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成本控制方案十篇财务成本控制方案十篇

财务成本控制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1:49

财务成本控制方案篇1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

1前言

企业在自身发展中不仅仅要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要相应的调整自身的内部管控体系,使得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协调,全面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壮大。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想要优化企业内控体系就不得不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的应用为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优化提供了便利。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概念及原则分析

2.1目标成本管理概念分析

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无非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每一阶段的财务管理都有相应的管理目标,通过多种财务管理目标相互交织共同指导企业财务工作推进,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故,财务管理目标是指服务于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的众多工作目标,这些目标共同致力于实现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的实现。目标成本则指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企业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成为企业考量某些财务目标是否确立的重要标准。构成企业发展的众多财务目标缺一不可,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优化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控制不可或缺。

2.2目标成本管理原则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制定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具体原则包括如下:第一,要遵循全面原则。企业所制定的财务目标成本管理方案必须要遵循全面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内部环境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确保目标成本管理方案与企业当前具体发展情况相协调,确保目标成本管理效用正真发挥出来;第二,要具备完善的配套体系支持。企业在制定目标成本管理方案时需要相应的配套体系支持,确保目标管理方案的真正落实;第三,目标管理方案需要完备的监管体系。待企业将目标管理方案制定结束之后需要相应的监管体系,监督目标管理方案的有序施行[1]。

3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必要性分析

3.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财务管理质量关系企业自身运营可以收获多大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对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实现对财务管理的控制,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首先,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指导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通过的明确的财务目标,可以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追踪实际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时纠正财务管理出现的方向偏差,确保既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完成。其次,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管管理中风险控制也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科学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便企业通过成本控制日常经营资金流的运转,避免盗窃、滥用等情况出现,确保财务安全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3.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毫不夸张得说,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得多寡,所以合理科学降低生产成本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之一。企业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对生产中各环节成本进行控制,优化企业生产结构,为企业节省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促进企业成本的科学降低。例如,企业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可以相应的降低每件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的价格,综合增加企业的盈利。另外,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控制便于企业进行内部财务核算,控制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促进企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下去。

4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策略分析

4.1全面考量内外部环境因素科学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

企业在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的制定上需要全面科学,充分考量企业当前发展内部与外部因素,提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施行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首先,财务部门需要充分掌握相关企业发展内外部信息。财务部门需要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并从分析的现状出发制定完善相应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为下一步方案的有效执行提供支持。例如,财务部门对企业近五年的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对企业近五年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核算出企业收益年增长率、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具体特点等,进而预测企业财务未来一年可能支出的具体成本,并围绕此制定详细的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控方案。其次,完善企业目标成本控制方案授权审批程序。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目标成本管控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方案授权审批程序,确保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可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在成本目标控制方案审批程序完善方面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岗位、明确相应岗位职责、确定审批标准等方面进行控制。例如,企业制定层级审批制度,不同的层级负责不同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案审核。第一层级为企业领导,主要负责企业各项目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目标等工作;第二层级为财务总监,负责财务成本审核、复核支出成本计划等工作;第三层级为财务部经济,负责制定相应的方案执行制度及流程等工作。根据企业不同适当增加目标成本控制层级,全面提升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水平。

4.2完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配套体系

企业需要完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配套体系,确保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的真正落实。首先,科学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预算工作。企业需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科学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所需相应成本。企业在进行相关成本预算时可以适当选择多种方法,多次核算提升数据的精准度。例如,财务部门在财务成本预算预测上可选择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专家会议法、定性市场调查法等,提升预算科学性。其次,完善目标成本控制执行体系。企业需要完善目标成本控制执行体系,从基层财务人员道上层领导,实现系统性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执行体系,进一步保障方案的真正落实[3]。

4.3完善企业财务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监督体系

企业需要完善目标成本控制方案监督体系,确保财务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方案的执行质量,促进企业发展。首先,企业需要完善相应的财务目标控制监管部门与岗位。企业需要完善财务目标成本控制管理岗位与管理部门,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监管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财务管控工作的有序推进。企业需要注意在岗位设置方面要根据当前企业发展具体情况适当设置岗位数量。例如,企业规模比较小的小型私企一般设置2-6人财务管理监管人员即可,确保监管工作的开展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综合效益。其次,企业需要完善相关的岗位职责。企业完善相应财务管理监管体系之外,要明确监管体系中各成员的基本工作职责,保证权责明确,确保监管工作的高质量推进。例如,在基层财务监管人员工作内容方面,可以设置其负责监管组织财会人员正确、及时、完整地处理账务,及时办理银行结算与现金收支业务,第一时间进行财务登记等日常财务工作等监管职责,确保相关监管人员可以监管财务人员做好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财务成本控制方案篇2

一、事前控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不单单是企业产品的竞争,而是企业生存的竞争,不仅要求企业的技术要更新,而且也要求企业意识超前更新,因此财务管理的战略意义尤为重要,因为会计的事后效应已经不合乎社会的发展,故而管理会计要求财务会计要加强事前预测观念,为老板或股东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从而使每项决策的出台,都将使利润达到最大化,使风险降到最小化。

事前预测是在建厂,老产品改造、新产品开发、厂房机器设备扩建、改造时,根据社会因素,企业因素等提出多种先进科学的技术方案,同时对每种方案做出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选优。

具体说,建厂时,以建厂筹备小组为经济责任中心,对市场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采用产品战略定位分析等方法,选择最有前途的产品,然提出几种最先进的建厂方案(包括厂址选择、厂房建筑、机器在设备选购、产品设计等),分别对各环节进行预测,进行可行性成本分析,做出可行性研究报告,选择建厂后预计产品单位成本尽可能低于社会平均单位成本,预计销售单价尽可能高于社会平均单价的,而且是投入期尽可能短,产出期提前的最佳方案实施。这是“百年大计”,要慎之又能慎。如果决策正确,就可在国内外市场上独树一帜,增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巨大的内涵利润;如果决策失误,企业则难以翻身。

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或原有事前工程决策失误,而须进行老产品改造,新产品开发或厂房机器高等扩建,改建的,要以设计部、技术部、设备部或基建部为经济责任中心,提出多种先进技术的可行方案,分别进行预测,以财务部为成本核算中心,选择新预计产品单位成本尽量低于原预计产品单位成本,新预计销售单价尽量高于原预计销售单价的方案实施,最终确定最佳可行方案进行实施。这就形成一环扣一环的事前预测体系,对事前成本形成全部的预测,以便于工作对方案实施中成本支出进行有效控制。

二、事中控制。

前期最优方案得以实施,便进入到事中控制阶段,以时财务控制更加体现出其存在的重要性,财务监督的职能必须严格执行,根据事前工程实施进程进行全面控制,依据预算方案对成本支出控制在预算计划之内。因为此时才是财务上动用资金,运用资金、平衡资金的关键阶段,如何控制好资金的流向及流量,如何便资金尽可能地应用在有效的方位。如何尽可能降低成本成为财务会计当务之急的主要工作。、

在事中执行阶段,要加强会计核算强化成本控制。首先,大力推进和完善责任成本管理。确立全员成本意识,把责任成本管理的重点从部门扩展到个人,把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基层,实行标准成本管理,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并将完成成本的好坏与经济利益挂钩,形成企业算总账,部门算分账,班组算细算,一级保一级,层层有指标层层有措施的保障体系;其次,切实加强成本预测工作。以目标成本管理为中心,重点控制企业的费用。对承担成本费用指标的部门、班组,严格按下达的成本目标计划进行,不准超标、不准挪用,包干使用,以控制费用的支出。要将事前预计的产品单位成本和事前预计的销售单价,分解到各车间、班组、供应科、销售科等事中经济责任中心,促使他们采取各种技术组织措施(例如及时制度全面质量管理、作业成本法等),对实际产品单位成本进行控制,使之尽量低于预计单位成本,对实际销售单价尽量进行控制,使之高于预计销售单价并设置事中成本差异,以确保产品产出,论企业的社会平均单位利润不会低于预计社会平均单位利润。

总之,事中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完全体现了整个工程的中心环节,资金的运用流向及流量,将直接影响投入,的大小,如果事前预测的好,就会给企业创造巨大的利润打好基础。所以事中控制是整个控制体中,成为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事后反馈。也称之为事后总结、事后控制。

通过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有机结合,完成了整个工作的全过程,之后便到事后总结阶段,通过对全过程成本费用的总结,了解事前预测的各项工作方案,是否在操作过程中控制的理想,是否财务控制在事中控制阶段起到了控制和监督的重要作用。

财务成本控制方案篇3

(一)内部原因

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通常,资本结构中的产权比率应接近1.2、流动比率应接近2。然而,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产权比率往往超过2.5,甚至更多,流动比率又大幅低于2,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0%以上。这将加重企业财务管理的负债负担,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将会产生极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建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旨在督促各项资金合理使用,以期节约成本,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混合在一起,未能有效区分企业成本和费用,未能对财务资金的投资和回收进行有效监督。同时,我国企业的部分财务人员由于水平有限,其内部控制观念淡薄,不能达到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部分管理者也片面认为,只要控制好现金流,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引发财务风险。

3、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实,夸大业绩,回避隐患,在财务指标分析上计算口径不一致、利用会计处理方法上粉饰财务状况等财务信息的失真状况,将会导致企业无法正确预估财务风险程度,从而无法提出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案,同时也会导致在商业合作伙伴、市场客户、社会形象面前失去诚信,这将极大地有损企业商誉,从而带来无法预估和无法控制的风险。

4、收益分配不规范。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分配政策会不同。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分析判断,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资金来源和潜在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另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在缺乏科学的利润分配依据和制度时如企业年终分利时留存收益比例较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结构,造成间接的财务风险形成。

(二)外部原因

1、利率浮动的影响。

近年来,利率不断上浮,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存款的冲击,我国的银行贷款利率不断上升,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增加,可获得的授信资金越来越少,企业面临众多风险。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原材料成本大幅增长,而人民币又不断升值,利率不断上升增加企业资金支出,对中小企业更是致命的打击。

2、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调整产业政策来适应当前形势,产业政策的变更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有重要影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将会获得较多的政策支持,能够保证良好的流通性,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降低;而属于限制或淘汰的产业,则缺乏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成本显著上升,财务隐患也不断增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企业制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识辨系统,以便能够提前自动预警财务风险,防患于未然。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主要是指从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建立敏感性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监控企业运营,做到提前识辨企业财务风险。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实现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预估,不仅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进行量化评级,而且有助于准确把握风险变化的信号与缘由,从而实现企业及时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

(二)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风险的控制包括事前预估、事中控制、事后完善几个阶段。财务风险的事前预估,需要企业管理层做好系统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性分析,制定相关的制度方案和管理措施,制定出防御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案。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方法包括合理调整资金结构、合理筹划时间安排、准确安排资金用途、建立项目风险基金等。财务风险的事中控制,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不断观察、精确计算、审查监督各项财务指标。倘若财务风险与事前预估的可控范围有所偏差,就需要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方案,并制定出适合当前环境的新的财务措施,将财务风险控制在项目的可控范围之内。财务风险的事中控制不仅控制各项财务指标还应当对各部门财务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风险的事后完善也叫财务风险反馈控制,是企业在发生财务风险以后,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及时总结和系统分析,并制定或调整以后财务管理项目中的风险管理计划,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未来的风险控制工作进行预估与防范,确定今后风险管理方向和措施,以免再次发生同类的风险损失。

(三)强化管理层风险意识。

企业中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都是在管理人员的主观要求下完成的,要在制度上建立起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培养并强化管理人员财务风险的意识和理念。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判断,对财务活动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估和防范,减少财务风险。

(四)加强资金运营风险控制。

资金的正常营运是企业生命力旺盛的直接表现,必须加强资金营运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在资金流动过程中的影响。从企业内部而言,需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构建出最佳的资本结构。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市场的综合环境,应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合企业本阶段的资本结构。从企业外部而言,需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外汇的风险控制。外汇的变动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但是需要财务决策者能够预测趋势,从而为企业制定出外汇风险的控制方案,尽可能地在融资和投资的过程中,做出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安排,以达到化险为夷的效果。

(五)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技术。

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出发,努力控制风险。

1、风险分散法。

控制财务风险的分散法,又称为分配法,即通过企业之间的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将财务风险进行分散处理的方法。

2、风险回避法。

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和客观评价各项理财方案有可能产生的风险。因此,在保证同样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情况下,选择一个风险相对较小的理财方案,从而达到回避风险的效果。财务风险的回避策略,主要是在风险前和风险中的两个阶段进行具体操作的。

3、风险转移法。

财务风险的转移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把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企业承担的方法。现代企业的风险转移,应积极采用现代市场的操作工具,通过资本风险转移和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通过保险法和合同法来进行转移。

三、结语

财务成本控制方案篇4

关键词:萨班斯法案;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初,美国爆发了一系列大型上市公司的财务操纵和欺诈案,其中包括安然、世通、施乐等著名公司。这些财务丑闻使广大投资者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打击了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因此,美国国会和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提振市场信心,其中最主要的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即《Sarbanes-oxleyact》,缩写为SoX,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萨班斯法案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和财务监管,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保护投资者利益。萨班斯法案包含11章,被认为最重要的条款是302条款和404条款。302条款要求由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在内的企业管理层,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按季度和年度就某些财务事宜发表声明并对建立和维护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负责;404条款要求管理层在其年度文件中提供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年度评估报告,如果企业被认定未达到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将可能受到严重处罚,包括高额罚款以及管理层个人刑事责任追究。萨班斯法案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时任总统的布什在签署萨班斯法案的新闻会上称:“这是自罗斯福总统以来对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

一、萨班斯法案产生的背景

对于萨班斯法案的产生背景,有必要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视角进行分析。西方国家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采取不干涉的原则,但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得凯恩斯主义盛行,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国政府通过加强管制和实施积极的市场干预来实现经济复苏,取得了极大成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过70年代滞涨的局面使得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面临困境。里根政府上台后,积极奉行“小政府、低税收、少干预”的经济理念,采取了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干预、减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1983年美国政府取消了利率管制,随后又采取了一系列类似的政策措施,这一阶段美国经济政策总的原则是放松管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导致经济体系内的风险越来越大。在企业层面,虽然在萨班斯法案以前,美国也有针对财务欺诈和公司治理方面的法案,但存在着法案条款内容过于宽松、监管不足等问题。美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就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相关各方关于内部控制是否需要进行审计进行了持久讨论,由于内部控制评价存在成本比较高等问题,多次无果而终。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1979年《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公告》(StatementofmanagementoninternalaccountingControl)征求意见稿,提议管理层在向股东提交的年度报告中应该包含内部会计控制自评报告,并希望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但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等认为内部控制标准不明确、实施成本过高等而持反对意见,导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得不决定暂缓执行该提议,到了198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第34-25925号提案:报告管理层的责任》,再一次提议管理层在年度报告中报告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的责任,以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果,但最终因为运行成本过大等原因受到有关各方激烈反对而搁置。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突破主要体现金融机构方面,美国国会于1991年通过《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改善法案》,要求资产总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必须评估并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有关内部控制的声明进行验证,但是这一规定仅要求在向联邦银行管理机构和相关州级银行监察机构提交报告时使用,并不适用于金融机构提交给股东的年度报告。由于美国的公司治理存在着“强管理者、弱所有者”这一特点,因此管理者在公司里享有较大的权力,在高额薪酬的吸引下,1992年到2002年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重述和盈余操纵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2001年,资本市场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投资者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2002年,安然、世通以及施乐等大型公司的财务丑闻进一步影响了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提升透明度、重振资本市场信心,美国经济社会自我纠正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了萨班斯法案,要求管理层提供内部控制评估结果,不过也有一些批评者认为这是过度反应。本文将通过分析萨班斯法案给上市公司、证券市场和宏观经济带来的经济后果,以更好地理解萨班斯法案的作用及局限性,给我国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二、萨班斯法案的经济后果:微观层面

我们首先从微观层面,即上市公司个体的层面分析萨班斯法案的经济后果。准确、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能够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减少财务操纵和欺诈,是保护普通投资者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

(一)萨班斯法案的积极影响

信息披露主要从公司估值、股票流动性和资金成本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产生影响。萨班斯法案加强了上市公司的审计、内控和财务披露制度,这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的财务操纵和欺诈,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完善的信息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降低对公司估值的不确定性,从而可以提高资本市场流动性。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盈余的预测能力比内部控制良好公司的盈余预测能力差,而且在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得到更正后,盈余预测能力提高了[2]。因此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对于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实证研究还发现,在萨班斯法案出台以后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出现了下降的趋势[3]。这说明上市公司公布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对于遏制管理层盈余操纵,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具有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透明度提高,上市公司的报告的利润更加真实可信,估值确定性会有所提高,资产泡沫得到遏制,风险降低,这也会改善股票的流动性。2010年的一项研究把分析师对公司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和离散程度作为公司透明度的度量指标,通过对比不受萨班斯法案约束的类似公司发现,在美国交叉上市的公司的透明度要更高[4]。萨班斯法案对投资者信心的作用还体现在了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在萨班斯法案出台之前,由于知名上市公司财务丑闻的频繁曝光,投资者对美国的资本市场的信心严重不足,资本市场流动性下降,萨班斯法案通过之后,投资者信心逐步改善。萨班斯法案使得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有所降低,由于萨班斯法案能够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自身内部控制水平,使得上市公司资金成本下降了大约05到15个百分点,显然资金成本的降低也有助于提高公司的价值[5]。

(二)萨班斯法案的成本

萨班斯法案对审计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加严厉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需要对新的监管规则做出转变,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严厉的监管要求还会增加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工作量,增加各项材料费用和管理支出,不可避免地给上市公司、审计和监管部门带来了更高的成本和负担。已有的研究普遍发现,萨班斯法案出台后上市公司的审计和内控成本显著增加。但是对于不同规模的公司造成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萨班斯法案给上市公司带来的直接成本变化主要是合规成本和审计成本的增加,其中很大比例是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存在规模效应,即大型上市公司的审计成本占经营业绩的比例会低于小型上市公司。基于此,在萨班斯法案的执行过程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不同规模的公司区别对待,对小型上市公司推迟了实施时间,以帮助其适应新的规则。

萨班斯法案出台初期,由于对未来更加严厉政策的预期使得经营变得过于谨慎,而且对新规则带来的变化不适应,上市公司的审计和内控成本增加比较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适应到适应,学习效应逐渐显现,情况逐渐好转。财务经理协会(Financeexecutiveinternational,Fei)的调查发现,自2004年以来,上市公司关于萨班斯法案的合规成本相对经营收入的比例在持续下降。他们还发现,萨班斯法案对投资者信心、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以及防止欺诈等方面的作用在持续提高[6]。萨班斯法案的提出和执行使证券交易委员会需要对上市公司进行大量的审计和监管工作。法案颁布之前由于经费和人员不足,证券交易委员就表现出了监管效率过低的情况。萨班斯法案当中提高了美国对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经费支持,但是美国在单位市值上的证券业监管支出仍然远远低于英国[7]。为了进一步降低审计成本,2007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通过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iCFR)审计的最终准则、相应的独立的规则和对pCaoB原来审计准则的修改。新的第5号审计准则(aS5)《完善财务报告审计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正式替代了第2号审计准则(aS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联合执行》,这个准则应用于所有需要遵循SoX404条款的公司,不论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aS5要求审计师采用由上而下、风险导向的方法,并将精力集中于那些实质性薄弱环节,从而降低内部控制审计成本。

三、萨班斯法案的经济后果:中观层面

萨班斯法案提高了上市公司在审计和内部控制方面的成本,但同时也改善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降低了财务操纵和欺诈的风险,规范了上市公司的行为,降低了投资者面临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提振资本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从长期看,由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降低,上市公司的资金成本会有所降低,能够提高未来的盈利,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同时由于萨班斯法案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更高的成本,给上市公司的价值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一)萨班斯法案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使萨班斯法案通过可能性有所提高的事件都得到了市场积极的反应,产生了正的超额收益[8]。但是部分研究通过估算萨班斯法案的立法过程中重大事件对股市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市值在此前后共损失了约14万亿美元,这是股市对萨班斯法案的反应包含了对合规成本、公司间接成本和未来不利法案预期的影响,但期间股市其他利空消息的影响也包含在了其中[9]。有研究发现按公司规模划分的前50%的公司股票在萨班斯法案出台以后出现了正的超额收益,而市值最小的25%的公司股票则出现了负的超额收益[10]。

实证研究当中出现了不同的结论,这一方面是由于萨班斯法案的成本和收益难于估计,另一方面是萨班斯法案应用于所有上市公司,所以很难将萨班斯法案对股市的影响与同期的其他消息区分开来。通过研究需要做出较多改变以适应萨班斯法案合规要求的公司,发现这些公司在法案出台的关键时间前后相比于其他公司获得了正的超额收益,但是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大型公司上[11]。

(二)萨班斯法案与美国资本市场竞争力

萨班斯法案出台以后,加大了上市公司在审计和合规方面的成本,同时严厉的监管也会使一些公司难以满足在美国上市的要求,一些人士担心美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会受到影响,甚至会让纽约交易所失去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领先地位。在新股ipo方面,纽约的领先地位已受到香港和伦敦的威胁。有实证研究发现,萨班斯法案过于严厉的监管使得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股票交易所ipo数量过低。相比欧洲,美国上市公司选择退市的可能性增加了43%到63%。但这种效应集中在了市值小于3000万美元的公司,他们仅占美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的002%,并且主要表现在萨班斯法案通过后第一年的转换期当中,这些小公司退市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曾经参与过财务欺诈[12]。通过对249名在上市过程当中终止,或者满足条件却不上市的美国公司财务高管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19%的人将萨班斯法案的约束作为原因之一[13]。利用1995年到2006年间所有在美国和英国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发现大型的外国公司在美国的证券交易所或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之间的偏好并没有发生变化,相比之下,小型的外国公司在萨班斯法案通过后,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概率相对于伦敦证券交易所有所下降,这与萨班斯法案会使小型公司产生更高合规成本的观点是一致的[14]。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过去的10年里,由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本市场发展较为迅速,监管也在加强,在新兴经济体的上市公司质量也在提高,融资能力迅速上升,美国资本市场的优势在减少,由此可见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受到挑战原因是多方面的,萨班斯法案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四、萨班斯法案的经济后果:宏观层面

从美国的实践来看,萨班斯法案取得了积极效果,特别是在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和提振资本市场信心方面,对美国资本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萨班斯法案对财务披露和审计要求规范了上市公司的行为,提高了公司透明度和可靠性,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增加股票市场流动性,进而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美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但萨班斯法案实施成本也比较高,再加上金融利益集团的影响,美国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等原因,最终导致了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危机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并使得部分国家走向了经济衰退甚至社会动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萨班斯法案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机构治理体系的不完善蕴含着金融机构自身的治理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金融机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治理风险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15]。微观层面,美国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高管层激励机制异化,管理层薪酬高且没有与风险挂钩,这诱使金融机构积极从事高风险业务,并采用高杠杆持有,故意模糊证券化过程,欺骗消费者,造成房地产泡沫,泡沫破灭酿成金融危机。就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而言,美国金融部门自我膨胀,再加上没有进行风险调整的激励机制,导致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美国经济结构失调是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16]。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不力也是造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例如美国上市公司高管的奖金往往与股票价格和公司盈利挂钩,萨班斯法案当中规定,如果高管通过操纵上市公司盈利获取高额奖金和薪酬的话,那么当重新修正会计数据的时候应当自动追回之前高管的多余奖金。尽管萨班斯法案有很好的规定,但是证券交易委员会一直没有利用该规则进行超额发放薪酬的追缴。监管的失位从客观上助长了美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冒险行为,以及上市公司高管层的盈余操纵等,进而导致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另外,萨班斯法案并没有解决部分上市公司滥用衍生金融工具问题,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与美国金融利益集团过分膨胀,妨碍金融监管体系正常运作有密切关系。虽然美国国会2010年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其核心是提高金融业公司的信息透明度、改革高管薪酬体系、防止滥用衍生金融工具、避免过度杠杆化和金融过度创新等措施。这些措施和萨班斯法案的基本动机不谋而合,在对上市公司财务、高管薪酬和资产配置方面的要求几乎就是对萨班斯法案精神的重申。但金融利益集团在金融监管法案通过过程中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极力阻挠法案顺利通过。金融利益集团将会在法案实施过程中,阻挠法案实施,因此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将会虎头蛇尾。

五、萨班斯法案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制定的回顾

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国际同行的竞争,完善的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对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虽然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世界五百强,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较为规范,但是企业整体上而言内部控制水平依然不高,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巨亏等案例说明内部控制失效往往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过去的10多年里,我国相关部门根据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问题,不断出台有关内部控制规范,我国的内部控制逐步走向规范。1999年修订后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2000年3月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说明,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2001年6月,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首次提出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2002年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对内部控制审核进行了定义,并且对各方责任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分为四种类型: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200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企业内部控制指引》指出对内部控制应进行评价。2004年8月,银监会通过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指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一套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框架和方法,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价,督促其进一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形成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2006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上市公司要同时披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和内控报告。2007年是沪市公司执行内控指引的第一年,但沪市仅有146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其中139家公司披露了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审核意见,在披露的审核意见中,由于相关政策不配套,存在着审核意见名称不一致、缺乏统一的审核依据等问题,这限制了内部控制审核实际效果的取得。

为解决上述问题,2006年7月财政部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发起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导委员会。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2008年5月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被称为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企业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规范了外部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鉴证和审计的相关方面,2010年4月份财政部等部委正式《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我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正式建成,主要由一项基本规范、系列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构成,这开启了对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监管的实践,为推动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奠定了基础。

财政部等部委原计划2009年7月1日起,所有境内上市公司都必须在每年底编制并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声明本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但考虑到宏观经济较为困难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为了给企业充分的时间准备,财政部等部委将实施时间推迟,最终确定该规范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交叉上市的公司施行,从2012年1月1日起在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全面实行,并相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2012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根据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征求有关上市公司、咨询公司等单位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系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

(二)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特点

我国单独制定过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部门比较多,包括财政部、证监会及其所属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银监会等部门,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的,因此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有效整合监管资源的问题。2006年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吸收了美国CoSo于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框架)和英国风险管理标准等国际最新企业风险控制研究成果和成熟经验。国资委是从出资人立场《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其要求部分和内部控制规范重合。因此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重复监管的压力,所以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需要充分考虑部门的协调合作问题。

(三)政策建议

我国证券市场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新兴加转轨的特征还依然存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不高,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因此监管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制度保障。目前财政部等部委已经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下一步的主要问题就是有效贯彻实施。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和美国制度背景有较大的差异,虽然也出现了中航油事件、中海集团资金门、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巨亏等案例,但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操纵等现象与美国本世纪初相比,还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是财政部等相关部门主动推行的,旨在全面提升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是我国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包括五大目标: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我国的内部控制目标不仅涉及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还扩展到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这比只涉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萨班斯法案目标更为广泛,在实施过程中带来的影响更为复杂,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不高,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缺乏坚实的基础,实施难度更大,我国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过程中更需要注意综合考虑多方面的经济后果。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部门通力协作,以企业实施为主体、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控制鉴证为保障、政府监管提供动力和引导。具体而言,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需要上市公司管理活动较为规范,重视在内部控制措施中利用信息化等手段,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在梳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将业务流程融入内部控制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健全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应该抓住新的业务增长点,组建专业内部控制团队,深入研究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加强质量控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声誉,以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监管部门一方面需要继续制定更为详细的技术规范,加强技术指导,另外还需要倾听来自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合理关切,并做出及时回应,从而确保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尽管萨班斯法案是应用于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但考虑到萨班斯法案通过已有10年的历史,美国监管部门在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积累了丰富经验,学术界大量的研究也为认识萨班斯法案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方便。因此借鉴先行一步的美国的经验,对我国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实施过程证明,萨班斯法案造成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微观层面,提高了上市公司透明度,降低资金成本、增强流动性等,这保护了投资者利益,但是很多影响对于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存在差异;中观层面,萨班斯法案既会提高投资者信心,还可能会产生定价的负面影响;宏观层面,萨班斯法案一方面提升了美国资本市场信心,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但是难以有效遏制美国金融机构的自我膨胀等问题,这与本次金融危机爆发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对企业ipo的存在不利影响、内部控制监管如果不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结合效果难以保证、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增加上市公司成本等问题。监管部门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从公司架构、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和审计等方面改进,同时可以考虑依靠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力量来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提升。财政部等监管部门要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导,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的监管协作机制,积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实施有效监督,保持适度的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力度,减少重复监管,尽量降低上市公司的遵循成本。总之,我国应该在借鉴美国有效实施萨班斯法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争取早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JohnC.CoatesiV.theGoalsandpromiseoftheSarbanes-oxleyact[J].the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2007,21(1):91-116.

[2]ariannaSpinapinello,Hollisashbaugh-Skaife,2005,thepredictabilityofearningsaftertheimplementationofSoX404,SSRnworkingpaper.

[3]Daniala.Cohen,aiyeshaDey,thomasZ.Lys.Realandaccrual-Basedearningsmanagementinthepre–andpost–Sarbanesoxleyperiods[J].2005,theaccountingReview,2008,83(3):757-787.

[4]arping,Sautner.DidtheSarbanes-oxleyactof2002makeFirmslessopaque?.2010,SSRnworkingpaper.

[5]Skaife,Collins,Kinney,Lafond.theeffectofinternalControlDeficienciesonFirmRiskandCostofCapital.2006,SSRnworkingpaper.

[6]Financeexecutiveinstitution,Fei2007SurveyofSoX404Costs,Fei.省略

[7]Howelle.Jackson.VariationintheintensityofFinancialRegulation:preliminaryevidenceandpotentialimplications.HarvardLawSchoolworkingpaper.

[8]pankajK.Jain,ZabihollahRezaee.theSarbanes–oxleyactof2002andSecuritymarketBehavior:earlyevidence[J].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2006,23(3):629-654.

[9]ivyXiyingZhang.economicConsequencesoftheSarbanes-oxleyactof2002[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7,44(1):74-115.

[10]mBwintoki.CorporateBoards,RegulationandFirmValue:theimpactoftheSarbanes-oxleyactandtheexchangeListingRequirements[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07,13(2):229-250.

[11]Vidhi.Chhaochharia,Yaniv.Grinstein.CorporateGovernanceandFirmValue:theimpactofthe2002GovernanceRules[J].JournalofFinance,2007,62(4):1789-1825.

[12]ehudKamar,pinarKaraca-mandic,erictalley.Going-privateDecisionsandtheSarbanes–oxleyactof2002:aCross-Countryanalysis,2006,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Researchpaper.

[13]JamesC.Brau,Stanleye.Fawcett.initialpublicofferings:ananalysisoftheoryandpractice[J].JournalofFinance,2006,61(1):399-436.

[14]JosephD.piotroski,SurajSrinivasan.RegulationandBonding:theSarbanes-oxleyactandtheFlowofinternationalListings[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08,46(2):383-452.

[15]高明华,赵峰.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新视角:治理风险的累积[J].经济学家,2011(3):91-98.

财务成本控制方案篇5

关键词:政府内部控制美国评价体系

一、引言

我国政府一直注重廉政建设,并通过财政、审计、监察、反贪等多种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防范和管理政府违规行为,这些手段主要是通过外部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和治理。但是,从我国近几年政府审计结果公告所暴露和反映的各种违规问题来看,其主要原因还是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管理薄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正处于逐步向服务型、绩效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部门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一般都有政府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法案配套,我国也应加强政府部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2008)曾指出,政府部门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实践证明,健全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政府部门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和为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按照国际组织有关公共治理的意见,政府部门的最佳治理结构包括:行为准则、组织架构与程序、控制活动、对外报告,这其中可以看出,强化政府部门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实现良好政府治理的关键。然而,政府机关的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观念并未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的进步,其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也面临着种种问题。例如:(1)政府机关主要负责人对内控缺乏认识,支持程度不够;(2)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多认为内控是刁难、是找麻烦,因而心生排斥;(3)各级人员多认为内控的目的旨在防弊,而不是兴利和增值;(4)各项控制活动,均以标准化的规定、说明书作为执行的根据,缺乏先行思考机关内部各种状况的风险程度,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5)过分重视内控的他律(控制活动),忽视内控的自律(控制环境)。其实,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成功的基石。内控应讲求自律与他律并重;(6)错误地认为机关人员都很优秀,其内部控制应不会出问题,然而从许多舞弊案的发生可以发现,不少舞弊者,在舞弊前是该单位的优秀分子,业绩好、人缘也好,这就应了古人的那句话“信人则制于人”;(7)各个机关依据组织的三大要素――业务、人事和财务,平行设立了多个控制部门,像人事、纪检检察、机关党办、财务部门、效能办和效能督察办、法制部门等,这种平行的多元控制,无法形成有效的控制合力;(8)机关业绩考量指标的制定与执行有待改进,考量指标与考量标准间的关系有待理清,施政业绩评估结果与施政满意度调查结果之间的差距有待缩小,业绩评估制度与其他考评作业规定和业绩奖金制度的结合有待加强;(9)政府机关的奖惩制度缺乏应有的弹性,滋生无效率或低效率风险;(10)缺乏评估内部控制执行好坏的有效机制,至少现行机关尚无内部自行检查功能,主要依赖外部监督,包括政府审计和人大监督。

本文拟通过对我国政府部门财务内部控制评级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借鉴美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经验,提出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设想,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提出我国政府内部部门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分步规划和目标。

二、美国政府部门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经验

美国作为全球内部控制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对政府部门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关注是比较早的,从全球范围来看政府部门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也是相对比较健全和完善的。美国政府部门财务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初期建设阶段

1921年,美国政府成立审计总署负责有关内部控制和督察的权责。1950年,美国政府《会计与审计法案》,要求联邦政府各部门管理层负责建立并维护适当的内部控制系统,承担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方面的责任。通过《会计与审计法案》的实施,首先明确了政府部门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责任,审计总署也开始探索内部控制基础审计,在审计中首先检查政府业务流程、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不再逐项检查其每一条原始记录。

但是《会计与审计法案》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各政府机构没有全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内部审计部门,其运行不独立,审计业务也只局限于对财务事项的审查,最重要的是政府部门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职责未能实现。

由于政府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实施不力,美国政府于1978年通过并颁布《督察长法案》。该法案要求联邦政府各部门设立督察长办公室,督察长直接向审计总署负责,因此督察长的地位完全独立,能够直接对政府部门发生的浪费、舞弊、管理失当展开调查和审计评估。《督察长法案》虽然并未明确政府内部控制的定义,但已强调了政府内部控制在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作用。

2、政府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形成阶段

1981年,美国政府预算管理总局a-123号通告《管理层责任与控制》,重申要求建立并维持适当的内部控制系统。1982年美国政府颁布《联邦管理机构财务诚信法案》,要求政府部门持续地评估和报告其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并授权美审计总署内部控制准则。1983年,审计总署《联邦政府政府控制准则》。

至此,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基本形成,a-123号通告《管理层责任与控制》、《联邦管理机构财务诚信法案》和《联邦政府政府控制准则》共同构成了美国政府内部控制体系。

3、与企业内部控制趋同阶段

在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与实务也有了很大突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92年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利斯法案》。虽然《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后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审计总署指出该框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没有要求管理层提供对内部控制的报告;二是在控制类型中欠缺保护资产安全方面的控制。CoSo接受了审计总署的建议,对框架进行了修订。

1999年,审计总署在借鉴CoSo框架的基础上,了全新的、基于风险导向和业绩导向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准则在框架上和构成上与CoSo框架趋于一致。2004年,美国政府预算管理总局修订了a-123号通告,采纳了CoSo框架以及萨奥法案对管理层责任的有关规定。因此,美国审计总署和美国政府预算管理总局在内部控制的认识上与CoSo达到了趋同。

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的最大特色,体现在督察长制度和财务长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上。督察长的主要职责有三项:(1)审核和调查政府施政方案及其运行的各项财务报告和业绩报告,看其是否可靠、有效;(2)领导和协调各项施政方案,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改善施政的业绩;(3)预防和调查各项施政方案运行中可能发生的舞弊、职权滥用和浪费行为。

1990年,美国会通过了《联邦财务长法》,要求在24个主要部门设立财务长和副财务长,接受白宫预算总局副局长也是总财务长的政策指导,负责推动并保持一项整合财务会计及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系统。1993年,美国会通过了《政府业绩和成果法》,1996年,美国会又通过了《联邦财务管理改进法》。这三部法律又赋予了联邦督察长七项职责:(1)财务报表审计;(2)相关财务事项审计;(3)对相关事实和证据进行系统的追踪和调查;(4)对施政项目评估审议和研究分析的全过程进行督查;(5)业绩审计;(6)施政项目效果性审计和遵循性审计;(7)施政项目的成本效益评估。联邦督察长的10项职责,显示她就是一个地道的集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于一身、有效整合公共治理和风险管理的现代内部审计制度。联邦督察长、联邦财务长的结合,就构成了美国政府的内部控制。

三、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我国政府部门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正逐步转向以业绩和结果为导向,以实现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目标,政府部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实现政府管理改革目标的“基础设施”,美国的经验,颇具借鉴意义。

1、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政府内部控制的法律地位

我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要求做到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相互制约和监督检查,反映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此后,财政部也先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以及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具体规范,这些法律法规对推动我国政府部门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足之处亦十分明显:

首先,立法层次不够。美国的联邦督察长、联邦财务长制度是通过若干部大法得以最终确立的,期间通过不断立法对政府内部控制制度加以补充完善,除了法律层次外,审计总署还专门制定《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等文件,指导各部门建立和完善政府内部控制。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内部控制的立法工作十分欠缺,《会计法》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十分模糊,其他法律涉及政府内部控制的内容更是寥寥无几,立法不足严重制约了政府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其次,立法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落后。已有的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尚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阶段,而内部控制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味地停滞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争论是无益的,在实践中二者不仅不可分割,且联系紧密。内部控制最新的发展更是进入风险管理阶段,在立法过程中,必须更新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以先进的理念对政府内部控制做出规定。

2、进一步优化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运行于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可以看作是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的内部“气候”,政府部门领导和一般成员应当建立和维持一种支持性的态度,建立和维持一种积极的控制环境:第一,部门领导和一般成员应建立廉正和道德观,部门领导在确定组织道德的高层基调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应当做到率先垂范;第二,部门领导具备管理能力,并接受必要的培训,以保证其能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第三,建立适当的组织权责和报告体系,使人们对行使权力后果承担责任;第四,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包括一系列聘任、定位、评价、提升以及监督的制度;第五,强化政府部门与权力机关及监督机构的关系,加强人大、司法、检察机关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

3、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起源于行政命令,许多部门对内部审计及其独立性特征认识不足,在业务范围方面,内部审计主要从事财务会计方面的审查,很少触及管理的其他领域,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政府内部审计应当整合部门内部幕僚控制系统,像美国的督察长那样,实行全方位的审计。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问题及措施[J].商业文化经营空间,2008.1

[2]孙明霞.内部控制的国际发展及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8.11

[3]杨改民.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会计研究,2008.12

财务成本控制方案篇6

论文摘要:2002年美国出台的针对上市公司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Sarbanes-oxleyact)法案,强调严格而精细化的监管。这会极大改善投资环境。尽管在公司层面上,企业会在实施法案的前期增加行成本,但改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内部控制、全面的风险管理都会使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可持续发展。

美国的资本市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受到最为严格的监管。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以后,美国先后在1933年颁布《1933年证券法》,在1934年颁布《1934证券交易法》(陆建桥,2002)。该两部法案即对上市公司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美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体系完备的监管。伴随美国在20世纪末的经济繁荣,很多上市公司成为投资者追逐的热点。2001年12月,enron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接踵而来的是worldCom,tyco,adelphia等公司涉嫌财务舞弊案。这些财务欺诈事件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从高峰骤然降到谷底。

为了重振人们对上市公司的信心,维护美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美国的参众两院议员联合提议出台《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of2002,本文简称萨班斯法案)。值得提及的是,该法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签署,与当时美国国内的政治时局分不开的。

2002年7月美国布什总统签署该法案并由国会审批通过。布什总统称该法案是大萧条后,美国商界最有影响力的法案。并认为该法案使得“低标准和虚假利润的时代结束了”(Haidaneta1.2004)o

为了配合萨班斯法案的新条款,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新成立的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和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机构CoSo都相应地制定了新的准则和规章。

萨班斯法案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包括外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都要按照该法案有效披露信息。目前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其中就有大量企业期望或已经在全球最发达的美国资本市场上市而成为公众公司。比如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已经成功在美国上市。成功发行股票后,这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也要面对精细复杂的披露要求。一些企业积极响应,把这当作是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报告披露的极好机会;还有一些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放弃在美国上市的愿望,改为他处融资。一些在华经营的外国公司,也因母公司在美上市而实施萨班斯法案规定的要求。尽管萨班斯法案颁布在太平洋的彼岸,但在开放的中国我们也能感觉到其强大的影响力。

从2002年开始颁布到现在已经8年多的时间,萨班斯法案的实施是否真能实现人们对它的期待?实施萨班斯法案带来的收益是否能超过其产生的成本呢?本文通过对萨班斯法案的深人探讨,分析其实施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其带来的收益,并对按照萨班斯法案实施的企业提出建议。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萨班斯法案及其益处;其次,分析各种实施成本;最后,对策和建议。

一、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

萨班斯法案(Congress,2002)共11章67节。其中对上市公司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条款:

1.设立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ublicCompanyaccountingoversightBoard,lpCaoB)}基于以往的财务舞弊案中,一些外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称职地完成审计鉴证。新设立的pCaoB专门负责对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管。该机构属于非政府组织,其主要职责“包括审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对Cpa行业的监督、对审计事件的查处”。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从而保持制定政策的独立性(常勋,常亮2008)0

2.202条款。在萨班斯法案出台前,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的财会记账外包业务、管理咨询业务、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精算业务、估价业务等非审计业务有扩散蔓延之势。更有甚者,一些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非审计业务的收人超过提供审计业务的收入(Yousefeta1.,2008)为此,萨班斯法案禁止从事外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非审计业务。

3.302条款。要求Ceo和CFo在季度和年度财务报表披露时,签署声明文件来证明对财务报表担负主要责任。

4.404条款。404条款是萨班斯法案的核心内容。萨班斯法案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要确立和维护内部控制体系并保持其有效。强调精细化的内部控制,有效的控制过程。做到有据可查。Ceo和CFo要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有效担负全责,并且要在信息披露前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同时,外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要出具针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框架有效的鉴证报告。

5.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萨班斯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所有成员都是独立审计师并且要至少有一人是财务专业人士。

6.加违规违法的惩罚。萨班斯法案已成文法的形式,加大对白领人士,尤其是公司高管负责人从事财务欺诈的惩戒力度。具体来说,新法案规定最高可罚款500万美元和20年徒刑。

除上述重要的几点以外,还有诸如上市公司内部交易要披露、非合并公司的表外项目要披露等条款。

综上所述,萨班斯法案重在强化了企业内部控制,可以说是强制性地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同时要有效地证明企业确实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运作(文宗瑜,李铭,2006);重新设定外部审计的职能部门及其监管要求;加大惩戒力度。

所有这些努力的益处是:为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避免财会欺诈事件的发生,恢复美国投资者的信心,增强资本的流动,保持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苍于萨班斯法案的成本分析

萨班斯法案的精细化内部控制势必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岗位设置和财务程序,更多的人员以及更多时间等资源投人。萨班斯法案在给整个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其高昂的执行成本也越来越成为争论的焦点。任何收益都离不开投入的成本,但是,执行萨班斯法案衍生出来的成本是否过大乃至成为企业的负担呢?

Romano(2005)指出,实施萨班斯法案的成本远超过其带来的任何收益;;Zhang(2007)证明,源于应对萨班斯法案的合规给美国公司带来统计意义上的显著负收益;a.S.ahmed(2010)论证,萨班斯法案给公司带来成本上的影响,尤其给小公司带来很大的影响。

本文从实施萨班斯法案的执行成本来详细分析各种成本。概括地说可以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为达到该法案的合规要求,按照法案规定重新设计财务流程和实施内部控制,以及委托审计师审计等各种经济活动而担负的耗费。404条款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要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并使岗位设置细化,相关岗位要发挥互相监督、职能分离的作用。同时增加新的岗位,比如首席合规官。岗位的增加,使得雇佣员工增加;在完善内控机制过程中,强调控制的过程,这也要求各个环节的过程文件填列内容更加明细化,增加每个环节的工作量。

强化的内外审计环节,也给企业增加额外的审计费用。美国Financialexecutivesinternatioual(2006)估计仅2004年,每家公司在萨班斯法案合规方面的花费高达400多万美元。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曾预测在法案合规上的工作将使每个公司每年耗费9.1万美元(Yousef,eta1.,2008)

除直接成本外,还有大量难以量化的间接成本。

a.S.ahmed(2010)等认为萨班斯法案中,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为被审计的上市公司从事各种非审计业务。而且外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要每五年更换。原本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开展长期业务活动中获得经济上的规模效应,由干定期更换制度而减少,从而增加上市公司的成本;由于法案中加大了对企业高管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使得企业高管对法案反应过度,体现在经营上愈加变得保守;为了避免招到起诉或背负制造虚假账目的嫌疑,一些原本应该投资的项目被拖延或取消。

更值得关注的是,按照法案,Ceo和CFo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有效性负责,使得Ceo和Co不得不从经营活动中抽取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该法案的合规工作(a.S.ahmedeta1.,2010)

为了规避美国严厉信息披露的监管,一些上市公司选择退出美国资本市场,转向其他资本市场—伦敦或中国香港上市。还有些公司,选择从公众公司还原为原本的私人公司形态。这也是实施萨班斯法案的一个负面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

我国的很多企业还没有对有效的内部控制加以重视,忽略财务风险管理,内控形式化。针对这些表现,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CoSo是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机构。Co50在1992年制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于2004年又出台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部分(文宗瑜,李铭,2006)。这也成为美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标准。而我们的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还主要仅限于设定各种规章制度,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良好外部环境,精确化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过程的有效把握,信息的通畅交流以及有效的监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们国家可以参考CoSo制定的内部控制框架,结合我们国内的实际情况,最终期望也能出台操作性强、内容具体的“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从而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2.明确企业管理层的职责。公司高层应该担负有效地报告企业财务信息的责任。公司高管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公允,不存在虚假报告。并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违反上述职责所应追究的责任。

3.采取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监管政策。强化的内部控制,精细的信息披露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披露成本,应该采取灵活的措施,针对不同的公司采取不同的政策。可以按照公司的规模大小,已有内控的有效程度,实施难易程度等方面分类对待。

财务成本控制方案篇7

1.1优选对比法

财务决策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优选对比法。它主要指的是通过将各个备选方案排列在一起的方式,根据其经济效益的好坏程度进行一一比拟,最后进行优选,产生科学的决策。在此过程当中对比的标准也是动态变化的,对于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方案,所比较的标准也千差万别。比如说有总量对比、差量对比和指标对比等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针对不同方案的年总收入、总成本支出以及总利润等方面加以对比。而差量对比法指的是将不同方案的收入差额和预期成本的差额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对比。通过求出二者差量利润之间的关系,选择出最佳的方案。指标对比则指的是通过对比各个不同方案之间的经济效益指标,比如方案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报酬率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之后最终确定出最佳的方案。

损益决策主要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决策方法。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只能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客观评价来预测,然而其发生的概率是不可能通过计算求出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进行科学的财务决策就显得十分困难。在过去的工作过程当中,当面临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往往主要是依据决策管理人员过往的工作经验、态度以及所持有的原则,在一定的决策方法的辅助下进行。损益决策法主要包括: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和大中取小法等。小中取大法又被人们称为悲观决策法,主要指的是我们在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当中通过比拟各项方案的方式找到他们的最小收益值,并选择这些最小收益值之间的最大收益值的方法。大中取大法又形象地被人们称为乐观决策法或者冒险决策法,它主要指的是在决策的过程当中找出各项方案的最大收益净现值,并选择其中最优的方案。大中取小法又被称为最小最大后悔值法,指的是在决策行为进行的过程当中经过比较各项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也就是最大收益值与所采取的方案收益值之间的差值,最后选择所有方案中的最小值作为最优方案。

1.2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指的是我们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当中,所采取的特定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加以影响和调节,通过科学的比较和调控进一步确保财务整体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总而言之,这些措施的采取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务目标能够顺利开展和进行,在通常人们形象地将防护性控制称为排除干扰法,这也是最彻底的一种财务控制方法,其前提是我们在进行财务活动之前所指定的一系列标准和相关的制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保障现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尽可能消除其中的差异性,确保现金在正常的适用范围之内,保障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与此同时,内部的牵制制度也要预先制定好,这样做有利于我们加强对被控制对象的管理监督和控制,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各项开支标准做出规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节约非必要的支出费用。

对于企业的财务控制而言,我们在日常工作过程当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反馈控制法,这是一种平衡偏差的有效控制方法,需要我们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找出实际情况与计划之间所出现的差异性及其具体的原因,随后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调整和修正,对实际的财务活动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消除其与计划财务活动之间的差异性,并及时记录下来,积累经验以后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平衡偏差主要指的是在平衡实际活动过程当中产生的偏差,也许在整个活动的进行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新的偏差,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对我们工作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平衡偏差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也比较简单,不需要过多的信息数据,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

1.3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指的是根据企业历年来的信息数据资料,采取一定的方法对财务活动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有效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财务指标的具体完成情况以及其中的活动规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做有利于我们进行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具有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对于财务分析而言,最重要的也是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综合分析法,也就是我们将那些会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各项因素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系统性的综合分析。因为如果仅仅依赖单一指标的评价来判断,是不能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只有经过综合系统性的分析,才能让结果更加科学和全面。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因素综合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等。综合分析法是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它能够全面、系统、综合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效地提升工作质量。

2.1继续深化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工作

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是在整个财务体系改革和管理的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策略。实现集中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我们整体的工作效率,有效地节约资金成本,对于提高投资回报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强化,对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有效提升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有利于保证企业信息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管理,降低成本。

财务成本控制方案篇8

【关键词】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

我国加入世贸以后,建筑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是必然趋势,更多的外国建筑公司会进入中国市场从事建筑业务,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虽然有所增强,但与世界上著名的建筑承包商相比,在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使我国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要改善施工企业经营业绩,提高竞争优势,必须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就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建筑施工企业应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风险防范观念

企业防范风险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制定翔实的财务计划,通过计划将不确定因素确定下来,使企业产生应对变化的机制,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二是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要预见地、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财务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即今天的一元钱比未来的一元钱更值钱。在经济学中,这一概念是以机会成本来表示的。为了衡量财富或价值,使用时间价值的概念把项目未来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现值表示。如果收益现值大于成本现值则项目应予接受;反之应拒绝。如果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无法合理地评估项目的未来收益和成本。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必须确立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企业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控制了资金、成本、利润,等于抓住并带动了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二、改善企业组织结构。

适应财务内控建筑施工企业改善组织结构是强化财务管理的首要条件。

较为理想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建立财务中心,直接管理企业的财务事项,财务中心设立内部银行,负责各分部资金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运作,企业资金在“模拟市场”中运营。在工程项目资金结算与收取实行统一结算,集中调度、集中管理的控制办法,由财务中心通过内部银行进行划转,坚持谁的款就进入谁的账户,有偿使用,支付利息的原则,以解决各分部之间资金状况不平衡的问题。

结算中心要求各企业分部在项目所在地就地开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在与总部银行相同开户银行中,分别开设收款账户和支款账户。收款账户“只收不支”,一切营业收入按时存入账户,并定期解往总部账户;支款账户“只支不收”,主要用于企业经营中文献标识码:

需要的款项,该账户所需资金由总部根据分部资金计划进行拨付。工程结束,总公司收到款后,按事先商定的比例与分公司进行分成。为积极盘活内部资金,企业对资金实行市场化管理。这样做可以加强资金的统一管理,节约财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中心建立健全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的考核办法,规范财务行为,强化财务约束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组建内部结算中,建立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体系。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组建内部结算中心管理,统一集中办理对外收支业务。

三、实行财务预决算报告制度

财务部门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作上年度财务决算和本年度财务预算的报告,让全体职工了解、监督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鼓励全体职工献计献策,参与当家理财。

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基层单位要加强资金计划的管理,严格遵循“有资金没有计划不能开支,有计划没有资金不能开支”的原则,控制资金使用。完善收入核算和监控体系,抓好资金源头管。

强固定资产管理。将原分散于基层管理、核算的固定资产通过更新、改造、修理、出租、内部调拨、报废、变卖等管理权全部集中统一管理和核算,确保国有资金的安全、完整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制定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集中管理后对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修理、报废等过程实行全方位控制。

实现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收支、资金资产、会计基础工作、会计电算化工作等多个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形成新财务制度下适应本单位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体系,使财务管理及其相关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以改变财务规章制度混乱的局面,促进企业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以成本控制为中心。节本降耗增效益事前计划:制定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拟定技术组织措施。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个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具也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订几个施工方案,互相比较,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同时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之中。

1、事中实施控制:推行三级收料及限额领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所选的技术方案,严格按照成本计划进行实施和控制,包括对材料费用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现场管理费用的控制等内容。通过推行三级收料及限额领料降低材料成本,组织材料合理进出场,节约现场管理费。

2、事后分析总结:事后分析是下一个循环周期,事前科学预测的开始,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在坚持每月每季度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回头看的方法,及时检查、分析、修正、补充,以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标。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对成本管理责任部室、相关部室、责任人员、相关人员及施工作业队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是完成工作量、材料、人工费及机械使用费四大指标,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奖罚和任免,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还要及时进行竣工总成本结算,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将转向新的项目,应组织有关人员及时清理现场的剩余材料和机械,辞退不需要的人员,支付应付的费用,以防止工程竣工后,继续发生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各种费用。同时由于参加施工人员的调离,各种成本资料容易丢失,因此,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情况,做好竣工总成本的结算,并根据其结果,评价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总结其得与失,及时对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奖罚。

财务成本控制方案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控制;设计方案

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控制,能够辅助企业制定科学的计划方案,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公司财务部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公司的财务核算,调配资金,以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熟悉企业的资金流转动态并制定财务计划,辅助总经理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加强财务监督,负责各项资金的登记、核对与调配,并参与对外经济的签订合同。财务核算系统包括:往来核算处理系统,出纳账务处理系统,进销存处理系统,固定资产处理系统,成本核算处理系统,工资核算处理系统以及账务处理系统,这七大系统在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本文将浅谈如何做好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发挥财务核算系统的价值策略。

一、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因素

(一)内部因素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三大内部因素包括组织的业务性质与内容、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财务实力、企业财务文化。组织的业务性质与内容是指组织是传统型或者劳动力密集型时,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就倾向于劳动力成本方面。如果企业是高技术或者资本密集型的,劳动力成本在企业总成本的所占比重不大,财务管理与控制就倾向于技术成本的控制与核算。经营状况与财务实力是从企业层面来分析的,如果资金雄厚且正处于发展上升期的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力度相对宽松,但是所制定的计划方案非常科学。如果企业规模较小,资金调用比较困难,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力度非常严格,资金调用是以量入为出为前提的。企业财务文化是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思想观念。企业的管理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其企业财务文化也存在一定差异,必然对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体系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企业的财务机构、资金分配机制与财务管理模式存在差异。

(二)外部因素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外部因素是市场经济的竞争状况、市场及行业的薪酬水平,以及政府的法规与政策。由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在开发项目或者投标时都会调高价格或者压价,必然会影响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因为财务部要负责核算工资,而市场的薪酬水平对企业的薪酬水平定位有一定的影响,地区与行业的薪酬惯例也会影响薪酬,所以,财务部在核算工资时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必须合法,受政府政策的引导;政府的法规政策是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依据,对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起着标准和准绳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包括战略导向原则,经济性原则,激励原则,公平原则,外部竞争原则,体现财务文化等。战略导向原则强调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要从组织战略角度进行分析,制定的财务政策与会计制度必须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经济性原则强调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与控制时,必须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支付能力。激励原则涉及到了薪酬核算,财务部在核算薪酬时应该考虑薪酬对全体员工的激励效果。公平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横向公平,即核算薪酬时要考虑员工工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纵向公平,即调配资金、制定预算方案以及参与外部活动时都要考虑企业的发展与历史延续性。外部竞争原则是财务部在加强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时要考虑到同行业与竞争对手的财务管理、控制水平以及管理方案与制度。体现财务文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中所贯穿的价值理念,它对财务管理与控制方案具有引导作用。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的管理与控制工作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长短期目标,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工作任务,为公司制定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而且新制度必须科学合理,适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为企业指明方向。

(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错综复杂,正确的决策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领导要根据实际变化情况和经营环境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而财务部可以收集公司经营活动情况、资金动态、营业收入和费用开支的资料信息,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补充与分析,从而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辅助企业领导做出科学的决策。

(三)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维护企业形象

财务部要处理工商事务、社区事务、政府事务等外交方向的工作,能够与各个行业、政府以及合作企业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维护企业各部门的公共关系,保证企业项目的顺利开展与正常运行。而且,财务部可以提高员工的危机公关意识,组织各部门开展危机公关处理工作,及时消除对企业的不良影响,维护企业的形象。

(四)提高财务部的管理水平

财务部的管理工作具有操作性、辅与综合性的特点,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财务部是连接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沟通渠道,具有反馈信息、协调各种关系的操作功能,还能够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与项目开发提供辅助决策。而且,财务部是企业的神经中枢,可以保障企业的服务工作,例如调配资金、营销客户接洽和外部评价体系接洽等,从而维护企业的畅通运作。目前,财务部的管理职能不仅是处理繁杂的核算工作,而是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情况,收集并反馈外部的信息,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制度,辅助企业领导决策,探究新方法,采用科学的思想方案完成各项工作。

(五)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预算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而且要具备为企业调查并筛选发展信息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财务管理制度,开发潜能,科学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财务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扩展自己的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使自己成为企业决策的辅助者。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处理信息统计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还要加强自身的自我认知能力,学习法律知识,掌握计算机技能等。

(六)协调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财务部可以参与对外合同的签订工作,则应该发挥中枢作用,协调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财务管理人员要熟悉公司的实际情况与各部门的职责,善于倾听意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做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协调工作。

(七)发挥财务核算系统的作用

财务核算系统包括往来核算处理系统,出纳账务处理系统,进销存处理系统,固定资产处理系统,成本核算处理系统,工资核算处理系统以及账务处理系统等。除了上述功能,财务核算系统还可以进行编制分录,试算平衡,结账,登记账薄,编制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就需要发挥这几大系统的职能,做好每一步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部的职责是做好公司的财务核算、调配资金,以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熟悉企业的资金流转动态并制定财务计划,辅助总经理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加强财务监督,负责各项资金的登记、核对与调配,并参与对外经济的签订合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因素有内因也有外因。目前,现代企业都在不断改革与优化以适应时展的潮流,财务部作为企业的重要机构,应全面做好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坚持战略导向原则,经济性原则,激励原则,公平原则,外部竞争原则,体现财务文化六大工作原则。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辅助公司制定、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与会计制度,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维护企业形象,协调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企业要注重提高财务部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职能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飞.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控制[J].当代经济,2013(22).

[2]黄爱丽.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意义和措施[J].价值工程,2013(28).

[3]王秋菊.浅析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控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35).

财务成本控制方案篇10

2002年安然、世通等公司造假案件和安达信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美国政府认为这是公司上下串通、内外勾结的严重结果,所以“萨班斯法案”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外部审计同时做出了严格的要求。明确规定要建立独立称职的审计委员会,管理层要负责内控系统的完善和落实,并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刑事责任。纵观整个法案,最主要的是对公司内控系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302条款和404条款。法案对公司内控系统不但规定严格,而且实施要求和指南也相续出台,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03年6月5日根据法案的要求颁布了404条款的细化条例,pCaoB于2004年3月9日第2号审计准则,对公司管理层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萨班斯法案”的出台,使全球各国监管部门、企业和投资者都把眼球关注在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上。为保护投资者、降低风险,各国纷纷效仿“萨班斯法案”,出台自己的公司治理广泛要求以及全面风险管理指南。被称为“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的“SoX法案”引发了全球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更好地规范公司治理、完善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公司治理与it治理,it治理与目前风险管理等议题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公司内部从董事会到Ceo、到CFo、再到Cio等高级管理人员都参与到公司治理、合法合规等实践中来,打破了原有职责范围的局限,重新认识自己的责任定位。

302条款和404条款核心要求

302条款的要求:

该条款要求由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在内的企业高管层,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按季度和年度就以下事项发表声明(予以证实):

*对建立和维护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负责;

*设计了所需的内部控制,以保证这些官员能知道该公司及其并表子公司的所有重大信息,尤其是报告期内的重大信息;

*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任何变更都已得到恰当的披露,这里的变更指最近一个会计季度已经产生,或者合理预期将对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产生重大影响的变更。

在当前环境下,it系统驱动着财务报告的流程。诸如eRp之类的it系统紧密地贯穿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开始、授权、记录、处理和报告一整套过程中。就其本身而言,it系统和整个财务报告流程也是紧密联系的,为了遵循“萨班斯法案”,也要对it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予以评估。

为强调这一点,pCaoB第2号审计标准讨论了it以及it在测试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性及运行有效性时的重要意义,并强调指出[部分]:

……内部控制,包括与财务报告中所有重要账户及披露内容相关的控制政策与程序,都应该予以测试。

一般而言,这样的控制包括it一般控制,以及其他控制所依赖的控制。

404条款管理要求:

*“萨班斯法案”的404条款要求管理层在其年度文件中提供关于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年度评估报告。管理层的年度报告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管理层有责任为企业建立和维护恰当的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

*识别管理层所采用的内部控制框架以便按要求评估公司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对从一上个会计年度末以来,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予以评估,其内容也包括有关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公开声明。

*年度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发表的财务审计报告,包括管理层对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的证明报告。

*管理层关于公司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的书面结论,应包含在其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报告和其对审计师的信函中。这一书面结论可采取多种形式,但是管理层对公司面向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须发表直接意见。

*如果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中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缺陷,管理层将不能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评估结论,而且,管理层应该披露自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未以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的所有重要缺陷。

显然,404条款对于公司内部控制情况做出了严厉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得公众更易于察觉到公司的欺诈行为,并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上市公司为了遵循该条款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包括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财力的投入。

在“SoX404”项目中的it

事实上,早在1994年tSe的题为“董事何去何从?提高加拿大公司治理的指南”中就认为:整合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信息系统是董事会的五个“首要责任”之一,对此责任的解释,是有效地履行董事会的责任需要有效的控制和信息系统来支持。例如在批准企业战略时,董事会需明确各种评价战略的标准和监督执行战略的体系;同样,在审查和批准财务信息时,董事会需要企业的审计系统来通报数据的完整性和对会计原则的遵循。总之,该指南认为董事会必须关注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因为它是履行其他责任必须依靠的机制。该报告对董事会责任的界定提高了内部控制在加拿大上市公司中的重要性,并有助于改善公司的控制环境。

在“萨班斯法案”中,我们看到了一脉相承的要求,只不过这些要求是以前所未有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高管层对it的职责再也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美好远景。

*公司数据的完整性受到公司it控制的充分性影响;

*公司交易从交易开始、记录、处理到报告全程应用it;

*加快并支持财务报告的it控制;

*it控制的有效性记录与评价的要求;

*it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

*利用it自动记录并监控控制制度的执行。

因此,“萨班斯法案”开始要求Cio必须成为管理控制专家,不仅要参与到公司治理领域,以使it与业务一致,还要在完善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发挥作用。it也成为公司治理、全面风险管理关注的新领域。

眼下,我国几十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忙符合“SoX法案”的项目。对于符合“SoX法案”项目而言,更引起广泛关注的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要评价信息时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的有效性,并对此负责,外部审计师要连同财务报告审计一起审计内部控制。这主要是针对“SoX404”条款的遵从,所以很多符合“SoX法案”的项目也称为“SoX404”项目。

“SoX法案”最主要的特征表现在:法案要求组织机构使用文档化的财务政策和流程来改善可审计性,并更快地拿出财务报告。要求企业针对产生财务交易的所有作业流程,都做到高透明度、可控制、实时风险管理并防治诈欺,并且这些流程必须有可追查到交易源头的详细记录。

对于这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而言,必须在2006财年结束前通过此项法案的认证,否则,证券市场会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报表值得怀疑、股价不可信。如果中国企业大量不合规范,可能影响对中国企业整体的信任。严格的披露要求、紧迫的披露时限和严重的违规处罚,令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加紧“萨班斯符合项目”,未通过的加紧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特别是it内部控制体系,已通过的公司正在寻求如何加强持续符合“萨班斯法案”。

SoX的实施问题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SoX404”条款的实施是遵从“萨班斯法案”的一个重要举措,必须由公司董事、管理层、“SoX404”项目小组、内控总监与其他人士积极监察和参与。“SoX404”条款的遵照执行有四个明显的区分阶段:

1.公司应制订内部控制详细目录,确定内部控制是否足够,然后将这些控制与诸如CoSo委员会之类的内部控制研究机构的内部控制框架进行对照;

2.公司被要求记录控制措施评估方式,以及未来将被用来弥补控制缺陷的政策和流程(如果有的话);

3.公司必须进行测试工作,以确保控制措施和补救手段起到预期作用;

4.管理层必须将前述三个阶段的各项活动情况整理成为一份正式的报告。

在“SoX404”项目中,企业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萨班斯法案”需要对各个部门的员工和管理者进行培训。

*要求管理者和审计师增加文档纪录、测试和检查。

*纠正在检查中发现的任何潜在缺陷。

*完善风险评估和控制行为的测试与监督战略。

*投入更高的审计费用。

*法规遵从软件的购买―买哪一种?

*利用CoSo建立的内部控制框架给it部门的系统控制带来的变更。

完善内部控制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实现完全转变,并且可能要有很大的投入。从国内外的实施经验来看,基于风险的、由上至下的确定范围和测试策略的方法将减少目前工作所需的时间。

*优化关键控制;

*优化应用控制;

*实施持续控制监督;

*重新设计控制;

*使流程和系统合理化。

“萨班斯法案”遵从成本

“萨班斯法案”的严厉性和高昂的执行成本从一开始就遭人诟病,已有包括新加坡“创新科技”在内的一批著名公司主动申请摘牌退市,更多的中国国企和银行也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美国上市的既定计划。该成本之高昂,据安永的调查显示:收入超过50亿美元的公司中,四分之一的公司在“萨班斯”符合项目启动之前弥补了500多个单独控制;超过70%的公司在“萨班斯”符合项目启动之前对it系统和控制进行了重大修改,在这70%的公司中,与404条款有关的成本耗费要比最初预计值高出50%;58%的年收入不足50亿美元的公司把超过半数的内部审计资源用于与404条款相关的活动中;76%的公司期望使用一些控制自评估(CSa)的表格来满足目前404条款的要求;53%的企业想在一年内开展企业风险管理(eRm);87%的企业想通过由404条款带来的职责分明和控制负责人的推动获取价值。

来自普华永道的另一份调查清晰地描述了“萨班斯”遵从的投入,如下表:

根据国际财务执行官(Fei)对321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每家需要遵守“萨班斯法案”的美国大型企业第一年实施404条款的总成本将超过460万美元。这些成本包括35000小时的内部人员投入、130万美元的外部顾问和软件费用以及150万美元的额外审计费用(增幅达到35%)。全球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就表示,404条款致使公司在执行内部控制规定上的花费已经高达3000万美元。

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荷兰国际集团(inG)负责人也抱怨说,随着银行和保险业忙于采用一批新规则,这些行业会出现“监管疲劳”。欧洲各银行在承担了实施“萨班斯法案”以及转向国际会计准则所带来的成本后,现在又面临着引入巴塞尔2号协议而产生的成本。有关规章变化的速度使法律、财务和合规部门员工疲于应付。

该集团首席执行官陶曼特(micheltilmant)表示,“你需要让机构适应这些监管变化,”陶曼特先生表示,“你必须确保正确执行了规定,并有时间调整心态。”

股权持有者们认为新法案的代价是值得的,推行404条款会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好光景。因为“萨班斯法案”的本质是对企业管理全方位的要求,比如企业是不是设计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这个框架是不是在企业内有效运营,并能够防止企业在内部控制流程中的一些风险。从长远来看,会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或许更多人会认同404条款对于美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毕竟,一旦发生公司丑闻,投资者的损失将远远超过公司目前付出的成本。

中国在美上市企业的“生死时速”

中国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整体准备状况较差,进展缓慢。有调查显示,40%在美国上市的海外公司在原定期限前难以达到404条款的要求,更何况一直在外部监管不健全环境下成长的中国企业!离最终通过考验的时刻正在迫近,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主要问题,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是国内众多在美上市企业迫切关注的问题。同时,那些没有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也开始关注“萨班斯法案”,因为,如香港联交所和中国内地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也都出台了类似的规定。

严格的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要求不仅影响到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国内公司目前也面临这种强制压力。无论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是香港联交所,都已经先后公布了与“SoX法案”类似的相关法规,对上市公司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和信息披露要求进行了探讨,也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it控制提出了要求。可见,与“SoX法案”遵从类似的项目,必将进入更多中国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议事日程。

我国近期也出台一系列加强公司治理、严格公司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的法律、法规以及指引:

2005年10月27日通过的新《证券法》、新《公司法》结合中国股权结构集中的特点,在公司治理问题上,特别增加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既包括对公司的诚信义务,也包括对中小股东的诚信义务。新《公司法》确认控制股东对公司和其他股东负有诚信义务,并明确控制股东的赔偿责任范围和责任追究机制。新《公司法》还细化董事、经理等高管人员的诚信义务,引进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允许具有公益心的股东在公司怠于或者拒绝对损害公司利益的高管人员追究责任时,以自己的名义、为了公司的利益而对于高管人员提讼。“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被正式引进新《公司法》。“揭开公司面纱”是在英美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判例规则。“面纱”就是公司的法人人格,即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揭开这层“面纱”就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在具体案例中漠视或忽视公司的法人人格,责令躲在背后的股东或公司的内部人员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