇6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提升”为主导,以数字化为载体,围绕标准化管理、精细化作业、人性化服务、社会化参与的目标和瞄准一流、创新推进、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实现好省的要求,建立监督(评价)、指挥(处置)两轴相对分离,作业、管理、执法、监督、评价有机衔接的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区域数字化、管理内容数字化、部件和事件处置标准化,推进城市管理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标准和效率。

二、目标任务

(一)成立市城市管理数字化中心。在市级组建市城市管理数字化中心,按照“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原则,形成相对独立的监督和指挥双轴体制,以及权属和责任清晰的管理处置网络。市城市管理数字化中心,挂靠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全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的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系统的标准、运行规范、规章制度;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事件问题的发现、受理、任务派遣、跟踪协调及处置情况的监督、考核和评价;负责监督员队伍管理工作;负责县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工作人员暂由市城管执法局从各区局或有关单位抽调或整合人员解决,根据工作运行发展需要,逐步完善编制和机构。市城市管理数字化中心内设监督和指挥两个平台。监督职能主要包括问题受理、立案、批转、监督、结案、定期提供自动生成的考核评价,提供普查数据分析以及管理和联系信息采集员队伍等;指挥职能主要包括向部、事件的属地或属主派遣任务和跟踪协调、督导等职能。一期工程,将区、区及相关市直部门及直属单位纳入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处置)系统;在区、区区级城管部门同时设置二级指挥中心,二级指挥中心服从市城市管理数字化中心的任务派遣指挥,代表区政府对辖区各街道办事处、乡镇和区属专业部门进行处置任务的派遣指挥。在市直和区直有关责任和处置部门(单位)、所有街办和社区设立终端,建成权属清晰、责任落实和响应快捷的处置网络。二期工程随着工程进展逐步扩展完善。

(二)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1、单元网格划分。以万平米为基本单位,由专业测绘部门和街道共同协作,将中心城区数字化城管区域范围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划定按照法定基础、属地管理、现状管理、方便管理、地理布局、负载均衡、无缝拼接、相对稳定的原则,一个社区可划分为个或多个单元网格,网格不跨社区。

2、城市管理事件、部件普查及地理编码。按照国家住建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先由各区、各职能部门对城市数字化管理区域范围内所有城市管理部件进行一次地毯式、拉网式调查,摸清现状、分清权属和管理责任,为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运行提供基础数据。再由专业部门进行地理勘测,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对象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网格地图上,详实反映管理对象的属性、类别、网格区域、责任单位等情况,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并一一对应责任部门。实现对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管理及其他设施(河道管理等)等六大类部件设施和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等五大类事件的精细化管理。

(三)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信息采集方式以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的主动式现场采集为主,并与市民投诉举报、职能部门开展业务过程中的信息采集相结合,以保证信息采集的及时、准确、全面。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应坚持整合资源的原则,确保实现资源共享。一是网络资源整合,包括借用电子政务网、劳动保障网等,实现各专业部门和街道、社区间信息传递和共享。二是监控信号资源共享,包括公安指挥中心和交警指挥中心部分视频监控信号,环保、路灯、河道、山体绿化监控信号等。三是被动接受的案卷信息资源,将城建服务热线整体整合至市监督平台,做为呼叫平台;将市长热线、书记、市长信箱、领导批示、公众短信、网站举报、社区的上报的涉及城市管理内容的信息,实行监督平台统一受理,规范立案。

(四)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以国家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为基础,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各个环节的实施效率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包括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岗位评价三方面。根据评价模型,由系统自动生成评价结果。

(五)组建信息采集队伍。为保证对城市管理部、事件信息的采集和问题处置的核查,组建信息采集队伍。人员暂时由各区城管局执法人员、各办事处城管及协管人员组成,待工作运行成熟后,根据需要逐步完善信息采集队伍。

(六)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各项制度建设。以制定数字化城管《指挥手册》、《监督手册》、《部件手册》为核心,建立《主动来源信息采集标准》、《被动来源信息接收标准》、《案卷批办处理工作标准》、《终端操作维护工作标准》、《数字城管网络系统管理办法》、《市级平台值机员综合考核条目》、《二级平台绩效考核办法》、《职能部门终端登陆平台考核制度》等一整套工作标准,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七)设计工作流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工作流程,包括七个环节: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信息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具体程序是:信息采集员主动巡查发现的或城建服务热线、市长热线、书记和市长信箱、领导批示、公众短信、网站举报、社区上报的有关部件、事件问题进入市监督平台,市监督平台得到信息后进行甄别、立案,生成工单派送至市指挥平台;市指挥平台按照“部件属主、事件属地”的原则分别指挥相应的责任部门或区指挥中心进行处理,并对处理情况进行督办;责任部门或区指挥中心处理完毕后,将结果反馈至市指挥平台;市指挥平台将反馈结果报市监督平台,市监督平台派遣信息采集监督员进行核查,并上报核查结果,办结的整个工作流程结束。处理结果自动生成考核评价基础数据。

三、项目涵盖范围及投资模式

一期工程建设以中心城区建成区(区、区)为主,重点范围划定为路以北、环以西、广场以南、西外环以东,另包括龙泉广场及周边环山景区等,约45平方公里。其他区域列入二期工程范围。、园区在与中心城区统一各项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自行建设本辖区数字城管平台,并预留与市级监督和指挥中心的互通互联接口。数字化城管建设是政府性投资项目。市城市管理数字化中心的建设投资,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城管执法局对投资模式、偿债方式和运行费用保障做出安排。该项目建设应包括监督和指挥中心设备及配套设施、平台建设(含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存储系统、服务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数据普查和网格划分、视频监控、“城管通”等设备的采购集成和日常运行维护经费保障等。各区的二级指挥中心平台(含街道办事处、乡镇和区属专业处置部门终端)由市统一协调建设,区级承担所需费用;市直有关责任和处置部门(单位)的终端建设,由各部门(单位)自行承担和保证建设及运行经费。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落实投资和经费保障计划,并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充分支持。

四、工作步骤及时间要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从年月开始,按省政府规定的时限,至年月底结束。具体工作步骤:

(一)委托有资质的专业部门进行“数字城管工程”技术方案的系统设计工作,通过项目环境评价和立项批复,并请相关专家论证。此项工作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市环保局和发改委配合,月底完成。

(二)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地图修测并采取移动测量技术录入街景影响地图,在此基础上完成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划分、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的调查、分类和编码工作。此项工作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各区政府,规划、国土部门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各有关方面提供支持,月中旬完成。

(三)按照国家住建部部颁标准,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包括:数字化城管业务信息系统;数字化城管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城管部件、事件数据库;数字化城管评价系统;数字化城管协同工作网络系统;数字化城管与相关信息系统的交互平台;城建服务热线的整合以及部门(单位)、街办和社区终端(处置)建设等。此项工作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各区政府、财政(政府采购中心)等市直相关部门配合,月底完成。

(四)组建市城市管理数字化中心,包括:市级监督、指挥平台(办公地址在市城管执法局办公大楼内)和区级二级指挥中心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基本建设等,此项工作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各区政府、有关单位配合,月底完成。

(五)培训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队伍,配备必要的信息采集设备,进行专业培训。此项工作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各区政府、有关单位配合,月初完成。

(六)制定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措施。此项工作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月底完成。

(七)邀请国家住建部或省住建厅专家对数字城管信息平台建设进行评审、验收。此项工作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月底前完成。

五、组织保障

成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重要决策和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组长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区、区、区、园政府,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城乡规划局、市财政局、市编委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城管局、市公用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管执法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管局局长宋润泉担任,市城管执法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公用局、市编委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区、区政府以及区管委会各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数字化城管的各项建设工作及日常管理协调工作。办公室下设信息技术、数据普查、编制和人力资源、财政保障和项目采购招投标、信息保密、综合协调等项目组,分别由相关责任单位牵头负责,完成专项职能任务。

六、有关要求

(一)各区和市级各相关部门及单位要高度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把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网格数字化管理篇7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各级公共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取得重要成果,为开展大规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了基础,但在某些方面也暴露出低水平重复建设,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滞后。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从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出发,阐明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总体原则和管理标准。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2012-03-28

作者简介:莫翔伶(1972-),柳州市图书馆馆员。近年来信息化图书馆及公共教育极速发展,特色数字资源成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引进各类数字资源,开发特色资源系统和数据库,使各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迅速发展。但据调查表明在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收藏及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中,各公共图书馆引进或自建的资源数据库除少数利用率较高外,大部分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甚至闲置不用,从而导致数字资源出现冗余的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发生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本原因是数字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本文从建设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出发,概述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原则和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内容及意义。

1建设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与传统的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源的管理有所不同。第一,对象不同。管理的对象不再是固定的物质对象,而是以信息数据格式存在的,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第二,流通渠道的变化。管理对象由特殊的存储介质来进行存取流通,可快速传播,更新动态交互。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数字资源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在数字资源的组织方面实现分类体系的统一,以便于不同类型数字资源之间进行畅通的数据交换。在实施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过程中采取一致性规范的输入和输出标准,以实现不同图书馆之间的数字资源的互联与交流。实现数字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和实现共享的前提条件,建设数字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对规范标准化管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极为重要。

2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原则

2.1科学定位

标准作为执行的具体依据,必须具有科学性,应立足于图书馆的信息提供能力和服务行业的职能需求。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相关的技术不断更新,比传统纸质资料时代明显的加快,开发、整合具有特色的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工作更加需要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不断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2权威认可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涉及范围面广,需要权威性的标准支持和配合,否则,免费开放就很难得到保障,在实施和推广的过程中,更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

3.3协调共享

要实现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共享,就必须坚持协调互联的原则。孤立存在,无法与其它标准协调共存的标准都是很难生存的。要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扩大自身生存空间,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走共建共享的道路。资源与资源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馆内部门与部门之间、馆与馆之间都需要协同合作。联合社会力量,提高资源采集、制作、维护和资源优化。真正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传承文明和弘扬文化的职能。

2.4创新继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设联机检索目录和文摘,提供信息资源的在线查询已成为很多公共图书馆网站最基础的信息服务。我国部分条件较好图书馆都建有在线讲座及视听,在丰富网络资源的同时,有效的满足了大众对各类文化知识的需求。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要立足各个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在吸取原有标准精华和有效内容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3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内容及意义3.1数据存取标准化是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根基

数据是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的最小分子。放眼整个世界的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管理,就能够初步形成共同遵循的标准。其中maRC标准既是图书馆书目数据存取的主要标准,也是图书馆计算机编目所依据的标准。同时作为SGmL的一个应用实例的HtmL标准及作为SGmL的一个简化的子集的XmL标准也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存取过程中。两类标准的特点是都拥有SGmL的结构化和可扩展性。应用通用的数据存取标准对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进行标准化存取和实现数据和数据之间的交换更替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存储格式标准化是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载体

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据主要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料,而不同数据形式对应着二种以上存储格式。比如最常见的视频格式有mpeG/mpG/Dat,aVi,moV等存储格式。每一种格式对应的浏览方式各不相同,前台用户在使用数字资源时效率很低,效果很差,为此,规范同类数据统一的存储格式标准尤为重要。例如: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其网站上所提供的文件都是djvu格式。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据存储格式标准化提高了用户在前台的操作效率,节约了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更好的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3.3数据库标准化是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根基

综合地域特点和本馆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地域特色和馆藏特色的数据库,以及学术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目前由于数据库开发商的激烈竞争,数据库的行业标准还没有定论,各数据公司之间使用不同的检索软件,整体混乱,用户又需求恳切,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损失和严重浪费。这种大背景更需要建立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库的标准化,为了彻底解决不同数据库系统支持不同应用程序时所造成的混乱现象,应尽早尽快地对数据库标准化进行整合和完善。笔者建议应首先从馆内标准整合开始,减少系统复杂程度,提高数据质量,最大限度地把更多的数字资源业务整合到更少的数据库应用当中。在整合数据库标准化的进程中,为了避免造成数据的不慎丢失,应全面分析各类数据库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3.4数字资源网络建设标准化是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的保障

21世纪网络信息传播能力空前,能够容纳海量的数字资源,这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是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头戏,更能体现中国文化在网络上的巨大优势。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管理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信息,让用户从计算机上获取大量信息,因此建立资源的网络标准化更能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用。目前,计算机网络不是十分的稳定,很多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还是在一个局域网当中,导致对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病毒的传播,黑客的入侵和不可抗拒等因素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存在。为此在网络上必须建立各种风险预警系统,采取设立高级密码防护措施,加大安全保护是很有必要的。

3.5共享标准化是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的方向

当前世界各国各级公共图书馆都有自己的数字资源管理体系,提倡以地区级文献信息网络为基础,部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的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都将会推动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管理建设的进程。据笔者所知2011年9月,常州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共享平台上线,群众普遍反映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获得更多更广的有效信息。目前,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上还出现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共建共享的主要困难是数据提供商的观念不够开放,因此,逐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共享标准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和任务。

4结语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目标和责任是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最便捷的浏览使用图书馆全部资源。国家每年下播的经费在逐步增加,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也在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间数字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应相互支撑、相互补充,求同存异,真正做到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享共建。

参考文献:

\[1\]裴成发,贾振华,姜云丽等.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调查\[J\].图书馆杂志,2010(10):21-24.

网格数字化管理篇8

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是安阳市文峰区网格化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社区根据一定的面积划分出若干等份,每个等份就像网格一样,每个网格还有个管理员,这个小格子里的居民有什么事都可以找这个管理员。

安阳是中国古都之一,是历史悠久的名城。近年来,这座古都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遇到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等诸多问题。经过详细调研,安阳市领导决定以下属“文峰区”为试点,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信息化运作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提高政府对民众的服务效率。

安阳市文峰区委托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符合安阳市特色的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并建立了覆盖全区的信息化运作系统。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分别建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站、室、组四级平台,并且在四级平台上建立四级信息网络;网格一级的管理员直接配备“社管通”,对于排查出的重大或突发事件,可以直报区中心,提高了基层排查、上报、处置问题的效率,实现了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运作;信息系统采集了大量的基层基础信息,实现了信息共享,改变了过去各个部门单独采集、各自录入的方式,发挥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三位一体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基层党建、维稳、治安、民生等工作的效率。

随着“社会管理创新”被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提升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社会管理软件”的概念也随之出现,从而支撑各级政府去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能。河南省安阳市就是最早采用软件信息系统来提升社会管理效率的地方政府之一,并确确实实为市民生活带来了便利。

“社会管理软件”的出现

河南省安阳市是在2012年直接部署的社会化管理软件。然而在部署社会化管理软件的基层政府当中,更多的是从城市管理过渡到社会管理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开发和应用社会管理软件的过程在国内具有一定代表性。

近几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通过创建“数字东胜”模式和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开创了社会管理的新格局。

“数字东胜”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万米单元网格为单位,将市区划分为42个责任网格,将管理对象按7大类、95小类、10.5万个部件和6大类、55小类事件录入城市管理系统,每个责任区域都有专门监督员进行巡查,将发现的问题上报监督评价中心。目前,东胜区街路上每一个井盖、路灯、垃圾箱、建筑物等基础设施,都有了数字身份证和责任单位归属地。乱搭乱建、垃圾渣土、绿地缺失、路面破损、施工扰民等问题得到有效监控。“数字东胜”运行以来,已累计受理各类管理案件15万余件。

在这个过程里,东胜区还不断普及惠民便民项目的应用,营造社会管理创新氛围。东胜区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积极创建“数字社区”。以镇、街道为单位划分出15个一级网格,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84个二级网格,再将小区、楼院、商圈划分成486个小网格。在网格内实行一格多员、一员多责的责任捆绑管理模式。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党支部书记、民警、物业人员等网格七员和社区轮值服务队伍,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服务,有效提高了社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同时,各街道社区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社区网格QQ居民信息平台、2212345居民热线服务、一键式呼叫服务、社区网络服务、市民卡服务等,为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东胜区关注社会管理创新其实从2004年就开始了。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2009年东胜区实施“数字城管”工程,运行三年多以来积累了一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的经验。藉此,东胜区委、政府在2012年成立了东胜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委员会,以“服务周到化、联系普遍化、行为归属化、管理扁平化”为理念;以“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为目标;以“网格化、物业化、技术化、精细化”为内容,全社会推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采用信息化手段之前,等很多社会管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周时间,通过采用社会管理软件,五个小时就能解决问题,在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问题上,效率大大提升。

社会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那么,何为“社会管理软件”?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社会管理软件”的概念。“能够体现并支撑社会管理的大部分职能,能够提供完整、准确、实时的数据与信息,为社会管理机构和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业务辅助的软件产品或以之为核心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称之为‘社会管理软件’。”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所长安晖介绍说,“社会管理软件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管理软件、群众权益维护管理软件、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软件、安全生产管理软件、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管理软件、社会治安防控管理软件、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软件和社区管理软件等。”

社会管理软件的市场进展

赛迪智库将社会管理软件的概念划归得比较宽泛,其中包含了社会组织管理软件(包括社会组织专用财务管理软件、社会组织信息共享系统)。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社会管理软件的概念应该集中在一些点上,不能太过庞杂。无论社会管理软件的概念如何定义,从数字城管软件衍生而来的网格化社会管理软件都被认为是社会管理软件的核心内容之一。参与到这个领域里的企业包括数字政通、国研科技等。

从数字城管到社会管理创新

数字政通是做数字城管起家的。2003年,北京市东城区要在全国第一个开展网格化城市管理,数字政通承接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后来成了国家重点示范项目,被中办、国办、住建部多次推广。这直接触发了住建部在随后的2005年~2008年连续三批在全国共选取了51个城市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试点城市。在这50多个试点城市当中,数字政通为其中的30多个城市建了数字城管系统,这为数字政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1个城市的试点成功之后,住建部呼吁全国有条件的城市都可以推广和实施数字城管。

数字政通的数字城管系统有十几大类的功能,从城市部件,小到灯杆、井盖,大到城市公用建筑、立交桥,到各种突发事件,包括流动人口、污染监测、交通疏导等,都会在系统中涉及,形成完整的监督、执法管理流程。其中,已经包含了一些社会管理的内容。

当社会管理软件的概念出现,相关部门要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社会管理领域,而网格化管理的数字城事管理理念又非常适合于社会管理。因此,数字政通就顺理成章地将数字城管的软件功能进行扩展,应用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开发了社会管理创新解决方案。

数字政通的第一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是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提供网格化管理系统,这个项目是在2010年启动的;随后又在2011年建立了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的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2012年,社会管理的项目多了起来,截至目前,数字政通一共参与建设了7个项目,其中包含河南安阳、湖北荆门、广西鱼峰区等地市、区的社会管理项目。

7个项目相对数字政通一年做的一百多个数字城市管理项目来说,还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说明社会管理软件的市场已经进入萌芽状态,未来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虽然在数字政通内部将“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作为不同的软件产品分别进行研发,但在整个社会管理软件的概念来看,两者都属于社会管理软件的范畴。甚至在资本市场上,数字政通被投资者定义为政改概念股,认为数字政通的业务发展与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息息相关。

“今年前三季度,数字政通在经济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40%~50%的涨幅,”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邱鲁闽说,“有这样的业绩增长,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包括数字城管在内的社会管理软件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政府对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加了,市场需求越来越多,项目内容越来越丰富、项目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公司才会有比较好的业绩表现。”

从专项到集成

在社会管理领域,中科软也做了很多项目。“中科软除了做金融的客户之外,主要是做政务信息化。在我们的业务中,有40%与社会管理软件有关。”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左春介绍说,“政府有很多职能部门,比如财税、公安、工商、质检、卫生等。我们认为,政府部门用来对内部服务的软件不属于社会管理软件的范畴,而对外、对公众服务的软件则属于这个范畴。”

“原来中科软做的政府职能项目都有一定的专属性,公安只做公安,质检只做质检,卫生只做卫生,社会管理软件的概念提出之后,项目之间有了一定的集成性,需要信息共享,要制定数据的交换格式,制定标准,这是未来的方向。此外,政府服务公众的水平也要提高。这些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循序渐进地做。”

对中科软来说,过去的项目是分项去做的,针对社会管理软件概念的提出,中科软会将相似的软件产品进行梳理,重新归类和定义软件产品。左春认为,社会管理软件的概念出现之后,政府部门会更多关注这个领域,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会有所增加。

从纵向到横向

做社会管理项目,太极公司的优势是从上往下延伸,而不是从基层做起。“我们在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好,一是与公共安全、卫生、民政等有关的系统,国务院应急平台、平安北京顶层设计、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民政部低保系统就是太极在做,包括北京市奥运安保(警务)指挥系统;二是电子政务领域,与服务群众有关的项目。具体说比如智慧北京的顶层设计、北京市政务资源交换目录、北京市物联网支撑平台等,其中牵扯到数据交换,牵扯到政府的联合审批,因为这其中都有为基层群众服务的问题。”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公共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海东介绍说,“虽然太极做的项目大多是纵向的,但最终都会向下、向基层延伸,比如公安系统会延伸到派出所,政府系统也许会延伸到居委会。社会管理软件是面向基层的,横向连接的,所以怎样将纵向的系统与横向的社会管理软件相对接是比较关键的问题。如果基层的数据采集上来了,但是无法跟上面的垂直系统对接,那这个系统也不好使。”

太极公司正在做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的智慧/平安城市项目,数字/智慧城市的设计其实有很大一块就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这是太极公司目前比较重视的潜在市场,太极公司内部也叫做“数字社区”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做公安、民政、卫生等系统,一个城市也许就能卖一套;但每个城市社区、街道办的数量是庞大的,因此社会管理软件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社会管理软件面临的问题

在社会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与产业化资源分散。

安晖认为,无论是政府应用,还是企业研发,目前都还处于自发阶段。企业未将社会管理软件作为单独产品体系和发展的重点,只进行了初步研发;地方政府很少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只是根据需要进行临时性采购或委托当地中小企业进行开发,无助于产品体系的建立。

数字政通邱鲁闽认为:“现阶段,社会管理软件项目小而散,如何找到比较合适的客户——主管这件事的人就不容易。即便找到了,他对这件事情的理解能力也参差不齐;另外,基层单位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也不高,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年龄偏大,这都是社会管理软件推广的难题。”

“这个市场前景比较好,但是项目主体比较分散,项目规模也比较小,所以这个市场会怎么演进目前还看不太清楚,”太极周海东说道,“我不太认为会形成一个铁板一块的统一市场,几家大企业全部垄断,可能会有众多的中小型方案商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

产品功能性能参差不齐,产品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对社会管理软件还缺少统一的功能、性能规定与标准,加之相当多的地方是委托企业进行定制化开发,因此不同产品在功能、性能方面差别较大,既不利于社会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更大区域内社会管理工作的统一开展。”安晖说,“目前的社会管理软件所实现的功能多仅限于信息的采集、存储、查询功能和业务处理,尚无法支持多源信息整合处理、多媒体信息和非结构化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挖掘、网络信息跟踪分析等需要,难以满足对社会管理工作更高更新的要求。”

牵涉部门太多,协同工作有障碍。

“社会管理软件的应用推进在名义上是经信委主导的,但是牵涉的部门太多了,有市政、公安、综治办、流管办、司法局、局等,主导部门推进也很难。加之当前各层级政府部门使用的软件不一,社会管理软件接口不标准,数据格式不一致,使得信息共享面临阻碍,产生了新的信息孤岛,难以满足跨地区、跨部门统一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左春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缺少评价体系。

邱鲁闽认为与数字城管相比,社会管理软件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怎么评价一个社会管理软件项目有没有用?现在还没有特别完善的评价体系。在城市管理领域已经有了评价标准,比如城市管理问题每天的案件上报率、解决问题的平均时间、有效处理结案的数量,这是经过七八年的运转以后形成的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那么如何来评价社会管理系统带来的效果?这个小区怎么更和谐了?邻里的关系如何更融洽了?这些评价指标还有待于我们逐步摸索,逐步细化,提炼出评价的指标。”

策略和建议

针对目前社会管理软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对社会管理软件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统筹规划设计,引导社会管理软件发展。

社会管理软件的研发应用与社会管理工作密切相关,需要包括社会管理、软件行业管理在内的相关政府部门一道,加强社会管理软件业务需求和产业需求调研梳理,做好社会管理软件体系设计和功能设计,并从政策、标准、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社会管理软件的发展与应用。

丰富软件种类,打造安全可靠的软件体系。

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建设步伐加快,社会管理的工作内容日益多样复杂,对社会管理软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国社会管理软件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需要企业与社会管理部门、机构加强交流沟通,结合业务需要开发更多更好的适用软件产品,并与安全可靠基础软硬件研发相结合,打造安全、可靠的社会管理软件体系和解决方案。

加强创新研发,增强社会管理软件功能。

一方面,面向社会管理信息海量化、多结构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多源信息整合处理、多媒体信息和非结构化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挖掘、网络信息跟踪分析、工作流、业务流程迁移等相关技术研发,不断提升社会管理软件功能性能。另一方面,要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GiS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与社会管理软件结合,使之适应社会管理机构分散化、信息多源化、办公移动化等特点,支撑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

加快标准制定,推动社会管理信息共享。

以加快相关部门单位和各地区间社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畅通社会管理业务流程为目标,做好社会管理软件产品标准及数据标准的制定,实现信息的一次采集、多方利用。同时加快社会管理软件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标准规范制定与应用,保证人民群众、单位组织的信息在受限范围内使用,保证社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速应用推广,不断完善提高软件质量。

坚持应用和创新双轮驱动,在鼓励企业加快研发、不断提升软件质量的同时,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区域)或部门组织开展试点示范,通过实践反馈增强产品的易用性、互动性,提升软件质量。

资源整合,提高产品企业竞争能力。

整合市场和产业资源,支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研发高质量的社会管理软件,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技术创新能力。在政府采购方面,应逐渐淘汰功能不强的定制化软件,采用基于统一标准的品牌软件产品。

网格数字化管理篇9

关键词: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

古籍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极为宝贵的精神和智力财富。为了更好保护和利用这些财富,很多大型图书馆,都利用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将古籍中的语言文字及图形转化成能为计算机所识别的数字符号,以此来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以及古籍全文数据库,即对古籍进行数字化管理。这也将是今后图书馆古籍管理的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古籍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1、古籍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古籍的保护,解决“藏”与“用”的矛盾

古籍经过几千年的辗转流传至今,往往具有唯一性并且不可再生,因此在保护古籍方面除了提高古籍的保存技术使其免受损坏外,也应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的保存。另正是由于古籍的唯一性以及不可再生性,因此它们不仅具有罕见的文化价值,而且还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因此图书馆为了避免古籍遭受破坏,往往“重藏轻用”,造成“藏”与“用”的矛盾,不利于古籍文化的传播。

2、古籍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使古籍中蕴藏的特有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古籍的目录的分类、编排与检索方法与现代的都不同,如果用传统的手工检索方法来检索古籍,不仅速度慢,而且查全、查准率也较低,很可能会花费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来查找一个人或事,或者一段引文。如果引进数字化管理,便可改进古籍的检索方式。从而更有利于对古籍中所蕴藏的特有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提高了阅读古籍的广度和深度,使古籍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古籍数字化管理方法

1、古籍书目数据化及古籍全文的数据化

(1)古籍书目及古籍全文数据化方法及注意事项

古籍数量大,语言繁琐,而且在分类排架和管理上都不同于一般的图书,检索方法也很复杂,很多古籍犹如“天书”,极大的影响了读者阅读利用古籍文献的积极性。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便简化了古籍书的检索方法,而且新增了许多检索途经让读者对图书馆内古籍藏书一目了然。古籍全文数据库的建立,便可方便读者更简单的阅读古籍资料,并可快速准确全面的找到所需的资料。因此,古籍书目数据化及古籍全文数据化是实现古籍数字化的必要条件。

古籍书目数据化是指以书目内容:书名、责任人、版本、卷数、刻印年代、藏地等为数字化对象,对古籍的存储做源数据描述。古籍全文数据化是指以揭示古籍内容为目的,对古籍全文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方便读者全文阅读、检索或进行智能分析。

古籍全文数字化有三种形式:一是图像版全文数字化即将古籍书页原文扫描成图像后进行存储,为读者提供相关阅读、检索服务;二是文字版数字化即将古籍书页转换成文本文字形式后进行存储,为读者提供相关阅读、检索服务;在文字版数字化中遇到生僻字可通过photoshop等造字程序进行造字,然后再利用windows系统自身带的输入法编辑器进行生僻字的输入;三是图文版数字化,即图像版和文字版的结合,它是最理想的古籍数字化模式。

古籍数字化后的数据格式繁多,除了常见的xt、doc、html以外,还有pdf、exe、wdl、pdg、ebk、edb等,而这些格式的文件大多要自己单独的阅读器才能阅读,这样极不利用户对古籍的使用,以及古籍数字化后的资源共享,阻碍了古籍数字化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在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时,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如文本格式可采觅pdf格式,图片格式的资料可采用tiff,jpeg格式,以方便读者使用。

(2)古籍数字化存储相关技术支持

为了保证古籍的“原汁原味”,在对古籍数据化存储时,就要以图片格式进行存储,这些图片又不可进行压缩,从而导致古籍数据库异常庞大,常用的磁盘储存器很难实现。这时可根据图书馆古籍数据库的大小采用机器手光盘库或机器手磁带库这样的第三级存储器,如果第三级存储器也不能满足,便可采用san(存储区域网络)战略。存储区域网络即位于服务器后面的存储网络,它是一个主要负责存储传输的“后端”网络,所有服务器均可通过此网络对存储介质任意读取及写入,并可将多个系统连接到存储设备以及子系统。此方案可采用千兆以太网,其网速与光纤路径技术相当,且价格相对较低,建设周期相对较短。

2、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中的分类法

古籍分类法是一种检索语言。任何单一的检索语言只能从某个侧面片面地、近似的反映某一网络体系,只能对多维、复杂、动态发展的人类知识文化进行线性、简化、静态滞后的反映及描述,难免存在缺陷以及不足,其准确性是近似的、相对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完全允许多种检索语言并存并且互补,如果各种检索语言自身便具有最低限度的适用性及互补性,就有助于全面揭示古籍文化的精髓,反映人类知识文化的多维体系。因此,要想构建高效灵活的古籍检索系统,就应把握各种检索语言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作用,以此为出发点,研发各种不同的检索语言互补互用的最佳方式,为实现最终目标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3、图书馆古籍工作者应加强知识更新,尽快掌握新技术

图书馆古籍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古籍工作者要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数字化的管理需要。其中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是首当其冲的,只有这样才能更主动、更快捷、更有针对性的为读者提供服务,使服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也能为古籍数字化管理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三、结语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虽然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古籍数字化管理也将逐渐走向成熟,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古籍这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得到更好的保护以及更充分的利用。

参考资料:

网格数字化管理篇10

关键词数字城管;数字地形测图;部件普查;地理编码普查;数据建库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080-02

1项目概况

数字城管是指运用3S技术、空间数据库等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措施。为进一步提高遂昌县城市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遂昌县数字城管中心决定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进行拉网式普查,全面普查核实基本情况,取得建成区完整的部件和地理编码资料,建立相应完善的部件和地理编码数据库,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提供精确度高、可用性强的基础数据平台,确保数字城管系统准确、科学、有效地运行。

2外业普查的作业流程及方法

本次外业普查充分利用已有资料,根据相关规范,编写了详细的技术要求与作业流程。具体的外业流程(如图1)主要包括:项目准备、数字地形测图、外业调查。

图1外业普查流程图

1)项目准备。充分分析已有资料的情况,利用原遂昌县妙高镇1:500地形图数据、数字城管部件分类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普查要求等资料,编写技术设计书,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划分网格,明确作业依据和精度要求。

2)数字地形测图。外业采集数据采用全站仪和GpS-RtK测图,并勾绘草图,内业应用广州南方公司CaSS9.0地形地籍成图软件,最终成果提供autoCaDR2004格式数字线划图。

3)外业调查。外业调查主要包括:部件数据普查和地理编码数据普查。根据普查技术规范对城市部件和地理编码进行拉网式普查。

①部件普查。部件普查分为部件平面位置测量和部件属性数据普查两部分。

部件平面位置测量是指测绘人员根据工作底图结合现场调查,将调查的部件按其平面位置标绘在工作底图上。城市管理部件空间形态分为点、线、面3种。根据城市管理部件不同空间形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部件采集。在采集点状部件时点状部件的定位点,如各种井盖的定位点是图形的几何中心,路灯和旗杆的定位点是图形的下端点;在采集线状部件时线状部件的起始点、终止点和拐点要准确,而且要注意线状部件的方向;在采集面状部件时要注意面状部件的四至范围要准确。

部件属性数据普查是指调查时要对每一个部件的各种属性信息进行现场采集、记录,将部件的属性信息填入相应的调查表中,并给定唯一流水号,使每个部件的有关信息在图、表上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②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地理编码,是指建立地理位置坐标与给定地址一致性的过程。本次地理编码普查的主要内容为门(楼)牌地址、标志物与兴趣点等。通过测量和普查获取地理位置坐标和该位置的地址描述信息,将调查的地址信息标注在工作图上,并将地址描述信息填于地址调查表中,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3数据处理和建库

部件和地理编码及基础地形数据库建设使用浙大万维walk软件进行,最后根据要求转换为shp格式数据。为了存放、采集部件和地理编码信息,首先要为每个监督网格基础数据调查图新建一个数据源,这些数据源中要存放1:500比例尺基础地形图、部件和地理编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在这个数据源上,根据相关规范及数字城管系统的具体要求,根据层分类表内容一一新建图层并建立各图层的数据表结构,然后导入1:500基础地形数据。

1)部件和地理编码空间数据采集。部件采集的图形数据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地理编码对象应包括道路、门牌、兴趣点、标志性建筑物等,首先根据监督网格范围将1:500地形图数据(DwG格式)制块导出,然后分别导入到相应的walk工程模板文件中,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数据采集,并赋予普查的部件和地理编码流水号属性。

采集过程中最好能根据外业调查的流水号来顺序采集,如果发现不连续的部件应查看部件调查基本属性表,如果部件调查基本属性表中有该流水号,则应该作为问题记录,并及时反映给外业调查人员,了解实际情况。

2)属性数据处理及建库。根据部件和地理编码流水号和调查表中记录的流水号,进行外业调查的属性数据挂接。挂接属性完成并检查无误后,利用已有的资料进行基本属性的补充、整合、处理。基本属性主要包括:标识码、位置、现状、归属部门、所在单元网格等。普查成果图属数据关联是根据部件和地理编码流水号建立图形和电子表格属性数据的对应关系,并将属性信息挂接到图形的属性字段中,这个过程通过自编程序实现。将各监督网格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合并到一个文件中,参照规范完成地理编码数据检查和部件数据检查,整个过程严格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总体要求,形成最终的部件数据库和地理编码库。

4结束语

本次城市部件普查及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大大推进了城管信息化建设,突破了城市管理的传统模式和内容,真正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以建成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平台,利用信息采集器收集网格内的部件和事件信息,通过信息收集、立案、派遣、处理、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环节,对城市管理事务进行处理,将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水平,最终实现城市精细规范管理与全面覆盖管理的有机结合,高效管理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云生.现代数据库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胡圣武,张光胜,王宏涛.空间数据建库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2):199-204.

[3]仇保兴.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J].广西城镇建设,201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