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十篇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十篇

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1:35

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篇1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多元性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对指定的设计目标,进行剖析、总结最后通多元化元素进行再生设计,是将可视觉化信息传递给信息接收者,而设计师则是信息的传递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何洁认为,自20世纪以来,数字化媒体技术使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静态的媒体时代并不能满足新世纪的需求。视觉传达设计打破以往的范畴局限更新了设计领域,创新衍生了更多设计如:服装设计、橱窗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广告设计、产品设计等各个分支。启示这一个新的时代到来。

一、当今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确立并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构建了一个发展的平台。并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影响下,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等国际性经济组织后,全球视觉类作品在我国广泛传播,特别是文化创意商品引入中国市场,获得了国民的喜爱。例如塞壬海妖标志的寓意着将你迷惑致死,而该标志则被用于星巴克咖啡连锁店的标牌和咖啡杯上,不仅使人们产生消费的欲望,更表现为一种另类新时代的生活方式。而Dior的系列广告和包装设计,则展示了其品牌故事和产品的设计概念,使顾客产生新奇感与追求欲。从视觉传达设计的接受信息者来说,我国的接受信息者正在潜移默化的接受全球文化的影响。当今市场发现优秀的设计可以极大的促进产品营销推广,同时会带给企业和单位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所以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下,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快速发展。而随着近几年的数字化媒体,信息化技术,先进的传播方式的进步,带给大众全新的视觉体验和视觉享受。进而引出在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在表现方式上,趋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在表现内容上,则反映了人文关怀的问题及心理活动。

这场数字化革命使我们的感官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视觉体验。其次,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占据当今设计市场,数码图形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取到了很大的进步,进而引导电脑辅助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普及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信息传递媒介不再受三维空间的限制,全球共享打破了传统信息受时间、空间和地域传递的局限问题。从而将网络空间转换为社会空间,并通过一个虚拟社会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起来,提高了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感知性和交互性。数字媒体技术不断进步,已全面介入视觉传达设计,实现了图文一体化和视听一体化的功能。数字影像和装置可以构建具有身临其境般的虚拟场景。使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加自由、生动、使人具有强烈的参与感。如今,许多设计师将自己的目光放在本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精髓,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中。比如中国传统的徽式建筑,其建筑特色,建筑作用等都是设计师可以借鉴的资源。也正因如此,中国的设计行业有了显著的提高和进步。

二、当今中国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一定媒介传达给接受信息者的设计,体现着设计的鲜明特点和时代内涵。其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能源的研发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不断扩大。在未来说不定会增添各种人体机能感官如:听觉、触觉和嗅觉。这体现了视觉传达设计已经融汇了各种学科设计,多方面的考虑了人体机能最佳适应度。同时也表明了成为一位当代时下的设计师应贮备更多的学科知识。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发展,在进入高度发达的时代和文明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国际性传播媒体大爆炸,,大众需求对于视觉传达的要求不在停留物理属性。单调的设计方式受人们多元化需求冲击。创新的思想概念为当今时展提供了从未有过的选择,特别是在设计概念的关心程度的调整,对于传统古老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又“取其精华,去其糟糠”萌发了新的设计。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人文关怀精神特点表现的也十分的明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和国际性媒体迅速传播的文化背景下萌生,原来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落后的传播媒介不再迎合时下人们的需求,尤其是社会经济的进步,物质上的丰富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跟以往贫困的生活相比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对基础需求转变为精神上的享受,对于视觉设计的要求已不再是基本属性,对于设计的品质渴望也在逐渐提高。因此人们对多元化设计的需求强烈冲击乏味单一的设计理念,为迎合人们对传统的视觉设计,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而这更有利于视觉传达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人文关怀的精神成熟,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在追求人文关怀的发展应持有理性和远见。体现了视觉传达设计随之发展有着人文关怀的特有属性。在设计内容上体现着理性化、人性化。

综上所述,现今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善,如优秀的设计师则会在设计时便会充分考虑客户的视觉享受以及体验心理。因为设计师认识到客户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相他们是主动的接受群体,因此设计不仅需要构思,更需要考虑多元化因素。然而当代中国的视觉传达领域仍在摸索着属于自己的道路,不断突破,等待着新的蜕变。做到超越几维空间上的局限,突破交互式的飞跃。这或许更有利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进而将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创作出有创意、有想法、有品味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孙晓雯.《浅谈平面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

[2]李世林,卢杰,王菊.《论平面设计中的第四度空间》.艺术与设计,2008.

[3]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篇2

关键词:标志;动态化趋势;信息传达

标志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视觉符号,具有象征性的图形设计,传达特定的集团、活动、事物、产品等的特定信息。标志设计涉及美学、广告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语意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分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如何使标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如何使标志更加准确、快速的传递信息成为标志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通过对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标志设计呈现出了众多新趋势,动态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一、标志设计动态化的具体表现

信息时代标志设计动态化的表现首先在于,标志设计不再局限于在任何场合的运用都必须尽量保持其所有面貌,不能轻易改变所谓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师开始大胆尝试突破标志单一、静态、固定的外形与色彩,更加注重利用标志内部结构的韵律和动态平衡来表现视觉形象的本质,根据相应的视觉原理,赋予作品外在形态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标志在视觉上产生极具趣味性的动态变化,显现出具有无穷生命力的视觉意象,并使蕴含于其中的深层含义在视觉的时空延展中得到准确、有效的识别。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标志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动态化的特征。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以“人-自然—技术:一个诞生中的世界”为主题,旨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与生态方面为未来有可能实施的应对方案提供全球性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在标志征集活动中,主办方要求标志必须充分反映主题,具有独特性,能与“exp02000harmover”的标题字样协调结合;标志造型必须简洁而不乏深意,除适用于印刷、网络之外,还必须适合动画制作。最终,大会选用了奎恩工作室设计的外观看似有机生物结构的作品。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是,该标志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其外形和色彩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而形成多达456种变化样式,展示给人们的是一种难以捕捉的,充满了灵气、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动态延展的视觉效果。正如主设计师michaelgds所阐释的那样:“它包含了促使其保持运动和活力的元素,一种永恒的能量。这也是21世纪发展对人类的要求:保持运动、思维灵活、勇于创新,运用智慧推动世界向前发展。”

又如,韩国一民美术馆的标志设计。设计师对“一民”的韩文辅音字母进行了几何化处理,并利用“田”字形的构图形式对其进行组合,标志的整体形象在稳定中富于变化。在标志的实际应用中,这种组合形式并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背景、媒介、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重新分解、组合。将上述标志设计案例聚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标志的识别性并没有因为造型的动态变化而受到影响或减损,恰恰相反,正因为设计师在创意过程中抓住了视觉形态的本质,才使得标志的不同组合、变化显现出相同或相近的视觉感受,从而强化了标志的识别性。实际上,这也正体现了格式塔的“变调性”理论,即“一个格式塔,即使在它的各构成成分(如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动态化标志的设计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对称、平衡、对比、统一、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充分展现标志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内在特征。唯有这样,才能使标志在动态变化中准确地传达信息。

除外在形式以外,动态化还表现在标志与其他视觉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之中。

标志在视觉系统构架中通常占有绝对主导的作用。其他相关要素如标准字体、辅助图形等都是为了发挥标志的这种绝对中心地位而服务,标志与其他视觉设计要素之间也因之而产生一种静态的、主次性的关系。本文作者认为,这种静态关系的维持虽然可以突出企业的主体视觉形象,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却限制了视觉设计各要素的能动性,弱化了视觉系统的创新性与可持续发展性,这实际上也造成了对视觉资源的一种浪费。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设计理论及实践的不断深入,在当代视觉设计中已经可以看到标志与其他视觉设计要素之间逐渐显现出的动态化趋势。比如说,标志和辅助图形之间并不一定是主次关系,而有可能是一种互相补充、互为拓展的动态关系。美国奥睿律师事务所(orrickher-rington&sutcliffe)的标志是一个绿色圆环状图形,辅助图形则是一系列与标志环状外形相似的圆形实物(如齿轮、唱片、纽扣等)。实际运用当中辅助图形在很大意义上拓展了标志的概念,通过对人们相似或相近联想和想像的引发,使标志形象突破了原有的环状外形,其意义也变得更为深远。

由此可见,在标志与其他视觉设计要素关系的动态化趋势中,我们已经不能想当然地将标志界定为视觉设计的唯一中心,其他诸元素或元素组合也有可能取得与标志相同甚至超越标志本身意义的地位。当然,标志与其他视觉设计要素之间的这种动态关系也并不是毫无标准可言,在标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要在保持突出产品、企业、团体或是活动的整体视觉印象的前提下,合理调控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视觉信息得到准确地传达。

二、标志设计动态化的意义与价值

从信息传达的角度看,标志设计的动态化符合受众的认知规律,符合新媒介发展要求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的总趋势,对于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标志设计动态化符合人的视觉特点。视觉信息的传达包含生产、创造信息的一方,也包含接收信息的一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受众”。受众在图形信息传达中虽然处于非主动地位,但却对信息传达的最终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在进行标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受众阅读图形时视觉在生理、心理乃至审美层面的需求和规律,才能将预先设定的信息顺利、准确地传达给受众。

动态化的标志图形与静态化的标志图形相比更符合人的视觉特点。通常来说,人在其视域范围内观察事物时,往往会对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产生与其他事物相比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于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形象或是杂乱无序的对象都容易产生厌腻和感知疲劳。在现代社会纷繁的信息面前,人不是对图形所有的细节信息都能关注,而是会有选择地把重要信息安排在视觉焦点上,将注意力投向那些富于动感和变化或是与周围环境中其他普通可见物有着显著区别的形状和色彩上去。受众对新奇事物通常会有天生的好奇心,正如宋代画家郭熙所说:“人之耳目喜新厌故,天下之同情也”。

信息传播的起点从人们对信息载体的注意开始,没有对图形必要的关注就不能实现信息“消费”。动态化标志图形充满了奇形异构、空间纠错、梦幻矛盾的大胆创想,它以主动出击的视觉形式,为其成为视觉选择的重点提供了机会,从而增强了对观者视觉生理和心理的刺激程度,为在繁杂的图形信息海洋中实现快速传播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介的广泛应用对标志设计提出了动态化的要求。自1981年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推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以来,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网络与数码技术的成熟更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受众的观念与行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各种数码编辑软件的出现为设计师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摄取、存储和编辑的方式。互联网、互动电视、数字手机等新兴的传播媒介,更是集合了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介的传播优点。它们利用多信息通道的优势,将文字、图画、影像、音响等信息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文字媒介、声音媒介和视觉媒介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充分调动了人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缩短了视觉传达的周期,增强了视觉传达的时效性,同时也为交互式的信息传达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互联网络上,受众可以通过单击某文本中加以标注的一些特殊的关键单词或图像,打开另一个文本,激活一段声音、一组图形或是播放一段视频动画。不同的信息阅读者可以在同一时空和网络媒体或者是相关的信息编码者进行交流,甚至交流的本身也可以成为网络媒体实时的信息的一部分。简而言之,以数字式信息符号传播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介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载体,为设计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段,同时又对设计者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信息传播的视觉符号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篇3

app应用程序交互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是以平面设计的手法将app应用程序的界面、按钮等进行排版。设计者以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为出发点,运用多种技法,使app应用程序的界面形成独具特色的平面风格。该文探讨如何运用基本的设计理论知识实现对app应用程序的交互设计。

关键词:

设计;app;应用程序;色彩应用

一、交互设计和平面设计概述

交互设计又被称为互动设计,它属于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交互设计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比尔•摩格理吉在1984年的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的。平面设计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运用图文形式传递信息。平面设计运用色彩、形状、大小、功能和材料等有视觉符号意义的元素,通过个人向个人、个人向团体、团体向团体传递信息,是具有目的性的传播信息的艺术。平面设计中通常包括几个基本的要素:文字、图形和色彩。文字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人类用文字记录历史、思想、语言,从报纸、书籍封套、海报、宣传册的设计,到影视片头、网页的设计以及现在的app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文字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形是设计产生形式美感的基础,其创意的优劣可以直接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和传达信息的有效性。

二、研究app应用程序交互设计与平面设计的重要意义

对于app应用程序来说,交互的设计决定了这个应用程序的窗体的划分,如,哪个是主界面,哪个是设置提示界面,这些界面是如何联系、如何弹出的。广大用户首先要求的就是app应用程序好用,其次是它的美观度。app应用程序是否好用可以采用合适的设备和统计学、数学模型进行量化的衡量,因此,设计者能通过制定的标准进行量化定性判断,最终确定某种交互设计方案是对的还是错的。app应用程序的平面设计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面设计中,设计表现十分重要。在平面设计中,通过不同色彩、质感的表现和仔细刻画表达产品的真实效果,意义在于传达出正确的信息,从而让人们了解新产品的不同特性和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效果。

三、app应用程序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

第一,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app应用程序交互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简单转场发展到动态极致平滑的转场。如果交互设计还固守以往的转场动效,如向左滑动、放大或缩小,那么就容易偏离发展的趋势。在未来,注重转场的app应用程序产品一定会有较强的产品竞争能力。第二,未来,信息框架扁平化将成为发展趋势。app应用程序设计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设计目的就是效率最大化。过去一段时间,设计者追求的是界面扁平,注重弱化视觉效果以强化功能主义。但仅仅是界面扁平化还不够。在未来,设计者应该从信息的架构角度进一步应用扁平化设计的理念,这就是信息架构的扁平化趋势。第三,在app应用程序的游戏中,发展趋势是游戏虚拟现实化。通过肢体、听觉与视觉等感官体系直接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可以重建简化交互方式,由原来的间接控制变为直接交互,这样就实现了从一维到多维空间的全新体验。第四,在未来的交互设计中,主动服务式的设计也会成为趋势。app应用程序获得用户的青睐,主要是通过智能和贴心的设计,如,明确当前的需求并主动提供解决的方案,为用户节省搜索等没有必要而又十分纠结的步骤。

四、平面设计对app应用程序交互设计的作用

在整个app应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平面设计与交互设计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只有平面设计与交互设计配合融洽,才会设计出好的app应用程序。平面设计是app应用程序最直接与用户交流的方式,因为用户打开app应用程序后都会观看其界面,而这些界面恰恰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在app应用程序中可以辅助交互设计,可以满足应用程序和交互信息结构的展现需要,展现信息具有清晰性、可读性。当一个app应用程序的交互设计做得十分完美时,其对平面设计的要求就更加严格。该平面设计需要更加具有艺术性,给用户更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用户对这款应用程序倍加喜爱。这时,平面设计对于交互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平面设计对app应用程序的视觉影响

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篇4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数码时代蜕变革新

1.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一体化,网络时代个性化和数字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20世纪末,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促使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技术、数码艺术设计、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短片等新兴科技在不断地挑战着当代艺术设计形式的同时,也充实着当代艺术设计的外延。多元化的视觉观念也暗示着新的视觉传达方式将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让艺术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进入21世纪,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不同于以前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审美意识和时空观念等。在科技和人们思想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质的改变,多元化和综合化成为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

在这个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标志的崭新的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蜕变于传统模式,其更宽泛的设计内涵和更广泛的展示语言表现形式有待于我们研讨和把握。

2.数码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2.1人类信息传播革命伴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不断拓展视觉设计领域。

视觉传达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并通过视觉媒介表现传达给观众的设计。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脱离不了媒介,而媒介形态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是不断变化的,这就使得视觉传达设计随着媒介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相交互的设计新领域。

信息传播革命是技术进步不可避免的结果,伴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内容。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是通过声音和信号这种媒介形态来代表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意义。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书面文字传播的诞生,使信息传播获得了更多的稳定性,人们用笔和色彩这种媒介形态来表达思想、传达信息。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报纸、书籍和杂志等印刷品大众传播媒介迅速普及。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速、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人类进入到了以模拟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大大拓展了视觉设计的领域。这一次的变革,产生了新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影视动画设计,同时也促成了印刷媒介的发展。

2.2数码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数字化革命是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数字式电子传播的诞生。这对艺术设计领域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视觉传达设计以其极具视觉刺激、极具动感、极富个性化的色彩视觉图像,快速而多变地传递各类信息,这种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它将会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视觉传达设计已逐渐变为现代信息社会中重要的文化传播者”。[1]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加快了向信息时代迈进的步伐,视觉传达设计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例如传统媒介由印刷、影视向多媒体领域发展,视觉符号形式由平面为主发展到三维和四维形式,传达方式从单向信息传达向交互式信息传达发展。21世纪,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并开始影响和改变我们已存在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这种数码新技术所引发的新的艺术形式变化,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意义深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视觉设计的面貌,开创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纪元。

3.数字技术的发展使视觉传达设计在思维方式、视觉样式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视觉传达设计从设计方式、设计过程到设计领域的新变化。“从艺术发展历程看,艺术的每一次大的变革和进步都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2]而今互联网正是新生的、综合感官的、充满活力的新媒体,为设计师创造了以前所想象不到的信息传达手段和途径。传统的传媒方式是以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与数码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相比较,感官传达功能比较单一,传播领域受到局限,而人类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感官的,视、听、触、嗅、味的感官综合使得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其他事物。所以,为了达到信息的全面传达,就需要寻找着崭新的媒体来表达完善的设计。数码时代使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理念、制作手段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现代设计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以往简单、落后的传播方式和手段逐步被先进的新兴媒介以及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意识的设计所取代。相比于传统视觉设计而言,数码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在思维方式、视觉样式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新一轮的蜕变。

3.1思维方式的转变。

数码设计是当今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趋势。“在科学技术和艺术观念飞速发展时代,社会要艺术家站在技术时代的前沿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完成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其实这也是石涛先生‘笔墨当随时代’的思想的延伸,只有深深地介入当代高技术化社会才能创造出代表这一时代的艺术品”。[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表现形式趋向于综合,对设计者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娱乐文化、流行文化的发展和数码新媒体交流的普及,人们开始对互动多媒体、影像艺术和视听交流方式进行探索,更多的人则沉迷于虚拟空间当中寻找和塑造自我理想的角色和形象,这种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视觉表现形式,必然带来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即从传统的平面视觉设计为主的表达,发展成为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觉形态语言。21世纪的今天,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数码技术广泛应用,视觉设计也渐渐地超越了其原先的范畴,走向越来越广阔的领域,并带来了设计风格、设计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3.2视觉样式的变革。

在数码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展现方式的视觉设计样式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趋势。新媒介视觉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印刷品设计的静态版式与影视设计的动画设计而发展起来的新的视觉样式。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传达手段,是与时代、经济、技术特征紧密联系的,设计样式无论在何种媒介形式上都会体现出这种特征。而在当今数码时代,由原来比较单一的几种媒介,发展到今天综合化、多元化的媒体时代,视觉语言也从“静态”延伸扩展到了“动态”,从平面走向了“三维”乃至“四维”的空间。新媒介的迅速发展,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空间。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在新的媒介和新的技术手段支持下实现的新的设计创作领域,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化技术时代的蜕变与革新。

4.数码时代要求多元化、综合性的视觉传达设计

“多元化是中国视觉传达设计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助跑器――多元化是艺术,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碰撞中沟通包融,在借鉴中吸收整合的必然”。[4]由于网络对多媒体的支持,造成视觉传达手段上的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造成视觉传达的表现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人们开始受到多元化需求的冲击,国际性、区域性、个性化与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成为了一种趋势潮流,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传达手段,与时代、经济、技术特征紧密联系,通过大众媒介向社会信息、传播信息,这种以媒介作为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与手段是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同时,传播对象也具有社会广泛性,因此造成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传播形式的综合性和形态语言的多元化。

4.1信息传播形式的综合性和形态语言的多元化。

在现代商品社会中,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理论与实践涉及市场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广告学、美学等诸多学科,设计语言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平面设计的局限和范围,它包括报刊杂志、书籍、广告、包装、标志、印刷、摄影、展示、电子灯箱、电视及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的设计。同时,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在视觉传达的手段上也是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技术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这样,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这已经超越了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4.2系统性综合性的学科特色。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数字信息形象的传播中,视觉传达设计与其它设计类型将要互相融合,设计将成为一个广泛合作的活动”。[5]视觉设计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具有与绘画、书法等相交叉的超学科特征,与雕塑、工业造型等相联系的超平面特征,与听觉、触觉、嗅觉相结合的超视觉特征,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同时,计算机技术是各门学科的基础要素之一,计算机的运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得各学科的交融性和交叉性大大加强,并促进了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朝交叉性和综合性方向发展,使视觉传达设计同哲学、心理学、美学、市场学、经济学、技术学、工艺学、材料学等各门学科有机结合,走向系统化与综合化。

5.结语

21世纪充满希望和挑战,数字化艺术作为传统设计的延伸和升华,有赖于数码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数码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基于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在寻求最佳的展示方式上产生了新一轮的蜕变,并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得到了大大的扩展。随着新一代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进入一个信息传播的时代,视觉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扩展,为设计师营造了一个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在这个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标志的崭新的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与各科的交融性和交叉性大大加强,在设计领域也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平台。同时,也意味着该领域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多元化难免陷入大杂烩,缺乏学科特色,重技术轻艺术,依赖数码技术中媒介形态语言的运用而缺乏艺术思想内涵的传达。所以,只有紧跟时代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设计中的视觉语言与新技术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传播领域。当然这有赖于我们对新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很好把握。

参考文献:

[1]熊琴琴.视觉传达设计艺术[J].艺术百家,2005,(3),(总83):106-109.

[2]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45.

[3]张朝晖.什么是新媒体艺术[J].美术观察,2001.10:68.

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篇5

目的:研究大数据技术影响下扁平化设计的创新特点,并推测出扁平化设计在未来设计中的创新趋势。方法:通过set因素分析法分析扁平化设计是时代趋势的产物,以及大数据技术对扁平化设计的影响,从而提出扁平化设计在大数据技术下的创新性。结论:建立扁平化设计在技术与现代审美观念和设计风格衍变的共同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未来设计风格模型。

关键词:

大数据交互设计现代审美理念扁平化设计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其成为继互联网、云计算之后又一次颠覆性的科技革命,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交互、产品等设计更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这场因技术而衍生的数据革命对应用设计和大众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也赋予了大数据时代的产品设计新特征,即转型成产品与产品、人与产品之间交互信息的传达。作为交互设计之一的界面设计更是融合到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中,因而扁平化界面设计和层级结构设计在时代背景、科技因素、经济特点的共同作用下成为时代趋势的产物,并在设计应用中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1.大数据对扁平化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新时代下,正在积极开展地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的建设体现了人机物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这种融合使得信息科技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关联渗透使我们的生活与创造都呈现出一种可量化、可推演的趋势,这种信息关联的变化趋势为大数据奠定了基础,大数据就是基于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对收集来的用户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进而得出对于用户最有价值的信息,这可以为设计服务产业提供最有利的经验指导和理性分析,从而实现更好的智能高效的用户体验。大数据对扁平化设计的影响和作用的关系见图1,表明大数据推动了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和交流,扁平化设计是作为视觉交互设计受到影响和作用的重要体现。

“交互设计”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著名的产品设计师比尔.摩格理吉(Billmoggridge,1943-2012)在1984年的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来的。交互设计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实施,目的是为了解决智能产品的使用问题。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由海量信息汇总形成的大数据开始逐渐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数据成为信息化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要素,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将构建在大数据之上,并与云计算、互联网形成新的并联形式的经济生活形态系统。这种并联系统模型,通过信息传感中心,将产品的信息结构连接成一个既相互融合又可不断向四周延伸扩展的整体,从而实现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便于收集来自生产、生活、社会等的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和价值机会,进而分析了解对于用户最有价值的信息。这对设计服务产业提供更加精准、深度的指导,以及更好的改善、提高和实现智能高效的用户体验。

扁平化设计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依据大数据技术对交互设计的分析处理而应运而生的视觉交互界面风格设计。时代造就了一种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见图2,根据Set因素分析扁平化设计所处的社会(S)、经济(e)、科技(t)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扁平化设计是信息化时代趋势的产物。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收集、识别、判断、储存、分析、处理等能力不断提高,扁平化设计在历史的衍变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大数据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06年微软推出了Zune音乐播放器,在这个播放器上,微软推出了一种名为metro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以国际瑞士风格和极简主义为基础,突出设计大号的图片和小写字母菜单,同时Zune的桌面设计也配合了相应的界面设计,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用户体验。微软通过分析处理大数据,净化数据分析评估,挖掘出用户体验的潜在需求和现有需求的特点,从而推出的metro设计风格迎合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直接性、高效眭的需求。自此metro设计奠定了扁平化设计的基础,随后在2010年微软相继推出了具有扁平化风格特点的windowsphone7系统和windows8系统,这更是奠定了扁平化设计的发展地位,而2013年苹果ioS7的则将扁平化设计变得更加流行和普及。

2.大数据影响下扁平化设计的创新性

扁平化设计简约的抽象图形,鲜明的色彩搭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视觉冲击力,它没有繁琐的装饰,也没有逼真的视觉形象,但就是这种简单纯粹给人以干净简约的视觉和心理享受。在大数据的影响和作用下,扁平化设计呈现出区别于其他设计风格的创新性。

2.1抽象化的功能性表达

根据上述提到的Set因素分析,抽象化的扁平化设计的出现是时代趋势的产物,同时也是创新性的风格表达。这里不得不提到拟物化设计,拟物化设计是设计形式保留了原有物件的基本形式特点,目的是便于用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而获得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情感体验。见图3所示,通过扁平化设计与拟物化设计的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二者的区别以及各自特点。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可知,用户有一种天生简化的知觉,简化一切繁琐,直奔目的,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在信息网络全面覆盖的当今社会,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因此,用户所需要的就是具有高度功能性、有效性和可用性的设计。基于Set因素的时代背景,扁平化设计满足了用户的功能性的需求。首先,扁平化设计又称抽象化设计,扁平化的抽象图形在舍去了拟物化设计中的多余阴影、高光、投影、渐变等特性后具有极强的符号性和标示性,因此有效地提高了智能设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上信息传达的高效性、直接性和准确性。其次,扁平化设计中醒目的超大字号和无衬线字形有效的突出了关键性信息,为整个界面提供一种强烈的秩序感和节奏感。此外,在界面层级结构中,扁平化设计则充分体现其在信息网络架构中的优势。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下,人们处于在碎片化、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在简短的时间里查阅和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而以平铺的形式呈现的广而平的扁平化设计更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减少用户的负担,提高信息访问的效率。

2.2扁平化设计的审美性体现

色彩在扁平化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视觉呈现方式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性。而大数据技术则为视觉审美性带来了新的可能,正如扁平化设计在经历了数据分析、净化、评估等之后的发展变化,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设计,满足当下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审美需求。

任何设计都离不开色彩,以简单纯粹的抽象图形存在的扁平化设计则更加凸显了色彩的重要性。相比较其他传统设计,扁平化后设计在色彩运用上则更加大胆、直白。黑色和灰色在扁平化设计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通常采用纯度和饱和度比较高的鲜亮的颜色,比如纯红、纯蓝、纯黄等颜色进行适当的混搭和组合,且一般不做任何的颜色淡化和柔化处理,目的是增强视觉冲击力和鲜明的效果。同样,扁平化设计也采用色调和饱和度相一致的配色原色,在整体配色方案上力求达到简洁统一,因此,用色一般多以鲜亮或复古的单一色块为主,当然也会随着当下的流行色趋势变化。从审美上来讲,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信息科技、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都使人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压抑的状态,人们有追求简单生活的内心渴求,扁平化设计的审美特点迎合了人们对于在设计上的简单与干净的心理特点。因此,简洁干净的用色搭配与模块化设计给人一种简约、美观的感觉,这正是时代诞生的审美活力。

2.3无障碍性的信息流传递

前面通过对扁平化设计Set因素的分析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扁平化设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两层的含义:一个是在视觉形式上的简约的图形和明亮的色彩;另一个是它的功能性的特点,具有广而平的特点,可以有效的缩短信息流的传输间隔,从而提高信息和指令反馈的速度和有效性,因而具有更加明显的简单、直接、快捷、高效的特点。这在智能产品普及的社会生活中,为产品与用户、产品与产品之间建立了一种共同的无障碍交流模式,因而不仅为用户所接受,同时也能在产品使用中具有话语权。在大数据时代,智能产品的普及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而交互设计中的扁平化方式则是应时代所需取代之前过去以计算机语言和拟物化形式为主的设计模式,直接采用以简单抽象的图形、明亮的色彩为主,辅以简约的文字形式来传递各种信息,成为一种人-机通用的符号化语言。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扁平化设计简化了信息传递的过程和层级,可通过一个简单的指令直接呈现出扁平化的图形,直接高效的完成交互的过程,而这种图形也能快捷的被用户所获取和理解,从而迅速的掌握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简单有效的完成无障碍性的信息流传递。这种信息流的传递突破了传统的信息流模式,且成效不错,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了大数据技术所要达到的目标――信息流传递的无障碍性,实现交互模式的高效性、直接性、快捷性和有效性。

3.扁平化设计的未来趋势研究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出于一种不断的变化中,设计尤为如此。对于现下的扁平化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从现代审美观念和设计风格衍变两个方向探讨其未来可能性发展特点。

3.1基于现代审美观念的扁平化设计趋势研究

所谓审美观念指的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群体和地区环境中形成的对于美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审美观念与社会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现代审美观念具有其区别于其他的审美观念的特点:抽象化、简洁性、强冲击、民族化和个性化。扁平化设计同样是应时代而生,形成了图形抽象、色彩明亮的特点。当现代审美观念与扁平化设计相遇,结合现代人追求个性化和社会科技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特点,扁平化设计将会在未来的风格中形成新的风格特点。以个性化为例,在未来的趋势变化中,依据技术支持,分析人们不同群体的行为、习惯、爱好等,从而制定专属某一群体的扁平化风格特点呈现在智能产品输出端。

3.2基于设计风格衍变的扁平化设计趋势研究

自古以来风格的衍变从来没有间断过,扁平化设计风格的理念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包豪斯奠定了功能化为设计原则的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而设计的发展从工艺美术时期的古典美到装饰主义风格,再到后来的现代主义,扁平化设计的出现和流行其实是暗含了设计的发展规律。就数字媒介界面设计来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过程,其设计也经历了模拟现实的拟物化设计到现在应时代而生的扁平化设计,可以说扁平化设计是时代趋势的产物,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更加贴近时代所需。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扁平化设计也会随着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变化,将会呈现出一种应智能化所需的新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可能是借助智能设备的新的抽象主义风格也可能是新的拟物化风格的回归。

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篇6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与各类媒介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设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内涵也日益丰富。目前我国国内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依然以平面设计为主,其设计主要借助印刷设计手段,通过文字、图形等表现设计内容。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艺术的发展进步,扫描仪、网络媒体技术、彩色打印机等设备的应用,创新发展了视觉传达设计软件,媒介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在视觉传达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成效。

一、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课堂体系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践中。为此,在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课堂体系设置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课程的实用性出发,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尤其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有序安排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比如,教师可以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设计在学期教学的前后,以确保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践中,进而不断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置视觉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能力,为此,视觉传达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设计视觉设计竞赛,可以给学生创造锻炼自己设计能力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校内校外的设计赛事中。比如,对参加视觉设计竞赛的学生可以不设置专业限制,让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以激发各专业学生的竞赛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视觉设计竞赛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课堂内容更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视觉设计竞赛中,评委、设计师对学生的设计评判要比教师的评价更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其中包含了艺术素养的要求、市场需求等诸多层面,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视觉设计形式。为此,在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觉设计竞赛,一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国际赛事的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适应新媒体语境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将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交给学生独立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项目。项目教学内容包含信息的收集、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设计等等。在国内设计学院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都在书籍设计、包装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中存在,而借助项目化教学模式,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成效较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更积极主动的教学理念参与到教学设计中,适应新媒体语境下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新要求。

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都比较有自己的个性,而且不乏设计天赋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中,应该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来引导他们。比如,教师可以为热爱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设置工作室,以培养设计精英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设计优势。工作室本身是一个更为开放的教学平台,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有所改变,教师在其中主要负责策划和引导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在一个类似设计公司的环境下,采用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视觉设计专业技能。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设计任务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比如,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无法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内容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为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工作室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视觉设计中以工作室为自己的荣誉,不断创新自己的视觉设计内容,同时,推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不断发展。

五、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给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视觉设计水平,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思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寻找适合本校学生的特色教育教学模式,以不断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梦豪,黄斌.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探讨[J].科技传播,2015(12):99-101.

[2]王金凤.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0):43-44.

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篇7

关键词: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语言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91-01

一、视觉传达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理念与艺术之辩

计算机的简易操作性把人们带入“人人都是设计师”的时代,设计作品的层次差别很大,数字多媒体介入设计,合成时代到来,程式化的设计比比皆是,而视觉传达设计如何借助技术的优越性走的更远,保持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在发展和质疑中不断推进。如同 20 世纪末,计算机刚被应用于设计,许多设计师还在传统手工制作和数字化工作方式之间徘徊时,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已成为设计不可或缺的伙伴,数字化的艺术形式频频出现,大大丰富了设计的表现形式。

技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颠覆传统的设计方式,更重要的是设计理念的深入。视觉传达设计现如今呈现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局面,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实施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使设计作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而使设计师有了更多思考创意的时间。但是数字媒体技术为我们带来优越性的同时,也使我们陷入技术依赖的怪圈,造成创意语言的缺失,技术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却难有回味的感觉。随着设计工具及过程的网络化,设计师对电脑的过度依赖,使得设计思维、创新意识、设计能力逐渐被弱化。有些人简单的认为只要学会软件就可以做设计了,其实不然,设计思维以及设计感觉的培养不是一簇而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时间、有计划的培养,软件技术仅是实现设计师思维理念的工具而已,当然,对工具的有效使用可以创造出更加精美的设计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设计注重的是想法、创意、内涵,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被技术支配,成为工具的奴役。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数字化进程中,现代的设计师应该思考如何利用现今的数字媒体技术把设计理念更好的表达出来,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二)设计作品个性特征的缺失

贡布里希认为当来自外界的刺激和我们的预期相符合时,信息量就小,反之不符合时,信息量就大,人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信息量的大小与新颖性成正比关系,信息传递中越新颖的目标越容易吸引注意力。我们正处于视觉信息泛滥的时代,个性化、差异化、新颖性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是信息有效传递的前提,随着网络资源的共享与便捷,以及对工具的依赖性,目前的设计作品同质化与程式化现象严重,缺乏独立创新的精神。

网络的普及,使人们没有了时空的限制,资源的共享使设计师在灵感的启迪上有了更多的共享,从而也使设计的地域差异越来越来小,许多设计师从网络中直接下载素材使用或模仿他人的创作,丧失了主动创新的欲求,使得设计作品呈现大同小异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之所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它的创意或者表现手法上的新颖性。数字时代,技术的支持极大的解放了设计师地工作量,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设计的创新上,创造出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从而适应新时代人们不断求新求异的需求,体现出时代的创新理念和诉求。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挥之不去的数字化趋势。数字媒介的发展和兴起,是现代数字科技,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共同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媒介是借助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现代数字图像,影像,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介。其融汇了多种传播技术,使信息传播可以在更多元的方式下实现。社会文化形态的进步,也促使数字媒介得以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数字媒介有了存在的依托和成长的可能,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多媒体设计等新型高科技综合手段,使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打破了以往平面的、静态的宣传效果,以个性化的和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快速而多变地传递着各类信息。这种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设计必然的大趋势,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迫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数字化成为当代设计挥之不去的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设计包含众多设计领域,而本文是从整体上来探讨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虽然对动态文字设计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该方面理论分析有限,未能进行比较深入透彻的挖掘,因此这也是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不断努力的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篇8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多元化人性化

视觉传达设计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运用一些视觉标识来对不同的信息进行表达,设计者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视觉传达设计这一词流行于1960年的东京,在一次世界设计大赛之后开始被人们所渐渐知晓,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包含一些媒体以及纸质资料等对信息传达的媒介。随着社会环境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终于走向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数字化生存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名词。而视觉传达设计也渐渐超越了其原先的范畴走向越来越广的领域,又多了比如印刷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视觉环境设计等。这无不说明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一、视觉传达的变现方式和设计内容

(一)表现方式――动态化、综合化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它体现着设计的鲜明特点和时代内涵,其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广泛地涉及到其他领域,如美学、心理学、机械学、伦理学等。渐渐形成了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所以说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是不平面的平面设计了。

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发展,在进入高度发展和文明的今天,大众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已不是单纯地停留在一个物理属性上,而是物体的真正形态――包括心理学、物理学以至哲学的形。”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了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探索某些新的价值,其要求今天的设计者必须追求一种新的空间效果――即三维空间和四维空间,视觉传达设计也远远不再是只局限于二维空间的框架中了。

(二)设计内容――人性化、理性化

人尽皆知的是视觉传达设计是介于艺术与商业之间并且同时为为现代商业所服务的艺术。通过视觉形象传达给消费者,因此它起着沟通的作用。虽然视觉传达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然而发展速度却让人咂舌。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中国营造了巨大的经济市场,同时给艺术设计的领域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虽然设计者们不是商人,但大多时候都在为商人工作,因此商业性、功利性也逐渐就成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主题,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同时要更多地注入各种文化与新鲜事物的因素。评判一件设计产品是否是好设计,不仅仅要具有良好的功能和美观的造型,它还与是否节约能源、是否会污染环境、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联系起来。如近几年人类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空气污染、温室效应、能源浪费等等一系列的现象层出不穷。设计者要利用这些当下大众关心的题材,引起大众的兴趣,且引起他们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

(一)推动中国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因素

从1990年以后,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经济体制,随着这种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完善,为上述设计的改进以及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现如今这种设计理念在不断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中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差不多延伸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逐渐被人们所认可接受。另外,当今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高科技的产品应运而生,这些高端的技术与视觉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宽阔,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二)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主要表现

一方面,运用计算机对设计进行帮助已经占据了当今设计的主要市场,视觉传达设计也逐渐的从以前具象物体信息转变成抽象的数字信息。数码图形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而也帮助电脑辅助设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传播和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输送以及运用不再受到空间和地域等因素的阻碍,让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整体,使各种信息能够进行交叉组合,通过这种看不见的网络技术把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不同个体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从而让人们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设计师要对不同的知识进行学习探索,掌握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

当今这个社会,正处在各种高端技术快速发展,创新理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有利的环境下,视觉设计肯定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结合实际来看,设计师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单单运用到一方面的知识,而是多种知识相互交叉,相互结合的情况,这就需要设计师要对不同的知识进行学习探索,掌握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

(二)视觉传达设计将越来越渗透人文关怀的精神

现在全世界正在朝着一体化的形式发展,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原来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落后的传播媒介,已经不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多元信息的需求。现在的人们多追求创新,这就对以往的设计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设计上面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改进,从而应运而生了一些新的设计。

(三)视觉传达设计将更多地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获得启发

每个人对视觉的要求是不同的,可以说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自身性格特点等存在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视觉形象会有完全不同的认识,从而也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些不同就促使着设计要不断的进行更新,以求适应各种差异。

综上所述,如今视觉传达专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发达,一个好的视觉传达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现代的各种多元化科技和大众的视觉心理,并且更应认识到信息接受者并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收纳器,而是一个具有积极主动的内驱力的主体,而设计是一种需要不仅仅是装饰。

参考文献:

[1]孙晓雯.浅谈平面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

[2]李世林,卢杰,王菊.论平面设计中的第四度空间[J].艺术与设计,2008.

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篇9

关键词:新媒体;视觉传达;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

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信息高速公路就是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邮政、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体,对音声、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的多媒体双向信息系统。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冲击。

1新媒体概念及特点

1.1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既包括人际媒体的“一对一”和大众媒体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还包括“多对多”模式。有一个例子可为新媒体的典型案例:有一位帅GG、是超强即时通讯(im)高手,他同时打开n个im对话窗口,与n个mm同时“一对一”地探讨人生。这就是新媒体的个性化“一对多”的传播模式。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使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后者就是《连线》所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1.2新媒体与其它媒体比较

为了定义新媒体,首先定义了两种媒体——个人间媒体或人际媒和大众媒体(massmedium)。人际媒体(interpersonalmedium):人际对话是其最基础形式,技术只是延展了它的速度和范围,比如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大众媒体(massmedium):最原始的形式来自部落酋长、国王、神父的讲话和演说,技术将它的速度和范围延展到全球的尺度。伴随技术发展,大众媒体的工具和形式有讲演术、布道、布告/法令、手稿、剧本、书籍、报纸、布告板、杂志、电影院、广播、电视、BBS和万维网广播(webcasting)。

人际媒体(interpersonalmedium)的特征为:交流参与者对交流的内容有对等的和相互的影响和控制;交流内容可以针对每个参与者的特定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人际媒体(interpersonalmedium)的缺点是:对交流内容的对等控制和个性化,随着参与者增加而蜕化成噪声。当越多的人参与对话,每个人对内容的控制越差,内容和参与者个人需求和兴趣的匹配也越差。(有过聊天室体验的人可以很容易理解这点,随着聊天室的人数增加,聊天室越发热闹、也越发混乱。)所以人际媒体多用于两个人之间的交流,一些学者因此称其为“一对一”的媒体。

大众媒体(massmedium)的特征为:完全相同的内容到达所有接受者;内容发送者对内容有绝对的控制。大众媒体(massmedium)的缺点是:内容不能针对接受者的独特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接受者对内容没有控制。(这是一种“寡/众”范式或“阀/众”范式)。

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势和劣势完全互补:际媒体可以递送个性化内容,但是一般在任何时间只能对一个人。大众媒体可以向几乎无数人同时递送或显示,但所送内容不能针对每个人个性化。人际媒体让每个参与者控制内容。大众媒体只让一个人控制内容。

1.3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将传统的有视觉传达效果功能的媒体结合网络,也可以把报纸、印刷出版物、影视广告等作为载体,把一些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表现性设计通过这些载体进行表达,让接受信息的人能够接受和理解该信息。

2媒体发展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经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不断扩大设计范围,每一次媒体和技术的变革赋予其新的内涵。印刷术的发明在十八世纪,技术被改进后,促成了第十九世纪中叶兴起的商业海报繁荣。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兴起是在第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和欧洲艺术印刷设计与推广。在第二十个世纪二十或三十,感光板开始使用在海报设计。在四十个或五十个,电视在美国,影像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扩大了视觉艺术。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电脑艺术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视觉传达设计注入了新的内涵,现代信息社会,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是影响传统的载体和形式的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体现了设计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其面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和不断扩大,与其他地区的相互交叉,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和其他视觉媒体关系及共同合作设计新领域。

自1940年以来的数字化通讯技术,使得这样一种新媒体成为可能。这样的新媒体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这种新媒体完全依赖于技术!不是人类先天自然拥有的技能。没有数字化等技术,新媒体完全不可能。新媒体因为包容融合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而成为人类的第三种媒体形态。

新媒体艺术是与时俱进的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技术在不断扩展其表现形式,目前结合电路传输和计算机网络是目前的主流新媒体形式。未来新媒体会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硅晶计算机的发展,成为“湿媒体”,也就是说各种各样的艺术运动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所以未来新媒体技术势必会有形式上的大变化和质的飞跃。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刺激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神经,启发了艺术家的思维,更多的灵感和活力注入到设计创作当中。伴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视听觉中如投影、光纤、电子音乐和幻灯的组合,照明板形成的映像,音响的视觉化,用激光进行传达等等,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大大丰富。

结语

传统媒体发展走媒介融合之路不可否认,新媒体生机勃勃、前途无量,但是新媒体替代旧媒体并非一蹴而就,更何况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依赖依然很深。作为传统媒体,当务之急是在新媒体的围剿中调整发展战略,依托自身的优势,依靠新的科学技术,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尽快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逐步向虚拟信息形象的多媒体传达、多维空间表现、动态交互式信息传达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石磊著.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页.

[2]张福昌著.视觉传达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页.

[3]郭丽姿.新媒体艺术鉴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视觉传达设计未来趋势篇1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机交互技术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本文将未来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一个探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对人机交互的理解;二是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三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最终得出结论:未来的人机交互技术是朝着自然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的。本文的创新点是分析人机交互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优缺点,通过分析比较得在人机交互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做一个展望。

关键词:人机交互;人机界面;虚拟现实;趋势

一、对人机交互的理解

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计算机的信息交换,包括计算机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信息,以及人通过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有关信息。人机交互的目的就是讨论如何使设计的计算机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安全可靠,更加有效率地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务。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人机交互是指用户和机器之间相互交换信息。但尽管计算机的功能现在变的十分强大,用途也越来越广,但归根到底它仍是人类的工具,不能在没有人控制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任务,因此它同样受到人的支配、控制。

二、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

2.1语言形式用户界面的低效性

人机交互开始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出现,操作系统是以下命令的方式来完成是,当时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语言上的障碍给人很强的专业感。但由于语言的特殊性,人们必须主动去适应这样的情况才能正确的操作计算机。因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复杂的计算机以及难以让人理解的语言使得人与机器在交互的过程中显得极为困难,加上在操作过程中的低效和枯燥性使得当时人们开始寻找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人机交互。

2.2图像形式用户界面的操作性

随着人们的探索发现,人的行为方式需要进行必要的研究,于是认知心理学开始逐步运用到计算机的设计中,人机交互的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图像形式的用户界面是当前用户界面的主流,以美国微软作为代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要记大量的语言形式的情形。当前的图形用户界面都有一个的共同特征就是通过窗口来传达和显示信息,另外都是用键盘和鼠标来操作,由于图像形式用户界面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视觉上的识别以及用手动来控制,因此这种界面的操作性强。

2.3多媒体形式用户界面的立体性

多媒体技术是在自然化交互设计技术出现之前的一种过渡技术。在多媒体用户界面出现之前,用户界面设计已经完成了从语言到图形的转变。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被引入到这种技术中来,特别是音频媒体的引入,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计算机传达信息的表现形式,为人们更好的控制和传达信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极大的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在人机交互中多媒体用户界面的优势主是它能提高人对信息的识别及其选择,同时还有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另外计算机在信息传达方面的表现形式与人识别的交互程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多媒体技术也能锻炼人们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人机交互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3.1自然化的人机交互技术

当今时展的条件下,人的感受已经成了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样人机交互也不例外。由于人适应了这样一种通过多种方式来共同控制客观对象,并同时希望快速看到控制结果的状况。使得自然化的用户界面成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比较明显的就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真实环境的感觉和体验。虚拟现实是多媒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与机器无障碍交互的自然境界。

3.2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技术

智能化使设计主要是使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感觉自己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其中改变的主要是机器,而不是人本身。一方面智能化交互设计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改善人的生活环境。在这样一个交互设计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将会变得很近,人在使用过程中将体会到极大的愉悦性,提高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度;另一方面智能化人机交互设计将实现尼葛洛庞蒂“界面应该设计得像人一样,而不是像仪表板一样”的愿望,因为“这种设计不仅了解人的需求和感觉,而且表现出超凡的聪明才智,以至于物理界面本身消失不见了。”当然这里的物理界面并没有真正的消失,相反是在随时随地都能出现,这种状况更加体现了人在其中的作用,即让所有的机器都调整好最佳的状态来适应人的需要,那时的界面可以是任何一个平面,这样的面不仅传达一个视觉效果,而且还会有听觉、嗅觉等多通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